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拍摄技巧

2024-07-25

电视专题片拍摄技巧(精选10篇)

电视专题片拍摄技巧 第1篇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精神生活日益丰满, 人们对电视节目画面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电视节目画面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后期剪辑和处理, 更是和电视拍摄技巧息息相关。电视拍摄技巧包括电视拍摄技术和电视拍摄艺术两大方面。只有正确运用技术和艺术, 才能出色的完成电视摄像工作, 为后期制作提供高品质的素材, 制作出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1 电视摄像技巧

1.1 电视摄像技术

电视摄像技术主要是指电视摄像工作者对于光和色彩的把握以及对于稳定、移动和构图的运用和处理。

1.1.1 光和色彩还原

在电视画面中, 基础和灵魂是光, 没有了光或者是光线不够理想, 都会导致电视画面黯然无色。光线变化时, 画面构图和氛围也会随之变化。光线除了可以表现出很强的艺术氛围, 更重要的作用的是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白天黑夜, 清晨傍晚, 晴天阴天, 都由于光线的不同而使人们自然而然的知晓, 这是大自然给予的馈赠。

另外, 色彩的还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主要方法是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总之, 光线和色彩的还原是一个电视摄像工作者必须掌握并且熟练的技术。

1.1.2 其他技术方面

稳定是一个好的电视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技术。一切画面的拍摄均离不开稳, 要求在稳定中开始, 并在稳定中结束。稳定, 就是要求画面平稳适度, 拍摄过程中的一切动作都离不开稳定。切忌镜头摇摇摆摆, 东倒西歪, 记忆使人产生不愉悦感。要想保证稳, 就要在拍摄过程中做到缓而不慢, 心态平和, 注意力集中。做到了稳, 也就容易实现清、平、准、匀的原则。

运动是电视画面的灵魂。移动技巧的运用保证了画面的运动性和连续性, 是得动态的画面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移动包括镜头变换和机位移动, 通过移动使画面富有连续性和多变性, 给予人们无时无刻的新鲜感和满足感。尤其适用于多景物、大场面的复杂场景, 易造成气势恢宏的氛围, 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构图是指摄影人把要拍摄的人物和景物在取景画面内合理分布, 以取得最大的艺术效果, 使观众产生共鸣。电视的构图要简单明了, 基本原则是一个画面突出一个典型事件, 杜绝一个画面出现多个主题。此外还要主题鲜明, 立意明确。因此, 摄像工作者应该准确的运用构图技巧, 捕捉摄像过程中动态的、有趣的并且富有感染力的画面。

1.2 电视摄像艺术

电视摄像过程固然有着其特有的规律性和必须遵守的准则, 但其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摄影人的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此即电视摄像的个性化行为特征, 其通过摄影人的想象力表现出来。想象力是一个摄影人的灵魂, 是摄影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的方面。

想象是来源于生活的, 它和摄影工作者平时的生活和艺术修养息息相关。想象力的作用有两个。其一是它影响着摄影人的思路, 如对机位、环境和角度的选择, 以选出更加合理的构图;其二是观众能够和通过想象力拍摄出的画面产生共鸣。因此, 摄影工作者平时在认真的埋头苦干的同时, 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以期望在娴熟的运用摄影技术的同时选择有感染力的画面和构图, 组织出精彩的画面语言。切记生搬硬套的沿袭以往的固有模式, 忽略摄影工作者的想象力, 使摄影工作显得生硬呆板, 毫无生气, 导致一部失败的作品的出现。摄影工作者在发挥想象力的同时也要积极的掌握光线、透视和色调等技巧, 既保证画面的艺术性, 更不失科学性。

2 无剪辑拍摄

无剪辑拍摄是指摒弃以往拍摄过程产生大量无用的素材, 只拍摄出较少但是实际有价值的素材的一种拍摄方法。它来源于电视新闻拍摄, 由于没有了大量无用的素材, 大大减少了后期制作过程中的工作量, 节省了编辑设备等各种资源, 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拍摄方式。它是及摄像技术和摄像艺术于一体的一种工作方式。

无剪辑拍摄的关键是要做好拍摄工作的前期准备和拍摄过程中的镜头处理。拍摄前, 摄影工作者要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思路。首先要明确拍摄的主题, 并根据主题确定要拍摄的画面并, 有些情况下要进行现场调研。其次, 如果要拍摄的事件有足够的时间, 要进行详细的策划和安排, 并在需要的时候查阅相关资料, 列出拍摄流程和拍摄主要内容等。如果是突发性事件, 则需要在事件现场及时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 迅速列出拍摄提纲和主题。拍摄过程中的镜头处理, 则是重中之重, 是前期准备工作的实现, 更是无剪辑意识的体现。摄影工作者按照前期设想逐步的完成镜头的转换和衔接, 还要遵守拍摄和剪辑的基本原则。拍摄完成后应留有检查的时间, 若有漏洞, 及时补拍。

无剪辑拍摄集认真负责的态度、丰富的想象力、娴熟的拍摄技巧、遇事应变的能力和耐心一起, 体现了一名摄影工作者超越常人的高素质。在拍摄前期阶段, 摄影工作者不仅要付出大量辛苦的劳动, 编制出拍摄的内容和流程, 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作为基础;在拍摄过程中, 拍摄工作并不会像设想的那样一切顺利, 期间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 这就要求摄影工作者有娴熟的拍摄技巧、极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足够的耐心, 保证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 并且不会产生大量无用的垃圾素材。无剪辑拍摄技术的运用不是一日之功, 需要摄影工作者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常思考、常练习, 反复实践和总结, 有意识的培养。

3 结论

电视节目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媒体,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是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娱乐、放松心情的重要方式。人们的审美水平和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不断提升, 因此对电视节目的质量要求会越来越高。电视工作者只有掌握了全面的电视摄像技术并将其熟练应用于拍摄过程中, 才会制作出精彩的、有思想的、高品质的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朱晓春.浅析高清晰度电视摄像技巧[J].电视技术, 2005 (10) .

[2]胡小刚, 赵立, 晁引兵.浅谈电视摄像人员的一些技术技巧[J].新闻知识, 2008 (7) .

[3]谢长宏.谈谈电视摄像的心得与技巧[J].商情, 2011 (50) .

县级电视新闻记者的拍摄技巧探讨 第2篇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拍摄技巧;

中图分类号:G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一、新闻记者在拍摄前要做足功夫

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大多不是专业摄像出身,他们往往是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不得不扛起摄像机,肩负起摄像师的职责。作为一个门外汉,他们要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搞好拍摄,必须要提前做足功夫,否则很容易导致拍摄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出现。

(一)要熟悉摄像机的功能键。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要利用业余时间多观察摄像机,要熟悉不同摄像机的构成,要对摄像机的功能键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和把握,要能够熟练操作和使用这些功能键。以便在拍摄过程中随时利用这些功能键辅助完成拍摄。例如新闻现场的环境是不同的,如果新闻记者在拍摄时发现被拍摄主体存在光线反差大的情况,就不能依靠自动模式来进行拍摄,要学会手动光圈进行调节,避免主体曝光不足等情况的出现。

(二)要在每次拍摄前制定好拍摄计划。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每次面临的新闻采访任务都是不同的,那么拍摄方式也可能会存在差异,因此,为了确保拍摄的万无一失。新闻记者必须要提前制定好拍摄计划。如可根据掌握的采访对象和事件情况,确定本次采访的拍摄主题及拍摄重点,也可以提前先确定拍摄顺序,具体拍摄中可以灵活调整。

(三)要熟练掌握新闻拍摄的原则。新闻记者必须要明确新闻拍摄的原则,这样才能在拍摄中主动的贴合这些原则进行拍摄。要确保所拍摄的内容是具有新闻价值的,特别是在一些社会新闻的采访中,会出现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对这些小事在拍摄时要大胆舍弃,不能一把抓进行拍摄。要确保拍摄内容的真实性,要利用摄像镜头真实的记录新闻事件,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自己导演新闻,拍摄虚假花蜜那。

二、新闻记者在拍摄中要稳中有细

对县级电视新闻记者来说,必须要明确这样一个问题,即拍摄是为采访服务,是为新闻服务的,是整个新闻采访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只重视新闻采访的准备,忽略了拍摄,不注重掌握拍摄技巧,那么必然无法保证拍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画面质量,最终会影响電视新闻的质量。因此,新闻记者必须要掌握好拍摄技巧。要做到稳、还要做到细,以下对稳和细这两个技巧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拍摄过程要确保稳字当头。

1、持机要稳。稳是画面质量的保证,如果拍摄过程中不不能够把握这个技巧,那么拍摄的画面质量可想而知。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稳定的拍摄,都会采用三脚架,但是由于受采访地点和环境的限制,会出现无法使用三脚架的情况。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具备较强的持机能力。新闻记者必须要掌握怎样持机才能确保拍摄的稳定性。在摄像时,可以采用右肩架或者双托的方式来托起摄像机,同时,两肘要自然垂直于身体两侧,这样可以形成三角形,能够稳定摄像机。如果新闻记者本身体力状况不佳,可以依托摄像现场的固定物来作为拍摄的支撑点,以达到稳定摄像机的目的。

2、推拉摇移要稳。推拉摇移是最常用的拍摄方式,通过推拉摇移的配合来完成动感的拍摄,可以更好的来表现拍摄主体。但是在拍摄过程中不管是推拉还是摇移都要保证稳定的操作。推拉摇移的稳主要匀速拍摄来实现,避免推拉摇移的不匀速造成画面的抖动。因此,县级电视新闻记者在拍摄时,要以固定的画面作为拍摄的起幅或落幅,要给观众营造出起落平稳的感觉。

(二)拍摄中要注意细节问题。

1、要善用“移” 来处理画面。拍摄过程中的移主要指的是移动机位或变换镜头,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巧,利用移的方法可以克服采用定点拍摄的种种不足和局限,而且巧妙的运用“移”的技巧,可以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可以有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果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能够灵活的运用“移”的技术,就可以为观众呈现出衔接不断的画面,可以给观众营造出一种恢弘的视觉感受。

2、要正确用光确保画面清晰。新闻是播给观众看得,如果在拍摄的过程中不注意用光,导致画面质量差,很难吸引观众注意力,甚至会让观众看到新闻就换台。因此,县级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学会正确的用光。要根据不同的拍摄环境合理用光。如果拍摄环境比较昏暗,或者拍摄是在雨天及大雾天进行的,那么就要考虑怎样在天气状况不好的环境下确保画面质量。因此,县级电视新闻记者平时要多积累用光经验,要主动培养自身对不同环境光线的敏感度,以达到灵活和熟练用光的目的。

3、掌握构图技巧突出画面主体。在一条新闻里,会出现很多画面,但必定有一个是画面的主体。而要突出这个主体就需要利用摄像机进行合理的构图。县级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掌握构图方法。一般应该掌握三种构图方法。第一种是中心构图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拍摄特殊人物的讲话画面。可以将拍摄对象放于画面的中心位置,这个位置是整个画面最突出的位置。第二种是井字构图法。它将电视荧屏氛围九个方格,这九个方格是由四条线分成的,线条交叉的地方就是画面的中心,当拍摄的环境比较复杂时,采用此方法可以突出拍摄主体,可以将拍摄主体放入这个中心位置,这样就能够突出画面主体。第三种是对称构图法,这种方法在现场新闻拍摄中一般不常用。

除此之外,县级电视新闻记者在拍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后期编辑的需要,县级电视新闻记者通常要承担采编一体化的职责,为了便于自己后期进行编辑,在拍摄时,要考虑后期编辑要求,要善于抓住新闻场面中的重要人物进行拍摄,便于后期剪辑突出重点。

结语:作为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记者,除了要精通新闻写作,还要熟练掌握拍摄技巧,要不断学习拍摄理论知识,不断丰富拍摄经验,并掌握好拍摄细节与技巧,提高拍摄水平,确保新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涌嘉.浅论新闻摄像质量提高的要素[J].新闻传播.2011(06)

[2]冯鑫,刘莉.关于电视新闻摄像技巧的探讨[J].新闻传播.2013(08)

县级电视台电视专题片拍摄技巧探析 第3篇

关键词:专题片,县级电视台,拍摄,策划,纪实性

专题片创作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其内容与质量是县级电视台制作能力以及整体形象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县级专题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其策划和拍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务必要引起工作者的注意。因此,要想提升节目质量,必须从实际出发,积极面对当前存在的各类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使县级电视台获得经济效益,取得长远的发展。

1 注意专题片的类型,合理选择素材

万事都有其应遵循的准则,同样,想要制作一部让人们产生共鸣的专题片,一定要综合考虑制作要求、条件、资源等客观因素。

专题片可分为戏剧型、讲解型、图解型和综合型四种表现形式,通常情况下,讲解类型专题片的优势在于成本较低,但内容缺乏亮点,不足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另外,因专题片所涉及的内容和制片要求,基于成本问题,一般不会选择图解型和戏剧型。县级电视台水平有限,在经费不充足的情况下,综合型专题片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专题片的素材通常来源于外景拍摄以及现有的视听材料、解说词和档案资料。好的素材选择应该立足于真实,注意捕捉细节。另外,解说词在拍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概括画面的整体内容,更能补充画面缺失的细节要素,起到强化画面的效果。

2 注意把握细节

在专题片拍摄过程中,细节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内在的成败。一部优秀的专题片往往能通过含蓄而富有生命力的细节镜头来表现主体,那种灵魂上的震撼可以牢牢吸引观众的视线。比如《林洮影像志》,主题片从政治、军事、文化、人物、历史等各个不同角度出发,系统化、立体式展示了林洮,使当地的群众对这段历史久看不厌。所以,用镜头捕捉细节,再用细节充实画面,是必须遵循的一项技巧。

3 注意拍摄细节之光线

要想生动呈现出专题片的拍摄效果,巧妙利用光线是一个不可缺的辅助手段,同时,这种手段也是判断其是否有成熟艺术感的指标。光线无处不在,顺光、侧光、逆光、侧逆光以及轮廓光都是很好的拍摄媒介。通常情况下,采用顺光所拍摄的画面明暗效果不强烈,层次没有拉开,但画面的柔和感跃然而上,符合视觉的直达效果。

4 兼顾真实性和逻辑性

真实是万物的本质属性,专题片也是记录真实的一种媒介。从受众的角度来讲,专题片的真实性才是其具有强大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武器。这就要求拍摄制作者要具备专业的技术、敏锐的视角以及较强感悟能力。在拍摄过程中,应该遵循编导的指导思想,对现场、人物心理进行捕捉和分析,及时准确地抓住镜头,力求拍摄出真实的素材。

片子的叙述既要合情合理,又要符合思维的逻辑性和可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其实,做片子就像讲故事,引人入胜的故事必定注重结构,有了结构才能形成框架,环环相扣,按照逻辑顺序来展开。同样,一部经典的专题片,不仅是镜头的简单切换和罗列,拍摄者要具有强烈的逻辑思维,通过镜头的妙接重组,构成一个艺术整体,使其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如此才能向观众传达出有深度的思想。

5 注重过程

专题片的拍摄过程非常艰难,就像人生一样,这个艰难的过程也是专题拍摄最为生动的一部分。人们总是对很多事情充满困惑,所以,他们想要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结局,而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过程。因此,在拍摄前,制片人员首先要熟悉剧本,然后再制定拍摄方案,在拍摄过程中,在确定最佳机位、控制光线、使画面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捕捉最动人的镜头。最后还要注意构图和景别的处理,避开平淡无奇的画面。另外,面对一些偶发性事件,摄制人员要具有处事不惊、随机应变的心理素质,妥善处理此类事件。

6 抓住关键词

县台专题片要想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在拍摄中需要牢记三个字,即“新、深、热”。具体而言,即为“创意新”、“意义深”、“话题热”。拍摄者抓住了关键词就是把握了片子的方向。有了方向,才能创作出精益求精的专题片。

7 结语

县级电视台属于基层电视台,其最贴近民众。目前,电视专题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县级电视台的拍摄条件较为困难,但只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深入人民群众,寻找基层中典型的新闻趣事,再加以创新,做好策划制作工作,就能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专题片,从而在新闻节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张鹤.增强电视专题片的画面表现意识[J].记者摇篮,2008(10).

夜景拍摄入门技巧 第4篇

读者求助:帮我在黑夜中拍出好作品

我是一个设计师,最近非常痴迷于摄影,尤其是在晚上拍摄室外夜景。作为一个初学者,我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图片的锐度始终达不到我想象的样子,这一点一直困扰着我——无论怎么变换参数,图片总是发虚。

我自己实在是研究不明白了,希望《影像视觉》的编辑能给我一些帮助,让我提高自己的摄影技巧和图片质量。

Rob Ayres,英国

夜景拍摄,手动设置

即便是要在夜晚拍摄出中规中矩的照片,你都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更别说拍出精彩的作品了。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要帮助Rob先打好基础。当你刚刚开始夜晚的拍摄之旅时,你会发现在夜幕下更改参数非常困难,你需要在黑暗中仔细检查每个参数,以免漏下关键的设置。

在接下来的拍摄中,你还会遇到曝光、白平衡设置、对焦等一系列问题,此时你不能依靠相机的自动功能,有些时候,你必须要手动调节每个参数。

Rob在独自进行夜景拍摄的尝试后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但是如何解决?他还没有对策。Rob使用的是佳能EOS 7D数码单反相机和18-135mm配套镜头,在白天他能拍出很多好照片,在夜里,我们将教他一步一步掌握让图像更加锐利的知识。

分析问题

背景信息

教练建议

清晰为重

作为一名设计师,Rob对于构图的把握相当不错,他能很好地安排画面中元素的位置,但是拍摄的参数设置可不能凭感觉,所以在夜间,他的专业优势就没那么大了。让Rob沮丧的是,他觉得连最基本的画面清晰都做不到,我们将现在这方面为他提出建议。

同时,他也被夜间不正确的色调所困扰,夜晚灯光的色彩很难让他找到正确的白平衡设置。在曝光方面,我发现很多照片会出现局部的过曝和欠曝。

Rob知道拍摄RAW格式的照片能在后期调整的时候弥补一些错误,但是前期的参数设置依然非常重要。因为有些问题是无法弥补的。我们在一个晴朗微冷的夜晚来到Bristol,我将教他如何拍出清晰锐利的照片。

Rob以前的作品

看了Rob拍摄的夜景照片,毫无疑问他的构图非常不错,但是照片锐度不佳,在焦点选择和曝光方面也有一些问题。

拍摄建议

夜景拍摄的必备附件

拍摄夜景照片不仅需要相机和三脚架,一些小物件能为你提供极大的帮助。

1.手电筒

手电筒是必备用品,它可以在夜晚帮你照明道路,在设置相机的时候,也可以照亮按钮的位置。夜间在摄影包里摸索附件的时候,这个附件也是必不可少的。

2.厚衣服

拍摄很多时候需要站在室外等很久,夜间温度逐渐下降,一件厚外套非常有必要。不要以为自己有多么抗冻,真的在夜晚的水边站立一个小时,你需要穿得更厚实。

3.快门线

使用三脚架不能完全保证相机稳定,尤其是在手按快门的时候,你需要一根快门线,用它来触发快门是最保险的拍摄方式。

诊治方法1

保证图片锐利

现在开始实际拍摄。我们在一座桥旁边拍摄了几张照片,我发现Rob的设置有些问题。首先我建议他关掉相机镜头的lS防抖,在三脚架上开着防抖会适得其反,图片会出现非常严重的模糊。

Rob将光圈设置在f/22来增大景深,我让他把设置调整为f/11,此时他依然能得到足够的景深,而且还避免了小光圈衍射造成的画质下降。在拍摄夜景的时候,配合长时间曝光,这种现象会明显地影响画质。

自动对焦系统在拍摄夜景的时候经常会“拉风箱”,无法合焦,所以此时我教他使用手动对焦模式,然后打开实时取景放大焦点,通过这种方法来调整焦平面的位置。他将焦点放在玻璃的护栏上,用我刚才教的方法拍摄了一张照片。放大后发现整张图片清晰了不少。

诊治方法2

手动设置曝光值

在Rob能拍摄出清晰的图片后,我们决定来挑战另一个夜晚拍摄的难题——曝光。我们来到附近港口上一个光线更暗的地方,在这个场景中很多区域是全黑的,同时还有明亮的灯光,适合练习夜景的曝光。

对于初学者,练习手动模式最好的方法就是定下其他参数,然后只调整一个关键参数,来寻找适合的曝光值。我让Rob将光圈设置为f/11,然后通过更改快门速度来调整曝光,他先使用相机最长的30秒快门速度拍摄了一张,发现灯光和倒影都过曝了,于是又使用了15秒和5秒的快门速度。

我教他如何在回放时显示直方图,以便精准地观察曝光情况。此时可以明显地看出曝光30秒的照片在所有灯光处都有过曝出现,而5秒曝光的照片又太黑了,暗部没有细节。

此时15秒的照片曝光比较合适,既保留了大部分暗部细节,在高光处又有大面积过曝。Rob发现手动模式其实没那么难,只要懂得实验的方法就能很快得到想要的结果。

诊治方法3

还原正确的色调

接下来,我们要拍摄Bristol标志性的大吊桥。在此处,我们来解决第三个摄影基础问题一白平衡。夜晚的光线要比白天复杂得多,你需要应对各种不同的色温:天空中的微弱光线、路灯和桥体造型光、车灯的轨迹以及各种霓虹灯。此时你只能选择一个白平衡的值,这经常让人难以抉择。

使用相机的“晴天”模式,画面呈现出偏暖的橙色。所以我让他使用“钨丝灯”模式进行拍摄。此时的拍摄效果要和人眼看到的更加相似。

虽然在灯光方面看上去更加真实,但是在天空等区域的色调却偏蓝。所以我让Rob使用自定义色温来进一步准确地调整色温。此时我们将色温控制在2800K到3200K之间,如果你对效果不满意,还可以后期在Adobe Camera RAW中进行微调。

拍摄总结

成功掌握基础技巧

进阶教练Chris:

“Rob对于他的佳能EOS 7D运用熟练,知道很多参数的位置,而且在构图方面,他的感觉非常到位。所以他想拍摄夜景,给自己更多地挑战。虽然他遇见了很多困难,不过在我的帮助下,他克服了最基本的几个障碍。

他使用RAW格式拍摄照片,但是我告诉他,前期的设置一定要到位,尽量得到色温、曝光准确的照片。现在他对曝光、白平衡的设置更有自信了。在照片锐利的方面,通过诊治方法1的三个设置,已经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下一步他要做的就是结合自己的构图优势,对夜景拍摄进行更多的实践。”

爱好者Rob:

“开始我觉得无法拍摄出锐利图片是相机的问题,后来Chris告诉我的几个方法让照片的清晰度有质的改变!原来还是我设置的问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利用实时取景和手动对焦来确定焦点,这个方法我从来没有想过,原来只是利用更换对焦点。寻找对比较高的区域。

不用最小光圈也能让景深够大,而且还能有效提高画质的事情让我惊讶!看来我还要增加理论学习。真不敢相信我的照片可以在一个晚上有如此提高。现在我想去较远的地方拍摄一些纯自然的夜景风光了!”

你是否需要我们的帮助

如何联系《进阶教练》寻求帮助?

浅谈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 第5篇

看似简单的拍摄,实则包含了光线、对焦、景别、影调,甚至是线条、形状等等综合因素,这就要求相关从业者具有过硬的专业水准,能够短时间内调动多种技能,由此拍出更具有代表性和说明性的新闻。在此,笔者基于摄影的相关技术,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

1.1 合理布局画面,突出主体特征

画面布局是一个记者必须具备的首要素质,也是评定某个新闻是否有价值的重要因素。首先,记者要确定拍摄主题,有大体的思路和框架,对于可预见性新闻提前做足准备,对于突发事件则要在大脑中进行迅速的构思;其次,处理好新闻主题与新闻背景之间的关系,两者不能厚此薄彼,要适时的突出背景对主题的衬托作用,使观众可以更清晰的感受到现场的独特性;最后,要考虑拍摄角度的问题,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时间可以少到几秒钟也可以多达数分钟,需要记者综合利用连续拍摄和多次开机关机拍摄的手法,让画面看起来连贯流畅、主次分明,毫无违和感。

1.2 保持画面稳定性,满足观众视觉享受

稳定的画面是观众最基本的视觉要求,也是摄影者水平高低的重要评定内容。要做到镜头不断移动而保持画面基本线条,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摄影者在摇动镜头时,要尽量缓慢移动而且保持水平,以避免画面的跳跃性突变;当然,摄影者的臂力也是重要因素之一,首先要托得住摄像机,其次要托稳,因为并不是每次拍摄都会准备好三脚架,都有机会不断的调试,寻求最佳拍摄手段,这就要求摄影者在拍摄时双腿要少弯曲,尽量走直线,步幅要小等等。

1.3 紧抓语言的抒情性,增加信息量

电视新闻是画面语言和文字解说的组合体,因此,不仅要确保画面的技巧性,还要不忽视文字的重要性。好的文字解说在使观众更加一目了然的同时,还会给其留下想象的空间。笔者认为,首先,摄影者要注意拍摄人物的神态,挖掘其潜在的情绪,彰显其精神面貌,这样在进行文字解说时才会更有说服力;其次,是抓住事物的主体特征,抓住最能感染观众的地方,这时候增加简单的文字叙述,会给人以深深的触动;最后,是信息量的丰富,在画面到达不了的地方,需要的是文字的衬托和弥补,带给观众恍然大悟的感觉。

2 摄影者如何从自身层面上提高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

同样的画面不同的工作人员会拍摄出不一样的感觉和效果,总体说来受摄影者自身的影响较大。因此,如何在摄影者自身层面上提高拍摄技巧,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

2.1 不夸大其词,处处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电视新闻拍摄的根本原则,是指人物或事件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和能力为转移的,具有自身的存在性和规律性。首先,摄影者要遵守基本的职业操守,树立事实第一,传播第二的意识,不以任何理由夸大其词,混淆视听;其次,不干扰、不打断、不改变事物的发展过程,根据其内在和外在来探索事物的规律,挖掘事实真相;最后,对真实场景、详细背景和相关人物的叙述,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带给观众极大的视觉享受,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好奇心。

2.2 注重生活积累,激发个性化想象力

摄影者在画面设计、构图组成和语言组织等方面存在着必然的区别,这就是单个摄影者所具备的个性化行为。简单的说,这种个性化行为与摄影者的生活背景、思维方式等等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摄影者通过后天的不断努力和尝试,必然会取得极大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摄影者,首先要善于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思索、构思,寻求逻辑性,为画面设计奠定基础;其次要重视生活积累,不断体验全新的生活经历,激发自己独特的想象力;最后是要善于总结,在拍摄遇到类似画面时,要在脑海中积极搜寻相似度和差异性。

2.3 强加练习,增强无剪辑意识

随着人们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条新闻从发生到播出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短,这对摄影者无疑是更大的挑战。摄影者不仅要赶在第一时间到达事发地点,更重要的是要减少花在剪辑上的时间,因此,无剪辑意识的形成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首先,摄影者要带着编辑的意识去拍摄,抓重点抓突出,争取在新闻拍摄完毕的同时也能结束编辑工作;其次是画面长短和多少的控制,不需要的画面尽量不要拍摄,保证画面长度适中,画面的连续性也要时时注意;最后是拍摄足够的转场镜头,在解决画面合理过渡的基础上,同时也能解决画面的单调乏味等问题。

3 结语

电视新闻拍摄技巧的不断提高,与摄影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生活中的真善美最大程度的呈现给观众,把更好更优秀的作品传播给更多的人们。

摘要:电视新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来源,一直以来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设备的不断改进和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视新闻的拍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总结了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视新闻,拍摄技巧,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王亮.高清电视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新闻世界,2011,(8).

[2]杨琪.浅谈高清电视新闻拍摄手法的变化[J].电视技术,2011,(4).

探讨电视新闻采访中高清拍摄技巧 第6篇

(一) 电视节目是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方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过去, 在电视还未普及的时候, 人们在闲暇之时, 要么读书看报, 要么听古老的收音机, 以此作为重要的信息和资料来源。而现在, 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信息来源已经不再局限于读书看报, 听古老而声音不清的收音机, 现代的人们更多的则是看电视节目。通过电视来获得生活和工作资讯, 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式。

观看电视节目, 是现代人重要的生活消遣活动之一, 也是其重要的信息资讯来源。在外奔忙了一天, 回到家当然会很放松, 看看电视, 随着节目中的各色剧情或起或伏, 心情自然得到充分地舒展, 使人们暂时忘记工作和生活中的烦忧。不仅如此, 观看电视节目还是获取资讯的重要窗口。时政要闻、生活百态等等, 是电视节目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节目中的点滴信息, 人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 还可以适时发表自己的特色言论, 这也是凸显民主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最为重要的是, 有些老年人不识字, 看不懂书刊杂志, 就只能听听收音机度日。他们的生活里缺乏多姿多彩的画面, 实乃一大憾事。而电视节目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 图像、声音和色彩的结合, 让生动的电视节目颇受老年人的喜爱。

(二) 制作高清的电视新闻节目, 是时代和社会给予每一个“电视人”的历史使命, 也是其价值的体现

时至今日, 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 已经不再单纯为了收视率, 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和社会责任, 也是广大的“电视人”的自我和社会价值的完美体现。社会是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的, 中间肯定会出现暂时的反复, 随之而来会有一些负面的社会丑恶现象。这些是存在的事实, 不容许任何的歪曲和误导, 不然广大的人民群众情何以堪?每一个“电视人”在制作节目的时候, 不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受关注度, 更多的则是为了把真实的东西展现给人看, 让人们正确而全面地了解一个事物的始末。这就是“电视人”的责任和使命。

而在此过程中, 人们通过观看电视节目, 了解了及时的新闻资讯, 获得了正确的世界观和认识事物的方法。这些成果的得来, 是和制作电视新闻节目的每一个人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 这就是其自身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以一个小小的节目, 便能展现出一群人的价值, 包括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态度等。所以说, 一档电视新闻节目的完成, 是一个宏大的过程, 牵扯的人员很多, 人们得到的价值展示也很多。

二、何为高清

电视节目已经走入人们的视野, 而人们对节目的需求也有所提高。“高清”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它既是社会人群对电视新闻节目的新要求, 也是我国不断推进电视数字化工程的必然趋势。高清电视节目的制作, 是先进的制作技术和环境的有机融合。那么, 究竟何为高清?

高清的电视节目, 其清晰度、画面的显示比例、色彩的覆盖率等方面, 都是有严格的标准要求的。高清, 高度清晰, 这是很多人的认识, 却也不无道理。而对于电视的具体要求则是在1280×720以上, 而CRT则必须在600线以上。至于电视的画面比例, 和很多人所说的电视尺寸的大小, 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电视机屏幕大点的, 它的画面感当然就会更强些, 也更符合高清的标准。比如24寸的电视, 其呈现出的画面肯定没有42寸的大, 清晰度当然也是后者的高些。再说色彩, 电视的色彩是吸引大众观看的重要原因, 也是高清节目制作的一个重点因素。自然、舒畅的色彩, 不仅会给电视本身加分,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相应节目的收视率。试想一下, 面对色彩比例不均, 而呈现或浓或淡的色彩, 这样的电视节目本身就算再好, 也不会吸引很多人耐心观看的。这也给广大的电视工作者在制作高清节目时, 提出一个重要的建议。当然, 除此以外, 高清电视的要求还包括声音、对比度等方面, 这些也是在制作节目时重要的参考因素。

三、电视新闻采访的意义

(一) 实时了解受访者动态消息, 满足大众的好奇心

电视新闻采访基于真实的出发点, 能让广大的电视观众们更为直观而全面地了解受访者。电视新闻上的受访者, 可能是明星、劳动模范、文学艺术家等等, 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均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备受大众瞩目。很多人对这些典范们的生活和工作等方面, 是充满好奇的。而电视节目做了这样一期或者几期采访, 无疑会满足很多人的探索追求的心理。从受访者的一言一行和举止神态中, 人们就可以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而这种认识过程是实时的, 是鲜活的, 声像结合的。对于那些崇敬已久的名人, 大众的好奇心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这是新闻采访节目出彩的地方, 也是其收视率提高的一大原因。

(二) 受访者传递出的正能量, 对大众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前面已经提到, 能够上新闻采访节目 (下转第43页) 的人, 一定在某些方面有过人之处, 或是拥有一些值得人们学习的东西。通过采访的不断深入, 电视观众对名人的了解也愈发深刻, 其身上肯定会流露出很多值得人们深思或者学习的地方。这些东西由电视传达到大众的视线和声音世界中, 能够激起人们对积极信息的捕捉, 从而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 对于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和道路,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就是名人效应中传递出的正能量。

四、高清拍摄技巧有哪些

(一) 调整好高清拍摄的高度和方向, 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 要做到高清的效果, 首先就要注意拍摄的角度问题。所谓角度, 也就是拍摄的高度和方向问题。如何做到逼真, 让大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是高清拍摄中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随着人物采访的问题转换, 记者和受访人之间的情绪变化, 以及当时现场的采访氛围等的影响, 拍摄的位置肯定要随之发生改变。比如受访者在发表他的言论时, 摄像机就可以给他来一个特写镜头, 感觉他就在观众的眼前讲话一样, 增加真实感。而且在拍摄角度改变的时候, 受访者的情绪、举止等, 都能有强调的体现。全方位、立体性的突出, 正在于此。

(二) 抓取受访者真实的声音, 能够加强采访新闻的感染力

前面已经说到过关于高清的各个标准, 其中声音的抓取和拍摄高清的画面一样重要, 能够加强整个新闻的感染力。不管是现场报道还是录音采访, 受访者的声音和图像都是最能深入人心的要素。电视观众们打开电视看新闻采访, 除了受到画面的视觉冲击以外, 还被采访情境中的声音所吸引。如果知识主持人或者记者在那里解说某一事件, 大众肯定会有视觉疲劳, 而且感觉不是很真实。但是如果是由受访者自身传导出来的声音, 观众就会觉得既自然, 又真实, 而且可以从受访者的语气中获知他个人对于整件事情的态度, 或支持或批判。总之, 真实, 是新闻采访中最为夺人眼球的东西。

既然受访者真实的声音如此重要, 那在从事高清拍摄应该如何操作?其实很简单, 除了注意拍摄画面的角度以外, 还要拍摄完成一些用来转换的短小画面。如此一来, 在受访者声音传来的时候, 画面得到及时更新, 有效地结合了视觉和听觉效果, 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五、总结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电视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而电视节目以它声像结合和动静结合等优势特点, 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对他们而言, 观看电视节目, 不仅是个人消遣的需要, 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在这样的形势下, 高清电视节目便应运而生。而在拍摄高清新闻采访电视节目中, 要注意画面和声音的处理, 真正给观众带来一场新闻采访盛宴。

摘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电视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而电视节目以它声像结合和动静结合等优势特点, 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观看电视节目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 也是重要的信息来源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制作电视新闻节目的意义, 指出了现代人对于高清节目的需求。文章最后阐述了拍摄高清的电视新闻采访中的技巧, 希望对广大的电视工作者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高清拍摄

参考文献

[1]马骏;浅谈摄像的技巧与应用[J];新闻世界;2009年12期.

[2]朱金娥;刘永福;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画面拍摄的技巧[J];电影评介;2008年21期.

[3]李燕玲;论电视新闻后期制作的编辑手法[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技巧 第7篇

电视纪录片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很多人所收看的重要电视节目。纪录片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知识, 充实人们的生活, 其丰富的内容更带给人们精神世界的享受。纪录片采用电子采集手段, 对大千世界和人类活动进行真实性的描述, 让人们从中了解历史、地理、人文等多种类型的知识, 还能够欣赏到丰富多彩的画面, 感受其内容的真实性与直观性。

二、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过程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是其成型的第一步, 好的创作能够让纪录片更加精良, 人们在对纪录片进行欣赏与观看的时候获得更多的知识, 满足人们对其的各种要求与心理预期。

(1) 立意。立意是纪录片创作的第一步, 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做好纪录片的立意, 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 让观众产生认同感, 激发观众收看的欲望, 并获得观众观看的持续性, 从而提供自身影片的收视率。最好的立意应当是当创作者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感悟而引发了灵感, 其灵感促使创作者立刻将此予以记录, 此强烈的创作欲望又刚好与观众的需求相契合, 此种立意可以说是立意中的最高境界, 其比确定“主题思想”之后再进行材料创作则更加浑然天成。

(2) 选材。选材是纪录片要表达的最本质、最生动的东西。进行纪录片创作需要选取符合纪录片立意的材料, 需要在大量的材料中进行筛选, 既需要注重影片的画面感, 又需要满足影片的构思, 激发观众心底最深层的感动或者情感。例如, 《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的拍摄, 其选材选取了平常百姓家的厨房, 将镜头对准寻常人家的锅碗瓢勺, 从其中挖掘出家人的相亲相爱, 从饮食中感受家庭的浓浓爱意, 可以说是非常符合该纪录片的选题, 同时又对选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升华, 引起了观众的认可与共鸣。

(3) 文稿与画面。纪录片离不开影片的旁白给观众带来的听觉影响, 更加离不开画面给观众带来的视觉冲击, 两者交互作用, 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因此, 做好纪录片的文稿工作能够让观众欣赏到语言艺术的魅力, 做好纪录片的画面制作, 在能够使画面流畅, 冲击力强。在进行文稿创作的时候要注重镜头语言的运用, 制作完成影片之后再进行文稿创作为好, 这样解说可以跟着镜头进行, 解说也更加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使观众的视觉感比较流畅。画面的创作方式依时间可以分为“依稿而拍, 边写边拍, 写后再拍”最好的拍摄方式可以说是依照大概“提纲”进行拍摄, 也就是依照立意进行拍摄, 在拍摄完成之后再进行详细的文稿创作, 这样有利于两者的完美结合。

(4) 后期制作。后期制作首先要确定影片片头, 选取与影片步调一致的开头非常重要, 其能够让观众具有代入感, 也能够很快掌握纪录片的基调。其次, 要做好影片的画面剪辑工作, 影片的画面是观众收看节目的最直观的感受, 画面的任何瑕疵都会让观众产生遗憾的感觉, 影响观众的收看效果。第一, 要注重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套性, 两者的对位和节奏感要保持一致, 切不可成为“两张皮”, 让观众产生分离感觉, 影响观众的带入感, 也影响观众收看影片的情感。同时还要做好字幕与解说的同步, 否则, 观众的收看效果极差, 对于影片产生反感之情。第二, 做好纪录片的配乐工作, 音乐主要起烘托和过渡的作用, 不能“唱主角”, 不是多而杂, 而是少而精, 尤其忌讳一首曲子从头贯到尾。

三、纪录片的拍摄技巧

(1) 把握统一基调。纪录片的拍摄会涉及多个场景的拍摄, 多种素材的运用, 甚至在多个时间段进行拍摄。因此, 在拍摄过程中把握好统一基调非常重要。切不可今天拍摄的画面为“愁眉苦脸”, 明日拍摄的材料为“笑脸相迎”, 毫不顾忌两者的切合度与连接性。例如, 江门市广播电视台所播出的《他乡五邑人》以真实的视角展示了客居四海、深耕他乡, 却时刻与祖籍国血脉相连的海外华侨人拼搏奋斗的生活轨迹。此影片构图深情, 声音深沉, 前后用相同的基调展示了浓浓的乡情以及拼搏奋斗的艰辛与成功。摄制组在拍摄本影片的时候辗转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东南亚国家, 影片的播放中让人感觉到前后连贯, 镜头、语言融为一体, 毫无违和之感。

(2) 做好镜头规划。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一定要对镜头的运用有提前的规划, 预计拍摄的效果, 根据预期达到的理想状态进行拍摄镜头的分配。例如, 纪录片《万家姓》以姓氏为主题, 摄制组在内地、港澳台和海外华人聚集地进行拍摄, 反映了各个姓氏的古往今来的杰出人物, 对历史的贡献和传承下来的家训。本影片对于宏伟、壮丽的画面, 运用了远景的拍摄方法, 增加了画面的饱和度, 增加了镜头的气势之感;而对于人物的采访则使用了特写镜头, 时而在人物手势、小动作处下功夫, 时而给人物全景, 两种镜头相互切换, 突出了人物对于自己姓氏、家族的自豪感和浓厚的感情, 也使画面更加细腻。做好镜头的规划, 能够让画面与观众之间进行情感沟通, 增加镜头语言的交流。

(3) 加入情感投入。纪录片并不是冷冰冰地对故事的叙述, 其中掺杂了创作人的情感。因此, 制作人在进行拍摄过程中也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只有带有情感的拍摄所拍摄出来的镜头才具有感情, 其与观众才能融为一体, 与观众的情感才能进行交流, 才能让观众感受到纪录片中的情感。例如, 《中国国家森林公园》纪录片的拍摄, 以森林科普和生态保护为主题, 以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为特色, 以人与自然关系为视角, 集科学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于一身, 运用远景、近景、平摄、俯摄等镜头语言, 生动展现了中国国家森林公园的秀美风光和当地居民的原生态生活方式。其影片大多进行的是景色的拍摄, 但是却蕴含了制作者深厚的感情, 让观众看完之后感觉到的并非简单的景物存在, 而是使人们在亲眼见证自然与生命和谐共融的同时, 感悟同诸多地球动植物生灵共享一片蓝天的绿色真谛。

四、结语

一部好的纪录片并不是草率完成的, 其蕴含了制作人的心血与结晶, 是创作人的灵感与拍摄者镜头的交融, 两者缺一不可。因此, 做好纪录片需要制作者不断加深学习与研究, 在创作与拍摄上不断进行创新, 开创新的创作理念, 提高自身的拍摄技巧。

摘要:对于纪录片人们已经是耳熟能详, 很多人对于纪录片都是情有独钟。而纪录片中影响人们审美和认可度的则当属其创作立意与拍摄技巧。因此, 做好纪录片的创作, 把握纪录片的拍摄技巧是纪录片的关键影响因素。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纪录片创作,纪录片拍摄

参考文献

电视画面拍摄的基本规律和特殊技巧 第8篇

突破画面拍摄基本规律的束缚, 创造性地运用画面拍摄的特殊技巧, 相当于使用汉语时运用特殊的修辞手段。近年来, 许多实用性的画面拍摄的特殊技巧, 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摄像师所运用。对一些画面拍摄的特殊技巧进行详细的举例和分析, 旨在通过画面拍摄特殊技巧的普及, 进一步提升电视节目画面的艺术表现力。

遵循电视画面拍摄的基本规律和运用特殊技巧,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说, 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在电视摄像手法中的创造性运用。

1 画面拍摄基本规律的总体要求

遵循画面拍摄基本规律的总体要求, 也就是遵循影视画面语言的语法, 大致相当于我们说话、写文章使用汉语时, 要遵循语法规范。世界著名的乌拉圭摄影家丹尼艾尔·阿里洪在《电影语言的语法》一书中, 详细地阐述画面拍摄的基本规律, 至今还是我国电视应用理论和实践的基本规范。

画面拍摄的基本规律, 主要体现在画面的构图、光线的运用、角度的选择、机位的设置以及运动摄像的技巧等方面, 根据电视摄像基本规律的要求拍摄画面, 我们可以称之为“规范化摄像”。

“规范化摄像”要求我们在摄像时要避免一些摄像的常见病。例如, 构图的一般要求是画面中物体的水平线要保持水平, 忌讳水平线“七扭八歪”;拍摄画面时摄像机要稳定, 忌讳画面“摇摇晃晃”;运动摄像推拉镜头的速度要均匀, 要大致符合人们视线移动的速度, 忌讳“急推急拉”;每一个画面的聚焦都要“实”, 避免画面虚化朦胧等等[1]。

2 画面拍摄特殊技巧的主要方式

电视摄像要遵循画面拍摄的基本规律, 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特定的情况下, 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运用一些特殊的摄像技巧, 来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

突破画面拍摄基本规律的束缚, 创造性地运用画面拍摄的特殊技巧, 相当于使用汉语时运用特殊的修辞手段。近年来, 许多实用性的画面拍摄的特殊技巧, 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摄像师所运用。

下面列举几种运用画面拍摄特殊技巧的主要方式。

2.1 摇摇晃晃

突破画面要稳定、不能晃动的基本规律, 故意通过“摇摇晃晃”的特殊技巧, 再现特定的主体运动情景的真实, 营造紧张的情绪氛围。例如, 在案件侦破题材的专题节目和电视剧中, 拍摄公安干警追捕犯罪嫌疑人的画面, 摄像师可以一边奔跑一边拍摄, 虽然画面是摇摇晃晃的, 但观众会理解为是摄像师在奔跑中拍摄的, 反而会增强公安干警追捕犯罪嫌疑人的紧张气氛。还有浙江卫视的娱乐节目《冲关我最棒》, 摄像师在拍摄参赛选手在河面上过滚木时, 故意让画面摇摇晃晃, 使节目的气氛更加搞笑, 更加热烈[2]。

2.2 急推急拉

突破画面运动速度要适应观众视觉移动速度的一般习惯, 故意通过“急推急拉”的特殊技巧, 加快画面运动的节奏, 营造急促火爆的气氛。例如, 拍摄文艺演出中的霹雳舞, 拍摄舞厅中青年们跳迪斯科, 配合急促火爆的音乐和舞蹈节奏, 采用急推急拉的拍摄手法, 画面中的舞蹈者忽大忽小, 给观众的感觉是忽远忽近, 画面与急促音乐节奏配合的效果更加密切。

2.3 虚虚实实

突破画面“聚焦要实”的基本要求, 通过“虚虚实实”的特殊拍摄技巧, 故意使画面恍恍惚惚, 模拟特定人物的眩晕状态和朦朦胧胧的回忆。例如, 电视剧《英雄》中的“关东山神枪第一”燕双鹰被土匪枪击成重伤之后, 竟一度失去了记忆, 不知道自己是谁, 但有时还是经常在脑海中闪过支离破碎的往事的回忆, 每当出现回忆的画面, 画面中的往事一会儿是虚的, 一会是实的, 把燕双鹰的眩晕状态和朦朦胧胧的回忆感觉展现得更加切合实际。

2.4 故意倾斜

突破画面拍摄“水平线要平”的基本要求, 通过“故意倾斜”的特殊拍摄技巧, 使画面的水平线出现倾斜甚至“倒立”, 营造特殊效果或模拟特定人物的特殊观察角度。例如浙江卫视2009年最后一天播出的《跨年喜洋洋》文艺晚会, 摄像师在拍摄火爆热烈的街舞时, 不但让画面来回倾斜, 甚至还把摄像机向右旋转360度后迅速回到原位, 使街舞的演员在画面中也旋转360度, 把街舞的气氛表现得更加活灵活现。还有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一个情节:剧中的女主角、共产党员瞿霞在国民党的狱中受尽折磨, 出狱后病情较重, 而且一度情绪低落。当她意外地与恋人杨立青重逢后, 回忆二人热恋的往事时画面老是来回倾斜, 甚至有时回忆中的人物竟是“倒立”状态, 这种画面倾斜甚至“倒立”状态反而把瞿霞的病态和情绪低落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3 对画面拍摄基本规律和特殊技巧的客观把握

既然画面拍摄要遵循基本规律, 同时又可以运用特殊技巧, 那么, 哪些情况下必须遵循画面拍摄的基本规律, 坚持“规范化摄像”, 哪些情况下可以运用摄像的“特殊技巧”呢?

拍摄以叙事为主的新闻节目和各类专题节目,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要遵循画面拍摄的基本规律, 一般很少运用特殊技巧。例如画面中的水平线要平、画面不能晃动要稳定、运动画面的起幅和落幅的画面要准、运动的速度要均匀等等。试想, 如果拍摄以叙事为主的时政新闻和大多数专题节目, 你动不动就滥用摇摇晃晃、急推急拉、虚虚实实、故意倾斜的手法, 那是连观众都肯定会认为是不可以的。

拍摄抒情性较强的文艺节目、娱乐节目和电视剧, 当然也要遵循画面拍摄的基本规律, 但是在相当一些情况下, 却可以突破四平八稳的拍摄手法, 运用特殊技巧, 其目的是通过隐喻、模拟、夸张、双关等特殊手法的运用, 来尽可能地展现特殊情况下人物对事件情景的离奇感受, 引导观众充分调动想象力去理解画面所表现的特殊的情境, 从而大大地提高画面的表现力。

对画面拍摄的基本规律和特殊技巧, 需要我们正确、客观地把握。一般来说, 既要遵循画面拍摄的基本规律, 使画面的拍摄合乎画面语言的语法;还要充分地发挥创造性思维, 不断探索画面拍摄的特殊技巧, 特别注意的是对于画面拍摄的特殊技巧要巧用而不能滥用, 使一个个画面更加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广东省SDH数字微波电路是在原模拟微波电路的基础上升级改造的, 模拟微波电路存在站距长、频率利用率低和设备稳定性差等问题, 因此在进行数字化改造时, 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采用了多种关键的技术手段, 以下一一阐述。

1关键技术

1.1数字调制方式

在长站距、长途接力微波传输中, 选用数字调制方式时要考虑兼顾抗衰落干扰和频率利用率两个方面。在SDH数字微波采用的常见数字调制方式有32QAM、64QAM、128QAM、256QAM和512QAM, 简单而言, 数字越小, 调制星座图中的各星座间隔疏, 抗干扰能力高, 但传输容量越小;数字越大, 调制星座图中的各星座间隔密, 抗干扰能力弱, 传输容量越高。针对我省数字微波电路的路由特点, 选用了64QAM调制方式, 即抗干扰能力符合长站距的选用标准, 容量又满足传输节目内容的需要。表1为ITU-R推荐采用的调制方式, 表中 (CC) 表示采用交叉极化干扰抵消技术 (XPIC) 实现的交叉极化同波道传送方式。

1.2纠错编码技术

纠错技术一般的情况下采用冗余度低和规模小的电路来实现纠错编码, 在有些场合也使用低比率的卷积码, 常见的编码有BCH码、双李氏码。目前, 编码调制技术主要在SDH数字微波系统中应用比较广泛, 而纠错编码的核心技术是编码和调制的组合技术, 常见的编码

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系统中的几个关键技术

文丨钟天锡

摘要:随着边远地区高山台站中央及省台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任务的增加, 信号源成为安全播出的重要环节。模拟微波信号源套数不够, 卫星信号易受雷电、暴雨和日凌影响, 质量不高。我省近年改造了模拟微波为SDH数字微波, 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为紫金县电视调频转播台的安全播出提供了稳定可靠优质信号源。我省数字微波改造工程已竣工六年, 该工程从总体设计、系统考虑、设备选型和工程施工等方面, 实际运行证明都是成功的, 笔者主要阐述数字微波改造工程中涉及到的几个关键技术和应用, 与同行交流。

关键词:SDH数字微波的改造工程;编码调制与纠错;频率复用;空间分集;交叉极化干扰抵消技术;网管

参考文献

[1]乌拉圭, 丹尼艾尔, 阿里洪.电影语言的语法.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1.4。

荷花拍摄技巧 第9篇

时间选择

拍摄荷花首先要了解它的开放周期和特性。荷花是一朵一朵陆续开放的,第一天清晨开花,中午时花瓣逐渐收拢变回花

苞,下午则几乎看不到盛开的花朵了。第二天清晨,收拢的花苞会继续绽放,此时的荷花色泽最为艳丽。到了第三天,花的颜色逐渐变淡,第四天便开始凋落了。因此,拍摄荷花最好的时间是花开前两日的日出之前。

无论是写实还是写意,拍摄荷花都必须重视质感、空间感等画面效果,光线运用也非常重要。顺光平铺直叙,主体与背景的分离不明显,缺乏立体感和层次感;

前侧光、侧逆光、逆光则能够更好地展现花瓣清晰的纹理和透明的质感,让荷花从背景中“跳出来”,这对于丰富画面影调、增强气氛和突出主题都起到重要作用。清晨光线柔和的时间很短,随着光线增强,调节和控制光比就变得非常重要。一些摄影师会使用反光板补光,消除或减轻荷花上的阴影,提高荷花的明亮度,使它更具美感。

荷花与叶片配合

拍花,难在认真构思和选择。

荷花不但花朵漂亮,叶片也相当具有美感,选择好拍摄主体后,用前景和背景烘托主体也是至关重要的。充分利用叶片的线条,红花绿叶相互映衬,尝试变换不同的角度,调整拍摄位置,精心布局,才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画面。

适当虚化

拍荷花与拍人像有相通之处,简洁构图和虚化是常用的手法。荷花的线条本身简洁,不枝不蔓,因此以简洁为主,效果尤

佳。虚化可以分为前景虚化、背景虚化和前后景虚化,这样营造出朦胧的绿色,让观众把视线焦点集中在荷花上。想要获得良好的前景虚化效果,要点是让前景远离荷花并且尽量让镜头靠近前景;想要获得良好的背景虚化效果,则可以开大光圈,使用长焦镜

头拍摄,尽量让背景远离荷花。

善用小生灵

水中的荷花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歇脚的蜻蜓、小鸟,飞舞的蜜蜂都与荷花构成自然天成的画面,有了生灵的存在画面就多了一份灵气。将荷花与周围环境中丰富的场景相结合,为拍摄荷花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微距展现细节

拍摄荷花注意观察花朵、花蕊、荷叶或是莲蓬的局部细节,使用微距镜头加以突出,换一种视角让荷花呈现出奇妙而精彩的一面。

折反镜头营造梦幻

折反镜头是摄影爱好者的一种“怪兵器”。折反镜头又称反射式镜头,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当景深之外存在高光点时,不会呈现出普通镜头所表现出来的圆形、六边形光斑,而是呈现

出充满梦幻色彩的小圆圈,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甜圈圈”。拍摄荷

花经常以水面为背景,巧妙地利用水面反射的光斑,不仅可以增

加画面的趣味性和艺术感染力,还会产生如梦如幻的意境美。

独特视角拍摄

虽然荷花摄影的题材普通,但它的艺术表现力却很强,必须追求新意,有时候仅仅是拍摄角度的变化,也会给画面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多重曝光展现画意

一幅优秀的荷花摄影作品不仅追求形态优美、构图精致,更应该追求一种意境,展现作者的品位和思想内涵。多重曝光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多重曝光并不是简单的后期叠加,而是通过摄影师的思考,利用多重曝光功能,把现场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这不但要求摄影师熟练地掌控光圈、快门速度、焦距运用等基本元素,还需要结合现场观察寻求突破。

器材准备

相对于拍摄其它花卉,拍摄荷花对器材要求会更高些。荷花种植在池塘、湖泊中,难以靠近拍摄,长焦、超长焦镜头就有了用武之地,常用的镜头包括尼康AF-S NikkOR 70-200mm F2.8G ED VR II、AF-S VR Zoom-Nikkor 70-300mm F4.5-5.6G IF-ED、AF VR Zoom-Nikkor 80-400mm F4.5-5.6D ED,佳能EF 28-300mm F3.5-5.6L IS USM、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EF 100-400mm F4.5-5.6L IS USM等。

除了长焦镜头外,用微距镜头表现荷花的花蕊、水珠等细节特写也有很好的效果。包括佳能EF 100mm F2.8L Macro IS USM、MP-E65mm F2.8 1-5x Macro,尼康AF-S VR Micro-Nikkor 105mm F2.8G IF-ED以及腾龙SP 90mm F2.8 Di MACRO 1:1 VC USD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腾龙新款16-300mm F3.5-6.3 Di II VC PZD MACRO镜头。这是一只只能用于APS-C画幅的镜头,除了覆盖16~300毫米焦距范围外,重量很轻、易于携带。更重要的是,它集长焦与微距拍摄于一体,最近对焦距离0.39米,拍摄荷花非常方便。

除了合适的镜头之外,三脚架保证长焦拍摄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抖动或者画面模糊,在微距拍摄时,可以缩小光圈降低快门速度,更好地控制画面景深;偏振镜则可以在某些光线条件下消除荷花、荷叶的反光,让花朵的细节纹理更加突出;反光板常用于为盆栽荷花的暗部补光,也可以利用它白色、黑色的两面衬托在荷花背后,营造简洁的背景;在环境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利用“烟饼”释放烟雾模拟晨雾营造出仙境般的效果;而想要拍摄花瓣上可爱的小水珠,带上一个装满水的小喷壶,对着荷花喷些水就可以了。

电视专题片拍摄技巧 第10篇

一、详尽分析与固定拍摄相关的内容

1. 固定画面及固定拍摄的概念

所谓固定画面, 即指与电视拍摄相关的数据均保持不变, 比如摄像机的定位和焦距, 在这种情况下拍成的画面就称作固定画面, 但固定画面只会呈现出构图框架内的内容, 而且不会产生位置上的移动。固定拍摄, 指的是在实际的电视拍摄中, 将摄像机固定在某一具体位置或某一角度, 同时保持摄像机光线和焦距均保持不变, 尽力保持画面的一致性, 但并不代表所拍摄的对象就是绝对静态, 被拍摄对象也可以是动态事物, 此种拍摄方式主要强调摄像机的固定。

2. 固定拍摄技术的运用和不足之处

根据我国多年来的电视制作经验, 固定拍摄主要运用于访谈类节目的制作, 比如《鲁豫有约》、《背后的故事》等节目。因为固定拍摄可以为电视观众营造出温暖平静的气氛, 对于拍摄对象的捕捉也比较集中, 符合访谈类节目的要求, 同时这种固定、高捕捉度的拍摄技术, 便于观众从多个角度审查拍摄对象, 无形中迎合了访谈类节目所要达到的电视效果。, 虽然此种拍摄技术应用广泛, 但是随着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和观众需求的日渐提高, 固定拍摄显露出不少缺陷, 诸如观众视点单调、镜头展现画面有限、画面产生轨迹不明显等不足之处。

3. 固定拍摄应注意的问题

任何一种电视节目拍摄技术必须满足一个要求, 即电视画面的流畅度, 固定拍摄也是如此。因此, 在利用固定拍摄技术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确保电视画面顺畅, 而且达到一定的连续衔接, 避免镜头出现画面端点;捕捉或抓拍某一要素时, 应该重视画面效果的稳定性;摄像工作者在进行固定拍摄时, 需要依据电视节目性质选取拍摄对象, 从艺术角度考虑画面编辑;固定拍摄时的每一个镜头的移动, 都应具有一定的拍摄目的。

二、仔细探究与运动拍摄相关的事项

1. 运动画面及运动拍摄的概念

所谓运动画面, 是指在每个镜头的拍摄中, 通过调整摄像机的位置和焦距展现不同的视觉效果, 这种拍摄技术上变化所形成的形象各异的画面, 称为运动画面。运动拍摄, 指的是通过变换摄像机机位, 变动镜头焦距或镜头光轴所进行拍摄的拍摄方式, 这种拍摄方式多应用于一些综艺性极强的节目, 比如《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节目。

2. 分析推镜头的相关特征

推镜头是电视节目制作中常用的一种摄像方式, 主要是表达对拍摄对象的特写, 进而将镜头逐渐向前推进, 给观众展现一种视觉上由远及近的效果, 使得电视画面呈现出一种连续递进之感。运动拍摄技术能够将场景内的所有变化都展现到画面上, 便于观众明晰节目制作的思想, 就拿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这一节目来说, 在节目开场是利用摇摆摄像机为观众呈现出一个动态的开场效果, 随后将镜头逐渐推进到主持人, 达到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效果。与此同时, 运动拍摄技术应该注重变化节奏的把握, 避免变化节奏过快给观众目不暇接之感, 反而事倍功半。再者, 在一些访谈类节目中, 适当穿插运动拍摄技术, 也会收获别样的效果。

3. 推镜头的具体应用

宽泛一点说, 任何运动拍摄技术的应用都是为了弥补固定拍摄所体现不出的节目效果, 而推镜头的使用基本上就是为了实现对拍摄对象的细节表现, 因此摄像工作者在运用推镜头时, 应该注意画面的整体感觉, 平衡画面中各项内容的比例, 避免产生画面突兀、失衡的现象。再者, 摄像工作者应该融入到电视节目节奏中, 在自己感情的引导下合理运用推镜头, 以画面的整体变化来唤醒、引领观众, 进而控制观众的情绪。最后, 摄像工作者应该时刻明确自己的拍摄任务以及电视节目所要表达的对象主体, 在实际拍摄中调整好设备位置和焦距位置, 避免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三、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均应重视的技巧

1. 注重画面的稳定性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 尤其在镜头转换和画面调整时, 一定要尽力保持画面的稳定性, 即使在摇晃的环境中也应该努力保持, 进而展现鲜明的节目效果。那么, 实现画面的稳定性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保持画面基本线条的稳定。“横平竖直”的线条模式, 是依据观众的观察习惯和逻辑习惯总结而来, 并且也符合人类观察思维的模式, 所以在拍摄时应该全力保持画面基本线条稳定。多使用固定和平稳推镜头。在实际的拍摄中, 摄影工作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大角度移动镜头, 尤其在新闻播报和访谈类节目中需要减少使用频次, 多使用一些推镜头和平稳镜头, 保障画面稳定。

2. 重视画面的方向性

在电视节目的画面拍摄中, 每一处画面和拍摄对象都有自身聚焦的方向, 使得各个镜头能够完整、统一地呈现画面场景与空间, 所以在拍摄时应掌握拍摄主体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主体之间关系的虚拟方向, 从而完成方向的统一。尤应注意的是, 在拍摄连续镜头时, 摄影工作者应该给自己设定一条拍摄总线, 严格规定自己拍摄的脚步和范围, 全力避免因为方向性不正、不协调所造成的画面失衡, 这也是电视节目拍摄十分重视的一条隐含规律。

3. 正确选用拍摄光线

电视节目拍摄中所遇到的光线多种多样, 常用的采光法有顺光、逆光、侧顺光、逆顺光几种, 但是要想选择正确的拍摄光线, 就必须对各种采光法有所了解, 而且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能够有效运用, 这就要求拍摄工作者根据节目的性质和内容, 以及自己所使用的拍摄技术选择采光方法, 最终达到光线的融合与光线效果的最优,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固定拍摄与运动拍摄都能够展现价值。

四、结束语

纵观全文, 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这两种电视节目拍摄形式貌似简单常用, 但实际上分别考察了摄像工作者的基本摄像技能, 以及摄像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艺术审美能力, 所以摄像者只有熟练掌握各种摄像技术, 才能为电视节目的拍摄打好基础。而且, 电视节目中的运动拍摄和固定拍摄两者之间, 联系紧密、不可分割, 需要时刻有效的结合, 才能保证电视节目画面的流畅、高质、完整, 从而为观众呈现优秀的电视节目。

摘要:电视摄像作为电视制作的关键技术, 其摄像质量直接影响了电视制作的质量, 进而影响到了整个电视节目质量。本文以电视摄像中两种常见的拍摄形式, 即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为研究对象, 着重探讨两者在电视节目中的拍摄技巧。

关键词:电视节目,固定拍摄,运动拍摄,拍摄技巧

参考文献

[1]樊包昌.影视拍摄技巧知多少[J].华东科技.2011 (09)

[2]蒋啸涛.论电视摄像中的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J].理论与创作.2010 (04)

[3]刘振生.电视摄像中的拍摄角度问题探析[J].软件导刊 (教育技术) .2010 (04)

[4]邹艺方, 王艳平.浅谈电视摄像中的景深控制[J].电视技术.2007 (10)

上一篇:用工机制下一篇:工程防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