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多元智能范文

2024-09-03

数学多元智能范文(精选12篇)

数学多元智能 第1篇

数学日记作为一种书面的跨课程写作形式, 它通过记录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点滴过程, 来获得对数学学习经验的提炼, 进一步得到对认知的深化。数学故事中所得到的感悟、数学解题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思想、实际生活中所发现的数学问题……都可以成为学生日记的素材, 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可以从日记中有效获得与学生有关的学习信息, 了解学生思维的真情实录、体验学生的心灵私语, 更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志趣所在、自信心及人际交往的态度等, 通过这些不断改进自身的教法, 启发并调动学生的内动力, 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那么, 怎样写数学日记, 它与多元智能开发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笔者结合实践谈谈自身的拙见。

一、读书日记, 开启学生的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体现在用文字思考、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奥的意义。学生通过写数学故事阅读体会或是记录有关的数学历史笔记, 取其精华, 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能有效将数学知识与语文写作有机结合, 促进数感和语感的协同发展。

如学生A的日记——

前几天, 我听了一个故事, 说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我问妈妈:“为什么阿拉伯数字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妈妈也不知道。今天, 我和妈妈在网上查了查原来数字最早是印度人发明的, 从印度传到阿拉伯, 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 欧洲人以为这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就叫他阿拉伯数字。后来, 阿拉伯数字在全世界流传开了, 成了通用的数字。

从故事延伸到对为人处世的感悟, 别看是八九岁的孩子, 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料, 在日记里学生甚至会这样说:“我要向阿基米德学习认真得连生命也不要的精神!”“我被深深感动了———华罗庚把一生都献给了数学, 我暗暗下定决心:从小学好数学长大成为像华罗庚一样的人。”数学的天地是广阔的, 而学生的潜能更是无限的, 数学日记为他们开启了沟通文理的渠道, 使他们通过阅读来体验榜样的力量,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反思日记, 开启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

无论课堂内外, 学生总会带着自己独特的眼光、见解和经验来审视自己所面临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 他们的元认知会被重新激活, 通过同化和顺应来重建认知间的联系, 使认知经历一个深化、突破和超越的过程, 即反思。数学反思日记主要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全程实录, 通过认知探究过程的再“反刍”, 使他们学会反思, 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1.整理知识, 认识自我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通过反思日记, 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唤起对知识的回忆, 不仅能加深理解, 而且还可以清楚地认识自己。

如学生B的日记———

今天是星期六, 我拿出数学课本来准备复习一下这星期学习的内容。这个星期我们主要学习了补条件、问题和选择一个条件或问题, 再解答。这些内容我都掌握了, 但是要注意列式计算的单位名称, 千万不要忘记。还有要看清楚题目, 如果不仔细, 就会出错。通过复习, 我不仅更加熟练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而且对自己在上一阶段学习中存在的不良习惯有了清楚认识, 我要更加努力, 取长补短。

在这一则日记的后面, 我给他写上了这样一句评语: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 并能准确评价自己, 相信你一定能取得更大进步!没想到第二天, 日记本上出现了这样一则回执:我一定会做得更好, 谢谢老师!

2.质疑问难, 反馈信息

40 分钟一节课, 学生的学习存在着显著差异, 胆小的学生往往缺乏勇气来主动提出自己在课堂上未解的疑惑, 数学日记便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正视自我的机会。

如学生C的日记———

今天早上第二节数学课, 我们是学习乘法应用题, 但对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我总是搞不清楚, 到底怎样找准几个几呢?比如说:学校门口的两边各种6 棵树, 一共种了多少棵树?我列式:6×6=36 (棵) , 可结果却换来了一个大叉叉!我该怎么办呢?

针对这样的情况, 我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进度, 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个别辅导, 并称赞他能做到不懂就问。时间一长, 我发现他日记中的问题少了, 取而代之的却是课堂上勇敢的质疑。说真的, 自己打心眼里感谢数学日记, 我甚至觉得它比我更有魅力。

三、生活日记, 开启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

现实世界是数学丰富的源泉。生活实际与学生的数学学习紧密相系, 我们的数学学习要让学生立足课堂, 走向社会, 以日记为载体, 记录下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日常点滴, 从中提炼出精彩的数学问题, 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用于实践的道理, 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如:学生D的日记———

我每天拉提琴, 一个个音符让我看得眼花缭乱。但你仔细看会发现它是有规律的。我先说两拍子的练习曲,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每小节有两拍, 如果这条规律有八小节, 那么我要拉几个音?用乘法计算:8×2=16、2×8=16, 用加法算:2+2+2+2+2+2+2+2=16。现在我说三拍子也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每一小节有三拍, 我也拉八个小节, 那一共拉几个音?让我来算一算:8×3=24、3×8=24, 还有加法呢:3+3+3+3+3+3+3+3=24。四拍子的曲子也一样。

我就这样反反复复地拉了无数个小音符。

借用罗丹的话, 今天我要说:我们的数学不是缺少生机, 而是缺少发现。当活生生的数学在孩子们身边欢呼雀跃时, 我们是否曾经留意, 是否曾经把它记录下来呢?从孩子们独有的观察中, 我不禁激情满怀, 其实孩子比我们更懂得用数学的方式来生活, 就让日记为他们见证吧。

四、私语日记, 开启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人是活动最重要的元素。在数学活动中,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等都会折射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智慧, 借助私语日记, 学生将交往中所产生的困惑、疑虑及收获等一一呈现出来, 它以独特的书面形式开辟了与他人沟通的渠道, 以极具个性的姿态异彩纷呈地展现学生真实的情感世界。

如学生E的日记———

老师, 我想对您说:数学课不要总批评×××, 也要给他几次原谅的机会;不要一下子就把他最喜欢的蓝色卷笔刀立刻没收, 要跟他讲道理——你以后不要在上课的时候玩卷铅笔, 否则的话我就要没收了。老师, 您还应该常告诉他:你以后上课时不要再讲空话了, 我就把卷笔刀还给你;如果做不到, 那就没得商量了。

老师, 这是我的心里话, 请您不要生气。

(评语:我怎么会生气呢, 你真是一个“行侠仗义”的好女孩!)

从日记中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已经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关心他人, 大胆指出别人的不足, 勇敢面对自己的困惑……这些不都是我们在苦苦追寻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新课标精髓吗?这些极具个性的小秘密在瞬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让我们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

数学多元智能 第2篇

神奈川县的舞岗高级中学是临近日本东京的其中一个大城市横滨的一所普通中学。我于1999年4月至2002年3月在那里任教。这里的学生们看起来对英语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处于中等以下水平。我在这里执教过三年,教过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11年级的阅读和口语、听力和语法。下面是我教学中的体验。这些体验充满着多元智能观的教育反思。

1.漫画绘制式英语教学

学生们通常能领会一篇课文中的故事,但是很难用英语或日语来表达出来。因此,我便让学生们为一篇故事画8篇连环漫画。这些连环漫画展示出他们对故事理解的程度。例如,在一篇故事中,作者写道:此时,我们有一个黄黑色的气球。有些学生画了两个气球,其他学生画了一个黄黑条纹相间的气球。那些具有空间智能的学生用真实手法画了一些漫画。他们的图画比课文中的描述还要生动。还有一些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问我他们能否在漫画中的气球下面再写上几行话。英语较好学生尽力用英语来写,其他同学则用日语,认真描写着人物特征和故事背景。经过反复阅读故事之后,他们便着手画漫画,并且在不能顺利理解原文意思时互相讨论,或者问我他们的翻译意思是否正确。课堂气氛便从以教师中心的教与学的活动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活动。空间智能强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表现出很强的自豪感。在第二节课上,我请每位同学讲述课文中的故事,同时展示他或她的漫画。漫画绘制式英语教学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培养了学生的两个主要智能:语言智能和空间智能。

2.学科整合式英语教学

如今,学科整合不仅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使得不同学科同时呈现在同一节教学活动的做法,已经被纳入多元智能教学模式。通过数学问题进行英语教学非常有利于那些数学智能显著的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这里有两个例子:例1如左图所示,四个相等的圆,每个圆的直径为一英尺,构成四个切点。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例2如右图所示,一辆货运火车离开2小时后,一辆客运火车以平均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驶向同一方向。4小时后,客车超过了火车。问货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数学智能强的学生显得异常兴奋地参加这样的英语学习活动。可是平时如果他们的英语基础不好,那么他们会表现得非常沉默。然而,这次他们特别渴望知道问题的意思是什么。一旦他们能通过运用英语理解这些数学问题的意思,他们就会着手解答这些问题。

这些学生开始发挥自己的数学特长,表现得非常积极地教其他同学进行解题。他们愉快地解答用英语描述的数学问题,并自豪地教其他同学。由于他们对同学们十分友好,并且知道同学们的问题难点所在,所以,他们发挥的作用决不逊色于任何教师,甚至更大。

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时候组织这样的数学式英语教学活动。如果阅读材料是有关科学、技术和数学方面的,那么,这类活动很适合。教师们不能仅仅追求课堂的有趣性,而要注意适合文部省审定的教科书要求。

1.302.403.584.605.120

例1例2

学科整合式英语教学至少培养学生的以下三种智能数学一逻辑智能、语言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

3.情景表演式英语教学

最令人激动的尝试是戏剧表演。口语课本介绍了许多场景对话,包括一些有用的英语短语。学生通过情景对话学习到一些有用的短语后,他们把这些短语按每组3~4个排放在不同位置制作不同的图案。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他们制作的图案。然后,他们通过使用评价表格图rubrics开展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表格图的其中一项是问他们在图案的位置上能否在真实生活中使用这些英语短语。学生们几乎都做出肯定的答复。重复几次这些活动后,教室里仿佛培训出了一些演员。他们成为小组的领导,并指导其他小组的表演活动。

最大规模的一次表演活动是选自迪斯尼电影的阿拉丁。我和学生们一起反复观看这部录像,记下其中的诗句,领会主要意思,练习其发音,以及分析每个人物性格。他们讨论如何塑造这些人物形象和各自扮演的角色。有些小组的学生自己制作了道具和服装,其他组同学争先恐后地为电影主题曲伴唱。大家都非常喜欢扮演阿拉丁、茉莉和珍尼三个角色。

小学数学多元智能教学策略初探 第3篇

这八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这为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课题,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多元智能教学的策略?如何在教学中扬学生所长、补学生所短,发展他们的各种智能?

一、创建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多元智能环境

研究表明,人在出生之前就已具有各种智能发展的基础。加德纳认为遗传基因对智能可达到的程度可能有一个最高值,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智能要逼近这个极限的可能性很小。

然而,如果我们能多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某种智能发展的条件,他们就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一定的效果;反言之,如果学生始终不被接触开发某种智能的环境,那么其生理潜能无论多大,都不太可能被激发出来。这就告诉我们:只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多元智能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获得发展。

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是指有效地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对逻辑数学智能强的人来说,他们在学校特别喜欢数学或科学类的课程;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喜欢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喜欢在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中寻找逻辑缺陷;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

二、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各种智能组合的专题学习

与传统的智力理论相比,加德纳的研究不仅揭示了一个更为宽泛的智能体系,而且提出了新颖实用的智能概念。他把智能定义为: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实际上是多种智能的组合。

一方面,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提供的专题素材往往跨越了学科界限,这意味着资源的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研究同一专题的不同方面,这就有了选择学习材料的自由,也有了充分的机会探索各个学习领域。

另一方面,在专题学习中,学生需要规划自己的学习,这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如提出问题、拟订计划、收集信息、记录统计、分析整理信息、发表意见、讨论交流等,学生不仅需要运用各种基本技能,也获得了使用不同的技巧和智能进行学习的机会。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制于课本,而是在做中学,从而体验更深刻,获得的知识、经验更丰富。

三、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多元智能教学既可以从教学的内容上着手,也可以从教学手段或媒体应用方面去考虑。

为促进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给学生准备好真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它们的异同,并通过无序凌乱的排列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分类需求。

另外一个重要的做法是,教师应为孩子们提供发挥其特长的机会,让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学习。比如,在相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不同内容的数学素材,向他们提出不同的任务。又可以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数字,移动后组合成不同的两位数,并能按一定顺序排一排;也可以给学生一些几何图形,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图形拼出各种不同的建筑、花草、人物等图案;或者让学生参与客厅地面瓷砖铺设,设计出各种既美观又省钱的方案。又如,同样是计算周长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收集资料。

四、提供师生协同学习的机会

人际智能是多元智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协同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开发学生的人际潜能,而且可以帮助弱势群体,从而达到智能互补的效果。

为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一般我们要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异质性分组。当然,仅仅给学生分组并不能确保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必须有目的地给予引导。

人际智能的核心是留意自己和他人差别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合作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可以由学生通过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特长的分析,自行分工,把握进展速度。建立了合作小组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此时的学习光有兴趣是不够的,更需要有一种责任感。

首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其次,要科学地组建合作小组。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地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检查者、记录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例如,我在让孩子们学习“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员”、还有“操作员”,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好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以便自然地发挥协同学习的作用。通过这种有意义的合作,学生逐渐明白团体的成功有赖于团体的协同努力,从而在小组中建立起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五、多元评价促进学生自我认知智能的培养

过去人们大多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大部分智能测试都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必须要从多元的角度进行。

作为学生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作品的交流与评价显得越来越有效,它能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多元测评,比如可以从作品的文字、声音等媒体内容的合理性、创新性及技术的熟练程度、合作的有效性、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

作品的自我评价特别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智能的培养。由于各智能之间的联系性,这种自我评价的过程同样非常有助于学生语言智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安全感进行自我评价。

作品评价,不应该只是在作品完成以后进行,而应该很自然地融合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因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让他们做得更好。教师可以在课始提供一些现成的学生作品,让大家评判什么样的作品是美的、合理的。

对学生范例的分析,不仅给出了一个较为形象直观的评价标准,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给他们以启发。一旦出现有创意的作品,教师应及时给予展示来引导学生努力的方向。比如教学《有趣的拼搭》一课后,让学生和爸妈合作完成组合立体图形。当作品收上来后,我惊异于他们神奇的创造力:有建构独特的城堡,有形形色色的交通工具,有活灵活现的人物,有可爱逼真的小动物……

加德纳认为:在一般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种发展与别人无关。的确,我们是通过与别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的。因此,除了自我评价外,他人的评价同样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对于年幼的学生,可能教师评价的权威性倾向较重,而对于稍大一些的学生来说,学生之间的互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同伴的肯定与认可有时会比教师的肯定更有效。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但绝不是权威,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

为让每个孩子都有自我评价的机会,我们可以采取“档案袋”的办法。一个任务完成后,让学生自我分析一下,从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反思,使他们在反思中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真正地将“学会学习”落到实处。

总之,多元的社会需要多元的人才,为适应社会的需求,教师要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本,要用多元的眼光看孩子,看到每个孩子的长处、优势,感受每个孩子的可爱之处,这样孩子从小就能得到更多的肯定、鼓励,从小建立自信心、自尊心。

数学多元智能 第4篇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承认人才的多元化。基于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应发现每一个学生在个别方面智能的闪光点, 采用多元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就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加纳德理论进行多元评价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传统数学教学评价方式的弊端

评价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它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 激励学生学习, 改进教师的教学。而传统数学评价通常为终结性评价, 以考试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手段, 评价手法单一, 过于注重考察学生对书本中概念定义的理解及解题技能的掌握;重视分数, 忽视能力;重视结果, 忽视过程。当前, 由于面临强大的高考升学压力, 普教均采用传统评价方法, 以分数论英雄, 从而忽视了学生个体智能差异, 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 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国家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及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它与普通中学办学宗旨有着很大的差别。然而,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还照搬着普高传统数学评价方法。要知道, 中职学生作为一群特殊的群体, 文化课特别是数学基础知识很差, 他们是传统评价体系所认定的“失败者”。当他们跨入中职学校后, 若还是面对给他们造成极大挫败感的传统数学评价方式, 势必会进一步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信心, 阻碍他们的个性发展, 甚至对学生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不利影响。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渴求, 那就是希望自己获得成功, 在别人欣赏的目光中体验成功的快感。所以, 中职数学教学务必改变传统教学评价手段,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给予学生展示各种才能的舞台, 促进优势智能的发展。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多元评价

加纳德多元理论提出人的智能有以下特征:普遍性, 即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 只是各智能的发达程度不同;差异性, 即个体间及个体内部的智能存在差异;组合性, 即个体内部智能并非孤立, 而是相互作用以组合的形式表现出来;发展性, 即智能可通过后天教育和学习得到发展。基于人类智能的这些特性, 教师的评价应以人为本,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挖掘学生的多种潜能, 建立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多元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做到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元。真正做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真正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一) 评价目标多元化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个体间智力的差异在于智力的不同组合。许多中职学生数学逻辑智能较弱, 但有着其它智能的优势。加纳德认为:智能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是以不同方式显示的, 所以对学生智能的评估和开发都必须以适当的方式进行。这就要求中职数学教学评价应考虑学生个体智能的差异, 对其优势智能进行评价, 评价目标多元化, 让学生在评价中树立自尊心、自信心。体现“人人都能学好数学”和“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观念。

1.以空间、运动智能为目标的多元评价

空间智能是指人对视觉空间的感知并以图画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运动智能指个体控制自身肢体的能力, 简单的理解就是动手能力。许多中职学生具有这些智能优势, 但他们本身并不了解。为了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智能强项, 笔者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境, 对学生进行以运动智能及空间智能为目标的多元评价, 在评价中促进教学,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以“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教学为例, 它是立体几何中的难点, 以往老师上课讲得满头大汗, 学生却一头雾水, 一知半解。笔者在实践中尝试情境化教学, 把班级学生分成四组, 给每组同学都布置以下任务:首先, 让学生制作若干个二面角的模型, 使其二面角平面角分别为:α=0°、0°<α<90°、α=90°、90°<α°<180°、α=180°。紧接着, 让学生思考这么几个问题:什么是半平面?什么是二面角?什么是二面角的棱?什么是二面角的面?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示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直二面角的概念?什么叫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接下来, 各组选派代表在课堂上展示模型, 并在黑板上画出所做的模型, 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制作的完美的二面角模型, 考察其动手能力, 即运动智能。由学生画出的漂亮的几何图形可考察其视觉空间智能。这样, 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展示自我的舞台, 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以语言智能为目标的多元评价

语言智能是指人对语言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大多中职学生性格活泼, 能说会道,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语言智能进行评价, 可挖掘其语言优势智能潜力, 引导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评价语言智能可以以概念的讲解复述作为切入点。以中职数学 (基础模块) 第一章“集合”为例。课文先给出一个实例:小学生常用的五种文具有铅笔、小刀、橡皮、学生用尺、水笔, 以该例引入集合、元素概念, 接着进入例题环节, 整个过程显得较为仓促。因此, 教师在讲解完集合及元素定义后, 让学生举几个身边集合的例子, 复述概念。这样一来, 既评价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加深了学生对集合定义的理解, 给后续例题的铺陈展开奠定了基础。对于这样的评价, 学生是欢迎的, 它可以展现学生个体智能优势,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以人际交往智能为目标的多元评价

人际交往智能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智能。心理学家在调查分析后指出, 在人的成功因素中, 智力因素占30%, 非智力因素占70%, 由此可见情商的重要性。中职学生学习压力不大, 知识层次水平不高, 但情商并不低。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搭建一个锻炼并展示人际交往智能的平台。如, 让学生分组下到企业调查某产品成本、合格率、利润等。学生在联系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及员工沟通以及学生之间分工协作、互相讨论的过程中, 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此时, 教师应及时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 使其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 促进个性发展。

此外, 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音乐智能、自然认知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进行评价, 扬长避短, 尽可能发挥学生优势智能。

(二) 评价主体多元化

根据加纳德理论, 教育评价应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也是评价自我的主体。可是, 长期以来, 教师和学生之间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从属关系。评什么, 如何评, 更多的是指令化, 都由教师说了算, 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而在多元主体评价中, 不但有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还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 也可以让家长参加评价。只有这样, 才能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完善, 加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认识, 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 从而在学习上获得积极向上的自主发展。

比如, 在学习高教版《数学》基础模快 (下) “概率”这一章节时, 笔者就采用了多元主体评价方法。课本首先通过著名的蒲丰实验发现随机现象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随后引入频率定义, 接着引入概率定义。即, 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 事件A发生的频率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 并在它附近摆动, 这个常数称为事件A的概率。通过课后了解, 笔者发现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相当感兴趣, 但对频率与概率之间关系不是很理解。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这个知识难点, 笔者设计了A评价表 (见表1) 和B评价表 (见表2) 。

学生分A、B两组分别抽取评价表, 按表格内容完成实验、自评与家长评价后上交。然后由A、B组同学交换抽取一份评价表完成同学互评这一栏, 最后, 由教师进行评价。

在这一多元评价过程中, 学生亲手做了随机试验, 对频率、概率有了进一步理解。家长参加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中来, 对孩子的行为态度进行评价, 学生之间通过对他人实验结果的评价, 也促进了自我反思和进步, 通过多元主体评价, 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 评价方式多元化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评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 要客观、公正地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必经采用多元形成进行评价。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 既要考察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 又要测试数学知识点的掌握。主要体现在案卷评价及试卷评价方式两个方面。

1.案卷评价方式

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 审视学生学习成长过程。可以设置每个学生档案袋, 主要评估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课堂表现及小制作等学习成果, 以等级评定、描述性评价方式进行。如每节课点名, 记录学生出勤, 登记作业上缴次数, 考察课堂练习完成与否, 上课是否积极发言、讨论等。它与数学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具有发展性、可持续性。

2.试卷评价方式

这是以大家熟悉的考试方式进行的。实行多元评价, 并不排斥传统的考试评价, 考试评价可由单元测试、半期测试、期末测试等组成, 通过考试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 随着加纳德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和推广, 多元评价也进入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认可每个学生都有可发展的潜能, 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作为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 不但要开发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 还要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面去看待学生其它方面的智能, 要促进其优势能力领域的发展。不能以传统终结性评价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方法。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是学生学习知识, 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主渠道, 教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元评价方式, 营造一个优化的评价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给学生个性发展插上理想的翅膀。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纳德.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

[2]杨晓萍, 朱乃明.多元智能理论与基础教育课程建设[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3) .

[3]宋玉莲.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学教学评价观[J].数学通讯, 2005 (1) .

多元智能理论 第5篇

现代化学校的建设有三个显著的特征:适应社会需求、服务教育发展、创新育人。教育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才能够发展;教育是服务人民的一项事业,只有高质量的服务才能适应社会并且为人民所接纳;而创新是教育的核心价值,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教育的本质内涵之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到来,西方文化也悄然涌进我国,给我国传统的社会观念和校园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现代化学校的建设,不能单单靠校园环境的美化和修饰,不能单单靠教学设施的更新和添置,而是需要内在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支撑和积淀,产生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生命活力。

建设现代化学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科学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来引领。有专家认为:和谐的校园文化,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潜在的、独具特色的方式熏陶、感染、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创建和谐教育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该重新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涵,注重过程中方法和策略的创新。

始终把人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持之以恒地加强科学民主管理。在挖掘学校历史底蕴、把握学校办学理念、融汇各种先进文明文化的基础上,明确文化主题,关注弘扬学校科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公平

公正,意味着教育民主,意味着面向全体,意味着尊重,意味着平等。

我认为:发扬民主,尊重个性,健全人格,乃是教育公平公正的精髓。而教育的最大民主莫过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才是落实教育公平公正、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

有“法”才有序,有“德”才有信,“法”“德”相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只有在民主、自由而有序的氛围中,才能尊重人、理解人、关心、激励人,最后达到发展人、完善人的目标,从而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高中数学多元智能评价与学困生转化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困生 智能评价

前言

学困生现象是各地基础教育普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情况。依据有关数据显,我国中小学生的人数为2.3亿左右,其中就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为数学学困生,而高中数学学困生的人数也很多。因为数学在人类素质培育与科学技术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使其在教育当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关键地位。纵览全球,各个国家的教育现状能够发现,数学学科都处于一个重要位置。所以,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是当前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1983年,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首度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9种以上的智能,主要包含数学逻辑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意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以及存在智能等等①。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个体智能存在差别,主要是由于智能的组合不一样,有些人的某种智能比较高,但是其他的智能却比较低。每个学生的智能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心理智向与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但却会拥有独具个性的学习风格以及强项智能。

二、多元智能理论引导下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1.转变教师的观念,协助学生树立多元化的智能观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有多个智能,且智能是可以通过努力得到发展与培养的②。这一理论给许多学困生以希望,尤其对在传统智力理论下缺乏明显优势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该建立人人都可以获得成功的观念,并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

应当协助学生树立多元智能观,学困生在不断成长过程中,因为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简单的智力观等,进而对其自身产生错误的认知,形成自卑心理。高中数学学困生自卑心理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自身数学成绩不好,因此觉得自身智力有限,进而全盘否是自己,最终影响到数学知识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应当向学困生传递多元智能的思想,了解人的智能包含多种,且都在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数学源自于现实生活,而生活同样需要数学逻辑理论的推理③;此外,必须使学困生意识到:人拥有无限的潜能,而人的智能也能够经过锻炼与培养获得一定的提升,进而使学困生对自身有一个全新的评价,树立多元智能观,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实行个性化的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一个个体的智能都是不一样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种智能差异因素充分考虑进去,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时,数学教师应当清楚掌握转化对象的智能特征,以便将其优势智能充分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清楚掌握自身的智能情况,进而对其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困生王某的数理逻辑智能比较强,属于优势智能,教师在与其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其之所以数学成绩较差,是因为在高一时数学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滞后,上课乏味,导致王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确认其智能优势,强化其自信心之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一定注意,尽可能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此后,王某获得了极大的转变,与以往相比,上课更加的专心,做数学练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相对得到了提升,并且在课堂上还积极的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看法。

“适性教育”与“因材施教”的原则,都阐述了一个观点,即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假使没有真正掌握学生的特点,个性化的教学仅仅只是空谈,收不到实际的效果。

3.提倡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高中数学课堂评价,仅仅依赖教师单方面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如果在评价时采取各种方式有机结合的形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数学成绩获得有效的进步。

(1)教师评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必须掌握学生的个性、态度及获取知识时的思维表现,通过评价的方式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展现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进而避免出现各类学习弊病。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应当不断的改进与发展。

(2)同学互相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过程是一个交流、互动的动态发展过程。在互评过程中,评价者以评价他人来明确要求,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行为,促使自身能够满足要求的指标。被评价者在接受他人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对自身进行完善,进而满足要求的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参与互评的学生自身素质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3)学生自我评价。在多元智能评价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一种极为关键的评价方式。教师应该注意个体的需求与所在的处境,关注学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还必须对学生的洞察力、自我反思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以便促使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个性、欲望以及情绪等予以准确的评价,进而在准确的自我评价的前提下,养成自制、自律以及自尊的良好品格。

三、结束语

多元智力理论看上去不是很复杂,然而当其被具体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却能够对数学教育教学带来极为有效的引导作用。当前,多元智力理论和素质教育理念两者是彼此相对应的,教师在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过程中,还必须对学生优势智能的发展加以关注,以便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展现出来,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取得较大的进步与发展。

【注释】

① 贾海芳. 浅谈多元智能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J].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6):198.

② 张焕光. 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J]. 考试周刊,2013,(28):79-80.

③ 许亚平.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学习评价的思考[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3,(3):43-44.

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第7篇

逻辑—数学智能是指有效地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 并进行复杂运算的能力.这也是中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学前专业基本以女生为主, 女生由于自信心不足、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女生的性格心理特征等原因导致逻辑—数学智能成为弱势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能组合, 人的智能只有倾向和强弱的不同, 而没有好坏之分, 也就是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强势智能.我们可以挖掘学生的优势智能, 把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下面以中职学前专业班的特点来谈谈如何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展数学教学.

一、语文智能教学法

语言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 即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它是学前专业班中职生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因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弱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影响非常大.平时的数学教学对这方面的训练比较忽略, 所以针对多元智能理论, 在数学课堂中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加以重视和发挥她们的语文智能.比如, 讲述数学家的逸闻趣事, 大声朗读定义概念, 编辑数学板报, 解读课堂上的数学定义概念、应用题, 抽象的公式、符号所表达的意义, 分析函数的图像, 总结课堂内容等.让学生更多地进行语言表达和展示, 达到对严密抽象的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记忆的目的.鉴于学前专业班学生总体普通话较好, 善于朗读等, 可在讲授基础模块中的“直线和方程”这个内容时, 通过逸闻趣事法, 让学生来阅读和欣赏书上材料: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儿, 来引入直角坐标系, 理解一次方程和直线可以建立对应关系.讲解向量的概念时, 采用故事导入法, 通过看视频《南辕北辙》的故事来引入“向量”的概念, 很好地调动了“语言智能”学前专业班学生的积极性.以上, 教师把学前专业的语文智能这个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逻辑—数学智能弱势智能领域, 从而使他们的弱势智能领域也得到更大发展, 即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这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空间智能教学法

空间智能是通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利用学前专业学生在美术课上对线条和空间图形等的理解, 把这个空间智能的优势迁移到数学教学中来.比如, 学习分步计数原理时, 对“3人中选2人分别担任班长和团支书的结果种数”这个问题, 先引入1个起点对2个终点共有2条线条, 那么3个起点对应的线条数是多少?从而得出线条数就是结果种数.再进一步推广到一般情况来得出分类计数乘法原理.对“正弦、余弦函数图像”的学习, 可以利用专业特点, 先看上下波动的五线谱, 来引入函数图像.立体几何课, 可充分利用教室里粉笔盒、课桌椅、黑板、垃圾桶等实物或美术课的道具模型, 或让学生自制模型、画草图, 来得出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等有关的概念、定理等.由学生画出的漂亮的几何图形可考查其视觉空间智能.可以各组选派代表在课堂上展示模型, 并在黑板上画出所做的模型, 指出异面直线、二面角、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等, 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指导和评价.这样, 结合学前专业特点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展示自我的舞台, 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肢体—运动智能教学法

肢体—运动智能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灵巧地运用双手制作或操作物体的能力.例如, 进入“直角坐标系”的学习时, 可以在教室建立坐标系来寻找目标等游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并体会数学与生活间的密切关系.通过教具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几何模型,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加深理解并寻求思路.上面提到的对3人中选2人分别担任班长和团支书的结果种数这个问题, 可以找3个同学通过运动结合的方式来演示乘法原理, 并随人数增加再进一步推广.上面提到的“正弦、余弦、三角函数图像”的学习, 可以分组编排一个上下周期起伏的舞蹈来体现周期性和波动性, 两个函数用“五点法”作图中的五个关键点也可以让学生自创舞蹈队形和动作.这样就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肢体—运动智能来激发学习兴趣, 开展教学活动.

四、音乐智能教学法

音乐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 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在课内欣赏音乐, 可以让学生在音乐智能方面得以舒解, 改善心情, 进入“放松性的警觉”状态, 有足够的心理能量来面对原本很枯燥、很理性的数学难题.讲授“等差数列”一节时, 可采用“音乐导入法”, 通过听歌曲《红高粱》引入数列的概念,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音乐智能”, 快速调动了学前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对正弦函数图像的学习, 上学期杭州市人民职校董老师在学前班的公开课中运用了学生rap说唱:正弦函数波浪线, 五点作图很重要, 零到2π四等分, 各点取值界限角, 横纵标度要统一, 图像美观又和谐, 平滑曲线连各点, 这点一定要记牢, 类似曲线要作图, 三行六列十八格, 图像特征有规律, 平移伸缩要掌握, 正弦函数并不难, 我学我做我快乐!还有, “图像的引入”用了电子钢琴和几何画板软件弹奏了1到7来体现波动起伏的周期性.可以说这些方法充分发挥了专业特色和挖掘了学前专业学生强势音乐智能, 利用这个优势智能带动了弱势智能, 教师也有效地实施了音乐智能教学法.

五、人际智能教学法

人际智能是指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 也称交流能力, 主要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表现为与他人之间的理解与交往, 能够善于听取别人的观点.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情感和交际能力.作为学前专业的学生, 人际智能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讨论与分享, 生生合作学习, 师生合作教学.教师通过小组提问、讨论辩解、小组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比如, 可以把学生7~10人分成一个小组, 选一个人际智能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在教师的引导和组长的带领下, 让学生模拟讲课和说课, 小组成员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分析、板书设计、技能训练及教学研究等方面, 相互帮助, 提出不同的见解, 在资料的获得与利用、教学设计与实践评析等方面进行互动与对话式参与.处于这样一个环境中, 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的同时, 也学会了用积极、有效的办法来协调人际关系, 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学好数学, 将来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0.

数学多元智能 第8篇

Gardner认为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几种智能的潜能,他们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智能结构,使得每个人不同程度地有一种或几种智能胜过他人。世界上没有两种完全相同的智能结构, 每个学生的智能结构都是绝无仅有的,各有各的优势。片面强调学生数理逻辑智能,而对其他几项智能视若无物是不对的。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的智能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挖掘,发展学生多元智能。在我国目前新课程改革渐入佳境的大背景下, 多元智能理论有着现实的意义。作业题号 (1) (2) (3) (4) (5)作业内容根据双曲线的定义,请你按照课本方法用拉链画出它的图像,并说明其原理。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利用计算 机画双曲线,并指出画法的根据。自己写出一个双曲线方程,画它的草图,然后用定义验证图形的准确性。观察 周边实物(或它的某个截面)有哪些给你双曲线的印 象,你能用双曲线的定义来验证吗?背诵双曲线 念,写出其数表达式。着重培养的智能类型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自然探索智能语言智能

笔者学习了多元智能理论后,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把培养学生多元智能列入教学目标,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在新课导入时,创设数学情境,亲历数学过程,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通过开展数学实验,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体验逼真的数学情境,亲历数学过程,用双眼仔细观察,开口用语言描述,动手参与活动,动脑积极思考。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掌握,还可以促进自然观察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空间智能等多种智能的发展。

例如《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一课,可以这样创设数学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先按学生智能类型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各种智能类型的学生在一个小组里要种类齐全, 各小组的组长要善于组织协调,人际智能较强。

2.让空间智能和身体-运动智能强的学生主动请缨 ,试 画椭圆的图形。

3.用 数学语言描述作图过程 ,试着给出椭圆的定义 (鼓励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较强的同学尝试)。

4.每个小组推荐一名成员发言 ,总结椭圆的定义 ,此时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跃跃欲试。

由于画椭圆过程中, 有的小组画椭圆的同学没调整好绳子的长度,出现了绳子与两钉子间距离等长,画椭圆失败。此时小组成员讨论原因,观察借鉴其他小组进程,进行反思,最后成功画出椭圆。

5.等 椭圆定义总结好后抛出问题 , 为什么有的小组画不出椭圆? 失败画出的图像是什么图形?

学生求知欲立即被激起,经过探讨,定义中“2a>|F1F2|”这一容易被忽视的条件被发现是必需的。

6.此时继续追问当 2a=|F1F2|、2a<|F1F2|时,轨迹是什么图形 ,也是椭圆吗?

7.数 理逻辑智能较强的学生已经胸有成竹 , 迅速写出椭圆定义的数学表达式。

一堂课下来,各种智能类型的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每个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都感受到了成功,优势智能都得到了训练,弱势智能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

二、新课讲解中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新课讲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一节课中分量最重,在培养学生多元智能上也举足轻重。新课讲解时经常对数学概念进行讲解, 数学概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复合函数定义域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困难,是教学难点。新课讲解中笔者展示例题:

(1) 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2,3],求函数f(x2)的定义域。。

(2) 已知 :函数f(x2)的定义域是 [1,4],求f(x)的定义域。我们可以通过尝试使用结构紧凑的合作小组练习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安排数理逻辑智能比较强的学生作为合作小组中的引导者,让每个学生单独思考,此时许多学生感到无从入手,但个别数理逻辑智能比较强的学生在小组中提出突破口,即定义域的概念,由他们引导学生重读函数定义域的概念,进行讨论。过程中有学生提到:(1)f(x)中的x可以用任意数或式替换(在给定范围内),但替换部分应与其范围相同。 (2)定义域仍然是x的取值范围。至此大家纷纷有所领悟,进而两类抽象问题就不攻而破。为了加深印象,接着让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总结解法培养内省智能,最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优美的旋律,缓解学生的疲劳,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

以复合函数定义域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小组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智能。优势智能更优势,弱势智能得以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以独具匠心的练习和作业设计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简单按照数理逻辑这一单一智能水平为标准划分的传统的练习和作业单调乏味,实践已经证明这种作业令人生厌,学生不爱做,削弱许多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性。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智能是多元化的, 要适应及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则练习和作业的布置应该多元化。可以“自助餐”的形式出现,由学生根据爱好及其智能结构进行挑选,练习和作业由“统一”转向“自主选择”变化,可以培养学生多元智能。实际操作可以从高中数学练习和作业的内容、形式、数量和难度上进行改革。可以在设计练习和作业时,匠心独具,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动手、动嘴、动耳、动脑,全面调动各种感官,愉快地完成作业,同时培养多元智能。序号123456愉快地完成作业,同时培养多元智能。序号123456778899

在《双曲线定义与标准方程(1)》课后,笔者尝试这样设计作业,巩固定义,供学生从中任选一题:

每道题培养点不一样,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都能找到各自的最爱,多种智能融合其间各有各的独立性,各有侧重,学生选得愉快做得舒心,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双曲线定义,培养了多元智能。

四、在小结反思中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调查学生自我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结果显示,九成学生是有反思意识的, 但是不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小结 ,主要是没 有养成好 的习惯 ,同时茫然 ,不知道正 确的方法。所以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做好知识小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小结阶段对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中的事情作描述性记录, 作为数学日记,学生在日记中记下自己的思维与智力发展情况、感受与体会和新的发现等,同时可以请学生口述小结反思,这样学生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及内省智能都得到了提升。

多元智能理论力求培养青少年的多元智能,接受智能的差异性,放弃智能优劣论。在教学过程中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永远充满时代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研究人类智能结构。该理论指引教师发掘学生的优势智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多元的教法与多元的评价方法,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文章具体阐述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

数学多元智能 第9篇

1983年,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正式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其构成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智能、博物学家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 以及尚未被完全证明仅作为二分之一种智能的存在智能。[1]由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普及推广受阻, 加上美国教育体系中缺陷的日益凸显, 加德纳等人研究发现作为任何学校体系支架的评估对人的智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而传统评估对其存在诸多的限制性[2], 据此加德纳提出了旨在公正地评估每一种智能的基础上, 促进多元智能理论推广及个体智能发展的情境化评估。

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的十年来, 我国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地践行着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估体系[3], 却始终没有逃脱以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为重点的评估标准的束缚[4], 造成虽有不少成就, 却无法达到“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 还能更好地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5]的效果。加德纳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情境化评估是针对此症的一剂良药, 那么究竟怎样进行多元智能理论下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情境化评估呢?

二、数学问题解决与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1. 数学问题解决

数学问题解决, 指学习者面对初次碰到的问题时, 在对原有数学概念、原理重新组合过程中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过程[6];其内涵包括作为目的的问题解决;作为过程的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活动的问题解决;[7]作为数学能力的问题解决;作为教学形式的问题解决[8]等几个方面。数学问题解决在其模式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很多相对应的方法步骤, 比如较为经典的波利亚《怎样解题表》[9]等成果。

2.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拥有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生, 头脑更清楚, 思路更明白, 他们通常不仅仅会用题目套题目的模式去解题, 而且可以运用从知识到题目再回到知识的方式去解题。

基于如“中美数学问题解决比较”[10]等众多讨论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文章, 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培养建议。

(1) 数学问题解决基于问题意识, 创设好的问题情境, 能够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注重到学生兴趣和个性的发展[11];

(2)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提出问题, 引起学生对结论的迫切追求愿望, 置学生于主动参与的位置, 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3) 鼓励学生运用直觉寻求解题策略, 必要时可提示或延长时间, 掌握解题步骤, 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12]。

(4) 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讨论各种数学问题的成功解法, 尽可能深入类比, 归纳、概括一般原理。

(5) 恰当的学习反思过程中强化渗透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思想等[13]。

同时, 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要求学生有积极投入数学问题的决心;持续、条理地分析数学问题的信心;使用一步接一步的程序解决数学问题的耐心。

纵观各个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建议, 发现均需要对学生进行准确、良好的评估基础上才能实现期望;而于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评估正是加德纳的情境化评估的优势所在。

三、情境化评估

1. 情境化评估的内涵

“师徒制”模式, 即在自然发生的、包括一种技艺的特殊情境下实现的教育模式。模式中师傅对学徒的评估, 除了根据该行业的技术加以分析外, 也可能受到如“师傅对学徒的个人看法、师傅和其他师傅之间的关系”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师徒制模式的学习和评估方式, 即加德纳称之为“情境化学习”的方式。[2]在校外和学校影响较小的环境中, 学习都是在相关的情境中进行的, 因此评估也应该在类似的情境中进行才有意义。

2. 情境化评估的基本特征

一是重视评估胜于重视考试。目的在于为个体提供有益的反馈, 以及为周围社区提供有用的资料。

二是设计简单、自然而且定期的评估。达到就像在良好的师徒制中一样, 教师和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互相评估的效果。

三是立于生态学的角度。在更接近他们的实际工作情况下进行个体评估时, 对他们的最终表现可做出更好的预测。

四是利用“智能展示”的评估手段。不通过语言和逻辑能力, 直接观察人在运作中的智能, 设计“智能展示”的评估手段。

五是多种测试方法的使用。不仅关注传统标准测试成绩, 同时参考个体已经完成的作品、他对这一项目有关课程的目标和愿望、他和其他“超常儿童”一起参加一段实验的表现等等。

六是对个人的差异、发展水平和知识形式的敏感度。培训教师等评估工作人员时, 向评估者郑重其事地介绍个体的智能差异以引起注意。

七是有趣并具激发作用的素材的使用。在学生自然地投身于完成那些十分吸引他们的习题、专题和作品的背景下进行评估方为理想。

八是为帮助学生而实施评估。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 如识别他们的强项和弱项领域, 提出应该继续学习或投身于有关领域的建议, 以及未来评估可以预期的结果是什么等[14]。

传统对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估大多局限于依据解题结果进行, 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探查, 更不用说有效引导、反思等。[15]加德纳的情境化评估给出了一种改善传统评估重果轻因, 忽略情境中评估能力的缺陷的方法。

四、情境化评估对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作用

1. 情境化评估对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作用

借鉴金惠红[16]等人的观点, 笔者将情境化评估对个体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作用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有利于唤起个体数学问题解决意识, 激发个体进行数学问题解决的积极性。评估信息的反馈, 促使个体客观地认识自己的数学问题解决情况, 并因得到肯定而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智能。

其次, 有利于激发个体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创造性。情境化评估给了个体自信心, 鼓励了个体在利用通性通法成功解决数学问题后, 能够自主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及一题多用的思维尝试和训练[17]。

再次, 使个体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发展的可选择性成为可能。个体在适当的刺激与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 随着过程可以进行适当的转换、调整或改进, 使不同的个体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可以得到不同的进步。

根据情境化评估结果, 对各项智能进行适当的培养, 再做情境化评估……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可以促进个体智能的发展, 提升个体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如何通过智能培养和情境化评估提升个体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呢?

2. 情境化评估对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作用

(1) 智能培养在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中的作用。以波利亚的解题步骤[18]和加德纳对智能培养及建议的论述[18]为基础, 笔者融合谭劲、曹学良、冯凤香等人的研究成果, 归纳得出各项智能培养在提高个体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中的作用。

培养博物学家智能的核心是培养观察力的品质, 即观察的目的性、敏感性、条理性、深刻性等。博物学家智能是数学问题解决的基础, 尤为在拟定方案中, 个体需要观察题目, 辨别题目类型, 进而才能有效地回忆相关知识点及类似题目等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

数学基本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都是发展语言智能的素材, 听、说、读、写是培养和发展语言智能的有效途径。尤要注重加强对个体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三种数学语言间的转换训练。从阅读理解题目内容, 到执行方案、回顾中的思想表达, 语言智能贯穿于数学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课堂上例题的深入分析, 定理的清晰完整证明, 一题多解的启发、运用等均能够有效地培养个体的逻辑—数学智能, 数学问题解决本身就是一种培养逻辑—数学智能的方法。逻辑—数学智能亦存在于数学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个体需要运用如分析、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思考、解决及创造。

培养空间智能的方法:细致观察直观图、立体实物模型, 掌握几何体中点、线、面自身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抽象为头脑中及纸上的相关影像, 反之, 也要求根据头脑中或纸上的影像想象出现实中相关实物, 反复训练。较好地读懂、理解空间信息, 结合数学问题的文字表述, 可以更加快捷的解决数学问题。

加强锻炼, 可使个体灵活运用身体各部分。通过身体的运动将获得的数学问题解决信息进行内化处理的方法, 可使个体感觉较轻松, 并长久地保持信息。运用身体—动觉智能可使个体更好地根据题意作出图形。

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 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活动等均能培养个体的人际智能。个体与他人针对数学问题的良好沟通和交流, 可以促使个体有效理解数学问题, 并快速准确地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反思是一种有效培养自我认知智能的方法。自我认知智能是数学问题解决中重要的内在推动力, 它可以促进个体的自我感觉及思考, 使个体及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弱势, 从而发挥长处、弥补短处。

多听、多感受音乐, 是培养音乐智能最基本的方法。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播放合适的音乐可以起到舒缓个体心情及大脑紧张的作用, 利于个体理清思路, 加快迈向正确答案的进程。

本文不对尚未被确切证实的存在智能进行探讨加德纳的研究表明:具体情境中, 个体是运用多种智能的组合来进行数学问题解决的。通过各项智能的培养, 能够提升智能组合在提高数形结合问题解决能力中的作用。

(2) 有效进行情境化评估的方法。通过杨丽、何晓娜、郑利霞、朱莉等人文章的阅读、思考, 结合加德纳的相关论述, 笔者概括了以下几点有效进行情境化评估的方法建议。

首先, 确立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评估目的。虽然个体自身拥有的智能有强有弱, 但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培养, 每个个体的各项智能都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个体与个体之间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的问题, 只存在智能类型的差异问题, 因此对个体的评估目的应由探究“智商有多高”转变为“智能类型是什么”, 从而对个体作出有针对性的培养。

其次, 制定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评估标准。根据情境化评估的基本特征, 评估首先应该是在自然情境中进行。每个个体自身所拥有的智能及智能组合情况不同, 个体与个体之间所拥有的智能及智能组合情况也不同, 据此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评估标准应该是建立在这些差异的基础之上。

数学多元智能 第10篇

一、多元智能理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它要求教育工作不仅要符合规律,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而且要符合人性发展的要求,实行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教学。因此,教学必须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

多元智能理论是加德纳于1983年,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能力,它们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程度进行组合,从而使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在他的多元智能框架中,加德纳明确提出了迄今为止已经得到确定的九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

加德纳说:“各种智能在相当程度上是彼此独立存在的。”智能的这种独立性,意味着即使一个人有很高的某一种智能,如数学逻辑智能,也不一定有着同样程度的其它智能。人的智能表现在各个方面,每种智能都有同等的重要作用。不同环境和不同教育条件下的个体的智力发展方向和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拥有解决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德纳在承认各个学生由于不同智能组合所存在的差异性的同时,也肯定了其实所有的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特长,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才能在类型上有差异而已。

因此加德纳认为,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关键在于开发。他反复强调,帮助一个人彻底地开发他的潜在能力,需要建立一种教育体系,能够以精确的方法来描述每个人的智能演变。学校教育的宗旨就应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其智能的特点,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也就提醒每一个数学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和评价的时候,要改变传统的以逻辑—数学智能作为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是我们应该以数学课堂为阵地在数学教学和评价的时候,在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智能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于学生(除数学智能以外)其它八种智能的培养引导,毕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我们的数学课堂不能“只为教而教”。

二、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今天的中等职业教育已面临严峻的挑战。上世纪90年代,上职业中专是很荣耀的事,普通的初中学生只有望洋兴叹。然而时过境迁,职业中专毕业生原有的特殊优势已不复存在。中等职业教育由热降冷,期间历经了社会经济、用人制度、学校就业分配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学校实行“学生缴费上学,国家不包分配,毕业生自主择业”,并且与之相配套,在学费收取、学生管理、教学过程等各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使职业教育学校面向市场办学,优胜劣汰,它给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动力,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今天职业教育招收的都是普高的淘汰者,生源总体素质大大下降。这些学生由于小学、初中基础差,长期受不到教师的重视,不能正确掌握思考问题方法,思维存在障碍,学习遇到困难,不少人产生厌学心理,这一现象,从事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都是清楚的。机械地进行知识灌输,尤其是数学学习,既不能调动他们学习兴趣,又无助于提高他们思维能力。曾在学生中做了相关的调查分析,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我校学生中,约15%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或尚好,约28%的学生存在明显的缺陷或不足,约45%的学生缺乏起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学习能力。其间差距之大令人吃惊,且伴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与巨大基础差异相对应的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认识水平之间的差异,很多学生“望数生畏”,因此,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三、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改进教学策略

1. 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因材施教。

多元智能理论看到了人的多种潜能,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它摒弃了传统的“IQ式思维”,使我们能深入了解人类智能的本质,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重要的指导。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观是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同样的教学内容,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对症下药”地进行。不论什么内容都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或不论哪个对象都采用“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形式,是违背教育规律和因材施教原则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数学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多种多样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目的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发现并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课堂上的数学定义概念、应用题的解读、抽象的公式的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分析函数的图像、课堂的小结等都尽可能地让语言智能强的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强化其语言智能。在教学立体几何时,对一些图形的解读,教师可以让空间智能强的学生帮助这方面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合作解决,既能强化学生空间智能的培养,又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2. 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各种潜能的教学环境。

加德纳认为,如果学生始终不去接触能够开发某种智能的环境,那么其生理潜能无论多大,都不太可能被激发出来。这就告诉我们,只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多元智能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获得发展。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应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了解上课的内容,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计的学习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现有智能水平的差异,要尽可能涉及一些不同的智能领域,让学生享受到“智能公平”。

比如,在《函数的表示方法》一课中,讲解析法时我没有采用书本上枯燥的实例,而是采用幼儿园实际生活例子,例子是这样说的:假如你现在是幼儿园老师,幼儿园园长交给你一项任务,要你去给小朋友买学具,每套学具3元。如果有x个小朋友,请你写出总钱数y与人数x之间的关系式。让学生练习的时候也采用了幼儿园的例子:如果你是幼儿园老师,月底幼儿园收餐费。幼儿园每天餐费7元,孩子入园天数是x天,请写出孩子的餐费y与天数x之间的关系式。讲解列举法时,我又拿出幼儿园的例子,跟学生讲:明白了餐费与天数的关系,你就明白了如何计算钱数。但是每个孩子入园天数不一样,收费不一样,在收费之前应该做好统计工作,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列表法,把每个孩子入园天数,餐费数目,清楚地用表格呈现出来,直观明了。这样讲解,学生既理解了列举法的特点,又明白了幼儿园工作该怎样去做。采用这样一些实例,贴近了专业,创设了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新奇感,在激发了学生的自然智能和存在智能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3. 借助学生的多元智能差异,进行优势互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老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的教学方法,我们都不陌生。这种口头单向传授与讲述,让许多学子对学习愈来愈不感兴趣,常常是台上滔滔不绝,台下瞌睡连天。“多元智能教学”告诉我们,学习可以是轻松有效率的,学习者本身也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发展、获得成就感。“多元智能教学”就是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具以适应每个学生的差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竞赛、演示、图片、幻灯、“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来设境引趣,引发动机,激励行为,激发情感,围绕“学生的学”来设计“教师的教”。

我在给机电班的学生讲授立体几何时,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设好组长,将全体学生带到操场上。那天阳光特好,每个建筑物的影子都特别清晰。我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选择一个建筑物,或者排球架,或者大树,作为实验对象,测量其高度,在测量的过程中,体会平行射影的概念。课后作业是写一份实验报告,写明操作过程,阐明原理,以及学习体会。这堂课,离开了教室,改换了教学模式,就像给学生注入了兴奋剂,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致盎然。在测量的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各位学生的各种智能进行了整合互补,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这样一个小组合作的环境中,学生学会了用积极、有效的办法来协调人际关系。学生很喜欢这种实验式的教学,从某种角度上讲,也体现了我们现在所提倡的项目教学法。

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使数学评价多元化、客观化

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测验和考试,而测验和考试往往严重地偏向两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智力测验和学科考试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许多学生怕数学,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应该采取多种互补的复合评价方式。加德纳认为,正规考试评价,成绩用途比较单一,主要用于排序,而且一旦达到目的,比如结业考试通过了,学生往往丧失继续学习这门课的动力。他的观点是用情景化的评价替代考试,就是在个体参与学习的情景中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比如,口试评价、实验评价、动手评价、作业评价等,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进行随时评价。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对于学生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智能的肯定,去激励学生,以期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带动其它智能的快速发展。因此,如果教学过程当中,出现学生的回答不能令教师满意或者是不太“理想”的时候,我们应该试着从其它智能的角度给予学生以积极而又客观的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自我的认识。

总之,我们应该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观和评价观,结合职专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规律,利用多元智能指导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索多元智能教学方法,并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都能有效地进行强化训练,同时也起到提高智能弱项的目的,从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 2004.

[2]戴维·拉齐尔著.智慧的课程——利用多元智力发掘学生的全部潜力.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3]林宪生著.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开明出版社, 2003.4.

[4]阎力主译.学校中的多元智能: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1.

数学多元智能 第11篇

1.1 形式表现的独特性

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具备彼此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这些智能在每个人的智能体系中都很重要,但表现出不同方式和程度的组合,每种智能的表现方式是多变的,因此个体也呈现出不同的智能特点.只有不同个体之间某个方面互相对比才能呈现出聪明与否问题。

1.2 智能问题视角的多维化

人的智能并非只有一两种核心的能力,多种能力的重要性相当,并且表现相对独立,彼此交叉,而不是呈现为一个整体.一个人具备的各种智能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增减.这里的智能实际上是一种个人独立解决现实问题和独自创造外界需要的有价值产品的能力,重视个体与群体能力的展现。

1.3 环境对个体智能的影响

虽然每个个体都同时具备多种智能,但是其发展的程度和方向受到不同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任何一种智能最大限度的发展都与教育和环境的影响紧密相关,而外界影响中最重要的是教育。

1.4 多种智能需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作为综合和普及的教育形式,要确保每位个体智能有差异的学生,特别是在某些智能上表现出欠缺的学生仍然有在欠缺领域继续得到教育和发展的平等权利。

1.5 认识差异性教育

每个个体的全面智能与个别智能都需要重视.每个个体因为擅长的智能都不同,我们更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进行有目的的差别式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和尊重个体的差异。

1.6 挖掘智能的潜力

每个个体都有存在优势的智能领域.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核心应该放在全面观察学生的各项智能,在其最有发展前景的领域重点培养,大力鼓励,增加其在优势智能领域的兴趣,使其优势智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2 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笔者查阅了多元智能的众多文献资料,发现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园、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比较多,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运用比较少,在高中数学教育中的运用几乎是空白.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1)儿童的年龄越小,他的智力组合越不定型,人为的干预越能促使儿童多种智能的优势组合;(2)幼儿园、小学没有升学的压力,方便教师与专家进行多元智能相关的各种实验;(3)高中数学具有较强的数理抽象形式化模式,对数理逻辑智能有较高的要求,相对淡化了其他智能的功能.这是否表示高中数学教学中没有必要融入多元智能的研究?笔者通过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发现,进行多元智能的研究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可行的.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说明。

2.1 高中数学教育的性质

高中数学教育也属于基础教育,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中有一部分能够进入一类的高等院校继续深造,虽然很多专业都需要学习高等数学,但其中也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进行专业数学的深造.另一部分学生可能进入专科学校或其他性质院校进行专项学习.所以从教育本身来看,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不可能人人都在数理逻辑智能方面有强项,而且事实上,也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在数理逻辑智能方面存在绝对的优势.而数学是高中阶段的必修科目,普通高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构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纵然学生把数学知识忘记了,但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却会深深地铭刻在头脑中,长久地活跃于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地发挥作用,使学生终身受益.因而高中数学教育不是要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数学精英(当然其中必然有一部分学生能成为数学精英),而是让每一位学生经历数学思想的洗礼,让数学思想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多元智能的视角看,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虽然经过中考的筛选,在文化学业课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事实上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仍然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在数学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而有些学生在其他学科上表现出优势,所以可以相信高中学生的多种智能的合理组合仍然可以进行重新塑造.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各种方法促进学生其他智能对数理逻辑智能的辅助与推动作用,让学生的多种智能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和谐发展。

2.2 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特征

高中数学作为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衔接,表现出明显的数理逻辑形式化、抽象化的痕迹.比如高一初始学习的函数概念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从初中函数的“变量说”到高中函数的“集合说”是一个很大的跨越,若是单纯让学生阅读函数集合说概念,肯定是不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智能特征的.所以数学教师大都会采用“实例法”、“图像法”、“图表法”、“反例法”等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去迎合学生不同的智能特征,让拥有不同智能特征的学生能理解函数的概念以及深层内涵.每个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学习,表现出不同的智能结构和倾向,每个学生的独特智能组合会在他生命的发展轨迹和所获得的成就中表现出来,如果我们忽略这些差异,坚持要所有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相同的内容,是无益于学生的学习的.任何丰富的、有益的主题,即任何值得教给学生的课程内容,都至少可以通过7种不同的方式来切入.我们可以将值得教给学生的议题设想成有7个切入点(入口)的房间,对于学生来说,哪一个切入点最合适,入门之后走哪一条路线最顺利,都因人而异.知道这些切入点或方法,可以帮助教师采用易于为大范围学生所接受的方式介绍新的内容,讲授新的教材.这样当学生探索其他切入点或方式的时候,就有机会摆脱陈腐刻板的思维方式,深化多元的观念.加德纳提出的7种切入点分别是:叙述切入点、逻辑切入点、量化切入点、基本原理或存在切入点、美学途径、经验途径、协作途径,文[2]中笔者以“圆锥曲线”的教学为例,尝试着以这7种切入点来进行教学.

从多元智能视角审视,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是能就一个概念打开多扇窗户的人,教师不能仅仅靠定义、靠举例、按照数字的分析来介绍数学知识.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学生与课程的中间人,能够根据学生个人表现出来的独特学习模式,尽可能采用既有趣又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2.3 新课程改革以及高考体制的革新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2014年浙江将推出全面高考招生改革方案.浙江高考招生改革方案主要思路是减少必考科目,增加选考科目,实行多次考试,实现高考招生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更多结合.“以前我们常说‘选课,以后的高考可以说‘选考.”刘希平说,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压力的前提下,给学生更多的考试科目选择权,给高校更多的考试科目设置权和选择学生权力.可以看出高考体制改革的最鲜明特色集中在一个“选”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能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并作为高考的考试科目,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取消了文理选科.

数学仍然作为必考科目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但从多元智能视角审视,选课与选考制度为数学开辟了多元智能教学的新路径.既然拥有不同优势智能的学生可以选择符合自己智能特征的学科来进行学习与考试,那么数学教学就更应该符合学生的智能特征,充分利用学生的智能特征来推动数学教学。

3 多元智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索

3.1 语言智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智能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多元智能中,语言智能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高智能的首要表现就是思维透彻、表达清晰,其他智能的发展通常受制于语言智能的开发程度.语言智能在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尤其表现在复杂的综合型题的解答.综合题型通常涵盖若干知识点,并设置了一些干扰因素,从题目的叙述上来看,文字偏多,其中还交叉了形式化符号、图形等元素.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给这些问题一个名称“阅读理解题”.比如2014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第8题:记max{x,y}=x,x≥y,

y,x<;y,min{x,y}=y,x≥y,

x,x<;y,设a,b为平面向量,则

A.min{|a+b|,|a-b|}≤min{|a|,|b|}B.min{|a+b|,|a-b|}≥min{|a|,|b|}

C.max{|a+b|2,|a-b|2}≤|a|2+|b|2D.max{|a+b|2,|a-b|2}≥|a|2+|b|2

第9题:已知甲盒中仅有1个球且为红球,乙盒中有m个红球和n个蓝球(m≥3,n≥3),从乙盒中随机抽取i(i=1,2)个球放入甲盒中.(a)放入i个球后,甲盒中含有红球的个数记为ξi(i=1,2);(b)放入i个球后,从甲盒中取1个球是红球的概率记为pi(i=1,2).则

A.p1>;p2,E(ξ1)<;E(ξ2)B.p1<;p2,E(ξ1)>;E(ξ2)

C.p1>;p2,E(ξ1)>;E(ξ2)D.p1<;p2,E(ξ1)<;E(ξ2)

第10题:设函数f1(x)=x2,f2(x)=2(x-x2),f3(x)=13|sin2πx|,ai=i99,i=0,1,2,…,99,记Ik=|fk(a1)-fk(a0)|+|fk(a2)-fk(a1)|+…+|fk(a99)-fk(a98)|,k=1,2,3.则

A.I1<;I2<;I3 B.I2<;I1<;I3C.I1<;I3<;I2 D.I3<;I2<;I1

从阅卷分析统计可以看出,这类阅读理解题得分往往偏低.其重要原因在于学生对题意理解的误差,甚至完全读不懂题意.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对学生语言智能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创设丰富的数学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数学词汇积累,鼓励学生同教师对话,加强学生相互之间的探讨和交流,提倡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分享感受。

3.2 空间视觉智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空间视觉智能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视觉敏感性、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等.一方面,平面与空间的动点运动轨迹问题是高中数学热门知识点之一.纸面上的图形只能是静态的,这便要求学生能够在脑海中虚拟出运动状态.这对学生的空间视觉想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尽量运用图形计算器、3DMAX、GeoGebra、几何画板等教学软件向学生形象地展示动态画面,让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及空间智能.

另一方面,“数形结合”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其实也正是数理逻辑智能与空间视觉智能之间的一种协调与融合.众所周知,数学中很多问题都可以从数与形两个角度来解决,比如向量问题,因为向量是联系数与形的一把双刃剑.教师应该不遗余力地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对一些典型的、有探究空间的数学问题进行数与形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究,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拥有数理逻辑智能或空间视觉智能优势的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数理逻辑智能和空间视觉智能的和谐统一发展。

3.3 运动智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等都离不开身体运动的参与.高中数学学习阶段,随着抽象知识的增加,学生的活动性有大幅度减少的趋势.数学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调动身体运动智能参与到学习中,提高知识的动态性、新鲜性,从而增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以立体几何学习环节为例,可以通过让学生实际接触立体模型,指导学生亲自制作模型,让他们直观的感受图形及其性质.又如文[3]中笔者就《向量在物理中的简单应用举例》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运动智能展开课堂教学研究.通过调动学生参与,让学生亲身感受向量的两要素:方向和大小.学生通过运用其运动智能把抽象的知识在具体的身体运动中表现出来,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高考中也不乏运动智能的体现.2014年浙江省高考数学理科卷第17题:如右图,某人在垂直水平地面ABC的墙面前的点A处进行射击训练,已知点A到墙面的距离为AB,某目标点P沿墙面的射击线CM移动,此人为了准确瞄准目标点P,需计算由点A观察点P的仰角θ的大小,若AB=15m,AC=25m,∠BCM=30°,则tanθ的最大值 .此考题的解决也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运动智能,当然它是数理逻辑智能、运动智能、空间视觉智能的综合体现。

3.4 音乐智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给人的印象是单调、枯燥、冷漠,而音乐则是丰富、有趣,充溢着感情及幻想.表面看,音乐与数学是“绝缘”的,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曾说过:“音乐,就它的基础来说,是数学的;就它的出现来说,是直觉的.”而爱因斯坦说得更为风趣:“我们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数学是以数字为基本符号的排列组合,它是对事物在量上的抽象,并通过种种公式,揭示出客观世界的内在规律;音乐是以音符为基本符号加以排列组合,它是对自然音响的抽象,并通过联系着这些符号的文法对它们进行组织安排,概括我们主观世界的各种活动罢了,正是在抽象这一点上将音乐与数学连结在一起,它们都是通过有限去反映和把握无限.

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图像的“阅读与思考”栏目中《振幅、周期、频率、相位》中就专门讲到了三角函数与音乐的关系.可以利用此素材作为数学选修课的内容或者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给那些在音乐智能上有优势的学生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同时也有效的融合音乐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

3.5 人际关系智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手段,此举措不仅让学生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通过合作掌握观察、交往的技能,通过交往更加深刻地实现自我认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师可以同学生们共同制定分组规则进行分组合作,引导学生在各自的分组中充分沟通、合作,使得学生在个性和共性的相互融合过程中更加有效地发展其智能优势.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分组的辩论、探讨,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能力.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个性、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每个人不同的智力特长进行分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情操,让学生能够取长补短,更快的学习数学知识.

3.6 自我认知智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自我认知智能是指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调适自己生活的能力.这种智能在数学学习中尤为重要,数学知识的摄入需要学生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内化为自己数学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数学知识网络,在随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快速地调取知识网络中相关的知识组块.这也就是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的主要差别.因此,可以尝试通过数学反思日志、错题整理反思集、学生说题等活动促进学生自我认知智能的发展.笔者在文[4]中针对数学学困生的自我认知智能潜能开发也有一些研究案例的论述。

4 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虽然提出已经经过了很长时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但由于高中数学教育的特殊性,其在高中数学教育领域真正的实践性研究还不多.笔者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中选修课程的引入以及全国高考改革体制的逐渐铺开(浙江省作为试点已经开始实行),将为多元智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开辟一条康庄大道,而多元智能的实践研究也必将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健康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俞昕.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多元智能新视野》开拓数学教学“新视野”[J].中小学数学,2013(11).

[3] 俞昕.数学常态课的三潭映月[J].数学教学研究,2013(9).

[4] 俞昕.从多元智能视角重新审视高中数学学困生[J].数学教育学报,2014,23(2).

此外,高考中也不乏运动智能的体现.2014年浙江省高考数学理科卷第17题:如右图,某人在垂直水平地面ABC的墙面前的点A处进行射击训练,已知点A到墙面的距离为AB,某目标点P沿墙面的射击线CM移动,此人为了准确瞄准目标点P,需计算由点A观察点P的仰角θ的大小,若AB=15m,AC=25m,∠BCM=30°,则tanθ的最大值 .此考题的解决也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运动智能,当然它是数理逻辑智能、运动智能、空间视觉智能的综合体现。

3.4 音乐智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给人的印象是单调、枯燥、冷漠,而音乐则是丰富、有趣,充溢着感情及幻想.表面看,音乐与数学是“绝缘”的,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曾说过:“音乐,就它的基础来说,是数学的;就它的出现来说,是直觉的.”而爱因斯坦说得更为风趣:“我们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数学是以数字为基本符号的排列组合,它是对事物在量上的抽象,并通过种种公式,揭示出客观世界的内在规律;音乐是以音符为基本符号加以排列组合,它是对自然音响的抽象,并通过联系着这些符号的文法对它们进行组织安排,概括我们主观世界的各种活动罢了,正是在抽象这一点上将音乐与数学连结在一起,它们都是通过有限去反映和把握无限.

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图像的“阅读与思考”栏目中《振幅、周期、频率、相位》中就专门讲到了三角函数与音乐的关系.可以利用此素材作为数学选修课的内容或者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给那些在音乐智能上有优势的学生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同时也有效的融合音乐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

3.5 人际关系智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手段,此举措不仅让学生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通过合作掌握观察、交往的技能,通过交往更加深刻地实现自我认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师可以同学生们共同制定分组规则进行分组合作,引导学生在各自的分组中充分沟通、合作,使得学生在个性和共性的相互融合过程中更加有效地发展其智能优势.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分组的辩论、探讨,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能力.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个性、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每个人不同的智力特长进行分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情操,让学生能够取长补短,更快的学习数学知识.

3.6 自我认知智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自我认知智能是指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调适自己生活的能力.这种智能在数学学习中尤为重要,数学知识的摄入需要学生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内化为自己数学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数学知识网络,在随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快速地调取知识网络中相关的知识组块.这也就是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的主要差别.因此,可以尝试通过数学反思日志、错题整理反思集、学生说题等活动促进学生自我认知智能的发展.笔者在文[4]中针对数学学困生的自我认知智能潜能开发也有一些研究案例的论述。

4 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虽然提出已经经过了很长时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但由于高中数学教育的特殊性,其在高中数学教育领域真正的实践性研究还不多.笔者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中选修课程的引入以及全国高考改革体制的逐渐铺开(浙江省作为试点已经开始实行),将为多元智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开辟一条康庄大道,而多元智能的实践研究也必将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健康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俞昕.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多元智能新视野》开拓数学教学“新视野”[J].中小学数学,2013(11).

[3] 俞昕.数学常态课的三潭映月[J].数学教学研究,2013(9).

[4] 俞昕.从多元智能视角重新审视高中数学学困生[J].数学教育学报,2014,23(2).

此外,高考中也不乏运动智能的体现.2014年浙江省高考数学理科卷第17题:如右图,某人在垂直水平地面ABC的墙面前的点A处进行射击训练,已知点A到墙面的距离为AB,某目标点P沿墙面的射击线CM移动,此人为了准确瞄准目标点P,需计算由点A观察点P的仰角θ的大小,若AB=15m,AC=25m,∠BCM=30°,则tanθ的最大值 .此考题的解决也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运动智能,当然它是数理逻辑智能、运动智能、空间视觉智能的综合体现。

3.4 音乐智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给人的印象是单调、枯燥、冷漠,而音乐则是丰富、有趣,充溢着感情及幻想.表面看,音乐与数学是“绝缘”的,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曾说过:“音乐,就它的基础来说,是数学的;就它的出现来说,是直觉的.”而爱因斯坦说得更为风趣:“我们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数学是以数字为基本符号的排列组合,它是对事物在量上的抽象,并通过种种公式,揭示出客观世界的内在规律;音乐是以音符为基本符号加以排列组合,它是对自然音响的抽象,并通过联系着这些符号的文法对它们进行组织安排,概括我们主观世界的各种活动罢了,正是在抽象这一点上将音乐与数学连结在一起,它们都是通过有限去反映和把握无限.

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图像的“阅读与思考”栏目中《振幅、周期、频率、相位》中就专门讲到了三角函数与音乐的关系.可以利用此素材作为数学选修课的内容或者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给那些在音乐智能上有优势的学生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同时也有效的融合音乐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

3.5 人际关系智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手段,此举措不仅让学生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通过合作掌握观察、交往的技能,通过交往更加深刻地实现自我认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师可以同学生们共同制定分组规则进行分组合作,引导学生在各自的分组中充分沟通、合作,使得学生在个性和共性的相互融合过程中更加有效地发展其智能优势.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分组的辩论、探讨,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能力.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个性、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每个人不同的智力特长进行分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情操,让学生能够取长补短,更快的学习数学知识.

3.6 自我认知智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自我认知智能是指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调适自己生活的能力.这种智能在数学学习中尤为重要,数学知识的摄入需要学生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内化为自己数学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数学知识网络,在随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快速地调取知识网络中相关的知识组块.这也就是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的主要差别.因此,可以尝试通过数学反思日志、错题整理反思集、学生说题等活动促进学生自我认知智能的发展.笔者在文[4]中针对数学学困生的自我认知智能潜能开发也有一些研究案例的论述。

4 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虽然提出已经经过了很长时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但由于高中数学教育的特殊性,其在高中数学教育领域真正的实践性研究还不多.笔者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中选修课程的引入以及全国高考改革体制的逐渐铺开(浙江省作为试点已经开始实行),将为多元智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开辟一条康庄大道,而多元智能的实践研究也必将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健康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俞昕.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多元智能新视野》开拓数学教学“新视野”[J].中小学数学,2013(11).

[3] 俞昕.数学常态课的三潭映月[J].数学教学研究,2013(9).

数学多元智能 第12篇

一、中学数学教学中多元智能的体现

(1) 语言智能是指充分发挥个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中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法则、公式、性质、定理等, 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智能。

(2) 数理逻辑智能指个人计算与推理的能力, 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随时随地都会遇到计算与逻辑分析的问题, 要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 空间感知智能指个人的想象空间立体图形思维能力, 感知虚拟图像的能力。这一特点在学习中学数学几何图形中的三维立体图形时可以充分体现。

(4) 自我认知智能指能够正确地构建正确的自我知觉能力, 其重点是要留心、反思和重建。中学数学学科中的自我认识能力表现为:能够了解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状态, 能够清楚地判断自己学习数学的潜能, 并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进行强化训练。

(5) 人际关系智能指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能够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核心及宗旨就是“理解和沟通”, 能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具有团队精神,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学生间的互相讨论, 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又可以使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得到发展。

(6) 自然观察智能要求学生对于中学数学中的一些知识点能够善于观察, 总结知识点, 总结经验, 形成相应的概念与理论, 学生学习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对零散的知识点通过细致的观察, 反复推理和验证, 形成最终的概念和理论。

二、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方法

1. 引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教育事业同样带来很大影响, 多媒体教学现在已经成为多数学校的必备教学手段,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教学手段更直接, 对于学生空间感知智能和个人观察能力的培养更加有效, 例如:在讲解几何立体图形加辅助线解题的时候, 传统方式中教师都是以板书形式讲解, 但是往往图像显得太平面化, 立体感不强, 很难形成深刻印象。而多媒体教学方式将抽象的和难理解的概念形象化, 真实化, 既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又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度。

2. 将大量生活知识融入数学教学当中

在逐步接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数学现象, 这也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根据这一特点,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引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教导学生,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多种智能。

3. 运用多元评价方式的评价策略

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角度来看, 学生的成绩应该从多方面予以肯定, 尤其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我们不能光是看重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 应该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他能力的表现, 评价学生的能力应该多角度多方面, 并且在教学手段上应注意尽量多种多样。评分体制应该包括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由教师对学生平时的表现状况而定。

4.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1) 问题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 同学之间彼此合作, 集思广益, 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 许多学生往往都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 积极思考, 以达到提升观察智能和交际智能的目的。

(2) 范例讲授法。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我们既应该讲授数学知识, 同时也应该教会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范例, 会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若在教学中离开了具体的范例, 教师只是将枯燥的方法、规范和步骤传授给学生,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要领掌握上还是会有所欠缺。

上一篇:思想改革下一篇:海上电视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