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筹资风险

2024-06-10

企业的筹资风险(精选12篇)

企业的筹资风险 第1篇

一、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1、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改善企

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要根据所处的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情况确定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在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上, 保持适当的短期变现能力指标 (如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如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 , 可以提

430000

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企业抵抗筹资风险的能力。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 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 确保企业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现金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现金持有量过少而无法保证企业的正常支出, 企业就会因资金短缺发生筹资风险:反之, 企业持有的现金越多, 企业的支付能力就越强。但是现金是收益能力和增值能力较低的资产, 如果企业持有过多的现金, 必然失去了用这部分现金投资的机会, 造成资金的机会成本过大, 从而降低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和资产利润率。因此, 企业必须合理预测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现金需求和支付情况, 确定合理的现金储备,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二, 加强存货管理, 提高存货周转率。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较弱的资产, 如果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比重过大, 就会使速动比率很低, 从而影响企业的短期变现能力, 因此要通过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生产经营流程, 使企业存货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第三,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加快货币资金回笼。应收账款是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债权, 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 然而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 反而还会使企业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必须支付的利税支出, 加速现金流出。应收账款是被债务人无偿占用的企业资产。不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 不仅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率, 还可能造成企业资产无法收回而形成坏账损失。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通过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建立销售责任制等措施, 积极组织催收, 减少在应收账款方面的资金占用, 加快货币资金回笼。第四, 要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 确定最佳负债结构。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产负债结构, 合理确定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 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企业, 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 对于经营不理想、产销不畅、资金周转缓慢的企业, 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 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经营风险的基础上, 又增加过多的筹资风险。第五, 要动态平衡企业的现金流量与资产负债率。当企业的现金流量充裕时, 可以适当地提高资产负债率;当现金流量不理想时, 应降低资产负债率, 以有效降低企业筹资风险, 确保企业经营处于良性状态。

2、保证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保证企业

资产的流动性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就是企业资产可以及时变现, 以支付企业所需资金的能力。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资金能否满足企业需求, 偿还到期债务反映出来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 但其能否按期偿还债务, 还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如何。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 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 或信用政策过宽, 不能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 以支付到期债务, 就会面临财务危机, 迫使企业为了避免破产而变现其资产。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即变现能力是不一样的, 其中库存现金的流动性最强, 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最弱。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不同, 即各类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不同, 企业面临的筹资风险也不同。当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较强, 变现能力强的资产较多时, 其筹资风险就较小;反之, 当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较弱, 变现能力弱的资产较多时, 其筹资风险就较大。

3、优化企业的现金流量。优化企业的

现金流量企业现金流量的最优化, 并非单纯指现金净流量的最大化, 它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在现金流动性与收益性、有效的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之间保持最佳比例关系的基础上, 实现现金净流量最大化, 从而保证企业财务活动处于优化状态, 筹资风险处于较小状态。现金流出控制的关键是保证现金流出的有效性, 侧重收益性的提高, 现金流入控制则充分考虑了企业经营对流动性的要求。企业必须遵循现金收益性与流动性相统一的原则, 有效使用资金, 合理控制现金流量。通过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 强化财务预算管理, 合理调度资金, 加快资金周转, 提高投入产出率, 动态平衡自有资金、借贷资金和其他资金的规模与结构, 优化企业的现金流量, 确保资金的边际效用最大化, 提高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

二、合理安排筹资渠道和筹资期限, 降低金融风险的影响

合理安排筹资渠道和筹资期限, 降低金融风险的影响对企业而言, 筹资渠道的选择要慎之又慎, 力求保持最优的资金结构和最低的筹资风险。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考虑各种适当的筹资渠道和能筹到资金的数量、期限、成本、风险及其所需办理手续的繁简程度等因素, 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筹集资金。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筹资渠道筹集资金, 包括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筹集权益资金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等方式向企业原所有者或其他投资者筹集资金。目前中国企业不仅可以在国内的证券市场上市融资, 还可以在国外的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当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发行股票筹集权益资金时, 一定要注意规避证券市场的金融风险对企业筹资的影响。

1、国内A股和B股市场目前中国的

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 占有较大比重的国有股不参与市场流通严重阻碍和制约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大部分上市公司业绩持续下降, 资产严重贬值, 证券市场的金融风险正在急剧增加。市场炒作气氛浓厚, 监管机构对市场违规问题常常采取过激行为, 矫枉过正, 严重制约了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积极性, 使上市公司无法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融资和再融资作用。

2、国外证券市场目前中国企业主要

在香港证交所、纽约证交所、NASDAQ和新加坡证交所等地上市融资。由于这些证券交易所的国际市场化程度非常高, 因此受国际金融形势影响较大, 在这些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也面临着较大的金融和市场风险, 一旦企业的业绩达不到投资者的预期, 公司股价就会出现波动, 从而影响企业的筹资安排。

3、向金融机构借款这仍然是企业借

款的主渠道, 具有资金使用灵活, 筹资速度快的优势。但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较大, 如果国家紧缩银根, 借款难度将加大, 对经常借新债还旧债的企业而言, 筹资风险较大。目前, 各种金融机构, 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非常高, 面临的金融风险都非常大。如果已经同意提供授信额度或向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或资金周转不灵而发生倒闭, 企业将无法按时筹集所需的资金, 甚至可能会出现金融机构的债权人要求企业提前归还贷款的情况, 因此企业必须注意防范金融风险对企业筹资的不利影响, 规避筹资风险。

4、发行债券企业发行债券的资金成

本比较低, 但由于国家对企业发行债券的限制条件很多, 约束了企业利用债券筹资的能力, 而且债券一定要按期还本付息, 企业经营稍有不慎, 不仅无法偿还债务, 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筹资风险, 影响企业声誉, 而且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5、使用商业信用商业信用包括应付

账款、应付票据和预收货款等, 它是当今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筹集资金方式, 不仅成本低, 而且十分灵活。但企业使用商业信用, 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如商誉太差, 则筹集资金十分有限, 资金成本较高, 筹资风险较大。在选择筹资渠道时, 也要考虑资金的期限结构。一般来讲, 企业所筹集资金的期限越短, 筹资风险就越大, 期限越长, 筹资风险就越小。一般而言, 权益资金和长期债务资金的筹资风险要比短期债务资金的筹资风险小。所以企业要通过对所筹资金的期限进行合理搭配, 使其与生产经营的周期相适应, 结合投产期、生产期、盈利期和还款期来考虑所筹资金的长、中、短期搭配的问题, 避免资金集中筹集或集中偿还, 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和还款压力。

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任何一个企业, 不论规模大小, 它所掌握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资源总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 企业的全部资源, 主要是为了能够满足生产和经营, 并达到企业目标所必须的数量。为了以较少的资源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它的抗风险能力, 就必须做好企业的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关于资金筹集和使用的预算, 包括短期的现金收支预算和信贷预算, 以及长期的资本支出预算和长期资金筹措预算。为了充分发挥预算的作用, 除了要编制一个高质量的预算外, 企业应制定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 确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预算管理方式, 包括编制程序、修改预算的办法、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调查和奖惩办法等。企业应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 按时组织预算资金的收入, 严格控制预算资金的支付, 调节资金收付平衡, 控制筹资风险。对于预算内的资金拨付, 按照授权审批程序执行;对于预算外的项目支出, 应当按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规范支付程序对于无合同、无凭证、无手续的项目支出, 坚决不予支付。准确的财务预算对于防范和规避企业的筹资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企业根据短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中长期的企业发展规划, 预测出自己对资金的需求, 提前做好财务预算工作, 安排企业的融资计划, 估计可能筹集的资金。同时企业可以根据预测的筹资情况来确定资金是否能够满足企业资金的需求, 并以此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从而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筹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 防范企业的筹资风险。在编制具体财务预算过程中, 企业可以依据行业特点和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保持适当的负债比率, 根据生产经营的需求确定资金需求总量, 合理安排筹集资金的时间和数量, 使筹资时间、资金的投放运用紧密衔接, 及时调度, 降低空闲资金占用额, 提高资金收益率, 避免由于资金不落实或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的筹资风险。

四、注重财务决策, 降低筹资风险

财务管理的职能分为财务决策、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编制计划的目的就是落实既定决策, 明确应完成的工作。控制是执行决策和计划的过程, 包括对比计划与执行的信息、评价业绩等。计划和控制都是决策的执行过程。

五、结束语

当前,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因此, 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即正确承认风险, 科学估测风险, 预防发生风险, 并且有效应付风险。企业应在正确认识筹资风险的基础上, 充分重视筹资风险的作用及影响, 掌握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使企业既获得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 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使负债经营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所以, 企业筹资风险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1]、钟加泰, 杨公齐.企业融资[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7

[2]、姚秀琦.中小企业筹资困难问题分析[M].商场现代化, 2006.7

[3]、赵家敏.全面风险管理模型设计与评价:基于RAROC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 2005.3

[4]、R. S.平狄克、D. L.鲁宾费尔德, 《浅析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对策》[M].中译本 中国人民学出版社 北京市 2005.6

浅谈企业如何衡量与规避筹资风险 第2篇

筹资是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一环。企业经理任何时候都必须了解其企业现时和未来的资金状况。开发资金来源以利用经营机会或使企业度过萧条期的能力将帮助业主或者经理做出更有效的经营决策。

但是,筹资活动中同样存在风险。概括起来讲,大致有以下几种:

1.信用风险。这是指贷款人违约的风险,即贷款人违反协议,提前收回贷款,而借款人又一时难以筹措大笔的资金以偿付没有预料到的债务,这时就会有损失产生。这种风险其实也是一种清偿性的风险。这类风险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金融动荡时,储户纷纷向一家银行挤提,导致银行的资金不足以应付需求而宣告破产。

2.价格风险。这是指由于价格的变化(例如利率或汇率的变化)而造成损失的风险。例如浮动利率上升,导致利息负担加重;

或者在借外债时,外币汇率升值,导致本金和利息偿付负担的加重。严格地讲,当通货膨胀率为负时,造成本金的利息升值也是一种价格风险。

3.清偿能力风险。这是指企业资产除非付出极高的代价,否则无法迅速卖出而产生的风险。例如在经济萧条时期,房地产等极难出手,房地产商被牢牢地“套”住,无法支付大笔的贷款本息,面临破产倒闭的厄运。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王启明就遭遇到了这样一个风险而使其多年以来的心血全部白费了,打击不可谓不大。

那么,如何才能管理好筹资风险? 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首先必须遵循下列原则:(一)均衡原则

1.筹资货币币别要均衡,形成一个较合理的币种组合,如筹资货币与使用货币、偿还货币的币种一致,软、硬币搭配得当。

2.所筹资金的期限结构要均衡,形成一种中长期与短期负债适度搭配的结构。

3.总体利率结构要均衡,形成一个利用官方优惠利率,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搭配的均衡利率结构。

4.筹资市场结构要均衡,避免集中于某一种资本或货币市场筹资所造成的信誉和偿还风险根据实际需要和市场特点而选择筹集资金的场所。

5.筹资总体成本结构要均衡,将利率、汇率、费用等成本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使筹资总成本相对均衡。(二)以保值而非赢利为目的

筹资风险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防范和减少因货币汇率或利率等的变化而引起的对外负债的非人为增加,而不是为了赢利,由于一些防范风险的金融工具如掉期等既可以用来保值,也可以用来作投机性交易,因此,在具体运用这些工具时要明确使用目的。(三)把握好实施保值的良机

筹资风险管理首先要对金融市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较为科学的预测,特别是对风险因素及其影响因素有较深刻的认识,要有及时准确的信息渠道和对信息进行深加工为采取防范风险措施服务的各种技术手段。(四)风险管理要贯彻始终

不仅筹措阶段要采取防范风险措施,在所筹资金使用阶段和偿还阶段更加要注重防范风险。为防范筹资风险,加强风险管理工作,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筹资者和借款者都到金融市场上去寻找适用的保值工具和手段。80年代兴起的金融创新和西方国家金融改革既加剧了市场风险,同时也给风险管理者提供了不少保值和防范风险的工具,这些新的保值工具之间及与原有的金融保值工具之间既有所不同又相互联系,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保值工具和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债务互换、远期合约、期货、期权、货币指数化和负债币种多元。

黄春泡

浅析企业筹资方式及筹资风险风范 第3篇

【关键词】 筹资方式;筹资风险;风险防范

一、筹资方式浅析

任何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在开业时都须筹集一定量的资本,它是企业经营的基础,筹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根据资本来源的不同,可以把资本分为内源资本(internalcapital)和外源资本(externalcapital)。内源资本主要包括企业的自有资本、留存收益等;外源资本主要有银行借款、债券、股票等。

1.内源资本方式的优缺点

内源资本筹资动用的是企业的自有资金,因此不需要支付利息,内源筹资的成本主要是自有资本的机会成本,所以资本成本相对较低。企业承担的风险是资金效益的不确定性。然而,由于动用了未分配利润和资金沉淀,必然使企业的股利分配减少,进而传达出对股价不利的消息。同时,企业的内源资本数量是有限的,它受到未分配利润留存数量的限制、企业创造利润能力的限制、股利分配政策的限制。

2.外源筹资方式的优缺点

外源筹资筹资主要指通过向银行借款、发行普通股和发行公司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外源筹资的成本主要是持有成本,即向银行支付的利息、支付给普通股股东的股利和分红、支付给债权持有人的债息。银行借款和企业债券有严格的期限日,企业为此承担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到期能否足额还本付息的不确定性。

从企业的角度讲,这三种主要的外源筹资方式也各有缺点:银行借款和发行债券获得的资金期限一般不长,资金用途有较严格的规定,有时还会附带条件;发行普通股对企业的要求较高,发行成本较高,支付股息和红利对企业也会造成较重负担,同时会使每股净利润降低。

3.筹资方式的选择

资本啄食理论认为,企业倾向于先采用内源资本筹资,如果自有资金不足以满足需要时会采用外源资本筹资。采用外源资本筹资时倾向于先采用债务筹资,其次采用权益筹资。这是企业筹资基序的理论观点,实践中,由于这些筹资方式各有优缺点,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筹资要根据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和外部经营环境而定。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包括企业的经营特点和方式、行业地位、市场份额等可控因素;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宏观经济形势等不可控因素。

二、筹资风险防范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为借入资金引起的丧失偿还资金能力的可能性和股东权益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防范的策略数不胜数。笔者对比金融危机发生前和发生后筹资风险防范重点的不同特征,总结出以下两点。

1.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资产证券化的深入,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在形式上可以反映并预示宏观经济的形势。企业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传达出来的信号预测风险。当企业主要采用短期借款筹资时,如果银根紧缩,借款利率上调,会导致企业的资本成本增加,利润减少,此时金融市场上借款利率的上扬对企业有较大的风险警示意义。当企业主要采用发行普通股筹资时,由于证券市场具有预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作用,企业应该更充分地利用证券市场的信息进行风险预测与警示。一般来说,股票价格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升降而涨落;证券市场行情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扩张与紧缩而升跌。

2.增强信息公开化程度,加强监管力度

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在横向上提高了信息公开化程度,但是在纵向上扩大了高尖端使用者和普通使用者获取信息的落差,出现了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舞弊,利用各种名目的创新手段逃避监管的现象,使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加剧,信息透明度降低。因此,企业内部监管机构应配合监督管理部门、行业自律协会对企业加强监管,使企业向其股东(外部监督者)真实、及时、有效地传达公司的经营信息、财务信息和风险信息。

三、结论与展望

筹资活动贯穿于企业的整个存续期,金融危机的大环境又赋予它新的重要意义。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要与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和外部经营环境相适应相协调。同时要正视筹资风险,建立健全预防机制,把风险防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李淑萍,蒋葵.中级财务管理[M].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吴晓求.证券投资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毛爱武.浅谈企业筹资风险与防范对策[J].交通財会.2007

建筑企业筹资方式与筹资风险分析 第4篇

一、建筑企业筹资风险的原因分析

1. 企业经营利润率和负债资金利息率具有不确定性

建筑企业拥有一定额度的负债, 需要承担相对应利息支付的责任, 而这一责任是否能够按时履行, 取决于项目投资利润率的高低。若建筑企业投资利润率高于负债利息率, 企业可以选择使用其中一部分负债资金进行风险投资, 利用财务杠杆作用提升资金利润率;反之, 将会降低资金利润率, 严重时会出现亏损, 导致资不抵债而面临破产。

2. 企业经营绩效能力的强弱

建筑企业是否能够获取足量的现金流取决于其经营获利能力的大小, 筹资的还本付息能力归根结底也是由企业经营绩效所决定的, 如果企业因经营不善发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亏损, 影响企业的现金流, 财务状况受损, 面临巨大的还债压力, 企业形象受损造成财务风险的恶性膨胀, 严重的将导致企业的破产。

3. 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带来的风险

建筑企业的长期稳固发展需要构建一个适当合理的资本结构, 即保持自有资金和负债资金的比例协调。一般而言, 若建筑项目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利息率时, 企业可以适当提高负债比率进而提升资金利润率, 但是比例也不宜过高, 否则将会增加还债风险, 虽说收益率高但是一旦企业发生现金流问题依旧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相反, 若是建筑项目投资收益率低于负债利息率, 企业应该严格控制负债率水平, 否则将会降低资金收益率, 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4. 利 (汇) 率变动给企业带来的筹资风险

建筑企业不可能避开外界环境的影响, 市场利率或者外汇汇率的变化都会影响企业的负债资金成本, 并且外资投入资金量的增加将会使上述影响更加明显。一般情况下, 市场利率的上升或者外币资金的升值均会加大负债的成本, 提升筹资风险, 相反筹资成本降低, 风险减小。

5. 项目经营失败带来的风险

建筑企业项目经营失败既包括项目决策失误导致的必然性的经营失败, 也包括在项目经营管理过程中, 由于管理方法的失误或者管理理念的误解而造成的经营失败, 但无论上述哪一种情况的出现都会使项目投资过程中的大量负债资金利润率受损, 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建筑企业筹资方式探究

就一般而言, 建筑企业的短期筹资是为了保持“资金链”的持续稳定, 只有拥有稳定性的资金来源, 才能保证生存的能力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因此, 短期而言必须做好现金流的规划和预测, 尽早安排筹划每一笔未来可能发生的现金流, 并且在此基础上有一定额度的缓冲以防止未预料事情的发生, 使资金缺口额越小越好, 体现出现金流的计划性管理的特征。而长期筹资的侧重点是为了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资源和能力, 雄厚的资金实力为未来的各种各样的筹资方式做好准备, 以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 使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1. 短期筹资方式的选择

建筑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具有如下的特点:“产品”完成周期长, “产品”成本构成复杂, “产品”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多, 上述特点是建筑企业的现金流预测更为难题。建筑企业现金流预测难, 管理方式粗放, 现金需求和现金溢余的现象使企业只能选择被动式的接受。因此短期筹资方式可以解决暂时性的现金流问题, 就显得尤为重要。短期筹资具有快速便捷的优势, 可以很好地弥补建筑企业现金流困境的问题, 在传统银行信贷、商业信用、项目内部融资的基础上, 结合建筑企业自身的特点, 资产证券化已演变成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

(1) 银行信贷。对于银行来说, 企业是重要的潜在客户, 是生存发展的有力保障。首先, 银行核对贷款人的资信情况, 选择资信好的作为发放贷款者, 从而可以获取相对而言较高的利息收入, 赚取价差;其次, 银行也希望通过信贷业务建立的联系能够在其他业务方面有所发展, 如存款、结算业务等。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获取资金是为了解决资金周转困难, 缓解暂时性的资金压力, 获得未来更好的发展机会。一方面建筑企业要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 建筑企业要维护自身的声誉, 踏踏实实的做出一番业绩来以维护其良好形象。

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 (1) 建筑企业内部组建信用贷款团队, 保持与银行信贷部门人员的顺畅沟通; (2) 保持企业在资金量充足时加强培养巩固与银行的关系; (3) 企业日常的结算业务选择集中性的方式进行, 可以获取银行方面更多的优惠条件。同时, 建筑企业也要加强自身的运作能力, 维护一个良好的形象,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2) 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 保证信贷审核材料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3) 加强日常业务管理, 合理进行理财规划, 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4) 保持诚信记录。

(2) 商业信用。在建筑行业, 商业信用的使用主要靠建筑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分包商建立良好的资金供应链来实现, 其运作完全靠先前建立的商业信用成本相对而言比较低但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不确定只能用来解决短期资金问题, 而付款压力的不可预见性使其容易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因此, 商业信用筹资方式的运用需要整条链上的企业相互之间的高信用程度, 并且只能解决短期的资金缺口, 合作者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关键, 否则因一方信用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链条的瘫痪, 给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 项目内部融资。项目内部融资中其关键作用的当属“项目模拟股份制”, 而所谓项目模拟股份又称虚拟股票, 其管理模式是在工程项目部内部参照股份制管理、分配办法和相关程序要求, 对项目部主要利益人和责任人分配认股额度, 实行模拟股份制管理和分配, 最终按项目实现的效益进行分红。在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运用过程中, 要注意和避免以下几个问题: (1) 建立有效的资金监管机制, 对所筹资金的用途和流向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 (2) 事前要分析项目预计盈利是否有消化模拟股份融资的预期收益率的能力; (3) 操作方式要严谨, 避免不确定性问题的出现保证其合法性, 以免带来可能性的“非法集资”的罪名。总之项目内部融资必须规范融资用途, 核准额度, 谨慎操作。

(4) 资产证券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筹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建筑企业日益扩张的多层次的资金需求, 因此, 对筹资方式的改进有了迫切的要求, 需要创造出一些新型的融资方式和金融产品以满足其需求。资产证券化融资策略是一种相对而言比较适应建筑企业特点的融资方式, 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原始权益人不流通的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通过特设机构构造和转换为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 (即证券) 的过程。建筑企业中最适合运用资产证券户的资产就是大量存在的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的证券化可以使融资者通过匿名融资和表外融资来获取资金, 达到提升存量资产的质量、加速资金的周转速率、改善资金的循环使用能力、提高资产收益率和资金使用效率等目的, 为建筑企业筹措更多的资金促进其繁荣发展。

2. 长期筹资方式的选择

(1) 企业债券。自2 0 0 8年4月1 5日《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施行后, 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开始市场化运作, 为企业的筹措资金提供了一条更广阔的通道。但市场化融资方式的运作需要企业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 赢得社会口碑, 否则就可能因发行失败而无法筹措到预定的资金。

(2) 股票筹资。虽然资本市场已进行多次改革, 但我国对股票公开发行的公司有很好的要求, 企业需要满意一定的条件才能申请上市。并且就目前我国的建筑企业的发展状况而言, 要想通过成为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融资, 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考核, 并且加强其日常管理运作和相关财务管理制度。

(3) 长期借款。银行对申请长期借款的企业有更严格的审核程序, 而建筑企业的业绩和财务状况很难满足其要求。

(4) 内源融资。挖掘企业的内源融资规模也是解决长期资金来源的根本战略, 主要可以通过“成本领先战略”和“零库存战略”等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从而形成稳定可靠的长期资金来源。

(5) 租赁融资。建筑企业的机械设备资金占用量大, 回收周期长, 融资租赁成为建筑企业购买新设备的新型的融资渠道, 并且融资租赁到期后一般都是建筑企业选择用很低的折扣价格购买下来, 大大提升的资金收益率。

(6) 项目融资。在运作过程中, 建筑企业以特定项目的资产、预期收益或权益作为抵押而取得的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或贷款, 一般应用于现金流量稳定的发电、道路、铁路、机场、桥梁等大型基建项目。

摘要: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大了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建筑企业具有项目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周转率慢的特点, 需要依靠不断地筹资过程才能满足其需求。本文简要分析建筑企业的筹资现状和筹资风险的缘由, 有针对性的制定建筑企业筹资策略, 使其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建筑企业,筹资方式,筹资风险

参考文献

[1]唐晓丽.企业筹资方式与筹资风险分析[J].经济视角.2011 (11) [1]唐晓丽.企业筹资方式与筹资风险分析[J].经济视角.2011 (11)

[2]朱珠.建筑施工企业的融资策略[J].建筑.2011 (01) [2]朱珠.建筑施工企业的融资策略[J].建筑.2011 (01)

[3]和进.建筑施工企业负债筹资财务风险分析[J].山西建筑.2011 (01) [3]和进.建筑施工企业负债筹资财务风险分析[J].山西建筑.2011 (01)

企业的筹资风险 第5篇

论文提纲

前言

一、筹资风险

(一)企业筹资风险的产生原因

1、借入资金风险产生的原因

2、自有资金风险产生的原因

(二)防范筹资风险的必要性和意义

1、有利于为企业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2、有利于企业全面、经济和有效管理风险

3、有利于稳定企业财务活动,加速资金周转,实现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和盈利性

(三)、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做好筹资风险的全程控制

2、做好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

二、财务杠杆

(一)财务杠杆的概念

(二)财务杠杆的作用

1、作用

2、财务杠杆作用的后果

三、财务杠杆应用分析

(一)、财务杠杆内容

(二)、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联系

(三)、财务杠杆衡量财务风险的局限性

(四)、金融危机时期如何利用杠杆防范财务风险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的筹资结构及其风险分析 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筹资结构;筹资风险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课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韵作用。它们不仅创造了相当部分的国民财富,提供了绝大部分的就业机会,而且在实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有着大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稳定性较差。

(二)研究意义

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把握企业筹资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不仅关系到企业长期的发展经营,而且对企业的举借债务和企业在消费者市场,资本的市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筹资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作为企业领导则应加强科学决策,及时对负债筹资风险进行预测,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支付危机;在企业面临负债筹资风险时应积极采取措施,利用延期付款、降低利率、债务重组、动员债权人将企业部分债务转作投资等形式,适时与债权人进行协商,给企业持续经营创造条件,避免因债权人采取不当措施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防范负债筹资风险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统筹协调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建立财务预替机制,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随时监控企业负债筹资风险,力争做到高收益、低风险。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

(一)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

(1)新技术企业是全区开展活动的绝对主体。专利申请量大幅增加。但,新技术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较弱。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动力不足,科技研发投入比例低,导致高新技术企业的源头萎缩。尽管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企业进行科技开发的财税政策和信贷政策。但由于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融资体系发展滞后。为内陆地区高新区,“融资难”严重制约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瓶颈”。同时,风险投资市场发展不成熟,风险投资机构不多,风险资金馈不大,技术和风险资本结合困难。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的资金传导机制尚未行成,多层次投融资市场体系急需完善。

(2)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步完善,我国民营企业也表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企业对外筹资困难:对于银行借款而言,由于缺乏完整良好的信用体系,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审核较严,民营企业很难得到投资开发所需要的资金,导致在后期的经营投资失控。对于股票投资而言,大多数民营企业打不到上市公司的条件。我国的民营企业家族企业占比重大,经营管理集权化。由于我国传统的文化伦理观念,社会信任不足,再加上职业经理人缺乏,法制不健全,缺乏对企业经营人员的有效监督,家族企业成文民营企业的主体。家族企业虽然有着降低成本和对市场较为灵敏等特点,但家族企业毕竟不是市场经济的主流,缺点也渐渐显现。如人才流失,内部产权不清,企业运营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等等。另外我国的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不宽。有些利润较高,投资弹性较大的投资领域都被规模大的企业所垄断,中小的民营企业资本难以进入或进入需要较高的成本。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

(1) 基层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都要通过总行的审核批准。这需要时间,权利被弱化,使得中小企业贷款效率大大降低。实际上实施这一制度,大部分县市行已经没有多大的贷款权利,客观上增加了中小企业依靠国有商业银行解决资金问题的难度。市场的信用保障机制不健全,政府资助的贷款担保和保险机构缺乏。金融机构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内部监管,大多数部分贷款都需要抵押或担保。但,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自有资金少。大多数资金都是要投入正常的生产运营中,因此适合抵押的资产更少。自己担保实力不足,也没有专门的机构为其进行担保,无法获得足够的贷款。在我国目前的银行组织体系中,为中小企业筹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还十分缺乏。虽然又遍及城乡的中小商业银行,但自身问题多多,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要。一些中小金融机构从成立开始,并为从国有企业的体制中真正解脱,经营水平还不太高。

(2) 中小企业所有制分布广泛,大多没有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这会导致资金在无形中流失,造成资金的浪费。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经营资金的能力较差,缺乏融资意识和对融资风险的控制。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筹资困难。我国规定债券发行主体必须是国有独资公司或两个国有以上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同时要求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额6000万,股份公司净资产额3000万。这条件十分苛刻,对于中小企业基本无法实现。中小企业股票筹资的局限性。国家规定只有上市公司才能在金融市场筹资。而上市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5000万并且要求设立发起3年后cia能上市。这使得大部分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浅议企业筹资风险的控制 第7篇

熟练掌握风险的识别方法是快速准确识别风险的前提。常用的筹资风险识别方法有:

(一)事项目录法。

这是把一个特定行业内的企业所共通的潜在筹资风险或者不同行业之间所共通的筹资风险列出详细清单,并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逐一对照、比较,以识别企业的筹资风险。

(二)智力激励法。

该种方法在于激励群体智慧,打破常规,创造性地识别出企业的筹资风险并记录下来,以备在将来的风险评估过程中进一步加以分析运用。

(三)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邀请相关专家以匿名的方式就筹资风险征询意见,经过多次信息反馈沟通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样做可以减少个别偏见,避免由于个人因素对筹资风险识别的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二、恰当评估筹资风险,把握筹资风险控制程度

(一)明晰筹资风险评估内容。

筹资风险评估应从两个角度进行:筹资风险的可能性(或损失频率)和影响(或损失幅度)。前者是指筹资风险事项将会发生的几率,而后者是指事项发生后的后果。评估时,对于那些发生的可能性低且影响低的筹资风险一般不予过多关注,而发生的可能性高且潜在影响大的筹资风险则要特别关注,对于发生的频率低但后果严重的筹资风险也不容忽视。企业不仅要评估筹资风险应对前企业的固有风险,还应该评估风险应对后的剩余风险,以判断其是否在企业的筹资风险承受范围之内。

(二)掌握筹资风险评估方法。

1. 利用经验估计法,从可能性和影响两方面评估风险。

此法是根据专家和项目管理者的以往类似项目的经验来估计不同的筹资方案所产生的筹资风险。

2. 利用风险矩阵图表法,从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两方面评估筹资风险。

风险矩阵图表法如下表所示:

一般地,2-4分为低度风险,5-7分为中度风险,8-10分为高度风险。

3. 利用财务杠杆系数法,评估筹资风险的可能损失幅度。

在企业资本结构一定的条件下,企业从息税前利润中所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与企业实现利润的多少无关,从而造成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变动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幅度现象称为财务杠杆。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与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比率关系称为财务杠杆系数(DFL)。其计算公式如下:财务杠杆系数=每股收益(EPS)变动百分比/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百分比。

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表明股东收益的变化幅度越大,企业筹资风险发生后的损失幅度就越大;相反,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企业筹资风险发生后的损失幅度也就越小。

4. 利用Z计分模型法,评估筹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Z计分模型法是运用多变模式思路建立多元线性函数公式,即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Z计分)来评价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其判别函数是:Z=0.717X1+0.847X2+3.107X3+0.420X4+0.998X5

其中:Z:判别函数值;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股东权益账面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X1、X4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2、X3是获利能力指标,X5是营运能力指标。通常,Z值越低的企业财务状况越差,筹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企业承受筹资风险的能力就越弱。

三、有效应对筹资风险,提高筹资风险控制的效果

筹资风险应对是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及发生后,采取相应措施调节和控制风险因素,从而达到避免或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或减少风险损失的程度,或者二者兼之。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应对筹资风险:

(一)风险回避。

是企业通过放弃某种利益达到回避筹资风险的方法。风险回避是最彻底的处理方法,可以完全解除某一特定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但这一方法只有在风险可以避免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同时也使企业丧失了从风险事件中获得收益的可能性。

(二)风险降低。

是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或者两者同时降低,如实施多元化筹资策略并确定合理的筹资组合,以达到分散风险降低风险的目的。

(三)风险分担。

是企业将自己不能承担或不愿承担的风险转移给其他单位的一种应对方法。常用的做法有:向保险公司投保、从事避险交易、外包一项业务、寻找借款担保人或债务重组。为实施风险转移策略,企业可能需要支出一定的费用或丧失一定的利益,但从总体经济效益来看,这种风险转移措施仍是经济的、合理的。

(四)风险自留。

是企业不能或不愿进行风险回避或转移,而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的方法。风险自留是一种最为普遍的风险管理方法。

在筹资实务中,企业通常采取多种方法应对筹资风险。比如:企业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既可以通过采取事先预防性措施以避免风险的发生(风险回避),同时可以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对其造成的损失,通过自身的财力给以弥补(风险降低)。通过采取应对措施,目的在于使企业既能保证筹资目标的实现,又能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筹资,降低筹资风险。

四、构建筹资风险控制模型,科学、规范地控制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的识别、评估、应对是筹资风险管理的三个重要环节。识别风险是评估风险的前提,经过评估才能考虑如何应对。采取应对措施后的剩余风险还要再次评估,判断其是否在企业的承受能力之内。如果剩余风险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还要继续采取应对措施直到风险最小或企业能够承受。筹资风险的控制模型构建如下表。

防范企业筹资风险的策略研究 第8篇

一、筹资风险的涵义

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 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 (股东收益) 的可变性。企业在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中无不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提高经济效益。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 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 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 从而使得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如果企业决策正确, 管理有效, 就可以实现其经营目标, 使企业的资金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筹资风险有借入资金的风险、自有资金的风险和筹资结构风险三种表现形式。

二、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 企业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1. 筹资方式选择不当。

筹资是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和相应的手段获得所需资金的行为, 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尤为重要。当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局面时, 必须进行筹资理念及方式的选择。目前, 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有银行贷款、股票发行、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筹资企业应按照自己的性质及当时市场经济形势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 减少额外费用。

2. 负债规模过大。

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的高低。企业负债规模大, 利息费用支出增加, 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 负债比重越高, 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随之增加。所以负债规模越大, 财务风险也越大。企业在通过负债方式借入资本时要控制好负债总额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不可否认, 负债可以拓宽资本来源渠道, 降低融资成本, 提高资产收益率。但是过高的负债比重会使企业借入资本比例、资产负债率提高, 导致丧失偿还能力。

3. 负债期限结构不当。

负债的期限结构是指企业所使用的长短期借款的相对比重。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 例如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 或者相反, 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短期借款是经营管理的中心,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起到重要作用, 但不能长期采用, 否则造成资金周转困难。长期借款是企业长期拥有的、在生产中长期发挥作用, 但期限不宜太长, 以免利率增高、资金成本增大。所以企业在安排负债期限结构时, 要根据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自身、市场利率和市场环境等因素, 选择不同的期限, 达到合理结构。

4. 负债的利息率。

负债利息率是筹资者所要支付的报酬率。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 负债的利息率越高, 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 企业破产危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同时, 利息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大有影响, 因为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 负债的利息率越高, 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股东收益受影响的程度也越大。企业筹资时, 应慎重考虑到利息率的高低, 不可因急需资金而选择过高的负债利息率, 否则, 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越多, 企业破产的风险就会增大。所以, 企业只有在全部资金收益率的期望值高于利率的条件下才能适当的借款。

5. 决策失误。

一个管理得当的企业总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 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应不断地更新、与时俱进。企业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 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强化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 以防因财务管理机制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财务风险。因此, 筹资企业应建立一套新的人力资产投资决策理论,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人力资产决策。

6. 汇率变动。

有些企业需要靠借入外币来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那会不可避免地因汇率的变动而带来风险。如由汇率变动对企业产销数量、价格、成本等指标产生影响, 使企业在短期内的利润增加或减少, 引起企业价值变化而产生了风险。因此, 企业要经常分析货币政策的变化情况, 及时了解国内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信息, 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 企业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1. 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

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 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偿债能力。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偿还, 因此, 即使企业的资金盈利状况良好, 但能否按合同的规定按期偿还本息, 还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流动性的强弱。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 或信用政策过宽, 不能足额或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 就会面临财务危机。此时, 企业为了防止破产可以变现其资产, 各种资产的流动性 (变动能力) 是不一样的, 其中库存现金的流动性最强, 而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最弱。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不同, 即各类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不同, 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关系甚大。很多企业破产不是没有资产, 而是因为其资产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变现, 结果不能按时偿还债务而宣告破产。资产控制得好与坏, 关系着很多企业的运转。因此, 只有正确的把握好企业现金的流入量和资金的流动性, 才能按时偿还债务, 使企业逐渐步入盈利阶段。

2.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 如负债利息率的高低就取决于取得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金融活动日益广泛地参与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与企业经营活动息息相关。近年来, 我国汇率、利率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 金融市场的波动幅度不断增大, 经营企业尤其是负债经营企业会不断受到金融市场的影响。金融市场的波动, 如利率、汇率的变动, 都会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

3. 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 其直接表现为企业税息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 但又影响筹资风险, 经营风险与筹资风险息息相关。当企业完全用股本融资时, 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 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本与负债融资时, 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 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 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 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 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 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 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 严重时企业丧失偿债能力, 被迫宣告破产。企业负债融资承担的风险大于单单以股本融资的风险, 使得企业产生筹资风险。

三、防范企业筹资风险的策略

(一) 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

风险和收益并存, 企业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必须居安思危, 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 强化风险意识, 增强自身的承受能力。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 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总是难以避免的, 如果在风险到来时, 企业毫无准备, 一筹莫展, 必然会遭致失败。充分衡量风险的程度, 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 分析风险原因, 选择最佳方案, 以较小的风险取得较大的效益, 这样, 企业才能在财务风险面前处于优势, 才能在风险面前取胜, 顺利完成企业的财务目标。

(二) 优化资本结构

最优资本结构是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这个最大的筹资风险可以用负债比例来表示。一个企业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债务资本, 虽然没有筹资风险, 但总资本成本较高, 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债务资本过多, 则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 但筹资风险却会加大。因此, 企业应确定一个最优资本结构, 在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只有恰当的融资风险与融资成本相配合, 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资本结构优化了, 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就清晰明了, 从而减少企业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三) 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

企业在安排两种筹资方式的比例时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对资金运行结果的跟踪分析是促使资金健康运行的必要保证。如果企业的负债期限与负债周期、生产经营周期相匹配, 则企业便能利用借款来满足其资金的需要, 所以按资金的运行周期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的负债资金是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组合的对策之一。因此, 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就要合理安排好负债期限与负债周期与生产周期间的相匹配。同时, 企业要结合负债的情况制定还款计划, 保证如期还款, 否则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

(四) 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资产的流动性和债务总额决定了企业的偿还能力,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 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 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 还要提高资产质量。企业应从加强管理入手, 逐步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五) 先内后外的融资策略

企业如有资金需求, 应按照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融资策略, 即:先考虑内源融资, 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外部融资时, 先考虑债务融资, 然后才考虑股权融资。自有资本充足与否体现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和获取现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资本越充足, 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 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自有资本多, 也可增加企业筹资的弹性。当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外部融资的约束条件又比较苛刻时, 若有充足的自有资本就不会因此而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多种融资方式不断涌现。企业在融资之前应认真选择融资方式, 合理确定融资规模, 把握好最佳的融资机会。

(六) 科学预测利率及汇率的变动

利率变动主要是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变动、物价上涨率以及政策干预引起的。利率的经常变动给企业筹资带来很大的风险。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影响着利率的变动, 利率的变动又影响着资金的需求, 因此, 资金的成本大小取决于利率的高低, 企业应根据利率的走势, 合理安排筹资。另外, 应积极使用金融工具规避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 如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合约、利率期货和利率期权。要从预测汇率变动趋势人手, 制定外汇风险管理战略, 规避筹资过程中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因此, 筹资者应深化利率、汇率的体制改革, 为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七)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制定财务管理战略。一套健全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是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企业应积极采用风险状况上的财务决策、计划、控制方法, 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 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 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 对已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处理, 把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企业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机制, 准确地识别和评估风险, 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实行预防和控制, 对发生的风险损失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给予处理, 企业才能在财务风险面前顺利的完成财务目标。

总之, 企业若要筹资就必须承担筹资风险。在进行筹资决策时, 要进行系统而科学的论证。在正确认识筹资风险的基础上, 要充分重视筹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掌握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使企业既获得筹资经营带来的收益, 又能将筹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曾姗姗.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J〕.商业会计.2005 (12) .

〔2〕胡竟霜.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6 (9) .

〔3〕魏加信.关于集团风险投资的模试分析〔J〕.财务与会计.2006 (12) .

试论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第9篇

一、银行借款筹资风险防范

第一, 防范利率风险。信贷协议签订时, 可选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利率种类。固定利率适用于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有上升趋势的情况;浮动利率适用于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有下降趋势的情况, 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没有规律可循的情况。当选用浮动利率时, 为了避免因利率上涨而蒙受利息损失, 应该在贷款合同中向贷方声明, 在整个借贷期间, 要保留依次调整成固定利率的机会。

第二, 防范汇率风险。首先, 妥善选择贷款的货币。为避免和防范外汇风险, 贷款的货币及还款的货币应在协议中写明, 其中还款的货币是最重要的。借入资金时, 应尽量选择硬货币外汇, 即有升值趋势的货币;还款时, 应尽量争取软货币外汇, 即有贬值趋势的货币。在借方和贷方不能对货币达成协议的情况下, 要考虑搭配使用软硬两种货币。其次, 充分利用外汇保值条款。即为了避免外汇风险, 将合同签订日的外汇汇率予以固定, 以后实际付款时, 仍然使用合同签订日的外汇汇率。

第三, 合理确定借款额度和还款期限。银行借款作为企业一个主要的筹资来源, 具有资金成本低的优点, 但银行借款必须有合理的期限。投资需求是筹资的依据, 资金过剩会降低使用效果, 因此筹资要根据企业的最低资金需求来进行。在企业的筹资活动中, 各种筹资组合给风险和报酬带来的不同影响也应考虑在内。

二、股票筹资风险防范

首先要准确地对股票发行种类和发行规模进行决策。不同的股票种类有不同的发行条件, 企业要根据各类股票发行上市的条件, 结合自身情况, 正确地进行股票发行种类决策。各类股票发行上市的条件是中国证监会根据《证券法》《公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对发行人准入门槛所提的基本要求。在确定股票的发行规模时, 必须要充分考虑各种法律法规的规定, 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实际的资金需要量。资本结构问题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 总的来说是负债资本的比例问题。企业的财务风险随着负债比率的上升而增加, 负债比率上升到一定程度, 综合资金成本也随之上升。因而企业应综合考虑有关影响因素, 确定适当的股票发行规模, 使资本结构达到最佳。同时, 企业应当依据实际需要量来筹集资金, 资金筹集得过多或过少, 对企业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要准确地对股票发行方式和发行价格进行决策。进行股票发行方式决策, 就要确定是选用非公开的发行方式还是选用公开的发行方式来发行股票, 还要确定是选用直接发行方式还是选用间接发行方式。非公开发行方式只能是直接发行方式, 而间接发行只能是公开发行。在进行股票发行价格决策时, 要考虑《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可以按照票面金额确定, 也可以超过票面金额, 但不能低于票面金额。企业应根据市场情况,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使股票的发行价格既能满足筹资的需求, 又能被市场接受。我国确定股票发行价格多采用固定价格方式和区间询价方式这两种方式。

再次要准确选择股票发行时机。为了保证股票筹资目标的实现, 必须合理选择股票发行的时机。在选择股票发行时机时, 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股票当前的状况和股票的潜质。股票当前的情况主要根据股票发行价格确定的收益率水平的高低来判断,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拟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所决定的收益率水平不能高于市场的平均收益率。股票的潜质是指股票的未来成长性。 (2) 市场供求关系及市场需求偏好。总体来说, 投资高涨期市场对股票的需求旺盛, 股票发行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另外, 发行人还必须对市场需求偏好进行分析。 (3) 要为未来一年的业务做好充分准备。 (4) 要在公司内部管理制度、职工内部分配制度、分红和派息制度已经确定, 未来发展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以后上市。

最后要准确选择股票承销机构。选择股票承销机构首先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证券经营机构股票承销业务管理办法》等对承销业务和承销机构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选择股票承销机构时还要考虑承销的实力, 要考虑资本实力是否雄厚, 员工素质是否高, 销售网络是否健全等方面。承销机构的信誉也是选择承销机构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广大投资者对信誉高、形象好的股票承销机构比较信任, 这些承销机构所承销的股票能够得到投资者踊跃地认购。

三、债券筹资风险防范

第一, 制定正确的债券筹资计划。筹资计划是企业财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筹资的行动方案。企业要在熟悉债券筹资相关法规和程序的基础上, 对债券的发行时间和发行数量进行周密安排, 并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 同时还要将债券筹资计划落实到位, 安排专人负责实施, 使筹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第二, 对筹资期限进行合理安排, 并注重企业的信誉。债券的期限就是债券发行时所确定的还本年限。安排债券期限时一般要考虑债券筹资的用途和企业所能承受的利率水平这两个因素。债券筹资期限的长短和利率水平成正比。债券期限选择的基本要求是还本期限不能低于投资项目的建设周期, 否则会增大企业的债券筹资成本, 增加利息负担。另外, 还要注重企业的信誉, 提升债券信用等级。企业信誉能够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 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债券信用等级越高, 就越容易得到投资者的信任, 能够以较低的利率出售, 因此对于信誉较高的发行人来说, 信用等级可以减少筹资成本。

第三, 发行可转换债券。从股份公司的角度考虑, 发行可转换债券能够在股市低迷时筹集到所需资金, 能够减少外汇风险, 优化资本结构。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 购买可转换债券, 能够使投资工具更加灵活, 投资选择余地更大, 可转换债券对投资者有很大的吸引力。运用可转换债券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谨慎选择发行时机。既要保证可转换债券的成功发行, 又要考虑日后的成功转股, 还要考虑未来市场利率的变化。然后要合理确定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格、票面利率、转换期限, 并设计出合理的赎回和回售条款。最后, 发行公司必须具备持续的发展潜力, 有稳定和良好的经营业绩。筹集的资金应投向前景较好、国家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 以降低企业风险。

四、租赁筹资风险防范

首先要关注国内外技术市场的变化, 对待租赁筹资所存在的风险, 首先承租人要密切关注国内外技术市场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充分了解租赁设备的经济寿命, 对所需设备做出租赁还是购买, 短期租赁还是长期租赁的正确决策;其次要采用适当的利率。如果贷款利率处于上升趋势, 应尽量采用固定利率;如果贷款利率处于下降趋势或情况不定时, 应采用浮动利率。同时, 为了避免因利率上涨而造成损失, 在贷款合同中, 应向贷方声明保留调整为固定利率的权利。最后, 在签订租赁合同前, 尽量多掌握对方当事人的信息;订立租赁合同时严格规定约束条件和责任条款。

五、杠杆收购风险防范

杠杆收购可能带来丰厚利润, 也可能带来巨额亏损, 杠杆收购风险主要表现为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和信息风险等。虽然杠杆收购存在巨大的风险, 但其对资本运营和公司治理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 企业应该对杠杆收购采取积极的态度, 采取各种措施来防范杠杆收购风险。

第一, 要慎重选择杠杆收购目标企业。杠杆收购的目的是以适当的价位买下目标企业, 通过合理经营使企业增值, 并利用财务杠杆增加投资收益, 因此目标企业的选择非常关键。应该在客观和科学地分析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和财务状况的基础上, 谨慎选择目标企业。

第二, 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杠杆收购进行估价评价。主要的估价方法有现金流量折现法、市场比较法、资产价值评估法及期权价值评估法等。在实践中, 应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估价, 也可根据情况交叉多种方法同时估价。

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分析及其防范 第10篇

一、筹资风险的来源

筹资风险, 是与企业筹资相关的风险, 一般是由于资金供需情况、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变化, 企业筹集借入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它有两层含义, 一是负债筹资导致企业所有者收益下降的风险;二是负债筹资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困难甚至破产的风险。企业的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企业投资利润率和借入资金利息率的不确定性。当企业投资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 企业使用一部分借入资金, 可以因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自有资金利润率;当企业投资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 企业使用借入资金将使自有资金利润率降低, 甚至发生亏损, 严重的则因资产负债率过高或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 导致企业资不抵债而破产。

(二) 企业经营活动的成败。负债经营的企业, 其还本付息的资金最终来源于企业的收益。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长期亏损, 那么企业就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 这样就给企业带来偿还债务的压力, 同时, 也可能使企业信誉受损, 不能有效地再去筹集资金, 导致企业陷入财务风险。

(三) 负债结构。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比例的确定是否适当, 与企业财务上的利益和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财务杠杆作用下, 当投资利润率高于利息率时, 企业扩大负债规模, 适当提高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之间的比率, 就会增加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反之, 在投资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 企业负债越多, 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越高, 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也就越低, 严重时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同时, 负债规模一定时, 债务期限的安排是否合理, 也会给企业带来筹资风险。若长、短期债务比例不合理, 还款期限过于集中, 就会使企业在债务到期日还债压力过大, 资金周转不灵, 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四) 利率变动。企业在筹措资金时, 可能面临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当国家在实行“双松”政策, 即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 货币的供给量增加, 贷款的利息率降低, 企业此时筹资, 资金成本较低, 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减少, 这样就降低了企业的筹资风险;相反, 当实行“双紧”政策, 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 货币的供给量萎缩, 贷款的利息率提高, 企业此时筹资, 资金成本增加, 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提高, 这样企业就要承担较大的筹资风险。

(五) 汇率变动。企业倘若筹借外币, 还可能面临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当借入的外国货币在借款期间升值时, 企业到期偿还本息的实际价值就要高于借入时的价值。当汇率发生反方向变化时, 即借入的外币变软 (贬值) 时, 可以使借款企业得到“持有收益”, 即由于借入外币的贬值, 到期仍按借入额归还本金, 按原利率支付利息, 从而使实际归还本息的价值减少。

(六) 决策失误。投资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如果决策失误项目失败或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快建成并形成生产能力, 无法尽快地收回资金来偿还本息, 会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危机。

二、负债经营的利弊分析

负债筹资是一把双刃剑, 既可带来财务杠杆利益, 又能引起筹资风险。用负债筹集来的资金从事生产经营的活动, 即负债经营。在资本结构一定的条件下, 企业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 当息税前利润增多时, 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地降低, 扣除所得税后可分配给企业所有者的利润就会增加, 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 即财务杠杆利益。同理, 由于负债经营的作用, 当税前利润下降时, 税后利润下降得更快, 从而导致企业所有者收益大幅度下降, 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对企业来说, 采用负债经营必须衡量由其带来的收益和风险损失。因此, 研究负债经营对企业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负债经营对企业的积极作用。

1.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规模,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竞争的成败除了与竞争方式等有关外, 还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实力, 即企业的资金规模。企业通过举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筹集足够的资金扩大经营规模, 参与市场竞争。

2.负债经营可使企业得到财务杠杆效益, 提高企业股东的收益。

在投资利润率大于债务利息率的情况下, 由于企业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 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 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降低, 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

3.负债可以使企业获得节税收益。

企业负债应按期支付利息, 根据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 负债利息应在税前支付。在同样经营利润的条件下, 负债经营与无债经营企业相比, 由于上缴的所得税减少, 企业可获得潜在的利益。

4.负债经营可减少货币贬值的损失。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利用举债扩大再生产比自我积累资本更有利, 因为通货膨胀可以导致货币贬值, 借款与还款时的利率差, 使债务人偿还资金的实际价值比没发生通货膨胀时的价值要小, 实际上债务人将货币贬值的风险转稼到债权人身上, 减少了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

5.可以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企业借入资金, 不论盈亏均应按期偿还本息, 对于债权人来说风险较小。同时, 企业除还本付息外, 不再承担其他经济责任, 不象发行股票那样, 在税后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股利, 而且企业支付的利息是在成本中列支的, 不需要负担所得税。因此, 比较而言, 债务的资金成本一般低于权益资本成本, 从而有利于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二) 负债经营对企业的消极作用。

1.负债经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 否则, 将出现收不抵支或发生亏损, 降低了偿债能力。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 亏损越多, 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 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过度的高额负债, 使筹资风险增大, 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的利息, 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 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最终将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倒闭。

2.过度负债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企业过度负债, 导致债务负担过大。企业债务到期, 若不能按期足额的还本付息, 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若是信誉好的企业, 可以很容易地举新债还旧债;但是信誉不好的企业, 金融机构或其它企业就不愿再给此企业提供资金, 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3.负债比率过高, 可导致股票市场价格下跌。

就股份制企业而言, 负债经营所产生的财务风险, 不仅影响企业所有者权益, 而且还会影响到股票的市场价格。当负债率超过允许范围, 负债比率越高, 股票风险越大, 其市场价格也必然随着下降。

4.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影响资金的周转。

企业负债经营必须按期支付本息, 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如果还款期限比较集中, 短期内要求企业筹集巨额资金还债, 就会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使用。

三、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 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 成为发展经济的有利杠杆。但是, 如果运用不当, 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 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 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 必须采取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

(一) 应树立风险意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 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在风险临头时, 企业毫无准备, 一筹莫展, 必然会遭致失败。因此, 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即正确承担风险, 科学估测风险, 预防发生风险, 并且有效应付风险。

(二) 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必须立足市场, 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 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 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 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如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 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 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 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 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 应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 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

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 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 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企业负债经营是否适度, 是指企业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 即企业负债比率是否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 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 是复杂和困难的, 对一些生产经营好, 产品适销对路, 资金周转快的企业, 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 产销不畅, 资金周转缓慢的企业, 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 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筹资风险。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 目前我国企业资产负债普遍过高, 一般在70%左右, 有的在80%以上, 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我国企业必须着力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 降低资产负债率。

(四) 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制定负债财务计划。

根据企业一定资产数额, 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 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如果举债不当, 经营不善, 到了债务偿还日无法偿还, 就会影响企业信誉。因此, 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发展, 就必须从加强管理, 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 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 尽力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产销率, 降低应收账款, 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 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 谨慎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须制定出还款计划, 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 企业负债后的速动比率不低于1∶1, 流动比率保持在2∶1左右的安全区域。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还要注意, 在借入资金中, 长短期资金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 使其结构趋于合理, 并要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

(五) 针对由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 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

根据利率走势, 把握其发展趋势, 并以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 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 也应尽量少筹资, 不得不筹的资金, 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 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 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 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另外, 对于筹集外币带来的风险, 应从预测汇率变动的趋势入手, 制定外汇风险管理战略, 通过其内在规律找出汇率变动的趋势, 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筹资风险。并且在预测汇率变动的同时, 还应在筹资战略上和具体筹资的过程中做出防范风险的安排。

总之, 企业负债经营, 就必须承担筹资风险。企业应在正确认识筹资风险的基础上, 充分重视筹资风险的作用及影响, 掌握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使企业既获得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 同时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使负债经营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福凯.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9

[2].荆新.企业融资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关于民营企业筹资风险与规避的探讨 第11篇

摘 要 受国内及世界经济的影响,民营经济在发展中日益受到巨大冲击,筹资风险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探讨民营企业筹资风险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望能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民营企业 筹资风险 规避

一、民营企业筹资风险出现的原因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民营企业的筹资风险的顺利规避成为了企业在市场竞争发展中的重要手段。民营企业筹资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筹资方式,产生的风险原因也不相同。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资本比重失调

企业的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的失调是造成筹资风险的一方面原因。所谓资本期限比重主要是指不同期限借款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即企业长短期资本的构成方式。我们以长短期负债为例,长期负债变成流动负债是由时间变化决定,假如企业的长期负债超过承受能力,就会因为该变化而出现流动负债大于流动资产的现象,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筹资风险也因此也增加了。

(二)不同的筹资方式

权益式筹资、负债式筹资都属于企业的筹资方式。通常来讲,负债式筹资资金比权益式资金的成本要低,不过负债式资金必须偿还,而权益式资金则不用偿还,换言之,低风险高成本是权益式筹资的特点,高风险低成本则是负债式筹资的特点。所以,筹资方式不同,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就不一样。

(三)不同的筹资成本

企业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筹资,而通过不同筹资方法得到的资金基本上都是需要偿还的,要承担一定的成本。筹资成本就像普通商品生产成本一样要以企业受益进行补偿,筹资风险太高是源于企业的筹资成本的增加。国家贷款利率调整是根据经济情况决定,如果贷款利率高,企业的筹资风险会随着筹资成本的增加而增大。

二、如何规避民营企业筹资风险

民营企业的筹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它有着自身客观存在的事实依据,企业不能一点筹资风险都没有。因而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将企业的筹资风险降到最低。

(一)科学评价筹资能力

民营企业要认真分析自身的资本来源,要清楚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财务状况,并据此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总资产负债情况、筹资能力。民营企业要重视客户的信用调查,将赊销额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赊销额度不能随便决定,防止因为呆账坏账而出现资产损失。贷款要有计划,注重与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不能对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产生不良影响。

(二)选择恰当的筹资方法

民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来选择筹资方式,防止出现债务危机。民营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时候需先对内部融资进行考虑,因为内部融资的筹资阻力不大,风险也较低,可以节省筹资成本,让企业具有更好的借款能力。企业要实现战略发展,就应该利用内部融资来提高资金实力。倘若企业要采取外部筹资方式,就需要计算筹资成本,国家开发银行是首要的贷款目标,尽量争取国家政策性扶持贷款,然后是商业银行贷款、公司债券、增发普通股,不过普通股的发行成本和使用成本都很高。民营企业要充分熟悉自身资本结构中的财务杠杆正效应,合理贷款,适度发行债券。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民营企业财务杠杆率太高,资金借入太多,只要投资利润不足,利息负担沉重,那么就不利于自身的财务安全。

(三)加强筹资风险的危机处理力度

民营企业必须对筹资风险进行积极调查,并做好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在调查筹资风险问题时,应该深入研究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及相关的实质性问题,要用多种方式控制风险。企业在解决筹资风险的过程中,要对相关的人员和部门机构进行调整,对责任人进行处理,尽量恢复企业的良好形象,重塑自身的信誉。并根据信誉受损的程度来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加强和公众之间的联系,挽回公众的信心。另外,企业要想从源头上规避风险,就需要完善内部监控制度。民营企业应该对财务部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通过会计实务系统与会计管理系统来完善会计管理机制。民营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认真监督企业的经济业务,使其遵循内部的管理制度,以完善的管理机制将企业理财目标最大化。建立灵活的企业信息网络,主要是围绕会计数据处理,把销售、财务报表分析等相关信息系统结合起来,构建财务危机信息监测机制,准确、及时地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由于民营企业的筹资风险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因而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该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不断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方法,利用正确的筹资方式尽量降低风险,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筹资问题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而筹资风险又是筹资问题中的重点。如何有效解决民营企业筹资问题,需要企业及全社会共同关注,而要想防范好筹资风险问题,则离不开企业的努力。民营企业应该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企业中不合时宜的管理体制,最终才能及时规避筹资风险,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晋.完善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筹资风险管理的对策.天津财经大学.2011.

论企业负债筹资的风险与防范 第12篇

一、负债筹资风险的成因

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引起、且仅由主权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 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负债规模。

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的高低。企业负债规模大, 利息费用支出增加, 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 负债比重越高, 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随之增加, 所以负债规模越大, 财务风险越大。

2、负债的利息率。

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 负债的利息率越高, 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高, 企业破产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同时, 利息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有很大影响。因为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 负债的利息率越高, 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资金利润率的变动越大。

3、负债的期限结构。

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 例如应筹集长期资金, 却采用了短期借款, 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原因在于:第一, 如果企业使用长期负债来筹资, 利息费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将固定不变, 但如果企业用短期方式来筹资, 则利息费用会有很大幅度的波动。第二, 如果企业大量举借短期资金, 将短期资金用于长期资产, 则当短期资金到期时, 可能会出现难以筹措到足够的现金来偿还短期借款的风险。此时, 若债权人由于企业财务状况差而不愿意将短期借款延期, 则企业有可能被迫宣告破产。第三, 举借长期资金的融资速度慢, 取得成本较高, 而且还会有一定的限制性条款。

4、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 其直接表现为企业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 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用股本筹资时, 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 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本与负债筹资时, 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 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 所承担的风险大于经营风险, 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 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 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 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 严重时企业丧失偿债能力, 被迫宣告破产。

5、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

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偿还, 因此, 即使企业的赢利状况良好, 但其能否按合同、契约的规定按期偿还本息, 还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及时、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如何。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 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 或信用政策过宽, 不能足额或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 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 就会面临财务危机, 此时企业为了防止破产可以变现其资产。当企业资产整体流动性较强, 变现能力强的资产较多时, 其财务风险就较小;反之, 风险就较大。很多企业破产的实例说明, 该企业破产并不是没有资产, 而是其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弱, 不能按时偿还债务。

6、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 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融资时, 如遇到金融紧缩, 银根抽紧, 负债利息率大幅度上升, 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 利润下降, 更有甚者, 一些企业由于无法支付高涨的利息费用而破产清算。另外, 金融市场利率、汇率的变动, 都是企业筹资风险的诱导因素。

二、负债筹资风险的防范

针对财务风险形成的几个因素, 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防范财务风险。

1、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

企业冒险总会存在风险, 企业不能为了持续地追求高利润, 不计后果, 大肆筹资举债, 增加财务负担。利润多少不是衡量一个企业强与弱的唯一标准。过度负债不仅会背上沉重的利息包袱, 而且一旦再生产过程发生中断、阻塞、资金周转发生困难, 不能按时偿债, 企业将面临丧失信誉、负债赔偿的风险, 甚至导致破产。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 然后才是高额利润。应排除一切不利于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 不能冒生存受威胁的风险, 要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来控制风险。

2、建立最有利的资本结构。

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以最低资金成本, 最小风险程度, 取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在风险和利益之间寻求最佳配合。在好的市场环境中, 采取进取型策略, 并对可能的风险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 可以适当多借入资金;在不利的环境中, 应谨慎从事, 耐心等待有利时机的转化, 以此组织调整资本结构, 并做到胸有成竹, 机动灵活, 可以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

3、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

在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 企业应选择以下筹资顺序来控制财务风险, 使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首先, 企业筹资应选择内部积累, 这种方式筹资难度小, 风险小, 保密性好, 能为企业保留更多的借款能力。其次, 如果企业从外部筹资, 应首选发行股票, 因为普通股票发行成本低于债务发行成本, 外部筹资最后的选择是向银行借款, 把还本付息的财务压力降到紧低限度。

4、采取适宜的借款策略。

企业在借入资金时, 不应将其作为一种简单的财务实践, 应慎重考虑。虽然有时借款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 有时可以改善现金流量, 然而, 不管在何种情况下, 应明确在多变的企业环境中借款的预期收益。如果预期收益无法确定, 企业就无借款的充分理由, 企业必须知道何时应该借款, 何时不应借款, 只有这样, 才会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不致因盲目借款而遭致财务失败。

5、保持盈利能力。

如果盈利不能满足企业资金需要, 企业就要靠减少现金余额, 出售短期金融资产, 或借入更多的债务等手段来弥补资金缺口, 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因此, 保持盈利能力, 增加资金, 减少债务, 才能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6、保持资产的高度流动性。

合理安排资金避免资金调度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资产流动性是衡量一个企业偿付到期债务能力的尺度。保持高度的资产流动性是企业控制财务风险, 减轻财务压力的重要保证, 企业的资产越容易变现, 则清偿能力越强, 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7、企业还要合理安排资金。

在资金安排上, 要考虑到借款的到期日和利息的支付日。同时, 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用款的高峰和低谷期, 使资金得到合理使用, 以避免资金使用不当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总之, 企业负债经营, 就必须承担筹资风险。企业应在正确认识筹资风险的基础上, 充分重视筹资风险的作用及影响, 掌握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使企业既获得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 同时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使负债经营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筹资风险管理.大连出版社.2005版

[2]刘俊彦.筹资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上一篇:监控及自动预警下一篇:阿拉善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