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景观设计范文

2024-08-10

当今景观设计范文(精选12篇)

当今景观设计 第1篇

以往人们将景观设计简单的理解为栽树种花, 大面积成片的使用规则的色带, 修剪成统一几何形状的绿色植物, 有很浓重的人工痕迹。而当今社会的人们更加向往自然, 希望亲近自然, 因此现在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更偏向于营造一种自然景观, 崇尚“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设计理念。

进行景观设计要坚持几项原则。 (1) 生态优先原则。结合当地特有的自然景观, 以乔灌草结合的方式, 着重绿化植物的应用打造森林中建别墅的天然景观效果。工程建设通过维护与重建健康的生态系统, 改善与提高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质量。 (2) 人与自然和谐原则。以人为本, 精心构建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适合人居住的自然生态系统, 构造“天人合一”的景观效果, 创造“自然、舒适、宜人”的健康稳固的生态体系。 (3) 整体协调的原则, 从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出发, 做好与其他相关的专项建设规划衔接, 促进城镇与乡村、陆地与水域、岛屿与岛屿之间的整体协调。 (4) 因地制宜, 体现特色原则。考虑当地土壤的盐碱量, 若土壤盐碱含量偏高, 应采用适当的排盐工程及更换种植土的施工措施提高苗木成活率。充分考虑生态安全、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 通过合理调整树种结构, 种植适宜高盐碱地区生长的耐盐碱抗性强的绿化植物, 不断提高景观价值。 (5) 突出重点, 有主有次原则。强调主景区的景观效果, 以大量大规格的乔木及花灌木的搭配形成林荫大道的景观效果。建造适当面积的水系景观, 水系周边水生植物与景石、木平台的搭配形成幽静、舒适的水系景观, 使其成为别墅区景观的又一特色。 (6) 合理节约的原则。结合当地已完工的成功案例, 分析景观造价与景观效果的关系, 以最经济合理的造价实现最满意的景观效果。

设计者应有一个全局的观念, 通过各种景观元素将“意”与“境”完美结合, 利用合理的布局和搭配将各不同景区有机的衔接起来并突出其功能性, 做到主次分明, 有开有合, 有聚有散, 曲折多变, 小中见大, 形成独立完整的统一体。随着园林营造的发展历程, 绿化、水景、道路、小品雕塑等成为构筑环境, 提升意境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景观自然以绿化为主, 自然式的园林种植要求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之美, 不成行成排栽植, 树木不修剪。以孤植、丛植、群植、林植为主要形式, 花卉的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要形式, 营造一种野趣。同时考虑绿化的系统性、生物发展的多样性、以植物造景为主题, 达到平面上的系统性、空间上的层次性、时间上的相关性, 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绿化植物树种的选择也要慎重, 应选择乡土树种及一些适应性强且观赏价值较高的外地树种, 不要盲目跟风, 引进外来品种, 加大了养管的难度的同时也降低了经济效益。此外植物的种植还可搭配地形的变化, “因高堆山”、“就低挖湖”, 追求因地制宜, 以利用为主, 改造为辅, 已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要合理应用植物围合空间, 根据地形的区别, 选用不同的组团绿地进行空间围合。如道路两侧要选用高大挺拔分支点较高的树种作为行道树;广场上的苗木应孤植或丛植作为点景;建筑四角应用乔灌木结合削弱建筑物的硬度。要善于运用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使林缘线、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 形成景观的韵律美。

除了植物绿化, 水景也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赋予景观灵性, 有了水也就有了动感。水除了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以外, 净化空气, 改善住宅区的小气候也是其另一重要作用。通常可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和设计手法, 把水的精神做出来, 如静水、动水、叠水、喷水等不同的形式, 给人以良好的视觉享受, 达到丰富变幻的效果。当运用大面积的静水设计时忌空而无物, 松散无神韵, 应注重曲折婉转, 方显灵气。水通常与石相配, 大块的景石可安置于水中或驳岸上, 体现立体效果, 与水呼应, 而卵石通常布置于较浅的溪流中, 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而叠水或喷泉可给人以律动的感觉, 同时也提供给人们一个亲近水源回归童趣的机会。

小区中的道路系统作为连接各园林元素的纽带, 在景观设计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路将引领或疏散人们去向不同的功能区, 道路的两侧应加以围护防止人们为走捷径穿越绿地。自然式的园林景观道路大多蜿蜒曲折, 巧妙的将人们带到目的地, 并与其他元素构成一步一景等景观效果。园路的面层用材也十分丰富, 如烧结砖、花岗岩、卵石、沥青路面等。结合经济性和实用性选择路面的面层, 已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

此外, 陶罐、盆景、景石、雕塑小品等的应用也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绿化种植中需要这些元素作为点缀。广场上的雕塑小品更直接的反映了这个广场的主题, 亭台楼榭的运用使人们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环境设施的设计则是进一步的细化设计, 是一个具有多项功能的综合服务系统, 它为满足人的生活需求, 方便人的行动, 调节人、环境、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硬件和软件。硬件设施通常包含五个系统, 分别是信息交流系统、交通安全系统、休闲娱乐系统, 商品服务系统, 无障碍系统。软件设施主要是指为了使硬件设施能够协调工作, 为小区居民更好的服务而与之配套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如安全防范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网络系统。任何环境设施都应考虑地域、环境、文化、使用人群、功能、技术等不同因素, 体现多样化的个性, 营造安全、舒适、和谐、文明的住宅环境。

总之, 小区景观设计作为一门综合设计艺术与其它设计一样, 需要不断创新, 切忌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相同的设计。倡导多元化,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的空间艺术, 以自然为主线, 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环境, 不断将自然环境与人工设计巧妙地融合为一体, 使身居其中的人们获得重返大自然的美好享受。

摘要:本文针对当代景观工程的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 亲近自然, 阐述了景观设计的几项原则。阐明自然式景观设计的设计理念, 并结合此设计理念分析各相关景观元素的特性及设计要点。

当今园林景观文化有哪些误区? 第2篇

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步伐,我国房地产产业的发展可谓是举世瞩目,但在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下,加之房地产商为寻求最大经济利益的大肆炒作,许多设计师开始盲目追求新潮流,抄袭形式,误导社会文化观念,产生了“千城一面”的状况,

无论是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建筑,还是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或是室内家具的配置,均出现了许多诸如“欧式风格”、“欧式建筑”或是“地中海式”的作品,

从表面上看,是东西方文化的结合,缩小了园林景观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实际上则是割裂抛弃了传统文化,使作品显得毫无内涵、不伦不类。试想,一个有着几千年优秀民族文化的城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让其割下自身的传统,而去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

论当今舞美设计的现代感 第3篇

【关键词】舞美设计;现代主义;现代感;审美视觉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6.02.013

为了适应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蓝图,应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大众的现代艺术,实现文化自觉和艺术自信。

当代艺术敏锐地反映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现实,触及人的意识空间与社会心理,尤其在艺术媒介、语言、手段上追随时代的发展,体现了艺术家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视觉文本。在经历了一个以欧美为主导的西方艺术影响的时期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当代艺术迎来了全球性生产与流动的“全球境遇”。因此,舞台美术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1 现代主义观念与现代感

現代主义是20世纪初至60年代中期的一种设计思潮,并延续至今,强调理性主义及功能主义。现代主义形成了符合那一时期特定社会现状、工业发展、经济与日常生活需要的设计风格,在理念、形式及手法等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设计的模式。现代主义设汁思潮,对当今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厚的影响,现代主义设计的理念和风格与传统设计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是认识了解现代主义的关键所在。

当代现代主义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形式与风格;(2)具象转向抽象;(3)表现比再现更重要;(4)创造高于审美。

现代感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审美视觉,符合大众的审美口味;与时俱进,但可以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周期性没有那么明显;出现在产品、建筑、结构等有物质基础存在的审美领域。现代感有别于时尚,时尚具有先进性、多变性、周期性、可引导性等特点;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方向,但无论何时都具有超越那个时代的先进性;时尚的观念多偏向于服装设计、色彩运用、观念等意识领域。

2 现代感的表现

现今舞美设计的现代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色彩感

当今的舞台色彩在视觉上有着卓尔不群的个性,棱角分明,很有力度,酷炫的个性如刀锋一般划过消费者惯有的色彩视觉习惯。这似乎与时代特性有关,也是流行色诞生与流行的原因。

如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中,可以看到导演将艳丽的红、黄、绿、金运用到极致,飞天嫦娥色彩缤纷、通体透亮,将艳丽的蓝、红、绿、粉等数种中国传统民俗风的颜色搭配得十分协调;汉唐服饰也运用了粉色、橘黄色、橘红色、蓝色等华丽的色彩,加上精致的妆容,使舞者充满古典的韵味,又显得大气庄重;甚至在各国代表团入场仪式上,用参赛者脚印绘出的抽象画上也呈现出缤纷的色彩;红色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喜庆色彩,在奥运开幕喜庆的日子里, “鸟巢”到处弥漫着红色,红色的焰火,红色旗袍,红色的“祥云”火炬、红色的中国国旗。可以说,开幕式的文艺表演色彩斑斓、华丽,颜色营造的不同气氛是奥运会开幕式活力的源泉。

但是,靓丽、个性的色彩在应用中要适度,过度靓丽的颜色会过度刺激视觉,过于艳丽的颜色则有艳俗之感,是视觉垃圾。

2.2 结构感

一个好产品首先要实用,其次是结构、形状。其各项功能的实现取决于结构设计,是针对内部结构、机械部分。设计者既要构想一系列关联零件实现各项功能,又要考虑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既要安全耐用、性能优良,又要易于制造、降低成本。所以说,结构设计师应具有全方位和多目标的空间想象力,并具有跨领域的协调整合能力,根据各种要求与限制条件寻求对立中的统一。

伦敦奥运会的火炬塔直径18.5m,由240根花茎组成,分别代表不同参加国。火炬塔复杂的核心在于:每根花茎长9m,一个定制的锥形钢管,末端有一个大小不同的定制花瓣,并拥有各自独立的控制器、信号和点火装置;还设置了一个LPG备份系统。这是让人愉快的设计,花瓣采取钣金方式手工打制,每个花瓣都雕刻了参赛国的名称,雕刻的字体都经过反复的研究,在欣赏结构之美的同时,也能留下美丽、独特的纪念。

2.3 形式感

纵观几千年的演艺史,各种演出形式不断更迭变换,而现代演出的形式趋向于多样化,不仅延续历史上使用过的各种形式,而且追求层出不穷的、标新立异的演出形式。对于形式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已成为一种流行。舞台已不再满足于现实生活的复制,而要求更多的艺术加工和处理,使每一个戏都有它特有的表现形式,对观众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舞台由形状、色彩、结构的关系形成形式特征,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诉诸于视知觉上产生感受和感染力,甚至引起心理反映,使舞台具有了形式感。在艺术创作中,一定的内容决定一定的形式。形式受内容制约,内容又必须通过形式来表达。而在一定条件下,形式也可以反过来作用于内容,甚至在创作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为何现在演出一味地追求舞台效果,约定俗成的“XX不足舞美补”。

舞台美术家的任务是要创造戏剧演出的外部形式,它不是图解,而是以剧本创造为基础的一种再创造,要在与导演和演员的合作中力图体现剧作的思想,创造与之相适应的富有表现力的形式。

越剧《唐琬》的舞台美术简约诗意。设计师刘杏林以化繁为简、白中着色为基调,选取了园林建筑中的典型元素——墙、瓦、门等作为舞台主体形象,艺术地再现了白墙里的“沈园”。他让舞台因为白墙,形成虚实之间的调剂,也形成新的人与景的视觉关系,白墙俨然成了繁复景致中的衬底,又像是隔断与俗世链接的象征,界定出超然的天地;更重要的是,大面积的白色不仅契合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主题,还因其本身的素洁基调给全剧增加了一份难得的雅。可以说,刘杏林的舞美设计为整部戏的风格和定位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nlc202309030837

2.4 空间感

在舞台空间中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表现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三维空间里运行的舞台设备和演出器械以及演员的表演等通过时间运动的元素形成了四维空间,在有限的空间中延伸出更为无限的时空。

在创造自由的、多维的舞台空间中,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空间处理有其独特的特征:对传统戏曲来说,舞台不是画面,而是空间。现代的舞台设计重点已由二维的画面转向三维的空间和四维的虚拟成像,空间扩展和视觉延伸可通过舞台上LED屏来体现,制造虚拟时空,将画面和表演充分地结合。

自从2004年中国第一个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一炮打响之后,各地大型实景演出纷纷上演,如福建的《印象·大红袍》、内蒙古的《天骄·成吉思汗》、浙江的《印象·西湖》、江西的《印象·井冈山》、四川的《道解·都江堰》、《中华泰山·封禅大典》等,这些演出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地形特点,将演出环境通过不同层次、位置的实景和演区多空间分布,充分将表演空间丰富化、舞台空间感最大化。

另外,灯光的表现也有助于空间感的塑造。央视的《天天把歌唱》荣获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第九届电视美术灯光设计工程奖(演播室类)一等奖。其在有限的演播厅空间中,通过灯光的巧妙设计和变化将背景空间最大化地延伸,让观众感到很有纵深感。

2.5 科技感

演艺活动中展现的声、光、电、烟、水、雾、火,无不依赖不断创新的舞台机械、材料、器具、光源、多媒体电脑控制设备、维亚、飞猫索道摄像系统等的大量运用,以及跨领域技术的融合。这些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极大地增强了演艺活动中的艺术表现力。大型演艺活动,高科技手段的介入,大大改变了观众常规欣赏习惯,拓展了美术展示的空间,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

近两年央视春晚的数控LED升降舞台,通过精确的数控使每个单元块和演员的表演达到默契的配合和互动,通过迅速而多变的组合,时而呈现高山、时而长城、时而小桥,还可以化身为景片和道具,充分展示了变换的动作和表演空间。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央视春晚和元旦晚会中除了一如既往采用升降屏幕外,还增加了数字水幕系统,通过激光束投射在水膜上产生各种形象,以及通过喷头出水的压强变化产生跟随音乐的律动和节奏变化的水流。

在舞美设计中,科技感就是以突出领先技术为特征的设计风格,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高科技的机械美学风格,以精确性、功能性为突出特点。

2.6 画面感

虚拟植入技术是将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与电视摄像机现场拍摄的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在摄像机景别变化的同时与虚拟三维场景同步变化,从而实现两者天衣无缝的融合,以获得完美的合成畫面。

在2013年央视春晚中,现场有3台摄像机采用了虚拟植入技术处理,将摄像机跟踪技术和三维图像实时渲染技术结合一起,在实景场景中植入虚拟景象,并保持摄像机运动过程中正确的透视关系。

现在各大电视台纷纷开始在节目制作中引入虚拟植入技术,以此来博得观众的眼球,使节目在收视率排行榜上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演播技术的运用已从数字特技、虚拟场景、在线包装进入虚拟植入阶段。虚拟植入技术广泛应用于新闻、财经、综艺类和比较热门的相亲类、模仿秀类栏目。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内电视屏幕上会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各种新奇的虚幻的虚拟植入效果。

2.7 材质感

质,是指产品由表及里的材质、质地。感,是指感觉、感情及感官反映,即人的主观感情与感情色彩。人们不仅能够通过感觉系统接受材质表面的刺激信息,做出主观的心理属性反映,如丝滑、柔软、坚硬、寒冷等。

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不断出现,无限扩大了产品造型设计的可能,相应的制作加工工艺也随之不断变化,这就要求设计师要与时俱进,掌握材料动向和材料特性,充分发挥材料的不同特性,提高设计质量。

从材料种类上可分为:金属材料、合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等,通过对材料的半加工或深加工甚至直接原材料呈现,达到预期的设计目的。

第8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舞美设计David Rockwell,采用无数银白、青黄、青绿色的施华洛世奇水晶片等金属和反光材料串成倒“U”型幕帘,唤起了人们既古典又现代的感受。

2.8 互动感

观演互动主要是指戏剧表演过程中,观众和演员之间互相产生影响的关系,有两个层面,一是观演的视觉互动,另一是行为互动。

视觉互动方面,2013年央视春晚采用3D全息影像技术,将虚拟演播间背景和转播中前景植入影像,虚幻的景物和真实的表演巧妙地融为一体,视觉空间和表演空间变得无限大。CCTV5《豪门盛宴》在解读2010年世界杯时,节目现场展示了虚拟技术合成的3D南非世界杯各个球场,而且可以随着镜头的变化发生视角和纵深的变化。这种技术在国外称之为AR(Augmented Reality),国内称为增强现实,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的延伸,是在现实场景中叠加虚拟的对象,并加上一些交互。交互性才是虚拟现实技术重要的功能和目的。

行为互动方面,2013年央视春晚采用了T形台的舞台结构,将演出空间伸向观众席,使观众能更好地参与其中。

互动感应投影系统是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投影显示技术来营造一种奇幻动感的交互体验,系统可在脚下产生各种特效影像,包括水波纹、翻转、碰撞、擦除、避让、跟随等表现形式;捕捉设备(感应器)对目标影像(如参与者)进行捕捉拍摄,然后由影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从而产生被捕捉物体的动作,该动作数据结合实时影像互动系统,使参与者与屏幕之间产生紧密结合的互动效果,让人进入一种虚实融合、亦真亦幻的全新互动体验。互动投影系统提供了一种轻松沟通的方式,强调参与者置身于虚拟影像的世界中,并且与虚拟世界之间有直接体验的互动。而这些方式颠覆了鼠标、键盘、游戏控制杆等传统控制方法,是一种革命性的互动方式。

nlc202309030837

2.9 简约感

风格是对艺术品的独特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反映,反映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个性特征与由作品的题材、体裁以及社会、时代等历史条件决定的客观特征。

当今的现代感就是运用减法,达到艺术形式的简洁明快和艺术抽象。以简洁的表现形式来满足人们对空间环境那种感性的、本能的和理性的需求,是当今国际社会流行的设计风格——简洁明快的简约主义。而现代人在这日趋繁忙的生活中,快节奏、高频率、满负荷,渴望得到一种能彻底放松、以简洁和纯净来调节转换精神的空间,这是人们在互补意识支配下,所产生的亟欲摆脱繁琐、复杂、追求简单和自然的心理。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以简约之风体现英国味,演绎了一个工业摇滚风格的戏剧形式,让观众领略到英国的魅力。其工业革命段落更是广场艺术的经典,以工业摇滚风格定位演出基调和元素,五环钢花、烟囱耸立、舞台地面、山顶树木、古典水车、火炬塔点燃等实物、物效和声光电结合得相当完美;在表现形式上,对伦敦碗这座体育场的空间进行精心设计,采用了简约的写实方法,讲究戏剧性的质感。

2.10 元素感

现代舞台设计的元素变得更加综合、互动、多变,不同元素的融入使得舞台丰富多彩。

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从一个俄罗斯小姑娘柳波弗的梦境开始,用字母顺序历数俄罗斯悠久的历史和做出卓越贡献的名人,包括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俄罗斯人,叶卡捷琳娜女皇,1975年动画片的主角小刺猬,陆科夫斯基,谷物收割机,俄罗斯帝国和他的缔造者彼得大帝,柴可夫斯基,抽象主义鼻祖康定斯基,门捷列夫,还有芭蕾舞进入黄金时代的意象,托尔斯泰;最后以“俄罗斯”结尾,场馆上方绽放的焰火让整个开幕式进入高潮。在开幕式上,田园和仙境般的画面设计给人印象深刻,各种建筑构成的童话世界城堡,气球从天而降,富有俄罗斯建筑风格将人们带入美好的天地;三套马车、战船、航天、工业等丰富多彩的元素充分展示了“俄罗斯之梦”。

舞台艺术通过各种新兴元素形式得到更为丰富的体现,为人所津津乐道,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好奇心和审美需求,这才是舞台魅力所在。

2.11 民族感

中国现代舞台美术是民族戏剧综合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民族文化的延续性,而且更体现了创造性。随着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发展与演变,以“虚拟性”的自由舞台空间,“程式性”的场面布局和切末的运用,形成了装饰的外观、写意的神韵、民俗画的形式、文人画的意蕴的表现魅力。当然任何种类的文化藝术都要受到时代变迁、多民族融合、人文社会精神及经济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舞台美术的样式也同样受到剧种、观念、流派以及观众审美心理、舞台物质条件的影响与制约。何况戏剧综合艺术又是多学科知识的有机组合,呈现出丰富的式样、多姿多彩的景象,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然。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演绎得淋漓尽致,细数各种文化符号:日晷、古缶、书画、造纸术、活字印刷、卷轴画等。这些民族文化符号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荡气回肠,可以说最炫的是民族风。

通过奥运会可以看出,民族文化就是在国际舞台上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要素。在整合和包容古今中外文化的同时,凸显民族特性,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通过重塑传统文化的现代性,用民族的方式表达本国的价值内核,更易被大众所接受。

3 结语

跨入新世纪,艺术创造的空间更加开阔,表现手段更趋多元化,但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也更多,墨守成规已成为过去,日新月异成为历史的脉搏。艺术形式要想有现代感,首先思维要现代化,在思维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上突破自我,实现各种艺术风格的运用自如。画家安格尔曾经说过:“艺术的生命就是深刻的思维和崇高的激情”。

在这里,笔者真诚地呼吁从事舞台设计的艺术工作者们,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和使命,勇于开拓,追求卓越,在艺术设计的道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设计出更多民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浅析中国当今社区医院设计 第4篇

早期的社区卫生服务是相对于医院服务而言的, 人们一般把非住院的医疗服务称作社区卫生服务。进入20世纪50年代,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社区卫生服务开始逐步发展。而后, 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上升, 政府逐步加强政策干预, 更加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例如英国, 作为整个国家卫生服务系统的基础, 社区卫生服务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控制卫生费用支出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根据WHO出版的《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数据显示, 英国的卫生系统总成就世界排名第九, 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全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 而卫生费用在1997年占GDP的比重仅为5.8%, 是发达国家中最低的。

卫生改革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如何有效的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更好地维护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是世界各国亟须解决的难题。目前, 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医疗改革, 而社区医院可以实现“大病上医院, 小病找社区”这一目标, 大大缓解了就医难的问题和大医院的医疗服务压力。

1997年, 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其中, “积极推进卫生改革”和“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成为医改的重点。2002年8月, 卫生部、国家计委等国务院11个部门联合向各地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提出不仅城市的基层医院将被改造为社区卫生机构, 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也可参与举办这类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 也可建立营利性机构。2002年11月21日, 北京市西城区厂桥医院通过ISO 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成为北京市首家通过此项认证的社区医院, 标志着北京社区医疗服务已越来越规范化。

综上所述, 可见国家对发展社区医院的重视程度。然而十几年过去了, 社区医院的发展如何, 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事实不容乐观。

现在, 有很多患者对社区医院缺乏足够的信任, 生病之后还是愿意选择大医院, 如果是感冒发烧一类的小病, 最多也就是到药店配点药, 基本不会去社区医院。而且, 有相当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不敷出, 调查显示, 目前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的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40%~45%, 而社区卫生服务的药品收入则占到了总收入的90%还多, 加上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使得其药品结构受限, 也使其无法像大医院一样, “避开”某些降价药品, 从而也显得更加“受气”。同时, 由于初期设计和建设的原因, 社区医院的功能布置和科室设置等存在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更造成了后期运营和管理的混乱。所以, 在设计阶段掌握好社区医院的规模、布局和功能布置, 将会对建成后的运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 我们针对社区医院的设计阶段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1 社区医院的建设目前还没有一套专门的规范或者标准

设计主要参考现行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49—88) 与《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 但是这两套标准的规定都不是很符合社区医院的设计需要,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的标准过高, 不论是基地总平面, 还是建筑设计的平面布局和科室设置, 都有许多是社区医院建设中无法实现的地方;而《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的要求虽然比《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有所降低, 但由于所处区位、用地限制和针对人群等条件的不同, 也不适合社区医院完全采用。所以, 设计师在设计时, 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建设方的要求进行布置, 而建设方由于投资的限制, 一味的要求降低标准, 这直接导致建成后功能布置不合理和管理混乱。所以, 尽快出台一套社区医院的建设标准文件, 是迫切需要的。

2 社区医院的建设存在盲目提高标准和规模的现象

目前, 有专家提议, “增强社区的医疗水平, 不是让大家定期到社区看感冒, 而是要把大医院内的诊疗规范与社区共享”, 即社区医院和大医院统一标准, 这种做法固然对患者更加有利, 但是对于目前大多数城市来说, 实行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不论是建设投资, 还是运营后的医护力量和医疗设备, 都是无法承受的。同时, 作为社区医院, 服务半径有限, 服务的人群也有限, 若一味地提高标准, 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与社区医院的建设目的背道而驰。所以, 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适度的设计与建设, 更加符合现在的社会实际。例如现在一些社区医院采取与临近企业合作的办法, 分摊初期的建设投资, 适度的扩大规模和提高标准, 无疑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

3 交通面积盲目压缩

由于乡镇医院的规模比较小, 多以单栋建筑为主, 建设方为提高建筑的使用率, 经常会想方设法减少建筑的交通面积。减少交通面积, 会导致总体布局不符合功能分区, 尤其是洁污分区和消防疏散的要求, 例如, 一栋三层的社区医院只设置一部楼梯和一部电梯, 那么必然会引起医疗垃圾清运和患者流线的交叉, 也不符合防火疏散要求,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提高建筑的利用率当然可以, 但是绝不能以牺牲交通面积为代价, 如果建筑内部设置两部楼梯确实困难, 也可以在建筑外设一部外挂楼梯, 只要设计合理, 既不影响建筑外立面的美观, 也可以满足使用的要求。

4 是否需要设置住院病房

许多建设方在委托设计方进行设计时, 经常会要求不设置病房。但是, 社区医院绝不只是看感冒, 拿几片药而已。社区医院应同时开设门诊、住院、家庭病床三项医保服务功能。虽然规模小, 但是一些社区医院的环境并不比三级甲等医院的环境差, 有些甚至是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单位。良好的住院病房条件, 比大医院便宜的多的费用, 这样会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医。

5 是否需要设置急诊科

社区医院药房, 检验室样样齐全, 但是有急诊或者需要手术怎么办?如果真要按照大医院的标准, 所有的社区医院都要设置急诊科和手术室, 无疑是有些困难。急诊科当然需要设置, 但是可以适当的降低标准, 能满足日常的一般需求即可;而手术室则可以根据建设的规模和实际需求设置或者不设置。同时, 社区医院可以与周边的大医院建立转诊关系, 一般的常见病、多发小病可以在社区医院解决, 当遇到社区医院不能解决的, 则可以转向大医院, 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疾病和手术后的康复治疗则可以再转会社区医院, 这样既方便又可以减少医疗费用, 更好地减轻患者的负担。

6 配套设施不全, 绿化率偏低

这会使社区医院的用房条件和环境景观大打折扣, 整体功能下降。供电、供水与排水、供暖与制冷、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如果不健全, 直接会影响到医院的方便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不能满足社区医院的功能要求和日益提高的卫生服务要求, 而这些只要在设计过程中注意一下, 是可以完全避免的。医院建筑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现代化的医院都以创造一个花园般的环境为目标, 优质的绿化景观不仅可以提高空气质量和改善景观, 而且可以调节患者的心理, 加快其康复, 具有非常重要的物质和精神功能。虽然社区医院的用地一般都比较紧张, 但是也绝不能一味的牺牲绿化来满足其他功能的需要, 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力, 如采用立体绿化、屋顶绿化、边缘绿化等方法, 尽可能的增加绿化。

目前, 医疗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作为医疗改革中的重要环节, 社区医院在以后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 还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就需要设计师不断的解决新问题, 总结经验, 使社区医院的建设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张九学, 王禄生.乡镇卫生院建筑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黄存瑞, 叶文彬.英国社区卫生服务制度及启示[J].国外医学, 2004 (4) .

当今秘书的气质 第5篇

一、善于学习,培养一点即通的灵气。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日进千里,领导者素质越来越高,趋向于高学历、高水平,秘书工作所面临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要求秘书工作者必须具备一点即通的灵气,举一反三的悟性。人伴良贤智转高,要向领导同志学;人民群众是智慧的创造者,要向群众学;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向同事学和业务骨干学;他山之石可攻玉,要借鉴其它单位的成功经验。

二、勤于实践,培养举重若轻的大气。秘书工作每天都要面对许多纷繁细乱的事物,要和各种人群打交道,经常会遇到各种预料不到的事情,这就要求秘书工作者必须有一种举重若轻的大气,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要胸有成竹,具备驾轻就熟的工作方法。

三、敢于创新,培养与时俱进的锐气。创新乃活力之源,乃事物进步的根本动力,没有创新,工作无异于无源之水,臭气熏天。秘书工作最忌墨守陈规。作为一个秘书工作者,要有前瞻性和发散性思维,要想领导之所想,想领导之未想,如果做不到这点,由领导支配着自己,被领导牵着鼻子走,这样是不合格的。因此,做什么事情,秘书都要想在前面,要走在前面,要写在前面,要有一股与时俱进的锐气,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生气,要敢于突破常规,开拓创新。要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努力创新服务手段,探索电子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创新要从点上着手,循序渐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创新也可以是一种改进,要从细节上总结升华,量的不断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要从日常工作中做起,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要从每一个工作环节做起。拓宽工作领域,拉长工作链条,改进工作方法,规范工作流程,都是一种创新。

当今景观设计 第6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13-02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从古到今人们就对景观环境不断的进行改造,致使该领域是设计中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仅涵盖公园、风景区、旅游度假、世界遗产等各种绿地类型,而且涉及艺术学、建筑学、心理学、植物学等众多学科。是生物、工程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虽然现在各大高校提出了坚持“工学结合”、“艺工结合”的教学原则,但是学生还是很少能接触到实践,而且学生都是就本课程学习而学习,忽视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综合性和各学科之间的相关性,如何才能让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体现出园林景观设计的综合性是目前各个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当前在景观园林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突出问题

景观与风景园林设计作为当前高校设计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主修课程,它的专业要求它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通过课堂教学与实地教学结合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审美的综合专业素养,而且还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对设计切实需求的重要方面。

(一)教学内容更新缓慢与时代发展脱节。

目前景观设计的实际教学内容难以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学实际内容更新缓慢难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这是当前各个高校景观与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伴随着当前景观设计理念以及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尤其是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带给人们的思维方式与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对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将新的景观设计的理论、理念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就不仅要求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需要不断的提高,而且还要求学校、社会给予积极的支持。

(二)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不能应用于当前高速发展的现实社会。

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学生只看中的是设计图纸的观赏性,并没有真正的去考虑当地的气候与环境、人口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使得设计图纸只剩下观赏性,这些的实际因素都没有被考虑到,使得设计中碰到实际操作的问题就不知如何操作或者图纸的设计方案难以实现,将自己定义为了作图员这就很难在工作岗位上求得自身更高的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园林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高端就业困难。景觀园林设计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但是长久以来滞后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以及严格的大纲框架已经很难适应园林景观设计教学的需要。

(三)中国高校设计专业普遍缺乏先进的教学管理方式以及面向社会的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目前我国高校扩招趋势的继续扩大,高校学生的数量急剧上,升尤其是艺术设计类的学生。但是高校的教学管理方式以及教学环境仍然停留在过去的传统模式里,从而导致整个园林景观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处于相对落后、闭塞的状态下,与社会的大环境脱节。

因此传统的落后陈旧的教学手段和教育管理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求,园林景观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凸显的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在加强改革理论教育教学的同时,强化专业的社会实践性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学应用,从而实现现新的教学模式和代教育技术手段与园林景观设计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促使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走向现代化和最优化发展方向。针对以上关于当前高校园林景观设计教学方面存在的几点不足之处,我想针对园林景观设计教学的基本思路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希望能够对高校园林景观环境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思考与借鉴:

二、教学理念的改革

增加相应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与关联学科之间的交流方面。一方面,景观艺术设计专业与之相应的边缘学科较多,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有足够的涉猎并对尽可能多的学科知识有所了解,例如建筑设计、都是规划与规划学、城市设计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植物学等。另一方面应当在景观艺术设计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对景观艺术设计的产生与发展、常用设计策略与方法、审美观念以及景观设计理论前沿等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与掌握,从而为日后景观艺术设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一)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为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安排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多去看,带领专业学生经常与设计公司交流,使得学生对社会人才需求有所了解,再设计方案上,使学生所接触的案例都是实际存在的,邀请社会工作的设计师参与评图,真正的使学生感受到作为以后的设计师应该掌握什么样的专业技能,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再者应鼓励并组织学生设计考察不同的展览、举办讲座,提高学生的设计审美水平;完成在每一小节后任课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讲,指出不足之处,课程结束时办展览或师生作品展等多种教学方式,使教师、学生之间相论景观设计教学的创新互提高认识,相互学习。

(二)在教学中以实践为基础,锻炼和提高设计能力,从实践中总结设计经验这是提高景观设计教学创新性的必由之路。在学生具有良好基础设计知识、一定的设计思维能力和方案审美能力后,安排学生对已实施的优秀专业实际案例分析,还可以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和社会实践性强、市场经验丰富的行业优秀人士开展定期讲座或客座教授,使学生直接接触设计前沿理论和实际操作。另外,可以成立设计研究所或工作室,带领学生共同完成设计项目,使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和锻炼学生的研究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真正的使学生了解市场。

nlc202309010001

三、景观园林实际教学中的改革

(一)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网络课程在景观设计课堂上的使用。

传统的景观园林设计教学手段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实现从不同的空间角度去鉴赏、剖析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及体验园林景观设计的全过程,教学过程中又需要学生掌握园林造景特点、园林景观设计的空间、园林建筑的构造等方面知识。由于课程安排时间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让学生在任意时间和空间“走进”园林,从任意视角,来观察和体验设计作品,感受设计空间、建筑尺度、构筑材料、材料质感甚至环境声音;更无法有机的整体的去体验园林设计。因此,需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手段,在课堂上虚拟展示出案例场景,直观的进行园林教学。因此随着多媒体教学进程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多媒体化的虚拟教学环境,基于三维模型建模技术、数字仿真技术、交互多媒体技术实现了教学无需走出课堂,学生就能亲身体验和考察园林景观设计的成功案例,并能够在课堂上亲自体验园林景观教学、园林景观实践创作的每一个环节,利用数字化技术营造出逼真的教学环境。学生将自己置身于虚拟的园林景观环境之中,其身临其境的程度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这是传统设计教学与先进多媒体虚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二)加强课程设计实践性作业的设置。

一般高校的教学的模式是由任课老师提供设计图纸然后布置本次课程的任务书,学生按照任务书所给出的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完成设计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会忽视景观园林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自然条件下的诸多环境问题,理想化设计、只注重效果图的表现,与实际环境相脱节。因此仅仅给学生提供设计任务书,让学生完成设计作业的任务,已经达不到课程作业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和目的。因此在教学时加强实践性作业的比重,提倡综合作业的“实题实作”、“实题虚做”,在此可以根据教学培养内容的要求,主张实践与理论教学相互穿插,通过现场实测与规划,在实践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恰当的应用。这样一来可以达到社会需求對学生能力的要求。

以上论述与浅析可以得出,加强高校中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和设计创新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目前正在推进绿色城市建设的需要。在此,景观园林设计教学的创造性与创新性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景观与园林设计类人才的培养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景观需要的重要基础。这要求我们不断培养出有创新意识、有过硬实训技术的专业人才,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发展对园林景观设计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丽霞《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2]王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美与时代(上),2010(3).

[3]张继之.对高等教育中景观设计人才培养的思考[J].科学大众,2009(3).

作者简介:孙中华,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浅谈当今社会发展对包装设计的要求 第7篇

我们先来看看传统的包装设计概念:从字面上讲, “包装”一词是并列结构, “包”即包裹, “装”即装饰, 意思是把物品包裹、装饰起来。从设计角度上讲, “包”是用一定的材料把东西裹起来, 其根本目的是使东西不易受损, 方便运输, 这是实用科学的范畴, 是属于物质的概念;“装”指事物的修饰点缀。这是指把包裹好的东西用不同的手法进行美化装饰, 使包裹在外表看上去更漂亮, 这是美学范畴, 是属于文化的概念。单纯的讲“包装”是将这两种概念合理有效地融为一体。

而我们今天所认为的包装设计是将美术与自然科学相结合, 运用到产品的包装保护和美化方面, 它不是广义的“美术”, 也不是单纯的装潢, 而是含科学、艺术、材料、经济、心理、市场等综合要素的多功能的体现。 包装的主要作用有二:其一是保护产品;其二是美化和宣传产品。包装设计的基本任务是科学地、经济地完成产品包装的造型、结构和装潢设计。 包装设计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进步, 当今社会, 新技术, 新材料的应用成为包装设计的重要特征。现代意义上的包装设计,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说, 包装设计的发展与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同步的。

21世纪人类步入信息时代, 而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是互动, 即互变异动, 它源于一个氢原子与其它两个原子间转换并和其中一个原子形成共价键, 是两种或多种化合物相互转变的运动现象。互变异动的化合物相互始终处于动态平衡。在如今千变万化的社会中, 设计艺术的互动特征愈来愈突出, 动态标志、动态服装不断涌现。包装技术有了观念上的提高, 人们的消费水平日益增高, 消费者对包装的需求不再局限于质量、环保、美观、使用等作用上, 消费者希望产品的包装在继承原有的功能上后能更具有活力, 能给消费者更多的信息, 这一切都预示着包装设计互动化的迫切。

在当今社会有不乏这样的先行者, 如日本前卫设计师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 从一块布变出多款衣着包装的概念其实不新, 但却很契合这时代提倡的DIY、多功能 (Multi-tasking, 不就是现代办公的哲学吗?) 、多面体、互动的精神, 所以更广泛引起穿戴者的共鸣。这一互动的新理念, 它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 从以前的线形思考到现今的网状思考, 由一体通用到量身定做, 从单向沟通到双向沟通, 从实体到虚拟, 这皆是信息时代互动特性所带来的新特性。一个时代的服装包装多少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文化思潮。走在梅雨季节的东京, 从涉谷 (人气沸腾) 、到原宿 (青春劲爆) 、到新宿 (潮流汹涌) , 另类的服装总让眼尖的记者惊艳。

又如动态纸袋可作多种富有变化的纸袋成型, 纸袋中的搭扣、拎攀、袋中袋可以移动和充盛物之间的空隙?, 调整盛物摇晃而产生的重量, 吸收震动, 保护盛物免于在运输中损害, 比任何其他的支撑填充保护物效果更好。等等, 这些因互动而成功的包装案例还有很多, 动态包装就是以一个“变”字为主轴, 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它主要意义在于:包装与包装之间、包装与产品之间、包装与生产商之间、包装与消费者之间、包装与环境之间。动态包装, 关键在一个“动”字。

流行是一种时尚、一种不断更换的动态美, 一种前沿化的市场消费动态与思潮, 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商机。信息时代互动特性所带了包装设计革命的新特性。互动的包装设计更会引起受众的兴趣, 满足人们的参与感。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 他们拥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参与机会。例如可以对包装的某些信息作出自己的反应, 并将其加入到包装媒体当中, 反过来又成为包装信息的一部分。

这一切都说明了当今的包装设计必须具有普遍的互动特征, 才能更好的满足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包装的要求。

摘要:当今社会, 包装设计的发展早已走向多元化, 并跟我们时代特征紧密相关, 目前众多的包装设计人不在过多的考虑曾经的包装概念, 因为那些都已经成为最基本要素, 并不能成为包装设计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并不能完全的满足当今人们对于包装的要求。作为包装设计人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思考?应该怎样去满足当今社会人们对包装日益提高的要求呢?

当今景观设计 第8篇

中国古典园林指的是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而言。它、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文化培育成长, 比起同一阶段上的其他园林体系, 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 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两大类型。

人工山水园, 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 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 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 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 尤以城镇内的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摹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 犹如点点绿洲, 故也称为“城市山林”。他们的规模从小到大, 包含的内容亦相应地由简到繁一般说来, 小型的在0.5公顷以下, 中型的约为0.5公顷至3公顷, 3公顷以上的就算大型人工山水园了。

天然山水园, 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 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利用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 规模大的则把完整的天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 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基址的原始地貌因势利导做适当的调整、改造、加工, 工作量的多少视具体的地段条件和造园要求而有所不同。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 如果选址恰当, 则能以少量的花费而获得远胜于人工山水园的天然风景之真趣。

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可归纳为若干类型。其中主要类型有三个: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院园林。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古籍里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 都可以属于这个类型, 凡和皇帝有关的起居环境诸如宫殿、坛庙、园林乃至都城等都用其建筑形象和总体布局来显示皇家气派和皇权的至尊。皇家园林尽管是摹拟山水风景的, 也要在不悖于风景式造景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显示皇家气派。同时又不断地向民间园林吸取造园艺术的养分, 从而丰富皇家园林的内容、提高宫廷造园饿艺术水平。皇家园林的多寡、规模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朝代国力的兴衰。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 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的, 大抵都可归入这个类型。建置在城镇里的私家园林, 绝大多数为“宅园”宅园依附于邸宅作为园主人日常游戏, 宴乐、会友、读书的场所, 规模不大。一般紧邻邸宅的后部呈前宅后园的格局, 或位于邸宅的一侧而成跨院。此外, 还有少数单独建置、不依附于邸宅的“游憩园”。建在郊外山林风景地带的私家园林大多是“别墅园”, 供园主人避暑、修养或短期居住用。别墅园不受城市用地的限制, 规模一般比宅园大一些。

私家园林的文化, 有不同的情况。中国古代封建士大夫的处世哲学不外有二:“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兼济天下者乐观进取, 一般以儒学为思想武器;独善其身时为穷途之策, 消极退隐。但无论得意失意、在朝在野, 皆以雅好山水、渔樵、野田之趣为名士风度。有些封建宦官终身官运亨通, 成为高门望族他们筑园的目的, 主要在于声色乐事, 追求富贵豪华。有些宦官的仕途并不得意, 他们深感沉浮升降的人生劳顿之苦, 于是退归园林, 崇尚出世无为之“道”, 似乎成为人生的最后归宿与精神寄托, 却是“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这便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尤其是文人园林文化的“道”其精神实质亦在于“天人合一”。但这种“天人合一”是某种恬淡、静虚的自我心胸消融于自然, 而不是自我挟持自然, 即道家所说的“反璞归真”。

江南古代名园苏州拙政园。其名“拙政”, 实为不仕而宦情不减之牢骚也。文征明有“园记”云:“王君 (指明代御史王献臣) 之言曰:‘昔潘岳氏仕宦不达, 故筑室种树, 灌园鬻蔬, 曰:‘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而此”拙政“之意, 其精髓就是道家的”无为“与闲适。苏州网师园之名亦有此意。

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 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寺、观既建置独立的小园林一如宅园的模式, 也很讲究内部庭院的绿化, 多有以栽培名贵花木而闻名于世的。郊野的寺、观大多修建在风景优美的地带, 周围向来不许伐木采薪。因而古木参天、绿树成因, 再配以小桥流水或少许亭榭的点缀, 又形成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正因为这类寺、观园林及其内外环境的雅致幽静而成为“园林寺观”。历来的文人名士都喜欢借住其中读书养性, 帝王以之作为驻跸行宫的情况以亦屡见不鲜。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 若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 它所具有的个性是鲜明的。而它各个类型之间, 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于自然美的融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的特点, 或者说, 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在现代社会, 园林绿化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已经密不可分, 在室外, 它是衬托建筑环境的最佳背景, 并形成良好的环境小气候;在室内, 它不仅于园林园艺手段相结合, 且参与空间组织, 并能使空间更加完善美好, 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 使人不会对建筑产生厌倦, 且有室外所没有的安全和庇护感。绿色植物已经成为人与环境之间关系融洽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园林设计,

造景, 常采用庭院式、园林式等手法, 使得建筑组群的层次更加丰富, 并形成宜人的环境气氛。

1.室外庭园, 室内借景

一般有三种, 内庭园与开敞的外庭园。内庭园一般为建筑组建中采光井兼通风, 调节小气候用, 面积较小, 影响不会太多, 多为简单山石或水面, 配置部分植物, 其景物可作室内景观的延伸, 此种内庭绿化可以坐赏为主, 因面积不太大, 户外用仅仅有换气口的感觉。开敞外庭院一般面积较大, 并有各种园区和各种不同主题与用意, 其间叠石理水、绿化、观赏、雕塑、壁画等多种艺术手法均可表现其中。

2.室内外穿插式庭园

在气候允许的地区常采用的一种手法。一般设在建筑底层, 由建筑群体中相互交错的联廊、过道等使几个小的庭园景观贯穿为一体并以亭台、流水、小桥、绿化相互穿插结合, 通过大的落地窗、借景窗、半透格花墙、开敞空间、观光电梯等相互联系与渗透, 形成情景交融, 生机勃勃的室内外空间。

叠山与理水。叠石是我国传统园林常用的手法, 至今仍不失景观设计中的常胜将军, 中国传统的造园思想中, “园可无山, 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华, 树配石而坚”。的说法更表明了这一点。理水, 是在景观中引入水体 (水池、喷泉、瀑布) , 使环境更加富于状态和流动感, 并有潺潺水声, 形成生动活泼的气氛。

当今景观设计 第9篇

1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服饰文化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如: 儒家思想、道家哲学、民族艺术等,“天人合一”的理论或 “人与自然统一”的观点贯穿其整个思想体系,直接影响了现代中国本土服装的设计理念。“例外”、“天意”、 “ 夏资·陈”都是具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本土服装品牌,体现出了东方知识女性追求个性、舒适的生活理念,强调人的气质和神韵之美。 中国风格的服饰在国际时尚舞台能够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是因为设计师在构思设计的主题时候,对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突出设计主题的文化理念,并能够很好地与时尚趋势进行结合。中式风格服装的发展需要将其精神内涵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从而追求一种中式的意韵。

2传统服饰的创新设计

在服装设计中,传统服饰创新设计的理念不是孤立的理论,它应对现代服装款式造型、色彩、面料和装饰设计等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1款式

中国的传统服装基本特点在于: 采用平面化的裁剪手法,塑造宽松的服装造型,减少接缝,尽量掩盖人体曲线。服装的款式外观造型设计,主要指的是服装的外轮廓造型。

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还包括内部细节的结构设计,如: 衣领、衣袖等零部件设计和省道、褶裥等结构线的设计。以袖子设计为例,自古以来,东方人宽衣博带,多为连身袖,从基本型上创新,突破原有袖子的基本型,由平面转化为立体,内形的设计变化可以考虑运用直线、曲线的分割及装饰线的设置重新设计; 还可以在衣袖上添加扣拌等细节装饰变化,或利用绣花、拼色、拼料、缀饰、立体花、褶皱等处理手法,还可以突破面料的限制,添加使用新型材料,在工艺结构方面创新,将原有的工艺分解、重组,创造出崭新的工艺方法; 在装饰手法方面创新,可以是清新简约的、繁琐奢华的、夸张怪诞的,使服装变的生动、趣味、新颖。

2.2色彩与图案

在中华传统服饰中色彩与图案的 “虚拟寓意之美” 的表达无处不在,将意象性思维构造出来的形象赋予神秘色彩,是中华传统服饰的必要表达形式,从而表现出远古文化的精神魅力。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就确立了色彩结构的民族之一,把人关于自然、伦理、哲学等多种观念融入色彩中,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色彩文化。中国的传统色彩文化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影响极其深远,在服饰运用上多崇尚体现等级的表述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我们在传承服饰色彩文化观念的同时,要对其重新认识,适度结合当今或外来的色彩观念,在传统服饰色彩变异的同时使中国传统服饰色彩得到发扬。

中国传统服饰图案涉猎广泛,这些都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的艺术创作源泉。设计师们经常通过形式上的转变与技术上的创新运用在当今服饰之中,突破原来单一印染的工艺手法,将拓印、转移压皱、即兴手工喷绘和拔色等新兴手工工艺引入到图案装饰设计中; 将前卫的设计艺术风格运用到图案设计中; 从其他相关领域内汲取设计灵感,通过色彩和图案的创新设计创造出个性化、差异化的服装。根据服装设计的特点,结合当今的流行色,研发主题型色彩。

2.3材料

服装的原材料主要是指面料,早期中国服饰的质料主要是植物纤维、丝棉这两种。面料设计的创新是中国传统服饰创新设计本源。面料的设计与创新制约着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服装设计师们为了满足设计理念或服饰时代感的需要,常对现有的面料进行创新再造,改变原有面料的风貌,把现代技术与艺术手法应用到设计中,包括将传统的手工技术与现代纺织技术相结合,或对面料的后期加工整理和对抽象,立体,变形等艺术概念的运用,塑造出别具一格的外观形态和艺术效果。另外,随着纺织行业高科技和新材料的介入,实现了服装材料的智能化,在传统服饰中引入高科面料,拓展传统服饰的穿着功能和领域,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增加全新的内涵。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服饰方面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等特征,这在给设计师带来施展其才能空间的同时,也给带来挑战和契机。当今,有关 “中式风格”为主题的中式服装设计已成为国际舞台中经常出现的元素之一,因此,我们更要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继承并创新应用其文化理念,发扬本国民族服饰的特点。

摘要: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五千年的沉淀,具有很深的历史和文化韵味。中国现代服装设计需要内涵,因此必须借鉴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思想。同时中国消费者的审美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不同,也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现代设计思维。从中国传统视角对当今服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要素进行创新设计,挖掘自己的特色,是服装设计创新的关键。

当今景观设计 第10篇

教学目标设计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在讲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时, 可以这样拟定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了解当代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理解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 能力目标:

正确看待和平与发展问题, 提高学生针对当前出现的政治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的能力和水平。

(三) 价值目标:树立全球观念, 培养和平观念,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迅速崛起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作用。

二、新课导入设计

一个好的导入可以激活学生的兴趣点, 有利于推进课堂的整体教学。在讲授本专题时, 可以这样展开:

多媒体展示: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的视频及反战人士手持和平鸽照片。

教师:这些事件与我们今天讲课的主题内容密不可分, 请同学们概括是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 引出讲课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三、教学内容设计

笔者围绕“和平与发展”, 分别从含义、和平与发展是可能出现的又有可能遭到破坏及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途径展开教学。

(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的含义

1. 时代主题的转变。

时代主题是对一个时期内世界上带全局性、战略性的基本问题或中心任务所作的理论概括。纵观历史, 人类在20世纪上半叶两度惨遭世界大战劫难。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3000余万人, 死1000余万人, 经济损失2700多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死5100多万人, 经济损失达4万亿美元。很明显, 20世纪上半叶对世界形势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意义的问题是战争与革命。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 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分别提出过“两点论”、“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的判断。

随着国际形势的进一步发展,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发生转变。他提出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是可能的。1985年, 他进一步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 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一个是和平问题, 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 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 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2. 当今时代主题的内涵。

当今时代的主题主要包含两方面含义, 它既是指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 又是指和平与发展是有待解决的两大课题。即当今世界总体是和平与发展的, 但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又是时时存在的。我们应从两个方面看待和平与发展。

(二)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

当今制约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潮流。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 参战国有33个, 经济损失达两千七百多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有67个国家卷入战火, 物质损失达四万亿美元。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创伤历历在目, 人心思和是大势所趋, 是遏制发生新的世界大战的重要力量。

第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世界各国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互相依赖性增强。加之世界政治多极化, 出现“一超多强”局面, 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世界和平的深刻变化。

第三, 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 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里教师引入电影《南京, 南京》开头部分:1945年, 美军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所造成的重大损失, 让世界看到了核武器的毁灭性, 讲述核武器下的强强制约。

第四, 现代战争的巨大消耗成为制约战争的又一重要因素。现在一场战争需要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武器装备。像美国这样的大国都不敢轻易发动一场战争, 更何况其他国家。

第五, 科学技术取代战争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以前, 发动战争可以获取很多利益, 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利益。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获取经济利益的途径越来越多。比如, 输出电影电视作品。一部《功夫熊猫》, 获取的经济利益非凡。

(三)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有待解决的两大课题

当今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 局部战争从未间断。

在世界文明史的5000多年里, 人类经历了大小14550多次战争;和平期仅为392年, 如果把这5000多年当做一天来计算, 在24小时中, 就有23小时在打仗。人类在这些战争中付出了惨重代价。战争就像恶魔一样, 不断吞噬着人类的财富和生命。当前, 由于存在领土争端, 种族、宗教问题交织等方面原因, 局部冲突不断。

2.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旗号, 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 引起冲突, 威胁和平与发展的局面。比如, “人权”在不同的国家要具体分析。中国人口众多, 人均资源有限, 从中国的国情看, 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考虑, 实行计划生育是有必要的。那么, 有些国家就以此不断挑事, 说我们侵犯人权, 对我们的政策指手画脚。

3. 恐怖活动频繁发生, 危害人们的安宁。美国9·11事件, 共有2998人罹难。

(四) 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改变旧的国际秩序, 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四、难点释疑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要针对学生理解时的“难点”, 进行深入讲解以释疑解惑。在讲授本专题时,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 学生对课本197页的“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 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在理解上有很多疑难, 可以选择这个内容进行深入讲解。

(一) 和平问题为什么是东西问题, 而不是南北问题?

东、西是指两大集团, 主要是指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的国际关系中以美国、西欧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成为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东西问题是世界的和平和战争问题。

(二) 发展问题为什么是南北问题, 而不是东西问题?

“南北问题”从地区概念上讲, 是指位于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和北半球的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的问题;从经济概念上说, 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关系不平等问题。这是一个经济问题, 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五、师生互动设计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要遵循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 提高教学质量。

在讲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时, 可以这样进行师生互动。

(一) 在讲授“毛泽东、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不同判断的时代背景”时, 可运用提问方式。

提出问题:20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世界形势有何不同?

教师点评:在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后, 教师再强调毛泽东身经战火纷乱的年代, 在分析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时先后提出过“两点论”、“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的判断。而随着世界矛盾与国际形势的变化,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发生转换, 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二) 在讲授“二战后世界局部战争频频发生”时, 教师可采取先课堂设问, 再分类举例的方式。

课堂设问:二战后世界发生哪些局部战争?

分类举例:在学生发言后, 教师再作总结。

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发展中国家间的局部战争:印巴战争、两伊战争;

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

(三) 活动探究:你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打起来吗?

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 一组辩题为“第三世界大战一定会早晚打起来”, 另一组辩题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打起来”。这里需要学生运用本专题所学知识对当今世界出现和平与发展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同时, 由于和平与发展、战争与革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会转化, 因此, 就需要学生对当今时代的总体趋势进行分析, 探索哪些因素有可能诱发战争, 世界人民又应该怎样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局面。

摘要:教学设计对于增强教学针对性, 提高教学实效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2013版) 第十章第一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为例, 提出教学各个环节设计的思考与建议, 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教学设计,思考,建议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105.

[2]吉锦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教学设计[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2 (05) .

[3]初宁宁.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思考[J].青年思想家, 2004 (03) .

艺术创新在当今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第11篇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核心,是评定事物的标准,是人们进行艺术的基础,能够促进事物和设计不断变化发展。创新已经成为视觉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大众媒体高度关注的点,不断的创新才能够紧跟社会发展,满足大众需要。

1.当代设计现状

现如今,伴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促使了当代设计也在不断进步。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当代设计,设计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很多没有新意的设计作品,这些作品并不具备艺术美感。有很多的设计作品都是经过模仿或抄袭而形成的,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这严重影响了当代设计的发展。

在我国古代,设计的基础是以人为本,为了体现设计出的作品具有实用性和功能性,设计师们在设计作品时人为的增加了很多人文气息和民族特色。现如今,有一些设计师缺乏创新意识,盲目的借鉴西方的设计理念,设计出来的作品欠缺新意。设计师在设计创作中,需要具备属于自己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相反,就会显得黯然失色。设计师在今后设计创作中,要善于借鉴其他优秀的艺术作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

一件艺术品如果一味的模仿、抄袭,没有了一点创新来增加色彩,不仅失去了本土设计特色,还使艺术的含义大打折扣。所以说,一件艺术品想要在众多作品中与众不同,脱颖而出,必须要在设计时既要保留自我的个性,还要反映民族特征,使设计出的作品具有生命力,具有欣赏价值。

2.设计与创新

生活处处离不开设计,大到城市的地标、居住的房屋,小到每日喝水用到的杯子、每日要穿的衣服,设计指的是造物过程中预先进行计划的活动,是把理念、计划、蓝图设想等通过视觉形象表达出来,并创造美的一种过程,体现了人类的创新价值。

创新是设计的基础,没有创新就谈不上设计,如果没有了创新,设计就只能沦为山寨和模仿,可以说,创新是设计的生命之魂。源源不断的创新需要设计师长期的知识积累和艺术蓄存,大量的实践经验是“灵光”得以“乍现”的保障。把旧有的东西打破,再通过灵感和美学经验用新的模式创造新的、具有明显个性的东西就是艺术创新。设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除了要源源不断的创新之外,还要顾及到民族艺术的传承,创新是模型,民族艺术是盛放在模型里面的魂,只有民族的才可能成为世界的。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人类需求日渐扩大,审美水平也日渐提高,设计也在不断发展,这就对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与科学发展和人类需求密不可分,科学的发展为创新提供了可供创新发挥并实现的技术需求,人类需求的不断扩展和美学思维的发展,则不断鞭策创新往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保障。

3.艺术创新在设计中的作用

对设计者而言,创新是他们进行作品创作的基础,是他们进行独具个性的精神劳动的动力。创新包括了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指的是新的价值和情感,形式创新指的是新的表达方式,而在设计创作过程中,设计者往往过于注重形式、凸显形式,而忘记了情感的内涵,这与设计者缺乏改变设计思维有关。设计依仗思维,思维依仗天马行动的想象,看见云能想象到花,看见晚霞能想象到锦缎,耳边吹过风就能感受到季节的气息……想象为设计提供了灵感,只有借助想象,打破固有思维,才能创造出独具鲜明个性的作品。

设计者在创作过程中受到某个东西或者某件事情的影响,思维发生理解和顿悟,从而表现到作品中的创新就是灵感,灵感不可捉摸,时有时无,有时苦苦思索得不到,不打算追求了反而可能出现,有时在忙忙碌碌的生活工作之中突然出现,等你想停下来捕捉时又消失得无影无踪。灵感带来创新,最终让作品大获成功、大放光彩的例子很多很多。有些设计者不走寻常路,孜孜不倦地开发新的思维方式,独辟蹊径对作品进行形式创新,包裹独具价值的创新内容,从而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4.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整个艺术设计行业的灵魂,设计者既要发扬传统,又要超越传统,积极培养创新思维,拓宽创新技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作品的价值。

培养艺术的洞察能力是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基础,这需要设计师善于观察世界,体会艺术性的世界。每个设计师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设计灵感,这需要设计师具有敏锐的视角,善于对生活进行观察。不仅仅如此,创新还需要具有雄浑的胆略,要能够勇敢地去进行尝试,从而创造出新的作品。创新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有紧跟时代的眼光和视野。每时每刻时代都在进步,设计是要不断的去学习新的东西,对新的设计方法进行内化。

结束语

创新可以说是设计者的生命和灵魂,因此,具有创新能力对于设计的主体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样的也是设计创作者专业素养的重要衡量标准。设计创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懂得创新的重要性,这有这样,才能够使旺盛的生命里永久的存在于设计作品之中。

(作者单位: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当今景观设计 第12篇

关键词:教育,模式,波普艺术

一、波普艺术的概述

波普艺术即是“流行艺术”的简称,又称为新写实主义。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在当时成为风靡整个世界的流行性元素,它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具有超强影响力的良性发展。鼎盛时期是50年代的美国,波普艺术快速发展,使得艺术生活中充满生机和活力,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简称“POP”,意即是“流行性的艺术、通俗性的艺术”。另外,“POP ART”,即是指一种大众化、商品化、即时性和片刻行的艺术等,是一种流行波普与实际结合起来的一种设计形态和精神面貌。

(一)波普艺术的产生

波普艺术出现在1952~1955年间,由伦敦的一所独立者社团首创的。波普艺术是指将具有额外负担的物品作为创作的载体,传递艺术家想要表达的含义。这种创作载体蕴含有深刻的涵义和价值,使得波普艺术能够为观众带来与众不同的视觉冲击、精神享用和灵魂共鸣。简而言之,起始的波普艺术是处于社会的底层,是慢慢发展的艺术市场上具有独特风格艺术的一个前身。波普艺术从60年代开始,就密切结合文化思想和艺术设计,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波普艺术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具有的反叛性心里很难马上被群众接受。但是波普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包含有大量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大众文化,方便了大众化吸收和接受波普艺术。英国是反应波普艺术风格最集中、最强烈的的国家之一,许多人认为波普艺术能够引起大众化的共鸣。因此,波普艺术和文化就慢慢的演变成为了大众化艺术和文化。其中,波普艺术慢慢带动了波普运动的产生,这是一个聚集大部分文化知识分子的运动,大肆鼓动和鼓舞青年知识分子在艺术的设计形式、设计方案上提供自己独到的思维模式,并将其艺术的形态和意识思想植入到青年知识分子的心中。这场运动波及的范围较广,包含有英国的波普设计,虽然英国的现代化元素落后于其他的参与国家,但是英国的波普设计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前卫性思想和风格迥异的设计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地追捧和国际方面的注意和重视,使之占据主导地位,影响和引领其他国家的设计发展。

(二)波普艺术及运动的含义

从波普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变化我们既看到了与传统艺术的不同也同样感受到了现代受众对这种反叛性的设计思想的接受与热爱。包豪斯教育模式波及范围广泛且深厚,波普运动亦是一种以反现代主义的一场运动,它主要反对的是1920年以来的以德国包豪斯为中心、中国现代化设计为发展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波普艺术慢慢的波及整个世界,慢慢的主战场变为美国,导致美国的大众文化成为引起这场波普运动的思想主根源。美国波普艺术家声称他们所从事的大众化艺术与美洲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1965年在密尔沃基艺术中心举办的一次波普艺术展览即以“波普艺术与美国传统”为题。而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沃霍尔。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他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虽然有人认为画面带来的是一种特有呆板效果。但是对于当代的视觉传达设计的二维平面设计来说,为了达到最大限度的宣传效果,像某个标志性的图像就可以像梦露的这个经典图像一样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无孔不入的占据视觉欣赏者的每个心里角落,而符号的宣传效果也达到了圆满的成功。

二、受波普艺术影响的当今平面设计

波普艺术对未来设计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知道作用,将波普艺术大量的引入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中来,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二维平面艺术设计方面,我们从实际的理论出发,并从不同方面对平面设计的发展进行探讨和设计。

(一)受波普艺术影响的当今平面设计实例

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家6月上旬旋风般地访问了法国,说是“旋风”,不是因为行程紧凑,而是他所到之处,的确刮起了“奥巴马旋风”,不仅引来大批粉丝尖叫,而且还带动了另一项产业——奥巴马的肖像画和纪念品在网上大卖。

在现代政治波普艺术史上,奥巴马的肖像画留下了值得书写的一章。从奥巴马宣布竞选总统开始,他那板刷头、招风耳的造型就频频出现在宣传画册、广告招贴、T恤衫、咖啡杯等各种载体上,成为一种时髦的大众政治文化。如今,在奥巴马入主白宫半年后,这种时尚不仅没有退潮,反而进一步蔓延到了欧洲。

(二)受波普艺术影响的当今平面设计特点

波普艺术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二维平面图纸的设计,即指表现形式笔触。表现性笔触是指利用粉笔、毛笔、铅笔、油画笔、排笔等操作工具在图纸手上面设计和画图线条和图形。这种手绘的设计图不可重复,且能显示出个人的技巧和修养,以及绘制时的心情和精神。波普艺术在20世纪的发展中,艺术家约翰斯·伊顿非常重视笔触和人的心理联系,靳棣强责将水墨笔触对宣纸的渗化设计,彰显效果。这些设计均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具有传统书法和水墨画的悠远历史中,中国的波普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也开始大放光彩,大力的影响着平面设计的发展。

例如二维平面设计中的招贴设计,招贴设计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平面设计重要范畴。也是现代社会广告宣传的重要方式之一。招贴的发展与功能决定了它始终是追随着社会流行文化的变迁而变化的,风格与美学特征总是反应着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中的社会大众审美趣味。在培养学生进行招贴设计之前,影响招贴设计的各种艺术手段中,绘画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在平面设计历史上,欧洲早期的木刻版招贴,是直接由艺术家设计木刻版画印刷,到工艺美术、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平面设计,招贴则大都是艺术家按设计需要的形象描绘在石版上印制,色彩绚丽,设计生动。在视觉和意识形态方面受到立体主义、达达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运动影响的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的招贴都是以绘画为设计的核心。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是通过对社会各种流行符号的认识与了解,培养学生对社会各种视觉符号的写实性描绘。二战后的波兰、前苏联、中国、古巴招贴以及美国图钉设计流派强调设计与艺术表现相结合,打破了艺术与设计的对力和隔阂,招贴成为一种形式作为艺术家艺术探索和观念表达的方式。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观念形象平面设计的艺术影响因素主要为现代绘画运动的各种风格,如西方出现的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等,通过这些艺术表现形式,平面视觉的形象不再是图解的,而是具有现代主义内容的象征性、表现性的风格通过平面设计,把象征的、抽象的、绘画图形的形象进行新的按排和布局,达到设计的观念传达目的。

三、小结

波普艺术最具有创作特性的发展是对商业社会发展中的符号设计。同样在平面设计中也有许多不同的设计方案和表达形式。这种对当代社会发展具有特别且持久影响力的艺术,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这样一种波普艺术设计的文化现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和精神中无法取代的部分,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种产物,并对当今平面设计中运用起着重要的关键性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殿军.波普艺术在商业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关系[J],设计与人文,2010(12).

上一篇:多层模糊综合评判下一篇:电视新闻导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