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教学论文

2024-06-20

农机化教学论文(精选12篇)

农机化教学论文 第1篇

根据2007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 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 在这里有两项重要的指标清楚的表明了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一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跨越40%的门槛, 我国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跨越40%这一关口。所以说2007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由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的转折年, 标志着我国农机化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二是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40%, 中国农业已经进入增机减人、增机转人、增机育人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时代。在这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上, 根据省政府关于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规划和21世纪浙江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农机化人才的高要求, 积极探索新阶段新形势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实践教学的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1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实践教学是贯穿在高等教育整个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实验、实习、课程论文 (设计) 、毕业论文 (设计) 、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等内容, 对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起着重要的作用。高等农林院校与社会经济建设和生产实践结合紧密, 培养的人才要充实到农业生产一线, 其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农机本科教育主要培养从事农业工程方面的工程技术型 (多数) 和经营管理型 (少数) 人才。不可否认的是早期的农机教育为浙江省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为我省农业工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新的历史阶段下、新的形势下, 如果按照以前的实践教学必然会产生以下一些主要的问题:

1.1 注重课程实验教学, 生产实习缺少保证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是以生物生产类和生物加工类的机械装备现代化为主要研究对象, 涉及机械学、工艺学、生物学方面的实验比较多, 要求也高, 是培养农科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 各个专业都非常重视。然而作为大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生产实习却都常常限于场地、经费、指导人员、市场经济化等多方面的原因, 得不到正常开展或得不到应有的保证。

1.2 注重验证性实践教学, 缺乏创新性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是给定学生固定的题目和研究内容, 让学生通过所学的实验理论和方法得到预知的实验结果, 并以此进行教学和考核。而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创新性的试验方面缺乏鼓励和引导。同时, 传统的仪器接触多, 新型的设备涉及少。实践教学中, 学生们大多接触的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甚至是五、六十年代购置的仪器和设备, 许多高新实验设备和方法很少能够走进课堂, 即使进入课堂也因为数量少、动手时间短等方面的原因, 限制了大学生创新性研究活动的开展。

1.3 注重外语、计算机教学场所的建设, 忽视专业实践场所的投入

外语、计算机作为当代大学教育的基础性和应用性课程, 各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用于建设语言室、微机房和购置设备等, 而在各专业的综合实习、实践场所的建设和投入上, 杯水车薪, 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同时, 学生对外语口语、听力训练、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习热情高, 而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不够重视。

1.4 注重必修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忽视选修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总体而言, 必修课程作为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 对于奠定大学生良好的专业基础作用很大, 其实践教学环节, 学校也在尽最大努力优先保证, 而对于拓宽学生专业面、知识面的选修课程而言, 实践环节不能有效地得以开展, 技能考核有时也流于形式。

1.5 强调实践教学的环节布置, 忽视过程管理和考核总结

如学生的课程论文 (设计) 、毕业论文 (设计) 以及课外科技活动、社会调查等, 基本上是教师布置任务, 学生完成任务, 搞成什么结果就算什么结果, 缺乏对各实践过程的指导。据调查, 很少有学生会因实践环节完成不好而不能毕业的情况。硬措施、软操作以致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 缺少了开展严谨的科学研究的训练。

1.6 实践教学大多囿于校内进行, 校外生产实习缺乏有效组织

在强化实践教学方面,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确实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然而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缺乏或者不能较长时间的稳定, 使学生很难得到接触社会生产实际, 接受社会锻炼的机会。这也是学生就业时在能力上表现出从“书本”到“书本”,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实践教学系统体系的建立和实践

为了更好的探索实践教学改革的系统理论,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2.1 提高思想认识, 强化实践教学的重心地位

实践教学无论在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方面, 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实践技能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整个教学质量提高过程中, 确实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因此, 各级领导师生员工都要强化实践教学的“重心”地位, 统一思想认识, 在政策、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给予保证, 建立目标责任制, 促进实践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教学过程中, 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灌输学以致用的思想和观念,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他们在学中干, 在干中学。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实践教学在知识传播上的更新、升级

实践教学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各学科前沿的知识往往都要运用于实践中。因此, 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学到更多的、更先进的东西, 必须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 在提高任课教师学历层次的同时, 还要选派他们就任教课程进行专项的进修学习, 把前沿的东西搞清楚, 把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学到手。同时不定期的选派教师去专业方向领域进行锻炼实习, 把自己学到的理论和实践做到很好的结合, 再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用先进的、新鲜的、时代性强的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 教学效果必然会得到提高。

我们已经建立了教师下基层锻炼的实践制度, 只要你的年纪在35岁以下, 必须在基层进行至少半年的下基层锻炼学习, 每天在基层的实践不得少于8个小时, 同时学校给与一定的补助费用, 在锻炼结束后上交总结报告并给学生做专业实践报告。

2.3 加大先进实验仪器、设备的引进力度, 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仪器设备的更新问题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 很有必要去接触一些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 学习先进实验方法。因此, 加强教学设施建设, 学校从专业发展的前景出发, 要投入必要的资金来改造设备, 添置先!进的仪器, 同时也可以与校外科研院所、企业实体合作, 利用社会资源来解决高校实践教学在设备需求、技术应用方面的问题。

2.4 加强专业教学计划的研究, 增大实践教学环节的灵活性

专业教学计划作为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方案, 在教学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 对于实践教学活动, 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可以进行改革、试验, 如实验课的教学可以构建有验证性的基础实验, 有创造性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障碍性实验等不同能力层次的实验课教学体系;农业生产实习可以结合教学进度分散在多个学期进行, 实习的内容可以根据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行适当的更新;毕业论文 (设计) 可以增加开题论证, 中期检查等教学环节, 鼓励学生尽量接近社会、接近学科的前沿领域去进行探索和研究。

2.5 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构建产学研合作体系

列宁曾说过:“学习、教育和训练如果只限于学校以内, 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 那我们是不会信赖的。” (《列宁选集》第4卷, 第355页) 实践活动本体的社会化, 必须首先变封闭型为开放型, 充分发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可控因素的积极作用, 紧密与社会经济接触, 通过产学研合作形式, 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 推进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进行。

学生在什么地方、什么环境中实践, 是搞好实践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农林大学生而言, 没有稳定的生产实践基地, 农机检查调整、农机操作保养、农机维护修理、农机科研训练、毕业论文 (设计) 等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因此, 加强实践教学, 必须稳定校内教学基地, 使实践教学的开展有一个基本的保障。

在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实践活动的同时, 我们还把校外实习基地具有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经理请进课堂, 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讲学活动, 有的放矢地解决难点和疑点问题。目前我们正努力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成为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在学生实习过程中, 我们与企业逐步开展各项合作, 与企业培育了感情, 建立了友谊。这样企业就会愿意长期接纳我们的学生去实习, 我们学生也能帮助企业解决一些临时困难。校企双方逐步形成产学研互动的关联机制, 建立了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联合体。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培训、学生就业等领域开展合作, 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成为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

2.6 健全考核管理办法, 推进实践教学活动的制度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通过制度建设来予以保障, 要结合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考核和管理办法, 规范教学行为, 明确教学目标如需建立的专业实践技能要求标准和制定的实践教学管理办法, 在实践项目、具体内容、等级标准和培养途径等方面作了详细要求;在指导教师、基地建设、方案制定、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 (设计) 、经费投入检查评估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 这些对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重视和提高实践技能学习的思想教育, 建立科研立项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 使大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水平, 从而推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传武, 余向洋, 咏梅.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探讨[J].池州学院学报, 2009, 23 (3) :121-123.

[2]石贩, 陈双双, 戴慧.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2) :28-32.

[3]许光胜.高级技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成功 (教育) , 2009 (6) :248-250.

[4]陈春梅.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3 (6) :66-69.

农机专业机械制图的教学优化论文 第2篇

摘要:本文根据农机专业的特点,对《机械制图》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详细阐述了专业特点,将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调整、拓宽、加深,并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让图学课和后续的专业课形成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该研究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机械制图;农机专业;教学优化

《机械制图》课程是农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农机专业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读图、画图能力,也要结合专业特点,融合专业课的设计理念、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培养出更具专业特色的人才。目前农业机械主要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业运输机械等,农机产品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产品通用性较差,农机零件中非标件、铸造件、焊接件较多,对学生读图画图能力要求较高。农机专业后续的专业课,例如农业机械学、汽车与拖拉机学、农业生产机械化、农产品与食品加工机械等课程,还有后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对读图、绘图要求都很高,学生必须掌握过硬的图学知识。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工程图学》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更好更快适应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但因为目前大多数高校机械类专业《工程图学》课程几乎都是采用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大纲和同一教学标准,没有考虑农机专业的专业特点和行业背景,无法详细地与专业课中所学内容对应起来,这就造成了知识的脱节,让学生后续还需花大量的时间去补充两者脱节的内容,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本文根据农机专业的特点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优化。

1教学内容的优化

《工程图学》内容包括投影原理、制图基础、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基础等部分。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科学科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规律性,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中,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空间思维能力、构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1投影原理内容优化

投影理论部分学习用正投影法表达几何形体和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工程图学的理论基础。画法几何部分的内容可以适当削减,适应于农机专业的内容需补充。在农业机械中,很多零件的形状结构很奇特,曲线曲面较多,例如耕整机中犁体曲面就有熟地型、半螺旋型和螺旋型三种,且曲面非常复杂。如收获机械中常利用搅龙作为输送装置,其旋转轴上焊有螺旋叶片,画图时需要知道螺旋线和螺旋面的画法。因此,教学中除了一些常见的几何形体的画法,曲线和曲面的形成和画法等相关内容也应纳入教学内容[1]。目前,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产业非常发达,大都采用第三角画法,而我国采用的是第一角画法,为了更好的学习和交流,应该让农机专业的`学生在熟练掌握第一角画法的基础上,同时掌握第三角画法,所以第三角画法也应作为本章的重点内容讲解。

1.2制图基础内容优化

制图基础部分学习和贯彻制图国家标准并训练用仪器和徒手绘图的操作技能。通常徒手绘图部分在教学中不会作为重点内容讲解,但对于农机专业的学生,这一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在设计开始阶段,由于技术方案要求经过反复分析、比较、推敲才能确定最后方案。所以,为了节省时间,加快速度,往往以绘制草图表达构思结果;农机通常是田间或野外作业,在改进产品或修理机器时,经常要现场绘制[2]。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常常缺少完备的绘图仪器和计算机,为了尽快得到结果,一般也先画草图,再画正规图;在参观、学习或交流、讨论时,有时也需要徒手绘制草图;此外,在进行表达方案讨论、确定布图方式时,往往也画出草图,以便进行具体比较。总之,草图的适用场合是非常广泛的,徒手绘图的基本方法应作为难点内容讲述,不能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1.3机械制图内容优化

机械制图部分培养绘制和阅读常见机械和部件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其中机件的表达方法、画零件图、画装配图都是这部分的重点及难点。授课需以农业机械中有代表性的零部件作为图例讲解。如耕整机中使用的轧滚、播种机中的排种器、收获机中的清选风机等,表达起来都是有难度的。只有知道了这些常见零部件的表达方法,才能更好的与农业机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联系起来。农业机械中的总装图结构非常复杂,例如联合收割机,它由工作部件、动力系统、传动系统、电气系统、液压系统等组成,想要正确清晰的表达,还应在学习装配图的同时,结合农机实例对总装图的表达方法进一步地讲述[3]。因为农业机械中有较多的铸造件,如连杆、箱体等。农业机械大多工作条件恶劣,因此讲述技术要求的内容时,应该根据加工方法和使用环境有侧重的讲解。焊接件、薄壁件在农业机械中也常见,例如料斗、输送器、机架、覆盖件等等,因此,学生必须掌握展开图及焊接图的内容,知道如何设计料斗的展开图,如何画出机架的焊接图。

1.4计算机绘图内容优化

计算机绘图部分只介绍CAD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用计算机绘图的基本能力,教学中以平面图形为主来讲解,并简单介绍三维建模。教师授课应结合与农机专业相关的零件和部件为例来讲解,做到知识的延续性,可以将拼画装配图和拆分装配图结合CAD教学,既可让学生知道如何使用计算机绘图,又形象的演示了装配图的拆装的画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计算机绘图的运用能力[4]。

2教学方法的优化

第一,图学教师应与专业课教师多沟通、多学习,多了解农业机械的行业动态,加强对农机专业的背景知识的学习,以便根据最新的信息和行业标准及时农机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优化熊瑛,向阳(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湖南长沙410128)修订教材,调整教学内容。第二,除了课堂上讲述的一些较为简单的零部件的图形外,课后还应准备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图例,通过网络教学的形式,要求学生阅读及思考,并给以考核。第三,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应安排学生参观农机实物,从大一开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同时增加学生对农机的感性认识,可以提高对图学和专业课的学习兴趣。第四,《工程制图》的课程设计也应以简单的农业机械部件为对象进行测绘、计算机绘图、三维建模,将图学内容与专业设计思维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

3结语

《工程图学》是一门与专业息息相关的基础课,图学课程教学应考虑到不同专业特点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结合农机专业特点对《工程图学》课程进行教学优化,根据专业、行业背景不同,完善、补充、更新教学内容,教学中有目标地讲述与农业机械相关的图例,更侧重与实际设计制造相关的教学内容,运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好更快地提高农机专业的学生对农业机械类图形的读图和绘图能力,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利平,孟明辰.非机类工程图学课程改革[J].工程图学学报,(2):145-149.

[2]刘曙光,王承国,南松剑,等.设施农业工程图学多模块分段融合教学模式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45(23):251-253.

[3]李小明,祝林,刘海琼.模具专业制图教学改革探讨[J].模具工业,,38(12):69-73.

围绕农机发展 开展教学工作 第3篇

1.明确培养目标,调整教学方向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政策,做好农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针对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适应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农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创业型人才和新型农民。县农机校制定新的教学方案,为了不影响农民的生产,学校派教师下乡讲课,到农机驾驶员家里,到农机修配厂、农机修理部、配件商店进行一对一讲课,围绕培训目标,使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相联系,并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從总体上保证人尽其才,更好地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服务。

2.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

实现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应当以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打破以学科为本的教学模式,要树立以能力为本的教学观念。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有选择地开设课程,注重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灵活性,在传授给学生先进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主选择能力实践,以提高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本领。

3.加强实践教育,注重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动脑能力、销售能力为一体的主要手段,在实践教学中,师生共同承担实习基地的生产、经营任务、产教结合,教师既传授知识又作为师傅传授技能,实地指导生产与经营,学生既学习知识又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增加感性认识,掌握生产技能,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既掌握知识和技能,又培养和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因此,农业职业教育应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培养和训练其实践技能。要加强考核,提高学生思维,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4.提倡教师深造,提高教师素质

强化农机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第4篇

一、为什么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

1. 要牢固树立农机培训工作事业心和责任心

热爱农机化事业,并投身到农机化培训工作中,要积极上进,具有锐意进取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2. 要懂得新型农机培训教学规律,学会运用科学教学方法

不仅要从书本上学,吸收和总结切合实际的科学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以指导教学实践,这样才能使学员通俗易懂,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提高农机培训质量的目的。

3. 要精益求精努力学习专业科学文化知识

知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学习。培训教师必须刻苦钻研本专业知识,同时掌握相关科目知识,不断更新和扩大知识面,拥有真才实学,掌握过硬技术本领,要联系实际有目的、有选择地翻阅一些书籍和参考资料,还要深入实际当中,深入基层、走进农户了解和掌握第一手原始资料。急农机户之所急,想农机户之所想,把新农机具、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农民。

二、广开培训门路,多种形式办学

按照“保证质量、方便学员”的原则,结合青阳县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1. 集中面授与送科教下乡相结合

按照农机技术培训学时分配表,学员集中到县农机技术培训学校学习,因农忙或其他特殊情况请假缺课,教师送科教下乡,亲临现场培训,以保证学员学到相关知识。

2. 运用广播、电视等形式开展讲座

适时组织安排专家和高级教师,开展农机技术讲座,利用广播电视快捷方便、辐射面广等特点,快速宣传富民政策、法律法规,及时传播农机技术知识,提高广大农机人员的素质。

3. 积极主动,争取配合

县农机管理部门协调合作,对拖拉机驾驶员进行复训,讲解拖拉机维修保养技术和安全驾驶知识,与推广站一起引进新农机具,召开现场会的同时举办现场培训班,今年举办水稻插秧机现场培训班3期,前来参观学习人数达到300人次,有效地促进了新农机具、新技术在青阳县的推广应用。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学员报名时,根据年龄、文化和技术等差异,建立原始资料库,按照培训对象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 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对于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比较高的学员,以课堂讲授为主,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并适时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员理解,如在讲解柴油机滤清器被堵冒黑烟故障时,可举例农村烧锅煮饭时,柴禾堆满后,火反而烧不旺甚至熄灭,如果这时用吹火筒向内部吹气,火又烧起来了,黑烟也同时消失,这是因为任何燃烧物都要有充足的氧气才能完全燃烧,而空气中恰好有氧气,通过吹火筒将氧气吹向内部帮助木柴燃烧,同理,柴油机工作时,柴油在气缸中与氧气混合燃烧产生压力,如果空气滤清器堵塞造成进入气缸中的氧气不足,使得柴油不能完全燃烧产生黑烟,并引起功率下降等不良影响,因此要疏通滤清器保证足量的氧气进入气缸。在讲课过程中通过列举这些浅显易懂的实例,使学员加强理解。

2. 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

充分利用好教学图片、实物、模型,解剖教学机具,并与电化教学方法及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通过感观视觉,增强直观效果。例如,柴油机构造工作原理是重点及难点内容之一,比较抽象,学员很难听懂,在教学时可以侧重实验学习,让他们通过拆装农机具,观看实物零部件,了解柴油机构造及装配连接关系。如活塞、连杆、曲轴铰连接关系,即活塞上下直线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旋转运动,反过来,曲轴旋转运动通过连杆推动活塞上下直线运动。同时可以通过直接观看活塞运动位置及变化情况,了解活塞上止点、下止点、进气门、排气门打开和关闭时间。柴油机工作原理是很抽象的,很难理解掌握,但可以使用柴油机解剖模具和实物演示,让学员能够看见柴油机内部工作状况。在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时,可以悬挂交通法规宣传图片,播放驾驶员因违章而引起交通事故的视频,唤醒人们的安全意识,力求消除事故隐患,使学员成为懂技术,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合格农机技术人员。

3. 采用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讲课时教师可适时向学员提问,学员亦可向教师提出一些技术上的疑难问题,教师及时排疑解难,帮助其分析原因。通过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启发学员的理解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农机化教学论文 第5篇

近几年来,在省农机办、滨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农机信息宣传部门上下同心,努力拼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尽职尽责,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了农业部和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有力地促进了农机化业务工作的开展。

一、建章立制,狠抓落实,促进政务信息宣传工作开展

建立信息宣传激励机制,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是搞好农机信息宣传工作的关键。从2003年起,通过到外地参加学习和到市直先进单位取经,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五项促进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的措施和办法。一是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的意见》。从提高对政务信息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成立信息宣传领导组织,加大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的投入等方面进行强调和要求。并要求各县区农机局选拔责任心强、文字水平高的同志充实到信息宣传工作岗位,有条件的单位要建立农机网站,不断拓宽农机信息宣传的渠道,提高宣传效果。二是成立农机化信息宣传领导小组,建立市县信息宣传情况月汇总、季通报、半年小节、年终评比的信息宣传统计制度。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实行量化管理,促进工作开展。三是建立农机信息宣传工作激励机制。根据信息采用情况和信息宣传的层次给予适当奖励,并按时兑现,以调动信息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面上工作的开展。四是每年召开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会议。总结经验,部署任务,表彰先进,交流工作,解决问题,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宣传效果。五是不定期举办农机信息人员培训班。根据市县区农机局信息宣传工作人员的变动情况,及时举办培训班,提高农机信息宣传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信息宣传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化信息宣传的质量。

通过以上五项措施和办法,有力地促进了我局农机信息宣传工作的开展。一年一小步,两年一大步,全市农机信息宣传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二、加强督导检查,完善规章制度,增强农机信息宣传效果

加强督导检查,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是确保信息宣传工作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做好信息宣传工作可能不难,但要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随着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各项制度,并不定期对各县区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上下贯通,步调一致,促进农机政务信息宣传工作的稳定发展。近几年来,通过市县区农机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如下成绩:一是市农机局自2004年起连续三年取得省农机办信息网信息采用量全省前二名的好成绩;市农机局连续二次获得省农机办三年一届的全省农机信息宣传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滨州市农机局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农机化信息宣传先进单位,宋敬国同志被评为全国农机信息宣传先进个人。二是政务信息宣传取得好成绩。2006年在“滨州政务信息”采用情况通报中,市农机局列市直机关第14位;在滨州政府门户网站信息采用考评中市农机局取得并列第三位的好成绩。三是不断加大农机工作在滨州主流媒体上的宣传力度,营造了良好的农机化发展环境。在“三秋”、“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等关键时期,主动同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体联系,发布农机跨区作业信息,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通报麦收进度情况,引导作业机械有序流动,搞好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为群众解困,为机手增收。四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几点工作体会

总结近几年农机化宣传工作做得好的县(区)和单位的经验,有以下几个共同点:一是领导到位,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分管领导亲自抓。二是组织到位。配备了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同志来从事信息宣传工作。三是制度到位。建立奖励制度,调动了信息宣传工作者的积极性。四是措施到位。为信息宣传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和工作条件。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推进农机化发展 第6篇

摘要:根据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倡导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迈向新的高度,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各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促进农艺与农机的协调发展,最重要的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的整体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關键词:农机农艺;农业机械;融合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2.017

农业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相应的操作技术统称为农艺,为实现这些生产工艺过程而研发设计制造的相应农业机械及其使用说明和管理等统称为农机。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首要条件,同时农业生产也对农机化的技术要求越来越严谨苛刻。农机与农艺的相互结合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奠基石,目标则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作为技术的载体和生产之本的农业机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力度,通过借助农业机械来完成农业生产,即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农时,从而提高生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关键则是处理好二者关系,使之相互适应,紧密结合。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第一生产力。首先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其次,农机科研必须推广协同作战,走科研发展与推广相结合的道路;最后,农机科研必须和农艺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

一个国家的农业机械化体现着这个国家的资源条件和历史背景。我国疆土辽阔,但是各地区的气候和地貌不一样,农业生产结构也就不一样。因此,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把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起来,使其相互渗透,坚持正确的农业生产观念,从而实现农业的全面发展。

我国在农艺与农机上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两者长期分离,才会造成现今农业化发展速度缓慢及农业机械发展速度缓慢。尤其是农艺与农机无法配套而导致进程十分缓慢。若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改善农业机械和农艺融合的体制,实现农艺与农机一体化的发展。农艺与农机不仅需要理论上的结合,更需要农艺与农机研发人员的配合。

农技与农艺相融合,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机构建设,建立能使二者长效发展的机制;二是要加强农艺与农机部门的协作力度,推动二者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使农民能够更好地将理论运用到现实当中;四是组织开展二者相融合的技术,要做到简单、易行。

农艺与农机融合工作的发展是由国家统一规划并且下达到各省市县级的规定,相关部门共同协作加强农艺与农机的融合,各省要根据当地的条件状况进行统一规划、安排,实现农艺与农机的完美结合。

在传统的生产环境下只能利用人力、畜力进行土地播种、灌溉,到现今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不但减轻了人畜的繁重体力劳动,同时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中国是农业大国,只进行部分的农业机械化是不够的,现今面对的问题是如何继续加大有关农业播种、灌溉的农业机械的改善。

为了提高农业机械的发展水平,农业与农艺必须相互融合,同时农机化发展的主体是农机大户、公司合作社等,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相关部门应该着重培养一批服务能力强大的团队,并为购买农机的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售后服务,并进行适当的补贴。

健全机构,促进农机农艺的融合发展,各省级市级相关的部门也要督促工作人员,共同定制有关当地的农机化发展相关的计划。农业机械是农艺的载体,先进的农艺要标准化,快速的投入到使用中,只有与农机相结合才能够加快生产力。农艺与农机的融合关系到农机化的发展,农机农艺相互融合,则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飞速发展。

作为农业机械的科研人员,必须了解机械的发展动态,并及时改善和创新。时刻掌握着农业机械的使用评价,以便促进农业机械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使得农机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质量不断提高。但是二者融合度低已然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从而推进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只有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的生活水平也就提高了。

综上所述,只有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并相互适应才能推进农机的快速发展。如果农艺的发展不适应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不只是停滞不前还会出现严重下滑的现象,而不通过机械手段实施先进的农业技术,就不可能实现规模化应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机与农艺关系必须越来越密切,因此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渗透才能达到推动和推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治杰,段新德,张春平.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农业生产能力[J].农业装备技术,2011,(02).

[2]陈燕英.浅谈农机农艺相结合[J].四川农机,2010,(06).

[3]崔宏磊,邓丽娟.论对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J].农业科技与设备,2010,(02).

[4]王国占.农业部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的意见[J].农机科技推广,2010,(12).

奉新县农机学校注重安全教学 第7篇

奉新县农机学校注重安全教学工作, 把安全教学工作放在首位, 建立了安全教学制度, 制定了“安全教学责任书”, 要求全体机动车教练员紧紧围绕本校安全教学工作, 在执教中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 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 杜绝安全隐患, 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教学责任书”明确了各位机动车教练员的安全教学职责, 规定了各位机动车教练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场所执教, 严禁酒后教学, 并对机动车教练员违反规定所造成的责任和经济赔偿等事宜作了明确的处理规定;近来, 每位机动车教练员签订了“安全教学责任书”, 使每位机动车教练员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教学意识, 为安全教学工作的开展, 提供了制度的保证。

浅谈县级农机学校教学改革 第8篇

1 更新观念转变陈旧过时的办学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县级农机学校的办学模式是立足农机搞培训, 培训范围局限于拖拉机驾驶员、农机操作手、农机修理工和乡镇农机员, 跳不出农机行业的小圈子, 而导致生源减少, 经济效益低下, 处境困难, 甚至面临停办和倒闭危险。农机学校的师资力量匮乏, 教学设施和设备陈旧落后。目前, 农村急需的机械制造、机械加工、建筑工程、水电安装、家电维修、企业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农机学校培训资源不足。若不彻底清除旧观念, 不从根本上解决办学指导思想问题, 县级农机学校就不能得到继续发展。因此, 要破除一切不适应市场经济、竞争、效益、风险、法制等办学观念, 使学校所有职工牢固树立“立足大农业, 面向全社会, 服务新农村”的思想, 广开培训渠道, 走综合办学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的道路, 为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务业培养出各种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并坚持有偿服务, 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努力创收, 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积累更多的资金, 提高学校自身的经济实力, 提高各类办学能力。

2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县级农机学校的专职教师严重不足, 在职教师普遍存在着知识面窄、知识陈旧老化等问题, 已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现代化的需要, 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和一切可能的措施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争取从大学毕业生中挑选适用专业的学生来充实教师队伍;选送本单位合适的教师进入高等院校脱产进修;鼓励职工参加函授和各类业余技术学校学习, 通过自学有关专业知识, 拓宽知识面, 逐步提高工作和业务水平;利用本单位的教学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直接培训员工, 使之成为合格的教员;在不同层次和范围经常性地开展观摩教学活动, 交流教学经验, 使教师之间能相互取长补短, 提高从教水平;制定各种奖惩办法, 鼓励教师自觉提高教学水平;建立和完善教师年终业务工作考核制度, 考核结果记入人事档案, 并作为当年教师奖励和今后教师晋级的主要依据, 促进教师自觉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3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落实校长负责制

切实加强对学校的领导, 选配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 保证校长负责制落到实处, 是办好学校的关键。要选拔年富力强、锐意改革、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组织管理才能、事业心强的同志担任校长。并要保证校长有真正的决策权、办学自主权、人财物管理和调配权, 使校长的才华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学校运行机制

上级主管部门应该确定县级农机校的法人地位和资格, 确保学校财务独立;县级农机校要按照业务工作的需要合理设置机构和岗位;县级农机校要建立和健全一整套规章制度, 包括计划管理、行政管理、财产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分配和奖罚等规章制度;设置反馈和调节工作环节, 使学校领导能及时掌握各方面的实际情况, 对不利于事业发展的行为能随时加以调整和控制。

5 加快学校软硬环境建设增强市场办学竞争力

谈农机培训教学方法规范化 第9篇

关键词:农机培训,教学方法,规范化

一、农机培训讲授方法规范化

讲授方法规范化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员描绘情况, 叙述事实, 解释概念, 讨论原理和阐明规律等, 按着一定讲授规范进行。其作用:通过规范的讲述、讲解、讲演来传授新知识和巩固旧知识。

1. 构造课的讲法

讲构造时, 为了不漏掉每个零件而又便于记忆, 每个机构、系统或每个总体最好按各零件间的相互位置以一定的方向和顺序排列为好。如曲柄连杆机构中机体零件的组成, 应该这样讲述为好:即机体零件的组成有气缸盖、气缸垫、气缸体、曲轴箱、气缸套和阻水圈等组成。

2. 工作过程讲法

要把每部分的零件, 逐个对号到挂图、课件上或示教板上, 说明每个零件在图上所处的位置, 各件间的连接关系、运动规律。然后利用挂图或课件来讲工作过程, 从引发运动的零件开始讲起, 讲到相关零件都不是孤立的, 形成一个整体。特别是有的地方需要调整, 讲工作时更要反复强调, 加深记忆。

3. 间隙的讲法

讲间隙的方法一般按间隙名称、间隙的位置、为什么要留有间隙、间隙过大或过小的危害、多大值为好、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工作过程中间隙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调整方法等顺序讲解。如气门间隙、气缸间隙及离合器间隙等, 所有间隙都按此规律讲解, 这样容易记又不容易漏掉。

4. 润滑的讲法

润滑课的讲法, 一般按润滑的部位、周期, 用油种类、规格、数量, 加注、清洗方法, 油位检查及放油位置等顺序讲解。这样讲法的好处是既掌握了各种润滑油的种类、规格、性能、使用方法, 同时也进一步熟悉了拖拉机的结构。

5. 调整的讲法

调整课的讲法一般按调整的部位、调整的周期及要求、方法顺序讲解。如间隙、相对位置、松紧度、压力、角度及时间等的调整方法。

6. 故障的讲法

故障的讲法一般按照各种故障的名称, 出现故障的征象, 形成故障的原因, 产生故障的危害, 分析故障的原则, 排除故障的方法, 预防故障的措施等顺序讲解。当然故障很多, 每个故障都有反常现象, 如作用反常, 声音反常, 外观反常, 气味反常, 温度反常, 消耗反常等。形成故障的原因:磨损、腐蚀、疲劳、松动、堵塞等。产生故障的危害:经济性变坏, 动力性下降, 劳动强度增加, 生产率降低, 影响生产, 贻误农时。分析故障原则是结合构造, 联系原理, 搞清征象, 具体分析, 从简到繁, 由表及里, 按系分段, 推理检查。排除故障的方法有经验法, 部分停止法, 比较法, 试探反证法和不拆卸检查法。预防故障的措施无非是防止磨料的侵入和形成, 加强润滑, 提高零件的强度和硬度, 涂漆防氧化、防腐蚀, 避免超负荷, 防止螺栓松动等。

二、农机培训演示方法规范化

演示方法规范化是教师在教学中, 配合讲授或问答, 把实物、图表在学员面前进行规范的示范性表演, 或通过计算机课件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学员获得知识的方法。

1. 实物的演示方法

(1) 拆卸零件要有顺序性。要按照合理的拆卸顺序, 由附件到主件, 由外表到内部。先由整机拆成总成, 由总成拆成部件, 再由部件拆成零件, 这样逐级拆卸, 可以避免混乱。 (2) 摆放零件要有规律性。拆下的零件要按先后的顺序和方位有规律性的进行摆放, 不能杂乱无章。这样可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零件不会丢失、漏装、装反、装错。同时能保证原来方位和装配关系。 (3) 观察零件要有方向性。给学员看零件总是按指定的上、下、前、后、左、右、中间的方位顺序来看。如发动机体这样较复杂的零件更应如此。这样, 不仅可减少挪动零件的次数和举起零件的时间, 而且还能做到看得全面, 看得清楚和记得轻松。

2. 图表和计算机课件的演示方法

谈农机培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第10篇

多媒体教学为农机培训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县级农机校下乡、村培训人员多、时间紧、任务重、教学条件差。所以, 最适宜就地就近开展农机培训多媒体教学。

农机培训多媒体教学, 画面有静有动, 有主有次, 又配以解说词, 声画并茂, 形象生动、直观易懂;效果声和音乐, 既真实又生动, 寓教育于娱乐之中;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以重复演示, 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缩短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及时传播多种知识和技术, 特别利于推广农机新技术。因此, 多媒体教学是农机技术教学的重要手段, 也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

1 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 感染力强

多媒体教学的表现手法, 采用了各种年龄的学员都喜闻乐见的幻灯、投影、电影、录音、电视录像等手段, 生动形象, 感染力强, 能达到寓教育于娱乐之中的目的, 激发学习兴趣。特别是电视录像教材, 可以运用镜头变化产生比实物更好的效果。如在解剖的发动机画面上圈出气门组特写, 可以明显表现出气门组的位置、组成、零件相互关系、形状和运动规律等, 使学员一目了然, 长久难忘。

2 可将抽象的变成具体的、静变成动

有很多理论知识和概念是很抽象的, 教师难讲, 学员难懂。比如电流在电路中流向, 教师如何形容, 学员也感到很抽象, 摸不着, 看不见。若将电路图做成电教软件, 电流的流动和流向就由抽象的变成具体了, 由死的变为活的了。这样, 电流这一概念就很容易讲了, 学员也很容易理解, 并且记忆牢固。如转子式机油泵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讲起来非常抽象, 若在课堂中演示转子机油泵原理和工作过程电教件, 学员则一目了然。机油是如何吸入的, 又如何增压并输出的, 可谓一清二楚。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 柴油是怎样喷入气缸, 怎样在高温高压下自行燃烧, 燃烧后的高温高压气体又是怎样推动活塞运动而作功, 废气是如何排除的, 这些问题讲起来抽象, 很难理解, 若给学员演示柴油机工作原理电教软件, 学员就不难理解。

3 适应学生不同水平和不同需求

成人教育学员往往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年龄差异很大, 需求也各不一样, 开展多媒体教学, 可以重复播放, 专为基础差的学员补课。也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播放所需要部分, 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4 可以打破时间、空间、微观限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由于受时间、空间、微观限制, 对某些事物、现象往往不易讲清, 多媒体教学可打破时间、空间、微观限制, 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时间上多媒体教学可以上溯远古, 下预未来。我们通过电视录像可以了解恐龙生存和猿人的生活;《未来的交通》, 向人们展示交通状况。再如拖拉机发生重大事故所伴随的声响,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听得到的, 通过放故障声响录音, 就可以随时品听各种声响了。

在空间上, 东西南北, 上至星空, 下至海底, 皆可一收眼底。通过电视录像可以看到北极村的风光, 南极探险队的活动。既可看清月球的外貌, 又可看清海底的奇异世界。再如教师可将交通事故现场搬入课堂, 还可以让学员了解外国的农业机械化情况。

多媒体教学打破了宏观和微观的界限, 极大地扩大了学员观察客观世界的范围。我们讲柴油净化的重要性, 往往被学员所忽视, 利用显微摄影可以清楚地让学员看清油中无数杂质的存在, 认识到柴油净化的必要性。

5 视听结合, 调动感官积极发挥作用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口授加板书, 老师靠讲学员靠听。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员听觉、视觉同时参与学习, 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研究证明, 单纯依靠听觉获得知识只能够记忆15%;视听同时并用则能够记忆65%;多媒体教学还可节约时间1/3左右。如在拖拉机保养教学中, 使用电视录像, 学员如身临其境, 还可以通过慢放技巧突破教学难点, 使学员在娱乐中学到操作技能。

总之, 农机培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是生动形象, 感染力强;二是将抽象变成具体、静变动;三是适应学生不同水平和不同需求;四是可打破时间、空间、微观限制;五是视听结合, 调动各感官积极发挥作用。

摘要: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要求学员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 学员在校学习的时间又是有限的, 这个矛盾在成人教育中显得更为突出, 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开展多媒体教学。有关实验研究表明, 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多获得几倍的信息材料。它具有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特点。县级农机校下乡、村培训人员多、时间紧、任务重、教学条件差。根据这种情况, 最适宜就地就近开展农机培训多媒体教学。通过农机培训多媒体教学, 将对提高农机培训的效率和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农机化教学论文 第11篇

1.提高人员素质,是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密切结合,充分发挥农机作用和效益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国家购机补贴和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惠农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民购买使用农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机装备水平逐年提升,机型种类日益增多;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作业领域近一步拓宽,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只有高素质人员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最大限度地利用和節约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才能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否则,就会造成现有资源的浪费、生产事故的频发。目前,永吉县农机使用效率低下,应用范围较小,损失浪费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操作人员素质不高,技能较差,大多数人员只限于简单操作,对机械原理、构造了解甚少,不能对农机进行正常的使用、维修和保养。因此要求农机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驾驶操作水平,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2.提高人员素质,是实现农机科技进步,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机具的关键

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先进技术,推广适用的机具,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所在。同时,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土地经营规模、地理自然环境、惠农扶持政策、推广体制机制等,更主要是尽快提高农机人员技术水平。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农机推广人员及广大农民运用各种综合技能进行实施,他们的文化技术素质状况,决定着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能力和应用效果。2006年以前,由于农民对水稻机械插秧技术和机具不认识,农机推广人员素质不高,示范推广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开展。从2007年开始,组织全县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聘请有关专家讲课,系统学习水稻机械插秧技术和机具使用保养方法,通过培训,提高了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使这项技术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目前,全县有水稻插秧机400多台,机械插秧面积达12万亩,占全县水稻面积的30%以上。

3.提高人员素质,是调整农机生产作业结构,拓宽农业机械应用领域的保证

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农业机械作业项目逐年增加,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提高种植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基础上,向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经济和特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拓展。为适应农机经营结构进一步调整,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更新观念,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大力培养农机作业能手等农机从业人员,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农机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学习先进技术,掌握专业技能,加快农机化管理、技术、作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4.提高农机人员素质,是强化农机科学管理,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管理科学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如何根据农机经营体制、生产特点及服务范围,切实加强管理,把现有资源有效地合理利用起来,逐步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科学化管理。目前,永吉县农机经营格局主要以集体、联户和个人等经营形式存在,以农户经营农机为主体。经营形式的确立,使农机经营形成了统分结合现行管理体制,经营管理内容、要求、方法和手段也随着改变,如何按照实现农机与农艺最佳融合、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则,正确解决大机械与小地块之间的矛盾,处理好机械化与责任制的关系,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使农业机械化生产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工作方针,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机具,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指导农机经营者拓宽服务渠道,扩大作业规模,保证作业质量,增加经营收入。面临新形势、新变化,对农机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只有精通科学知识,掌握专业技术,积累丰富经验,才能适应农机化发展的新要求。

高职统计学教学计算机化的探讨 第12篇

(1) 学科的不断融合使教学内容日臻丰富。长期以来,在国际统计界存在两门相互独立的统计学,即比利时数学家阿道夫·凯特勒创立的数理统计学和美国统计学家瓦尔德创立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分别隶属于数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后,建立包括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内的大统计学,逐步成为国际统计学界的共识。首先,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多地介入了统计学;其次,以数理统计、特别是推断统计为基础的应用学科不断形成。

(2) 丰富的内容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对于高职生而言,统计学的学习难度之大尤为突出。首先,与本科生相比,高职生的生源复杂,数理基础知识相对较为薄弱,且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很难针对一个层次实施教学;其次,统计学具有概念多且关系复杂、公式多且计算量大、理论深且数理性强的课程特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再次,《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按照教学计划大都安排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研修,在这个学习时段也是大多数学生为将来就业需要忙于计算机、英语、营销、会计等许多资格证书的考证时段,并且在考证方面义无反顾。同时,二年级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压力同样也很大,所有这一切对于学生学好统计学课程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3) 丰富的授课内容使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随着高职院校扩招速度的加快,专业课教师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专业也越来越杂。在大多数学校,一个教师跨越不同专业授课不再新鲜。同时,丰富的授课内容使课程难度加大,课程难度太大又有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特别是统计分布、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统计决策等内容,对高职学生而言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领域要把统计课的理论知识和具体应用向学生讲解清楚是有相当难度的。

二、计算机化改变了统计学教学的模式

(1) 统计计算机化使统计学逐渐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烦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生动。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等内容,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例如方差分析,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现在我们只要讲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判断有无条件误差,而原假设又是K种不同水平下总体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检验结果表示什么等等就可以了,大量的数理统计计算工作让计算机去完成。

(2) 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理论。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先读后写再议、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 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例如根据同学们在学习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诸如食堂饭菜价格调查、大学生月消费水平调查、学生工作满意度调查等实实在在的统计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学生们自己来完成。这样,他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会取得理论认识和应用实践的双重收获。

三、统计学教学计算机化的主要工具——Excel

让学生实现从烦琐的数理统计技巧向数据处理的转变,同时还要使广大学生容易掌握并有机会辅之于实践,要求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能够被广泛采用,这一点对统计学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等其功能固然强大,统计分析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可否认,但是对于没有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院校这些软件并不常用,如果学生要进行自主性学习也比较难以找到相应的工具。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电子表格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无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已完全能满足统计计算方面的要求。

(1) 教学内容需重新整合。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需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传统的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推断,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另外现有统计学教材在讲根据整理的数据计算平均数时,都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当用组距式变量数列计算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进行计算。我们知道,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组变量值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如果实际数据与这一假定相吻合,计算结果就比较准确,否则误差比较大。事实上实际数据往往就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用组中值计算的平均数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资料编制的不同变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还不相等。

(2) 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统计学》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距离考试内容和方式应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过去的《统计学》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

总之,计算机化不仅赋予统计学教学新的生命力,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创新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极强的学习形式和专业拓展空间。

摘要:统计学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随着统计应用和计算机应用的快速融合和发展, 运用计算机的有关功能对统计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20世纪80年代以后, 建立包括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内的大统计学, 逐步成为国际统计学界的共识。首先, 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多地介入了统计学;其次, 以数理统计、特别是推断统计为基础的应用学科不断形成。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模式,计算机化

参考文献

[1]王怀伟.统计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167-178.

上一篇:防雷业务下一篇:课堂教学与数学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