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奴隶制范文

2024-05-05

美国奴隶制范文(精选5篇)

美国奴隶制 第1篇

“原型” (archetype) 一词来自于希腊语, 是指“在文学中经常复现的一种象征, 通常是一种意象, 足以被看作是人们的整体文学经验的一个因素”。精神分析专家荣格认为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普遍表现范式。圣经——基督教在吸收东西方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造的唯一神宗教, 无疑成了原始神话的巨大宝库 (张艳蕊, 2009)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小说家斯托夫人的经典之作, 也是美国19世纪30-50年代废奴文学的代表作。自从1852年在美国出版后, 立即成为当时最畅销的小说, 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受到了人们无与伦比的欢迎, 远超同时代的其它美国小说。目前西方学界关于《汤姆叔叔的小屋》研究已逐渐成熟并走向纵深。在中国, 这部小说最早由林纾和魏易先生在1901年翻译介绍, 题名《黑奴吁天录》, 以后又出了黄继忠先生的译本《汤姆大伯的小屋》。斯托夫人这部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的魅力, 感动着我国的万千读者, 吸引众多中国学者, 其研究主要分为两大方向, 一方面是研究该作品在废奴文学中的重要历史和政治地位, (欧化恩, 2006, 姜楠, 2003) ;另一方面主要是研究该作品与基督教或《圣经》的联系, 以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圣经》中的原型为代表, (王艳文, 2006) 。但很少有深入研究基督教文化对小说所体现的黑奴体制的双纬度作用关系。

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运用二十世纪加拿大思想家和文学理论家诺思罗普弗莱 (Northrop Frye) 的原型批评理论核心“文学原型”,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进而探讨基督教在美国黑人奴隶制中所扮演的双重角色。

二、基督教对奴隶的影响——顺从与反抗

顺从的悲剧——汤姆

汤姆在历来的评论里都是圣人的代表, 被视为一名高贵坚忍的基督徒奴隶。正如希尔比先生所言“汤姆是真正的基督徒, 他和别的教徒对上帝同样虔诚。” (王惠君译, 2003) .斯托夫人笔下的汤姆, 其实是耶稣的化身。他有着与耶稣一样的经历与品格。如同耶稣被自己的门徒出卖一样, 汤姆也被自己衷心拥护的主人抵债卖给了黑奴贩子。他们都被自己至亲的人出卖, 然后开始遭受肉体的无尽折磨, 并最终都落得惨死的下场。但不管自己的境遇怎样恶劣, 汤姆都始终以一个怜悯友爱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然而, 汤姆的这种坚忍其实是其内心本性的懦弱所致, 而这种懦弱是基督教对以汤姆为代表, 保守的黑奴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汤姆对主人的忠诚, 源于其对上帝的虔诚。正是这种虔诚使得汤姆在得知自己将被卖掉时想到的是“不, 不, 我不走”, 这体现了汤姆对主人的忠诚。同时, 这也表现了受基督教影响的汤姆在面对暴力时选择的是默默地忍受, 而不是奋起反抗。那时的宗教使得大多数以汤姆为代表的奴隶们如此顺从而具有“美德”。这种不完全的基督教, 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奴隶主安抚控制奴隶的工具, 使奴隶制度得以长期存在。

反抗的典型——伊莱扎

伊莱扎是与汤姆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 她就像《圣经》中的在上帝的指引和帮助下从埃及出逃的以色列人。伊莱扎得知自己的儿子将要被卖给黑奴贩子时, 勇敢保护孩子出逃。她的出逃也得到了上帝的指引和帮助。“正如太太曾说的, 人的灵魂重于整个世界。我的孩子拥有灵魂, 如果不带他逃走, 天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 (王惠君译, 2003) 伊莱扎从小由希尔比养大, 由于她姣好的外貌和乖巧的性格, 深受希尔比太太的喜爱。希尔比太太也是一个忠贞的基督徒, 不同于汤姆的是, 她能够接受到基督教全面的教义。伊莱扎受希尔比太太的影响, 也较为全面地接触到基督教, 成为了一名虔诚的教徒。伊莱扎没有像黑利说的那样“至于那个女人, 让你太太买只耳环, 或一件新衣服, 或其他一些小玩艺儿来作为补偿, 不就行了吗?” (王惠君译, 2003) , 屈服于暴力和诱惑的淫威之下, 而是选择奋起反抗, 基督教的灵魂至上教义无疑给了她最为直接和强大的动力。同样是基督教, 同样是黑人奴隶, 但却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基督教之于汤姆, 成为其安于本命, 逆来顺受的最好理由, 这时的基督教, 是维护奴隶制度最好的宗教外衣 (杨雪飞, 2008) 。基督教之于伊莱扎, 却成了让她奋起反抗, 勇于争取自由的最好理由, 这时的基督教, 是刺激黑奴自我意识觉醒, 推动奴隶制度瓦解的直接原因。可见, 就奴隶而言, 由于环境不同, 对基督教的理解不同, 使得基督教对其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从这一角度, 我们可以看出, 基督教在黑人奴隶中扮演的双重性角色, 既是对奴隶制的维护, 又是对奴隶制的瓦解。

三、基督教对奴隶主的影响——残暴与仁爱

残暴奴隶主的代表——雷格里

雷格里是《圣经》中魔鬼的化身, 是邪恶的象征。雷格里凶残可恶, 面目狰狞, 眼睛里经常闪着绿色的象蛇一样的凶光, 他长期毒打黑奴, 同时炼就了像铁一样的拳头。他的庄园以及通往庄园的路被斯托夫人称为“黑暗之地” (王惠君译, 2003) 。“这是一条人们久已忘记的偏僻的山间小路, 风呼啸着从两旁阴阴的树林中窜过, 小路困难地向前伸延着。往前走, 就是一块沼泽地了。展眼望去, 无边无际黑压压的沼泽地里密密地根植着怪异的柏树, 树枝上夸张地爬满了灰黑色的苔藓, 犹如魔鬼身上披着鳞片似的黑纱。偶尔人们还能看见早已腐烂残留的枯枝烂叶, 令人毛骨悚然的黑色暗花纹的摩克辛蛇时常在你的脚下游动。” (王惠君译, 2003) 雷格里是一个毫无人性的人, 口口声声说自己不信教, 其实也是在无力地被动接受着基督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尽管他现在已经变得残暴无情, 在他还是个小孩的时候, 他的母亲——一位金发妇女常常会带着他去教堂, 踏着礼拜的钟声替他祈祷, 虔诚地唱着赞美诗, 向上帝祷告。” (王惠君译, 2003) 从小他的母亲就对他进行着基督教的教育, 但因其性情粗暴, 这些教育似乎全部无效, 但这并不代表着他是一个可以脱离基督教影响的奴隶主。

新型奴隶主的代表——乔治

乔治是一个尤为特殊的形象, 在小说最后他是以一个救世主的形象再次出现的。作为汤姆的小东家, 他始终没有主人的架子, 经常到汤姆叔叔的小屋做客, 教汤姆学习, 与黑奴们打成一片。买卖黑奴的行为使他感到可耻, 并决心赎回汤姆。当他赶到时, 汤姆已被鞭打将死, 他跪在汤姆的墓旁发誓:“永恒的上帝, 请你作证:从现在起, 我将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把这可诅咒的奴隶制从我的国家中消灭掉!” (王惠君译, 2003) 。基督教的仁爱思想在乔治身上影响巨大, 并最终促使他从开始的仅仅认为“蓄奴和买卖黑奴是可耻的”到后来的“亲自去解救汤姆”再到最后在汤姆的墓旁发誓要废除黑奴制, 并将其付诸实践。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看到了乔治对抗黑奴制度决心的不断坚定, 以及他革命性的不断增强, 这纵然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

论中国当代喜剧电影的精神特质

王莉 (甘肃兰州大学文学院730000)

摘要:在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中, 喜剧电影以其轻松、幽默的氛围娱乐着人们的观影情绪, 在不同时期也有其不同的发展特点。90年代以来, 中国喜剧电影应该说迎来了新的发展, 呈现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精神特质。文章旨在通过分析中国当代喜剧电影的精神特质, 发掘中国喜剧电影的独特魅力, 探索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喜剧电影;精神特质;超越;讽刺;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

一、引言——喜剧电影:在笑声中超越

中国电影出版社《电影艺术辞典》中对喜剧电影是这样定义的:“喜剧电影是以产生笑的效果为特征的故事片。”【1】就观众而言, 观看喜剧电影就是为了能够大笑一场, 暂且忘记现实的烦恼, 通过会心一笑或是哈哈大笑, 在虚幻的影像世界中获得视觉和心理上的愉悦与满足。那么, 喜剧电影具有怎样的精神特质呢?它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呢?当然, 产生笑的效果是喜剧电影的目的, 也是能够吸引观众的最关键因素, 但最本质的还在于喜剧电影具有一种超越性质。它能够超越等级、权威等等各种禁忌, 通过讽刺的表现手法来蔑视和嘲弄这些禁忌, “它的任务和天然的走向就是去处理我们社会和个人内心的许多恐惧。”【2】

因而, 喜剧电影多是反权威的, 它常常直面人性中猥琐、阴暗甚至残酷的那一面, 以此来讽刺现实社会的黑暗。在喜剧电影中, 我们通常能够看到的是普通百姓、下层小人物面对现实的严酷、权威的强大而无力反抗却坚持着以自身特有的“安慰法则”来继续反抗着, 为追寻自己的小小梦想而继续奋斗着, 他们以这种法则来维系着自己对美好的向往, 超越着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而观众也通过这种视觉上的感官刺激感受着与喜剧电影中的

景, 但我们不能忽视基督教在乔治成长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乔治从小所受到的基督教的教育使得他能够避免成为像雷格里那样的人, 并有觉悟站起来立志推翻奴隶制度。从这个角度而言, 基督教对以乔治为代表的奴隶主的影响是促进了他们的觉醒, 也就是向资产阶级的转型和向废奴阵营的靠拢。此时的基督教, 又扮演着推动奴隶制瓦解的角色, 与上文分析的维护作用再次形成一种对立。再一次验证了基督教在整个奴隶制发展中的双重性角色。

四、结语

通过对人物形象和基督教对其影响的分析, 可以看出基督教在整个美国黑人奴隶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 不管是从奴隶的角度还是从奴隶主的角度都是双重的, 矛盾的。这种双重角色的产生有的是因为对基督教教义的理解差异, 有的是因为个人的宗教生活经历差异。虽然基督教对奴隶制的影响是双重的, 但综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的发展潮流, 这种双重性, 最终还是倒向了进步的一面, 促进了奴隶制度的瓦解。

主人公相似甚至相同的精神, 从而在艺术活动中超越了自己面对现实时的无力、微小和绝望, 实现了某种替代性满足。

因而, 在现代社会日益发展, 人们的生活压力愈来愈大的情况下, 喜剧电影正是以这种超越精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发泄压力、忘却现实烦恼的契机。90年代以来, 随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与时俱进的改变着。在这一良好的社会土壤中, 中国的喜剧电影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精神特质, 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喜剧观。

二、中国当代喜剧电影的精神特质

(一) 讽刺现实——对传统的继承

克拉考尔说, 电影的本质是喜剧性的。从电影诞生之初, 它就与喜剧性密不可分。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短片《水浇园丁》中就有了喜剧性的情境, 成为后来喜剧电影的萌芽。在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最早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和《庄子试妻》中就有了喜剧性情境。因此, 90年代以来喜剧电影的新发展是离不开中国早期喜剧电影奠定的良好基础的。

应该说, 讽刺的精神一直是中国喜剧电影的传统。在早期中国电影形式还不太成熟的情形下, 多是以喜剧的内容、夸张的动作为特征的滑稽短片。这些滑稽短片从本民族民间娱乐文化中吸取灵感, 以民间笑话、民间传说为素材, 达到纯粹的娱乐搞笑目的。当然, 这些滑稽短片在逗乐搞笑的基础上也传达出了一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主题和道德寓意, 主人公形象也多是小市民阶层, 这些都是符合当时小市民阶层的观赏趣味的。虽然为了一味地迎合小市民阶层的观赏趣味, 大多数滑稽短片都是为搞笑而搞笑, 并没有健康向上的情趣, 但是, 它却开创了中国喜剧电影一个良好的传统, 即通过表现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来讽刺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和社会现实的种种弊端, 在讽刺中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

3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也是在此期, 中国电影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内, 中国喜剧电影的创作也与当时的社会现实联系得更为紧密了。这些喜剧电影往往通过加入一些悲剧性的因素更为深刻地批判现实, 从而使这些影片具有一种“悲喜精神”。如沈西苓创作的《十字街头》既有“一板之隔”这样的喜剧性情境, 也有这些年轻人对自己前途的迷茫和担心的悲观心态, 将严肃的社会历史思考与轻喜剧的艺术

摘要: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对斯托夫人所著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进而解读小说中的宗教因素, 旨在揭示基督教文化因素在美国黑人奴隶制中所扮演的双重矛盾角色。

关键词:废奴文学,原型批评,双重角色

参考文献

[1]姜楠.美国废奴文学的代表作——试析《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文学价值[J].2003, (02) .

[2] (美) 斯陀夫人著, 王惠君译《汤姆叔叔的小屋[M].伊犁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3]弗莱.诺思罗普弗莱文论选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4]王艳文.《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人物原型解析》[J].燕山大学学报, 2006, (02)

[5]杨雪飞.《论<汤姆叔叔的小屋>人物话语中的圣经感召力》[M].《读与写杂志》, 2008, (07)

[6]卓新平.《圣经鉴赏》[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21世纪的“奴隶制” 第2篇

——多利?梅奈特

复活的“奴隶制”

每一天,都至少有39名菲律宾人在南佛罗里达州的乡村俱乐部、高尔夫练习场和高级餐厅连续工作十六个小时以上来服务有钱的当地客人。

入夜以后,这些疲惫的菲律宾劳工拖着精疲力竭的身体进入一些拥挤不堪的房屋,吃着各种难以下咽的食物。如果运气好,劳工们有时候会分到鸡爪熬成的汤或者腐烂的蔬菜。如果有人抱怨自己没有被按照约定的生活标准对待,那么管理者会取消她的晚饭,逼着让她喝发霉、发酸的菜汤,这足以让抱怨的这名劳工患上一周的肠胃疾病。如果她不幸扭伤了腰,则更不要指望管理者按照约定提供给她医疗服务,而且每天的工作任务不会因此削减,直到她落下一个终身的残疾。

再看看这些职工的收入情况,显然,这些劳工的劳动强度是常人难以接受的,但是如此强度的劳动却不能使他们挣得一份合理的收入。首先,应得的工资必须以正常的食物和生活用品的价格标准扣除他们的伙食、起居费用。其次,每个劳工需要支付中介所大约5000美元的职介费用。甚至连工资卡上所剩的几个钱自己都无法支配——劳工的工资卡都必须存放在工头那里,除非合同到期,要中途离职的唯一办法就是放弃这些存放在工头那里的工资卡。

“他们就像是奴隶,或许大部分的美国人不能相信,但是,他们就是当代的奴隶,‘奴隶制’这个幽灵正在我们身边复活,”卡门?皮诺,全美移民劳工权利保障协会的助理主任对记者说道,“金融危机的恶果之一是催生了大量的非法中介,这种中介机构利用危机在发展中国家蔓延的机会,以‘实现美国梦’为诱饵招徕大量劳工,然后像上面描述的那样榨取这些劳工的血汗。”

早在2010年,美国几个黑工猖獗的州便惩处了一批黑中介,在其中最为远近闻名的便是“黑工伉俪”——阿什费德夫妇。这对夫妇自从2008年的股灾中倾家荡产后,便致力于黑中介这个行业。两年以来,黑中介不仅为这对夫妇聚敛了数百万美元的财富,更为他们带来了四年的牢狱之灾。

“但是,在黑中介的产业链中,最受考验的却是广大的人力资源从业者。”皮诺如是说。

皮诺的评价非常中肯,在危机环境下,企业的人力管理部门是最容易让自己的道德底线被打破的。

“企业不断地压低人力成本,但是却并不因此降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这种巨大的工作压力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非常容易使得人力资源工作者错误地倒向黑中介。”皮诺继续说道,“即便是苹果这样的生产商都不能摆脱黑工参与的嫌疑。何况是其他的生产商,作为苹果的下游供应商,富士康的中国大陆工厂已然被媒体推向了风口浪尖,这不得不让大众对这家乔布斯留下的传奇企业产生更大的怀疑。这种怀疑催生的结果之一便是苹果决定从2010年2月开始向每一个主要的下游供应商派驻用工监督员。

除了企业自律之外,美国政府和司法部门也在采取措施。美国司法部一位高级官员直言,“如果让林肯总统时代便已经消除的祸害在我们这个时代复活,这将是现任政府的最大耻辱。”

具体而言,美国政府在黑工源头的铲除上下了不少功夫,对于第三世界国家,美国采取了广泛的联合执法行动,打击非法的人口输出。

但是,这些措施在目前来看收效不大,在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美国的黑中介、黑工产业在不少产业中仍非常兴旺。这就促使我们需要从源头上观察和消除这一社会现象。

罪恶之源

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报告,美国境内的黑工产业规模约为2700万家,每年在这条产业链上,将会产生320亿美元的利润。在全球非法产业中,黑工仅次于军火走私和毒品买卖。而且较之于之前的两种犯罪产业,黑工产业的影响范围更大,几乎所有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劳工都有可能卷入这条罪恶链条。人可以不吸毒,也可以不用军火,但是他们不可能不工作,倘若一个人处于对工作的极端需求之中,那他就非常有可能陷入这种产业之中。

立法战争

迪加什的遭遇受到地方法院的同情。迪加什的雇主——佛罗里达州“品质劳务中心”被一口气起诉了数项联邦罪名。尽管辩方律师一再强调迪加什的用工情况没有在美国法律中出现明文的禁止性条款,但是地方法院的法官从2000年颁布的《联邦工伤保护条例》及其附件中,找出了被告人的犯罪依据。

佛州是全美积极推进反黑工行动的倡导者和行动者之一。不光是佛州,联邦政府也在相关的立法、执法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自2011年至今,联邦法院共审理了200多起黑工案件,入罪标准从中介200人以上的规模降为中介50人以上的规模;进入2012年以后,这一入罪标准又有了进一步的改变,洛杉矶地方法院将黑工的入罪标准修订为中介金额达100万美元。

但是,正当黑工现象成为过街老鼠的同时,并不是所有的州在立法上与联邦保持一致。从已知的情况来看,弗吉尼亚和怀俄明两个州对黑工现象是比较宽容的,虽然州议会拨款救助黑工受害者,但是对于黑中介,两个州都没有设立比较严格的甄别标准。

“劳务中介是我们州重要的产业,无论是输入还是输出对于整个州的经济与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所以对于这个产业,我们必须谨慎。”怀俄明州立大学劳务中介研究所的副教授马修?道林对我们说道,“州议会并不是抛弃公理与正义,而是从更谨慎的角度定义黑工行为的主体,尽管避免打击过多的正规劳务中介企业。”

一家位于弗吉尼亚的劳务中介公司最近被350名菲律宾黑工起诉,但最终的结果却被当地法院宣布无罪,虽然州议会,地方法院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压力的背后,法官们都没有违背地方法律。在弗吉尼亚州的法律中,黑中介被严格地定义成为了“从设立开始便一直将非法引入劳工作为主要业务的劳务企业。”

类似以上两个州的实际做法在美国司法界引发了轩然大波。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的态度是零容忍,”人力资源集团新闻官马林?吉格斯在公开场合经常对外界这样宣称,“虽然我们是做人力资源中介的,我们在这种背景下也渴望企业的发展,但是我们不会对黑中介妥协。”

专家们认为,需求方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只有从根本上增强企业对于这种不正常的用工秩序的抵抗力,我们才能真正消除黑工、黑中介的滋生土壤。”

在弗吉尼亚州与怀俄明州之外的美国领土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一项名为“名誉挽救”的行动。这个行动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抵制黑工。

“黑工是现代的奴隶制,如果我们的客户知道他们的产品是这种罪恶制度下的产物,那么我会把市场、名誉这些东西统统丧失。”戴尔北美生产部经理林克?戴维斯在“名誉挽救”论坛上如是说。戴尔长期以来站在了黑工的风口浪尖上,正是存在市场的这种质疑,戴尔近年来在主要市场上的产品销售遇到了本地品牌的强力挑战。因此,“名誉挽救”论坛的第一批参与者中就出现了戴尔的名字。

不管是容忍的态度或是零容忍的态度,一场司法大战正在美国司法界兴起,“坦白地讲,容忍黑工并不是等于认同这种现象,在弗吉尼亚州,对黑工的容忍态度更多地是要求司法部门认真甄别涉案企业,不要随意打击市场参与者。这本身与我们的法制精神是不违背的。”哈佛大学法学与社会学教授麦克?林格斯如是评论。

林格斯教授是目前能够客观看待黑工容忍态度的少数学者之一。但是,更多的业内人士还是对此持坚决的反对态度。正是因为司法界存在这种激烈争论,短时间内改变立法与司法现状是不可能的,于是下一种结果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问题的关键:企业的自律

在学者们看来,不少企业之所以碰触黑工的底线并不是有意违背企业道德的标准,而是他们确实不懂得一些基本的法规。

“即便是在严禁黑工的州,禁黑法规也是非常精致的。这种精致使得不少企业在黑工、黑中介上拿捏不稳,”哈佛商学院劳工权利保障专业的哈布斯?林奇教授如是说,“谁都知道没有合法居留身份的外籍员工不能雇佣,但是如果是从墨西哥边境过来的外国人呢?答案就变得非常复杂,有些可以雇佣,有些不能。”

所以,社会总在呼唤自律,可是自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企业需要对这种精致的法律有着深刻的研究,这就需要企业设立专门的劳动法规研究队伍,有健全的沟通机制,这样一来,才能为企业的自律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了这个基础,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自律。

2012年2月,可口可乐公司年度职工大会在底特律召开。自从2008年开始,可口可乐公司都会召开类似的会议,这一会议的主旨便是为全体职员提供一个发表意见的平台。每年,来自企业全球各地的职工代表都会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职工福利的保障问题。

但是,不少企业认为,可口可乐的自律模式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黑工问题,本质还是企业领导者对人力思路的一个认识问题,因此,自下而上的监督模式,往往不能真正遏制黑工问题,毕竟监督代替不了盈利,”林奇教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家能够看到自律对于扫除黑工的重要意义,但是,企业的自律,其本质是管理层的自律。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管理层的盈利思路和经营思路,那么任何扫除黑工的措施都难以取得实质的效果。”

秦代刑罚对奴隶制五刑的继承与发展 第3篇

一、秦代的刑罚制度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秦王朝以后,秦继续将原来在秦国实施的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把原来秦国的法律推行到全国。秦代立法思想中的核心是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中的“依法治国”具体体现为以法为本,事皆决定于法;法自君出,法令由一统;严刑峻法,以刑杀为威。可见,秦代的法制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将法律作为最高的政治命令,高于其他任何形式的政治命令;二是法律的制定只有君王,且法律在制定时及制定以后要保持一种逻辑和形式上的统一;三是以严刑峻法作为法律实施和国家治理的手段。在这种思想下,秦代统治呈现“专任刑罚,躬操文墨……赭衣塞路,囹圄成市”[1]的局面。

秦代的法家思想之所以能够帮助秦国在七国争霸中取得最终的胜利,说明其有着当时的积极意义。秦国建立以后,刑罚的过度使用也最终导致了秦国在建国后短短几十年就归于覆灭。刑罚主要特点及刑罚种类及实施共同构成了秦代的刑罚基本制度。首先,在立法方面。秦代以法家思想为主,强调严刑峻法。在立法上以李悝的法经为蓝本制定了秦代的法律制度即《秦律》。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除了把原有的律令推行于全国之外,还在丞相李斯的主持下“明法度,定律令”[2]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其次,在刑罚的特点上,秦代刑罚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严刑峻法维护政治统治制度。维护政治统治是法律的最重要的功能,在秦代这个刚从战乱中统一的国家来说更能体现这一点。比如在刑罚种类上,秦代出现了数量庞大的违反统治的罪名,比如谋反叛乱罪、以古非今罪、挟书罪、妄言罪等。这些罪名的处罚也十分残酷,秦代宰相李斯就是以谋反叛乱罪杀害的,据史书的记载“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而夷三族”[3]41。二是刑罚的科学化与限制制度的出现。在严刑峻法维护政治统治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同时,秦代的法律在奴隶社会的基础上还是有许多进步的地方的,与奴隶社会的刑罚制度相比,秦代的刑罚尽管仍然十分残酷,但是在适用制度上,秦代出现了限制刑罚适用的制度,甚至对于滥用刑罚的行为进行处罚。不仅如此,秦代的刑罚随意性在最高层面也得以限制。依照依法治国的基本理念,任何刑罚必须由法律规定,君主可以制定法律,但是法律一旦制定出来以后他本人也不得随意变动,即赋予法律一种”确定力“,这在客观上很好地限制了刑罚的滥用。

二、秦代刑罚对奴隶制五刑的继承与发展

1.秦代刑罚对奴隶制五刑的继承。秦代的刑罚处于奴隶制刑罚向封建刑罚制度过渡的时期。奴隶制社会的刑罚以奴隶制五刑为代表,所谓的奴隶制五刑是指奴隶社会中形成的五种主要刑罚,这五种刑罚分别为墨、劓、宫、腓、大辟,其中墨是最轻的刑罚,是在罪犯身上刺字,以作为惩罚;劓是挖鼻子;宫是切掉生殖器;腓刑是挖掉膝盖骨;大辟就是指死刑。这五种刑罚前四种都是肉刑,最后一种是生命刑。从刑罚性质上来说这些刑罚具有野蛮性和原始性,刑罚实施手段主要体现为原始的同态复仇和精神折磨,来达到对人们的威慑,从而对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到了战国末年,受到七雄争霸和百家争鸣的影响,法制思想和治国思想出现了多元化,其中对于人与自然的思考和对个体与国家的思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些思想都直接影响了立法和刑罚制度。秦国最终在七雄争霸的过程中灭掉了其他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制的统一国家———秦,也继承与统一了多元的文化,其中法制文化是重要的部分。

从刑罚种类上看,秦代继承了奴隶制五刑的全部类型。在死刑上,奴隶社会的法律中规定了“大辟”之刑,在秦代法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生命刑,而且其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出现了诸如腰斩、俱五刑、弃市、枭首、坑杀车裂、定杀、戮刑等类型;死刑之外的肉刑上,秦代法律中也全部包含了奴隶制五刑中的四种肉刑。根据睡虎地秦简中的内容,秦代的刑罚中有墨刑、劓刑、宫刑和斩左止,其中墨刑、劓刑和宫刑与奴隶制五刑中没有区别,斩左止从操作上来看,是挖去罪犯的左肢,其本质和腓刑并无差异,应当认为是腓刑的一种。所以,综合秦代的刑罚,可以从中找到所有奴隶制五刑的内容,我们认为这些都是秦代对奴隶制五刑的继承。

2.秦代刑罚对奴隶制五刑的发展。战国时代到秦代之所以被认为是一个时代的过渡,是因为其有着重要精神、治国思想和制度体现,在刑罚制度上也体现为刑罚的实施及刑罚的价值上体现的继承,同时也有着发展与衔接,从秦律中的刑罚制度可以找到诸多与前代有联系但又有所发展的地方。首先,在刑罚种类上秦代在继承奴隶制五刑的基本内容的同时丰富了刑罚的实施手段,其中很多方面比之前时代有所进步。从秦代的刑罚种类看,危害政治统治的罪名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这些罪名之下的刑罚也更加丰富,比如谋反叛乱罪就可以被判处俱五刑、腰斩,犯了以古非今罪可能被判处族刑连坐。妄言罪也可能被判处连坐。这些刑罚种类在奴隶制五刑当中只有“大辟”的规定,即生命刑,而没有族刑的规定。在定罪量刑上可以看出,奴隶制五刑中并没有细化到罪与刑的一一对应,更没有罪与刑与罚的一一对应,而秦律中体现了这一点。其次,秦律的刑罚适用的科学性比奴隶制五刑有所提升。秦代的刑罚在适用上注重刑罚与情节相一致,秦律当中出现了大量的关于定罪量刑的规定,其中量刑情节规定得十分详细。比如在《法律问答》中就有这样的文字规定“:甲告乙盗牛若贼伤人,今乙不盗牛,不伤人,问甲可论?端为,为诬人;不端,为告不审。”其大意是指,甲告乙,如果发现乙没有甲所告的事实,如果是故意告就要定诬告,如果不是故意告的乙就不以犯罪论。可见,在这一方面,秦律中体现了定罪的情节。量刑上亦是如此,比如在《法律问答》中有这样的记载“:五人盗,藏一钱以上,斩左止,有琼以为城旦;不盈五人,盗过六百六十钱,劓为城舂旦;不过六百六十到二百二十钱,琼为城旦。”这里可以看出,在秦代的法律中,根据盗赃数量的不同,其刑罚的实施上也有所不同。这些方面在奴隶制五刑的适用制度中都无法找到。最后,在刑罚实施上的身份性被弱化。从刑罚的执行制度上看。根据《周礼》当中的记载,西周的死刑适用是具有身份性的,不同身份的人的死刑适用方法是不同的。根据《礼记·文王世子》的记载:“公族其有死罪,则磐于甸人”,“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对于掌握有政权的奴隶主阶级来说,他们如果适用死刑,只能实施“磐”这种方式,即缢刑,这样可以留下全尸。而在秦代,尽管刑罚的执行也会体现出一定的阶级性,然而就法律本身,并没有出现不同身份予以区别对待的情形,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朝廷重臣甚至皇亲都被执行了酷刑,比如商鞅就是被车裂而死,李斯被腰斩而死。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封建法律在身份性上的淡化,比奴隶制五刑在形式上具有进步性。

从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任何时代的发展都以前代的发展为基础,秦代建立于战国以后,继承了奴隶制社会的文化和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更加文明的制度。就刑罚制度来说,秦代的刑种、刑罚执行方式以及刑罚的一般观念都继承于奴隶制,奴隶制五刑作为奴隶社会的刑罚主要类型和基本制度其内容被秦律完全吸收。同时,由于不同的统治阶级占据统治地位,不同的统治思想作为立法思想,秦代的刑罚又在奴隶制五刑制度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刑种上又进一步丰富,同时每一类刑罚的实施方式更加细化;刑罚适用的原则方法更加科学化,刑罚的实施中的身份性因素也有所弱化,刑罚的性质向现代刑罚性质的方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摘要:秦代的法律以残酷著称,但同时也是封建法制的基础和开端。从刑罚制度的发展上看,奴隶制五刑是奴隶社会时期的刑罚制度,这一时期的刑罚制度尽管相对残酷与野蛮,但作为文明社会的发展,避免了刑罚的过度滥用,具有进步意义。

奴隶制时代东西方立法思想比较研究 第4篇

关键词:立法思想;神权主义;自然主义

一、奴隶制之下的东方法律

东方古国是世界法律文明的摇篮,东方的法律文明先于西方法律文明千年之久。从原始社会脱胎的东方古国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律制度。

1.古印度法

公元前20世纪,来自中亚的雅利安部族征服了南亚次大陆的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史称“月种”王朝,又称“吠陀时代”,它以种姓制度为社会基础,按婆罗门教习惯法实施统治。其法典包括《摩奴法典》、《述祀氏法典》等法典,其中《摩奴法典》为古印度法的集大成者。

2.中国夏西商时期的法

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为中国的奴隶制时期。从夏商两代是北方黄河流域相继建立的两个宗室国家集团联盟政权,处于中国古代早期法治文明的正式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它在总结夏商两代先后覆灭的教训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德配天”、“明德慎刑”的政治法律思想和“礼乐刑政”综合为用的法治文明。

二、奴隶制之下的西方法律

古希腊和古罗马法律作为西方法律文明的代表,不仅在当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后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它们的很多法律思想沿用至今并为世界各国所崇尚。

1.古希腊法

古希腊各奴隶制城邦和希腊化时代的法律被称之为古希腊法。古希腊是欧洲最先进人阶级社会和最早产生奴隶制国家与法的地区。古希腊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因为它不是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而是古希臘各奴隶制城邦国家多种法律的组合,同时它还包括希腊化时代出现的法律。

2.古罗马法

古代罗马的历史一般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代,这是古罗马社会的原始氏族时期,是古罗马法律思想萌芽阶段;共和时代,此阶段罗马人在学习和借鉴希腊法制基础上制定出了成文法典,使罗马政治和社会生活走上了法制的轨道;帝国时代,分为前期与后期,帝国前期是罗马的“和平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相应的立法也很发达。帝国后期,史称罗马法编纂时期,此阶段对于保存和传播罗马法起到了重大作用。

三、东方的神权主义与西方的自然主义

在夏商周时期,鬼神观念非常发达。人们对鬼神非常敬畏,并且通过各种祭祀活动体现出来。“夏道遵命,事鬼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这是孔子的观点,可以说夏商周三代人们都把鬼神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古印度法在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的结合,这三种宗教一脉相承,引起古代印度法律的多次变迁,也构成了古代印度立法思想的发展史。不过比较而言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神权立法仅是打着神意的旗号制定与推行,其法律本身仍为世俗性的法律;而印度法在与宗教教义的结合中相互渗透,立法思想以宗教教义为核心具有典型的神权思想。

自然主义,指的是古希腊时期一种古朴的哲学思想。而自然主义法律意识系指古希腊早期思想家用看待自然界的观念和方式来理解法律现象,将法律现象视为一种自然现象。古希腊人认为,“法”就象自然界事物的生成一样,如同自身周围的山川河泊、鸟飞兽走一样自然同时也象神灵崇拜、礼仪典祭一样自然。罗马法以自然法观念为核心,在法律文化方面,就法律文化的深层结构而言,最深刻的影响是希腊人的自然法思想成为古罗马法律思想的直接思想渊源。因此,一定意义上说,古罗马法律思想史实际上是一个学习、传播、应用希腊自然法思想的过程。

四、东方的专制主义、希腊的理性主义、罗马的实用主

古代奴隶社会,没有形成近现代意义上的宪法、行政法等独立发展的法律部门,但已经发展出了某些具有国家根本法性质和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就整体特征而言,东方亚非国家的奴隶制法是维护以君主为首的奴隶主专制统治的工具,维护君主制政体,保障少数奴隶主阶级对立法、行政、司法、祭祀等大权的绝对控制。印度《摩奴法典》宣布:“对大地的古老宝藏和矿藏,国王应得一半,因为他是他的人民的保护者,因为他是大地的主人。中国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说。表现在君臣关系上,即严格维护等级制度和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

希腊法律的发展与希腊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希腊,世界上最早一批政治法律思想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及斯多葛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把很多法律思想纳入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进行哲学论证,构造成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和法学密不可分的思想体系。他们把法律与理性正义道德联系在一起,提出法律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进行正义与善德的制度,希腊立法思想中的这种理性特色,是希腊特殊实践活动和社会心理特征的反映。罗马人同样拥有务实精神,但罗马人没有将自己的法律理论附属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其他科学之中,而是将法律问题独立出来,单独探讨,由此发展了历史上第一次从其他科学中独立而自成体系的实用主义法学——罗马法学。罗马时代的务实主义精神还表现在发展为规模庞大、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罗马法,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关系都被转化为权利义务关系而得到法律的保护和调整。罗马的务实特色造就了由无数法规条文构成的罗马法体系,使罗马法得到了适应情势的调整更新,达到了精深完备的程度,但却使法理学的发展停滞于希腊文化基础上而无所造就,理论贡献甚微。

虽然古代东西方各国在立法中所遵循的立法思想不同,所形成的法律思想各异。但就立法思想的发展来说各个文明的奴隶制国家都无法逃脱阶级与历史的局限。

从奴隶到将军 第5篇

范仲淹问:“他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吗?”

尹洙说:“他打仗特勇敢,每次都身先士卒,受伤了也不下火线。他打仗的时候会戴一个铜面具,披头散发,看上去非常凶悍的样子,敌军都畏之如虎。”

范仲淹摇摇头说:“这样的军官我一大把。”

尹洙说:“他打仗还很有头脑。”

范仲淹哦了一声,眼睛直盯着尹洙。尹洙说:“他还会在前线修建许多堡垒,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为抵抗西夏军队立下很大功劳。”

听到这里范冲淹连连点头。太符合他的心意了。范仲淹一直认为:一个军人,如果不会用脑子,就只能一辈子扛大刀。“我要会一会这个牛人!”他吩咐道。

这次会见彻底改变了狄青的人生轨迹。在这之前,他只是一个不入流的下级军官;在这之后,他凭借战功一步一步走向权力核心,最后做到将军——在宋朝,这是一个军人能够做到的最大职位。

这一年,狄青32岁。

范仲淹非常欣赏这位有勇有谋的下级军官。他太优秀了,天生就是一个打仗的胚子。唯一的缺憾是,文化程度太低。于是范仲淹送给狄青一部《春秋左氏传》,勉励他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意思是将领不知道一点历史,不过是呈匹夫之勇。提醒他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做全能型人才。

狄青小时候家里很穷,两兄弟经常受人欺负。16岁那年,他哥哥跟人打架,把对方给伤了。狄青代替哥哥接受惩罚,来到京城当了一个小兵。按照宋朝法律,狄青的脸上被刺了墨字,成为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后来狄青做了枢密副使,在中央上班,宋仁宗对他说:“你这墨字不好看,可以想办法去掉了嘛。”

狄青知道宋仁宗的好意,不过他还是婉拒了。他说:“我把这墨字留在脸上,其实是想告诉其他士兵,你们尽管出身低微,但只要努力,一样可以做到将军。”

从奴隶到将军,狄青完成了人生最华丽的转身;他有足够的理由成为宋朝青年眼中的励志典范。

公元1042年,西夏军队大举进攻定川,来势汹汹。宋军大败,总管葛怀敏战死,西夏军队直抵渭州城下。宋仁宗派出狄青迎敌。狄青打仗的特色是“快”。他率军来到前线,趁敌人阵脚未稳,迅速发起冲击。在暴风疾雨似的攻击之下,西夏军队被冲得七零八落,全线溃败。

这一仗极大地伤到西夏的元气。加之西夏国内发生百年不遇的旱灾,财力枯竭,以及连年战争导致军民死伤极多,李元吴已经不能发动有生力量攻打宋朝,只好息兵。

正是通过与西夏作战的战功,狄青的官职越升越高,一直做到枢密副使。

公元1052年,过了几年和平日子的宋朝又出事了。这一次不是外地入侵,而是内部出了纰漏——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

宋仁宗先后派了几支部队前去平乱,均以失败而告终。这时,狄青主动上书,要求带领军队去讨伐敌人。宋仁宗很高兴,授予狄青为宣徽南院使、荆湖南北路宣抚使、提举广南东西路经制盗贼事,广南所有将士都归狄青节制,权力是很大的,也看得出宋仁宗对狄青此行充满了憧憬。

狄青来到前线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发现了宋军打不过叛军的秘密:

宋军管理松懈,将领随意出击,因而胜率极低,同时,导致士兵们对叛军产生恐惧心理。

这两种原因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针对这种情形,狄青玩了一次心理测试。有一次狄青带队经过一座庙宇,进去叩拜祈祷。狄青从怀里摸出1D0个铜钱,摆出一副赌神的姿势说:“如果我投出去的铜钱都是正面,那么我们一定大胜而回。”

第二句话没说,但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大家屏住呼吸,看着狄青扔出的铜钱在空中划出美妙的弧形……如你所知,狄青果然抛出了100个正面。

在大家的欢呼声里,狄青微笑着宣布,把这些铜钱钉死在地上,以保住胜利果实——我想,如果那些负责钉钉子的士兵胆敢翻开看一眼,就会发现,铜钱的反面也是正面。

这样的游戏不太高明,但对鼓舞士气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双方都在等待决战的到来。

自从到了前线之后,狄青一直在搞队伍的作风建设。官兵们要么在军营里做做运动,要么到附近的村子里搞军民联欢晚会。根据这种状况,连一个傻子都会得出结论:这仗一时半刻是打不起来的。叛军首领依智高就是这样想的。

狄青却不这样想。

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狄青带领部队夜行军,往昆仑关方向而去。经过一晚的跋涉,黎明时分,他们终于像天兵天将一般出现在叛军的军营前面。

就这样,依智高在狄青的重拳打击之下,逃往大理,叛乱顺利平复。

狄青因为平叛有功,被提拔为枢密使。这一年,他45岁。

枢密使是狄青职场生涯的顶点。但他只做了4年就被撤职了。这倒不是因为狄青的能力问题,而是源自宋朝的文武之争。

宋朝是以武力夺得天下,但是却实行“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文官瞧不起武官,狄青以一介奴隶的身份做到枢密使,简直就是文官的眼中钉,怎么看都不顺眼。

包括名臣欧阳修在内的文官隔三岔五就告狄青的状,说他的坏话。欧阳修曾经写过一篇奏折,里面大部分内容都是表扬狄青,“青之事艺,实过于人”,“其心不恶”,“为军士所喜”,任枢密使以来,“未见过失”。而最后甚至含沙射影地把当年水灾归罪于狄青,说:“水者阳也,兵亦阴也,武将亦阴也”,今年的大水就是老天爷因为狄青任官而显示的征兆。面对这样的诛心之论,没有多少文化的狄青自然百口莫辩。

或许到这个时候他才明白,为何当初范仲淹一定要自己多看书,自学成才。

编辑/周楠

上一篇:链式提升机下一篇:债权人利益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