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虫害论文范文

2024-05-10

园林虫害论文范文(精选12篇)

园林虫害论文 第1篇

一、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

1) 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多, 结构复杂。园林植物品种繁多, 设计和配置千差万别, 既有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式种植, 又有一些特别稀奇的品种。多种多样植物种类、丰富的数量以及生态环境, 为病虫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源或寄主, 形成了园林植物特有的病虫种类和结构。

2) 园林植物生长环境日趋恶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结构日见复杂, 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行道树、街头绿地中的花卉、树木, 往往会受到下水道、煤气管道、电线电缆等诸多地下设施的影响, 汽车尾气和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或废水也时刻影响着植物生长, 园林植物生长环境恶劣, 植株生长不健壮, 抗病力差, 给病虫害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

3)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难。园林植物本身及其所处城镇环境的特殊性, 决定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特殊性和多样性, 因此,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必须根据各个绿地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消长动态, 以及受害植物或寄主的不同, 随时调整防治措施, 做到防治措施灵活多变, 以确保防治的有效性。

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1) 加强土、肥、水管理。土壤耕作可以改良土壤结构, 同时可以清除杂草、增加土壤肥力、积蓄土壤水分, 使园林植物生长健壮, 增强抗病虫能力, 这对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有显著的效果。因此掌握了不同虫害的发生规律, 结合园林植物的生育期进行合理耕翻土壤, 可将土壤中害虫的巢穴破坏, 增加害虫的死亡率, 从而减少害虫的来源;同时可将大量土表带病的枯枝, 落叶、病果翻到土壤深处, 不但增加了肥料, 同时防止了病原的传播。尤其是在冬季, 除改良土壤外, 对消灭土中越冬病虫和减轻根部病害具有良好的作用。此外, 合理施肥、排灌可促使园林植物生长健壮, 增强抵抗病虫的能力, 但必须注意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的全面配合。

2) 育苗措施。园林植物上有许多病虫害是依靠种子、苗木和其它无性繁殖材料来传播的, 因而通过一定的措施, 培育无病虫的健壮种苗, 可有效地控制该类病虫害的发生。a.无病虫苗圃育苗:选取土壤疏松、排水良好、通风透光及无病虫危害的场所为育苗苗圃。盆播育苗时应注意盆钵、基质的消毒。如菊花、香石竹等进行扦插育苗时, 对基质及时进行消毒或更换新鲜基质, 则可大大提高育苗的成活率。b.无病株采种 (芽) :园林植物的许多病害是通过种苗传播的, 如仙客来病毒病是由种子传播的, 菊花白锈病是由脚芽传播的, 等等。只有从健康母株上采种 (芽) , 才能得到无病种苗, 避免或减轻该类病害的发生。c.组培脱毒育苗:园林植物中病毒病发生普遍而且严重, 许多种苗都带有病毒, 利用组培技术进行脱毒处理, 对于防治病毒病十分凑效。如脱毒香石竹苗、脱毒兰花苗应用已非常成功。

3) 合理进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化学防治作用快, 使用方便, 应用广泛, 受地域性和季节性限制小, 尤其在病虫害大发生时, 如选用正确, 在短时间内, 就能迅速予以歼灭。但是, 实践证明, 化学防治有很多缺点, 如使用不当会引起人畜中毒和植物药害。同时, 由于长期使用化学毒剂, 许多害虫因产生抗性。因此, 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 低毒, 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 经常变换用药品种, 以免使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 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养护管理要加强。病虫的发生与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有关。生长势强的植株抗病虫害的能力相对较强, 许多病虫害都侵染树势弱的植株, 所以根据各种植物的习性和要求, 科学合理施肥、浇水, 可以调节植物的营养状况, 促进生长势, 增加抗病虫害的能力。同时搞好绿地卫生, 及时清除枯枝、落叶, 减少病虫害越冬的场所, 大部分虫害如杨毒蛾、柳毒蛾等冬季以蛹在落叶层下越冬;还有一部分以幼虫在落叶层和杂草中越冬;部分害虫也以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在落叶中越冬, 要清理绿地内和绿地边角场所的落叶、杂草, 集中烧毁, 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越冬基数, 为来年病虫害的防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5) 加强制度建设, 强化管理手段。进一步加大病虫害防治的宣传工作, 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防治病虫害的认识。完善和规范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管理, 建立相应的病虫害防治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 加强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技术管理和指导, 不断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和技术水平。第一,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考核办法。要有具体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 且要落实专门机构或人员来抓此项工作。第二, 建立植保工作信息交流平台。组织各园林绿化企业或相关单位里从事植保工作的人员, 定期举行培训、经验交流, 使科研成果、成功经验得到充分推广和应用。第三, 建立病虫害监测和预报警系统。加强对城市病虫害的日常监测和预报工作, 及时发布有关园林植物病虫害信息, 使防治工作更有针对性, 且能将病虫害在初发阶段就得到有效的控制, 做到防早、防小、防了, 防止大规模的发生, 尽量减少损失。

6)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是在园林生态环境的制约中进行的, 而且其防治措施需要始终贯彻在栽培和养护管理的各个技术环节中。因此, 园林绿化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用药治理效果。因此, 提高绿化管理人员的素质, 使其了解和掌握病虫害防治理论与技术措施, 是提高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 提高园林植物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重要保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成立专门的园林植物保护技术小组, 负责辖区内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预测预报及治理工作。

总之,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门系统的科学, 为了做好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 又不危及生态环境, 在城市绿化规划和设计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园林植物的养护问题, 从区域角度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的配置在满足审美要求的同时, 必须易于养护, 避免大面积发生病虫害。预防在先, 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 是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主要策略。

参考文献

[1]尤民生, 王海川, 杨广.农业害虫的持续控制[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1999.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第2篇

年生活史:一种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即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到第二年的越冬虫态结束止发育经过。休眠:由于不良生活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暂时引起停止生长发育的现象。

滞育: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是昆虫长期适应不良环境而形成的,有种的遗传稳定性。卵化:昆虫胚胎发育到一定时期,幼虫或若虫破卵壳而症状:园林植物受生物或非生物侵染后,其外部形态下的不正常表现。

病状:寄主植物受病后所表现的不正常变化。(变色、坏死、枯萎、畸形、流胶流脂)真菌的生活史:指从一个孢子萌发开始,经过生长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寄生性:是指一种生物在另一种生物上寄生,并可获得营养的能力

致病性:寄主植物抵抗病害的能力

抗病性:寄主植物抵御病原植物病毒的组成:核酸和蛋白质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1争夺营养物质或水分:1)寄生性种子植物,吸盘、吸器、维管束,2)线虫、口针3)真菌、吸器或菌丝体4)细菌5)病毒2机械压力3酶的作用,纤维素分解酶,果胶分解酶4 激素的作用5生长调节物质6多糖类物质 植物的抗病机制:抗病是植物真正抵抗病原物侵染的能力。1固有抗病性:固有的物理抗病性、固有的化学抗病性2诱导抗病性:局部诱子囊或卵孢子。分为:壶菌纲、丝壶菌纲、根肿菌纲、卵菌纲4种。(腐霉属、疫霉属、霜霉属、白锈菌)2接合菌亚门:营养体多无隔菌丝,无性繁殖形成孢子囊和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两个同型配子囊结合形成接合孢子,包括接合菌纲和毛菌纲。(根霉属)3子囊菌亚门:营养体为发达、有隔膜的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分为:不整囊菌纲、核菌纲、腔菌纲、盘菌纲、虫囊菌纲、白粉菌。量大、分布广。

昆虫纲主要目及鉴别特征:1 直翅目 体中至大型。口器咀嚼式。触角常为丝状、鞭状、少数剑状。前胸大。常有翅两对,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后足适于跳跃或前足特化为开掘足。产卵器发达。尾须1对,雄性具发音器。渐变态。卵生。2半翅目 体小至中型,扁平。触角丝状,多4-5节,单眼2个或无。口器刺吸式。前翅半鞘翅,后翅膜质。渐变态。3同翅目 小至大型。后口式。刺吸式口器。触角较短,刚毛状、-幼虫-蛹-成虫

(二)不完全

变态 卵-幼虫-成虫 1渐变态。幼虫与成虫形态相似,生活习性相同,仅性未成熟,翅呈翅芽状,“若虫”如半翅目昆虫。2半变态。幼虫与成虫形态不相似,生活环境、习性也不同,一般幼虫水生,成虫陆生,”稚虫”,如蜻蜓。3过渐变态(蜉蝣目)。从幼虫变为成虫期之间要经过一个亚成虫期4增节变态(原尾目)。幼虫与成虫之间腹部的节体数逐渐增加。4表变态(弹尾目、双尾目、缨尾目)幼体从乱中孵化出出的过程。

趋性:是指昆虫对外界刺激(如光、热、化学物质等)产生的定向活动行为。两性生殖:昆虫经过雌雄两性交配,精子与卵子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又叫卵生。

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不经过交配也能产生正常的新个体,或虽经过两性交配,但其卵未受精,产下的不受精卵仍能发育为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孤雌生殖。多胚生殖:是指一个成熟的卵可以发育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的生殖方式。伪胎生(卵胎生):有些昆虫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并孵化,产出来的不是乱而是幼体,如麻蝇、蚜虫。幼体生殖:少数昆虫在母体未达到成虫阶段,还处于幼虫期时就进行生殖,称为幼体生殖。

性二型:同一种昆虫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等第一性征不同外,其个体大小、体形、颜色等也有差别,这种现象称为性二型或雌雄二型。多型现象:是指同种昆虫除雌雄两型外,还有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个体的现象。蜕皮: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受到体壁限制,必须将旧表皮蜕去,重新形成新的表皮,才能继续生长,这种现象叫蜕皮。

龄期: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其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摄取的总热量为一常数

植物的抗性:是指同种植物在某种害虫的危害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某些品种或植株能避免受害

羽化:完全变态的昆虫退去蛹壳或不王全变态的昆虫蜕去末龄若虫的皮化为成虫的过程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的发生,繁殖或减轻其危害的方法

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经过一系列形态变化

园林植物病害: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种苗、球根鲜切花和成株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受到了致病因素(生物因素或非生物因素)的侵袭,整个植株、器官、组织和局部的细胞生理生化功能紊乱,解剖结构破坏,形态特征改变,一直园林植物生长不良,品质变坏,产量下降,甚至死亡,严重影响观赏价值和园林景象,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病原:直接导致园林植物病害发生的因素。

病症:病原物(生物性)在植物病部的表现特征。

物的侵染以及侵染后所造成损害的能力。

初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接种体在生长季节中首次引起寄主发病的过程

再侵染:受到初侵染而发病的植株产生的病原物,在同一生长季节中,径传播引起寄主再次发病的过程。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又叫病程,就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病害流行:某种植物病害在一定地区,一段时间内普遍而严重的发生,对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侵染性病害:凡是由生物性病害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都是传染性的,称为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凡是由非生物性病害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

病毒:由核算和蛋白质构成的分子寄生物

线虫:又叫蠕虫是一类低等的无脊椎动物

喷菌现象:细菌所受病害部位,无论是维管束还是薄壁组织受害,都可以从徒手细胞中看到大量的细菌病原喷出的现象。

活养寄生物(转性寄生菌):有的病原菌只能活在寄主上寄生,一旦寄主组织死亡,他就不能获取营养而继续生存。

半活养寄生物(兼性寄生物):病原物可先在活的寄主上寄生,分泌一些毒素和水解酶,弱化后分解寄主组织而后获取营养。寄主死后,仍然可继续在死体植物上获取营养而继续生存,这一类病原物称为半活养寄生物。死氧生物(腐生物):病原物不能在活体植物上获取营养,只能在死亡的植物组织或基物上获取营养。

过敏性反应:寄主侵染点周围少数细胞迅速死亡,从而遏制病原物扩展的一种特殊现象。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张。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

吸器:有些专性寄生真菌侵入寄主后,菌丝体形成特殊的营养吸收结构,称为吸器。园林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1病原,直接导致园林植物病害发生的因素(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2诱因,非直接治病的因素;按病原不同分为:1植物自身遗传,先天性缺陷引起2物理因素引起3化学因素恶化所致病害。

子囊果的类型: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子囊座、假囊壳。

导抗病性、系统诱导抗病性 园林植物病害侵染的过程:1接触期:从病原物与寄生接触或达到能够受到寄住外渗物质影响的跟围或叶围后,开始向侵入的部位生长或运动,并形成某种侵入结构的一段时间。有接触识别和接触导误,与温度和湿度关系最大。2 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的这段时间。可以直接侵入,也可以从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与温度和湿度关系最大。3 潜育期: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表现明显的症状为止。该时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期。温度影响最大。4 发病期:寄主表现症状以后到症状停止为止,是病原物大量增殖,扩大危害的时期。园林植物病害病原的传播途径:(1)主动传播:借助自身的活动性进行传播。(2)借外力传播:(被动传播)自然力传播(气流传播、雨水传播、动物传播)人为传播(苗木种子调运、农事操作)、病原物的越冬场所 1)病株及其残体残体(多年生植物的根颈部、田间杂草、带病寄主)2)种子及其他繁殖材料(种子之间、种子表面、种子内)3)土壤及粪肥4)介体:靠介体昆虫进行传播。病害流行的条件:(1)病原因素:必须有大量的侵染能力强的病原物存在(2)寄主植物:大面积的(单一的)连片的种植感病品种是病害流行的先决条件(3)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积累和侵染活动的环境条件。园林害虫防治方法:

(一)园林技术防治法。1选育抗虫品种2合理搭配树种与品种3加强田间管理4合理施肥与灌溉

(二)生物防治法。1合理利用天敌昆虫。保护利用本地天地昆虫;引进外地天地昆虫;人工繁殖与释放天地昆虫2应用生物农药防治害虫。微生物农药;农用杀虫素;生化农药(三)其他有益生物的利用

(四)其他生物技术的应用。1遗传不育治虫2转基因抗虫植物3转基因抗性天敌

(五)物理机械防治法。1捕杀2诱杀3温湿度控制4阻隔5辐射法

(六)化学防治法。分为有机杀虫剂和无机杀虫剂。

孢子类型:无性孢子(分生孢子、孢子囊孢子、节孢子、厚垣包子、芽孢子、游动孢子)有性孢子(接合孢子、卵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休眠孢子囊)

真菌的分类及其各亚门的特征:1鞭毛菌亚门:营养体多为无隔菌丝,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有性繁殖阶段游动配子或配子囊结合而形成休眠孢

4担子菌亚门:营养体为发达的有隔菌丝体,有单核(初生菌丝)和双核(次生菌丝)的不同阶段,许多担子菌在双核的次生菌丝形成锁状联合,一般没有无性繁殖,有性生殖产生担孢子或担子。分为冬孢菌纲、层菌纲、腹菌纲。5半知菌亚门:营养体为发达的有隔菌丝,有的能形成厚垣孢子、菌核和子座等变态结构,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分为芽孢纲、丝孢纲和腔孢纲三个纲。

真菌病害的症状和诊断:症状:坏死、腐烂和萎蔫,少数为畸形。在病部常有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与病疽。有无病症是真菌病害区别于其他病害的重要标志,也是进行田间诊断的重要依据。诊断:(1)根据症状诊断(2)人工诱发试验。

细菌病害的症状和诊断:症状:斑点、腐烂、枯萎、畸形、溃疡。诊断:(1)根据病状进行诊断(2)可研究染色反应及各种生理生化反应以及它的致病性和寄主范围等特征。

病毒病的症状和诊断:症状:变色(花叶、斑驳、黄化和碎色)、坏死(枯斑)、畸形。诊断:(1)病毒病只表现病状,不表现病症。(2)植物病毒的内含体是植物病毒病诊断的根据之一。(3)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粒子的形态和用血清学方法等进行鉴定。

菌原体病害的症状和诊断:症状:丛枝、黄化、畸形。诊断:根据症状进行诊断。病毒病与菌原体病害引起的区别:(1)病毒粒子和植原体的检查,病毒病害,在患病植物叶、茎表皮细胞质中可观察到晶状体或X-体内含体。而植原体一般分布在维管束或韧皮部薄壁细胞及未成熟的筛管内。(2)四环素药物诊断:植原体对四环素族的抗菌素很敏感,对病毒则不起作用。(3)特因斯染色法:植原体病害,则患病植物韧皮部呈蓝色。病毒与菌原体病害的防治: 1)铲除一切侵染源2)消灭媒介昆虫3)选用无病繁殖材料4)病株治疗5)选育抗病品种

重要的寄生性植物:菟丝子、埃及列当、桑寄生、槲寄生、独角金、无根腾 细菌的繁殖方式:裂殖 细菌病害的症状:斑点、腐烂、枯萎、畸形、溃疡 植物病毒的传播:介体传播、非介体传播。

病毒病害症状的特征:1病毒引起的病害都没有病症2病状具有明显特点,如变色,畸形3还可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粒体的形态和用血清学方法等进行鉴定

昆虫纲的特点:种类多、数

线状、或念珠状。前后翅膜质或前翅革质。渐变态。有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几乎全为植食性种类。4鞘翅目 统称甲虫。体微小至大型。咀嚼式口器。无单眼。前翅角质为鞘翅,后翅膜质或缺。完全变态。5鳞翅目 体小至大型。口器虹吸式。一对复眼和两个单眼。翅两对,膜质。完全变态。触角丝状、羽毛状。

昆虫成虫的特点:1身体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三个体段2头不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具有口器和一对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3胸部是运动中心,分前中、后、胸,具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4腹部是生殖和代谢中心,其中包括生殖器和大部分内脏,腹部一般有8-11节5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这种体态上的变化叫变态。

胸足的类型:1 步行足:如蛾类的足 2 跳跃足:蝗虫、蟋蟀的后足 3 开掘足:蝼蛄、螳螂和金龟子等土居昆虫。4 扑捉足:(螳螂、螳蛉和螳蝽的前足)5 携粉足:(蜜蜂的后足)6 游泳足:(龙虱等水生昆虫的足)。7 抱握足:(雄性龙虱的足)8 攀援组:(虱类昆虫的足)胸足的构造: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口器:昆虫的取食器官,由上唇、舌、附肢、下鄂和下唇组成口器的类型:(1)咀嚼式口器:(东亚飞蝗、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2)嚼吸式口器:(膜翅目的蜜蜂特有)(3)虹吸式口器:(鳞翅目的蛾、蝶)(4)舐吸式:(双翅目蝇类所特有)(5)锉吸式:(鲍马类昆虫所特有)(6)刺吸式:(同翅目、半翅目、双翅目蚊类昆虫所具有,蝉)触角构造与类型:构造,枥节、梗节、鞭节;类型,1、丝状:蝗虫

2、刚毛状:蝉、蜻蜓

3、念珠状:白蚁

4、锯齿状:芜菁和叩头虫雄虫的触角

5、栉齿状:雄性绿豆象的触角

6、双栉状:雄蚕、蛾的触角

7、膝状:蜜蜂的触角。

8、具芒状:蝇类的触角

9、环毛状:雄蚊的触角

10、棍棒状:蝶类的触角

11、锤状:瓢虫的触角

12、鳃叶状:金龟子的触角 昆虫的生殖方式:1两性生殖2孤雌生殖(a 经常性孤雌生殖:接壳虫、鲍马、粉虱 b 季节性孤雌生殖:蚜虫c 偶发性孤雌生殖:蚕)3多胚生殖:小茧蜂,姬蜂 4卵胎生:麻蝇,介壳虫 5 幼体生殖

昆虫的变态类型:昆虫在给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经过的一些列形态变化叫变态。

(一)全变态 卵

来后已基本具备成虫特点,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仅是个体增大,性器官成熟,但到成虫期依然蜕皮。

各虫期生命活动特点:

(一)卵期 昆虫的生命活动是从卵开始的,卵自产下后至孵化出幼虫所经过的时间称为卵期

(二)幼虫期 昆虫幼虫或若虫从卵孵化至发育到蛹(全变态昆虫)或成虫(不全变态昆虫)为止的时间称为幼虫期。分为1原足型2多足型3无足型4寡足型

(三)蛹期 自末龄幼虫脱去表皮起至变为成虫时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蛹期。分为离蛹、被蛹、围蛹

(四)成虫期 是昆虫发育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昆虫的生殖时期,包括羽化、交尾、产卵。园林害虫防治方法:

(一)园林技术防治法。1选育抗虫品种2合理搭配树种与品种3加强田间管理4合理施肥与灌溉

(二)生物防治法。1合理利用天敌昆虫。保护利用本地天地昆虫;引进外地天地昆虫;人工繁殖与释放天地昆虫2应用生物农药防治害虫。微生物农药;农用杀虫素;生化农药(三)其他有益生物的利用

(四)其他生物技术的应用。1遗传不育治虫2转基因抗虫植物3转基因抗性天敌

(五)物理机械防治法。1捕杀2诱杀3温湿度控制4阻隔5辐射法

(六)化学防治法。分为有机杀虫剂和无机杀虫剂。

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要点 第3篇

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植物规划、植物检疫、病虫害治理、植保信息报送等是环环相扣、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要做好防治工作,就应把方方面面的事情联系起来通盘考虑,每个环节都不能放松、不能疏忽。

1搞好植物的规划设计

园林绿化讲究植物的搭配,其景观效果也是通过各种不同颜色、不同生长特性的植物的组合来形成的,但是某些病菌、害虫会因为某些植物的搭配而发生的更为严重。如梨、海棠等植物若与桧柏类植物混栽则会诱发梨、海棠的锈病;松树和芍药混栽易诱发松芍锈病;在杨树、苹果树周围种植桑、栎、小叶朴等树种会加重桑天牛的危害等,因为此种病、虫在这两种植物之间存在转主寄生,形成循环危害。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避免配置病虫转主寄生植物而引发病虫害的发生;另外,在规划设计上,要适当控制一下植物的间距,如果间距太小,一旦长的丰满、茂盛后就会造成通风透光不良,从而增加发病虫的机率,所以在规划时不仅要搭配好植物,也要适当控制密度。

2做好植物检疫工作

病虫害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如风、机械、人等,其中由于人的携带会使一些病虫跨区域、跨国际地传播,从而造成爆发性的灾难,所以做好植物检疫工作,预防因人为原因造成的病虫害是对植保理念“预防为主”的一个重要体现。植物检疫除通过检疫部门的检测外,购苗单位还应通过直观目测,杜绝一些非检疫性病虫的流入,一旦流入后应及时用药治理,以减少病虫的传染、蔓延,减少发病的机率。

3做好园艺防治

园艺防治主要是指通过日常养护过程中的一些小细节来减少病虫害侵染源基数,从而达到减轻甚至杜绝病虫害发生的目的。如秋冬季做好绿化带内的土壤翻盘工作,既有利于树木生长又可杀灭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虫;做好树木冬季刷白工作,既可保护树木免受冻害,也可杀灭一些在树干上越冬的病虫;通过整形、修剪、抹芽,既可增加树木的通风透光,又可除掉一些病虫枝,减少再侵染源;人工摘除在树干上越冬的鳞翅目类害虫的茧,人工捕杀一些钻蛀性害虫的成虫,如天牛类害虫,可大大减少幼虫的基数,从而减少虫害发生面积;做好除杂草、抗旱、抗冻、防损伤等养护工作,提高树木的生长环境、增强树势、增强抗病虫害能力等。

4做好病虫害发生后的治理工作

前面所讲的三条主要是针对怎么样预防病虫害发生的,在病虫害一旦发生后则需做好治理工作,一般的治理主要分为物理治理

和药物治理。物理治理主要是利用某些病虫的趋性,使用超声波、频振灯等诱杀害虫,如用黄板诱蚜、黑光灯捕虫、杨树枝诱杀天牛成虫等,其特点是无污染、环保,但是局限性较大,对于大面积园林绿化来说实用性不强。目前,用的最多的还是化学药物治理,其特点是杀灭率高、见效快,使用方便,适合大范围使用,但在使用化学防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要“防早、防小、防少”,要在害虫低龄化、病菌发生初期时进行药物治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药物要勤打、打均匀。要想起到好的治理效果,一定要连续几次喷施药物,且在喷洒药物时要均匀,不留死角,叶片的正反面、树干等都要喷洒到;③要尽量选择低毒、低残留、高效的生物农药。目前,生物农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许多,荆州市是“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要保护生态环境,用生物农药喷施对市民也相对安全。

5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及信息发送工作

成立专门的测报机构,建立健全的测报体系,做好预报工作既信息的定期及时发送,可阻止病虫害的发展蔓延,减少损失,也有利于同行之间的交流、探讨。

从事园林植保的人员要把病虫害发生前后的各个环节都一一做好、做细、做全面,任何一个环节太薄弱都会影响到整个防治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木桶效应”。

分析生态园林病虫害防治 第4篇

加强园木检疫, 杜绝外来病虫害。对外引苗木实行严格检疫, 切断外来病虫害源头。目前苗木市场还没有完善苗木检疫制度, 买苗只注重苗木的高矮、大小等外貌, 不注重检疫, 有些工程为了赶进度, 能尽快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和验收抓来苗就栽, 结果好多苗木栽后长势不良, 病虫害发生严重, 轻者进行补栽重者要换品种重栽。要借鉴国外植物检疫除害的经验, 一旦发现外来疫情和检疫列象毫不手软, 彻底销毁。如美国纽约市对光肩星天生造成危害的寄主植物全部伐除烧毁, 甚至树上仅有一个侵入孔也烧毁。

2 选择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栽植

树种选择应遵循植被分布区系分布规律为理论依据。也就是要尽量多选用乡土树种。因为这些品种是经过当地环境条件世代选择的强者, 与当地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相适应, 具有一定的抗性, 不易感病。园林设计要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外引树种为点缀。在实践中体会到, 即使是乡土树种也不能随处乱栽, 必须根据栽植地的条件而定。也就是要严格执行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例如要根据受光度的强弱选栽阳性或阴性树种, 根据地势和地下水位的高低, 选栽抗旱或抗涝树种;根据土壤酸碱度和污染源的不同选栽不同的抗污树种;根据周围建筑群的高度和朝向, 选栽不同功能和要求的树种;根据土层的厚薄选栽乔、灌、花、草, 根据风力的大小选栽深根或浅根性树种;根据植物间的化感作用选择相生树种等。如果违背了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 轻者栽植的植物会生长发育不良容易发生病虫害, 重则会大量死亡要重新毁栽。在我国北方许多城市为了追求冬季能有大量的绿色, 春天风大干旱, 夏天炎热缺水, 冬天树下有的还要堆雪。这些地方本该种植抗寒、抗旱、抗污染的乔术和绿篱或地被类植物, 但却设计大量栽植云杉、樟子松、黑松等常绿树, 结果没过几年这些常绿树生长衰弱, 落针病和松梢螟便大量发生, 致使枝叶枯黄, 变成小老树或死亡。所以, 选择抗病品种, 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同样的环境、相同的管理不同的植物品种患病的轻重程度足不同的。大家知道广西及全国其它城市近几年榆紫叶甲、春蠖、舞毒蛾等害虫猖獗。街道、庭院、公路等处大大小小的家榆叶大多都被榆紫叶甲害虫吃光。但是, 在防治工作发现有的榆树品种具有抗虫性。如新疆大叶榆、东北黑榆嗣样与家榆在一个地方栽植它们被榆紫叶甲危害程度较家榆轻多了。后者的叶几乎被吃光而前者还挺茂盛。

3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生物防治主要包括以病毒治虫、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激素治虫、以菌治病等。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 可以通过慎用化学农药、保护害虫的天敌, 合理配置园林植物, 创造鸟类生活环境, 推广应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农药防治害虫以及性外激素防治害虫来控制病虫危害。注意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猎蜻等捕食性天敌;赤眼蜂、丽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捕食性蜘蛛和螨类等天敌。充分利用苏云金杆菌 (Bt) 等细菌;蚜霉菌、白僵菌、绿僵菌等真菌;核型多角体病毒 (NPV) ;阿维菌素类抗生素;微孢子虫等原生动物来消灭病虫害。开发利用藜芦碱醇溶液、苦参、苦楝、烟碱、双素碱等植物源农药。病害防治利用拮抗微生物, 如5406菌肥、水霉素、枯草杆菌等。

4 化学防治

在使用了以下预防和治疗园林植物病虫害方法后, 若遇到病虫害大发生时, 可适当考虑化学防治, 但尽量使用高效低毒农药, 适时用药并注意农药的交替和混用使用, 确保人员园林植物的安全。必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 达到控害护益, 保产保质保护环境的目的。既要防治病虫为害, 又要减少对天敌的杀伤和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病虫测报, 掌握田间病虫情况, 按照防治指标, 选择有利时机进行防治。针对病虫种类, 了解农药性质, 做到对症下药。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上有关规定,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当病虫发生数量达到防治指标, 需要用药时, 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制剂, 正确掌握用药量。应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上标明的使用倍数或亩用药量幅度范围的下限用药, 不得随意增减, 配药时应使用称量器具, 如量筒、量杯、天平、小秤等等。正确复配、混用农药, 避免长期使用单农药品种, 选用生物制剂与化学农药复配, 以减少部分化学农药的用量, 延缓病虫抗性的产生。选择适当的施药方式, 使用合适的施药器具, 根据病虫为害特点, 在用药方式有针对性的选择, 食叶和刺吸汁液的害虫用喷雾、喷粉等方式防治;食根的害虫用灌根的方法防治;保护地用粉尘烟刹和土壤熏蒸剂防治等等。

摘要:城市园林植被的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同时也能够缓解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 那么在城市园林植被的绿化过程中如何防治病虫害呢?本文将对此加以论述。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 郑进.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进展[J].湖北林业科技, 2003 (6)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案 第5篇

第一部分 常见的病虫害防治

一、常见的病害及防治

1、白粉病:可用50%退茵特800-1000倍、或0.1-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胶体硫50-100倍液,每周一次连续二、三次均有效。

2、黑斑病:药剂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或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代森胺600-8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多次效果较好。

3、裼斑病:发病后可喷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每周一次连续二、三次。

4、锈病:用福美锌,石硫合剂定期交替喷射,可以减轻病情。

5、炭疽病:发病期定期75%百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灵菌丹500-800倍液,有较好的效果。

6、立枯病:用800倍液的50%托布津功多菌灵喷2-3次(10天一次)

7、青枯病:发病期可喷淋0.2%高锰酸钾液或100-200U农用链霉素,土霉素,并适当增施钾肥。

二、常见的虫害及防治

1、蚜虫类:消灭越冬虫源,秋末喷射40%乐果,300倍液以作保护。当蚜虫发生时,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2-3次,可用40%氧化乐果或40%乐果2000倍液或8%滴滴畏1000倍液喷杀。

2、蚧壳虫类:喷射40%氧化乐果,及25%亚胺硫磷1000-2000倍液。如果是盆栽名贵品种,也可以在其根埋入吠喃丹。庭院中的2-3年生小树,每株可用10%吠喃丹40克左右。

3、螨类:用20%三氯杀螨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50%久效硫乳油2000倍液,50%滴滴畏乳油1000倍液喷杀。

4、苏马:用40%乐果乳剂300-500倍液,80%滴滴畏乳剂3000倍液,50%马列拉硫磷乳剂4000倍液,50%休养虫螟松乳剂2000倍防治效果良好。

5、5、蓟马:用40%乐果乳剂300-500倍液,80%滴滴畏乳剂3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剂400倍液,50%杀虫螟松乳剂2000倍防治效果良好。三.执行操作要领

1、及时浇水,根据不同品种生长习性,地段(室内或雨水淋不到的墙边2-3天要浇一次水)。

2、随时注意观察检察有没有害虫发生,并及时做好枯枝落叶病枝叶的清理和药物防治工作,并将防治情况向绿化部汇报。

3、日常管理要正常,枯枝弱枝,病枝要及时剪除,定期松土,见杂草就除,保持绿化区内无杂草。

4、施肥要讲科学,掌握好“两适”“三看”的要领(适时、适量,看生势、看品种、看季节),动施、淡施的施肥原则。第二部分 具体植物的病虫害情况

一、草坪病虫害防治

1、地老虎

1.1症状:专食草坪草嫩茎嫩叶,严重时能造成草坪中的“秃斑”。1.2发生规律:一年发生多代,幼虫、蛹及成虫都可越冬,以早春第一代幼虫危害最重。

1.3防治方法:在小地老虎夜间出来觅食时,用1/1000敌百虫液喷杀,也可在凌晨进行化学诱杀;对于受害较重的草坪部分,出现死苗时,可于清晨拨开断苗附近的表土,捕杀高龄幼虫。

2、蝼蛄

2.1症状:蝼蛄成、若虫均在土中食刚发芽的种子、根及嫩茎,使植株枯死。这类害虫还可在土壤表层穿掘隧道,咬断根或掘走根周围的土壤,使根系吊空,造成植株干枯而死。

2.2防治方法:①利用蝼蛄趋光性强的习性,设臵黑光灯诱杀。②用毒谷防治,即用90%晶体敌百虫30倍药液、浸泡半熟且晾干后的谷子。③用50%辛硫酸乳油1000倍液灌根,效果亦好。

3、蛴螬

3.1症状:蛴螬是绿地、草皮等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绿地不能翻耕,更有利于其繁殖。受害的草坪草根系被其截断,咬食一空,成片死亡。3.2发生规律:该虫为金龟子幼虫,金龟子主要发生在清明期间(4月份),持续时间大概为1个月,所以该虫的高发期在5-6月;在缺水干旱的地块尤为严重。

3.3防治方法:土壤处理,用50%辛硫磷乳油250~300毫升,加水3~5倍,喷拌在25~30千克的细土中撒施;或者用呋喃丹撒施在发虫的地块(小雨天进行作业效果尤为明显);也可用敌敌畏、氯氰菊酯的药水灌根处理。

4、粘虫

4.1症状: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仅食叶肉,形成小圆孔,3龄后形成缺刻,5~6龄达暴食期。危害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使植株形成光杆。

4.2防治方法:常用1/1000敌百虫喷杀。

5、草地螟

5.1 症状:蛀食草根及茎部,使供水中断,导致茎、叶发黄、枯死。

5.2 防治方法:用2.5%敌百虫粉剂喷粉,每公顷22.5~30千克;90%敌百虫结晶1000倍液(加入少量碱面);喷施4.5%高效氯氰菊酯1500至2000倍液。

6、蚂蚁(特指红火蚁)

6.1症状:该虫通过在草坪上筑巢危害草坪,常可在草坪及草坪边缘看到堆起的一个个小土包,严重影响草坪的美观。

6.2发生规律:该虫四季均匀发生,在冬春干旱季节特别严重,其迁徙性强,危害严重。

6.3防治方法:市场上有专门针对红火蚁的粉剂,如红火蚁克星。生产上常用敌敌畏、辛硫磷等药水灌蚁穴,见一处杀一处。

7、蝗虫类

7.1症状: 蝗虫类属直翅目蝗总科。蝗虫食性很广,可取食多种植物,但较嗜好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喜食草坪禾草,成虫和若虫蚕食叶片和嫩茎,大发生时可将寄主食成光秆或全部食光。多在5~9月发生。

7.2防治方法:①发生量较多时,可采用药剂防治,常用的药剂有2.5%敌百虫粉剂;50%马拉硫磷乳剂;40%氧化乐果乳剂1000~1500倍喷雾。②毒饵防治:用麦麸100份+水100份+1.5%敌百虫粉剂2份(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等0.15份)混合拌匀,每公顷22.5公斤,也可用鲜草100份切碎加水30份拌入上述药量,每公顷112.5公斤,随配随撒,不宜过夜。阴雨、大风和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不宜使用。③人工捕捉:数量不太多时,可用扑虫网全面捕捉,也可减轻危害。

8、煤污病

8.1症状:煤污病又称煤烟病,在叶面上形成黑色小霉斑,后扩大连片,使整片草坪布满黑霉层。由于煤污病菌种类多,同一植物上可染上多种病菌,其症状上也略有差异。呈黑色霉层或黑色煤粉层是该病的重要特征。

8.2发生规律:该病发生与分泌蜜露的昆虫关系密切,在干旱季节尤为明显,一般发生在11月-2月份(如果冬季雨水充足,该病发 生几率小)。

8.3防治方法:喷洒百菌清、多菌灵及甲基托布津可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蔓延,喷药防治蚜虫、介壳虫等是减少发病的主要措施(喷洒氧乐果、金迪乐)。

9、锈病

9.1症状:发病初期病部形成黄褐色菌落,散出铁锈状物质,使草坪看上去像生锈一样,用手拂一下病叶,手上会有一层锈色的粉状物;病害开始时,在草坪呈点状分布,很快向四周蔓延,危害严重时成片草坪枯黄。

9.2发生规律:在湿度大、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昼夜温差大、10-24℃条件下最易发生,寒冷、阴雨、日暖夜寒、潮湿天气发生较严重。

9.3防治方法:小面积发病时,可通过适当增施磷、钾肥,适量施用氮肥来提高草坪草的抗病性;及时修剪草坪,增加草坪草的通风透光性。大面积严重发病,只能采取化学药物整治,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

10、褐斑病

10.1症状:草坪上开始发病时,常出现大小不等的近圆形枯草斑。条件适合时,病害发展很快,枯草斑直径可从几厘米扩展到一二米。由于病斑中心的病株可以恢复,结果使枯草斑多呈“蛙眼”状,即中央绿色,边缘为枯黄色环带。在清晨有露水或高湿时,枯草圈外缘(与枯草圈交界处)出现由萎蔫的新病株组成的暗绿色至黑褐色的浸润 圈,即“烟圈”(由病菌的菌丝形成)。这种现象只是在叶片很湿或空气湿度很高时才可能出现。在病鞘、茎基部还可看到由菌丝聚集形成的初为白色后变成黑褐色的菌核,易脱落。在修剪较高的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高羊茅草坪上,通常没有烟圈。有经验的草坪管理人员,在病害出现之前12至24小时能闻到一种霉味,有时一直到发病后。若病株散生于草坪中,就无明显枯草斑。褐斑病的症状表现很复杂,常受草种类型、品种组合、气象条件及病原菌的株系、立地环境和养护管理水平等方面影响。

10.2发生规律:该病全年都可发生,但以高温高湿的多雨炎热夏季为害最重。当气温升至大约30℃,同时空气湿度很高(降雨、有露、吐水或潮湿天气等),且夜间温度高于20℃时、造成病害猖獗。另外,枯草层较厚的老草菌源量大,发病重。低洼潮湿、排水不良、田间郁闭、气候温度高,偏施氮肥,植株旺长,组织柔嫩,冻害,灌水不当等因素都极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10.3防治方法:在高温高湿天气来临之前或其间,要少施或不施氮肥,保持一定量的磷、钾肥,避免串灌和漫灌,特别要避免傍晚灌水。在草坪出现枯斑时,应在早晨尽早去掉吐水(或露水),有助于减轻病情。夏季剪草不要过低(一般在5-6厘米),过密草坪要适当打孔、梳草,枯草和修剪后的残草要及时清除。防治褐斑病可以选用甲托、三唑酮等常规杀菌剂,如果病情很严重的话,可以选用阿米西达或绘绿。对严重发病地块或发病中心,用高浓度、大剂量上述药剂灌根或泼浇控制。

二、树木病虫害防治

1、雪松灰霉病

1.1症状:主要危害雪松的当年生嫩梢及两年生小枝。严格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溃疡型:主要危害雪松的嫩梢。初期在嫩梢基部产生淡褐色圆形、近圆形不规则小斑,后逐渐扩大成中部下凹的大病斑,在下凹初期呈深褐色水渍状腐烂。病愈后,原来腐烂的表皮干裂。2.嫩梢枯梢型:主要发生在嫩梢上,初期症状同溃疡型,但当病部出现水渍状腐烂后难以形成愈合组织,当病部达到嫩梢周长的2/3 以上时,嫩梢即自病部向下弯曲、萎蔫、枯死。病情发展迅速,从症状出现到嫩梢枯死,只需4至5天。雨天病部会长出一层灰霉。3.小枝枝枯型主要发生二年生小枝上。病斑主要从病死的嫩梢扩展而来。初期在枯梢和小枝交界处形成一圈赤褐色凹陷,后逐渐形成明显的病斑,病斑不开裂,有少量的树脂溢出,皮层和木质部表层呈深褐色。病斑扩展至小枝一周后,小枝上部枯死。

1.2发生规律: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高温不利于发病,高湿有利于发病,病原菌腐生能力强。由于病害的潜育期短,孢子形成快,因此遇上适合病菌生长的环境条件,很容易造成病害流行。春季到初夏,雪松植株组织幼嫩,如果低温多雨天气多,很容易发病,但在气候干燥少雨的地区则发病轻微;秋季温度也适合病原菌生长,但雪松嫩梢已经木质化,不利于病菌侵入,一般发病轻微,但在秋季多雨的地区,也常有发病。1.3防治方法: ①雪松宜种植在排水良好、通风透光的地方。②对病死枯梢应及时剪除并销毁。③发病期可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

2、雪松根腐病

2.1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雪松根部,以新根发生为多,地上症状不明显。为害严重时,针叶黄化脱落,终至整株枯死。初期病斑浅褐色,后深褐色至黑褐色,皮层组织水渍状坏死,大树染病后在干基部以上流溢树脂,病部不凹陷;幼树染病后病部内皮层组织水渍状软化腐烂无恶臭,病斑则呈溃疡状,有时出现立枯,地上部分褪绿枯黄,皮层干缩。

2.2发生规律:土传病害,多从根尖、剪口和伤口处侵染。地下水位较高或积水地段,病株较多,土壤黏重,含水率高,或肥力不足,移植伤根,均易发病。流水与带菌病土均能传播病害。

2.3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在雨季到来时,注意排水避免土壤过湿,以防根部腐烂,同时可增施速效肥,通常可用1%至2%尿素浇灌根际有良好作用,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抗病力。②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发病。在雪松根腐病严重发生区,在病害发生期到来之前,每平方米施乙磷铝20g及敌克松10g,加水混合浇灌根际,每月一次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抗病能力,以及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前期苗木保护预防,可用根腐消300倍液或70%敌克松500倍液或90%乙磷铝1000倍液或 35%瑞毒霉1000倍液浇灌苗床。③ 药剂防治。病害发生初期,可以使用根腐消250倍液或70%敌克松400倍液或90%乙磷铝800倍液或35%瑞毒霉800倍液进行灌根,灌根时加入一些生根剂如速生根在杀菌同时促进树木快速生根,以提高抗病能力。

3、枫香白粉病

3.1症状:主要侵害枫香小树叶片,嫩叶比老叶易感染。嫩梢和花蕾也能受侵染。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为圆形病斑连成片。严重者致整个叶片枯黄,引起早落叶。

3.2发生规律:温度在19~25℃,相对湿度100%的条件下最易发病,主要发生在春、秋季,尤其秋季发病最严重,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芽或以闭囊壳在落叶上越冬,由气流传播,生长季节能多次侵染。发生白粉病后,其光合作用强度降低一半以上,病叶蒸腾强度增加,加速叶片衰老、死亡。

3.3防治方法:①加强施肥,注意排水以免湿度过大。②减少侵染源,结合秋、冬季修剪,消除病枯枝并集中烧毁,生长季节注意及时摘除病芽、病叶和病梢。③植株发病时可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几种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4、银杏叶枯病

4.1症状:发病严重时可致整株叶片脱落,果实干瘪瘦小。该病属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叶片先端变黄,之后黄色部位逐渐变褐坏死,并扩展到整个叶缘,其后病斑向叶片基部蔓延,直至整张叶片变褐并 枯焦脱落。

4.2发生规律:银杏苗木一般在6月中旬(少数地方在5月中旬)、大树在7-8月表现出叶枯病症状,8-9月是危害高峰期,到10月逐渐停止。同一条件下,大树比苗木抗病。同龄大树,雌树由于大量结果,消耗养分较多,抗病力下降,发病率常高于雄树。土壤缺肥、低洼田积水、植株根部受伤等因素易导致植株感病。

4.3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向树冠喷雾;8-9月发病盛期,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每隔15-20天喷1次;后期适当喷1:2:200的波尔多液保护。

第三部分 绿化工作安全要点

一、喷撒农药杀虫安全操作

1、戴安全防护手套,从配药到喷撒杀虫剂的全过程都一定要戴胶手套进行操作。

2、戴口罩,喷杀虫药的全过程要戴口罩,严禁抽烟及吃东西。

3、站上风,避免喷撒农药时人随风漂回身上,造成毒害。

4、喷撒农药后要用肥皂反复多次于流动水洗手。

二、使用绿化机械安全守则

1、使用与操作:操作人员在使用机械前必须经过培训,熟悉机械性 11 能和使用方法,方能单独操作。

2、用油比例:绿化专用机械有汽油发动机和混合发动机。混合发动机要熟悉掌握并严格按规定比例调配好用油比例,以免造成机械损坏。

论园林树木养护和病虫害防治 第6篇

摘 要:园林树木的养护工作和病虫害防治是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探讨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及其发生现状,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减轻病虫害对园林树木的侵袭,对我国城市园林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园林树木养护和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关键词:园林树木;养护;病虫害

园林是城市的绿化带,具有净化城市空气,降低空气污染指数,美化城市环境效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建设工程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树木养护和病虫害防治是园林工程建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分别从浇灌与排水、中耕除草、施肥、苗木整型修剪和树木防护补植等五个方面浅析了树木养护的方法,并探讨了引发病虫害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一、园林树木养护

(一)浇灌与排水

各类绿地,应有各自完整的浇灌与排水系统。对新植的树木应根据不同树种和不同立地条件进行适期、适量的浇灌应保持土壤中有效水分。对于已栽植成活的树木,在土壤干旱的环境中也应及时进行浇灌,对水分和空气温度要求较高的树种,须在清晨或傍晚进行,特别新栽树木或立地环境较差的还应当地进行叶面喷雾。树木周围积水应及时排除,新栽树木周围积水尤应尽速排除。

(二)中耕除草

乔木灌木下的大型野草必须铲除,特别对树木危害严重的各类藤蔓等。树木根部附近的土壤要保持疏松,易板结的土壤应及时松土;中耕除草应选取在清朗或初晴天气,过分潮湿的土壤不宜中耕除草,中耕深度以不影响根系生长为限。

(三)施肥

树木休眠期和栽植前,需施基肥,树木生长期施追肥,可以按照植株的生长势进行;施肥量应视树木生长情况、土壤肥力而定,树木处于青壮年期欲扩大树冠及观花,观果植物,应适当增施肥量;乔木和灌木均应先挖好施肥环沟,施用的肥料种类选择应视树种,生长期及观赏和土壤缺肥状况等不同而定。早期欲扩大冠幅,宜施氮肥,观花观果树种应增施磷、钾肥。推广应用复合施肥;有机肥应腐熟后施用,根部施肥应控制浓度,防止肥害。

(四)苗木整型、修剪

1.根据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阶段、树龄及景观等要求的不同进行修剪与整形,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时期进行。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常年可进行,但大规模修剪在休眠期进行为好,以免伤流过多,影响树势。

2.遵循“先上后卜,先内后外,去弱留强,去老留新”的原则修剪进行,促使园林植物枝序分布均匀、疏密得当,冠形完整、丰满,树形美观。

3.顶端优势强的植物,保留其顶芽;轮状分枝的树木,不短截其一级分枝;顶端优势不强而萌发力强的,让其形成自然树形,或根据景观需要修剪造型。

4.早春开花的观花木本植物,在花后轻剪;夏季开花的落叶植物,在冬季休眠期或生长相对停滞期修剪;一年多次开花的,在花后及时轻剪。

5.树木的徒长枝、下垂枝、交叉枝、并生枝、病虫枝、枯枝、残枝、凋枯的叶片和花梗均安排及时修剪,以促进生长保持美观。修剪卜的枝叶,在当天清运完毕。

(五)树木防护和补植

1.浅根性高大乔木在风暴来临前,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护”原则,做好立支柱,绑扎,加土,扶正,疏枝,打地桩等六项综合措施。

2.因自然灾害等造成树木倒伏的,应及时扶正加固。

3.凡易受冻害的树木,冬季应采取根际培上主干包扎等防寒措施。枝叶积雪时,应及时清除,有倒伏危险的树木应树立支柱支撑保护。

4.在绿地,景区的枯死树木,应连同根部及时挖除,并及时做好补植工作,做到迟早适时补植。

5.古树名木在挖除前,必须报经市园林主管部门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擅自挖除。

6.植季节应以春秋两季种植为主,非种植季节补植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并加强补植后的养护工作。

7.补植的树木,应选用原来树种,规格也应相近似,若改变树种或规格则须与原来的景观相协调。

二、园林绿化树木病害防治

(一)引起病害的原因

引起树木病害的原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是指植物缺乏营养元素或者营养物质不均衡从而导致了树木发生病害。比如缺铁叶片黄化、缺锌叶小、缺磷叶呈紫色等加果由于施肥不当造成某些元素过量的话也会导致树木发生病害水分不够导致枯萎水分过多导致根系腐烂夏季温度过高导致叶片灼伤冬季温度过低导致冻害等真菌、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具有传染性的寄生生物引起病害这类型则属于客观因素。

(二)病害的防治

1.在苗木的选择上应加强植物检疫杜绝带毒、带菌、带虫苗木调入。

2.在施肥的时候注意选择肥料类型和数量,移栽树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损伤树木的根系浇水的过程中注意浇水的周期和数量,避免由于浇水不够使树根受到干枯以及浇水过量使根系腐烂。

3.在树木栽种的时候不要把加重病虫害发生的树种混合在一起如落叶松与云山栽一起容易患云杉球芽病。

4.采用益鸟、益虫等自然生物来代替农药消灭害虫。

5.用诱虫灯等设备来扑杀病虫。

6.加强日常检测及早地预防病害发生。

7.抓住病虫抵抗能力最弱的时候杀虫,一般情况下,害虫都是在刚刚孵化及3日龄之前其抗药性最差在这时候施药杀虫的效果更好。

8.及时摘除有害虫的枝叶避免害虫的扩展。

三、安全施用农药操作规程

配药、喷药人员必须有安全保护措施,穿工作服、胶鞋、戴胶皮手套、口罩、风镜等;对体弱多病者、药物过敏者和月经期、孕期、哺乳期妇女都不要参加施药工作;配药、喷药时作业人员不准吸烟、喝酒、饮水、进食,不得用手擦眼睛、脸和口鼻,不准嬉闹。工作后必须用肥皂洗净手脸后才能取食,喷施人员在操作中有感到不适或头疼、目眩时应立即离开现场或去医院就诊,不可延误;在公共场所喷药时,应注意行人及车辆的安全,对可能污染食物、器具、物体等应事先招呼,待放妥后才能喷药;配制药剂,洗刷药械时要远离水源、厨房等地,剩余或洗刷的药液不得而知乱倒,应倒入下水道中,不得倒入池、湖河中。

参考文献:

[1]贾桢,陈栋龙.园林绿化树木相关的种植和配置原则[J].现代园艺,2014(22).

[2]李建航.园林园艺施工与养护管理技术[J].现代园艺,2014(08).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 第7篇

1.1 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

在病虫害防治中注重短期效果, 缺乏长远考虑, 偏重和依赖于化学药剂防治, 忽视物理方法、栽培措施、生物技术、营林手段等防治措施的综合运用, 没有将可持续发展, 提高环境和生态质量的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1.2 重视程度不够

多数住宅小区和单位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重植不重管, 会种不会管的现象, 往往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才去喷药防治, 甚至不去防治, 造成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步调不一致, 存在防治死角, 不仅影响园林绿化美化效果, 而且为下一次病虫害发生提供了条件。

1.3 城市近郊绿化体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待加强

目前, 城郊绿化与城市绿化由于各种原因被人为地划分为2个部分, 各自采用不同的方法管理, 互相不协调, 尤其城郊绿化体系因为没有经费保障、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制度和措施不完善, 致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造成病虫害基数大、种类多, 对城市园林绿化构成一定的威胁。

1.4 缺乏对林木病虫害的长期监控

由于没有对病虫害的动态发生、发展进行长期有效的监控, 因此, 对病虫害的大发生没有超前预见性, 不利于在病虫害发生的各个时期采取相应措施。同时, 对驻地厂矿、企事业单位, 以及住宅小区内, 树木病虫害整体防治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致使病虫害持续不断发生, 影响树木正常生长。

1.5 在苗木调运中对病虫害检疫存在漏洞

在种苗调运中, 会人为的将一些危险病虫害进行传播。由于苗木检疫人员不足, 检疫设备配备不齐, 检疫力量薄弱, 不能大范围的对调运苗木进行严密检疫。特别是目前, 大大小小的绿化公司不断涌现出来, 这些绿化公司所采用的苗木其产地既有区内, 也有区外的, 对这些苗木检疫存在明显的不足。

2 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2.1 加强植物检疫工作, 把好入口关

调入苗木和花卉时, 要严格检疫, 从源头上切断外来病虫害的传播渠道和途径, 做到不引进, 不使用带病原、虫源的植物。

2.2 搞好种植规划, 科学设计, 合理搭配

有计划地配置和选育各类不同科、属的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地被与草坪, 安排在一个群落中, 以生态治理, 即生物群落的生物防治新理念, 去贯彻落实防治工作。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 减少可食植物的种植, 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环境、气候条件及具有抗虫、抗病、抵抗力强的园林植物品种, 可有效地预防病虫害的大量发生。

2.3 加强养护管理, 增强植物本身的抵抗力

病虫的发生与危害与植物的生长势有关, 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危害的环境条件, 如适时、适量地给植物浇水、施肥、中耕、除草, 结合冬季的整形修剪, 疏除病、虫、弱枯枝, 使植物内冠通风、透气, 不仅可使植株外型更加优美、生长健壮, 使植株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 而且可以使植株避免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 从而有效地抵抗病虫害及不良因素的侵扰。冬季将植株周围土壤深翻, 不仅可杀死在土壤中越冬的虫卵, 也可疏松植物根部土壤, 为未来的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乔木类, 可对树干进行涂白, 不仅能杀死树干基部上的越冬虫卵, 也增强了美观性。

2.4 推广利用无公害的防治技术

保护利用天敌, 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以达到控制或消灭害虫的目的, 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 其它生物物质利用等方面, 如保护利用天敌昆虫, 控制作用持久, 防治效果显著, 是化学农药无法达到的。合理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能有效保护天敌, 消灭害虫, 对人畜危害小, 对环境污染小, 相对于化学农药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 每年喷2遍即可, 而用化学农药每代都必须防治2遍以上。采用物理方法进行防治, 如阻隔, 就是利用物理手段来阻断害虫侵袭或生活周期, 诱杀或忌避。利用害虫的趋性或其它特性, 配以杀虫剂进行诱杀, 比较常用的有白炽灯、黑光灯、双色灯诱虫, 饵料加农药、糖醋酒毒液等诱杀害虫。国外有利用高频电流、微波加热、放射能、激光红外线等高科技防治害虫。

2.5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 在消灭病虫害的同时, 也消灭了一些有益的微生物及天敌, 不仅污染了环境, 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 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因此, 化学防治只在应急时使用, 尽可能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 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药剂, 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 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改进农药施用技术, 大多使用的常规喷雾, 只有25%~50%的农药能停留在植物叶片上, 仅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 这种方法效率低, 造成浪费, 因此, 必须改进施用技术, 提高农药的利用率。施药方法采用涂茎、根施和注射等, 以减少污染, 保护环境。

摘要:介绍了传统的园林害虫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园林害虫生态治理的对策, 从而达到整体治理和保护园林生态系统群体健康的目的, 保证园林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园林害虫,防治,存在问题,生态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1]王亚彬, 孙洪刚.园林植物害虫有效防治对策的探讨[J].吉林林业科技, 2008 (6)

浅谈园林病虫害防治 第8篇

1 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做好园林病虫害的防治, 必须从规划设计抓起, 规划设计在充分考虑景观效果的同时, 还应注意植物的选用及配置必须符合生态学原理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1.1 在树种选择上做到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是保证园林花木健康生长及提高花木抗性的前提。在树种的选择上应以植被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 以乡土树种为重点, 以适应本地城市生态环境为原则。

1.2 植物配置应依据生态学规律, 设计人员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不仅要注重园林的美学观赏功能, 还应符合生态学原理及生物多样性原则, 致力于建立与天然植物群落相似, 富有地方特色及符合美学原理的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

1.3 植物配置应注意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等生物学特性, 植物的相生与相克是指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自身或临近植物生长发育的现象。植物配置要充分利用植物的相生促进作用, 消除或降低植物间相克抑制作用和自毒作用。

1.4 在规划设计中应避免配置病虫转主寄生植物引发病虫害的发生, 如苹果、梨、海棠若和桧柏混栽则会诱发苹 (梨) 桧锈病;松树和芍药混栽易诱发松芍锈病;在杨、苹果树园周围种植桑、枸、栎、小叶朴等树种, 会加重桑天牛的危害。

2 园林病虫害防治与苗圃地

城市各种园林绿地的苗木主要来源于园林苗圃, 所以园林苗圃病虫害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园林苗木的质量, 关系到园林绿地景观的效果, 关系园林植物后期的养护以及整个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病虫害防治问题。如果由于种植的苗圃带有病虫害而导致了大面积病虫害, 这将给绿地带来巨大的损失。我想在苗圃病虫害防治方面可以做一下两个方面。

2.1 要从苗圃的卫生状况入手, 苗圃的卫生是减少病虫害侵染的重要措施。

其主要工作如下:苗圃地中病残体要及时收集, 并加以处理, 深埋或化学药剂处理。生长季节中要及时摘除有病枝叶, 拔出病株, 并对病土进行处理。

2.2 把好苗木的进出, 严禁带有病虫害的苗木进入苗圃和销出。

在苗圃里配备专门的园林病虫害的技术人员, 在苗木进出时进行严格的检验, 防治带有病虫害的苗木直接进入苗圃造成病虫害的交叉感染。

2.3 园林病虫害防治与植物检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进口的、外地的花卉苗木源源不断流入本地, 病虫害也会随之混入, 爆发了大面积的病虫害。这就要求遵守并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 防止新的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2.4 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园林绿地施工。

园林绿地施工是园林苗木进入城市绿地的最后一道关口, 因此我们在这个环节也要重视园林病虫害的防治, 为整个城市系统病虫害的防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防治因为种植了外来引进的带有病虫害园林树木花卉, 造成病虫害的感染;同时也要注重当地病虫害对新种植苗木的危害, 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5 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后期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包括以下内容:科学施肥;合理浇水;松土除草;合理整形修剪, 以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并结合修剪, 清除病虫枝叶;做好绿地卫生, 清除病株残体, 减少侵染来源;对草坪、草花等进行合理轮作;结合翻地消灭越冬虫害等。同时做好园林病虫害的监控工作, 在各个季节都有相应的易于爆发的病虫害, 我们只有做好预防监控, 掌握病虫害的流行区域和时间做好预防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的机率。

2.6 常见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2.6.1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 化学防治作用迅速、效果显著, 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 现已广泛应用。这种办法是应用有毒物质千扰有害生物的生理过程, 从而将有害生物杀死、阻碍物质如抗菌素可阻止侵染物的扩展。排斥物质可影响害虫的感官, 如散布难闻的物质。引诱物质可引诱昆虫而大量诱杀, 性诱饵即属这类物质。毒物可经口 (通过昆虫口器) , 经皮 (通过植物表皮) , 或内吸 (通过植物液流) 起毒害作用。毒物有少毒类或多毒类, 有的还具有植物毒性, 因此也可为害寄主。

2.6.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许多优于化学防治的特点, 如对人畜安全, 不污染环境, 不产生抗性, 且由于参与了生态调控能起到保护生态平衡、持续控制病虫害的作用。其缺点是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作用不如化学防治速效, 人工培养有益生物的技术难度较高, 能用于大量释放的天敌种类不多等。

2.6.3 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微生物侵入病虫害体, 杀死或抑制其生长发育。紫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相当有效的防治虫害的微生物它只对蝶类 (鳞翅目) 的幼虫有致病效用。这种微生物能产生一种在幼虫肠内溶解毒素, 是适用于约150种鳞翅目幼虫的特有的肠毒剂。

2.6.4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通过热处理、射线、机械阻隔等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任何生物, 包括植物病原物对热有一定的忍耐性, 超过限度生物就要死亡。在园林植物病害防止中, 热处理又干热和湿热两种方式。机械阻隔也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例如覆盖薄膜, 许多叶部病害的病原物是在病残体上越冬的, 花木栽培地早春覆膜可大幅度地减少叶病的发生, 如芍药地覆膜后, 芍药叶斑病成倍减少。

2.6.5 自绝防治、自我消灭

这是一种主要利用昆虫的不育性来操纵同种个体的遗传控制方法。为此常应用强射线 (X光线) 或化学药剂, 如碱性物质、抗代谢物质、氨基磷酸盐类、三酸杀虫剂剂、激素等。但使用这些化合物, 往往会带来对环境的污染。自绝防治还包括染色体易位 (染色体的碎裂和改变) 。一般把生物媒介物的利用称之为生物技术处理, 它包括引诱灯、排斥灯、光周期装置、音响驱虫器 (枪声) 和超声波。此外, 在化学刺激剂中有引诱剂、激发昆虫产卵或螫咬的吞噬刺激剂、忌避剂、吞噬制止剂、外激素 (包括性引诱剂) 、内激素 (包括发情剂) 和植物激素。这些方法成本较低, 也不会留下有害残毒, 对生态系统和人类都没有危害。一切生物技术措施和物质, 都可明确针对特定害虫而加以控制

摘要:园林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是保护园林绿地的重要措施。多年来, 在园林绿化中, 只重数量, 忽视质量, 植树后缺乏正确的抚育管理, 加之初期发生的林木病虫害未能进行必要的监测和防治, 因而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增多, 危害加重。因此我们应该从规划设计到园林绿地后期养护各个环节进行园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关键词:园林病虫害,防治,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1]徐文辉.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2]周初梅.园林规划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6.

植物配置及园林病虫害防治 第9篇

良好的园林植物配置, 创建完善的生态环保系统, 做好病虫害防治是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 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手段。实践过程中应将自然生态体系作为核心模式, 将本地植物群落作为核心基础, 进而创建出能够自我发展、有效协调以及自我修复的生态体系。我国地大物博, 植物资源丰富, 应依据不同种类的特征, 进行有效的选择与合理的配置, 针对病虫害现象做好针对性治理, 方能激发植物多样性功能优势, 令其成为多层次系统复合结构的群落, 完善系统化管理。

1 园林植物有效配置

1.1 园林植物的合理有效配置, 应由设计环节入手

在全面考量景观效果的基础上, 注重植物配置选择契合生态学原理, 符合植物具体特点。应基于植物对各类有害生物自然调节控制, 把握适地适树的原则, 创建可靠平衡的生态植物群落。应令园林工程规划设计尽量契合或接近大自然, 开创适合生长同时无法滋生病虫害的生态环境。

1.2 选择树种应基于植被分布的特点规律, 注重乡土树种的栽培

同时设计人员不但应关注园林工程美学观赏属性, 还应把握生态学理论以及物种多样性特征, 创建同天然植物种群类似, 体现地方特点的人工植物系统。该类方式可有效的预防盲目应用外来品种, 导致植物长期处于亚健康的长势状态, 或不注重生态学理论, 令植物不能良好生长, 具备较差的抵抗性, 结构类别单一, 令生态系统失衡, 最终导致较为严重且大范围的病虫害问题。

1.3 植物配置应注重合理的把握相生相克的特征

通过相生发挥促进生长功能, 抵御或减少植物相克形成的抑制影响以及自毒作用。通过相互促进, 可令植物共享天敌, 进而有效地预防病虫害问题。

1.4 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应预防植物混栽导致病虫害问题

通过实践我们不难看出, 配置何类树种、什么品种作为主体应做到细致讲究。倘若苹果或是海棠同桧柏进行混栽, 则会导致形成桧锈病。一类树木倘若比另一类树木生长快速, 最终, 后者将会被挤占, 令外来品种全部取缔了乡土种植树种。该类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将影响园林长势, 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与损失。为此不同类别植物混栽种植, 应考量互相之间的生长发展速度, 具体的影响作用、各自的阴阳属性。观花树木以及果树、绿叶树木怎样映树, 相同种类树木连片以及分隔的相互统一性、病虫害具体的交叉性, 防治管理病虫害的难易性, 植物的喜湿或耐寒性等。通常来讲乡土种类植物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体现了良好的适应性, 可有效预防病虫害大面积发生。而常绿以及落叶植物合理分隔可全面阻隔病虫害的不断蔓延。林下植草操作方式, 则要比单一的林地种植或是草地布置更具备良好的应用光能属性与优质的保水效果。应有效的规划设计并栽种具有较强抗病性以及持久耐性的植物, 强化早期预防管理技术的应用研发, 进而全面提升林木自身抵抗病虫害的总体水平, 并可合理的利用保护天敌, 实现生物防治的科学发展目标。

2 园林病虫害防治

2.1 园林病虫害防治应做好苗圃管理、植物检验

应由苗圃具体的卫生状况开展, 对于病残体应快速的收集处理, 进行深埋或使用化学药剂。在生长季节应快速地去除患病树枝, 将病株合理地拔出, 做好病土处理。另外, 应严格把好苗木进出关, 预防带病种类进网销售。配置专业技术员工, 做好严格管理检验, 预防病虫害不良交叉感染。

伴随外地苗木花卉种类引进量的与日俱增, 病虫害伴随混入。为此应做好植物检验, 明确具体的病害检疫对象。例如桑萎缩病、柑橘黄梢病害等。对于局部区域存在的危险病害应进行必要的封锁, 有效的将其消灭去除。

2.2 园林绿地建设施工为苗木管理的最后关口, 该环节仍旧需要注重病虫害预防

在管理外来物种的同时, 应重视本地苗木管理, 出具检验检疫报告。倘若发现采购苗木患有病虫害并不严重, 则需要快速进行处理后才可进行施工种植。严重患病苗木应做就地销毁处理, 预防交叉干扰, 对他类苗木形成不良危害。栽种施工前期应对基地土壤做消毒处理, 通过深耕改土, 并进行暴晒处理后将病虫害杀死。应为苗木开创优质的生长种植环境, 提升其抵御病虫害的综合能力。

2.3 园林种植需要持久长效的后期养护

应通过科学的施肥处理、有效的浇水养护、合理的松土除草处理, 进行良好的修剪整形, 进而确保植物生长具备合理的通风环境以及阳光条件。另外, 应通过有效的修剪, 将病虫枝叶进行清除处理, 确保绿地干净卫生, 去除病株残体, 降低侵染源头。

3 结语

总之, 做好植物配置及园林病虫害防治尤为重要。我们只有科学规划、有效设计, 秉承科学原则, 遵循生态学原理, 把握适地适树原则, 完善养护管理, 方能全面提升园林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创建生态化、环保性环境, 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摘要:本文就植物配置重要性, 探讨了科学的园林病虫害防治与景观规划、植物配置科学策略。对提升园林工程建设发展水平, 优化植物配置处理效果, 实现生态化、绿色化、环保化发展, 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植物配置,园林,病虫害

参考文献

[1]王佳巍, 狄松巍, 金鑫.浅析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方法[J].林业科技情报, 2011, 43 (01) .

北方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10篇

1.1 病虫害预测不及时, 用药标准不统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 园林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园林结构的整体规划和园林树木种植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 植物种类的增加导致园林中产生很多新型的病虫害分类, 加之园林种植深处不同的气候环境, 很多城市选择的园林植物种类随着气候差异种类选择不同, 因此不同地区面对的病虫害种类各种各样。我国园林管理部门在该层面缺少较为系统、专门的检查机制和预防机制, 不是病虫害的季节缺少对害虫的预防, 由此出现病虫害爆发时手忙脚乱的状况, 无法合理有效地配置有关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 提升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部门地区在防止病虫害的过程中, 用药过于集中或者用药过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负面作用, 同时也会污染环境。

1.2 忽视植物免疫

园林建设有不同区域的划分, 不同区域种植的园林种类不同, 就当前园林建设的现状来看, 不同地区出现苗木频繁调动的现象, 如果不处理好很容易造成害虫跨区域流动的状况, 带来很大损失。

1.3 园林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低

园林的管理工作需要利用专业的人才来担任, 由此才能通过专业人士准确分析园林的病虫害问题, 分析病虫害产生的根本原因、条件和害虫的具体变异形式、处理措施等, 基于以上内容的专业判断和分析, 对病虫害的防治作用巨大。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园林管理人员的学历和专业素质水平不一, 管理员的技术掌握程度不同, 且园林管理无法针对工作人员实施定期和专业的培训, 其掌握的技术水平不一, 园林部门针对管理员缺少必要培训, 造成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不到位, 对园林的生态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2 防治园林树木病虫害的措施

2.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的措施主要包含以下3点: (1) 在园林树木栽种的早期阶段, 选取没有病毒的幼苗。 (2) 根据种植的面积来合理规划出树木的具体栽种数量, 使用绿色化肥再次培育树木。 (3) 时刻监督树木的生长情况, 一旦发现树木成长过程中存在病虫害的问题, 需要即刻采取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例如, 剪掉坏死的枝叶或者果实, 及时清理被病虫害污染的落叶, 避免病毒在植物身上继续蔓延。 (4) 定期修剪树木, 保障树木的生长具有充足的光线。

2.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植物病虫害发生的次数, 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 甚至有助于降弱病虫害的发病程度, 常使用的2种类型物理防治措施是热处理和机械阻隔, 热处理是加热感染过的树木, 将温度升高以至于超过植物对热的忍受程度, 一旦温度上升突破植物的临界点, 植物就会死亡, 因此其内部感染的病毒也会随之死亡。机械阻隔的方式主要是在植物的表面覆盖上1层薄膜, 用来阻隔植物和病原物之间的接触面, 由此避免病毒传染, 控制住其感染范围。

2.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的措施具有见效快、容易使用的优势, 受到人们的青睐, 各个地区的园林工作者都将化学防治的措施作为病虫害处理的主要措施。化学防治的原理是通过对生物表面喷洒药物来干扰病原物的生长, 将其杀死, 常见的化学物品是对病原物的感官起到影响作用的排斥物、利用引诱方式杀害害虫的引诱物质、利用对害虫生长具有毒害作用的有毒物质。

综上可见, 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3种方式都会对植物或者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 因此需要寻找更加新型环保的病虫害处理方式来保障树木健康, 优化环境。

3 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当前园林树木的病虫害防治方式一直在创新, 近年来兴起一种生态控制法的妨害技术, 其也被称为生态调控法, 作为园林树木虫害处理的新方式, 在生态学的原理引导下, 利用植物、有益生物和病原物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 为植物的生长创造有利环境, 抑制病原物产生, 在此基础上强化有益生物对园林树木生长的良性作用, 降低有害生物的负作用。园林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 其能够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 但是很容易招致害虫, 因此需要利用生态调控的措施来调节整体的食物链, 破坏病原物的生长环境, 同时能够为园林树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摘要:当前北方园林由于受到病虫害的影响, 植物的死亡率不断提升, 对园林的绿化效果造成很大的负面作用。基于此, 为了减少病虫害对园林绿化建设的负面作用, 需要按照树木栽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绿化方案和防治计划, 由此来提升园林的整体绿化效果, 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北方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韩志辉.北方地区冷季型草坪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 2016 (10)

[2] 孙晶.论科学树木养护和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 2013 (3)

论园林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第11篇

【关键词】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措施

0.引言

近年来,在园林绿化中,只重数量,忽视质量,植树后缺乏正确的抚育管理,加之初期发生的林木病虫害未能进行必要的监测和防治,因而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增多,危害加重。制定园林树木病虫害治理方法时,应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放宽防治指标,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允许的为害范围之内。本文着重讨论一下园林树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1.园林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作用迅速、效果显著,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现已广泛应用。这种办法是应用有毒物质干扰有害生物的生理过程,从而将有害生物杀死、阻碍物质如抗菌素可阻止侵染物的扩展。排斥物质可影响害虫的感官,如散布难闻的物质。引诱物质可引诱昆虫而大量诱杀,性诱饵即属这类物质。毒物可经口(通过昆虫口器),经皮(通过植物表皮),或内吸(通过植物液流)起毒害作用。毒物有少毒类或多毒类,有的还具有植物毒性,因此也可为害寄主。

1.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许多优于化学防治的特点,如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产生抗性,且由于参与了生态调控能起到保护生态平衡、持续控制病虫害的作用。其缺点是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如化学防治速效,人工培养有益生物的技术难度较高,能用于大量释放的天敌种类不多等。总的来说,运用生物防治进行生态调控是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在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用于防治园林病虫害的生物产品很多,包括天敌昆虫、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微孢子虫、线虫和农用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害虫本身具有的化学物质的仿生合成产品(昆虫激素、性信息素等)、不育剂和植物源农药等。目前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上应用较广的生物产品有细菌类的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周氏啮小蜂、阿维菌素等。

1.3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微生物侵入病虫害体,杀死或抑制其生长发育。紫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相当有效的防治虫害的微生物它只对蝶类(鳞翅目)的幼虫有致病效用。这种微生物能产生一种可在幼虫肠内溶解毒素,是适用于约150种鳞翅目幼虫的特有的肠毒剂。昆虫病理学的研究目的,在于能取得象化学杀虫剂那样的快速防治效果,同时调节虫口密度,使之保持在危险限度水平之下,以达到防治的长效性。

1.4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通过热处理、射线、机械阻隔等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任何生物,包括植物病原物对热有一定的忍耐性,超过限度生物就要死亡。在园林树木病害防止中,热处理分为干热和湿热两种方式。机械阻隔也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例如覆盖薄膜,许多叶部病害的病原物是在病残体上越冬的,花木栽培地早春覆膜可大幅度地减少叶病的发生,如芍药地覆膜后,芍药叶斑病成倍减少。覆膜防病的原因湿膜对病原物的传播起到了机械阻隔的作用;覆膜后土壤温度、湿度提高,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减少了侵染来源。对于虫害来说主要是通过人工捕杀、诱杀(灯光诱杀、毒饵诱杀、植物诱杀、潜所诱杀),此外还可以通过热水浸种、烈日暴晒、红外线辐射来杀死在种子里的病虫害。

2.加强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方法

2.1合理使用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有收效快的特点。当一些病虫害即将大发生或已经大发生时,及时采取化学的防治常可使用病虫的蔓延得到及时的控制。另外化学防治的适应范围比较广,受地区性和季节性影响较小,不同类型的地区和不同季节往往都可使用。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也带来一些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的污染,对天敌有伤害,易引起病虫害的抗药性。

2.2发挥综合防治优点

综合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合理运用栽培、化学、生物、物理的方法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病虫害控制在最低程度以不致造成危害。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如果协调起来,就能达到既能杀死病虫害,也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天敌的作用。如采用内吸杀虫剂,涂抹茎、干和根部浇灌等,早期控制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的发生。选用对农药抗性较强的天敌,配合施用杀伤天敌较少的选择性药剂,是避免或减少矛盾的途径。在自然界里,多种病虫害常同时发生,分别防治,造成重复。以一种优势病虫害为对象,掌握植物发育的关键和病虫防治的有利时机,集中用药,兼治其他。可根据当时、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抓住有利时机,采用施放天敌、使用菌剂、药剂等针对性措施,达到兼治的目的。构成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因素及影响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防治措施也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采取取长补短、提高效果是必要的。如防治地下病虫“种蝇”时,注重施肥与药剂杀灭成虫相结合的措施,可以基本控制其为害。

2.3建立园林保护体系

园林植物与农作物、林木有着不少共同点和内在联系,但又有很大的差异。城市是园林病虫害的载体,而城市是人造的环境,与农业、林业的自然环境相比较起了质的变化。如气温偏高、相对湿度下降、土壤结构复杂;城市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物,污染城市的大气、水源及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城市规模大,建筑密度大,阻碍大气的流通和交换,容易产生热岛效应,这样的环境必然会影响园林植物种群的分布和生长,相应的也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根据城市大环境的特点,利用植物群落内部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使它们互相促进、相互制约、共同繁衍,形成稳定的生态环境,控制灾害性病虫害的发生。建立生态健全、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即生态园林体系,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能够实现不用药或少用药的有效控制。当病虫害超出控制允许标准范围时,又要及时用药防治予以遏制。生态园林防治体现以防治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它不仅能产生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而且会收到很大的经济效益。

2.4完善养护管理机制

养护管理也是预防病虫害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进行适时的施肥、修剪、浇灌、养护,确保树木苗木茁壮生长。一颗健壮的植株,要比生长瘦弱的植株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强。要注意研究立地环境,改善立地条件,创造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植物群落茁壮生长的有利环境。 [科]

【参考文献】

[1]郭万宁.浅论园林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方法[J].新农村,2011.07.

园林树木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第12篇

1 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概述

园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是常发性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 总体呈上升趋势;偶发性病虫害大面积暴发, 损失严重;危险性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 对我国园林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目前, 在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上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 开展环境健康状况监测, 通过营林措施恢复林木健康, 同时辅以生物防治和抗性育种等措施来降低和控制林内病虫害的种群数量, 提高林木的抗病虫能力。

70年代末80年代初, 林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指导思想是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后来, 又提出了林木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它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有害生物也是其中组成成分之一, 它们同其他生物在统一的环境中既互相依存又互相抑制, 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病虫害在这样的系统中, 不会自行消灭, 也不会造成明显的经济损失, 只有当这个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和改变, 原有的各种生物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 病虫害才可能猖獗流行, 对林木资源造成重大损失。

树木病虫害综合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预防为主, 对树木病虫及早的采取预防措施, 防止病虫泛滥成灾, 产生危害。要进行预防, 就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树木条件和往年病虫发生的情况, 进行预测、预报和防治, 将病虫控制在不产生危害的范围内。在树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要用到一些化学药剂, 化学药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对人造成伤害。因此, 在为树木“治病”的同时, 不能使人致病。应采取无污染或污染小的防治方法。

2 园林树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对从外地、国外引进林木时进行病虫害方面的检疫, 严防检疫对象流入当地, 特别是对一些危害大, 传播快的病害虫, 一经发现要立即进行封存和销毁。松材线虫病是对松类危害很大的病害, 已列入我国植物检疫对象。国家有相应的法律法规, 应自觉地、严格地遵守。

2.2 加强树木的管理和培育

加强对树木的管理和培育, 使树木生长健壮, 增强树木的抗病虫的能力。树木的各种伤口是病虫侵入的突破口, 因此要保护树木不受损伤。修剪的伤口, 断枝、折枝的伤口, 树干机械损伤的伤口要及时处理, 进行有效地保护, 防止病虫的侵袭。培育、选育壮苗, 用无病虫感染的苗木, 作采种和采穗对象。管理的措施还包括及时清除被病虫感染的植物组织, 使树木生长的环境“卫生”。使用堆肥等有机肥, 要充分腐熟, 防止病害、虫卵、地下害重传播到树木或土壤中。

2.3 物理机械防治方法

1) 光诱杀法。利用一些昆虫的趋光性, 利用不同光源的灯, 制作成捕杀器进行捕杀效果很好。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成本较低, 效果较好, 对环境无污染, 但对一些对光不敏感的昆虫没有效果。2) 高温处理。高温处理土壤和有机肥, 能有效地消灭隐藏在土壤中的害虫和病原菌。这种方法不能用于生长着的树木所在的土壤, 但高温处理有机肥是一种好的方法。3) 制作塑料薄膜毒环。一些昆虫的卵产在土壤中, 幼虫孵化后要从土壤中经树干上树危害。在树干一定的部位制作塑料薄膜环, 环的宽度20cm左右, 由于塑料薄膜很滑, 幼虫爬到此处就会滑落下来, 因此能防止幼虫上树。作环时应将树皮刮平, 不留缝隙, 薄膜与树干要接触紧密, 防止虫子从缝隙上树。也可以在树干上涂层泥, 使裹塑料环的地方光滑, 省了刮树皮的麻烦。在薄膜上涂上杀虫药, 效果更好。4) 去除病灶及感染病虫组织。将植物受害部位的病灶去掉, 将受病菌、害虫感染组织清除掉, 是防治病虫的有效措施。在育林工作中, 一般将受害枝叶清除、销毁, 防止了病虫的传播和蔓延。对于不能销毁的组织和器官也要进行“手术治疗”。

2.4 化学诱杀

这种方法是利用昆虫对一些化学气味的“嗜好”进行诱杀的方法。性激素诱杀就是将人工合成的雌性或雄性激素, 放在诱杀器内, 引诱雌虫或雄虫, 进行捕杀。生产上用这种方法诱杀白杨透翅蛾, 效果很好。将含有白杨透翅蛾雌性激素的橡胶棒, 放在特制的两端开口的三菱柱状的纸盒内, 纸盒对着橡胶棒的内面涂上树脂胶, 当雄虫飞进纸盒时, 被胶粘住, 达到防治的目的。生产上用糖醋液诱杀地老虎, 毒饵诱杀蝼蛄, 新鲜的柏木引诱双条杉天牛、柏肤小虫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2.5 药剂防治

这是大面积使用的迅速消灭害虫的方法。但此方法对环境有污染。药剂可分为化学农药、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等。有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昆虫生长调节剂、除草剂等。有的药是毒杀型, 对取食阶段的咀嚼式口器的害虫效果明显, 有的药是触杀型, 对一些昆虫的幼虫防治效果明显。防治害虫要根据不同的昆虫、不同的虫期、不同的口器, 掌握最佳防治时期。防治病害, 要认清病原, 掌握时机, 提前防治。药剂的使用方法有喷雾、撒粉、涂抹、毒土、毒饵、毒环、注射、堵孔、熏蒸等方法。在城市环境中使用药剂应注意保护环境、保护天敌、保证人畜安全。使用方法应方便、有效。

2.6 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的方法是用无害有益的生物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可以虫治虫、以微生物治虫治病, 以鸟治虫等。用微生物防治害虫或病害是一种好的方法, 一些有益的微生物, 可以通过工厂批量生产, 将其“接种”或“传染”在害虫身体上, 使害虫生病, 或出现功能障碍, 达到防治的目的。用微生物也可以防治病原菌, 或抑制其发展, 或使病原菌变形达到防治的目的。林木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就是有机地配合运用各种手段, 对生态系中的各种物理环境 (温度、湿度、光照、风、土壤等) 、生物 (包括微生物) 区系、寄主的抗病性以及病原物的生存和繁殖等进行适当的控制和调节, 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 使病虫害的数量及其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90年代后, 进一步提出了林木健康的思想, 将病虫火等灾害的防治思想上升到保健的高度, 从根本上体现了生态学的思想。

参考文献

[1]赵怀谦等.植物病虫害防治手册.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4.

上一篇:民用建筑消防论文下一篇:首针接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