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挫折教育

2024-08-03

孩子的挫折教育(精选12篇)

孩子的挫折教育 第1篇

所谓幼儿挫折教育, 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 利用和创设某种情景条件, 提出某种难题, 启发和促进幼儿动手、动脑来解决, 使他们养成了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 从而引导幼儿逐步摆脱依赖, 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幼儿虽阅历尚浅, 但也会遇到挫折, 如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时、与小伙伴发生争执时……挫折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 谁也无法避免。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 此时, 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否对以后适应社会环境、承受生活挫折等, 有着密切的联系, 幼儿期有必要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

一、引导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都说, 自信心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注重孩子早期自信心的培养, 将使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 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教师应在活动中创设机会, 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学会照顾自己。如:小鹿小朋友平时在家中包办现象严重, 和同龄的孩子相比, 她真的什么都不愿做。教师意识到这个问题后, 就让小鹿自己穿脱衣服。从教师的帮助、孩子间的帮助到自己的尝试、自己穿脱衣服, 小鹿一步步从不会到会、从生疏到熟练。这中间的过程是漫长, 但对孩子来说是意义深远的, 也给了孩子自己能做好的信心,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遇到挫折、困难, 就能靠自己的力量, 充满信心地去迎接困难、战胜挫折。

二、鼓励幼儿克服胆怯心理, 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幼儿胆怯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性格内向, 二是幼儿曾经受到过失败, 三是幼儿长期被“关”在家里, 没有交往经验, 怕生。对于此类幼儿, 如果立刻放到大群体中, 无疑会增加受挫感。如:婷婷小朋友一直由奶奶带大, 爸妈平时很少照顾、教育孩子, 使得她从小就胆小、怕生、害羞、不善于表现自己。根据这一特点, 教师并不应直接让婷婷参与集体活动, 而应先安排她与一些性格温和、友善的女孩子一起交往、玩耍、游戏, 克服胆怯心理, 逐步了解一些游戏规则, 然后不知不觉地进入班级集体中。这种由浅入深地融合, 让婷婷没有感觉到压力和负担, 在建立了一定的人际关系后, 自然的适应班级这一大集体。

三、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品质, 教会幼儿正确对待挫折

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日常生活、学习中, 常会遭受失败, 表现为消极、退缩、上进心不够等行为。此时, 幼儿的意志品质处于较薄弱的时期, 容易被暗示, 缺乏目的性和坚持性, 教师应帮助幼儿获得勇气, 去做新的尝试, 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有意识地增加幼儿的竞争意识, 鼓励幼儿正确对待竞争中的失败, 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如:中班的幼儿亮亮近来对益智区的拼板活动产生了兴趣, 但忍耐性不够, 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 今天, 教师第三次发现亮亮又走出益智区, 教师适时引导:“亮亮, 是不是又不想拼了?”“对呀!没劲, 总有几块找不到位置, 我不玩了!”“哦!亮亮给有的拼板找到了家, 真棒!但有几块找不到家, 那老师和你一起找吧!”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 亮亮第一次成功地拼出了一幅画, 心中特别高兴, 当妈妈来园接时, 他表现出异样的兴奋。

我们应让幼儿明白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 都会经历磨难、失败, 许多获得成功的人, 也都遇到过挫折。也要通过各种锻炼, 培养幼儿的意志力。

四、树立幼儿学习的榜样, 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幼儿期的孩子好模仿, 也容易受暗示。在挫折教育中, 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一看到幼儿争执、摔跤, 或不遵守游戏规则……立刻表现出焦虑不安、非常紧张的表情和消极的言行, 久而久之, 就不知不觉影响了孩子。当面临突发性的事情, 教师用冷静、客观、积极地态度面对, 用平和的语气, 给予孩子宽慰和鼓励, 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的对待挫折, 怎样勇敢地面向未来。

五、给予幼儿的抱负水平, 共同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抱负水平是一种对自己的行为将要达到什么程度的心理需要, 这种需要同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一样, 支配着其行为朝向所要达到的目标。现在年轻的爸妈, 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最优秀、最出色, 期望值很高, 同样的心理, 教师也希望自己所带班级最为优秀。因此, 培养幼儿抗挫折能力时, 应注意两类幼儿:一是信心不足, 对成功不抱希望, 这类幼儿有过失败经验而害怕挫折;二是盲目自信, 自我评价过高, 不承认实际能力与抱负水平差距过大, 这类幼儿因容易体验到挫折而失去信心。只有教给幼儿用积极的态度正视挫折,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才能使其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

中国的孩子尤其需要挫折教育的美文 第2篇

前几天,我推荐朋友读小学六级的女儿去参加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美国康考杰大学国际语言村夏令营”的选拔。结果,因演讲分数太低,这位同学落选了。其实,这位同学各方面表现相当不错,当我问及朋友为何不助她一臂之力时,朋友说:“能选上,当然是好事;万一落选,也不是坏事,让她受一点挫折未必不是好事。”

朋友的做法无疑是明智的。生活中有意无意地为孩子设置一点困难和挫折,这对他们的成长十分有利。

在这些方面,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美国不少学校和家长都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抗挫能力的训练,每到节假日,教师和家长都支持和中小学生主动去谋求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去做。在求职和工作中,学生无疑会遇到各种困难,遭受各种挫折,在他们克服困难、排斥挫折的过程中,无形之中也就锻炼和提高了解决困难、承受和排除挫折的能力。日本的学校也经常有目的地为学生设置障碍活动,如经常让学生赤着脚在布满碎石瓦块的地上走,冬天让学生穿着单衣在雪地里锻炼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其实,没有挫折的人生不能算是美好的人生。俄国科学家列别捷夫说:“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孟轲也曾说过,一个人成才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些都说明挫折式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使人走向成熟和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我工作的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前一段时间,班上有一位姓朱的女孩子别的学生老叫她“猪八戒”,其实她是班上长得最漂亮的一个学生。同学们这样称呼也许是出于闹着玩,这个学生就受不了,当天打了3个电话回家哭着对奶奶诉苦,这一下我倒成了罪人,奶奶一个电话接一个的打到我的办公室说:“这件事情处理不好,我的孙女就要转学!我的`孩子怎么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我当时心平气和的和家长沟通,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她:“教育孩子在相处时要互相尊重是我们的责任,但孩子在学校遇到了挫折要让她自己去勇敢的面对,尽量去调整心态。倘若是在这个问题面前家长表现得比孩子还要敏感,今后孩子的依赖性会更强,会变得更加脆弱!”孩子毕竟是孩子,过了几天经过老师的教育班上再也没有人拿这样的外号开玩笑了!举这个例子我想说的是家长和孩子连这点小小的挫折都受不了将来如何去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老师在给我们作讲座时提到他和夫人教育孩子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俞敏洪老师和夫人经常带着自己那不满两周岁的小儿子到外面去散步,夫妇比肩缓行,那学步不久的孩子摇摇晃晃地跟在后面,突然,儿子一个趔趄跌倒在地哭了起来,夫妇俩听到响声,回转头看了看孩子,却一声不响继续向前慢行。小家伙这时看见父母不来帮自己马上就不哭了,自己乖乖吃力爬起来,跌跌撞撞赶上前去。今后出现类似的情况孩子再也不依赖他们了。

孩子的挫折教育 第3篇

《叶问3》在上海开拍,剧组工作人员捡到一个钱包,打开一面,里面夹着一张照片,照片是一名妙龄少女和一个男孩的合影。剧组人员猜测这是郑则仕的钱包,因为少女微胖的圆脸和郑则仕如出一辙。剧组人员开玩笑说:“郑老师,一看您就是特别宠孩子的人,走到哪里都带孩子的照片。”郑则仕却笑着否认:“我可不是一个宠孩子的人,我对我的孩子们实行的是严格的‘挫折教育’。”

女儿遗传了郑则仕的体质,长得和他一样,体型微微发胖,从小就肉嘟嘟的。从女儿会说话开始,郑则仕和她沟通的时候,就很少喊她“宝贝、美女”,大多数时候喊她“小胖子、小胖妞”等含有“胖”字的昵称。妻子很不理解这一点,有时候会纠正郑则仕,甚至会问他原因。

郑则仕认为,女儿遗传了他的体质,不管将来怎么控制体型,微胖在所难免,到时候一定会有小朋友喊她“胖子”,如果她没有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刺激,产生自卑心理,严重的话还会厌食厌世。成长中的孩子很敏感也很脆弱,所以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让女儿能正视自己的缺点。

果然郑则仕想得没错,女儿上学后有不少同学背后喊她“小胖子”,甚至有男同学恶作剧,当面喊她“胖妞”。对于这样的情形,女儿不但没有受伤,反而很平静地回击道:“你懂什么,胖是一种特点,唐朝的杨贵妃就是因为胖才那么美,而且胖了容易被人记住,多好。”

一天,郑则仕送儿子上学前,问他:“在学校,假如有人说,‘你爸爸是弱智’怎么办?”儿子着急地反驳:“爸爸不是弱智!”

郑则仕乐了,认真地对儿子叮嘱道:“爸爸是个演员,曾经演过很多角色,有坏人,有弱智等,有些小朋友开玩笑没分寸,会说‘你爸爸是弱智’这样的话,你不要生气,更不可以跟人打架,知道吗?”儿子听完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妻子觉得郑则仕的担心多余了。

谁想到这样的事情还真的发生了。儿子在上学期间,有的同学知道他是郑则仕的孩子,就在背后说“他爸爸演过弱智”,没想到传来传去,有的同学听错了,听成了“他爸爸是弱智”,甚至跑来向他求证。听了同学的误传,儿子不但没生气,反而认真地解释:“我爸爸不是弱智,他是个演员,演过弱智的角色,还得奖了呢,现在是影帝!”

郑则仕得知儿子的回答后,高兴地跟妻子说:“你看,这都是我‘挫折教育’的功劳。”在郑则仕看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一帆风顺,那样会丧失锻炼的机会,越长大越弱小;做父母的不能过于保护孩子,要适当地用较温和的方式让孩子面对弱点,受到挫折,孩子才会成长起来,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懂得该如何处理。

妻子本来不同意郑则仕的“挫折教育”法,但是看着孩子似乎比预想中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也就慢慢同意了他的做法。没想到,后来多亏了郑则仕的 “挫折教育”法,一家人才顺利渡过难关。

上世纪90年代,郑则仕和朋友合开了一家影视公司,没过几年便遭遇了亚洲金融危机,再加上经营不善,最后破产,欠下了千万巨债。一家人无处居住,搬进了阴暗狭小的出租屋,生活顿时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么困难的时候,孩子们的表现出乎郑则仕的预料。由于香港的一些导演借机打压郑则仕,他只能转战内地才能接到相对合理的片酬。本以为孩子们会反对,没想到女儿鼓励他去内地演戏,还告诉他:“爸爸,你放心,家里有我呢,我一定会照顾好妈妈和弟弟!”儿子的表现更令人惊讶,他对郑则仕说:“爸爸,我是男子汉,我来赚钱养家!”

郑则仕还债期间,女儿和儿子都特别懂事,不和同学攀比,不要生日礼物,能省就省,能节俭就节俭,全家人聚餐不超过200块钱,不买贵重物品,日常生活用品没有超过50块钱的。妻子有时候看着心酸,想要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状况,孩子们一致反对,他们都说要早点攒钱帮爸爸还清债务。

2008年,郑则仕终于还清了千万巨债,回归香港无线,与全家人团聚。现在郑则仕的女儿已经成年,亭亭玉立善解人意;儿子在国外留学,彬彬有礼举止大方。不管生活中遇到什么难题,他们都能不温不火地想办法面对。

看到儿子和女儿现在这么优秀,妻子不由得夸赞郑则仕,多亏了当年他的“挫折教育”,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才形成了健康的性格,有足够的能力适应社会,解决问题。

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在挫折中成长 第4篇

打开搜索引擎, 搜了一下相关信息, 所得更是让人目瞪口呆——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结果: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 占样本总数的20.4%, 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该项调查的主要负责人,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的星一博士告诉记者, 这项调查是从2004年开始启动的, 全国18个省区市参加,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初中、高中、大学10岁至24岁的学生。因为规模比较大, 所以数据上来的时间不统一, 现在北京、上海、广东、青海、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四川、江西、海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部分统计结果已经出来了。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共调查了141580人, 其中男生69091人, 女生72489人, 平均年龄16.3岁。在过去12个月内, 有20.4%的学生 (男生为17.0%、女生为23.7%) 曾经考虑过自杀;6.5%的学生 (男生5.7%、女生7.4%) 为自杀做过计划。上述两种行为女生报告率高于男生;2.9%的学生 (男2.9%、女2.9%) 曾采取措施自杀, 男女生差别无显著性。

为什么社会越来越进步, 国家教育投入经费越来越多, 百姓越来越重视教育, 我们孩子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心理防线脆弱得不堪一击, 考试少一分要跳楼, 与同学吵架也跳河, 谈不成男女朋友更想不开了……深圳高级中学心理老师蒋平说, 这是在整个应试教育背景下发生的一起悲剧, 学生考得好, 学校、老师、家长都光荣, 反之, 就不光荣。加之媒体对于中高考状元的过分渲染, 录取率多少, 这对于所有的在校孩子来讲, 是一种无形的压力。看来应试也是错?难道家长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念头不应该有?难道要求提高公民素质, 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 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不够正确吗?难道太过重视所以错了?

而对于这些轻生的孩子, 人们普遍认为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比较低下, 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也有人觉得家长一味追求高分与重点学校的错误思维模式, 不利于孩子的进一步成长。但是这样的轻描淡写, 这样模棱两可的说法对于帮助这些抑郁的不知如何是好的青少年又有什么益处呢?相关研究指出, 在校的中学生31%有不同程度的抑郁, 家庭生活、学习生活、同伴生活是致使他们抑郁的三大主因, 不要以为这些数字只是单纯的青春期在作怪, 德国诗人歌德在描述自己的青年时代时曾言:“乐时犹如上天堂, 悲时犹如下地狱。” (卢秀安, 2002) 青少年不可避免地处于一个容易情绪起伏的敏感时期, 想想我们的社会为这些学生做了些什么?除了那些只会教他们考试的老师, 不过问他们生活的学校, 经常埋怨他们不够努力只看重学习成绩的父母家人, 整个社会价值观混乱, 急功近利, 这个社会不接受失败, 只看得到所谓的“状元”。往往到出了问题才来惊慌和补救, 为什么平时不教他们怎么应对考试失败, 不教他们怎么处理人际关系, 不教他们如何自尊自爱呢?放眼看去, 每个父母嘴上都说最爱自己的孩子, 老师们都说爱每一个学生, 但是当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 考试失利没有发挥自己的水平的时候, 或者遇到挫折垂头丧气的时候, 这些长辈大都在干什么呢?严厉地批评, 或者干脆埋怨, 或者敦促下次只许做好, 谁都记得“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 但是面对着自己孩子的失败, 却是不能容忍, 却只能接受成功了。

诚然, 一般人几乎都讳言失败, 甚至有些人更是谈失败而色变, 其实, 失败并不可耻, 真正可耻的, 是不承认自己有过失败经历的人。因为在人生旅途上, 失败是正常的, 不失败才是不正常的, 重要的是你面对失败的态度是怎样的, 是否能够反败为胜。如果你因为一时的失败便一蹶不振, 不是失败打垮了你, 而是你那颗失败的心把你自己打倒了。“失败是成功之母!”你不会对这句话感到陌生。所有渴望成功的人, 都必须做好随时迎接失败的准备。不付出代价的成功是不可能存在的, 要想有所结果就必须付出勇气, 这种勇气, 就是坦然面对失败的勇气。要知道, 失败对于一个人来说,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财富, 你如何珍惜这种失败的财富, 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你自己的未来。所以说, 不愿意面对失败与不愿意承认失败同样不可取, 人生最大的失败, 就是永不失败和永不敢败。其实, 如果你能够把失败当成人生必修的功课之一, 那么你就会发现, 几乎所有的失败的经历, 都会给你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益处。把失败当作人生成功的基础, 这是你最好的选择。

所以, 要使孩子们不再惧怕失败, 而是勇于在失败之后争取成功, 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 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或者我们无须特意创设一个让孩子受到挫折的环境, 他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里自然而然就能体验到, 我们只需在他们垂头丧气的时候跟他们说“没关系, 再试试”, 也许还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给他们一点点指示就足够。我们虽然提出了教育以人为本的口号, 但是做的却处处与之违背, 一味灌输僵硬的知识教条, 教给学生的是如何去考试。记得书上提过黑格尔表达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向往:“社会和国家的目的在于使一切人类的潜能以及一切个人的能力在一切方面和一切方向都可以得到发展和表现。” (扈中平, 2000) 我们做得与之相去甚远, 没有把学生当成鲜活的人, 没有关注他们作为社会人的发展, 教的大多是一些他们在生活中用不上的东西, 所以这些学生一旦在真实生活中遇到问题, 当然不会应对处理了。如今这个时代特别是我们国家都在呼吁创新, 呼吁创造型人才, 因为“中国制造”“山寨大国”这些标签确实跟中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有点不般配, 但是我们的教育却是一直重视结果大大多于过程, 而过分关注学习结果, 就容易强化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 如果避免失败的动机占优势, 其学习就变得消极被动, 不敢轻易尝试和冒险, 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结论, 逐渐失去主动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我们教育的方式也许就决定了我们的人才只善于模仿, 而不是探索与创新, 因为从小这些孩子就受到了一种束缚, 名为“成功”的束缚, 他们害怕失败, 不接受失败, 更不知如何面对失败。而创新却恰恰就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

我们习惯把学校当作教育的全部, 整个社会把教育下一代的重担理所当然地都压在学校之上, 一级升一级, 学校先考虑的是升学, 结果可想而知。这一个个从楼顶上跳下的孩子, 需要整个社会反省, 想想当务之急要做的是什么。人生命的全过程就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动所组成。所以我们要帮助这些祖国的花朵, 他们能够一个个健康成长, 然后再盼望着他们成龙成凤做国家的栋梁, 不再让花朵在盛开之前就凋零的悲剧重复上演, 这值得每位家长慎重去面对每个孩子, 值得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卢秀安主编.现代心理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277.

[2]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67.

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第5篇

近年来,青少年轻生事件屡见不鲜,且有低龄化趋势。和父母争执、被老师训斥、成绩不理想、犯错怕遭责骂......甚至是“爸爸不让看电视”“老师没收手机”这样不能称之为“事件”的起因,竟成了一朵朵鲜活生命凋谢的缘由。感叹生命教育缺位之时,也必须看到其中不容忽视的因素——我们的孩子亟待补上挫折教育课。

一、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艺术、爱的表达不仅仅是给予,不仅仅是满足,更不是百般的迁就,不是让孩子永远地感受“快乐”。人生中的生与死,相遇与离别,快乐与痛苦,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成长中的孩子也必须经历“成对”的教育,必须让他经历心理上的一种痛苦、克制、忍耐。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只能接受快乐,不能承受一点点痛苦,问题是很严重的。我曾看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小学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是班长,上四年级时竞选班长落选,内心接受不了,干脆不去学校,甚至绝食,后来休学一年,接受心理治疗。我们拼命催促着孩子跑,教孩子怎么成功,却从不教他们如何面对失败。于是,他们因为一点小事不如意,到处发脾气;遇到一点小挫折,就萎靡不振;听到一两句负面评价,便感觉失去了自我价值感。适当地让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二、什么时候开始逆商培养?

很多大人说: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动不动就自杀、跳楼,哪个家长老师敢硬管?其实,问题不是出在不敢管,是管得晚了。让孩子体验挫折感,这种养育起始在孩子3岁上下,在他能够说出自己的要求时,就要开始对他说“不行”,结果可能是让他痛哭一番的经历,严重些就是哭的气噎、哭得地上滚来滚去,但他没有其他反抗能力,于是学会了什么叫“无能为力”、接受、服从、遵守。他会慢慢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所欲为的,爸爸妈妈以及亲人们爱他但绝对不是处处都以他为中心,有些不合理要求会被拒绝的。

真正的成长,就是一个从任性到克制的过程。否则,如果等他青春期,你才开始对他“说不”时,他除了哭闹、气噎、打滚,还有威胁父母的选项:离家出走、服毒、跳楼。所以,3岁后,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说“不”的艺术。如何提高逆商:适当地让孩子“受点气”

三、给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

有的父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孩子输不起怎么办?积木倒了,就大哭;游戏输了,就发脾气:“我再也不玩了!”下棋时,大人不能赢,赢了就生气;……

这些都是因为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输赢观,或者大人陪孩子的玩耍时,一味地迁就孩子、让着孩子。我们需要和孩子说清楚,比赛有很多种可能性,有人赢,也会有人输,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输并不可怕,怕输才可怕。

四、鼓励和帮助孩子,而不是代劳

在很多父母眼里,逆商教育的关键在于“故意”给孩子制造挫折,故意让孩子吃点苦,让他们不断地感受失败。我们没有必要让孩子去接受一些人为的无意义挫折。因为孩子的成长已经有无数的小挑战。第一次出门、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洗衣服,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重要的是父母舍得放手让孩子去尝试,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五、认同、疏解孩子情绪

当孩子遇到挫折,父母首先必须在情感上给予支持,而不是打击否定,比如:“不就是批评了几句?又不会怎样。”父母应该关注孩子正在经历的事情,认同孩子出现的情绪,比如难过、无奈,感同身受地表达对孩子的理解。父母充足的爱意和理解,是孩子面对挫折的内心力量。

最后,用几米在《我不是完美小孩》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世界愈悲伤,我要愈快乐。当人心愈险恶,我要愈善良。当挫折来了,我要挺身面对。我要做一个乐观向上,不退缩不屈不饶不怨天尤人的人,勇敢去接受人生所有挑战的人。”

六、采用正确的方法批评孩子

目前的教育环境与10年前,20年前已经大不同。以前每个家庭有3.4个孩子,家长不会去特别照顾某个孩子的情绪,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一家N口人,都围绕着孩子生活,孩子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变化,必然教育方式也需要改变。我们在强调给孩子挫折教育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批评孩子,避语言暴力伤害了孩子!这里有16个小技巧,送给老师和家长!

1.先听听孩子的解释

当孩子犯错后,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给他一个说话的机会,也让自己的批评更有针对性。

2.让孩子学会换个立场

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问问孩子“如果是别人,该说些什么”

3.父母也要自我批评

在批评孩子之前,先来一番自我批评,拉进孩子的心理距离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

4.批评孩子注意场合家长批评最好单独进行,不应在公开场合,如公共场合、当着亲友和朋友的面。

5.批评时别翻旧账

本来一个很小的错误,非要延伸到其他事情上。这样的批评只会让孩子与你对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6.批评时就事论事

批评孩子只评价事实,不分析动机,剥夺孩子最后一块遮羞布,给他强加罪名,无异于火上浇油。

7.批评时不要动手打孩子

不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反思错误,而是一味打骂,这种急于求成的批评,往往会造成反效果。

8.批评要尽量简短

尽量用最简练的语言、花费最短的时间来完成。受批评的感觉是不舒服的,谁都希望这种感觉尽快结束。

9.语音语调不能高

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倾听你的话。

10.学会暗示和沉默

父母保持沉默,孩子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家长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孩子自然能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

11.想批评前可以借鉴他人

父母用他人类似的行为,暗示孩子不要犯同一个错误,这么做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12.给孩子一点心理安慰

孩子犯错误受批评后往往心里失落,父母应及时给孩子一些安慰,让孩子感觉你们依然爱他。

13.父母应“统一战线”

父母教育孩子时,如果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孩子想的就不是如何改正错误,而是如何寻求庇护。

14.别把坏情绪发泄给孩子

受到坏情绪影响时,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就不是客观公正的“你一天到晚……”“你从来都是”等很可能使矛盾激化。

15.增加身体接触

搂着孩子的肩膀说话,或拉着他的手讲道理给他,用眼睛正视孩子,能达到恩威并用的效果。

挫折教育,不是让孩子盲目冒险 第6篇

2010年5月1日,我和老公带着孩子来到了四川的九寨沟旅游。九寨沟的景色宜人,群山环抱中不乏飞瀑流水。我和老公在美景中流连忘返,感叹这里宛如人间仙境。

当老公举起相机准备拍摄的时候,突然发现12岁的女儿不见了。这下我可慌了神,孩子还小,如果走丢了,在这莽莽群山中,如何寻找呢?我和老公约定分头向周围的地方寻找,随时手机联系。

我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一路上不住地向游人打听,有没有见过一个身穿杏黄衣服的小女孩。但是却屡次听到令我失望的回答。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心也越来越焦急,我知道,如果再拖延下去,等天色暗下来,找到孩子的希望就会更小。

打电话过去,手机信号一直不好,总是无法和老公取得联系。万般无奈之后,我决定向有关管理部门求助。要知道这座山的面积是如此之大,光凭我们两个人去搜寻,真比大海捞针也强到不到哪儿去。

在当地管理部门的帮助下,在晚上10点多,我们终于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浑身湿漉漉的女儿。她已经两顿没吃东西了,累得有气无力,衣服上很脏。看到她可怜的样子,我们也不忍心责备她,只好先将她带回了旅馆。

次日,怀着沮丧心情的一家人再也没有什么兴趣去游山玩水,只好草草收拾了一下,带着孩子回来了。

闻听这次冒险经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个个气得脸都变了色,孩子的奶奶更是差一点儿就犯了心脏病。痛定思痛,我质问女儿,你为什么不和大人打声招呼就私自跑开了,女儿一脸意犹未尽的表情,理直气壮地说:“你们不是老对我说要经历挫折教育吗?我去冒险就是为了配合你们的教育啊!”听了这句话,气得我们差点儿当场晕倒。

重新调整,安全教育以身作则

回想起她小的时候,我们怕女儿长大了变成娇气的公主,因此常常有意识地培养她勇敢的精神。

2009年的暑假,我们还花了几千元帮她报了一个野外探险夏令营。回到家里,女儿津津有味地讲起和小伙伴们如何一起去丛林里游玩的情景。我们当时为了鼓励她的信心,还对她的“历险”行为大加赞许,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样反而为她将来成为一个“疯丫头”埋下了伏笔。以至于后来发生了可怕的“九寨沟冒险”事件。

当然,这件事可不能就这么算了。我和老公迅速召开“紧急家长研讨会”来商量对策。一提起这件事,我就牢骚满腹:“都怨你,非常整什么挫折教育,现在可好,她这哪里是什么挫折教育啊!简直就是一个敢死队的小疯子!”

老公自知没理,耷拉着头没有吭声。不过,光发脾气有用吗?怎么收拾家里这位“易燃易爆”危险物才是王道。因为就在昨天,女儿双手抓着晾衣杆荡秋千,结果可想而知,晾衣杆由于承受不了她的“辣手”,“喀嚓”一声断了。女儿则来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嘴啃泥”。这次可谓“战果辉煌”,牙齿掉了两颗,嘴唇肿了起来,鼻血更是流了一脸。等我们带着她出门去看医生的时候,路人纷纷侧目。有一个人还在我们背后说:“瞧这家长够狠的,居然下手这么重,这孩子不是她亲生的吧!”

天啊!人家都以为我是后妈呢!居然下狠心把孩子打成这样。

好在女儿没有大碍,我们两口子总算松了一口气。痛定思痛,我和老公商量,再不能让这孩子“玩命”了。

2010年5月9日是母亲节,女儿问我想要什么礼物。我故作神秘地说,“列一张单子给你好不好。”女儿有几分担忧地瞅了两眼自己的存钱罐,然后勉为其难地说:“只要不是太贵,嘻嘻,我都会买给你的。”几分钟后,女儿拿到了一张让她差点儿哭出来的礼品单。上面有一系列的體育安全保护用品:护膝、头盔、护腕……

女儿气呼呼地说:“你这诚心是想让我破产啊!买这么多东西有什么用呢?”

我拿出一双漂亮的轮滑鞋说道,“我要学习滑旱冰啊!你知道,妈妈很笨的。如果一不小心摔倒了,头撞在墙壁上……”

在我一番绘声绘色的形容之后,女儿脸上的表情不自然起来。

“还有,护膝是用来保护膝关节的。如果膝盖擦伤了,留一个难看的伤疤,夏天我还敢不敢穿裙子?对了,还有这个……”我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女儿终于不再抗议了,但是从她阴沉沉的小脸上,我们看得出她心里并不服气。不过没关系,我们再接再厉。

老公要开车送她去上学,上车前对女儿说:“我们不系安全带行吗?”

女儿脸色慌乱起来,“这怎么能行呢?万一撞了车,人不就从车窗里飞出去了吗?”老公一脸无所谓地说:“这有什么关系。生活玩得就是刺激嘛!这不是你的口头禅吗?”接着,他又拿出一双拖鞋,朝女儿晃了晃:“呶!我开车可以穿拖鞋,你自己当心点,如果我不小心踩错了油门,希望你能像超人一样,以优美的动作着地。”

显然,女儿意识到了父亲是在开玩笑,不好意思地说:“爸爸,我以后再也不玩刺激了!”老公会心地一笑,显然,我们的“阴谋”得逞了。

潜移默化,安全教育与挫折教育并驾齐驱

随着我们时不时地对女儿灌输一些安全常识,女儿变得懂事了许多。于是家里很长一段时间相安无事,不再有“不靠谱”的事情出现。

当然,安全教育重要,挫折教育也不能因噎废食。2010年夏季,当女儿放了暑假之后,我们决定返回老家。老家是山区,不仅空气清新,而且风景优美。到了老家的第一天,女儿顾不上旅途的劳累,非要去山里转转。我从背包中掏出一本书来,朝她晃了晃说,你今天先“预习”功课,我们明天带你玩个痛快。

女儿半信半疑地接过书来,翻了几页后就跑过来找我问:“妈妈,山里还有蝎子啊!”我一本正经地说:“当然,还有毒蛇呢!对了,差点儿忘记告诉你了,有些路边的花花草草什么的,也是有毒的。”女儿故作吃惊地吐了吐舌头,总算是安下心来看书了。

这本书是我精心为女儿挑选的野外应急法则。女儿年纪还小,她对于潜在危险估计不到位,因此我们得提前给她打好预防针。接下来,女儿为我们明天的出行准备了许多东西。我乐呵呵地夸她是小分队的后勤部长。

第二天,我们全副武装出发了。在带着她走了很远的路之后,我们突然宣布,从现在起,我们是没有能力自救的迷路者,需要靠她的指引才能回家。女儿有些吃惊:“不是吧!没有这么玩的!”不过,她很快就同意了这一道“意外”考题,最后决定带我们往回走。

由于昨天一天都在老老实实做功课,再加上平时潜移默化的教导,女儿自然不慌不乱。她从容地从包里掏出了指南针,然后指挥着我们原路返回。一路上,女儿洋洋得意地卖弄自己昨天学到的知识,直到说得口干舌燥为止。中午的时候,女儿从包里取出食物与一家人分享,我发现她居然带了巧克力和维生素糖果。好奇的我刚要尝一块,女儿伸手阻拦说,这可是应急用的,以防备食物短缺的情况出现。接着,我又从她的包里发现了许多野外用的东西,看来这孩子长心眼了,不再傻乎乎地一味冒险了。

累了一天终于回到居住地。女儿虽然脚上都磨出了泡,但是依旧欢蹦乱跳,丝毫不当回事。看来这孩子也学会吃苦了。不过,她最遗憾的是自己学的那些急救常识没派上用场。我半开玩笑地说:“要不,我现在就去抓只蝎子咬你一下,这样就……”

面对挫折,让孩子鼓起勇气 第7篇

一、通过挫折教育让孩子认识世界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让人心旷神怡的美景,同时也存在着令人黯然神伤的事物。由于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孩子们被父母的坚强身躯护佑,使孩子们的身体远离严寒和酷暑, 心灵远离失落和痛苦,在孩子们的心中世界是晴朗无云的,是温暖如春的,是美妙如画的,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当孩子们遇到一点点不顺心的事情就不适应,再加上家长的溺爱,让孩子认识不到世界除了有以上充满亮丽光环的一面,还有密布荆棘困难的黑暗阴暗的另一面,最终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让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无法面对。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中,应该让孩子们认识 世界中与 顺利相对 的另一面———挫折。让孩子们的心中建立面对挫折采取适应心态的抗体。

家长在给孩子们讲读绘本材料或者童话故事的时候,在各种故事情节中不要刻意回避其中对主人公一些不利的因素,而只讲主人公非常优越的方面。要把主人公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告诉孩子。如在给孩子讲《小红帽》的故事时,告诉孩子小红帽是非常可爱的孩子,得到爸爸妈妈和外婆无微不至的关爱,但是,大灰狼是小红帽无法避免的一个困难。小红帽在面对大灰狼这个危险的困境中,没有害怕,而是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使自己的外婆得救,小红帽最终又收获了外婆的爱。让孩子认识到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会有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也有使自己伤心害怕的事情,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是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必须面对的事情。这样,孩子就对成长中会遇到一些麻烦和困难有了认识,在他们遇到这些困难时就觉得是正常的,会产生心理适应,而不是惧怕。

二、通过挫折教育让孩子体验逆境

在逆境中体验挫折,让心理在挫折的影响下接受洗礼,这种心灵体验是使人面对挫折心理能够适应的必须过程。适度的心理挫折体验,可以让人建立起面对挫折不心灰意冷而是继续努力战胜困难的必须过程。如果一个人连面对挫折保持坚定的心理态度的能力都没有,更不用说克服困难了,他们在困难面前只能选择退出直至无路可退。因此,应该让孩子适度地体验逆境,适应逆境对心理的压力,使孩子对逆境有一定的心理耐受能力。这样才能为孩子们在逆境中具备克服困难的能力打下基础。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一旦面对逆境,便不知所措,产生恐惧感。 在孩童时期必须要让孩子适度体验挫折。如果有的孩子见到喜欢的东西就想买,不买就哭闹,家长此时尽量不要顺从孩子,要给孩子讲道理。这本身就是在体验挫折,让孩子认识到不是自己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这样孩子经过逆境体验心理上对挫折的耐受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三、通过挫折教育让孩子敢于挑战

当人对挫折有了一定的心理耐受力之后,就不惧怕挫折了。面对挫折和逆境,他们就敢于展开攻势,有了克服困难的能动性。在面对挫折时,敢于面对并且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采取措施破解难题,获取成功。在有了成功的经验之后,再面对困难就敢于主动挑战并且战胜困难。所以,在孩子阶段应该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形成面对困难敢于主动挑战的心理品质。

例如,上武术课,让孩子们学习五步拳。有的孩子学习得很好,向全班展示了自己的精彩表演。但是有的孩子却不能及时学会,情绪低落。教师应该帮助孩子通过努力克服困难,让孩子在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后,认识自己具有克服困难的能力,且再遇到苦难敢于主动挑战的勇气。教师耐心地一步一步地教,孩子在教师的鼓励中一点一点地慢慢学练,最后经过自己长时间地努力练习,学会了五步拳,还在下一次课上让进行了表演。孩子就具备了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积累了困难可以通过努力战胜的经验。

当孩子面临挫折时父母怎么办 第8篇

第一、教孩子学会接受失败和挫折。既然失败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所以, 问题的关键已不再是有没有的问题, 也不是我的孩子会不会遇到的问题, 而是我们将怎样教会孩子学会接受的问题。要做到这点, 父母得先学会接受孩子的失败。试想一个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的家庭, 怎能允许孩子考试不及格呢?因此, 家长首先要以正常心去对待孩子的失败, 学会理解和接受, 然后才有可能更好的指导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 教孩子接受失败和挫折不等于让他们放弃和回避。而是教他们懂得忍耐和承受, 并以恰当的方式来应对, 特别是在进一步的努力中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第二、学会理解孩子。理解孩子这主要是指父母理解和接受孩子在失败和挫折时的沮丧心情和内心矛盾。一般地, 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困难时, 容易产生情绪波动, 诸如垂头丧气、无精打采, 甚至一反常态的不近人情、焦虑不安, 这都是正常的。所以, 越是这个时候, 父母越要冷静, 沉得住气, 切莫恶语相加, 指责孩子无能。最好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失败。这样做的好处是, 有利于激发孩子正视和接受失败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第三、教会孩子正确面对失败。毫无疑问, 挫折和失败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 无论是抱怨或者是逃避, 都将于事无补。所以, 当自己的孩子遇到挫败时, 父母应该告诉他这并不可怕, 同时让他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即每一次失败和挫折都意味着一份经验, 一个教训, 要教孩子善加利用和进行学习。

此外, 父母应教育和引导孩子, 正确地认识到, 人是在诸多客观和主观条件影响下成长的, 人生的航程, 总不是一帆风顺的, 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 挫折在所难免, 最主要的是要学会正确对待, 善于灵活应变, 或宣泄、或克制、或调整、或升华, 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这样, 就可以帮助孩子解除心理压力, 提高承受打击、战胜困难的能力。

第四、指导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父母在指导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时, 应注意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进行既不要过于强调主观原因, 也不要只看到客观条件, 特别值得注意的事情是, 一方面, 父母指导孩子分析失败原因的目的不是为指责孩子找借口, 而是要教会他今后应该怎么做。另一方面, 面对因孩子的主观失误而造成的失败, 父母一定要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对待, 绝不可一味的指责和抱怨孩子。还有, 在分析原因是, 要注意对事不对人, 不要以偏概全。换句话说, 就是不要因一次或一方面的失败而全面否定孩子的能力和品质。更不要用“你真笨”、“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会做”一类的言语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第五、给孩子有力的情感支持。处于困境中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这好比受到霜雪摧残的禾苗最需要阳光的温暖一样。一般情况下, 父母的情感支援, 也是孩子战胜失败与挫折的力量源泉。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 父母千万不要把孩子的失败和挫折, 看成是是自己的失败与挫折, 更不要错误地认为孩子的失败和挫折, 就等于自己的面子受损。否则, 就容易造成父母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孩子, 这除了让受挫的孩子再次感到受挫外, 也许它没有其它一点点的好处了。

第六、帮助孩子制定改进措施。当孩子遇到失败和挫折时, 父母应通过与孩子的积极讨论与沟通, 主动为孩子提供各种办法与建议, 积极监控和帮助孩子制定改进措施, 特别是要鼓励孩子自己动脑, 通过冷静的分析和思考, 找出失败的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进一步分析实现目标的各种客观条件, 变挫折为动力, 在以后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取得新的成功。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等等, 这都是人们在对待挫折时一种积极反应方式。所以, 父母在孩子制定改进措施的时候, 一定要引导好孩子受挫后的行为。尽可能多的采用正确的反应方式, 诸如增强努力、改变行为、调整目标、严格要求自己等, 应避免采用直接的消极反应方式, 诸如攻击、回归、逃避、冷漠等, 谨慎地采用间接的消极反应方式, 诸如压抑、否认、反向、推诿、合理化等。消极方法也许能获得暂时的安慰, 但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第七、利用榜样对孩子进行耐挫教育。对于以模仿为天性的孩子来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 父母如能适时向孩子提供可资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 定能加深孩子对挫折的理解和认识, 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 进而转化为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动力。

特别是, 父母要率先垂范, 在失败面前, 绝不灰心丧气, 而是更加加倍努力, 克服重重困难, 直至最后达到目标。只有这样, 才会使孩子感到真实可信, 可亲可学。

第八、设置困难以锻炼孩子的耐挫能力。许多研究证明, 早年的挫折经验对成年后的影响甚大。所以, 一个从小经过逆境磨练的人, 长大后就能更有效地适应环境。所谓“艰难困苦, 玉女于成”、“自古英雄多磨难, 从来纨绔少伟男”等等, 都说的是这个意思。

当前大学生的挫折感及挫折教育探析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感,挫折教育

当代大学生身处社会急剧变革、思想思潮起伏的新时代。由于家庭教育观念、学校教育模式以及社会阅历等因素制约, 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弱。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社会化等过程中, 大学生没有实现积极过渡, 而由此引发了许多心理问题、社会问题, 这些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于挫折教育的重视。

一、开展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1. 挫折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并指出, 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要实现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提升人的主体性, 增强人们认识自然、社会的能力和改造自然、社会的能力;实现人的思想和精神的全面发展, 包括知识、能力、素质、心理的全面协调发展。当前, 处于生理和心理渐趋成熟的大学生, 由于过去接受的多是知识文化的教育, 实践和社会阅历尚浅, 这也使得一些大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的情况, 他们缺少自我控制情绪、管理情绪的能力, 缺少与人沟通交流的人际交往能力。由于从小父母亲人的溺爱以及家庭条件的优越, 他们往往自我意识强, 很难理解别人, 人际关系不和谐;自主能力差, 缺乏独自面对挫折困难的能力, 这就使大学生在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人的全面发展目标难以实现。

2. 挫折教育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型国家等国家一系列重大理论的指导下, 高校承担着培养综合性、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关于如何培养、塑造这样的人才, 作为高校特别要在注意引领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 增强学生客服困难、百折不挠的勇气, 要注意为学生成长营造积极、宽松的氛围,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还要培养学生乐观包容的胸怀。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特别要注重人的主体性和价值性。要努力培养大学生既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同时还必须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学生的成才和成人的过程中, 将挫折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帮助大学生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 挫折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客观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 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生存竞争压力加剧、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 社会期待较高、自我实现的渴望较强, 因而承担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也变得越来越重。由于从小生活在父母搭建的温室下、过着不需要过多为生活努力思考的日子, 缺乏父母从小价值观以及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自身并没有形成正确稳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在面对社会中多元价值观、多样生活方式的冲击, 一部分大学生显得茫然、不知所措, 甚至出现价值坐标偏离、道德滑坡的情况。由于缺乏挫折的体验和教育, 因此难以承受其重。社会的发展是丰富多元的、是历经曲折的发展, 这也要求作为社会中最有活跃性的人也要有面对挫折的正确心态以及客服挫折的信心方法。

二、大学生产生挫折感的内外因分析

1. 大学生产生挫折感的外因分析。

(1) 社会外部环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市场经济在带来物质水平提升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西方的思潮和价值观。其中, 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冲击着传统的道德观念、文化思想以及法律意识, 一些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渐渐地流失, 整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心态发生着强烈的变化。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思想较活跃、敏感的群体自然首先受到冲击和震撼。一些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确实在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 这种不健康的价值观一方面使大学生内心产生了冲突, 另一方面, 通过比较、攀比也使一部分大学生的内心充满了挫折感, 甚至产生了困惑。 (2) 学校教育环境。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 确实为国家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 但同时由于教育体制和考核制度的导向, 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就会出现能力、素质、品德不平衡的情况。[2]学校在发挥教育功能的同时, 也要更多的承担起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以及对于困难耐受性的责任。一部分学生在学校主要接受老师的课堂说教, 实际动手操作、与社会接触的实践操作较少, 习惯于被动地接受事物, 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差。由于考核的标准强调分数, 因而也导致一些学生将学习成绩看得较重、课业压力较大。在理想和现实的冲击中, 一些学生难免产生失落情绪;就业体系尚不健全、学生就业能力不强, 也让学生产生了就业压力, 挫折感增强。 (3) 家庭成长环境。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早期场所。家庭中父母对于子女的沟通水平越高、情感和行为引导控制越好, 对于儿童的智力和情商发展越有积极作用。家庭的教化和组织功能能否充分利用和发挥, 直接影响到儿童社会化的方向、进程。在一个父母关系良好、家庭和睦友爱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在心理上可能是有安全感、乐观积极的。反之, 家庭中父母关系不和谐, 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内心会孤僻, 缺乏安全感。此外, 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培养方式也会影响孩子面对挫折的态度方式。溺爱、放任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社会化都是不利的, 而开明民主的教育却可以赋予孩子良好的人格特征。

2. 大学生产生挫折感的内因分析。

(1) 自我评价偏差。2000年前, 古希腊人就把“认识你自己”作为铭文刻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一个人能否对自己的心性、性格、能力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和评价, 对于个人的生活状态至关重要。一些人挫折感的产生, 也许与客观环境关系不大, 因为生活中的挫折困难无时无刻不在, 有些人稍遇不顺就产生挫折感。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 对个人的评价往往不全面、客观, 当取得一点成功时, 就会沾沾自喜, 自我评价偏高;而当遇到挫折与困境时, 就会产生挫败感或苦恼焦虑的情绪而低估自己, 甚至产生自我怀疑。 (2) 事物认知偏差。现实生活中, 由于大学生思想的不成熟性以及社会经验的匮乏, 会对于很多事情发生的规律不能正确掌握和判断。比如对于自身学习基础的认识以及成绩的获得, 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 往往由于当地教学水平有限, 英语、数学等学科基础较差, 然而又由于学科的性质, 短时间内很难有较大的提升, 因此往往自身挫败感很强。在生活中, 由于对于友谊、爱情等情感缺乏正确的认识, 缺乏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 因此往往让自己苦恼, 甚至产生一些极端的行为。此外, 生活中, 大学生也会因一个或几个目标而同时出现, 但由于条件所限, 于是产生难以抉择的心理矛盾, 这也会引起挫折感。

三、多措并举、增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实效性

1. 营造良好的宏观教育环境。

社会的教育和价值导向应该成为化解大学生的挫折感的有益途径。社会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从上层设计方面来说, 国家社会应该努力设计符合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业和就业制度和政策, 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竞争秩序, 为大学生的学业和就业实现良好的衔接, 并通过鼓励创业来提升大学生的活力。同时, 在社会上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社会风尚, 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在社会上有存在感, 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2. 高校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我国的教育一直比较注重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 而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培养了许多学习成绩优秀而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随着大学生挫折感的日趋加剧, 心理问题学生也有所增加。学校在传授知识文化的同时,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和疏导机制显得尤为必要。在对学生日常的教育和管理中, 为了对学生的心理情况和发展特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掌握, 可以通过访谈摸底、心理测试等方法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并定期跟踪了解, 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3]同时, 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活动室针对学生在心理发展中遇到的心理冲突和心理矛盾, 利用谈心谈话、集体团训以及专题讲座, 来对学生存在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坚强的意志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大学生要提升自我抗挫能力。

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相结合的。大学生抗挫能力的提升, 既需要外部提供有力的环境, 同时更需要大学生着眼自身。首先, 大学生还是应该多读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知识永远是指引人们前行的一盏明灯。通过读书我们可以看到历史长河的不停流淌, 感受光阴的易逝、体悟生命的价值。让自己的思想成熟, 心态平和。此外, 大学生由于从小生活环境较优越, 没有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不易, 可以说未曾清贫难成人。因此大学生要走出校园, 多接触社会, 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挂职锻炼的机会, 到社区相应岗位实习, 比如帮助社区中贫困家庭儿童进行义务辅导, 帮助社区中需要帮助的老人做一些家务, 通过看到身边一些人生活的不易、倾听身边人的故事, 来增强自身思想的深度, 懂得感恩, 珍惜热爱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此外, 可以利用寒暑假到农村或边远贫穷地区支教或者义务服务, 在那里与当地群众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 体验生活的艰辛, 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培养自己勤俭节约的习惯, 改变互相攀比的不良之风, 增强自身的自立自强品质。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张耀灿, 郑永廷, 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谈学前教育中的挫折教育 第10篇

一、挫折教育必须遵循幼儿发展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日益增强, 当前的孩子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已然十分普遍, 再加上当前的教育改革提倡进行赏识教育, 幼儿教师也都往往顺着孩子的意愿来进行教育, 对于他们的优点过分夸大, 而无视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这些做法显然是违背一定的教育教学精神与理论的。所以, 学前教育中应重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已经成为众多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进行挫折教育也同样是一门艺术, 需要我们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 根据孩子发展的身心特点进行有效教育就是其中最为根本的一条。譬如在孩子摔倒以后, 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马上把孩子拉起来, 而挫折教育要求孩子们自己爬起来, 但同时, 我们应当根据实际情况, 根据孩子摔倒的严重程度加以科学分析, 如果摔得较重, 孩子们自己爬不起来的, 就应当教师帮忙。总之, 一切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应当根据孩子发展的身心特点来进行决定, 而不能想当然。

二、教育幼儿合理期望, 正确评价自我

期望值过高, 成功带来的满足感越弱, 失败带来的挫折感越强, 所以, 教师对幼儿的长处与不足应充分了解, 并有客观的评价与合理的期望, 帮助幼儿发现并培养自己的特长, 鼓励幼儿向恰当的发展目标努力。若只看到幼儿的优点而无视缺点, 会诱导幼儿对自身的不足缺乏认识而容易自高自大, 骄傲自满, 不能接受挫折。教师对幼儿的期望过高, 就会增加幼儿的心理压力, 使他们不敢面对挫折。所以, 教师要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性格以及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 帮助幼儿认识环境, 了解社会, 如社会需要什么样素质的人, 现实中存在哪些不尽如人意的事等, 让幼儿懂得做事要向高目标看齐, 但须有承受最坏结果的思想准备, 在心理上对承受挫折有所准备, 面对挫折能更客观、更冷静。

三、利用榜样作用教育, 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我们知道, 学前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较强, 利用他们的这一点心理特征, 我们要运用给他们树立榜样的方法与方式来渗透挫折教育, 增强孩子们的抗挫能力。首先, 在孩子的眼里, 老师和家长就是一些无所不能的神的化身, 所以我们大人就要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当中给孩子们树立一个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勇者形象, 给他们一定的榜样作用。另外, 我们要合理利用孩子常看的动画片形象给孩子施以一定的教育。当他们遇到困难难以解决时, 我们可以说:“你看喜羊羊多么聪明与坚强啊, 我们是不是应当向喜羊羊学习, 开始想办法来解决生活中的这些难题呢?”这样孩子一定乐于接受, 并极力践行。另外, 像奥特曼等动画片中的英雄形象也可以作为一些榜样来对孩子进行教育。最后, 我们还要形成一些良好的互动氛围与合作意识, 让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互相影响, 能够形成一种赶、帮、比、学、超的良好氛围, 给学前阶段的抗挫教育营造良好的集体环境。

四、将挫折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 增强幼儿受挫力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教育, 课堂都是一个主阵地, 学前阶段的抗挫教育自然也是如此。要想达到较好的抗挫教育, 我们自然就要紧密联系课堂教育教学活动, 将挫折教育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 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讲故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活动, 在故事内容的选择上, 我们教师需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抗挫能力强的英雄故事, 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影响, 给他们坚强品质的形成输入一定的正能量。另外, 学前教育阶段, 游戏教学也非常常见, 我们在设置游戏活动的时候, 可以编排一些具有挫折情境的教学游戏, 让孩子在不断克服与战胜中, 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 达到我们的教育效果。

得到温暖的孩子才能抗挫折 第11篇

男孩叫虎子,可他的外表和气质都跟老虎相差实在太大啦!虎子个子矮小、身形消瘦、无精打采,坐在那里胆怯地缩成一团,连看都不敢看我一眼。

我让他们每个人都说一下情况。周女士抢先开口:“虎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都很优秀,经常是班里的第一名。但是,上了初中,他变得越来越胆小,后来竟然不愿意出门跟朋友玩,害怕和老师说话,学习一遇到难题就惊慌。最主要的是害怕考试:考试前几天,他就紧张,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总担心考不好;考场里,就更紧张了,手发抖,心跳加快,脑子一片空白,平时会做的题目也有可能做不出来。这样,他的考试成绩不可能理想,成绩不好又加重了他考前的担忧。如此恶性循环,便越来越不可收拾。”说完,她长长叹了口气。

肖先生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我和妻子都受过高等教育,所以特别希望虎子能上名校,将来有出息。我们知道,环境好的家庭,孩子最容易被宠坏。我们对虎子,除了在学习上抓得紧,还十分注意培养他的意志和品质。比如,他要什么东西,我们不会轻易满足他。书上说,要延迟满足孩子的需要,要让孩子适当体验挫折感,才能使孩子尽快成长。节假日,我们不允许虎子睡懒觉,要他起床锻炼。虎子做任何事情,我们都不允许他半途而废。”

肖先生还举了一个例子:“那年,虎子才六七岁。一天,他突然跟我们说要弹钢琴,我们当天下午便把钢琴买回家,还请了家庭教师。岂料没过多久,他就不喜欢弹钢琴了,每次老师来的时候,他都把门反锁起来,不让老师进屋。我和妻子都认为,如果对孩子听之任之,不管学什么,孩子都会半途而废。这样的孩子不可能有出息!在我们看来,孩子将来是否靠弹钢琴吃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做事善始善终的好习惯。我们决定让虎子坚持学下去。在这件事情上,我们骂也骂了,打也打了,甚至还给虎子读各种媒体对音乐天才的报道,让虎子寻找自己跟成功孩子的差距。但,虎子还是那样。”

说到学习,肖先生夫妇认为,学习比弹琴更重要,所以越发要抓紧。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还给虎子弄一些课外书上很难的题目让他做,免得他认为已经学会课堂上教的东西,自以为了不起。

肖先生的“教子经”让我听得头痛欲裂,有很多父母都像他那样,跟我说几乎一模一样的话。我给这样的“教子经”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正确的废话”。这些话的特点是:第一,绝对没错;第二,说的人越说越高兴,听的人越听越难受。可以说,这种话说得越多,效果就越差,甚至会效果相反。

我想了解虎子的感受,于是问:“虎子,你听了爸爸说的话有什么感觉?”虎子猛地抬起头,愤怒地说:“烦死人了!”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他的虎威,不禁心中大喜:这孩子还可以表达愤怒情绪,说明情况还不算太糟。

我决定从所谓的“挫折教育”入手,问:“肖先生,你上次表扬虎子是什么时候?”肖先生先是一愣,然后一脸尴尬地回答:“记不起来了。”我追问:“大概是什么时候呢?几天前,几周前,几个月前,还是几年前?”肖先生足足想了一分钟,才结结巴巴地说:“大概是几年前吧。没表扬他有两个原因,一是不希望他变得骄傲自满,二是他这几年实在没什么值得表扬的。”

我扭头问虎子:“你记得爸爸最近一次对你很放松、很高兴地笑是什么时候吗?”虎子想都没想:“他从来都没对我笑过!”

我转向肖先生夫妇:“我们都曾年轻过。你们说,一个人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在健康、学习、交友等方面,会有哪些挫折?”肖先生夫妇你一言我一语地抢着说了一大堆,比如健康方面的头疼脑热,学习上的压力,同学之间的亲密与隔阂、友情与嫉妒⋯⋯处处都有危机,处处都可能经受挫折。我表示同意:“是呀,每个孩子分分秒秒都在和同龄的孩子斗,在任何方面都斗,斗智斗勇,斗漂亮斗帅气,所以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体验到挫折感。”

我把话锋一转,问:“肖先生,在工作中,你也体验到很多挫折感吧?”肖先生深有感触,点了点头。我接着问:“那么,回到家里,你希望妻子用什么态度对待你?是希望她恶狠狠、凶巴巴的,以增强你应对世态炎凉、艰难险阻的能力,还是希望她和颜悦色、温柔体贴?哪种态度能使你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坚强?”肖先生半晌无语。

我接着说:“我们都是人,人在软弱的时候最需要温情。人活着的几十年里,随时都有挫折在某个角落等着我们去应对,这些自然的挫折足以让我们变得坚强,再也没必要人为地制造挫折来锻炼孩子。而且,能够承受‘没被满足’的挫折感的前提是,曾经被很好地满足过,就像吃饱了才能耐饿一样。打个比方:武汉冬天的气温在零度左右,过去取暖条件不太好,处处寒冷,甚至有寒彻骨髓的感觉;然而,在零下20度左右的哈尔滨过冬天却很舒服,因为屋子里有暖气,只要在屋子里呆一会儿再出门,就不会觉得冷了。因为只有储备足够的温暖,才经得起严寒的侵袭。人的心灵也一样,只有得到很多满足、温暖和幸福的滋养,才能经得起挫折、严寒和伤害。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你们如果让虎子在家里舒服高兴了,他在外面自然会不畏艰难、不怕挫折地‘冲锋陷阵’。”

思想问题一解决,肖先生夫妇的态度马上有了转变。在后来半小时的谈话里,我几次看到肖先生露出了笑容,虽然只是淡淡的,但已经与刚刚进屋时那个一心一意要把孩子锤炼成超人的父亲判若两人。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挫折教育 第12篇

人生时刻面临着挫折和挑战, 挫折教育从幼儿抓起迫在眉睫, 让孩子面对挫折时不气馁, 不放弃, 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尤其重要。作为幼儿教师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教育的需要, 在科学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人为的创造一种环境, 让幼儿面临种种“险境”, 启发或鼓励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团结协作来克服困难,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逐步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心理, 进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一、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挫折

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 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时, 由于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反应。挫折应该说是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的, 它会对个体的生理、心理乃至人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但是个体对挫折的理解、态度和对策不同, 其影响的性质与程度就不相同。面对同一类挫折, 具有较强抗挫折能力的人可能面对挫折而愈挫愈奋, 再接再厉, 最终战胜挫折;抗挫折能力较低或经不起挫折的人可能就会一蹶不振, 而被挫折彻底战败。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人的抗挫折能力, 正确认识挫折与失败, 并化挫折为动力, 不断升华自己。

有的幼儿在折纸活动中怎么也折不好小狗, 于是干脆就把它扔掉了。于是, 我对大家说:“折纸活动很有趣, 但是也是有难度的。遇到困难怎么办?自己多试几次, 向周围小朋友多问问就行了。老师在折纸时也是试了好多次呢。相信大家都能自己完成。”通过我的引导, 一些想放弃的孩子又在尝试折纸。通过小朋友们之间的交流与教师的指导, 孩子们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小狗终于诞生了, 特别是克服困难的小朋友显得特别兴奋“老师, 我也折成了小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趁热打铁及时表扬了那些孩子, 夸奖他们遇到困难不退缩。

二、对幼儿进行挫折及赏识教育的意义

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 幼儿阶段各种心理素质的健康正常发展是形成个体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人格具有功能性特征,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在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情感教育目标。

幼儿时期正是一个人的人格及个性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时期的心理特点表现为, 幼儿的心理状态不稳定, 心理脆弱, 经不起挫折, 特别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伴的表扬及认同。正如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所指出的那样, 如果个体在儿童时期的正常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将直接会影响到其成人心理素质成长发展过程, 甚至会现某些心理缺陷, 如自信心不足, 社交障碍、焦虑过度等。

挫折教育是这一时期一个重要教育内容。因为在人的一生中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挫折是人的真实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 是不可避免的。让幼儿适当感受挫折、在挫折中学习积极的应对方式, 提高抗挫折能力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赏识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如果教育者以一种赏识的态度看待儿童, 对儿童进行积级的评价和引导, 一定可以引起儿童对自身优点的肯定, 会对自我充满信心, 并体现在积极的行为改变中。“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 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 他就学会了自爱”, 对于儿童而言, 那些来自外部的期待、积极的暗示和赞许, 能激起积极的自我暗示, 对增强孩子自信心有重大意义。所以在个体儿童时期进行相应的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它有利于儿童积极健康心理的形成, 并直接为儿童将来成人后的心理及身体成长发展做好铺垫。

三、在寓教于乐中实施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不仅靠幼儿教师的讲解, 还要尽可能地让孩子进行体验。其中, 做游戏是幼儿园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常见形式, 也是最有效的形式。游戏既能让孩子们获得一定的生活体验也能提高基本技能, 还能锻炼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特别是在游戏环境中, 一些幼儿视“困难”和“挫折”为乐趣, 通过这种情境表演, 他们会收获一种成功感和认同感, 并且能够享受这种乐趣。幼儿教师要让幼儿体验游戏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增强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

在做分组传球的游戏中, 一些孩子由于身体的协调性不好, 很容易将皮球从手中滑落。如果放在平时, 有的孩子不愿去捡皮球回来。但是由于是“比赛”, 有的孩子很快产生一种集体意识, 马上跑去捡皮球回来, 到指定地点后再进行传球。再如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 充当老鹰的同学虽然跑得气喘吁吁, 仍然乐此不疲, 克服了“懒惰”的缺点。部分充当小鸡的同学为了不被老鹰捉到, 双手会紧紧地抓住前边同伴的衣襟, 甚至跌倒也会马上爬起来, 继续游戏。另外, 我还适时地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活动, 如郊游、去敬老院帮老人整理房间、给校园里的小树浇水、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以此来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耐心, 增加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的想象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 在开展挫折教育时, 教师一定要合理把握幼儿的承受力。不要让幼儿产生恐惧心理, 要在一种轻松自然的氛围中逐渐的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困难和挫折, 鼓励他们通过自身进行尝试, 借助同伴给予他们更多的能力、信心, 对他们的进步表现要及时表扬, 让他们学会宽容, 学会合作。学会友爱, 以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摘要:心理学研究证明, 成年期的人格特征及其相关的行为表现根源于其生命的头五年。个体儿童早期的经验及体验在其以后的人格发展及行为表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正处于此关键阶段, 因此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抗挫折教育, 将会对其以后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上一篇:大豆栽培技术综述下一篇:神经内科监护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