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故事论文

2024-05-17

青春的故事论文(精选8篇)

青春的故事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北京爱情故事》,身份认同,蚁族,工具理性,价值理性

2012年伊始, 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 (以下简称《北爱》) 在浙江卫视热播, 剧情的种种悉心安排, 都是在构建一种社会性文本, 各个人物都有很明显的标签, 现实中的观众大多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剧中人物石小猛是“北漂”的蚁族, 程峰是“富二代”, 而吴狄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 杨紫曦是傍大款的迷途女子。通过对《北爱》这种社会性文本的解读和分析, 能反映出年轻人对自身所处群体的认同。

“工具理性”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其最直接、最重要的渊源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 所提出的“合理性” (rationality) 概念。韦伯将合理性分为两种, 即价值 (合) 理性和工具 (合) 理性。价值理性相信的是一定行为的无条件的价值, 强调的是动机的纯正和选择正确的手段去实现自己意欲达到的目的, 而不管其结果如何。而工具理性是指行动只由追求功利的动机所驱使, 行动借助理性达到自己需要的预期目的, 行动者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 而漠视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1]。

文章认为, 《北爱》以工具理性迷惘, 价值理性迷惘和转型期社会价值观的认同迷惘为基础, 构建了都市青年群体的身份认同。

一、价值理性迷惘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社会是“差序格局”, “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到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这个同心圆波纹结构导致了社会关系总是归结为个人为中心, 因此我们道德观都是相对的道德观, 是自我同心圆内的道德[2]。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 随时随地是一个“己”字作中心。但这不是个人主义, 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全体而说的, 是分子对全体, 在个人主义下, 一方面是平等观念, 指的是在同一团体中各个分子的地位相等, 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 指的是团体不能抹煞个人。这些观念必须先假定团体的存在, 但是传统的观念里是没有这些的, 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 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3]。这样的社会价值理性背景决定了《北爱》剧情中的人物不可能跳跃出大的社会价值背景而独立存在。

这种价值理性迷惘首先体现在私人情感和法律规章的矛盾之中, 体现在剧中就是吴狄和哥哥吴魏的矛盾。因为程胜恩董事长在意识到自己在公司的地位将被公司的另外一名元老篡夺之后, 通过非法的手段提高公司股票价格, 为的是能给儿子程峰 (吴狄的好哥们) 留下一笔钱。当吴狄知道是自己的哥哥把程总的犯罪证据交到公安机关后, 吴狄表现了极大的愤慨。因为在吴的道德观念里, 程董事长为家可以牺牲公司, 为公司可以牺牲更大的团体的利益, 所以说法律法规和其他股民不属于自己的同心圆范围。当自己的哥哥顺便维护了法律, 将程董事长送上法庭的时候, 吴去质问自己的哥哥。而导演选择的角度也是从这种差序格局出发, 吴魏不是说自己代表了法律和正义, 而是质问自己的弟弟竟然为了同学来拷问自己, 问弟弟究竟是和谁的关系更亲近。当吴狄不得不承认兄弟感情之后, 希望自己的哥哥能把股票这种自己认为的身外之物放下。但是当哥哥说, 相对于感情这种飘忽不定的东西, 金钱更能给自己安全感之后, 吴狄再次陷入了迷惘。难道感情真的可以明码标价, 其区别就是美金和人民币的区别吗?难道自己当初为了爱情去跳楼, 真的是那么不搭这个时代的潮流吗?

剧中兄弟间的爱情问题也突出了青年人的价值理性迷惘。作为富二代的程峰可以轻松的获得很多女孩子的芳心, 而电视剧的第一集就是表现女孩子林夏为了逼迫程峰露面而以跳楼相威胁, 但是当程峰见到大学同学石小猛的女朋友 (从乡下来的沈冰) 之后, 顿时感觉自己以前的所谓感情都失去了意义, 在经历了种种波折之后, 程峰终于和沈冰走到了一起。不排除导演就是程峰因而美化自己的成分, 但是这种夺人所爱的感情是否应该提倡, 却是在年轻人之中引起了诸多的争议, 就连吴狄最后也没有谴责程峰的夺人所爱的行为。

无论对司法正义的坚持还是对爱情的信念, 亦或是对兄弟亲情的珍惜, 都不能看到剧中吴狄的持之以恒和不计代价, 剧情对吴狄这个怀抱博爱众生情怀的理想主义者的刻画, 更多的是体现青年群体对价值理性的迷惘。

二、工具理性迷惘

孙隆基先生认为, 西方文化提倡的是个人得救, 亦即认为每一个人必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得救之路, 不能被世俗关系所连累, 因而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比较冷酷, 适合强者生存。而富有“人情味”的中国文化是个照顾弱者的文化, 虽然这种文化会不可避免的造成个体的弱化, 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人的合群, 是基于一种内在的需要, 而不是道德上的选择[4]。

因此, 群体归属作为一种追求工具理性的有效手段, 为观众提供了很多的看点。在主创人员参加《最佳现场》这一谈话类节目的时候, 陈思成说出如下的话语, 没钱没房, 在这个城市里你永远是个外地人, 你装的和墙壁一样的颜色, 你站在大街上一言不发, 一动不动, 永远有人找你茬———暂住证, 稳定这两个字, 永远不属于你。在北京的外地人, 谁不想家, 但是回不去了, 回去就是认输, 但是不能认输, 认命也不能认输, 我们必须留下来, 好好得活。在听过这样的话语之后, 很多“北漂一族”更加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但是很多“北漂”直到30多岁, 还不敢生孩子, 不能买房子, 面对赤裸裸的现实, 即使不能从剧中找到改变自己现实处境的有效途径, 但是能从电视剧的台词中找到几分安慰和归属的感觉也是不错的选择。

对工具理性的异化追求, 使得很多人关注拜金女和凤凰男在剧中的命运。剧中的拜金女杨紫曦为了名牌的箱包、化妆品还有房子以及北京户口, 再三抛弃深爱自己的吴狄。表面看来这是短期之内达到个人工具理性的有效途径, 但是这种极端方式的可行性却是很多人不愿意自己尝试的, 所以生活中会有很多人以一种看客的心理关注拜金女的生活状态, 《北爱》把“拜金女”的喜怒哀愁公放在大众面前, 让大家看到“富二代”对杨紫曦的恶劣态度, 以及杨丧失生育能力被爱人抛弃的结局, 这样就满足了观众的看客心理。而剧中“凤凰男”石小猛通过攀附权势, 出卖情感和灵魂获取物质上成功的途径, 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石小猛最后失去爱情, 失去友情的结局, 再一次强化了传统的价值观念:把光明留给平凡努力, 把悲剧留给偷奸耍滑。

从整体的剧情来看, 剧中的成功者程峰不光可以守住家族产业, 而且可以拥有亲情、友情和爱情, 这无形中默认了必须成功的事实。但是“拜金女”和“凤凰男”追求成功的方式却都以惨败而告终, 这无不暗示了青年群体对工具理性追求方式的迷惘。

三、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迷惘

在转型期的社会环境中, 社会伦理的支柱从生产变成了消费, 消费社会已经雏形显现。消费社会是进行消费培训、进行面向消费的社会驯化的社会———也就是与新型生产力的出现以及一种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的垄断性调整相适应的一种新的特定社会化模式[5]。然而当前的价值观念的建立多数是基于社会产品的生产, 而非消费, 因而出现种种的迷惘也是情理之中。在消费社会, 青年一代是这个社会的原住民, 因而青年群体不可能与其他人群产生很多的共鸣。在青年群体中, “北漂一族”因为相似的经历, 遇到相似的问题而更容易产生认同。《北爱》中的种种剧情, 都体现了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迷惘。

首先是对支配性权势集团及其文化的批判。在剧情中, 程峰对父亲的大德集团充满了各种批判, 包括对公司的股东构成, 以及公司的决策流程, 还有人事任免, 再就是对公司的业务方向也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路。再者, 程峰对父亲的一套金钱理论也有诸多的批判。最能代表然程胜恩金钱理论的一句话是, “没有女人的男人还是男人, 没有钱的男人还是男人吗?!”而在现实社会中, 陈思成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自己的父亲起过很大的冲突。其中最能体现其挑战性的一句话是, 如果什么事情都按你说的做, 那我最成功的就是成为你[6]。

再者, 对主流价值观念的迷惘还体现在对社会小众群体的文化资源的挖掘。在剧情中, 有一首插曲《嘀哒》, 这本是几年来流传于丽江、安仁等风景名胜古镇的小众歌曲, 但是通过电视剧被广大的观众所认可。相对于主旋律歌曲, 小众歌曲的流行更能反映公众对主旋律以及其代表的主流观念的迷惘。

廉思在《蚁族》中提到的蚁族是待成功群体, 而《北爱》的创作团队是青年群体中已成功的部分人。根据廉思的研究报告, 认为“蚁族”在利益表达的选择上具有无集体的行动倾向, 通过媒体的曝光是这一群体进行利益表达时的首选方式[7], 在改善的意愿倾向方面, 把平等的工作机会作为首选, 其次是平等的户口政策。当青年群体中的成功者———《北爱》群体拥有了话语权之后, 更多关注的是为自己争取利益, 包括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利益。豆瓣网友麝鹿麦麦的评论最为犀利, 这部剧让人知道了, 有钱不仅可以拥有权力———更重要的是, 程峰还拥有道德豁免权, 否则就无法解释当程峰喜欢上沈冰并且最终抱得美人归的时候, 为什么号称剧中最具道德感的吴狄会选择站在他的一边;更重要的是, 到最后除了石小猛外, 没有一个人对他流露出任何谴责的意思[8]。也就是说, 成功后的青年群体并没有更多的关注未成功群体的利益诉求, 而是忙于获得更多的自身利益, 因而并不能获得更大范围的群体支持。

四、结语

成长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代人, 注定要经历更多的迷惘。在社会思想方面, 当代年青人既保持着传统的集体主义思想, 又经受着西方解构主义, 消费主义思潮的冲击;在价值诉求方面, 社会上既有传统的保守派和改革派分歧, 又有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的争斗;在个人选择方面, 既有利益与情感的纠葛, 又有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然而“北漂一族”的处境却比同龄人要更艰难一些, 也许他们不停地辛苦忙碌, 也不能换取一个安定的住所;也许他们竭尽全力, 也不能寻找到一份真挚的爱情;也许他们苦苦探寻, 也找不到自己的出路在哪里;但不可否认的是, 迷惘是青春的一部分, 唯有经历过迷惘, 才算体味过青春。

参考文献

[1]智库.百科.工具理性[EB/OL]. (2010-01-25) .http://wiki.mbalib.com/wiki/%E5%B7%A5%E5%85%B7%E7%90%86%E6%80%A7.[1]智库.百科.工具理性[EB/OL]. (2010-01-25) .http://wiki.mbalib.com/wiki/%E5%B7%A5%E5%85%B7%E7%90%86%E6%80%A7.

[2]张菁.试论中国商业影片的精神价值诉求危机[J].现代传播, 2011 (10) .[2]张菁.试论中国商业影片的精神价值诉求危机[J].现代传播, 2011 (10) .

[3]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31.[3]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31.

[4]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 1988:193-194.[4]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 1988:193-194.

[5]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63.[5]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63.

[6]电视节目.最佳现场[EB/OL]. (2012-02-15) .http://tv.sohu.com/20120216/n334893741.shtml.[6]电视节目.最佳现场[EB/OL]. (2012-02-15) .http://tv.sohu.com/20120216/n334893741.shtml.

[7]廉思.蚁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97, 98-99.[7]廉思.蚁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97, 98-99.

名人故事:折腾不止的青春故事 第2篇

他,出身西北农村,烧过砖推销过电话,最终从穷小子成长为地产大佬,身价高达三百亿。他,叫潘石屹。

他,少年时代便天资过人,大学没毕业就挖得人生第一桶金,他几度创业,不到四年成为纽交所最年轻的上市公司CEO。他,叫陈欧。

这两个人,一个是“屌丝逆袭”,一个是高富帅登上人生巅峰,两个人的人生轨迹大相径庭。但是两个人都爱玩跨界,潘石屹搞地产搞成了“微博大V”,陈欧卖化妆品卖出了红遍网络的“陈欧体”,玩跨界的人总是有料可扒,于是八妹忍不住想八一八两个大咖背后的故事。

潘石屹,60后,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但透过微博给人的印象是——不务正业。其实,潘石屹的不务正业何止“微博上的多管闲事”,他曾经作为男主角先后接拍过摩托罗拉、IBM、索尼、LG电视广告;主持脱口秀节目《老友记》之《Mr.Pan》;以及拍照片出传记监测PM2.5等等等等。潘石屹似乎天生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用他曾经的工友李勇的话说就是“爱折腾”。但八妹扒到几个潘石屹的故事,隐约觉得他人生的命运与爱折腾息息相关。

潘石屹年轻时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河北廊坊石油管道局,在此期间,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有一天,单位新来一个女大学生,处长安排潘石屹陪着她去仓库领桌子和椅子。结果,这个女大学生特别挑剔,她总说这个桌子这里不行,那个椅子那里不行什么的,选了一上午也没有选好。

潘石屹等得不耐烦了,就对她说:“不就是一张桌子吗?赶紧抬回去得了,至于这么挑剔吗?”结果,这位女大学生的回答深深触动了他,她回答道:“这张桌子我可得用一辈子啊,当然得好好挑了。”

女大学生的一句话让潘石屹陷入了沉思。他想着自己朝九晚五的工作,心中不停地问自己,难道我就这样碌碌无为地过一辈子吗?爱折腾的人在哪里都不会安分守己,潘石屹很快辞掉了令人羡慕的“公务员”工作,南下深圳。

这里必须要讲:在去深圳的路上,还发生过一幕“小潘偷爬铁丝网”的故事。当潘石屹到达深圳南头关时,身上全部家当只剩下80多块钱,这便是多年后外界描述的潘石屹的“创业资本”。由于没有特区通行证,潘石屹还不能直接进深圳。无奈之下,潘石屹不得不从仅有的80多块钱中拿出50块找当地的“蛇头”带路,从深圳二线关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里偷偷爬进了深圳特区。据说当时去深圳时潘石屹变卖了全部家当,连睡觉用的棉被都卖掉了,八妹问一下在读的各位:如果当时换作是你,你有这么大的勇气吗?

除了“偷爬铁丝网”,潘石屹“自荐当厂长”的故事也让八妹很是佩服。1988年海南开放后,潘石屹跑到海南拓荒,在一家砖厂工作。砖厂建在山上,不通电,只能点煤油灯照明,挖土、和泥……所有工序全靠人力,工地混乱不堪,砖厂的工作效率很低。这时候潘石屹主动向老板建议:自己当厂长,工地混乱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全都可以解决。

当时潘石屹的工友李勇觉得他胆子太大,潘石屹说:“他如果答应,我觉得我能管好;不答应,我也不会亏什么。但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第二天,老板答应了。

潘石屹立刻开始改革:花几百元钱买来水管,引水到砖厂和泥;又买来了小型发电机,方便夜间照明和加班……一年后,厂长潘石屹的薪水从500元涨到1000多元。

看完这个八妹想起前一段,朋友圈盛传潘石屹早年工友李勇回忆潘石屹创业成功的故事,为什么潘石屹能身价300亿而李勇还是一个工地上刨食的民工,就在于一个能折腾一个图安稳。所以八妹奉劝那些老抱怨自己工资低的朋友一句:想让老板加工资,你有像潘石屹那样毛遂自荐的意识和勇气吗?

扒完潘石屹,我们再来八一八少年得志的陈欧。

相比潘石屹,陈欧创业的起点就高多了。陈欧,80后,中国第二代企业家,荣膺《财富》杂志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他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后来又拿到了斯坦福大学的MBA学历,他人长得又帅,简直是高材生+高富帅,创业人群中的少女收割机。他大学读的是计算机,业余爱好是打游戏比赛挣钱。

和时下大多数大学生一样,颇有天赋的陈欧在大学期间经常参加游戏比赛。但有所不同的是别的参赛选手把打魔兽当成生活,而陈欧只是在参赛前的三四天才抽空练习一下。那时,他的`最好成绩是曾获新加坡《魔兽争霸》前三。虽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玩游戏并没有让他上瘾,反而通过参加游戏比赛发掘到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还在读大四的陈欧,仅仅靠一台笔记本,创办了在线游戏对战平台GGgame。当时东南亚的游戏市场做得很差。作为一名资深游戏玩家兼程序员,陈欧认为,既然市场不够好,不如自己来完善它。GGgame迅速风靡世界,短时间内吸引了数量庞大的游戏玩家,成为中国之外最大的游戏对战平台之一。

看了陈欧的故事,那些天天呆在宿舍里“撸啊撸”的大学宅男们,是不是应该停下手里的鼠标想一想:为什么同样是打游戏,你只是在玩游戏,而别人却能抓住巨大的赚钱机会呢?更关键的是,即使你看到商机,你有勇气不怕折腾去敲那一行行的代码吗?

陈欧大学没毕业就挖得人生第一桶金,但是,不要以为高富帅的人生就顺风顺水。陈欧自己曾说:“谁都觉得我特别顺,斯坦福毕业之后,立即创业,迅速拿到投资,然后四年后,迅速上市,而且我的股权份额占比之高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可是谁都不知道,我是怎么从一个个坑里爬出来的,我的人生就像是一个壁球,当生命给我巨大的压力的时候,我反弹得比谁都高。”

确实,面对压力勇往直前是陈欧的风格。当他做游戏广告失败改做电商的时候,市场并没有给他太多的机会。当时中国的电商市场,马云的阿里巴巴已在电商领域深耕多年;刘强东刚刚拿到新一轮2100万美元的融资;此外,同是做化妆品电商的乐峰网也已获得红杉资本千万级别的投资。巨头环伺,同业纷争,但是狭路相逢勇者胜,陈欧拿着徐小平20万美元的投资“勇敢亮剑”,并在短短的四年内把聚美优品带到美国纽交所上市。

潘石屹和陈欧,一个是出身贫寒的农家子,一个是名校毕业的高才生,但在走向人生巅峰的路上,两个人殊途同归。总结两个人的人生经历,八妹觉得两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勇”的精神很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学习:无论创富之路多么坎坷,他们始终坚持勇往直前。

勇于冒险。创业就是冒险,不敢冒险的人是成不了企业家的。公务员是个安稳的工作,但是潘石屹偏偏爱折腾爱冒险,即使“偷爬铁丝网”也要勇闯深圳。冒险不仅仅是决不安于现状,同时也要面对强敌勇敢亮剑,陈欧创立聚美优品时电商市场已是山头林立,但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勇于冒险虽败犹荣。

勇于挑战。世界上从来不缺乏机会,只是缺乏敢于挑战的人。海南烧砖的体力活看似没有机会,但潘石屹敢于挑战自己,毛遂自荐当厂长,结果他真的就当了厂长,工资翻倍。在东南亚相信有不少人看到了游戏市场存在的问题,但是只有陈欧抓住了机会,敢想敢干,所以他能够挖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勇于坚持。在这个世界上,“坚持”可能是最难的一件事了。别人不相信你,你要不要坚持?别人不看好你,你要不要坚持?别人拒绝你,你要不要坚持?关于坚持,潘石屹说过一段非常经典的话:“我骑自行车,有人说路太远,你骑自行车走不到。但我走了一段换成了汽车,天黑以前我到了。我开汽车时他们又说,前面没有路,没有桥,只有一座山,你过不去。我照样往前走,到了山前我换一架飞机飞过去了。”他就是凭着这股一根筋的精神坚持着。

同样,面对质疑和嘲笑,陈欧的回应同样是坚持,坚持到底勇往直前。“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的漂亮!”

关于青春的故事 第3篇

听Jay的日子,是我疯狂、叛逆的年代,也是我忧郁懵懂的青春。从《范特西》到《魔杰座》,那些抑扬顿挫感伤念旧的音符和我一起看时光在校园里飘荡,流逝。看我的成长,看我的那些关于青春的故事。

沉默的别离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流言蔓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中考那年,Jay唱《东风破》,略带感伤的旋律,刺痛了我懵懵的心。那时候,我有很多朋友,注定要一生辗转在我回忆里的朋友。和我一起抒发人生感慨,一起唱生日快乐歌,一起平静地买同学录,然后调皮地写满悲伤的祝福,而后一起难过地笑着问:“分开怎么办?”再然后,只剩沉默。中考前一天,同桌拿出照相机,记录全班那些熟悉的脸。他喊,抬头,微笑。我也笑,很灿烂。可是,当他按下快门的那一刹那,我逃了。躲在桌子底下,我听到“咔嚓”声同时从两个地方响起———教室和我心里。我会永远记住所有。只是,我不要谁记得我。我怕短暂的记忆后,就是遗忘。就这样默默地分别吧,我至爱的“战友”。沉默的别离,为我的青春留下一笔感伤……

不能说的秘密

回忆的画面,在我脸上依旧清晰可见,拼命想挽回的从前,在荡着秋千,梦开始不甜。你说把爱渐渐放下会走更远,又何必改变你错过的时间。

告别了那个夏天,我就看到了雨季的脸。作为那场战争的胜利者,我,在秋季的阳光里潇洒地享受着步入高中的喜悦。在这个盛产花生和茶叶的小县城里,Jay继续着他的大红大紫,校园的广播里日夜不停地唱着他的新歌。

注意隔壁班那个男生,就是在一个播放着《不能说的秘密》的今晚。我从窗户里看到他双手打开着,在走廊护栏与身体间空出一个怀抱的距离,和着广播哼唱。很动情,像王子。留意上他,就在一个个那样的傍晚。少女时期的暗恋就是这样,揪着心,扯着肺,一想到时便连呼吸都疼起来。一次次努力试探着靠近,却因少女的羞涩在最后时刻退缩。于是,我理智地选择了退缩,深秋的夕阳下,他和她,真相配,真美。暗恋的结局就是结束那从未有过的开始。并不是每朵花都会有机会开出最灿烂的模样,若是不得己,会在花蕾时就凋落,那么就放在心底珍惜它吧!时间和阳光,会拭去所有的失落与忧伤。那朵芬芳持久,永开不败的花,注定不会绽放在这单纯的青春。

说好的幸福呢

有些爱真的只给到这,真的痛了,怎么了,你累了。说好的幸福呢,我懂了,不说了,爱淡了,梦远了,我都还记得,你不等了,说好的幸福呢。

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每个人年少的时候都会有很瑰丽的梦想。但,随着时间漫步,梦想也就像幻想一样,渐渐模糊掉了。所以,我们小时候越幸福,成长就变得越来越痛苦。时间走了,远了,人生面临选择。左手握着文,右手抓着理,内心在受苦。兴趣与将来相差多远,梦想与现实就会有多远。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忍。责任逼我乐观地将残忍变成现实。文科,我的人生之路。选择了你,让我放弃了对理科的爱。因为有你的存在,所以对它的爱太痛了。放弃幸福,选择痛苦———只为担负起对人生的责任,却抛弃了我本应张扬的青春。因为是文科生,所以要沉默,要含蓄。因为还有目标,所以要努力,要奋斗。因为选择了痛苦,所以要去追寻另一种叫“不悔”的幸福。因为想幸福,所以现在要感激,感激上帝在这段单薄的青春里,指引我做了一个抉择。感激自己勇于抛弃梦想,选择责任。其实,并不只有梦想的青春才幸福。

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初次别离的青春。光阴带来下次暗恋的故事,改变了一颗心,就在那初次等待,初次流泪的青春。现实驱走梦想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就在那学会承担责任的青春。我唱着歌,看着荡漾在我青涩青春里的那些故事。

湖南省隆回县职业中專一点红文学社

青春的故事论文 第4篇

《第36个故事》的情节比较简单,两个年轻的姐妹———朵儿和蔷儿在台北这座充满人情味的城市里追寻各自的事业、理想与爱情,不同的人生价值标准成就了各自的理想。妹妹追求的是“以物易物”的实用价值,她实现了拥有一辆小车的梦想,并最终实实在在地经营着咖啡馆;姐姐追求的是“亦真亦幻”的“心理价值”,她的目标———骨瓷落空了。

《第36个故事》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一部青春偶像剧。所谓青春偶像剧是以“迷人、纯情、间或矫情的白日梦,将年轻的观众带离自己无不尴尬、挫败的青春经验”,从而“洗净青春岁月的创痛”[2]。《第36个故事》主题积极,格调明朗,再加上桂纶镁、林辰晞等年轻演员的加盟,更增添了影片的青春气息。上映后,很多年轻的观众甚至要模仿片中人物,开办咖啡馆和以物易物网站等,可以说,正是那迷人的“青春神话” 深深打动了年轻人的心。

麦茨说过电影银幕“酷似儿时的镜子”[3],它首先呈现出的是一个想象的物像世界,观众之于影片的角色,有如婴儿之于镜像,观影时观众会通过把自己的欲望投射到角色上而获得自我地位的确认,这也就是为什么观众会与影片角色同悲同喜的原因。同时,影片也可以利用这种机制来感染、甚至影响观众,如是,便是电影价值的最大化了。

一、镜像理论研究视角下的台湾偶像剧

拉康是当代法国著名的思想家、精神分析学家,他的理论继承而又修正、扩展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而自成一家。“镜像理论”是其精神分析理论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

镜像理论又名镜子阶段理论,是以6-18个月的孩子在镜子面前的不同阶段认知变化为基础的。首先,孩子第一次在镜子中见到自己时,他漠不关心,认为那是与自己无关的另一影像而已。此时他犯了第一个错误:将“自我”当成“他者”。到后来,他从镜子中认出了镜中人原来就是自己时,顿时欣喜若狂。“对于一个猴子,一旦明了了镜子形象的空洞无用,这个行为也就到头了。而在孩子身上则大不同,立即会由此发出一连串的动作。”[4]一个尚无法独立的小孩,当他看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会引发另一个对象的效仿时,那会是多大的成就与满足。从此后,他开始迷恋上了自己的镜像以至终身。 但其实,当他把镜像当作自己时,却误将光影的物理效果所形成的幻像当成了真实,理所当然地,他又犯了一个错误———将虚构当成真实。

镜子阶段,也是“主体”建构的过程。主体是建立在“他者”与虚构的形象之上,并且在此后的一生当中,都始终企图追寻着某个具体、理想的形象,欲以此来替代自我。“如果我们想要把这个形式归入一个已知的类别,则可将它称之为理想我。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所有次生认同过程的根源。”[5]在次生认同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可称之为“他 / 我”、或“我 / 他” 的建构性存在物,也就是把自我想像成他人,把他人想像成自我———这个建构性存在物就是主体。主体建构的前提是匮缺的出现,以及对匮缺的想象,即欲望的产生。“它的内在冲劲从不足匮缺奔向预见先定———对于受空间诱惑的主体来说,它策动了从身体的残缺形象到我们称之为整体的矫形形式的种种狂想———直达到建立起异化着的个体的强固框架, 这个框架以其僵硬的结构影响整个精神发展。”[6]

在主体建构的过程中,幻想以一种外在的诱惑而与之相生相长。“主体借以超越其能力的成熟度的幻象[7]中的躯体的完整形式是以格式塔方式获得的,也就是说是在一种外在性中获得的。”[8]拉康认为,幻想是无法满足的欲望,是对“他者的欲望”,并“把自己投射进入不可思议的绝对主体中去”[9]的结果。欲望所追求的是虚幻、狂想的目标。准确地说,幻想的功能是维持欲望而非满足欲望,幻想之于主体,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海市蜃楼。“重要的是这种形式 (处于镜子阶段的主体)远在任何社会决定之前就把自我的事例在一条虚构的线索里固定下来……它会按渐进线的形态重新加入到主体的进化中去”[10]。这种只能无限接近而无法真正到达的“渐近线”,使得主体一生都处在“镜像”所带来的幻想这个“坚强框架”之中,且无法摆脱,无法抵达实在之物。所以匮缺的出现, 欲望的产生,导致了一方面执着地追求“理想我”,另一方面又厌弃现实的“真我”,人的一生由此而陷入“自我验证的无穷化解。”[11]

《第36个故事》除了观众与银幕之间所形成的镜像外, 更重要的是其影像叙事手法也借用了拉康的镜像理论。首先影片主角两姐妹就如镜像,他们几乎形影不离,从语言、行为、成长轨迹,甚至心理特征都是两两对比而互似镜像。其次影片的核心内容———姐妹俩谁读书谁旅游———也是依据镜像理论而设计的,如果缺乏了镜像理论的支撑,我们甚至会认为故事是自相矛盾的。在画面的表达上,一些镜像特征镜头的运用,更是直观而形象地强化了镜像意象。而当我们用镜像理论来审视该影片时,便会发现这一切其实是出于影片创作者的自觉:以期通过使得观众对“偶像”产生迷恋——这当然是对自我 / 他者、真实 / 虚构的误认———来达到对美好青春的向往,让他们在想象性的分享中达到幻想的满足与主体的认同,它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主体对“理想我”的追求方式。

二、《第 36 个故事》中的人物角色解析

朵儿与蔷儿两姐妹,无疑是影片的主角,故事的起因、展开、结局都是围绕着她们而进行的,姐妹俩如一组镜像一般, 形影不离。

(一)自我与他者———蔷儿的故事

蔷儿对三个空姐讲述故事的情节,在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交待了整个影片故事的缘由,揭开了两姐妹的身世,也预示了后果,落实了两姐妹的最终选择。可以说,影片故事的展开都是这个故事的扩展和延伸。

蔷儿用镜像的方式讲述了这个故事。故事的大意是,姐妹俩一个读书,一个旅游。蔷儿说:“我姐抽到了读书”,而他自己则在“要升高中的时候,被送去澳洲”。从这里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姐姐朵儿是在家念书,妹妹蔷儿去环游旅行。

在这段长达约4分钟的画面中,蔷儿讲述了她和她姐姐的两个故事,每个故事各占一半的时间。我们以蔷儿的故事 (前2分钟) 为例来看看影片创作者是如何处理这一中心环节的。

在一间不大的咖啡屋里,三个空姐听蔷儿讲故事,在这里蔷儿应该是被看,也就是处于客体位置。一开始导演也正是这么处理的:用一个全景的镜头从空姐身后展示了“故事会”的情景:空姐坐在桌椅边,面对着蔷儿静静地聆听。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个全景的镜头先是被一个中景镜头所代替,尽管桌椅还在,但只剩下蔷儿一人,其他人都不见了。此时画面宽松,蔷儿一人略显渺小。显然此处不是“听众” 不在了,而是从蔷儿的心理视角出发:她已经完全沉浸在故事所引发的镜像之中,对眼前事物视而不见。不知不觉中,她已由被看的客体变成看的主体。此后镜头切成近景,蔷儿成为了画面的主体。此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清她脸上那自恋、 或自卑的复杂表情。之后她用自己在姐姐身边听到的“魔鬼树”的传说结束了自己的故事。包括这个镜头,蔷儿一人独占一个画面的时间占整个“故事会”时间的2/3。

显然,影片创作者这么处理是另有深意的,它要说明的就是事实并非如蔷儿所说的,而是恰恰相反!

当然,影片还有其它的事实也表明,我们的这种直接判断是错误的,事实上是妹妹蔷儿读书,姐姐朵儿环游。

蔷儿说:“我姐呢,每天熬夜读书,越来越胖,甚至还长满青春痘”,从人物的形象中可以直观地看出,蔷儿要比朵儿胖。“直观”还不足以明证。在影片开始处,咖啡馆生意冷清, 姐妹俩无所事事。一个镜框的镜头出现:透过玻璃窗,我们看到,朵儿支着头无聊地坐在柜台前,蔷儿则在体重秤上又是俯身又是前倾,测完后又细细地观看结果,还问道:“一台斤几公斤啊?”,显然只有胖者才在乎自己的体重。紧接着又一个镜头,同样是个镜框,但这回玻璃窗却是开着,朵儿拉着琴,蔷儿在测视力。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读书影响视力,旅游多有音乐。

蔷儿在故事讲到最后,说她姐姐:“她选择跟别人交换东西,是为了知道更多不属于她的故事。”选择以物易物,是蔷儿一心要干的事。若说她姐姐想知道别人的故事,但其实她自己也渴望了解别人。最后空姐问蔷儿:“你飞过的地方比我们多”、“你会讲几种语言”,蔷儿却避而不谈,以“我现在把我的故事重新讲一遍”支开话题。

影片还特意安排了一对外国人来到咖啡馆里,朵儿热情迎上去,并用英语流利交流,一副故友相见,分外亲热的模样。从外国朋友推门进来,到最后他们出画,总共只有32秒, 而且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导演的用意很明显,为的是说明朵儿在旅行时,曾经结交过异邦朋友,同时又和上面“你会讲几种语言”形成直接的对比。

在登记35块香皂的来源地时,朵儿轻易地画出了世界地图的轮廓,并在地图上熟练地标出地名。而最为明证的是, 此时蔷儿亲口说出:“好了啦,如果我也可以把学费换成机票,这样我一定也可以去很多地方。”当然,同样出于镜像理论,蔷儿的这句话也不一定是真的。但已经有足够的事实证明是蔷儿念书、朵儿旅行。

为什么事实与话语是如此的迷离呢?这正是影片魅力所在———也是镜像理论的成功应用。在这里,蔷儿与朵儿、蔷儿讲述的内容与既已发生的事实分别构成镜像。我们所要关注的是,为什么蔷儿会如此着迷于镜像呢?也就是说,她为什么要把姐姐的故事嫁接到自己身上,而把自己的故事嫁接到姐姐身上呢?

镜像理论告诉我们,人类对自身“残缺”的不满和对那 “理想我”的追求是永不言弃的。对于蔷儿所讲述的内容,应该“反镜像”观察才对,也就是说“蔷儿”与“朵儿”两个角色应相互对调。因为蔷儿长期寒窗读书,使得自己“越来越没有自信”,不仅“越来越胖”,“联谊的时候没有半个男生要注意她”,而且“一点都不快乐”,当收到姐姐从世界各地寄回的明信片时,羡慕不已。于是开始了幻想:“抱着小狗到处闲晃”、看云、看水沟、看红绿灯等。在这里,蔷儿的匮缺与朵儿的丰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这种对比只是蔷儿完美的想像,这种想像驱使她不断放大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陷入一种怪圈的循环而分不清自我与他者。“人在他的同类身上认出自己,人以一种不可磨灭的心理联系关连在他的同类身上。这种心理联系延续着他的幼年的确实是特定的苦难。”[12]

因此,人与其说总是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而羡慕别人的生活,不如说是对自己现状匮缺的不满而投射到其他参照物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深入到蔷儿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她羡慕别人,厌倦自我及其所处的环境,渴望改变,希望能与别人互换角色,想了解世界而又无从行动, 对自己深陷自卑而又迷恋他人。由此,她力图摆脱眼前的一切,于是她选择了以物易物———把自己投射到“镜像”当中。 “这些东西就是她看世界的窗口”———这也就是拉康所说的 “镜中形象显然是可见世界的门槛。”[13]

蔷儿以物易物的标准简单而适用,交换不交换,评判的依据就是一杯咖啡、一盏台灯、一只木马、一把吉它、一本书等实在之物的使用价值,“其实我跟你说,那个木马是用一把吉它换来的,我知道你的吉它很特别,他帮你追到老婆,但是那是对你而言的不同,对我来说,他只是一把吉它。”“这说不过去吧,那本书几十年了,他想唱几分钟换走?”这种简单而又实用的价值观最终让她实现的理想,这也就是镜子阶段的意象功能,它能够“建立起机体与它的实在之间的关系”。[14]

(二)主体与幻想———朵儿的故事

如果说,蔷儿是分不清自我与他者、虚幻与真实的话,那么,朵儿就是深陷主体与幻想而不能自拔。

一开始,她的梦想就是要拥有一家自己的咖啡馆。当这个梦想成真时,她洋洋得意,一个人赤脚在地板上跳舞,以为所学的知识和糕点技艺将会有大展拳脚的舞台,幻想着一切从此改变:“朵儿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从今天开始有一个屋檐下,她终于能全权做主了,她看见自己又往自由靠近了一步。”然而在现实中,梦想如幻想,咖啡馆的开张,迎来的不是门庭若市的繁华,而是门可罗雀的冷清:客人稀少,经营惨淡,入不敷出,濒临倒闭。在这个时候,妹妹的一个“以物易物”的创意,为咖啡馆的生意带来转机,“以物易物虽然没有帮妹妹换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但的确帮朵儿把客人变多了”。 照理说,生意好了,心情自然也开朗了,但朵儿仍然不开心, 因为她追求的是一种“心理价值”,一种看似真实却又捉摸不透的东西。这种“亦真亦幻”的东西是什么,即使让朵儿自己来说,也不一定能说得清楚,它只是“以一种外在性的方式被赋予”了主体:她从航空公司的副机师周群青那里听到了35个故事,也学到了“心理价值”,但无法真正明了什么是“心理价值”,只是觉得应该如此。“在我心里,一只好看的杯子比贝比鲁斯的签名球贵重;在那个客人心里,那张照片比无敌铁金刚贵重;而在我妹心里,只要对方肯再多点两杯咖啡,就会比那张照片贵重了,这一切的标准就是心理价值。”在这里, 她只是觉得像“好看”、“物有所值”这种玄而又玄的东西就是心理价值,并为此不断追寻。当客人对她的咖啡表示赞赏的时候,她的脸上会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因为技艺。人们会在乎自己的技艺,朵儿不喜欢她的技艺是配角。”

她对35个故事痴迷不已,还为每一个故事配上了一幅画,希望自己成为故事的主角。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幻想”的诱惑力太强大了。当朵儿深陷于35个故事时,产生了对“他者的欲望”,并“把自己投射进入不可思议的绝对主体。”影片以“不可思议”的方式表达了这种“不可思议”的心理。

在一间空阔的房间里,乍看是朵儿(黑衣)和她的妹妹 (白衣),但细瞧却发现两个都是朵儿(真实和镜像)———在进行着对话:

白衣朵儿:我看得出你在生气啊。他根本就不应该拿走你的画,对不对?

黑衣朵儿:我生气?我干嘛生气啊?我让他说了几十个故事,还卖了他几十杯咖啡,几十份甜点,我高兴都来不及啊。

……

白衣朵儿:老实说,他不应该把画带走。

黑衣朵儿:香皂也是。

白衣朵儿:太过份了啦。什么叫做他的记忆啊?

黑衣朵儿:但那的确是他的记忆啊,不是我的。

在这里,朵儿起初想说服自己不应该因为画作被带走而生气,但她发现,以“实用价值”来代替“心理价值”根本不符合自己的判断标准,说服也成了一句空话。最后,她发觉记忆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时,就决定去追求属于自己的记忆。我们注意到:这里是“记忆”,上文是“技艺”,它们两者也如镜像一般。因为朵儿不喜欢自己的记忆成配角,所以她就要去追寻自己的独立记忆。

在经典电影中,这段“姐妹”之间的对话,应该呈现为姐妹的中景镜头之间主体与客体的分切与组合,从而构成看与被看的视觉效果。但在这个场景中,导演却用了一个全景固定的长镜头,和一个演员分扮两个角色这一僭越叙事成规的手法,从全能全知的观众的视角出发,准确地呈现了此刻朵儿的真实内心体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成为了朵儿内心困惑和挣扎:一种无法区分自我与他者的时刻,一种因外在诱惑难以抗拒而产生的深刻的迷惘,一种追求幻想却囿于现实而出现的心理冲突。它在客观上消除了主体(观看者)与客体(被看者)的差异,使得电影的视觉语言呈现出镜像式的情景:不仅仅是黑衣朵儿与白衣朵儿之间,而且还包括观众与银幕之间。

在经过这么细腻的刻画以后,朵儿最后放弃曾经的梦想———咖啡馆而去追寻自己的故事就不会成了空穴来风了。 “但是诱惑所产生的幻想,只是欲望的投射,而不是欲望的满足。最后在周群青失落地坐在咖啡馆里和朵儿乘坐的飞机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的两厢对比中又开启了“自我验证的无穷化解”,也留给了观众无限遐想。

三、由《第 36 个故事》引发的思考

拉康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并有独到的思考结论,他曾说“形式对主体的囚禁是疯狂的普遍格式,既包括疯人院围墙内的疯狂,也包括了震耳欲聋的世上的嚣啸的疯狂。”[15]应该说,在当前日益浮燥、物质化而迷失自我的今天,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拉康并没有提出如何消除这种“疯狂”的途径,而影片《第36个故事》则尝试用形象思维对这个问题予以回答。

(一)简单生活、知足常乐

蔷儿虽然有时也幻想,但那只是因为在与外界的对比中产生的一种简单的联想。她的心理就是一种立足于简单生活的知足常乐。她会因为多卖一杯咖啡而洋洋得意,也会因为一本书被别人唱了两首歌换走而闷闷不乐。所以在里长的儿子几次替她清理水沟之后,她就爱上了他。幸福就是这么简单!这种以归璞反真的简单对待无穷的欲望和无尽的幻想的心态,或许就是拉康所说的“你即如此”。不管风云变幻,如果一个人真的达到了这种境界,他将会获得“命运的奥秘就显示了给他”的那种狂喜,并且开始了“真正的旅途”[16]的时刻, 这也是阿甘式的快乐与幸福。

(二)追求自我,保持独立

相对了蔷儿的单纯来说,朵儿的救赎就曲折得多了。面对外界那花花绿绿诱惑,朵儿也不是不曾心动。空姐一进店, 她就一眼看上其手机上的巴哥(小狗)挂饰,她对35个故事如痴如醉,并且幻想着希望拥有那并不存在的第36个故事。 但是,她却并不因为诱惑而失去自我———这种难能可贵品质使她始终保持着独立的个性。从一开始获得自己的屋檐到不喜欢技艺成配角,再到自己的记忆,在她的内心深处都有着独立的性格。所以当妹妹以为她会“爱屋及乌”地爱上周群青的时候,她却能“超以象外”———毅然跳出尘世的羁绊去追求真正的自我。朵儿的出行,是内心斗争与妥协的结果,也是走向自我的开始,“人只有希望在体系与体系的冲撞和幻象与幻象的交往中接近真理”[17]。所以一句简单的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才会引起那么大的共鸣。

在对姐妹两个角色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对理想、精神的追求远比对物质、现实的追求要漫长、艰巨的多,唯其如此, 方显美丽。影片具有正剧的意味和主角获救的结局:该存钱的存钱,该经营咖啡馆的经营着咖啡馆,该当背包客的当起了背包客,该旅游的远足旅游。这些都显示的影片叙事的完整性,它也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主体应如何最大限度地摆脱形式的疯狂囚禁,这对于今天的我们仍具有借鉴意义,也是影片价值最大化所在。

摘要:本文从“镜像理论”的两个层面自我/他者、主体/幻想对台湾青春偶像剧里主角的心理特征及其建构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面对外界的种种诱惑,主体应保持阿甘式的简单生活和自我独立。同时也指出,银幕如镜子,观众之于剧中主角,犹如自我与镜像,观众既可从主角身上获得想象性的满足,主角亦可影响观众价值取向,创作者应利用这种机制实现影片价值的最大化。

孙俪的青春故事 第5篇

孙俪,本名孙丽,出生于上海市,演员、歌手,2004年因饰演《玉观音》女主角“安心”荣获第22届金鹰奖最具人气女演员奖,此后出演多部电视剧。2012年,孙俪凭借在清宫剧《后宫-甄?执?》中饰演女主角“甄?帧比胛У?41届国际艾美奖最佳女主角奖。2015年年底,孙俪主演的古装剧《芈月传》首播,再度引起媒体热切关注。

今天人们看到的孙俪顶着明星的光环活跃在聚光灯下,鲜为人知的是,孙俪的出身像平常人一样,生活在一个普通家庭;而孙俪与她父亲之间的故事,让她的童年又显得不普通……

童年给我的最深刻的记忆,就是爸爸妈妈总是在吵架。

我12岁那年,爸爸妈妈离婚了。至今我还记得妈妈从法院回来的那一天,一进门就抱着我哭了:“俪俪,法院只判了2000块钱的抚养费,我们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那一瞬间我也很难过。

我抱着妈妈说:“妈妈你别难过,反正以后我也不会结婚了,以后的日子我陪你一起过。”我悄悄大哭了一场,心里反反复复只有一句话:我没有爸爸了,从今以后我是没有爸爸的孩子了。

那时候妈妈带着我,生活非常艰难。她在一家商场做售货员,一个月就挣一百多块钱,不但要抚养我,还要为我缴纳学舞蹈的费用。为了能多挣些钱,妈妈每天从商场下班后,还要去一位朋友的公司做保洁,生活的艰苦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每次看到妈妈这么辛苦,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我长大了一定要有出息,让妈妈过上好日子!同时对爸爸的怨恨也更增添了几分――他一定忘记了我和妈妈吧!他一定在和他的新妻子过着幸福的生活吧!

那时候我经常在心里幻想着一个画面:我有钱了,开着跑车行驶在上海的街头,红灯亮了,我停了下来,无意间一转脸,看见路边站着的爸爸,他也正在看着我,然后绿灯亮了,我开着车扬长而去,爸爸在后面默默地注视着我,神情伤感……这样想着的时候,我觉得特别解恨。

像做梦一样,自从在《玉观音》中饰演女主角安心,并最终凭借这一角色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后,我出名了,也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不用为钱操心了,我立即让妈妈辞掉她在外面的工作,陪伴在我的身边,照顾我的生活起居。

我们还在上海的静安区买了一处复式的房子,并且在妈妈46岁生日那天,在豪华游轮上为她举办了生日宴会。做这一切的时候,我真的是非常开心,终于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让妈妈不用那么辛苦了。

同时,我从各种渠道得知了爸爸的情况。他和继母双双下岗,又生了一个女儿,靠经营杂货店为生,生活很拮据。

说实话,听到这些消息,短暂的快感之后,是挥之不去的牵挂,这真的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可是我真的无法控制自己,会想爸爸,会牵挂他。

曾经有一次,我悄悄地去看爸爸的杂货铺,站在马路对面,看着头发花白的爸爸和继母在店里忙碌着,我无法忍住泪水,当街就哭了起来……

对爸爸,我真的爱恨交织,我恨他当初的无情,可是他的窘境又让我心如刀割,我每天交织在两种情绪当中,难以自拔。

有些居心不良的媒体也注意到我和爸爸的关系,他们去采访爸爸,爸爸说:“对这个女儿我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她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全靠她自己的努力和她妈妈的付出,看她现在很好,我觉得很欣慰……

到底是父女啊,在外人面前,他还是竭力维护着我,不让别人有伤害我的机会,看着那段访问,我失声痛哭……

我矛盾的心态被邓超看在眼里,他对我说:“父女之间有什么过不去的?天下没有哪个父亲是不爱自己女儿的,你爸那样做,肯定是有他的难处。你如果和他这样较劲,将来后悔的一定是你。”

我的矛盾还在于,如果我和爸爸和好,妈妈会不会伤心,会不会觉得我背叛了她?有一次我试探性地问妈妈还恨不恨爸爸,想不到妈妈很平静地说:“不恨,再怎么样,毕竟他给了我你这样一个女儿,看着你,就不恨她了。”妈妈的话让我非常感慨。是啊,如果妈妈都能宽容爸爸曾经对我们母女的冷漠,那么我这个女儿就更不应该记恨了。

我和爸爸彻底打开僵局是在爷爷70大寿的家宴上。那天是爸爸和爷爷第一次看见邓超,他们好像还蛮投缘的,爸爸一再地叮嘱邓超:“我挑女婿,不重名不重利,只要对我女儿好就行。孙俪从小吃了不少苦,我这个当爸爸的没有尽到责任,以后就靠你照顾她了。”

那之后只要我回上海,就去把小妹妹(爸爸和继母的女儿)接出来玩,带她去肯德基,去游乐园。小妹妹口齿伶俐能歌善舞,现在妹妹的教育费用都是我在承担,在我心里,不希望妹妹也吃我当年吃过的那些苦。我还将妹妹推荐到当年教我跳舞的老师那里跟着学跳舞,希望妹妹将来也能有个好前途。

爸爸和继母住的房子,还是过去的石库门的房子,那里阴暗、潮湿、拥挤,我和妈妈商量了以后,给爸爸和爷爷分别在虹口区买了房子。

一开始爸爸说什么也不肯要,他总说:“你那钱赚得多不容易,我哪能花你的钱?”我对爸爸说:“我赚钱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家人能生活得好?你住在条件这么差的房子里,我怎么安心?”好说歹说,爸爸终于搬进了新房子。

有一次我回上海,去爸爸的新房子那边看他,到了楼下,我仰起头寻觅爸爸家的那扇窗子,看见窗户里透出的温暖的灯光,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幸福,我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情:恨一个人,你永远得不到幸福,而爱,可以让你的内心获得真正的宁静。

我的颈椎因为以前跳舞受过伤的缘故,一直不好。爸爸给我找了好多中医,买了中药,又怕我偷懒不熬药,又怕我怕味道苦不肯喝,他就向别人学了一种方法,把药全部熬好,然后冷却后装在真空的袋子里,放进冰箱,可以保存一个月,要喝的时候取出来直接喝就行。每次我从上海回北京,总要提着一只大冰桶,冰桶上面贴着爸爸写的4个大字:按时服药。

我在北京的家里,喝着爸爸亲手为我熬的中药,看着身边为我削水果的妈妈,突然发觉我一直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啊!我庆幸自己的宽容让童年时曾经破碎的那个世界,在我成年之后,重归完整。

恨一个人,你永远得不到幸福,而爱,可以让你的内心获得真正的宁静。

编后语

与大唐有关的青春故事 第6篇

小四与他的“圈子”

斯海军是一个龙年出生的年轻人,今年只有27岁的他,却已经是大唐电商行业中的一个明星级人物,在电商园人们叫他“小四”。提起小四,同行都会说“他是一个搞电商非常厉害的年轻人”。

小四聊起他做电商的一些经验和成绩时,最常谈起一个词:圈子。“圈”是近几年来最流行的一个概念,任何人都有一个甚至很多个属于自己的圈子,对于小四来说,他的圈子是他的智囊团,是他的信息库。

“我们一群朋友是个圈子,每天都会互相分享自己得到的电商方面的新资讯。新媒体、互联网、电子商务、马云??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瞬息万变,一个人的精力和人脉是有限的,我们需要一个可以信息共享的环境,而大唐的电商园正好给我们这些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了这样一个组建自己圈子的大环境。”斯海军说。

他认为,大唐的电商气氛是互利共赢、竞争合作的,电商老板之间没有互相隐瞒、恶性竞争的情况,反而是共同进步,寻求双赢的空间。电商企业之间互相避让主推爆款,共同保护网销价格的同时,斯海军还给一些小型袜子生产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时尚资讯,帮助了很多生产企业在网店推广产品,成功销掉大批产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合作、互利是我们年轻人竞争的新模式,只有在这种良性的环境下,一个产业才能走得更远。”他说。

这里的平均年龄只有23.5岁

“我们这里的创业者,平均年龄23.5岁,在大唐创业是给了我们一次成功的机会。”杨剑说。电商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行业,但是对于大唐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做袜子电商是给了年轻人一个证实自己的机会。

“在二三线城市,一个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想要白手起家地闯出一番事业是很困难的。但是大唐对于这样的创业者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杨剑说。

大唐的袜业产业链十分完备,设计、生产、销售渠道等方面完全覆盖,发展程度也非常成熟,大唐镇党委、政府也非常重视袜业产业的发展,不少年轻人选择了做袜业电商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赚取第一桶金。“不甘愿每天朝九晚五地为别人打工,却又没有什么本钱和背景来自己创业的大学生,很多人选择了来到大唐做电商。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给了很多优惠条件,包含一些金融贷款方面的政策,还有大学生创业基地等平台的落成。可以说,大唐给了很多大学生一次白手起家的成功机会。”杨剑说。

梦想还是要有的,我已经实现了

贺军的专业是印刷技术,他放弃了印刷行业每个月七千元的稳定工作,选择了袜业作为他创业的起点。

“我对设计啊、包装啊这方面有一定的特长,也比较喜欢,当时在企业负责给服装、鞋子等印刷包装袋和包装盒,我突发奇想地想从服装行业切入,自主创业。”他说。

当时的贺军只想选择一个服装行业中技术含量最低的小东西,于是他想从袜子生意做起,当时的他并没有想到,自己和袜子、和大唐之间的缘分有这么长。

贺军在网上搜索了中国的袜业产业集群,最终选择了产业链完备、配套成熟、包容度高的大唐镇作为自己创业的基地,并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贺军说,他一开始认为袜子只是个小东西,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时间久了他才发现,越是简单的小东西,越要激发出更多的创意,他逐渐对这个产业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其实创业的起步阶段是非常累的,比给人打工的铁饭碗要累得多,但是这份劳累是有价值的,因为我在做的是我自己的事业,再苦再累都感觉是在给自己赌一个明天,累得有价值。”贺军说。

目前,贺军的秀吉针织公司已经走上了正轨,他也从一个对袜子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变成了如数家珍的内行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来到大唐创业的五年,也是大唐转型升级的五年关键期,他与大唐共同成长,共同转型,取得了共同的成功。

“我的弟弟在上海一个大公司里上班,前段时间也辞职了,来大唐跟我一起做袜子生意,与其给别人打工,我们不如趁年轻为自己拼一番事业。”贺军说。

星期袜、盒装袜,都是我们的idea

随着消费需求的转变,袜子逐渐从一个不见光的小配件变成了时尚单品,这也对袜子的设计和创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杨剑说,如今的很多袜子方面的设计和销售的新创意,都是从大唐、从电商行业中创造出来的,对于袜业这个传统产业而言,这些创造性的设计有着二次衍生的价值。

“我们电商园做袜子的过程中发现,很少有人会在网上仅仅买一两双袜子的,考虑到邮费的问题,很多在网上买袜子的消费者都是一次性买很多。这就启发我们研发了盒装袜子的销售模式,把不同款式的袜子组成一盒进行销售,提供多种‘套餐’可供选择。同时,我们还顺着这个理念,研发出了星期袜、网络用语袜等新创意,这些创意都对袜子的销售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杨剑说。

nlc202309011618

从阿里巴巴到龙卷风网仓

杨昂统从阿里巴巴离职,带着从事袜业批发的经验和客户,来到大唐,和几个合伙人一起创业,创建了龙卷风网仓。“我们事先通过流量、销售等方面评估,筛选出一批有发展潜力的网店开展合作,它们当中不乏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优质店铺。”龙卷风网仓总经理杨昂统说,通过“销售众筹”这种方式,能够增加产品曝光度,扩大网上影响力,迅速扩大销量。经过长达5个多月的筹备,8月8日,投资3000万元的龙卷风网仓正式运营。龙卷风网仓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专业袜子网络供货平台,经营面积达到1.2万多平方米,旗下拥有tornado等6个自主品牌,同时还整合了情怡、优之靴下、源通、樱之良品等多个网络热销袜子品牌入驻,解决了中小袜业电商企业前端设计、美工和后端库存、物流的压力。

杨昂统说,这五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和他的合伙人几乎没有双休日,也没有一秒钟可以放松精神的时间,直到8月8日正式运营,一颗悬在空中的心也仅仅放下了一半,虽然销售火爆,但是繁琐工作和后续压力仍然堆积如山。

尽管如此,这些80后的创业者们却感到乐在其中,因为忙得有价值。“镇政府这么信任我们,信任网仓这个新模式,把这么大面积的空间留给我们任意发挥,这是荣耀更是责任,我们要引领大唐袜业严把质量关,用时尚、高品质的产品为大唐袜业赢得口碑,为大唐袜业电商赢取更大的商机。”杨昂统说。

拓宽视野让人变得谦虚

这一代的年轻人最大的变化就是他们的学习欲望很强,如今的大唐学习气氛很浓,各种培训课程报名都很积极,热门课程场场爆满,大唐的新一代年轻企业家们,不再闭门造车,摒弃了以量取胜的大生产思维,转而向提升设计、注重科技、关注功能性、提升创意、互联网+的大思维转型。

以前的年轻老板普遍文化层次较低,有的是初高中毕业就早早地接手家里的工厂,年轻人却是老思想、老理念。而如今的新一代大唐年轻企业家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开始投入工作他们却仍然保持不断学习的精神,求知欲望很强。

“学习是很重要的,要有创新、有提高,首先要广泛吸收大量新鲜知识和资讯,再从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大唐现在是一个开放、包容、学习、创新型的集群,在这个大环境下,企业的思维转变要比以前快很多。”诸暨市赤足之恋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怀谷说。

另外,徐怀谷也强调,袜子的功能性需求越来越高,很多抗菌、排汗、抗疲劳的功能性袜子已经逐步打开了市场,袜子的设计生产中越来越多地涉及了科研创新领域,这就更要求大唐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快脚步。

机器的咆哮声,渐渐消失了

大唐的一批85后、90后的年轻企业家们,都是在古老的袜机轰鸣声中长大的,他们的青春记忆伴着高强度的噪音,他们戏称:这是现代化生产转型的咆哮声。

从家庭作坊到机器大生产,他们的成长见证了大唐的首次转型,而如今进入创业时期的他们,正经历着大唐的二次转型。在方田电商园,当谈起方田现在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许多年轻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方田现在安静了。

贺军回忆,他刚刚从家乡来到方田的时候,晚上常常被机器的轰鸣声吵得睡不着觉,戴着耳机过了整夜,而当地长大的同行们却说对于这个声音早就已经习惯了。而最近几年,这种巨大的噪音逐渐减小,几乎消失了。“自从电商园开始筹划建立,到正式施工、招商、运营,方田这边的噪音一天比一天小,现在这里已经是一个比较适合居住的环境了。工厂搬离、现代化电商入驻,减小的噪音是一个最直接最明显的佐证。”贺军说。

青春身后的青春 第7篇

做坚守信念的辅导员。想要获得认同, 就先要认同自己的角色;想要赢得信任, 就先要相信自己的选择。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而教育之本在于树人, 树人之本在于立德, 抓住了根本, 就抓住了信念。高校以学术科研为主线是事实, 但学生校园生活质量的保障与提高要依靠学生工作也是事实, 我们不可盲目自信, 更不必妄自菲薄, 我们不会越位, 更不能失位, 要在辅导员的岗位上开辟自己的课堂, 实现自己的价值。

做知性通达的辅导员。这里的知性, 取知人知心之义。想要获取信息, 就需要善于沟通;想要深入人心, 就需要人格魅力。小到校园生活, 大到理想信仰, 我们都要讲得出缘由, 讲得清道理。我们要知道哪里的饺子更好吃, 我们要知道哪里买书更便宜, 我们要知道高难度的课程如何复习, 我们要知道每一种职业生涯选择该对应怎样的学业规划。我们必须明白, 不了解就不能具备说服力, 不深入就不能发挥影响力。

做靠谱实干的辅导员。纸上谈兵只需做口舌之辩, 落到实处则需要真抓实干。一次班会有没有设计好, 一项手续有没有办理好, 学生遇到困难有没有及时出现, 班级遇到问题有没有及时解决, 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着我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与地位。过去的学生工作经历告诉我, 想要让学生尊重我们的话语权和指挥权, 就必须保证学生们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得到足够的重视, 必须保证学生们的每一项诉求、每一项建议都得到认真的回应。想要赢得学生, 必先服务学生。做好服务, 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与基础;靠谱实干, 则是固本强基的必然要求。

致青春:一个动人的故事 第8篇

2008年9月2日,美国威斯康星州绿湾的一所高中来了位转学女生,戴着粉红发带,背着新书包,期待新学期的开始。但16天后,她穿着橘红色的囚服站在法庭上,罪名是盗用他人身份。

这位名叫温迪·布朗的女士不是15岁,而是33岁,她有两个孩子,她盗用自己女儿的身份,想重新开始她的高中生活。她在法庭上说:“我对我做的一切感到抱歉,我非常后悔。我不是一个坏人,我只是犯了错误。”

人们都会关心的问题是,她为什么想重上高中呢?有过类似的案例,一个22岁的小伙子办假身份证去上高中,加入篮球队,希望能凭借篮球获得大学奖学金;还有一位26岁的运动员,冒名顶替入学,只为参加一个著名的校际越野比赛。温迪的动机更复杂.对她来说,高中生活没有什么美好的回忆,除了长跑比赛。她曾是一个长跑能手,但在一次比赛中,她恶心、呕吐。妈妈问她,你是不是怀孕了?当时她确实已怀孕四个月,她的男友立刻离开了她。温迪想坚持到高中毕业,拿到文凭,但阻力巨大。她退学了,在17岁的时候生下大女儿。几个月后,她又怀孕了(和另一个男友),生下她的小女儿。此后温迪在咖啡馆和超市打短工为生,她看着上高中的妹妹当啦啦队员,嫉妒得要命,她辗转各地打工,曾因小偷小摸入狱。2006年她遇到了一个男人,结婚了。半年后,家庭暴力开始。2008年8月,温迪一家搬到了绿湾,租了一间小公寓,窗户外面就是高中的操场,能听到橄榄球队员训练的呼喊。一家人艰难维生,温迪将两个女儿送回伊利诺伊的父母家中,她有时会眺望窗外的高中。可以说,从高中时代,她的人生是一步错步步错。

温迪在Facebook上贴照片时,总有朋友说,你真年轻,像个高中生。她在咖啡馆打工时,也学会了用尖细的假嗓说话。温迪的丈夫带她去买了李维斯牛仔裤,还买了Esprit书包和耐克球鞋,以大女儿的名字参加了面试。入学时,温迪兴奋又紧张。这所高中有舞蹈队和啦啦队,她也通过了啦啦队的测试。她还去啦啦队的教练家里参加了一次泳池派对,小姑娘们都穿着比基尼,温迪害怕暴露身材,穿着一件套泳衣,还套上一件T恤。她跟小伙伴说,她刚刚减肥,皮松肉懈。

尽管在课堂上,老师叫她名字的时候,她总反应不过来,尽管放学之后,她要回到公寓中面對丈夫和真实的生活,温迪还是为了能穿上啦啦队服而高兴,还是会为认识了几个新伙伴而高兴。然而,她不可能坚持每天上课,校方检查出勤记录时发现了疑点,温迪暴露了。她很快成为媒体嘲笑的对象,《纽约每日新闻》的标题是《妈妈,那是我的啦啦队服》,CBS的标题是《超级粉嫩妈妈》,各大脱口秀节目都开始联系她的家人。绿湾那所高中对此事不予置评,没有一位老师或教练接受采访,而学校的橄榄球队一度命名为“温迪·布朗”,穿着橘红色的球衣参加比赛。

辩护律师说,如果判温迪有罪入狱,将更大地伤害这位女性。法庭裁定,温迪精神不正常,她要在精神卫生机构中接受三年的治疗。温迪说她入院之后,开始学习,6周后参加了高中毕业文凭考试,她通过了考试,喜极而泣。而后她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接受化疗,并在2010年12月进行了两次手术。出院之后,她与丈夫分手,和大女儿也没有来往,大女儿23岁,已经有了孩子,温迪成了外婆。她喜欢在绿湾穿着维京人队的战袍,在绿湾,几乎所有人都穿绿湾包装工队的队服,绿湾包装工是全美最厉害的橄榄球队之一。

她与她的过去达成了和解。2013年,温迪在威斯康星的一所学院里获得大学文凭,她的父亲在台下观礼。“这是我一直盼望看到的景象,让我感觉良好。”他轻声笑着,“我的孩子终于做到了这一点,她只用了30年。”

上一篇:音乐类广播下一篇:共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