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案例选取

2024-06-17

地理教学中的案例选取(精选4篇)

地理教学中的案例选取 第1篇

案例的选取至关重要,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 要确定选用的案例是画龙点睛而非画蛇添足。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大多会选取教材上给出的案例, 这些案例有些距离学生实际生活太过遥远, 需要做很多的知识铺垫, 容易导致喧宾夺主, 结果由“用案例教学”变为了“教案例”, 偏离了最初的教学目标。因此, 地理教学要注重案例的选取。

一、选取实物作案例

在给高一新生的第一节地理课上, 我给他们展示了自己在野外发现的一块石头, 并告诉学生, 我推测这是一块陨石, 同学们可以在仔细观察之后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们很兴奋, 在传看的过程中动手抚摸, 掂重量, 有的还拿出磁铁测含铁量, 甚至有学生跃跃欲试地举着小刀, 笑问我能不能锯一块下来看看横切面……接下来, 我和学生们一起进行了推测、讨论, 提出假设再共同进行论证, 气氛很是活跃。利用一块疑似陨石的石头做案例, 成功地引发了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 并顺利地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地球的宇宙环境》进行了导入。

二、选取实例做案例

鉴于《常见天气系统》内容有些抽象, 我准备借“实例”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我给出学生提供博山区某几天 (冷锋过境) 的天气资料, 要求学生绘制气温、气压曲线图, 降水曲线图;判断出此次影响我区的天气系统名称, 并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亲自体验气温、气压等的变化, 易于理解知识, 加深印象。

三、选取实际生活经验做案例

在讲《城市空间结构》这一节时, 学校正准备组织学生去扫墓, 学生对所走路线及沿途景观很感兴趣, 结合所要学的内容, 我决定借电子地图进行授课。下面是部分课堂实录:

(导入) :过几天, 我们就要去扫墓, 那么大家知不知道自己所要走的路线是怎样的?教师打开博山区电子地图, (使用白板展示电子地图) :一起找到我们的出发点博山实验中学, 然后我会和大家一起从电子地图上走到我们的终点白石洞烈士陵园。 (提问) :我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沿途所经地理事物的变化特点, 并考虑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给各小组学生时间讨论分析) 。 (合作探究) 起点实验中学, 终点烈士陵园, 在博山区西郊。实验中学所在的白虎山路, 正是博山区的商业街之一, 这里交通便利、人流量大, 街道两侧大多是商店、饭店等, 出了白虎山路, 西行过程中, 可以从电子地图上很明显地看到, 商店愈来越少, 更多出现的是各种各样的工厂, 工厂很多都是分布在道路两侧, 而且一般在城市外围…… (教师小结) :城市功能区形成、各自分布特点、成因。

通过电子地图展示博山区相关地理事物, 很直观, 学生完全可以借此自行总结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情况, 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原因。学生分析总结之后, 教师结合其他资料, 将所有成因归纳完整。让学生体味从生活中看到所学地理知识的感觉, 在加深知识落实的基础上还可以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做案例

进行案例选取时, 教师往往会陷入两难境地:选取更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 还是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乡土案例。在《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一节中, 教材选取的案例是具代表性的德国鲁尔区, 但对学生而言, 鲁尔区距自己的实际生活太过遥远, 不够熟悉, 这就使其学习兴趣打了折扣。若选取乡土案例, 自然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课本知识不再孤立, 很好地与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但这存在一个弊端:使用乡土案例进行研究的问题, 大多回答呈开放式, 尽管利于培养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 但在科学性方面有欠缺, 而且不够典型, 如果想借此来实现归纳小结后的举一反三仍有些难度。

在课堂上, 我做了这样的处理:首先利用乡土案例进行导入, 简单统计本班同学父母工作单位及大致收入情况, 这使学生了解到本区工业体系不够发达, 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现状, 随后教师询问:数年后学生们自己的择业倾向, 很多学生当即表示, 如果是在本区就业, 不会选择当个普通工人, 工资实在不高。教师又问:知不知道二三十年前本区青年人们的择业倾向?当时大家最向往的就是工厂。学生对此表示惊奇, 议论纷纷, 教师借此马上发问:这个变化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我们博山区的工业也曾辉煌过, 是什么导致了本区工业的兴起, 又是什么导致了现在衰落呢?学生们开始讨论, 辗转后得出结论:当初本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得工业兴起, 资源的渐趋枯竭使得工业随之衰落。教师过渡:在世界上有很多地区和我们博山区的情况是很类似的, 都是靠矿产资源发展的,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德国鲁尔区的兴衰发展史。

可供选取的案例是繁多的, 可以是实物, 也可以是实例, 可以是教材给出的典型案例, 也可以是源自生活的乡土案例, 可以是具有共性的, 也可以是具有个性的, 可以使用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使用案例创设情境, 使用诸多案例进行对比或类比, 但只有在最合适的时机使用最恰当的案例才能在课堂上发挥最大功效。

摘要:“案例”在地理教学中无处不在, 案例用得巧妙,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架起理论与实际之间的桥梁, 提高学习兴趣。案例的选取至关重要, 只有在最合适的时机恰当地使用案例才能在课堂上发挥最大功效。

地理教学中的案例选取 第2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案例;案例选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8-0108-02

一、现行《职业生涯规划》教材选取案例方面存在的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学校一年级第一学期德育课的教学内容。这是2009年第三次课程改革后开设的新内容。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未来是具有重大深远意义的,能够让学生开始严肃思考未来,并且学会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规划。学好这门课,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觉性,为人生发展打好基础。可以预期的是,随着这门课的持续教育,我国将会出现一大批对自己未来负责任、有奋斗激情和很强的执行力的新一代。这将极大地提升我国的人口素质,为未来几十年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目前,该课程的国家规划教材主要有多个版本。应该说,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尽力让课程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每个单元、每一课、每个知识点都配有大量的案例,而且与教材配套的学生学习指导和教师教学参考书都提供了很多素材以用于练习。但是,这些看起来丰富的材料对于教学的作用是有限的。

目前课本提供的案例存在三个致命伤:

第一是虚构、不真实。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第二版《职业生涯规划》(蒋乃平主编)为例,全书提供了48个案例,其中41个是虚构的,占854%。这些虚构的案例确实是以真人真事为素材依据综合编写的,编者也精心提供了很多精美的案例动画视频,但是对学生的说服力大大减弱,且动画视频让学生觉得比较幼稚。

第二是少数的7个真实案例与学生距离比较远。裴先峰、郑雯、张恒珍虽然是中职生成才的典范,可是并非是雷锋那样的全民皆知的榜样。陈景润、张秉贵与学生相隔好几代人。加加林虽然是人类英雄,可是现在的中职生很多连苏联都不知道。发明十字螺钉的菲力普的故事,基本上等同于很偏门的历史小故事。再加上中职学校专业多样,学生对非本专业的成功案例有感度很低。只有“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学生们比较有共鸣,因为吴斌是近年来被反复宣传的典型模范人物,学生们都知道。

第三是碎片化的、非整体的。每一个案例都侧重于为某个知识点提供例证,在该知识点的教学中是很不错的,但是每一个完美的部分并不能帮助学生构建起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整体概念。

二、可以选取的教学案例类型

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以下类型的案例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

1历史上的成功人物的奋斗人生

这些人物,学生往往是从小就知道的、比较了解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中,选取这些案例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已知中建构未知,但是能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看教师对这些成功人物奋斗经历的分析和总结能力了。

一般来说,这些人物都很励志,都克服了很多困难。在引导学生分析的过程中,重点应该放在对人生奋斗的整体感悟上面,而不需要对他们每一个阶段的奋斗做过细的分析。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成功人物中选取一两个进行稍微详细的分析。把握的原则一是学生熟悉的程度,二是现实形势是否有比较有利的条件。一般来说,当下的已经有定论的成功人物比历史上的要有说服力。比如,2013年12月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去世,举世关注,也让学生对这位伟人产生了兴趣,于是对曼德拉奋斗精神的体会和对他人生经历的分析就可以成为重点,也会让学生感悟到人生该如何把握。

2当今各行各业的精英和成功人士

这些人往往是当今很多年轻人的偶像,他们与时代零距离,他们的人生经历也是很多人类似经历过的,更加重要的是他们会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中,很容易就能找到他们的素材。比如,现在一些经济界的骄子,如马云、马化腾、俞敏洪等等。教师要善于做有心人,经常关注各个媒体特别是电视台的一些励志的访谈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开讲啦》,凤凰卫视的《名人面对面》,等等。但是,这些人物与中职生还是有距离的,除了年龄方面,主要的就是往往他们奋斗的起点都比较高,一般都是大学毕业的水平。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寻找奋斗起点与中职生相似的名人来进行分析。比如,《开讲啦》曾经请到当今很红的跨界歌星李玉刚做演讲《做一朵迎风盛开的花》,由于李玉刚的起点并不高,所以,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被他的唱功和幽默吸引,更觉得他的奋斗是自己可以模仿的。当然,这样的人物也不好找。当我们以一个起点较高的成功人士作为案例的时候,要像对待历史上的成功人物那样去引导学生。比如俞敏洪,北大的教育背景,确实让很多学生觉得高不可攀,可是让学生深入了解了他的奋斗经历之后,再让学生看他演讲的视频或者以他为原型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之后,学生也就明白一个人该如何把握机会、面对社会、迎接挑战了。

3在某一行业取得成绩的中职毕业生

这些人的起点与学生完全一样,模范的价值实在是太大了。当然,最好的案例是,当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开设了十年之后,完全按照当初课程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并严格执行而取得成功的本校、本专业毕业生。就目前而言是不现实,可是,只要是真实的中职毕业生的案例,都会引发学生的强烈共鸣和同感。本校、本专业的毕业生的案例优于外校的。这样,教师就要善于搜集毕业生的案例,要与所有老师合作、跟踪毕业生的成长、保持与他们的联系。这样的教学资源是这门课最宝贵、最有效的。

我们曾经请一个本校机电专业的毕业生回校演讲,他已经毕业10余年,改行做了房地产销售,而且做得很成功。他在演讲中表现出来的素质,如仪表举止的优雅、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恩等,让学生零距离地知道职场成功人士要具备的素质。他坦诚地谈到当初在校的学习对自己人生的帮助和遗憾的地方、10年来的奋斗、如何把握机会、为什么要改行等,让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我们对他的演讲进行了全程录像,并且在后来的教学中作为案例。结果学生普遍反映:师兄给了他们很实在的教育。我们可以展望十几年后,一个当初很认真地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并且后来每一步都按照规划奋斗取得成功的毕业生,当他成为教学案例时,会让我们的这门课的影响力剧增。

4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案例选取的思考

写出一份符合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本课程需要得到一个具体成果,可以让学生锻炼出对未来有价值的规划能力。这些年,各级比赛如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中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项目的获奖作品、学生学习指导书里面的每个单元的范文以至于每年课程结束时学生上交的优秀作业都可以是很好的教学素材。这些案例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写作,从参考他人的作品中可以对照自己来进行规划。这类案例,对于学生把握近期目标的设定和措施的制定是最有帮助的。最好还是找已经毕业的学生的作品,通过分析该学生的近期目标和措施、讲述他在校期间的作为、毕业时的流向,学生就能够明白规划并不是空想,而是真的与未来息息相关,从而认真地进行思考,至少能够把近期目标想清楚、措施制定得切实可行。当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评论一下该校友的中期和长远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这不要求我们准确预言,但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案例的选取只是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教学中的一个具体方面,但是从何选取、如何选取、如何运用却是和教师对课程整体教学目标的认知和教学指导思想相关的,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的深刻性和专业学术能力的高低。本文只是就目前个人以及所观察到的同行的做法浅谈体会,我们每个人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宝琴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探微[J]职教通讯,2010(12)

[2]张芙丽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03)

[3]牟方燕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和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1(02)

地理教学中的案例选取 第3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案例选取

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不少任课教师感到“难讲”, 其原因无外乎内容较抽象、空泛、说教味较浓等几条, 而学生也时常反映教学效果欠佳、说服力差、实践性不强, 感到“不爱听”。尤其是2006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调整之后, 课时缩短, 更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如何解决好“教”与“学”两方面的矛盾, 切实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是各学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选择了“案例型”教学, 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向。

目前, 各高职高专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时通常为理论教学学时36学时, 实践教学学时18学时, 其中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理论学时一般为16学时、实践学时为6~8学时, 法律基础部分理论学时一般为20学时, 实践学时为10~12学时, 在如此少的课时中, 教师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就不可避免的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中心, 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控制者, 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在课堂上很少甚至完全不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是一种典型的“讲—听—记”模式, 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很难有效地开展。久而久之, 教与学形成“两张皮”的现象。

一、案例的选取

就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而言, 在如此短的教学时间里, 要讲授法理学、宪法、民法、刑法及诉讼法等知识只能走马观花, 略知一二, 很难对所学知识有个全面的掌握和理解, 因此, 教学中选用的案例要尽可能的有广度, 知识的覆盖面要广, 能涉及更多的知识点, 能通过一个案例的学习, 了解多个法律内容, 现以民法教学为例, 阐述教学案例的选取与编撰。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教学的重点, 在讲授“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 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破坏国家经济计划, 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一原则时, 本课题组选取发生在四川的“第三者”受遗赠案, 通过该案例讨论法的基本原则能否作为判案的依据;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基本原则发生冲突时应如何适用法律;公众应如何审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基本案情是:四川省泸州市某公司职工黄永彬和蒋伦芳1963年结婚, 但是妻子蒋一直没有生育, 后来只得抱养了一个儿子。由此原因给家庭笼罩上了一层阴影。1994年, 黄永彬认识了一个名叫张学英的女子, 并在与张认识的第二年同居, 1996年, 黄永彬和张学英租房公然以“夫妻”名义生活并生了一个女儿。

2001年, 黄永彬患肝癌入院治疗, 张学英以妻子身份守候在黄的身边。黄永彬在2001年4月18日立下遗嘱, 将自己的那份财产 (价值约4万元) 赠送给“朋友张学英”, 骨灰盒由张负责安葬。4月20日黄的这份遗嘱在泸州市纳溪区公证处得到公证。4月23, 日黄去世。黄的妻子蒋伦芳没有按照黄的遗嘱执行, 张学英即将蒋告上法庭, 要求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和《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 判令蒋伦芳执行遗嘱, 同时对遗产申请诉前保全。

10月11日, 纳溪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 认为:尽管继承法中有明确的法律条文, 而且本案中的遗嘱也是真实的, 但是黄永彬将遗产赠送给“第三者”的这种民事行为违反了《民法通则》第七条: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 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破坏国家经济计划, 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因此法院驳回原告张学英的诉讼请求。

二、案例所蕴涵的教学内容

在这个案例中, 课题组通过这一个案例, 设计了三方面的教学内容, 一是法的基本原则能否作为判案的依据?二是在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基本原则发生冲突时应如何适用法律?三是法官在审判当中应如何审视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通过对法理学理论知识和民法进行评析, 使学生掌握民法基本原则的法律规定, 理解社会公德在民事活动中的作用并进而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案例的第一个教学内容——法的基本原则能否作为判案的依据,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讲解, 让学生了解民法通则是我国民事立法的基本法,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统帅我国民事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 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则。这种普遍约束力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任何人、任何单位都应该遵循基本原则;按照基本原则从事民事活动;违反了基本原则的民事活动, 当事人要承担民事责任, 依法受到民事法律规范的制裁。在民事活动中应该贯彻基本原则的精神, 婚姻家庭继承活动也不例外。本案中张要求获得遗赠也应受到这一原则的规则。因此, 纳溪区法院判决驳回张学英的诉讼请求, 是援引了民法通则中的基本原则的规定, 是一种合法的判决。

第二个教学内容是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基本原则发生冲突时应如何适用法律?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 继承法应优先适用于民法, 所以学生会对这个案例中已经合法公证的遗嘱无效感到难以理解, 所以在这部分内容讲解时, 一定要讲清楚, 民法通则是继承法的基本渊源和上位法。继承属于一种民事行为, 尽管有其特殊性, 但必须受民法基本原则的约束。民法基本原则应该贯穿在一切民事法律规范和制度中, 继承法的具体规定可以与其他民事制度以及其他民事法律规范有所不同, 但其基本原则和精神却不应与民法通则发生根本性的冲突和矛盾。因此, 《民法通则》中应无一例外地加以体现, 继承法也不例外。

第三个教学内容是如何审视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讲授这部分内容, 要上升到法理学高度去讲解, 要让学生明白, 黄某的遗赠遗嘱虽然是其真实意思的表示, 形式上也合法, 但黄某与原告的同居关系违反了婚姻法的有关规定, 黄某的遗赠遗嘱是一种违反公序良俗和法律的行为, 本案件看似是“道德与法”、“情与法”的冲突, 甚至有的学生提出这个案件是在舆论压力下判决的一起错案 (此案当地妇联、媒体均倾向于蒋伦芳) 。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 法官运用自由裁量权, 适用民法通则原则, 依据公序良俗和法律的整体精神, 解释法律、适用法律, 通过这一判决, 合理地协调了社会公德、法律原则与具体法律规则的关系。在解决纠纷的同时维护了法律的统一性和合理性, 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有利于守法、司法和执法。

地理教学中的案例选取 第4篇

1 项目选取以能力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虽然国家对中职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但中职生源下降, 学生基础差、厌学重, 企业看重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作为中职一年级学生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 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 项目选取和教学上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及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满足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根据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基本技能:

项目化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通过精心设计的项目和每个项目中的具体任务来实现的。通过这些典型的项目训练使学生掌握课程和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 因此项目的选取应涵盖课程标准中的能力要求, 同时项目内容又要与学生今后工作真实相关, 并获得真实产品。通过分组团队合作, 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完成一个个真实的、看的见的产品, 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 项目选取具有针对性

针对性原则强调的是项目的选取必须针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

2.1 项目的难易度要针对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

项目的难易度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所喜爱, 使学生有自我发挥的空间, 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能力完成项目任务, 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但难度又不能制定过高, 否则学生容易知难而退, 不利于自信心、成就感、学习兴趣的培养。

2.2 项目的选取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项目的内容最好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学有所用。当代中职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有一定的功利性。当他们觉得某个知识很有用的时候就会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所以在选取项目时要紧贴实际生产生活, 项目产品做出来要有明显的感知效果, 比如流水灯和功放的制作效果就很明显, 学生自己动手作出的流水灯亮了, 功放能驱动喇叭播放音乐了, 学生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这样才觉得所学课程有用武之地, 才更愿意自主去学习。

2.3 项目的选取符合由易到难的层次感

利用项目有次序的先后进行项目教学, 每个项目逐渐增加新的知识点, 项目内容由易到难。项目课题的设置可分为直流稳压电源制作, 2030功放电路制作, 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 模拟汽车尾灯, 交通灯自动切换, 电子秒表制作。电路从简单到复杂, 从模拟电路到数字电路的平稳过度。

2.4 项目的选取内容涉及全面

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生产生活中的知识点、合理的综合若干教学模块。项目内容涉及全面有利于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 使知识和技能得到迁移,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 项目选取具有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原则是指项目的选取要使得学生有适合的学习切入点,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 教师要启发学生去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 选取难度适合的项目。

教师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 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 把每一个项目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 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比如直流稳压电源制作可分解为:原理图的绘制, 装配图的绘制, 按照装配图进行安装并焊接, 通电调试, 故障检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小组内学生自己协调分工合作。

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 教师进行项目选取和教学时,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 做到因材施教。

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开展教学。在传统的教法中, 开展教学往往是按“复习引入, 理论讲解, 举例分析, 动手实践, 总结归纳”的顺序。在新的教学方式中, 应以现代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 以“先布置任务, 再学生自己制定计划, 获取知识, 任务实施, 最后展示、评价、归纳结论”的顺序开展教学内容。

4 项目选取具有时代实用性

时代实用性原则强调的是项目的选取要紧跟专业技术的更新和发展, 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最新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训练。以劳动力市场分析为主的社会需求分析, 是确定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先决条件, 也是进行教学项目选取的重要因素。因此选取的教学项目必须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 同时还要包含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的培养”可以理解为职业性和跨学科能力的培养, 归纳为五个方面:即组织能力、自主性和责任感、交往和合作能力、承受能力、学习技能能力。

项目的选取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 这是我国技术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当今生产技术和工作过程高度渗透的时代, 任何技术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技术过程和工作过程 (职业活动) 的结合, 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也必须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

5 结束语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项目的选取, 要在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的教学阶段进行选择, 既要使学生有能够动手操作的切入点, 又要使各教学项目之间有机的联系, 还要使其能够最终形成一个大作业, 即课程设计。通过项目教学, 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项目的同时, 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为毕业后的“零距离上岗”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小辉, “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 2005 (5) :97-98.

[2]谢迎春.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中的研究与实践[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 2007.

上一篇:政府效率提高管理下一篇:单元模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