培智范文

2024-07-26

培智范文(精选12篇)

培智 第1篇

一、图文并茂, 巧教象形字

象形是最古老的造字方法, 它是用描摹事物形象的方法来造字的。因此, 象形字的教学应根据字的形象特点进行。如教“泉”字, 可先出示“泉”的甲骨文图片, “泉”的外形像石洞, 内形似涓涓细流;再观察图形与字形的联系, 然后观察图形、字形、字义三者之间的联系, 了解了“泉”字的形义联系, 便会掌握构字原理。在识字教学中, 将形象有趣的古文字和识字教学结合起来,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脉络, 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感受汉字的魅力, 从内心深处激发其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和主动识字的欲望, 在学生心里种下识字的种子。

二、古今对照, 易学指事字

学习指事字我们也可以借鉴象形字直观教学的方式, 将汉字的古今字体展示出来, 让学生比较两者的差异, 然后通过多媒体将古人记录汉字的过程展示出来, 演变成我们所熟悉的话题, 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汉字学习的情境。教师先要说清所指示的事物是什么, 再说明指示符号的作用就可以了。如教“末”字, 先出示“木”的小篆, 引导学生猜测是什么字, 再出示“末”字的小篆, 引导学生思考木字上面的长横有什么作用。教师随机引导, 长横所指的地方就是树的末梢, 进而出示“末”的楷书, 认识“末”字。在此基础上, 继续说明“末”本指树梢, 后来多指末尾、尽头。如:期末、年末、末班车等。通过这样的字理教学, 学生就能准确区分形近字“未”和“末”了。

三、析形索义, 善教会意字

会意字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指事字合在一起, 组成一个字, 表示新的意思。会意字是古人提高造字效率的一大诀窍。不管是具体的意思, 还是抽象的意思, 都可以顺利地表现出来。通过构件组合关系, 将会意字的音、形、义体现出来, 这样也决定了会意字的结构是有可分性的。所以, 在教会意字的时候, 我们可以先说明各部分的意义, 再将其联系起来归结出整个字的意思。会意字从其部件的组合方式上看主要有两种类形:一是同体会意, 如“从” (两人一前一后, 表示跟从) 、“众” (三人为众, 表示人多, 古代的“三”表示数量多的意思) 等;一是异体会意, 如“囚” (人在口中, 表示囚禁) 、“采” (爪在木上, 表示采摘) 、“休” (人椅在树木旁, 表示休息) 等。把会意字的组构规律教给学生, 学生就能触类旁通, 轻松快乐地记牢汉字。如教“步”字, 可以出示“步”的甲骨文, 使学生很好的明白“步”表示两只脚一前一后向前走的意思。“涉”的甲骨文中间是河水, “涉”就是双脚蹚水过河的意思。通过部件组合,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联想, 用熟字来学生字, 调动了学生的原有积累, 获取了事物的形象, 与文字符号产生同化作用, 从而认识汉字。

四、举一反三, 活学形声字

语文教材中形声字约占70%, 如果我们能把握住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用形声字声旁表音, 形旁表义的特点来帮助学生识字, 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表义的形旁以及表音的声旁, 通过换偏旁、偏旁的加减等方式, 将字义作为突破点, 让学生在掌握一个字的同时, 学习一串同字族的新字。如“胡”加水为“湖”指“湖泊”;加米为“糊”指“糨糊”;加虫为“蝴”指“蝴蝶”;加玉为“瑚”指“珊瑚”;加草字头为“葫”指“葫芦”, 如此等等, 成串的字比较容易让学生在字义、字音、字形方面产生联系, 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快速掌握所学的汉字。

形声字的形旁在字典中成为部首, 从汉字字源入手可以引导学生对同部首字的字义进行分析, 让学生认识到部首的表意属性。形旁归类可以有效的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如在学习“初”字时, 很容易写成“示”字旁,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 可以让学生查字典, 了解“初”是“开始”的意思, 同时告诉学生, 古人造字时认为用刀裁衣是做衣服的初始, 因此“初”由“衣”和“刀”两部分构件组成, 自然学生会将“初”与“裤”、“褂”归为一类, 不会将这样的字写错了。

五、喜闻乐见, 突破难学字

儿童活泼好动, 猜字谜是学生很喜欢的活动, 既能从中学到知识, 又能从中收获快乐。对一些比较难记的字, 运用字理进行分析, 然后编成学生易学好记的字谜给学生猜, 他们就学得快, 而且效率高。如“藏”字一向是个教学难点, 由于字形复杂难记, 很多老师对这个字束手无策, 只能通过机械识字让学生抄了一次又一次, 结果还是收效甚微。进行字理分析, “藏”:在草丛中隐藏, 故从“艹”;“爿”是床的竖形, 隐喻床下可藏东西;“臣”像人俯首下视的眼睛。我们可以这样编谜语:一臣被追杀, 刀戈身后放, 躲进草屋里, 钻进床底下。通过这样的方式, 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效果十分显著。

培智舞蹈教学初探 第2篇

仙桃特校

欧阳华

培智学校的舞蹈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练习中,每个动作都要反复进行训练,付出辛苦的劳动,对矫正和补偿智障学生的身心缺陷、增强体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对发展智障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得以全面的培养。

教师在选择舞蹈题材时要符合智障学生的心理、生理与思维特征,让舞蹈给他们带来欢乐和愉悦,那么他们就会很自然的接受而融入其中。例如,我们班的学生对有些节奏感强的流行歌舞很感兴趣,只要音乐一响,他们便不由自主的跟着哼唱几句。根据这一现象,我在这一次筹备助残日活动中,挑选了《小苹果》健身舞操对他们进行训练,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兴趣盎然。

智障学生记忆力差,所学知识都很容易遗忘,对于舞蹈动作更是如此。为了加深他们的印象,我就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在《小苹果》健身操舞中有一个招手的动作,我就用:过来、过来、过来、过来;有一个挥手的动作。我就用:走开、走开、走开、走开;有一个捶胸的动作,我就用:这里疼、这里疼„„这些口令配合动作让他们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

智障学生由于大脑控制能力的影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许多问题,如动作笨拙、四肢不灵活、反应慢等,有时一个动作需要几节课的时间训练,此时教师切忌不要说一些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话,那样他们不仅学不会,还会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对舞蹈的兴趣。在教学中要以表扬为主,千万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扬,特别是对于这些原本就比较自卑的智障学生,更需要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要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本人兴致勃勃,学生才能精神饱满。多说一些像:“对,就是这样!”“你真棒!”“不错,做得非常好!”之类的话,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兴趣。

培智语文趣味教学尝试 第3篇

[关键词]培智学校;语文教学;趣味教学

一、问题提出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能否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培智学校低年级语文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虽浅显易懂,但比较刻板、生硬。目前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还是以讲代学,智障学生思维刻板,理解能力差,常常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索然无味,表现出低效甚至无效的特点。作为一名培智学校低年级语文教师,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是教师需要好好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趣味指的是使人感到愉快,有意思,有吸引力,能引起兴趣的特性。在培智学校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注重趣味,就需要教师艺术地处理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教学策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考虑到新旧知识的联系,选择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的恰当教学方法。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学习,并在反馈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爱学、乐学。

二、原因分析

培智学校的学生由于智力原因,他们的理解、记忆、思维能力普遍较差,注意力极易分散,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学习上依赖心理特别明显,对于这个阶段学生的语文教学,要多注重趣味。

1.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需要有趣味

皮亚杰把儿童的智力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智力阶段、前运算智力阶段、具体运算智力阶段和形式运算的智力阶段。培智学校学生智力结构的发展,同样会经历这样的发展过程,只是要比正常儿童的发展缓慢得多,大部分只能停留在其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培智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8~16岁左右,但由于缺陷原因,他们的智力年龄实际上只达到正常孩子3到6岁的水平,有的甚至都达不到3岁孩子的水平。就正常3到6岁的孩子来说,这个阶段的思维是直接参与实践活动,思维活动与其行动有着密切联系,离开了直接的刺激和具体的行动便不能思维。他们对事物的概括也总是具体的、形象的,明显地依赖于具体事物及鲜明的表象。因此,根据这个阶段培智学校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正常孩子3~6岁的智力特征,决定了在培智学校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时需要采用丰富多彩的具有趣味的各种直观情境和游戏活动。

2.学生的身心缺陷决定了语文教学需要有趣味

培智学校的孩子由于智力问题,造成他们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和记忆能力等都比较差。特别是他们注意力极易分散,缺乏感知的积极性。而目前在培智学校中,语文教学仍主要以班级授课为主,还不可能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活动趣味起来,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活动中,使孩子们动起来,参与到教学中去。

3.学生的学习内容决定了语文教学需要有趣味

目前,许多培智学校的语文教材是采用人教版的全日制培智学校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语文”),这套1993年出版的教科书是根据1987年原国家教委下发的《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和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在低年级部分,是以拼音教学、识字教学和短句、短文等教学为主,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看图学拼音,看图学词,看图学句,看图学文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再看上海卢湾区编制的培智语文教材,也是以此形式展示教学内容的。因此,这个阶段的学习内容也决定了低年级语文教学需要直观形象,教学方法要有趣味,才能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尝试

在培智学校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注重趣味是为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又会有许多新的有效的方法产生。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却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知识的明确性、具体性、有效性、可信性,都有赖于对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培智学校低年级语文教学如何注重趣味,做了以下几点教学尝试。

1.趣在导入——创直观情景,促多重感知

教学要成功,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使学生感到形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容易巩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培智学校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巧妙导入,可以通过直观情境的创设,多种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在乐中。

直观教学手段一般可分为四类:实物直观、模型直观、象征性直观、语言直观。由于智障学生表象较为贫乏,在培智学校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是使用实物、图片、动画情境及教师鲜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等。如笔者在执教语文第三册第16课《红灯 绿灯》时,首先通过《忽悠驴过马路》这段动画,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忽悠驴”这个卡通形象过马路发生了什么事情来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另外教者也可根据教学需要采用猜谜语,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一起导入课的内容等方式,只要教师引用得法,努力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就能促进学生多重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趣在过程——以游戏活动,促经验积累

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是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智障学生由于智力低下,家长不放心让他们单独参加各种活动,因而缺乏感性经验,而经验是学习的基础,智障儿童只有具备丰富的感性经验才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智障学生的经验。因此,在培智学校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多设计出一些游戏活动,让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endprint

如笔者在执教语文第三册第16课《红灯 绿灯》时,通过创设模拟“过马路”“走斑马线”等活动场景,带着孩子们看电脑红绿灯的变化,在模拟情境中过斑马线的游戏活动,使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初步掌握了如何过马路的方法。

智障学生理解能力差,在帮助学生理解词意时,也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如在教授语文第二册第2课“坐立走”时,可以进行 “看谁反应快”的游戏,让一个学生(或教师)发令,两个或多个学生通过比赛“坐、立、走”进行姿态训练,使学生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达到了训练学生形成正确的“坐立走”姿态的目的。认读生字词一向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游戏,吸引学生参与,如送信、摘苹果、找朋友、神奇的口袋、击鼓传花等,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边玩边学,促进他们知识经验的积累。

3.趣在体验——以角色扮演,促情感升华

表演是高一层次的形象性。因此,它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外观形象,而且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儿童有着爱表演的个性特征,表演能够有效地调动并发挥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智障孩子虽然智力低下,但通过角色扮演,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在表演中,愉悦身心,理解知识内容。笔者在执教语文第三册第11课《公鸡和狼》时,通过PPT模拟创设出公鸡和狼斗智斗勇的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带上公鸡和狼的头饰,根据场景提示,进行模拟角色表演,孩子们在角色表演中,感受到了公鸡那种遇到危险不害怕,懂得保护自己,并成功将狼赶走的机智、冷静品质,促进了他们情感态度的升华。

4.趣在反馈——以多元评价,促成功自信

每一个学生都想在集体中、在教师的眼中得到肯定。智障儿童同样也渴望得到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无论如何不要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智障儿童由于智力因素,他们往往所受的失败要大于成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出多种趣味反馈的方法,采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小组竞赛式(香蕉队、苹果队等)、代价奖励式(以小红花、小星星换取奖品),食物奖励式、卡通形象的夸奖、掌声奖励等形式;评价的角色可以是教师、家长、学生等;评价的过程可以是周评价、月评价等。只要采用适时适当的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评价,及时反馈,就能让智障学生感受到成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获得内心愉悦,提高教学效率。

四、趣味教学的实施效果

几年的培智学校低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重趣味的效果是明显的。现在大部分学生都非常喜欢上语文课,不再把上语文课当成负担,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上课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识字能力、朗读能力、书写能力和表达能力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甚至有些自闭症的孩子也能参与简单的教学活动。在实施趣味教学后,学生变得爱学、乐学语文,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趣味教学使教师的教学富有智慧,促进了专业水平提升。

五、实践反思

一是教师要有良好的素养和师德。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充满热情,认真备课,多动脑筋,寻找和创设适当的教学“趣味”。

二是教师要有大趣味观,当学生觉得无趣,或无反应时,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以学定教。

三是抓实教学重点目标,不能重趣味而忽视教学的主要任务。当前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利用的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作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及选用教学方法时,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学需要找准本课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而不能为了趣味而忽视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是设计安排的趣味性内容要简洁、实用,要减少无关刺激物的出现,以免学生的注意力被无关刺激物吸引。

爱心是培智教育的基础 第4篇

关键词:爱心,培植,教育,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 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 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 我们才会贴心。培智教育更需爱心, 爱心是培智教育的基础。

一、爱心是培智教育的动力

由于智力因素的影响, 智障学生表面上像正常人, 但得不到正常人应得的关心和照顾, 还常常受人责骂、冷落、歧视。如果我们教师能真诚相待, 关心、呵护他们, 那么, 培智教育就成功了一半。这些智障学生往往表现异常, 如有的不讲卫生, 有的不听话, 有的表情麻木等等, 这形象会给人一种不良的看法, 正常人就不愿接近。我面对这样的学生, 首先是从心里接受, 接着投给一个微笑, 再和他们说一些道理。教师心中有爱, 就不会嫌弃这些学生的不良表现, 从而也会满怀信心从事培智教育教学工作。我班学生邢志颖, 到校的第一天就是鼻涕满面, 流的太多时他就用袖子擦几下。我实在不忍心看, 赶紧去买了包面巾纸放在讲台上, 抽出几张给他慢慢擦, 可他不领情, 用小手一甩, 把纸甩落了。我再次去抽出纸, 边擦边告诉他要讲卫生, 并教他怎样擦。他脸上慢慢地露出了笑容, 我深深感知到:这是爱的作用!心中有爱, 教育就有动力。爱是火, 她能把生活中的坚冰融化;爱是蜜, 她能使一颗苦涩的心品尝到甘甜;爱是水, 她能让龌龊的灵魂得到净化。爱是培智教育的动力, 是我们从事培智教育的第一步。

二、爱心是培智教育的活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智障学生由于智力发展比正常学生落后, 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经常受到一些挫折, 很容易自己看不起自己, 慢慢形成了孤独等不良心理。所以我们培智教师要把爱心和关怀以及激励带进课堂, 把爱和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弱智学生, 在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 积极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弱智学生的心理比较单纯、脆弱、敏感, 他们也很容易得到满足, 所以, 培智教师的一句赞美的话语, 一张微笑的面容, 甚至一种说话的语气足以让他们感到高兴, 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既要以一个慈母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和帮助弱智学生, 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及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经常用:“xx同学, 你真棒!”“再来一次, 你能行!”“你回答得很正确, 若是声音能再哄亮点, 就更好了。”“你还没有想清楚, 是吗?没关系, 再想想!再慢慢想没关系的。”等语言来激励学生, 这样一些充满爱心和充满智慧的话语, 能够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和畏怯的心理, 从而使学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能够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错误, 便会自然而然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除此之外, 教师也可以及时给予智障学生掌声或小红花等, 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物质奖励, 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使培智教育充满活力。

三、爱心是培智教育的潜力

我们培智教师要以人为本, 尽管智障学生都有各自的缺陷, 但也有各自的潜能。我们就应该找准每一个学生的病根, 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构建潜能开发与补偿康复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在广泛的生活、学习、劳动和活动中寻求他们所喜欢的、他们所需要的训练内容,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鼓励他们做, 并适时做些指导, 使每个弱智学生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不过, 这也就需要爱心。

具有爱心的培智教师会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 根据不同教学目标,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 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如:集体教学, 学生互帮学习, 个别教学等。这样, 尽管教师辛苦, 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满足智障学生个别化需求, 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力。教师的爱心可以驱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思考、主动探究。因此, 培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用爱心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这样, 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就会在爱心的吸引下慢慢得到强化;学生学习习惯就会在爱心的驱动下慢慢形成;学习的能力就会在爱心的触动下慢慢提高。学生在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 既提高了学习的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又激活了思维, 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在的能力, 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出了学生自身最大的潜力, 真正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思想和理念落实到实处。

高培智作文 第5篇

四年一班

高培智

说起我的双休日,里面的内容可真是丰富多彩:早上是八点拉二胡;十点打乒乓球;下午两点画画;下午四点写作业;晚上八点写大楷;晚上九点复习、预习知识点。这样的安排周周如此,下面我就会介绍我最喜欢的几项活动。

我最喜欢的是打乒乓球和拉二胡。我就说一下我喜欢打乒乓球、拉二胡、画画、写大楷和预习复习的原因吧。

我喜欢打乒乓球的原因是:打乒乓球不仅可以让我强身健体,还能锻炼我的思维和反应能力,使我的反应更快更敏捷,也会使我的思维变得更敏力尖锐,所以我喜欢打乒乓球。

我喜欢拉二胡的原因是我拉二胡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净化我的心灵,还可以让我对音乐这一方面有很大的进步,连考官都对我说我在音乐这方面有很大的前途。于是,我便加倍信心十足地练习,努力在六年级毕业时拿到十级证书。这就是我喜欢拉二胡的原因了。

我喜欢画画的原因是:我经过刻苦练习,多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于是,我信心百倍,继续作画,多次画的几张油画、国画和素描画得到了奖励,所以我喜欢。

我喜欢写大楷的原因是,我由初步(连毛笔都没见过,更不要说是摸毛笔,拿上毛笔写几个字了)到现在(已经会写许多字了),我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我十分喜欢练大楷。

我喜欢复习和预习的原因是:因为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复习可以让我考试时遇到旧知识会答题,预习使我考试时遇到新知识可以让我答对这些题目,所以我喜欢。

我二年级到四年级的这两年里的周末个个都十分愉快,因为每个周末都能让我掌握新的知识,我还能不愉快么?

培智课堂环节优化策略思考 第6篇

从上课、听课中可以看出,我们的课题假设探究正逐渐与实际教学紧紧联系起来,在实践中讲究优化策略;从上课、听课反映出,各主研人员对这堂探究课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充分挖掘利用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导入、分析评量、个别指导”等环节的教学中,“导入”自然有趣,“评量”及时到位,“指导”有的放矢。但从上课、听课中发现,有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究,细节有待最优化。

一、学情把握上

要准确把握本班学生的学习现状,针对不同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常说“备课要备学生”。培智学生属于智力障碍学生,他们天生资质比正常儿童差,心智发展水平只相当于学前儿童或不足,“不善于抽象思维,对不同刺激以同样动作、言语及感情作反复的反应,缺乏自我检讨、联想和发现细小差异的能力,推理能力一般化,观察事物需找共同点的能力较差。”班上有不同程度的多动症、自闭症、多重障碍等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低,参差不齐,这使培智班教学更添加了难度。在备课方面,教师也很难把握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现有度和达成度。从听课来看,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智力程度和动手能力给予了过高的估计,教材的重组与学生生活联系脱节。如在生活数学课中教学“认识0”时,虽然注意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但“0”可表示“起点、分界线”等这一知识对培智学生来讲有点拔高;生活适应课中“预防近视——眼保健操”一节课内学习四节眼保健操,对培智学生来说是很难的,在教材选择上也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绘画与手工课“制作书签”,老师考虑了学生的个体能力差异,在分配任务时也考虑了他们的智力程度,却高估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结果是学生不会使用剪刀沿画好的书签进行裁剪这样的精细动作。

二、使用课件上

注意向学生展示的时机,突出强化教学重难点。运用形象生动的PPT、动画演示、视频欣赏等能调动人体听觉和视觉感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

大多数教师能在适当的时机展现出来。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老师制作的PPT背景太杂,展现时间过长,在进行下一个环节教学时,上个环节的画面还停留在屏幕上,这样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简单明了的PPT更能突出重点,关闭上一环节画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展示PPT时,为强调PPT中的“字”“物”等时,老师用电脑鼠标去指,培智学生是不容易看清楚的,老师不妨用手或“教鞭”指向要突出的“字”或“物”,这样的指向更能起到强调作用,让学生注意老师的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分类教学上

要针对班内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经过努力得到最优发展。

作为“新五环节”的“分类教学”环节,是新授课的重点,也是突破难点、分类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教师能够参考班上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运动能力、行为障碍程度等,根据不同课型把学生分成不同的A、B、C三类,制定A、B、C三类学生的“适当”的教学目标,加强“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育,但也存在有类无层、教学思路不清晰的现象。在教学中,我们将班上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A、B、C(即好、中、差)三类,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围绕分类目标设置教学问题,问题的提出和教学任务的达成应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注意坡度,台阶式上升,各有所成。比如在教学培智二年级生活语文“早上好”时,其三类目标可设置为:A类学生:会读会写生字“早”,会用“早”组词,会用“早”字的词语说一句话;B类学生:会读会写生字“早”,会用“早”组词;C类学生:会读会写生字“早”。在分类教学中,从C—B—A分层达到目标,从易到难。

四、学生主体上

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思想。

在培智课堂上,因教学对象的智力障碍因素,课堂成了老师“一言堂”,学生慢慢地学得无趣,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情绪不稳定,有的下位乱跑,有的上讲台动用老师课件或教具,有的干扰课堂等等,使老师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课堂秩序。为此在课堂上也应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有效性,使培智学生也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如在“分类教学”环节,对某些知识点先教会A类学生,再让A类学生去教B类学生,B类学生再教C类学生,老师巡堂指导,这样“生教生”,教学思路清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学生学会并教别人的有效率能达到90%。

五、快乐分享上

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点或取得的成功及时分享、展示给同伴或老师,这不但让学生巩固和延伸了知识点,而且在分享的过程中他们同时享受着获得知识后的乐趣,增强了自信,逐渐培养了学生心中有他人的良好人格品质。

根据培智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体差异,学生常表现出幼稚、好动、依赖性强、固执、违拗、自私、冷漠等特征,很少或根本不为别人考虑,不懂得与人分享。从听课中可以看出,老师们大多安排了“快乐分享”这个环节,但有的是有分享,不快乐,为环节而分享。为此,在分享形式上可采取玩游戏、比一比、演一演、画一画、做一做等学生喜欢的形式,在分享对象上可以是同伴、老师,在时空上可通过课内的分享延伸到课外分享等等,寓教于乐,让学生感悟快乐与幸福。

六、时间调控上

要根据学生个体在课堂上的跟进情况、注意状态、情绪变化等,灵活调控各环节的教学时间。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儿童集中注意力的听课时间为20~30分钟。培智学生的自控能力差,一般情况下,持续集中注意力比正常儿童要短,情绪也极不稳定。在听课中反映出,学生在中途注意力分散,出现了干扰课堂、随意跑动等现象,老师又不得不停课重新组织教学。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是因为老师讲得太多,二是讲的东西学生不感兴趣,三是学生活动少,这就需要教师适时调控。一节课坐40分钟对培智学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情境导入、分类教学、评量指导”等环节教学20分钟左右,老师要及时调整,可做一个小游戏,听一段舒缓的音乐等,用二三分钟的时间重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快乐分享”环节,尽可能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享受快乐,享受课堂带来的乐趣。

培智课堂环节的优化策略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因课型、对象、内容、时机等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策略优化,让培智课堂更有效、高效、卓越。

参考文献:

季秋霞.浅谈培智班级的课堂教学艺术[J].新课程学习:中,2011(08).

培智学生自主作文能力的培养 第7篇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活动,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创造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提起作文,大多数学生常常感到头疼、畏惧。为了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神秘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作文,在轻松愉悦中完成作文,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营造宽松的习作氛围

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相信学生,理解和保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小学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作文的目标不是让学生写出多么成熟的作品,而是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表达能力参差不齐,在作文中难免出现用词不当、前后矛盾、脱离实际生活等问题,甚至出现笑话。这时,我们不能以成人的作文标准来要求他们,以免挫伤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作文课上我尽量让学生感觉不出是在上作文课,而是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对作文的需要意识。

例如,在教学“介绍自己”时,我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外貌特征及性格爱好、优缺点等。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学生听了教师的介绍,纷纷举手介绍自己,听到别人介绍得不具体还加以补充。等学生介绍后,我说:“你们这么多,老师一下子记不住,这样吧,你们写下来老师慢慢看好吗?”这节课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了作文练习。记得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叫黄××,是个12岁的小姑娘。你看我头发短短的,人又黑黑的,总爱穿运动服,别人都把我当成小男孩,还给我起了个绰号‘假小子’。我最喜欢赛跑,我跑得可快了,男孩子都追不上我。长大了我想当一名奥运冠军……”我在全班学生面前读了这篇作文,学生一下子就猜到了作者是我们班的黄××。这样教学,学生感觉作文非常轻松,并不像别人说得那么难。

二、帮助学生发掘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离不开生活。如果学生坐在教室里冥思苦想,局限于一两堂课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只有让他们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体验现实生活,使学生感悟到作文就在生活中,这样才能丰富写作题材,达到自主作文的目的。如,每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去室外观察,每一次观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不同的喜悦;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建筑物等;班会、运动会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活动,如,写家务劳动作文、绘画作文、剪纸作文、听故事作文等。只要教师在习作前有意识地指导,帮助学生亲身实践,学生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就生动具体,语句通顺,充满真情实感。用身边的素材习作,是诱发学生作文的最佳方法之一。

记得有一天上课时突然下起了大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被打断了,纷纷望着窗外,教室里一片骚乱。我知道这时不管我怎么讲,学生的注意力是回不到习题上了。于是,我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现在我们好好看看窗外的大雨吧,仔细观察窗外的雨,大到什么程度,像什么?你有什么感触?”几句话使学生兴趣盎然,亲身观察体验到了雨中的世界,所以,写出的短文内容具体,自然真实。

三、形成开放的习作指导

作文指导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指导过细,难免千人一面,如果把学生的习作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上,或读范文,或讲得多,学生早已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结果指导得越细,思维卡得越死。如果指导过略,学生又不知如何下笔。开放式的作文指导是想方设法避免对学生的种种限制,紧扣训练重点,开拓学生思路,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提倡“自由写作”。教师要善于拓展学生选材空间,点拨、指导在学生思维“卡壳”之处,让学生选择自己想写的、会写的内容,自由发挥。

小学阶段每一册教材都有这样的训练内容:“请你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总之,写人、写事、写景……都可以。”在这种题目的作文指导上,最好让学生不要写过去写过的作文,而要运用平时的积累。教师还可适当地提示一下,给出各种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和内容,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去写。

四、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

心理学家盖兹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

我想,不管什么人,对自己的劳动成果都有一种渴望让别人认同的心理。听到别人的赞扬,谁都会高兴和满足,希望下次做得更好。因此,我们应多创造让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学生多获得一些认同和赞美,对作文的信心就会逐渐增强。在作文评改课上,展示的不应仅仅是优秀作文,对于有细小进步的作文也要进行展示,多引导学生欣赏别人的作文,多提出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学生也会铭记在心。为此,我们要认真上好每一次作文评改课,尽力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这都会提高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产生动笔写作的欲望。

其实,只要教师改变过去的“教育观”“学生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作文教学环境,在肥沃的土壤与合适的温度中,学生的自主作文能力就会生根发芽,顺利成长,学生的自主作文能力就会得到真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春芳.如何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兴趣[J].基础,2012(2).

培智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第8篇

关键词:培智数学,生活化,教学

在培智数学教学中, 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特殊、有效的教学手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运用, 所谓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就是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实际生活为教学切入点, 充分结合学生所熟悉的各种生活实践, 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定义、定理和思路方法等, 让学生利用生活周围所熟悉的事物, 从实际生活中领会学习、掌握数学的方法, 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密不可分的, 学会用所学数学知识来应对实际生活中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做到培智数学生活化教学需要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倾注爱心,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位合格的培智教师首先应该是充满爱心的教师, 因为和智力正常的孩子相比, 培智儿童在身体或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他们需要更多的、更细心的关心和爱护。这就要求从事培智教育的教师端正态度, 用充分的爱理解和关爱培智学生, 用满溢的信心去克服各种困难, 用愉悦的心态接纳智障学生, 用柔和亲切的言语表情去感染孩子, 言传身教, 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心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毫无保留地爱他们, 用真诚的态度理解智障儿童, 努力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 以伙伴或朋友的姿态融入他们的世界, 从而为他们学好数学打下情感基础。

二、创设情境, 化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性

智障儿童可能在思维、观察、理解、记忆、想象等方面存在缺陷, 因此对他们进行教学不能设立太高的目标, 首先是要让他们能够自理, 然后才是弥补缺陷。其中自理包含行为和思维上的自理。数学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生活情况和数学水平的基础上, 把书本上繁琐、复杂的知识, 通过合理的筛选、整合、加工和改造后, 融入到现实生活简单的事物中, 达到简化知识含义、深化教材内容的效果, 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三、面向生活, 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 教学语言生活化, 简化数学知识的深度。

教师教学语言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尤其对于需要耐心解释的智障儿童来说, 教师的语言就是他们进行学习的重要媒介。在教学语言的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 比如智障儿童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等特点, 采用更加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接受知识。比如, 在教授“<”和“>”时, 可以通过顺口溜“大于号, 小于号, 两个兄弟一起到, 尖角在前是小于, 开口在前是大于, 两个数字中间站, 谁大对谁开口笑”, 让学生理解知识, 这非常符合低年级智童的情况, 让学生轻松、自然地接触、感悟数学知识和思想。

2. 教学内容生活化,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智数学教学内容在设计上要突出生活性, 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利用一些数学问题和活动的设置, 将数学课本中乏味、枯燥的知识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1至10”数字的认识, 可以利用不同数字在现实生活中的相似字形来让学生对这些数字进行初步的感知:火柴1, 小鸭2, 耳朵3……豆芽9, 小棍鸭蛋组成10。利用这样生动形象的比喻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记忆。

3. 实践活动生活化, 提高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生数学知识的强化和运用需要实践活动的支撑, 从而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初步领略数学思维方式, 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和研究能力。比如在讲授重量单位“千克”时, 为了让学生形成初步、具体的“千克”概念, 可以在获得学校批准和支持的前提下, 组织学生到菜市场、水果店等场所, 让他们自己挑选1千克的蔬菜或者水果, 再用手掂量感受1千克的重量, 数数1千克的数量。此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学习数学知识并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 具有很高的教学实用价值和现实教育意义。

4. 知识练习生活化, 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只有不断地练习、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才有意义和获得长远发展。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光是数学范畴内的知识, 更应该是数学思想、方法、能力, 从而在真正的生活运用中实现数学的生活化价值。对于智障学生来说, 他们接受教育的最直接也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现实社会的能力, 达到自食其力的目的。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领域内不断地积累、反复地感知, 在恰当时刻学会运用数学思想、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再进入到体会数学价值和重要性———不断运用的良性循环中, 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时刻注意为学生创造参与生活实践的条件和机会, 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积累, 在生活实践中感知、领悟, 逐渐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利用形式多样、反复多次强化训练的方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进行强化, 这里最常见的就是游戏的方式, 因为游戏是智障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但可以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 还可以让学生寓教于乐, 并且还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用数学思想不断地熏陶学生。

四、结束语

总之, 数学来源于生活, 还要回归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更好地服务生活、改善生活。在培智数学中采用生活化教育,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智障孩子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作为培智学校这一特殊教育机构的教师, 需要用深切的爱心和耐心关爱智障儿童, 善于创设情境,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从各方面出发进行生活化数学教学, 从而促进智障儿童数学水平的提升, 为培智数学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洪林.生活化培智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 (19) .

生活中的培智语文课堂 第9篇

一、准确的目标定位, 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在拟定教学目标前我详细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拟定了分层的三维目标:A组的学习重点是“正确辨认词语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会书写生字‘汽’;会用学过的这三个词语说一句话。”B组只要求能根据教师或图片的提示, 读出词语, 读准字音, 辨认词语;在书写方面只要求描红。C组学生由于发音障碍仅仅提出了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发音, 能根据要求指认图片或词语即可。

二、最优化的教学过程设计, 让我的课堂成为孩子的天堂

教学前我带学生在校园中围绕教学目标认识了三种交通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我秉承从学生生活出发, 在生活中学习知识, 再把所学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中这一理念。以下是我这节课的教学思路:

(一) 谈话导入, 引入“交通工具”定义

教师提出问题: (1) 同学们, 今天早上你们是怎么上学的? (2) 那还记得去年我们一起去看丹顶鹤的情形吗?是怎么去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注意引导学生用“今天早上, 我是怎样上学的”句式完整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在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进行小结:“你们说得真好!我们刚才说到汽车、电瓶车、自行车、摩托车和三轮车等都属于交通工具。”

在此基础上板书课题并指导学生读题。

(二) 认识三种交通工具

1. 认识词语“汽车”。 (我用PPT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 把图片与词语进行配对, 图文结合, 有利于学生记忆词语)

2. 学习生字“汽”的书写。

在分析“汽”的结构时, 我用旧字空气的“气”来帮助记忆:“空气的‘气’左边加上‘氵 (三点水旁) ’就是我们今天刚认识的汽车的‘汽’;‘汽’是左右结构, 那我们在田字格中书写的时候就要注意左边的偏旁“氵”要写得窄一点, 右边这部分要写得宽一些。”

(将生字‘汽’与以前学过的“气”对比, 更容易让弱智学生接受)

在教学笔顺时, 我用PPT演示笔顺, 老师和学生一起边书空, 边说出笔画名称并强调最后一笔是“横折斜钩”, 不能写成横折弯钩。

在掌握了笔顺后指导书写就不需太多讲解, 只是在巡回指导时, 注意要求学生规范书写即可。

当然, 一个小的教学环节完成后及时的评价反馈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练习后得到教师及时的指导与评价更有利于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

3. 认识词语“摩托车”。

学习“摩托车”这个词语的发音。 (注:分层次, 先集体读, 再个别读) 多样的阅读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4. 认识词语“自行车”。

在这个环节我让A组学生中有能力的学生试做老师教学词语“自行车”。让A组学生中有能力的同学当小老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下来试用词语“摩托车”“自行车”说一句完整的话。通过说话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小结: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 并读一读。

(三) 巩固练习:

找朋友分三个小步骤:A.读词语卡片, 并找出相应图片, 师生共同完成板书。B.学生之间完成游戏“找朋友”。C.完成连线题:找朋友。 (学生连线, 教者巡回指导后评析学生连线情况)

(四) 总结:点明课题, 渗透安全教育。

三、及时的教学反思, 使我找到了自我

在教学后, 我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其他老师的反馈, 认真进行如下反思:

1.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 语文课堂上一直是老师讲, 学生听, 但这种传统的教学不适合有智力缺陷的学生, 所以整节课, 我都以学生身边的图片来贯穿课堂, 激发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引入“交通工具”的定义后, 通过课件分别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并对相对应的名称进行认读, 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 多种形式进行认读。同时通过说话练习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使课内所学及时使有效地运用到生活中。

3.游戏的适时介入:培智语文教学缺不了游戏, 在教学设计中, 我设计了动脑动手的活动“找朋友”, 通过找对应的图片与词语卡片, 让学生全员参与到活动中,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他们在游戏中体会成功的自豪和快乐, 同时也避免了培智学生课堂学习的疲倦。

总之, 我校全体培智课堂教学中每一位践行者的最终目的就是“教、学、做合一, 体现以‘做为中心, 以学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从而达到‘为了生活, 通过生活, 学习生活’的教育目标, 帮助弱智儿童完成个人适应、职业适应、社会适应的根本改变, 最终实现为特殊儿童生活而进行教育。”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 应在教学中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 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 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 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 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懂得生活, 学会生活, 改造生活, 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 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培智学校课程改革走向何处 第10篇

首先, 从目标要求看, 教育部颁发的《培智学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方案》中对培智学校课程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引领着学校课程的发展。

其次, 从学生需求来看, 九十年代以后, 学校的生源由原来的轻度障碍逐渐过渡到以中重度障碍为主, 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的实际需求对我们的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再次, 从家庭期望看, 家长的期望也从学科知识的学习逐渐转移到家庭和社区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上, 能够独立生活是越来越多家长的迫切需求, 家长的教育期望也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助推力。

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课程体系仍使用国家教委1994年颁布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目前, 随着教育对象残疾程度的改变, 学校类型发生的改变, 很多特殊教育学校走向单一培智学校。以培智课程为例, 国家原来制定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只适用于轻度的智力落后的学生。而现在的培智学校的学生组成以中重度为主, 原有的课程设置及标准已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特殊教育的课程改革被摆到重要的位置, 因各种理念和政策层面的原因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培智课程如何改, 怎样改, 走向何处, 应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重点思考的问题。

新型课程体系的构建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特殊教育有着独特的教学方式, 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学校, 特别是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 必须站在学生残疾程度、学习需求、学生发展和学校自身的特点角度, 来思考和重新定位。为什么要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如何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和执行者是谁?课程改革的受益者是谁?课程改革最终要构建什么样的体系?

培智课程改革核心是以学生为本,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课程设置标准和使用的教材, 要符合学生残疾类型的特点和可行性, 具有灵活和弹性空间。无论何种理论, 课程改革的核心和主导思想应是统一的, 都是为学生发展和成长着想, 而不是建立在不切实际和假大空理想上。

特殊教育发展需要理想, 更需要人性和理性, 它是温馨和谐科学协调的。要体现国情, 还原特殊教育本色, 建设一个生态课程体系, 要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与标准。不管到何时, 特殊教育学校应该有自己的课程标准, 不管何种类型残疾, 都应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教材或教学资料。

在构建新型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时, 要体现国家课程标准的层次性、阶段性、可行性和科学性, 兼顾现实和长远的需要。国家层面在制定标准时, 要考虑课程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多征求专家、学者、特教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与建议。建议培智学校要根据学生残疾程度, 应设置轻度、中度、重度三个课程弹性标准进而设置不同的课程计划, 编写不同的教材和教学资料。这样的课程标准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 实现方向性、科学性、纲领性, 做到统一和灵活相结合, 这样便于教师有选择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在培智课程构建时, 不同的类型在课程设置上要有所体现。目标的设置科学, 不要脱离实际, 建立渐进式目标体系。轻度残疾学生课程设置以国家课程为主, 有教材, 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 有机整合选择性课程的内容;中度残疾学生的课程设置要要层次性, 以部分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为主, 重点在选择性课程下工夫, 适当开发校本教材;重度的残疾学生课程制定, 要设置不同发展性的学习、康复、生活等目标, 建议各地可根据残疾程度, 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料和符合学生需求的校本教材。国家也可以整合全国各地培智学校编写的康复训练校本教材, 编写指导性的学习与康复训练的教学资料, 供各地参考。

课程实施落实要从两条途径统筹进行。一是学校课程要重点干预, 课程包括一般课程、特需课程和技能课程。要将个别教育计划与单元主题教学融合实施。主要包括:学材准备、学生能力分析、教育训练目标、教学目标计划、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效果测量几个主要内容。力求通过个别教育计划的编制, 找出智障儿童的优势与需要补偿的地方, 并根据评量结果确定学生的需求, 制定可以满足学生需求的策略、教学目标。二是家庭辅助干预, 课程主要包括适应课程和展能课程, 家长的理念与水平直接决定着教育训练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 学期初由班主任牵头, 任课教师和家长共同制定学期课程计划和每月末评估上月目标、制定下月计划。学期末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共同总结本学期教学, 编制下学期计划。

大力支持全国各特殊教育学校开发校本教材。只要各校具备一定研究能力, 本着科学的态度, 有一定的经济条件, 有利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都应大力推进。因为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 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能体现教师的价值, 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至于学校选择何种校本教材, 要减少行政干预, 把选择权交给教师和学生。因为教师最了解学生的实际和学习需求。

构建开放式培智语文课堂 第11篇

关键词:培智儿童;开放式语文;以人为本

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智障儿童的语文教学更应该自主化、开放化,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传统的培智语文课堂教学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割断了语文课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传统的教学目标、陈旧的教学方法、单调的教学交流、枯燥的教学训练,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成长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一、开放式语文课堂的内涵

何谓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并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的、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形式。开放式的语文课堂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把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经历看作重要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我理解、自我建构,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使课堂充满生气和乐趣。

二、开放式培智语文课堂提出的重要意义

实施培智学校语文开放式教学,有利于每个弱智儿童的发展,开放式语文教学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教师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参与并获得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有利于学生更多地进行交流与合作,开放式培智语文教学体现在内容的开放性、方法的开放性、结果的开放性上,它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放式培智语文教学沟通课堂内外,联系各门学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广阔的大语文背景下学语文、用语文,让语文课堂变得开放而有活力。

三、开放式语文课堂的构建

为了有利于智障儿童主动参与,实现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和合作性,让智障儿童体验到成功,从而开发他们的潜能,给他们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智障儿童学习不同的语文,人人学习有价值的语文,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进行开放式的培智语文课堂教学。

(一)精心选择开放的教学内容

正如叶圣陶先生强调: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开放式的培智语文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灵活选用教材内容,可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工作,选择与智障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尽量联系生活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使培智语文的教学内容摆脱课本的束缚,成为生活化的内容,更好地为智障学生学习知识、学会生活服务。如,在学习《家电用品》时,借助多媒体展示,把生活搬进课堂,删除了老教材上一些过时的电器,增加了一些紧跟时代学生常见的电器,同时教师也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家电用品的用途、用法,把书本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并在今后生活中学以致用,使老师和学生一同走进生活。

(二)努力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入境”“体情”,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精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我首先根据教材设疑“细心的小朋友已经发现,它们什么都没带,怎么能栽好树呢?”,再放手让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课文,讨论交流“小动物怎样利用自身的特点来解决种树没有工具”这一问题,让他们自由选择各自喜爱的动物角色,戴上头饰,演一演小动物的动作。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在相互合作交流中形成和谐协作的氛围,人人都充满兴趣,互相取长补短,每个人都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科学采用开放的教学方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之间都是相互开放的,我们要兼收并蓄各种教学方法之长,善于因时、因生、因情地运用教学方法。如,在教学课文《学做家务》时,我的第一课时就是在厨房里上的。我让学生通过看、摸、想、说等不同的方式来认识各种厨房用具,指导大家一起做家务:扫地、收拾桌子、清洗锅勺碗筷,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实践中的体验。他们不仅认识了厨房用具,学会了许多表述的词,还学习了做家务。

(四)重视实施开放的教学评价

传统的培智学校语文教学对智障儿童的评价只重视对结果的评价,不重视对他们学习过程的评价,并且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不利于智障儿童发散思维的发展,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构建开放式的教学评价系统,既要注重语文学习的结果,又要重视语文学习的过程。开放式的教学评价应当侧重两方面问题:(1)以激励为主。评价要关注到每个智障儿童的个性差异,应当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发挥激励作用。(2)多元评价。评价的形式不能过于单一,要多样化,可以教师进行评价,也可以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还可以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帮助智障儿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从而激发智障儿童内在的学习动力。

开放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培智学校开放式语文课堂的构建,以智障儿童的发展为本,充分尊重他们的认知规律,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智障儿童通过多种渠道去实践、体验、创造,主动获取知识,并学会学习。培智学校老师面对教材老化的实际情况,要大胆创新,整合教材,走进生活,在教学内容上开放,教学方法上创新,建立适合智障学生的开放性语文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J].现代特殊教育,2007(4).

[2]张汉昌,赵菡.开放式课堂教学法研究[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3]赵庭,董现义.实施开放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小学数学教育,2005(3).

多感官刺激, 让培智课堂趣味无穷 第12篇

一、调动视觉, 唤醒体验

智障学生的思维多以直观形象为主, 他们大多对图片、视频等信息非常感兴趣。因此, 在课堂上应当多采用“看一看”的教学形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唤醒他们内心的体验。

例如, 在培智语文课堂上教授《美丽的花儿》一文时, 用各种精美逼真的鲜花图片导入, 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唤醒他们对各种美丽花儿的记忆。各种鲜花的图片还可以引导学生细细观看它们的特点和形状, 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在培智数学课堂上教授《认识钟表》时, 选取大小不一的各种钟表模具给学生看一看, 不仅加深了他们对钟表的认识, 还强化了他们珍惜时间的意识。在生活技能课堂上, 教授《红绿灯》一课时, 可以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视频, 视频中是行人在过马路时的片段。当红灯亮时, 行人停止了脚步, 站在斑马线一端等待;当绿灯亮时, 大家有秩序地过马路。这段视频让学生对红灯停、绿灯行有更直观的认识。

二、调动听觉, 深化体验

智障学生对音乐、有声读物等听觉材料也有浓厚的兴趣, 比起普通孩子, 他们更喜欢轻松活泼的音乐和简单直接的儿歌。在课堂上, 适时播放与所教内容贴合的音乐和儿歌, 不仅可以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 还能有效增强他们的理解力。

例如, 在培智数学课堂上, 学生学习加减法觉得枯燥乏味, 没有兴趣, 开始出现注意力分散、眼神涣散的现象, 就很有必要播放一些轻快的歌曲, 特别是选取一些学生熟悉和喜欢的儿童歌曲, 在课堂上让学生跟随音乐小声哼唱, 舒缓他们的情绪, 减轻他们的疲劳感。在培智语文的课堂上, 有声读物是不可缺少的, 特别是对于智障学生, 简单易懂的儿歌是他们进行语言学习的一个很好途径, 听儿歌, 跟读儿歌, 直到慢慢学会说儿歌。很多有声读物里面还加入了音乐的元素, 伴着柔和的轻音乐, 学生会更加放松地进入学习状态, 并且能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激发想象力, 进行创造性学习。

三、调动内感觉, 内化体验

内感觉包括触觉、味觉和嗅觉。笔者认为培智课堂与普通学校课堂最大的不同可能就在于此。培智课堂应当更加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注重学生的情境学习。因此, 在培智学校的课堂上, 通过各种活动提升智障学生的内感觉能力非常重要, 很有必要。

例如, 在培智美术课堂上, 绘画教学不再是简单涂色、画简笔画等, 而是要创造条件, 让学生真切体验所画的东西。教授画苹果时, 笔者带来了很多种类的苹果, 让学生真切体验。学生一个一个地摸一摸, 感受苹果的形状和光滑感, 闻一闻苹果特有的芳香, 最后让每个学生都尝一尝苹果的滋味。带来的苹果, 有的大有的小, 有的光滑有的粗糙, 有的香脆有的酥松, 有的酸有的甜。通过一系列内化体验后, 培智美术课堂不再是单调的涂色和临摹, 而是变成了有滋有味的生活实践课。学生对苹果有了真切的了解之后再进行绘画, 结果大大超出了预期效果。笔者还将这种方法推广到生活技能的课堂中, 把各种蔬菜带到课堂上, 让学生全面地认识了各种蔬菜。看一看, 摸一摸, 闻一闻, 甚至是洗一洗,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烹饪。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体验, 很容易就记住了它们的名字, 并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这些环节充分调动了智障学生的多种感官, 促进了他们的思维发展, 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调动运动觉, 升华体验

依据智障学生的特点, 实践性是培智学校课程的重要特点。如何让智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更多的实践, 在实践中升华体验, 从而达到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笔者认为, 体验的产生, 缘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了切身的感受, 因此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对于体验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设多种情境, 让学生参与其中演一演, 动一动, 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

例如, 在培智语文课堂上教授《快乐的一家人》一文时, 笔者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 直接让他们进入文本, 演绎对话。这样也利于学生更好地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培智数学课堂上, 笔者也会经常带着学生模拟超市购物, 尽可能创造出贴近超市或商场的情景, 引导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 在角色扮演中, 学会看价格, 认识标签, 学会计算找钱等。这些游戏很受学生的欢迎, 在极高的热情中进行知识的学习, 事半功倍。

上一篇:林业资源型城市论文下一篇:会议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