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2024-09-20

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精选7篇)

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1篇

在现实生活中, 只有充分汲取圣贤之书中的营养, 人们才会更明白怎样生活。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 道家思想影响颇深, 在此, 我希望用最简单化的语言, 让人们对道家文化增加些兴趣, 从而运用到生活当中, 改善不好的生活状态。总结道家思想的精髓,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要具有宽阔的胸怀, 对自己, 对别人, 对生活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他受益于老子思想甚多, 是老子使他对生活有了深刻的理解。他在《老子学说》文中写道:“人或是为肉体而活, 或为灵魂而活。人为肉体而活——生命是痛苦的, 因为肉体受苦受难、有生老病死。为灵魂而活——生命是幸福的, 人应当学会不为肉体而活而为灵魂而活。老子是这样教导的, 他教导人怎样由肉体而转化为灵魂生活”。

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说, 地球上更广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人士万物之灵, 理应襟怀博大、视域高超。人有什么理由斤斤计较于个人恩怨, 念念不忘人际纷争呢?凡事退一步海阔天空, 让人三分又何妨?

天地万物各有所用, 人也一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长处, 只有虚怀若谷, 虚心向别人学习,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获得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无尽能源和动力, 真正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道家的伦理思想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崭新的精神空间和生活天地。人们是需要道家伦理思想的点播、启迪和教导的。容人才能够得人, 容物方能够得物。

有道是:心胸宽大以忘忧, 高瞻远瞩以却动怒。只有超越自我的樊篱, 勇于并善于接纳和认可别人的人, 才能够得到别人的接纳和认可, 才能够拥有一种清新、质朴、快乐、宁静的生活。

二、君子之交淡如水

道家恬淡如水的交友之道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 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所向往的朋友之道。宋代著名诗人辛弃疾也指出:“味甘终易坏, 岁晚还知, 君子之交淡如水。”明代方孝孺说:“君子淡如水, 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 转眼如仇人。”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也十分推崇君子之交, 他说:“桃李虽艳, 何如松苍柏翠之坚贞;梨杏虽甘, 何如橙黄桔绿之馨冽?信乎!浓夭不及淡久, 早秀不如晚成也。”又说:“风恬浪静中, 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希处, 识心体之本然。”“幽人清事总在自适, 故酒以不劝为欢, 棋以不争为胜, 笛以无腔为适, 琴以无弦为高, 会以不期约为真率, 客以不迎送为坦夷, 若一牵文泥迹, 便落尘世苦海矣!”

朋友之交为什么要以淡为贵, 这完全是因为“浓处味常短, 淡中趣独真。”此外还由于浓烈常因私意起, 恬淡每从无私生。以无私之心交友, 才能够不把朋友视为达到某种私利之目的的工具, 才能够进入一种深层次的理解、沟通成为知心、知己或知音。

老庄道家恬淡如水的交友之道无疑是中华友道伦理文化的精华, 值得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并发扬光大!

三、珍惜生命

道家保身尽年的生命意识主张珍惜生命, 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就此而论自有它的合理之处。

马克思主义反对轻视生命的种种消极行为, 肯定那些扼住命运的咽喉、同病魔作斗争, 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等种种热爱生命的行为。可以说, 在肯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上, 道家生命伦理学说同马克思主义有某种理论上的契合性, 只不过后者的视境更高远、理论更全面罢了。

所以如果要想让生命更有意义, 首先要有积极的生命意识, 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 并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最大的价值。做到这一点, 生活就少一点无聊, 多一点充实。

其次, 少私寡欲的调适之道对于我们的生活态度也是很有必要的。在老子看来, “少私寡欲”是养生的秘诀。一个人如果能在功名利禄、贪淫声色、服饰饮食等方面除去贪婪奢侈, 真正做到知足知止、谦下不争、崇俭尚啬, 即可保证身免灾祸, 使人的精神情绪处于良性状态, 从而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四、回归自然

除了少私寡欲, 如果真的在整日的忙碌中疲惫不堪, 还可以在周末或假期回归自然。

“托好老庄”, 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竹林学派的代表人物阮籍、嵇康从天地合德, 物我一体的思想出发, 醉心于自然山水的流连之中, 采取了“愿登太华山, 上与松子游。渔父知世患, 乘流泛轻舟”的人生态度, 主动地在山水中去体悟玄学之道。山水与玄理在他们的意念上达成了同观象而悟道, 从而获得身心上的极大愉悦, 得以“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看轻乃至摈弃了一切身外之物。自然山水的无尽旨趣与新鲜活跃, 对那些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发生了抵牾、心灵蒙受到创伤的文人士大夫来说, 有着特殊的舒络和抚慰作用, 向他们展示着一种全新的生命意蕴。“所说者庄老”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经历了仕途坎坷、官场失意的挫顿之后毅然弃官归田, 流连于自然山水之中,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其中“欲辩已忘言”的真意在于“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美好的自然风物和田园景色, 唤醒他对生活的热爱, 和对未来的追求, 在榆柳和桃李环绕的家园小居中, 他感到了一种少有的惬意和清新。

而现实生活中, 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 逐渐减少的绿化面积, 而真正属于人的自由空间却越来越少。人们都憋居在自己的那个小家里, 懒得出门, 懒得交流。这也是许多精神疾病产生的原因。不妨多向门外跨一步, 除了去逛超市, 多去公园, 去郊外, 也是很好的选择。当我们真正亲近自然的时候, 也会真正感觉到人的渺小, 自然的旷达无边。那么我们遇到的那些小问题又算得了什么?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聆听一下水声、鸟声,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于是把一切烦恼都洗涤掉, 还自己一份轻松的心情。

多少年来, 不管是什么样的人, 面对什么样的人际纠纷和苦恼, 只要他读一读道家的著作, 总会获得极大的启迪、教诲和安慰, 总会使自己的认识得到一定的提升, 精神得到一定的感染, 总会有所悟, 有所得。

道家思想的内涵太丰富, 我只是挑取其中最浅显, 也是我们的生活更贴近的部分。目的只有一个, 希望那些在痛苦中挣扎的人们能仔细去体会经典的魅力, 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从而能缓解压力, 用更积极的心态去对待生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 精神上很沉重, 很需要去重新阅读经典文化, 汲取营养, 让生命更有意义。

关键词:宽阔胸怀,君子之交,生命意识,自然

参考文献

[1]王弼.老子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2]刘仲宇.中国文化道德透视[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0.

[3]葛荣晋.道家及道家的关系及人生理想[J].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8.

[4]樊浩.中国伦理精神的历史建构[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2.

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2篇

道家人生哲学对现代中国人精神重建的意义

文章提出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中国人先进精神构建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指导,同时创造性地吸收道家人生哲学的合理成分,有助于解决国人信仰上的危机,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并以此培养国民求真、行善、崇美的品格.

作 者:钱志群 作者单位:南通师范学校,社会学科,江苏,南通,226006刊 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TO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SHIPPING COLLEGE年,卷(期):3(4)分类号:B223关键词:道家 人生哲学 精神紧张 自由 精神构建 顺应变革

浅议道家思想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第3篇

关键词:道家思想 平面设计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225-01

“平面设计”在中国虽然是一个新名词,其实它已经走过了上千年的历史,现代平面设计是在古代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国的平面设计艺术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了宝贵的文化元素。创造的技法只是“骨架”,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哲学思想才是“灵魂”。没有“灵魂”的设计犹如行尸走肉。因此,中国的设计师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在设计中注入中国的文化和思想的内核。

1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设计的影响

提到道家学说,人们很自然的就会想到老子的著作《道德经》,想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想到道家教我们如何养生,要求我们养成一种自然态度,潇洒地对待生活。那么,现代的平面设计可否用道家思想做指导,在这一传统哲学的观点中寻求创作的理念呢?要探讨这一问题,就要先看看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影响。

首先看看我国的园林设计。中国园林造型讲究因地而建、曲径幽通、朴素自然,轩窗生画,尺幅无心,这恰恰符合道家哲学思想中的“自然”与“自在”,而园林设计中不规则、不对称的布局,建筑空间与园林风景虚实渗透,使人足不出户,便能感受自然的亲切温馨,感悟宇宙的浩瀚无边。这正是道家思想在设计中的集中体现。

书画艺术也随处都可以见到道家思想的影子。我们能够从草书“狂圣”张旭和怀素的书法艺术作品中感受到一种“无己”“无功”“无名”的逍遥意境。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我们也能够看到“道常无为无不为,天下自正不欲静”的境界。中国画家追求深入对象自然本性,这也是艺术家心性与自然融合的过程。

2 运用道家思想解决东西文化的碰撞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文化交流已经成为新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思想被我们中国人所了解和熟知。曾有那么一段时间,中国的设计师在摒弃传统、参照西方模式重构体系和墨守成规、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中徘徊、迷惑,在为艺术作品到底为那一种审美方式指导而困惑不已。突然有一天人们发现,原来东方和西方的审美文化并不冲突,因为道家思想本身就是包容万象的哲学。

西方人也意识到了道家思想的强大魅力。在20世纪初的几十年中,西方精神界甚至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道学热”。因此,在目前中国的设计领域,虽是参照西方的教学模式和发展方式,但是只有为设计注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作为内核,才能做到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中西合璧、有容乃大,换句话说,这样的设计作品才能在文化的碰撞点上立足,才能被各方所接受。

3 为现代平面设计注入道家思想的内核

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天灾人祸肆意横行。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保护我们生存环境的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于是,设计界掀起了绿色设计的狂潮。回过头来,人们突然发现,早在几千年前,中国的道家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它倡导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效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家的思想内涵,更是不断被国内外的设计师倾注到自己的设计当中。香港设计师靳埭强极力主张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西方的设计理念之中,在他的设计中随处可见道家思想的痕迹。例如《自在》系列海报,“行也自在”“吃也自在”“坐也自在”“睡也自在”。意境中强调“天和”“人和”“心和”的和谐关系,以及庄子的逍遥观,并将它赋予审美的内涵,达到了一种高度的艺术境界。被誉为日本设计界的巨人的衫朴康平,在被问道“你有没有一生都笃信的哲学呢?”时,他的回答是,“有,中国的道家学说。”由此可见,在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思想的精髓,已经不仅仅是中国设计师的追求目标,更是全世界设计师的共识。

正如《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提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对道家文化与平面设计之间关系的探讨才刚刚开始,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也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与现代实际不相符合的内容。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批判的继承,批判的吸收。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师,我们更有责任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以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思想为精神内核,共同将我们中国的设计事业推向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范曾.范曾自述[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张光裕.老子[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3]马恒均.庄子正宗[M].华夏出版社,2007.

[4]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5]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6]丁宁.西方美术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浅析道家生命观及其现代意义 第4篇

1、关于生命本位

道家生命观奠基于老子, 老子生命观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确立了生命本位意识。老子生命本位观的逻辑前提和基础是其生命崇拜意识, 这种生命崇拜是老子生命本位观得以建立的基础。老子生命本位观的基本内容是贵德、重身、珍生意识。“德”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概念。其基本内涵是指万物尤其是人得之于“道”的生命力及由此而形成的生命内在特质。贵德的实质是珍贵人的生命力和生命特质。老子不仅珍贵生命内在特质。也看重生命外在形体, 这体现在其重身意识中。老子将“身”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在身与名、身与利、身与天下的价值对比中。老子的价值尺度是指向“身”的。人的生命存在在于其生存状态“生”上。对此, 老子认为, “生”是生命的动态过程, “德”与“身”是生命的静态结构。真正的生命必是结构与过程的有机结合。他主张要珍惜“生”的状态, 要“摄生”, 追慕长生。老子之后,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生命本位观。一是确立了贵生、尊生的人生价值取向, 认为名利、家国、天下均是身外之物, 真正内在于人的、人真正能拥有的只有生命本身, 因此, 人应该珍重的是生命本身, 而不是身外之物;二是主张全生尽年。就是要善待生命以尽其天年, 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道”。基于此, 庄子提出了“无用之用”的全生法;三是主张养生以至长生。他提出了一整套养生方法, 包括养形、养神、节食、寡欲等等。

2、关于自然关怀

从一定意义上说, 道家生命观是一种生命自然观, 其中充满了自然关怀。这种自然关怀表现在道家将生命的本原本质、存在方式和最终归宿都归结为自然, 体现了将生命与自然自始至终联为一体的思想特征。

道家生命观的自然关怀主要体现在:

(1) 生命来源于自然。老子将生命本源归结为“道”, “道”在老子那里指存在于宇宙大化流行之中生生不已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在展现自身的过程中就显现为宇宙万物, 万物产生的过程就是宇宙生命力所包含的阴阳两种力量逐步展开的过程。人的生命是“道”化为“气”, “气”聚成“形”的结果。以“道”为生命产生的终极根源, 以“气”为生命形成的物质基础, 这种生命本源观将生命产生与宇宙自然本身紧密联结在一起, 使生命与自然具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是道家生命自然观的重要内容。

(2) 生命存在于自然。一是生命依赖于自然环境, 生命必须依靠天地万物的供养才能存在。二是人类与自然万物具有同根性, 处于天然的联系之中。庄子将这种关系称之为“人与天一”, 即天人合于天, 合于自然, 天人浑然不分的自然状态。

(3) 生命的本质是自然。生命是“道”的本质外化, 人的本性是道性的体现, 只有最接近于“道”的状态才是生命的本然状态。

(4) 以自然关怀为生命的归宿。就个体生命来说, 生命的归宿无疑是死亡;但就群体生命来说, 生命的归宿却并非死亡, 而是在其子孙繁衍中、在其所建立在功业中得到延续, 儒家持这种观点。道家将人类的生死变化纳入宇宙万物有大化流行之中, 认为生命由生到死的变化犹如春夏秋冬四时更替, 是一种自然现象。生命产生于“道”, 经过生长发育到衰老死亡, 最后又复归于“道”;而复归于“道”就是回到生命的根源处, 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总之, 在道家看来, 生命根源于自然, 存在于自然, 又归宿于自然, 自然是名副其实的生命家园。

二、道家生命观的生命关怀及其现实意义

道家生命观以深沉的理性精神和浓郁的生命关怀而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如此, 在生命关怀趋于淡漠, 生命与环境的关系趋于紧张的现实生活中, 道家生命观也不乏现实意义。道家生命观包含着强烈的生命关怀, 集中体现在对生命应如何存在或人应如何生存这一重大问题的关怀和思考上。人的生命应如何存在 ? 生命应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生命价值如何实现、人如何超越因生命终结所带来的精神困扰等等问题, 道家诸子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并提出了独道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关于生命的存在方式, 老子提出了人法自然、柔弱不争、怀慈守俭、不为天下先等生存原则, 主张虚怀若谷, 清静淡泊, 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认为这样的生存方式最符合自然之道, 最有利于生命的保全和长久。庄子也主张生命应以自然的方式存在, 这就是不伪饰, 不造作, 不逐求身外之物, 不与他人勾心斗角, 不丧失自己的淳朴天性, 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道家诸子认为, 生命需要社会的安宁、平等和公平, 需要社会成员共同遵守自然之道, 大家和平相处, 靠自己的劳动维持自己的生命。面对现实的不公平现象, 道家老庄等人怀着急切的救世心情, 对社会现实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并予以尖锐的批判, 他们设计了无为而治的救世之方, 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关怀。

道家之所以关怀社会, 是因为他们关怀生命, 其社会关怀是生命关怀的反映。正是出于对生命本身的关怀, 道家才致力于对个体生存环境的改善。道家这种强烈的生命关怀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时代,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 物质财富比过去极大丰富, 人们的生存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人类生存的外在状况也有了根本改变。科技的发展, 物质丰富的同时, 人们的眼光也更多地转向身外之物, 从对金钱、权力、名利等身外之物的迷恋和追逐可以看出,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外在东西而忽视了生命本身, 甚至有的人为了身外之物以身试法, 走向囹圄, 更有甚者, 赔上了性命。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 主流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受到挑战, 而新的主流价值观还没有建立起来, 社会处于价值失范状态, 出现了价值断裂现象。

三、结论

道家思想是人在自然中处境的彻底的、理性的自觉, 它召唤返归自然, 向往并努力去实现心境没有任何负累的逍遥自由, 从根本上创造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儒家的、在伦理道德目标实现之外的精神境界, 一种物质的、功利的追求之外的人生追求。道家诸子在两千多年前建立的充满生命关怀的哲学理论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面对现代社会的伦理失序和价值失落, 我们这些生活在工具理性和认知能力充分发展时代的人, 可以从道家生命哲学中得到启示, 重新思考生命的本质、生存的原则、生活的态度等重大人生问题, 人们应该由此而更加珍重自己的生命, 淡化名利心, 保持平常心;从身外之物的追逐中解脱出来, 回归生命的应然状态, 这才是一种真正属于人的生活。

摘要:道家学说作为我国古代众多传统文化瑰宝之一, 世代影响着人们的处世态度和生活方式, 其中它的生命观思想对人们的影响十分突出, 它对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也是我们学习中国哲学的研究生们非常重要的一课。

关键词:道家,生命观,自然,社会

参考文献

[1]老子.道德经[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1.

[2]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M].中华书局, 2012.

[3]刘俊哲, 徐国艮.老子道家哲学的和谐观及其当代价值[J].中华文化论坛, 2007 (4) .

[4]李霞.道家生命观论纲[J].学术界, 2004 (10) .

[5]许士密.道家生命哲学的现代诠释[J].社会科学辑刊, 2002 (11) .

[6]程军栋.道家生命观的特征及其现实意义[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 .

[7]李霞.论道家生命结构观的建立与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 2006 (7) .

先秦道家心理保健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第5篇

先秦道家心理保健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道家思想是一个概念十分丰富的思想体系,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都有许多深入准确的洞察.其中,先秦时期道家心理保健思想就异常丰富.文章把《老子》《庄子》中的心理保健思想做一概括性的整理,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个方面为中心展开,探讨其现代价值.

作 者:杨洋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 刊 名:社会科学论坛 英文刊名: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0) 分类号:B2 关键词:道家   老子   庄子   心理保健   现代价值  

道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管理的影响 第6篇

道家创始人老子指出“法令滋彰, 盗贼多有”, “我无为, 而民自化”, 倡导“行不言之教”。其教育管理思想就体现在其理论的“无为而治”之中, 主张淳淳, 自然, 反对束缚人性的礼仪伦理制度。其所倡导循法与“道”的思想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希望人类活动不受政治权力的干预影响。期望人能抑制欲望的奢求, 恢复自然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我好静, 而民自正, 我无事, 而民自富;我无欲, 而民自仁”。这实际上都是教育管理者顺应自然的方式管理, 而不是强加的管理思想。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无所作为, 他说, “无为无不为”。

道家思想还主张无知、无识、无欲、无情, 甚至于“无已”。但作为中华的文化精典道家思想的形成主要是为了教导他人。道家不仅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而且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管理理论。如“鱼处水而生, 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 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 不同其事”。 (《庄子》也就是说, 幸福) 意思是鱼没有水就不能生存而人要是溺水会死去。人和鱼两者有着不同的特质和习性。因此, 管理者应充分关注个体之间的不同, 追求达到良好效果最佳的方式。此外, 强调“自然之天”的理论, 天既是自然的。《庄子·秋水》篇说:“牛马四足月谓天;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日无以人灭天”。牛马四足是自然的, 与生俱有的, 庄子认为此乃天性。给马套上笼头, 给牛穿上鼻子, 这是人为的、违背自然。

二、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的不足

现代教育管理制度源于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思想是西方教育管理思想的渊源, 关注学校管理结构、功能等事项的研究, 强调教育工作者的表象工作效率。

(一) 为管理而管理, 制度僵化

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 可现在的学校要应付的行政事务、各类检查太多了, 学校行政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很多方面体现出为管理而管理, 管理制度僵化的现象。以学校管理中的课程管理为例, 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每年会对各学校的课程进行检查, 这种检查不但内容相同而且规则统一。然而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 不同的发展过程, 不同的特设, 课程设置与管理也千差万别, 在不同学校之间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检查, 没有任何意义。另外, 从学校内部来看, 每一学期会对学生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然而有课程改动者寥寥, 即不引入新课也不代谢落伍的内容, 只是为了体现管理而管理。

(二) 批量式教育管理模式, 学生缺乏个性、创新能力。

现在我国学校管理方式如同工厂管理, 以工厂对产品标准化要求规格统一的学生, 如果不能达到统一的规格就会被视为不合格产品, 不予发放毕业证书。长时间以来, 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不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区别, 在教学时间安排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实行统一的要求, 以一种方式培养所有学生, 以一套衡量办法管理各种类型人才, 不顾教育管理的自身规律而任意施加管理, 进行强制教育、教学管理, 其阻碍了学生自的个性的发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伤害了学生的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埋没了不符合统一标准但又妨碍了有用人才的发展。例如, 我国大学学生管理制度。学生入学后很难按照个人的意愿、喜好调换专业方向。并要求专业所有开设的课程全部合格才能毕业, 即使是选修课不选也不能通过毕业审查。

三、道家教育管理思想对学校管理影响

(一) 教育管理要遵循“道”的要求

在《道德经》中老子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道法自然”, 指出“道”就是自然, 主张教育管理要遵循其自然规律。要清楚地认识到管理是为了教学服务,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学习, 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也要保持这种自然。例如, 在历史课程的讲授中, 教师认为这一部分可以带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们也有相同的想法, 那就应该离开课堂去博物馆。不应该要履行先向学校提出申请, 并且在等得到答复后才可以去的管理规定。再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经济飞速发展, 社会对工作者的文化水平也有更高的要求, 大学必须被打破培养“精英”为其任务的目标, 必须要与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发展趋势相结合, 培养社会需要的各型人才。这就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根据现实情况, 顺应时代潮流, 对当下的教育管理方式和教育基本内容, 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及时调整和改革。但到目前为止, 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以其先行展的优势, 依然占据教育管理领域主导的地位, 教育管理改革的速度远远不能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要求。道家宣扬的“水”的思想将帮助我们更好、更自觉地顺时顺势的思考, 关注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从而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教学管理, 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 承担教育管理者应承担的教育管理发展的重要时代任务, 培养各种适应时代发展的领军人才。

(二) 教育管理制度在无为中求有为

在传统道家思想中教育管理者要做到“无为而治”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的目地。这种管理就如同日常的水一样, 看似没有无形、无态却也不可阻挡, 可以滋润万物、也可以填充所有的形状。教育者以“无为”、“好静”、“无欲”等行为及行为方式, 给受教育者以行为示范和导向的作用, 使受教育者自然而然的产生相应的情感, 受教育者的思想或行为向教育者示范的方面转变, 在实践过程中, 将教育者示范的内容自觉的内化为自身品德。

现代学校教育的很多管理思想, 大多不是有学校自身产生, 而是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衍生形成, 比如学校学生、教师的各种评比制度, 教师之间的竞争机制, 都是由外来的企业管理渗进了教育管理后形成的。近几年我国学校频繁出现学校内部的伤害事件, 如学生间的斗殴、“复旦投毒案”, 在企业管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育管理思想使得多年来我们在教育中过多的重视“智育”忽视“德育”, 使学生之间、学生与教育之间感情淡漠, 教学管理中过度激励竞争, 强调成败的重要性。“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代教育管理延续的思想, 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是占据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段重要驿站, 这个旅途中关键的当然是学习, 然而除些之个, 还要有更多的其他方面的内容:受教育者需要游戏时间;需要独处和自我调整与思考的时间;需要情感释放的空间;需要生存能力发展的学习……可我们常常忽视这所有的一切, 给予他们的关注只集中在学习之上, 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将所有娱乐和游戏的时间都视为对时间的一种浪费行为。

学校最应该是优哉游哉、藏焉息焉的地方, “无为而治”的教育理念, 不仅仅是体现在学校管理的层面上, 更应该还原给孩子们, 让他们体现在幸福的童年和遐意的学生时代, 让他们享受自在、自得、自然、自律的生活。让受教育者在智力发展的同时, 也可以有心身的舒展、愉悦和惬意的生活体验。

参考文献

[1]、何志红.关于现代教育管理的若干思考.科技信息2009 (03)

[2]、陈华.浅谈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企业导报.2012 (10)

[3]、李放刘兆伟.我国古代教育管理思想略论.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88 (04)

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7篇

关键词:道家,管理思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启示

古代道家管理思想是中国管理思想遗产中珍贵的内容, “以人为本”、“自然无为”的道家管理原则, 知人者智、治大国若烹小鲜、有无相生等具体的管理思想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能够给现代企业管理者以深刻的启迪。因此积极借鉴道家管理思想, 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道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者选拔方面的启示

道家主张领导者要知人, 且要自知。老子主张:“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道家不仅指出“知人者智” (《老子·三十三章》) , 而且总结了知人方法。庄子认为知人甚难, “凡人心险于山川, 难于知天。天犹有春夏秋冬, 旦暮之期。人者, 厚貌深情。”只有通过反复地观察, 试探, 考验, 才能够辨明贤愚:“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 (忠诚) , 近使之而观其敬 (礼节) , 烦使之而观其能 (能力) , 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知识) , 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诚信) , 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仁爱) , 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气节) , 醉之以酒而观其侧 (行为) , 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是否好色) 。九徵至, 不肖人得矣” (《庄子·列御寇第三十二》) 。

企业在选拔、任用管理者时, 应注意以下素质:

(1) 知。管理者不仅要具有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管理方面的知识, 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领导科学等理论, 而且要具有随机应变、审时度势、择人任势等综合利用所有资源创造综合实力的“知”。

(2) 信。即“信任”和“信用”。“信任”是指管理者一方面要相信自己的才能与决策, 另一方面要相信他人的能力和品质。“信用”是指管理者对企业已经做出的目标设置、战略规划、奖惩原则等要保持适度的稳定性, 以确保管理决策的权威性。

(3) 仁。管理者不能仗恃权力而盛气凌人, 应平易近人、诚信为本。管理者要重视对员工的感情投入, 以平等、友爱的态度对待他们, 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尊重和满足员工的归属需要和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4) 节。管理者在艰难困境中必须意志坚定, 不因强势而屈服, 不为反常所动摇, 应当知晓取舍之道。管理者不论遇到什么险事, 都要心存正念、坚守正道。

(5) 守。管理者要心胸坦荡, 执着纯正, 不为世俗所乱。决不能恃才傲物, 过于自负, 一意孤行。

2 道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员工管理方面的启示

2.1“无为”的管理原则。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 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由以形成的最终根源。“无为”是道或天道的一项重要属性, 并非无所作为。

(1) “无为”能减少管理的心理阻力。“无为”而治, 有利于下属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管理要求, 避免引起反感。在企业实行目标管理是实现“无为”而治的方式之一。目标管理的办法可以改变员工对工作目标、方法和完成效果盲目被动的状态, 通过让员工参与到工作目标的确定和分解过程中来, 使员工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同时保证企业的工作质量。

(2) “无为”可以减少冲突。要使全体员工协调一致, 共同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管理者必须首先研究员工的不同需求, 对于传统的物质和金钱奖励做法要尽力去赋予新意。同时, 针对物质激励会逐渐产生“淡化”的现象, 还要注意加强对员工的精神激励, 帮助员工在企业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2.2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有句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六十章》) , 意思是治理一个国家好像煎小鱼一样, 不可乱翻动, 翻的太多, 小鱼会碎, 损坏鱼型。烹饪时要掌握火候, 用火大小和时间长短要恰到好处, 这样煎成的鱼才好吃亦好看。应该注意的是:

(1) 规则要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模棱两可的规则会使员工无所适从, 各项工作也会难以协调。

(2) 规则要明确而不专断, 严格而不冷酷, 既能对故意捣乱的员工产生威慑, 又能对无意犯错的员工法外留情。

(3) 规则一旦制定, 管理者不可随意变更, 朝令夕改会使员工对企业失去信任感, 也会对规则制定者的权威性产生质疑。

2.3 赏罚并用。

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 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 而美之者, 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 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老子·三十一章》) 。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能以罚代教, 对待问题员工, 要在注意方式方法的同时了解其真实想法,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地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 运用激励措施激发工作热情, 从积极的一面引导员工努力工作。

2.4 防患于未然。

所谓“其安也, 易持也。其未兆也, 易谋也。其脆易判, 其微易散。为之乎其未有, 治之乎其未乱” (《老子·六十四章》) 。随着现代员工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解决劳动纠纷已经成为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如果人力资源管理者忽视小的劳资矛盾, 或是未能及时妥善处理, 很可能导致最终劳动关系恶化, 企业员工罢工、诉讼, 甚至其他过激行为, 最终损害企业的利益。因此, 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是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 以及监督执行过程的基本要求。

3 道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启示

3.1“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 (《老子·一章》) 。

这里的第一个“道”是名词, 指事物发展的本原和实质, 或一种规律。第二个“道”是动词, 指解说、表达之意。“企业文化”就属于“道可道, 非常道”的问题。“企业文化”存在着“有”、“无”的两种内涵, “有”属于企业文化的内隐部分, 具有“不可道”性;“无”属于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 具有“可道性”。

企业文化必须从基础做起, 从管理人员做起。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 通过合理配置人才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是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根本所在。企业日常管理行为的持续创新就是企业文化的最有效载体, 各种各样从细微处入手的服务行为, 是体现企业从客户需求出发的企业文化的最好方式。即通过“可道”的行为, 让客户感受到企业独有的“不可道”的企业文化内涵。同时, 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 也要抓紧时间做好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员工行为规范, 尤其是管理者的行为规范、长期的员工文化素质提升规范等。

3.2 重民、爱民的一贯主张。

老子说:“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之心为心” (《老子·四十九章》) 。老子推崇的是没有私心, 重视民心民意的圣人。尊重人的地位、价值与尊严是人本管理思想的前提条件之一。

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 要牢记“有快乐的员工才会有快乐的客户。”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应该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员工满意度提高了, 工作质量自然提高, 员工优质的工作换来的是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 而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换来的将是员工对企业的忠诚。

参考文献

[1]范庭卫, 朱永新.道家管理心理思想概要[M].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003.11.

[2]卢毅“.无用之用”与“人尽其才”——道家用人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J].人才开发, 2007 (11) .

[3]朱兆民, 张喆.道家“无为”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性分析[J].企业导报, 2011 (2) .

[4]王媛.道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4) .

上一篇:抵制日货下一篇:传输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