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创新教学点滴谈

2024-07-21

作文创新教学点滴谈(精选9篇)

作文创新教学点滴谈 第1篇

一、“材”源广进, 才能创新

学生的作文是否有创新意识, 取决于他们知识面得宽窄, 生活经历丰富与否。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因此,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广泛观察, 大量阅读, 亲自实践, 开发取材渠道, 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一) 多观察

农村有着广阔美丽的田野, 淳朴古老的风土人情, 勤劳朴实的农民形象;工矿城市有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 车水马龙的大街小巷, 有奋战在各工矿企业披星戴月的工人阶级形象;大自然浩瀚无边, 它给我们提供的材料形象最生动, 色彩最鲜艳, 音响最动听。与其让学生闭门造车, 不如带领他们走向农村, 走向城市, 领略大自然风光, 既陶冶情操, 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为了避免学生走马观花, 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一种“观察卡”, 要求学生观察时多留心, 随时把有趣的事物, 或者新鲜的感受记在“观察卡”上, 并定期进行归纳整理, 将“源”建“库”, 使零碎的、分散的素材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认知结构, 以便学生在写作时能及时提取。

(二) 多阅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大量阅读适合于他们的各种报刊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 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 还是近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 还是科普读物;无论是中国作品, 还是外国作品, 阅读的内容越广泛越好。并且应用统一的“阅读卡”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及时摘抄, 分类整理, 并写上简要的阅读批注或感想。

下面是我班学生使用的“阅读卡”。通常情况下, 我让学生每周阅读一本好书, 边读边画, 每天做点摘抄, 一周完成一张“阅读卡”, 周末再选择“阅读卡”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背诵记忆。如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使他们从课内外读物中吸取语言营养, 积累语言材料, 开拓写作思路。

(三) 多动手操作

“知识是宝库, 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可现在学生最大的弱点是动手能力差, 与现代人才的素质要求相距较大。针对这一现状, 教师应多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指导学生出墙报、出手抄报, 布置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 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劳动、自我服务劳动, 手工工艺劳动等,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体会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 从中获取充满生活情趣的作文素材。

(四) 多自由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提倡学生自由大胆地想象。在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自由想象, 利用生活中的人物、景物、画面甚至一个抽象的符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因为学生的想象力丰富, 脑海中时刻会有绚丽多彩的景象萦绕, 自然能“妙笔生花”了。

如我在黑板上画了两条横线“———”让学生写作文。当音乐响起时, 学生大胆进行自由想象, 根据横线自由扩充拟题。有的写婶婶生了个男娃, 爷爷脸上的皱纹拉平了;有的写难忘的拔河比赛;有的写象棋比赛和棋了……学生在自由想象的作文中, 表现了出无限的创新能力。

二、命题灵活, 才能创新

好的作文题目, 学生一看到心情就会激动起来, 思维就会活跃起来, 就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因此, 命题时不要把题目限制得过死, 要给学生留有选择内容、诱发想象的余地。选材范围宽了才有求异的可能, 求异才有可能创新。如作文《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 地点限制在教室里, 选材范围狭窄, 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容易千篇一律。

命题要灵活, 教师就可以不受教材限制, 灵活处理教材的作文训练项目。如小语第九册有这样一个作文训练题:“写读后感。”教师可打破教材框框, 让学生任选自己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文章、书报、或电视剧、电影写读后感或观后感。另外,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 如小语第十册第四组的作文训练题, 要求学生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 我从学生的求异心理考虑, 把命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充分挖掘学生那令人意想不到的潜能, 创新题目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如《半碗米饭》《冬季里的一把火》《老师来我家》《英雄救美》……学会命题, 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三、文有真意, 才能创新

“新课标”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培养学生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叶圣陶先生非常赞赏鲁迅关于作文秘诀的四句话———“有真意, 去粉饰, 少做作, 勿卖弄”, 并认为有真意是最主要的。

要达到文有真意, 一要感情真实。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 表达个人的情感。只有“心有所思, 情有所感”, 才能作文。让学生写真心话, 他们不会觉得累, 常常洋洋洒洒上千字。当然有个前提, 教师要允许学生说不正确的话, 教师不应该为学生写真话而生气。因为, 思想的独特, 决定了文字的独特。二要材料真实, 作文的内容应该是自己的积蓄。同一个文题, 由于每个学生的积蓄不同, 写出的文章也是各种各样的。教师应多方面引导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做、所想, 写自己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喜欢“警察捉小偷”的游戏就写自己怎样果断指挥;羡慕孙悟空的, 就写《假如我是孙悟空》……这样写自己的事, 从身边写起, 学生觉得有事可写, 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也反映了他们自己真实的思想和生活, 文章避免了雷同, 又富有独特的个性和创造的生机。

我校是对外交流窗口学校, 时常有来自香港、台湾的师生和我们一起上课。寒假里, 台湾教师到我校组织冬令营。我和学生共同聆听了台湾教师的几堂课。我惊叹于台湾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独具匠心, 更惊叹于他们为学生提供的丰富真实的作文材料。这是一个男孩儿的“怀胎”日记。

一日怀胎

看到这个题目, 你一定产生了疑问吧?都说十月怀胎, 哪有一日怀胎的?请听我细细道来。

今年寒假, 我参加了由台湾老师组织的“孝亲品格教育亲子体验冬令营”活动。为了对同学们进行孝道品格教育, 台湾老师开展了多项以“孝心献父母”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其中“一日怀胎”活动, 更是一项有趣有意义的体验。

这一天, 所有同学无论是男是女, 都要怀孕。肚中的胎儿是个水球, 就是装水的气球。老师怕我们承受不了, 水球里装水并不多, 每个胎儿大约只有两斤多重。老师用红色防水布把水球包好, 绑在我们的下腹部。这样每个同学都成了准妈妈, 都必须在一天内好好保护好自己腹中的宝宝。不能丢弃, 不准碰碎, 不准流产, 无论吃饭、走路还是上厕所, 二十四小时都必须挺着大肚子。

怀孕的我行动可真是不方便。平时走路我总爱三步并作两步, 现在不行了, 走路时水球不停地摇晃, 得双手托着水球才能走稳。上下楼梯更困难, 因为腹中的宝宝把脚下的台阶挡住了。看不见台阶的孕妇, 生怕脚下没踩实, 只能手扶扶手小心翼翼地上下楼梯。平时从一楼走到三楼不用一分钟, 这次花了整整三分钟。最艰难的是上厕所, 担心宝宝掉进便盆, 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只觉得小腹一阵剧痛, 终于尿出来了, 可是水球把尿挡住了, 裤子溅湿了, 我急中生智把水球往上托, 终于顺利尿完了。有一个大个子同学在厕所里蹲得太急了, 水球“啪”地一下摔到了地上, 宝宝流产了, 这个同学心急如焚地跑去找老师, 老师只好让她重新怀孕。怀孕的妈妈吃饭也不简单, 只能吃个半饱, 下腹就像猪八戒的肚子一样越来越胀, 球沉肚胀的滋味也不好受啊!

怀胎一日, 我就觉得力不从心了, 如果怀胎十个月, 那是多么不容易啊!今天的怀胎体验, 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母亲育儿的艰辛。

“一日怀胎”体验活动也让我感受到台湾老师新颖有趣的教育方式, 我盼望着暑假还能参加台湾老师组织的夏令营。

此文虽然不是“下笔如有神”, 但却是“真情流露”。我坚信, 亲身经历, 是最好的写作素材。

创新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 作者文章的创新意识来自知识的积累和对生活的感悟。如果我们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出一点新内容, 发表一点新思想, 吐露一点新见解, 构思新颖一点, 语言清新一点,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培养, 今后就有可能走上创新之路。

摘要:作文不能囿于定式, 而贵在创造求新,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从选材、命题方式入手, 引导学生写实入手,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引领学生走创新之路。

初中作文教学点滴谈 第2篇

一、充分肯定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因此,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1)充分利用学生的作文资源,开展多样的交流活动。可以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可以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可以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当然老师要充分肯定的评价,让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在学生有兴趣时,及时让他写,帮他练。如入冬的第一场雪,我就让他们去观赏纷纷扬扬的雪花,听别人议论雪的“长短”,还鼓励他们品尝开雪仗、堆雪人、雪雕的乐趣,然后写成作文。这时我就依顺学生心态,讲读课随机变成观察课、作文课,并及时拟出不同侧面的题目,让他们把见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2)亲近生活,让学生觉得有话可写。要求学生把每天经历的事情在脑海里过滤一遍。为了让学生“亲近生活”,积极参与,我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看看谁脑海里的事情又多又有意义。比赛时,老师参与进去,跟学生一起交流,谈谈今天有哪些事可以写成作文。学生在其中大受启发,积

极发言。学生们把一天内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同学之间的、师生之间的、父母之间的……这样,同学们开始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进而书写生活。(3)装订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文变成了铅字,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班会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便会激发。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鼓励,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流水帐”,老师也要找出闪光之处,哪怕是一个词用的好,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广泛开展读书活动,鼓励学写读书笔记。

开展读书活动,注重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读书与作文相结合。在课内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在课外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读书知识进行广泛的阅读,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记录下来,积累素材,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通过读书活动,学生便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作文素材,进而体会语言材料和作文素材:一是来源于生活,二是来源于阅读,二者缺一不可;学生在读书中,凭借阅读材料,精心思维,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积累写作知识,如:文章条理清晰、主次、详略、开头结尾、过渡等。当然,通过写一点阅读感受,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欣赏能力。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无裨益。

三、作文范例剖析,明辨“优劣”

作文课或作文辅导时,展示优秀作文,让学生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在作文课上,简要复习作文要求之后,展示优秀作文范例,对照要求让学生讨论这篇文章是否符合这次习作的要求?你认为哪里写得好,从分析中使学生明白好作文的标准,进而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作文课还要分析作文的病例,明确病因。在作文课上分析作文病例要比展示优秀作文更重要,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作文中的病例,使他们认识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怎样进行修改,同时反思自己的作文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总之,在作文课上坚持不懈地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学生的作文质量一定会提高得更快。

数学创新教学点滴谈 第3篇

一、让学生体尝学习的快乐

教学就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激发起学生盎然的学习热情, 做到引川归海的疏导和引领。我常对学生“耳提面命”, 说“成功是对努力追求者的恩赐, 是对长期学习者的酬赏”。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强调价值取向,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念, 着重科学的应用, 提倡参与其中。我们要力主锻炼学生处理问题, 提出疑惑、正确判断和敢于决策的能力, 将知识、生活进行有机融汇, 使学生感受到追求过程中的甘甜, 体尝拥有才能的快乐, 品味有所创造的愉悦。

二、将授课、学习都视为艺术

我无数次对学生说, 一定要上好每一堂课, 将来的价值就是由现在的学习汇集而成, 以后走向社会了, 有了展现才华的机会, 那时候就要看自身的能力了。不是因为机会才给你才华, 而是因为才华才给你机会。要想学习好, 就要做到四思:一是多思, 二是深思, 三是反思, 四是静思, 背诵、记忆数学定义需要三上:即路上、枕上、厕上, 行住坐卧, 每一个念头都是所学的内容, 如此日复一日, 想不成功都难。

我对自己的要求益发严格, 教学中讲求艺术, 将科学手段巧妙应用, 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 引发他们的盎然兴致。并且竭尽全力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在学习中不断提升, 让他们对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不断熟悉和掌握, 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中体现无余。

教学多年, 我认为一堂标准的生物课不仅仅是合格的, 更应该是艺术的。这样才能教学相长, 才会更好地被学生接受。

三、想方设法影响学生, 做一个合格的人才

作为合格、优秀的教师, 就要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受教育的环境, 打造出培养“圣贤”的环境, 那么何愁教育不良、学校不立、民族不强、国家不荣。

教育的责任重大, 教师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必须上下求索, 不断研究, 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一往直前。每一位教师都要在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孜孜不倦, 让所有学生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灿烂的明天。

何谓合格的人才?政治家司马光鲜明地指出:“德才兼备是圣人, 得胜于才是君子;才胜于德是小人, 德才双亡是愚人。”也就是说, 德才兼备才算是合格的人才。如何让小学生做到德才兼备?应该怎样逐步达到这种境界?

“南橘北枳”人所共知。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 超出我们的意料。我们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素养, 一言一行皆为学生的表率, 举手投足优雅, 眼光流盼亲切, 和蔼可亲, 微笑暖人都会影响学生。我们只有融爱心于寸寸教育光阴之中, 才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人生如钢刀, 智慧如开刃。每个人都是一把“钢刀”, 没有智慧的人只是没有“开刃”而已。彻悟这个道理, 就会明白, 每一个学生都是智慧的, 都是可以造就之才, 关键看教师怎样引领, 怎样激发。

众所周知, 豁达、积极是智慧的一个方面, 也是成功人士的一个重要特性。一个人, 只要豁达、积极, 那么他很容易做出成绩。有一个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颇能说明问题。那是20世纪60年代, 在美国一所乡村小学, 来了一位颇负盛名的心理学家, 他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了测验, 之后随机开一张名单“郑重”地交给给老师, 说这些孩子是他精心挑选出来的, 将来非同一般必成大器。过了半年多, 他再次来到该校, 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学业上都有了显著提高。此时他才说明他当初只是随意挑选出这些学生, 至于他们的成绩, 他当时根本未予理会, 名单是随机抽取20%的受测者。罗森塔尔把这种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个实验告诉我们, 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待学生, 学生就可能朝积极的方向发展;相反, 教师对学生的误解与偏见, 也能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因此, 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人生。即便学业有困难也不能气馁, 对学习要树立信心, 要牢记信心是成功的伙伴, 气馁是失败的知己。不自足者常悲, 不自强者常败, 不自谦者常损, 不自省者常退。

五、激发数学阅读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数学知识正越来越多地渗透进各个行业、领域之中, 有关数学方面的理解及阅读越来越重要, 社会呼唤“会阅读”的人才。就数学学科本身而言, 数学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数学成绩, 有的数学题就有三四百字或者更多, 如果没有较高的阅读能力, 弄不清题意, 纵有神笔妙算也只是枉然,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数学阅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 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主动进行学习。有没有兴趣, 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 带着一定的问题去阅读, 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 快乐的数学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追求。所以, 我们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 勇于创新, 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授课形式多种多样、有声有色。长此以往, 数学课必将春光熠熠, 满堂生辉。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新观念》, 远方出版社

[2].《数学奥秘探微》, 河北教育出版社

作文创新教学点滴谈 第4篇

语文教学沙龙活动发言稿:小学作文教学点滴谈

作文一直是我们语文老师头疼的话题。但是,我们还得迎难而上。在此,浅谈个人的点滴做法:

一、上好作文课。

上好作文课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因此很重要。

如何上好作文课呢?

首先,让学生看懂单元作文题和作文要求;

其次,引导学生:写什么?怎么写?

最后,欣赏满分作文。(欣赏作文,根据年级段,应该是低中段先欣赏再动笔写;高段先写再欣赏。)写作,本来就是一个先模仿的过程。(展示自己的作文教案)

二、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老师无需篇篇作文详批细改,可以选出典型性作文,用投影仪上作文修改课。例如:四年级第三单元的考试作文——话题“感动”。我只选取期中的60分作文和0分作文,指导学生如何来改成八十分甚至满分作文。(展示作文修改示例)

三、上好作文讲评课。

如何上作文讲评课?个人做法:首先,复习本单元作文要求。让学生明白:按要求作文的重要性(跑题,以0分计)其次,指出本次作文存在的问题,并一 一作答解释,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作文该怎样再修改。最后,宣布进步作文和优秀作文名单,逐一欣赏。(展示自己的作文讲评教案)

四、开展好作文擂台赛活动。

此举,主要在于调动学生写练笔的好习惯。平时在练笔时,学生的佳作无法展示,也不能带领大批队伍前进。那么此举就可以达到此目的—— 一是展示;二是引领。

所以,一周或者两周开展一次作文擂台赛活动。每组选出4篇优秀习作,以10分制分组比赛。最后全班评出名次。同时,评出的优秀习作还可以投稿到播音室。以上举措,是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的。

作文教学点滴谈 第5篇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的素材

学生在作文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针对这一问题,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现在的学生思想单纯,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回到家里只知道穿衣吃饭,来到学校也是为了完成学业。又何来的生活体验呢?因此,我要求学生要写好作文,就得细心观察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多思考几个为什么。这样,才会知道自己对身边的人和事有了一定的关系,自己对生活才有了一定的感悟,自己对身边的事物才有了一定的认识。把这些细小的琐事、点滴的感受和自己要写的作文联系起来,不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吗?日积月累,还能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吗?

二、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

据我所知,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从教材中所获得的信息,而很少与作文教学联系起来。我的做法是“学以致用”。也就是利用教材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一是结合教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几种常见的文体的写法。如初中阶段对记叙文和说明文以及简单的一些应用文体的写法就必须掌握,而对于议论文、散文及戏曲等一些难度较大的文体,就只做一些常识性的了解。二是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如记叙文教学中,哪篇文章是测重写人的,哪篇文章是测重写事的,哪篇文章结构好,哪篇文章语言好,这些都要求学生认真体会,逐步掌握。三是随学随练,也就是仿写。上至整篇文章,下至一种修辞的用法。经过这种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作文的基础夯实了,作文的基本方法也就掌握了。

三、从作文评讲中,激励学生作文的兴趣

作文评讲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我认为作文评讲的方法更为重要。指出学生作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固不可少,但发现学生作文过程中的亮点更能激励学生作文的兴趣。每发现一个亮点,就显示着学生作文的每一点进步。而且,学生比老师更关注自己作文中的亮点。

同时,老师在评讲作文中,不能只关注几篇写好的作文,更不能只关注几位写作好的同学,而应关注全部作文,关注全体同学。特别是多关注一些平时写作水平较低的同学,只要发现这些同学作文中的点滴亮点,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只有通过激励全体同学的作文兴趣,才能普遍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四、通过“考试作文”,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一般语文老师都不怎么重视学生的“考试作文”,认为评卷老师已作过评价,给出了分值,没有再评析的必要。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每次考完试,我都要将带有分值的考试作文,再做一次全面认真的分析、评价,因为考试作文是学生尽力而作的,是学生作文能力的真实再现。如果评卷老师稍有疏忽,不仅会出现评价上的误差,还会误导学生的作文能力。例如,学生写了一篇本来很有水平的作文,评卷老师却给了低分,学生不禁会茫然失措,对自己的作文能力提出质疑。如果老师不能及时给予纠正,指明方向,学生就会舍弃下次作文的正确方法。

其实,每次考试,都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极好契机。只有抓住这些契机,正确引导学生作文,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文教学点滴谈 第6篇

一.阅读积累———最是书香能致远

阅读是原料输入, 写作是产品加工, 没有原料的输入, 就无从谈产品的加工。元代学者程端礼说“读书如同销铜, 聚铜入炉, 大鞴扇之, 不销不止, 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 铜既销矣, 随模铸器, 一冶即成, 只要识模, 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者此也。”这段话运用比喻, 形象地论述了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的关系, 读书用功, 肚里有“货”, 才能“逸于作文”。“阅读”与“写作”的纽带是语言的积累, 写作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阅读积累达到一定的量, 写作才有可能文不加点, 倚马可待, 否则, 心中纵有万千思绪, 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

中肯地讲, 广大语文教师对阅读积累重要性的认识是明确的, 但在教学中却往往始于口号式倡导, 终于悄无声息, 学生的阅读积累难以落到实处。那么,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积累?笔者认为首先要读好课文。课文集人文性、思想性、文学性于一体, 是典范的汉语文本, 它表现着春的温馨、夏的热烈、秋的清凉、冬的宁静, 蕴含着儒家的豁达、道家的超脱、墨家的兼爱、法家的机智, 倾诉着屈原的爱国情怀、李白的狂放飘逸、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罗密欧的生死不渝……这一切都引领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殿堂里, 沉浸在审美的愉悦里, 认识得到提高, 情感得到升华。其次,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动员学生将手中拥有的书籍筛选汇集, 班级建立“图书角”, 同时利用学校阅览室和校外图书馆, 做好读书的物质条件准备。每学期开始, 为学生提供读书目录, 帮助学生做好班级读书计划和个人读书计划, 每两周上一节读书交流课, 督促学生更好地开展读书活动, 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整理读书笔记、制作读书卡片的方法, 每月评比一次, 及时推广经验, 使班级形成一种比读、比做的良好风气。最后, 指导学生读好生活这部大书。“文学源于生活”, 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分门别类收集素材, 建立“素材卡”, 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环境现状、城市建设、家乡趣闻、民俗风情、四季更替等,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生活, 观察生活, 思考生活, 提升思想。

二.语文活动———春色满园关不住

当代活动教育的集大成者杜威认为, 教学应以儿童及其活动为起点、为目的、为中心, 个体要获得真知, 就必须在活动中去体验、尝试、改造, 因为经验都是从“做”中来的。在一项题为“语文学习形成性报告”的调查中, 有80%的学生反映老师开展的系列语文活动让他们记忆深刻, 获益匪浅, 对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建议老师今后多开展这类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的语言文字训练活动, 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方位发展, 尤其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 教师应该突破单一的作文指导课的束缚, 充分挖掘各种潜在的教学资源, 在语文活动与写作教学有机整合上多想办法、多下功夫。

首先, 应结合文本组织好课堂活动。诸如成语接龙、美文诵读、三分钟演讲、生活点滴之我见、经典诗文背诵等, 充分调动学生的说话欲望, 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活动情景的轻松、愉悦气氛中综合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其次,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采取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相结合的办法, 每学期有计划地开展编排课本剧、名著大讲堂、模拟新闻发布会、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等活动, 还可以通过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 书写调查报告,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活动成果按要求整理加工, 汇编成册。在活动中引领学生认识大千世界、感悟人间真情、体验生活百味,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期坚持集实践性、口语训练、作文训练于一体的语文活动, 对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需要指出的是, 语文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 发挥条件优势, 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课内外结合, 才能更好地开掘学生的天资和禀赋, 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 从而最终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三.习作评改———千锤百炼出深山

学生写成的作文, 只是一个“毛坯”, 由“毛坯”到“成品”之间, 还需“千锤百炼”的深加工。这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作文评改。俗话说“文不厌改, 日锻月炼”, 唐人齐己的“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宋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俱是文坛修改佳话。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全文不足四千字, 改动地方却多达160多处;《毛主席诗词》出版前, 毛泽东专门开列清单, 请人给自己的诗歌修改润色, 古人今人都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作文教学的评改环节却与此相去甚远。传统的作文教学基本上遵循“学生写作———教师评阅”的机械套路, 这个套路的弊端显而易见:其一, 评价主体单一, 师生地位失衡。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 教师高高在上, 成了评断是非的“法官”, 教师的标准就是作文的标准,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其二, 教师全批全改, 精批细改, 疲于奔命, 作文评改战线长, 一百多本作文如此改完, 学生拿到手中已是“猴年马月”, 关注教师评价的热度早已消褪殆尽, 至多“一瞥了之”, 作文评改收不到实效。

怎样改进作文评改方法,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这是语文新课标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 作文评改也当以此为圭臬。教师要让学生主体参与评改, 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创造出立体的作文评价体系, 提倡学生自主评改、互助小组评改、教师整体性评价等多元主体的评改方式。下面, 笔者重点谈一谈调动学生主体参与作文评改的做法。

学生自主评改。叶圣陶先生说:“文章总是要改的。开头起草, 一定有缺点, 有漏洞, 有毛病。所以写完了要再看几遍。”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就应从“再看几遍”开始, “看”完以后, 检查体会内容是否空洞、感情表达是否真实、语句是否通顺、行文是否有一定条理, 然后对字、词、句及标点的运用加以推敲, 进行修改。“自主评改”是一种自我反馈的教学形式, 可以使学生发现写作中的疏漏不足, 让学生体会到“主人”的喜悦, 进一步调动创作的积极性。

互助小组评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目标中指出, 学生要“结合所学语文知识, 多写多改, 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学生对同龄人的文章最感兴趣, 因为同龄人在个性、志趣、生活环境和生活体验等方面有许多相通之处, 写文章的笔法也比较接近, 互相评改作文容易触发学生情感共鸣,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互助小组对同学习作及时评改, 确保评改反馈的时效, 并且将精彩语段、篇章向班级推荐, 采用抄写、打印、投影、简评小报等办法集体展阅, 让大家品评欣赏, 使欣赏者和被欣赏者都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成功的情绪体验, 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教师应给学生提出具体的作文批改要求, 逐步培养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魏书生老师教给学生作文批改的十条标准值得我们借鉴:看格式是否正确, 看卷面是否整洁, 看错别字几个, 看有几处病句, 看标点符号有无明显错误, 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 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得当, 看文章的结构是否完整, 看表达方式是否妥当, 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当然, 在指导学生评改作文的过程中, 学生主体自我评价和教师集中整体性评价两个层面的方法应交叉进行, 灵活运用, 教师要注意确保主导作用的发挥, 不能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 让自我评价流于空泛, 流于形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也非一朝一夕之功, 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将自己想到的尽力做到, 大胆创新, 勇于探索, 相信学生的作文百花园一定会香气四溢, 芬芳遍地。

摘要:作文能力的大小, 最能体现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更是语文老师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近几年, 笔者针对学生作文现状, 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现撮其要者和同行探讨。

中学作文教学点滴谈 第7篇

一、培养作文兴趣, 激发写作欲望

俗话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爱好的先导。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生活实践是作文材料的主要源泉, 作文是对现实生活实践的加工再反映。学生作文所写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或者耳闻目睹的事, 这些事情都是直接或间接的生活实践。我们要努力丰富学生的生活, 积极引导他们多接触大自然、生活、社会, 参加社会中各项有意义的活动, 使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社会, 从中获取生活内容, 充实作文素材。同时, 在生活实践和社会体验中, 我们还应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勤于思考的习惯, 提高认识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学生眼界开阔了, 见识广了, 有了所见、所闻、所为后, 便常常会觉得有一种感触萌动于心, 有种一吐为快的欲望, 把它写出来就成了作文。教师平时布置学生写作文, 要注意联系生活实践, 如写校外见闻, 我们就组织学生到集市上、街道上、农村里、野外去开展活动, 让学生留心观察各种事物, 仔细倾听人们的言语, 结合自己的感受, 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整理出来, 这就是作文。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而且也激发了他们写作的欲望。

二、审清题目, 明确要求

指导中学生作文, 关键在于指导学生审清题目, 理解题意, 明确要求, 注意找出作文题目的中心词和写作对象, 弄清主要是写人或者记事, 还是状物的作文, 写的是什么人, 记叙的是什么事情, 描绘的是什么物体。例如, 有一种题目很明显, 中心词就是写作的对象。如《童年的小伙伴》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小伙伴”, “小伙伴”就是写作的对象。有了写作对象, 我们还要指导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立意。立意就是确定写作的中心, 围绕中心来写。如何确定文章的中心呢? (1) 按照题目要求确立中心。如《一个热爱班集体的同学》, 作文题目提出了写作的重点, 中心应该是赞扬这个同学热爱班集体、关心班集体的优良品质。 (2) 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规定的范围确定中心。如《我进入中学后的感受》, 这个题目的时间范围是进入中学后, 内容是感受, 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三、选择写作材料, 充实写作内容

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也确立了文章的中心, 要进一步写好作文, 还需要精选写作材料。文章的中心往往是通过具体事物和例子表达出来的, 具体的事物和例子就是文章的材料。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使他们的作文内容充实、材料新颖, 我特别重视指导他们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材料选得好不好, 对表达中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 选择材料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 围绕中心选材。

比如, 写《一个热爱学习的同学》, 我们要指导学生围绕这个同学遵守学校纪律, 热爱学习的事例来选择材料。写人的文章, 材料很多, 关键要善于选择材料, 选择真实而熟悉的材料, 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真实的材料, 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熟悉的材料, 写起来才顺手。材料是围绕中心服务的, 离开了中心再多的材料也没有用。

(二) 选择典型、新颖的材料。

写《一个热爱学习的同学》, 这个同学学习目的明确, 不论严寒酷暑, 刮风下雨都坚持上学。放学后, 坚持做完作业才回家吃饭。有一次, 这个同学为了弄懂一个问题, 忘记了吃午饭, 其他同学来校上课, 他也一样照常上课。这个事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个同学热爱学习的优良品质。典型的事例、典型的材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深刻的说服力;新颖的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使人耳目一新, 给人新的启迪、新的教益。

四、培养作文素质, 重视文章写法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写作能力, 必须重视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所谓文章的写作方法, 就是要把精选出来的材料加以整理排队, 哪些材料先写, 哪些材料后写, 要理清思路;哪些材料具体写, 哪些材料简单写, 得分清轻重。这好比建房子, 有了材料就要依据所建房子的结构要求合理使用材料, 这样才能建出稳固、美观的房子。

中年级作文教学点滴谈 第8篇

1. 激发写作兴趣

达尔文说:“兴趣,可以引起人的新异性———激起探究世界的热情和力量;惊讶,能促进人们迅速调整行为,增强对未来的反应;愤怒,能动员人的能量;轻蔑,可以产生优越感,增强自信心;害羞,则涉及人对自己的评价,引导反思,产生自知之明,培养强烈的自我意识。”可见,兴趣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十分关键。

人教版第六册语文园地四的习作要求是让学生把自己学会本领的过程写出来,并要求学生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还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执教时,我不采取惯例方法,即让学生学习例文,将例文的框架列出,再将作者的写作特点写出,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材料套在这个框架之中,机械地学习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写出文章。而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当场进行包饺子活动。猜猜看,场面如何?有的同学有模有样,胜利在望;有的学生愁眉苦脸,称自己不会包;有的学学生家长接孩子时一定要和老师打招呼再走,而且孩子到家之后要给老师回复短信告知,当时晚上我看完学生离开签名后,发现有三个学生被接走时没有和老师打招呼。于是第二天,我就这件事分析了现在社会上的不安全因素,并让学生设想:不告而别之后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后果呢?学生们议论纷纷设想各种结果,最后我让学生以“不辞而别的后果”为题目写一篇小日记,这样不仅进行了练笔,更在学生安全方面敲响了警钟。

五、多方积累,厚积薄发

每天我会让学生坚持读两到三篇文章,可以是故事、童话、美文,也可以是天文、地理、历史方面的,甚至还要求学生回家经常看地图、看“百家讲坛”“科技之光”“纪实”等电视节目。语文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我总是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的词汇一个个是固有的,按正常思维,我们可以组词,但不可以造词,所以要多阅读文章多积累词汇。方方面面的东西积累得多了,在写作时学生才会洋洋洒洒动笔成篇。

六、学会修改,学习批改

不少教师慨叹:“我辛辛苦苦地批改,学生却视而不见,他们只看重一个分数。”

没有理由责怪学生,因为你没有引起他的兴趣。其实想要在批语方面引起学生注意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我认为,学生学会批改作文会促使他更快更好地写作文。当一篇作文草稿完成后,我会让学生按照“作文修改提纲”先修改草稿,草稿合乎要求后让学生誊抄。誊抄完后第一步,让学生先互相找出文中还有无错别字,学生比老师找得更精细;第二步,相互画出文中的好词好句,比一比谁文中用的好词好句多,这样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攀比心理”。他们会尽量争取下次多用好词好生紧张得不知从何处下手;有的学生包的饺子还未下锅,就已绽开笑脸……接下来,我组织学生谈谈感受,然后指导学生写作文。结果出乎意料,那些原来不会包饺子的同学写出来的作文更具真情实感。可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抓住自己的实际生活作为写作素材,让学生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不过,现在的学生大多只有在老师要求写作时才去观察生活,积累材料,以应一时之急,而且平时很少进行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因此,学生作文若要“有物可写、有话可说”,就必须积累写作材料,多阅读文章。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读促写,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消除对作文的畏惧,才能使他们热爱写作,快乐作文。

2. 展示想象风采

写作不仅是生活的再现,而且是生活的生命化与心灵化,然而,生命化、心灵化的生活是离不开想象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需要生活,更需要想象。

人教版第六册语文园地六的习作就是要求学生写科幻性的想象作文。在执教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1)拓宽想象的思维空间。科幻世界在儿童的想象中总是充满着奇异的色句,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第三步,我要求学生按照下批语方式写下“自评”。当然这些评语也要写在作文本上,而且我会再告诉学生,等大作文交上去以后,老师会逐一认真批改你的文章,并给出“师评”,到下次评讲时你要认真看,你的“自评”老师采用了多少,老师采用你的“自评”越多,证明你的作文评语越到位,你能够看到自己作文的优点与缺点,何愁不会写作文呢?所以每次大作文发下去之后,学生都会认真地研究“师评”与“自评”之间的异同;第四步,当认真阅读了“师评”“自评”之后,此时我会让学生再次在全班进行交换,同学之间相互阅读文章,学习他人文章的长处,再找出这篇文章依然还有的缺陷,并给同学写上“互评”。这样经过几轮下“评语”,学生从中不但看到了自己文章的优缺点,而且借鉴了他人文章的优点。优点继续发扬,缺陷下次改正,这样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就会更快。

最后一步我想强调的是:判分问题。钱梦龙先生回忆他求学时代生活时说,是国文老师给他的一篇习作以高分的偶然事实才引起了他学习语文的激情,甚至决定了以后的人生选择。可见教师的“判分”对学生的影响力之大。“判分”对老师来说不仅仅是动动笔的问题,也是教师的一种态度和语言。既然我们不忍心以冷面恶语对待后进生,怎能一成不变地以低分“棒杀”作文水平徘徊不前的学生仅剩的一点热情和兴趣。所以我给学生的判分最低不低于80分,只有极个别特别不着调的作文或是范文我才会给打75分。我想:这种“不合常理”的做法何尝不是“却有至情”的最优化的教育行为呢?实践证明,这种“却有至情”的判分是形成师生情感相容,调节学生作文心理,促其“好之、乐之”的有效“润滑剂”。

文无定法,教亦所异。只要我们投入其中,善于总结作文的方法,从一招一式教起,他们就定能学会“作文”。

让三年级的孩子爱上写作文

蔡建芳

(昆山市新镇中心校,江苏昆山

摘要:作者在作文的启蒙教学阶段,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在游戏中,在大自然中,体验生活,模仿例文,学写作文,爱上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兴趣写作自信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每位语文教师都觉得棘手的问题。新课标提出,在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大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儿,首先是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可见,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教师要从孩子喜欢的角度出发,开启孩子的心扉,鼓励他们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我在作文的启蒙教学阶段,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在大自然中,在生活中,在模仿中,学写作文,爱上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一、引入游戏,玩中学写

平淡枯燥的习作指导,学生易于疲劳,常会出现厌烦之感。但游戏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欲望,同时也为表达创造了条件。

如三年级第一篇习作,要求是选择生活中曾经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初看题目似乎很简单,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三年级的小孩子还小,还不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所以,我打算在课堂上边做游戏,边观察,边指导,边写。

彩,他们的想象天马行空,神游万里。这时,教师不能用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而要激发他们的欲望,让他们到神秘的海底世界探测丰富的宝藏,到未来世界感受科技的进步,等等。(2)设计迷离的故事情节。其间要有人物,有情节,且故事情节要生动离奇,多设悬念,充满趣味。比如,有个同学幻想30年后设计出可以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穿上它,可以跨越时空,神游世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样的故事情节,势必为现代生活再添光彩。于是他通过调查了解,上网查询,阅读科普书籍等方法收集有关自动调节温度的信息资料,以科学常识作基础,精心构思,科学幻想。还有个同学幻想可以神游遥远的未来,与太空人共同谋划开发外星世界,尽情领略未来人的生活。这些想象,勾出我们无限的遐想和期待。

当然,作文要以“实”为主,写真人真事,表真情实感,而适当的想象能增强文章的意趣,同时也为孩子们营造出一个神奇的国度。

3. 注重合作写作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美丽的风景线。在作文教学中,能恰当地运用合作方式,必将给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比如,人教版第八册语文园地三的习作,此题伸缩性较强,既可以介绍收集到的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的资料,又可以谈谈自己了解的发明创造的事例,还可以谈谈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哪些启示。针对这一类型的作文,教学中我先交代清楚合作学习的规则,使学生心中有度,明确目标。再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探讨、交流。最后,让他们把自己的习作成

我事先准备了一个盒子,里面放了一面镜子。上课铃响了,我捧着盒子走进教室,神秘地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盒子,里面藏着一个神奇的宝贝,这个神奇的宝贝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猜一猜,这个神奇的宝贝是什么?”因为猜中有奖所以同学们兴趣盎然,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有的猜是树叶,有的猜是小动物,有的猜是美食,还有的猜是玩具等。我抓住契机,请学生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一段文字写下来。谁写得好,就请他先睹为快。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习作,十分钟后生动的语句纷纷“出炉”。经过交流,几名学生先获得机会看宝贝,并约定不泄密。在他们上台看宝贝时,我提醒其他同学认真、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看完之后,让学生交流。这时下课铃声响了,我带上宝贝离开教室。同学们的好奇心被我完全激发起来了,纷纷去找那几个看过宝贝的同学,但因有约定,他们守口如瓶。越是不说,他们越是想知道,这种期待的心情在他们的习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第二节课上,同学们终于有机会看了,但当他们看到盒子里只是一面普通镜子的时候,我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们说想不通,为什么这普通的镜子,老师却说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宝贝?在我引导、启发下,终于有个聪明的小孩子想到了,说:“在镜中,我看到了自己。镜中的我不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宝贝吗?”同学们恍然大悟,迫不及待地要把整个游戏过程写下来。第一篇习作就这样完成了,孩子们觉很开心,很有趣,期待下次作文课的到来。

第二篇作文,我准备了许多吹泡泡的材料,带着孩子们来果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在教学中要善用合作,让合作学习恰到好处。

4. 重视写作的修改

一篇好的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所以,有人说,“修改出佳作。”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规定自己的文章要改上十遍二十遍,他所写的一篇为“为克莱塞尔乐章”而做的文章,最后定稿,全文只有五页,可这篇文章的手稿却有八百页之多。正是因为如此修改,托尔斯泰才写出很多传世佳作。

但是,当今的学生,大多不喜欢修改习作,每一次习作就如煲粥一般,总是好不容易才写那么一段流水账给老师算是交差了,至于写得如何,合格与否都不是自己的事情。于是就出现了学生写,老师改,老师评,学生被动等待,被动接受,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却是兴味索然等现象。因此,教师对习作的评语应当有情感性和指导性。如作文《妈妈的手》,我给一个学生的尾批是:“你的妈妈生病住院了,但她还不忘给你缝补衣服,你瞧,她是多么关心你啊,但你要是能把她缝补衣服时的动作,表情写得再详细些,那就更生动啦!”在我的批改后,学生再次修改作文,结果,学生把妈妈缝补衣服的过程写得生动形象。

习作的修改还应注重小组同学交换,让他们学习互相批改作文。学生对同学的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对老师评语的关注程度,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生生无形中取长补短,学会与人相处,学会表达方法。

先趣后情——小学作文教学点滴谈 第9篇

一、找准学生的兴趣共同点, 让学生乐于上作文课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 表现在习作中, 每个学生的表达方式、感悟点等都各有特点。仔细分析全体学生的习作, 不难发现, 在他们有限的精力和思维能力基础上, 习作表达中会选择比较相近的素材作为切入点, 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个比较相近的点进行分析和指导,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习作的构架和解读能力。一方面, 教师在预设题目时, 分析学生会对哪个部分、那些素材产生兴趣, 把这些共同兴趣提炼出来, 对题目进行进一步优化, 从题目上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 在作文分析和指导中, 教师要善于综合和挖掘学生所表达的兴趣倾向, 并顺应学生的兴趣, 教给学生如何将自己的兴趣完整而丰富的表达出来。学生感兴趣去写、有能力去写, 必然在作文课中表现活跃。以《最难忘的事》这篇作文为例, 学生的经历各有差别, 但是大多集中在亲情、友情方面, 找到了学生能够表达的主要素材, 接下来教师调动学生的兴趣, 鼓励他们把自己最难忘的这件事原汁原味的写出来, 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写, 不限制框架, 拓宽表达的形式、内容。学生完全被放开之后, 在习作中快乐的表达, 上作文课的积极性和氛围都被调动了起来。

二、营造“我手写我心”的习作氛围, 让学生乐于通过文字表达

学生习作中一直被教师深恶痛绝的是流水账、形散而且神散,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要归结于学生对作文题目的理解有限, 而且教师往往设定了很多框架, 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丰富内容、厘清条理、明确中心。从学生的习作实际来看, 越是刻意追求符合教师评判标准的习作, 内容越是空洞、理解越是肤浅。因此, 教师要推翻一切设定好的条条框框, 打破习惯性思维, 鼓励学生将自己想到的、想要表达的大胆写出来。只要学生能够完整地将心中所想完全表达出来, 其内容必然是丰富的, 让学生得到文字表达的满足感, 就能让学生乐于通过文字去表达、去感悟。营造我手写我心的习作氛围, 有助于学生控制自己的表达内容, 也为学生爱上写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以《我的周末》这篇习作为例, 教师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真实的周末, 学生写的精彩纷呈, 完全没有受到其他限制, 表达非常充分, 在习作课上, 教师仅仅提出让他们把内容再读一读, 把不通顺的内容进行修改, 让文字有头有尾, 学生经过简单的修改, 一篇生动的习作就告完成。

三、情、趣结合, 提高学生在兴趣中表达自我真情实感的能力

一篇好的习作, 如果没有打动人的地方, 那么这篇习作必然是存在缺陷的。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 既要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 也要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让习作中真情自然流露。当然学生对习作中表达情感的把握能力有限, 教师首先要传授学生如何在语句之中表达情感的方法, 如修饰、细节描写等;其次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情感特点, 结合学生的表达习惯, 鼓励他们用给自己最熟悉的方式来写出自己的感悟、体验等。只要学生能够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点滴情感, 教师再加以指导, 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必然会得到有效的提高。以《妈妈, 我爱你》这篇习作为例, 学生要表达对妈妈的爱, 必然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写, 除了要把事例写具体、完整之外,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尝试在事例中渗透性的表达对母亲的爱, 指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修饰等方式来完成情感表达。

可见, 小学作文教学中需要教师关注的节点有很多, 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理论素养, 通过广泛的阅读、深刻的思考, 提高作文题目的设计能力, 拓展作文评阅视野, 指导学生表达自己、展示自己, 不断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桂兰.谈农村小学作文兴趣教学[J].学周刊, 2013 (32) .

[2]王正祥.兴趣积累练笔评改——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 2005.

上一篇:网络化初中德育下一篇:提高企业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