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

2024-05-31

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精选12篇)

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 第1篇

1.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管理不到位

一个学校或部门, 一项工作开展得好坏, 与领导的重视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过去的理科实验教学中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 特别是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 一些学校未能把实验教学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 重视不够, 投入不足, 对实验的管理不到位, 抓实验工作的力度不够, 致使实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2. 实验室被挪作他用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用房都是很紧张的, 一些学校是为了“普实”的验收而设置的实验室, 通过了验收后遇到教室紧张时, 实验室常常会被挪作 他用;还有一种情况是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提出调整学校布局,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适度集中办学, 一些学校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条件下就已把学生“集中”, 学校的实验室理所当然地就为学生上课的教室让位;还有就是“校安工程”实施后, 拆除了大量的危房, 新的校舍又不能如期建好, 许多学生都是在活动板房里上课, 实验室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临时”教室。

3. 实验技术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由于学校受编制、经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学校里的专职实验员不多, 大多是兼职实验员。兼职实验员由于事务繁杂, 不能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实验室里, 单应付日常的工作就已很辛苦, 就更谈不上对试验仪器的日常维护了。而部分学校的实验人员变动频繁, 队伍不稳定, 刚经过培训的实验员, 由于工作变动, 又得由新手来接班, 造成了实验人员的整体素质都偏低的现象。

4. 实验仪器的利用率低、实验室装备条件差

由于投入严重不足, 中小学实验室装备极差, 多数只能满足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开出率低。此外, 由于许多学校管理不到位, 也不重视实验教学, 把实验教学看成是可有可无的形式, 即使建立了实验室, 配备了实验仪器, 也只是摆设, 设备闲置现象比较严重, 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形成了一方面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浪费又相当严重的现象。

二、改进的方法和对策

1. 加强领导, 完善机构

开展和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 适应新课程和新教材改革要求, 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有效途径。因此, 各级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工作, 要把实验教学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上, 教育主管部门要有专门分管实验教学的人员, 每所中小学必须设立1名分管实验教学的校长 (副校长) , 定期组织研究实验教学工作, 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向管理要效益, 形成一定的实验教学管理网络, 确保实验教学的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实到位。

2. 加大投入, 保证实验用房, 完善实验设施

实验室是各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场所, 是保证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为使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实验工作环境, 必须保证实验用房, 配备实验器材, 完善实验条件。我州的一些小学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为了让学生能上实验课, 学校在教室极其紧张的情况下, 就是盖简易教室、活动板房, 也要保证有实验室, 以保证实验课的正常开展。

3. 建立制度, 加强管理, 形成管理网络

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是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学校教育资源 (实验室、专用教室等) 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发挥使用效益的重要因素。教育行政部门应把实验教学的管理纳入对校长的考核中, 对将实验室挪作他用、没有开展实验教学的校长予以批评;学校应加强管理,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 从实际出发, 对实验人员及管理人员应有考核办法, 考核必须落到实处, 明确责任, 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4. 优化实验技术人员队伍, 提高实验人员素质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搞好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聘任。没有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不可能开展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各级学校应按要求足额配齐专兼职实验人员, 让实验员能有足够的时间来管理、维护仪器, 让上实验课的教师能按时按质地上好实验课;应加强对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基本操作训练, 使他们熟悉仪器设备性能特点, 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避免因操作不当或失误造成实验事故;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 鼓励在职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业务进修,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明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对实验教师的有关劳保待遇、有毒补贴应按时、足额发放。

5. 保证实验开出率, 提高实验设备使用效益

实验仪器的管理与维护是实验室的基础工作, 学校应有专人管好用好所有仪器, 防止仪器的损坏和流失。多年来许多学校都配过教学仪器, 但到开展“普实”工作时学校的仪器都所剩无几了。有的学校的实验仪器反复配过几次, 瓶瓶罐罐一大堆, 但理不出完整的一套来, 一旦开起实验来不是这样不够就是那样不齐, 连正常的实验都没办法开展。

在保管好教学仪器的同时, 也应使用好教学仪器, 不能让实验仪器崭新地摆放在仪器柜里。要按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另外还要重视对仪器的维护、保养和修理, 定期做好仪器的盘点, 及时申报、补充仪器设备, 要在“使用”上下功夫。

6. 加大投入, 改善实验室教学条件

各级各类学校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 加大对实验教学仪器的投入, 将实验教学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公用经费预算编制, 确保实验设施设备维护和更新、管理和应用、实验教师能力培训和教科研等所需经费开支, 以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7. 开展绩效评价

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 第2篇

【摘要】现代教学管理必须更新观念,以新的教学观来透视与分析今天的课堂教学,采用刚性管理手段,纠正当前教学工作中不适应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做法――

为适应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第三次全教会提出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重点。这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观念与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模式的根本变革,无疑对中小学教学管理提出挑战。显然,过去中小学教学管理与当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发展不相适应,广大一线干部教师呼吁,中小学教学管理亟待改革,如果不紧紧抓住管理这根缰绳,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是不可能的。

应当看到,经过多年的学习宣传,广大教师对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相当多的干部和教师还仅仅停留在认识水平上,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更没有将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尤其是一些管理行为有悖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相当多的教学管理还是围绕着知识传授进行的,仍然停留在考试管理、分数排队层面上,一些管理部门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并按升学率和分数对学校和教师进行排队,以此作为实施奖惩的依据。有的学校对国家规定的课程随意更改,或增加课时总量,或减少和挪用非考试科目课时,办复读班和反复进行模拟考试,滥编滥印复习资料,向学生硬性推销。有的剥夺学生休息权利,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为代价,追求所谓的高分数。有的对个别教师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采取默许的态度,甚至大加赞扬、示为样板,这样的教学管理不可能使中小学走上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轨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无从谈起。

由于对传统教学方法驾轻就熟,一些教师不愿意花力气探索新路,相当多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认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合作、交往等行为的养成;重视考试的选拔功能,忽视学生的全面综合评价等。为此,有必要采用刚性管理手段,加大对原有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行变革的力度,纠正当前教育(www.xfh

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 第3篇

摘 要 中小学生是一个向往活力的群体,活泼有余的同时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所以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管理尤为重要。现行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略有不足,使得一些班主任教学管理的效果未能达成反而增大了他们的工作压力,在此将以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互相管理模式为切入点,分析互相管理模式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可能是未来班级管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课堂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 互相管理模式 班级管理

被称为“近代教育学之父”的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说道:“我认为,一个教师同时教几百个学生不仅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要紧的;因为,对教师、对学生这都是一种最有利的制度。教师看到眼前的学生数目愈多,他的工作兴趣便愈大;教师自己愈是热忱,他的学生便愈会表现热心。同样,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伙伴不仅仅可以产生效用,而且也可能产生愉快,因为他们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1]从他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教学这种班级授课制的作用在于能够使教师的工作兴趣增大、热忱工作,而且能够使学生在互相激励、互相帮助中产生效用、产生愉快。即是说,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互相激励、互相帮助”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互相管理与“互相激励、互相帮助”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如何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使由教师占主导地位的灌输式“教”转变为由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当今教改的首要任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教学管理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而教师则是组织者和管理者。我们知道,激励具有加强和激发主体的动机、推动并引导主体的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激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参与的需要,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并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以培养和磨砺自己。激励引发了学生的需要,促成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在课堂中,我们教师是否应该多激励学生呢?或者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学生之间的激励是不受限制的,他们在一天里有很长的时间相处在一起,可以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上互相帮助、互相激励,这时候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理解、互相监督、共同向上的良好氛围,并因为互相激励而诱发学生个体的自我需要与学习动机。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比较不错的班级管理方法。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相管理”的管理模式。这里的“互相管理”实质就是学生的自主管理,学生自主管理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生个体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实现;二是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班级和学校的管理,学生之间互相督促、互相促进。古语有言:“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以“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为依托的“互相管理”模式正是拉近学生使其团结的纽带,能够做到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建设集体,为学校班级建设作出贡献。因此,学生的“互相管理”能从事情的本身出发,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往往更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同时也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二、互相管理模式与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

1.互相管理模式的由来

互相管理模式的由来要从“小天使小主人”这个团体游戏开始说起。小天使小主人是一个团体游戏,它以角色扮演为主要手段,在活动开始之初,设定团体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小主人”(自己扮演“小天使”的角色),也有自己的“小天使”(自己扮演“小主人”的角色)。每一位活动成员,作为“小天使”要尽可能地帮助和关心自己的“小主人”,作为“小主人”能够享受到来自“小天使”的帮助和关心。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游戏活动增强活动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游戏中体验“施”与“受”,感受到自己帮助别人的快乐,也感受到别人帮助自己的愉悦。它有几个重要的特点:通过增加互动拉近团队成员的距离,增强团队凝聚力以及归属感。这个活动在保持小天使神秘感的同时,蕴含鼓励小天使的创意和献爱心的精神、默默奉献的精神。这个小天使小主人游戏方案的理念可以看成是自我管理和他人管理的结合,这种管理方式是新奇的,若是把这种理念发扬、改进,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班级管理的问题,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我们从这个研究中提出了“互相管理”的概念,这个管理概念是继“自主管理”概念后的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概念。“自主管理”是在认同学生具有自我管理能力或是具有自我管理潜能的情况下给予学生的自我管理;“互相管理”是在认同学生具有“自主管理”的能力或者潜能和具有管理(或说帮助)别人的强烈需要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隐性的“管理链”。

2.互相管理模式的特色

孙颖认为,班级干部管理班级能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互相管理,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能力,既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能力,同时也是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2]。这里提出的“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互相管理”只是单方面的,即只是班级干部对其他同学的管理,而且这种管理也带有一些自上而下的管理意味。虽然班级干部管理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我管理和互相管理,然而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班级干部管理只能针对性地实现班级干部的自我管理以及班级干部之间的互相管理,其他不是班干部的同学没有实现很好的自我管理和互相管理。魏书生老师是一位对班级管理方法颇具创新的班主任。有人评价说:“在魏书生的班级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魏书生老师这种“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的理念和互相管理模式是一致的,而他却没有明确提出这个概念。深入研究他的班级管理方法后,会发现他的这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理念的实质和互相管理模式是不一样的。他的管理方法像是学生被教师管理(这是“被管理”),学生管理班级里的一切杂务,每一块地、每一个角落都有人管。而互相管理模式中,学生的身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能够管理另外一个人,不受限制。事实上,把这种模式看做是管理模式其实是对这个模式的误解,这是一种隐性的管理模式。学生之间要相互激励、相互帮助,而教师只是引导者,保证这种模式的正常运行。可以说,相互管理就等同于相互激励和相互帮助。

3.互相管理模式的一种运行模式

互相管理模式是还在探索中的一个班级管理模式,其运行模式也还在探索中。不过,这种管理模式既然是由小天使小主人这个团体活动提炼出来的,那么这种模式和小天使小主人这个团体活动的运行是有很大关联的。探索出来其中的一种运行模式可能是这样的:(1)让班级里的所有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折叠起来,然后把纸收集起来并打乱。(2)让每位学生随机抽取一张纸,与之对应的名字便是自己的小主人(若抽到自己的名字则将纸放回、打乱、再抽取)。最后每个人都有两个有爱的身份:小主人和小天使。作为“小天使”要尽可能地帮助、关心和激励自己的“小主人”,激励“小主人”往正确的方向发展;作为“小主人”能够感受到来自“小天使”的帮助、关心和激励,获得要努力前进的外在和内在动力。(3)在活动期间,小天使若是发现小主人的成绩出现下滑,要及时去鼓励他,帮助他把成绩提上去;当小主人心情不好、上课不认真或不遵守课堂纪律时,小天使要用亲切、善意、有效的方法去提醒小主人,让小主人感受到小天使的关心并乐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当然,此时小天使可能还是以“神秘人”的身份来激励和帮助小天使。

三、互相管理模式的课堂教学管理价值

课堂教学管理是指组织、协调、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3]。互相管理模式的教学价值与其内涵是分不开的,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相互帮助”紧密联系,是自我管理和他人管理的有效结合。所以,其课堂教学管理价值可从两方面说起。

1.互相管理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导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的内在心理机制[4]。就目前来说,大部分中小学生都认为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学习动机偏低。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可知,提高学习动机对提升现在中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很多学生还是不愿意在此投入过多精力,不投入精力就没有收获。学生作为相互之间的朋友也是竞争者,他们的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自己的自信心,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跟老师家长交流要轻松得多。他们之间的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可以使他们卸下不必要的负担。无论成绩好坏,他们都可以和其他人讨论,并能够从对方身上获得经验,总结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了解了这些原因,他们就能对症下药,不会因为急于求成却不知如何学习而感到烦躁,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动力。最重要的是,同学之间互相激励、互相帮助也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他们通过相互交流,在学习上帮助了他人,也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减轻了学习的枯燥感,自然而然就有了较强的学习动机。

2.互相管理模式能够维持良好课堂教学纪律

从“课堂教学管理”这个词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管理必定包含着课堂纪律管理。课堂纪律管理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活动是向学生进行课堂纪律管理的基本途径之一[5]。著名的加拿大华裔心理学教授江绍伦曾经指出课堂纪律对教学的重要作用,他说:“教师必须把纪律作为他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其重要性不低于所规定的课程的学科内容。”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逐渐凸显出诸多问题,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的纪律,反而激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立冲突,影响了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也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建立新的班级管理观念,探索新的班级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互相管理模式”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之间相互管理的模式,这是对班级管理进行的新尝试。在班级里实施这种管理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创造条件,是一种人人参与管理、人人被管理的模式。其实质就是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全面健康地发展,自觉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学之间以相互监督、相互支持和鼓励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去遵守课堂纪律,达到自觉维护课堂纪律的效果,从而使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同学们得到全面发展。

互相管理模式虽然是一种还未被人所熟知的管理模式,但这种模式却是比较“接地气”的,而且很多方面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这种管理模式(“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等思想与互相管理模式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方面是相互一致的),只是未把它当成一种管理模式而已。所以,这种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

参考文献

[1]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 孙颖.浅谈班主任发挥班级干部作用的有效方法[J].才智,2010(16).

[3] 刘艳艳.中小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

[4] 刘万伦,田学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 许海英,周虎.小学课堂管理的艺术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

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 第4篇

一、互相管理与“互相激励、互相帮助”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如何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使由教师占主导地位的灌输式“教”转变为由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当今教改的首要任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教学管理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而教师则是组织者和管理者。我们知道,激励具有加强和激发主体的动机、推动并引导主体的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激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参与的需要,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并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以培养和磨砺自己。激励引发了学生的需要,促成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在课堂中,我们教师是否应该多激励学生呢?或者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学生之间的激励是不受限制的,他们在一天里有很长的时间相处在一起,可以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上互相帮助、互相激励,这时候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理解、互相监督、共同向上的良好氛围,并因为互相激励而诱发学生个体的自我需要与学习动机。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比较不错的班级管理方法。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相管理”的管理模式。这里的“互相管理”实质就是学生的自主管理,学生自主管理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生个体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实现;二是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班级和学校的管理,学生之间互相督促、互相促进。古语有言:“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以“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为依托的“互相管理”模式正是拉近学生使其团结的纽带,能够做到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建设集体,为学校班级建设作出贡献。因此,学生的“互相管理”能从事情的本身出发,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往往更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同时也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二、互相管理模式与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

1.互相管理模式的由来

互相管理模式的由来要从“小天使小主人”这个团体游戏开始说起。小天使小主人是一个团体游戏,它以角色扮演为主要手段,在活动开始之初,设定团体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小主人”(自己扮演“小天使”的角色),也有自己的“小天使”(自己扮演“小主人”的角色)。每一位活动成员,作为“小天使”要尽可能地帮助和关心自己的“小主人”,作为“小主人”能够享受到来自“小天使”的帮助和关心。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游戏活动增强活动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游戏中体验“施”与“受”,感受到自己帮助别人的快乐,也感受到别人帮助自己的愉悦。它有几个重要的特点:通过增加互动拉近团队成员的距离,增强团队凝聚力以及归属感。这个活动在保持小天使神秘感的同时,蕴含鼓励小天使的创意和献爱心的精神、默默奉献的精神。这个小天使小主人游戏方案的理念可以看成是自我管理和他人管理的结合,这种管理方式是新奇的,若是把这种理念发扬、改进,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班级管理的问题,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我们从这个研究中提出了“互相管理”的概念,这个管理概念是继“自主管理”概念后的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概念。“自主管理”是在认同学生具有自我管理能力或是具有自我管理潜能的情况下给予学生的自我管理;“互相管理”是在认同学生具有“自主管理”的能力或者潜能和具有管理(或说帮助)别人的强烈需要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隐性的“管理链”。

2.互相管理模式的特色

孙颖认为,班级干部管理班级能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互相管理,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能力,既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能力,同时也是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2]。这里提出的“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互相管理”只是单方面的,即只是班级干部对其他同学的管理,而且这种管理也带有一些自上而下的管理意味。虽然班级干部管理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我管理和互相管理,然而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班级干部管理只能针对性地实现班级干部的自我管理以及班级干部之间的互相管理,其他不是班干部的同学没有实现很好的自我管理和互相管理。魏书生老师是一位对班级管理方法颇具创新的班主任。有人评价说:“在魏书生的班级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魏书生老师这种“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的理念和互相管理模式是一致的,而他却没有明确提出这个概念。深入研究他的班级管理方法后,会发现他的这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理念的实质和互相管理模式是不一样的。他的管理方法像是学生被教师管理(这是“被管理”),学生管理班级里的一切杂务,每一块地、每一个角落都有人管。而互相管理模式中,学生的身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能够管理另外一个人,不受限制。事实上,把这种模式看做是管理模式其实是对这个模式的误解,这是一种隐性的管理模式。学生之间要相互激励、相互帮助,而教师只是引导者,保证这种模式的正常运行。可以说,相互管理就等同于相互激励和相互帮助。

3.互相管理模式的一种运行模式

互相管理模式是还在探索中的一个班级管理模式,其运行模式也还在探索中。不过,这种管理模式既然是由小天使小主人这个团体活动提炼出来的,那么这种模式和小天使小主人这个团体活动的运行是有很大关联的。探索出来其中的一种运行模式可能是这样的:(1) 让班级里的所有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折叠起来,然后把纸收集起来并打乱。(2)让每位学生随机抽取一张纸,与之对应的名字便是自己的小主人(若抽到自己的名字则将纸放回、打乱、再抽取)。最后每个人都有两个有爱的身份:小主人和小天使。作为“小天使”要尽可能地帮助、关心和激励自己的“小主人”,激励“小主人”往正确的方向发展;作为“小主人”能够感受到来自“小天使”的帮助、关心和激励,获得要努力前进的外在和内在动力。(3)在活动期间,小天使若是发现小主人的成绩出现下滑,要及时去鼓励他,帮助他把成绩提上去;当小主人心情不好、上课不认真或不遵守课堂纪律时,小天使要用亲切、善意、有效的方法去提醒小主人,让小主人感受到小天使的关心并乐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当然,此时小天使可能还是以“神秘人”的身份来激励和帮助小天使。

三、互相管理模式的课堂教学管理价值

课堂教学管理是指组织、协调、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3]。互相管理模式的教学价值与其内涵是分不开的,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相互帮助”紧密联系,是自我管理和他人管理的有效结合。所以,其课堂教学管理价值可从两方面说起。

1.互相管理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导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的内在心理机制[4]。就目前来说,大部分中小学生都认为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学习动机偏低。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可知,提高学习动机对提升现在中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很多学生还是不愿意在此投入过多精力,不投入精力就没有收获。学生作为相互之间的朋友也是竞争者,他们的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自己的自信心,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跟老师家长交流要轻松得多。他们之间的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可以使他们卸下不必要的负担。无论成绩好坏,他们都可以和其他人讨论,并能够从对方身上获得经验,总结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了解了这些原因,他们就能对症下药,不会因为急于求成却不知如何学习而感到烦躁,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动力。最重要的是,同学之间互相激励、互相帮助也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他们通过相互交流,在学习上帮助了他人,也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减轻了学习的枯燥感,自然而然就有了较强的学习动机。

2.互相管理模式能够维持良好课堂教学纪律

从“课堂教学管理”这个词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管理必定包含着课堂纪律管理。课堂纪律管理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活动是向学生进行课堂纪律管理的基本途径之一[5]。著名的加拿大华裔心理学教授江绍伦曾经指出课堂纪律对教学的重要作用,他说:“教师必须把纪律作为他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其重要性不低于所规定的课程的学科内容。”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逐渐凸显出诸多问题,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的纪律,反而激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立冲突,影响了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也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建立新的班级管理观念,探索新的班级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互相管理模式”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之间相互管理的模式,这是对班级管理进行的新尝试。在班级里实施这种管理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创造条件,是一种人人参与管理、人人被管理的模式。其实质就是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全面健康地发展,自觉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学之间以相互监督、相互支持和鼓励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去遵守课堂纪律,达到自觉维护课堂纪律的效果,从而使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同学们得到全面发展。

互相管理模式虽然是一种还未被人所熟知的管理模式,但这种模式却是比较“接地气”的,而且很多方面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这种管理模式(“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等思想与互相管理模式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方面是相互一致的),只是未把它当成一种管理模式而已。所以,这种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

摘要:中小学生是一个向往活力的群体,活泼有余的同时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所以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管理尤为重要。现行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略有不足,使得一些班主任教学管理的效果未能达成反而增大了他们的工作压力,在此将以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互相管理模式为切入点,分析互相管理模式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可能是未来班级管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互相管理模式,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孙颖.浅谈班主任发挥班级干部作用的有效方法[J].才智,2010(16).

[3]刘艳艳.中小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

[4]刘万伦,田学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第5篇

一、制定计划

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总的教学任务,明确教材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计划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责任部门和学科教师应及时对照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

二、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坚持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坚决禁止不备课进课堂的现象出现。

(一)教案

教案的内容要求:教学目标,必须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2)重点、难点;(3)课型、教学时数;(4)教学准备,如课前活动安排、媒体的选用(如实验仪器、音像材料、挂图、实物、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5)教学实施过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相应教学内容及教与学的程序,不能把教案写成单纯的知识提纲讲稿;(6)板书设计;(7)作业布置;(8)教学反思或后记,总结本课或本单元教学的得失。

(二)备课

1、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发挥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解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平衡教师的教学进度,研究和改进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的内容和要求有:(1)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2)探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3)探讨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4)交流演示实验的关键操作,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前的准备。(5)结合听课活动,进行评课;(6)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安排好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7)没有备课组的年级,在集体备课时,应将重点问题提交教研组讨论。

2、修改教案。教师应把集体讨论的内容加以消化整理,在此基础上修改个人备课方案,提前写出完整的分课时教案,要求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方法选择和过程设计恰当,作业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力争做到思想教育、“双基”训练、能力培养三统一。

三、课堂教学

1、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导处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上课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得拖堂。

2、教师在预备铃响时应站在教室门口,目视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同时清点学生人数,弄清学生缺席情况,对非正常缺席学生应及时报告学校教导处。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

3、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紧扣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应尽可能体现不同的层次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

4、坚持探究式、合作式和讨论式教学,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实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及时反馈、及时补偿,尽力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获得成功感,尽可能减少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缺漏。

5、课堂练习设计要典型精当,有利增强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运用掌握,既要防止题海战术,盲目地多练,又要防止老师包办,缺少学生的自主练习与实际体验,真正做到精讲精练。

5、教师上课要讲普通话,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声音要响亮;板书要清楚,布局结构合理,能体现出讲课重点,字迹工整,大小适当,用字规范,不写错别字;教师要举止文明,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衣着得体,不准穿透明装、吊带裙、露脐装、短裤、背心、拖鞋进入教室,不化浓妆,不准在教室内抽烟。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严禁酒后上课,上课时必须关闭手机。

6、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上课时教师不得把学生赶出教室。同时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课堂内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的,应由任课教师负责在课后处理。

7、重视教学卫生,注意纠正学生坐、写姿势,随堂教师要负责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1、布置作业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以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作业布置要适时适量,难易适中,要重视对学生预习、复习的指导和检查。一般课堂作业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学习水平为基础,让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

2、要适度控制课外作业的总量。

课外作业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类,因人而异,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不仅布置读、写、算的作业,还要布置画、唱、操作、实验、实践、调查、考察、观察等方面的作业。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小学生课外作业量:三至六年级每天不超过1小时;

一、二年级原则上不布置课外作业。

3、教师必须及时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要保持一定比例的面批,日期要明确。教师批改作业要注意示范性,教师书写要工整,标点要准确,符号要规范。作文的眉批、总批评语要得当,指示要具体,富于激励和指导作用。

4、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按时、规范、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教师应督促每位学生及时上交作业,如学生拖欠或不做作业,教师又没及时发现或没有采取补做措施,追究该教师的责任。

5、鼓励在作业布置和批改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可适当布置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但不得以教改为名不布置或不批改作业,实行改革实验的教师应将改革方案报学校批准备案,期末写出实验报告。

6、教研组每月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况,学校不定期抽查与检查相结合,并将结果公布。学校每学年要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各年级各学科优秀作业展评。

五、辅导

1、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课内辅导,又要课外辅导,既要集体辅导,又要个别辅导。

2、集体辅导要有计划。教师要认真分析所教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共同研究,统一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总体认识和具体辅导办法,制订辅导计划。

3、辅导对象要有所侧重,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适当布置提高性作业,向其推介课外补充读物,让其参加兴趣小组等办法,激励兴趣,发扬特长;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以及因请假、旷课而影响了学业的学生,可采取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的方式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

4、辅导要讲究效益,要做到热心、耐心并且有信心,避免疲劳战。放学后不能留学生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时间不宜过长。

5、凡有住校生的学校,都要组织住校学生上晚自习,并安排科任教师坐班辅导,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4、严格建立听课学习制度,一般教师听课评课16节以上。听课时,必须有听课笔记和评议记录。

5、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教育教学科研的实践。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完成一篇教研论文。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专业报刊上发表论文,展示学术成果。

6、教师要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参与课题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形成个人教学特色。

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 第6篇

关键词:双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中国在使用国家语言处理国际事务上的能力不足,想要提高国家语言能力,首先就要提高国民语言能力。中国有56个民族,必须建立各民族和谐统一的语言模式,才能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实现和谐社会。各少数民族实行双语教学,在保障少数民族学生拥有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权力下,采用汉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并使用母语进行适当的辅助教学,从而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

一、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师资力量不够雄厚。相关研究表明,中小学双语教学老师的专业素质不高,严重制约双语教学质量的发展。而且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三中学双语教师状况的调查,可以发现,相关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严重缺乏教师编排结构性,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另外教师学习双语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学习双语还不能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因此如何提高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学教师专业素质和加强师资力量,成为了目前双语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克州三中是一所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制学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偏远的农牧区,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汉语基础没有打扎实,学生接受能力太差,汉语教学起点低、难度大。由于学生的汉语水平较低,因此在今后就业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据中央民族大学夏仕武研究调查可知,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高考的毕业生主要在当地民族地区政府机关就业,而且大部分人的工作都与其专业不对口。

3、教学教材实用性不够,且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双语教学教材的编写会涉及到少数民族语言,但是对于相关编译人员比较缺乏,对于管理双语教学指导工作的人员紧缺,其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新课标的全面推行,要求新疆维汉中小学双语教材的编写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为蓝本,但是汉语教材的教学目标定位太高,内容偏重于文学性,而且电子版教材、教师培训教材、作业练习册、课外读物、参考资料、学生字典等辅助教材十分缺乏。所以,对于教材的有效建设亟待加强。

4、教学设备相对匮乏,缺乏语言交流环境。克州三中2014年有现代化信息技术操作室4间,实验室6间,但是无法满足学校3000多名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关硬件教学设备资源相对贫乏。

二、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学质量提升的研究策略

1、提高双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快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双语教师定向培养计划[3],采取免费培训、保障就业的办法,加大双语教师的培养力度,满足双语教师需求,从而提高双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对于年龄偏大不能适应现代双语教学的教师,政府应该让其提前享受退休政策,并且吸收年轻的师资力量。

2、加强汉语学习力度,满足社会人才的需要。政府要充分发挥教育部民族发展中心的作用,正确引导汉语在双语教学的作用;同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少数名族学生加强对汉语的学习。另外中小学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以双语演讲比赛、汉语歌曲大家唱等方式提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汉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汉语学习热潮的掀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双语班学生的就业力度,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加快双语教材体系建设。政府要制定双语教材编译人员的培训计划,加强编译人员翻译少数民族语言的能力,并结合柯尔克孜族的特点,划拨专项资金,编写合适的双语教材。新疆中小学教材编写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加强课外辅导教材的编写,构建双语教学体系。

4、增加相应的教学设备,创造语言交流环境。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硬件设备建设,实现多媒体设备教学班班通。而且学校可以在校园广播、校内标志牌、校园专栏中使用汉语文字,师生在上下课尽量使用汉语进行语言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汉语、汉语交流的语言环境。

三、结语

新疆未来发展和全面振兴的关键在于对人才的培养,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深入施行有利于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双语教学促进了民族语言能力的提高,大力弘扬了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对于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军.提升新疆中小学双语数学教师专业素质的若干策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4,35(04):83.

[2] 马文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及其战略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4,25:(003):101.

试析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及策略 第7篇

关键词:教学,教学管理

一、好学校必须有好校长

校长在学校处于受关注的核心,在取得人气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位平易近人、大公无私的校长,容易得到教师的拥护。不然,校长充其量是学校的校长,不是教师的校长。如何成为一个好校长,我个人认为校长首先要有副校长3-5年的管理经验。其次要善用人才、富有人情味,亲和开明、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了解情况。同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校长的行为、工作方式要有一贯性。品行端正的校长在学校里常常是一呼百应、很容易受到教师的爱戴和拥护。另一方面要“言行一致”,这样才能获得教师员工的信任。领导的品质决定学校的品质,校长为人正直、率先垂范,才能领导好自己的团队。

(二)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管理机制。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校长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校长也不应该有特权,应该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来管理学校。学校要完善《学校发展方略》、《学校办学章程》、《学校管理方略》,要让制度成为师生教育教学行为的底线。

(三)管好自己的领导团队。一所学校的成败,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模式,管理学校不能靠校长的单打独斗,而是强调管理团队在工作中的配合与协作,依靠的是相互信任,强调的是团队精神。

(四)深入教学第一线,校长听课比上课重要。校长应深入教室、课堂,深入师生中,还应与任课教师们进行座谈,这有利于了解教学第一线情况,获得教师们对学校作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校长要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现代型的校长应该具有创新精神,有科学的判断力和决断力,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独到的见地。

(六)阶段性自我反思与总结。校长要经常反思自己工作的得失,比如在过去的半学期中,取得了那些成绩,还有哪些不足。并写出文字材料与领导层共勉,以便下一步工作的改进,只有在反思中,才会不断丰富教育的正能量。

二、好学校必须有好的教师团队

好学校一定有好的教师团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有了优秀的教师团队,不仅仅使学校升学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赢得家长、学生的认可。培养优秀教师团队是校长的职责。如何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呢?

(一)优秀教师的标准。爱岗———教师认真工作就是敬业。专业———有了专业精神、专业技术、教学经验就是专业。学业———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要不断学习新东西,才能够掌握和传授新知识。

(二)学校对新教师的要求。新教师首先要通过培训熟悉学校的制度建设,学校对新教师工作的要求。其次了解胜任工作内容:备课、上课、作业设计、试题编制及学校其它工作内容。现代课堂教学中,每个教师还必须会运用媒介技术能力。

(三)通过各种培训促使新教师快速成长。教师发展要经过新任教师、胜任教师、骨干教师、校内名师四个过程。学校应在教研组长带领下对新教师“结对帮扶”,制定新老教师之间的帮扶制度,明确帮扶的内容、形式、时间和预期效果。

(四)好教师必须有好的师德师风。先学做人,再为人师。无论哪一门学科,教师仅有这种学科专业身份是不够的,还要拥有道德教师的身份,教师的质量决定学校的质量,学校必须树立“教以师为先,师以德为重”的职业观。

三、学生快乐,教师如何作为?

每个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性、理想都不一样,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观察研究每一个学生,培养优生,更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差生。

(一)学校学生的数量不宜过多,2000人为宜。成班级率不能太大,45-50人为宜。因为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够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当学生过多时,教师无法顾及。

(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爱好。学生在学校听课、做作业、考试,差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惩罚,长此以往,学生跟不上学习的步伐,学校成了学生最想逃离的地方。学校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对于那些厌学的学生,学校可以开设一些校本课程,比如:社会实践活动、书法艺术课等。

(三)上好班会课,通过班级授课、讲座、观看视频资料,把生命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学校管理制度等传授给学生,做到计划、有行动、有总结、有反思。让每个学生成才成人,即使不能成才但一定要成人。

(四)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规范每一个学生的行为。比如:设立学生文明示范岗、学生青少年志愿者。让学生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同时通过校园网和学生信箱让学生收集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五)家长学校。家庭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好学校的校园文化

学校环境文化可以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让学校的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实验室文化、图书馆文化、运动场文化、建筑文化等活跃起来。校园关注每一个脚落,教学关注每一个环节,让教师、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一)校园环境要美。栽好树、种好草。让校园里四季花开、果实飘香、绿树成荫,创意连连。

(二)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充分利用教室、走廊、楼梯、办公室等创建校园文化。

(三)开展校史教育。让学校的档案馆(室)、校友回校照片展、校庆纪念日、学校网站等,培养教师、学生“以校为荣”的学校认同。

总之、好学校,校园美、教师优、学生乐、质量高。好学校的教育,能够改变一个学生的人生目标,能够改变一个教师的价值追求,能够改变一个学校的文化精神。如果校长没有教育意识和使命感,不能让岗位职责、制度规约、奖惩办法落实到每一个教育细节,每一个教育行为和每一个教职工身上。我们办的教育不能让自己的教师、学生、家长满意,我们怎么能够让人民满意。那么我们天天喊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只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周艳丽.浅谈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7(23).

如何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教学质量,阅读教学,自主学习,游戏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促进人不断发展的文化场所。它应该追求一种文化品位, 体现一种特有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 从而达到时时引导人、塑造人, 实现自我超越的教育目的, 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发展。

一、改革课堂旧式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把课堂当成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 因而教法简单化, 教师讲, 学生听, 注入式满堂灌,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在大力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培养情感。通过反复品读、感悟, 学生形成积极动脑思考, 勇于解决问题的情感。美是无处不在的, 只要教师善于挖掘美的因素, 善于利用教材, 就会发现有很多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好素材。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 培养他们勇于动脑、敢于解决问题的情感, 让学生乐在学中, 增长才干。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领会:我们也要学会“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这样就会解决一些别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让传统教学和课改和谐相生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 教师的教学观念已在不断更新。个人认为, 传统教学中有许多精华的东西需要我们保留和继续。传统和课改并不矛盾, 这需要教师认真地思索, 用实践的观点把握。教师既要给学生以个性自由, 又要实行课堂上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禁令摘要;既要发扬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又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究;既要倡导学生探究学习, 又不能偏废接受式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只有让传统和课改和谐相生, 既要继续传统中精华的东西, 又能很好地渗透新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 学生的学习才能和谐发展。

四、将游戏和小学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提高教学的效率

对小学生来说, 游戏是快乐的天堂。他们喜欢游戏, 从游戏中获得了无限的快乐。根据小学生这个特征, 教师可以将游戏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将游戏带入课堂。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喜好, 有利于集中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有利于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有益于学习的性格。在操作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点:明确游戏是教学手段, 而不是教学目的;将知识和游戏相结合;注重游戏的安全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游戏, 将其和小学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提高教学的效率, 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培养喜好。

五、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 不是积累知识, 而是发展思维。”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更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 以说促思,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以动促思,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辨促思, 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在课堂上, 假如老师放手让学生说话, 让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猜想、讨论、交流、合作, 参和探究、体验成功, 老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伙伴。这样教学就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 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来设计课堂教学, 关注孩子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孩子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融入到学生中间, 提高课堂效率, 发展学生思维

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是学生认知活动必备的“情绪背景”, 对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培养有着“相互示范效应”。只有营造出宽松、和谐、有序的情感氛围, 才能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促使学生轻松愉快、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喜好,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发展学生思维。那么该从何做起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 创设生动、风趣的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生动的场景, 风趣幽默的故事, 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 把枯燥的学习风趣化。另外, 教师在课堂上还应有主持人的优雅自如的风度, 要自然、大方, 面带微笑, 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学生喜欢教师, 也会对这位教师所任的学科感兴趣, 进而幻想在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

2. 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现在倡导教师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 充分融入到学生中间, 消除教师与学生的隔阂,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 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3. 依据课堂教学内容,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就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 易于接受, 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4. 关爱每一位学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对现阶段的学习有巨大的帮助作用, 对于未来的学习, 甚至成长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使学生养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善于动脑、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会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250.

[2]施良方.教学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0.

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 第9篇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实践研究

关于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说法较多, 有研究者认为主要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策略、学生状态三方面进行评价;有学者强调应从课堂教学教案材料、组织结构、教学过程、主教材完成情况、学生练习密度、运动生理负荷六方面进行评价等等。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 教案编写的科学性, 在教案中是否能够体现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师情况和学生情况; (2) 教学内容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3) 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组织、时间安排、语言组织; (4) 教师的教态; (5) 练习密度、运动负荷; (6) 学生是否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一、中小学体育课的教案

教案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笔者认为写教案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明确的教学目标; (2) 合理的教学方法; (3) 重、难点突出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4) 完整的课堂结构; (5) 相应的安全措施; (6) 预计练习密度及运动负荷。如果是准备公开课、优质课的教案时, 还需设有“授课教师简介”“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的设计思路”等。

二、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师

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教学经验反映, 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教师的教态:服装、语言、肢体动作等; (2) 教学组织是否严密, 纪律是否良好, 教师有无应变能力; (3) 讲解、示范是否准确到位, 师生配合是否默契; (4) 语言是否精练准确, 是否做到了精讲多练。

三、中小学体育课的进程

广大体育教师都一致地认同一堂体育课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四个部分, 但是他们对这四部分的理解却有着不同的看法。笔者从个人的角度并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后, 对这四个部分是这样看的 (45分钟) : (1) 开始部分 (2′~3′) :课堂常规:集合、清点人数、检查服装、交代课的目标, 内容、安排见习生、提出本次课的要求 (特别是安全要求) 。 (2) 准备部分 (5′~10′)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逐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使人体进入工作状态。 (3) 基本部分 (20′~22′) :它是一堂体育课的核心部分。评价内容是: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学习目标达成情况;主要教材的教学情况, 各项教材练习的次数和时间;合理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 教学组织和教法步骤等。 (4) 结束部分 (5′) :这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定的身体练习, 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 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 并对本次课作简要地总结并布置课外作业。

四、中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及运动负荷

练习密度 (也称运动密度) 是指在一次课中学生实际练习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参考值:25%~35%) 。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是衡量一堂体育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对检查和衡量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是测定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主要依据。计算方法:练习密度=练习的总时间/课的总时间×100%。

运动负荷是指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担的生理负荷, 包括负荷量 (运动量) 和负荷强度 (运动强度) 两个方面。运动负荷是体育课的心脏, 体育课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表现出来的, 与其他学科有本质的区别, 身体参与活动必然要有一定的负荷, 如果没有运动负荷, 身体得不到锻炼, 体育课就失去了基本的功能。而现行新课标下运动负荷的缺失这一项最令人担忧。那么, 什么才是适宜的运动负荷呢?国外研究者认为, 适宜的运动负荷的公式是:适宜的运动负荷= (接近极限运动时的脉搏-安静脉搏) ×70%+安静脉搏。

五、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的建议

经过多年的体育教学, 作为基层的体育教师, 我总有一种迷茫的感觉。觉得体育课程改革纯理论的东西过多, 具体实际指导的、可操作性的东西太少。建议如下:

1.不能只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而不进行体育训练与竞赛

理论与实践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兴趣不同、体育项目种类繁多, 假如都依照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 那么在学生的心里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堂活动课, 但在其他老师的眼里则认为这是一堂“放羊课”。

2.实施“放羊课”, 需因材施教

话说“放羊课”其实是一堂特别难上好的课。所谓“放羊”, 除了要有足够的“草”让“羊”吃, 还要有安全的场地让“羊”吃饱。像这类课我还不敢去尝试, 原因如下:首先, 让其他教师看了觉得我们有些不务正业;其次, 学校的环境不允许。田径场上常常会同时出现几个班几百人一起上课, 如果都上“放羊课”, 学生可能会这儿跑去撞到人, 那儿投球砸到人, 更别说其他项目了。

3.一切从实际出发

高喊了几年的素质教育, 快乐体育, 还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打转, 四列横队集合、慢跑、讲解示范等等。我们只有全盘接纳, 待到仔细回味真是酸甜苦辣尽有。不管怎样, 笔者认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体育教学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王占春.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五十年.中国学校教育, 1999 (05) .

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 第10篇

1 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内部保障状况

中小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多功能、多职能的组织体系, 它以维护和保障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为核心, 同时衡量多种因素相互协作。要做到有理可依, 有据可循, 要遵循国家的教育宗旨与原则设置相关规定。此外, 必须安排好中小学教学内容, 以及教学的各个阶段与环节等。该组织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 协调、促进与保护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保障体系与措施, 但是在实行方面受各种因素影响会出现差异, 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更应该做到全面和具体。应该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以及地域等因素综合制定有利于学校发展和执行的保障体系。教学保障体系不仅要满足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管理的需要, 同时也要满足外部因素的需要。如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的工作方法与态度、教学场所的优劣、学生的个体差异、教材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适应性等多方面因素。总之, 保障体系的建立, 应该在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 考虑到国家的发展, 眼光要长远, 不应仅仅考虑眼前利益。

2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问题分析

师资力量一直是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的首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新生人口数量尤其是农村新生人口数量居高, 农村人口教育理念的转变使求学成为农村孩子的必经人生阶段。人口的增长应当与师资力量相匹配, 但事实是农村教师数量不足, 即使国家在一些师范院校开展了“双师”教育, 愿意投身农村教育工作的教师仍然是少数,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凸显。对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 现代化的设施、优厚的待遇比那些落后偏远的农村更具吸引力, 大多数毕业生即使是农村出身也选择了留在城市。此外, 农村相较于城市来说信息比较闭塞, 导致教师的思想观念滞后, 教学质量无法提高, 教育理念远离时代步伐。由于身处闭塞的地区, 师德建设方面必然不会有发达地区要求严格, 陈旧的教学理念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也是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的重要因素。国家的财政投入有一定的比例,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 由于本身经济基础薄弱, 财政投入不足以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基础性问题, 比如校舍及图书资料问题。

3 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问题的分析, 构建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构建农村中小学质量保障体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 一个体系的构建必须有一个与之适合的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对其进行监管, 该组织的主要工作是对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的保障。

第二, 规章制度一直是保障活动开展的重要约束, 在构建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 完善的管理制度不可或缺, 全体教职员工必须拥护该管理制度的实施。

第三, 个人素质修养的提高是构建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又一重要因素。我国自古以来强调以人为本, 也就是说自古以来便已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人是活动的主体, 如果大家都没有将应有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投身到教育工作中, 那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然无法发挥重要作用。

4 结语

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中小学校, 教学质量水平较低, 跟我国发达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部分学科由于师资力量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教育教学标准。综合我国国情,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 真正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上升, 就必须使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得到保障。仅靠学校内部人员的力量很难实现, 需要国家以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与共同努力, 真正构建有利于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内部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嘉毅, 李颖.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研究[J].教育研究, 2008, (02) :21-23.

[2]赵丹.农村教学点在义务教育失衡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05) :104-106.

[3]杜祥培.实施教学质量满意指数制度的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 2002, (01) :101-102.

[4]林虹.“迁移”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应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2, (02) :189-190.

[5]蒋林.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邵阳学院学报, 2002, (S2) :49.

[6]陈强, 王元汉.树立质量意识提高教学质量[J].咸宁师专学报, 2002, (01) :105-106.

[7]向焱彬, 牛强, 陈志勇, 等.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 2002, (09) :112-113.

[8]赵月罗, 杨丽霞, 陈桂华.更新管理理念促进教学质量提高[J].辽宁教育研究, 2006, (09) :134-135.

[9]朱永江.新建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思路[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4, (01) :112-113.

[10]朱其东.培育办学特色与提高地方院校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 2007, (32) :155-156.

加强小学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学校管理;教学质量

教学与管理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管理是促进教学落实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特别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小学教学质量需要学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需要通过管理工作来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但从现实的情况看,当前学校管理工作,特别是一些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距离社会、家长的希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方面还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当前小学学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养。从管理工作的目的性而言,当前许多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依然将知识的传授作为管理工作的唯一目的,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给予的关注不够。表现在教学的安排上对所谓的“主课”给予极大的倾斜,而对体音美等科目则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学校管理工作重心的偏离。

2.重学生管理,轻教师管理。从管理对象方面来看,将学生作为管理的重点,忽视教师这一教学关键因素的管控。在学校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上,往往给学生设立了相对严格的管理规范,而对教师管理则依靠教研组和教师的自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3.重硬件建设,轻软件提高。在管理的重点上,往往将学校硬件建设作为管理的重点,而忽视了对学校文化层面、师生精神层面的管控。一些学校将学校管理简单地归纳为,硬件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等层面,而对学校文化建设、师生精神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4.重强制管控,轻沟通交流。在管理方式的选择上,学校忽视了师生民主意识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依然采取指令式的管理模式,而缺乏与管理对象之间的有效沟通,造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紧张氛围,制造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构建学校内部的和谐关系,使得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不够融洽,管理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馈,从而加剧了相互之间关系的紧张。

二、提高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质量对策分析

学校管理工作作为连接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桥梁,对提高教学质量、密切师生关系、创造良好校园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上下都应当将提高学校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

1.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指令式的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将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一是积极为教师服务,认真听取教师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及时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改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积极为学生服务,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了解家长、学生对学校、对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建议,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真正将学生的位置突出出来;三是积极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真正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能。

2.坚持素质教育为根本。深入领会新课改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突出出来。一是转变教师观念,特别是一些担任体育、美术等科目的教师,要加强其对本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物质保障、奖惩措施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在管理工作中,在教师培养、课程安排、教学保障等方面,多给予关注,从而提高相关教学活动的质量;三是营造创新进取的教学理念。素质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积极吸纳学生的意见建议,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思想,真正使学校变为学生的学校。

3.加强教师的管理力度。突出教师管理重点。一是加强对教师能力素质的培养。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对新技术的应用,教师的能力高低对教学活动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始终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核心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素质能力。二是加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积极与教师进行交流,主动听取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之中,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同时密切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三是构建教师教学的网络平台。构建学校管理系统,营造良好的交流空间,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学校管理的时效性,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4.加强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学校管理机构人员坚持以身作则,规范自身言行,形成团结务实的工作氛围。一是讲民主。做到小事勤沟通,大事多商量,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二是做表率。“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必须先做到”,全体人员树立起学校发展和服务至上的思想,做到以自身的实际工作感动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教师,以自身的言行感化教师。三是重廉洁。坚持做到把好名誉关,树立良好工作形象;把好权力关,树立服务形象。学校管理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员之间在政治上成了志同道合的同志,在思想上成了肝膽相照的知己,在工作上成了密切配合的同事,在生活上成了互相关心的挚友,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虎燕化.小学学校管理之我见[J].新天地,2011(12).

[2]卢世勇.浅议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学校管理[J].中国校园导刊,2011(1).

小学教学管理发展初探 第12篇

一、小学教学管理概述

1. 含义及主体

教学管理即代指为保证教学秩序及教学任务顺利实现而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的诸如控制、协调等的行为过程,从本质上看教学管理即对授课双方教与学的管理,有效的教学管理实施能够更好地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主动性并在此基础上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教学管理可理解为学校领导、教师及教学行政管理人员等以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而进行的指导及组织和协调等行为过程。

包括校长、教学主任等在内的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主体和主要负责单位。此外,作为一线教育工作人员的教师,其以受教者、教学设施等为对象所进行的授课、检测等活动也是教学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因此教师也是教学管理主体之一。

2. 主要内容

实际工作中的小学教学管理大致包含如下内容:

首先是教学的质量管理,即在以教育目标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对各不同环节、阶段从质量角度实施控制并进行评价。教育质量的提高是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

其次是教学的过程管理。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双方构建起来,并以教学目标及受教者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为基础的互动过程,其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对教学的过程管理包括备课、授课、辅导、考评等多方面。

最后是教学的业务管理,即针对教学业务工作实施的相关组织性、计划性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管理水平。

3. 方式与方法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管理的最基本和常见方法即为教学检查。对于小学教育而言,教学检查贯穿在教学过程中诸如备课、授课、布置及修改作业等各个环节。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检查在实践过程中需兼顾教学双方,既要对教师的备课、授课、布置修改作业等活动加以检查并提出相关指导意见,也要对受教者预习、听课、课业完成质量及学习成效等进行监督或检测,从受教者角度对教学效果做出了解掌握,并进一步实施全面、科学的教学管理。

二、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1. 主体问题

管理主体的指导思想直接影响着我国小学教学管理的发展成效。思维对实践行动有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对于当下小学教学管理者而言,其大都未能真正意识到教育管理的真正意义,未能意识到管理对学校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对于生活在快节奏现代化社会的管理者,时刻强化发展意识并保持积极主动的探索创新精神是管理者的必备素质。然而当下依旧有众多小学教学管理者一味沿用以往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同现代化教学管理的发展背道而驰。

能否将科学、先进的指导思想切实付诸于实践当中也是决定教育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管理者执行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为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指导计划及协调跟进等工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效用。目前我国小学教学管理实践中普遍存在管理者执行能力偏弱的现象,主要表现如下:一是严谨程度不足。面对既定的政策、计划未能做到按标准完成,甚至有降低标准、主观取舍乃至完全背离初衷的现象发生。二是完成速度不够。经常发生个人因素引发的计划不能按时完成,部分工作因此不了了之。三是实施力度偏差。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客观现实时未能及时、有效地调整既定安排,导致计划的实施工作因无法与现实状况相适应而逐渐降低力度,最终虎头蛇尾。

2. 内容问题

面对国家规定下的课程计划,很大一部分小学未能做到真正实施,以场地有限、硬件设施不齐全、条件不充分等理由大幅度缩减了诸如体育、科学、思想品德等课程课时,将教育功利化,面对上级检查应付了事。

面对国家提倡的以本地区、本学校特点为参考开设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个性化课程消极应对,以应付检查为目的开发、制定相关教材及教学计划,校本课程名存实亡。

内容、计划实施不到位是我国小学教学管理发展的突出问题,从根本上反映了教学管理主体的价值取向偏差。受教者个体的全面、科学、个性化发展是学校发展的价值所在,学校教育的存在意义是面向社会的人才培养,不能从根本上认清这一问题,教学管理发展势必会不断出现各种阻碍与问题。

3. 方式方法问题

目前我国小学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依旧大量沿用制定于20世纪90年代的教学制度,同新时代下的教育发展状况不相适应。旧式教学管理方法制定的出发点为方便性,未将人文化理念纳入其中,给教学双方带来了一定负担,例如量化的考评制度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限定性,诸如思想教育、人文关怀等工作因不在考核范围内而不能为教师带来成绩;为规范并加强教学管理,学校采取了细化、标准化制度的方式方法,长久之后教学管理异化为机械检查,教师的管理工作被形式化而演变为应付工作,原应具有的作用不复存在;旧式教学管理制度为方便管理是按照同一标准制定的,同当下人文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忽视了各小学特点、教师个体素质及不同受教者特性,统一化教材、教学进度、考试考核等教学管理方式方法很难满足现代化教育需求。面对上述种种问题,寻求解决对策与发展方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小学教学管理发展建议

1. 强化思想认识

教育教学思想认识是树立科学化办学理念、制定正确办学目标并进行规范有效办学的前提。对于小学教学管理而言,强化思想认识是以正确理念引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塑造良好的校内文化环境、树立积极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与健康精神追求的必要条件,也是解决小学教学管理发展的前提。小学领导层要时刻保持依法治校、治教理念,对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相关法规政策、方针理念保证全面落实,从根本上保证小学教学管理的正常轨迹;坚持教学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将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落到教学上,通过深化发展课堂改革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兼顾德育、素质教育,为小学生未来的综合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站在时代角度不断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与小学生发展、地方经济文化背景等相适应的校本教研文化,营造创新合作、平等共享的校内文化环境。

2. 强化体系建设

构建科学高效的小学教学管理体系,校长要首先做好领导带头作用,重点关注教学管理,引导制定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目标、计划等,按时了解一线教学发展状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并积极推广教改实施;副校长协助校长完善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并对工作的实施进行跟踪反馈,直接对校长负责,积极灵活开展调节工作;教学主任在上级领导下开展具体的指导与管理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制订教学计划,保证教学活动按照国家既定方案有序实施,并确保考务、评价工作质量;教研组按学校要求制订教学、教研计划并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提升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与教研水平,与各方相互配合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小学教师团队。

3. 强化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强化是解决小学教学管理问题,同时推动其发展的根本。教学常规管理中相关决策的制定要一切从本校实际出发,并要随社会发展、教育进步、学校发展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修订,确保适时、适当地推陈出新;根据新的课程变化状况安排本校教研工作,将小学生个体综合发展的推动作为首要原则,积极解决一线教师面临的各种问题,结合教育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构建民主开放、高效科学的教研机制;根据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创制有利于教师自主发展的考评体系,培养小学教职工的职业责任感和工作热情。

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以教学目标为基点,遵循教学规律与特点的教学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实现人才质量的提升,同时对于促进学校发展、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等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我国对小学教学管理的研究尚有不足,无论从研究广度还是深度看都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本文对小学教学管理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对当下我国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初步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能为小学教学管理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巍.构建全新的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新理念[J].科教文汇,2011,9(7).

[2]罗擎.隐性管理——课堂管理的有效方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2(6).

[3]郭宁.中小学教学管理创新研究——理论与个案[J].基础教育课程杂志,2011,6(13).

上一篇:能源生物技术下一篇:气象数据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