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你而生范文

2024-09-05

因你而生范文(精选9篇)

因你而生 第1篇

一、学会敬畏, 感恩于行

古人云:“凡善怕者, 心身有所正, 言有所规, 纠有所止, 偶有逾矩, 安不出大格。 ”教师要常怀敬畏、感恩之心, 做到敬畏岗位, 敬畏生命, 敬畏法规。

1.敬畏岗位 ———有份工作很幸福。

相对于《非你莫属》中的求职者, 我们确实很幸福, 我们现在起码不用为找工作而彷徨、奔波, 有一份稳定的职业就如小船有一个避风的港湾。 教师常被形容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的确, 教师不能将自己的职业仅仅看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我们所从事的是如朝圣者所虔诚的神圣的事业, 对待事业, 要全身心地投入。 正是有了对岗位的敬畏, 才会爱岗敬业。

2.敬畏生命 ———换位思考, 教者父母心。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家长怀着对学校和教师的信任把孩子送到学校, 就是把一个家的希望托付给了学校和教师。因此, 教师要怀着对家长的信任、对孩子未来的敬畏之心对待自己的工作, 用心教育每一个孩子, 用心指导每一个孩子, 这才不会辜负家长对教师的信任。

在教育中, 也会遇到与《与光同行》中主人公类似的孩子, 这些孩子由于行为习惯不良, 经常受到同伴的嘲笑。 其实, 他们是多么渴望别人的关注。 如果教师从学生父母的需求出发, 设身处地为学生服务, 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 学生成功了, 教师的价值就实现了。

3.敬畏法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

各行各业都有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在教育领域, 《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是对老师权、责、义务的界定, 同时明确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老师要知法、守法, 用法律法规约束规范自己, 坚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坚持职业操守, 才能当学生的表率, 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童心之美, 因你而生

罗曼·罗兰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 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教师心中的阳光就是一颗热爱学生的心。 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目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 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 映照出美丽的图像。“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 小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是包括家长在内的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生身心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首因效应,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 初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对一个人的印象称为第一印象, 其产生的心理影响, 称为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告诉我们, 由于第一次接触, 对某人的情况可以说是一张白纸, 在白纸上画第一道线时总会显得特别强烈, 这种特别强烈的第一印象就会在往后的接触交往中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因此, 教师要见好第一次面, 做好第一次讲话, 搞好第一次教育教学活动, 处理好第一件意外事件, 搞好首次批评, 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一位美国教育家“学生眼中的好老师”的问卷调查, 其中好老师的第一点就是“友善的态度”。 平时与学生交谈时可以拍拍学生的肩膀等, 这会让学生觉得这样的老师质朴亲和, 与老师的距离缩短了, 交谈起来才会自然、随和, 彼此之间才能熟悉和了解。 在学生心目中, 亦师亦友, 民主平等, 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 我时常想起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

2.教育从赏识开始———期望效应, 诱发学生进步的内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认为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会使学生越来越差。课堂上, 发现稍有进步的学生说:“请看, 他多认真! ”面对偶然发言的同学则讲:“你听, 她说得多好! ”即使是批评, 也可以这样说:“体育课上有你矫健的身姿, 令人钦羡;学习上如能弘扬这种拼搏精神, 那更令人刮目相看! ”像这样教师对学生产生美好的憧憬, 并出现具体的期待结果, 还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肯定、表扬、帮助、指导等, 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特殊关怀和鼓励, 并从内心接受老师的种种爱心和帮助, 以至做出相应的努力, 把内在的潜能开发出来, 达到老师所期望的结果。 罗森塔尔效应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其实, 不管什么样的学生, 如果受到教师的期待、关心、帮助、爱护, 那么他就会得到发展, 就会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变化。

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马太效应, 用爱心关注学生。

每一个孩子都是渴望被尊重、被关注、被理解的, 幼小的心灵遭受长期的漠视后会陷入对真情的怀疑中, 会影响以后的处世方式。 真正的教育是不留痕迹的, 责骂或空洞的说教只能是事倍功半, 甚至事与愿违。

中国大教育家孔子认为对学生要:“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对学生的了解, 就没有学校, 就没有教育, 就没有真正的教师。 ”这都说明了教师对学生了解的重要性, 老师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才能有效地评价学生、管理学生和教育学生。 教师只要对学生付出了真情和真爱, 就会收获无限精彩。

4.善于表扬, 巧妙批评———三明治效应, 以典型作为榜样。

在批评心理学中, 人们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之中, 从而使受批评者愉快地接受批评的现象, 称为三明治效应。 马克·吐温曾说:“我可以为一个愉悦的赞美, 而多活两个月。 ”赞美就像滋润花草树木的雨露。 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 这对他们是荣誉的享受, 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 当然,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学生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有的勤奋守纪, 有的调皮捣蛋。 老师在批评之前, 先说些亲切、关怀、赞美之类的话, 营造友好的沟通氛围, 可以让学生平静下来、安下心来进行交流对话。 如果一开始就是直接的批评, 语气十分严厉, 那么, 学生就会产生自然的防御反应以保护自我。 一旦产生了这种防卫心态, 就很难再听得进批评意见, 哪怕批评是很对的, 都将徒劳。 谈话前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例如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同学的交往、他班上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同学的反应, 等等。 这种现象就如三明治, 第一层是认同、赏识、肯定, 关爱对方的优点或积极面, 中间这一层夹着建议、批评或不同观点, 第三层是鼓励、希望、信任、支持和帮助。这种批评方法, 不仅不会挫伤受批评者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反而会使其积极地接受批评, 并弥补自己的不足。

5.小步快跑, 实现目标 ———门槛效应, 教育无痕。

在社会心理学中, 人们把一个人接受了他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后就有可能接受一个同类性质的更大要求的现象称为“进门槛效应”。列宁曾说:“只要愿意学, 就一定能学会。 ”教师必须坚信学生都是可雕之木、可塑之材, 再用这种自信心感染他、教育他, 让他树立自信心, 然后分解目标, 设计要求, 一步一个台阶地扶着他走自己的路, 让他投身到集体之中。 例如课堂提问只要是简单的就让其回答, 然后予以表扬, 培养大胆发言的兴趣, 增强信心。 难一点的, 先请较好的同学回答, 再让其复述, 而后表扬其听讲认真。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让他选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作业。 或者是同学记忆五个单词, 他记忆两个就达标, 三个就已经是超额完成任务。 当然, 教师在设置进门槛的层级时, 不宜太多、太密, 也就是说, 提的小要求不要太多, 挨得太近, 否则会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 以致不愿接受更大的要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对学生的教育实际上是对生命的浇灌和养护,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 教师只有敬畏岗位、敬畏生命、敬畏法规、立德树人, 才能焕发教育的光彩。

摘要: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对学生的教育实际上是对生命的浇灌和养护,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 教师只有敬畏岗位、敬畏生命、敬畏法规、立德树人, 才能焕发教育的光彩, 童心之美也因此而生。

关键词:敬畏,立德,童心之美,因你而生

参考文献

亚运,因你而变 第2篇

广州亚运,在期许的眼光中渐行渐近。5天后,精彩绽放,霎时惊艳。

广州给亚运会一个惊喜,亚运会给广州一次机遇:一次展示作为开放的、国际化的、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城市的机遇;一次励精图治、求新求变、超越自我的机遇。亚运为抓手,协力同治,广州无时无刻不在“变”:路变宽了,水变清了,天变蓝了,房变靓了,城变美了,场馆变多了……全方位、多维度的变化,令广州生机勃发,新姿焕然。

新建或改扩建40多条集散道路;新建4条总轨道交通;建成22.9公里的brT项目;完成城市交通整治20项工程和24条主干道的道路中修;斥资80亿元进行体育场馆建设、改造,设置了53个比赛场馆、17个训练场馆。亚运城、奥体中心、天河体育中心等一大批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环境优美的体育场馆将为本届亚运会比赛提供最可靠的保证。

如果果说亚运会是一场盛大的“pARTY”,那么所有的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志愿者以及每一个观众,都将是这场欢宴的主角。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有了文明的观众和观众的文明,奥林匹克的精神才真正得以展现和提升。

广州人历来有着热情好客的传统,从每年两届的广交会,到有着“文化奥林匹克”之称的九艺节;从商店里始终微笑的服务员,到有着包容胸怀的普通市民,热情服务、礼貌待客早已成为广州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城市精神将有助于广州人做好东道主,当文明观众,从而将礼仪之邦的精神风貌展现给世人。

要做一个文明的观众,其一须“观看有礼”。现代体育比赛是一种文明的展示,观看比赛更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热情、有序、尊重,礼仪就是每一个观众最好的“入场券”,也是展现个人素质和东道主形象的最好方式。广州人不缺乏热情和激情,在观赛中,需在一种有序的氛围中散发这种热情和激情。每一个比赛场馆,每一项亚运赛事,都有各种约定俗成的文明礼仪,比如说,赛前应尽量提前入场,赛中不要让手中的闪光灯干扰选手比赛,赛后退场时随身捎上垃圾袋……一个整洁有序的观赛环境,靠的就是观众的文明。

热情有序中还须学会尊重。奥林匹克的精髓就是尊重、友谊、平等、不歧视,做一个文明的观众,就要对运动员、裁判员给予最大的尊重、理解和宽容。体育无国界,无论什么赛事,无论来自哪里的运动员,我们都当发自内心地为其加油喝彩。

其二要“欣赏有道”。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做一个文明的观众,还当熟悉比赛的基本规则,什么时候能鼓掌,什么时候不能出声,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否则不但会影响运动员的水平发挥,还会破坏体育比赛的美感。比如说,当跳水运动员正走上跳板或跳台,等待裁判员发令起跳时,却突然传来观众的掌声,这就不是“加油”,而是干扰了。因而,“加油”要加到点子上,鼓劲要鼓在需要时,只有学会并懂得欣赏比赛,了解观看各种比赛的礼仪,才能在竞技体育中获得情感的升华和审美的愉悦。

因你而精彩 第3篇

精彩一:多媒体的运用聚焦学生注意力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但学得好与不好,兴趣是关键。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即便是像音乐课这样富有艺术魅力的课堂,如果缺乏生动,缺乏形象,音乐的魅力同样无法展现,也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了。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将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更加引人入胜,那么学生自然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并自始至终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精彩二:多媒体的运用激发学生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地,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多媒体以其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形式,使学生人情入境,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励学生去表现美、创造美。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

比如在上《金孔雀轻轻跳》一课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采用形象化的手段把孔雀的活动过程具体化为八幅活动的画,生动地表现了孔雀开屏的动态画面,在观看电脑动态画面的基础上,又排练了由小朋友自己表演模仿孔雀开屏的动作,学生一下子兴致盎然。于是,教师便不失时机地从表演动作中的每一个过程的每一幅画面上派生出多条分支,形象地提出了问题:假如你变成了一只小孔雀、假如我画面中的这只孔雀这么棒、假如……我们应该怎样来表现?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一样,学生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这生动的画面点燃了,他们的设想五花八门,精彩纷呈。在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触发和鼓舞下,学生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创造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多种音乐表现能力也在学生积极参与的每一环节中得到了最有效的锻炼。于是,“金孔雀轻轻跳”深刻的主题就这样自然而然地突现出来了。

精彩三:多媒体的运用拓展学生知识面

音乐在一般人的认识里也许就是一种声音,但实际上它所包含的知识范围很广。在小学阶段,学生需了解的音乐知识包括最基本的乐理知识、音乐结构、音乐体裁、乐器的认识等等,而这些连大人都觉得无趣的音乐知识,如何让孩子乐于接受呢?最好的办法还是运用现代多媒体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势,引导学生学习音乐。

比如:在欣赏《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时,我把新疆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做成课件,欢庆、快乐、喜悦、流畅且具有浓郁民族风韵的旋律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吐鲁番盆地,使人情不自禁的浮想联翩,丰收的喜悦让人心醉,欢快的舞蹈催人跃跃欲试,悠扬的小提琴声更使人心旷神怡。由此使人联想到丰收的哈密瓜,晶莹剔透的葡萄、南疆丰收的天山及天山脚下大草原上肥壮的牛羊、奔驰的骏马……随着我提前录好的简短的画外音介绍,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的氛围。有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

又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断的过程中,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精彩四:多媒体的运用促进学生情感性

在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音乐教学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运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才能让音乐教学收到实效,否则将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而多媒体在音乐课中的运用很好地促进了这种情感效应的发挥,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受到爱的教育。

例如,在《草原小姐妹》这首作品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姐妹为什么在暴风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保护小羊羔,可精心制作一幅幅画面,如草原牧歌、与暴风雨搏斗、在寒夜中前进、党的关心、鲜艳的花朵遍地开,让学生欣赏。乐曲的旋律连同画面的场景,定格在学生心灵深处,向小姐妹学习的情感油然而生,情感体验被推向高潮。教师只有把音乐形象中崇高的思想揭示出来,音乐对学生才有意义。在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上,只有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爱上音乐课。

总之,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使音乐课不再局限于教师的一把琴、一张嘴、一台录音机。学生也不再被动地接受枯燥的音乐理论、无休止的唱歌和听那些似懂非懂的音乐,而转变为主动参与体验、创造音乐的过程。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科之间有机整合。在师生互动的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使学生音乐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那些因你而生的改变 第4篇

一、国培改变我的读书观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记得2012年9月18日, 国培的第一天, 北碚进修学院的朱福荣院长让我们从教学经验、课标、教材分析、课程改革等方面提出问题。我似乎有无数问题, 却一个也提不出来。后来在北京师范大学, 叶菊艳教授也鼓励大家提问题, 还希望我们提出有创意、新颖的问题。我大胆提问:“叶老师, 作为成人, 如何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呢?”叶教授微笑着说:“多读书, 大量的阅读会让你站在巨人的肩上, 你的思维会更开阔, 更有创新性的。”那一刻, 我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了大大的一行字:“读万卷书方能行万里路。”

我开始阅读理论。2011版的数学新课标, 虽然已经拿到手, 我却未曾完整地读过一遍。这次, 张泽庆老师带着我们全班学课标, 很有感悟。全班或领读、或齐读、或默读。我们反复品读, 再谈自己的体会, 思维的火花在激烈的讨论中碰撞着, 真理越辩越明。这样的学习过程, 启发了我, 让我有了读点理论的欲望与信心。

在这三个月的培训中, 我慢慢习惯于录下自己的课堂教学, 晚上听听自己的课, 品味自己的教学语言,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阅读自己, 是一种全新的感受, 有时欣赏自己的智慧, 有时懊恼自己错失了教育的良机。阅读自己让我更自信。在叶老师的课上, 我对无限责任公司的解释, 让全班学生眼前一亮;在朱教授的讲座总结发言中, 我利用了朱教授的课堂评价策略进行总结, 赢得了全班的掌声。现在阅读自己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国培教我记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俗语

做了20年的学生, 当了10年的老师, 自认为很会记笔记了。但是来到北京师范大学才发现自己不会记笔记。以前写笔记时, 总想把专家的话一字不落地记下。但是写下后, 却极少翻阅, 直到厚厚的笔记本都落满了灰尘。原来别人的精华, 没有变成自己的精神大餐。北京师范大学的朱旭东教授反复强调笔记中只记下自己的收获或者问题, 这才是有价值的笔记。讲座是专家经验的浓缩, 对我们来说, 那是别人的经验, 如果能将他们的经验理论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自然很好。但是只学理论, 不付诸行动, 等于纸上谈兵。因此, 记笔记时, 记录下关键词即可, 课后再次整理成学习心得体会的电子档, 方便以后我们查阅和应用。现在我的笔记本薄了, 但是我的收获却更多了。每当我写论文时, 每当我写反思时, 每当遇到困难时, 我都会翻阅我国培时的笔记本, 因为里面有我成长的点点滴滴的收获。

三、国培改变我的时间观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 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 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华罗庚

在我前30年的人生中, 我习惯于“刚刚好”。属于不早不晚的类型。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的日子, 听了那么多教授的课, 每一位专家都是提前来到教室。专家的时间是宝贵的, 但他们对待我们的教学却是那么尊重, 那么严谨。特别是朱旭东教授, 每次都提前10分钟到教室门口迎接我们, 让大家都非常感动。后来, 朱教授在教学中提及:课前早到和大家的交流既可以缓和气氛, 又可以解决部分学生的问题, 而且让学生都不敢迟到。呵呵, 可爱的朱教授, 我明白了, 这也是提高教学时效的一种策略啊。你让我们的学习提前进入了状态———教学前置。现在, 我每天早早来到学校, 和孩子们一起读书, 解决部分孩子的学习困难;每天课前, 我也提前进入教室, 和孩子交流预习情况, 提醒他们准备学习用具。提前的时间观, 相信也是我积极教学的象征, 希望我的孩子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向上的正能量。

四、国培改变我的教学观

在数学的天地里, 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 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毕达哥拉斯

在以前的教学中, 我总是习惯参考别人的教案资料, 缺少自己的风格, 这次国培学习时, 我一共上了四节课。第一次, 在北京献课《垂直和平行》, 我只想体现一个主题, 那就是我的研究课题《数学课中安全心理环境的创设研究》。为了体现这一主题, 我请学生当老师, 学生当评委, 我激励学生进行评价。我用《两只老虎》的旋律改编成了《垂直与平行之歌》。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 40分钟后学生不愿意下课。此课也获得了教研员和北师大专家极大的好评, 让北师大的叶菊燕教授几度落泪, 评价这是“全人的课堂”。这是我初次尝到用理论指导教学的甜头。

以后的每一节课都努力体现一个核心理念, 我懂得了任何一堂课, 除了要有鲜明的教育思想外, 还要有自己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我希望自己这样坚持下去, 吸纳吞吐, 相信不久就会如大家希望的那样更加风格凸显, 更加游刃有余。

因你而精彩 第5篇

之所以把书当作朋友,是因为它自我认字开始,一直陪伴在我身旁,亲密无间,每次见到它,都能从它无声的言语中收获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次结识书,还是幼时,字儿都认不全。记得偶然间,看到了一本小巧的《安徒生童话》,出于好奇,我便似懂非懂地翻看起来。虽说大部分都是与我素未谋面的字,但那些精美的插图却使我心动神移。那绚丽的色彩,还有栩栩如生的人物,让我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此后,我便每夜缠着妈妈给我讲故事,从短小精悍的童话,到语句优美的小说故事,我都听得津津有味,等到一个故事画上了句号,我也含着微笑,安静地进入梦乡……

从此,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再长大一点,对书的喜爱有增无减,它就像一座宝库,深深地吸引着我,它又像一个无所不能的智者,孜孜不倦地教导我。我不再止步在那些多画少字的绘本了,手上执着的,不是中外名著,便是些通俗易懂的杂志报刊。虽说已经能够自己浏览书了,但对于“读书”没有深入的理解,说是看,其实不过就是把书从头到尾粗略翻一翻,看得一知半解。书中的文字一晃而过,只在我的脑海里逗留了一会儿,过段时间,便无影无踪了。这样看下来,真正收获的知识寥寥无几。

随着我的成长,读的书也越来越多,我对阅读有了更深的见解,开始讲究精益求精,正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一本好书,是需要慢慢“煮”的,只有“煮”透了,才能更好地吸收。书籍就犹如精神食粮,读多了,视野更广了,知识也丰富了。只有不断去品它,去尝它,去悟它,才能感受到这其中的“味儿”,正像高尔基所说:“热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在书的金矿中,我收获了无数奇珍异宝――《中华上下五千年》让我畅游历史的长河,让我领略了时代的变迁;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中,那一百零八个梁山好汉,那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战役,看得我气愤填胸;《红楼梦》中,四大家族从鼎盛转为灭亡,折射的是一个朝代的兴衰……

书,带我亲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书,引领我环游世界,感受异国风情……我时常沉醉在书中,心情跟随着故事情节潮起潮落,如痴如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像那源源不断汇入清水的池水一般,人,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增长视野,陶冶情操,才能在人生这本没有页码的长书中书写精彩!

年俗,因你而遇 第6篇

今天是除夕,家乡的习俗里,这天所有的人都要在早膳后洗“香樟浴”。

奶奶一大早便在屋内屋外忙得不可开交。为准备沐浴的材料,当我们还沉醉在睡梦中时,奶奶就已带上镰刀,去后山忙活了。樟叶、青棘、长命草一样也不能少。奶奶说只有洗过了这样的香樟浴,未来的一年里才会平平安安,事事如意。

炉里柴火正烈,灶上水儿金黄,漾起了一朵朵“咕咕”作响的水花。轻撩一捧至脸庞,会感到满脸清爽,好似每一个细胞都已沾染上樟木怡神的芳香。

一年一轮回,一岁一沐浴,时光,如此静好。

洗完澡,另一件大事就是吃块红喜糕,那是奶奶赶早忙活的另一件事。一点面,一勺水,再撒上一些红曲粉,米香在掌心雀跃。拿出小碗,每个都倒进一点米糊,让柴火把它酝酿,待糕香扑鼻,开盖时红光四溢,喜糕便已完成。

喜糕很是简单,不加以任何修饰,纯朴得好似这片生机大地上的勤劳村民。正如它的寓意——红红火火,村庄也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天天繁荣起来。一种无声的中国情就在这个特别的节日扎根在每个满是朝气的中国儿女的心田里。

他日约,还望君备糕以待,便足矣。

窗外鞭炮声声,烟火漫天。我终于明白,再多的年俗,也不过是个形式,人们图的,终究是个团圆罢了。忙碌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最后满载收获,踏着去年的希冀与今年的喜悦,朝着心的方向回家会是怎样的感动。于是,你我便在这个佳节欢聚一堂,履行旧时的约定,在繁星点点的斑斓苍穹下,有幸共赏一片辉煌。

有那样多美好的年俗飘荡在因你而聚的年华,又怎会不令人满心憧憬?

普天也同庆。

未来因你而改变 第7篇

——阿基米德

前不久, 华裔少年肯尼·筱冢和袜子的故事在网络迅速传播, 温暖了这个圣诞节。那是科技的力量, 更是爱的力量, 满满的都是创客带给我们的感动。尽管曾有切尔诺贝利这样的悲剧发生, 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却受益于科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 我们面临的岂止阿尔茨海默病?未来, 将有更多的难题纷至沓来, 改变一触即发。

年复一年, 日复一日, 时间不知懈怠地穿行。回望漫长的人类历史,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求改变, 在改变中完善自我, 创造文明, 以求以一己之力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如今,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这一愿望的实现变得更加容易了。互联网、移动设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 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同凯文·凯利的预言, 未来必然将有颠覆性的改变。对教育而言更是如此, 眼下, 一个共享·互动·屏读的大时代正款步而来。

网络平台、手机APP, 这些大大小小的信息圈, 不仅仅承载了信息, 更体现了共享的精神。共享可以助推传播, 可以迅速集结志趣相投的人, 可以碰撞出无数智慧的火花, 共享是一种生命力的彰显, 让传承和发展变得水到渠成。

在科技的介入下, 互动成为一种趋势,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悄悄地改变。我们看到, 互动的课堂更具吸引力, 互动的学习更高效, 互动的参与更令人振奋, 但从浅层互动到深层互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按按按”、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书包、Pad的应用到在线学习的盛行, 甚至可穿戴设备的试用都可以看出, 屏读已然在改变我们的习惯。

在工业时代我们讲求的是效率, 是普适, 而在后工业时代, 我们必须将个性化体验放在首位。教育亦当如此, 既要看到大众, 更要兼顾小众。哪里有需求, 哪里就必有改变, 因为教和学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未来已来, 只是尚未流行。”

课堂因你而精彩 第8篇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功能, 根据古诗内容配成歌曲, 绘制成彩画、或者把风景秀丽的景象扫描刻录成光盘。在古诗教学中运用, 诗情画意地教古诗, 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 提高古诗教学质量。

1 运用多媒体技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诗很讲究意境及其韵味, 因此, 我把古诗教学着眼点放在创设情景上, 以激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真切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多媒体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 为学生拓宽视野, 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 激发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 达到“课亦始, 趣亦生;课进行, 趣渐浓;课结束, 趣犹存”的境界。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由于古诗语言精炼, 含意深奥, 富有韵律, 刚进入四年级的小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较少, 加上对瀑布接触不多, 因此对诗中的抽象词句难以理解, 如果教师空洞说教, 小学生在阅读时没有理解课文内容就进入不了诗文的意境, 就不可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难以形成意象。若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有声有色地把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 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 就会帮助学生顺利地理解诗句的内涵、领会古诗的意境。《望庐山瀑布》这个CAI课件, 创设了音频、视频兼备的画面, 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展现的是一幅天然山水画面:“香庐峰冉冉升起团团白烟, 白烟漫飘在青山蓝天之间, 在红日照耀下, 远远望去好象万缕紫色的云雾, 气势磅礴的瀑布, 像飞一样从山上直泻而下,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样把学生带入大自然的世界里, 把古诗中“生紫烟”、“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落”这些精炼的语言、深奥的含意具体化, 形象化后教学, 学生形象思维就以意象运动的形式展开。有学生在口述诗意时这样说:“太阳在香炉峰上, 紫色的烟雾不断升腾。远远望去, 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河流, 真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直冲下来, 足足有三千尺长啊!发出巨大的声响,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潭下, 溅起一团团水雾, 如烟、如雾。诗人想, 可能是天上的银河落到人间。”在这里, CAI课件就充当了形成感知, 激活思维的桥梁。

2 运用多媒体技术, 领悟意境, 诗画合一

“诗画合一”的观念在中国文学中源远流长。一手好的诗词, 就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因此, 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 教师应尽可能减少理性的分析, 而要充分地通过再现与作品相应的立体画面, 使学生进入诗词所描绘的境界中, 与诗词的意象融为一体, 与诗人同歌同吟, 同悲同乐, 从而更好地领悟到作者寄寓于诗词中的情感, 以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基于此, 古诗词用幻灯、动画、视频来再现古诗词的画境, 就成了绝妙的手段。

如教学《咏柳》一诗时, 一边伴着行云流水般的古筝乐曲, 一边展现这样一幅美景:明媚的阳光下, 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 千万条柔韧的柳枝随着微风轻轻地舞动, 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柳图”。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情景中身心舒畅、融情入景, 自然体会到作者对柳树的喜爱、赞美之情, 对“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意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柳枝”和“绿丝绦”的相似之处, 可用多媒体设计这样一个片段:千万条柔韧的柳枝轻轻飘动着, 渐渐幻化成碧绿的丝带, 飞舞的绿丝带又渐渐还原成碧绿的柳枝……借助美的形象, 使学生充分获得美的享受, 这就是多媒体的魅力所在。

3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朗读, 学会审美

古典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 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押韵合辙, 节奏鲜明, 读起来琅琅上口, 悦耳动听, 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 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 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 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 培养学生的语感, 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 运用多媒体技术启发想象, 提高表达能力

诗歌的语言不仅精炼, 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特有的语言形式为学生创造性地表达美感提供了天地。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以其生动形象的画面、鲜艳明丽的色彩、赏心悦目的形象,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 启发想象, 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

如教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第一句时, 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也来到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们纷纷举手, 有的说:“香炉峰上团团雾气, 在阳光中, 变成了紫色的云霞, 啊, 多美的景象, 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燎绕的仙境之中。”又如在让学生领会三、四两行诗境时, 我关掉录像声音, 让学生边看壮阔的瀑布, 边展开丰富的想象, 我提问:“你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这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中挥舞的银纱, 美极了。”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 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 ”……这样利用电教手段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 学生从中体验美, 并积极地发现美。表达美, 营造出一幅幅的景象。

总之, 利用多媒体CAI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 变枯燥为有趣, 转静态为动态, 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更好地开发, 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从而对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跨越千年时空, 进入诗文的意境, 触摸诗文的脉搏, 倾听到诗人的情思, 将非常有利于学生进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 去感受诗境, 领悟诗寓, 表达诗意, 从而是古诗词课堂教学诗意浓浓, 画意浓浓, 情意浓浓, 很大程度地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 比原始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效果模式行之有效。

摘要:在多媒体教学已经深入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的今天,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单调, 常走“作者介绍——齐读两遍——解释一遍——齐读结束——要求背诵”的路子, 重记忆轻朗读, 重背诵轻品味, 形式单调, 教者无方, 学者无味, 优秀的古诗词往往被教学得“面目可憎”。如何才能摆脱古诗词机械、低效的教学状况呢?在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技术手段,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将会给古诗词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开辟一个全新的教学天地。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应用,兴趣,诗画合一,想象,审美

参考文献

[1]张景明.古诗教学经验汇编[M].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2]语文课程标准[M].

镇雄,因你而骄傲 第9篇

我的镇雄,要坐一天一夜的客车才能到昆明的镇雄,客车要在贵州地面上行进而遭贵州人“逼仄”后才能到自己省府的镇雄,绕山绕水、翻山越岭才能到达昆明的镇雄。听着这些话,同学们有诧异的,就说什么山高皇帝远、蛮荒出刁民之类的话;也有说云南大家庭真温暖之话的;也有如我一般面带戚戚的。我管不了他们的嘴,此时只想:不都是来读书吗,成绩才是硬道理,镇雄,也有它独到的精彩。

确实,这四季如春的昆明隔我的镇雄多远呀,我对她的了解不够,对她的情结不深。同学告诉我,昆明是个大坝子,这个我相信——车一驶入昆明城,看见的皆是林立的楼房,平整的田畴,山,在远方,只是一条黛青而模糊的线。对于我这个云南人而言,省会昆明于我,实在是天空的一朵云,飘的那样高那样美,只可仰观而不可谈之于口。当然,我的镇雄,也是历史的沉淀,也有风景名胜,随意而拈,就是乌峰耸翠、平坝春耕、桂矶秋钓、梅坳流云、月窟禅光、一星拱斗、二水怀珠……我的镇雄,相连的山们就像是围圈起舞的豪迈的汉子,他们踏着强劲的步子,唱着铿锵的歌,歌唱生活,创造生活。其中,高峻的乌峰山特像一个温情的父亲,把凛冽的寒风挡在门口,给了我们温暖和幸福。在这个山的圈里,我们悠然自得地生活着。然而,也恰是因此,我们也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向往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阔大和舒展。许多如我一样的镇雄人,带着大山的坚毅与执着,走出去,寻找心中的梦。

寻梦,因为有了非常明晰的目标,就不至于糊涂与迷失。记得有天晚上,我和一老乡走在灯红酒绿的大街上,看车来车往,看人流潮涌,而我们,安然地走向我们常往的旧书摊。嘴里还说着“最浪费不起的是青春”之类的话。逢周末,也会和三五老乡一起,坐在校园的草坪上,望星星、想亲人、谈人生、谈生活。其中有个镇雄人,他说家里弟兄姊妹多、土地少、父母年迈,他自从上了大学,就从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有时还要给家里汇些过去。通常情况,他白天上学,晚饭后,就开始了打工生活,很多时候一天要奔走三家。还说好在现在有了一辆自行车,省事了好多。说那是有个雇主看他勤奋又实干而送给他的。当时,大家都被他感动了,却又无力帮助他。而他则说,你们知道“镇雄精神”吗?这是很多大学里特有的一种现象,镇雄人在其中的成绩总是最好的。说到这里,大家都深有体会的样子。我就常听别人问我这样的话:也没怎么见你看书,为什么总考得那样好呢?这样的话,很多镇雄学子都听过,也会淡然地一笑而过。其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镇雄人的坚韧、求实、努力、向上,不就是我们乌峰山赋予的禀性吗?

时光荏苒,如今的镇雄,交通、经济、教育都展现着它的勃勃生机。每年都有高考学子以他不凡的势力进军重点大学。就说行车至昆明,那还不是几小时就搞定的事情,我们有理由安然地接受他方的赞美和钦佩。永恒乌峰依旧耸翠,镇雄人奋进耐劳的精神同样存在,这是我们镇雄的地域性格,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凭借着这样的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镇雄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单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因你而生】相关文章:

上一篇:网络社会观念下一篇:规划设计目标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