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欣赏课

2024-05-15

古典音乐欣赏课(精选12篇)

古典音乐欣赏课 第1篇

培养聆听音乐能力的关键时期就在于青少年时期, 也就是中小学的学龄段。大部分发达国家在他们的基础音乐教育中, 都十分强调和注重听音乐的课程。奥地利的基础音乐教育把提高学生的听觉感知力、判断力, 增加创新力、重现力, 以及个人实际体会和听觉反馈的方法等作为培养目标。中小学学生对音乐观感的塑造, 需要通过聆听欣赏音乐来对其进行能力的培养。

那么我们应该在中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上聆听什么样的音乐呢?

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 我们处处都可以听见音乐之声。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有着各种各样的音乐艺术形式, 他们深深的扎根在自己的传统文化中, 已经有许多个世纪了。音乐实践与宗教仪式、成人仪式息息相关, 从非洲一直绵延不绝的延伸到拉丁美洲, 在全球的酒吧或者KTV中, 流行音乐在世界青年人的文化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古典音乐虽然依旧统治着我们的音乐厅和歌剧厅, 但是在其他地方, 特别是商业音乐领域, 已经被大量的摇滚乐、嘻哈乐、乡村音乐所占据, 相比较而言爵士乐因为其特有的音乐形式, 占据着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双重特性。

随着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们的文化艺术事业也越来越繁荣,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国流行音乐的蓬勃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 中小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各种多媒体设备, 已经可以非常方便的聆听到各种最新最流行的音乐。对于流行音乐这方面来说, 中小学生是拥有完整的欣赏途径的, 并且由于流行音乐的通俗性, 中小学生欣赏流行音乐的风格和曲目量远远大于古典音乐和其他风格音乐。这里并不是说中小学音乐欣赏不需要流行乐, 而是因为古典音乐相对于流行音乐来说, 它在中小学学生中的受众面依然十分小, 我们不排除有个别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热爱, 但是从总量上来看, 古典音乐占据中小学学生聆听的音乐类型中, 仍、仍然是比较小的比例。

作为音乐教师, 我们通过音乐欣赏课来让学生们接触古典音乐, 并不仅仅是因为古典音乐在学生们欣赏的音乐类型中占比很小, 还因为古典音乐相对于流行音乐来说, 存在不少区别。我们要让中小学学生, 在青少年这个音乐聆听能力培养的关键期里, 接触到更多种类的高雅音乐。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 中小学学生对古典音乐还不是很熟悉, 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自己以及让学生们通过聆听或者分析, 来发现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区别。我想大致主要有以下六点区别:1.古典音乐依赖于原生乐器, 这些乐器并没有经过任何的电子方法而使音乐发生任何音量、音色、音高的改变, 如钢琴、小提琴、小号等;反观流行音乐的乐器构成, 经常使用的诸如电吉他、电子鼓、电低音吉他、电子合成器甚至是计算机, 都是需要通过电子的手段来发出声音或改变音色等。2.古典音乐中, 节奏的变化休止, 通常都是在音乐的表面之下, 观众很难有明显的察觉;流行音乐却主要依赖于一种明显的、即时表现并且反复出现的节拍。3.古典音乐主要是器乐音乐, 除了歌剧等表演形式外, 古典音乐主要还是通过音乐语言和气氛表达含义;而大部分的流行音乐则是通过歌词或抒情诗来表现音乐的内涵。4.古典音乐在音乐时长上来说, 相对较长, 并且很有多重意境, 聆听和欣赏者需要一直保持着注意力;大部分流行音乐的时间长度相比于古典音乐会更短, 大概只有五六分钟, 每首歌曲从开头到结尾只表达一种风格或者感情。5.因为古典音乐中每个器乐声部都是同一个作曲家编配的, 因此, 古典音乐 (如贝多芬的作品)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固定不变的个体;流行音乐则更加依靠于口头或者听觉的传达, 可能每次在演出的时侯, 所用的乐谱均有所不同, 所以我们很难在流行演唱上看到乐手在使用乐谱演奏。6.古典音乐让欣赏者从内心感受到音乐, 并且可以从繁杂的社会世界中分离出来, 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流行音乐却是一种更加直接的影响, 它的歌词更加具有时代性和故事性。通过以上这几点, 我们可以看出, 古典音乐相对于流行音乐而言, 需要更高的欣赏水平和理解层次, 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在中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更多的聆听古典音乐的原因。对于中小学生来说, 聆听古典音乐可以缓解学习的压力并且帮助他们放松, 还可以帮助听众集中注意力, 让听众可以更加的全神贯注。古典音乐提供给我们了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幻象, 让我们可以脱离物质, 去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

综合所述, 古典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充斥着流行音乐的世界, 来到一个更加安静纯真的地带, 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安慰。聆听古典音乐, 对于培养中小学学生高雅音乐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并且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聆听音乐的水平, 并且这种高雅的音乐审美情趣会伴随一生, 终身可以享受聆听高雅古典音乐的乐趣。

摘要:随着新课标对于欣赏课中体会音乐的美着重提出后, 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 我们就该意识到, 不仅要完成音乐课程的教学任务, 还要在音乐欣赏课中增加欣赏古典音乐的比重。本文围绕这一主题, 从各方面进行阐述古典音乐课在欣赏课程中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古典音乐,音乐欣赏,教学

参考文献

[1]范婷婷.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的鉴赏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中) , 2014 (6) .

[2]高燕.谈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 (3) .

古典音乐欣赏课 第2篇

音乐欣赏课可以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具有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而小学音乐欣赏教育,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才能吸引学生专心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中,笔者明确小学音乐欣赏的目的,是吸引学生了解、熟悉音乐,进而演绎、创造音乐,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合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故事形式导入,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

每个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中陶冶了情操。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前,先给学生讲述一段关于二小的故事,让学生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让学生更加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在欣赏歌曲的,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作品,从而懂得诊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以游戏形式展开,对音乐作品进一步理解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合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在欣赏教学中,运用音乐游戏,有利于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如,欣赏《跳绳》中,笔者让学生们边听边跟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运用形式多样的音乐游戏是培养学生认识音乐世界,提高音乐素质的良好途径。

三、以表演形式教学,表现音乐作品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有歌唱、绘画、朗诵、演奏、舞蹈、角色扮演等,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如,在欣赏教学((l」、青蛙》中,笔者要求学生们分角色扮演小青蛙、荷叶、月亮、狂风、暴雨、公鸡等不同形象;又根据音乐力度、速度、快慢、音色的变化完整的展现了故事情节,加深了他们对音乐故事的理解。

四、以图形谱来帮助教学,进行音乐创作

曲式结构是音乐作品的筋脉,了解曲式结构就知道了音乐作品的构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借助图形谱,将音乐理论浅显化、直观化,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掌握曲式结构后,再进行音乐创作就容易多了。

古典音乐欣赏课 第3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 欣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224-01

音乐教育是美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工作中,有其特殊的作用。而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培养情操、增进知识、提高素质修养。本文对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精心选择音乐教材内容

音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人有一种艺术感染力,当优美动听的歌曲响起时,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节奏也会受到音乐的影响,这说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节奏与动听的音乐节奏产生了共鸣,当人陶醉于某一首音乐时,音乐欣赏者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力量,这种情感力量是正义充满阳光的,对人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鼓励,潜移默化的鼓舞人向好的方向发展。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发展的旺盛时期,需要音乐的熏陶,他们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喜欢听风格各异的音乐歌曲。但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教学内容往往单调、死板,不适应学生的对音乐课程的需求,满足不了学生对音乐课程的求知欲望。所以,把风格迥异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这一做法,是音乐课程教材内容设置的一个挑战,但也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教师要精心选择音乐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爱好选择经典的优秀音乐作品,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如《你是我的眼》《没那么简单》作为音乐欣赏的范例,从简单的听流行音乐,学唱,逐渐上升到分析流行音乐的特点和发展进程,让学生学会多角度鉴赏和评价音乐,逐渐的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二、鼓励小组合作法教学开展互动教学

学生在初中正是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参与意识与人交往愿望逐渐增强,对同龄人的依赖性和接受力较高,因此非常鼓励在初中的互动教学中进行小组式学习。学生可以围绕课题为中心互相交流,各抒己见,通过沟通最后达成共识老师在小组合作教学法中起到启发点拨学生的作用。在教学中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并且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交流和合作探索精神。这不仅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还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具体表现为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布置学习和锻炼人物,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也可在小组之中开展竞赛,运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心让其更好的学习。例如在初中音乐教材之中选一首歌曲,教师开展音乐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同伴组成学习。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歌曲的体裁是哪一种?演奏的乐器有哪些?适合的演唱方法是什么?学生则在小组之中自由讨论,共同解决教师布置的问题。教师则作为指导者,简单的向学生介绍作者的升平资料,写作背景等,一方面向学生提供参考资料,一方面将人文内涵融入到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层次把握。

三、“接受”为辅,“运用”为主

在课后的总结环节,应该围绕“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聆听才是正确的”为主线来进行,改变传统教学中“该音乐具有怎样的艺术特征和传达的情感”的观点、方式。

在课堂延伸环节中,教师可以具体的提出以下三个建议来引导学生“用怎样的方法去聆听音乐”,而不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接受音乐具有怎样的艺术特征和其传达出的情感,这也是强化“授人以渔”,弱化“授人以鱼”教学行为最直观的体现,具有很好的科学性。

在教学设计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出受到了形式主义美学观的影响。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透露出了一定的人文性、实践性。学生并不会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对音乐的聆听方法的教学而觉得音乐学习枯燥无味;相反,对比传统音乐教学还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求知欲。此外,教师从聆听教学入手,能够更多的增加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这些都是有益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方法”的传授为教学最终目标,通过具体的实践让学生自行总结出如何聆听音乐的方法为实际教学过程,然后引导学生熟练运用为教学环节,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这个过程很好的诠释了“授人以渔”的特征,并且这样的教学框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方式中系统性、科学性、结构性的缺乏。

比如,在《友谊天长地久》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要从哪一方面入手进行学习,并且在这其中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去“聆听”歌曲,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学习方法,对于学习兴趣以及音乐面的拓展帮助巨大。

四、通过音乐作品的多样化欣赏来提升有效性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他们有自己个性化的思想与个性化的兴趣爱好,这就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课堂的多样化的音乐作品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从而提升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比如领略不同民族风俗特色的音乐作品,欣赏国外优秀的音乐作品,甚至一些大型的交响音乐等等,通过多样化的音乐作品欣赏,让学生学习到不同音乐风格和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全面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对音乐欣赏教育教学有效性起到重要作用。

五、欣赏课教学中要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度挖掘学生情感,这也是学生审美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情感可以带动学生的音乐认识和审美理解。可以帮助学生走进音乐作品中,走进艺术家的心灵,走进音乐创造的世界中。另外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音乐欣赏的范本。流行音乐是学生喜欢的,他们喜欢流行音乐,喜欢流行乐的明星,教师可以将流行音乐作为活用教材的一个创新方式引入课堂中,以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教师的指导,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保证音乐作品思想不变的基础上,让学生成为音乐欣赏的主要力量,主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来,展示自我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才能,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彩霞.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2:63-64

[2]任振涛.初中音乐欣赏课互动教学模式探析[J].内蒙古教育,2014,12:33-34

初中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第4篇

1 体验参与乐趣, 理解音乐共鸣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 它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获得情感深入体验, 必须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活动性, 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是中学教师应该着重培养的, 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以及知识结构的限制, 使得学生往往不能长时间地专注听音乐。教师一定要注意动静结合。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去进一步地感受音乐, 或者更形象地说:让音乐通过动作溶化学生体内, 这样的感受必然更生动、更深刻。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因采取不同的引导。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 《动物狂欢节》属于情节性作品, 在教学中就让学生想象自己生活中最快乐的情节, 然后把这种情节与音乐旋律进行联想并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音乐。分小组演, 或即兴跟音乐演等等;作品《摇篮曲》, 属于抒情性作品, 在教学时, 首先要求学生保持心平气和的心境, 用温柔的声音讲述哄小宝宝的故事, 让学生体验从妈妈心头抒发出对孩子的深爱之情。在此基础上, 我尽量让学生的言谈得到发挥。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后, 我让学生分组谈谈对音乐的感受, 有的说:“我仿佛听到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的景象。”有的说:“我好象看到牛儿在河边喝水, 雨儿在欢快的歌唱。”同学们踊跃发言,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学生真实的感受就是对音乐的理解。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表现、体验的机会, 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在实践中把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己的再度创作表现出来, 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歌剧欣赏是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它的博大精深不是一二节课, 几句话就能让学生理解的。记得在欣赏《饮酒歌》时, 音乐结束后, 我简单地讲解了一下剧情, 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各小组的展示真让我赞叹不已, 有的小组在这首歌之前配上深情的朗诵词, 有为庆祝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讴歌的, 有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而盛赞的, 他们用最美好的语言表现出对生活的信心。有的小组用打击乐中的小碰铃伴奏, 还解释说:“这是人们举杯相碰时发出的美妙乐声”。且不说他们怎样听懂了歌剧, 但这样美的创意, 是学生对音乐情绪情感的最好理解, 我十分激动地表扬了这几个小组:“你们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 这些创意连我都没想到, 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精彩的表现!”由此看来, 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 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 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 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 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 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 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2 课内外相结合

要学好音乐欣赏, 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从课外, 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 (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 , 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 配上自己的解说, 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 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课内, 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 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不拘一格。可用彩色的画笔绘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物实景来表达的;也可用朴实或华丽的文字语言、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的;还可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展现。接下来, 一边让学生复听音乐作品, 一边用生动的语言简介作品背景, 从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让学生领会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它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史故。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有了积极探索音乐内涵的动力。再下一步, 采用启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 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研究的价值意义, 从而使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 而且感受到研究学习的快乐。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里, 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 最终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且提高。

3 音乐欣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如何引导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是我们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过去的音乐欣赏活动, 语言几乎成了表达、交流音乐感受的唯一工具。这种欣赏教学方式, 仅能满足一部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的需要, 却往往让另一部分更善于运用其他表达方式的学生明显地处于“技不如人”的窘境。久而久之, 一部分学生将对参与音乐体验的表达活动缺少兴趣, 丧失信心。在音乐欣赏活动设计中, 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各种表达途径, 如表演、绘画、歌唱、朗诵、编讲故事等方式, 这其中也包括语文表达。并引导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 鼓励他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 我们音乐教师只有本着与学生合作, 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思想, 多方位地让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探究, 才能上出一堂别开生面的优质音乐欣赏课, 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 提高审美能力, 最终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摘要:现在, 传统的欣赏教学已愈来愈不受学生的欢迎。在我们的欣赏课中, 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 然后进行初步欣赏;接下去就是分析曲子, 乐器, 表现手法, 再度欣赏。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教师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 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音乐,欣赏,个性

参考文献

音乐欣赏课心得 第5篇

李琳琳 师大班 201013201242

我很幸运能选上音乐欣赏这门选修课,因为我自己本身就很喜欢音乐,在没上这节课之前我对音乐的理解全部都停留在流行音乐上。本着对音乐的喜欢和学习音乐的心态,我选择了音乐欣赏这一门课程。从小我就非常喜欢音乐,经常一个人放声歌唱。因为我觉得音乐不仅仅是音乐,它更像是一场心灵的盛宴。音乐就像我的一位老朋友,他听我述说心事,为我分担忧愁。可以说,在音乐的世界里,你不必伪装自己。你能完全敞开自己的心扉,与音乐一同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在音乐的自由国度里,你的思绪可以凭借音乐的翅膀自由飞翔。在这个学期的音乐欣赏学习过程当中,我不仅学习到了更多关于音乐欣赏的技巧,还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下面就由我简单说说这个学期学习音乐欣赏课的收获与体会吧!

子曰“三月不知肉味。”一直都觉得音乐这东西很深奥、很有内涵、很奇妙,我也很喜欢音乐,不过只是喜欢听听唱唱流行歌曲,对于那种专业的音乐,还有肖邦、贝多芬什么的,虽能听听,却不知所云,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感叹,我一直觉得自己听不懂所谓的音乐,也许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意识,反正我就是一直都有这种想法,而且也从来没有去试过听那种音乐的感受。本来这次选修音乐欣赏课是因为随便玩玩才选的,之前也是抱着一种随便听听的心态,不过渐渐地我被吸引了,它让我再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课堂上老师不但教给我们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还叫我们视唱,还给我们能介绍乐曲和一些优秀歌唱家的作品。让我记起周国平先生这样一段话比较有趣,他说“音乐家用天国的语言叙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用人间的语言述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痛苦了,因为俗人根据人间的事情来理解人间的语言,总是误解了诗人。音乐家可以免于此患,反正俗人听不懂天国的语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其最后一句,也就是每个人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时候,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对于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差异。

领略最高音乐艺术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魅力,从前的我并不喜欢交响乐,但是自从听了老师的音乐欣赏课后,我对交响乐有了新的看法。其实交响乐也是音乐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所包含的艺术魅力是不可言喻的。欣赏交响乐需要一颗包容的心,当你摒弃一切的负面情绪,静静地倾听音乐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融入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在这里,你感受着交响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是快乐,或是忧伤,或是平凡,或是辉煌。当你置身其中的时候,你会若有所悟。

之后的课上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乐器。让我对音乐领域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的也认识到了音乐的深奥。一个简单的乐器,却能演奏出许多美妙的乐曲。不同的乐器又各具特色,也反映出地域文化,民族风情的不同。其实在欣赏音乐的过程当中,我们不仅仅是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官享受,我们更是在透过音乐深思更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仅欣赏各个歌星的美妙歌声,更是在分析歌手本身。在歌手身上我们需要学习些什么和反思些什么。如今的社会跟从前相比,虽然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但是我们的精神境界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也许我们更应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古典音乐欣赏课 第6篇

关键字:农村中小学教师;音乐教师;音乐欣赏课

若想要改变农村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状况,需我们积极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目前农村中小学实际条件出发,努力上好音乐欣赏课。

1 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增强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音乐欣赏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能够很好地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对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情感素质的提高、智能素质的修养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学校音乐学科作为审美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担负着传授音乐基础知识技能及拓展学生艺术视野的作用,促使审美境界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农村中小学领导及音乐教师要将素质教育作为己任,不断解放思想,紧追社会发展的步伐,克服一切困难,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最大限度上将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推动音乐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得到共同发展。

2 因地制宜,结合现有资源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农村中小学纵使不具备雄厚的资金配备及现代化的音乐欣赏教学设施,但是其位于农村,大量的自然资源对于广大师生而言可以说是很容易获得的,譬如:音响相关的:风、雨、雪等;生活音响、交通音响、影音画面等的累积,这些对于音乐欣赏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这些可为农村学校“演奏”教学的开展同时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动农村音乐欣赏教学得到全方位地开展。

3 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素养

3.1提升农村音乐教师的薪资待遇水平

强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实施音乐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定期服务的制度,对到贫困农村任职的毕业生进行定期轮换制度,同时享受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譬如:定向培养到农村任教的音乐师范生可减免其部分学费,等等;

3.2加强师资培训

在职在岗音乐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方式、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提升对音乐教材的理解能力。新课改后,音乐教育理念及内容需广大音乐教师继续深入学习,为此,对音乐教师进行再培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3.3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

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动作用,提升其音乐理论知识及实际教学能力;

3.4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

师德教育过程当中,树立优秀音乐教师的良好榜样,增强职业荣誉感。音乐教师的责任心不但会给整个课堂教学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并且关系着中小学生的人生态度。为此,努力上好每一堂音乐欣赏课,可帮助广大农村中小学生的个体心理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这是每一位音乐教师要尽的基本职责。

4 从实际出发挑选、组织音乐欣赏课教材

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是十分宽泛的,但是,在具体的音乐教材选择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无论是教材的中心思想、艺术水准等都要与农村中小学生的实际现状相吻合。本人认为,“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是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由近及远”是指,安排教材的过程中首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作品开始,随后不断地深入。譬如,在对中外音乐作品欣赏的过程中,首先挑选中国音乐作品来欣赏,在中国音乐中优先挑选民乐、民歌,后挑选专业化的钢琴、管弦乐作品。“由浅入深”指的是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深度和结构形式,表现方式等按照程度进行掌握。通常而言,首先让学生欣赏浅显的音乐作品,随后逐渐深入化。从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及表现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争取由简单的音乐作品不断向复杂的音乐作品转变。可是,针对农村学生而言,新课程中的许多音乐作品无论是在内容或是在成都上是比较深层次化的,为此,给农村中小学生而言学习上存在非常大的难度,为此,从实际情况出发,对音乐欣赏教材进行挑选和组织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农村中小学音乐欣赏是非常薄弱的一个环节,为此,不可盲目的追求城市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模式,对于农村音乐教师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农村的教学资源,因地制宜的上好音乐欣赏课。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我们音乐教学工作者不仅要更新观念,还要进一步去摸索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使音乐教学更科学合理,更易于学生学习,让孩子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引自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朱则平、廖应文主编的《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第25页

古典音乐欣赏课 第7篇

一、帮助学生开拓眼界,增长见识

开设古典音乐欣赏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网络流行音乐太过泛滥,尤其是那些低俗音乐,对大学生的三观都产生了不利影响。不少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局限于流行、摇滚等,眼界狭隘,对音乐的其他种类和风格知之甚少。广义的古典音乐指的是西方从中世纪起一直流传至今的经典音乐,主要创作于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技术复杂多样,内涵厚重,与民乐和通俗音乐不同。其间出现了很多著名作曲家,创作出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在今天依旧闪着耀眼的光芒,魅力四射。比如巴赫、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拉赫马尼诺夫、韦伯恩等人,其作品都可归属于古典音乐范畴。

当代大学生谈起古典音乐,第一印象多是小提琴、钢琴、音乐厅、交响曲等元素。这是很浅显的认识,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单就乐器来说,除了提琴和钢琴,还包括竖琴、长笛、长号、三角铁、单簧管等诸多乐器。乐器是演奏古典音乐的基础,可以独奏表演,也可以演奏协奏曲,当然还有著名的交响曲表演。歌剧也是古典音乐的一种,我们在电视等媒体上经常会看到,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交响乐队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各种乐器配合演奏,加上精心的舞台设计,给人一种恢弘大气的感觉,令观众沉浸在音乐殿堂,感受古典音乐的美妙。除却外在的表演形式,还能了解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而了解非凡作曲家的人生和艺术情操。每个作品都有那个时代的印记,通过欣赏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使其眼界更加开阔,对音乐有个新的认识。

二、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感升华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朝着实现中国梦的目标而努力,当前社会提倡传递正能量,挖掘人性中的真善美,构建和谐社会。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难免会受到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干扰,而且网络虚假信息太多,如果长期被负面信息影响,其思想和行为都会发生明显改变。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竞争的关键,所以高校必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积极开朗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远离网络负面信息。

古典音乐作品之所以几百年而不衰,是因为它们不仅仅是音乐作品,还饱含了创作者对人生、对宇宙的感悟,其旋律能打动人,内在的人格魅力对世人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极具音乐天赋,童年却十分悲惨,在其音乐事业逐渐好转时,双耳渐聋,听力对音乐家是何其重要。但贝多芬并没有屈服命运,反而在此期间创作出了无可超越的作品。《第九交响曲》享誉世界,感动了无数人,这和他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尽管处处遭遇挫折,但他从未放弃,从未妥协,正因为有这份拼搏精神,《第九交响乐》才能光芒万丈。大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仔细感受每一个节奏和旋律,内心一定会被感动,生出异样的感受。其他许多经典作品都是如此,能够利用音乐打通与欣赏者的情感交流,使其情操得到陶冶,情感得以升华。

三、帮助学生创造想象,启迪智慧

我们不难发现,世界级经典音乐作品要么恢宏大气,要么激昂热血,或者低沉,或者欢快。在创作时,作者通常会发挥想象,把音乐和人生、自然、宇宙等一切事物联系起来,运用巧妙的技术,最终将其融为一体,却没有突兀感。创作本身对作者的创造力就有极高的要求,巴赫逝世之后,欧洲音乐才进入严格意义上的古典时期,形成了古典主义派,之前的创作以宗教音乐为主,而古典派的创作则更加有内涵,有深度。古典主义结束后,浪漫主义对欧洲影响极大,在此背景下,音乐风格再次转变。可见,音乐在继承的基础上必然有创新,如此才能发展。大学生在欣赏时,听觉和视觉都会得到锻炼,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其创作技巧和构思的伟大,进而使自己的音准、旋律感等都更加准确。同时,随着大脑神经被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有所提升。

四、帮助学生加强合作,增进交流

在一个企业或公司,内部凝聚力非常重要,所以各高校都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部分大学生崇尚自由,希望有更多平台展示自己,然而任何一个平台或者成功的经历,幕后都有很多默默付出的人。比如交响乐、歌剧,舞台上每一个人都有其用处,即便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也需要有其他表演者配合。分工合作,积极交流是通往成功的基础要求。在欣赏古典音乐时,大学生会清楚地意识到,团队合作何其重要,这有助于在成长过程中,对他人多一份理解和尊重。而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现代企业不可或缺,对大学生就业颇有帮助。

五、结语

现阶段,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正如火如荼,对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审美情趣、价值观、创造力、合作精神等都极为重视。为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很多高校都相继增加了古典音乐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实际性意义。所以在今后,应当合理安排教学,充分发挥古典音乐欣赏课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炜.古典音乐欣赏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26(3):146-149.

[2]刘雪晶,郑芳芳.西方古典音乐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意义[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1,12(4):67-68.

古典音乐欣赏课 第8篇

关键词:音乐欣赏,音乐要素

音乐是一种用艺术化的声音符号来表现人的感情和审美追求的艺术。音乐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不同于现实普通物体和概念的听觉形象, 这种形象是依照有别于日常语言的、专门的声音符号体系所构成的纯听觉结构。这种声音符号是什么呢?它就是我们常说的音乐要素。它们是: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调式调性、音色、曲式结构、配器等等。这些音乐要素组成了音乐语言, 音乐作品就是依靠它们向人们传达美好情感, 传递崇高精神和描写美丽自然的。如果要让学生很好地了解音乐、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寓意, 那么, 音乐教师必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熟知音乐要素, 并引导学生逐步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正确看待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目标中突出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音乐教学中,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情感目标作为重中之重, 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就三者的关系而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而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所以我认为, 在音乐欣赏课中, 确立教学目标时要强调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作用。如:一位小学教师在上四年级音乐欣赏课时, 是这样确立目标的:1、通过欣赏《瓷偶女皇》, 使学生能够完整地讲述《瓷偶女皇》的故事。2、通过欣赏、学习, 使学生能够表演《瓷偶女皇》的故事。一节课, 该教师只是引导学生用文学语言来讲这个故事, 而忽略了音乐是如何讲述故事的。如果教师把第一目标改为:通过欣赏《瓷偶女皇》, 使学生了解作者是通过哪些音乐手法讲述《瓷偶女皇》这个童话故事的。我想该教师就会始终用音乐这条线, 利用作品中音乐要素的作用给学生讲述这个童话故事。

二、理解教材内涵、吃透教材作品, 在处理教材内容的过程中突出音乐要素的作用

每位教师在上课之前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案, 而方案设计是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理解的基础上。这就需要教师将本学科的内容构成 (按领域、主题或要素的横向排列) 、梯次层级 (按学校或年纪的纵向累积) 以及它们的组织方式 (循环上升、渗透提高) 弄清楚。教师在理解了教材的意义和作用后、充分掌握了教材内容音乐性的基础上, 才能够在处理教材内容时突出音乐要素的作用。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辽阔的草原, 在所选教材上力求突出草原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文化特色, 通过欣赏、演唱、演奏、综合表演等多种形式参与音乐活动, 了解蒙、哈、藏民族的民歌特点。如果教师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把编者的意图领会清楚、领会到位, 那就需要仔细认真的熟唱每一首歌曲、理解每一个民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更需要能够通过音乐要素讲解并总结每个民族民歌的音乐特点的。要想上好本课内容, 就需要教师重组教材, 进行课程开发, 根据达成目标的需要, 悉心进行课程内容的加工、调整、组合、补充, 同时要以突出音乐特点寻找典型的音乐作品为主。只有做到这些, 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才能轻松地体现音乐要素的作用, 同时也为你能设计出更好地教学方案打下基础。

三、利用实践性音乐教学法突显音乐要素的作用

音乐艺术自身的实践性决定了音乐教育重视实践的必然性。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既不能单纯地靠教师讲, 也不能单纯地凭学生听, 而应是通过学生广泛参与的音乐实践过程来实现的。要通过各种音乐实践的方法让学生理解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作用。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 利用改变速度的办法让学生分别用中速稍快和慢速演唱主题旋律, 体会同一主题在改变速度后表现了欢快与悲伤两种不同的情感。

四、利用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突出音乐要素的作用

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分为: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学科专业素养。一个好的音乐教师会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在课堂教学中体现音乐的本质, 同时也会利用自己的个人艺术表现能力感染学生、打动学生, 从而使学生从中感受到音乐要素对音乐作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如:一位教师在上《动物狂欢节》时, 利用自己对作品和配器的理解, 通过引导学生听辨节奏节拍、乐器音色、主题旋律出现的不同音区, 精辟地讲解了作者在此作品中采用的高超的写作技巧和配器手法, 使学生了解到音乐创作手法的丰富性。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对音乐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影响着教师是否能准确的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 也影响着学生能否在课堂中学到如何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同时也影响着教师能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讲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音乐教师在教授欣赏课时, 一定要抓住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要把音乐的本质渗透到情感教育当中, 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 最终体现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则平, 廖应文.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柳良.音乐之旅——带你走进音乐圣殿[M].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

[4]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王英奎.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开明出版社.2003.

音乐欣赏课重在欣赏 第9篇

我认为音乐欣赏课教学首先应让学生在倾听中去直接感悟音乐作品,形成自己对音乐作品的见解、评价。如果教师忽略学生的认知水平、欣赏习惯,不考虑学生的理解层次、个性特点,一味直接地强调作曲家的创作目的、表现意图,或直接把教师自己对音乐作品最完美的理解“填”给学生,学生对音乐作品形成的认识、评价就带上了“教师倾向”,这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改变我们自己的观念,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安排教学。我认为在欣赏课教学中把握好直接倾听、主观感受、教师引评这三个步骤,欣赏课就会收到好的效果。下面以《流水》一课为例作一介绍。

一、直接倾听

组织教学后,只作简单导入———今天我们欣赏一首非常有名的曲子。相传战国时,余伯牙鼓琴,钟子期知音,所奏即为曲。这首曲子也曾在1977年8月22日被美国发射的“航天号”宇宙飞船带入太空,之后开始第一次欣赏。为了增加学生直接倾听的效果可以采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这种不带任何条件的欣赏,会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学生在没有知识要求的情况下,直接接受音乐音响刺激,这样学生会积累一些感性材料,巩固已有音乐知识,为下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有的教师可能认为学生会听不懂,浪费时间,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音乐被称为世界语言,它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第一信号系统,更何况学生已有多年的音乐欣赏积累。听后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如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还听过用这种乐器演奏的其他作品吗?它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然后,教师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先去直观欣赏、感受、思考。教师组织学生间讨论、交流上边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产生自己对音乐作品《流水》的认知。

二、主观感受

教师告知学生音乐作品的名称、作者情况、产生背景等,再让学生聆听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作品的特点、情绪等,通过自己的想象、联想来理解音乐作品。教师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之后学生间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这样也许会与作者的表现意图有所出入,但他们所讲的音乐形象,都是通过自己认真思考所得到的,是他们的切身体会,真实、具体。当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体会、看法,会有一种成就感。我们的教学就有了一个不小的收获,因为他们已对音乐有了兴趣。在第二步教学中,我们既达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又将知识、概念等理性的东西融入了感性的教学过程之中,这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

三、教师引评

教师引评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形成正确认识、评价,强调重点。这一步很关键,需要教师迅速做到将学生的零散感性认知升华为集中的理性知识。教学即将结束时,再让学生听一遍,目的是让学生在最后倾听中巩固对欣赏作品的认知。这样的课,课堂气氛活泼热烈,在愉悦的享受中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学生喜欢,而教师也不会被过多讲解所累,会感到轻松自如。课后我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基本掌握了所学知识,达到了教学要求。我认为那些篇幅短小,音乐形象鲜明,能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喜闻乐见的作品,大体多适合这种方法。有些较长篇幅作品,其中的某一乐段亦可采用这种方法。如《梁山泊与祝英台》中,“十八相送”一段,听后让学生说说彼此感受,谈谈随音乐而产生的联想。不少学生说出:“乐曲以优美悦耳的小提琴声来象征祝英台,以低沉浑厚的大提琴来象征梁山伯,并且两个声部交替出现,给人一种仿佛两个人对话的感觉,形象地再现梁祝十八相送时的缠绵与无奈。”可见,只要我们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会逐步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认识和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

古典音乐欣赏课 第10篇

1. 教材中音乐欣赏材料分析

《音乐鉴赏》一共十八个单元其中鉴赏课程的内容包括民歌、民族器乐、京剧、世界音乐、西方音乐、中国音乐大的方面。世界音乐占两个单元的内容, 西方音乐共7个单元, 中国音乐5个单元。西方音乐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西方音乐史发展主线进行重点编写的, 其中包括了巴洛克、古典、浪漫、现代音乐时期, 在中国音乐中除去民歌、民间器乐、京剧三个独立单元意外还有五个单元内用涵盖了古代音乐、近现代音乐和当代音乐。教材中编写重点内容是音乐史的节点, 在几个重要时期都把重要的音乐家和音乐团体列举出来成为单元中的重点教学内容,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的沈心工、萧友梅都有重点介绍。西方音乐家音乐团体教学中使用的音乐欣赏材料偏难, 其中js巴赫一节中主要用《马太受难乐》片段进行音乐欣赏的教学, 知识点却是主调音乐和十二平均律。在音乐家肖邦的教材欣赏材料只用了“革命”练习曲显然是不能完全代表肖邦的音乐作品。民族乐派中对俄罗斯音乐的教学安排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和强力集团, 很遗憾教材没有安排有关柴可夫斯基进行介绍。

2. 教学对象分析

《音乐鉴赏》课程开设在高级中学一年级, 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除此之外我国的音乐教育现状客观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 在发达的地区或者城市之中对于音乐教育的普及程度较高, 除了学校的音乐教育之外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一直都有音乐专业教育的传统和背景比如家庭教育、意识的专业培养、音乐爱好者等等。相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除了学校的音乐教育外极少数能接触到专业的音乐教育教学, 所以导致农村学生对音乐的接受能力整体比城市的学生要低。不分城市与农村在艺术音乐教学中学生也普遍存在对交响乐、歌剧、戏剧形式以及所谓的“古典音乐”“美声唱法”的抵触心理。因为他们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与艺术音乐乃至本民族的民族民间音乐无法对接, 流行歌曲在他们现有世界观中已经是音乐的代名词, 所以音乐鉴赏课程中无法避免学生的抵触心理, 音乐鉴赏教学中是无法避免对艺术音乐来教学, 在这笔者提出一个观点从形式吸引学生而内容是艺术, 这个形式有不仅有多媒体的教学也应该加入传统的音乐教室教学、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欣赏材料也做出有选择的加入, 也有教师的现场演绎。在课程方面是融汇连贯的专业欣赏音乐的内容。

二、选择性加入教材外音乐欣赏材料

1. 根据章节标题加入教材中的古典音乐家他代表作品

流行歌曲因为一首歌可以让一个演唱者受到别人的关注, 而音乐家名垂青史所依靠不仅一部音乐作品, 更不要说音乐方面集大成者, 我们所熟悉的音乐之父JS巴赫, 乐圣贝多芬, 音乐神童莫扎特等等数不胜数的著名音乐家他们的作品都从体裁到题材都是十分丰富。JS巴赫的作品涵盖了大部分音乐题材, 贝多芬把交响乐推到一个历史高点也在奠定了他钢琴奏鸣曲在钢琴历史中地位, 莫扎特熟悉的交响乐很著名, 但是他的歌剧比他的交响乐更具历史价值。评价音乐家不能只是一部作品, 但是教材中几点编写缺失的地方笔者做一下分析, 比如钢琴诗人肖邦一节中、肖邦作品的中有大家所熟知的练习曲、前奏曲, 他的钢琴作品中也有波兰民族的波兰舞曲、玛祖卡, 肖邦也把夜曲这个音乐题材发展到一个高度。在对肖邦欣赏中仅用一个“革命”练习曲并不能代表全部肖邦全部的作品。另外在京剧一章中对梅派京剧和现代京剧占据主要的欣赏和教学内容, 京剧组成除梅派外也有很多重要流派其他流派对京剧贡献也很大。在民族乐派一章中对俄罗斯民族音乐中同样没有提到对俄罗斯音乐有着重要影响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加入教材外的音乐家欣赏材料或者根据标题进行一些教材外的音乐欣赏材料这样才符合教材单元或者章节标题的内容和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 弥补教材编写的不当的地方。

2. 自选音乐欣赏材料教学

自选音乐欣赏材料教学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对教材中偏难的音乐欣赏材料进行删减或者更替, 根据章节教学知识、学生情况教师自行选择音乐材料进行教学活动。其中关于JS巴赫一章节中音乐欣赏材料是《马太受难乐》的三个片段, 教学知识点是复调音乐、主调音乐及十二平均律。《马太受难乐》是以宗教题材的音乐作品, 规模庞大, 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一般接受本作品较难。如果在选择音乐欣赏材料中运用JS巴赫其他作品情况更易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关于复调音乐和主要音乐可以用JS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小步舞曲》进行对比教学, 这两部作品即是巴赫的代表作品其旋律方面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也更利于实际的教学。关于十二平均单纯的讲解学生很容易与中国传统音乐中乐律、人声的乐律、编钟的乐律混淆, 其实乐律所代表的是乐音如何定音高, 而乐律的不同导致乐音的音高也不同。举一例子人声是五度相生律人声合唱讲究的是声音的融合, 两个省部在发C和E音的时候要比十二平均律中的E相比音略低。所以在十二平均律知识教学中也采用对比不同乐律音乐的方法进行教学即使学生能够理解十二平均律也让他们知道其他乐律的存在和特点。第二方面是教材中一些章节与当下社会发展阶段不符。主要是在十七单元中流行风一节和十八章新时代一节。当下社会流行风已经与教材编写中的那些音乐欣赏材料不符了, 流行歌曲变化快是音乐大时代的推动, 本身流行歌曲也是在推究出新中发展前行。除了流行音乐在发展我们社会也随着政治的导向而不断的进步, 政治导向是随着世界形式的发展而不段的变化, 而教材的更新编写和更新未能跟上发展的步伐, 在教学工作中不免出现尴尬所以在音乐材料欣赏中也随着当下社会的主麦路而选择进行教学。

三、把音乐欣赏核心知识贯穿音乐鉴赏课

《音乐鉴赏》虽然是音乐欣赏相关, 但是其书中并没有涉及到音乐欣赏的核心和欣赏音乐的方法, 只是第一章中只是对音乐要素和音乐语言一点介绍其后的教学内容多以知识和作品欣赏为主。《音乐鉴赏》课程不讲音乐欣赏就像授人以鱼一样, 所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加入对欣赏核心的讲解和欣赏音乐方法的教学。音乐欣赏的核心是听, 欣赏音乐要用耳朵感受音乐, 脱离文学化欣赏音乐的方式用音乐的方式欣赏音乐。而欣赏音乐的方法笔者分为两种, 分别是感性欣赏和理性欣赏。感性欣赏大家欣赏音乐一般都是以感性思维在欣赏。重点在于理性欣赏, 理性的欣赏是对音乐发展、音乐的曲式结构的欣赏。所以教师有意识的把音乐欣赏核心知识溶于课程教学中更有利学生成长和学习。

摘要:高级中学一年级将进行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 高级中学普遍会采用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进行教学。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有很多的内容与教学的实际情况不甚相同, 主要体现在音乐欣赏材料的偏难, 其中关于古典音乐作曲家巴赫、贝多芬、民族乐派、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等章节。关于音乐家音乐类型的教学笔者个人认为可以采用这些音乐家其他的代表作品更适宜对高一年级学生的教学。《音乐鉴赏》一书中知识教学内容丰富, 但是缺乏了对音乐欣赏核心和欣赏音乐方法的教学。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第11篇

一、欣赏是美育的集中表现

欣赏是美育的集中表现。欣赏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欣赏又是一种心灵与情感的体验活动。音乐欣赏则是以声音为介质的审美过程。

美,本来是一个充满辩证法的艺术哲学问题,属于观念形态方面的概念,它既具有客观的实在性,又含有主观的不确定性,它的语言也常常以喜、怒、哀、乐……等简单的情感术语来标示。但它所表现的形象内涵却常常是丰富而广阔,丰富得万相俱陈,广阔得天地无际;意境又十分地绵渺而深远,绵渺得令人浮想联翩,深远得不可以以一言蔽之。

综上所述的原因,也就加大了理解它,说明它操作它的难度,但是音乐欣赏教学,则是导向性能的审美过程,它排除了一般地随意欣赏的目的的不确定性,也就是把它规范倒具有明确而正确目标的轨道上来

二,欣赏教学的目的

欣赏教学的目的具体的说就是普通中学《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培养学生有理解,有表情的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艺术形象,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启迪智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可见,这个“美育”目标几乎有着无限大的涵盖面,而且是要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来完成的。

对于如此严肃的教学目的的和难以实施的“教学方法(树立音乐艺术形象)”绝不是按常见的那种干巴巴地教歌,或视唱,发生的技术训练所能取代的认为技术训练和理论说教就是音乐课作法,实际上是偏离了教学的目的轨道,是偏重就轻当然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一些人之所以热衷于技术训练和技术理论讲解是因为这类课一较强的科操作性,课堂效益明显,能够量化评价,远比美育容易把握,因为美育是“软”指标,不能量化测试,只能凭感觉进行评估。

作为音乐教师必须认识到“视唱,发生,或掌握一门音乐以及乐理,甚至和声,复调,曲式,作曲等等,讲练得再多好,都不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这些都是音乐技术和音乐的技术理论。技术和技术理论本身是没有思想感情的,靠讲练,这些技术和技术理论是不可能培养学生的革命理想陶治高尚情操的,只有用这些技术创造的音乐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才可能是有感情,有感染力,才可能具有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换言之,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等音乐表现的一切技法,都是构成音乐语言,塑造音乐形象的材料和手段,它不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剖析作品的主要内容,教师要给予学生的是由这些材料和手段所造成的结果,及作品表述了什么语言,创造了什么样的艺术境界,塑造了何种艺术形象,具有怎样的社会价值。

三,欣赏教学的方法

教课的内容和目的决定着教课的方法,因此《新课程标准》还特别提示:“在音乐教学中,思想教育的任务应该通过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力来完成不应离开音乐艺术形象进行空洞说教……教学时教师应该通过范唱(或利用唱片,录音机,多媒体),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完整内容和表现手段,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的歌唱”。不过我们应该把其中“歌曲”一词认作“音乐作品”使其能够涵盖中学音乐课中的一切音乐作品回更贴近本文所涉及的内容。

前文说过:“音乐欣赏是以声音为介质的审美过程,它有别于其他姊妹艺术之处在于介质不同,譬如:美术,电影,电视,戏剧艺术形式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明确可见的,而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则是不可见的。他是通过各种声音的刺激而想象出来的。因此音乐艺术形象的建立与否,即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欣赏,理解的深刻程度则依赖与欣赏者本人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道德观念等方面程度的高低来决定这些方面,对青少年来说都是不够的,都需要在欣赏之前和欣赏过程中,由教师向学生进行“介绍”分析和处理主动的提示了歌曲的内容和手段,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这就是欣赏教学的方法也可说是欣赏教学的唯一方法因为就我们目臆的教学法条件来说,也只有此法可循,别无他途可走同时也可以说,这就是音乐欣赏教学的最佳模式。

模式是有效的?,因为模式所反映的是人们认识和操作某事物的一种最佳思维法则。

四,欣赏教学的分类

音乐作品的手段与表现形式都是技术性问题,这里暂且不说,而知就是音乐作品的表现内容来作一些简单的分类,并说明他们的审美意义。

1单纯的表现自然风光的作品,这类作品大都以自然界那些能够激起人的某种情怀的内容与主题:如高山,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景物和使人赏心悦目的,如花,鸟等以及形形色色生活小景等为直接描述对象而不直接涉及某种道德观念,这类作品很多,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佐纳逊的《杜鹃圆舞曲》等还有大量的这类歌曲,这类作品有着特殊的感人力量,至少能平抚人的情绪,愉悦人的心境。愉悦的 心境是学习、思考、创造以及健康长寿的最佳心理环境,是积极向上的心理基础。因为热爱自然就是热爱生活。热爱生活说明对他自己,对生活抱有信心,他就有为事业和前途积极进取的动力。

2史诗性作品,所謂史诗性,是指作品表现了一定时代,一定的地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活在当时当地出现的某种现象,所以这类作品的内容具有时间性,地域性和一事实上程度的故事性。如柴科夫斯基的《1812年序曲》,中国古典歌曲《苏武牧羊》,《满江红》等,对于这类作品应该把它描述时间,地点和当时当地的自然,经济,政治,人文,等方面的基本概貌介绍给学生,把学生带进那个历史环境中进而描述其中的历史事件或某种社会现象,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们用心灵和情感感受音乐。

3,民歌,民歌不论以什么标准来分类,能分出很多种,但这里仅能概括地,简约的说明他们共有的那些美学特征,民歌是人民群众自己创作的,在人们群众中流传,并在流传中不断修改而形成的。因此,民歌最能代表一定地域人民的音乐情趣和审美理想。

古典音乐欣赏课 第12篇

1 肖邦音乐的摇篮———波兰华沙

华沙在那些年代里是一座风靡一时的音乐之城。在家庭里, 人们举行音乐会, 年轻人弹吉他、弹钢琴、吹长笛或拉小提琴, 作为一种消遣。还有当时流行的波兰歌剧团和意大利歌剧团, 欧洲当时最有名望的音乐家常来华沙演出, 音乐会上经常是座无虚席。听众通晓音乐, 当时一般的演奏者是难以博得他们的赞赏和认可的。年幼的肖邦有机会去剧院聆听和观赏当时流行的音乐会和歌剧, 同时,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巴赫等人创作的音乐旋律, 开始在小肖邦的手指下响起, 从此, 奇妙的音乐语言已经渗透在他幼小得心灵里, 塑造着他的思维方式, 丰富着他的日常表达能力。1818年, 肖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音乐会, 这场音乐会使得小肖邦闻名华沙。在当时《华沙论坛报》刊登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这首波兰舞曲的作者———一个年仅8岁的男孩, 他能恰到好处、轻松自如地演奏最复杂的钢琴作品, 并且还创作了多首舞曲和变奏曲, 真是音乐天才。小肖邦得到了音乐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并为一个儿童能写出如此美妙动人的音乐而感到惊叹。赞美天才的诞生, 褒扬神童的出现, 这其中含有鲜明的爱国主题。

2 肖邦音乐的源泉———民间音乐

肖邦常去乡村, 大自然一尘不染的精华, 仿佛让人远离凡尘嚣暄, 置身于世外桃园, 尽情享受上帝的恩赐。他开始拥有新的素材、新的节奏、新的表达方式, 将自己的音乐语言植入在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乡间音乐中。年轻的肖邦开始了解世界、对社会各种关系的探索, 开始关注身边发生过的和正在发生着的一切。同时, 也开始寻找自己在这块土地上的位置。从此, 肖邦的眼界豁然开朗, 一切的事物在肖邦的眼中开始有了新的意义。他逐渐懂得人民、国家、艺术、伟大、英雄、光荣和献身, 至此进入了巨大的激情和希望的时期, 开始赞赏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英雄, 开始赞赏伟大诗人的作品, 开始赞赏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 这就决定了肖邦中学生活结束后的方向。

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创作中最具有波兰民间乡土气息的体裁。肖邦在乡间接触到的玛祖卡曲调, 忧伤而忧郁, 充满着沉重的内心压抑, 这与乡间的和谐的自然风光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不久就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这种舞曲中包括着多少自豪、柔情、呼唤, 经受着最悲切的失望和最深刻的痛苦。”[1]为了直观的了解肖邦的玛祖卡舞曲中所渗透的情感, 也和了解许多的肖邦别的作品一样, 也许应该密切地了解肖邦的男同胞们。在这个国家里, 从贵族到平民都同样地, 抱着由爱情和爱国主义所引起的兴趣的玛祖卡舞, [1]用玛祖卡舞曲的旋律唱的歌词, 比其他舞蹈的旋律更能够促使人们回忆。肖邦对玛祖卡舞曲的改变创新, 发展成有一定程式的钢琴曲, 重视和反应人民生活, 塑造理想的英雄人物形象, 成为波兰人民引以为骄傲的民族音乐。肖邦的玛祖卡舞曲基本上不包含援引民间音乐素 (下转174页) (上接179页) 材, 但充满着民间歌舞特有的节奏、装饰旋律和调性特点, 扩大了它的形式, 把它的旋律高尚化了, 加进了和声的陪衬, 这些和声的陪衬像它所陪衬的题材一样, 是新颖的。

波洛奈兹乐舞曲是肖邦的民族意识和情愫体现的最为强烈的体裁。肖邦接触到19世纪波洛奈兹乐曲不再是贵族沙龙伴舞时用, 已成为当时的应时歌曲和爱国歌曲, 在肖邦以后的不同风格的波洛奈兹乐舞曲中, 就贯穿着浪漫情趣的爱国者的思想与情怀, 并富含其历史的和个人超验的底蕴, 赋予了这些舞曲特别的热情、真挚、柔和、宽广如歌的特征, 将其发展为一种充满高昂的爱国主义激情的宏伟音诗。当时, 《女性信使报》的一篇文章提到:听众特别喜欢根据民间曲调创作的乐曲, 因为肖邦先生懂得如何把我们质朴动听的民间音乐同他精妙的构思和细腻的演奏融合在一起, 他所演奏的每一个音符不仅美妙悦耳, 而且动人心弦, 并传到人们的灵魂深处。这里的“灵魂深处”正是波兰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共同心声, 这样, 肖邦的音乐抒发出了波兰人民一直压抑的强烈爱国情感和刚毅、豪迈的声音。

肖邦在玛祖卡舞曲和波洛奈兹乐舞曲这里体裁的音乐创作中, 显示了它吸收和处理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深厚功力, 也是他音乐风格中的民族根基, 对于他来说, “波兰———祖国———人民”已经结晶为高度理想化的诗句, 升华成他音乐中不灭的灵魂。

摘要:肖邦一生大部分的音乐创作都是在远离故土境况下完成, 对祖国的思恋, 对自由解放的渴望, 对波兰的土地和人民的热爱, 是贯穿在他的全部作品中的主线。要了解肖邦的音乐, 对我们来说, 惟一的道路是了解波兰民族文化、风俗、历史和心理, 因为肖邦就是这个民族的伟大儿子。本论述从肖邦早年所处的历史社会环境、民间音乐格调来简要分析肖邦音乐创作的民族根基。

关键词:肖邦,音乐创作,民族根基

参考文献

[1] (奥) 李斯特.论肖邦[M]张泽民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78.

[2]赵晓生.钢琴演奏知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

[3] (波) 斯门江卡.如何演奏肖邦[M]梁全炳, 姚曼华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3.

[4] (波) 勃罗什凯维奇.肖邦的故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2.

[5]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

上一篇:概率决策下一篇:估值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