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课

2024-06-30

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课(精选12篇)

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课 第1篇

一、改进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前后联系导入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认知基础具有全面的了解。有些教学内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已经初步涉猎过,在高中生物教学新授内容教学时,可以进行前后联系,自然地过渡到新课教学。例如,在开展“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回顾,以消除学生进入新课学习时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 联系生活导入

教师在教学生物时,要紧扣学科特点进行导入。生物教学内容与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如果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切入新课教学,就可以发挥出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当地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就会明显提升,这样有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3. 运用媒体导入

以多媒体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为高中生物教学成效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在新课导入环节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倡导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模式,是模拟科学家面对疑难情境,收集和加工所需要的资料,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式教学能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保持一致,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应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主动探索而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并发展自己的个性。

1. 精心设计问题。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教师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驱力。

2. 讲究提问技巧。

首先,课堂提问不能与教学内容脱节,语言要准确,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否则不管课堂提问多么别致、精彩、吸引人,都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会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而过于单调、严肃、呆板的课堂气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可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前提。最后,教师的提问,必须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特征出发,引人入胜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3. 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学生有疑而问是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袒露心声的学习过程的表现。单纯的师问生答往往不是平等的对话。教师要营造平等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勇于提问,点拨提问技巧,培养学生善问。特别要注意的是老师不能主动把问题提出来,而是要诱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4.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全方位地参与到课堂的各个环节。生物学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探究式教学能让学生自主地观察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获得生物学知识,因而能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探究式教学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生物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探究能力,在师生对话、生生讨论中,实现师生思维的有效碰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探究式教学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为了培养高中生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自主地、科学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实践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三、有效教学的策略

1. 组织策略。

教师应当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要以各种适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使课堂生机盎然。在实验失败或讨论出错时,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并肯定其探索精神。教师要做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者。教师应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研究教学目标,并具有一定的弹性;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把老师对课堂的管理变成师生共同交往的过程,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创新思考的习惯。

2. 备课策略。

课程标准明确强调生物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教师应着眼于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生物学学习活动。因此,备课要考虑怎样组织活动,要从重点考虑怎样讲过渡到更多地考虑怎样组织活动上。认真研究教案。备课时尽可能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自己。抓好“三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也是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的关键。

3. 上课策略。

包括教师运用语言的策略,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策略,构建课堂教学环境的策略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策略,等等。教师运用语言的策略,主要包括教师怎样讲,另一个是怎样问,即讲授策略和提问策略。

4. 讲授策略。

概括起来就是讲授要“精、准、活、趣”。提倡要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创意和困难,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有的放矢地讲。讲授做到“精、准、活、趣”,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新课标下如何实施高中物理高效教学 第2篇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课堂也面临着适应改革的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必须在教学活动中达到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从而实现新课改的教学新理念。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运用新颖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而实现高效物理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1-005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1.035

一、转变教学观念,运用新颖模式

因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局限,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还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多高中物理教师也并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以单纯的考试为目的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并没有进行主动思考的机会,也缺乏主观能动性,极大地阻碍了物理学科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高中物理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革自身的教学思想,通过运用新颖的物理教学方式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只有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能力才能成为可能。而对于花样繁多的教学模式,也应该做到适当地取舍,要找到符合自身教学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方法,切不可盲目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高中物理课堂的高效教学。

二、教师主导教学,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青春时期,也即将面临成年。对于自身的认知还很不成熟,控制自己的能力还不稳定,但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却非常强烈。因此,外界的因素会对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带来非常重大的影响。针对高中学生的这一特点,物理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始终保持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时地引导,并能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主动接受。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能够在良好学习氛围的带动下,进行主动性的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相关知识的时候,为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快速地学习知识点,物理教师可以在进行相关物理实验之前,向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保持关闭电源的状态,电压表的指针会不会发生移动呢?”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了很多观点,不论这些观点是否正确,都表明学生在进行积极地思考,都已经进入了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来。在这样的气氛下,物理教师展开了教学实验,通过在电压表周围移动U型磁铁,让学生观察电压表的变化情况。在每一位学生都专心致志地观察电压表变化的同时,物理教师又提出问题:“如果加快U型磁铁的移动速度,能否使电压表的指针移动的更快呢?”学生带着这一问题,都纷纷积极地投入到自主性的物理实验中去。在教学中会发现,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实验得出的结论,会理解的非常透彻,记忆的也非常深刻,一改从前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物理是一项重视实验数据的学科,单凭教师的口头传授很难将学生真正地带进物理的世界中来。这就需要高中物理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开展多样化的物理教学。例如,在教学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多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身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而在实验工具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物理实验的演示教学。物理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从中选出符合科学性的,符合教材要求的,符合学生理解能力的物理演示实验,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再清晰地向学生展示。

例如,在进行“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相关知识的教学中,物理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上成熟地教学视频向学生演示“如何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一个平面上的等势线”,并能通过实验向学生解释“因为均匀电介质中的恒定电流的电场和静电场相似,利用这样的相似性可以用恒定电流的电场模拟静电场,从而进行静电场的实验研究”的实验原理。这样的实验一方面向学生清晰生动地展示了实验过程,另一方面也补充了教学条件上的限制,还能减轻物理教师的教学压力,最终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四、在教学中注入情感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一项因素是不容忽略的,就是教师的教学情感。这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促进师生关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并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从而起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一样的感受。同时,也起到了丰富教学形式,促进学习体验的目的。物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情感的注入:1.通过讲故事调节课堂气氛。在物理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故事。例如,在进行电学课程之初,就可以为学生讲述《富兰克林用风筝揭示雷电真相的实验》,把学生很自然地引入到了电学知识当中,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科学而勇敢献身的精神也鼓舞着学生。故事的教学手法要经过事先设计,说清故事的来龙去脉,也要突出其中的重点,让故事为教学服务。2.通过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切忌不可将消极的情绪传?f到课堂上,有些教师因为自身生活出现困难或对班级中某些学生和现象不满,而带着消极情绪上课,在课上甚至还会出现言语上的讥讽,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互动的意识很快就会被打消,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行为,应该得到禁止。在上课伊始,教师就要抱有饱满的精神和对物理的热情,才能在课堂上有好的发挥,并能将这种积极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切实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效率,物理教师就要首先转变教学思路,在教学大纲的依据下进行教学创新,准确把握学生特点,以期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中增加趣味性,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高效的物理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有待于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更多的探索和挖掘。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课 第3篇

关键词:高效英语课堂; 学生主体; 教师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74-001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没有兴趣到兴趣盎然。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

一、高效英语课堂从早读开始

语言是一门有声科学。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在现实生活中自如地利用它和别人交流。而我们作为语言的学习者,就该在听说上面下工夫。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说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因此,读也就成为语言学习过程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时《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高效课堂首先从早读开始。 教师首先要明确早读目标。没有明确的早读任务,学生没有压力,早读的效果就不会很好。这就要求教师提前为学生布置好任务,读什么,背什么,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丰富早读内容。现阶段英语早读的内容当然主要还是以教材为中心。但是大部分学生却不知道读什么好,即搞不清要读的重点在哪儿。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其实早读课不仅可以背诵单词、课文、语法基础,而且还能阅读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课外报刊,杂志或书籍。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预习与复习巩固的目的,还能拓宽知识面,丰富阅读材料,激发早读的兴趣,从而达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在实际生活中去应用所学语言。教师还要灵活早读形式。教师应该发挥自己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英语教师,自身也需要提高,所以在学生朗读时也可以适当朗读,带动班级的整体氛围。当然教师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适度的督促,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进行调整,以取得早读课的高效率。

二、高效英语课堂要向课上要效率

课前教师的充分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以备教材为基础,提升到备学生、备教法等环节。首先,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弄清本节课内容的深度、广度及重点、难点,从而合理地安排师生互动。其次,在设计一堂课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差别,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布置的预习作业要体现层次化。其实,如果只考虑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那高效是很容易达到的。所以,教学目标的重心要放在一部分基础比较弱的学生身上,只有这些学生跟上了大部队的步伐,产生了更强的求知欲,才更容易达到高效。课前预习更要注意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学生作为课堂的另一大主体,在课前最充分的准备就是自主预习。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态度,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有些学生认为反正课上老师会做详细讲解,预习是多此一举;也有些学生只是按老师的要求被动地预习,没有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其次,在预习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大胆设疑。这样能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激发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课堂要有精彩的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入就像一把钥匙一样,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跟随老师进入知识的殿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为师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甚至还可以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效的课堂是活跃的课堂。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跟随老师遨游知识的海洋。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如挑起矛盾法,有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在讲到“Dying to Be Thin”这一标题时,老师可以询问学生的理解,这一挑,有的学生说“死了都要瘦”,也有的说“瘦得要死了”,议论纷纷,讨论热烈,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到了知识。还有竞赛法,每个学生都有着较强的进取心和好胜心,都渴望在课堂上展示自我,并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高效课堂还应当精讲精练。过去老师讲了一堂课,写了几黑板;学生听了一堂课,记了一大堆,而结果却是“高投入,低产出”。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变成了听课的机器,在学习上处于极大的被动中。所以要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师必须做到精讲精练。精讲不是少讲不讲,精讲贵在于精。教师要言简意赅地把课本中的重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精练也不等于少练,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编或精选例题与练习题,针对性要强,保证练好、练实。

精当有效的课堂小结也是高效课堂必备。

三、高效英语课堂要注重课下学生的巩固习惯

俗话说:“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学生如果能够养成课后及时巩固的习惯,那肯定能让学习成绩迈上一个新的臺阶。课后巩固的第一步是复习课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并整理笔记,这是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第二步是解决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萌生出更深层次思考的欲望;第三步是适当的课后练习,这是检查所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必要环节。完成了以上三步,学生就能做到课课清、堂堂懂,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总之,当我们的英语课堂成为学生表现自己、发现自己和肯定自己的地方,那么学生学习的热情只升不降,教育的外在要求成为学生自我实现的渴求,他们主动求知,学趣日增。英语课有此魅力。何愁学生不爱!另外作为一名新课程实施时期的英语教师,我们要不停地探索下去。不断转变教学思想,不断反思教学行为,从而真正持久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只要教师潜心钻研,匠心设计,虚心学习,都能寻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高中计算机课如何进行高效教学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学生需要,高效教学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设备。计算机对于高中学生来说, 更是再熟悉不过了, 按理说高中生应该很喜欢上计算机课, 可是, 实际如何呢高中计算机教师对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了。从高中生学习计算机的情况来看, 高中生对于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加浓厚, 而是恰恰相反。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 反而逐渐减退, 甚至失去学习兴趣, 对计算机课变得冷漠, 不关心, 最多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高中学生由于过了初中时对计算机课兴趣浓厚的阶段学习兴趣消退, 感觉乏味无聊。对于这种现象, 我们不能坐视不理, 必须对高中生学习计算机的情况进行研究, 找出解决方法, 提高计算机课堂实效, 使高中生不仅获得计算机知识与技能, 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个性与创新能力, 形成主动学习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我们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想方设法解决高中计算机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高中计算机教学经验, 就如何实现高中计算机的有效教学, 强化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一、高中计算机课程的特点

高中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 有其自身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具有极强操作性的实践学科。计算机教学主要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完成操作教学任务。增长操作性知识, 熟练掌握常用的操作软件, 完成实际操作。所以, 计算机课程教学任务性比较强, 目标相对明确, 教学模块相对独立。

2.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比较丰富 , 如演示、讲解、练习、网络教学等。 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3.计算机教学评价方式更灵活 , 不适用于传统的教学评级方式。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和使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计算机的评级方式适用于过程性评价和任务完成性评价。

根据以上所列举的计算机学科特点, 我们无法采用传统的教学思维指导计算机课堂教学工作, 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 它不仅是简单的技术掌握, 还涉及对技术的正确选择。我根据多年的教学高中计算机的经验认为必须把好计算机教学设计这一关, 充分利用学科特点, 发挥好学科的优势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根据高中生的需要, 调整计算机教学

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学生的需要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且现在的青少年, 对自身的需求特别强烈, 他们渴望被重视, 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成功, 展示自己的能力, 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在学习上, 学生也有发表意见的需要希望教师重视自己学习知识的需求。当教师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时, 学生会感到自己被重视, 身心满足, 学习热情高涨, 有利于学习效果的强化。但是, 当自己的诉求得不到教师回应的时候学生会感到无比失落, 感到自己不受重视, 进而对所学知识失去兴趣, 学习积极性不高, 甚至出现厌学情况。所有教师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要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了解学生的需要, 针对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内容, 让学生学得兴趣浓厚。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高中计算机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高中计算机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才能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呢? 教师要把计算机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计算机是有用的, 感受到计算机学科的实用价值。这样, 高中生才会为教学内容所吸引, 引起关注, 提高学习积极性。为此,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电子制作教学。比如:制作电子明信片、电子贺卡、制作学生的主页等。这些内容都是高中生感兴趣的要开展这样的制作活动, 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和软件操作知识, 为了完成这些作品, 学生会乐于完成哪怕是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所以, 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高中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四、创设良好的任务情境, 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 为了保持高中生的学习动力, 我们要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根据情境完成任务,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要给学生进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机会, 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探究能力。

高三化学高效复习课课堂心得 第5篇

白河县第三中学化学组 蒋涛

结合自己多年来参与备考工作的体会,我认为,提高高三化学复习课堂高效性应当抓好三个要素:转变观念,把握内容,讲究策略。

一、转变复习观念——贯彻“三主”原则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这句话对于复习教学更显重要。因为当今的化学高考已从知识型逐步过渡到知识—能力型,并且越来越向能力测试的方向倾斜。因此,旨在组织学生迎战高考的化学复习教学,就应更加重视在落实化学双基的基础上,以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素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激励他们在学习进程里发挥主动精神,概括为“三主”原则。

第一,发挥学生在复习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讲,高考复习的主人翁应当是高三学生。作为教师,实际上是特殊的“服务员”,这是一种引导性、指导性、辅导性的高层次服务。然而,迄今仍有不少老师把自己摆在核心位置,将学生看成可以任意摆布的附庸,主观臆造地组织备考复习,致使学生成了储藏知识的“书柜”,这就有个转变观念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应侧重从以下几方面操作:一是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启动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高考复习的主人;二是引导学生头脑清晰地站在掌握化学知识体系网络的高度领会《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心中有本“考点”账,不当浩瀚题海的“盲游者”,更不做稀里糊涂的演题“奴隶”;三是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准出发来确定复习训练的标高;四是教学不平均使用力量,要以学生反映出来的实际难点为复习的主攻目标,借助基础知识为载体,侧重于能力的训练。总之,整个教学的部署,从学生所需、所求为基本出发点,这样才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第二,突出学生在复习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地位。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体现在他们能否充当复习活动的“主角”。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举措。首先,给学生腾出自学课本的时间,坚持每章复习之前,让学生先看课后探究,用思考题激发学生边读边思考;讲复习课时再提醒学生注意课文的重点和看来平淡而易被忽略、其实内涵深厚的段落文字,进行精读。其次,给学生开辟课堂活动的空间,尤其是每当复习到知识难点及思考坡度大的典型问题时,便设计若干阶梯式的思考题指引学生自己分析解题思路,展开讨论,力求学生自己钻懂。再者,给学生创造复查、整理、运用知识的机会,在基础复习的阶段,就穿插综前联后的训练促进学生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反刍”,克服了学前忘后的缺陷。总之,无论是课前自学,课内讨论,还是课后整理、运用,学生都有“演出”的时间和空间,不仅在掌握双基,更重要的是在能力训练方面,真正成为复习活动的主角。

第三,激励学生在学习思考时发挥主动精神。

激励学生在复习中发扬主动精神,我在实践中感到以下的运作比较合适。

其一,在基础复习的训练阶段,就穿插若干启迪思维的“踮脚题”(比如以前的高考真题),鼓励学生面对这些在化学之树上结得高些的果子,踮踮脚,跳一跳,把它摘下来,不要胆怯,更不要自暴自弃。开始时,可能多数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应先做适当提示,激励他们挖掘潜能,开辟思路。渐渐地多数人习惯了,发展到后来,一般学生提高了兴趣和信心,面对能力题会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局面。

其二,学生信心和兴趣的提高,重要的还应赖于教师坚持做到训练精选,每练必评,评讲时借助一些典型题目练习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抽象等科学思维的方法,既强调学生对化学现象进行形象思维,又引导他们学会抽象思维,不断强化思维品质。日积月累,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就会得到提高。其三,课内、课外结合,利用可能的机会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课外诸如对待学生的询问答疑,教师不应就题答题,而可视学生的水准采取反问、点拨思路、换另外的角度激发思考,启发学生用化学思想分析问题等方法辅导学生。

其四,综合复习阶段,除了注意化学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还要侧重于组织学生广泛接触不同角度的新题型,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教师首先是自己明确,进而要告诫学生:不应抱有希望通过大量做题,碰运气撞到现成高考题目的侥幸心理,而应立足于自己解题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概括起来,就是“读懂信息—整理信息—筛选信息—使用信息”的一般性本领,面对一道看来面目全新的考题,先不要怕它,静下心来读懂题意,理出头绪,运用自己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积极求解,这即所谓以不变应万变。

二、把握复习内容——形成“三点”构织网络的化学知识体系 首先,紧扣考点不离纲。

所谓考点,指的是国家考试中心编制的《全国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即考纲)所规定的考试范围。复习伊始,我们就确定了首轮基础知识复习的安排,以考纲规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五大块”为纲目统摄各册课本,把各章分别纳入包容它的大块之中,形成知识构架编排复习体系,但仍以课本为依托按章复习。

其次,围绕热点勤查练。

所谓热点,指的是历届化学高考反复测试的知识要点。例如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基准及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种化学量的推断与比较,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pH值的计算,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原子内各微粒数目的推算,反应速度的推算,可逆平衡移动方向的判定,电极反应及析出物质的分析、计算,无机离子检验,有机物衍变关系等等,大约有27项知识点、链、块,几乎是年年必考的热点问题,而且主要在第Ⅰ卷中出现。为了突出热点,每章教材复习之初,我们就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问题还成了教师课堂归纳知识要点的提纲。至于每章检测题和综合训练题里的第Ⅰ卷客观试题,则侧重编用热点知识 的选择题,与历届高考题接轨。

再次,突出难点重讲评。

所谓难点,指的是学生在明确考点、掌握热点过程中所遇到的知识障碍、理解疑难和易混淆之处。高考复习容量大、内容广、时间紧,平均使用力量既不可取也不可能。因此,我们注意从学生认知的实际出发,舍得在热点里的难点问题上花时间、下功夫,以保证学生脑海里构建的知识体系脉络畅通,统摄自如,启动灵活。具体的做法是在基础复习阶段,我们及时掌握学生课前自学和平时练习时存在哪些障碍,然后在知识要点分析归纳课和练习评讲时,通过阶梯思考、师生讨论或思维点拨等手段,帮助学生清除这些障碍。

三、讲究复习策略——正确处理好两种关系

化学教师所要采取的策略较为重要的是处理好三种关系: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统一要求与分层指导;广集信息与限量用题。

其一,正确处理好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关系。

在复习训练中,如何针对高考题的特点处理好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关系呢?我们采取的策略是“知能兼顾,互相渗透,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在基础复习阶段,我们把复习重点放在双基知识的落实上。不过,每当要求学生系统地钻研课本时,很注意指导学生怎样自学;每当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和知识规律时,很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的思维方法;每当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知识时,又强调学生对许多实验仪器、药品、操作的特点进行再认识。所有这些,都渗透着学生自学、思维、观察和实验能力的训练。到了综合复习的阶段,重点转移到能力训练时,我们并没有忽视组织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系统复查;每当剖析某一道能力题时,都忘不了提示学生注意解题时借助了哪些基本知识,把这些知识要点再次进行强化。

其二,正确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分层指导的关系。

化学高考的考纲和考卷,对于每个考生的要求都是统一的,然而,一所学校、一个教学班里学生的化学水平有高有低,因此高考复习不可能也 不应该一刀切。对此,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整体要求,分层指导,抓住两头,带动中间”。每个复习阶段,每一知识单元,我们都提出教学目标,从中等程度的学生水准出发,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规定训练题量;统一要求每位考生都用考纲来规范和检查自己,努力争取达到复习目标。然而,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其达标程度和训练量,不作统一的规定;个别辅导时,侧重于抓强、弱两头的层次。

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课 第6篇

关键词: 微课 动学融合 高中信息技术

在新课改全面落实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将一些切实有效的教学思想及方法合理地引入教学当中。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逐渐结合“动学融合”的教学思想,要求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利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微课教学在进入教学领域后,俨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为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不妨将微课教学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当中,这样不仅能够配合“动学融合”的教学思想发展,还能够激发课堂的活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以科学的教学过程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动学融合教学思想在高中信息技术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动学融合的教学思想已然进入了多门学科的教学当中,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教师并没有深层次地理解这一思想内容,对于许多教学方式和主体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深层次的核心思想及内容则没有过多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本身面临高考的压力,注重文化课程忽略其他课程的状况十分常见,并且学校与家长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意识,认为知识的学习较为重要,导致动学融合的教学方法只能简单地渗透一部分内容进入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课程当中,造成了严重的教学形式化,使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得不到高效的成长和完善。

二、微课教学进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相比于其他教学方法而言,微课教学不仅具有简短的教学形式,便于学生记录和学习,而且其实际占用的时间相对较少,教学效率却十分高。再加上高中信息技术本身就与微课的展现形式——多媒体有着较强的联系,所以,将微课教学引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将微课教学引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反而发挥不了较大的作用,教师必须发现微课的教学核心与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的联系,全面提高高中信息技术“动学融合”教学的可行性。比如,在对计算机的基本构成进行讲解时,要加强学生对于计算机构造的认识,苏教版的教材内容本身就有较为丰富的图片文字内容叙述,而且不乏实际的动态性,如果在这样的状况中继续采用微课教学就会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十分突兀,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将微课教学运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并逐步与“动学融合”的思想相结合,实现高效教学。

三、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策略

1.渲染主题,创造高效学习氛围。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的“动学融合”思想,要求教师能够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并逐步增加动手操作的次数,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严重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找不到学习的主导方向。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教学形式将一些科学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渲染深化教学的主题,使学生切实认识到本堂课学习的要点,并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学习加强自身训练,改善学习成效。比如,在对十进制转二进制的编码进行学习时,一些学生通过课堂的讲解并不能做到全面学习到位,经常遗失部分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微课视频的展示,使大家更直观地学习编码的进位制内容,并通过反复观看加以研讨和学习,将其实际作用到计算机的编码当中。

2.微课教学能够深化知识点,集中讲解重点内容。

微课教学并不是无根据地将一些教学资源穿插到信息技术课堂当中,教师要以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作为微课教学的核心,集中化地讲解这些重点知识,并着重体现微课教学的科学实际。对于教学中不明白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的带领实现集中点的突破,全面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知识。比如,学习信息收集的内容时,为了更直观地体现信息收集的历史进程,并实时地教会学生信息收集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把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从教材中挖掘出来,进行单独的微课教学,深化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做到高效的动学融合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在无形中掌握更全面科学的教学知识,提高对于某一操作技术的运用能力。

四、结语

伴随时代的发展,高中信息技术适时地引进“动态融合”教学思想,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一教学思想的深化落实,教师必须利用微课的教学方式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加以发展和完善,合理地创新教学形式,实现高效化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参考文献:

[1]郑良美.网络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04).

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课 第7篇

一、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

在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 教材知识信息量较多, 内容庞大, 新课标下运用教材单词量也有所提升, 更与时代接轨, 内容新颖时尚, 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阶段对英语知识的学习, 已经能够基本掌握音标和各种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在课前预习工作中具有一定的能力与基础。因此, 高中英语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 应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 明确制定预习任务,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预习, 不仅可以节约时间, 还能够提升预习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确定学习重点。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已有的英语发音和音标知识, 对教材中的新词汇进行预习, 掌握其发音和含义, 对于课文中的生涩难懂的长句以及语法知识作标注, 比如, 在学习《School life》时, 教师可要求学生对中英两国学生的学校生活进行列表对比, 从而把握学习重点。

二、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自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关键途径, 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点, 在新课标下, 高中英语教学不仅单词量庞大, 语法知识难度相对提升, 对从句与虚拟语气的讲解较为深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引导学生自学英语知识, 教师在讲授英语课文之前, 可以设计一些合适的学习任务或问题, 让学生的自学目标明确。例如, 在进行《Growing pains》教学时, 教师可以制定以下学习任务:Who may have growing pains、What are Growing pains和How do you solve this problem等, 引导学生自学, 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为使学生充分参与到知识学习中,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根据教学需求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学习小组, 利用英语知识学习小组之间的合作, 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师生之间的交流, 使他们在合作学习模式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升学习效率。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对话内容相对较多,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内容, 不仅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还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英语知识学习过程中, 通过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他们在课堂中将会积极发言、踊跃参与, 不仅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运用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还能够提高他们参与英语知识学习的参与度, 锻炼其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从而实现高中英语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板书量较大, 教师在板书过程中往往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状态与学习情况, 但是在新课标背景下, 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 展示教学内容与课堂练习题, 以此构建高效课堂。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翻译句子的练习较多, 无论是汉译英还是英译汉的句子, 板书量都比较大, 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让学生根据大屏幕展示的内容进行直接练习, 达到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的效果。同时, 高中英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视频或图片等信息内容, 将英语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理解课文;教师也可以将情感、能力和知识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 让他们了解英语学习内容和目标, 避免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的学习现象。

五、总结

在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 教师构建高效课堂十分重要, 是提升学生英语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的关键, 因此, 高中英语教师应全力构建高效课堂, 从多个方面着手, 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

参考文献

[1]熊菊锋.农村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的考察与反思[D].黄冈师范学院, 2014

[2]刘存铸.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 2013.05:100

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课 第8篇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良师, 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如沐春风, 轻松愉快, 高效优质; 庸师, 可以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无所适从, 举步维艰. 这里化学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教师的人格魅力包含渊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高超的授课技巧以及个人的修养. 可以想象, 在繁重的学业面前, 一位知识面宽泛、能够深入浅出讲解化学知识、谈吐得体的教师必然留给学生良好的印象, 个人的修养及对待学生的宽容大度更是给学生留下完美的背影. 无论课堂知识多么深、多么难, 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一定会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化解, 最终消化巩固为自己的东西. 这就为学生节约了课后消化巩固的时间. 学生对教师认可之后, 在化学课上就会大胆的“插嘴”表达自己的见解, 宽容与大度则更会使得学生学习化学如痴如醉.

这样, 教师的人格魅力就凸现出来,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涨, 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会在化学课堂上得到体现. 师生的交流、沟通、合作, 循环往复, 就会带来化学课堂的高效优质, 学生的化学知识的获取和化学能力的提升就会良性循环. 反之, 师生关系紧张、对立, 甚至冲突, 师生见面就头疼, 更何来谈到高效优质.

二、培养能力, 放手学生去钻研

1. 培养思维能力

新课标强调,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初中化学教学中, 实验现象的描述、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的操作, 都有一定的严谨性. 探究化学现象、解决化学问题, 都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来操作, 绝不能想当然, 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密性.如描述物质性质, 按照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顺序进行; 化学计算时, 按照先书写化学方程式———代量计算顺序进行; 化学实验仪器的装配: 从上到下———由左到右; 合作探究学习: 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反复训练学生的有序思维, 决不允许学生漫不经心或者颠倒顺序的现象出现, 为以后化学实验操作保证安全打好基础.

2. 开展合作探究

新课程提倡,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是满堂灌, 教师独霸讲台, 学生鸦雀无声, 师生在想象中完成化学知识的传授和化学实验的操作.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实施, 城乡初中都有条件从事化学实验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就有了必要性.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 化学知识与原理得到了巩固, 生生合作意识得到增强, 交流沟通创新能力得到培养[1]. 如, 讨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问题, 教师可以先分析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占比、消耗的情况与生产的途径, 进而提出, 你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有什么观点呢? 此时很多学生纷纷发言, 大胆预测: 有说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增加; 有说二氧化碳的含量能保持不变; 有说, 根据环境而定, 风大风小含量不一样能将含量高的吹向含量低的地方; 有说晚上不存在光合作用. 众说纷纭, 学生展开讨论, 各执一词, 互相补充与反驳. 在这样的情况下,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凸现出来, 推动了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 积极地思考.

3. 分层次教学

新课标指出, 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 教学要面向一切学生, 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进行适当分层次教学, 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取成功的机会, 收获成功的喜悦. 不能只重视学习能力强的, 忽视学习能力弱的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讲究化学问题的切入点, 力求低起点, 满足学习能力最弱的学生的需求, 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则涉及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学习能力超强的学生则以涉及开放题供他们深入研讨. 如设计这样的问题: 你知道有哪些灭火方式吗? 假如某个图书室着火了, 应该选择哪种方式进行灭火呢, 它的原理是什么呢? 请你根据灭火的需要, 在灭火器生产上能否进行合理化改进? 这三个问题就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的. 第一个问题适合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回答; 第二个问题适合中等层次的学生回答; 第三个问题就需要学习能力超强的学生回答. 这样的分层次就能照顾每个学生的发展, 不同层次的学生收获不同的成功,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学会反思, 凝炼自己教学精华

教师写好反思, 就会将处理教材时的感悟、设计教学过程时的思考、课堂生成的灵感、组织合作学习时的智慧等记录下来, 不让自己耗费的大量心血白流, 其中独具匠心之处加以归纳和总结, 用作指导以后教学的经验. 在记录中, 既要分析学生的困惑和问题, 也要记录自己的疏漏和探索, 还要记录自己闪光之处. 久而久之, 就会获得自己在教学方面的升华. 这样, 就会把教学不单单看成是自己的分内事, 而是上升到育人的高度来进行审视. 学生通过教师的上述设计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教师自身也通过记录教学反思获得了付出的喜悦. 师生都如此, 化学课堂教学还愁达不到高效优质? 这就是教与学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课 第9篇

一、合作学习理论依据与STAD模式框架

1.互动理论

Michael Long的交互论 ( Theory of interaction ) 和交互假设 (interaction hypothesis) 认为交互双方经常为交际的顺利进行而做交互调整, 包括意义沟通和语言形式调整, 这种交互出现在语言能力不同的学习者之间。 Long的公式是:交互作用 → 理解输入 → 输出①。 STAD合作阅读教学, 小组合作以交谈、讨论和对话为主要形式。 讨论的主要特点有:热情倾听、积极参与、高度注意、谦逊、相互性、共同协商、正确评价、信心和自主性等②。 这些都是强化学生阅读效果的积极因素。

2. 群动力理论

群体动力理论由社会心理学家Kurt Lewin于1939 年提出, 基本观点是群体并非个体的简单集合, 是一个具有整体意义的完形, 整体意义才是群体的根本意义。 合作学习的小组内个体学习活动不是个体行为, 还有组内成员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发展和运作如下:小组形成→规范制定→约束力与组织力→群体凝聚力→行为动力, 这种行为动力会促使组内每个成员在从众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 STAD合作学习模式

根据美国著名学者Slavin创立的“小组成绩分工法” (STAD:Student Teams&Achievement Divisions) , 学生被分成4人小组, 要求成员在成绩水平、性别、种族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具体操作步骤为:a.知识传授 (Class Presentation) ;b.小组学习 (Team Study) ;c.个人测验 (Individual Test) ;d.得分计算 (Individual Improvement Score Calculating) ;e.小组奖励 (Team Recognition) ③。

二、本课对STAD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与构建

1. 本课基本信息与分组

本节展示课内容为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 》Module5 Unit2Reading: 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 ——— must we choose?这节课从以阅读为主体的信息输入到以辩论为主体的信息输出, 全部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合作完成, 并最终以各组表现与完成任务的程度作为合作阅读效果的评价与奖励依据。 分组采用分层随机分配④, 6人一组, 评课环节根据教师介绍, 课前分组时基于座位相邻原则, 兼顾小组异质要求, 尽量保证每组的六名成员英语成绩有梯度差异, 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互补。

2.课堂合作学习设计呈现

合作学习任务一:

课题导入、文章预测和学生个体默读之后, 教师向学生介绍了辩论体裁文章的阅读策略, 并向每个小组下发阅读任务卡:

合作学习任务二:

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设置在阅读后批判式思考 (Critical thinking) 的环节中, 教师布置了如下开放式讨论的问题, 并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卡:

In your opinion, which is more important?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Besides what are referred to in the passage, what other points and supporting facts can you put forward to support your ideas?argue against the o posite side.

合作学习任务三:

信息输出环节的设计是将阅读过程中学会的辩论稿结构、分论点、主题句、表达句型等应用于小组辩论活动。Debate:Which one is more important, 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这一环节的准备过程中,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organizer, points&facts collector, recorder and proofreader.与此同时, 教师为学生的小组合作提供了该话题辩论可能会运用到的词汇与表达方式, 呈现时选择相反观点的小组两两进行辩论。

三、本课合理实施STAD合作学习模式的设计优势

1. 合作任务的层次性和梯度性

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是环环相扣、逐级递进的, 终极教学目标即为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以写和说的形式有效输出。 本课中, 教师下发的第一张任务卡 (表1) 针对文章框架、主题句、细节和辩论中表达观点的有用句式。 第二张任务卡 (表2) 旨在让学生在课文所提及的观点基础上发散思维, 提出更多的论点与论据, 以任务一和二做基垫, 学生能够水到渠成地完成合作任务三的信息输出。

2.课堂容量与效率

高考指挥下的课堂容量与教学进度让教师不得不放弃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而是将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 合作阅读固然考虑到对学生发散和批判式思维的培养, 但不可否认, 前提条件是课堂时间充足。 因此, 合作阅读教学要解决的是给予学生合作探讨的时间与保证课堂容量与效率之间的根本矛盾。本课中对于该矛盾的处理, 授课教师做到了三点:第一, 舍得时间让学生讨论, 这对教师把握课堂重点、取舍适当提出更高标准, 课堂教学效率取决于学生接纳的效果, 而非教师传授的容量。 第二, 教师并没有将合作学习贯穿始终, 而是将小组讨论与教师讲解总结有机结合, 让学生既有开放性的合作与讨论, 又有结论性的吸纳与识记, 明确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 课后该如何复习。 第三, 本课履行了STAD教学模式中讨论、讲解、练习与测试相结合的理念, 并没有顾此失彼, 将小组合作阅读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课堂容量与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

3.对学生课堂心理的关注

首先, 开放式、 批判式的课堂活动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 对个体而言, 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存在即合理, 合理即会受到鼓励, 学生会增强自信心与参与度。 其次, 传统课堂上, 学生会由于担心被点名回答问题而精力分散, 产生各种程度的焦虑, 本课中, 相对平等自由的氛围能够改善组员的学习动机、焦虑度等。 再次, 小组的异质性决定了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形成信息差 (information gap) , 组员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取长补短, 互惠互利, 形成合力, 并在组间竞争中促进个人行动力。 把握学生的心理层面是实现高效合作阅读课堂的关键所在。

四、反思与建议

听课过程中不难发现, 小组合作讨论在严格按照教师的指令下完成, 思维与操作完全跟随教师。从积极的角度来看, 学生服从性较强, 配合教师顺利地把握课堂流程并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但从另一角度看, 学生无条件服从教师的指令, 不思考, 不质疑, 缺乏自主性和方向性。 因此, 每当进行下一步教学任务之前, 教师都可以尝试脱离指令式的口吻来安排:

What should we do next?

If we want to achieve the goal, 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Do you think we should ..., or...? Which should we do first?Why or why not?

如果教师长久地注意该细节, 可以培养学生习惯性地思考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 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自我掌控学习的能力会得到增强, 也就真正实现STAD合作学习模式的核心意义。

参考文献

[2]Joyce, B, Well, M.and Calhoun, E.荆建华, 宋富钢, 花清亮译.Model of Teaching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137.

[3]温焜.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探讨.中外教育研究, 2009 (7) :155-156.

[4]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5]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 2001.

[6]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课 第10篇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例如在《必修1》中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 可以引导学生依据所学知识推测二氧化硫可能具有的性质, 如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还原性、氧化性等, 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 设计验证实验。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性质记忆深刻,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他没有特别的天赋, 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 是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在人类认识史上, 很多重大发明正是因为个别人对某种事物和现象产生了好奇心。在学习“盐类水解”时, 我首先请同学们分别测定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氯化铵、碳酸钠五种溶液的pH值是多少。等测定结果出来之后, 同学们都很诧异, 依据以前的知识, 酸溶液p H<7、碱溶液pH>7、盐溶液pH=7, 而现在却得到了出乎意料的结论。“为什么不同盐溶液会呈现不同的酸碱性呢?”于是, 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三、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的学生, 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样的内容, 教师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 我校A班学生, 化学基础相对较好, 学习能力较高, 就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对于B班学生, 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较差, 学习兴趣淡薄, 我们便采用引导式教学。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 教师逐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 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四、巧妙设疑

选择好的时机设疑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我认为, 提出疑问的最佳时机有如下几种情况:第一, 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设疑,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二, 在教学环节的关键处设疑, 不仅能起到对内容的承上启下作用, 还能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第三, 在学生疑惑不解时设疑, 可以启发学生, 使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从而解决问题, 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第四, 在学生学习状态不佳时设疑, 而不是指责学生。这样, 在学生收回心思, 集中精力学习的同时, 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新课标下如何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 第11篇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一、加强教学实验,及时总结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就没有化学学科,没有实验化学就失去了生命力。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所以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切实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这些都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验教学,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包括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实验,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自通过实验发现规律,甚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开放实验室。要搞好实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进行课改实验,在实验中要多与学生接触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在实验中收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良好的经验,及时总结,有助于加深对实验效果的理解。每个课题研究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反思,思考本课时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是否让每个学生都有了提高,可以通过教后感的形式对某个阶段的教学进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自身素质的提高积累素材。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重视课堂讲授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教学方式是指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术、途径。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有力保障。课改专家特别强调和呼吁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首先,要把握好时间安排。

教师在课堂上要惜时如金,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课堂上要少讲精讲,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其次,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于学习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的愉快。可采用问题探究式、讨论探究式、实验探究式等容易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上好实验课。在高中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实验有观察实验、实验探究、设计实验,不同的实验所具有的功能是不同的,其层次也不相同。

三、细化目标,一课一得

新课程提出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这对学科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传统化学教学也强调目标的达成,但目标对于教师和学生双边都是模糊的。新的课程标准强调的三维目标,既强调传统教学的知识掌握,也强调学习过程和方法,是对传统教学中的改进,更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是在对传统教学深入思考中提出的一种新的目标形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三维目标的达成是一个学段一节课的要求。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将整个高中学段的目标作一个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将每一个知识点、每一种学习方法、每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价值渗透到具体的课堂中,这样目标就细化了,就具有针对性了。

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氛围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在教学中如果一方感情受压抑时,在情感上是不会合拍的,教学活动也很难达到理想的境界。所以,即使是教学内容不包含情感因素,也可以对其进行情感化处理,从而更好地达到情感教学的效果。学生回答问题,不论正确与否,都要积极肯定他们的参与,让回答问题成为快乐而不是负担,先做朋友,再做师长。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我们化学教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实践也证明:环境越和谐,亲和力越强,教学越有效。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政治复习课 第12篇

关键词:复习课,高考考点,易错知识点,多媒体技术

1 从课前准备上提高复习课效率

1.1 教师的准备

教师要在新课改形势下要改变单一的灌输模式,有些辅助工作需要做好。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宏观上构建相关复习课的知识体系,即知识框架,并且对学生构建的知识体系能够全批全改,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关鼓励性的评语。对于学生挑选的习题老师要进行一定的指导。其次,老师要组织分组,把学生分成若干探究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后完成的相关任务。这节公开课我是这么分的:第一小组总结知识框架,第二小组常见错误观点归纳,第三小组高考考点分析,第四小组课堂习题的分析和讲解。再次,老师要自己构建好知识框架和准备相关的素材。还有,老师要通过各种媒体掌握最近发生的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政治事件,以便指导学生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老师也要加强对《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及高考考点的认真研究。

1.2 学生的准备

首先,学生要准备相关复习课的知识框架,要从微观上背诵掌握相关知识。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复习。当然刚开始时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而是既有基础知识的系统化梳理,又要突出重点知识。重点知识是复习的主体部分,在复习过程中要放在突出位置。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已成为现代政治科高考的重要能力要求。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只是按照教材编写的先后顺序进行学习。课时与课时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未能得到有效的梳理和沟通,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多的是点状的,难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因此,复习课就要在这方面“补课”,将以往分散的相对孤立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准确、简明、清晰的知识网络,从而构成相应的知识体系。这一过程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一个创新和提高的过程。所以要加强知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对常见错误观点进行归纳,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其次,学生分组后要利用课余时间合作探究本组的任务并形成书面材料和相关课件,以备汇报之用。再次,学生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时事新闻,并尝试用复习课的知识点去分析重大时事政治事件。要求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去重视本年度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动态,关注国内外的重点、热点问题,运用教材原理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分析,真正领会其实质,学以致用。同时,还须关注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知识,如科学发展观,美丽中国,十八届四中全会等。还有,学生要对高考规定的考点要深入分析和研究,要做到考点清晰、重难点突出、练习题精挑细选、热点材料具有代表性典型性。

2 授课过程中如何贯彻高效课堂

2.1 授课内容

(1)第一阶段:第一小组学生按照导学案中高考考点的要求分组汇报总结知识体系,并对近几年高考出现的高频考点进行分析,对学科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探究,目标是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把握教材知识点的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对高考考什么有一定认识。

(2)第二阶段:第二小组学生展示学科内综合,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把握知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多角度思考及回答问题。

(3)第三阶段:第三小组对常见错误观点的归纳分析并引导学生做相应练习,目标是督促学生对教材中经常出现错误说法的知识点如核心地位标志决定等进行归纳,认清哪些话本身说法就是错误的,提高做选择题的准确率。

(4)第四阶段:第四小组分析高考热点,由学生回答,第四小组总结,老师点评。目的是引导学生社会热点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教材的知识点去分析这些热点现象,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会主观题的答题方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第五阶段:本课小结,由老师引导学生总结。

2.2 总结

(1)高考考点:有六个,要注重基础知识,形成逻辑体系,把握考点,提高调动知识的能力。(2)易错知识:讲了三个,能够对本课易错的知识点进行正误辨析并能指明原因,提高选择题做题的准确率。(3)学科内综合:要注重学科内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4)社会热点:要关注几个社会热点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教材的知识点去分析这些热点现象,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3 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上提高复习课课堂效率

在全国要求学生减负的大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是老师追求的目标。同时,政治课是文科性质的学科,政治课的特点之一是学生反映枯燥,老师教起来困难、不好教。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种声音、图象、视频等技术有效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为政治课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做出了贡献。多媒体课件具有大容量、多信息、快节奏、高密度、高效率的特点。过去没有多媒体授课之前。学生学习的内容仅仅局限于课本和老师的说教。而政治课教学融入了多媒体技术以后,授课的直观性和容量是教室的黑板无法相比的。授课的容量也非常大,在减负的条件下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尤其是政治课的教学与实际、时事联系得特别紧密。政治课要上一些热点问题的专题课,课件中可加入时事热点、新闻综述,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关注社会的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分不开的。另外,当需要对某些知识体系复习回顾时,多媒体课件可以增加复习课的容量,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适应了减负条件下政治课时减少对高校课堂的要求。笔者所讲的这节课就是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融入了大量的资源,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多媒体课件需要大量的素材。制作课件之前首先要根据所讲授内容的需要去搜集相关的材料。当今属于信息社会,素材的来源途径很多。通常的途径有互联网、电视、报纸、广播等。最快捷、最方便的要属互联网了。我校较早就开通了互联网并实现了校内联网,也开通了北大附中的教育网站,近日也要引进金太阳资源网,为老师交流查询信息提供了方便,我有许多政治课件的素材都来源于互联网,建议有条件的学校早日开通。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所有的素材和资源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课件的制作要着眼于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切忌为了形式主义的需要而把多媒体课件作为哗众取宠的工具。同时,课件的的制作要系统化,要有衔接、有逻辑性,课件的制作过程不是简单的堆砌素材的过程。换句话说,资源的收集是很简单的,关键是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素材。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政治课教学中,可以优化政治课的课堂设计,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去的政治课教学的课堂设计局限性很大,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后,可以把老师的构想完全体现在课件中,通过问题的设计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使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课件中强大的交互功能使我们在课件中设计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所想到的某一问题的很多答案。为学生培养创造力提供了方便。尤其是本溪从去年开始实行班班通工程,教师安装交互式白板系统,互动功能大大增强,对学生的考试试卷可以实行实时分析,对各种试卷实行及时投放,对试卷实行现场批改展示,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如我上的这节公开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可以随时展示学生的知识框架,能实现对学生作业的实时分析功能。

4 寻找政治学科的规律

这里的“规律”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每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纵横交错的。如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文知识与时事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同课本之间的内容的内在联系等。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将知识重新组合、归纳,使之形成网络系统,最好是由学生自己找出。二是解答方法与技巧。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解答方法与技巧的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思路的点拨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解答方法与技巧。三是高考题的规律,高考题命题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知识点会重复在高考题中出现,同种题型有相同的答题规律。总之,在复习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传授方法,培养能力。

5 要提高课后反思对高效复习课的辅助作用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学校要求每节课后都要写教学反思。当然,这个反思既包括学生的反思,也包括老师的反思。只有在反思中才能发现问题,寻求不足,为以后的高效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这节课我和学生也进行了共同的反思:在本课授课结束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新课改角度看,在讲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展开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从基础知识角度看,学生从宏观上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在提高,并对高考考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运用知识的能力来看,学生运用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在提高。从多媒体技术而言,课件信息量大,完成的任务较多,从学生的反馈看,效果较好,有效地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在有些方面也显示了不足,例如本课从四个方面复习,时间有些紧张,没有更好地突出某一方面,知识拓展的力度不够,以后在教学工作中我会逐步改进的。

参考文献

[1]周卫华.如何上好高效政治复习课.周卫华高中政治思想者工作室.http://www.jxteacher.com/gzzz/column32562/aab9ccc4-4b8c-4096-b7af-8844e716ee88.html.

上一篇:《新农业》杂志论文下一篇:自我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