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产权交易战略研究

2024-07-25

新疆产权交易战略研究(精选7篇)

新疆产权交易战略研究 第1篇

(一) 产权。产权包含三层含义:第一, 是指资产的原始产权, 也就是说资产的所有权, 是受法律保护的经济利益主体对财产的排他性;第二, 是指法人产权, 也就是说法人的财产权, 包括经营权, 经营权就是企业法人对资产所有者给予其资产经营、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 是随着法人制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权利;第三, 是指股权与债权, 也就是说在实行法人制度以后, 企业对法人的资产具有所有权, 以至于使原始的产权转变为股权或债权。

(二) 产权交易。所谓产权交易, 是指在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发生的生产要素以及附在生产要素上的各种权利关系的有偿转让行为, 是一种以产权作为商品的市场经营活动。所谓企业产权交易, 是指企业的所有者将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有偿转让的一种经济行为, 比如企业的收购、兼并、重组等行为。

(三) 产权交易的功能

1、促进资源合理流动。所谓资源的合理流动, 也就是说使得优质的资源流向更有效率的领域, 没有流动和交易的企业就是一潭死水, 因为这样的企业就没有新的资源的流入, 进而不能进行资源的更新。产权交易是一种高层次的资源优化配置方式, 这样的配置能够使得企业的产权结构更合理, 有利于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资产的增值、保值。

2、提高经营效率。企业通过产权的转移和让渡, 使得不同的企业或者是同行业企业各自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进行产权交易就是在产权市场上公开拍挂, 使得需求者和供应者获取自身所需要的资源, 这样大大节省了双方的经济成本, 同时提高了成交的效率。

3、推动经济市场化。财产关系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产权交易的形成有利于推动经济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程度的不断加深, 经济开放要求越来越高, 产权交易的形成可以使得外国投资者加入, 这样不仅有利于外资的引进, 同时还可以促进我国的资本输出。

二、新疆产权交易基本情况

新疆产权交易所是自治区、兵团国资委共同出资管理的企业产权交易“阳光交易”平台, 自2009 年以来, 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 管理体制不断健全。2004 年, 新疆联合产权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 标志着新疆地方产权市场的诞生。2008年, 由自治区国资委控股重组新疆联合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 进一步完善新疆产权交易市场。截至2015 年, 新疆共有9 家产权交易机构 (包括地州级, 如伊犁州和巴州等) 进行产权交易, 涉及实物资产、知识产权、金融资产、矿产权、公房招租、股权托管、质押融资等交易领域。2012~2015 年国有产权交易量为473宗, 单单新疆产权交易所成交金额达77.5 亿元, 涉及总金额达到200 多亿元, 国有产权交易竞价率达24.2%, 增值达4.78 亿元, 虽然新疆产权交易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 市场较为单一。新疆产权交易市场业务范围较为狭窄, 仅仅局限在新疆地区, 再加上新疆经济发展缓慢, 与东部地区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新疆产权交易主要分布在北疆地区, 北疆地区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核心区, 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新疆产权交易在北疆地区发展较快。但是, 对于经济发展缓慢的南疆地区来说, 产权交易发展受限于南疆经济发展的因素发展得十分缓慢。这样, 新疆产权交易市场就仅仅受固于新疆地区, 更不用说把范围扩展到西北地区, 乃至全国范围了。

(二) 业务结构较为单一。目前, 新疆地区的产权交易主要以国有产权交易为主, 靠国资项目进场, 业务结构较为单一。在业务拓展上缺乏创新, 如何扩大业务范围, 提高社会化项目进场, 特别是非国有资产业务进场交易, 由传统单一的国有产权交易向新业务领域转变, 从而优化产权交易市场业务结构, 是新疆产权交易市场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 尚未形成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自治区尚未形成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 新疆区域辽阔, 南北疆13 个地州, 除了新疆产权交易所以外, 同时还存在着8 家地州产权交易机构。地州交易机构的成立顺应了国有产权进场的要求, 在规范国有产权交易, 推动国有产权有序流转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 总体上来看, 地州产区产权交易规模较小, 业务开展不充足, 这样不仅限制了地州产权交易的发展和创新, 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新疆产权交易整体速度的发展。也就是说, 新疆地州产权交易的分散性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新疆产权交易发展改革的步伐。由于地州产权交易规模较小, 地方经济发展落后, 信息闭塞, 科技发展滞后, 进而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 从而使得资源被分割, 形成交易成本高的特点。

(四) 信息披露不健全, 监管体制不完善。新疆地处我国内陆, 经济金融信息与我国沿海地区有一定的滞后性, 同时由于新疆发展较为落后, 各地州之间的信息传递具有不对称性。信息不对称也使得交易双方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可靠信息资源, 新疆各地州之间、新疆与全国产权交易市场之间的交易活动难以匹配。对于交易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 监管机构没有强有力地规定交易主体按东部沿海地区的交易形式进行信息披露。因此, 产权交易市场仍然存在内幕交易的不良现象, 信息披露制度的缺失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同时, 新疆产权交易市场的监管体制不规范, 新疆产权交易市场缺乏完善的交易监管规范, 从而使得企业之间进行内幕交易、企业与产权交易所之间的不规范, 甚至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这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产权市场的交易秩序。出于利益关系, 产权交易机构往往不是依据各自的实力, 而是权钱关系进行产权交易, 从而使得产权交易机构之间形成恶性竞争的混乱局面, 形成不合法合规的交易行为。如, 没有交易权限的产权交易机构, 在委托人未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资产的私下交易;部分产权交易机构在受理拍卖业务后, 因不具有拍卖业务资格, 转交给合格的产权交易机构进行违规交易等乱象的出现。

三、新疆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新策略

(一) 拓展业务范围, 实现“东西”贯通。新疆要立足于自身的区位优势, 努力拓展业务范围。2013 年中央做出建设丝绸之路的战略决策,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和连接中亚的“桥头堡”, 毗邻中亚五国, 应积极进行走出去战略, 与中亚五国开展产权交易业务, 同时利用“五中心”、“三基地”、“一通道”的战略位置, 加快与中亚五国的经济往来, 加快新疆企业在中亚五国的投资, 从而形成以新疆为中心的“中亚板块”产权体系, 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 实现以资本为纽带的联合。这样, 新疆向西可以开拓中亚五国市场, 就大大扩大了新疆产权交易市场的范围;同时, 新疆可以积极利用中央企业19 省援疆计划的优势, 积极与援疆19 省建立产权交易往来, 积极实施“做出去”战略, 也就是说积极与东部相对发达地区建立产权业务往来, 进而实现向东开拓内地市场的新格局。

(二) 建立要素平台, 实现业务多元化。新疆是各种资源较为丰富, 土地、矿产等资源较为丰富, 草原、农林牧业、民族文化产业等特色产业成为新疆产权交易发展的重要基石, 新疆产权交易市场可以利用地域优势, 积极推动自治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矿业权益交易、文化知识产权交易等交易平台。同时, 在丝绸之路视角下, 加强与中亚五国的产权交易往来, 建立符合自治区特点的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等交易市场。同时, 在南北疆农村地区搭建农业要素平台, 加强对新疆土地、林权等相关政策的研究, 利用新疆自身的优势开展土地经营、林权、草原权益等农业要素交易业务, 探索建立农村要素产权交易平台。

(三) 统筹全疆, 整体联动。由于新疆特殊的地域性, 不仅仅南北疆发展差异较大, 同时各地州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新疆地域辽阔, 各地州之间呈分散性分布, 这样就使得新疆产权交易市场呈现出分散的弊端, 不能有效统筹全疆产权市场,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新疆产权交易的发展。所以, 新疆产权交易市场要形成以新疆产权交易所为中心的产权交易圈, 使各地州的产权交易所不仅仅与新疆产权交易所相联动, 同时使新疆各地州产权交易所之间相互连通。这样, 在新疆产权交易所统一带动领导下, 进行统一的发展步伐, 形成新疆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应做到各地州的产权交易市场与新疆产权交易所创新与发展步伐的统一;同时还要做到业务资源的共享机制, 各地州产权交易所之间, 各地州产权交易所与新疆产权交易所之间要建立信息与业务的往来, 使得整个新疆的产权交易市场成为一个整体, 进而达到盘活整个新疆产权交易市场的目的, 形成统筹全疆, 整体联动的效应。

(四) 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完善监管体系。新疆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促进股权投资类企业发展暂行办法》和《关于规范国有产权转让权属变更有关问题的通知》, 这两个文件不仅仅在信息披露制度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而且完善产权交易监管体系也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除此之外, 产权交易市场的监管机构还要加强对信息制度的监管与完善, 进而更好地降低金融制度监管薄弱所带来的市场和系统性风险。新疆政府要根据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变和市场环境变化的需要, 促进产权交易环境的不断优化, 进而促进信息披露和监管体系的良性发展。在完善监管方面, 自治区要完善相关的条例制度体系, 政府部门要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 尽快修改相关的条例, 明确产权交易的监管监察部门的职责, 规范产权交易转让相关制度。同时, 还要落实自治区产权交易机构监管部门, 加强与财政、纪检、工商、银行等机构的协调统一。最后, 应加快行业协会的筹建工作, 促进加强行业自律。健全自律与约束功能, 发挥监督与协调作用, 更好地促进新疆产权交易顺利发展。

四、结论

产权交易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国家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下,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和“桥头堡”, 在连接中亚, 开拓欧洲市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 发展新疆产权交易市场对于新的时代下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产能过剩、推动经济改革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发展新疆产权交易市场可以带动东部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 缩小新疆与中东部地区的差距。从国家战略上来看, 通过新疆产权交易市场, 由西部的重要对外门户把中东部地区的产能和资本存量进一步向中亚和欧洲输入, 达到双赢的效果;同时, 从西北地区角度来看, 把新疆打造成西北地区的产权交易中心, 有利于西北地区承接东部产业, 促进中国中、东、西经济的协调发展;从新疆自身角度来看, 发展新疆产权交易市场, 有利于南北疆地区协同发展, 加快南北疆脱贫致富的步伐。因此, 借助国家丝绸之路发展战略, 探讨新疆产权交易发展新策略,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和平.中国产权市场发展报告 (2010-2011)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2]贾保文, 宋美华.打造中国资本市场的“产权版”——新疆产权市场发展创新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3]侯晓红.关于构建新疆统一产权市场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 2012.3.

新疆产权交易战略研究 第2篇

一、兵团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人口257.31万人,从业人员103.50万人,其中在岗职工67.19万人,农牧一线职工46.37万人。新增劳动力就业15万人(大中专毕业2.5万人)。

1.从业人员变化不大,但兵团职工数量不断减少(如图1所示)

2. 兵团从业人员结构情况(如图2所示)

二、兵团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突出问题

1.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形势严峻

由于兵团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团场地域限制,造成就业结构的不合理,劳动力供需矛盾不仅表现在总量上,而且还反映在实际需求与实际资源之间是否匹配上。

(1)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产业向高新技术方向快速提升,对技术和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者技术条件无法很快与之相适应,企业找适合产业岗位需求的劳动者难,“不少事情没有人去做”和“许多人没有事情可做”同时并存。从近几年招聘会上可看到,存在岗位多、求职者多、能达成意向的少的“两多一少”现象。

(2)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吸纳转移劳动力,这方面的工作还相对滞后。但是,这方面就业潜力很大。面对新的需求,许多新的产品和服务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许多新的工作岗位有待进一步开拓。

(3)在用人和择业观念上,两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观念上的偏頗和定位上的偏差。有些用人单位在用人上提出了苛刻的用人条件,不合理地提高了就业门槛;而在求职人员中,对自身就业的条件缺乏正确的评价,择业时挑肥拣瘦,定位过高,甚至对某些职业存有偏见,以致多次错过再就业机会。

(4)在自然环境上不少团场处在沙漠边缘,风头水尾,远离城镇,处于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区域,自然条件差,资源有限等,这些现象加剧了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使得兵团目前还有5万职工子女未就业,2.4万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2.团场职工年龄老化严重,职工文化素质下降

职工年龄结构的顶部老化严重,突出表现在第一代老军垦年龄老化,六七十年代的大部分职工已退休或到退休年龄,每年退出劳动队伍数量较大(如图3)。

而随着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的建立,兵团人才流失较严重,而随着兵团历程的发展,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得原有的职工队伍素质发生了变 化,第一代农垦职工的退休,补录农牧一线的职工大多来自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部分外省流入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生产经验,降低了职工的整体素质。现兵团一线职工初中以下占6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7%(如图4)。这些职工对兵团农业的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以及统一管理、集体经营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一时很难适应,而职工培训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有效手段,因此整体素质下降。

3.职工队伍的组织结构管理松散化,劳动关系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

目前,职工队伍的组织结构较建立初期有所变化,过去建制虽然存在,但原来那种结构严谨的团队建设已不复存在,内地来的劳务工和农民的涌入,使得连队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部分人员在连队占相当比例,有的连队甚至达到80%~90%,他们的集体观念差、组织观念淡薄,再加上“有劳动无关系”“有关系无劳动”现象的出现,造成连队职工管理和约束的难度增加。

三、兵团人力资源开发基本思路和措施

1.创新管理体制,优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1)充分发挥兵团优势,加快兵团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兵团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坚持实行党政军企合一的体制,加大政策的调控力度,建立与人员素质评价体系和管理相挂钩的利益措施,如实施阶梯式的社保补贴政策、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扩大就业等。将非“职工”纳入兵团的队伍建设,从而改变兵团职工年龄老化和素质不高的局面,优化队伍结构,改原有的区域单一的管理形式为政府社区的综合管理,变单一职工管理为从业人员综合管理,将辖区内所有劳动者纳入兵团队伍建设规划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范围。

(2)转变观念,立足市场, 做好人力资源规划。结合兵团发展战略,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规划,找到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做好区域人力资源规划,全面提升区域从业人员的素质。

2.积极引导,转变就业观念,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

(1)为化解劳动力市场中结构性失业的突出矛盾,定期发布市场劳动力供需季度分析报告,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展职业指导、政策咨询、跟踪服务等,围绕金保工程建设,建立完善起兵、师、团三级联动、统一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加大就业各项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大兵团对大中专毕业生见习岗位的开发和管理,做好公益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工作。

(2)不断完善招聘制度、流程和招聘服务体系。积极按照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要求把优秀、合适的人招聘进企业并进行有效的配置,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

(3)建立就业与项目建设联动机制,强化促进就业的责任。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拉动就业的作用,要建立和完善项目与就业的联动机制,加强有关部门间的协调联络。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主动联系,上门服务,跟进新项目,紧盯新企业,拓展新空间,用足新政策,开展新培训。实现“三个对接”,即企业招用工与落实优惠政策有效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与人力资源求职信息有效对接,企业用工技能需求与就业培训有效对接。

新疆特变电工跨国经营战略研究 第3篇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变电工)从1988年新疆昌吉一家街道小厂起步,围绕“输变电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国家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依靠自主创新和实施人才战略,经过28年的艰苦创业,如今已发展成为世界输变电行业的骨干企业。截至201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94亿元,利润总额13.52亿元,净利润11.80亿元;公司输变电成套工程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79.09%。

二、特变电工跨国经营发展情况

第一阶段,产品销售。特变电工最初以新疆为属地市场,向陕甘宁、西北等全国各地进军。1997年公司接到的第一笔国外订单是来自伊拉克的订单,公司通过给CMEC供货,通过中资投企业借船出海业务,把电线电缆产品销售给国内大型的成套工程公司和贸易公司,然后由他们再向终端用户或国外客户销售,这是特变电工单机销售的第一步。2000—2005年,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发现国外市场销售利润高、市场需求量大、市场保有量高,于是开始在海外派驻业务人员进行产品直接销售。产品在国外进行销售的过程中,特变电工依靠自身技术优势、认证优势、专业化团队和当地代理,逐渐拿到了变电站、火电站、水电站、太阳能电站等输变电工程,开始从单机销售转到成套开发(即EPC的总包商),这是公司走向国际化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公司的海外布局发展到了中亚、南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各个地区。

第二阶段,海外建厂。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的是印度市场,公司在印度市场拿到项目之后开始建厂。这是由于印度市场有这样一个规定:国外公司在印度不管拿到多大项目、多少资金,必须在当地进行制造业产能的转移与投资。此外,公司研究发现印度对765KV的变压器产品需求量非常大,而当地不能满足需求,因此特变电工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市场潜力建立了一个765KV的变压器和电抗器的生产制造基地,这一生产制造基地符合印度法律法规要求。

第三阶段,海外投资。特变电工在海外的投资与并购从2013年开始,主要是一些实体投资。如在巴基斯坦的太阳能电站投资,特变电工以运营商的身份,在当地拿到许可证和一些相关认证,建立了太阳能电站,建成之后一年就可以正常发电;然后公司和当地销售部门签订了一系列的销售合同,把电卖给当地的工厂、用户和电力公司,特变电工通过收取电费这一运营方式收回成本。

经过十几年的跨国经营,特变电工现已在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72个办事处,为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美国、欧盟、印度等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输变电技术装备和系统集成技术服务。截至2015年7月特变电工跨国经营对外投资总额已达2亿元。“十二五”期间公司销售收入已达600亿元人民币,海外业务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15%—20%。公司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千亿元,海外业务营业额达到总营业额的35%。

三、特变电工跨国经营战略分析

(一)企业联盟战略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生产变压器的企业有四个:沈阳变、衡阳变、新疆变和天津变,生产电线电缆的企业有三个:新疆电缆、山东鲁缆、四川德缆,公司最初允许各子公司开拓本公司的业务领域,之后通过国内股权并购统一对外进行跨国经营。目前,这七个生产制造基地已经形成战略联盟,以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名义对外进行生产销售,充分发挥企业的品牌优势和业绩优势。品牌优势方面:比如衡阳变的产品曾远销厄瓜多尔,当特变电工再去厄瓜多尔进行生产销售时,当地对特变电工这个品牌的认知度已经很高了。业绩优势方面:主要体现在特变电工的国际工程公司在国外拿到了许多高压输电线路、火电厂等工程。在国外做工程有一个硬性要求,假如公司投资一个500KV的输电线路,当地就要求对方必须具备1000公里500KV电压等级以上的总包方的经验才有资格去投标,而特变电工旗下所有企业业绩加起来已经达到了这一标准。由此可见特变电工各企业之间的联盟带来的最大优势就是业绩共享和品牌共享。

(二)技术领先战略

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最重要的是要拥有核心竞争力。特变电工之所以在变压器的电压等级、产品容量方面与ABB、西门子公司相比能成为世界第一,最主要的因素是公司具有技术优势,公司要求每年投入研发的经费必须占一定比例,以此来促进企业致力于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国际市场的不同需求。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平台,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课题、科技支撑计划及研究课题,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公司在产品试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实现了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截至2015年三季度,公司自主研制的4台世界首创的1000千伏发电机变压器一次投运成功,极大地提升了公司自主创新能力。

(三)本土化战略

本土化战略首先体现在产品生产方面。特变电工进行跨国经营时依据当地标准进行生产,并依据当地标准开发新产品。由于不同国家在电线电缆的厚度、直径、伸张力、弯曲度等方面都有不同标准,比如,中亚按照俄罗斯标准,东南亚按照IEC标准;在德国有德标,法国有法标;在南非也有自己特定的标准。因此,不论是生产、制造,还是标准要求、外包装,特变电工都根据当地的技术规范进行生产以满足当地的要求,拓展当地市场。其次,体现在产品销售方面。特变电工国外销售离不开当地客户资源,在与当地的一些电力部门、能源部门建立联系时,一般都借助当地代理,由代理带领公司建立当地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络。代理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提供一些变压器、电线电缆、开关柜的产品销售信息之外,还帮公司联系了一些输变电工程,这对于企业进驻当地市场起了决定性作用。

四、特变电工跨国经营战略的启示

(一)坚持自主创新,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特变电工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平台。公司规定,每年投入科研的经费必须占一定比例,这就为企业在输变电方面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提供了资金保障。因此,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时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增强自主创新意识,还应根据国外当地的具体情况研发改进产品以适应不同标准,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化经营中取得成功。

(二)提高品牌认知度,推进品牌国际化

特变电工的成功经验表明,品牌是决定企业跨国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品牌认知度是由市场进驻期限和市场销售规模决定的,企业应根据不同国家采取不同措施来提高品牌认知度。进行品牌宣传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常规媒体宣传外,企业在所在国实施一些民生工程、福利工程等来提高品牌认知度,而且这种举措容易获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认可,提高品牌影响力。此外,特变电工还借助政府的影响来提高品牌影响力,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巴基斯坦的许多公路等设施都是中国出资建设的,当地政府和人民对中国企业的接受程度很高,企业抓住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机遇开展跨国经营,以较低成本来推动企业品牌国际化。

(三)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打造专业化团队

企业进行跨国经营除了需要专业人才外,还需要掌握当地语言和法律法规、了解当地风俗习惯,这就需要企业培养国际化人才。企业加快人力资源建设,打造专业化团队,一是要建立科学规范的选人用人机制,为员工的“选、用、育、留”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二是针对不同岗位开展专项培训,加快员工成长,激励员工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立岗成材;三是完善干部培养机制,打造年轻化、专业化、国际化、复合型的后备干部团队,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夏君新,张利容.特变电工“走出去”战略研究[J].对外经贸,2013(2):44-46.

[2]段秀芳,吴微.特变电工面向中亚市场“走出去”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0-65.

[3]王伟靖.特变电工印度公司本土化经营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5.

新疆产权交易战略研究 第4篇

摘要:现在我国己步入加入WTO的后过渡期,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传统的知识产权内容又在不断扩展,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的形势也更加严峻。

关键词:中小企业 知识产权 战略研究

0 引言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技术的开发利用,而技术的创新、开发、利用又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必要的前提。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经济实力、人员素质等方面原因,在知识产权研发、保护等方面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面对知识产权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各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企业知识产权研发、保护等问题的形势也更加严峻。

1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增强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1.1 大力宣传目前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形势,增加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使命感。要通过宣传让广大中小企业明确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中小企业所处的国际大环境情况,从而以强烈的责任感去推动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1.2 大力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强化企业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业家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领路人,企业家是否具有保护意识直接关系到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成效。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加深广大企业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及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的认识,促使他们自觉地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去。

1.3 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根子”的观点,增强全体员工尤其是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通过宣传,使广大员工认识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从而使广大员工积极投身到知识产权保护活动中去。

1.4 加强宣传,强化专利保护意识,要加强宣传,使企业人员明确什么创新成果可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申请需要履行什么程序,企业在新产品开发的技术改造过程中,对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又符合其专利申请条件的技术或产品,要及时申请专利,使科研成果获得法律保护。

2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是世界各国共同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先后颁布实施了《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实话国际著作权公约的规定》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一系列的法律规定,基本上建立了符合国际规范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应看到,现行法律、法规与入世后的大环境下企业迅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不适应性,一些跨国企业利用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方面的漏洞,在我国滥用知识产权权力;在国际上又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名,打击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从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2.1 加强立法。一方面应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各种产权制度的执行规范,尽快制定出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如加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规定,高科技产品进出口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定等;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中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条款和内容,增强法律保护的有效性。加入 WTO以后,中国法律和国际法律存在着需要互相衔接的问题,如何保护好自己首先需要完善法律制度,其次还要制定与世界知识产权保护协议相协议,与WTO各成员国家法律相认可的知识产权制度。要密切注视国际知识产权的变化,适应国际化趋势和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使知识产权制度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撑。

2.2 严格执法,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要在立法的基础上,加大执法的力度,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活动,对侵权者尤其是故意侵权者应加惩罚力度。要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对跨地区、跨部门的侵权案件应及时、公正地审理,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利益。为确保执法的合法有效,应对执法人员加强培训与考核,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实行严格的持证上网制。要建立各项执法制度,健全各项执法监督机制,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效率。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社会监督。要采用集中整治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的形式,增加对侵犯知识产权活动查处的频率。

2.3 要从多方面失去知识产权立法,从保护知识产权发展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和行业协会都应该为推动国家知识产权立法做出自己的贡献。企业需要知识产权立法,国家也希望为企业的发展制定相适应的法律,如何做好知识产权立法工作需要双方的互动,需要企业和行业协会来推动国家知识产权立法。

2.4 加强立法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加强立法是一个渐近的过程。从现有条件出发加强立法要有较强的针对性,这样才能尽快地满足实际需要,比如当前许多国内企业还不知如何寻求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之时,一些跨国公司却己把知识产权当成了限制竞争、垄断市场的工具。

3 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综合能力

3.1 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明确知识产权保护的职责,对专利的申请、商标注册、计算机软件登记、科技成果登记、保密、技术资料的加密归档、处理知识产权的侵权、纠纷等要有专人负责,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效率。

3.2 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包括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密制度、成果归档制度、劳动合同制度等。

3.3 利用知识产权,进行全方位的综合保护。对企业经济效益影响较大的新产品新成果,如果具备条件,可以采用申请专利、申请商标和技术秘密等综合手段来加以保护。但如果企业在商标保护的基础上再申请一项外观设计专利权,则构成了双重保护,这样产品就不能被仿制了。

3.4 加强对科技人员流动中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小企业应当对本单位的知识产权,尤其是技术秘密给予严格的界定,并采取合法的、有效的保护措施。企业未明确或未采取适当保密措施,或者有关技术信息的内容已经公开,能够从公开渠道得到的技术信息,科技人员有权自行使用;科技人员在流动中,可以利用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和掌握的知识、经验和信息从事技术创新活动,但不能将原企业拥有的,特定的技术秘密擅自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侵害原单位的技术权益。

3.5 完善技术合同管理的制度,切实保障企业在转让技术成果时获得相应益,中小企业转让科技成果,进行技术交易,应当严格按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签定有关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以及技术入股、联营、培训、中介等合同,并且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有关知识产权归谁所有、如何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如何分配等事项,切实保证双方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尤安山.中小企业国际合作[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云结.浅谈入世与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3]毛美霞.论中国新时代下的知识产权保护.2004-04-10.

[4]苏敬勤.冯欲杰世界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技术贸易[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战略研究 第5篇

1.品牌战略的内涵

品牌战略就是公司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 以此来提升产品价值, 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企业经营战略。品牌战略是市场竞争的产物, 品牌形象的树立不仅仅是企业产品的代名词, 同时还是产品价值的体现, 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品牌战略包括很多方面:品牌形象、产品定位、发掘差异化、品牌核心价值等, 善于充分挖掘品牌要素, 对于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2.品牌模式的选择

品牌建设成为提升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根本要素, 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品牌战略来说, 品牌模式表现出一定的自由性。在选择品牌模式的时候, 必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外部竞争环境、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要素来进行, 从而为企业的品牌建设选择合适的方式。无论是综合性的单一品牌, 还是多元化的品牌建设, 抑或联合品牌、主副品牌等模式, 严格地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有效、科学地选择, 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3.品牌战略的管理与创新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 实现有效的企业品牌建设十分必要, 它是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关键。企业应该结合具体情况来进行有效品牌管理规划、品牌延伸, 并对品牌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以此来制定有效的企业品牌战略规划, 提升企业的发展速度。

二、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战略研究

1.实现有效的品牌定位

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产业完善的关键因素, 只有从根本上实现品牌定位, 才能够保证产业链的完整性, 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要想打造出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 必须要实现有效的品牌定位。以服装为龙头, 将主要的精力聚焦在棉花、纺纱、织布、印染、服装等产业, 从而增强产业优势, 打造出富有本地特色的品牌。建设有效的品牌, 就必须要聚焦本地的优势, 结合市场情况, 来实现有效的销售, 不断扩大产品的品牌效应, 这对于促进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2.打造完整的品牌价值产业链

实现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建设, 就必须要打造完整的品牌价值产业链, 不断组建纺织染印、包装、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相统一的产业链, 从而提升企业的产业优势。目前不少新疆纺织服装企业规模偏小、分散, 这会导致产业功能不够全面, 造成产品单一化、雷同化, 不利于实现特色化的产品开发, 这对于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有很大的阻碍作用。所以, 必须要从根本上来打造完整的品牌价值产业链, 不断地实现服装、面料等终端产品的延伸, 以此来打造产品的创意——设计——生产——市场定位——销售方式——后产品开发等为主的产业链, 以此来从根本上实现品牌价值产业链的完整性, 促进新疆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

3.加强特色品牌建设, 培养产业带

目前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过多地强调“新疆”这一地域概念, 而没有上升到特色化的品牌建设。要想真正提升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的知名度, 就必须要由地域概念向品牌概念过渡。拿目前新疆的彩棉产业这一特色产业来说, 尽管彩棉产业已经做得不错, 并广泛开拓了市场, 但是由于“彩棉”这一形象较多侧重的是物质属性, 而非品牌建设,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品牌的知名度。所以, 必须要加强特色品牌建设, 按照新疆地域、环境等要素来进行产品的归类, 从而实现特色产业带的培养。这对于提升新疆纺织服装的品牌效应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同时产业带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4.实现品牌延伸, 拓展品牌功能

实现品牌延伸, 拓展品牌功能, 对于实现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发展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实现品牌延伸与拓展, 可以通过衍生品开发、向其他产业渗透等方式来实现。第一, 在打造完整产业链的基础之上实现衍生品的开发, 比如以新疆彩棉为例, 可以打造有效的彩棉品牌, 并将其品牌符号授权给其他的产品, 从而发挥品牌的价值, 这一点可以向迪斯尼学习。第二, 实现纺织服装产业向其他产业的渗透, 实现有效的产业融合。不断地开展新产品, 从而提升纺织服装的辐射面和渗透力, 这对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必定会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结语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面对着日渐激烈的行业竞争, 唯有着眼于自身, 积极进行本企业的品牌产品研发, 打造一种口碑意识, 这样才可以令企业发展彰显出不竭的动力。新疆的纺织行业自身便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市场竞争之中, 需要积极转型产业结构, 挖掘自身的产品优势, 并借助现代化手段, 打造隶属于自身的品牌, 将品牌战略层上所遭遇的问题有效的解决, 在行业对比中, 借助差异点转变发展战略, 赢得新疆纺织美好的发展前景。

摘要: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点内容, 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与竞争力的强弱。不断重视品牌建设, 并发挥品牌的价值和功能, 增加品牌的附加值, 对于企业价值的实现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以新疆纺织服装企业为例, 在深入理解企业品牌战略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 从品牌定位、打造产品产业链、培养特色产业带、拓展品牌功能等几个方面来对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战略展开探讨, 从而为实现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思路, 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品牌战略,纺织服装,构建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子彬.2009中国中小企业蓝皮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9 (03)

新疆产权交易战略研究 第6篇

电子商务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的集成, 比如网上支付的完善, 买卖双方的诚信, 产品的质量, 物流的发展等, 其中物流的发展是影响新疆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问题。但是现在电子商务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快速增长的电子商务与物流不能满足其需要的之间的矛盾。新疆与内地省市之间的距离平均在3000公里左右, 运输路线长, 费用高, 因产品质量问题产生退货费用的成本较高, 这会影响电子商务交易量, 进而影响企业利润。因此便捷合理的退货政策应是B2C企业考虑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一) 逆向物流的概念

逆向物流 (Reverse Logistics) 可以被定义为物流的逆向过程, 这个名词最早由Stock在1992年提出, 他认为逆向物流是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物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传统观念认为逆向物流就是产品的再循环和再利用的过程。但是今天, 不同的企业和部门对逆向物流有不同的定义。零售商认为逆向物流就是从消费者手里取回退货的方式和途径。制造商则倾向于把逆向物流定义为从用户那里回收有残次的的产品和可以再利用的外包装的过程。物流管理委员会对逆向物流的定义是:为了重新获得价值以及合理处置废弃物, 计划, 实施, 控制原材料, 半成品, 产成品等物流和相关信息流从消费地流向原产地的过程。退货管理是逆向物流管理的一种,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电子商务B2C模式的零售企业的逆向物流, 即网络销售中退货逆向物流。

(二) 国外逆向物流研究现状

国外逆向物流的研究中, 有较多的文献分析了逆向物流的含义以及在环境立法日益严峻形势下逆向物流的必要性和逆向物流在各个行业的发展。Briot等比较了逆向物流的多种定义, 详细分析产品回收的驱动因素、回收产品的类型和特征、逆向物流的参与者和过程。Daugherty等指出了在影响逆向物流绩效的许多关键战略决策中, 集中资源发展信息技术能力具有相当重要性。Chouinard等研究了逆向物流活动与企业的整合以及与新系统的协调, 认为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逆向物流活动, 必须构造新的组织体系和信息系统。Marx-Gomez提出了扩展性预测方法进行再生废旧产品回收价值的预测。在逆向物流的研究中较多的文献专注于某种具体的产品。危险废物、建筑工地的沙子、废旧电子产品仪、报废汽车、包装产品等都有文献专门进行了研究。

(三) 国内逆向物流研究现状

国内对逆向物流的研究仍然分为三个方向:逆向物流网络研究, 逆向物流库存控制系统研究, 以及对回收产品和材料再利用的生产计划研究。到目前为止, 大部分用定量模型进行的研究的关注点主要在网络设计和库存控制上。内对于逆向物流的关注始于2001年, 对电子商务下的逆向物流始于2005年, 截至2012年12月, 以逆向物流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检索到的文献有612篇, 其中与电子商务有关的逆向物流有34篇, 其中大部分文献是对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模式的研究。

二、新疆电子商务B2C模式下的企业逆向物流发展现状

(一) 企业对逆向物流认识不足

据调查, 新疆B2C模式下的企业缺乏对逆向物流的认识, 对退货管理方面重视程度不够, 新疆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其退货成本较大, 因此退货不仅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益, 对消费者来说更是一种损失, 逆向物流成本高, 效率低, 不确定性高。许多企业的管理层对逆向物流的重要性和逆向物流的潜在价值认识不足。所以, 当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发生冲突时, 企业管理者常常会放弃逆向物流。很多企业认为实施逆向物流成本高, 短期内很难获益。发展逆向物流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企业和社会对它缺乏足够的重视。

(二) 缺乏逆向物流管理经验

我国开始关注逆向物流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但是由于传统经济观念的影响及逆向物流引入时间较晚, 故逆向物流管理观念淡薄, 缺乏逆向物流管理经验。正向物流的处理方法有一套规定的流程, 一般来说都是比较规范的, 但是逆向物流的处理系统与方式没有规律可循, 其复杂多样性导致不同的处理方式对恢复资源价值的贡献的表现上差异显著"普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基本上对逆向物流进行处理和管理"。许多企业的退货机制不完善, 当客户要进行退货咨询时, 企业内部人员避而不答, 或者是公司为防止退货而制定的某些政策, 使得退货产生的各种费用很高, 使客户不能接受。这些都是企业缺乏逆向物流管理经验造成的。

三、新疆实施逆向物流的发展战略研究

(一) 企业应提高对逆向物流的认识, 预防逆向物流

要提高企业对逆向物流的认识, 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 一方面要加强相关立法和市场监管;另一方面要在政策、法规、税收等方面对企业进行鼓励, 尽可能提高企业逆向物流管理水平, 增加逆向物流边际收益。另外, 企业应积极预防逆向物流的发生, 对已经发生的退货现象进行合理及时的处理。必须让消费者在决定购买商品之前明白企业的退货政策, 这样不仅可降低退货量, 更可以维护企业的信誉。企业可以在网站建立留言版, 虚拟社区以加强于顾客之间的交流, 促进沟通。保持低退货的最好方法之一是保证提供的产品图像清晰、全面, 传递给顾客的关于功能、大小等信息的准确。

(二) 加强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现代物流中,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条码技术, 物流跟踪技术等已广泛应用于各物流公司。全面改善电子商务环境, 打造逆向物流的智能化电子商务平台, 是逆向物流的发展趋势之一。通过引进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系统, 消费者可以便捷得定位自己的物品, 确认物品是否到达卖家手中, 防止因企业作弊拒绝回款给消费者, 为顾客收到退货款提供保障。因此, 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在逆向物流管理领域降低由退货等造成的资源损失率, 企业应加强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国家在这方面也应该加大支持力度以推进其发展。

(三) 建立集中式回收处理中心

B2C电子商务大多覆盖的是零售业, 明显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 尤其是新疆地区, 地域辽阔, 交通设施不发达, 与内地距离较远, 供应商较多、分布较广泛, 消费者更是如此, 分布在不同区域, 可说是角角落落。建立集中式回收处理中心是逆向物流高效运作的基础和前提。逆向物流流程上所有的产品都会被先送到这里, 经过专业人士对其分类、处理后, 再送到其最终的归属地。目前退货的网民退货的形式就是通过快递寄回企业所在地, 通过集中式回收, 批量收发,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摘要:当前, 新疆电子商务B2C模式下的企业逆向物流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 表现在企业对逆向物流认识不足, 缺乏逆向物流管理经验。新疆实施逆向物流的发展, 企业应提高对逆向物流的认识, 预防逆向物流, 加强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建立集中式回收处理中心, 通过集中式回收, 批量收发,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关键词:新疆,企业,逆向物流,B2C模式,战略研究

参考文献

[1]周俊录, 董艳.电子商务中的逆向物流管理[J].物流管理, 2007 (2) :38-39

[2]金卫健, 江孝感.逆向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2004 (3) :75-77

[3]王航.B2C电子商务环境下退货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研究[J].物流技术, 2010 (12) :182-184

[4]邓云霞.企业逆向物流模式的决策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 2004

新疆产权交易战略研究 第7篇

摘 要: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需要发挥各方面力量的作用。首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出台,推动了知识产权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为行业协会自身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各方面的指导和措施保障。其次,行业协会在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的作用。再次,促进两者良性互动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才能实现协调发展。

关键词: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业协会;互动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160-03

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对行业协会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行业协会的组织架构的完善

第一,目前我国行业协会中的各部门大多都是以经济性职能为主,只是设有权益维护或者法律顾问这样相近并且笼统的机构,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并没有给予过多的重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出台,确立了知识产权创新在市场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明确了知识产权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引导并鼓励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创新,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这些做法无疑使那些原本并没有知识产权意识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使那些已经参与和进行知识产权创造的企业得到政府有力的支持和各方面的保障。

第二,因为有了政府相关的鼓励措施,有关的行业协会也会对自身组织架构进行调整,行业协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增加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职能部门。增设专门负责该行业领域的知识产权运用和管理的职能部门,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咨询,该部门可以统筹整个相关行业的知识产权的运用、管理和保护。

(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行业协会进行业内维权

近年来,国内企业维权方式已从单打独斗发展为形成行业联盟、行业协会进行,协会集体维权将被更多的企业采用,协会也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纲要》中充分肯定行业协会在业内外各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纲要》指出要加快知识产权法制建设,加强立法透明度,拓宽企业、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参与立法的渠道。这样的规定使得行业协会可以参与到立法过程中,为政府的立法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并且使行业协会比单独的企业更加了解相关的立法程序和法律规定,为行业协会利用其参与制定的相关法律进行维权提供有利的条件。《纲要》进一步提出要提高知识产权执法水平。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审判机构,充实知识产权司法队伍,提高审判和执行能力。该条款切实保证了行业协会可以通过有效的法律途径进行诉讼并得到公平合法的保护,维护本行业的合法权利。

(三)有利于行业协会进一步加强自律和完善自治规范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行组织建立的社会自我管理组织,是行业自律组织,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自我管理水平。“同行是冤家”,为谋求市场份额和利润,国内同行企业之间发生的商业秘密、专利等知识产权纠纷并不鲜见[1]。

《纲要》中指出,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健全技术资料与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建立适应知识产权特点的立法机制。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企业之间不正当竞争屡见不鲜。近年来,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逐渐兴起,包括行业协会在内的大量的社会组织介入到纠纷解决的过程中,并且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纲要》为行业协会完善其自治规范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促进行业协会注重协调业内各企业因知识产权而发生的冲突和摩擦,制定相关的规范加以平衡,并且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规范力度。

(四)有利于提高行业协会的服务能力

《纲要》中指出,要构建国家基础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高质量的专利、商标、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库,加快开发适合我国检索方式与习惯的通用检索系统。健全植物新品种保护测试机构和保藏机构。指导和鼓励各地区、各有关行业建设符合自身需要的知识产权信息库。促进知识产权系统集成、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培育和发展市场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知识产权信息需求。鼓励社会资金投资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鼓励企业参与增值性知识产权信息开发利用。

《纲要》中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行业协会搜集相关的资料,及时向会员发布,避免信息掌握不够全面而产生不必要的侵权和纠纷。为了避免因为产品侵权而导致的贸易受挫,各种检索系统、信息平台和保护机构更有利于外贸行业掌握国外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为我国出口企业制定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不至于陷入被动的境地。

二、行业协会对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促进

(一)行业协会可以推进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

1.促进知识产权立法的完善

一方面,行业协会直接参与知识产权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由于行业协会、特别是一些较大的行业协会的巨大影响,在我国的中央立法机关和地方各级立法机关中一般都有行业协会的代表,在进行相应的知识产权立法时,他们可以根据其所在行业的要求参与表决,并以此来影响知识产权立法的进程和质量。另一方面,行业协会通过其自治规范影响知识产权立法。英国学者认为,制度系统是通过将社会惯例和规范正式确立在法律和宪法之中而获得其稳定性的。知识产权立法也需要不断地融入社会惯例和社会规范,而行业协会制定的自律规范往往就是这样的社会惯例和社会规范[2]。行业协会将那些尚未被立法者认知但却属于本行业对知识产权工作的一些共性要求制定成行业自律规范,然后通过自律规范的实施和推广影响立法者,并使这些行业要求最终被相关的知识产权立法所接受。

2.促进知识产权执法机制的完善

一方面,行业协会可以弥补执法资源的不足。执法资源的欠缺是我国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只在中央和省级设置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局,在设区的市以下的地方并未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局,只是在各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内设置少量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岗位,专门机构的缺乏和管理人员的不足使得本应受到高度重视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却在市县一级的工作体系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可以监督和促进执法工作。行业协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相对于一般的单位和个人更容易发现知识产权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行业协会代表着众多成员的意志和利益,其针对知识产权执法工作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更容易受到知识产权管理机关的重视,也就更容易促进知识产权管理机关解决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3]。

(二)行业协会可以推动行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

1.对知识产权的创造具有信息引导功能

行业协会具有信息库的功能,可以提供并相互交换成员企业的信息,进而有助于成员企业以更快捷的方式回应市场需求和经济变革[4]。行业协会通常对本行业的知识产权状况也比较了解,他们可以将本行业的知识产权信息及时传达给成员企业,使成员企业更清楚本行业知识产权创造方面的薄弱环节,以保证其知识产权创造工作更有针对性,避免技术的盲目开发,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的效率。

2.对知识产权运用的宣传推广作用

行业协会可以采取直接方式对知识产权成果的运用进行推广宣传,比如,很多行业协会利用自己刊物的公信力,通过这些刊物直接介绍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知识产权成果,使该成果被更多的成员企业认识并采用。还可以通过间接方式促进知识产权成果的推广运用,比如,行业协会利用一些展览会、展销会,为其成员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使成员的知识产权成果能够更容易为他人所认识,从而获得更多被运用的机会。

(三)行业协会可以促进知识产权保护

1.发挥知识产权自律的作用

行业协会可在内部会员企业之间完善行业自律,减少纠纷的发生,提升行业整体优势。运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鼓励支持业内企业进行平等自由竞争,约束行业内的假冒仿制等不规范行为,维护本行业的企业竞争力;协调企业间的知识产权事务,减少企业间的知识产权摩擦,避免诉累和内耗。行业协会必须对本行业内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对砸牌子的伪劣行为及早进行治理,制定行业内技术贸易活动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2.发挥知识产权维权的作用

当国内企业与外国企业发生知识产权纠纷和争端时,政府往往不能直接出面,企业自己又没有能力解决,行业协会出面调解知识产权纠纷,比较符合国际惯例。近年来,我国企业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常常是行业性的集体事件,行业协会出面更有利。行业协会为会员单位在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起诉与应诉、与国内外政府和组织间的知识产权协调、对外知识产权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发挥集体运作功能[1]。

三、行业协会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良性互动的实现条件

(一)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从法律层面看,我国的《民法通则》、《公司法》确立了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取得合法资格的行业协会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活动。一些地方还出台了若干地方性法规,促进了行业协会的发展[5]。但是,目前法律仍未完全确立行业协会的独立地位,明确其职责,赋予其相关保护知识产权的权限,行业协会定位并不明确的情况突出。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就必须要在法律上界定行业协会的地位,明确其性质和职能权限。在法律地位上,有学者认为,行业协会应该是行业内部企业自发组织形成的一个民间团体,性质上应属于社会团体法人[1]。这样在明确了行业协会的地位能够使其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开展与其性质、地位相适应的活动,可以避免使人产生这样的疑惑:行业协会到底是政府的代言人还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团体法人呢?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基本建立了现代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但是为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相关法律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尽管法律制度要由立法机关制定,但是对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的相关行政法规,如《专利法实施细则》和《专利审查指南》等一系列行政法规和政策,则需要政府推动制定。因而要在法律制定方面发挥政府作用。

同时法院在审判过程中也积累一些经验,因而也应有配套的司法解释。同时,这些法律制度应该与国际接轨,既保护本国利益也要体现国际化特点[6]。政府可以利用与行业协会的密切联系,在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时充分听取行业协会的实践经验,使法律法规等能够为行业协会理解接受,使行业协会这个“中间人”更好地发挥上传下达的功能,使相关法律法规为行业内所普遍知悉,为更好地贯彻法律法规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微观上促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二)行业协会组织建设的强化和人员素质的提高

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行业协会在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和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行业协会自身组织建设和人员素质对其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发挥相应作用的意义,这有利于行业协会自身整体素质提高,从而在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时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有关意见,促进对知识产权战略核心思想内容的把握,使知识产权核心思想在各个法律政策中更加细致地体现出来;同时有高素质的人员也有助于把知识产权战略内容贯彻到实践中去。因而必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和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作用,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行业协会要建立协调机制,统筹规划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其次,行业协会要建设相关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师资队伍,大规模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中介服务人才。最后,行业协会要完善吸引、使用和管理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相关行业协会内部制度,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三)知识产权执法和司法人员的意识提升

要提高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队伍素质,提高执法效率。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主要依靠知识产权执法人员和司法人员凭借国家强制力实施,但是光有知识产权执法人员和司法人员凭借国家强制力实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强制力只会起到一定程度的威慑作用,不会使“法律是神圣的,是不容许侵犯的”观念深入人心,因而需要行业协会这个中介组织使这些观念内化到企业管理者等人的心中,使遵守法律法规成为一种习惯。

这就需要知识产权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在其执法和司法中有意识地去帮助行业协会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发挥相应的作用。比如说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可以为行业协会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使行业协会有能力、有条件的定期组织行业协会相关人员,甚至是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的管理者定期外出考察、学习向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比较先进的国家学习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理念等措施,使他们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受这些观念影响,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知识产权方面的争议发生,促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陈武.行业协会在实施知识产权中的作用[J].电子知识产权,2006,(5).

[2]马尔科姆·卢瑟福.经济学中的制度[M].陈建波,郁仲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19.

[3]董新凯,朱婵敏.行业协会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J].科技管理研究,2010,(2).

[4]鲁篱.行业协会经济自治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58.

[5]石晶玉.我国行业协会知识产权服务职能亟待强化[J].经济理论研究,2008,(1).

[6]乔永忠.论政府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作用[J].探索,2008,(5).

上一篇:电子书的版权保护问题下一篇:自我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