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竞争范文

2024-06-05

标准竞争范文(精选11篇)

标准竞争 第1篇

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进出口贸易面临的严峻形势

现在国际上流行一种说法:三流国家输出劳力, 二流国家输出产品, 一流国家输出专利, 超一流国家输出标准。标准是一个行业必须遵循的通用技术规范, 掌握标准的主导权和核心技术, 就能引领市场产业的走向。

在现行的国际标准体系中, 标准的制定者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 而发展中国家大多数是标准的被动接受者。发达国家从他们自身利益和技术水平出发制定的标准是许多发展中国家 (包括我国) 在短期之内很难达到的。

如果我国国内出口企业为应对国外较高的技术标准, 满足现在国际市场上常见的技术壁垒形式, 就会增加相应的技术投入, 增加供应商的原材料成本。如我国国内出口企业的成本会因为欧盟对于进口商品一系列的要求从而使成本增加10%;我国至少有700余种染料等化学产品因为欧盟的REACH (《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制度》) 法规面临注册、评估和授权的压力, 至少影响中国几十亿欧元化学品、几百亿欧元消费品和纺织品的出口, 单单企业的注册成本就将增加20多亿欧元。

同时, 近年来, 由于政治、经济、外交等多重因素, 海外市场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封锁的国家不断增加, 这些国家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一个产品不符合规定的标准, 都可能导致整个行业相关产品受到牵连。如我国牛肉不能进入欧盟市场, 龙眼、苹果、柑橘等不能出口美国, 日本在《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中, 不仅列出了有可能存在进口食品和农产品当中的734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 以及近5万个行业标准, 而且还对进口的食品和农产品实行统一标准, 这些标准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进口门槛, 使得中国一些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销售优势的农产品比如茶叶和蔬菜等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个别发达国家还利用我国技术标准低、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检测手段落后等漏洞, 加大对我国的出口, 并将一些有害物质带入我国, 给我国造成巨大损失, 严重威胁我们的安全、环境和健康。

我国应对技术壁垒所开展的标准化工作现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 都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完善标准体系, 进一步提高标准水平。2011年12月国标委发布的《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中明确指出:要使标准质量水平明显提高。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 标准制修订过程管理更加科学、严格, 标准化科技创新步伐加快, 标准质量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标准适用性和有效性显著增强。

2011年6月5日, 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古巴期间, 两国就古巴全面采用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正式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这是中国标准“走出去”的一个里程碑, 对于中国产业界如何在高层次的国际标准竞争中抢占先机, 具有重要的意义。2012年4月, 由中国铁建中土集团等中资企业总承包, 海外首次采用全套“中国技术标准”修建的电气化铁路———埃塞吉布提铁路在埃塞俄比亚东部城市德雷达瓦正式动工, 它的示范意义不仅在于将促进埃塞俄比亚与东非铁路的互联互通, 而且是将全套“中国标准”引入海外的成功范例。

“十一五”末, 我国国家标准总数达到26 940项, 备案行业标准44 143项, 备案地方标准19 214项, 覆盖第一、二、三产业及社会事业领域, 较好满足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初步形成。虽然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与当今世界经济环境给我国带来的应对国际市场竞争、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紧迫形势相比, 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标准总体水平偏低,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采用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比例偏低, 工业标准老化, 农业标准体系尚未健全, 服务业标准极少, 无法满足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的发展需要。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自主创新, 但由于技术研发基础相对薄弱, 目前大多数领域的技术水平与世界领先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依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发布的《2014年度全球创新能力排名报告》, 在新兴行业, 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排第28位。

2.国际标准参与能力较低, 影响力小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基本控制了ISO、IEC主席、副主席等重要职位, 由于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较晚, 在世界标准舞台上, 中国人的身影较少, 在IEC82个、ISO162个成员国, 共899个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中, 由美、德、英、法、日5国承担的秘书处占总数的65%左右, 而我国目前只占到5%, 严重影响国际竞争力。

3.政府意识薄弱, 缺少政策性支持

标准是一种非纯粹公共物品, 一般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 需要政府通过制定公共政策, 鼓励标准参与国际竞争。自建国以来, 我国“标准化法”从《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经历很大变化。虽然我国已加入WTO多年, 但标准查新中发现, 许多不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还没有作废或改为推荐性标准。当前我国的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机构发布, 但在应用方面, 大多为自愿性体系, 只有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法律法规引用到的标准, 其应用才能成为强制性, 使得在标准应用方面力度薄弱。

以自主创新构建我国技术标准战略

建立我国技术标准体系, 有效应对国际标准竞争迫在眉睫, 关系到中国企业的生死存亡。在传统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 是先有产品后有标准, 在知识经济时代, 往往是标准先行, 这在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得尤为明显。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建立有效的标准技术体系, 有效跨越技术壁垒, 改变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被动状态。

1.建立符合国际经济环境的标准化策略, 加大政府干预和政策引导力度

目前我国的标准结构和内容只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 很难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因此, 调整标准结构, 是跨越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关键举措, 要由过去侧重制定和修订标准, 增加标准数量转向调整标准的构成, 由侧重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转向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标准化, 由单纯的技术标准转向技术与管理标准化并重。同时, 政府要通过法律法规来实现有限管理和宏观管理, 构建我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新体系, 建成一个以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为核心, 以国际标准为基础的自愿性标准主体, 与法律法规相配套, 以实施监督为保障, 政府授权, 标准化管理机构管理, 技术委员会具体组织, 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

2.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 逐步提升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地位

世贸组织明确规定:技术法则、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 都应以国际标准机构制定的相应国际标准、导则或建议为基础。因此, 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之一, 应增强对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参与意识,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参与有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同时, 应积极将我国的技术标准融入国际标准体系, 为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促使我国的技术标准战略立足于国际前沿。

3.提升企业标准化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在技术标准战略中的主体地位

从国外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经验来看, 企业必须成为国家技术标准战略的主体。国内的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在标准化工作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一些中小型企业因为在规模与技术上并不占优势, 往往容易对标准采取被动接受与执行的策略。他们应当变被动为主动, 积极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和标准的要求, 同时促使自身具有独创性的技术专利有机会被写入标准, 争取在第一时间加入到标准制修订队伍中, 成为标准制修订的主体, 提升产品竞争力。

4.加大标准化人才培养力度

标准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论文 第2篇

随着全球经济迅猛的发展速度,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日益激烈,标准化已经慢慢渗透到现代新兴产业的前沿。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标准化可以促进高新技术转化为一个创新产品,进而形成新的产业,形成新的生产力;二是,标准化已经成为国际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所必须一种交流方式。随着当今世界各个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标准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已经不容忽视。可以说标准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根本利益。因此,维护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与如何选择正确的标准化竞争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1标准的形成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的市场行为、政府行为或标准化组织和厂商组织的运作都是标准形成的原因。企业参与标准形成过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之间的竞争、对利润的不断追求和扩大市场份额以及技术创新上的竞争;竞争的加剧、各国保护本国企业利益的壁垒政策、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以及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等因素,进而形成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目的是更有效的进行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政府出于对本国消费者的保护和厂商的利益以及克服市场失灵现象也参与到标准的形成过程中。

2认知标准

一个企业选择标准,首先我们就要认知标准,标准是一种规范性文件,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后制定并获得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其具有规范社会秩序的属性。从全球化的视野看,与标准有关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世界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把标准作为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武器。无论是美欧还是日韩国家,都已经制定了为了争夺国际市场的标准战略并已经开始付诸实施。而我国部分企业,对标准在市场竞争中起到的重大作用还是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武器之一便是标准。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把国际标准推到了空前的高度,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受到经济全球化浪潮的猛烈冲击。我国的技术标准在国际竞争体系中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当今的时代已进入国际标准制约市场的时代,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之一便是国际标准。企业的发展战略同国际标准化紧密相连。开发标准与开发新产品一样具有战略意义。如果一项标准被国际所采纳,那么这项标准常可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甚至它能决定一个行业的盛与衰。发达国家很快认识到当前所面临的国际标准竞争难题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战术问题而是战略问题。必须把参与国际标准竞争提到战略的高度。同时保护消费者利益与标准也是紧密相连的。

技术标准及标准化是科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标准是综合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三者的成果为基础,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科技研发的成果通过一定的途径转化为技术标准。通过技术标准的实施与运用,促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反之在标准化和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市场信息的反馈又可以反作用于技术标准和科技研发的创新。进而促进了标准水平和科技的发展。

技术标准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市场经济有序化发展的技术基础。是政府微观规制的重要依据,是经济结构优化的技术支撑。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以下基础作用:(1)技术标准是维护国家技术安全的手段。(2)技术标准是社会化专业化大生产的保障。(3)技术标准是科学技术成果迅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催化剂。

标准既是科学技术的成果又是对实践经验的一种总结,也只有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具有科学性。另外,标准还是各方利益协调的产物,是民主协商一致的结果,所以它必然可以获得利益相关方顾客群体的广泛接受和认可。虽然标准是自愿采用的,不具备规范秩序的约束力。但是标准可以依靠其本身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无可挑剔性对顾客群体产生公信和公认。标准通过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方式,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了获得最佳秩序的目的。

3标准在市场中的作用

3.1标准对产品质量的作用

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主要是产品质量和产品价格的竞争。在等同的价格下产品的质量便成为主要竞争。而标准则反映了产品的质量,体现了产品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所以,生产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的产品在市场的质量定位,选用适合自己的标准,例如国家推荐性质量标准或者制定企业质量标准,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标准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关键之一。质量标准在贸易过程中起着媒介的作用:贸易洽谈时,标准常常是客户了解产品质量的技术依据;签约和履行合同时标准常被列人合同的内容中,作为判断产品质量的一个依据。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最大的利润。标准对生产企业来说也是组织生产的依据。因此,企业选择执行的标准应是技术先进且经济合理的标准。技术先进是指同一价格、档次产品的标准中质量要求,即产品性能、合用性、可信性(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等领先,更能满足最终消费者、使用者、受益者或采购方的明确的或隐含的需要。经济合理是指产品的质量成本比,即以最少的投人,取得最大的产出。不同的企业其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及管理水平均不一样,因而在确定标准中的各项技术要求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自身条件。国家制定了许多推荐性的质量标准,这些标准大部分是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制定的,因此,企业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择优选用。如果现有的国家、行业推荐性标准不适用,那么企业可以选择制定更适合使用者和消费者需要的企业产品标准。

3.2标准是生产产品的技术依据

企业生产产品与经营是由市场的需求所定位的,企业生产产品之前是要通过对市场调研、市场细分,识别出并反映出市场的需求。然而,市场的需求信息既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模糊的;既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感性的。

标准是生产产品原料及产品检验判定的重要技术依据、可以起到保护市场作用的。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其首先要具备合格的原辅材料,企业只有用合格的原辅材料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而衡量产品是否合格的载体便是标准。原材料品质的好坏,成品品质好坏均由标准来把关。由此可见,适合的原辅材料标准和产品标准,是企业正常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而判定购进的原材料、生产的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是否合格,也需要作检验判定,检验的过程和方法应按照供需双方共同认可的相应国家或行业标准,选用的标准方法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和通用性。因为不同的检验方法适用的范围不同、检验的误差也不同,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结果的判定。

标准在质量纠纷仲裁中是重要的技术依据。如企业在原材料的购进合同中,已经明确了产品质量应符合的相关标准,需方复检不合格时可向供方提出索赔,必要时可向相关的仲裁部门提请仲裁。而仲裁的依据就是产品的质量标准。同样,生产企业的最终产品出售时,合同中标准是处理质量异议的一种仲裁依据。如果没有注明标准,一旦发生质量异议,会给供需双方的协商处理和解决异议带来很大的困难。

3.3标准对贸易的促进作用

经研究表明,标准对国际贸易是有促进作用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体现非价格竞争优势、影响产业内贸易。学者们根据标准在这两个方面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机理展开相关的探索。研究表明标准体现的非价格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提高产品质量、创造规模优势、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提供技术规格信息、成功企业共享的国家经济环境、消费者需求把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各种类型的标准均可以发展成为贸易优势进而促进国际贸易,优势的形成来源于产品质量的提高或者规模经济。

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技术转化能力对于这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在其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许多发达国家就是运用各种标准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获得利益。此外,还有学者指出:全球市场长期的市场份额发展不是由价格因素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产品质量和服务竞争的结果,而标准的实施状况与创新能力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标准还影响着产业内的贸易,实践与研究表明,标准的实施使得产业的分类更加清晰和专业,从而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使得对产品的分类与专业化更加可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专业化与多样化,同时也促进了国际间产业内贸易的进行。另外,一项标准的公布可以使局部的、部门的或者区域的标准法规化并融入国际贸易竞争中,促进使用相同标准的国家之间的贸易。而标准法规化可以使产品产生国际公认的尺寸、重量以及其它的品质特征,这些因素都会促进产业内的交易同时还会降低贸易壁垒。

4.结语

理论和实践表明,标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运作以及国家的政府行为。标准作为一种技术规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制造过程。企业要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应该悟彻标准能够促进贸易。标准还保证着社会前进步伐的稳定、健康、和谐。

毕少朴标准动作之外的竞争 第3篇

位于王府井的长安保时捷中心是捷成在大陆和保时捷合作的开始,它曾经是这个品牌的独家销售者,现在,当保时捷2015年在华拥有100家保时捷中心时,捷成的份额大概是30%。

这并未撼动捷成在保时捷销售渠道中的领导地位。金港保时捷的会议室在二楼,楼下满满地陈列着数十辆保时捷汽车。2011年,捷成在大中华区卖掉超过6000辆保时捷,今年的目标是超过7000辆。为了抓住市场发展的机会,捷成已经规划了未来2年的5.75亿港币投资,来增加和扩建保时捷网点。捷成在上海正在建设一家更大的保时捷中心,建成之后会是亚洲最大的保时捷中心。2013年底之前,还会在杭州和深圳新建两家保时捷中心,同时香港和澳门的保时捷中心也会分别进行扩张和搬迁。

毕少朴说:“我们现在的优势是,有非常好的车型,比如Cayenne、新款911、,明年还会推出新款Boxster,新款Cayman,这些都是我们成功的根源。到2014年的时候,我们还会有新的车型,叫保时捷Macan,一个小型SUV。”

虽然话题仍然以保时捷为中心展开,但实际上,毕少朴所需承担的市场扩展责任,从2008年开始,已经从保时捷拓展到捷成的整个奢侈品业务单位,除了保时捷,还包括游艇和钟表。他是个很好的宣传员,自己佩戴捷成代理的品牌腕表。和另外两个产品线比起来,目前,保时捷汽车仍然是是捷成奢侈品业务单位中增速最快也是最稳定的。

拥有近40年汽车职业生涯的毕少朴,把其中的22年贡献了保时捷品牌。他觉得,真正让保时捷与众不同的是人,无论是保时捷还是捷成,都拥有同样理念的从制造、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员工,这也是捷成代理保时捷最核心的优势所在。

《汽车周刊》:捷成对保时捷今年的销售信心如何?

毕少朴:今年的销售目标还没有最终确定。2012年的目标肯定要比2011年的销售成绩更高一些,但是最终的数据现在还没有办法确定。不过就我们上半年的情况来看,我们对今年的销售是非常有信心的。

《汽车周刊》:保时捷的二手车业务未来是怎样规划?

毕少朴:目前,捷成在广州有保时捷二手车业务,刚起步的状态。我们认为在未来这个业务的发展会非常不错。上海保时捷中心建成后,我们会专门为二手车设立一个展厅。

在很多成熟的发达市场里面,客户一般第一辆保时捷都是二手车,之后才会考虑买新车。中国的市场不太相同,当然,中国的市场在很多情况下都跟其他市场有所不同。

《汽车周刊》:今年的增速会不会比去年放缓?因为今年上半年以来,豪华车市场竞争压力比较大。

毕少朴:确实是这样的,这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事实。但是对我们来说,只要是能看到增长,不管增速到底是多少,就是一件成功的事情了。目前全球仍在增长的汽车市场并不多见,中国是为数不多还仍然有增长的市场。

但是我们觉得非常好的一点是,这促使我们更加重视自己现在的工作重点。现在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未来我们要保证能够把客户继续保留在捷成的客户名单上。

《汽车周刊》:捷成的优势在哪里?

毕少朴:在2011年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就是将更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售后服务中来。我们要确保我们的售后服务必须是所有售后服务里面做得最好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客户在购买第二辆、第三辆车的时候继续选择捷成,而且他们会把捷成推荐给自己的朋友和亲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从保时捷中心的店面来看,还是从汽车来看,都很相似或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就是人员上的不同,优秀的员工能够带来的区别就是服务的体验,还有对客户的理解。

《汽车周刊》:捷成保时捷的培训是自己做吗?

毕少朴:我们当年做总代理的时候,其中的责任之一就是提供这样的培训,包括技术的还有销售过程的培训。捷成现在做的很多培训是我们自愿、自主来做的培训。我们认为这是很好的机会。而且我们培训的内容往往是保时捷所没有覆盖的一些其他方面,比如销售技巧、沟通、怎么样打电话、怎么去微笑、怎么样进行有效的管理。

我们之所以做这一点,就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是很好的机会,可以让我们的团队更加高效、更加专业,最终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汽车周刊》:你现在负责捷成的奢侈品业务,目前来看增速如何?

毕少朴:我们今天要考虑的是未来5年的目标,这也是我们现在采取行动的主要指导方针。这个目标是跟市场直接挂钩的,因为在市场好的时候,肯定会有更多的机会;市场不好的时候,可能机会会少一些。对于同比增长来说,我们不是特别看重一个固定的数据。我们看到在2010年到2015年之间的变化幅度。我们要看的是整体的增长幅度,比如我们可能制定2010年的目标是100亿港币,到2015年可能是200亿港币这样的增长速度。

无序竞争亟待标准规范 第4篇

近日, 记者从山西省电力公司获悉, 该公司在2010年将投资1 000多万元在太原建设一座中型电动汽车充电站, 并在太原、大同、晋中、临汾、运城5地建300个充电桩。

与此同时, 全国各大城市也加入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的大潮中。

2009年8月, 国家电网在上海投资508万元建成该市第一座充电站。

2009年12月, 南方电网在深圳投资1 051.5万元的充电站也进入了运营阶段。

2010年, 国家电网将在西安投资1 000万元建设充电站。

天津、临沂等市也开始了充电站的建设。

预计到2010年底, 国家电网公司将在27个城市完成75个电动汽车充电站、6 209个充电桩的建设, 并于2015年建成17 000座公共充电站和300万个交流充电桩。

一场兴建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运动”正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

在电动汽车并未普及、只是在公交车这一交通工具上小有开拓的情况下, 各地充电站的建设为什么却是如火如荼, 势头甚旺呢?这些投资巨大的充电设施究竟会给投资单位带来怎样的收益, 它们对百姓的日常交通有何影响?

充电站建设:国家政策是重要“推手”

一个新兴事物的发展除了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外, 必须有强大的外部推动力量, 尤其是在能源转型发展时期, 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电动汽车及其充电站这个新生事物与目前提倡的低碳经济、环保节能不谋而合, 之所以在全国星火般地蔓延开来, 这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规划息息相关。

2007年12月14日, 国家发改委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7年版) 》首次提出鼓励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工程。

2009年1月23日, 财政部、科技部联合下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政策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2009年3月20日,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提出未来3年“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同时, 还指出要建立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 加快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公用充电设施建设。

电动汽车要大规模发展, 必须配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充电站, 于是各大电网公司瞄准了这块潜在的“蛋糕”, 纷纷在各地投资, 开始了充电站的“跑马圈地”。

电动汽车与充电站“一荣俱荣”

各地纷纷开展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 并制定了明确的未来发展规划, 而电动汽车行业则默默无闻, 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这是否会影响各地充电站的建设呢?

据了解, 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 它以车载电源为动力, 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 具有污染少、噪声低、能源效率高、使用维修方便等优点, 特别适合于走走停停的城市交通。但电动车的普及必须以完善的充电站网络为基础, 否则, 一切都是空谈。只有充电站的建设点多、面广, 在全国形成规模化, 才可能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使普通消费者愿意购买并驾驶电动汽车。一位受访的王先生就表示, 尽管国家有很多优惠政策, 目前还是愿意驾驶普通汽车。如果充电站普及了, 充电像加油一样方便, 会考虑买电动汽车, 毕竟用电比用“油”省钱多了。

另外, 电动汽车的价格、电池的质量和实用性也是制约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 电动汽车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概念车”阶段, 市民对其不甚了解。山西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只有电动汽车真正进入了私家车的行列, 形成大规模的市场需求, 充电站才有可能形成规模效益。

发展还需时日

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长期的建设才能实现。充电站需要瞬时强大的功率电力, 这是常规电网所不能满足的, 因此必须重新修建专用的充电网络, 这涉及到各省市乃至整个国家电网的改造, 短期内并不可行。为了使充电设施能够顺利建设, 山西将加大投资10 000伏及其以下配网建设与改造, 其他省市也有类似的规划。当前, 更换锂电池或是通过充电桩充电是短期内较为现实的做法。

充电桩可提供单相220伏交流电源, 需要通过车载充电机对电动汽车充电, 一般需要8小时左右, 再加上一个充电桩一次只能为一辆电动汽车充电, 不能满足紧急或者远途行驶的需求。

即使采用更换锂电的办法, 也要受到技术和电池质量的限制, 而且每天换电池很麻烦, 电池的维护也是个问题。

充电站的发展还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充电接口不同, 这严重影响了充电的便利性和充电站规模化的发展, 最终将制约整个电动汽车行业链条的发展。

另外, 充电站的选址, 供电、充电、监控系统的安排布置也需要科学的设计和安排, 例如从长远考虑, 充电站的建设应与城市规划和路网规划相匹配。

标准体系建设需跟紧

充电站的建设不仅需要技术支撑, 更需要严谨的规划和相关标准的规范与指导。

近年来, 我国已经开始着手于电动汽车及充电站的相关标准, 早期制定了GB/T 18187-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等电动汽车国家标准, 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关于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国家标准。

2010年10月1日起,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 (NB/T 33001-2010)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NB/T 33002-2010) 和《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监控单元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 (NB/T 33003-2010) 3项有关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行业标准将实施, 势必为充电站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规范和指导。另外, 《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也已完成, 预计年底发布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选址原则、功能要求、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很多想要购买混合动力车的消费者希望充电、加油或加气在一个站内解决, 遗憾的是, 标准并没有提到此项。

目前, 充电站涉及的几大电网巨头都积极投身于相关标准的制定, 以取得行业的话语权, 但至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了完善充电站的标准体系, 为充电站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成立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会计划经过2年~3年的时间, 初步建立与我国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智能电网发展相适应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体系, 制定一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基础标准、关键设备性能和测试方法标准、接口和通信标准、充电站建设技术标准、建设运行管理标准。

各地也加强了充电站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北京就出台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地方标准, 根据蓄电池存储能量、为汽车充电服务的能力将充电站分为4级, 并且还要求充电站建设要进行交通形象评价。这样细分的规定有利于更便捷地为消费者服务, 而对充电站建设进行交通形象评价也更具人性化、实用性。

当前, 电动汽车及其充电站的发展还处于探索开发阶段, 标准的制定也是一个逐渐摸索、不断改进的过程, 标准制定初期, 难免有些指标会出现问题, 但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和严谨的态度对待它, 最终使标准的具体指标适合电动汽车及其充电站的发展和运营需求。

家电市场将以售后服务为竞争标准 第5篇

据了解,在新《消法》关于网购7天无理由退换货的要求上,苏宁易购、国美在线都已经实现15天无理由退货,京东家电更是推出30天无理由退货。对于电商而言,售后和物流是常常遭遇用户诟病的,各家也都在这两个环节上重点打磨自己。去年起,京东在这两个环节上也开始发力。2013年10月,京东家电首次发布了“价格与特色服务白皮书”,推出了“30天价格保护、30天包退、180天包换”的“家电三保”政策。

最近京东的服务标准又上了一层,推出了“30天无理由退换货”、“页面改版”等多项内容。其中,“30天无理由退换货”高于国家法定的“7天内可退货,15天可换货”的三包规定,也超出新消法规定的“七天无理由退货”。

而在厨电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升级售后标准。名气电器日前就对外宣布推出“坏电机,换新机”的购机保障措施,提出业内首创的3年内电机用坏免费更换等值新烟机的大胆承诺,这在业内尚属首次。据了解,名气的“坏电机,换新机”活动承诺,消费者自购买机器之日起,在三年内,如果出现电机用坏的情况,导致油烟机无法工作的情况,名气都给予免费更换等值的新油烟机。据了解此项活动涵盖名气旗下全系列产品,活动时间将持续到今年年底。

与某些品牌混水摸鱼的虚假宣传不同,名气的“坏电机,换新机”坚持两点:一是“包换”,即只要检查出是非人为的原因,包括电机本身的故障,或因环境电压不稳导致电机烧坏等,名气便免费替消费者更换一台同型号的全新产品,或者更换等值的其他型号产品;二是“三年”,即从消费者购机之日起计算,哪怕是使用到第三年差一天的时候,发生了非人为的电机问题,均可更换等值新烟机,不限机型,不设任何附加条款。

而在此前,针对现在消费者对品牌服务品质升级的需求,林内率先将行业现行的1年包修期延长至3年,也就是说3年之内整机免费包修,任何一个部件出现问题都不用消费者掏一分钱,维修配件费、上门费、人工费全免。

据中国联保了解,林内此次服务升级范围包括燃气热水器、采暖炉、电热水器、燃气灶、吸油烟机、消毒柜等上海林内生产和销售的林内品牌全线产品,包括原装进口的林内采暖炉、商用热水器,以及上海、武汉、北京、天津、西安、南京销售的家用进口林内产品。

判断企业文化竞争力的四个标准 第6篇

郭士纳在IT业井喷初期接手IBM,柔韧而坚定地发动了一场企业文化变革,使得这家连年亏损的IT业“病狮”重振雄风;李东生在TCL遭遇国际化重创危机时刻,开始了“鹰的重生”的企业文化变革,使TCL得以扭转劣势重获市场认可……这些都表明:优秀的企业文化对推动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有作为的企业家,他提出、实践和塑造企业文化,使企业上下产生一种认同感,进而提炼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

企业家塑造企业价值观与文化需要思考的问题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的是什么? 我的最终奋斗目标是什么? 产品如何被人们所接受?我如何制造出最好的、最有竞争力的产品?怎样把最好的人才集中到公司来,并最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何创造最好的战斗力,以团队的力量去战胜一切? 建议企业管理者问问自己:“这些问题,对于我自己的企业以及我个人,意味着什么?”把这个问题考虑清楚之后,再问:“我的企业应该采取哪些行动才可以打造出真正的企业文化来?”

回答这些问题并付诸行动,可以显现出企业文化的力量,而拥有这种力量,可以推动企业管理者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认识,让企业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并保持优越的竞争位置。

但如果不是美国遭遇日本企业的强力挑战,企业文化这一概念还不会如此迅速地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话题;如果没有日本企业的强大竞争力,也就不会出现企业文化这个概念,所以带来竞争力的一个核心元素就是企业文化。一个拥有企业文化的企业,一定会拥有竞争力,反之亦然。

今天,企业的成功越来越多地源于高效的企业文化管理。例如,在全球拥有2500多家咖啡连锁店的星巴克公司,其价值观是:“我们对待员工的方式影响员工对待顾客的方式,而顾客如何对待我们则决定了我们的成败。”这个信仰使得公司设计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原则以提高员工被重视的感觉。利用企业文化管理来获取竞争优势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的共识。

判断文化竞争力有四个标准

是否具有价值

企业文化有没有价值,首先要看它能否在企业获取市场的过程中做出贡献。曾有研究者对1987—1991年期间美国22个行业72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列举了强力型、策略合理型和灵活适应型三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对公司长期经营业绩的影响,并用一些著名公司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得出,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的结论。因此,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是否稀有

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它不仅与企业所处的国家、地区、行业等有关,还与企业的创建者、领导者以及所处的生命阶段有关。如老沃森的影子在IBM比起他本人活得更久,而且他有意识地在任职期间把那些曾经使IBM获得成功的价值观制度化。

对于具有强烈个性的继任者来说,企业往往是变革的试验田。TCL总裁李东生就是一例,在他的带领下,TCL形成了独特的合金文化。他认为TCL能取得今日的成就,建立开放的企业文化体系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是否难以模仿

阿里巴巴是一个以文化为特征的企业。众多企业都去阿里巴巴取经,其中不乏大量网络企业。参观过后,这些企业依然保持原来的轨道运行,但阿里巴巴的东西就是学不到手,部分原因在于企业的执行力不够,但更重要的是固有的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地起作用。这种无形的东西,是无法学习和模仿的。

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都是无形的。无形,就意味着难以学习与模仿。

是否不可替代

无形本身也是难以替代的。企业文化的持续性让生活在其中的个人,心甘情愿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企业,直到将这些规范内化于心中,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从本质上说,这种规范也是无法替代的。

按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四个衡量标准,企业文化无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企业文化变革是个系统工程

当我们用战略管理的视角关注企业核心竞争力时,有四个标准帮助企业判别哪些资源和能力是核心竞争力。

每个企业都会有企业文化,但这些自然形成的企业文化大多对企业经营没有明显作用,有的甚至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主动的导入和塑造才能形成一个深具企业个性和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从而对企业经营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企业文化变革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作。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实施的文化变革工程历经12年,IBM的郭士纳也花费了5年时间才将旧有的文化体系打破,建立起新的IBM文化。文化变革不仅历时长久,而且需要一个系统的步骤。

1、描述现有文化

文化变革必须在了解这个组织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为此,首先需要对公司的文化现状进行内外部的调查; 然后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得出分析报告; 最后对报告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深层次分析。这个阶段,可借助Gerry Jonson和Kevan Scholes在1993年提出的“企业文化网”来了解和设想与组织的习惯、标识以及结构相联系的控制方式。

2、构建新的文化体系

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目标,支撑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环境的支持,但很多企业仅仅从环境的要求出发,制定了与自身不适应的价值观体系,结果价值观成了摆设,人们仅仅记住了这些口号与标语,实际工作中却依然如故。因此,构建新的文化体系时一定要与企业战略、企业环境相匹配。

3、制定文化管理计划

由于文化具有阻碍变革的天然倾向,在制定变革计划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预计到现有制度中哪怕是一个微小的变化将会如何影响到企业中的其他方面。

一旦决定进行文化变革,就要制定一个标准的变革计划,从而规范和指导变革中人们的行为。同时变革模式的选择,变革牵涉到的部门,变革的阶段与进度,变革中的计划人员和执行人员的安排等,都应在计划中明确列出,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连贯性,同时也让企业清楚变革所到达的阶段。

nlc202309030243

4、执行文化管理计划

执行文化管理计划困难的原因在于:(1)仅规模本身就是问题所在,让成千上万的人共享一个价值观和标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2)许多企业并不是首次进行文化变革,员工们可能已经疲于变化。(3)信仰、价值观本身就是非常难以改变的。

除了配合新企业文化的一系列推广活动外,企业家还要知道文化变革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程。虽然决策在于企业家和高层管理人员,但执行和巩固却在全体员工,因此一定要注意员工行为和观念上的更新,这就需要系统的培训。这包括企业文化理念、员工行为培训等。

5、文化监控

很多企业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下定决心改变并制定了完善的变革计划,可是不久就发现,企业不仅没有变得更好,反而不如从前。

某工厂的生产部经理,在任职的两年里对生产流程进行了重大变革,使产量和生产率都得以提高,这一成就使得他被提拔到另外一个工厂工作。但在他离开的6个月之后,生产部门放弃了经他改进的所有流程,重新按照老办法生产,结果产量和生产率都下降了。

这个案例说明,文化的回归力量是如此巨大,因此,对新文化进行监控和追踪以确保它继续发挥作用并获得预期的成果十分关键。

另外,在构建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关注员工的心理感受和领导的表率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组建一个强有力的文化管理团队也至关重要。

企业文化决定经营模式

不同的文化蕴含着不同的经营与管理模式。欧洲注重人本自由和设计,在此基础上表现出强劲的满足个性特征的差异化能力; 美国强调技术和创新,在此基础上表现出强劲的技术产业化能力; 日本强调品质和服从,在此基础上表现出强劲的成本和品质能力。这些公众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产品的内涵和管理的风格,也使得经营模式有所不同并取得成效。

今天的中国企业还在学习欧洲、美国或者日本成功的经验。需要明确的是,我们必须理解自己的经营背景和管理背景,挖掘中国文化中明确的价值取向,并让公众的价值取向与经营和管理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自己文化的作用,才可以找到属于中国的经营模式。

如果企业还是孤立地看待自己的产品,显然是落后了。产品仅仅是载体,而打动顾客的“内涵”是企业的价值和追求。当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就等于购买这个品牌所代表的某种信念和态度,产品反而是随着购买这些观念而来。

从企业所追求的价值出发而非产品本身出发,是优秀企业和一般企业之间的差距。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开放,产品之间功能上的差异不会有太大的距离,而顾客感知价值的距离会非常大。给产品赋予“生命的意义”,便成了中国企业缩小与世界优秀企业之间距离的根本选择。

标准竞争 第7篇

现在, 标准化不仅突破了传统的标准化领域, 从第二产业发展到第一、第三产业, 从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发展到了管理标准, 直接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以及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 并促进高新技术转化为新的产业, 形成新的生产力;为促进国际贸易、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会专家认为, 经济全球化将标准化工作推向国际市场竞争的最前沿。市场竞争的范围和层次在不断扩展和提升,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国际标准化的作用、范围正在拓宽, 标准的隐性贸易壁垒作用日益突出。尤其是新世纪以来, 在传统的贸易壁垒被逐渐弱化的同时, 通过标准、技术法规及合格评定程序构筑的技术贸易壁垒、绿色环保壁垒和蓝色社会责任壁垒正在成为各国, 特别是发达国家保护境内产业的主要手段。“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成为各大公司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重要策略, 且趋势日益明显。

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更加重视, 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标准化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表明党和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标准化工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将其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 明确提出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形成技术标准作为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目标。

企业代表认识到标准已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技术基础;新形势下企业标准化工作任重而道远。标准是科学技术的有效载体, 标准制修订是企业核心技术的集中体现, 也是其综合实力的展示。企业应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的制修订活动, 结合石油和化工生产的特点, 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标准化管理模式, 为其走上现代企业创新发展之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船舶行业国际标准化竞争模式分析 第8篇

船舶行业国际标准不仅为船舶及其配套设备的设计、建造、试验、维护等规定了统一要求,同时也是世界各国推动船舶行业对外贸易的竞争手段,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因此,不断提高国际标准化竞争力也是增强我国船舶行业竞争力,促使我国向造船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1 国际标准化竞争范畴

目前,船舶行业国际标准主要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两大国际标准化机构颁布,其中ISO主要负责船舶总体、船舶配套设备、航运、内河船、大型游艇和小艇等领域的国际标准,IEC主要负责船舶电气设备和导航设备领域的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竞争主要包括国际标准化机构管理权竞争和国际标准制定竞争两个方面, 其中管理权竞争主要涉及成立新技术领域、承担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TC/SC)主席、秘书处, 以及工作组(WG)召集人工作等,国际标准竞争主要涉及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等。

2 发达国家船舶行业国际标准化竞争模式

美国、欧盟一直采用主动争夺和控制国际标准化机构管理权的竞争模式,要求使国际标准反映本国的技术要求,确保在国际标准化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而日本和韩国则采用争夺型竞争模式, 不断加大参与国际标准化竞争的力度。在船舶行业中,各国也采用同样的竞争模式。

2.1 国际标准化机构管理权竞争

长期以来,美国、欧洲国家等依托本国技术领先优势占据了相关专业领域的主席和秘书处工作, 同时采取不断围绕国际海事热点快速成立新工作领域的竞争模式。

截至2014年12月,美国及欧洲国家船舶行业承担了ISO/IEC中相关标技委60%以上的主席及秘书处工作。而日本和韩国船舶行业则承担了ISO/IEC中相关标技委20%的主席及秘书处工作。其中,美国主要掌控了海洋环境保护、救生与消防、管系等专业领域主席和秘书处工作;英国、德国、挪威等欧洲国家主要掌控了海洋工程装备、海上导航和通讯、船舶电气设备等专业领域的主席和秘书处工作;韩国和日本则在导航与船舶营运、船舶设计等领域占领了一席之地。

近年来,美国围绕海上风电、液化天然气 (LNG)船等船舶行业发展热点,在ISO/TC8下成立3个工作组,主要集中在海洋工程船舶、LNG船和极地区域航行船舶等专业领域;挪威则依托船舶减排技术优势,推动成立的工作组集中在船舶减排后处理系统、船舶推进等专业领域;日本在航行数据领域新成立工作组;而韩国更是依托其在LNG船、极地船舶设备方面的技术优势,在LNG船用阀门、LNG船用倾斜仪、防止LNG泄漏和极地船用甲板机械等专业领域推动成立了4个工作组。

造船发达国家通过采取快速占领新兴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化技术机构管理权的竞争模式,在第一时间获得了新技术领域中制修订国际标准的主动权和领导权,形成了有利的竞争优势。

2.2 国际标准竞争

国际海事组织(IMO)颁布的公约规范规则具有强制性,ISO和IEC也重点关注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 为IMO要求的实施提供支撑。因此,船舶行业发达国家积极对IMO新出台和起草中的公约规范规则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并迅速地提出国际标准新提案。

近期,欧洲国家针对IMO的电子导航和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要求,加强了对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海图信息表述国际标准的制定,继续稳固其在该专业领域的领先优势;韩国围绕IMO《国际极地水域船舶安全规则》提出了极地航行船舶用甲板机械设备系列国际标准,在该领域中抢先迈出一步;日本则根据其航速修正方法修正相关国际标准并纳入IMO《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 将本国的航速修正方法推升到国际,在该领域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此外,欧洲国家、日本、韩国、美国等船舶行业发达国家都积极参加其关注技术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投票工作,维护本国船舶行业利益。例如: 美国由美国标准协会(ANSI)委派国内企业专家全程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及时反馈技术意见;日本由日本船舶技术研究协会 (JSTRA)广泛征求国内专家意见,积极与主编国家进行技术协调工作。船舶行业发达国家往往要求主编国家按照自己的意见进行修改,在本国的技术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则投出反对票。

3 我国船舶行业国际标准化竞争模式

随着我国造船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船舶行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竞争,争取到的国际标准化机构主席和秘书处以及主导的国际标准不断增加, 竞争模式正由“跟随型”逐步向“争夺型”发展。

3.1 国际标准化机构管理权竞争

我国船舶行业主要是依靠传统技术优势并借助有利时机不断承担TC/SC的主席和秘书处工作、拓展新工作领域,开展国际标准化机构管理权竞争,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管理权。截至2014年12月, 我国船舶行业在ISO/IEC中相关标技委中承担的主席及秘书处工作约占13%。

舾装与甲板机械领域是我国船舶行业的优势专业领域,借此,我国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在1995年承担了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舾装与甲板机械(ISO/TC8/SC4)主席和秘书处工作;2007年, 中船重工第七一四研究所承担ISO/TC 8联合秘书处工作;2010年,七一四研究所承担ISO/TC8副主席工作;2013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筹建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海洋技术(ISO/TC8/SC13)并承担主席和秘书处工作。通过承担这些管理权职务,大大提高了我国船舶行业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扩大了我国对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引领作用。

此外,我国船舶行业在救生艇筏降放装置、锚泊设备、船用起重设备、船用集装箱系固装置等舾装与甲板机械、挖泥船、噪声等技术领域积极开展新技术研究,探索国际标准需求,推动成立新的工作组。近年来,我国已在ISO/TC8不同的分技委下承担了十余个工作组的召集人工作,包括:SC4/ WG1(救生设备降放装置工作组)、SC4/WG2(甲板机械工作组)、SC4/WG3(舾装工作组)、SC4/ WG6(船用起重设备工作组)、SC4/WG7(船用集装箱系固装置)、SC1/WG2(一般安全要求工作组)、SC8/WG9(门工作组)、TC8/WG11(挖泥船工作组)、SC8/WG12(船舶振动工作组)、SC8/WG13(船舶噪声工作组)。通过成立这些工作组并承担召集人工作,我国船舶行业掌握了制修订相关专业领域国际标准的主动权,加快了我国优势技术走向国际的步伐。

3.2 国际标准竞争

在主导国际标准制修订方面,我国船舶行业重点在舾装与甲板机械等传统优势技术领域开展工作,注重制定系列国际标准扩大影响力。同时,也依托新技术的发展逐步加大相应专业领域的国际标准主导力度。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船舶行业已主导完成国际标准22项,其中15项属舾装与甲板机械领域,约占70%;我国船舶行业主导在研国际标准25项,其中17项属舾装与甲板机械领域,也约占70%。 我国船舶行业已在T C8/ S C 4下主导完成了I S O15516:2006《船舶和海洋技术-吊放式救生艇降放装置》等救生艇筏降放装置系列国际标准、ISO16855:2013《船舶和海洋技术-船用起重设备可拆卸零部件-一般技术要求》等船用起重设备可拆卸零部件系列国际标准,正在制定ISO19354《船舶与海洋技术-船用起重机-一般要求》等6项船用起重机系列国际标准。此外,在TC8/SC8下新立项了ISO20154《船用机械隔振系统设计方法》等降振减噪系列国际标准。这些系列国际标准对将我国的优势产品技术推向国际具有重要意义。

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方面,与我国船舶行业利益相关的国际标准项目,我国均积极主动地参与、 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组织专家深入地开展国际标准草案研讨,反馈意见并进行投票。对于国外技术领先、国内外共同关注的船舶行业领域,我国船舶行业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积极学习标准中先进的技术内容,掌握前沿技术发展动态,为我国产品研发提供借鉴。

4 结 语

目前,我国再次提出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争取承担更多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和领导职务, 增强话语权。这为我国船舶行业参与国际标准化竞争创造了更有利的机遇。为了不断提高我国船舶行业的国际标准化竞争力,我国应在重点领域加强管理权和国际标准的研究和竞争。

(1)根据ISO和IEC船舶行业相关技术委员会的工作开展,争取承担更多主席和秘书处工作。尤其是,我国船舶行业在IEC技术机构中的管理权尚属空白,需要依托我国电气设备和航海仪器方面的优势技术开展管理权竞争。

(2)围绕IMO对船舶安全与环保的最新要求, 在舾装与甲板机械、机舱辅机、柴油机减排、大型游艇等专业领域大力主导国际标准制修订,大幅提升对世界船舶行业的影响力。

(3)根据造船工业发展趋势,加强与新加坡、 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国际标准化合作,推动我国标准“走出去”。

参考文献

[1]王金玉.发达国家技术标准国际竞争策略及实施成效研究[J].世界标准信息.2008.

[2]ISO.Technical committees[EB/OL].[2015-04-02]http://www.iso.org/iso/home/standards_development/list_of_technical_committees.htm.

[3]IEC.List of Technical committees[EB/OL].[2015-04-02]http://www.iec.ch/dyn/www/f?p=103:6:0##ref=menu.

浅析市场竞争下的企业标准化 第9篇

一、市场经济的竞争要求企业实行标准化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经济正逐步向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转化,现今市场经济,企业有了生产经营决第权、资金和财产的自主权、生产的产品由自己拿到市场上去推销,使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的竞争,也就是说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和制约。它使企业由国家机关的附属物转变成自负盈亏的独立经营者,再也不能象过去那样躺在国家怀抱中过日子。企业亏损,就会倒闭、破产。所以,如何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适应市场的变化与需求,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便成为每个企业所面临和必须切实解决的重大课题。面对市场经济竞争,出路在于由技术型向技术经营型转变,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生产经营转变,把企业整个工作活动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采用现代管理手段一企业标准化,企业才能不断发展。

所谓企业标准化,是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搞好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等各项工作为主要内容,制定、贯彻实施和管理维护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企业标准化是一切标准化的支柱和基础,搞好企业标准化对于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也有重要意义。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化是企业应对市场激烈竞争的有效手段。

二、企业标准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企业标准化是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科学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标准化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必经之路。所谓科学管理就是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手段来管理企业,实现企业管理工作条理化、有序化、规范化。企业科学管理核心问题和所要达到的自标,是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有序性来充分地激发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企业实行科学管理,就必须从搞好企业标准化工作做起。标准化为现代企业实现各项管理职能提供了共同的准则和科学依据。企业通过建立一系列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把整个企业纳入了标准化的轨道,实现事事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人人都照统一的规范行事。企业借助于标准化这个重要手段,就能更有效更合理地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和各个环节组织起来,使每个部门和每个人分工明确,职责清楚。科学的组织运用人力、物力、财力,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这样,就能从很本上解决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职责不明确,工作不协调,办事无程序,群众情绪低下,管理成效差的被动局面,促进企业从无序化向有序化转化,从混乱向治理演变,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

2、企业标准化是企业实行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

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支柱,无论是生产产品,还是评定和检验产品的质量,都离不开标准化的保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对原材料、动力、备品及备件、工艺和工装、检验、包装、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来保证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在这些过程中,必须利用标准化来控制和指导。如果失去了标准化的控制,产品的质量就完全得不到保障。

3、企业标准化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企业被推入市场后,企业的产品在国内要面临着同行产品更加激烈的竞争,在国际市场上要同国外企业的产品一争高下。工业企业要在国内外市场中取得竞争的胜利,就必须重视企业标准化。搞好标准化,不仅能确保产品质量,还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促进产品品种发展,提高企业的信誉,对增强企业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企业标准化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标准化,可以增加生产批量,使企业采用高效率的专用设备来生产,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标准化,零部件的互换,使产品品种规格合理化,通用程度不断得到提高,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和生产周期通过标准化,能够更加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材料,简化原材料的供应品种,还可以大大节省原材料的消耗,减少了物资的采购量和储备量,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因此,搞好企业标准化,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以此来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企业实现标准化的措施

1、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系统

企业标准化系统包括三方面内容:标准体系、贯彻实施标准的能力,企业标准化管理。完善各类标准是建立企业标准化系统的核心,建立以质量管理为主体的管理标准体系,建立以操作标准为主体的工作标准体系,以此把公司的生产活动和各项管理业务活动联系起来,把人的工作质量和企业的工程质量联系起来,保证整个公司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协调一致,使生产高效率、管理科学化。标准体系建好后,关键问题是标准的贯彻和实施。根据贯彻标准的需要增加一定的生产设备和物质条件是必要的,把执行标准的各项任务纳入到各部门和各岗位的责任制中,与贯彻经济责任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作为考核劳动成果和奖励的依据。这样使标准、考核、奖励三位一体,做到经济责任、经济效益和个人效益的密切结合,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2、合理选用和制定产品标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标准体系应以产品标准为中心,并从市场和用户需求,以及企业的实际能力出发,把企业所需的全部标准,按层次分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全面配套的原则,结合成一个整体,建立起科学的企业标准体系。与此同时,企业标准化人员要广开信息渠道,掌握国内外标准化动态,对市场进行跟踪,根据市场变化,设备的更新改造,企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用户的新要求,以及国内外同行业的发展水平等诸多动态因素,适时地调整、完善企业标准体系,使企业标准体系尽可能合理、协调一致,始终满足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需要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以我们单位为例,经常使用的产品标准,如GB/T12459《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T《钢板制对焊管件》等国标;SY/T5257《油气输送用钢制管件》、DL/T515《电站弯管》等行标;同时针对市场需求制定了Q/SYJIN5042《海底管道用钢质异径管》、Q/SH1020 1217《钢制方形补偿器》等企标,满足顾客需求。

产品质量是以标准来表达的,因此,质量竞争首先是标准的竞争。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对本企业的产品标准水平确定应有选择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用户对同一种产品质量档次的需求是有所不同的。制定好产品标准,把消费者需求转化为技术信息,为企业内外沟通建立基本信息,确立定量化的产品生产目标,为培育企业核心产品奠定基础,实现以质量为中心的目标,解决企业产品占领市场的问题。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质量定位在那一个档次上,选择什么水平的标准,以满足那一类用户的需要,应由企业自己来决定,这样才能体现标准在企业管理中的经营价值,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下,激烈的竞争是企业实行标准化的社会要求,而企业标准化对企业的管理和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都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在企业建立完整的标准化体系,以产品标准为中心,满足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需要,保证企业能够适应市场的要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任坤秀.变革中的企业标准化[J].中国标准化,2005,(04)

[2]吴振宇.从复杂系统论角度探析现代企业战略选择[D]广西师范大学,2008.

浅析石化企业的标准化与市场竞争 第10篇

大庆石化公司是中石油下属的一个大型的国有化工生产企业。作为一个企业的产品能否在市场竞争当中取胜, 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能否在市场竞争当中发挥作用, 这决定标准化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存在价值。那么在市场竞争这个问题上标准化能起作用吗?能起什么作用呢?

如果就市场竞争而论, 标准化的作用简单地说, 就是能够"赢得市场竞争, 决定产品质量"。作为我们中石油石化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尤其重要。

2 标准化工作的分析

根据企业几十年的生产经验来说, 制定出能够切实反映市场需求并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标准。来保证产品质量, 获得市场欢迎和较高的满意度, 来赢得市场占有率是最关键的基础工作。建立起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有效的标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产量的提高, 使企业能够站稳市场而立于不败之地。把标准化向纵深发展, 向国际标准 (I S O) 靠拢, 使企业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即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市场不是固定的, 不是开发出一种产品, 制定了一个标准, 就几十年可以不变。市场是多变的, 企业必须具备应变能力, 这就是使企业不仅能够占领市场、站稳市场, 还能够适应市场、扩大市场。

制定好产品标准是企业标准化关键, 按照我国目前的标准管理规定, 国标5年进行一次修订, 企业标准3年进行一次修订。其目的就是满足飞速发展的市场竞争要求。

3 如何解决标准化工作的难题

对于中石油这类大型国有化工企业来说,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主要生产装置及产品均为引进先进国际技术专利, 但也存在一些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装置和产品及技术水平。产量大产品品种及牌号多, 所以标准化工作也相应的难度加大。另外企业在2000年前可以说是属于不愁市场销路的, 基本属于买方市场, 随着化工产品进口量的加大及国内又上马了大量的煤化工企业, 因此给石油企业增加了相当大的难点以及生存空间逐渐变窄。只都满足停留于"合格"产品两个字, 可能被基础市场, 因此必须生产出优与同类企业产品质量指标的产品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要求标准必须先行。

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那么标准是不是符合市场呢?是不是符合顾客的要求呢?许多标准的难题就出在它能否符合市场、符合顾客的要求, 因此制定出既符合市场及客户的要求又符合国际标准法则的要求, 这是一个很费脑筋的问题。同时还要结合生产装置的实际生产情况而制定企业制定标准。

现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用市场眼光认真审视自己所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 是不是存在这样的问题, 我认为是大量存在的, 所以这个问题是应该引起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许多企业制定标准时可能曾经考虑过顾客要求, 甚至进行过市场调研, 但不彻底, 企业的定义和顾客的定义之间有差距。差距越大产品越不受欢迎。企业当前的任务就是尽量缩小这个差距, 缩小两个定义之间的差距。这既是标准化观念更新的内容, 也是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深层次的问题。

企业要通过产品销售赢得市场竞争, 就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想像和仅凭以往的经验来制定标准, 最关键的是要满足顾客需求, 包括显在的和潜在的需求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转化为标准中的质量要求。收集的信息越准确, 转化得越正确.两个定义之间的差距就越小。

4 通过企业实际标准化工作来进行论述

在企业里只有一个孤立的产品标准是很难发挥作用的, 标准化的作用要通过标准体系才能有效地发挥, 仅仅有了产品标准是不够的, 还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以产品标准为核心, 包括保证产品标准实施所必需的配套标准, 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叫标准体系。

建立标准体系的目的是保证产品标准的实施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从而使企业能稳定地占领市场, 不致因质量波动失去顾客的信誉而丢掉市场。这个目标是同质量管理体系一致的, 没有任何的矛盾, 所以我认为如果企业真正建立了标准体系, 应能在标准体系的基础上, 轻而易举地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一个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许多内部外部的因素, 这些因素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产品质量不可能稳定, 所以建立标准体系就是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标准加以规范。

新产品的开发使企业标准化面对不断更新的挑战, 如今的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和计划经济时代完全不一样, 企业要想长久地赢得市场, 就一定要有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那么对标准的要求就更加严密, 并向国际标准水平靠拢, 确保产品顺利出口过关, 突破贸易壁垒。进一步赢得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这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所以标准化只有全面支持产品开发, 并做出突出贡献, 才能最终确立标准化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

在今天的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挑战中, 挑战的核心不是大规模生产方式本身, 而是其结果--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和标准的先进性。我们中石油大型化工企业在产品开发及标准更新方面基本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时刻关注着国内外标准的更新信息, 参与国家及同类企业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标准的制定过程:

(1) 根据企业的现状, 约定出目前市场的走向, 选择高附加值的产品。

(2) 市场调研, 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工作, 多走访一些大型的销售公司, 同时考察大量的后加工小企业的需求及定位情况。

(3)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究讨论, 并结合国内外同类企业产品的质量及技术先进性的信息等。

(4) 查阅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标准情况, 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 制定出目标产品的技术标准。

(5) 组织生产技术人员进行生产。生产后找出多家预定的用户进行试验, 结合用户的要求及市场的调研进行工艺及标准指标的调整, 最后生产出市场及用户满意的高标准产品为宗旨。

综上所诉, 开发生产处高质量的产品以及制定出严密的具有先进性的产品企业标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本保证。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提高, , 我们公司每年组织标准化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外出考察及大量的调研工作。同时保证标准体系的良好发展和运行。每年开发几十个新产品, 同时起草大量的企业产品标准来保证产品的顺利出厂。我们公司通过国家的QHSE认证, 多次获得国家先进性企业的容易称号, 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及现代化管理先进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 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本文通过对阐述市场竞争与企业标准化的关系, 强调了企业标准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开发出新产品, 制定出符合市场标准要求的新标准来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 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从而保障员工的生活水平。

标准竞争 第11篇

XBRL是基于W3C的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标准;基于XML基础和结构模式的XBRL信息文件被定义为XBRL分类标准(Taxonomies),遵守XBRL技术标准(Specification)[1]。尽管XBRL无可非议的将成为未来信息技术的标准,然而,XBRL标准的采用和实施路径却是多样的,已有的关于XBRL的研究主要局限于数据和技术层面,包括数据认定、数据运用以及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等。针对XBRL标准数据的可靠性,Plumlee[2]研究了如何对XBRL技术标准下产生的信息数据进行认定。Farewell[3]研究了如何让使用者迅速的理解和运用XBRL技术。Zarowin[4]讨论了XBRL技术标准如何对现有的信息数据和信息技术产生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现有的信息系统,最终实现信息数据的自动化和透明化。目前,关于竞争环境下XBRL技术标准的引入问题,还没有发现相关的研究。由于不同时间点采用XBRL技术标准所附带的成本和收益不同,因此本文研究了两个同质企业在引入XBRL技术标准中所采用的策略。

2 XBRL标准的引入

考虑市场中有两家相同的企业,在XBRL信息技术引入之前,传统的信息系统给投资者提供的决策效用满足纳什均衡(u0,u0)。在t=1,XBRL技术出现,新的技术标准下所提供的决策信息可以增加投资者的决策效用。如果企业1在企业2之前首先采用XBRL技术,那么企业1和企业2在企业2没有采用XBRL技术之前,信息对投资者的效用为(u1,u2);同理,如果企业2在企业1之前首先采用XBRL技术,那么企业1和企业2在企业1没有采用XBRL技术之前,信息对投资者的效用为(u2,u1);当所有的企业都采用了XBRL技术后,信息对投资者的效用为 ,如表1。

根据CAPM模型,投资者面对的投资环境包括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我们定义无风险资产的投资回报率为γ;风险资产的回报率为δ,δ是一个随机变量。

投资者面对的决策是如何将资产进行分配,x被定义为总资产在风险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例,1-x则为无风险资产投资的比例;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追求最终的效用最大化;U(wT)被定义为投资者在时刻 的效用函数;

wT-1表示投资者在时刻T-1所拥有的资产数量;那么,投资者在时刻T所拥有的资产为:wT=wT-1(δx+γ(1-x))=wT-1R(x,δ),其中R(x,δ)=δx+γ(1-x)是一个随机变量,表示资产组合的回报率。最终,在时刻T资产对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为:

U(wT)=U[wT-1(δx+γ(1-x))]=U[wT-1R(x,δ)]

投资者所面对的决策为:maxxU[wT-1R(x,δ)]

从上式我们可以看见,投资者所面对的决策效用取决于风险资产的回报率δ和投入风险资产的比例x;根据信息经济学,我们知道信息的质量能够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效果,而XBRL技术本身能够通过对信息元素的标准化和结构化,提高信息的可理解性和可比性;同时标准化的信息元素也能够提高信息在财务信息链中的流通速度,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及时性要求,提高投资者的决策效用。为了分析竞争性企业引入XBRL信息技术的策略,我们做如下假设:

假设1.u0>0,∀i∈{0,1,3};在采用XBRL标准之前,已有的信息系统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在任何情况下,公司为投资者所提供的信息的效用都为正;

假设2.u1>u3>u2;u1>u0>u2;根据信号显示理论,优质的公司有自愿向市场多披露信息的愿望,更多的信息意味着公司的透明度越高,受到市场的关注也越高;虽然采用XBRL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成本,优质的公司仍然有动力采用XBRL向投资者显示其与一般公司的差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2005年推出XBRL自愿报送计划后,最早自愿披露XBRL数据的公司都是优质的公司[5]。因此,我们假定当 采用XBRL技术,而 公司没有采用时, 公司财务信息对投资者的效用是最大的;

假设3.α=u1-u0+u2-u3>0;先采用XBRL技术的公司所披露的XBRL财务信息对投资者的效用的增量大于后采用XBRL技术的公司。

由于XBRL信息标准改变了传统信息的报告模式,也必然导致了公司信息系统的改变;令c(t)代表公司在t时刻采用XBRL技术所造成的成本增加,包括改造会计信息流程,增加信息技术的投入等,即c(t)>0,同时由于随着 的增加,其他公司通过模仿可以降低采用XBRL的风险和成本,即c′(t)<0;另外,财务信息要对决策发挥作用,必须具有良好的质量,及时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信息只有具备及时性,才能对决策有用,否则,对使用者的效用就会大大降低,甚至不具有任何意义,因此,我们将财务信息对使用者的效用贴现,假设其满足e-n,其中r代表效用随时间的贴现率,贴现率越高,信息的及时性越重要;同时信息给投资者带来的决策效用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加速的形式减小;

公司1披露信息给投资者带来的效用函数:

{u1(Τ1Τ2)=0Τ1u0e-rtdt+Τ1Τ2u1e-ndt+Τ2u3e-rtdt-c(Τ1)Τ1Τu2(Τ1Τ2)=0Τ2u0e-ndt+Τ2Τ1u2e-rtdt+Τ1u3e-rtdt-c(Τ1)Τ1Τ

因为公司1和公司2是同质的,我们只对公司1做分析,公司2的情况一样。

T2不变时,u1(T1,T2)和u2(T1,T2)对于T1是连续的,所以

{u11(Τ2Τ2)=(u0-u1)e-rΤ2-c(Τ2)u12(Τ2Τ2)=(u2-u3)e-rΤ2-c(Τ2)

得到

u11(T2,T2)-u12(T2,T2)<0,即u11(T2,T2)<u12(T2,T2),∀T2∈[0,∞]

上式说明,对于公司1而言,由于假设3的存在,在T1=T2时信息效用u(T1,T2)存在拐点,也就是说信息效用在T2时刻前后的变化幅度是不一样的。由于成本函数是连续的,因此在T1=T2前后,公司的收益变化是非连续的。

对于公司而言,当发现市场上其他公司采用XBRL技术带来了信息效用的增加,理性的公司会迅速采用,同时由于XBRL信息系统的改造成本具有统一性和标准性,所以公司采用XBRL标准的成本的降低幅度会很快,因此我们假设c″(t)>r[u1-u0]ert,∀t∈[0,∞],进一步假设limtc(t)0;由于e-rt代表了实施XBRL技术给信息使用者带来的效用的贴现,因此效用的增加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如图一所示,有唯一的t*使得maxxU[wT-1R(x,δ)]存在。

我们知道u1(T1,T2)和u2(T1,T2)对于T1是严格凹函数(T2固定不变),并且u111=r(u1-u0)e-rt-c″(t)<0;

因为,u112=r(u3-u2)e-rt-c″(t),

由于假设3得到u112<0;

又因为,

Τ2[limtu11(tΤ2)=limt(u0-u1)e-rt-c(t)0]所以在T2独立的情况下,存在唯一的T,即:

^T∈[0,∞]=maxu1(T1,T2)

因此:

{[(u0-u1)e-r^Τ)-c(^Τ)]^Τ=0(u0-u1)e-r^Τ-c(^Τ)0^Τ0

(1)当c′(0)<u2-u3时,

得,∀T2[u11(0,T2)<0]即^T=0

因为,Τ2[limtu12(tΤ2)=limt(u2-u3)e-rt-c(t)0]u2是连续的严格凹函数,所以,在T2独立的情况下,存在唯一的^^T∈[0,∞]=maxu2(T1,T2)。

因此:

{[(u2-u3)e-r^^Τ-c(^^Τ)]^^Τ=0(u2-u3)e-r^^Τ-c(^^Τ)0^^Τ0

因为c′(0)<u2-u3,

得∀T2[u12(0,T2)=(u2-u3)c′(0)>0],即^^T>0;

(2)当c′(0)≥u2-u3时,

由于∀T2[u12(0,T2)=(u2-u3)c′(0)≤0],

又因为u2是严格凹函数,即u112<0,得^^T=0。

最终,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T2独立的情况下,存在唯一,

^T∈[0,∞]=maxu1(T1,T2)和^^T∈[0,∞]maxu2(T1,T2);

c′(0)<u2-u3的前提下,0≤^T<∞;0≤^^T<∞;

c′(0)≥u2-u3的前提下,^T=^

^T=0

对于首先采用XBRL技术的企业,在新技术出现后延迟了T>0,那么等待过程的边际机会效用(u1-u0)e-r^T必须被等待过程中边际成本的减少c(^T)所补偿。如果等待过程的边际机会成本^T=0对于先采用XBRL技术的企业而言是最优选择。对于后采取XBRL技术的企业而言,也是同样的原理。即竞争性企业在引入XBRL标准时,不是同步的。

3 结论

本文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建立了完全竞争环境下两个同质企业引入XBRL技术标准过程中的扩散模型。企业在不同时间点引入XBRL信息技术标准所带来的成本和收益是有差异的,先引入的企业由于XBRL标准本身的优势能够给信息使用者带来更多的效用,然而网络外部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先采用XBRL的企业在引入成本上要高于后采用的企业。研究发现,不同企业在对XBRL标准的采用上是存在时间差异的。影响XBRL扩散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采用成本和对XBRL数据的使用效率。未来,可以从降低成本和提高信息效率两个方面,加速XBRL在企业中的推广。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来看,政府可以采用补贴,加大对软件公司的投入等方法;从提高信息使用效率的角度来看,政府可以通过完善会计准则,增加对XBRL数据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扩大XBRL宣传的方式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和投资者对XBRL数据的利用率。

摘要:通过研究两个同质企业在引入XBRL技术标准中所采用的策略,分析了XBRL在市场中的扩散效应。研究发现由于企业在不同时间点引入XBRL的成本和收益是有差异的,所以企业在标准的引入过程中是非同步的。通过降低引入成本和增加XBRL数据的效率两个方面,政府可以加速XBRL标准的扩散。

关键词:XBRL,标准扩散,策略

参考文献

[1]XBRL International.XBRL in action[EB].New York,NY:XBRL International,2008[cited 2008 12 December];Availablefrom:http://www.xbrl.org/XBRLinAction/.

[2]PLUMLEE R DAVID,PLUMLEE,MARLENE A.Assurance onXBRL for financial reporting[J].Accounting Horizons,2008,22(3):353-368.

[3]FAREWELL,STEPHANIE M.An introduction to XBRL through theuse of research and technical assignments[J].Journal of InformationSystems,2006,20(1):161-185.

[4]ZAROWIN,STANLEY.Finally,business talks the same language[J].Journal of Accountancy,2000,190(2):24-30.

上一篇:防雷检测要点下一篇:程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