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治疗范文

2024-05-29

水痘治疗范文(精选12篇)

水痘治疗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的52例患者均符合成人水痘诊断标准[1]。其病程在l-5天 (平均3天) , 未使用抗病毒或其它药物。无心、肝、肺、肾等脏器并发症状。随机分为2组: (1) 治疗组27例, 其中男14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26.8岁 (16~38岁) ; (2) 对照组25例, 其中男13例, 女12例。平均年龄28.4岁 (17~39岁) 。2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体温波动在37.5~40.0℃之间, 2组在年龄、性别、入院前病程日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阿昔洛韦10mg/ (kg·d) 联用盐酸伐昔洛韦颗粒 (口服, 1d2次, 成人每次0.3g, 饭前空腹服用) ;对照组单纯采用阿昔洛韦10mg/ (kg·d) , 疗程7~14d。两组血象较高者均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 并给予退热、止痒等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退热及结痂脱落时间。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体征变化。观察时间为治疗12h后, 每隔2h观察1次, 连续观察2d, 之后1d观察2次。观察项目有体温、皮肤瘙痒、全身皮疹、结痂、痂落自愈及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定

痊愈:体温正常, 皮损全部结痂;显效:体温正常, 90%~95%皮损结痂;有效:体温正常, 70%~89%皮损结痂;无效:体温正常, 不足70%皮损结痂。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基本治愈。[2]痊愈+显效+进步例数的百分比合计为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有效率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患者退热及皮疹基本结痂的时间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退热时间、结痂脱落时间分别是1.33±0.480, 3.85±0.662;1.84±0.374, 4.48±0.653 (d) 。2组在退热时间、结痂脱落时间的F值分别为17.801, 11.830, 其P值均小于或者等于0.001, 这说明2组在退热时间和结痂脱落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2组患者且未出现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

2.2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成人水痘的总有效率是96.30%, 其中临床治愈率为33.33%, 显效率为48.15%;对照组治疗成人水痘的总有效率是92.00%, 其中临床治愈率为24.00%, 显效率为40.00%。从统计的结果来看, 以上2组在治疗成人水痘的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 (P>0.05) 。2种方法在治疗成人水痘的疗效上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比较临床治愈率和退热时间、结痂脱落时间上有差异, 治疗组在缓解患者病情方面优于对照组。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对比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成人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V Z V) 引起, 病程及前驱期较长, 症状较儿童严重, 伴有发热、全身症状显著, 抗病毒药物在皮肤科的应用较多[3]。其发病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1) 患者首次接触VZV, 体内无特异性抗体。 (2) 患者抗体水平降至过低, 不足以中和对抗VZV或全身基础免疫功能低下[4]。因此, 早期有效的抗病毒药及支持治疗至关重要[5]。

阿昔洛韦为核苷类抗病毒药, 能选择性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 进入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后, 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苷激酶或细胞激酶, 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型阿昔洛韦三磷酸酯, 然后通过二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7]。

盐酸伐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 口服后吸收迅速并在体内很快转化为阿昔洛韦, 其抗病毒作用为阿昔洛韦所发挥。本品体内的抗病毒活性优于阿昔洛韦, 对单纯性疱疹病毒I型和II型的治疗指数分别比阿昔洛韦高42.91%和30.13%。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也有很高的疗效, 对哺乳动物宿主细胞的毒性很低。

阿昔洛韦联用盐酸伐昔洛韦颗粒治疗成人水痘在缓解病情, 减少退热时间和结痂脱落时间上优于病毒唑。另外, 治疗上患者应卧床休息, 隔离治疗, 注意水份和营养, 宜进食易消化营养食物, 注意口腔、皮肤、手清洁卫生, 防止继发皮肤细菌感染。一旦发生继发感染, 及时使用抗生素。

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用盐酸伐昔洛韦颗粒治疗成人水痘的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 分别静脉给予阿昔洛韦+盐酸伐昔洛韦颗粒和病毒唑进行治疗, 观察其临床体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对照组消失早 (P<0.01) ,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阿昔洛韦联用盐酸伐昔洛韦颗粒治疗水痘疗效优于病毒唑。

关键词:成人水痘,阿昔洛韦,疗效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3) :299~300.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 (2) :174.

[3]孙仁美, 王鲁.成人水痘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6, 35 (2) :108.

[4]赵瑾伟.成人水痘17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2, 16 (4) :28.

[5]吴建兵, 林麟.抗病毒药物在皮肤科的应用[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6, 35 (1) :57~59.

[6]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10) :305.

治疗宝宝起水痘的方法 第2篇

药物:金银花、连翘、车前子、六一散各10克,紫花地丁15克。

用法:上药纱布包裹水煎,头煎药液50-100毫升,分2-3次服,二煎外洗患部。

疗效:次方治小儿水痘11列,均治愈。

银石汤

药物:金银花、石膏各30克,玄参、紫草、泽泻各15克,薄荷9克,荆芥6克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共取药液250毫升,分服。

疗效:次方治小儿水痘116列,均治愈。一般服2-5剂。

青黛牡滑散

药物:青黛粉、生牡蛎粉、滑石粉等量。

用法:将上药混匀,加适量麻油拌成糊状,涂抹在患处每天1-2次

疗效:次方治小儿水痘32例,治愈24列,显效8例。

荆防半蓝根烫

药物:荆芥、防风各10克,半蓝根20克,芦根15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每天2次。

麻疹、水痘的中医药预防治疗 第3篇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02-01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治疗及预防措施有所了解,而中医药对治疗、预防这些传染病有独特效果,现逐一介绍如下:

1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至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1.1 预防

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的关键,故对易感人群实施计划免疫十分重要。如发现麻疹病人,则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传播和流行。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年龄不宜小于8个月,因恐来自母体的抗体中和疫苗病毒,使之失效。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时加强一次。国外主张在15个月时初次接种更为保险,并认为在1岁以内接种者,应于1年后加强一次。

1.2 麻疹的中医治疗方法

[1]出疹前期 [治法]:解表,透疹,化痰 荆芥8 连翘9 薄荷6 桔梗9 鱼腥草9 前胡6 蝉蜕6 黄芩8 白芍10 葛根6 浮萍8 甘草4 [2]出疹期 [治法]:清热解毒,透疹,退热 金银花12 白芍10 升麻6 葛根12 浮萍9 蝉蜕6 青天葵12 柴胡8 紫草10 板蓝根9 丹皮10 生地12 [3]恢复期 [治法]:养阴生津,健脾胃 天花粉10 生地10 麦冬10

2 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2.1 水痘预防

2.1.1 隔离患者,患儿疱疹全部结痂并脱落,即可解除隔离,儿童机构发现水痘患儿后,21天内不接收水痘易感儿童。

2.1.2 患者病室可用紫外线每天照射2次,每次20分钟,同时注意通风换气。托幼机构亦可采用紫外线消毒,或开窗通风换气。

2.1.3 对接触者应及时注射丙种球蛋白,可减轻症状。

2.1.4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2 水痘治疗

患了水痘西医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只需请家长注意隔离。水痘初期可喝绿豆汤,发烧期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还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皮肤瘙痒时,可涂些止痒药水。指甲长了要及时剪短,避免抓破疱疹而引起感染,若疱疹已破,可涂1%紫药水。此外,该病可并发脑炎、肺炎等,因此,一旦发现并发症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中医的治疗方法: 中医認为本病为外感时邪,伤及肺脾,生湿化热,发于肌肤所致。治疗以疏风清热、解毒祛湿为主,根据病情的轻重可分以下两种类型:

2.2.1 风热夹湿证 属轻型,证见发热,咳嗽,流涕,水痘红润,分布稀疏,内含水液清澈明亮,伴有瘙痒,纳差,二便调和,舌苔薄白,脉浮数。治宜用疏风解表,清热祛湿法。方选银翘散加减。

2.2.2 湿热炽盛证 属重证,多见于体质虚弱的患儿。发热重,表现为壮热烦渴,唇红面赤,精神萎糜,痘疹稠密色紫暗,痘浆混浊不透亮,甚至口腔亦见疱疹,伴有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而干,脉洪数或滑数。此乃邪盛正笃,湿热毒邪内犯。治疗当加大清热凉血解毒之力。方选加味消毒饮加减。

部队治疗2例成人水痘的临床分析 第4篇

水痘多发于冬春季节, 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水痘在人群中普遍易感, 发病年龄以2~10的儿童居多, 6个月以下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 发病较少。但近年来成人水痘发生率有显著增多趋势[1], 笔者就我队2012年11月收治的2例士兵水痘的发病及诊治情况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患者1

刘某, 男, 19岁, 列兵, 2012年11月13日因发热 (体温最高达39.8℃) 、头痛、咽痛、全身乏力就诊, 初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给予口服氨咖黄敏胶囊及退热等对症治疗, 未进行严格隔离。次日, 患者出现皮疹, 皮疹初起为红色斑疹或丘疹, 伴骚痒, 很快变成周围绕有红晕的疱疹, 直径2~3mm, 疱疹浅表而壁薄, 晶莹如同水珠滴在皮肤上, 主要分布于头面部、躯干、四肢近心端, 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3.9×109/L, 中性粒细胞分类1.9×109/L, 淋巴细胞数1.8×109/L, 中性粒细胞比率48.7%, 淋巴细胞比率46.2%, 红细胞4.64×1012/L, 血红蛋白126g/L, 血小板计数167×109/L;胸部DR检查及心电图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确诊为“成人水痘”, 并给予隔离治疗。

1.2 患者2

梁某, 男, 18岁, 列兵, 2012年11月18日因发热 (体温最高达38.5℃) 、头痛、全身乏力就诊, 因其系患者1刘某同班战友, 两人关系密切, 并负责给刘某送饭, 考虑诊断为“成人水痘”, 给予隔离治疗, 次日, 患者全身出现米粒至绿豆大小的圆形水疱皮疹, 周围有明显红晕, 伴明显骚痒, 主要分布于头面部、躯干、四肢近心端, 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与患者1相似, 但皮疹较少。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4.8×109/L, 中性粒细胞分类2.6×109/L, 淋巴细胞数2.0×109/L, 中性粒细胞比率54.2%, 淋巴细胞比率41.7%, 红细胞4.52×1012/L, 血红蛋白123g/L, 血小板计数149×109/L;胸部DR检查及心电图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2 例成人水痘患者均给予阿昔洛韦0.6g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 每天1次, 疗程为7d。患者1给予柴胡注射液2mL肌内注射, 体温降至38.5℃以下后, 改用口服解热镇痛药退热治疗;患者2口服解热镇痛药退热治疗。2例患者均给予特非那丁片60mg口服, 每天2次, 进行止痒治疗。局部外涂3%阿昔洛韦乳膏, 每天5次;水疱破损者, 外涂1%红霉素软膏, 每天2次, 预防继发皮肤细菌感染。

治疗3d后2例患者体温均恢复正常, 全身乏力及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消失, 疱液均在数小时后转为混浊, 水疱也在3d后逐渐结痂, 隔离观察治疗10d后痊愈。2例成人水痘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或合并症。

3 讨论

成人水痘主要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播, 且传染率极高。从本次研究资料来看, 2例患者均为列兵, 还不是很适应部队快节奏的训练生活, 又恰逢部队冬季大练兵, 战士的训练任务较重, 精神压力大, 身体易疲劳, 抵抗力下降, 以及冬初和春季为水痘的流行季节, 从而增加了战士的感染概率。

患者1在发病前4d, 曾接触过同连队1名患有带状疱疹的下士士官, 因带状疱疹的病原体与水痘的病原体一样, 考虑被该患有带状疱疹的下士士官所传染。2例患者为同一个班, 患者2为患者1送饭, 有密切接触史, 造成传染。部队属集中生活的单位, 易形成整个部队规模的流行, 因该2例患者得到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 从而避免了此次成人水痘的进一步传播和流行。

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 可预防水痘或减轻水痘的临床表现, 部分个体在接种水痘疫苗数年后, 其体内抗体的滴度会下降至不足于抵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水平, 在抵抗力明显下降时, 接触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 仍有可能被传染的危险。患者1和患者2的临床表现有所差别, 即患者1的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发热为高热, 皮疹较为密集, 追问既往预防接种史, 与患者1未注射过水痘减毒活疫苗有关;而患者2接种过水痘减毒活疫苗, 因此他得成人水痘的临床表现较轻。

阿昔洛韦为核苷类抗病毒药, 能被病毒的胸腺嘧啶核苷激酶选择性地磷酸化, 从而转化为单磷酸酯, 后者受细胞酶的作用, 再转化为二磷酸酯和三磷酸酯, 阿昔洛韦三磷酸酯可干扰DNA的聚合酶, 特别是能干扰疱疹病毒DNA酶, 从而抑制病毒DNA的复制。一经诊断为成人水痘, 早期隔离, 足量、足疗程应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治疗, 可有效预防成人水痘的并发症或合并症的发生。治疗上还应注意尽量避免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尤其是高热的患者, 以防止病毒扩散, 或继发细菌、真菌感染。

成人水痘的全身中毒症状重, 且易产生皮肤的继发感染、蜂窝织炎、淋巴结炎, 重者可致败血症, 偶尔发生水痘性肺炎、脑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眼角结膜病变[2]及内脏损伤[3]等并发症或合并症, 本次2例成人水痘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有效治疗, 从而避免了并发症或合并症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曹康琪.成人水痘43例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1, 34 (4) :289.

[2]徐昕涌, 张洪沛, 冯万国.成人水痘合并双眼严重角结膜病变报道[J].中外医疗, 2010, 29 (12) :191.

水痘防治宣传资料 第5篇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常在幼儿园或小学校内引起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 水痘传染性很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与之接触的儿童约90%发病。而且从发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经呼吸道或直接接触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间接传染。

本病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人群普遍易感,主要为集中在1~15岁的儿童。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起病急,以发热及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若水疱抓破后继发细菌感染,可发生皮肤坏疽,甚至引起败血症。少数患者还可出现水痘性肺炎、脑炎、心肌炎及暴发性紫癜等并发症。此外,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以后,病毒会潜伏在脊髓神经根中,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被激活就会诱发带状疱疹,给家庭和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

[预防措施]

1、一般性预防措施

(1)主动学习传染病预防知识,了解水痘的传传播方式和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2)保持教室、宿舍内外环境卫生和空气流通;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要共用毛巾,勤洗手、勤晒衣被,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少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畅的公共场所;

(4)发现有可疑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应及时向老师报告。水痘传染性强,患病学生应及早隔离治疗,至所有疱疹干燥结痂脱落为止。

2、特异性预防措施

(1)疫苗接种: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水痘疫苗,可有效预防水痘和带状疱疹两种疾病。

(2)接种对象:重点接种对象为1-15岁儿童,目前正值水痘高发季节,建议各家长带孩子到辖区乡镇卫生院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水痘疫苗,以尽早做好预防。

(3)接种原则:目前我国水痘疫苗属自费疫苗,为了孩子健康,在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下开展预防接种。

(4)注意事项:有下列情况者不得接种水痘疫苗:正在发热、急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或慢性病活动期应暂缓接种,曾患过水痘的儿童无须接种水痘疫苗,注射过减毒活疫苗者,应间隔1个月再接种水痘疫苗。

水痘宝宝看过来 第6篇

病因和症状

水痘是一种小儿最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水痘起病时可能出现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现象。经过数小时至1天,皮肤上出现皮疹,也有的并不出现上述症状而直接出皮疹。皮疹先出现在头皮、脸部和躯干,逐渐蔓延到四肢。开始出的是红色小丘疹,1~2天后变成椭圆形、绿豆大小的水泡,水泡周围呈淡红色。3~4天泡疹干缩结痂,1~3周痂皮脱落。

因为皮疹是在发病后一批批陆续出现的,所以在病儿皮肤上可见到丘疹、疱疹、痂皮同时存在,这是水痘疹的特点。部分患儿疱疹亦可发生于口腔、咽喉、结膜和阴道粘膜,破裂后形成溃疡,对原有皮肤病的儿童,皮疹会更为广泛。水痘痂盖很表浅,一般不留疤痕。自然感染后,一般可以获得终生免疫。

易感人群

水痘是一种多发性,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为多见。多发于从未感染过此病毒,因而对之无免疫力的易感人群。 1—6岁的学龄前儿童为好发人群,1岁以内的婴儿由于在母体里获得了水痘抗体,所以较少发病。新生儿也较少发病,但是孕妇在患水痘 1周前分娩和患水痘后分娩,新生儿经常发生水痘且病情较危重。

传染途径

水痘传染性很强。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呼吸道传染。水痘患者的疱疹液、血液及口腔分泌物中,均有该病毒存在,患水痘的儿童咳嗽和打喷嚏均可能导致周围的易感儿童和成人感染。二、接触传染,接触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都会被感染,所以水痘常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体中流行。

水痘=危险吗?

对那些健康、抵抗力很强的孩子来说,出水痘只是一件麻烦事。但是对那些免疫能力很差,并且本身正在患哮喘、白血病等其他慢性疾病的孩子来说,感染水痘可能会引起很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肺炎和脑炎等。所以这样的孩子一旦有感染水痘的迹象,就应该立即被送往医院,及时采取一些特殊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比如注射免疫球蛋白和水痘疫苗。但这些必须在刚发病24小时内注射才有显著效果。

另外,孕妇患水痘也会给胎儿带来很多危险,妊娠早期患水痘可致畸胎,妊娠后期患水痘可致胎儿先天性水痘综合征、新生儿水痘。所以建议孕妇一旦出水痘应及时去医院做检查并采取相关措施。

什么方法可避免感染水痘?

自从1995年以来,水痘疫苗被广泛运用。医生一般推荐1周岁以上的婴幼儿注射这种疫苗。但是这种疫苗包含微弱的、经过处理的活性水痘病毒,这种疫苗的缺点就是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而且还有10%—30%的儿童不能完全免疫。但是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孩子既使感染了水痘,症状也很轻微,有的甚至不出皮疹。所以如果孩子的健康状况允许,应该给他接种水痘疫苗。

治疗

目前对水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治疗主要是进行抗病毒和退烧,防止继发性感染。

1、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首选的抗病毒药物是阿昔洛韦,它可以防止水痘播散,每次5-l0mg/kg静脉滴注,每8h用1次,用7-10天。若皮疹发生后24小时内进行治疗,能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2、宝宝的体温超过38℃度可以给他使用退热剂。

3、防止继发性感染。疱疹破裂后可涂以3%阿昔洛韦眼膏或5%阿昔洛韦霜膏剂,也可涂以1%- 2%的龙胆紫。如疱疹破后已有继发性感染,局部亦可涂以龙胆紫或抗生素软膏,严重时,特别是有全身症状时可应用抗生素。

家庭护理

·隔离。对可疑或确诊为水痘的患者应进行隔离。其中上学或入托的小儿,一般可在家中隔离,家中如有其他未患过的水痘的小孩,应另择居住处或不与患者同住一房间。隔离应持续到全部疱疹干燥结痂时为止。

·定时开窗。空气流通也有杀灭空气中病毒的作用。但房间通风时要注意防止患儿受凉。房间尽可能让阳光照射,打开玻璃窗(玻璃可阻挡杀灭病毒的紫外线)。

·对接触水痘疱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餐具,根据情况分别采取洗、晒、烫、煮、烧消毒,且不与健康人共用。同时还要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宝宝用手抓破痘疹。特别是注意不要抓破面部的痘疹,以免疱疹被抓破化脓感染,若病变损伤较深,有可能留下疤痕。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发生,要把孩子的指甲剪短,保持双手的清洁。可缝制一副毛边向外的手套,或者用纱布包裹他的手部。如果疱疹破了,可涂1%的紫药水,如有化脓可涂抗生素软膏。

·止痒。对于正在康复的儿童,想办法帮他止痒是最让他感觉舒服的。下面是止痒的几种方法:

1、衣被不宜过多过厚过紧,太热了出汗会使皮疹发痒。

2、在洗澡水中放入4大汤匙碳酸氢钠苏打粉,每三至四个小时帮他洗一次澡。

3、在旧袜子或者枕头套里放一些干燥的燕麦,然后泡到澡盆里,过十分钟以后用这个水给宝宝洗澡能够起到很好的止痒效果。

4、清洁皮肤后,可在长水痘的地方局部使用含0.25%冰片的芦甘石洗剂涂抹。口服息斯敏等抗过敏药物亦可有止痒效果。

·注意病情变化,个别水痘宝宝可合并发生肺炎、脑炎,如发现出疹后持续高热不退、咳喘,或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惊厥时应及时送到医院。

·饮食宜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发热时要多休息。

温馨提醒:

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水痘出的越多越好,因而一味地给孩子吃发疹的药,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全身水痘密集,使病情加重,孩子会感到奇痒难忍,烦躁不安,甚至用手去抓,轻者会留下疤痕,重者可能造成细菌由局部感染病灶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引起败血症。

TIPS水痘患儿的食疗方:

疏风清热食疗方:

金银花甘蔗茶:金银花10克,甘蔗汁100毫升。金银花水煎至100毫升,兑入甘蔗汁代茶饮。可频频服之。日1剂,7~10天为1疗程。

解毒祛湿食疗方:

水痘治疗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水痘患儿共67例,女31例,男36例,年龄为2~11岁,平均年龄6.8岁,发病到入院治疗均未超过3d。所有入选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制定的关于水痘的诊断标准,且均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随机将所有患儿分研究组37例,对照组30例。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给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即将剂量为0.1~0.15/kg的利巴韦林与5%的葡萄糖稀释后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研究组则采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进行联合治疗,将利巴韦林0.1~0.15/kg,炎琥宁10mg/kg分别与5%的葡萄糖稀释后行静脉滴注,均为每天1次。其中,对于伴随有中性粒细胞和血白细胞总数偏高者,应用青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5d。

1.3 评价方法[1]

依据患儿发热、皮肤瘙痒的消失时间以及疱疹结痂时间将疗效划分为3个等级: (1) 显效:治疗1d,发热消退,瘙痒消失,治疗2d时疱疹出现结痂; (2) 有效:治疗2d,发热消退,瘙痒消失,治疗4d时疱疹出现结痂; (3) 无效:治疗5d,发热未退,仍然有瘙痒,疱疹未出现结痂。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单位以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单位以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过程中,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瘙痒消失时间及结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儿症状体征好转的时间比较,见表1。

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85.00%,经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比较,见表2。

3 讨论

水痘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以皮肤黏膜上出现水疱、斑疹、丘疹为主症。水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冬、春季。任何年龄均可传染,以1~4岁多见。从发病前1天至全部皮疹结痂期均有传染性,但病毒播散途径不明,大多与直接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临床表现:发病前2~3周有接触史,多数见皮疹或同时发热。皮疹多见于头部,四肢较少,在同一天可见斑丘疹、疱疹及痂皮同时出现。经2~3周痂皮全部脱落,不留疤痕。一般表现不严重,但可能有并发化脓性感染或脑炎者[2]。

炎琥宁为穿心莲提取物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能抑制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炎性水肿、渗出,能特异性地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释放,增加垂体前叶中ACTH的生物合成;体外具有灭活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等作用。

其穿心莲内酯药理研究表明: (1) 炎琥宁对细菌内毒素引起发热的家兔有较强的解热作用; (2) 炎琥宁能对抗由二甲苯或组胺所引起的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3) 炎琥宁能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还能加强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作用,引起小鼠睡眠,提示炎琥宁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4) 炎琥宁能明显促进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应急能力; (5) 临床病原学诊断实验和组织培养灭活试验显示炎琥宁体外对流感病毒甲I型、甲Ⅲ型、肺炎腺病毒(Adv) II型、Ⅳ型,肠合胞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均有一定灭活作用。利巴韦林是鸟苷、次黄嘌呤核苷类似物,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对DNA和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药品进入细胞后形成利巴韦林单磷酸,竞争性地抑制肌苷-5L单磷酸脱氢酶,使肌苷单磷酸不能转化为次黄嘌呤单磷酸,阻断了鸟苷单磷酸的合成,从而抑制多种DNA和RNA病毒的复制。体外试验中本品至少对12种RNA病毒和l0种DNA病毒有抑制作用。12种RNA病毒包括: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I型和Ⅲ型副流感病毒、朝鲜出血热病毒、阿根廷出血热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玻利维亚出血热病毒、裂谷热病毒、拉沙病毒和鼠脑炎心肌炎病毒等;1 0 种DNA病毒包括:I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黏液病毒、牛痘病毒、带状疱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鼠巨细胞病毒、传染性牛鼻一气管炎病毒和马流产病毒。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水痘,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促进疱疹结痂,缩短治疗时间,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纯用药,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景兴.小儿水痘90例治疗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 16 (9) :1061-1063.

水痘治疗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在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门诊, 除去收住院水痘患者, 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门诊隔离诊治的93例成人水痘中, 男58例, 女35例, 最大年龄41岁1例。患者有明确水痘患者接触史79例有水痘疫苗接种史27例, 而其他患者预防接种史不详。患者均有发热、皮疹、咽痛伴乏力、食欲减退症状。其中45例伴有偶咳或间断咳嗽, 11例较频繁咳嗽, 明显影响活动或睡眠, 2例咳嗽频繁重, 伴有痰中带血丝、胸痛, 无呼吸困难, 7例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日3次至4次, 未见合并脑炎、肝炎等。血常规基本正常或偏低89例, 占96%, 4例血象白细胞为 (3.0~4.0) ×109/L, 有咳嗽症状者拍胸部X片, 29例胸片轻度异常 (肺纹理稍增粗或增强) , 16例胸片报告肺纹理增多, 支气管炎, 1例胸片报告小片状浸润肺部感染, 另1例胸片报告双肺结节性浸润肺部感染。5例大便常规白细胞0~2/hp。3例心电图T波轻度改变。

1.2 方法

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加用阿糖腺苷每日300mg、喜炎平每日250mg静脉滴注。同时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软膏外用, 7~10天为一个疗程, 合并肺炎者加青霉素, 一个疗程为10~14天。未见发热、皮疹、恶心、腹痛、腹泻等任何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1.3 诊断标准

以上病例均符合水痘诊断标准[1]。

2 结果

经发现确疹水痘即时治疗, 3~4天体温下降、恢复正常, 咽痛缓解, 咳嗽消失, 皮疹消褪, 疱疹结痂。合并支气管炎一周复拍胸片未见异常, 合并肺炎10天后复拍胸片, 肺部病灶基本吸收消散。1~2周临床治愈, 预后良好。

3 论论

水痘主要是疱疹病毒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 疱液可通过接触传播, 好发于儿童。近2年门诊成人水痘病例较往年显著增多, 其发病率攀升已引起卫生界的广泛重视及关注。

由于水痘属非国家监控管制传染病, 其疫苗也未纳入国家计划免疫。从以往数据所看, 成人水痘疫苗预防接种率极低, 少数人接种水痘疫苗时间久远。而成人接触病原体广, 机会多、更高。当成人免疫状态下降、减低或无免疫力时, 接触水痘患者后极易患水痘, 且症状、体征远较儿童严重。实验室检查及胸片结果数据看, 成人水痘并发症高, 多合并支气管炎, 重则肺炎及病毒性腹泻。而成人很难向儿童一样住院正规隔离治疗。以上因素均可能致成人水痘病例增多、发病率攀升。

治疗上水痘虽无特效药物, 主要给予一般对症、支持治疗。但我院近2年在门诊加用阿糖腺苷、喜炎平联合治疗成人水痘, 尤其是合并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及腹泻者, 经以上治疗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阿糖腺苷为抗脱氧核糖核酸 (DNA) 病毒药物, 有广泛抗病毒作用。多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患者的疱疹病毒与水痘病毒感染[2]。喜炎平是爵床科草本植物穿心莲提取物, 即水溶性穿心莲内酯。药理研究表明, 有明显解毒、抗炎、抗病毒及免疫调节功能, 对多种病毒有灭活作用, 已广泛用于临床病毒感染性疾病。水痘患者用喜炎平3~4天体温下降恢复正常。考虑与喜炎平能明显抑制巨噬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NO有关[3]。喜炎平可使水痘患者咽痛缓解, 咳嗽减轻或消失, 腹泻停止。同时还有抑制炎症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少炎性渗出物的量;提高中性粒细胞与巨噬细胞对细菌、病毒的吞噬能力。还可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 增强细胞的免疫能力[4]。患者早期用该药后, 从而加速水痘患者皮疹消退、疱疹结痂, 促进支气管炎、肺炎病灶吸收、消散。解除支气管痉挛, 改善肺通气功能[5,6,7]。其增强免疫力有利于患者康复及治愈, 减少抗生素运用机会, 且无毒副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水痘虽是自限性疾病, 无特效药物, 但一经确诊, 在出疹24小时内及时给予治疗, 可控制皮疹发展, 加速病情恢复[1],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 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关键词:成人水痘,临床特征,治疗分析

参考文献

[1]杨绍基, 任红.传染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王璐.喜炎平注射液对巨噬细胞分泌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8, 24 (1) :36-39.

[4]王晓霞.喜炎平注射液在临床儿科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5) :586-587.

[5]王胎民.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监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6 (4) :61-62.

[6]张罗献.喜炎平联合抗生素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J].医学论坛杂志, 2008, 29 (14) :87-90.

水痘治疗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下沙卫生所收治水痘患儿共70例, 诊断标准参考《内科学》[4]有关水痘的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有皮疹、发热、乏力等。排除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和对本文所用药物过敏者。其中男3 7例, 女3 3例;年龄3~1 1岁, 平均 (7.1±1.5) 岁;体温37.5~39.0℃, 平均 (38.2±0.8) ℃。30例 (42.9%) 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史。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物理降温、隔离、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阿昔洛韦注射液 (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 0.25g/支) , 5mg/ (kg·d) , 5%葡萄糖2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 每隔8小时1次, 疗程10天。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西咪替丁片 (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 0.2g/片) 口服, 每次5~10mg/kg, 3次/d, 疗程1 0天。

1.3 观察指标每日密切检测患儿体温、皮损变化, 记录退热时间、结痂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3天后评价疗效。治愈:患儿体温下降至正常, 皮疹完全消退;显效:患儿体温下降至正常, 皮疹大部分消退;有效:体温基本正常, 皮疹减轻或部分消失;无效:患儿体温不退或反复升高, 皮疹未消失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 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表1)

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2 7, P>0.0 5)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 4.3% (33/35)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 (27/3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2 0, P<0.05) 。

2.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表2) 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和平均皮疹结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4例 (6.7%) , 其中注射部位红肿、瘙痒2例, 头痛和恶心各1例;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 (5.0%) , 其中腹泻、头晕和嗜睡各1例;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 不影响治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 P>0.05) 。

3 讨论

水痘的发病与季节有一定关系, 多冬春发病, 此季节的患儿常因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 对水痘病毒的抵抗力下降[1]。水痘疾病本身为自限性疾病, 多数发病10天左右即可自愈, 其对患儿的损害多表现为皮肤或黏膜的损伤, 一般不会导致严重的全身性症状, 但后期形成的痂性痘疹可能导致继发性感染, 引发心肌炎、肺炎、脑膜炎等疾病, 故应尽早对水痘进行积极治疗[5]。

因引起小儿水痘的致病因素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故临床常用抗病毒方案, 常用药物有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阿昔洛韦是一线抗病毒制药, 能够通过抑制病毒DNA的复制达到灭杀病毒的作用。当阿昔洛韦接触疱疹病毒后, 可干扰疱疹病毒DNA多聚酶、引起疱疹病毒的DNA链延伸中断, 从而达到抑制疱疹病毒复制的目的[6]。由于单纯抗病毒治疗对症状缓解有限, 治愈所需时间长。西咪替丁是组胺H2受体拮抗药, 还可通过强力的抗组胺效果, 抑制患者皮肤黏膜的水肿和渗出, 促进皮疹结痂, 达到退热、止痒的目的[3]。西咪替丁还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可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 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病毒的作用[7]。

阿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能加快症状缓解, 促进患儿水痘愈合, 且能缩短疗程, 减少抗病毒药物使用时间, 防止病毒发生耐药。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平均退热时间和平均皮疹结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明西咪替丁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西咪替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儿童水痘效果良好, 能加快症状缓解, 且用药较安全。

摘要: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儿童水痘的效果。方法 选取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下沙卫生所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水痘患儿共7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昔洛韦, 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西咪替丁片, 记录两组患儿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平均退热时间和平均皮疹结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咪替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儿童水痘效果良好, 能加快症状缓解, 且用药较安全。

关键词:阿昔洛韦,西咪替丁,水痘,儿童

参考文献

[1]张守民, 王豫平, 李振鲁, 等.682例水痘患者发病年龄与季节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 22 (8) :668.

[2]卢莉, 索罗丹, 富继业, 等.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突破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 2010, 25 (2) :134.

[3]邵明贤, 林琳.阿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水痘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 2012, 23 (4) :325.

[4]孙锟, 沈颖.小儿内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67.

[5]张芸.水痘并发心肌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2, 22 (8) :2842.

[6]陈南桂.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32) :4137.

水痘治疗 第10篇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4月-2010年4月诊治的水痘患儿共60例, 均符合水痘的明确诊断标准[1]。有明确的接触史, 多于发病2d就诊, 排除合并细菌感染及有合并症的情况。查体可见发热, 向心性分布的斑丘疹、有脐凹的水疱疹、破溃结痂的皮疹同时存在。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30例, 两组儿童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1.2 方法

治疗组给予聚肌胞注射液1~2mg肌肉注射, 隔日1次, 西米替丁片8~10mg/ (kg·d) , 分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 (kg·d) , 分2次肌注, 其余支持治疗两组相同。两组疗程均为3~7d, 治疗中观察并记录发热消退时间、有无新皮疹出现及皮疹消退的时间。

1.3 疗效判定标准

由于水痘病程较短, 疗效判定主要以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及结痂的时间作为客观指标。

2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分别为 (1.55±0.80) d、 (2.38±1.04) d, 有显著差异 (P<0.05) 。用药2d后, 治疗组无新皮疹出现为20例, 占66.7%。对照组为12例, 占40%, 有显著差异 (P<0.05) 。从用药起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时间:治疗组为 (4.0±1.3) d, 对照组为 (5.5±1.48) d, 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 (P<0.01) ,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聚肌胞是多聚肌苷酸及多聚胞苷酸的共聚物, 是一种高效内源性干扰素诱导剂, 能在体内产生干扰素, 抑制病毒复制, 选择性抗病毒mRNA与宿主细胞核蛋白结合, 使病毒蛋白质合成障碍, 诱生能力强, 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刺激吞噬作用、抗菌、抗原虫等多重保护作用。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疱疹、扁平疣等[2]。而西咪替丁为H2受体阻滞剂, 能竞争拮抗组胺, 阻滞组胺激活小血管H2受体, 使其通透性降低, 从而减轻皮下组织的水肿及渗出, 另外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 同时具有缓解瘙痒作用[3]。

由于水痘病程较短, 观察疗效主要以用药后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及结痂时间作为客观指标。结果显示:聚肌胞、西咪替丁组在缩短发热时间及加速结痂两方面有协同作用, 两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表明聚肌胞能加速患儿退热及抑制新皮疹出现, 西咪替丁可以减少渗出, 加快结痂, 缩短病程, 缓解皮肤瘙痒, 减少患儿痛苦[4]。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是治疗水痘安全有效地药物, 经济实惠, 用药方便 (聚肌胞隔日1次肌注、西咪替丁2次/d口服) , 能减少患儿用药痛苦, 及其恐惧心理,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M) .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747.

[2]王世芬.聚肌胞治疗水痘的临床观察 (J) .现代医药卫生, 2003, (2) :187.

[3]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

春季,警惕水痘高发 第11篇

水痘传染性很强

由于水痘的传染性极强,因此,了解水痘的相关知识很有必要。

水痘起病,以发热及皮肤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早期)、疱疹(中期,水泡呈小椭圆形,透明,里面有水)、痂疹(后期)为特征,早、中、晚三期症状常会同时出现。主要以躯干为主,呈向心形分布。离躯干越近,症状越严重。从发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传染率高达90%以上。

水痘患儿应严密隔离,不能再去幼儿园,以免传染给其他孩子。全部脱痂之后才能恢复上学。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因为感染病毒后不是立即发病,一般要经过14-17天的潜伏期,长则可达3周,所以,与水痘患儿接触过的孩子,应隔离观察2-3周。

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最有效途径

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最有效途径。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15天后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到达高峰,抗体阳转率达95%左右,免疫力持久。各托幼机构和小学教室、宿舍等场所需保持良好通风,对玩具、个人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水痘患儿的家庭护理

水痘患儿的家庭护理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手的清洁,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戴手套防护。孩子出水痘会奇痒难忍,烦躁不安,忍不住用手去抓患处,尤其是面部的痘疹。抓破易引起化脓感染,重者甚至可能造成细菌由局部感染病灶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引起败血症。避免患儿用手揉眼,防止病毒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影响视力。

2、保持患儿皮肤清洁。每天淋浴,按医嘱服用和涂搽外用药,如复方炉甘石洗剂可止痒。衣被不宜过多过厚,过热出汗会使皮疹发痒,易继发感染。禁用激素类制剂涂于疱疹,以防加重病情。

3、发烧不能用水杨酸类的退烧药。因其可能会引起瑞氏综合征,应根据医嘱选用退热药布洛芬(美林)。

4、给孩子适当且充足地补充水分。保持鼻黏膜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多吃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水果、蔬菜;摄取足够的蛋白质以提高免疫力;少吃富含油脂类与刺激性食物。

5、患儿宜单独隔离。发热时,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通风,光线充足。

水痘治疗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水痘患儿80例, 均符合《儿科学》认断标准[1]。其中男48例, 女32例;年龄1~3岁26例, 4~6岁32例, 7~9岁20例, 10~13岁2例;病程1~3d。经临床确诊为水痘, 患儿家长积极配合并同意纳入本次观察。大多数患儿发病前2周左右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史。发病突然, 当天可出现多形性皮疹, 有较典型的发疹顺序, 分批出现, 伴有发热。下列情况之一者不选择为纳入病例: (1) 患儿全身症状较差或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 (2) 继发性感染或其他并发症者; (3) 中途复诊时病情恶化者; (4) 家长不予配合不能坚持隔离观察输液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男26例, 女14例;对照组男24例, 女16例。2组性别、年龄、发病日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用阿昔洛韦10~15mg·kg-1·d-1分3次口服, 连用7d。观察组用热毒宁注射液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0.5~0.8ml·kg-1·d-1 (最大量不超过20ml) , 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每天1次。2组均根据临床情况给予对症疗法:如疱疹未破者予0.25%炉甘石洗剂外用, 疱疹已破者予1%龙胆紫外涂, 同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搔抓。皮肤瘙痒严重者给予盐酸异丙嗪0.5~1.0mg/kg口服治疗;体温>38.5℃者口服退热药, 以后观察治疗期间不使用退热药, 高热者可物理降温, 合并细菌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详细记录症状及体征缓解情况。

1.3 疗效标准 治愈:皮疹和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皮损部分消退, 症状减轻;无效:皮疹及症状治疗期变化不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 (39/40) 高于对照组的87.5% (35/4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皮疹停止出现、热退及皮疹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胞浆而感染, 人是主要的感染源, 从水痘出现前1~2d至皮损结痂前都有很强的传染性[2]。该病可发生水痘肺炎、心肌炎、脑炎、皮肤感染等并发症, 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因此早期积极治疗水痘患儿, 可以减轻症状, 避免并发症, 并使疱疹尽早结痂而降低水痘传染性。阿昔洛韦是一种抗核酸生物合成的抗病毒药, 其通过对病毒DNA多聚酶的抑制和直接渗入病毒DNA链中, 抑制病毒DNA合成而显示抗病毒活性。具有低毒、高效、对炎性细胞选择性好的优点。热毒宁注射液由青蒿、金银花、山栀子3种植物药组成。青蒿辛、苦、寒, 辛以解表、寒以清热, 是解表清热、宜郁散热之良药;金银花以清热解毒为主;山栀子清利三焦之火, 导热毒下行, 诸药合用, 共祛表里、上下之邪。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抗菌作用, 对多种呼吸道病毒株至培养细胞病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多种细菌菌株的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有较好的抗炎、解热作用, 能有效地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3]。本结果显示,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水痘患儿疗效满意, 其退热退疹快, 且临床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有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水痘患儿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40例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及口服阿昔洛韦治疗, 对照组40例口服阿昔洛韦治疗, 5~7d为1个疗程, 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皮疹停止出现时间、热退时间及皮疹全部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疗效显著, 优于单纯阿昔洛韦口服。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阿昔洛韦,水痘, 小儿

参考文献

[1]杨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22-223.

[2]李志瑶, 邓建军.几种常见儿科感染性出疹性疾病的诊治进展[J].西部医学, 2005, 6 (2) :102.

上一篇:肝癌治疗与分析下一篇:党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