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状况范文

2024-09-09

医疗状况范文(精选11篇)

医疗状况 第1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小型医疗机构指门诊部、诊所、社区服务站及保健室等医疗机构。相对于综合医院等大中型医疗机构,小型医疗机构单位规模小、机构人员少、涉及科目简单、不设置住院病床。上海市某区共有医疗机构257家,其中产生医疗废物的小型医疗机构13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0家、门诊部67家、诊所40家、保健站等8家)。调查以分层随机抽取的方法,抽取93家小型医疗机构进行调查。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制定和发放调查表,对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管理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以小型医疗机构管理人员或处置人员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对医疗废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对医疗废物处置各环节的认知、医疗废物内部管理情况、医疗废物规范管理的需求。

1.2.2现场调查通过现场检查,对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状况进行现场调查。从制度建立、分类收集、转运交接、暂时贮存、消毒监测、培训防护等方面, 对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调查。

1.3研究内容通过对问卷调查、现场调查的结果分析,对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的认知情况、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该区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的状况。通过对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 转运交接、暂时贮存、消毒监测、人员管理等各环节管理情况的分析,研究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

2结果

2.1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认知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对医疗废物管理基础情况的认知、重要性的认知、医疗废物相关法规规章等的认知、医疗废物管理重点环节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小型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基础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好,医疗废物定义知晓率、处置方式知晓率分别为96.77%和93.55%。认为医疗废物管理相当重要的小型医疗机构占56.99%;知晓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应依据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等的小型医疗机构占66.67%。重点环节管理中,小型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应按类别分类收集相关知识的认知率相对较高,为72.04%;但对医疗废物管理内部督察相关知识的认知率较低,为18.28%。见表2。

2.2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执行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医疗废物处置的建章立制、内部管理、分类收集、内部转运、暂时贮存、登记记录、集中处置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较高,医疗废物均无自行处置的情况,其中74.19%的单位能直接将医疗废物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集中处置。此外,小型医疗机构在医疗废物使用专用容器及包装袋、按类别进行分类收集、暂存设施设置方面符合率达到70%以上。但小型医疗机构在医疗废物管理的内部督察、人员健康管理、暂存处及时清运方面符合率较低,低于20%。见表2。

3讨论

3.1对医疗废物管理认知不足小型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基础情况认知度较高,医疗废物定义知晓率为96.77%,知晓医疗废物无需毁型及应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的知晓率为93.55%。但小型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管理重要性、法律法规、重点环节管理的认知率有待提高。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管理非常重要的小型医疗机构为56.99%。知晓《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的机构占66.67%。显示小型医疗机构大多已经知晓了医疗废物的定义、应进行集中处置,但从主观上对医疗废物管理重要性的认同度不够、对医疗废物管理相关法规规范的知晓度也有待提高。在重点环节管理中,建章立制认同度、分类收集知晓率相对较好,分别为63.44%和72.04%,但认为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内部培训的认知率为34.41%,认为应对医疗废物处置管理进行自我督查的认知率仅为18.28%,显示小型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规范管理的自律意识较低,有待提高。分析原因,小型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对法律法规认知程度不够,也是导致对医疗废物管理重点环节规范处置要求认知度不高的主要因素。

3.2医疗废物管理有待规范小型医疗机构在医疗废物管理重点环节中,执行情况较好的包括:集中处置、使用专用容器及包装袋、按类别进行分类收集,符合率在70%以上。显示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出台以来,小型医疗机构对“不能自行处置医疗废物、不能丢弃买卖医疗废物、应将医疗废物交给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集中处置”这个关键环节上的执行情况已逐步规范;在分类收集工作中,大部分单位能做到使用专用容器包装袋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在医疗废物管理重点环节中,内部督察、人员健康管理、暂存处转运管理等执行情况较差,符合率低于20%。显示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内部管理情况有待提高,需加强日常督察、自查自纠,提升自律意识,从而有效规范医疗废物处置的各个环节。调查中发现,小型医疗机构普遍难以做到法定的48小时内清运医疗废物,这主要与集中处置单位不能48小时内进行收运有关。这也是小型医疗机构在医疗废物管理中较为困惑的问题,由于收运时间较长,常常导致医疗废物暂存点存放不下,容易出现管理上的安全隐患;同时医疗废物存放时间过长,也易出现细菌等的繁殖,对医疗机构环境也存在污染风险。此外,调查中也发现,由于本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未做到全覆盖收运[2], 25.81%的小型医疗机构需将医疗废物交其他医疗机构统一交予集中处置单位。

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区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管理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方法 通过问卷和现场调查方法,对93家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知晓状况和执行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93家小型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定义、集中处置等认知率较高,对医疗废物管理内部培训、自我督查等认知率较低。93家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集中、暂存设施等符合率较高;内部督察、人员健康管理等符合率较低。结论 小型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处置管理不同环节的认知率和执行率各有差异,部分环节管理认知度和处置规范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小型医疗机构应增强法制意识、自律意识,提高加强对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的监管成效。

医疗状况 第2篇

调查报告

一、调查说明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转变,医疗服务显得与整体社会发展不十分协调。为了了解当前我县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状况,我组于近期在某某乡、某某乡、某某乡选取了17个村300户农牧民及部分医务人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基本公共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广为人知,也受到了大部分农户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要使医疗改革制度保持持久的生命力,还需不断倾听农民的呼声,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实施方案。

二、调查方式

抽样问卷调查、个别谈话。

三、调查目的

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一直是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然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得并不尽人意。老百姓怨气多,医务人员压力大。为了解我县基层 医疗卫生服务的情况,进一步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情况,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改善医疗环境。

四、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涉及某某乡、某某乡、某某乡等3个乡的17个村300户农牧民及部分医务人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

五、调查时间

2013年9月12日至2012年9月17日

六、调查内容及数据

基层医务人员的思想状况及着奇装异服情况;县人民医院、维吾尔医医院、乡卫生院等公共场所有无做乃玛孜现象;基本公共卫生落实情况及群众的满意率。调查对象中95%为农牧民、5%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

七、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医疗服务质量方面

1、医务人员紧缺。乡卫生院病人多,医务人员少,导致医疗服务质量差。农民节假日、休息时间看病困难。技术人员缺乏,导致乡卫生院内的检验设备不能投入使用,诊断病人必要的检查不能进行。有的村卫生室只有一个村医,一人就得承当医生、护理人员、工勤人员的角色。村医有时候去乡卫生院开会、取药、接种疫苗,村卫生室需要关门。农牧民看病要到乡卫生院。有20%的患者认为医务人员的技术 水平低,疾病诊断不明确。

2、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限。由于卫生院的医务人员的学历较低,很多都是中专毕业,之后再去进修。但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又较少,导致医务人员的水平受限,缺乏相关的辅助检查。卫生院的接诊病人中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肠炎、慢支炎等病种。在调查中只有20%的患者到卫生院就诊的原因是觉得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还可以,80%的患者是觉得离家近,较方便,新农合报销的比例高。

3、卫生院用房不足,房屋紧缺。乡卫生院分为诊室、输液室、治疗室、药房、为数不多的病房,各科诊室也没有明确分开。病床少,冬季经常出现病床不够的现象。输液室人满为患,甚至有自备凳子的。有的村卫生室只有2间房。诊疗室、药房和输液室没有明确分开。病人多的时候 输液室坐不下。

4、医疗设备简陋,基本医疗设施不完善。可开展的检查项目有:心电图、血常规。有的乡卫生院仅能做心电图。村卫生室只能测量血压。

5、能够提供的医疗服务有限。接诊的病人中常见的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慢支炎、高血压等。除了处理一些简单的小外伤,清创缝合外,卫生院基本不开展手术。一般都是转到上级医院治疗。

6、药品匮乏。有30%的患者觉得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药 品少,有的药在私人诊所可以买到,在卫生院、村卫生室却没有。因而导致很多患者更愿意到私人诊所看病。

(二)医患关系方面

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较差。在调查中有70%的患者对县人民医院、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护士的服务满意,20%的患者认为还可以,10%的患者对县人民医院、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服务很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是觉得医务人员摆架子、不耐心、冷漠;卫生院的条件差。从这些方面可以反映出目前的医患关系任然较为紧张。

(三)新农合运行方面

1、参保人数多,基本普及新农合。据调查,99%的人参加了新农合。没有参加的人主要是外出打工的青年,因为觉得自己身体好,基本不生病,且因长期在外的,基本用不了新农合,认为没有必要花那份冤枉钱。大部分农牧民是觉得新农合政策确实好而自觉主动参加的。小部分人是因为村领导要求才参保的。

2、新农合报销药物的种类有限。由于可以报销的药品种类较少。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用药单

一、药物短缺等现象。由于某些有效、高效药品不在新农合的报销范围,且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缺乏相关药品,导致有的患者必须到大医院看病,来回的车费,检查费等成为农民的一大负担。且在大医院的报销比例较低,门槛费高。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 现象任然存在。

八、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一)医疗服务质量方面:目前的医疗服务质量水平较低,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如政策支持不到位,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方面等导致许多医学院校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同时也有医务人员方面的问题,如医务人员没有主动扩充知识,安于现状。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临床类和医技类)加强医务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②提高基层医疗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广纳合格的优秀人才,招聘到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③定向培养医学生④增加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或者委派上级医院的医技人员下乡传帮带⑤加大投资到基层医疗设施,完善基层医疗设施设备。

(二)医患关系方面: 医患关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务人员方面有以下因素:技术水平;医务人员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医务人员的性格特征、交际能力、个人品质;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对事业和生活的满意度、自理能力;服务能力、医疗过失、纠纷与处理方式。病人方面的因素有:病人的道德价值观;病人的文化修养、社会地位与自尊程度;病人的人格特征、个人品质与交际能力;病人的就医目的、就医方式、参与能力;病人的心理状态、患病体验与就医经 验。医院管理方面的因素:医院诊疗设臵的合理性;医疗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医疗机构的服务程序、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的完善程度;收费的合理性。

处理和改善医患关系的原则和措施主要有:①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和医德修养②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③注意端庄稳重的仪表风范④改善管理⑤改革卫生保健体制,完善卫生立法,创建良好的诊疗环境

(三)新农合运行方面: 新农合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其在运行过程中,任然存在着问题:①由于政府对起付线、封顶线、报销比例、补偿范围等方面控制得较紧,使新农合基金使用率普遍不高,农民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极大的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②当地卫生服务能力薄弱,重大疾病不得不转省、市医院就医,导致医疗负担加重③部分医疗机构不严格执行合作医疗基本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而县合管办对县级医院及县外医疗机构缺乏监管人员和手段,导致住院费用上涨较快,加重了参合人员的医疗负担④部分乡镇卫生院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不坚持出入院标准,分解收费,挂床治疗的现象较突出。

改善的措施主要有:①加强宣传,正确引导。让老百姓能够转变思想观念,消除顾虑,积极参保②改善基金征收办法,做好配套服务③理顺体制,加强对新农合的监管④改善 基层卫生服务的质量,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九、结语

医疗状况 第3篇

摘 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医疗保险作为我国现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构成部分分别针对我国农村和城镇地区,新农合政策与城镇医疗保险在实施后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是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我国特殊地区,其存在的问题更是尖锐。对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旨在完善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探讨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城乡统筹性试点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少数民族地区;岫岩地区状况调查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8-0135-03

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现状与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状况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医疗保险共同构成的,两项医疗保险政策分别针对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适用。其中城镇医疗保险又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共同构成,国家逐步取消公务员的公费医疗模式将其划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范围内,因此准确地说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构成是分为三部分的。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由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两部分构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面向的是没有工作的成年城镇居民以及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实行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运行,参保人员属于非强制性参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虽然属于国家强制性参与的保险,但是相对于城镇居民医疗保赔来说职工保险不仅报销额度大并且由于实行的是职工、企业、政府三级缴费,个人负担较低,应当说是一种最为有利的保险。参与城镇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拥有一张医疗保险卡,医保卡不仅可以用来就医而且对于账户中未使用的资金可以购买相应的药品。医疗保险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城镇医疗体系可以说已经相对健全,但其还存在着基本医疗覆盖面小、弱势群体医疗保障不足以及就医门槛费较高、个人缴费负担过重等问题。补充医疗保险方面,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还相当落后。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城镇医疗保险除了国家给予补贴上的加大以外和其他地区并没有太多的变化,总体来说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还是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肯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农民自愿加入,国家、集体、个人分别出资构成的医疗基金,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一种农村医疗救济制度。新农合实施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有效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新农合“保大不保小”的运行模式不利于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保大病”的模式在新农合制度推行之初就被认为是一个制度创新的特点,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其运行的成效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在农村地区最应该首先被关注的是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的预防和治疗,而制度将目标定在保大病,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效益。另外一方面,新农合过分强调以大病为主,往往使人们认为大病为主就是“治疗为主”,过分强化卫生机构的地位,误导医疗资源配置布局,形成资金、技术和人才向大型医疗机构转移[1]。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新农合政策几乎每年都会更改完善,门槛费不断降低,报销额度不断加大,但是主要问题还未根本解决,农村地区的医疗保健水平、医疗人员素质依然较低,这也是新农合政策一直改革但仍被诟病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一样,也是在不断的探索中按照国家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规定逐渐形成和建立了一套符合本地区情况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但众所周知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都是相对落后的,政府的出资能力有限,农民的个人缴费能力更是有限,而国家除了对中西部极困难地区给予相应政策优惠,其余地区少数民族农民按照当地标准缴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较新农合而言差异主要体现在医疗资源分配上以及报销额度上,城乡医疗卫生人员的服务情况犹如城乡之间的经济增长水平呈现越拉越大的现象(参见表一)。

上述资料表明,较城镇医疗保险而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差异主要体现在就医报销门槛费高、缴纳保费数额大上。

因此,寻求一种相对公平的统筹性医疗保险制度迫在眉睫。国家赋予了少数民族地区一定的自治权,并且少数民族地区大多为落后地区,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利用其相应的自制权限实施一种新型的统筹医疗保险不仅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命健康,而且有利于地区的稳定。

二、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医疗保险状况调查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状况以及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对于其所参与的医疗保险的评价,课题组在指导老师刘灵芝教授带领下对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岫岩满族自治县位于辽东半岛的北部,面积4 502平方千米,人口50万,县内辖15个镇、7个乡、2个办事处,岫岩镇为县政府所在地。岫岩有满族、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等13个民族,其中满族占全县人口的90%[2],因此以岫岩为调研点是极具代表性的。

(一)研究方法

实地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题小组向岫岩镇卫生院、清凉山镇卫生院以及社会公共场所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86份,有效问卷450份,有效率90%,其中少数民族376人,汉族74人。调查问卷以“辽宁岫岩地区医疗状况保险群众调查”为主题,设计20个相关问题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的调查,包括7道题(如:您的家庭人口数量是多少?),剩余17道题是就被调查者关于其所参与的医疗保险满意度及建设性意见调查包括13道题(如:您认为差距的具体表现在哪一方面?)。对于调查问卷我们采用的是随机抽样无记名调查。课题组在实地调研期间还走访了当地的医保局、合作医疗局,并采访了其相应的主管领导,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当地的医疗保险政策。

(二)相关问题的调研结果以及分析

1.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研分析。课题小组通过走访岫岩镇卫生院、清凉山镇卫生院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定点医院以及通过对岫岩县合作医疗局相关人员的采访得出以下结论。(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利于患者的就医,政策实施以来本地就医量增加了30%,新农合的参保率达到了90%,就医门槛费较低,政府每年预留一定的风险基金。同时根据2012年的调研我们知道当时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收费额为每人每年50元,报销额可达11万元,参与报销的基本药物大约有507种,并且已经有了提高报销限额到13万元的计划。同时,岫岩县2011年利用剩余的农合基金,具体针对参与人员进行了二次报销。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岫岩地区新农合的实施状况总体上还是达到了预期效果,农村居民的就医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每人每年50元的参保费用也是在当地农村居民的可接受范围内。(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岫岩地区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中有85%对其所参与的医疗保险中的相关政策几乎一无所知,就医后的报销等问题大多需要亲自前往有关部门去询问,大多数群众属于被动参加。新农合在乡镇级的定点医院存在采购药品困难、医学人才不足、医疗保健器材严重匮乏的现象。由此课题组得出结论:岫岩地区新农合政策的宣传普及尚未达到目标,政策中明确规定的自愿参加在许多地区变为强制性参加,违背了新农合的基本要求;药品、医疗器材采购困难,基层乡镇医院医学人才的严重匮乏使农村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困难,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的医疗保健问题;无法可依,缺乏监督,单纯地依靠制度并不能完全地杜绝实施过程中的违纪问题。

2.关于城镇医疗保险的调研分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均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现今采取国家规划范围,具体由县级统筹,地方财政统一支持支付的方式建立城镇医疗保险基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筹资方式。未成年居民每人每年筹资标准为80元,其中普通未成年居民个人缴纳40元,政府补助40元;低保或重度残疾的未成年居民个人缴纳10元,政府补助70元。成年居民18周岁以上非从业居民每人每年筹资标准为280元,其中男60周岁以下、女50周岁以下成年居民个人缴纳230元,政府补助50元;男60周岁以上、女50周岁以上老年居民个人缴纳180元,政府补助100元;低保或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成年居民个人缴纳50元,政府补助230元。①城镇职工缴纳费用基本在280—350元之间。我们所知道的“门槛费”是指基金支付的起付标准,岫岩县城的门槛费是400元,各乡地区是200元,外来人员转入需要门槛费700元,报销费用封顶是21万元,一些特殊病报销比例可达80%。总体看来,岫岩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在报销范围上与其他地区基本持平,同时也存在着就医门槛费过高、缴费金额相对于新农合来说过高的问题。

3.调研结论。(1)新农合与城镇医疗保险均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现阶段我国尚未出台一部正规的医疗保险法,这就导致了医保制度实施过程中监督管理不足,容易滋生腐败。(2)由于合作医疗局与医保局属于分别办公,两机构缺乏一定的沟通,这就出现了“两头参保”的情况,造成了医疗保险资源的严重浪费。(3)岫岩满族自治县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并未享有任何政策上的优惠而是和辽宁其他地区一样实行统一规划,而其自治权利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岫岩县经济水平在辽宁排名靠后,这也极大限制了医疗基金的构成。(4)根据以前的研究成果以及本次调研成果,我们可以看出农村与城镇医疗保险均具有各自的优势但又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此利用好当地自治权吸收借鉴两者各自的优势以及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一种新型的统筹型医疗保险制度应当被提上日程。

三、建立少数民族地区统筹型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

(一)民族地区完善立法,使医疗保险制度有法可依

“法律的目的是创造一个稳定的、可以理解的行动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个人能够执行其计划并多少意识到可能产生的结果。”[3]一项制度只有在拥有法律的规范制约下才能真正地贯彻实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因而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应当运用这项权利完善本地区的医疗立法,使医疗保险真正实现有法可依。

(二)建立城乡统筹型医疗保险制度

总结分析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状况中的经验和不足,借鉴国外的医疗保险体系案例,课题小组提出建立一种“城乡统筹型医疗保险制度”的方案,少数民族自治区域由于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可以进行试点工作。下面分别从缴费、基金管理、报销、宣传四个方面介绍该方案。

1.采取级别缴费方式。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缴费,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城镇职工与城镇居民的缴费金额都是不同的,其中城镇地区的缴费金额要远远高于农村地区。因此笔者及课题组提出建立一种“统一的级别缴费方式”,即将参保费用分为上中下三级,下级参保费用的缴费标准参照新农合缴费进行划定,上级参保缴费标准按照城镇职工保险标准划定,中级标准取两者中间值。同时,为参保人发放医疗卡,并将一定标准以上所缴纳的保费划入该医疗保险卡,标准根据地区情况由医保管理部门划定。不同级别的参保所得到的报销额度也是不同,报销额度按照级别分为11万、16万、25万三个级别。农村合作医疗局与医保局实行统一办公,这将有效杜绝两头参保现象,同时也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2.统一管理医疗保险基金,同时引入商业保险。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统一管理,将国家以及地方的补贴统一归拢在一起,实行统一分配,对于企业对城镇职工的补助,职工可以凭有效凭证减少一定比例的缴费金额。对于统筹型医疗保险采取强制性加入,最低额为下级参保额,最高到上级参保额,同时引入商业保险,保障报销额以外的医疗支出,参保人员可以自愿加入。

3.试点医院的报销。试点医院按照原有划分级别进行报销,报销额以参保人所参加保险级别划分,商业险部分由保险公司负责。

4.加大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普及宣传。医疗保险制度涉及每一位公民,它属于社会保险法的范畴之内,可以说医疗保险贯穿每一位公民从出生到死亡,制定一种合理的医疗保险制度可以造福每一位公民,因此加大对医保制度的宣传力度,使每一位公民了解这项制度不仅是对公民知情权的尊重,更有利于一项制度的普及。

参考文献:

[1]高则一.解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历程、困境和对策[J].前沿,2010,(1).

[2]丁国勋.岫岩满族自治县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6).

改善医疗器械维修状况的途径 第4篇

现如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 我国百姓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 他们在关注物质追求的同时, 也愈加注重自身的健康。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推进, 各级医院也开始扩大设备引进数量, 新购进的彩超、CT、MRI等医疗器械不断增多, 给维修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医疗设备是治疗的基础, 器械的每一个小细节都会引起严重的问题, 甚至阻碍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转。本文就根据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维修状况的实际, 简单阐述一下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对器械进行维修, 从而降低成本, 提高医院的整体经营能力。

1 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的现状

第一, 大型医疗器械的维修花费较高。医院是我国医疗建设的集中营, 也是百姓健康的护卫站, 其内部的机械数量较多, 还包括不少的大型器械。这些设备维修起来操作困难, 一般的医院只能依靠厂商上门维修, 不仅需要时间等待, 还需支付大量的维修费用, 主动权完全落在了厂家手中, 不利于医院器械维修成本的降低, 给医院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第二, 中小型器械的完好率过低。中小型器械在医院设备中占据着大量的比重, 它们的精确度比不上大型设备, 使得医院对它们的维修工作一直不重视, 从而导致器械的维修率较低。另外, 很多设备还存在搁置现象, 有些最后都按照报废处理, 给医院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第三, 维修制度不健全, 维修手段落后。器械维修是医院管理中的难点, 存在很多细节上的问题, 但是医院却没有根据实际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维修管理的手段也过于落后, 与社会发展对医疗实际的需求不相一致。

2 改善医疗器械维修状况的途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我国各级医院都将医疗器械的维修和管理提上了日程, 希望通过精准的维护, 降低好损率, 提高设备的使用年限, 更好的发挥它们的功效。

2.1 制定严格的医疗器械维修制度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也需要建立完整的体系, 为工作提供参考。对此, 各级医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统计好医疗器械的数量, 规定它们的使用寿命、应用范围、安装方法以及保证期限等等。另外, 医院还要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 配合维修原料和电路图制定体系, 通过更完备的法律内容。

2.2 多建维修机构, 以防突发情况的发生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前, 各地卫生局下都分布有医疗器械的维修所, 它们无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就目前来看, 许多的医院都很难找到专业的医疗工程师和配备齐全的零配件, 厂家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而未能提供及时的服务。因此, 我们必须整合该地区的人力资源, 设立特定的几个以专业为主的医疗设备维修机构, 构建一个良好的维修模式, 则能很好的解决以上出现的问题。

2.3 重视医疗器械的维修检查, 不断提高器械维修者的专业技术

众所周知, 医院内部包括的医疗器械数量较多, 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设备的老化, 一旦器械已经出现了问题, 就很难恢复它原有的能力。针对这样的现象, 医院必须重视对器械的检修工作, 定期对设备开展检测, 一旦发现运转或运作出现问题, 必须即刻进行维护, 在设备还没有完全损坏之前恢复它们的功能。

机械维修者是保证医院设备能够正常运作的基础, 他们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因此, 医院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定期组织他们开展学习, 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 给他们提供升职、晋级的机会, 并加强技术维修人员之间的交流, 对设备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维修记录, 提高器械的工作效率。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医院医疗器械是医院实施治疗的基础, 它的运转水平、工作能力都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 过去的医疗器械维修存在很多不足, 资金花费过多, 维护管理制度匮乏, 技术人员的能力有限。对此, 我国各级医院一定要转变思想, 坚持做好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 定期对设备开展检验, 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并制定完善的维修制度, 促进医院更好的经营。

参考文献

[1]武润生, 闫广晖.探索改善医疗器械维修状况的途径[J].医疗设备信息, 2007 (10) :68-69.

[2]闫广晖.探索改善医疗器械维修状况的途径[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医疗设备信息》创刊20周年庆祝会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 2006 (03) .

[3]李霄楠.改善医疗器械维修的有效途径[J].科技风, 2015 (11) :182.

农村医疗状况调查报告 第5篇

三农问题为国家政治工作的重点问题,为了更好的了解现在农村的实际状况,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本调查问卷就关乎民生的农村医疗状况进行调查,请您按照实际情况如实填写,谢谢您的合作,愿您万事如意。请在下面的字母选项中选择您所认为的答案:

1.当您身体不适时一般去哪里就诊?*

附近私人诊所 县镇级医院 市级以上医院

2.您所在村大约有多少私人诊所?*

不足四间 五到十间 十间以上

3.您家每年花在医疗上的费用大约占家庭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

20%以下 20% ~ 40% 40% 或以上

4.您或者您的家人有参加医疗保险吗?* 没有 只有父母 全家人都有

5.您对农村医疗保险政策了解吗?*

非常了解 较了解 不是很了解 不了解

6.您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农村医保政策?*

电视 网络 宣传资料 报刊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 亲戚、朋友、同事

7.您了解您参保后可以享有的医疗待遇吗?*

了解 不了解 8.您知道发生住院医疗费用后如何报销吗?*

知道 不知道

9.您或是您的家人住院时,医护人员是否告知您有关农村医疗保险报销的相关规定?*

有,比较详细 有一些,不详细 完全没有

10.您在定点医院办理住院时,医务人员是否要求您出示农村医疗保障卡,并核对身份?*

必须检查核实 经常如此 偶尔会 从来不

11.医院能不能主动向您提供正规医疗费用发票及费用的详细清单?*

医院主动提供

自己提出要求时,医院才提供 自己提出来,但医院不给

12.您认为医护人员的服务如何?*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非常差

13.您认为医疗保险经办部门的工作人员服务如何?*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非常差

14.您觉得住院医疗费用完全由个人负担,可以接受吗?*

很高,不能接受 高,但可以接受 不高,完全可以接受 不知道

15.您认为我市农村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如何?*

很高 高 一般 差 很差

16.您对现行的农村医疗保险政策有何看法?有何建议?*

三农问题为国家政治工作的重点问题,为了更好的了解现在农村的实际状况,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本调查问卷就关乎民生的农村医疗状况进行调查,请您按照实际情况如实填写,谢谢您的合作,愿您万事如意。请在下面的字母选项中选择您所认为的答案:

1.当您身体不适时一般去哪里就诊?*

附近私人诊所 县镇级医院 市级以上医院

2.您所在村大约有多少私人诊所?*

不足四间 五到十间 十间以上

3.您家每年花在医疗上的费用大约占家庭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

20%以下 20% ~ 40% 40% 或以上

4.您或者您的家人有参加医疗保险吗?*

没有 只有父母 全家人都有

5.您对农村医疗保险政策了解吗?*

非常了解 较了解 不是很了解 不了解

6.您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农村医保政策?* 电视 网络 宣传资料 报刊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 亲戚、朋友、同事

7.您了解您参保后可以享有的医疗待遇吗?*

了解 不了解

8.您知道发生住院医疗费用后如何报销吗?*

知道 不知道

9.您或是您的家人住院时,医护人员是否告知您有关农村医疗保险报销的相关规定?*

有,比较详细 有一些,不详细 完全没有 10.您在定点医院办理住院时,医务人员是否要求您出示农村医疗保障卡,并核对身份?*

必须检查核实 经常如此 偶尔会 从来不

11.医院能不能主动向您提供正规医疗费用发票及费用的详细清单?*

医院主动提供

自己提出要求时,医院才提供 自己提出来,但医院不给

12.您认为医护人员的服务如何?*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非常差

13.您认为医疗保险经办部门的工作人员服务如何?*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非常差

14.您觉得住院医疗费用完全由个人负担,可以接受吗?*

很高,不能接受 高,但可以接受 不高,完全可以接受 不知道

15.您认为我市农村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如何?*

很高 高 一般 差 很差

医疗状况 第6篇

【关键词】 社区;慢性病的管理;医疗保健服务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787-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其中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首的慢性病占我国疾病谱和死因谱的首位,另外我国的慢性病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如高血压具有“三高三低”,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低知晓率、低服药率和低控制率;而糖尿病则是“四高”,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1]。而我国的城镇化的进展速度很快,大量的报道称控制慢性病的关键是社区防治[2]。而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关于社区慢性病的管理情況和医疗保健服务的研究。现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1年6月——2012年11月本社区的慢性病230例作为调查对象,男104例,女127例;年龄(35-83)岁,平均(52.1±6.2)岁;病程平均(6.4±0.6)年。慢性病中调查的内容是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情况。

1.2 方法 根据本社区的卫生服务系统平台显示的情况,以1名医生和1名护士负责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以居民的满意度调查为准,其中调查的项目主要有:①对你的疾病,他们是否关心过你,或者在门诊就诊时是否提出相关的建议;②社区提供服务的次数和频率(由表格和核对回答是否一致);③你认为他们的态度如何;④你认为他们的服务对你的疾病的控制是否有帮助;⑤以后再提供类似的服务你是否接受;⑥对自我身体健康的评估以及对医疗保健的认识和建议;⑦医疗保健内容的获取途径和方式以及接受度。

1.3 评价标准 参考有关的文献[3]结合《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指南》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s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社区慢性病的管理状况:230例调查的档案中,累计建卡数223例,随访人次总共为13020次,管理的覆盖率为95.2%(219例),管理的规范性为80.9%(186例),血压(糖)的控制率为84.7%(195例);每个专业的医护人员的随访次数为6510次,以每年260个工作日计算,每日需要随访人数为25人;在随访的方式中,以上门为主,占55.7%(128例),群组其次,为33.0%(76例),而门诊最低,为11.3%(26例);在所有的调查慢性疾病社区居民中,对以上的各项内容均不满意的在3.9%(9例)以下,对慢性病的随访时间的知晓率在本次的研究中最低,为25.6%(59例),完全认可医生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的例数分别为89例和95例,比率分别为38.7%和41.3%。

3 讨 论

从以上的研究分析中我们看出,社区慢性病的管理虽然建档率高,但是在管理上还有很多的问题,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以及医疗保健服务等方面均存在着缺陷,我们的分析如下:①慢性病的种类多,但是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不足,因高血压、糖尿病等目前是以药物控制为主,而居民往往对药物的依从性并不是很高,对社区保健服务的信任度较低。②投入低,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明显,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对于慢性病的认识不足,国家缺乏对社区医生的管理和规范化培训,造成社区医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进一步降低了居民对社区服务的信任程度。

结合有关的报道[4-5]以及服务后的体会,我们认为对于慢性病的管理和医疗保健服务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开展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小区和全科医生共同参与的全人群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网络中心机制,医护人员定期走访居民,督促定期服务和观察服药情况和加强监控措施,减少各种慢性病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②完善全科医生的培养机制,加强社区保健服务人员的素质[6]。③定期对社区内的中老年人进行健康查体,建立个人档案,筛选重点人群进行监测,通过专家讲座、发放书本等形式加强慢性病的宣传,增强居民自我保健能力和意识。

总之,要重视慢性病的管理的规范性和持续性,因为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和城市化,医疗保健服务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人民健康的需要,带来的将是在健康观念上、管理体制上以及卫生单位职能上的重大改革。要在新的医学模式下,由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由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实施社会预防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型卫生保健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7]

参考文献

[1] 葛彩英.北京市方庄社区慢性病管理情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194-196.

[2] 陶丽丽,陈开红,韩晓燕.北京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慢性病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4):67-69.

[3] 吕冬梅,张雪坤,张志文.机构养老人员慢性病管理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109-111.

[4] 华思敏,郑轶玲,戴俊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394-396.

[5] 李君,魏占英.社区慢性病管理人员培训补偿模式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11):7-9.

[6] 肖美玲.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意义与服务模式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1):47-49.

医疗状况 第7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 符合农民对医疗卫生的需求, 关系的农村千家万户的健康。自我保健意识和卫生健康意识开始增强。减轻了农民负担, 使农民的医疗有了保障, 明显减少了农民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的现象。尤其是县乡两级卫生机构的服务条件, 医疗救助制度, 药品供应监督和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加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也关系经济发展, 国强民富。加快着农村贫困人口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小康家庭的步伐。

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的任务, 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 统筹城乡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高度, 充分认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扎实工作, 开拓创新, 积极推进。按“巩固、完善、深化、提高”的总体要求, 完善工作职责, 强化制度建设, 加强监督指导, 规范服务行为, 采取切实措施, 认真办好, 办实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1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及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漳县武当乡农村合作医疗概况

漳县对新农合的集资由乡、村干部收集资金。农民每人全年交10元钱, 集资后每人返回8元门诊补偿就诊券, 2元再加上国家补贴的30元, 作为新农合住院资金费用, 由县合管办统一管理。住院医疗费用, 由卫生院上报县合管办, 审核后拔款直接发放到病人家属手中。

漳县武当乡与甘肃全省同步, 也是第一年运行新农合, 全乡有10个村, 1674户, 11604人, 居住在128个自然村。山大沟深, 居住零散, 经济发展迟缓、农民生活不富裕, 医疗条件较差。多年来一直缺医少药。典型的看病难乡村。新农合给山区人民带去了希望。一年来, 参合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李河村参合农民夏元想一次报销外地住院医药费1974元;当中岭村参合农民徐进元一次报销外地住院医药费8000元;张坪村参合农民张建明一次报销孩子做先天性心脏手术医药费8347元;全乡报销住院医药费千元以上者84人, 许多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 如风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肩周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消化道疾病、前列腺炎等都得到了及时治疗。急性病、凝难病也及时得到了外地大医院治疗, 农村真正感觉到了健康有保障。

通过实际病例和现实说法, 武当乡的农村都认识到了参加新农合是关系生老病死的大事, 是政府为解决农民缺医少药, 看病难, 看病贵作出的正确决策。个人集资, 国家投资, 双赢互助, 合作医疗。一人有病大家帮, 交钱不多、大病小病的治疗都有保障。邹门村邹万祥家的小孩出生两个月, 大人主动交款给小孩参加了新农合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得到了顺利发展。

1.2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 毕竟新农合运行时间短, 在这一年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

由于对贯彻“自愿、互助、公开、服务”的原则不理解, 对新农合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清, 出现了一些问题:①“持票兑药”。④⑤⑥⑦⑧⑨⑩在我乡就出现了农民“持票兑药”, 按电视广告索药, 无病要药的现象。例如, 他们拿着每张面值8元的参合门诊券, 一哄而上, 到定点医疗机构兑广告药, 新特药。②积压浪费。由于宣传不力, 认识模糊, 怕券过期, 怕吃亏, 有人持八张券64元, 全部兑了伤风胶囊;一人将5人券40元全部兑了钙片;一人把56元券全部兑了食母生;一人把全家的门诊券全部兑回一箱子盐水, 结果导致药品过期的现象, 造成了药品积压浪费。③误用中毒。在2007年7至8月份, 就兑完门诊医疗券70%。拿到家的药品有医药常识者会使用, 无常识、不识字者不会用。除了产生农户家中积压药品, 浪费药品外, 还有发生药品过敏中毒现象。例如, 有一人把维生素B12和农药混淆, 自己注射后, 引起严重中毒事件。虽然经抢救脱离危险, 但这也是应该深刻吸取的教训之一。

2 对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议

针对一年来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和逐步完善合作医疗制度的9项建议:

2.1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对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认识

由于新型合作医疗是一项新的工作, 宣传力度不够, 有的农民认为和以前办过的一样, 一是阵风, 收钱就交, 随大流, 观动态。没有充分认识到新型合作医疗的优越性、长期性、复杂性。因此, 需要加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义的宣传教育工作, 使农民真正认识到建立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

2.2 健全基金管理制度

审批报销制度不健全, 难免出现工作钻空子, 支少报多, 无病谎报等现象, 此问题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2.3 应加强药品监督工作

据个别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反应, 定点医疗单位药费较高, 持票高价兑药是“杀鸡取卵”, 此现象一再出现, 在农民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应加强监督、定期检查。

2.4 确定定点医疗机构

增加医疗设备, 加强对医务人员素质教育, 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全心全意去为民群众服务意识。例如, 每年对参加孩子医疗的农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对其家庭中的中、小学生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对初年级学生和学龄前儿童进行定期 (一年一次) 驱除肠蛔虫的预防性治疗, 充分体现新类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

2.5 合作医疗与免疫接种相结合

建议把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与计划免疫, 预防接种工作, 防止疾控工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脱节, 创造成不必要的工作冲突。

2.6 定期对农村妇女进行身体检查

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差, 进行全面身体检查的机会少, 建议定期对参合妇女进行妇科病检查, 对查出的患病妇女, 联系妇幼保健站进行专科治疗, 有利于妇女的身体健康。

2.7 门诊诊病券应该长期使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券, 不应于当年的年底作废, 延期使用可节约农民的支出, 不然会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

2.8 对经济困难农民扶助

建议对确实困难的农民, 民政部门应予政策倾斜, 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正常运行和贫困农民的身体健康。

特别要警惕新农合运行中出现的“按电视广告索药”, 持券“盲目换兑药品”现象, 此行为确实对新农合的正常运行不利。

自古健康为国本, 中华从此日日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以健康为本。努力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 在新农合运行中, 一切从当地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宣传教育, 积极探索, 扎实工作, 确保新农合工作欣欣向荣, 向前发展。力争在解决“看病难, 吃药贵”问题上有新的突破, 为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作出新的贡献。相信新合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会越办越好, 达到政府满意, 农民满意, 医疗单位满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仪副总理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讲话.2005年9月.

[2]2005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汇总工作会议文件汇编.2005年9月.

浅析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状况及风险 第8篇

一、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分析

通过对2001-2005年参保人员构成变化情况、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以及结余情况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

(1) 2001年到2005年参保人员总量略有减少,5年间减少了1.35%,其中在职人员减少了5.76%,而退休人员呈快速增加趋势,增加了1万人,另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局每年新增退休人员约5000人,说明参保人员老龄化趋势明显。如下表所示:

(2)2001-2005年基金收入和支出均呈增长趋势,分别是2001年的1.62倍和2.02倍,基金支出增长速度快于基金收入增长速度47个百分点;

(3)造成基金支出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住院统筹金费用,住院人次5年内翻了一翻,次均统筹金费用上升了29.5%,统筹金费用支付总额较2001年增加了159%;其次是特殊待遇人员,虽然人数在逐年减少,但医疗费用却呈快速上升趋势;

(4)个人账户规模不断增加,占当年基金支出的50%左右,年递增率为39.9%。虽然当年账户余额呈减少趋势,但历年累计数额在逐年增大,5年累计人均账户余额接近1300元。2005年账户余额人均219.2元,其中在职人员232元,明显高于退休人员158.2元的水平。

(5)补充医疗保险支出呈逐年增加趋势,2005年较2001年增加了66.97%,其中大病补助费用增速最快,其次是商业医保投保费用增加了81.26%,门诊慢性病费用虽增速较缓,但也增加了53.17%,且支出数额较大,如2005年占到了当年基金支出的10.47%。

二、医疗保险基金风险性分析

从以上的分析看出,统筹金支出增长速度快于统筹基金收入增长速度。2001年到2005年前者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3.06%,后者为14.42%,前者较后者快8.6个百分点。结果导致统筹金使用率由2001年的75%上升到2005年的100%,实际上已经发生风险。若按照5%预留风险金,2004、2005年均已出险。导致医保基金存在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

(1)参保人员老龄化趋势与疾病谱变化。参保职工总量略有减少,但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即在职人员减少1.3万人,退休人员增加1万人,今后仍有较大幅度增加趋势。由于55岁以上人员占住院人次的58.08%且住院费用占总住院费用的62.28%,这将意味着参保职工的医疗费用总量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趋势。

疾病谱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增加,就诊概率和住院概率较高,致使住院费用上升。

以上因素是相对不可控制的。

(2)参保职工住院率明显偏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住院率由2001年的7.01%上升到2006年的14.71%,6年间住院率攀升了一倍,住院费用总量翻了一番还多。住院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了10个百分点。在次均费用接近全国发达地区城市居民水平的基础上,说明控制住院率是控制住院统筹金支出增长速度的关键。

(3)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不到位或力度不够,支付机制不完善,医院医疗行为不规范,受利益驱动使得供方诱导需求行为的发生,导致医保病人“低门槛”入院或延长住院天数和输液天数等,也会导致住院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增加了医保基金的支出风险。

(4)高新技术的普遍应用、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因素,通过提高医疗成本对住院费用产生影响,加大了医保基金的负担。

三、建议

(1)调整医保政策,有效降低住院率

具体建议包括:一是适当提高起付线。目前三级的起付线仅为700元,仅占2005年职工平均工资的2.38%,相对较低。建议提高至4-5%。二是提高共付比例,目前的共付比例最高为15%,与国际上比较认可的20%,还有一定空间

(2)制定临床路径,规范医生诊疗行为。由于卫生服务的特殊性和诊治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监管工作的难度,建议组织专家制订主要病种的临床路径,有效减少过度医疗服务和不必要住院费用,提高监管效率,降低住院费用。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合同管理,加强对医院的监管力度,提高医疗保险运行质量,提高参保人员的满意度。

(3)实施按病种付费或病种限价付费制度,不仅会增强住院医师的费用意识或费用超支风险,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高度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把住院费用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上。这也是发达国家积极探索和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倡导的一种预付制模式。

(4)建立以胜利油田为基础的包含油田所有职工家属的医疗保障制度。在胜利油田范围内,建立包含油田所有人员的医疗保障制度,人员不仅包括在职职工,而且还应包括职工家属及其无业人员,这样既可以扩大参保人员总量,增加风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又可以杜绝减少职工家属冒名顶替住院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关于张家川县兽医医疗状况的调查 第9篇

张家川县历史上由于畜牧业较为发达, 产生了许多兽医, 如李成、李文秀、李文章父子、马维俊、马万琪等。建国后, 以陕西籍甘肃农业大学的李荃国为主的一批具有西式兽医新技术的大中专学生相继回乡, 其中李荃国1965年通过举办西式兽医培训班, 为县内培训兽医人才40多名, 成为县内兽医医疗事业的主力, 其他还有闫坤纪、惠禹、高德吼、雷永吉、范纪安等都为张家川县兽医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本土籍兽医医疗技术的发展方面, 恭门人傅鹏志、清水黄门人王怀忠、张川瓦泉人马怀礼、张棉人李国雄、张川镇李跟仓都在兽医医疗方面颇有建树。2000年以前, 在岗的兽医力量可谓人才济济。2000年以后, 随着一大批年老兽医的退休、调回、去世, 兽医力量出现了一些空缺, 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 主要是乡镇兽医站国营服务力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现将目前张家川县兽医医疗状况进行介绍, 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一、张家川县现有兽医力量调查情况

张家川县现有兽医医疗力量可分为三部分:一是以疫病防治主管服务单位县畜牧兽医工作站为主的附属性服务机构, 县畜牧站现有人员17人, 负责每年的疫病防治计划制订及实施工作任务, 有较完善的现代化化验室设备, 近几年在临床及疑难病的诊治方面也出现了王茂、马克勤、杨秉玺、王耀平、樊天喜等一批中高级兽医人才;第二部分为以15个乡镇兽医站为主的管理及服务单位, 共有人员55人;第三部分为已颁证管理具有兽医行医资格的64人。

二、以乡镇兽医站为主的兽医力量调查情况

在20世纪, 张家川县行政格局曾经分为19个乡镇, 因此有19个乡镇兽医站, 这些站后来在乡镇合并中, 上磨站予以撤销, 四方站、渠子站、张良站因为便利群众和资产归属等原因保留下来, 遂形成现今15个乡镇兽医站, 3个兽医分站的格局。这些站的工作人员大多为六七十年代招收的大集体人员, 采取乡办公助的方式, 至2000年有70多名通过考核招聘成为了国家干部, 纳入财政供养体制。2000年以后, 相继有20多名原乡站站长骨干年老退休, 现有财政供养人员55名, 加上新分配的兽医大中专学生, 共有人员59名, 在这些人中, 除4名大中专学生具有一定理论实践水平外, 大多数人没有深厚的中西医理论功底和必要的实践锻炼, 造成乡站兽医服务力量整体水平下降。目前正常开展兽医诊疗业务的仅有7个乡站和3个分站, 其他站的兽医诊治业务相当萧条或停顿, 将主要力量都投入到畜禽疫苗防疫注射方面。在这些人员能开展中兽医辨认服务的仅有惠继龙, 韩拾珠, 以及长期工作在诊疗一线的李锡九、韩宝勤、马世忠、马兴文等人。目前乡站的诊疗手段也非常落后, 仅有一支听诊器、一支体温表而已, 对出现的疑难杂症往往束手无策。

三、已注册颁布证件的个体行业兽医

2000年前后, 在国家兽医体制改革的政策后, 一大批具有长期兽医诊疗技术经验的技术人员经考核颁布证件, 成为个体执业兽医, 目前已获取证件者61人, 这些人大多具有10年以上兽医临床经验和兽药经销经验, 他们大多集中在东部及中西部集镇地区, 是张家川县兽医诊疗力量的主力军。执业兽医中有一部分是乡站退休的老职工, 一部分是现供职于畜牧兽医事业单位、学有专长以家属名义申办的各类服务经营户, 这些人共约占有证兽医总数的1/2。这类服务经营户由于效益的缘故, 往往服务态度好, 价格合理, 虽然诊疗手段也非常原始, 但凭借着在临床上多年的实践经验, 大部分的群众还是比较满意的。还有一部分是当地村组土生土长的“土”兽医, 他们主要存在于东六乡各个乡村, 虽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养, 但由于扎根于农村, 存在于群众之中, 能够提供给群众及时必要的服务, 因此, 在一些常见病、普通病的诊治上能满足需要, 不可或缺。

四、目前张家川县兽医医疗格局存在的原因及对策

㈠原因总的来说, 张家川县站兽医医疗力量稳中有升, 乡站力量滑坡严重, 个体力量突飞猛进。造成目前这种格局的原因除了自身原因外, 与目前畜牧业饲养户对兽医医疗的要求不断改变有一定关系。改革开放前, 各乡镇均只有一所兽医站, 其他个体的不许经营, 加之大集体中役畜作为生产资料, 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 乡镇兽医站业务繁忙, 兽医诊疗技术和人才也不断涌现。改革开放30年, 畜牧业生产出现重大变化, 畜禽饲养归属为个人, 商品畜牧业的发展也再现了小区化、大户化、短期化、最大效益化的趋势, 反映在兽医医疗方面的变化有:一是兽医防治技术普及, 不少养殖大户家中均备有一定数量的兽用药物和诊疗器材, 除自家的小病小伤进行诊疗外, 还能对邻近养殖户的疫病提供帮助;二是畜禽不再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 而只是一种随时可以变现的商品而已, 当大病或疑难杂症需花费大量钱财或治疗效果不好影响效益时, 就会立即出售变现, 不再治疗。因此, 乡村兽医和零售户生意尚好, 乡镇兽医站在没有治疗技术优势的情况下业务日渐萧条, 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县站、乡站缺乏常规的普通病诊治基地, 不能及时掌握疫病发生动态和趋势, 不能及时作出前瞻性的防治计划和对策。二是县、乡两站均缺乏普通诊治的现代化医疗设备, 如B超机、生化自动分析仪、现代化手术操作台等, 也十分缺乏现代化的诊治手段。三是技术力量极其薄弱, 处于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状况。

医疗状况 第10篇

1 对象、监测指标与方法

1.1 对象

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07年上半年乌鲁木齐县辖9个乡镇中板房沟乡、托里乡、青湖乡的参合病人为调查病人, 其病人的住院病历和门诊处方为调查病历和调查处方, 病人的1~3户邻居为调查人群。

1.2 监测指标与方法

1.2.1 参合病人信息与病历上的信息符合情况 按合管办提供的病人信息到医疗机构提取病历进行符合。

1.2.2 病人的住院医疗机构级别分布 按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等级颁布结果将住院医疗机构划分为一级 (乡卫生院) 、二级 (县市、厂矿医疗机构) 、三级 (自治区级医疗机构) 。

1.2.3 住院病历、门诊处方质量指标 依照临床专家对病历、门诊处方的评估结果统计病历、门诊处方质量指标:①疾病诊断不准确率;②书写不规范率;③治疗逻辑不符合率;④住院天数不合适率;⑤病情与医疗机构不相应率;⑥产生不必要费用病历和门诊处方数比例。

1.2.4 补偿费用的核算符合 按照本地的合作医疗补偿规定同合管办工作人员一起对合管办计算的补偿费用 (下称计算补偿费用) 再次核算 (下称核算补偿费用) , 按两次补偿费用的差额分类统计。

1.2.5 补偿资金发放未登记率 依照合管办的病人补偿资金发放清单, 入病人家庭查看合作医疗证上领取补偿资金的记录统计。

1.2.6 病人对医疗机构服务和技术水平的反映 入病人家庭询问医疗机构的服务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态度。

1.2.7 参合率、以户为单位参合情况、续参合率、个人缴费标准承受能力和资金划分的意向 入农民家庭查看户口本和合作医疗证上的人口参合信息, 统计参合率和以户为单位的参合情况;询问农民续参合意愿、个人缴费标准承担能力以及资金划分的意向。

2 结果

2.1 参合病人信息与病历上的信息符合情况

162位住院病人中, 4位病人的病历找不到, 病历找不到率为2.47%; 8位病人的姓名与病历上的姓名不符, 姓名不符率为4.94%; 2位病人家庭住址与病历上的家庭住址不一致, 家庭住址不一致为1.23%。

2.2 住院病人的住院医疗机构级别分布

托里乡、板房沟乡、青湖乡住院病人共计为843人, 分布在一级、二级、三级和非定点医疗机构, 构成分别是23.49%、38.08%、34.87%、3.56%。

2.3 病历质量

评估病历103份, 治疗逻辑不符率为0;住院天数不合适率和病情与医疗机构不相应率均不高, 分别为0.97%和1.94%;病历书写不规范率为10.68%, 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书写不规范率分别是35.71%、3.23%、0.00%;诊断不准确率为5.83%, 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的诊断不准确率分别是14.29%、3.23%、2.27% (见表1) 。

2.4 产生不必要费用病历和门诊处方数比例

产生不必要费用病历数和处方数比例分别是40.78%和56.67% (见表2) 。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产生不必要费用的病历数比例分别是50.00%、45.16%、31.82%;村卫生室和一级医疗机构产生不必要费用处方数比例分别是47.06%、69.23%。

2.5 补偿费用的核算符合

计算和核算补偿费用相等的病历数 (补偿费用为25 616.75元) 和处方数 (补偿费用为120.30元) 的比例分别是22.22%和68.29%, 两次补偿费用不相等的病历数和处方数的比例分别是77.78%和31.71% (见表3) 。计算补偿费用大于核算补偿费用的病利数 (补偿费用12 565.69元) 和处方数 (补偿费用10.10元) 的比例分别是61.11%和2.44%, 超额住院补偿费用为953.21元, 占住院补偿费用 (41 690.12元) 的2.27%, 超额门诊补偿费用为0.10元, 占门诊补偿费用 (160.40元) 的0.06%;计算补偿费用小于核算补偿费用病历数 (补偿费用3 507.68元) 和处方数 (补偿费用35.10元) 的比例分别是16.67%和29.27%, 少额住院补偿费用为15.27元, 占住院补偿费用 (41 690.12元) 的0.04%, 少额门诊补偿费用为15.65元, 占门诊补偿费用 (160.40元) 的9.76%。

2.6 补偿资金发放未登记率

32户住院病人中, 有1户住院病人的合作医疗证上没有补偿资金的登记记录, 经调查病人的住院费用未达到补偿的标准, 补偿资金发放未登记率为0。村卫生室门诊补偿资金发放未登记率为0, 一级医疗机构门诊补偿资金发放未登记率为40.00% (见表4) 。

2.7 病人对医疗机构服务和技术水平的反映

调查的31位参合住院病人和55位参合门诊病人均认为医疗机构的服务态度可以, 可作为定点医疗机构。15.38%和8.33%的住院病人认为一级、二级医疗机构的住院医疗技术水平差;30.77%、53.85%和80.00%的住院病人认为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的住院费用高;22.86%的门诊病人认为一级医疗机构门诊医疗技术水平差, 45.71%和20.00%的门诊病人认为一级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的门诊费用高 (见表5) 。

2.8 参合率、以户为单位参合情况、续参合率、个人缴费标准承受能力和资金划分的意向

60户共221人中, 217人参加合作医疗, 参合率为98.19%, 均以户为单位参合, 续参合率为100%, 均能承受30元为参合费, 并且同意70%的合作医疗资金用于住院病人费用的补偿, 30%的资金用于门诊病人费用的补偿。

3 讨论

经本次监测发现新农合工作存在着以下问题:

乡卫生院、二级、三级和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分布构成分别是23.49%、38.08%、34.87%、3.56%, 说明低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偏少, 表明乡卫生院服务能力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

40.78%的病历和56.67%门诊处方产生了不必要的费用, 其中乡卫生院、二级、三级医疗机构产生不必要费用的病历数比例分别为50.00%、45.16%、31.82%;村卫生室和乡卫生院产生不必要费用处方数的比例分别为47.06%和69.23%, 说明医疗机构有不规范收益行为, 而且以乡级医疗机构的比例最高。

病历质量存在疾病诊断不准确, 书写不规范, 病情与医疗机构不相应, 住院天数不合适, 其发生率分别为5.83%、10.68%、1.94%、0.97%, 说明各级医疗机构存在不规范的诊治行为。

合作医疗补偿费用计算存在过高和过低的现象:77.78%的住院病历和31.71%门诊处方计算补偿费用不等于核算补偿费用;计算补偿费用大于核算补偿费用病历数和处方数的比例分别为61.11%和2.44%, 住院和门诊超额补偿费占各自补偿费用的2.27%和0.06%。计算补偿费用小于核算补偿费用病历数和处方数的比例分别为16.67%和29.27%, 住院和门诊少额补偿费用占各自补偿费用的0.04%和9.76%, 说明合管办工作人员计算补偿费用出现不严格的现象, 以住院超额补偿为主。

以上问题会直接影响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和流失, 参合病人不能获得优质、安全、有效和低廉的医疗服务, 值得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

另外存在补偿资金未登记和参合病人信息与病历上的信息不符合的现象:乡卫生院门诊病人的补偿资金未登记率为40.00%;参合住院病人的病历找不到率, 病人姓名与病历上的姓名不一致率, 家庭住址与病历上的家庭住址不相同率分别是2.47%、4.94%、1.23%, 说明合作医疗登记资料有缺陷, 妨碍合作医疗核验工作。

此外部分病人认为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差, 费用高:15.38%和8.33%的住院病人分别认为乡卫生院、二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差;30.77%、53.85%和80.00%住院病人分别认为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的住院费用高, 22.86%的门诊病人认为乡卫生院的门诊医疗技术水平差, 45.71%和20.00%的门诊病人认为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的门诊费用高, 表现参合农民希望医疗机构的医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医疗费用进一步降低的愿望。

调查中还发现存在一户多证、多户一证的个别现象, 不符合一户一合作医疗证的要求。

人群参合率为98.19%, 续参合率为100%, 均能承受30元为参合费, 并且同意70%的合作医疗资金用于住院病人费用的补偿, 30%的资金用于门诊病人费用的补偿。

通过本次调查, 认为医疗机构的服务、补偿费用的计算和发放登记以及病人信息符合存在着问题, 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随时间的推移有可能会加重, 值得我们关注, 并且需要开展这方面的监测工作。

调查结果初步显示本项监测设计具有可行性, 但还需完善, 增加样本量, 计算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和补偿费用, 推算总体的超额和少额的补偿费用。

医疗状况 第11篇

一、对首都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的抽样调查

全日制国家统招计划内大学生、研究生公费医疗实行属地管理,经费由当地财政部门统筹拨付,财政部门根据学生人数实行定额拨款,每人每年部属高校60元,省属高校40元(各地标准不一)。学生在生病或意外事故之后,先到校医院就医,门诊基本用药由校医院提供。如果学生病情严重,校医院没有能力治疗,可以转诊到学校规定的定点医院治疗。现在北京学生在本校医院门诊医疗费用自负20%,学校报销80%;在校外医疗门诊费自负40%,学校报销60%。此外,国家保障的公费医疗还有范围限制,具体在药品上分为甲乙两类。甲类药品可以100%报销,乙类药品各地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自定,不能报销部分由个人自己承担。

本文随机选取了1 000名首都大学生作为抽样样本,基本反映了首都大学生目前的医疗保障状况及不足。

1. 大学校医院医疗水平、服务态度有待提高。

通过对大学校医院医疗水平、收费及服务态度的调查,基本情况是:

(1)没有人认为校医院水平很好,68%的同学认为一般,32%的同学认为很差(如图1),可见校医院的医疗水平不高。

(2) 4%的同学认为校医院收费贵,45%的同学认为收费一般,51%的同学认为收费不贵(如图2),因此,大部分同学认为校医院收费较为合理。

(3) 17%的同学认为校医院医生态度好,17%的同学认为校医院医生态度一般,66%的同学认为校医院医生态度不好(如图3),所以校医生的服务态度有待改善。

通过调查,很多同学认为校医院低廉的医药费用很好,但对校医院的设备、医务人员的态度和业务水平,以及药品的质量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

2.“看不起病”已成为大学生的精神负担。

中国高校医学保健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大学校医院院长刘绪成教授却指出,目前大学生大重病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城镇职工已经实行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而对大学生来讲这方面还是空白。大学生在校期间一旦患有重大疾病,学校和个人都无法承受巨额的医疗费。在统计抽样中,1%的学生家庭富裕,84%的学生家庭状况一般,15%的学生家庭贫困。同时,如果学生得了一场大病,72%的学生会为钱发愁,24%的学生认为一般,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由于“看不起病”,病越拖越重,给大学生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

3. 许多大学生医疗保险意识不强,也缺乏保险基本知识。

在统计调查中发现,对医疗保险作出评价时,有10%的同学认为参加医疗保险作用非常大,50%的同学认为有一些作用,而有40%的同学认为不起任何作用,这可能是由于青年人认为身体健康、患病率低的缘故;在对医疗保障制度了解程度的调查中,虽然有88%的同学在学校看过病,但是对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了解的只有8%,一般了解的有54%,不了解的占58%。由于学校没有广泛宣传大学生医疗保障知识,大学生虽然在校医院看病,但真正了解医疗保障制度的同学却不多。

二、目前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支付比例问题。

为了弥补旧公费医疗制度的不足,许多高校出台了形式不一、标准不同的学生公费医疗方案。但此方案只能提供低水平的医疗服务,也没有法律保障。有的学校将国家拨给的医疗费用全部发给学生,不再承担学生的医疗保障。大部分院校则是“国家拿一点,学校负担一点,个人承担一点”方式负担医疗费用,但三方各承担多少?国家没有统一标准。

2. 医疗模式问题。

在“公费医疗+商业健康保险”模式下,大多数学生都参加50元每年的学生平安保险。但这种模式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覆盖面较窄。公费医疗仅针对计划内的大学生,非计划内招收的学生不能享受;一些学生缺乏保险观念,不了解自己周围的风险,没有投保也就得不到商业保险的保护;某些大学生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意投保;部分学生家境贫穷,支付不起保费。第二,由于存在医疗费用的最高支付限额,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没有解决。第三,保险理赔时间周期长,保险金事后支付,有时会出现被保险人不能及时支付医疗费而影响学生治疗的情况。

3. 保障经费问题。

保障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医疗水平的提高。校医院治病一般费用较少,开的药价格低、效果差,基本不配备价格较高的药品,难以给大学生提供全面有效的医疗服务。有时几个重病学生就可能花掉一个年级甚至整个学校学生的医疗经费,而大部分学生就只能停留在较低水平的医疗服务上。

4. 思想观念问题。

由于中国保险起步较晚,从事保险行业的专业人才较少,某些业务人员介绍保险产品时存在误导情况,致使被保险人理赔时遇到了麻烦,最终损坏了保险行业形象。许多人缺乏保险意识,不积极参加保险。随着中国保险业日益成熟,人们也会转变观念,重新审视保险的作用与功能。

三、对首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

1. 普及保险知识,培养大学生商业保险意识。

在调查的过程中出现两种观点,一种是花钱买保险,保平安;另一种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现在身体很好,遭遇危险的可能性很小。持这两种观点的学生几乎各占一半。一定要提高大学生保险意识,利用保险产品合理规避风险。

2. 大学生医疗保险宜采取“政府补贴、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学校和学生共同缴费”的保险模式。

学校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保险政策,引导学生参与商业健康保险。通过投保商业健康保险,给大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保险计划。当风险来临的时候,转嫁给保险公司。

3. 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医疗保障费用的投入。

青年人的健康状况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命运。政府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大学生健康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政府要增加对大学生医疗保障资金的投入,鼓励大学生强身健体,不要让小病恶化成大病,大病再转化为不治之症。

4. 建立大学生互助医疗保险制度。

建立全国大学生互助保险合作社,成立互保基金,发展互助保险。互保基金应参照社保基金委托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建立科学的保值、增值机制。随着参保人数的增加,互保基金规模逐步扩大,合作社影响将日益深远。大学生自己的品牌将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形成良性积累机制,使互保基金发展成为大学生助医基金。为了鼓励社会捐助,政府还可以对捐款给予免税等优惠政策。互助保险体现团结友爱的互助精神,是弱势群体自愿集合起来抵御风险的有效方式。

总之,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个问题也必须在政府的支持和正确引导下得到解决。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大学生的经济承担能力差异较大,保障需求也不相同,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医疗保障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发展之路。

摘要:近年来, 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实施, 大学生数量大幅增加。20世纪50年代制定的高校公费医疗制度, 如今早已形同虚设。目前, 国家对每个统招生下拨的医疗费用是每人每年60元, 而首都大学生医疗费用略高一些。但这些医疗费用已是杯水车薪, 大学生医疗费用不足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因此, 我们对首都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医疗保障,商业保险

参考文献

[1]贫困学子患“恐病症”高校直呼“养不起”[EB/OL].新华网, 2005-09-23.

[2]周洪宇.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迫在眉睫[EB/OL].医药网, 2006-03-06.

[3]德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对我国的启示[EB/OL].财会网在线, 2007-02-09.

[4]崔晓华.关注大学生医疗保险[J].中国保险, 2004, (6) .

[5]杜鹃.发展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的三位一体化研究[EB/OL].中华保险网, www.123bx.com.

上一篇:工学融合下一篇:机构投资者作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