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生思想问题

2024-05-23

职校生思想问题(精选8篇)

职校生思想问题 第1篇

本次调研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对象是本校2005级、2006级学生,他们属于“90后”的早期。调研内容涉及学生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等人生观、价值观上的认识。本次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涵盖到2005级、2006级各个专业的学生,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分析。

1 学生思想整体健康良好,主体上进

对于“90后”学生,和“80后”一样,社会经常有许多对他们持批评和怀疑的态度与看法,甚至认为他们比“80后”一代学生更差,更被一些人称为“垮掉的一代”。经过本次调查,事实证明这些“90后”的职校生并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那样,他们仍然是我们可以信赖的未来。

(1)学生求知欲和上进心普遍较强,成才愿望强烈。调查显示,“90后”职校生学习目的较为明确,上进心较强。这主要体现在:45.25%的学生认为要刻苦学习知识,以后继续上大学深造;51.25%的学生认为要认真学习,争取当个好蓝领,力争做白领;而认为混个文凭,找个职业的仅占总数的3.5%。

(2)多数学生人生态度积极,努力自强,有抱负。此次学生情况调查的对象是2005级、2006级,他们目前多处于青春期,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之一。这时的他们逐渐成年,渴望自主、成才。在调查中,对“迈进职业学校校园后,你觉得应怎样过?”的问题上,74%的学生回答:“在老师教育下自我完善职业能力,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同时,81.25%的学生认为要在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下,争取“具备一定能力基础上求生存和发展”。而且,他们中的71%也相信,“领导者是比别人做的好而努力的结果”。他们中的85.25%崇拜的偶像是自主、艰苦创业、奉献大的人。这一系列的数据说明,“90后”学生心态积极向上,希望自立自强,相信有付出才能有收获的拼搏奋斗精神。虽然他们中有近15%的人喜爱文体类明星,但这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而言,寻找一个自己崇拜的成功偶像也是他们激励自我,引领自己成长的一种有益方式,是正常的,也是他们渴望成功的表现。“90后”作为社会上“追星族”的一员,只要我们教育者合理引导,他们追星并不是什么错误。

(3)学生总体上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观念较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正确。在对待诚信问题上,92.5%的学生认为诚信是人的根本,相信受害最大的是不诚信者,只有7.5%的学生认为诚信不重要或无所谓。同时,有73.5%的学生认为,与人交往时,“首先善意对待他人并受大家善意对待”会感到生活乐趣。在职业道德认识上,有73.5%的学生赞同企业应该严格管理,并认为自己要从学校开始培养良好职业行为习惯。这些说明,“90后”职校生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观念整体较好,思想素质较高。

2“90后”职校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及成因分析

2.1 部分学生学习观有待端正

调查发现,尽管有78.75%的学生认识到不学习、无一技之长的危害,但也有21.25%的学生回答“靠关系找门子,活得也很滋润”,说明社会上拉关系、走后门等消极因素对学生有一定影响,依靠父母为自己谋个好工作的不良心态在部分学生中表现突出,他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知识和技能是自立的根本。

2.2 在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上,部分学生缺少明确的目标和追求

调查显示,有25%左右的学生认为“进入职校后更少有人督促,想做啥就做啥,很自由”,明显体现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上进心不强,没有明确人生目标的特点。这也提醒我们,部分“90后”学生还未形成成熟和清醒的思想认识,在青春期这个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他们还需要他人的积极引导,以建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2.3 部分学生职业道德意识不强,自私等消极现象明显

在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意识上,部分“90后”学生也体现出明显的错误观念。有26.5%的学生认为“企业不让在岗位上做无关的事或吃零食”是太刻板,说明他们职业意识和竞争意识及自我要求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在人际交往上,部分“90后”职校生思想上也出现错误认识:有26.5%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他人应首先对自己好或对人要圆滑、斗心眼等自私自利,以个人为中心的消极倾向。可见,学生不仅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需要强化,而且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知识,需要加强学习。

总之,“90后”职校生主流上思想素质高,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和追求,价值取向较为健康,有着拼搏进取的精神,上进心和成就愿望强烈。同时,由于社会、家庭、青春期、独生子女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他们中也存在吃苦精神不够、不愿付出、组织纪律性不强而片面寻求自由、自私自利等消极思想,尽管这在“90后”学生中是少数,但需要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积极引导、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提高。

3 提高“90后”职校生思想素质的措施

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是一项庞杂、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不是任何一方可以简单、一蹴而就能完成的,笔者仅从职业学校的角度说明应采取的措施。

3.1 加强职业学校德育教学改革,提高德育教育实效

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内容涉及到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方面面,抓好德育工作,是培养和塑造“90后”职校生良好思想素质的重中之重。针对“90后”职校生思想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职业学校应发挥德育课程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努力塑造合格的职校生。为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必须对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学进行改革。一是调整和丰富德育课程内容。应针对学生的思想现状和今后的职业要求重点开展教学,教学内容应充分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专业、贴近现实,避免泛泛而谈、面面俱到的空泛教学。因此,职业学校应根据本校学生思想状况和职业要求,积极编写德育校本教材,建立突出职业特点、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德育教材体系,减少使用“大一统式”的统编教材,使德育教育更有针对性,促进德育教育效果的提高,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进而促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提升。

二是尽快转变德育教学考核方式,把现行德育课程考核由考核学生的理论学习转变为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表现,促使学生知行合一。要把学生的平时在校表现、在实习岗位表现、在社会表现等作为学生德育成绩的主要部分,使学生不再把德育学习纯粹看作是一门课程的学习,只要及格就行,而是认识到必须有真实的行动,避免学生言行不一的现象,使德育课程考核切实反映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并促使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

3.2 加强学生学业指导,促进学生成就动机和人生目标的建立

就目前而言,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是初中阶段学业失败的学生,而学业失败可以说是一个人在学生阶段的最大失败。因此,处于青春期成长阶段的职校生,在与同龄人对比中学业处于劣势,自信心受到的打击往往较大,容易形成自暴自弃的思想。所以,对于“90后”职校生思想教育,我们可以以学生学业为抓手和突破口,从帮助学生学业进步入手,逐步使学生找回自信,不断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使学生在自我成才要求和学校引导中逐步树立良好的人生目标。从目前职校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看,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们学业失败的重要因素。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这些方面的指导,是帮助学生学业成功的重要前提。

3.3 重视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

从中学进入职业学校的职校生,正处于青春期成长阶段。由于生活条件、年龄、知识、阅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生理成熟往往早于心理成熟。心智发展的不成熟,使他们的自我控制、人际关系处理等常存在错误的指导思想和能力上的不足。加强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学会处理人际交往的原则等,是从内因上促进学生思想素质提高的又一必要措施。

3.4 发挥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提高职校生思想素质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学生成为一名思想高尚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因此,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职业学校不能仅仅关起门来“练内功”,还应重视发挥学生家庭的作用。只有学校、家庭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才能获得真正效果。从现实看,有些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家长教育水平低下,与调查中学生存在的错误思想认识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沟通与交往,双方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是促进学生思想素质提高的必不可少步骤。在学校与家庭的联手教育中,学校应发挥主动、指导作用,特别应针对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长注重智力教育而忽视思想教育、家长自身存在不良社会习气等方面,提醒家长改正,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思想教育效果。

摘要:通过对某校“90后”职校生思想状况进行调研,发现“90后”职校生整体思想健康向上,是可以信赖的一代,但部分学生也存在学习愿望和职业道德观念不强、自我约束能力差等消极思想。在分析消极思想成因的的基础上,从职业学校的角度在加强德育教学改革、进行学业指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与家庭合作方面提出相关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措施。

职校生思想问题 第2篇

迁安职教中心马志军

职业技术教育是连接教育与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纽带,是开发人力资源、加快科技转化的先导性产业,是促进科技进步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力量。《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由此表明,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必须置身于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着力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把人力优势专化为智力优势的生产力服务,开拓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新思路。

职校生职业思想存在的误区主要有

1.对职业的定位存在误区

经调查发现,我校约70%的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是比较了解的。很了解占20%左右,不了解只占10%以下。约50%学生的职业意向和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专业方向比较符合,约10%左右很符合,约30—40%不符合。约5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抱无所谓态度,只有约25%的同学很喜欢本专业并愿意在将来从事所对应职业,约25%明确表示不喜欢该专业并不愿意在将来从事这一对应职业。这说明了我校学生的心态还没调整好,对职业的定位存在误区。72%的学生还是想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职业,但是测试结果发现学生所希望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专业方向很不符合。因此,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应该调整好心态,相信行行出状元,应该在所学专业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发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完善自身性格,使之更好地适应本专业的发展。

2.对职业的了解不足

我校学生对职业及其所需能力的了解很模糊,只有约15%的学生对职业及其能力很了解。约1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情况很了解,约60%对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情况比较了解,约30%对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情况不了解。而且,学生对某些专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认识不够,因此学生所掌握的专业能力之间、能获得的职业资格之间差异很大。因此,要加强学生对有关与专业对应的职业群的专业能力、社会地位、工作性质、素质要求、工资待遇、发展前景、就业形势、发展趋势、职业资格的认识。同时,约50%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思想品德、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约40%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只有21.2%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可见,只注意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职业的一般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另一个误区。我校在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要加强职业的一般能力的培养。

3.对择业认识存在误区

第一:择业期望值较高,但缺乏一定的自信心和竞争勇气

在选择就业单位时,考虑前三位的是政府机关、国际贸易和企业管理,分别占36.8%、26.9%、25.4%。在选择企业时,54.2%的学生选择外资企业,26.1%的学生选择国有企业,13.1%选择私营企业,6.5%选择乡镇企业。在“择业时首选三个因素”的调查项目中,其“符合兴趣爱好”(占72%)、“能发挥能力特长”(占65.8%)、“工资待遇较高”(占40.9%)分别占据前三位,这说明我校学生希望在条件好、效益好、有利自我发展的政府机关、外资企业等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择业期望值较高,但同时调查显示他们择业时信心不足,竞争力和勇气不够。如“你对你的专业能找到工作是否有信心”调查项目中,回答“有些信心”为63.5%,“毫无信心”为17.7%,只有18.8%回答“很有信心”;在“对择业自身实力评价”中,60.6%的学生生认为“实力平平,缺乏竞争优势”,36.3%的认为“有竞争实力,适应性强”。

第二:自身素质欠缺,培养不够,但有发展潜力

经调查发现我校学生自身素质不高,平时注重培养不够。如在“择业中,你认为自身素质缺陷是什么”(多选)中,选择“社交能力弱”、“缺乏创新能力”、“口才不好”、“成绩不好”的分别是40.9%、37.3%、34.2%、34.2%。但是,我校学生认为自己的优势是有坚强的意志、心理素质好、能吃苦耐劳,分别占51.3%、47.7%、43.5%。在择业时,66.7%的学生会凭借实力,主动寻找合适单位,17.9%会依靠父母亲戚帮忙安排,15.5%会依靠学校推荐分配。可见,我校学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很有冲劲。但同时要帮助部分学生克服依赖学校、父母的心理,主动寻找工作单位。

4.对创业认识存在误区

调查发现,选择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学生占30.2%,只有11.2%的学生很了解创业需要什么品质和能力,64.7%的学生比较了解。34.5%的学生认为有些专业容易创业,有些专业很难创业,35.6%的学生不清楚。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不足,以为创业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以为有些专业容易创业,有些专业很难创业;以为只有男的没有女的创业,这些错误认识都有待纠正。同时也发现,我校学生很有创业的潜力,有40.9%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正确认识自己,34.2%的认为自己有顽强的竞争意识,33.7%的认为自己有较强的自信、自强、自立精神,32.1%的认为自己有承受挫折能力,28.5%的认为自己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5.对本地经济发展、有关政策的认识不足

总的来说,我校学生对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就业形势和当地政府的就业、创业政策了解很少。只知道本地适合发展花卉,机电,如花卉世界、科达机电、顺联机械。一半学生认为本地创业氛围很一般,较少人创业,如果创业,房地产业比较有机会,接着是花卉业和机械制造业。可见,学生对本地经济状况有一定了解,但很不足。对于可以就业的企业知之很少,对可以创业的行业的认识也有偏差。因此,要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和当地政府对就业、创业的有关政策,加强学生对就业、创业的准确认识。

思想上这些误区的存在,会导致:

1.学生对职业的定位存在误区,引导学生调整心态,热爱本专业,培养职业兴趣和能力,完善性格,使之更好地适应本专业地发展。

2.学生对职业的了解不足,要加强学生对有关与专业对应的职业群的一般能力、专业能力、社会地位、工作性质、素质要求、工资待遇、发展前景、就业形势、发展趋势、职业资格的认识。

3.学生对择业认识存在误区:择业期望值较高,但缺乏一定的自信心和竞争勇气。要加强学生择业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心理辅导,加强自身素质培养。

4.学生对创业认识存在误区,要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和能力。

5.学生对本地经济发展、有关政策的认识不足,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变化的需求开展社会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解出这些误区上午教育对策有:

1.正确认识自我、调整自我,适应职业发展

结合学生已选择了专业这一特点,利用心理测试的结果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特点,去分析自己,找出自身的优势与差距,扬长避短,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弥补个性的缺陷或改变不适宜的个性,主动适应职业的需要。因此,在指导时,要让学生了解以下 4点:

第一,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应在让学生了解职业兴趣的种类和兴趣对从业重要性的同时,强调职业兴趣既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培养,更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得到强化。

第二,性格是可以完善的。一些职业对从业者性格有特殊要求,性格有许多“天生”的成分,但却并非一成不变,人群中有许多因从事某种职业而改变性格的实例。

第三,能力是可以提高的。不论是专业能力,还是一般能力,既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得到提高,也可以在职业生活中得以强化。如一般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言语能力、算术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态能力、眼手协调性、手指灵活性等,均可以在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

第四,潜能是可以挖掘的。每个人都具有未被发现的潜能,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受到压抑的青年人,可能具有更多的潜能。进入职业学校以后,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合适的环境,潜能就能变为显能,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卓越的才华。

学校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例如:实习、专业技能竞赛、参观相关企业、观看录像、听讲座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完善学生的性格、提高学生的能力。如果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并不因此所适应和提高的情况下,本于学生的意愿和学校的建议,通过办理正常的手续后同意该学生转专业。

2.职业指导应“以能力为本位”

“知识为基础,能力为本位”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职业指导不应该是空洞的说教,应以能力的形成为主线,组织丰富多彩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职业能力的了解不深,只掌握某些简单的专业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相应职业群的要求发生变化,学

生应掌握更多的专业能力和常为人们所忽略的职业一般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的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

3.加强学生择业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心理辅导

把职业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注重释放学生的这种心理潜能,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演义为社会的自我。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举办面向全校的各种心理专题讲座,配合学校就业指导处,有意识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服务、社会调查,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为掌握广大学生的择业倾向,我们可以利用常规量表和自制量表,大范围地对职校生的择业心理进行测试,以了解职校生的能力倾向、性格气质、兴趣爱好、职业适应等。在掌握了职校生的普遍心态之后,我们就有的放矢,利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个体咨询。如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定和能力测试,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特长,并及时对其择业作出建议,让其自己正确择业。

同时,可以通过心理讲座、心理训练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即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的需要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控制调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消除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平衡。常用的方法如自我静思法、自我慰藉法、自我暗示法、松弛练习法、理性情绪法等。

4.调动全体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心理品质

在全面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要以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品质培养为先导。不管是针对即将创业者还是针对暂时不想创业者,均从转变学生的传统的就业观念出发,以强化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培养为先导。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人人都是创业者”、“人人都能创大业” “不仅要成为职业岗位的适应者还要努力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的创业观。然后通过举办创业专题讲座、创业形势报告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主自强、创业光荣的时代精神;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优秀毕业生到校做报告,帮助学生树“创业是更高层次、意义更重大的”就业价值观;通过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和在校园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使学生克服创业的畏惧心理,重点培养其独立性、敢为性、合作性等优秀的创业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努力拚搏为明天创业而准备的意识。

5.进一步提高职校生的社会意识,积极适应社会大气候

小议职校生常见心理问题 第3篇

[关键词]心理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64-02

近两年,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刑事案件不断发生,严重地影响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通过不同的途径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其健康心理素质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职校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

1.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是学生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职校生的身心也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职校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黄金时期,而学生心理问题也是职业校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焦虑现象比较普遍。

2.个性心理问题

个性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技校生中“落水者”的心态,“失败者”的心态,“多余人”的心态比较普遍,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主要表现为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社会适应能力较弱,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从当前职校生个性塑造的实际情况看,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懦、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部分职校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3.情感心理问题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职业校生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而情绪情感最能体现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情感问题主要为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情感严重压抑,情绪体验消极。

4.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问题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心理、身体、行为及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不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自卑自贱心理严重,自我中心意识过强,自私自利心理普遍。此外人际心理问题、性心理问题、择业心理问题等也是职业学校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

二、职校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社会影响。社会对职校生的偏见和歧视,使其出现了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2.家庭影响。家庭环境如文化素质、教育方法、父母关系、经济状况,也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

3.学校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会严重影响学生成长,如果被教师嫌弃,很容易自暴自弃。

4.学生自身心理因素。由于学习基础、学习方法等条件,会诱发心理问题产生。

三、培养职校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对策

1.营造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

心理氛围就是对人的心理发展有实际影响的气氛和环境。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可以使学生心理放松、自在,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驰骋,不必受太多的拘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教师的工作方式要民主,任何强迫命令、简单生硬、粗暴干涉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要反复耐心地帮助教育,因势利导,切不可操之过急。尤其对一些差生,不要一味训斥、责怪,而要在学习中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2.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调节技能

(1)回避法:当出现心理问题时,最先采用的方法就是回避,躲开那些烦心事,也就是,“耳不听,心不烦”。例如,同学之间闹矛盾时,如果两人争吵下去,很有可能使矛盾激化,并伤害到同学情感,埋下心理阴影。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回避。等过一段时间,双方情绪稳定下来时,再到一起把问题说开,把矛盾解决,同学之间依然和好如初,不会留下心理问题。(2)自慰法:在心理困境中,人们经常使用自我安慰的方法进行自慰。用“阿Q”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遇到困难时,安慰自己,接受现实,摆脱心理困境,比较重要。(3)升华法:困难和挫折。绝非人们所乞求的,因为它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压抑和焦虑。但“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历史上把困难和失败做为动力,最后取得成功的人物比比皆是:孙子、孙膑、韩非、司马迁、勾践、苏武,他们就是把困难和挫折升华为一种力量,拯救自己,争做强者,从而达到心理平衡。(4)宣泄法: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时,通常都是用意志的力量压抑自我情绪,表面上谈笑自若,实际上内心却很不平静。这就很容易陷入心理困境之中,甚至危害身体健康。这种情况下,只有宣泄,才能解放自己。把心中的烦恼和不顺心的事向你的亲人或朋友倾诉出来。即使是大哭一场,也是好的,可使心里的苦闷释放出来,对身心发展不无裨益。

3.进行挫折教育

心理出现障碍的学生,大多是在不同程度上受过挫折,可能是不经意的一件小事导致对前途茫然,对生活缺少热情,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敢于接受失败、承认失败,进而正确对待失败,经得起考验,绝不能一蹶不振,锻炼其过硬的健康的心理素质,以真正运用于社会实践当中。

4.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生活可谓是酸甜苦辣应有尽有,每个人面临的矛盾各不相同,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也千差万别。对个别学生存在的特殊问题,应该单独辅导。个人心理辅导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私下当面谈心,或者采取写信笔谈、手机短信谈心、网上聊天等形式。

职校生思想问题 第4篇

一、职校中的受教育者素质的缺欠, 增加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

学校德育的焦点是, 如何既让学生的本能和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同时又让他们培养起社会责任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些深刻的变化。这些都直接冲击着我们的道德教育, 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受教育者, 进而也加大了我们思想道德教育的困难程度。

首先, 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 存在人格缺欠。

关注自我, 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意志为最高意志, 漠视他人, 漠视环境, 漠视一切, 这就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缺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也许很多, 但一个根本原因应在于他们绝大多数人是独生子女, 从小受父母的疼爱过多, 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什么, 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 权利意识强, 而义务感责任感弱。

其次, 他们在学习过程知识储备不足, 不少人存在偏科现象。

这对于一个人的全面成长是不利的, 对于培养文理兼通、一专多能的创造型人才也是没有帮助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统一, 最终将提高人们的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

最后, 他们大多功利性较强, 存在长远目标缺欠。

这相当多地表现在只顾眼前, 不考虑长远;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时, 只顾及自己的眼前利益, 而不顾国家的长远利益;在学习期间, 只重视那些他们所谓有用学科的学习, 不重视能够给予他们启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课和思想道德课的学习。这种功利性与我们思想道德教育所倡导的人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价值等是相矛盾的, 它的存在极大地增加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

二、受教育者成长的环境, 造成了他们道德意识的缺失

我们以往的教育追求大一统教育模式, 教师很少鼓励学生向自己提出“为什么”。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 只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 而绝大多数富有潜能酌学生因分数上不去, 被毫不留情地淘汰。在教育评价上以成绩、分数、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就是我们的受教育者所面对成长的环境。这一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 把道德品质这类东西几乎视为无足轻重。修养课注重的是人的内在品质的培养, 是全面提升人的素质, 不是背下了几个道德概念、几个人生信条就能奏效的。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走出的学生们还理解不到这一点, 他们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而学习这门课, 仍然是为考试、为拿分数而学习。这种内化在他们心灵深处的观念, 造成了他们自觉的道德意识的缺失, 把道德教育等同于一般的知识传授, 这是我们进行德育必须认识的一个现实。

三、从实际出发,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中央领导同志明确指出, 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一论断, 为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基于这样的要求和我们所面临的实际, 我们要在德育工作中抓住共鸣点, 解除困惑点, 把握兴奋点, 升华闪光点, 开创出新局面。

首先, 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思想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具有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应该有主流导向, 提倡什么, 反对什么, 应当有明确的态度和科学的依据。应当把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 作为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要求,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从大处着眼。但这种价值观不是抽象的, 它可以寓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透过他们的语言、行为表现出来, 我们的道德教育就要从这些小事上着手, 在点滴的积累中, 慢慢地滋润他们的心田。这样将大道理贯穿到小事情中, 使他们切实感受到道德的力量, 真正接受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标准。

其次,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锻炼道德识别能力。

中职生还没有步出校园, 他们接触社会、直接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 但他们又生活在现实生活中, 社会生活又会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他们产生影响。他们的思想有许多是间接地受社会的负面影响而形成的, 这些东西有偏颇, 往往是狭隘的、主观的。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的道德教育应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参加社会实践, 正确把握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 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

摘要:中职生虽然面临就业, 但其世界观、道德观等尚未完全确立, 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因而学校教育还不能放松, 应本着对广大学生负责的精神, 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抓好思想道德教育, 使他们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职校生思想问题 第5篇

一、转变教育认识观,树立“双全”育人思想

教育规律表明,学生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学生,仅靠学校德育职能部门或几个班主任老师是不行的,这需要学校的广大教职员工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树立起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全员育人”的思想。而且育人也是一项具有政治倾向和道德伦理性的实践活动,因此,任何一个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讲授的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应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用。而作为学生,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在通过教师的“形体语言”和行为感受获得德育方面的信息,从而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当代职校生的特点就是善于观察和模仿,他们不但看教师怎么说,怎么做,更善于观察思考社会现实。在高科技的现代信息社会,职校生通过各种媒体看到、听到的已经很多,他们更需要的是行为上的楷模。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既要“为人师表”,更要做到“行为示范”;既要有学术水平,还要有品格、有人格,用博学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使他们能自觉地接受传递给他们的信息。这种“全员管理,全程感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一定更容易滋润学生的心田。

二、结合社会现实,重视发挥网络教育作用

青年一代对网络的热衷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方向,内容和形式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借助信息高速公路网,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从而更好地体现和保证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优势。

1. 做好正面引导和教育,增强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要充分发挥职校“两课”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开展丰富生动的形势与政策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在“两课”教学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法制教育,引导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认清美丑,加强自我约束,增强自我防范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

2.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积极占领网上思想阵地。

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的五项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从实际出发,坚持多渠道、多主体、多类型的方式,走近学生,关注学生,在校园里逐步建立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平台,努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大力弘扬体现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文化,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要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遏制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传播,形成共建共赢的精神家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味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通过创办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站、网页,如:网上党校、网上团校;设立理论学习园地、“两课”辅导与答疑、心理健康咨询、学生生活服务等网站和网页,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上来。要加强校园网BBS舆论引导和思想辅导功能,对一些敏感的观点和话题进行疏导、分析和辅导,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认识。对于社会上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要给予特殊关注,进行思想引导,释疑解惑,既严格把好政治关,又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3. 改善工作方法,积极应对网络冲击。

职校必须建立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阵地。一是建立网络教育阵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比如与一些好的网站进行链接。要坚持和强化对学生的社会意识形态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教育。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网络系统为职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建新型教育阵地。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和超文本结构的思想教育电子教材,把思想政治教育由“枯燥”变“生动”,由“单调”变“多色”,由“静态”变“动态”,不仅使学生接受教育,而且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三是职校要加强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管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加强对计算机及其网络使用的管理,制定学校微机室管理办法,对学生在学校内上机、上网制定出管理和监控办法,对学生上网的不规范行为制定出严格处理办法。

三、从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出发,建立新的工作测评体系

判断工作做得好坏,需要在工作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以及效果等方面有一个明确的检验标准,这样才有利于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避免思想教育工作的盲目性。然而,在现实中,职校各科室、各班级都是按照自己的工作思想、工作计划去实施,往往只求形式,不求效果,对学生思想教育是否有利或者有多大作用考虑得很少,干好干坏也无法衡量,致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收效甚微。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利于调动思想教育工作者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和评估体系。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出发,明确各科室、各班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任务,以调动教师、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各班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从理论学习、政治素养、道德水平、基础文明等方面对各部门、各科室、各班级开展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每年都要进行综合测评。这样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评估各处室、各部门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成效,有利于发挥激励机制在各单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校风建设,提高学生工作效率,以达到最终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实效性的目的。

职校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 第6篇

职校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人一生中身体与心理迅速发展而又充满矛盾的时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当前,解决职校生的心理问题己经成为了职校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工作,有效地处理职校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将有助于职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2.职校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职校生大多都经历了中考的失败,在进入职校后一直在失败的痛苦和阴影中,这使他们不能从容地面对现实。社会上很多人对职校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偏见,认为他们“成绩差,学历低,素质差,没前途”,这些偏见使得他们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他们强烈的自尊心在碰到学习中的困难、人际交往中的挫折等之后,就会转为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另外,有一部分职校生家境较困难,还有一些来自特殊家庭,这也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2)人际交往问题

职校生自入校后,所面对的是一个新的环境,他们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流、宣泄内心的情感,但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存在着用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去要求他人的情况,他们既难以认同他人的优点,又难以容他人的缺点。他们很多人都是刚刚来到学校过集体生活的,平时习惯依赖父母和家庭,使得这部分职校学生极易产生孤独、失落、茫然等心理压力。他们看待问题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懂得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他们不知道在集体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别人的感受,更多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只是我行我素。

(3)情绪控制能力低

职校生大多数都是十五岁到十九岁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绪两极化现象比较严重。情绪变化快,容易冲动,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快乐时容易兴奋过头,挫折悲伤时容易抑郁消沉。尤其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百依百顺,因此他们一旦遇到挫折,或者受到老师批评、同学误解等,就容易引起愤怒,产生攻击性行为;或者退避,沉溺于痛苦焦虑之中。

(4)逆反心理强

这个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身体的发育使得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会把父母和老师的劝说、批评看成是管制、压制他们,因而把自己放在父母或老师的对立面上。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还不不很成熟,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看问题容易出现偏激倾向,也比较容易钻牛角尖,甚至走极端。

(5)缺乏目标和学习动力

在很多职校生看来,进入职业学校根本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此对未来没有了希望,较易产生悲观、忧郁的心理。有的职校生则是因为父母的强迫才来上学的,根本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有的职校生想认真学习,但由于怕被周围的同学嘲笑为“另类”。最终选择了上网、打游戏等。种种的原因使得职校生普遍在学习上缺乏奋斗的目标和理想,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

3.常见心理问题的基本对策

(1)信任学生,重塑学生自尊心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自尊心”。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自尊心的缺乏是由于过多地受到指责与惩罚造成的,然而信任和期待的感情可以使对方感到一种“被重视”的心理暗示,从而能偶增强其自信心。教师的信任会让学生们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从而得到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这些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并非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没有前途,只是他们某方面的潜能未被发掘而已。教师要对学生抱有积极的心态,要对他们充满信心,相信他们会有美好地未来,并且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发展自己的能力。

(2)挖掘“闪光点”,恢复学生自信心

要善于从多侧面、多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抓住各种机会去表扬他们,帮他们恢复自信心,帮助他们改变自卑的心理。教师们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还要想办法让它们发扬光大,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体验成功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多肯定和鼓励学生,及时真诚地赞许学生的每一个点滴的进步,使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他们前进的动力。对于一直没有进步的学生,老师可以有意识地为他安排一些成功的机会,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例如给他一个职务,这样他认识到老师对他的信任,在言行上就会有所收敛,并提高对自身的要求。

(3)注意教育方式,减少学生逆反心理

职校教育工作者要多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掌握好职校生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学生时,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场合,注意正面教育和引导,平等地对待学生,工作中做到公正和民主,多鼓励表扬学生,少批评指责学生,坦诚地对待学生,并且真诚地与学生沟通。在面对有逆反行为的学生时,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要用爱去感化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自然地接受一些行为规范和做人的道理,科学地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4)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现在,很多职校生与父母之间缺乏沟通,老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经常与家庭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并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方式向家长们宣传有关心理学的知识,教育家长如何正确得教育自己的子女,指转变家长中存在的溺爱、专制、放任等不良心态,鼓励他们为子女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有助于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

(5)指导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并合理地发泄不良情绪

由于职校生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挫折时如果不能及时地得到发泄,就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来帮助他们学会控制情绪,并发泄不良情绪:一是开设心理辅导课,用案例和事实说服教育学生,使他们学会用理智控制情感。二是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通过公布心理教师的电子邮箱、QQ号码等方式,让学生和教师用较隐蔽的方式进行沟通,使那些寻求帮助的学生找到心灵的慰藉。三是引导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如开展各种主题班会活动和团活动、举办各种竞赛、兴趣小组等活动,营造出适合学生成长的班级氛围。四是用音乐作心理疏导,帮助学生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自己的情绪。

(6)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职校生由于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感受着许多心理矛盾和冲突,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与处理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对此,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的习惯。教师可以用一些高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且尽快确立自身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在技能上的优势。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利用自己所学专业技能为社会服务。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通过学以致用增强自己的成功体验,从而树立信心。

结语

由于每个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寻找到问题的源头,对症下药,同时要求我们在平时把教育工作做细做实,细心地观察学生,经常找学生谈心交流,和任课老师和家长保持联系,尽早地发现心理问题的苗头,防止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并及时地处理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

摘要:当前,解决职校生的心理问题己经成为了职校中教师们的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工作,能否有效地解决职校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成了教育中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分析了职校生常见的几个心理问题,着重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处理心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职校生,心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许百华.《青少年心理卫生》[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2]温丽娜,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结合培养中职生健康人格[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10).

职校生思想问题 第7篇

一、网络对95后职校生的心理影响

当下网络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网络。根据江苏省互联网行业管理服务中心等4所机构2013年发布的《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 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达97.2% (1) 。从中不仅可以看出网络的普及性, 而且还显示出青少年是使用网络的最为重要的群体之一, 这些青少年大多是各级各类的在校学生, 职校生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必须重视网络对95后职校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现在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职校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网络为职校生提供了一个资源丰富且十分便捷的学习、娱乐的平台。除了学校安排的学习课程以外, 职校生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去学习专业知识并且拓宽知识面, 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职校生的娱乐生活也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通过网络了解社会新闻、观看电影和体育比赛, 与同学一起玩网络游戏等, 这都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除了学习和娱乐, 网络还为职校生提供了一项重要的功能, 就是在网上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开展人际交往, 通过腾讯QQ、新浪微博等应用程序, 学生可以与家人朋友进行网络交谈、与兴趣相同的朋友建立朋友圈, 也可以在BBS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网络拓宽了学生的交流方式。网络使得学习娱乐更加有趣, 让交流变得更加便捷, 因此网络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为充实, 这是网络对职校生发展起积极作用的重要体现。

在网络带来积极性的同时, 则是职校生错误使用网络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网络所带来的信息量是极其巨大的并且存在着许多不良信息。职校生还处在培养自控能力的关键期, 其自控能力也相对薄弱, 面对网络所提供的大量信息, 学生的选择能力就会受到挑战, 原本是要上网进行学习却去观看电影或是玩网络游戏, 因此很容易荒废学业并影响正常的生活;有的学生则在对网络信息内容的选择上存在误区, 比如浏览暴力、色情的内容以及对于谣言的轻信等, 不良的信息会对职校生的认知、思维方式产生负面的影响, 甚至导致一些不良的行为 (2) ;有的学生则会对网络产生过分的依赖, 甚至网络成瘾, 这是网络所带来的一个巨大危害, 尤其是对于缺乏自控能力的学生而言, 网络成瘾会使学生的生理及心理产生一系列消极的变化, 打破人的身体机能平衡并影响身体健康, 会使人焦躁不安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如何避免网络成瘾是职校生使用网络时所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二、95后职校生常见的网络心理问题

网络给95后职校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而又充满诱惑的世界, 如果不能科学的使用网络将会给职校生带来许多问题, 不仅是生理上的更有心理上的。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 职校生的学习、娱乐、购物等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和网络有关, 他们使用网络的时间也在不断增加, 随之而产生的网络心理问题则使得95后职校生面临更大的困惑与烦恼。

首先, 部分职校生会产生网络过度依赖。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社交网站等都为职校生的娱乐放松增加了更多的选择, 但是如果不能正确使用这些网络则会给职校生带来消极影响, 很多职校生都会沉迷于其中并对其产生过度的依赖。有些职校生一旦使用网络就会难以控制自己, 时间概念对于他们而言似乎是不存在的, 为了玩网络游戏和看网络视频, 除了必要的生理需求以外, 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无时无刻不想着网络, 隔一段时间就会打开社交网站来看是否有人关注他, 或者是使用QQ和他人进行无意义的闲聊。这些行为表面上看似乎很正常, 但实际上这些人却总是心系网络, 他们的脑海被网络所占据着, 而网络世界与实际的生活、学习等毫不相干, 这其实也是对网络的过度依赖 (3) 。

其次, 部分职校生不正确使用网络会出现人际交往问题。网络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通过使用各种聊天工具、社交网站等, 职校生能够轻易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无论这个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他们在网上能够与朋友、家人亦或是陌生人侃侃而谈, 但在实际生活中见到时却感到相互之间存在着距离感, 甚至毫无话题可聊, 这是由于人们对于网络交流的依赖而导致实际社交活动的减少, 从而使得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减少, 职校生通过网络进行的间接交往在不断侵蚀着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 并造成人们之间情感上的疏远和人际交往受阻。有些学生喜欢在网上结交网友, 并通过与网友的交流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倾诉自己的忧愁, 这种方式看似很有效, 但实际上只是得到一时的心理支持, 因为很多时候网友之间的交流只是一种简单的宣泄或是放松心情的方式, 而没有真正向对方敞开心扉而对方也只是随意地倾听罢了, 长时间地依赖于网络交流必然会对社交能力造成负面影响;有的学生则是将大部分的业余时间投入到网络聊天中, 会使得自己与许多真正的朋友联系减少、友情淡化, 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减少了结交新朋友的机会, 这在无形中缩小了个人的生活圈子, 也必然会影响着个人的社交能力, 使得其见到陌生人就会脸红紧张, 说不出话, 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也不愿意或是不敢与他人交往 (4) 。

再次, 孤独感增强和自我封闭也是部分职校生面临的网络心理问题。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对职校生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加深, 他们对于网络的喜爱也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但与此同时, 职校生的孤独感也在不断加深, 有些学生甚至因为网络而变得自我封闭, 有的职校生因为网络而忽视了自己的业余爱好, 有些则是因为无聊而将自己的乐趣寄托于网络, 有的则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了挫折便开始通过网上聊天、网上游戏、网上看视频等方式来排解忧愁, 但是这并没有让他们感到真正的快乐, 反而随着网络使用时间的不断增加而感到更加孤独了 (5) 。这是因为虽然网络上有着数量庞大的信息、能够让人与人之间无障碍的进行交流, 似乎想做的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 但实际上网络只是一个虚拟的世界, 它不可能替代现实生活, 如果职校生沉溺于网络之中反而会将自己置于一个虚拟的世界之中, 因为和实际生活脱节而会感到空虚、寂寞, 严重的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流而沉浸在自己的网络世界中, 从而变得自我封闭。

最后, 部分职校生由于使用网络不当还会产生情绪问题和认知冲突。科学的使用网络能让人舒缓压力、释放不良情绪, 但如果不能正确使用网络反而会让人产生情绪问题, 严重的还会导致个体的认知冲突。在网上既有积极的信息同时也充斥着大量的消极信息, 因此, 无论个体是带着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使用网络, 都可能因为网上的消极信息而影响自己的情绪, 如果长久如此必然会对个体的情绪造成负面的影响, 造成脾气暴躁、易怒、神情恍惚等。有些职校生由于长期沉迷于网络不仅使自己产生一系列的情绪问题, 甚至在认知上也产生偏差,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个体沉浸在网络的世界而脱离实际, 让个体产生自我认知的不协调, 并逐渐对于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感到迷惑, 于是便会导致自我认同混乱、自我迷失、心理失衡等认知方面的问题 (6) 。

三、以积极的视角看待职校生的网络心理问题

2000年, 马丁·塞利格曼 (Martin E.P.Seligman) 在《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他指出, 21世纪的心理学研究要转变传统的以干预和解决人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为主的病理学方向, 而把注意力转向对于人的积极潜能和积极力量的研究和利用。当今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主观层面上的积极情绪体验、个人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质和群体层面上的积极组织系统。从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出发, 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运用积极的视角来研究职校生的行为, 重点发掘和培养他们的积极品质, 巩固与加强积极力量。因此, 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下, 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遵循95后职校生心理发展规律, 引导职校生充分发掘其自身的优势, 加强其自身的潜能和积极因素的开发, 同时借助兴趣、快乐和挑战等积极体验来调动95后职校生的成长动力, 激发其内在的激情并增强他们的幸福感。

(一) 用积极的认知方式对待网络心理问题

通常提到网络心理问题, 人们总是用一种批判的眼光来看待, 简单的将学生产生网络心理问题归咎于受到网络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 或是由于学生自身较差的自制力和辨别力所导致的, 因而职业学校在遇到学生存在网络心理问题时, 便常常采取一些简单的手段来解决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 比如掐掉学生的网线以使其接触不到网络, 或是对于沉溺于网络的学生给予严厉的批评甚至是处分, 等等。这些方式看似能起到效果, 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校生的网络心理问题, 因为这些方式并没有真正涉及到学生的心理, 对于心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也就不可能真正解决, 因此, 在解决职校生网络心理问题时应该换一种视角, 以一种积极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来对待职校生存在的网络心理问题 (7) 。

(二) 积极利用网络的优势资源消解网络心理问题

不当的使用网络会使学生产生网络成瘾行为、陷入网络情感纠葛之中, 会使学生精神低迷、意志消沉, 但是一味的对学生上网采取“追堵打压”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只有从心理上帮助学生打开心结、解决问题, 才能使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得以真正解决。在面对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时, 除了从批判的角度看待, 还可以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考虑, 网络有着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 提供了各种交流、娱乐的平台, 因此对于产生网络心理问题的学生, 如果学校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对学生加以引导, 那么学生不仅能解决自身的网络心理问题, 还能从中获益。职业学校可以把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 将看似无趣的课堂知识变得更有趣、更生动,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秉承积极的教育理念引导网络心理问题

对于存在网络心理问题的学生不应该简单的将其与网络隔绝, 而是应该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 应该始终坚持正面引导的积极性原则, 通过对职校生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他们的发展性需求, 用积极的理念优化其心理素质, 培养其健全人格, 从而使其能更有效地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 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积极地适应社会、积极应对问题, 并且能够形成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只有积极正面地引导才能真正促进职校生的心理成熟、人格的完善, 并帮助他们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 让他们意识到网络的真正用途是什么, 并能够从中感受到网络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开拓视野, 通过网络成熟自我、舒缓身心, 因此, 对于存在网络心理问题的职校生不应该是简单的阻止其使用网络, 而是要帮助他们学会合理地利用网络 (8) 。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95后职校生存在的网络心理问题, 就是从网络积极功能的一面出发, 充分挖掘网络所提供的丰富优质资源, 而这些优质资源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同时要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看待网络、以积极的方式利用网络, 让学生真正了解网络以及学会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 帮助学生解决由网络引发的心理问题, 只有这样才可能使95后职校生存在的网络心理问题得到真正有效地解决。

注释

11 中国网江苏频道:《江苏发布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http://jiangsu.china.com.cn/html/tech/tx/125370_1.html, 2013年4月22日。

22 崔景贵:《职校生心理教育论纲》,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年, 第103-120页。

33 崔景贵:《心理教育范式论纲》,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 第275-289页。

44 崔景贵:《职校生心理问题与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载于《职教通讯》, 2005年第4期, 第15-18页。

55 崔景贵:《职校问题学生心理与积极职业教育管理》, 载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年第33期, 第53-59页。

66 李沙:《职校生网络心理现状调查与研究》, 载于《职业技术教育 (教学版) 》, 2007年第14期, 第112-114页。

77 赵红深、曾建一、陈雄新:《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上网状况与心理健康水平》, 载于《中国临床康复》, 2005年第9期, 第21-23页。

职校生思想问题 第8篇

一、当前职校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我们通过组织开展的问卷调查和直接访谈, 对当前职校学生就业观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总的来看, 职校学生在就业政策、用人机制、自我发展定位和工资待遇等方面还不了解掌握情况和明显存在认识偏差和不当。

1、不掌握国家就业政策, 认识上存在误区

当前职校学生由于多种因素, 对职校生就业情况、就业政策在相当程度上缺乏了解, 调查中, 有43.7%学生回答“了解”, 有56.3%学生回答对当前职校生就业政策“不了解”。同时我们通过访谈了解到, 学生认为虽然社会用人机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政策, 要得到满意的工作, 很大程度要看个人自身的素质, 但是在就业过程中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依靠关系, 寻找门路而得到工作的大有人在。由于有的学生因对就业政策和以往毕业生就业情况缺乏了解, 加之现实社会确实存在个别不正之风, 导致45.6%学生片面地认为只要有门路就能够谋到理想的职业, 不注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2、不了解用人单位要求, 思想上存在片面性

基于对企业的调查了解, 目前只有47.8%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就业稳定性满足企业的期望标准, 约有一半以上职校生就业情况难以令企业满意。现实社会的舆论导向和用人单位对于人才能力的需求, 己由过去对专业能力的单一要求转变为对于工作态度和专业能力并重, 将就业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摆在了重要位置。这说明学生对于社会现实的了解远远不够。事实上, 如何让学生更多了解社会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 职业岗位体系的实际需要, 使学生贴近现实, 走进生活, 建立正确心态和择业价值取向, 应该是今后我们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

3、自我评价出现偏差, 就业定位不准确

通过调查, 当代职业学校的学生有86.8%以上比例, 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普遍重视自我的发展, 渴望自身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 希望能在工作岗位上完善自我, 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另外, 高达60.3%左右职校毕业生愿意成为管理人员, 而不愿意承担实际的技术、销售的一线工作。这反映了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自身培养目标的认识模糊不清, 对社会用人需求缺乏了解, 同时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职业学校的学生追求较高的工作职位, 渴望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愿望。但是职业学校的特色就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这和本科教育有一定的区别。在当今社会, 一线的具体操作人员还是颇受青睐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 当前相当一部分职校生自我认识、择业定位存在偏差。

4、注重物质条件和待遇, 选择条件好的工作地域

在就业后物质条件和福利待遇上, 调查表明, 选择“为生存的需要”的被调查对象高达43.8%, 另有27.5%的人选择了“为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选项, 这说明职校学生的想法是非常实际的。对单位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 非常重视58.9%, 比较重视34.80%, 不在意6.30%, 以上分析说明了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择业的价值取向上非常看重经济利益和物质基础, 讲求实惠, 看重物质、经济方面的利益与得失。在工作地域上, 有65.4%职校生希望到沿海发达城市和内地大城市工作。这说明职校学生在择业上看重工作、生活条件好, 经济收入高, 发展机会多等因素。相对而言, 也表现出社会责任感淡化的特征, 选择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内地中小城市较少。

总的来说, 职校学生对社会的就业政策、发展形势、用人机制、就业政策等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 对就业影响因素知之甚少, 有的把社会理解得过于阴暗, 片面强调不正风气的负面影响。同时, 职校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不准确, 有的过于自信, 造成期望值和社会实际需求的脱节;有的过于自卑, 缺乏竞争的意识和勇气, 从而导致了在职业价值取向上存在明显偏差。

二、如何加强就业观科学指导的建议

经过以上调研情况分析, 我们认为职校班主任要针对当前学生就业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采取科学适合方式, 加强所在班级学生就业观的指导和转化, 帮助学生尽快建立协调化、务实化、素质化的基本思想和价值取向, 十分重要。根据本人工作经验以及调研成果, 我认为应重视开展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就业观针对性教育, 指导学生建立正确就业价值取向

科学就业观是职业学校的一项系统工作, 职业学校班主任应从新生入校开始就要对他们开展科学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教育, 而不是到毕业时才进行。一是指导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协调化。指导职校学生们逐步建立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相协调、相统一的就业价值取向。要主动去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要求, 客观地确定自我价值, 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 自我设计, 努力使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统一实现社会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双赢。二是指导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务实化。市场经济残酷激烈的竞争使得用人企业间竞争加剧, 社会将由重视“学历”转向“能力”。指导职业技术的学生应当避免好高鹜远, 不切合实际的理想色彩, 正视社会现实, 调整过高的期望值, 脚踏实地实现就业。三是指导学生树立敢于竞争的理念。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择业竞争意识上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 既想主动竞争谋取理想职业, 却又担心职业教育的文凭、学历低于本科生, 害怕竞争失败, 表现出缺乏足够的信心。因此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 帮助学生树立竞争的观念, 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理想的职业。如我们在所在班级中经常开展“先做人, 后做事”、“先就业、再发展”等主题教育活动,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前教育, 增强学生的社会公德认知和职业道德认知水平,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

2、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 树立积极的择业心态

所谓“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要引导职校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 使面临求职择业的毕业生们, 从客观出发, 综合自己素质、能力情况, 将个求职意愿与社会的客观需要结合起来, 加以全面而充分的考虑, 认识到“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才可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获得成功。在这个机会和竞争并存的社会, 追逐挑战且渴望成功的时代, 职业学校尤其要积极开展择业指导和咨询活动, 引导学生正确估价自己的水平和特点与就业市场, 正确认识社会需求和个人实现的关系, 认清形势、审时度势, 及时调整好择业的心理状态, 纠正定位偏差, 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形势, 充分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对社会负责的精神。

3、采取多种有效形式, 加强学生对就业政策和用人单位了解

通过调查发现, 职校学生对现实社会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 个人的择业期望值偏高, 有脱离社会实际之嫌。为此, 要采取有针对性措施给予调整:第一, 要加强学生对经济社会现状、就业政策、社会用工制度的相对充分了解, 才能促使学生理性地审视自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 让学生亲身感受现实社会中招聘会的气氛, 现场了解劳动力市场的实际供需状况和求职策略及技巧, 了解用人需求, 促进学生就业观的初步形成,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价值标准; (2) 开展择业指导的专场讲座, 宣传和解释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 分析就业市场的具体情况。第二,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要教育学生认识到, 只顾眼前利益, 忽视长远趋势或追求一时的职业“热”, 看不到自身实际, 都是短见的表现。每个人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职业和选择职业, 并做好自主创业的思想准备。第三, 教育学生校正心理定位, 增强就业的危机感。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 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 职校毕业生就业也更加困难。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在选择职业时, 要求不要过高, 先参加工作, 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逐步积累经验, 待自身素质能力提高了, 再谋求更大、更好的发展机会。

4、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培养全面综合竞争实力

我们调查显示, 职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重视程度, 一般都高于对沟通、组织、适应能力以及品德的重视, 这是需要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职业学校的教育特色决定了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 更为重要的是培养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交往能力、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个人品德修养, 培养学生的“发展性素质”, 即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以及不断发展自己的志向与能力”的素质。所以, 职业学校不但要开设礼仪、公共关系学等综合素质课程, 同时班主任还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认识到在我们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 发展综合性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才能以积极的生活和工作态度融入社会, 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积极发挥班主任优势, 实行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相结合

职业学校要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提高学生就业推荐成功率, 在开展就业观指导同时, 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教育, 是十分必要的。班主任应利用与学生朝夕相处机会, 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 讲历史传统、讲人才市场信息、讲典型成功案例等, 使学生心理处于顺畅、自信、振奋状态, 有成才欲望和创业信念, 勇于独立思考, 敢于质疑求新, 克服自负、自卑、依赖等心理, 能面对现实, 正视自己。同时毕业班的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调试, 做好适应职业岗位的心理准备, 注意采用不同方式加强学生就业前的心理辅导。如可以请优秀毕业生参加毕业班主题班会, 介绍他们在择业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经历、百折不挠成功经验, 发挥模范榜样的力量, 培养起学生对挫折承受力和健康择业就业心态。

参考文献

[1]林海英, 魏玉明.浅论职业教育就业指导[J].考试周刊, 2009, (03) .

[2]刘社建.就业观的演变与发展[J].社会科学, 2009, (03) .

[3]马龙海, 汤耀平.大众化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模式的转换与构建[J].高教探索, 2004, (01) .

[4]张伟.当代大学生职业意识的缺失与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 2008.

上一篇: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下一篇:认定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