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开放性的美术课堂

2024-07-07

创设开放性的美术课堂(精选12篇)

创设开放性的美术课堂 第1篇

一、为了学生自由生动的学习空间, 必须进行开放式的课堂,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要针对课堂的环境, 利用生活中的常识, 设置一些疑问和情境, 让孩子去自由想象发挥, 画出自己心中的答案。小学生思维活泼, 要在课堂中做到学习、模仿的同时, 还需要有自己的主见, 去表演自己的才华。在教学中, 教师要创建一种氛围, 让学生走进教师的所创建的环境中, 使得美术课堂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学生有了教师的教导后, 具备了丰富的感性思维, 有了想象的原始材料, 就会激发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比如说学生对音乐都比较有兴趣,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创设一定的音乐环境, 来作为学生思维的源泉。在美术课“春天在哪里”中, 可以先在课堂中播放有关春天的愉快的音乐, 同时再加上一些具备春天特色的声音, 如各种鸟儿欢快的叫声, 配合上多媒体设备, 展示出春天的花草树木, 同时与现实相比较, 要求同学对这些事物说出它们的特色, 如颜色、形状等。然后再让学生展开联想, 去问一些没有播放到的事物, 让学生组织好自己的语句, 去描绘这些事物。这样一来, 有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课堂就会充满积极性, 大大提高了课堂的上课效率。

二、要想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必须选择开放式的课堂

21世纪需要孩子对这个世界有更好的理解, 美术教育对孩子的培养至关重要。要想提高小学生的创作能力, 必须突出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 充分考虑学生个人的选择和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 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为学生的未来做铺垫。比如, 在“小纸船的梦”这一课中, 教学要求的重点是制作立体场景。这个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感知立体能力, 对物体遮挡物体有所理解。在教学中, 可以拿一些具体的模型, 在课堂中有所展示, 然后让学生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对课堂能力的掌握, 可以通过绘画、纸工和泥工等多种方式考查。学生在不同方式的学习中, 可以知道自己所感兴趣的是什么, 哪种方式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 这样一来, 学生对美术就会产生足够的兴趣。而只有在学生有了兴趣并热爱美术的同时, 才会有创作的冲动和欲望, 最终才会有所创新。由此可见, 开放式的课堂对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非常重要。

三、现代化的教学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 必须进行开放式的课堂

在现代化的教学中, 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广。在教学中, 可以选择电脑网络、参观、自己动手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多种渠道获得不同的大量的美术作品下, 视野得到了拓展, 感知时代的前进性以及美术的艺术能力。例如手工课是主要培养学生的具体实际能力, 创造能力, 同时通过自己动手, 掌握不同的事物的属性, 拓展视野。在“风凉的扇子”一课中, 可以先让学生去查找资料, 了解扇子的种类和模样, 然后去亲自动手制作一个扇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自己动手, 培养了孩子的兴趣,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在考查学生成绩的同时, 可以通过考查扇子的漂亮程度, 颜色搭配等, 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又开拓了相互的视野。由此可见, 必须进行开放式的课堂。

创设了开放的美术课堂, 能够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课堂因此多样而充满活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勤于思考, 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同时, 教师的教学观也要进行转变, 应该以学生学习过程中同伴的身份加入到他们中去, 拉近师生距离, 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宽松的情境中勇于创作。总之,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通过对他们美术能力的培养, 丰富他们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 开放式的课堂使他们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更能体现美术学科对学生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何晓东.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研究, 2008 (8) .

美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 第2篇

单位:南昌红谷滩育新分校

姓名:陈虎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正以令人惊喜的速度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它集声、色、画、文为一体,为沉寂的课堂带来一股股“清新的风”,对于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着其它的教学用具无可比拟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恰到好处地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在可以利用多媒体的集成性,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利用多媒体的集成性可以创造形象逼真、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受到刺激,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化深为浅,突破教学重难点,使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虚幻的形象变得具体化,把时间的过程缩短,把空间的距离拉近,把微观的事物放大,把宏观的事物变小,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及时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的信息化,加大密度,拓展学生视野。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轻松和谐的、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和科学文化氛围的美术课堂,帮助学生理解,启发学生进行创作,提高学的美术素养和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提倡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今天,作为教育者应努力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就对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情境,深入优化美术课

堂教学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人的情感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学习也不例外。从广义上讲,情境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而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上讲,则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把教学内容置于一个生动、鲜活的情境中,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将学生置于知识的情境之中。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具有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的功能,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1、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实践证明,在新课的导入方面,若能创设出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指向,为学好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计算机辅助教学集音、像、动画于一体,具有视觉与听觉双重效果,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学习兴趣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教学“生命之源——水”时,新课伊始可以用计算机放映这样的动画: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人们在水中嬉戏,伴随欢快的音乐,学生们也很开心的欣赏。后来改换水资源的现状配上低沉的音乐,学生都沉默了„„通过以上动画,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

22、为学生创设问题思考情境。

“学习自疑问开始。”“学者无疑需教者有疑。”良好的问题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思维,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都是在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中实现的,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如教学“对称”时,首先借助计算机演示对称的图案,并用闪亮、着色加以提示,然后通过画外音提问:“谁能从刚才的画面中发现图案具有哪些性质?”学生通过动画的演示以及动画中的提示很快就能将轴对称的性质说出个一二。因为有了直观的感知,学生的思维有了方向,思考与解决问题也就不困难了。

33、为学生创设知识的应用情境。

人类学习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各科《大纲》都明确地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常规教学手段由于受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有效地为学生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而由于计算机教学媒体具有强大的“虚拟”、“复原”、“再现”等功能,能创设出丰富的虚拟应用情境。如教学实际应用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媒体将问题演示、“复原”出来,既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利用计算机教学媒体创设应用情境,可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虚拟的现实世界,通过对方法与策略的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想象,达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展现过程,拓展思维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过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要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展过程。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传播过程,更是能力的培养过程,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再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

由于计算机教学媒体具有强大的虚拟”、“复原”、“再现等功能,能形象逼真地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把“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思维活动与知识的发展同步一致,有助于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通过计算机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动态地展示出来,并借助于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达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再比如,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形象逼真,使学生对该内容的掌握极其有利。

2、创造时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

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形象的模拟思维世界,再现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如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影象向学生展示地球上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的气候、植被、生物种群变化规律等,让学生结合直观发挥想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地球气候的变化规律。这样弥补了传统教学难以讲清的不足,使学生突破现实的局限,能在脑中展开想象、发散思维,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动态、直观、形象的演示能使学生的理解更彻底,记忆更深刻、更牢固。

3、模拟操作过程,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过程,借助闪亮、着色、移动、停顿的方法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更能突出要领,更能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可通过计算机动画演示直尺和圆规的作图过程,新奇有趣,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使学生能有效地掌握尺规作图的方法,克服了教师乏味的说教,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三、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多媒体的强大功能为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了条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使用最多的是课件,能制作出形象、色彩鲜明、声色结合的背景,并且教师在制作时有较大的随意性,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制作一些有针对的可见

为儿童创设开放的美术教学空间 第3篇

一、开放的课堂为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在我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体会到,教师掌握人际关系的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及在校行为等均有直接关系。教师必须能够以最大的热情和爱心对待所有从事的工作,才能在教学中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于对教师的眷恋。儿童常因喜欢老师愿意参加美术活动,因为喜欢老师而变得守纪律和听话,他们愿意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开放性教育还十分注重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够尊重自己内在价值的教师也会十分尊重学生,对于儿童的创造给予保护和鼓励。儿童们年龄虽小也都有自尊,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图,才能恰当地提出建议和给予合适的帮助。在教学中才能有更大的包容心,帮助各色各样的学生发展自己。

二、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自主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有计划地巧妙设疑,置疑,创设问题情景, 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欣赏者,模仿者,而且与教师共同面对问题情景,解决问题,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创造者.美术教学也必须在一种氛围中,一种文化中才可能进行.如果学生由头至尾都不能走进你的思路,那么美术教学就难以继续下去。在上《我们的田野》一课时,老师先是让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一首“我们的田野”歌曲,让学生感受那无边的田野、美丽的土地、蓝色的群山、飞翔的雄鹰等带来得美感。听完后,学生们都争着抢着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我看到了金黄金黄的麦穗了;老师我闻到了花香;老师我看到我的爷爷正在田里干活(因为他的爷爷是在农村)……这时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幅超大表现田野的背景图,告诉学生我们要把将刚才你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景物和人物都画出来,然后用剪刀剪下粘贴到黑板上的田野中。这时的学生们早已按耐不住自己的愉悦心情急着想把自己的作品第一个贴在前面。毫无疑问,对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甚至比渊博的学识更为重要。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着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

三、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表现形式空间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观为新世纪的美术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拓展和组织形式上提供广泛的空间和新的可能性,因此应在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了选择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都能获得成功。如在《小纸船的梦》的教学中,把制作立体场景作为重点,因此为使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在导入上直接切入遮挡现象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自己直观的感受,老师点出这种现象在美术中叫遮挡关系,启发学生说出身边的遮挡现象。在制作中,学生准备了不同的材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形式,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使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从学生画出的、剪贴出的、泥捏出的合理有遮挡关系的景象,就会发现学生对生活的创作热情。因此,开放性、选择性的学习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

四、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视野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在教学中通过电脑网络、收集资料、参观访问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大量接触美术作品,拓展其艺术视野,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引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思想的深度。通过网络、图书等手段,孩子们不仅找到了有关资料,也找到了学习的快乐,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都跃跃欲试的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画面。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拓展学生的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意识。

五、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自由评价自我表现的舞台培养学生能力

在教学中,画得特别好的学生,最大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某些技法差的,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落。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时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画得不好的要表扬他的“闪光点”,表扬你“想法好”,“用色大胆”等等其它方面,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对美术作品的评价结论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课前给孩子互相评价的机会,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学生在互动中还能经常听到“他画的比以前进步了”,“他的颜色涂得好”,“我要学”……

因此,只有创造开放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课堂才会因此而多彩并充满活力。

创设开放性的美术课堂 第4篇

一开放式的交流

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体会到, 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 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儿童对教师的眷恋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愿意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因此, 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教师经常置身于学生中间, 可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

利用教师与学生的空间接近度, 促使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得更积极主动。教师的靠近行为会被学生看做是对他们的喜爱、赞同和友好。教师如果习惯走在学生中间讲课, 与他们一起动手实践, 以他们中的一员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之中, 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增加和谐温暖的气氛, 也会发挥教师的作用, 加深教师的影响。

2. 师生角色互换, 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教师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 让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 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参与学习讨论, 从形式上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使学生放松心情, 能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学习、感受和体验。

3. 加强学生间的互相交流合作, 有效地增强了学生间的友谊和信赖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或小伙伴形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进行探究或集体创作, 大家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在这样的氛围中, 既督促了个别学生改善懒惰、缺乏上进心的个性, 又影响了个体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逐步形成各自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同时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信赖感。

二开放式的教学体验

教学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有计划地巧妙设疑、置疑, 创设问题情境, 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 让学生进行交流, 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欣赏者、模仿者, 而且与教师共同面对问题情境, 解决问题, 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创造者。美术教学也必须在一种氛围中, 一种文化中才可能进行。如果学生自头至尾都不能走进教师的思路, 那么美术教学就难以进行下去。

1. 开放式的表现形式空间, 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美术教学在表现形式上应突出选择性, 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 突出自己的闪光点。美术教学使学生对生活中普遍的、合理存在的现象有初步的认识, 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表现, 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创作热情, 展示自我激情。因此, 开放性、选择性的学习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平台。

2. 开放式的创作活动, 调动学生积极性

开放式的创作活动可以采用集体无主题的绘画方式。例如, 每组第一位学生在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简单图形, 到了规定时间后, 无论完成与否, 把自己的作品传给后一位同学, 拿到前一位同学作品的同学经观察后, 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继续完成作业。同样, 在规定时间后, 第二位同学再把作品传给后一位同学。如此循环, 直到作业完成。学生对集体完成的形象和突出的色彩感到兴奋和愉悦。采用这种接力游戏不仅给学生创设了自由、活泼的创作空间, 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享了学习成果的快乐, 提高了学习效率。

3. 开放式的教学评价, 激励学生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 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课。激励性评价是教学中的艺术,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这也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会有一定差异, 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 更不能用“画得像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在教学中, 画得特别好的学生, 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某些技法差的学生, 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落。遇到上述情况, 教师在该表扬时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 并提出新的期望, 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画得差的学生要表现他的“闪光点”, 如“想法好”“用色大胆”等其他方面,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 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 对美术作品的评价结论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课前给学生评价自我的机会, 可以相互借鉴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等方面的能力, 而且学生在互动中也学会了宽容。

三结束语

小学美术开放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体系。它体现了美术教学的创造性本质、以学生为主的教育原则, 强调了美术教学法的灵活性、开放性。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自由的空间, 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从真正意义上来说, 美术教学是一种形象塑造与审美的特殊文化教育,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 教师必须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思维是创造的基础, 而走近学生, 让学生走进生活, 正是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为儿童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空间, 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寻找、体验、获得快乐, 是培养孩子观察、审美、想象、创造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美术教育,开放式教学,交流,体验

参考文献

[1]朱家雄、林琳、吕坚编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朱家雄、林琳、吕坚编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 (郭小平译) [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 (郭小平译) [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

[3]周急.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新探[J].中国美术教育, 2001 (6) [3]周急.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新探[J].中国美术教育, 2001 (6)

构建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 第5篇

厦门海沧育才小学 魏思东

摘要:课堂是课程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所组成的一个共同生长、相互影响、彼此融合的一个整体的教育文化“生态系统”。课堂就是这个“生态系统”系统中通过教师连接课程与学生的最关键的纽带。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探究知识的舞台,更是师生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舞台。而作为主体之一的教师更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美术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互动生成与师生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舞台。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我们说:“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陶行知先生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及其地位的论述是颇具民主平等以及现代教育色彩的,他的教育理论在今天看来仍然充满着崇高的教育智慧。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时代呼唤着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呼唤着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

关键词:开放式,小学美术,新课堂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现代的课堂教学符合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这一具体目标要求,使儿童的美术教育更有成效。要建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讨:

一、激励性的语言是构建开放式和谐新课堂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陶行知文集》中有这样的一段论述:“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救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良好的课堂氛围,就是靠教师充满智慧和亲切的话语构建起来的,激情、幽默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会使学生身心舒畅、情趣提高、智力大增,既而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心态,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获取知识的活动中。作为教师,只有在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中,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引导学生勇于各抒己见,并积极表现其个性,展示其才华。孩子是我们教师教学研究的对象,教师只有把握好各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以及激励性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实施“生活化”的艺术教育。“生活化”的艺术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较熟悉。学生可以在老师语言的引导下轻松愉快,自觉自愿地学习,学生可以也就有机会描绘更多孩童有生活气息,充满想象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有童真趣味的作品。激励性的语言遵循儿童教育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们的心理及生理的发展特点,从他们的愿望出发,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的实施教育教学方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使其获得美术学习的真正乐趣。实现孩子美术综合能力的形成,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和提高。好的教学语言不仅启发孩子们的智慧,而且激越着孩子们的劳动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必须做到用亲切的语言来启发、引导和点拔学生、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例如:“你是怎么想的”、“你回答得很正确”、“你是聪明的”、“别着急、再想想”、“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补充”、“相信你是最棒的”、等等激励和促思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缓解他们心中的不安与紧张;对于回答很独特的同学,可以说:“刚才你的表现很好,让老师都对你刮目相看”、“请大家给他一点掌声!”、“你的想法很特别,而且敢想,敢说,这真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谁还有其他想法”、“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结果会这么样”、“其他同学还会有更多更好的办法吗?”、“你是一个爱学习和喜欢思考的孩子”、“老师很喜欢你”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不仅保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且更可以激励其他同学对课堂问题的思考。类似上面的各种激励性教学评价,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发言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就容易在自然的课堂教学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二、主体性的发挥是构建开放式和谐新课堂的关键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他在《师范生应有之观念》上曾说“纸上的教育改造有多大效力!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应该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自立的精神。新课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握好各年级孩子智能的心理特征,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主动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从学生的成长和成材出发。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开放式和谐课堂教学的能否真正形成的关键所在。发挥学生主的体性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渠道,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处于一个组织者与指导的角色,用以确保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顺序地得以进行。当一个孩子自由地在作业纸上,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充分地宣泄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的时候,就是他们最开心、最快乐、最独特的时候。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主体的观念,做到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角度出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做到“还时间给学生,还空间给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想象的空间、绘画的空间,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陶行知先生曾说“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只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好多教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做到“给于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课堂就要想从根本上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允许他们自由欣赏和品读美术作品,自由讨论和发表个人对作品的看法、意见。鼓励他们畅所欲言,不束缚学生的表达,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会游的玩具》一课时,首先让孩子们课前准备一些适合的废旧材料。教学中在了解玩具会游的特点后,启发他们,只要抓住玩具会游的原理和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相结合的基本特征这一关键,就可以利用自带的废旧制作材料任意地设计组合出不同的形状的玩具形象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采取让学生说一说会游的玩具游动的原理及其造型特点来启发孩子们的思维。接着交流自己想设计什么样的玩具形象以及安装什么样的动力玩具,并画出设计稿。启示他们能否用手中可利用的废旧材料和工具来完成玩具的制作。解决好玩具会游的动力问题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引导孩子们根据桌上的各种形状纸片、塑料泡沫、橡皮筋、粘贴纸、竹签等来制作机械动力。面对自己的材料同学们会马上兴奋起来。教师此时如果能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说:“假如哪个小组或个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玩具并能对自己的作品或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的,将有机会获得“最佳合作奖”、“最佳设计奖的”、“最佳创意奖”或“最佳评价奖”。这样就比较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进取心也同时被调动起来。教学中这种不必拘泥于“标准的答案”的做法很快让孩子们纷纷动手动脑开始忙碌起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美术的课堂教学只要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切实的、正确的、独立的审美感受都可以被调动起来。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学生快乐无比,创造无限。教师可以从学生课后的展示中充分感受到孩子们脸上所洋溢着那幸福和快乐的表情,这样的教学当然也是成功的。

三、创新性的精神是构建开放式和谐新课堂的动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培养出拥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创新性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思维是创新的基础,有思考才会有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开拓孩子们的创新思路,鼓励他们的质疑思考和积极探索的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中让他们通过尝试学习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从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优秀学习品质。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运用故事、图片、多媒体、示范范作、尝试创作、正确评价等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去解读美的真谛和探索美的奥秘。通过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思考和探究,从中发现新事物美的规律。在师生的共同探究中实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现代的信息多媒体技术是在计算机中综合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及电影等多种信息传播的载体,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更宜于人接受的处理和传播信息的载体。新颖、变化、直观可视的多媒体教学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美术欣赏课教学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做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而且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育,产生可视,多变的教学效果和孩子们求新求变的认知特点不谋而合,很容易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新奇直观可视的音像世界中轻松地获得艺术审美的体验,让思维自由地遨游于艺术的海洋。从而更大的激发孩子们实现用艺术技巧表现生活,表现自然、表达自我情感的愿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珍爱国宝—秦始王兵马俑》(欣赏·评述)这一节课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快乐的情境导入带着学生进行一次快乐之旅,用影视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美术基本要素雕塑艺术中的艺术瑰宝——秦始王兵马俑。教学时始终抓住了与学生切身感受联系的一条线请大家谈谈对秦始皇的看法?引导同学们,欣赏一件美术作品首先必须知道这件作品的种类、内容与题材、形式和材质这样才有欣赏的基础。欣赏环节请同学们谈一谈兵马俑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师生合作体验环节请同学们思考秦始王兵马俑的雕塑艺术有什么特点?并通过仔细观察这些照片。看军队的排列(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和看人物的表情,观察细节(写实、抽象、夸张、变形)等方式来精心组织。欣赏中基本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发展循序。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与造型游戏,尝试对雕塑作品的点、线、面、色彩的不同角度的细致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了解古人的雕塑的杰出水平,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让自己也成为了学生共同探究的好伙伴,让学生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让孩子们进入了一个神奇而崭新的世界,他们津津有味地看,细致认真地听,快速准确记忆,大脑不停分析,思考,调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运转。短短40分钟便达到了普通授课的几倍的学习效率。孩子们对这些欣赏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个过程中,学生脱离了以往被动的获取知识的模式,迈开了创新思维的第一步。

四、实践性的体验是构建开放式和谐新课堂的源泉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鼓励他的学生:“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好的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动而有情趣的美术作品必须要能够反映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画面,反映孩子们的生活状态。而孩子们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力,教师应该运用一切的手段来帮助孩子通过教学获得更多的美术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模仿、写生、创作等美术活动方式来观察生活的美,不断积累美术创作的素材;表现生活的美,把自己对身边的点滴感悟或感动用日记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引导孩子们在自我的学习实践中多看,多做、多动、多想,多积累贮存与生活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创作起美术作品来就不会缩手缩脚了,也不会感到头脑空虚没有素材了。美术教师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使孩子开阔思路,由单向思维变多向思维,创作出的作品就能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常常可以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技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孩子们试着用不同材料来表达同一内容或用一种材料表现各种内容。同一内容的美术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后进行创作。美术创作充分启迪孩子们求新,求异,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拓展孩子们的创新思路。也让孩子们在创作中领悟自然的美、生活的美。

美术新课程的实践“体验”味很浓,在现有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也占了较大的比例:如《我的新朋友》是通过关心班级的新同学并为同学画一幅肖像画来培养他们之间的友谊;《校园里的花》、《动物、植物欣赏》对校园环境和大自然的细心观察和写生而获得美的感受;《鲜花送老师》、《运动场上》、《妈妈的节日》等用人物画表现孩子们对学校、对家庭的各种活动的精彩记录,加深对校园和家庭丰富多采的学习生活的体验;《校标设计》、《生活中的趣事》是对表达孩子对校园、家庭和社会中丰富多采的学习生活的热爱,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团结、密切合作的人际关系,是对共同合作获得的成功与快乐的体验;《打开的冰箱》、《魔幻的颜色》、《五味瓶》是对日常用品的材质、款式、造型、色彩结构、功能、气味、特性的体验;《香甜的水果》、《有趣的泥彩》、《今日的菜单》是对黏土或橡皮泥捏、团各种不同材料可塑性的体验;《办年货》、《元宵节里挂彩灯》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合作学习体验。这么多的体验除学生可以实际接触的以外,都必须通过读图的方式去完成。因此教师对教材内容所提供的图片外,还必须引导孩子从自己的生活和通过网络搜集图片的方式体验和再现生活的美。这种多角度的搜图和读图体验学习,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学习。读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使学生的体验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有了拓延。读图实践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美的世界、探索美的真谛,体验美的收获、感受美的生活生活,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陶行知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辛勤灌溉,为祖国精心培养人才。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构建当今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他的字字句句值得我们去深思和耐心品味。特别是在新课堂的美术课堂中,所体现的新型师生关系。就必须做到:给微笑,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和蔼可亲的温暖;给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尝试参与的乐趣;给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鼓足探索成功的勇气;给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开启成功审美的大门;给肯定,使他们都能从中获得更多成功创新的喜悦。教育是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探究其中其乐无穷。孩子们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均是他们情感的自然流露,观察他们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用爱心和耐心感染他们,用奇妙的知识吸引他们,才能获取心灵交流的快乐。从而共同感悟,拥抱这多彩的世界。我坚信,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课程、不断改进新教材,定会会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最终实现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创设开放的语文课堂 第6篇

关键词:开放;语文;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师主宰一切,学生只能做忠实的看客和听众。久而久之,本应富有情趣的课堂就成了打造机器的作坊,本应充满灵性的学生成了教育流水线上出品的同一规格的产品,语文课堂成了毫无生气的一潭死水。那么,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够让语文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就成了目前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要摆正新型的师生关系

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现在的学生,也许不听父母的话,但大多没有不听教师的话的,在他们的语言中,说得最多的话,莫过于“我们老师说的”。显然,在他们的意识里,只要他们信任这个老师,老师的话就是圣旨,老师的话就永远都是正确的。所以老师一定要随着形势的变化摆正自己的位置,要爱生,要和学生交朋友,要致力做一名学生信得过的老师。试想一下,课堂上教师板着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摇头晃脑自鸣得意地重复着千古不变的咏叹调,师生之间自然就少了理解、少了引导,而更多的是批评、是抱怨。实际上老师应该因人而异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学生犯错误时,作为老师应是严父的形象,及时纠正,决不迁就;学生有困难时,作为老师应是慈母的角色,耐心帮助,加以解决;学生高兴或痛苦时,老师又应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与他们分享喜悦或悲伤……这样才能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和挖掘者,让学生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具备开放的教学思想

素质教育要求“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个个成才”,因此,作为老师,就应该彻底摒弃“一心装着升学率,两眼盯着高分学生”的做法,树立“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观念,要教好每一名学生,要让每一名家长都能圆“子女成龙成凤”的梦。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学习提起兴趣,愿意学,具有“我要学”的冲动,并真正有所得,实现由“要我学”到“我愿学”乃至“我会学”的过渡。让每一节语文课都能泛起层层的思维波澜,都能掀起自主学习、合作研讨的热潮,由此,学生的心灵放飞了,个性张扬了,学生就会乐此不疲,就会对每一个问题穷追不舍,不获胜利不罢休,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来。

三、实施开放的教学方法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一个方法和技巧,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得当对头,结果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常常会少慢差费。开放的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造一种“活”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参与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些时候,我们不能不承认,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会一个知识更重要。教会方法,他可以因循去解决其他的更多的知识,一辈子都受用无穷。

总之,在新课改理念下的今天,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要树立这样的教育理念:只有创设开放的语文课堂,才能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也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第7篇

一、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 树立开放意识

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 提升新课程的实施能力。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启发者、促进者”和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中, 语文教师要改革那种眼光向内、面向书本、面向已知等自成一统、自我封闭的状态, 以开放的课堂教学新格局去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以自己独到的阅读见解带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教师就必须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 给学生提供思维和想像空间, 激励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通过教学, 为学生的未来开辟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 让学生自己去探寻、研究、发展、创造。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作品, 与作者同悲同喜。语文教师还必须开发并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化接受为建构、化再造为创造, 使学生形成未来社会生活所要求的高水准的语文素养, 能动获得面向未来社会生活语文问题的策略性素养。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形成积极的多维、有效的互动, 课堂的中心呈多元、变动态势, 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知互动, 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课堂教学氛围。在一个互动、生成的语文课堂中, 我们追求的是智慧的碰撞、情思的相融。在这样的课堂中, 师生平等合作对话, 在心灵交流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提升情感, 培养能力……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人文素质得到发扬, 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语文教师要立足教材, 放眼生活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刘国正先生也多次强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起来, 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要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学科内外紧紧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机会, 强化语文活动, 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开放生活拓展语文教育新天地。教师应该根据新的课程教学理念,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科学地补充教材, 准确地加工重组教材, 拓展教材, 积累延伸。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 要使学生得到“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 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 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 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 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 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 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 语文教学应该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开拓学生视野, 让学生能够关注生活, 关注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 关注生活中的人和事, 关注生存环境, 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

三、语文教师要施之以灵活的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

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设计清新活泼的导入语, 介绍课文的一些背景资料及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 把学生的思绪定位在课文所展示的特殊的生活场景中,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触摸、去谛听、去感受。情景的设置, 是学生解读课文的基础, 它可以把强制学生有意注意接受知识, 变为无意而轻松获得,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2、朗读教学法。

“非读无义训练语感, 非读无义激发美感。” (叶圣陶语)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7-9年级学段的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 语文教师要还课堂以琅琅的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 教育即对话。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 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 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 多媒体的运用能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可强化视觉和听觉效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实验表明:形声并举同时刺激学生感官, 可使其对信息的接受与记忆保持收到1+1=3的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以上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能是孤立存在的, 教师应该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它们。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四、语文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而是教学生学。”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 养成看课文注释, 自学课文的好习惯, 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 (自主学习) , 还应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探究学习的好习惯。在与他人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进行丰富的想象, 大胆的创新, 学会品味、感悟、迁移, 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变“讲授”为“训练”, 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应该让学生有话会说, 有话敢说, 尊重并肯定相异的意见, 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出错。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的熏陶,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如何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第8篇

一、以读为主, 领会情感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读”, 因为读可以帮助理解课文的内容, 深刻领会文章的感情。以读贯穿始终, 要求学生在读中自悟自得, 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例如:老师在教学《观潮》, 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 通过让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 使学生置身其中, 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生通过初读课文, 知道“观”是什么意思?通过“观”字可以了解到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色。接着让学生讨论钱塘江有哪些壮丽景色?再根据问题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读, 要读得有滋有味, 有情有趣, 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 读出观潮人群的惊奇。然后再通过互读, 取长补短的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语文水平。只有在充分理解了文本的内容, 并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个人感受的基础上, 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文本, 读出真情实感。因此,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体会到了钱塘江的雄伟气势后,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能够促进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认识,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并使学生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 激发热爱祖国的热情。

二、以议论为主, 深化内涵

议论就是强调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它的步骤通常是由老师提出讨论的题目、定向学习课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升华提高。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 学生在初读课文后, 可按照作者的思路出示以下讨论的题目:全文可分为几段?各段是如何写五壮士的英勇豪壮的?老师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边划出突出五壮士英勇、豪壮的语句, 然后小组进行讨论这些语句表现了五壮士怎样的崇高形象。这样, 学生通过思考、读、划、遵循作者的思路认识了五壮士威武雄壮的高大形象, 抓住了全文的重点。在这种课型中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自学中质疑, 如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后, 有的学生提出:课文中为什么不用“勇士”呢?然后老师将这个问题抛给全班同学展开交流、讨论, 老师再适时进行点拨与帮助。这样, 不仅使学生比较准确地理解课文的重点, 并且升华了课文思想内涵与学生思想境界, 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以人文为主, 体现价值

语文这一学科体现的是以人为主,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 老师在教学当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 渗透更多的人文价值。例如:教学《游子吟》这一课, 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这首诗, 静静地体会这首诗所讲的真正的含义, 其次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谈谈自己母亲对自己又是怎么样的?在将来想以怎样的方式来报答父母对我们这么多年的养育之恩?同学们通过一番思考之后, 畅所欲言, 争先恐后地谈了自己的母亲这么多年来的辛苦以及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怀, 并说出了自己对母亲的爱, 同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母亲在将来能够幸福快乐地生活, 从而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情。我在听了学生的这些想法后, 感到非常的高兴与欣慰, 并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同时积极地鼓励学生从现在起要多理解父母, 帮助父母, 不论今后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学会感恩, 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 长大之后做一个有爱、有孝心、有价值的好孩子。通过学习这首诗后, 不仅让学生理解了父母的艰辛, 懂得了感恩, 更让学生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以解惑为主, 增强自学

语文教学的主要应用是体现在课堂当中, 但同时也不能忽视课外的学习资源, 适当地引导学生利用课外的学习资源, 让他们真正地走进课堂。例如:教学《呼唤风雨的世纪》这一课时, 老师结合本课所要讲的知识点, 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上网查阅有关课文中难以理解的问题。再根据学生所掌握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能力, 还加深学生对本篇课文记忆力, 更好地掌握课文的内容, 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这一设备的浓厚感。之后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通过实际调查观看科学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可喜变化?再让同学们举几个例子, 说明科学技术的作用。这样, 把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积累了社会经验。

创设立体空间构建开放课堂 第9篇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体会到,教师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及在校行为等均有直接关系。教师必须能够以最大的热情和爱心对待所从事的工作,才能在教学中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如在教学中,教师的姿势、动作受个人风格、气质的影响,反映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是教师的亲切、谦和,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举止以手势、眼神来暗示,以面部表情来表示赞同和反对,这比严格的管理和斥责效果更佳。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一对一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常更喜欢与教师亲密接触,它胜于口头或目光交流。其次,教师与学生的接近度直接影响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距离的缩短,以及师生面对面机会的增多,可以增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师应该经常置身于学生中间,利用自己和学生的空间接近度,促使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表现更积极主动,因为教师的亲近会被学生看作是对他们的喜爱、赞同和友好。教师如果习惯走到学生中间讲课,与他们一起动手实践,以他们中的一员的身份参与活动,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和谐的气氛,也会提高教师的威望和加深教师的影响。另外,教师上课时的着装和仪表应质朴大方、整洁素雅,避免慵懒或过于修饰,教师的外表举止若具有吸引力,就容易受学生欢迎和尊敬,便于与学生接近和交流。

二、构建自主学习空间

如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一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的歌曲,让学生感受那无边的田野、美丽的土地、连绵起伏的群山、勤劳的人们。听完后,学生们都争着抢着说出自己的感受:我看到了金黄金黄的麦穗;我闻到了花香;我听到了公鸡的叫声;我看到我的奶奶正在院子里洗衣服……这时,师生打开课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刚才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景物和人物,把描写的相关句子记下来,然后全班交流。这时的学生们早已按耐不住自己的愉悦心情,急着想把自己喜欢的佳句与同学分享。如教学《动手做做看》一课时,我在多媒体屏幕中做手偶游戏导入,在学生已按奈不住自己想创造奇妙的手偶形象的激动心情时,便让学生上台表演,学生做出了各种小动物的形象,有蝴蝶、鸵鸟、蜗牛、长颈鹿、乌龟……还有的学生做出了各种“百花齐放”的手偶,真让人赞叹不已。教师及时地参与其中,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教师启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的双手可以创造奇迹,请同学们走进课文《动手做做看》。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了空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构建个性表演空间

如何创设充满活力的美术课堂 第10篇

关键词:课堂,美术,活力

如何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 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 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实践?如何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 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使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得以发展。

1 开放的课堂为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的气氛

在我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体会到, 教师掌握人际关系的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及在校行为等均有直接关系。教师必须能够以最大的热情和爱心对待所有从事的工作, 才能在教学中关爱学生, 理解学生。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 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 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 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于对教师的眷恋。儿童常因喜欢老师愿意参加美术活动, 因为喜欢老师而变得守纪律和听话, 他们愿意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因此, 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与学生的接近度直接影响情感交流, 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的缩短, 以及师生面对面机会的增多可以增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因此, 教师应该经常置身于学生中间, 利用自己和学生的空间接近度, 促使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表现更积极主动, 因为教师的靠近会被学生看作是对他们的喜爱、赞同和友好。教师如果习惯走在学生中间讲课, 与他们一起动手实践, 以他们中的一员的身份参与活动之中, 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增加和谐温暖的气氛, 也会提高教师的作用和加深教师的影响。在教学中, 教师的姿势、动作受个人风格、气质的影响。反映在教学中, 吸引学生的情况是教师的姿态亲切、谦和, 对儿童的行为举止以手势、眼神来暗示, 以面部表情来表示赞同和反对, 这比严格的管理和申斥效果更加。一般来说, 微笑可以造成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 能起到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作用。在自由活动的课堂上, 教师的姿势和动作更不拘形式, 在与学生的接触中, 一对一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 儿童通常更喜欢接触, 它胜于口头或目光交流。接触是课堂交流的一个自然部分。教师上课时的着装和仪表应质朴大方、整洁素雅, 避免慵懒或过于修饰。教师的外表举止若具有吸引力, 就容易受学生欢迎和尊敬, 便于与学生接近和交流。开放性教育还十分注重尊重学生, 尊重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够尊重自己内在价值的教师也会十分尊重学生, 对于儿童的创造给予保护和鼓励。儿童们年龄虽小也都有自尊, 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图, 才能恰当地提出建议和给予合适的帮助。教师应避免以个人的好恶进行作业评价, 为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 使自己眼界开阔、知识渊博, 掌握多元文化艺术知识, 只有这样, 在教学中才能有更大的包容心, 帮助各色各样的学生发展自己。《灵巧的手》一课, 在进行手偶游戏时, 在学生已按奈不住自己可以创造奇妙的手偶形象的激动心情时, 我便让学生上台表演, 有的学生做出了各种小动物的形象.如:穿裙子的小女孩, 鸵鸟, 蜗牛, 长颈鹿, 大灰狼……还有的学生积极思维, 做出了各种“百花齐放”, 真让人赞叹不已, 我也及时地参与其中, 教师的一句肯定话语, 同时让学生们的创造力有了进一步地发挥, 有理由相信, 在以后的活动中, 学生会逐渐学会自己运用创造的策略进行更高水平的创造。

2 鼓励艺术表现, 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 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 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 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 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 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 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 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 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 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 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 细腻还是粗犷, 热情还是宁静, 奔放还是含蓄, 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 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 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 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 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 这样做, 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 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 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 并留一个空间, 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 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 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 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 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 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遍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 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 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 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 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 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 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 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可见在美术教学中, 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用信心架起成功创作的桥梁

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作品, 就是一个小小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 构思之大胆, 手法之自由, 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约束, 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美术课上, 我经常发现, 学生的创作各有其独具魅力的地方, 尽管有些创作上比较欠缺, 但是, 当你换一种角度去欣赏的时候, 会发现, 它也是很完美的。我看到这样一个学生, 他的写生作品总是和实物相差甚远, 有时还遭到同学的嘲笑。他害怕上美术课, 害怕自己的画被人看见。其实, 哪个孩子不想表现自己、展示自己, 享受成功, 这是孩子的天性。于是, 我给他看了一张“凡高的自画像”。于是, 那个孩子自信的举起了自己的“印象派”, 这至少是个好的开端。我们在指导儿童创作的过程中, 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 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 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 老师只是事先做一些启发式的引导, 让儿童自己想象, 然后老师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 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 树立自己的信心, 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 孩子就敢画了, 有了自信, 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 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 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作为学生走上美术创作之路的启蒙者, 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诚去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 燃起艺术的火花, 使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 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激发兴趣, 展现自己的能力, 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参考文献

创设诗意美术课堂的实践 第11篇

一、黑板展示,激励学生关注作品整体效果

日常教学中利用黑板来进行学生作品的展示,是一种最常用的展示手法。简单易行,立竿见影。在日常的教学中,在学生平时的作业过程中,可以挑选绘画有特点的作品在教室黑板中展示,以此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因为有一定的距离性,加上光线的问题,这个方法对于细节的展示不够明确,侧重于作品整体性的表现。

如《我在空中飞》一课的教学,学生绘画中往往注重绘画中飞行的人的动作绘画和翅膀的细节表现,对构图、天空、背景的刻画与表现比较马虎。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往往可以看清画面效果的优劣。比如画得主体太小,色彩不够鲜艳,两幅绘画放在一起一比较,就有了很明显的区别。

二、媒体展示,激励学生关注作品的特点内容

在实际美术教学中,用媒体对作业进行展示播放,是对学生作品的一种隆重肯定。因此,这种方式对学生是比较有吸引力的。整个大屏幕上只有自己的作品,在视觉上就很有冲击力,细节上也十分鲜明。一些立体作品效果尤其好,例如泥塑或者纸艺作品。

如《太空里的植物》教学,学生们制作的太空植物,色彩鲜艳,立体有趣。由于彩色纸的大小限制,放在手上效果一般。放在实物投影上,作品一下放大了许多,视觉冲击力就大了许多。泥塑作品尤其如此。学生在制作时动了一番脑筋,但在展示时却拿在手中看不清楚。传来传去又容易弄坏。放在实物投影上就十分清楚了。一年级《装饰杯子》,我使用橡皮泥作为授课材料,学生在制作完成以后,依次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橡皮泥的色彩很鲜艳,作品放大后呈现,效果十分明显。学生一般感觉自己的作品受到了肯定,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感受到作品细节上的不同,对他人作品也有很好的了解,评价也就更加地客观公正。

三、奖励手段,吸引学生注意作品的教育主题

对小学生而言,实实在在的奖励,看得见摸得着,比老师的话语更加具有意义。所以,利用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奖励,就非常有效。

如老师要提高学生的作业速度,就设计了在课上进行“挑选小笑脸”的环节。课上准备5-8枚笑脸贴纸,让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作业的学生上来挑选自己喜欢颜色的笑脸。学生们为了第一时间挑选到自己喜爱的色彩,都抓紧时间,争分夺秒。然后在最后的评选中由画得最好的学生再得多一枚可爱的笑脸贴纸,以示区别。这种方法对孩子的作业速度的提高特别有效。

再如低年级的剪纸系列中有好几节课是关于剪纸作品的练习。个别学生在几节课的练习中对作品的兴趣不可避免的逐渐减弱,有时候也会出现兴趣转移去做其他事情的时候,这时候用小奖品来进行鼓励和激励,就会出现比较好的效果。

四、手段多种,评价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

1.评价量表

设置一个美术学科学习领域评价表。美术学科分为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 综合探究。如果本次评价是哪个领域的学习情况,就在哪个学习领域括号里打√,评价方式分为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用哪种方式评价就在其后面括号打√。评比的内容包括学科能力评价,内含对同学的构思构图,色彩造型、创新想象、作业成绩。还有学习习惯评价,内含材料用具准备、美术活动参与程度、课堂纪律表现情况、完成作业保洁情况、文明礼貌合作情况。

2.实践评价

(1)美术速写本的运用。老师让学生准备带铁线圈的速写本绘画,它对比普通图画本来说不容易掉页,相当于一本画册,让学生更好地保留自己的作品,记录自己的作品成长过程,教师或同伴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美术学习和进步的状况。通过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学会决定自己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决定判断提高作品的质量和价值等的全程参与。学生学会了反思和判断,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等。教师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给予的信息,做出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和指导,以此提高评价的效果。美术本建立的内容有教师批改,作品创作时间,作品修改后的评价。

(2)师生互评。在教学中把教学评价过程的主动权真正的交给学生,以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方式去理解并评价同一件作品,会使整个评价过程呈现多样的精彩。师生共评,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建构、审美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培养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

(3)测查评价。对学科知识进行多种形式测查的方法对学科进行评价。根据小学各学段特点,分别制定出多种形式测查办法,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待学习情感与态度、价值程度进行评价。

(4)作业评价。通过各种形式的作业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通过鼓励、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绘画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多平台展示自我才能。还可以展示优秀学生作品,让全校充满艺术气氛。课余时间,学生围在作品前展开评价讨论。通过欣赏到不同的美术作品,如剪纸、染纸、水粉、水彩、素描、国画等,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审美水平。

(5)期末测试。参考语数英学科的试卷格式,我们印制好由问答题和绘画两部分组成的8开试卷,组织学生进行期末测试。通过这样的测试,提高了美术学科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完整的一个测试过程能让学生非常用心的把自己最好的绘画水平发挥出来,因为有问答题部分,也让学生在平时美术课里留心美术常识。

走向开放的美术课堂 第12篇

一、在开放的课堂中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使美术教学更加高效, 就有必要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 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调动积极的情感交流, 使更多的学生乐于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来。

比如《有趣的“服饰”》一课课堂导入部分, 我首先通过投影仪投出了“一角、二角、五角”三张纸币正面的图像, 然后对学生们说:“今天, 我们请来了几位很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的朋友, 大家认识吗?”看到似曾相识的图像, 有的同学说认识, 有的说不认识。接着我再问:“这些少数民族的服装与我们平常所见的汉族的服装有什么不同?”由于纸币平常非常易见, 再加上老师在导入时用了交流式的口吻, 学生们畅所欲言。当我把“有趣的服饰”几个字写到黑板上时, 已经有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创作服装了。

因为语言的交流, 使学生产生了亲切感;因为教学素材的熟悉, 使学生产生了亲近感。轻松的氛围往往就来自于精心的设计。当然, 轻松的氛围还包括师生交流时的平等、学生犯错误时巧妙的引导和建议、教师轻松诙谐的话语等, 而这些正是开放课堂的起点。

二、在开放的课堂中创设自由活泼的空间

美术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要想使学生的性情得到充分的发展, 开放性的课堂就必须给学生留出一些自由的空间, 让学生自由表达和发挥。当然, 为了搭建这一平台, 教师还必须巧妙地引导, 使学生能够在自然的状态中自由表达。

比如在《世界地球日》一课的教学中, 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一首大家都熟悉的歌曲《热爱地球妈妈》, 让学生在“热爱妈妈吧, 请不要给妈妈增添麻烦”的音乐声中, 心灵受到撞击。接着, 我再让学生观看投影出的一些关于地球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图片。当学生们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时, 我再次问学生:“作为地球妈妈的孩子,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借此机会, 教师一是告知学生“绿化、节水、节能、减排”等途径, 二是引导学生从力所能及的层面上进行构思, 为本课的课堂绘画作业作好准备。

美术的文化情境就是一种大美术的要求, 就是要关注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 就是要把美术人文性与技术性巧妙结合的要求。开放的课堂正是要将这些要求完全表达出来, 以期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创造一个有效的空间。

三、在开放的课堂中提供多种表现的形式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 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 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正因为评价的多样性, 才需要关注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开放的课堂正需要从形式上多作研究,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比如在《蔬菜的联想》一课的教学中, 我首先要求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所带的蔬菜, 并简要阐述一下为什么要带这种蔬菜。等学生运用了各种制作技法进行雕刻以后, 我让学生首先根据“切割、组合、串联”三个大组进行自我归类, 以进行第一次自我评价。接着, 我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到讲台前, 借助实物投影仪介绍自己的雕刻作品的设计意图, 或者讲述作品故事。最后, 再通过投票的方式来选出表现最好的小组。从自我评价到互相评价, 再到教师总结课堂时的终结性评价, 学生都主动参与其中, 改变了传统的一分定全部的方式, 学生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新美术课程标准在评价部分提了四个要求:“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我想, 这里面涉及最终层面的还是两点, 即“过程性评价”和“自我评价为主的多种评价”。教师只有关注这一要求, 并在教学中多尝试多练习, 才能真正让开放的课堂更为有效。

四、在开放的课堂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为了各个环节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为了更好地体现课堂的开放性, 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 教师必须全方位地思考, 以期最大限度地运用好各种技术手段。

比如我在《美丽的园林》一课教学中, 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在课程开始前, 我要求学生到周边的公园去看一看, 用照片拍几张有代表性的图片发给我。在课堂的导入部分, 我用投影仪投出了同学们的成果。同时, 播放了短片《苏州园林》, 让学生总结这些园林的特点。接着, 我又投出“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的邮票图案, 同时把“苏州园林”的邮票也一并投出来。然后, 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南方园林”和“北方园林”的区别, 并一一说出。学生很快找到了南北园林的相似点和差异性, 将南北园林的区别和联系理解透彻了。

在前面的论述中也反复提及, “大美术”强调的是综合性, 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同样需要强调综合使用, 比如网络电脑、参观访问等等。像传统的黑板、收集资料也不能被忘记, 毕竟它们对拓展学生艺术视野, 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误差评定下一篇:激光熔覆涂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