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心理护理分析

2024-07-07

耳聋心理护理分析(精选5篇)

耳聋心理护理分析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治疗1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男98例、女62例, 患者中的最小年龄是25岁, 最大年龄是71岁, 平均年龄为48岁。治疗之前首先对其进行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 之后再根据“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并下最终结论。测试之后90例患者为左耳聋、70例患者为右耳聋。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 试验组80例, 对照组80例。2组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性别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于本次实验中的160例患者都采用了常规护理的方法, 其中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相应的心理护理及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 心理护理的必要性。心理问题在治疗突发性耳聋疾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现这种疾病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打击, 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家庭和婚姻生活。患病后一般都会担心自己的是否能治愈, 治愈后是否会出现复发等问题。有些患者在听力下降的同时还常常伴有呕吐、眩晕、恶心等症状, 更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所以很多患者经常会出现精神错乱、紧张犹豫、身体其他部位不适等, 短时间内会出现厌食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 心理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疾病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消除患者由于耳聋而带来的心理紧张、环境陌生等问题, 要求护士耐心地对患者讲解医院的住院环境、常规检查的步骤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医院的作息时间、患者应该如何配合治疗等问题。护士在与患者交流中要具有足够的耐心, 从而尽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护士还可以请治愈患者与这些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传授在治疗中的经验和体会, 从而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使之在以后的治疗中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配合, 最终达到患者和医护密切配合,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第二,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避免噪声刺激。患者如果长期处于一种嘈杂的工作环境或者直接在噪声中工作就会使听力受阻, 使听力处于一个疲劳状态中, 导致耳朵出现内部痉挛。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耳鸣、听力模糊或暂时性耳聋。所以, 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应该避开有噪声的地方, 保护患者的听力不受外界干扰。 (2) 戒烟戒酒。尽量让患者做到戒烟戒酒, 实践表明, 长期吸烟会对患者耳内的毛细血管形成刺激使其增厚, 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痉挛, 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增加, 长此以往会形成动脉硬化。长期饮酒会损害患者的心血管, 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现象, 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患者的双耳出现血管壁增厚的现象就容易出现阻塞。所以, 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务必使患者戒烟戒酒, 保证合理的休息, 充足的睡眠, 避免过度疲劳[1]。 (3) 调整情绪。患者的情绪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心情过度抑郁、激动或愤怒状态时就会导致机体功能失调, 出现植物神经紊乱、血液供应不足、血管壁增厚等, 这些都是引起突发性耳聋的原因[2]。所以护士在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尽量使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4) 禁止暴饮暴食。有研究表明突发性耳聋与患者的饮食有密切关系, 不合理的饮食会使血压和血脂升高, 出现血液中的脂质代谢障碍, 从而在耳内出现脂质增厚、听力受损的问题, 严重时就会出现突发性耳聋。所以, 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要引导患者避免暴饮暴食, 生活规律, 最好不要摄入含脂肪较高的食物。 (5) 有氧运动。由于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使人们的竞争意识加强, 生活压力较以前大大增加, 所以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要引导患者做适当的有氧运动, 从而缓解压力, 促进血液循环, 使患者处于一种心情愉悦的状态, 消除不良情绪。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见表1。

3 讨论

3.1 提升心理护理服务质量

突发性耳聋由于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耳聋, 因而往往会在心理上难以接受, 常常会出现悲观失望、易暴易怒、心情郁闷, 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自杀倾向。所以, 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治疗患者身体的疾病, 还要减轻患者心理上的负担,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减轻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建立良好的治疗氛围, 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 让患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要求我们要积极调整治疗护理模式, 注重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治疗,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在新的护理模式的推动下医院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素质, 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环境[3]。

3.2 提高护理水平

首先, 护理人员在与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交流中要注意力集中、态度诚恳。及时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的多方面需求, 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 减轻患者在治疗中的心理负担, 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治疗心态, 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 告知患者出现偶尔性的耳鸣和耳聋, 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只要积极配合治疗, 是可以恢复的。告知患者如果在平时生活中频繁出现耳鸣要及时就医检查, 因为单纯短暂的耳鸣不会对身体带来太大的危害, 但是长时间的耳鸣会影响听力及生活质量, 如果出现突然听力下降, 也要及时的就医。

再次, 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工作或生活, 以防对听力造成损害。

最后, 保持稳定情绪。患者情绪的变化会使人体内的神经体液调节失去应有的平衡, 从而对听力造成影响。所以告知患者在生活中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不要暴怒狂喜。此外, 还要告知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患有感冒、发热等疾病要遵医嘱, 不要自作主张乱服抗生素类等药物, 因有些药物会损害听力, 造成永久性伤害。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60例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 采用心理护理的试验组具有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论 医院应该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为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营造和谐的治疗氛围, 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心理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黄小红, 秦冰丽, 赵亚红, 等.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J].心理护理, 2010, 23 (1) :125.

[2]赵兰华.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11, 30 (25) :175-176.

耳聋心理护理分析 第2篇

【关键词】强化护理干预;突发性耳聋;焦虑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08-01

突发性耳聋多系多因素所致的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多有单侧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会有耳压迫感或麻木感,常对患者正常生活、学习带来诸多不利影响[1]。相关研究指出,突发性耳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疾病对自身生理状态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多有焦虑情绪,影响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及早康复[2]。为了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促进患者及早康复,选择突发性耳聋患者34例,给予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经结合临床症状、听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排除精神障碍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字母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39.1±8.2)岁;单侧21例,双侧13例;病程8h~7d,平均(3.6±0.7)d。对照组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38.3±8.1)岁;单侧21例,双侧13例;病程11h~8d,平均(3.7±0.8)d。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常规检查、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强化心理护理干预。由于患者受疾病因素影响,听力受限,加之对治疗过程、方法知之甚少,对治疗效果多存在较多疑虑,易出现焦虑、抑郁心理。为此,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需热情接待,针对患者及家属疑虑给予耐心、真诚解答,透过多种渠道采集患者心理信息,以此为依据对其心理状态进行科学评估,并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方案。此外,护理人员需通过书面语言或手势等沟通方式,及时准确把握患者心理动向,积极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②强化认知干预,护理人员可通过多种沟通方式向患者讲解突发性耳聋的发病起因、治疗的必要性、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疾病认知深度增加,并指导患者掌握科学的耳保健知识。此外,可通过治疗成功案例的讲解,使患者加深对治疗效果的认知,并树立积极心态应对疾病与治疗,提高依从性。③强化行为干预,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密切关注,加强行为干预,指导患者通过肌肉放松训练、播放舒缓音乐、深呼吸训练等方式疏解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

1.3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焦虑量表 (SAS)评分及治疗效果,SAS评分满分均为100分,评分>50分则为存在焦虑症状,分值越高,病症越严重;疗效判定标准:观察两组突聋患者治疗前后听力水平情况[3],依据纯音听阈测试结果判定。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t值校验,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焦虑评分比较

SDS评分:干预前,观察组(52.19±4.13)分,对照组(52.19±4.23)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42.34±4.11)分,对照组(48.24±4.2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痊愈11例,显效10例,好转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8例,好转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药物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两组均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突发性耳聋因疾病起因不明,发病具有突然性,使患者毫无心理准备,患者多难以接受,加之病痛折磨,影响生活、学习,使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负性情绪渐次蓄积,长此以往,可使患者并发抑郁症,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同时对疾病康复治疗效果亦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为此,在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消除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患者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均大有裨益。

本研究中,在患者入院之始,即为患者提供舒适环境,通过强化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等措施,使患者因多种因素所引起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得到有效缓解,甚至消除。本研究中观察组经强化护理干预后,患者SAS评分显著下降,并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焦虑状况的有效性,并能一定程度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针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实际状况,通过提供强化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等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况,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赵玉芳,鲜红玉,邓华英 . 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情绪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7):130-131,146.

[2]蔡兰珠,陈舒燕 . 早期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4):602-603.

老年性耳聋患者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 第3篇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老年性耳聋患者日益增多。老年性耳聋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 而且可引起复杂的心理变化。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老年性耳聋患者的病理特性和心理表现进行了研究, 认为患者可因耳聋产生异常的心理行为。因此, 护理中除了进行常规治疗外, 心理干预对老年性聋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老年性耳聋患者220例, 通过精心地护理, 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20例, 男124例, 女96例;年龄58~75岁, 中位年龄65岁;轻度聋90耳, 中度聋256耳, 中重度聋72耳, 重度聋18耳, 极重度聋4耳, 其中伴耳鸣154例。

1.2 治疗方法

(1) 应用血管扩张剂 (如低分子右旋糖苷、金纳多等) 与活血化瘀药物。 (2) 静脉应用ATP、辅酶A、胞二磷胆碱等改善内耳代谢药物。 (3) 口服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 (4) 肌内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或腺苷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 (5) 神经生长因子 (NGF) 2ml分别于双耳乳突表面皮下注射。上述药物一般应用10~21d, 个例可延长疗程。 (6) 低流量吸氧, 有条件者可予以高压氧舱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0.25~4kHz各频率听阈恢复正常, 或达健耳水平, 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15dB[1]。

2 结 果

本组患者痊愈8例, 显效120例, 有效34例, 无效58例, 总有效率为73.6%。

3 护 理

3.1 心理护理

老年性耳聋患者由于起病急、住院环境的改变、输液时间延长、与外界沟通发生障碍等因素, 多存在漠视、焦虑、烦躁、抑郁、自闭等心理, 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和尊敬, 表现为入院后情绪不稳定, 易激动。因此, 护士在患者入院接待时, 要给予耐心细致的讲解, 帮助其熟悉病房环境, 了解其心理状况, 倾听其诉说, 认真回答其提出的每个问题, 从而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治疗过程中告知患者用药及治疗的工作流程, 在每项操作前向其解释操作的目的和作用, 从而消除其疑虑。充分地理解和同情患者, 使其认识到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开朗乐观的心态对疾病的恢复非常有益, 可介绍成功治愈的病例, 促进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配合治疗。与患者交流时多用敬语, 并给予关爱和细心的询问, 这样既可以让其感觉到尊重, 又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另外, 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 如性格、家庭情况、有无其他疾病等, 对进行良好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总之, 在患者入院后的每个阶段, 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护理、心理疏导是顺利进行治疗以及促进康复的重要部分。

3.2 努力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依从性也称顺从性、顺应性, 指患者按医师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 习惯称患者“合作”, 反之则称为非依从性。依从性可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 (超过或不足剂量用药、增加或减少用药次数等) 和完全不依从3类, 在实际治疗中这3类依从性各占1/3。患者对于具体用药的依从性, 即为该具体药物的依从性;非依从性, 顾名思义, 即使是最好的治疗计划, 患者不依从也会失败。非依从性最明显的后果是疾病没有减轻或治愈。

老年性耳聋患者因其特殊心理, 依从性往往较差。因此, 除做好心理护理外, 还要努力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具体方法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包括告知作出的治疗决策以及对患者主诉的关心;告知用药方法必须清楚、明了, 以及为何要进行这种治疗都必须向患者加以解释;还有告知预期的情况 (如好转需较长时间、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也有助于保证依从性;同时劝说患者充分信任医师;鼓励患者提出问题, 尤其是对病情有关的问题, 这有助于理解疾病严重性, 能理智地权衡治疗方案的优点和缺点。护士有责任查出和帮助患者解决依从性差的问题, 及时发现其误解和不良心理, 并给予解释或指导, 从而提高其依从性。

3.3 高压氧治疗护理

老年性耳聋患者除进行溶栓、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外, 还可应用高压氧舱辅助治疗, 但部分患者不易耐受。入舱前对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知识宣教, 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舱, 勿带手机以免影响医疗器械正常工作, 并嘱其更换全棉衣裤。高压氧能改善内耳微循环, 迅速纠正内耳的缺氧状态, 缓解因缺氧引起的内耳组织水肿, 并可扩张椎—基底动脉, 改善内听动脉血供, 从而有助于毛细胞的修复和听功能的恢复[2], 对耳聋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通过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 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高压氧治疗, 促进疾病的康复。

3.4 沟通障碍的护理

尽量安排患者处于安静的病房, 减少噪音, 对于重度耳聋的患者可以用笔书写或选配助听器进行沟通。尽量安排家属陪伴, 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

3.5 局部护理

注意保持耳后注射部位局部清洁、干燥。

3.6 用药护理

静脉应用药物时应根据药物性质及患者年龄、身体状况调节滴速, 避免药物滴速过快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应用扩张血管或活血化瘀药物时, 患者可出现轻微头胀, 嘱其不要紧张, 经吸氧后可减轻症状, 并注意休息, 多数会自然恢复;注意观察药物过敏反应, 如出现荨麻疹、药疹等, 应及时通知医师, 遵照医嘱进行处理。

3.7 饮食护理

忌食高糖、高盐、高胆固醇、低纤维素食物, 宜进食低脂肪、低盐、清淡食物, 以预防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戒烟, 可少量饮酒, 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多饮淡茶, 因为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3];多吃含有维生素E的食物、蔬菜及新鲜水果, 以保持大便通畅。

4 出院指导

4.1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 勿剧烈咳嗽、用力擤鼻, 因为剧烈的动作在增高胸内压、静脉压和脑压的同时可引起中耳压力突然改变, 窗膜破裂, 发生突发性耳聋[3]。 (2) 戒烟限酒, 因为尼古丁与乙醇中毒能直接损害听神经和神经中枢, 造成脑血管收缩功能紊乱, 使内耳的血液供应不足, 严重影响听力[4]。 (3) 不吃刺激性食物, 饮食宜清淡、低脂。 (4)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活动, 劳逸结合, 生活和工作中既不过度紧张, 也不过于安逸, 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绪, 且长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有利于睡眠。 (5) 保护听力, 尽量少接听手机和电话, 不使用耳机。回避噪音, 避免长时间在高噪音区停留, 处于噪音环境下应佩带防声耳塞或耳罩。 (6) 不滥用耳毒性药物, 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 (7) 全身患有某些慢性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症、内分泌紊乱、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可影响内耳的微循环, 伤及内耳的感受器[5]。因此, 应加强对上述疾病的积极治疗, 以促进听力的恢复。 (8) 留取医院电话, 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联系。

4.2 耳部护理

每日搓耳廓, 按摩耳部, 加强耳部活动, 促进耳部的血液循环, 从而增强耳部供血功能, 以利于听力恢复[6]。如突然出现耳聋、耳鸣症状加重, 应及时来院就诊。

4.3 其他

药物治疗效果差, 听力很难恢复的患者, 可应用适合的助听器, 以为耳聋患者带来工作、生活、学习上的便利。

5 讨 论

突发性耳聋为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耳聋的确切致病因素及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目前多认为与病毒感染、血管因素、微循环障碍、血液黏稠度改变、膜迷路破裂及自身免疫有关, 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临床资料显示:发病1周内的治疗效果较佳, 2周次之。因此, 老年突发性耳聋应积极防治, 一旦发病应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以降低病残率。患者因听力下降影响社交与日常生活, 持续耳鸣引发心烦气躁、痛苦甚至自卑情绪。由于生理和环境条件各异, 其心理特点表现不同。老年人经历了坎坷的人生, 自信心强, 有的性情怪癖、固执, 对生活表现懒散, 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 有的自理能力差, 自尊好强但又力不从心。老年人的心理活动特点除与自身衰老有关, 还与家庭、社会、职业及经济生活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老年人心理活动的关注, 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知识治疗和护理患者, 帮助其消除紧张心理, 解除其身心痛苦, 促进其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刘辉, 白莉, 杨丽萍.耳后注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老年性聋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 2011, 33 (22) :3421-3422.

[2]叶海霞.突发性耳聋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32) :4886-4887.

[3]陈秋鸿, 林丽芳.68例突发性耳聋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17) :138-139.

[4]王晓媛, 曹春玲, 姚静.老年性耳聋糖尿病病人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探讨[J].护理研究, 2004, 18 (1) :123-124.

[5]邢志敏.耳鼻咽喉病[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8.

在校大学生突发性耳聋的心理护理 第4篇

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0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37例突发性耳聋学生, 其中男性16例, 女性21例;年龄在19~23岁, 平均年龄19.5岁。大一新生17例, 占45.94%;大四学生12例, 占32.43%;其他学生8例, 占21.62%。临床疗效标准参照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制订的突发性耳聋疗效分级标准 (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 或达健耳水平, 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 dB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30 dB) [1]。突发性耳聋学生的发病情况:听力在10~30 dB的轻度患者13例, 占35.14%;听力在30~60 dB的中度患者21例, 占56.76%;听力在40~90 dB的重度患者2例, 占5.40%;一侧耳聋者1例, 占2.70%。有上呼吸道感染史3例, 占8.10%;过度劳累发病6例, 占16.22%;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发病28例, 占75.68%。患病背景:具有某种或多种叠合特性的学生, 如新生、女生、贫困生、差生、离异家庭和高分调剂录取生等占主体, 达90.00%以上。

2 心理护理措施

在对37名突发性耳聋学生的护理过程中, 针对突发性耳聋学生的发病程度、心理特征及情绪状态, 采取了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配合药物治疗。在护理工作中, 通过语言及非语言交流 (配合手势) , 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消除患病学生的心理顾虑, 使他们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接受治疗。

2.1 根据耳聋程度进行心理护理

在突发性耳聋大学生中以轻度、中度耳聋居多, 由于他们正处于青年阶段, 活泼好动, 思想活跃, 情绪多变, 加上学习压力, 不易安心养病。在治疗过程中, 一方面给他们讲解有关耳聋的病因及治疗知识, 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指导其合理安排患病期间的学习与休息, 劳逸结合, 预防感冒, 保持充足的睡眠, 戒除挖耳习惯, 避免高音量使用随身听或长时间使用手机通话, 鼓励他们在不影响治疗和休息的情况下积极参加集体生活和娱乐活动, 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减轻了这些患病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 对他们提出的有关病情和治疗的问题予以耐心解释, 说话时态度和霭, 节奏放慢, 直至患病学生听明白为止。若夜间耳鸣加剧, 睡前用热水泡脚可缓解耳鸣。保持清淡饮食, 不食用高胆固醇及刺激性食物, 男生患者在治疗期间戒掉烟酒。对于听力恢复差的学生, 我们一方面建议他 (她) 配备助听器, 以提高其听力;另一方面还与他们加强非语言的交流, 除了使用手势沟通之外, 还进行书面交流, 用优良的服务为其进行心理疏导。

2.2 建立特殊群体档案, 进行个体心理指导

高校医院是担负校内师生员工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机构, 很难对每一位患病学生的背景和心理情况做到全面了解, 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每名患病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 而且绝大多数学生仍留在学校边学习、边治疗。鉴于这种情况, 我们通过适当的渠道和方式, 将那些因为思想问题多、心理负担重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的患病学生和重度患病学生, 与所在学院辅导员沟通, 取得他们对患病学生的关注。发现患病学生心理压力过大时, 指导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宣泄, 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同时, 通过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对其进行个体心理辅导。

3 结果

通过对患有突发性耳聋学生的背景进行心理分析发现, 具有某种或多种叠合特性的病例在90%以上, 这些患病学生的心理多处于亚健康状态, 不同程度地具有焦虑、抑郁、恐惧、疑虑及孤独等心理因素。我们在遵医嘱给予突发性耳聋学生血管扩张剂、皮质类固醇激素、B族维生素及营养神经的药物等常规治疗的同时, 辅以心理护理, 有5例中重度患病学生在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的同时, 接受我校对口医院的高压氧治疗。经5天到一个半月的药物治疗与心理护理, 37例患者中, 痊愈21例, 占56.76%;显效9例, 占24.32%;有效7例, 占18.92%。

4 讨论

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其转归也受多种因素影响, 精神因素和紧张状态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一些资料表明, 精神越紧张, 焦虑程度越重, 听力改善程度越差[2,3,4]。听力恢复的程度对于病人情绪变化影响最大。有的学生在第一周治疗阶段, 希望尽快恢复听力, 对药物治疗效果期望较高, 过分关注自身疾病的变化;还有的学生患者刚恢复部分听力就想终止治疗。对这些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 这时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通过对37名突发性耳聋学生的心理护理, 发现大一新生发病率最高, 而焦虑心理在新入学的大学生身上表现最为突出。新生刚进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他们渴望适应新的环境, 和老师同学搞好关系, 但往往事与愿违;其次, 他们对新环境、新人群和新生活过分担忧, 还有来自学习上的压力;再次, 大学和高中相比自由度较大, 自我支配的时间也较多, 自觉性较差的同学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当一学期下来, 考试成绩不理想, 紧张甚至焦虑感又随之而来;第四, 不少大学生是第一次远离家乡、远离亲人, 缺乏应有的自理能力, 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里, 面对的是一些生疏的面孔, 因此感到孤独而产生焦虑心理, 容易诱发本病的发生, 这与其他人的研究结果一致[5]。

大四学生发生突发性耳聋的比例仅次于新生。主要是由于大四学生处于既要忙于完成学业, 又要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搏杀, 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则采用退避、消极面对等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的方式来应对, 提示学校有必要给他们提供心理指导, 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等, 引导他们以良好的心态改变认识、适应环境, 确保其身心健康地走入社会[6]。本研究还显示, 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 女生的发病率较高, 可能与女生对事物比较敏感, 抗挫折能力较弱, 为人处事小心谨慎及参加体育活动较少有关。

通过对突发性耳聋学生的心理护理可以看出, 患病学生多数存在抑郁焦虑、恐惧和自卑等心理症状。结果显示, 以大一、大四学生为该病的高发人群, 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这类学生的心理指导与健康教育。增加患病学生对突发性耳聋的认知评价, 消除和减轻其紧张、焦虑等不良应激反应程度, 使他们乐于接受治疗, 促进其听力的恢复。

综上所述, 在对突发性耳聋学生的心理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原则, 熟悉他们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了解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差异, 细心、周密和耐心地对其进行心理护理, 为他们创造一个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6, 41 (8) :569.

[2]于圣立.突发性耳聋相关因素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 2005, 27 (2) :34.

[3]计惠民, 张琴绵.我国护理心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 1996, 3 (3) :182-184.

[4]汪素玲.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心理及预后的影响[J].当代护士, 2009 (11) :53-54.

[5]王金平, 张李明, 王金艳.突发性耳聋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8) :1780-1781.

耳聋心理护理分析 第5篇

1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状态

1.1 患病前心理

多数患者有情绪易激动、办事要强、工作生活压力大、精神抑郁、易焦虑的性格特征。

1.2 患病后心理

耳聋能否在短时间内治愈, 是否永久性聋, 是否影响未来的工作、学习、生活;担心医疗费用高, 听力差导致交流障碍, 不愿与别人接触交谈, 自我封闭;因听不清声音不愿意看电视, 不愿意交谈, 外界信息少, 导致患者特别敏感、多疑;有些患者平时在工作单位、家庭处于领导者地位, 入院后不得不依靠他人, 听别人指挥, 精神压力大, 构成心理失衡等, 甚至出现悲观失望心理, 表现为烦躁易怒或沉默寡言, 如果治疗效果不好, 甚至要求中断治疗等。

2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

精神压力大, 经常工作学习到深夜;摄入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酗酒;运动量少;生活不规律, 经常熬夜上网;戴耳机时间过长;经常煲电话粥, 用一侧耳听电话时间过长;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中工作, 不注意个人防护;经常蹦迪或在练歌厅等噪音大的环境逗留;睡眠质量较差等不良习惯。

3 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干预

3.1 具备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急症之一, 接诊时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安排好患者, 耳聋患者尽量住在同一病房, 通过热情接待, 细心的关怀, 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 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促进患者的康复[2], 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意义[3]。

3.2 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

沟通在护理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4], 与患者交谈时, 对单侧耳聋的患者, 要在患者听力好的一侧说话, 对于双侧耳聋患者, 需要提高说话音量, 但要注意语气和态度, 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同时还可运用肢体语言、手势、文字书写等沟通技巧, 达到有效的沟通。

3.3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思想变化, 鼓励患者发表自己的意见及建议, 进行自我心理疏导, 对患者反映的问题尽可能及时解决;对那些易焦虑、自我封闭患者, 应多巡视, 主动关心、主动交流, 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消除患者的孤独、苦闷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的患者, 应多安慰、鼓励, 向他们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敏感多疑的患者, 应多解释治疗或用药的目的及作用, 以自信、大方, 过硬的护理技术, 赢得患者的信赖, 同时在解答患者的问题时, 掌握好分寸, 不说不利于治疗的言语, 多给患者鼓励和积极的暗示;对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 担心医疗费用过高, 不安心治疗的患者, 多关心体贴, 不歧视, 并详细解释治疗、用药的经过, 使其了解医生是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治疗和用药的。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不仅使患者得到心理支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配合治疗, 也赢得了患者的信赖, 加深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树立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4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 是以医院为教学基地、住院患者及家属为教育对象, 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树立健康观念, 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过程[5]。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健康讲座、座谈会等群体教育, 结合患者年龄、文化层次、职业、社会地位的不同, 采取个体教育。对中老年患者的指导主要是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和乐观心态, 避免紧张激动, 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 重视营养平衡, 保证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素饮食, 戒烟限酒, 保证良好睡眠, 不滥用耳毒性药物, 积极防治老年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对年轻患者的指导主要是远离噪音刺激, 不去或少去蹦迪、歌厅唱歌跳舞, 游艺厅玩游戏, 不长时间戴耳机, 不酗酒、熬夜等;对长期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的患者, 指导他们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根据病情调换工种;对经常出差的白领患者, 注意劳逸结合, 指导他们乘坐飞机时注意保持咽鼓管通畅, 保护鼓膜完好;儿童患者要避免洗澡、游泳时耳道进水, 患感冒、鼻炎或鼻窦炎时, 应尽早治疗, 以防止患中耳炎等。同时指导患者要定期复查, 发现听力改变, 尽快做听力检查。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 不仅是非药物治疗的关键, 也是促进整体护理全面落实的关键[6]。

通过了解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 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使患者了解了疾病的相关知识, 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纠正了不良的生活习惯, 提高了自我保健和治疗的依从性, 有效地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同时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提高。

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2009年2月-2010年2月7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相应的健康教育。结果: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能达到最佳治疗护理效果。结论:通过了解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 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促进疾病康复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突发性耳聋

参考文献

[1]杨剑, 刘博, 韩德民.突发性耳聋的循环病因机制[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6, 5 (30) :175-177.

[2]陈慧, 郑美爱, 雷伟娜.某二级甲等医院外科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 2012, 4 (12) :255-256.

[3]黄飘.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8) :69.

[4]崔屹.护理软技能培训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1, 25 (3B) :734-735.

[5]张银萍.指导眼科年轻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方法的探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5, 11 (4) :371.

上一篇:中职学校数学下一篇: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