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地选择范文

2024-06-20

育苗地选择范文(精选9篇)

育苗地选择 第1篇

1 位置

圃地应设在造林地区的中心附近, 使培育出来的苗木既能够适应造林地的环境条件, 又可减少运输距离, 以降低运苗成本。同时也可避免因长距离运输而造成苗木根部失水过多而影响造林成活率。圃地应尽量设在靠近居民区和林业机构、交通方便、有电源的地方, 以保证劳力来源、技术指导和机具的维修。

2 地形

圃地应尽量设在地势开阔、灌溉和排水方便、坡度在1~3°间的缓坡地上。如因条件限制而只能在坡度较大或呈大波状起伏的地方设置苗圃时, 应进行水平耕作或修筑梯田, 以防止水土流失, 降低土壤肥力。此外, 还应注意不同坡向对苗木生长的影响。一般以东西走向坡的中下部为宜, 且东南向最好, 在高山地区, 空气湿度大, 土壤水分较好, 除东南向外, 南坡亦可。在寒流汇集、集水的低洼地、光线过弱的山谷、风害严重的风口等地, 皆不宜选作苗圃。

3 土壤

土壤是苗木赖以生存和生产优质壮苗的基础, 其某些特点是直接影响苗木质量和产量的因素。土壤水分对插条生根和苗木生长有很大影响。土壤过于干燥, 插条生成苗木的成活率降低, 苗木根系发育不良, 主根长, 侧根短;土壤水分过多, 苗木地上部分徒长, 根系发育弱, 茎根比大, 甚至引起烂根或到秋季尚未木质化。因此, 苗圃地必须选在土壤水分条件适宜的地方。通常情况下, 苗圃地应选土层深厚、质地较轻的壤质土为宜, 最好是冲积土中的壤土或沙壤土, 土层厚度应在1m以上, 土壤上层 (0~20cm) 含盐量不超过0.3%。这类土壤质地结构比较疏松, 透水、通气性能良好, 降雨时能充分吸收降水, 地表径流少, 灌溉时渗水均匀, 有利于幼芽出土和根系的发育, 土壤耕作和起苗等较方便。重黏土通气不好, 排水不良, 不利于苗木生长, 耕作困难, 起苗时易伤根、带土。沙土过于疏松, 水分和养分容易淋溶、流失, 夏季地表湿度高, 易灼伤苗木根茎, 不宜选用。不同树种适应土壤酸碱的能力不同, 大多数阔叶树以中性微碱性土壤为宜, 而多数针叶树苗木则宜生长在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上。较重的盐碱土一般不宜作圃地。如必须选择这类土壤 (含盐量0.1%以上) 作圃地时, 则须经过改良。过酸 (p H4~5) 的土壤, 应施石灰进行中和。阔叶树适于中性与微碱性的土壤 (p H值不小于8) 。此外, 对土壤中的病虫害亦应认真进行调查, 如发现土壤中地下害虫数量很多或感染病菌, 要及早采取防治措施。通常在秋翻地或春翻作垄时应撒入消石灰100~200kg/hm2。一般病虫害严重的地方不宜选作圃地。圃地经过翻地、耕地后进行打垄, 打垄方法与种大田一样, 垄作成后要镇压, 地势高低不平容易积水的垄做短些, 地势平坦的垄可以做长些。

苗木病害的病原物许多是通过土壤感染的, 这些病原物对寄主有一定的选择性。土壤中感染了危害病菌时, 如果长期连作同一种苗木就会促进这种病菌的繁殖, 增加苗木受害程度。为了改良圃地土壤和防治病虫害, 在圃地繁殖育苗中实行严格的轮作制, 并使之与畜牧业相结合。因此, 在建立苗圃时, 先应对苗圃的条件及其计划培育苗木的数量认真规划, 面积可根据本地区发展杨树的规划和苗圃综合经营的范围确定, 除了产苗量外, 还要把轮作所占用面积计算在内。轮作不仅减少病害, 还使土壤增加有机质, 土壤能形成团粒结构, 能改善土壤肥力条件, 提高土壤肥力。特别是在轮作过程中播入豆类绿肥, 会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素。

4 水源

苗圃地必须具有灌溉条件, 这一点在吉林省西部干旱地区更为重要。苗圃地最好选在水源充足、灌溉方便的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库附近, 而不应设在地下水位过高或过低的地方。设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方, 虽能减少灌水次数, 但易造成根系生长不良, 苗木贪青徒长, 秋季不能很好地木质化, 易受寒害;设在地下水位过低的地方, 则会增加灌水次数和灌水量, 致使苗木产出成本相对提高。苗圃地的地下水位适宜深度应因土壤质地而异, 一般地说, 砂壤土地下水位以1.0~1.2m为宜, 轻粘壤土以2.5m以下为宜。切忌将苗圃设在易被山洪冲击和江水、河水淹没的地方。

5 小结

在杨树大规模繁殖育苗进行圃地选择时, 还应最大限度地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实行机械化作业和便于灌溉, 圃地内的道路要通达苗圃的各处, 并尽量减少运输距离。排灌系统要尽量缩短排灌系统长度, 且使其与道路的设置协调一致。

摘要:圃地是生产杨树苗木的基地, 是营林生产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培育良种、壮苗为主要任务, 是发展造林、绿化事业的重要环节和先决条件。圃地的好坏直接影响苗木的产量、质量和成本的高低, 因此, 在大规模繁殖育苗杨树时, 必须细致了解拟选圃地的各种条件, 然后综合考虑, 选择适宜的地方。

育苗地选择 第2篇

土壤管理技术措施落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整地:这一流程的关键价值可以包含以下如调整土壤理化特征,带动微生物运作、增强肥力等等。育苗之前完成翻整,强化深耕与平整,从而保证土壤足够细碎、不存在多余草根,不存在碎石。一般在秋天完成翻整,翻整程度需按照地方天气情况、土壤厚薄进行调整,深度保持在20~25cm范围内,对于土壤覆盖较厚的地面,需要遵循深入浅出原则;相对于土壤覆盖较薄的地面,同时选择调整土壤表面,翻松底面、渐渐深入的方式落实。若是土壤包含插条、换床等作用,则应当要适当深耕,从而保证幼苗的根部得以生长;2.消毒:消毒的关键价值在于消除病害。一般选择硫酸亚铁等作为消毒试剂,此外,这些试剂除了包含杀灭病害的作用,同时还包含碱性土地改造、肥效提升等等;3.轮作:轮作的主要目标是完全采取与调整土壤养料、调整土壤构造、增强土壤肥效。一般轮作次序遵循播种―迁移―扦插―休息。树种轮作次序遵循:樟子松、落叶松、红松交替轮作。豆科作物轮作遵循:作物与阔叶村交替轮作;4.施肥:施肥满足“主用有机肥,配合无机肥;注重基肥,辅以追肥”的一般标准。施肥数量及类别需根据具体地形、树木、特征、定量等原理完成测土施肥。用量保持在每公顷8~10千克。以追肥为例,要按照各类树种特点差异确定追肥频率,比如针叶类,年追肥不得超过4次;阔叶类,年追肥不得超过3次,苗追肥不得超过2次。在成长初期加施氮肥、尾期加施磷钾肥。追肥流程可依照直接播撒或沟渠对方。对于前者,则需要严格把控制肥料浓度。尿素肥液浓度在0.5%以下,过磷酸钙肥液浓度在1%以下,完成以上操作应当保证清水清洁剩余肥液,减少烧苗问题产生。

3.2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土壤改良技术落实需要根据不同土壤的特征展开,诸如1、沙性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透气性强、要混拌草炭和有机肥;2、偏粘的土壤,透气透水性差,完成混沙和炉渣改造。3、偏酸的土壤要混拌石灰、偏碱的土壤要拌沙压碱、增施磷肥、拌腐熟的草炭土。4.采取有效的轮作等田间管理方法。而具体的改良流程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深翻。深翻主要目的是减少土壤可溶盐数量,最大程度翻新苗床底部土壤。特别是在针对盐碱土壤进行翻新,有效应当去除表面盐层,再通过锹翻至35厘米,并且将硝酸氨作为底,用量大约为每千克80平方米左右;2.盖上地膜。地膜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加土壤温度,又能保证其内部足够湿润,进而最大程度发挥其中微生物活性,以此增强整体养分扩散,增强速效养分含量,以带动苗木发育;3.施肥。以施肥方法调和速效养分的数量,而且在追加低位草炭过程中,需要增加细砂与马粪,最大程度减少土壤的整体构造,加大其肥效,采取此类方法,土地在进行初步播种替换苗床过程中需及时浇水。

4.结语

总体来说,根据本文研究及各项措施运用分析,可以总结出相应的几个方面的改进成果,即其一、苗木生长速度加快,生产周期缩短;其二、苗木抗逆性增强,病虫害减少,越冬小苗死亡率减少,其三、区域的土壤退化沙化情况得到遏制,保障了生产、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秦国利,赵少玲,李菲,赵鹏旭.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及养护方法的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刊),2016,03(03):109-110.

[2]李晓伟.典型平原区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中生态工程重建技术研究―――以新郑赵家寨煤矿为例[D].河南农业大学,2013,06(06):02-04.

毛蚶人工育苗最佳附着基的选择 第3篇

关键词:附着基;稚贝;成活率;生长速度

毛蚶在生物分类学上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蚶目、蚶科,俗称红蚶子、瓦楞子等。毛蚶在我国近海均有分布。山东胶州湾,辽宁辽东湾,浙江象山湾等都是我国目前较大的采捕场[1]。由于近年来对资源滥捕滥采现象严重,使毛蚶资源量日趋下降。为了恢复资源及满足市场需要,各地进行了毛蚶人工育苗生产,为了找出育苗当中最佳附着基,本文对毛蚶育苗几种附着基进行了对比试验,希望能给以后育苗作为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时间、地点及苗种来源

2014年7月13日-8月8日,在辽宁锦州市海水苗种繁育中心贝类育苗车间进行了四种附着基的试验,苗种来源于本车间。

1.2试验条件

试验贝类车间的水泥池12个,规格为长5 m、宽4 m、高1.2 m。每个池子有效水体为20 m3。育苗用水为生产中使用的二级砂滤海水,盐度25‰~27‰,水温为自然水温25~27 ℃。试验过程中连续充气,换水,饵料各池相同,顶棚及窗用遮阳网遮光。每种附着基用三个池子,体长测定用显微镜。

1.3附着基处理

1.3.1油泥处理油泥是取海边潮间带的表面浮泥,取时用板轻刮,深度不超过1 cm,现用现收集,不能存放时间长,最好不超过2 d。在投放前用水煮开3 min。

1.3.2网衣处理选用新网衣,规格为每片长0.5 m、宽0.15 m,1 500扣/片。使用前用水泥搅拌机加砂搅拌,使其粗糙起毛无光泽,每两片用一个坠石绑在一起,用前用水冲洗干净。

1.3.3网片处理网片为海参育苗用的40目筛绢网,规格为每片长0.5 m、宽0.2 m,用盐酸浸泡消毒,每两片绑一个坠石,用时用水冲洗干净。

1.3.4直接附着池壁直接附着在池表面的池子,在放苗前用漂白液20 mg/L有效氯浸泡两天,冲刷放置两天,临用前再冲刷干净。其它试验池也同样处理。

1.4附着基投放量及方法

1.4.1油泥底面积20 m2的池子,每池投油泥2 L。池底泥厚1.0 mm。投放时,池中先加40 cm水,把煮好的油泥倒入260目(边长112 μm/孔)袋中(袋子长1.2 m,宽0.45 m),充气,在池中摆动,油泥过滤到水中后,再用耙子把油泥搅均。等油泥均匀后停止充气,第二天倒入将要附着的苗,放苗前开始充气。

1.4.2网衣每立方米水体投放40片,水加满后均匀投入网衣。网衣投完后再排水两次,再加满准备放苗。

1.4.3网片40目网片的投放量及方法同网衣。

1.4.4直接附着池壁把池子消毒冲干净后放满水准备投苗。

1.5苗种投放

当幼苗鳃原基出现,足能促出爬行,眼点出现明显,体长在240 μm以上[2],此数占10%以上时,把苗倒入试验池中开始试验。各池投苗密度均为3个/mL。即300万个/m3。

1.6日常管理

1.6.1投饵各池投饵种类及投饵量相同。投饵种类为角毛藻,叉鞭金藻,塔胞藻。投喂量为水中保持角毛藻2万~3万个/mL,叉鞭金藻2万~3万个/mL,塔胞藻0.5万~1万个/mL。每日投饵两次。

1.6.2换水各池每日换水两次。每次换水量为80%。换水是用底部排水管放水。排水管按上湾头,可转动控制水位高度,用300目网抄接苗,再倒入原池中。倒时用80目筛子,把大型脏东西滤除。各池换水方法相同,全附着后,用阀门直接放水。

1.6.3倒池各池每七天倒池一次,共倒三次。

油泥倒池方法:当苗放入池中第五天时基本都附着了。在第七天进行倒池。方法是在排水口绑上160目(边长164 μm/孔)网袋(规格为长1.2 m,宽0.6 m),用阀门放水,放水时不断抖动网袋,使泥滤出,当水放干后人下到池底,用水泵或者水枪把底部苗冲出,再转入另外一个放好油泥的池中培育。

网衣及网片倒池方法:把网衣或网片用长钩挑到另一备好的池中,再从排水阀门放水,用160目网袋接苗,水干后人下池底把底部苗冲出来,放到相应的池中。

直接附着:把水放干,用160目网袋接苗,人下到池底把苗冲出,转到另外池中培育。各池用160目网袋接苗时,网袋要放在大盆里,不使苗干露。

2结果

经过26 d的培育,各组详情如下。

2.1油泥组

出稚贝2.7 kg/池,通过定量,204万个/m3,成活率68%,体长测定见表1,平均体长1.3 mm。稚贝发育整齐,壳表面干净不挂脏,小苗少。

2.2网衣组

经定量,出苗量为162万个/m3,成活率为52%,体长测定见表2,平均体长为1.1 mm,稚贝发育不齐,小苗多。贝类表面挂脏。苗多数附在网衣的扣上,池壁苗较少。

2.3网片组

出苗量141万/m3,成活率为47%,体长测定见表3,平均体长为1.1 mm,稚贝发育不整齐,小苗多,贝壳挂脏,池壁上苗较多。

2.4直接附着池壁

出苗量126万/m3,每池出苗1.2 kg,成活率42%,体长测定见表4,平均体长0.9 mm,苗在池中附着不均匀,主要附着在池底与池壁交界处一圈上,对比附苗很少,贝壳表面挂脏,苗发育不齐,小苗多。

3讨论

油泥组稚贝生长快,成活率高,苗发育齐,不挂脏,是因为底部油泥能吸附粪便产生的NH3等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所以苗成活率高不挂脏,再有油泥在底部均匀分布,所以稚贝在池底附着也很均匀,苗发育齐、生长快。网衣、网片、池壁组苗分布得不均匀,密的地方苗长得小,而且时间久,在网衣、网片上挂脏,附有寄宿虫等,影响苗的生长,苗也挂脏。

4小结

用油泥作附着基在成活率、生长速度、苗不挂脏、发育整齐度方面明显好于网衣、网片、池壁。而且省力易操作,适合大生产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光,赵冰海,何晓明.毛蚶人工育苗及附着基选择初探[J].河北渔业,2008(7):32-33

[2] 杨玉香,郭强,付卓.毛蚶室内人工育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齐鲁渔业,2009(1):42-43

寒地沙棘育苗技术 第4篇

1 播种育苗

1.1 采种。

沙棘果期9~10月, 果实成熟后呈红色或桔红色, 应及时采集, 采下后晒干, 搓去果皮, 除去果肉及杂质, 即得净种, 普通干藏。

1.2 种子催芽。

在播种的前一周, 进行种子处理。先将种子用0.5%高猛酸钾溶液浸泡4h, 清水投洗净, 再放入温水中浸泡24h, 捞出稍晾, 与湿润的河沙按1∶3的比例充分混合, 置于15℃左右温度下进行催芽, 当种子80%裂嘴露白时, 把种子放在1~3℃条件下进行24h抗逆性锻炼, 以利于种子播后增强抗低温能力[2]。

1.3 苗床准备。

育苗地以壤土为好, 进行做床, 床长450cm, 宽110cm, 高15~20cm, 做好床后, 进行细致整地与施肥。每亩施尿素4~5kg, 磷酸二铵10kg, 与土壤拌均匀, 床面耙平, 灌足底水。播种前一天, 为防治苗期的立枯病, 喷施60倍液的敌克松1~2次, 以待播种。

1.4 播种及苗期管理。

东北寒冷地区播种时间宜在5月中下旬。播种量为15~30kg/hm2。一般播种行距20~25cm, 沟深2~3cm, 将催芽好的种子均与撒在沟内, 要覆土1cm, 盖住种子即可。播种后经常喷水保持苗床湿润, 播后10~15d后可出齐苗, 苗高3cm时间苗。根据苗床干湿情况浇水, 及时除草, 并追施尿素2次, 每公顷施尿素112.5kg。苗期可喷施50%多菌灵防治沙棘苗后期出现病害。

1.5 起苗。

1年生沙棘苗可高达30~40cm, 第二年移植1次培养1年, 即可出圃造林。于封冻前进行起苗, 根据苗木高度进行分类打捆, 起苗时要尽量保持完整根系, 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起苗后, 将苗木放到冷窖贮藏, 将苗木成堆摆放, 上铺河沙, 再洒上一些水, 以免幼苗在贮藏过程中失水。

2 扦插育苗

2.1 硬枝扦插。

(1) 苗床的要求。露天条件下扦插, 苗床选择质地疏松, 透水、透气性良好的沙壤土或沙土, 将河沙、草炭土 (或锯末) 和沙棘林下表土 (或一般土壤) 按5∶3∶1体积比例混合均匀作为基质, 用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铺于苗床上进行扦插。 (2) 插条采集。应从正常开花结实的壮龄沙棘灌丛中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采条母树。于早春即在冬芽萌动前或刚开始萌动时从选定的母树上挑选发育充实、腋芽饱满、无扭曲、径粗0.5~1.1cm的2~3年生枝条进行采集。 (3) 插条剪切与处理。将插条剪成长度为15~20cm的插穗, 插穗上保留2~3个健壮芽, 上切口距最上的芽应1cm, 切口为平面, 下切口为斜面, 要求平滑。将插穗浸泡于100mg/L吲哚丁酸中2~3h, 浸泡深度3~4cm, 待插[3]。 (4) 扦插。以春插为主, 春插宜在土壤化冻后开始。插前细致整地, 施足基肥, 使土壤疏松, 水分充足。采用床插, 株行距7~8cm, 以直插为好, 插穗上端芽露出地面1~2cm。每查完一床, 随即灌透水一次。 (5) 插床管理。插后注意保持床内的温度与湿度。插后20~30d为插穗的生根期, 要进行及时的灌溉, 以保持土壤湿润。当插穗新梢长至10cm左右时, 除做好水分管理外, 重点是抹芽, 每个插穗留一健壮、直立枝。7~10月, 注意追肥灌水, 防治病虫害。采用0.5%尿素进行根外追肥, 并适时灌水。 (6) 苗木出圃。一般当年扦插, 当年可出圃。于秋季起苗假植, 或可在圃内露地越冬, 翌年春季现起现栽, 以利成活。

2.2 嫩枝扦插。

(1) 采条与剪穗。一般于5月底至8月初均可进行嫩枝扦插。于早晨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植株采集枝条。在阴凉处剪成插穗, 插穗长度7~10cm, 插穗的基部去掉部分叶片, 只留上部的3~4片即可, 下部切口要平滑。 (2) 插穗处理与扦插基质。将剪好的插穗用100mg/L吲哚丁酸或80~100mg/L萘乙酸浸泡8~10h, 浸泡深度3~4cm, 待插[4]。扦插基质可用在细翻后的床土上, 铺10cm以上的细河沙。扦插环境控制可搭建小拱棚, 配置全光自动喷雾设施。 (3) 扦插。插前用0.3%高锰酸钾消毒基质, 浇透水后即可扦插。扦插时间以傍晚或早晨为宜。扦插株行距为3cm×7cm, 深度为4~5cm, 垂直扦插, 插后轻轻压实, 并大量喷水, 以增加基质的紧实度, 使插穗与基质接触紧密。 (4) 插后管理。扦插后, 注意水分管理, 在晴朗的白天, 要求前期每间隔10~20min喷水一次, 时间以插穗叶片湿润为止, 傍晚减少喷水次数, 同时, 注意通风, 保持湿度95%, 温度25℃左右。7~8月, 追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嫩枝扦插一般7~8d开始生根, 10~15d大量生根, 大量生根后2~3d可打开大棚的部分棚顶, 等插条完成生根后可拆除大棚。 (5) 苗木出圃。在苗木生长停止后进行苗木调查分级, 假植, 翌年栽植。一般一年生扦插苗, 一级苗, 高大于25cm地径0.4cm以上, 侧根4条以上, 主根长20cm以上, 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二级苗, 高20~25cm, 地径0.3~0.4cm, 侧根3条, 主根长以上, 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

摘要:本文介绍了东北地区沙棘播种育苗、扦插育苗技术, 为优质苗木的培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沙棘,播种育苗,扦插

参考文献

[1]孙素琴, 王爱琴.沙棘的医药价值及栽培技术[J].山东中医杂志, 2000, 19 (4) :238~239

[2]陆贵巧, 杨路芳.沙棘播种育苗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 1998, 12 (4) :30~31

[3]张文臣.沙棘硬枝扦插育苗与早实丰产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 1996, (10) :35~36

白皮松圃地育苗技术 第5篇

1 圃地选择、整地做床

1.1 圃地选择

根据白皮松喜光、幼时稍耐阴,耐寒、不耐涝,幼时易患猝倒病等特点,圃地应选择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处,且具有良好的灌溉条件和排水条件。要避免选用常年种植玉米、马铃薯、烟草、蔬菜、棉花等感病植物的土地和有病虫鼠害的土地。土质最好选择疏松、透气、湿润、肥沃的砂壤土进行育苗。

1.2 整地做床

要对圃地进行精耕细整,做到深翻整平耙细,清除杂草、施足底肥、浇足底水后再制作育苗床。育苗地周围要挖好排水沟,做到内不积水、外不淹水。

育苗床要求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便于幼苗得到均匀的光照和通风需要。白皮松容器育苗一般采用低床方式,苗床方向以南北为宜。床面的宽度与长度根据容器袋的规格来决定,一般宽1.0m、长10m~20m,这样便于操作管理。两苗床之间留40cm宽的步道,苗床周围培土。

2 种子处理

2.1 精选种子

种子要挑选充分成熟、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纯净、无伤、活力旺盛的当年新鲜种子作为培育对象,千粒重在150g以上。

2.2 种子消毒、催芽

2.2.1 消毒

为消灭种子表面所带病菌,减少苗木病害,要对种子进行消毒灭菌。用浓度为0.5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h,或用浓度3.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min,取出后密封0.50h,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捞出后晾干待播。

2.2.2 催芽

为清除休眠种子发芽迟滞的现象,保证出苗整齐,播种前要进行催芽。可采用层积催芽,即在头一年冬季层积沙藏催芽至春季;也可采用水浸催芽,先将消毒后的种子用50℃左右温水浸种,待水温冷却后浸泡36h,然后捞出放在背风、温暖处催芽。种子上面加盖湿麻袋片或草帘等物,保持温度25℃、湿度60%左右。每天翻动种子2次~3次,一般15d~20d即可出芽。当有40%左右种子裂口时即可进行播种。

3 容器育苗

容器育苗可以缩短白皮松苗木培育周期,促进幼苗生长,减少因起苗、运输、假植等作业对根系的损伤,提高幼苗的移栽成活率。

3.1 基质选择

白皮松容器育苗基质要充分对栽植地的土壤和肥源进行综合利用,一般选择70%腐殖质土和30%黄土混合而成的基质较为理想,质地疏松并能保温、透气、透水。基质装袋前要粉碎过筛,除去草根、石块等杂物,充分拌匀。为了增加肥力,每立方米基质内添加5.0kg过磷酸钙和2.0kg尿素;再拌入40g辛硫磷防治地下害虫;最后用0.30%硫酸亚铁溶液进行土壤消毒。

3.2 容器袋的规格、装填摆放

容器袋选用塑料薄膜,规格为直径5.0cm~12cm,高12mm ~20mm,厚度0.02mm;营养钵规格13cm×16cm。土壤基质装袋时要适当压紧,土壤低于容器袋边缘以便于浇水。装好基质以后依苗床规格摆放整齐,相互之间挤紧不留孔隙。

4 播种方法

白皮松播种多在春季早播,以促使苗木提前木质化,并减免日灼害和立枯病的发生。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温度持续升高时适时播种。播种前要提前几天充分浇水灌透容器袋,播种时挑选裂口种子进行点播。每个容器袋播种2粒,然后覆土1.0cm厚将种子覆盖,覆土以后及时洒水保持土壤表面湿润。

5 生长期管理

5.1 出苗期管理

白皮松幼苗播种以后约20d脱壳出苗。苗木出土以后,要及时除草、松土,促进幼苗生长,并逐渐加强苗床间通风,提高幼苗适应性和抵抗能力。幼苗稍耐阴,出苗初期要适当采用遮阳网遮阳,避免强光,防止日灼危害。

5.2 浇水

幼苗出土前不需要浇水,可采取多次少量的喷雾补水方法;幼苗出土进入生长期后,要经常保持营养基质表层湿润。生长初期可采取少浇勤浇的方法,防止冲刷幼苗;速生期要根据天气情况适时灌溉,以利于促进苗木迅速生长。秋后适当控制浇水,雨后及时排涝,防止土壤过湿而发生病害。

5.3 施肥

白皮松幼苗应该以基肥为主,适时适量追肥为辅,促进苗木生长。6月-7月间追肥2次~3次,以液体速效肥喷洒叶面为主,施肥后要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第一次追施氮肥,以后增施磷、钾肥;8月幼苗进入生长后期时最后一次追施磷酸钙,促进苗木充分木质化,以利于安全越冬。

5.4 苗木移植

白皮松幼苗生长缓慢,幼苗在培养过程中要经过两三次移植才能培育成大苗。一般2.0a生苗高10cm左右,应进行第一次移植;4.0a ~5.0a生苗高30cm~50cm,需进行第二次移植 ;8.0a ~ 10a生苗高1.0m左右,要带土团进行第三次移植。

移植适宜在晚秋和早春进行。2.0a生幼苗可在早春带营养土移植,移栽坑要挖得大一点,有利于改善营养袋苗木周围小环境。移植前可在营养袋上划开一些口子,以促使幼苗根系舒展。同时要注意保护好幼苗根系、不伤顶芽,移栽后及时补水。4.0a~5.0a生苗木,进行第二次带土球移栽。如需继续培育大规格苗木,还应带土团再移植第三次。移植后要加强土、肥、水管理,以促进生长。

5.5 病虫害防治

白皮松对病虫害的抗性强,较容易管理,幼苗出土时,要进行第1次喷雾消毒工作;以后每隔7.0a~10.0d,结合喷水喷洒1次杀菌剂预防病害。秋后小苗基本木质化时停止消毒。

5.5.1 立枯病

幼苗陆续出土时,喷施等量式波尔多液(1.0kg硫酸铜、1.0kg生石灰和100kg水)进行防治。若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烧掉,并移除该袋以防感染。

5.5.2 松大蚜

松大蚜危害幼苗,容易招黑霉病,可用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800倍液进行防治。

6 结论

在白皮松苗木培育过程中,从圃地选择、整地做床、种子处理、播种、生长期管理,各个环节工作都应该认真细致进行,才能培育出优质的壮苗。在白皮松容器育苗过程中,营养基质的准备和种子的消毒、催芽是播种前最重要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育苗的成败,应该高度重视。

摘要:白皮松是北方地区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之一。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特点,从圃地选择、种子处理、容器育苗、播种方法、生长期管理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白皮松育苗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

北方寒地玉米育苗移栽栽培技术 第6篇

1 技术特点

1.1 延长生育期

玉米采用纸筒育苗移栽较直播玉米可延长生育期20~30 d, 增加有效积温150~300℃, 能弥补高寒地区无霜期短, 生育期不足的缺陷, 可根据生育期的延长, 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第一积温带及吉林高产品种。也可根据市场需要, 种植特用玉米, 进行错期调整, 提早成熟, 提前上市。

1.2 减少种子用量

玉米育苗移栽通过苗床纸筒育苗, 可提高种子的出苗率, 保证单籽单播, 减少间苗、补苗的种子用量, 降低成本。

1.3 提高幼苗质量

苗床纸筒育苗, 有利于种子的正常出苗, 保证种子发芽到移栽前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使幼苗生长健壮。通过苗床的通风炼苗、蹲苗, 可促进幼苗根系生长, 提高抗逆性。

1.4 提高保苗率

玉米育苗移栽采用人工摆栽, 保证种植密度及种植质量, 能够一次抓全苗、促壮苗, 从根本上解决了直播玉米缺苗、断垄现象和抓苗难的问题, 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增加总产量。

1.5 躲避春旱、节水增效

玉米育苗移栽不受春旱影响, 适期早播, 可视墒情定植。通过集中育苗集中肥水管理, 不受春旱墒差的限制, 培育壮苗, 为实现玉米的高产稳产打好基础。坐水种植可使幼苗坚持到雨季的到来, 可以躲避春寒、春旱和4~5月季节大风等造成的苗期危害, 提高水分利用率, 还便于对苗期各种病虫害集中在苗床内进行防治, 减少喷药次数。

1.6 缓冲春播季节劳动力的紧张

可以充分利用农闲时节进行育苗, 根据苗情及当地气温情况、水分条件错期移栽, 躲避播种时间短, 用工集中的春播季节。

2 育苗移栽技术

2.1 品种筛选

选择积温在2 500℃以上、适宜第一、二积温带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进行育苗移栽。

2.2 育苗方法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地表无积水、排灌方便、便于管理的地方作育苗场地, 面积为45 m2·hm-2苗床。土壤化冻20 cm深时, 开始育苗。1 hm2玉米田需育苗土1 800~2 100 kg加腐熟马粪300 kg捣细过筛, 混拌均匀, 将配好的营养土装满纸筒后刮平, 将装好土的纸筒整齐排放在苗床上待播。根据当地气候, 4月28~30日播种, 人工点播, 纸筒浇足水后, 上面露出2 cm空间, 每个纸筒播1粒带芽的种子, 然后用营养土覆盖均匀。播完后覆盖拱棚, 绷紧、压严, 棚线拉牢固。

2.3 苗床管理

温度控制在白天20~25℃, 夜间10℃以上, 低于8℃时加盖塑膜, 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 严格控制浇水, 以不萎蔫不浇水为原则, 促进幼苗根系发育, 培育壮苗, 提高幼苗移栽成活率。随气温升高, 逐渐通风, 移栽前5~10 d根据天气情况进行炼苗, 进行抗旱、抗寒锻炼。如无寒流入侵, 可揭膜露天管理 (同时防止家禽、家畜危害幼苗) , 使幼苗适应自然环境, 控制浇水, 以幼苗不萎蔫即可。移栽前3 d追施0.2%尿素液甲基硫环磷和800倍液敌克松药液喷洒苗床, 防治病虫害, 移栽前5~10 h浇透水。

2.4 坐水移栽

耕翻整地, 耕翻深度20~22 cm。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翻后耙耢, 按种植要求垄距起垄镇压。移栽前10 d破垄夹肥。终霜通过后, 选在暖头寒尾进行移栽, 一般在5月16~20日进行移栽, 移栽时要求玉米苗不能超过三叶一心期。

移栽时用小四轮拉一个拖斗, 斗上放水桶, 斗前下方安放两个开沟器, 放水管的头放在开沟器的后面, 随开沟随灌水, 沟内水土混合处于流体状态, 然后将玉米苗带纸筒一同插入泥浆中, 随着水分的下渗, 玉米苗立在沟内。每4人一组, 1人开车, 3人在后面栽苗, 栽苗的人手上要带胶皮手套。栽苗2~3 d后, 用锄头或犁铧将浇水沟覆严即可。移栽时应保持纸筒上缘与地面相平, 达到不窝根, 不上吊、不下窖、不坏筒、不伤根, 培土要实, 将苗栽直、栽正。

2.5 适当密植

根据玉米品种叶形及土壤肥力状况, 进行适当密植, 以6.3万~6.6万株·hm-2为宜。

2.6 玉米螟防治

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于玉米螟卵盛期在田间放蜂2次, 间隔7 d, 放蜂22.5万头·hm-2。

3 产量及效益分析

经2009年齐齐哈尔科技局组织专家测产, 玉米育苗移栽技术核心示范区平均产量11 520 kg·hm-2 (标准水) , 比常规种植增产35.88%; 按照玉米市场价格1.2元·kg-1计算, 多增收3 628.8元·hm-2, 扣除成本, 纯收入近3 000元·hm-2 (见表1) , 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注:玉米市场价格按1.2元·kg-1计算。

4 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减少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农业生产逐渐从传统广种薄收的粗犷式生产转向精细的集约化发展, 注重单位面积的土地产出投入比。

北方寒地水稻两段育苗技术研究 第7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富锦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 属第三积温带, 水稻品种属早熟和中早熟品种, 系感温性强的品种。供试品种选用生育期相对较长的12、13、14片叶晚熟品种, 如系选1号、垦94—104、北方超级稻、五优稻1号、普优6号5个品种, 对照品种为空育131。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为长安镇科技示范园区民安村刘俊阳水稻地。该稻田面积0.13 hm2, 为老稻田, 用江水灌溉, 土壤p H值6.5, 采用温室和大棚两段育苗, 3月16日开始温室育苗, 4月6日移栽至大棚内钵穴育苗, 5月9日插秧, 单株插秧, 插秧规格为3.96 cm×19.8 cm。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对比法, 不设重复, 在生长期间对各参试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生长特性、丰产性与对照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秧苗素质好

两段育苗比普通大棚苗秧龄长20 d, 叶龄多2.5~3片叶, 茎粗增加0.2 cm, 地上百株干质量增加0.5~2 g, 带蘖率100%。移栽前秧苗素质调查见表1。

2.2 物候期提前

两段育苗比普通育苗分蘖始期早9 d, 分蘖终止期早2~5 d, 成熟期提早2~3 d。物候期调查见表2。

2.3 产量高

两段育苗比普通大棚育苗产量高, 常规品种空育131产量为6 779.9 kg/hm2, 而试验品种北方超级稻、垦94—104、五优稻1号、系选1号和普优6号, 每1 hm2产量分别比常规种植品种空育131增产432.4 kg、3 044.5kg、4 083.8 kg、4 280.5 kg和6 805.2 kg。产量调查见表3。

2.4 结论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 水稻两段育苗秧苗素质好, 带蘖率100%, 物候期提前, 提早成熟2~3 d, 产量高。由于受春季低温干旱加之水稻抽穗开花期连续低温多雨天气的影响, 水稻的褐斑病有所发生, 空秕率增加, 成熟度稍差。

3 几点建议

3.1 选择优质品种

选择生育期相对较长的12片叶优质品种。解决目前优质品种少的局面, 能够拓宽品种。

3.1.1 壮苗标准

要达到秧龄55~60 d, 叶龄6.5片, 苗高20~22 cm, 根数18~20条, 地上百株干质量15~20 g, 地下百株干质量5~7 g, 每株苗带蘖2~3个。

3.1.2 移栽时期

当秧苗长至2.5~3.1叶期时, 移栽到育苗大棚内继续育苗。项目区所在的第二三积温带4月10日—15日移栽。

3.1.3 移栽方法

将钵体秧盘 (352孔) 摆放到浇透水的大棚苗床上, 再将秧苗移入钵体内, 每个钵体2株秧苗。

3.2 基础设施应完备

确保秧苗不受冻害

首先要建温室大棚, 保证育苗期间的温度。其次加强大棚内增温设施, 比如提高床的温度, 可以在耕层15 cm下增加稻壳20~30 cm, 或防寒板等, 提高床温。

3.3 第1阶段

育苗第1阶段最好采用钵穴, 防止移苗时有植伤, 发生缓苗。

3.4 第2阶段

大棚内再扣1个小棚, 增加棚内温度, 防止冻害。

3.5 苗床管理

除加强通风炼苗外, 后期秧龄较大时适当追肥, 防止脱肥现象发生。

3.6 插秧

秧苗长到4.1~5.1叶时开始插秧, 一般在5月15—25日进行, 插秧规格为30 cm×13 cm, 或 (40+20) ×13 cm, 值得注意的是, 此时一般秧苗都已带蘖, 为充分利用这些早期低温分蘖, 插秧时注意浅插, 钵体表面与泥面持平即可, 插秧不能超过2 cm。

3.7 本田管理

要重施农肥, 每1 hm2施农肥在30 m3以上, 其他采取常规措施。

北方寒地讷河玉米育苗移栽栽培技术 第8篇

1 对玉米的栽培技术特点进行分析

1.1 有效延长了玉米的生长期

使用玉米纸筒方式来对玉米进行栽培, 能够有效延长玉米生长期20~30d左右, 且温度还能达到150~300℃, 这样可降低北方寒地无霜期较短以及生育期不长等方面的实际影响。按照生育期要求延长的实际情况可以在讷河市范围内种植第一积温带的玉米品种, 同时还可以种植部分特用玉米, 使其提早上市, 进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1]。

1.2 减少种子用量

通过使用纸筒育苗的方式, 能够有效提升种植实际的出苗率, 降低了玉米成长期补苗或者是间苗的情况, 进而有效减少种子的浪费。

1.3 保证幼苗的质量

采用纸筒育苗不仅能够使种子出芽率上升, 还能摆正移栽前玉米苗的营养成分均衡。同时, 还能提升玉米苗自身根系的生长水平, 进而提升玉米抗逆性。

1.4 提升出苗率

在移栽过程中使用人工摆栽的方式, 能够确保玉米种植密度以及玉米的成活率, 有效弥补了直播缺苗以及断垄、不好抓苗等问题,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土地的实际使用效率, 提升玉米总产量。

1.5 提高玉米抗旱以及节水效果

采用这种方式来对玉米进行移栽, 不仅使其不会受到春旱影响, 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早播、定植等。而通过集中化的水肥管理, 还能使玉米苗不会受到旱墒差等情况的影响, 进而为玉米生长及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2 育苗移栽技术

2.1 对玉米品种的选择

在该地区内种植玉米品种, 通常选用积温大于2500℃, 适合在第一、二积温带种植的品种且具有一定高产性的优良品种进行栽植。

2.2 育苗方式

苗床的选择要尽可能的选取背风且向阳, 周围地势较为平坦, 排水、灌水相对便捷, 方便进行管理的区域来进行育苗, 面积最好保证在45m2左右, 在土壤解冻深度达到20cm时进行育苗。玉米区域需要使用1800~2100kg/667m2左右的育苗土, 同时还要加入300kg左右的腐熟马粪, 保证混拌均匀。将营养土装入纸筒, 土壤与纸筒一平即可, 把装好的纸筒整齐摆放到苗床中即可。然后在4月底进行播种, 先给纸筒浇足水, 然后点播玉米种子, 点播完成以后在上方加盖2~3cm左右的营养土, 种植完成以后要覆盖工棚, 并做好固定工作。

2.3 苗床管理

苗床的温度白天要控制在20~25℃左右, 夜间要保证在10℃以上, 一旦夜间低于此温度就加盖塑模, 保证苗床温度和湿度。出苗以后要严格控制浇水次数, 以保证玉米苗根系的良好生长, 进而提升成活率。而随着外界温度的上升, 一定要对苗床进行通风处理, 并且还要在玉米移栽之前的5~10d左右按照天气情况来进行相应的炼苗, 同时还要增强抗旱以及抗寒能力, 还应在移栽前3d, 使用含量是0.2%的尿素液甲基硫环磷以及敌克松药液进行喷洒, 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2.4 坐水移栽

在进行移栽之前, 要对种植区域进行耕翻整地, 深度保证在20~22cm之间, 保证耕翻全面, 土壤细腻。翻耕以后按照实际要求对垄距进行镇压。并且在终霜结束以后, 进行移栽, 通常在每年的5月中旬左右进行移栽, 而移栽时玉米苗要保证在三叶一心时进行移栽, 如果生长过大就会导致成活率下降。

2.5 适当密植

在进行玉米移栽时, 一定要按照玉米品种以及移栽区域内土壤肥力等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密植, 通常情况下每公顷玉米苗在63000~66000株/667m2左右最为合适。

2.6 玉米螟防治

在玉米螟卵出现高峰期, 在田间施放赤眼蜂来对这一虫害进行防治, 共施放2次, 间隔7d, 每公顷施放数量在22.5万只左右即可。

3 结论

总而言之, 加强对北方高寒地区玉米栽培技术研究, 是现阶段玉米种植所必须要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参考文献

寒地水稻两段育苗摆栽技术要领 第9篇

1、两段育苗摆栽技术目标产量各项指标计划

1.1 种子12~13叶、活动积温2500~2800℃。

1.2 产量指标(平方米计算)28穴、基本苗35~40株、200~2穗/穴、550~600穗/穴、成粒70~75粒/穗、千粒重27~27.5克、产量1.1千克/平方米。

1.3 温室大棚内移栽苗:叶龄2.1~2.5叶,秧龄20~25天,第一叶鞘高不超过3厘米。

1.4 本田移栽:叶龄4.1~5.1叶,带蘖1~2个,秧龄50~55天,株高17~18厘米,苗基粗2.5~3毫米。

2、两段摆栽物资准备(按本田公顷需用量计算)

种子10千克,选择12~13叶品种。温室需要15平方米,大棚120平方米,即一栋标准钢骨架大棚能摆2000张摆栽盘。子盘70张,摆栽盘700张,最好选择45l孔钵盘。地膜3千克,二铵150千克,硫铵100千克,尿素200千克,钾肥100千克,磷酸二氢钾9千克,床土2立方米,有机肥0.5立方米,水稻专用肥撒克富8千克,移栽灵300毫升,施保克3毫升,天然芸苔素32毫升,速可毙250毫升,艾美乐6克,瑞飞特1000毫升,阿罗津800毫升,草克星300克,千金12克,排草丹30毫升,柴油100千克,煤炭100千克。

3、两段育苗种子处理

3.1 选种:在3月10开始进行种子处理(每公顷10千克),在温室内晒种三天,风选、盐水选种等。

3.2 浸种:在3月15日用施保克进行浸种消毒,在温室10~15℃浸种消毒5~7天,每天早晚人工翻种1~2次。

3.3 催芽:在温室用30~35℃的温水串种,使种子温度保持25~30℃之间,然后把预温的种子用被子盖好,放在温室内2~3天,每天翻动一次,种子露白1~2毫米,晾干待播。

4、两段温室育苗播种

4.1 床土准备:将优质旱田土、有机肥过筛,与水稻专用肥撒克富混拌均匀待用,标准是床土每盘1.75~2千克,拌肥10克,播土厚度2.5厘米。

4.2 温室内摆盘装上摆盘要整齐一致,留好步行道便于浇水。

4.3 盘土浇水消毒先将盘土浇透水,再用移栽灵每平方米2.5毫升兑水2千克浇匀,然后开始播种。

4.4 人工播种:人工播种密度每盘150克,覆土0.5~0.7厘米,地膜覆盖。时间要求在3月20日~25日把催好芽的种子拿到温室内进行播种,播前先浇透苗床,然后采用播种机播种或人工撒播,播种前先浇透苗床,播完种后盖地膜,封好四边,不能透风。

5、两段摆栽温室管理

温室在3月1日~10日进行清雪、扣棚、育温、准备好火炉和保温草苫子等。

在苗床播种后,到出苗立针(约12天左右),封闭期内温室开始用火炉加温处理,夜晚盖好草苫子,保持温度在28~30℃,注意风、雪天气要有专人管理温室。

在苗立针达到80%时,撤去地膜,保持室温25~28℃,防治立枯病,结合浇苗喷施移栽灵,每平方米2.5毫升。

在苗1.1叶到1.5叶期,逐渐适宜降温,保持室温20~25℃。同时,进行通风练苗,控制第一叶鞘高不超过3厘米,苗不徒长为宜。此期,苗床应喷施除草剂,采用千金每平方米苗床0.1克,在苗1.5叶~2叶期,控水、控温、通风练苗,保持室温在15~20℃之间。同时,琐施垦易多元营养素等叶面微肥,待分苗加大通风量,为适应大棚环境做好准备。

6、两段大棚分苗

6.1 大棚准备:

大棚应在3月中旬、下旬扣完棚膜进行育温处理,同时处理好置床,使其达到松、软、细、碎;平标准,便于钵体能够浇水入泥。

6.2 分苗:

在4月10日~15日,人工大棚内分苗,随分随起苗,不分隔夜苗。人为挑选壮弱苗,壮苗每钵1株,弱苗每钵2株,分苗后把盘整齐摆放在浇透水的置床上,人工用细筛子过土筛撒在盘上,标准是把钵体孔撒满土,盖好床土后进行细流慢浇苗床,浇匀、浇透,露根处再撒床土封苗浇水。

7、两段摆栽育苗大棚管理

7.1 分苗后棚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待盘土落干浇一次移栽灵,每平方米2毫升,兑水2千克,浇匀浇透。

7.2 苗床除草,当稗草达到1.5~2叶时,喷施千金,每百平方米l 0毫升。

7.3 2叶1心~3叶1心期,棚内温度在20℃左右,通风练苗,叶面喷施微肥一次。

7.4 3叶1心~4叶1心期,要加大通风练苗,适当控制苗床水分。

7.5 4叶1心~5叶1心期,要控制床土水分,揭棚膜,昼夜通风练苗,移栽前1-2天做到“三带”下地。

8、两段育苗本田摆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育苗地选择】相关文章:

寒地育苗05-14

育苗嫁接06-15

扦插育苗06-19

育苗产业07-03

水稻育苗方法06-26

嫁接育苗技术07-17

育苗技术研究07-30

油松育苗技术07-01

海参育苗范文05-18

葡萄实用育苗技术05-18

上一篇:寻找适合的鞋子下一篇:远程网络实习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