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经济体制

2024-09-03

新时期经济体制(精选12篇)

新时期经济体制 第1篇

事业单位的特征主要有服务性、公益性及知识密集性。

第一, 服务性。服务性是事业单位最鲜明、最基本的特征, 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卫生、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 是保障国家文化、经济、政治等正常运转的一个社会服务支撑系统。

第二, 公益性。公益性是由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求和事业单位的职能所决定的。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下, 资源的配置主要以市场来操作运行的, 但是在一些领域当中, 某些服务或者产品, 如市政管理、基础研究、教育等不能或者无法由市场来进行配置, 国家为了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行, 就要由公共服务机构或者政府组织来从事公共产品的生产和配置, 以满足公众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 知识密集性。大部分的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性组织, 一些专业人才组成了事业单位的人员体系, 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为社会各个方面提供服务, 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是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伴随着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等的影响, 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理念比较落后,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着监督体系不健全;财务人员素质低, 缺乏财务管理的意识;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收支管理不够规范, 对预算编制不重视等问题, 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二, 事业单位人力管理存在的问题。人力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不少事业单位的人力管理观念比较落后, 已经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事业单位人力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人力管理的理念比较传统;没有像企业那样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绩效考核的体系也不完善、不健全;不重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继续再教育工作等。

三、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的策略

第一, 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要沿着市场化的方向进行。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 事业单位也要沿着市场化地方向进行改革。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要遵守市场经济客观规律, 准确地界定事业单位的市场界限。政府进行社会事务的管理, 是为了提供社会服务, 主要的任务是指导、协调、组织, 弥补市场资源配置失效, 解决市场不能够或者无法处理的社会事务。社会发展和人们享用的公共安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 必须要由政府来进行管理和负责;对于那些由部分人享用的或者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成熟而失去原有公益性质的部门或者单位, 应当视其情况, 进行逐步过渡, 发挥各方面进行投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那些具有盈利性质的事业单位, 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加快市场化的前进步伐, 使其尽快地成为市场经济竞争的主体, 真正地走出政府一手包办的状态。同时要从建立公共财政的需要出发, 改变事业单位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的局面, 财政每年投入的经费很多, 但是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财政支出方面, 对于一些已经具备赢利条件的, 且本身所从事的事业已经不再是社会公众都普遍受益的事业单位, 不应当再列入财政拨款行列。通过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沿着市场化道路方向前进, 逐步改善事业单位的存在的各种管理问题, 增强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立足市场, 靠市场来发展、来壮大。

第二, 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 预算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 走市场化道路的事业单位, 必须要加强预算管理。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一项具有综合性质的工作, 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 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及其配合, 通过明确分工、相互协调等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只有在同一思想, 严格按照预算法律法规进行编制, 才能够保证预算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及完整性, 才能够符合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在实施“收支统管、流余节用、超支不补、定额补助、核定收支”的新的预算管理办法之后, 事业单位要从事前、事中及时候三个阶段建构起完善的监管体系。首先, 根据以往的项目成本以及目前的各项成本费等合理的预测项目的成本, 以次来进行预算编制, 这是一个最基础的环节。要编制准确、合理的预算, 需要项目管理的部门、项目组以及财务部门三者之间的互相配合, 督促财务部门在了解具体情况之后编制预算。其次, 通过监督来控制工程项目严格按照预算编制进行, 以保证每一笔的支出都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第三, 政事分开。多年以来针对传统高度集权制度, 各自为“政”的事业单位发展体系, 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事业单位效益的高处入手, 把为地方服务的事业单位下放给地方的同时, 积极促进“还权于事”的改革, 实行“政事分开”制度。所谓的“政事分开”, 就是要在根本上解决政府与各个事业单位不合理的隶属关系, 政府的主管部门只进行宏观调控于管理, 而具体事务的操作完全由事业单位自主进行解决, 逐步地扩大事业单位的财权、物权、人权及其他的自主管理权力。

摘要:文章以事业单位的特征入手, 分析了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要沿着市场化的方向进行等措施, 以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平稳、有序地进行改革。

关键词: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分析

参考文献

[1].唐向, 林玉榜, 黄小芬.促进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9) .

新时期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 第2篇

新时期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央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施至关重要.本文从环境经济政策的定义出发,阐述了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最后对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 者:曾文 作者单位:广东省环境技术中心,广东广州,510630刊 名:环境英文刊名:ENVIRONMENT年,卷(期):“”(12)分类号:X3关键词:环境经济政策 科学发展观 经济手段 环境保护

新时期医院经济管理问题 第3篇

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对整个医院的运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控制与管理,从而确保各项经济活动能够顺畅运行,各部门都能够协调发展,对各项经济活动的运行进行监督,从而确保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国家对医院的投资越来越少,而医院要想进一步发展,就需要降低成本支出,提高经济效益,在这种形势下,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新医改实施后,部分医院的经济管理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传统的思想观念对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所以必须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创新经济管理方式与理念。强化全体人员的成本意识,严格控制成本管理,合理分配各项医疗资源,创新医院发展方向,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从而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所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善医院经济管理体制,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措施

提高成本意识,加强成本管理

提高医院成本意识。医院首先应设置经济控制管理部门,并建立起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和运作程序,规范医院的经济行为。加强员工的成本意识,通过对管理层员工进行特定的专项培训,造就一支成本意识高、经济管理能力强、业务熟练和医疗卫生服务技术过硬的管理专家队伍。本着勤俭节约、开源节流院的精神,用各种合理的方法降低医疗成本,有效降低医院的开销,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避免或削减不必要的成本。医疗成本的劳动消耗,有些是必要的,有些是不必要甚至可以削减掉的成本。对于患者进行的重复性、无效的检查,高价而非必要的药物,甚至提供给患者与治疗无关的消费品等等,这些都属于不必要且可以避免的成本,这些成本必须减少。

建立并完善规范的财政制度,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医院应建立以节支降耗为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责任制,每个科室、岗位和个人都需参与到成本管理中,这可以有效提高每个员工的经营意识。这有助于降低医院医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经济管理意识

医疗资源是医院发展的基础要素,所以对医疗资源的分配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发展状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就必须以市场发展形势为导向,对市场经济进行充分的分析,进而合理分配各项医疗资源,确保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医疗人员、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是医院经营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医疗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这三部分进行优化配置是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医院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引进高精人才,并且为其提供优越的工作条件。在医院内部为医疗人员创造有利的条件进行医学研究,在临床以及深造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可通过与外界进行资源交换的方式来提升医疗技术。争取先进而足够的医疗设备。为各项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济管理意识的转变是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所以医院的全体工作人员都要深刻的认识到这点。将以往的以治疗为主转向治疗为主、预防为辅的工作方式,实现治防结合的新局面,从而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医院的公益性。在服务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全面提升医护人员综合素质,为病患提供最为贴心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创新经营形式,灵活经营促进医院经济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模式下,医院的发展也面临诸多的挑战。新医改的实施,国家对医疗设施的投入逐渐减少,由此增加了医院的经营风险。面临严峻的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医院需要适时的做出改变,创新经营形式,以灵活经营的方式促进医院经济的全面发展。

品牌战略。品牌战略是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医院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才能够获取患者的信任,从而作为就诊的最佳选择。所以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中,要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护服务质量,完善医疗设备,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这些都是进行品牌战略的重要因素,如此才能够打造特色的品牌之路。

服务战略。除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也至关重要,为了给患者提供优质的就医环境,需要提升全体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从病患的角度出发,为其提供最为全面而温馨的服务,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价格战略。高额的医药费已经成为很多患者不愿就医的重要屏障,所以医院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中,对于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以及药品价格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执行,对于大型医疗设备的检查价格可以适当的降低。为了提高医疗价格的透明度,对于医药费用进行明码标价,让患者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从而确保不同消费人群的就医需求。

新时期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及措施 第4篇

1.1 有利用社会大众出行利益的保障

高速公路是当前一种十分重要的交通载体, 本身就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公益性, 方便了人们的交流, 但是高速公路本身还是一种公共产品, 这也就说明了高速公路还具有十分明显的排他性。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主要采用的是封闭式收费管理, 这也直接表现出了高速公路的排他性。但是高速公路却不具备竞争性, 在适当交通量的情况下, 高速公路具有共享性。因此我国应该根据高速公路的实际特性来进行经济管理, 建立更加科学和完善的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 促进高速公路快速发展。

1.2 有利用国有资产的安全

我国的高速公路都属于国有资产, 也就是说为了能够提高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 我们必须做好国有资产管理的加强工作。不论投资方是谁, 高速公路建设的主体是谁, 其整个高速公路的资产都属于国家所有。实现高效的高速公路经济管理能够利于国有资产的安全防护, 此外, 这也能够帮助高速公路实现高水平的维护和管理, 对于未来我国高速公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满足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求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和动力, 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社会化生产力大发展的一种体现。任何社会活动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的, 高速公路发展如此, 高水平的管理体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高速公路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增强, 加强了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 也提高了高速公路的管理能力, 使得经济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满足了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2 高速公路经济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2.1 采取法律手段

2.1.1 立法方面

法律是一切社会活动得以实行的保障, 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依据。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起步晚, 发展快, 这就导致相关法律法规的设立跟不上其发展速度, 进而相关的管理水平也达不到相应的标准, 严重阻碍了高速公路的发展。在当前高速公路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投资大但管理和普通公路管理相似的情况, 这就导致高速公路的发展不能达到相应的社会效益。正因为这种现象, 我们应该做好高速公路法律法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协调, 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应该以当前法律法规为前提, 并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体制, 在实际的工作中员工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 做好自己的义务, 为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事业做出贡献。

2.1.2 执法方面

执法是我国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其执行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速公路的发展。伴随着我国高速公路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 相关的执法工作也开始大范围开展, 但是针对于高速公里执法工作来说还有很多的问题, 例如执法主体过多, 效率不高等, 这严重阻碍了高速公路法律法规的落实。为了做好新时期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的完善, 我们应该在执法工作中做好人员的职责分配, 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这样能够有效地解决管理和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应该由同一执法主体采用综合性的执法手段, 科学的运用执法中的各种资源和力量, 帮助执法部门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更加合理的措施。

2.2 采取经济和行政手段

高速公路不仅是当前市场经济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且也是政府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方面。高速公路和其他种类的公路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例如公共性、非营利性、建设时间长, 施工技术要求高, 投资大等等。这就使得一些工程单位只能得到很少的利润, 因为施工单位不愿意开展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政府是调节市场的主体, 政府部门应该对这种情况进行干预, 规范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各个方面, 使高速公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通过政府对高速公路的管理, 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且能够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1) 高速公路的经营主体应当是以非营利性的特许经营机构为主要形态。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企业的特许经营, 是有政府参与并有其授权经营但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特许经营方式。 (2) 政府和高速公路特许经营企业之间签订的特许经营合同必须合理划分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以及确立合理的特许经营期限, 尽量使其成为规制合理、激励适当的激励合同。

2.3 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

2.3.1 公路施工项目成本费用的预测与计划

(1) 预算成本, 编制工程施工预算, 做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必须具有完善的定额资料, 搞好工程施工预算。工程预算成本反映公路施工企业的平均成本水平, 是根据工程施工图和《公路工程预算定额》编制计算出来的, 经过公开招标确定的工程项目应为中标价。

(2) 计划成本, 是指项目经理部根据计划期内的有关资料, 在实际成本发生前预先编制出人工费成本控制计划、材料成本控制计划、机械设备成本控制计划、管理费用成本控制计划、临时工程费用成本控制计划。对每一个公路项目的施工, 都应当有精心的预测, 做好项目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选定先进的施工方案, 选好合理的材料供应商, 制定好该项目的成本计划, 做到心中有数。以免造成不应有的失误。

2.3.2 公路工程成本费用的控制与核算

(1) 项目施工过程中, 在目标成本确定后, 各职能部门、各生产岗位和职工就要依据目标成本对实际成本按成本计划进行控制。包括对生产资料费用的控制, 人工消耗的控制和现场管理费用等控制内容。

根据成本计划和成本降低率, 通过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 检查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进行分析, 找出成本升降的主客观因素, 总结经验, 制定下步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 寻找最佳途径。

(2) 项目施工过程中, 通过成本核算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对照找出偏差, 为下一步的成本监控、成本纠偏提供依据。同时, 通过成本核算, 为施工生产、施工技术和企业经营提供可靠的成本报告和相关资料, 促进项目改善管理, 提高技术, 降低成本。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当前高速公路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肯定, 我国也加强了对高速公路的经济管理, 不断提高和完善高速公路的管理机制, 使得高速公路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 同时具备更高的社会和经济价值。这就需要我们能够不断的开发交通运输市场, 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和客观规律建设一套可行性高的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 进而使得整个交通市场形成一个开放性的公平竞争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刘奕.高速公路经济适应性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3 (10) .

[2]黄朝明.浅谈贵州省高速公路经济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3 (2) .

[3]巫艳, 龚明华.浅析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体制及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3 (7) .

新时期经济体制 第5篇

前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创造性地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以此为基础,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经济体制的发展对农业主体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农民被有效地组织起来,农业经济发生较大的变化。

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萌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如何发展,如何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思考这个问题。农民在实践过程中不经意地创造了历史: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将土地包产到户,为此还写下了“生死协定”,由此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党和国家对小岗村这种做法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允许进行试验。随后,中央在安徽省和四川省进行了试点,并对农民群众的实践经验进行全面的总结,进而上升为国家政策。1984年,党中央明确提出,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随后这种新型的农村经济体制在全国广泛地推行,并逐渐形成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本、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意义在于,这种体制彻底改变了农村的分配形式,多劳多得取代了平均分配,农民在生产经营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主权,长期以来被僵化体制压抑束缚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巨大的生产能力彻底释放出来,农民的温饱问题开始得到解决,农村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得到迅速改变。

二、完善农业市场化发展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从1985年到1992年,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波动,比如出现了卖粮难,“打白条”现象,乡镇企业发展缓慢,难以吸纳相对剩余的农业劳动力,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下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和国家宏观调控上的失误有关,二是和农业市场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不发达。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随后召开的党的十四大,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并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需要,国家提出要逐步推进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其一,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资金。从1996年开始,我国就启动了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目的就是通过改革,向广大的农村输入必要的农业发展资金,解决农村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

其二,着力推进农产品价格调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业生产的能力大大提高,农民也希望通过市场机制来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我国从1985年以后实行了“价格双轨制”,从1993年以后实行粮食流通制度改革,明显提高了农业的市场化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既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同时又加强了农业同市场的联系。

其三,允许土地合法流转。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中出现耕地闲置的状况。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国家政策允许土地合法流转。土地实现正常流转后,农业规模经营就有了基础,“规模出效益”的目标就可能实现。

其四,鼓励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规范专业合作社的运行和效率,2006年10月3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业化及城市化顺利进行,离不开农业和广大农民的大力支持。因此,当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工业应当反哺农业、城市应当支持农村,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进入新世纪,我国总体进入了小康社会,但城乡之间反差拉大,“三农”问题及新农村建设问题成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农业问题,党的十六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明确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提出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

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具体措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涉及的方面多、任务重、耗时长的工程。为整体、全面推进农村发展,中央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一增一减”增加农村发展的底气,释放了农村的活力。三十年来,党和国家针对农村发展的现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全面改变了农村的面貌。

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税收负担。为了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2000年5月,安徽省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十六大以后,农村税费改革继续深化,从过去的“减轻、稳定、规范”转向取消农业税,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在我国实行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取消了,农民获得了实惠。

增加支农补贴,减轻农民生产成本负担。要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不仅要免除各种农业税费,而且还减轻他们的生产成本。具体做法就是:一是控制生产资料供给领域的价格水平,二是国家增加给予农民的各种直接补贴。这些年来,国

家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主要有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及购买生产资料的直接补贴。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减轻农民生活负担。我国农村过去一直以家庭保障为主,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未能把农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之中。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逐步建立了符合农村特点的社会保障机制。目前,我国已探索出一些适合农村的社会保障办法,主要有: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以及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等。

建立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首先做大城市,然后由城市反哺农村,最后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通过一年多的运行来看,成都市和重庆市在户籍制度创新、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办法和健全农村房屋所有权登记制度、完善城乡一体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和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发展。

四、小结:

新时期档案管理体制建设的思考 第6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abstract : the formation of archives is often by state organs, social activities and social groups, such as the way, as the original records to save, to facilitate later search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Usually in the form of chart, text, audio and video recording fil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is based on the social functions and social mission, in the unit an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view, file manage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According to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work of the problems facing in our country, combining the reality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system put forward some thinking.

Keywords: file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measures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步入了信息化的发展社会,信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直接促使档案管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 是,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信息技术所呈现 出的依赖性在不断的增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极易出现某些方面的工作困境,这也就 要求档案管理工作务必要加以创新和完善。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特征

(一)具备保密性

事业单位是我国为社会公共服务 的机构,通常情况下都是国家来执行建立,虽然说这类机构并没有和政府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其中所存放的大量档案信息为各个机关部门提供了良好的档案管理依据。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多个方面,并且还包含了国家的机密文件,在这样的情况下,确保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机密性较高,最大限度的避免机密文件泄露 的可能性。

(二)具有公共服务的特性

事业单位是由国家进行建设的组织机构,通过这部分组织机构能够起到对各类型文件档案进行保存的作用,同时,也是对于社会上各种信息进行收集的一种感觉方式。当大量的信息存在于社会市场的过程中,其本身并不会直接参与到资源的调配工作中,这也就直接使得档案管理机构的存在,能够帮助相应的资源进行调配。

二、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基础工作落后

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落后,没有引进新的基础设施,无法保证档案 管理的整体规范性和合理性,导致一些档案管理工作无法真正落实;在工作的相关环节上存在着基础工作不合理的问题,由于缺少经费的支持,有很多的档案资料没有进行及时系统科学的分类整理,也存在一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问题,如能力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素质偏低等,导致档案资料一直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之中,包含了档案的保管、利用、保密、人员职责、鉴定、监督、消防、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制度内容,并且在档案管理的各个下属制度之中,依然还要进行更加细化的规定,才能够使得使得其中所有责任以及探索工作都能够得以落实。

(三)档案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

由于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再加上在档案管理发展过程中没有受到相应领导人员的重视,从而导致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的经济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各机构档案管理在经济建设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还没有经过严格的体系论证,导致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没有对档案管理引起重视。第二,我国当前社会经济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呈现出了较大的压力,再加上与国际经济体系的接洽,导致我国的经济环境越发复杂,这也促使领导人员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更多的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三、完善现行档案管理体制的建议

(一)管理体制多样化

市场化带来了档案所有权的多元化,档案所有权的多元化带来档案管理体制的多样化。档案管理体制在过去单一的国家所有权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党政机关档案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符合当时的档案所有权状况,也切实保障了国家档案的齐全完整。

(二)集中统一管理、整合档案资源,建设“大档案”

集中统一管理是我国档案工作指导思想。实践证明集中统一管理的指导思想克服了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档案分散保管和档案工作各自为政的弊端,对推动我国国家规模档案事业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们将坚持继续集中统一管理的指导思想,继续加强我国档案事业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统一制度;继续加强党和政府对档案事业的领导,保证党和国家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继续加强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维护党政档案的历史的有机联系。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体制是同我国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符合我国现行国家制度、传统文化观念,符合宏观管理原则。在坚持统一领导的基础上,有效整合档案资源,建设“大档案”就是要打破档案接收和利用中的时间、区域、全宗界限,广泛整合全部档案资源。在区、县级甚至市(地)级,科学整合档案资源,建设“大档案”,体现规模效益,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档案馆。通过科学整合档案资源,一方面实现机构设置上的“精简、统一、效能”的目标,从根本上打破机构设置上“上下一般粗”的状况,打破了“小而全”。建设“大档案”可以有效实现国家档案资源的有效配置,以适应档案资源社会共享的需要。管理体制多样化。

(三)政事分开,局馆分立

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是我国机构改革的方向。根据机构改革“政、事分开”的要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档案馆要从职能上将二者分开,通过借鉴其他国家档案管理机构设置的做法,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档案馆在机构、人事、财务上要彻底分开,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实行“条条管理”,而档案馆则作为文化事业单位实行“块块管理”,按照社会分工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特点,各归其位,各司其责。

(四)文档管理一体化

文档管理一体化既是业务问题,也是体制上的问题。文书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档案工作是文书工作的延伸和发展,从发展的观点看,我们有必要把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看作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工程,采取统一的工作制度和方法来控制前后各有特点但又互相连续、衔接的工作程序。这样不仅可以加强档案部门对文件管理的超前控制,保证进馆档案的质量,还能够减少档案部门的工作程度,避免重复劳动。因此,一方面在单位内部建立起文件实时归档制度,将文书部门和档案部门合二为一,在单位内部构筑文档案管理一体化平台。另一方面是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建立文件中心、档案管理中心,发挥集约优势,降低运行成本,同时也为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结语

我国现行档案管理体制“使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工作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加强,促进了档案工作的全面发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在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情况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种体制,都要与它所处的时代、所面临的形势相适应,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要从现代公共行政改革的要求出发,适应政府职能和角色的变化、适应现代公共行政运作方式的转变、适应政府观念的变化,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档案公共服务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白锦玲.浅谈如何提高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2]蔡登峰.浅谈如何推行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新时期煤炭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第7篇

1新时期下我国煤炭经济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 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

在我国煤炭企业中, 煤炭企业从计划经济的体制中逐渐转向市场经济的体制中去, 虽然建立健全了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但是, 在实际的执行阶段, 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制度上执行力度不够, 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经济管理制度造成影响, 并且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 只是走走表面形式, 没有将煤炭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真正落实到相关层面上去。同时由于监督体系上的不完善, 并且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随意性, 在执行方式上也是很不规范。这样, 长此以往, 企业的经济管理发展便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中, 让企业管理的更多问题暴露出来。

(二) 煤炭企业管理上的不健全

财务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是一个企业的心脏。如果在新时期下的煤炭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或者是对财务管理观念不了解, 那么, 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是包括财务管理目的以及财务管理的范围和财务管理方式等。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仅是指会计管理, 而且更加关注煤炭的产能效益、安全以及销售业绩等一些方面, 对于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中出现的资金流动不合理, 对企业的损失浪费没有引起重视, 对资金监管和资金的合理利用没有科学的规划, 这些对会造成企业管理上的财务混乱, 影响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 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

随着我国煤炭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很多地方上的小型煤矿也逐渐增多了。而对于小型煤矿来看, 小煤矿工作环境简陋, 在对煤炭进行开采也是主要靠人力劳动, 安全防护措施也没有做到位, 对于综合开发技术也是相当落后, 对于绿色开采技术的使用更是少之又少, 如果采用保水开采和瓦斯与煤的共同开采等方面, 对于煤炭产业的附加值的开发也仅仅是停留在初级开发的阶段, 对于煤焦油的深加工等, 还有一些水煤浆和燃料产品的开放利用, 对于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方面还需要大力开发和投入资金。

(四) 煤炭企业信息化停留在初级的阶段

在新时期下, 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应该要能够与时俱进, 加快对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建设。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要能够将企业信息资源上传到网络就是实现企业的信息化, 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是需要能够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 配置先进的设备对网络信息进行及时收集和处理, 这样不但可以注入更多的活力, 还能够有效推动煤炭企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

(五) 煤炭企业缺乏市场营销管理理念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而对于企业的营销战略不单单是单纯的销售, 营销是能够切实根据市场上的需求, 从而能够制定适合市场需求的营销策略, 一个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是产品销售的有效保障。煤炭企业的营销不仅仅是要从传统的营销管理观念中转变过来, 而且煤炭企业的中的营销要对终端客户和各个政府管理部门之间要协调好关系, 国家的政策调整可以影响到煤炭企业的销售情况, 还能影响到煤炭上市公司之间的变革。在传统的销售观念中, 企业的营销只是关注与产品质量、营销以及促销的价格。在对于煤炭企业的企业相关重要关系的建立上, 却显得很无力, 从而形成了煤炭市场上的怪圈, 这是营销上不正确的重要体现。

2新时期下煤炭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创新策略

(一) 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

在传统的管理理念在新时期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中的发展, 在新时期下传统的管理观念已经呈现出种种弊端。为此, 这就需要我们要能够打破传统的管理观念, 改变煤炭企业管理方式, 能够创新企业管理方式, 这是煤炭企业发展的灵魂。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要从思想意识和管理观念上进行转变, 并且巧妙运用现代化的管理观念来推动煤炭企业的发展, 其次要将观念转化为企业管理中具体操作方法, 将观念上的创新作企业变革的领头并, 从而能以此作为实施目标管理的起点和创新的最终目标。针对创新过程中具有复杂性和周期长的特点, 企业领导者要加强内部宣传创新理念, 制造出新的气象, 让全体员工都共同参与到新时期下的煤炭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来,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规范管理。

(二) 实现精细化的管理运营模式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 煤炭产业也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而发生变化。市场格局在不断变化, 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变化。在新时期下, 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煤炭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益, 才能促使煤炭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所以, 就必须要改变经济管理方式, 从煤炭企业管理的内部入手, 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 建立健全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并不断吸引外来企业的管理经验, 取长补短, 从而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在不同的岗位上要切实根据人员的情况进行有效分配, 保证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管理, 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整改创新, 进一步实现我国煤炭企业的精细化的创新管理。

(三) 加强和规范企业财务管理

首先, 在煤炭企业内部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进一步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 在过去的传统财务管理中, 要改变传统中存在的抓生产和销售量, 给财务管理权力, 让财务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去, 并不断听取财务管理人员的合理性建议, 从而提高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其次, 要建立监督管理机制, 参与企业的投资预算, 对于投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研究和探讨, 将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降到最低。最后, 要制定财务预警机制, 对市场经济运行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 对财务系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并制定好预定策略, 做好相关的防范工作, 降低企业的风险, 不断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规范财务管理制度, 推动我国煤炭企业的经济管理的创新发展。

(四) 引进先进的市场营销理念

创新的市场营销理念一直是企业活力的重要体现, 也是企业销售创新的关键。煤炭企业的营销要以市场关系营销为指导思想, 根据不同的煤炭企业生产需求和市场需求, 在保持现有的关系的基础上, 创新出营销模式的新形式,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 建立一个有效的营销系统, 从而确保市场信息的准确和客观性, 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3结语

在新时期下, 煤炭企业要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要想在煤炭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不仅仅要做好生产管理, 还要加强对煤炭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将会直接关系到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所以, 本文就从经济管理的现状中进行分析, 并对经济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 希望以此能够促进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丽娟, 孟岳松.基于定量分析的企业营销力研究[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

新时期下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第8篇

一、中国经济即将迎接的挑战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必然的一个阶段。在历尽30余年的经济迅猛发展, 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速动力后劲乏力, 这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放缓的经济增长速度其实与当前我国的资源状况是想匹配的, 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实现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下也利于就业保障。如果不能够客观的接受这一事实, 在资产定价与政策制定上将会产生严重的错误, 可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进一步的风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障碍依旧是转型。以往以生产为中心, 政府集资干“项目”为产业发展方向的粗放式扩张的经济增长时代已经结束。老龄化浪潮的来临, 民众更加的注重生活质量, 社会资源开始优化配置;我国的经济也由内需为驱动导向, 形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社会;我国的社会化分工体系更加的明细, 对社会服务、法律以及金融等方面的需求强烈;企业之间通过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实现自身的综述实力;对以往单一制度的变革不断的完善整个制度体系, 逐步趋向服务经济的转型;我国需要重新调整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政府既要实现其自身职能的转变, 同时也要承担引导整个社会转型的艰巨任务, 要提供优质的社会公共服务也要对社会服务过程中的不足就行优化改进, 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在所有面临的挑战中, 资源错配与机制的扭转是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中国经济长期以来过度依赖的“土地出让-房地产-影子银行”模式, 铸造了各类成本高企。为了减缓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以及维持一个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 我国长期实行过度经济刺激政策, 减缓了我国经济转型的步伐, 之前的经济矛盾也是越演越烈。

为了维持原有金融体系结构, 在利润指标与实体经济的非理性指引下, 大量的经济资源被配置到强化原有经济结构的扭曲循环当中, 哄抬了市场利率水准, 脆化了金融体系, 强挤出中小企业旺盛的增加需求。整个金融体系都立足于脆弱的政府担保以及房地产泡沫之上。原有的增长体系与新增长体系都会竞争社会资源, 长此以往经济结构调整势必放缓, 不但会提高系统性风险同时也泯灭了新的增长点。

二、基本判断

1、需求政策空间不足有效性降低。

在存量调整与供给侧改革缺乏的状态下, 经济波动的可容性越来越差, 宏观经济调控空间越来越狭窄, 总量政策效应低下, 需要借助行政能力进行调控。

通过企业加杠杆的模式对需求刺激的空间不大。我国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一路上涨, 各类企业债务占整个GDP比重的164%之多, 处于较高的水平。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金融资源错配的影响, 大量的社会融资投入到非工业企业领域。同时地方政府的现金流也变的越来越紧张。老龄化社会的来临, 养老与医疗等不可见负债严重, 我国当前已经不能单纯为了经济刺激而进一步积累政府的债务。

2重新塑造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关系, 着重供给侧改革。

当前我国的整体经济运行中成本的急速上扬是一个明显的特征。这里面包括各类型的房租成本、劳动力成本、运营成本、原料环境成本高企。同时也不乏社会交易成本高企。这些状况很大程度与连续的货币投放以及结构调整缓慢、社会资源大量冻结有关, 一定程度的反映了相对价格的变化。深究高成本的缘由离不开政府的过度干预以及垄断现象的存在, 是典型的“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

3、长效机制的建立, 离不开存量的适当调整。

当前的资源配置对新增长机制的形成起到了阻碍的作用。首先是利益格局的转换, 只有通过对存量的调整才能够完成对现有利于格局的触动改变, 然后才能倒逼对应领域的改革。其次, 存量与流量的问题彼此交织, 两个隔离没有很好实现的情况下, 存量结构的存量问题依旧不能顺利解决, 反过来将会进一步的制约新机制的实现。如果进行硬性的解决会可能引发道德风险。最后, 存量问题将会对社会资源进行吸引, 想要维持一个存量结构就要不断的投入债务与资源。存量与流量之间将会形成一种“救火”与“防火”的竞争模式。继而引发资源的浪费和错配, 切断金融系统的自我恶化对实体经济的危害, 使金融系统能够正常的发挥应有的系统。

三、政策建议

1、着力助推供给侧改革, 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便利。

当前我国供给侧的问题根源除了自然垄断之外主要是财政欠账和权利保护。具体表现为:首先社会服务不完善、要素市场化程度低下、缺乏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府管理能力的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 首先要正视当前我国的财政空间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充分利用国内潜在的国债空间, 依托我国现有的资产外汇储备, 建立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减轻我国的财政约束, 同时也利于长期依赖社会安全网的金融领域改革, 多角度推进现有户籍、社保、教育和土地领域的改革。其次, 要明晰革命权利, 放开土地、资金以及劳动力等要素的限制让其归于市场, 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形成良性的消费社会。再次, 重新梳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加快政府职能体制改革, 实现透明的预算约束。要淡化政府对市场的约束及管控能力, 强化对社会服务的职能。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审核, 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对要素价格进行行政管制。大力扶植科技创新企业、减免中小企业的赋税等。最后, 借着转型的机遇要加快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 打破长久的垄断产业。在电网、铁路、电信和石油等领域要通过区域分拆引入竞争因素, 盘活国有资本的运营与管理, 政企分离。要将扶植从国有企业逐步向民间企业转移。

2、采用存量调整与增量改革的双向机制。

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金, 房地产业的产能过剩, 影子银行过度膨胀三者共同形成了一个封闭维护体系。对房地产与金融领域的一次微小的变革调整都可能引起这三个领域的共振, 最终可能导致全局性的被动紧缩效益。而唯有通过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逐渐挑战, 才可能实现当前金融风险的软着陆切入点。

明晰中央与地方、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破解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关键所在。目前由于地方融资新的约束体制没有建立, 无法实现中央政府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有效化解。同时旧有的融资平台风险与新融资平台的搭建风险相互交织, 又共同作用于新约束机制的建立。基于以上特征, 可以通过对单一地方政府违约实行政府债务调整。实行“新老划割”的风险处置方案;积极探索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模式, 强化地方政府的债务约束方式;推动财政体制的改革, 清晰政府与市场的边间, 理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权与事权的归属。

3、建立社会与经济的改革缓冲区。

在建立新机制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我国存量富足而新增长点不足的情况, 推向市场化势必会加剧资源错配的不良效应, 引起风险增高与经济波动。以往存在已久的存量问题, 还需要通过货币发行与政府发债在解决, 确保受通货膨胀与收入再分配弱势群体的权益。

在积极培育新型增长点的同时, 还需要对原有结构中的增长点进行适当的维持。借助我国特有的资源优势为增长动力追求必要的空间与时间。首先可以增收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比例以及降低国有资本持有量的方式, 搭建健全的社会保障及救助等安全网。其次, 利用外汇储备的优势, 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国门, 利用经济扩张手段减缓我国的产能去除和去杠杆的速度。最后, 要积极的利用我国的财富资源, 推动农村土地的租值上升, 提升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 破除垄断产业, 通过网络大数据实现交易便利, 整合内贸市场的地方与市场。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增加的逻辑从根本上的改变, 原有的配套经济体制与机制也势必进行全面的转变, 以往惯性的路径依赖与资源配置模式的固化都为转型过程中的经济变革带来了难度与风险, 中国经济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新时期我国体育经济产业建设探讨 第9篇

1 经济促进人类社会发展

1 . 1 历史维度看经济发展

经济的发展永远充满着像种子发芽破土而出时的那股子蓬勃之力,经济这个词语本来就具有着无与伦比的魔力,经济发展将为世界迎来不可思议的新机遇。回头细数,经济发展中的创新藏匿在历史长河每一个角落。遥想古代四大文明起源,经济作为文明进步的强大纽带推动着时代进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古代中国繁盛朝代的经济现象代表了古代经济的发展之路,而正是因为古代世界人民对经济的奉献,促进了人类文明第一次大发展,那就是世界地域的地理大发现。接着两次产业革命接踵而来,三次理论大综合完成蜕变,经济的发展迸发出激烈的火花,人类历史上社会生产力第二次大发展开始。总之,物质基础为社会上层建筑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1 . 2 浅谈新时期经济发展

20世纪,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混乱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有着内容更全面,更深刻的科技创新。当今世界,迅速崛起的信息技术、新能源和生物技术、空间和海洋开发等技术,引领着人类社会踏出工业时代大门,迈入信息和高科技时代大门。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发生深层次变革,综合国力竞争中经济竞争的地位更加突出,经济发展程度已是评判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要素。

1 . 3 浅论我国在经济发展

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进入小康社会全面 建设,开始向第三步 战略目标,发展现代化建设 的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甚至于说正处在一个矛盾却又充满机遇的发展时期,中国经济既面临着很多战略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可以说,中国耽误不得也失误不起。谋划好中国经济的发展思路蓝图和前进的路线图中国经济才能趁势而上,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既定目标,如果我们战略上有失误,那就会贻误发展的时机,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经济的发展的道路必须走好,走踏实。

2 以体育经济发展为动力,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在体育领域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还是上海亚运会的完美谢幕,抑或是其他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都获得了全国人民的一致认同。这些国际大型体育赛 事的举办不 仅促进了 我国与国外 体育事业 的相互交流, 而且还在很大程度 上向世界宣布我 们中华民族的强 大实力。“十一五”期间提出,提高体育事业中贡献率,促进我国体育科技创新,促使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发挥体育在经济中的支撑和保护作用。“十二五”期间,科学发展是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从而坚持体育经济创新驱动,把握建设体育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

体育经济 的发展,离不开国 家领导人 的重视:今年十月 份下旬,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提出,我国人均锻炼场地面积截止2025年应为2 m2,加强体育的社会氛围,增强人们体育意识。全民享有体育基本服务和设施,5亿全国人口进行体育锻炼。同时,明确任务在大的六方面,其中第一任务便是简政放权,建立创新体制机制,大力促进体育场馆运营机制与职业体育创新及改革,取消审批部分体育赛事活动。[2]国家在体育创新领域投入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迎来大机遇。

魏杨玲学者曾写道,受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一直视体育产业为实在的福利事业,体育与市场双向互动的文化效应一直被人们忽略。体育事业只拥有唯一投资者——国家,承担着我国体育经济事业责任的同时掌控体育发展方向。我国的主导思想,体育被看作不可能创造过多经济价值和作用,体育劳动视为非生产劳动,仅仅只有些许社会价值,那便是投资回报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建立,经济体制目标改革,社会中不同种类经济部门主导思想有根本性质蜕变,体育不再视为单一的社会福利。[3]而另一位学者巴特尔也探讨到,体育产业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对国民身体素质增强、民族精神振奋意义重大。[4]

3 国外体育经济发展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体育本身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功能与价值愈发凸显,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如美国体育产业总值超过千亿。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发展,“朝阳产业”——体育产业迅猛发展。体育经济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的比例稳步增大,体育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体育经济实质是从生产和经营的视角出发,有机融合大众体育等体育形式与相关经济行为,发展特殊产业。体育产业是通过特殊活动的形式面向全社会的体育服务业总称,提供各类体育服务的行业。[5]

纵览世界发达国家,体育经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体育发展的希望所在。人们在拥有足够的闲暇时光且基本生活问题没有障碍的条件下,体育锻炼意识深入人心,而体育经济的发展是唯一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的途径。当今世界科技最发达的美国,其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样属于全球领先水平,美国在国家政策上给予了体育事业发展极大支持,同时,美国人的体育意识相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是超出很大的一段距离。另外,日本也是一个很发达的国家,在二战结束,日本新国家建设之时,足球便被列为体育必修的课程,在大的政策上,日本领导集团在体育发展中投入大量的科技力量,如今已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经过百年跨世纪的迅速发展,世界体坛现已形成举世瞩目的集政治交涉、科技发达 和商机频频、民族发 展等为一体的特 殊领域。现代体育已不仅是展示各国地区民族形象的体育运动,还是世界最新体育科技的竞技场,是地球村经济的联系桥梁。[6]

4 结语

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时期,国家实力最核心之一的体现当包括经济能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就能拥有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引领社会发展的高端位置,激活创造国家经济的新产业。[7]而体育经济的发展是体育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中之重,如果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脱离了体育经济的投资,那无异于与世界体育的发展背道而驰,最终只会走向深渊,面临失败。就像这个地球村,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脱离世界而独自发展,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借鉴国外体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珍贵经验,同时也需要结合中国举国体制的国情,探究出适合中国体育经济产业的方向。

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是“科技兴体”,也是体育经济发展工作“依靠、面向”方针的高度概括。多年来,我国领导人深刻剖析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理念,发现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规律,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全民身体素质教育力度,在体育事业中取得巨大成就。[8]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可和世界先进发展水平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国体育经济产业的发展面临巨大挑 战。

摘要:查阅体育科学,体育博览等期刊资料,研究我国体育经济与推动体育产业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对我国体育经济实例进行了解和学习,调查我国现阶段体育产业建设现状,进而将我国体育经济与国外体育经济发展相互比较,以此借鉴国外体育经济发展先进方法,探讨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经济发展方法。

试析新时期下医院经济管理 第10篇

一、新时期背景下医院经济管理面临的格局变化

(一) 战略地位上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切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日趋白热化。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分得一杯羹, 占得先机, 就必须抓好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因此, 在新时期下, 医院经济管理不能再局限于财务会计工作, 不再是机械的提供财务数据, 而是要融入到医院管理的全过程中去, 成为医院科学管理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把经济管理工作渗透到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 得到上至医院高层管理者, 下至每名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为医院管理层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以便实现医院工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二) 经营理念与职能上的变化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步伐的加快, 医院的经营理念已经由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和扩大规模转变为注重成本效益与规模经济, 医院不再是单纯的福利性机构, 这种理念上的变化, 对于提高医院的医疗卫生水平和竞争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理念上的变化引发了管理职能的变化。在新时期下, 医院要想长久地生存和发展下去, 就必须多方统筹, 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资源, 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支出, 就必须不断拓展经济管理职能, 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对市场与供求关系的分析和预测上, 利用得天独厚的医疗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投资和筹资的论证和决策, 全面注重医疗服务工作的投入和产出效益, 以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三) 组织机构上的变化

在新时期下, 医院做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不能再完全依赖政府或相关部门拨款, 不能只伸手去要, 而是要努力去创造效益, 增加收益, 寻求新的筹资方式和经济运行模式。因此, 这就要求医院摒弃过去的经营管理模式, 剔除中间的不合理因素, 建立一个全新的医院经济管理组织机构模式, 以适应经济管理职能拓展与医院未来发展的需要, 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以促进医院经济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新时期下医院经济管理的新举措

(一) 科学配置资源

为适应新时期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医院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外, 还要根据医疗卫生行业法律法规来开展经济管理工作。医院做为掌握医疗资源的部门, 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调节来实现社会医疗卫生资源的科学配置不够的, 它还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做为宏观调控的政府部门, 首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服务需求, 对医疗收费标准设定多个级别, 并从不同层次来设定医疗服务项目, 合理分流患者, 确保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另外, 在此基础上, 政府还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单纯依靠市场调节而产生的弊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追求经济效益会成为一切经济实体的最大目标, 但做为医院这样的特殊部门, 不能重视治疗而忽略预防, 不能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其社会效益的功能, 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要实现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的有机结合, 让政府介入到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和整合工作中去, 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

(二) 突出人本管理

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高度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逐渐成为医院经济管理中的最重要因素。做为医院的高层管理者, 要想谋求新的发展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突出人本管理。首先是重视人才的管理。关键的、顶尖的医学人才是每一个医院发展的重要力量, 它在医院的经营和决策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医院的经济管理来讲, 谁拥有了高精尖技术人才, 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 医院要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只有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领导者和决策者才能科学合理利用各种有效信息, 才能在决策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促进医院的健康有序发展。其次是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医护人员的素质高低是衡量医院实力的一项重要标志, 它关系和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也关乎着医院的外在形象。因此, 在医院经济管理过程中,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他们进行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 让他们掌握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医疗卫生水平, 全面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三) 强化成本意识

强成本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医院要想获得收益就必须要首先投入一定数量的卫生资源, 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加强成本管理是最重要的举措。一是从思想上都要树立成本管理意识, 认识到成本的重要性, 在效益一定的情况下, 能减少成本支出就是创收。因此, 在医院经济管理中, 要设立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 并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标准, 严格按程序进行操作, 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 确保医院的各项经济工作正常运行。二是尽可能地降低成本, 首先是在采购医疗器械、物品上货比三家, 比价招标采购, 从根源上降低成本支出;对于可有可无的成本支出要严格控制, 做到精打细算, 避免浪费。三是全面提高成本的效益。医院济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凭借有限的资源来实现最大的效益, 因此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成本效益。这就需要充分做好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管理工作, 最大限度地发挥成本的自身价值和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新时期下,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 为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他们来说既有挑战也有机遇。面对这样的境况,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当前的医院经济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阻碍了医院的正常发展。鉴于此, 本文在分析时期背景下医院经济管理面临的格局变化的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管理举措, 以期尽快实现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 促进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浅析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 2012年 (36) .

[2]肖建广.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医院经济管理[J].经济师, 2011 (02) .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第11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新时期;创新企业经济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曾经以资本为主要竞争因素的经济市场变成了以知识科技为竞争的主体,知识和科技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灵魂。这种全球性的经济环境变化,带给我国企业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因此,企业只有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不断做出创新与突破,完善生产管理的建设,不断加强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才能使我国企业更有可能在这个竞争的大流中很好地发展,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一、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许多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成效,不仅积极参与到国际经济活动中去,还成为了国际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机遇下,我国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使得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不再适用于新时期的经济环境。因此,我们要仔细分析新时期的企业经济管理现状,以寻找最有效的创新经济管理体制新途径。

(一)企业经济管理现状。本文所说的企业经济管理指的是企业为提升自身的整体水平,实现企业利润的增长,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采取一些前期规划以及指挥、监管等措施的管理活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形势。

首先体现在生产的全球化方面。生产全球化意味着市场的分工由国际垂直分工转向国际水平分工,这种分工形势越来越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一方面它可以为每一个参与分工的国家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另一方面,又要求竞争的国家必须有足够的优势才能不被淘汰。因此,我国的企业必须加快发展生产条件的节奏,使生产力能在国际竞争中形成优势,才能让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其次是贸易全球化方面。贸易全球化意味着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越来越多,而国际贸易也因此成为了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时代中,信息的流转速度让人们意想不到,这也就说明,国际贸易正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飞速发展,贸易的节奏正在不断加快。因此,我国必须加强企业的贸易实力,才能把握住国际贸易这一机遇,壮大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第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在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基础上,国际的股票和债券等金融市场也在快速发展这就也是说,国际金融市场正在向连片式的方向发展,并且在运作方式和交易方式上保持着总体一致(例如欧元众国)。因此国际上的投资可以在24小时内随时进行交易,这大大加快了国际投资的节奏。最后是企业的全球化。随着生产力和国际贸易、金融市场等因素的发展,为了实现最大的利益,不少企业开始了全球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以最小的生产成本开拓最大的贸易市场。这也就意味着,经济全球化带走了国内企业的本土优势,国外的企业进军国内,与国内企业在国内的生产成本、销售范围都基本处于同一地位,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国内的企业也要抓住机遇,在国际上建立更有优势的生产和销售基地。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在贸易,甚至金融投资方面,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快,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我国企业想要在国际社会上定位,必须要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策略,才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国际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我国众多企业在发展上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管理方面,例如不少企业并不能与时俱进改变管理观念,依旧运用着陈旧的管理观念;也有不少企业并没有专业的、科学的管理体制;还有不少企业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使得管理混乱,企业落后于国际企业,造成企业总体发展滞后。这实质上的问题就是企业的经济管理需要创新,才能更好地在新时期发展。

(二)企业经济管理意义。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在企业发展的空间性和区域性方面大大扩大了范围,因此经济全球化趋势已不断深化;因为人权的重要性和知识的魅力,知识经济也成为了新的经济中心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经济更是在逐渐形成,并且形成了巨大的商业契机。这也就是说,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以及网络经济三者的推动下,企业有了更加开放的外部环境,竞争也日益加剧。因此企业只有不断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才能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环境。

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了。这也就说明,在新时期的经济环境里,企业的变革是必须的。而变革中最基本的就是引进新的管理方式,只有引进新的管理方式,才能促进企业的综合实力的提升,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就目前的经济形势而言,尽管企业的发展环境不同,但是其管理方式是大同小异的,因为其影响因素大概就表现在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以及全球化经济的等方面上。因此,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途径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是必须的,而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的企业经济管理的弊端,本文主要提出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战略以及管理制度与监督等方面的创新的途径。

(一)创新管理观念。一个企业的管理灵魂,就是管理的观念。因此想要改变一个企业,就需要先从改变企业的观念入手。目前,部分企业固守己见,仍旧坚持着“吹起响亮的口号”的原则,把改革的工作唱响却没有把行动落实到实际中去。

为了解决企业经济管理观念滞后的问题,企业必须扩大宣传力度,让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其中去。在新时期的大环境下,企业要转变利益至上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长效发展,要以长远的利益为出发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此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创新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管理创新氛围,提高创新管理意识,把危机战略管理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危机管理理念为例,危机管理理念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因此合理地结合实际来调整危机管理理念在企业经济管理中所占的地位是可以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的。想要合理地规划危机管理理念,不仅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市场需求的变化中随时更新管理理念,用最新的管理理念来完成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定完整的危机、风险管理策略,同时也需要企业的员工都积极地汲取先进的思想,使得企业能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发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得以生存。

(二)创新管理战略。良好的企业管理战略可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而本文的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战略创新指的是企业能在新时期中把握全球化的竞争趋势,以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为基本立足点制定战略,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而及时地抓住机遇。在知识科技经济和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社会,企业的激烈竞争更多的是围绕着如何培育与壮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两个因素,因为企业只有提高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确立核心竞争力方面的发展战略,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可促进企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企业的贸易实力,以更强的实力面对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企业的战略创新则可从科学技术的研发、市场营销力度的加强、品牌价值的培养等方面入手。例如品牌价值的培养,打造一个有价值的品牌,实现品牌效应是企业销售的润滑剂,品牌效应无形之中能给产品的销售带来不可忽视的效果,因此打造产品的品牌效应战略是创新管理战略的一大模式。

(三)创新管理与监督制度。制度是一个企业运行的规范标准,想要创新经济管理机制,除了要改变管理观念,制定创新战略之外,还需要优化经济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加强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能解决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配置问题。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管理制度贯穿于每一个运行环节,因此企业应该建立一个能实现柔性化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以凝聚起企业的集体力量,形成一股应对挑战的强大力量。为此,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可实施的、与企业相适应的、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例如站在员工的角度完善员工薪酬制度以及奖惩、考核制度,完善员工的相关福利制度;完善用人制度,加大对人力资源考核的关注度,给予员工一定的晋升空间;完善决策机制,坚持民主,使员工能参与到企业的监督与决策,为企业的发展做最大的努力,从根本上提高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监督机制是每一个企业保证制度规范运行的外部力量。因此,想要保证经济管理机制的创新,就需要加强企业的监督机制,例如健全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成立监管会,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完善企业外部监督,拓宽民众对企业的监督范围,一方面在民众监督的过程中足够的监督权能让民众信任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外部的监督能完善企业的公关能力,加强企业综合实力。

三、总结

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必须的,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变革,才能保证企业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到“适者生存”。为此,企业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当前的经济环境以及自身的不足,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才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提升企业的发展层次,为新时期的企业发展提供新动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曙东.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索[J].企业导报,2013,23:98-99.

[2] 张玉庭.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8:54.

[3] 宫伟.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5,06:74—76.

[4] 万仙娥.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6:142.

[5] 郭奥.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究[J].商,2015,14:11.

[6] 程未.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中国商贸,2012,07:136-137.

[7] 欧阳瑜.试论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J].现代商业,2013,09:138.

新时期医院经济管理创新研究 第12篇

关键词:医院,经济管理,创新

医院经济管理是医院的重要工作之一, 是指医院利用经济手段对自身的医疗开支、医疗预算、医疗收入等进行有效核算和监督以保证医院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加强医院内部经济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一) 政府对医院的财政补偿有所调整

近年来,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政府将放权让利、分散决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思路移植到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上, 将其市场化, 使得政府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财政支持降低, 即某些超标准的费用不再受到补偿。因此, 为了医院的持续发展, 医院有必要加强内部经济管理, 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自身的医疗效益。

(二) 能有效地监督和掌握医院的财务信息

当前, 由于医院过度依赖于政府的投资, 医院内部基本上实行计划经济, 严重偏离了市场经济的轨道, 存在产权不明、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等现象。此外, 部分医院为了提升自己在行业的地位, 将医疗改革的重心放在医疗设备上, 争相重复购进大型医疗设备,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医疗费用上涨。这种恶性循环一方面加剧了患者医疗负担, 另一方面增加了医院的运行成本, 使得卫生资源浪费严重, 处于一种“投资多、成本高、效率低”的状态。加强医院内部经济管理, 有利于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经济管理意识, 有效地监督医院各部门的财务状况, 以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 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医改实行后, 大量的社会资金流入医院, 民营企业开始介入医疗事业, 这对公立医院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唯有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医院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医院的管理者对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 多数医院的领导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的观念, 表现为对医疗设备资源、医疗药品等医疗资源的忽视。就医疗设施而言, 部分医院领导人只重视购买医疗设施, 而忽略了对医疗设施的管理, 在引进医疗设施时, 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医疗功能、服务群体及患者量, 导致一些医疗设备引进后, 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人员和运营资金而长期闲置, 无法发挥其真实的经济效益, 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就医疗药品而言, 部分医院由于实行药房托管的管理策略, 一些药品采购没有经过医院药事管理部门审核通过, 致使有些不适宜的药品品种进入医院, 造成库存积压严重, 加大了医院的运营成本。

(二) 医院缺乏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

首先, 以往多数医院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 在薪资方面远低于金融等高薪行业, 致使医院无法吸引高素质的财务人才, 在职财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低, 安于现状, 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在培养财务人才方面, 医院没有重点培养优秀的财会人员, 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队伍缺少骨干, 不能形成强大的财务管理队伍。

(三) 医院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当前, 部分医院的审批制度存在弊端, 往往是“一笔通过”的审批模式, 虽然能提高经济管理效率, 但是存在盲目性。在人员编制和部门安排方面, 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不够明确, 致使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有机可乘, 时常通过非法渠道获得灰色收入。就经济管理范围而言, 医院的业务内容较广, 缺乏完整性和规范性, 致使会计信息不可靠, 医院无法准确掌握自身的财务状况。此外, 部分医院的资金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表现为对管理高层的控制较少, 存在滥用资金的现象。

三、新时期创新医院经济管理的措施

(一) 树立正确的经济管理观念

首先, 医院的领导要认识到行业之间的竞争不是医疗设备和医疗药品的竞争, 而是人才和服务水平的竞争。在制定医疗改革措施时, 应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出发, 将主要的资金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服务品质提高上来。其次, 医院要树立成本观念, 在不影响服务质量和自身发展的情况下, 尽量缩减成本, 提高自己的收入。但是, 医院不应过分追求经济利益, 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 采用有效的经济管理办法

医院可以结合计算机技术, 实现精细化核算, 将经济运行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平台。在日常的经济管理工作中, 认真分析收支结余的变动原因, 分离出非日常运营因素的影响, 计算日常运营的收支, 对医院的运营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并以此来指导以后的财务管理工作。以医院的收入核算为例, 为了使得医院的收入透明化, 医院应该加强对门诊收费、住院结算的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优化住院预交金、出院办理、费用查询流程;完善预交金收据领用、缴销手续, 建立明细登记备查簿。

(三) 建立健全医院经济管理制度

医院的领导要重视财务管理意识, 规范并落实相关管理制度。首先, 要完善财会人员的编排, 明确每个财务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其次, 要制定公正的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 在落实国家财务制度的基础上, 根据“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的分配原则, 以升职、加薪等鼓励措施, 保障财务人员的收入水平, 体现他们的劳动价值和贡献价值, 进而吸引和留住财务人才。其次, 建立规范的资金使用制度, 明确使用资金的权限和数额, 对各个申请领用资金的部门进行考察和分析, 以防止资金盲目使用, 对各部门每笔资金的使用情况做详细记录。

(四) 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预算管理工作对于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对此, 医院可以以预算管理为核心, 建立创新管理模式。如医院可以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 下设预算管理办公室, 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预算编制、管理及考核等具体工作。在实施设备采购方案时, 首先, 财务管理人员应编制出相关收支预算, 对重要项目的建设 (大型设备的安装) 进行效益分析, 为医院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其次, 要做好医保、垫付资金的催收回款工作, 减少医院资金占压, 节约成本。另外, 财务管理人员还要认真分析医疗费用调整后的运行情况, 做到合理收费, 不多收、不漏收。

(五) 完善医院的竞争机制

首先, 医院要提高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对此, 企业可以成立市场调研部门, 对药品的价格、服务群体的收入、行业之间的标准水平等做详细的调查, 以制定合理的医疗费用和医疗设备采购计划。同时, 采用降低医疗费用、为贫困患者垫付医疗费用的方式, 吸引更多的患者到本院来就诊, 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其次, 要在医院内的财务管理部门中建立竞争机制, 采取能上能下的淘汰制度, 以促使财务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形成你追我赶的工作风气。

(六) 打造高水平的财务管理队伍

在财务管理人员培训方面, 医院每年可以派出2~3名优秀的财务人员到各大高校接受继续教育, 包括学习最新的会计法规、会计理论知识等, 以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 拓宽他们的知识层面, 并以这些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为核心, 带动年轻的财务管理人员。另外, 企业还可以定期邀请财务管理专家来医院开展知识讲座。专家可以从如何依法理财、全面预算管理、收入监管及防范措施、支出的管理与控制、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及财务经营状况分析、财务监督与控制等方面讲授, 引用大量案例, 与财务人员互动答疑, 使财务人员打开思路、拓宽视野, 充实和更新知识, 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结语

总之, 在医疗体制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 医院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就必须树立正确的经济管理观念、建立健全医院经济管理制度、完善预算管理机制、打造高水平的财务管理队伍等, 为医院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向红.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的经济化管理[J].当代经济, 2011 (08) .

[2]张恩科, 高敬龙, 李帅帅, 等.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在大型设备资源配置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 2012 (01) .

上一篇:生理心理学下一篇:工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