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溃疡出血

2024-05-28

应激性溃疡出血(精选10篇)

应激性溃疡出血 第1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13年2月共诊治烧伤患者820例, 男510例, 女310例, 年龄4~80岁, 平均年龄 (47.89±17.34) 岁, 烧伤面积5%~64%, 平均 (22.12±13.11) %;休克40例, 合并感染90例。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30例, 发生率为3.66% (30/820) , 临床表现均为黑便、呕血,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下降, 男20例, 女10例;年龄5~79岁, 平均 (56.76±16.33) 岁;烧伤面积6%~64%, 平均 (37.45±14.56) %;休克12例, 合并感染22例;出血时间发生在烧伤后7h~33d, 平均为伤后 (6.05±3.44) d。

1.2 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诊断标准[3]

无胃病病史, 烧伤患者病程中出现腹部隐痛, 纳差恶心, 呕吐褐色或咖啡色胃内容物, 大便为黑色或柏油样便, 或伴血压下降、脉搏增快, 隐血试验阳性, 急诊胃镜检查未发现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仅观察到胃黏膜广泛充血糜烂或散在性浅表性溃疡等。

1.3 治疗方法

积极治疗原发病, 消除或减轻应激因素是预防应激性溃疡的主要措施;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 消除紧张恐惧情绪。予禁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控制感染等, 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静脉注射, 凝血酶局部给药。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1例因合并败血症、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之外, 其余均获痊愈。其中7例治疗1d后出血停止, 13例经治疗4d后出血停止, 10例反复出血, 治疗1周后8例痊愈, 2例出血迁延到15~20d才停止, 平均 (5.89±1.56) d。

3 讨论

严重感染、休克、严重创伤、重大手术、烧伤患者的胃肠道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其胃肠道损害的程度与刺激因素的强弱以及患者体质有直接关系[4], 本文所报告30例患者平均年龄 (56.76±16.33) 岁, 烧伤面积 (37.45±14.56) %, 合并休克12例, 感染22例, 高于烧伤患者820例平均年龄 (47.89±17.34) 岁, 烧伤 (22.12±13.11) %, 合并休克40例, 合并感染90例, 说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与烧伤面积、年龄、休克、合并感染呈正相关。目前认为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发病机制包括:烧伤患者特别是重度和特重度患者, 以及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引起交感神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等产生一系列反应, 使儿茶酚胺、皮质醇、胰高血糖素等神经内分泌介质过多, 胃黏膜血管发生痉挛, 胃黏膜下血流显著减少, 因而胃黏膜缺血、糜烂、出血;胃黏膜细胞脱落多于再生, 修复困难, 引起黏膜出血[5];严重烧伤病程漫长, 长期治疗 (换药、手术) 中患者不仅要忍受肉体的痛苦, 往往由于烧伤所致伤残, 患者的精神、情绪必然受到影响, 精神因素影响对机体内脏的功能控制和调节, 一旦这种控制和调节失常反应在胃壁会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现象, 如胃肠道肌肉血管痉挛, 组织血供障碍, 胃分泌功能失调, 胃黏膜保护功能减弱, 这些都会导致胃十二指肠应激性溃疡的形成[6];烧伤后期感染, 有时可伴有真菌感染, 患者消耗较严重, 抵抗力差[7]。

烧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主要是非手术治疗[8]:积极处理原发病和防止并发症, 早日摆脱应激状态, 出血才能有效治愈;在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的同时, 应积极地使用止血药物治疗:凝血酶局部给药;全身用药可给予止血药物, 如止血敏、止血芳酸等, 出血严重者可采用生长抑素治疗, 此药可以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 降低内脏血流, 减少血清胃泌素;质子泵抑制剂, 可将胃内pH值调整至5.0以上, 可减低胃内酸度, 有助于保护胃黏膜[9];严重休克、贫血, 输注新鲜全血, 既可有效补充血容量, 也补充凝血因子;本组病例中1例因合并败血症、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之外, 其余均获痊愈, 出血停止平均 (5.89±1.56) d。

综上所述, 烧伤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较多见, 具有出血严重、治疗困难、容易复发、死亡率高的突出特点, 且病因、病机不十分清楚, 临床研究得知是多种因素所致[10], 因此在防治上也应从多方面着手: (1) 积极处理创面、彻底清创, 早期行切痂植皮术, 减少感染机会, 防止创面脓毒症的发生, 烧伤早期行液体复苏和抗休克治疗, 纠正血容量不足[11]。 (2) 营养支持早期 (溃疡出现前) 即开始肠道营养, 经口摄入或鼻饲营养, 它既可供营养又可保护胃黏膜, 从而减少应激性溃疡发生。 (3) 密切观察大便颜色, 并做大便潜血监测, 发现大便潜血阳性, 在未出现呕血之前, 尽早改用质子泵抑制剂等, 可以有效地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或缩短病程/减轻病情发展, 更有利于烧伤的治疗和抢救[12]。

摘要:目的:探讨烧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2月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30例临床资料。结果:应激性溃疡出血30例临床表现均为黑便、呕血,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下降, 平均年龄 (56.76±16.33) 岁, 烧伤面积 (37.45±14.56) %, 休克12例, 合并感染22例;出血时间发生在烧伤后7h33d, 平均为伤后 (6.05±3.44) d。本组病例中1例因合并败血症、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之外, 其余均获痊愈, 出血停止时间平均 (5.89±1.56) d。结论:烧伤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较多见, 具有出血严重、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的突出特点, 在防治上也应从多方面着手。

应激性溃疡出血 第2篇

【关键词】脑出血应激性溃疡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69-02

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该病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并发症多,其中应激性溃疡是脑出血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在发病后7-5天发生。亦可数小时发生大量呕血,甚至死亡。在护理工作中应引起重视,现将110例脑出血,其中38例并发应激性溃疡病的观察和护理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为30~82岁。其中32例并发应激性溃疡发生在入院时~7d,6例发生在10d后;33例均在1周内治愈,1例因合并肠道息肉反复出血而手术治疗,4例因发生脑疝而死亡。

1.2应激性溃疡病因分析

目前对此病发病机理还不太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与脑出血病情严重程度密

切相关,病情愈重,发生率愈高,脑干出血、深度昏迷、出现脑疝者更易并发,因脑干和间脑直接或间接创伤(如缺血、缺氧)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或丧失,使胃酸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强,血管痉挛,胃粘膜因缺氧、缺血、溃烂而出血并呈弥漫型;再者,凡脑出血病人为降低颅内压而静脉注射甘露醇时一般加用激素,如剂量偏大或个体差异,可诱发或加重胃出血。

2观察及护理

2.1护士应详细了解既往史,观察有无出血先兆及病情变化清醒患者出血先兆有:精神差,诉心慌、胸闷、频繁呃逆、腹胀、躁动等,查体可见颜面潮红、脉搏细速、呼吸浅快、大量出汗、肠鸣音活跃等,严密观察血压、呼吸、尿量、心率变化,若发现血压下降或不明原因心率加快或尿量减少,应警惕并报告医生。昏迷患者应留置胃管,抽吸胃液,了解胃液性状,有无咖啡色胃内容物,检查大便潜血是否阳性。必要时做CT,了解脑水肿是否加重,以便及时对症用药,控制病情。迟发性应激溃疡出血常发生在经治疗2周后病情相对平稳,此时医生根据病情减量使用脱水药物,如甘露醇等,使脑肿胀反弹,所以治疗中如有医嘱变更时,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1.1观察血压和脉搏脑出血患者,如颅内压增高时,血压增高,脉搏缓慢;若突然出现血压降低、脉搏细数,应考虑有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必须做好预防及抢救治疗的准备。

2.1.2观察呼吸本组中36例患者都处于不同程度的昏迷状态,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及时吸痰,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有无呼吸困难,观察呼吸道吸出物的颜色、性质,与应激性溃疡的呕吐物进行鉴别。一般痰液呈白色或黄色粘痰,呕吐物呈咖啡色稀痰。如为咖啡色,可能是呕吐物,应留置胃管,用注射器接胃管末端进行回抽,行胃液潜血试验。对于痰多不易咳出者及早行气管切开,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定时进行血气分析,谨防低氧血症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2.1.3观察排泄物密切观察排泄物的色、量、性质,定期化验大便潜血,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2饮食护理

2.2.1急性期清醒患者应禁食1-2天,头偏向一侧(预防高颅压引起呕吐导致窒息)。待病情稳定后,未发生应激性溃疡,给予患者冷流质或湿凉流质,少量多餐,选用米汤、豆浆、牛奶等碱性食物,以中和胃酸,有利于胃粘膜愈合。忌刺激性及生硬等食物。

2.2.2急性期昏迷病人应留置胃管,接胃肠减压管进行引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是否发生应激性溃疡。待2-3天病情稳定后,未发生应激性溃疡,给予患者冷流质或湿凉鼻饲流质,少量多餐,选用米汤、豆浆、牛奶等碱性食物,以中和胃酸,有利于胃粘膜愈合。鼻饲时每次量200ml,温度28-35℃,间隔时间应大于2小时。每次注食前先用注射器回抽,观察胃液颜色,如为咖啡色,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如为上次鼻饲的食物残留,应加大鼻饲间隔时间,报告医生。鼻饲时提高床头15-30°,鼻饲30分钟内禁止翻身、叩背,防止食物返流,造成病人窒息及坠积性肺炎。

2.2.3如发生应激性溃疡(清醒病人也应留置胃管),用注射器接胃管末端,将咖啡色胃内容物抽完,注入冰盐水500ml反复洗胃,将咖啡色胃内容物清洗完,再注入50ml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针4mg,每6小时或4小时重复1次。待胃液潜血试验阴性后,给予少量冷流质或湿凉鼻饲流质,从50ml开始,逐渐增加鼻饲量,最多不超过200ml,温度25-30℃,间隔时间为3小时,逐渐减少至2小时。

2.2.4口腔护理昏迷或留置胃管病人,每天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两次口腔护理,应激性溃疡的患者口腔内有陈旧性血液残留,有腥臭味,细菌极易繁殖,应每班口腔护理3次。

2.2.5积极补充血容量出血时宜建立两条静脉通路,补液量应根据失血量多少而定,必要时根据医嘱输血。

2.3加强基础护理: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变化。②绝对卧床体息,保持病室空气清新、环境安静、整洁。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头偏向一侧,松开衣领、取下义齿,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④保持口腔腔清洁,做好口腔腔护理。⑤加强皮肤护理,保持会阴、肛周清洁,床单位整洁。

2.4心理护理:对促进或加速患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部分神志清楚的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由于突然出现呕血、黑便等,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因此我们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执行护理操作时要沉着冷静,耐心解释应激性溃疡是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并非不治之症,消

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稳定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防止再出血加重病情。同时也要与昏迷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做好鳃释工作。

2.5留置胃管的护理

2.5.1脑出血患者大多有昏迷、发热、吞咽困难,易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如单靠静脉补液,不利于降颅压,留置胃管进行鼻饲可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另鼻饲前抽取少量胃液作常规检查,可早期发现胃出血,还可观察出血是否停止。

2.5.2及時抽吸胃内容物及存在胃内的血液,以减轻胃内压力,减少吸收热或氮质血症的发生。

2.5.3抽出胃液降低胃内酸值,防止凝血块被消化,有利于止血。

2.5.4通过胃管给药,保持胃管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3体会

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是十分关键的,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可避免患者因恐惧、焦虑、紧张或饮食不当出现再出血而加重病情。所以,在护理上只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精心地护理,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达到康复目的。

参考文献

[1]俞玉倍内科护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85

[2]郭玉璞中国脑血管病治疗专家论文集[M]沈阳出版社1995.310

[3]高丽英,朱京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胃黏膜能量合成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t2):57—58.

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防治分析 第3篇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11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 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60例, 其中男49例, 女11例;年龄16~62岁, 平均35.2岁;烧伤面积32%~84%TBSA, 烧伤面积均>30%TBSA或Ⅲ度>15%TBSA, 平均为41%或Ⅲ度为23%;伤后入院时间2h~7d, 平均13h。发病最早在伤后6h, 最迟在伤后15d, 平均5d。本组所有患者既往无慢性胃痛或溃疡病史。60例中, 18例患者有呕血, 其余表现为黑便。因严重大出血而经手术治疗4例 (6.67%) , 男4例, 女0例, 年龄25~60岁, 均为大面积烧伤或深度烧伤患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于入院后均行规律的抗休克治疗, 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保守治疗, 尽早肠内营养。抗休克治疗是入院后立即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应用静脉留置针或深静脉置管补液, 采取先快后慢, 先晶后胶的原则, 充分有效的液体复苏治疗, 在心肺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尽快使尿量维持在80~100m L/h, 心率<110次/min。在补液过程中加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如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检查无严重器质性疾病及消化道功能疾病的患者尽早口服饮食或鼻饲饮食, 要素饮食, 由少量试餐开始, 逐渐增加。于受伤后2d进行胃镜检查, 并于受伤后15d复查。

2 结果

本组60例中, 51例经保守治疗出血控制, 其中13例反复出血;手术治疗4例;1例合并败血症死亡, 1例术后再次发生严重出血休克并发DIC死亡;其余均获得痊愈。

3 讨论

病因及发病机制:大面积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病因包括严重创伤后组织低灌流状态、胃肠黏膜再灌注损伤及创伤后“二次打击”等。大面积烧伤后, 由于大血浆渗出, 导致的低血容量休克使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胃肠道对缺血非常敏感, 胃黏膜继发性缺血, 胃和十二指肠黏膜血流减少, 进而出现黏膜充血、水肿、表浅性糜烂和溃疡形成与出血。应激状态下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黏膜缺血、黏膜屏障受损、胃酸分泌升高[1,2,3]。

临床特点与诊断:各年龄均可发病, 男女发病率相似。大面积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病率与烧伤严重程度、休克期度过平稳与否及烧伤后继发感染等有密切关系;患者多有明确的病因或诱因, 烧伤面积越大发病率越高。伴有休克或创面继发感染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明显高于无休克或无创面继发感染者。应激性溃疡如无症状, 临床不易诊断而且易被忽视, 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胃镜检查, 绝大多数可发现胃黏膜出血、糜烂。出血前多有前驱症状, 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嗳气, 频繁的恶心、呕吐, 甚至出冷汗、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发病前存在潜在性溃疡和胃炎, 以及烧伤后应用激素会增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伤前无溃疡病史, 无出凝血障碍, 伤后出现黑便或从胃管内抽出咖啡色液体, 且胃隐血试验强阳性或大便隐血试验强阳性;病情允许者行胃镜检查。急诊胃镜检查, 选择性血管造影及B超检查, 对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纤维内窥镜检查是早期诊断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有效方法, 紧急内镜检查是最准确的诊断手段。

现代医学治疗大面积烧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 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消除应激因素的同时, 主要以镇静、抗休克、控制感染、止血为主。现分析如下[4,5,6,7,8,9,10]。 (1) 内科保守治疗:a.胃肠减压;b.应用胃黏膜保护剂;c.应用制酸剂;d.输血、输液, 补充血容量;e.静脉注射生长抑素:施他宁能选择性收缩内脏血管, 明显减少内脏血流, 同时又能抑制胃泌素、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 减少了由于纤维素和凝血块被消化所引起的复发出血的危险;f.止血药物的应用。 (2) 内镜下治疗:待病情平稳后行胃镜或肠镜检查 (必要时出血时急诊实施) , 在内镜下对出血部位行凝血酶、正肾素、孟氏液等止血药喷洒, 也可行局部硬化剂注射与热凝治疗;结肠出血可在肠镜下进行激光、微波、电凝、金属钛钳夹等治疗, 有人认为上述方法是目前控制胃肠道出血的最好办法。 (3) 介入治疗:经选择性动脉插管造影, 明确出血部位者可向该处注入血管收缩药物 (如垂体后叶素) ;仍不能止血者可改用栓塞疗法。 (4) 手术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经非手术治疗一般能够止血, 但药物、内镜下和介入治疗无效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a.急性大出血短期内导致休克者;b.反复大出血者;c.内出血超过1000m L, 血红蛋白低于5g/L或血红细胞比容低于30%者;d.出血合并穿孔或腹膜炎者;e.经保守治疗短期再次出血, 呕血达或便血量1000m L以上者。我们认为应谨慎选择手术, 因为手术有时也不能完全解决出血问题, 即使出血问题解决了, 必然会增加大面积烧伤治疗的难度, 顾此失彼。常见的术式有胃大部分切除术、胃大部分切除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和全胃切除术等。 (5) 预防:大面积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是胃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易发生消化道大出血, 故大面积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预防重于治疗。皮肤较好地保护机体组织功能, 并能维护胃肠道功能和结构, 减轻肠道细菌易位。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措施:a.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尽早祛除应激因素。b.及时快速补液, 防治休克, 纠正供氧不足,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以迅速恢复胃肠道血液供应, 保护胃肠屏障功能。c.抑酸药物的应用鉴于胃酸是形成应激性溃疡的重要因素, 临床常用的主要制酸剂包括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哇、泮托拉哇) 和组胺H2受体拮抗剂, 奥美拉唑能使人体胃内p H值≥6.0, 止血作用确切、迅速, 不良反应少, 使用方便。d.早期胃肠内营养:除补充营养外, 可中和胃腔内胃酸, 促进黏液分泌, 增加黏液表面的疏水性, 促进黏膜细胞上发生有预防作用。e.使用黏膜保护剂。f.抗氧自由基药物的应用, 如还原性谷胱苷肽、别嘌呤醇、SOD等。g.其他药物的应用:如复方丹参注射液、心得安、可宁乐等[11]。

应激性溃疡出血 第4篇

应激性溃疡是指人在遭受重大精神刺激、重伤、大手术及患有严重疾病时所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病变。此病以胃黏膜糜烂、有浅表溃疡、渗血为主要表现。应激性溃疡主要是由人体内血浆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及促胃液素浓度显著升高,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大量分泌而引起的,其本质是一种胃酸性胃病。因此,此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有效地抑制其体内胃酸的分泌。

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具有强大、持久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研究表明,奥美拉唑不但能高效地阻断胃酸对胃黏膜屏障的侵袭,还能随着胃酸浓度的下降而相应地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促进溃疡面的愈合、防止胃黏膜再出血。因此,许多国家在应激性溃疡的防治指南中都将奥美拉唑列为一线药物。此病患者在病情的急性期可每次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毫克,每日滴注2次,连续用药1O天为一个疗程。

应激性溃疡出血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 其中男性18例, 女性5例, 年龄16~63岁。GCS<8分。其中脑挫裂伤8例, 硬膜外血肿3例, 硬膜下血肿5例, 脑干损伤6例, 弥漫性轴索损伤1例, 其中呕血10例, 柏油样便20例, 便潜血全部阳性。

1.2 治疗方法

本组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6例, 其余均采用保守治疗。本组病例早期均采取静脉使用西米替丁预防性治疗。对于已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 23例均使用洛赛克治疗, 8例有持续性出血且出血较多经胃管给予云南白药、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等止血剂, 2例药物治疗无效采用胃镜下止血。1例大出血者行外科手术止血。

2 结果

良好10例, 生活能够自理, 存活9例, 植物生存1例, 死亡3例。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造成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因素很多, 且各因素间相互影响, 现代药理学认为: (1) 胃黏膜血管持续地强烈收缩会导致胃黏膜损害,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交感肾上腺系统的活动迅速增高, 交感神经兴奋强烈, 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刺激了胃黏膜血管的收缩; (2) 胃酸、胃蛋白酶的正常分泌有赖于副交感和抑制交感中枢自主神经的平衡, 颅脑损伤破坏了神经平衡, 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增加, 促进了胃黏膜的损害; (3) 被损伤的胃黏膜能量代谢障碍、黏液屏障破坏、H+逆扩散, 而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异常兴奋, 机体处于高耗能状态、蛋白分解加速, 使胃黏膜细胞脱落加快, 更新减慢, 加重了胃黏膜损伤; (4) 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常用到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与此同时, 颅脑的创伤刺激垂体-肾上腺轴释放糖皮质激素, 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刺激胃酸分泌,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更新减慢, 进一步损伤胃黏膜[2]。

3.2 预防及治疗

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和治疗:及时有效地处理颅脑原发损伤, 控制感染和休克, 注意改善患者的全身能量代谢, 严密监测血糖、血气、电解质, 及时纠正重型颅脑损伤引起的内环境紊乱, 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对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有积极意义;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 文献报道, 糖皮质激素于脑创伤及创伤性脑水肿没有治疗作用, 而胃肠出血发生率较高, 特别是长期大剂量应用时发生率更高, 因此对于重型颅脑损伤不应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无论是否有应激性溃疡出血的表现, 早期均采取静脉使用西米替丁预防性治疗。对于已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 若患者出现胃液呈咖啡样或鲜红色或黑便等症状时, 应在及时补充血容量的同时立即使用氢氧化铝凝胶 (或硫糖铝) 和洛赛克治疗, 如有持续性出血且出血较多可经胃管给予云南白药、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等止血剂, 通过上述方法, 绝大多数出血可以停止。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应激性溃疡大量出血的患者, 可采用胃镜下止血或外科手术止血, 仍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早期给予胃肠内营养可有效稀释胃酸, 保护胃黏膜, 对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和治疗也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无论是否有应激性溃疡出血的表现, 都要早期进行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性治疗, 对已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 在治疗原发颅脑损伤的同时积极进行胃肠道保护治疗。防治的目的是减少胃酸分泌和中和胃酸, 增强胃黏膜的修复和保护能力, 减轻和减少应激性溃疡出血, 从而提高重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水平, 降低死亡率, 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301-302.

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 第6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2例, 男15例, 女7例, 中位年龄50岁。均有高血压病史, 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无消化道溃疡及出血史。溃疡出血发生时间最早在脑出血后3h, 最晚脑出血后15d, 以脑出血后1周内多见。出血停止指标: (1) 胃镜下出血停止; (2) 粪便转为黄色; (3) 便潜血试验阴性。3项中具1项者为出血停止。显效:3d内出血停止;有效:4~5d出血停止;无效:>5d出血止不住。结果:22例中显效12例, 有效8例, 总有效率为90.9%。

2 护 理

2.1 基础护理

对于重症患者: (1) 绝对卧床, 头偏向一侧, 避免呕吐时造成误吸, 头部抬高15°~30°, 使脑血流量减少, 降低颅内压; (2) 室内清洁, 空气新鲜, 防止交叉感染; (3) 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 (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痰, 必要时吸氧。气管切开患者要密切观察痰液颜色, 防止大量胃液逆流引起呛咳甚至窒息; (5) 尤其注意口腔及皮肤护理[2]。

2.2 病情观察与监测

(1) 观察是否有应激性溃疡先兆, 如出现意识障碍逐渐加深、眼球浮动或震颤、喉痒、恶心、呃逆、肠鸣音增强、腹胀、体温持续升高、心率加快、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等提示随时有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可能; (2) 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 尤其是血压、脉搏、心率变化, 有无面色苍白、冷汗、烦躁不安等失血性休克表现; (3) 观察胃管引流液及呕吐物和大便颜色、量, 注意有无出血, 准确判断[3]。

2.3 营养支持

2.3.1 鼻饲:

(1) 头抬高30°~35°, 防止食物反流, 预防误吸等; (2) 早期鼻饲行肠内营养者应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饮食, 如牛奶、豆浆等; (3) 饮食温度37~40℃, 量300~400ml, 每天3~4次; (4) 每次鼻饲前应抽吸胃液并观察其性状及有无出血, 每次鼻饲后注入少量温开水冲洗鼻饲管, 以保持胃管通畅, 防止食物残渣堵塞胃管。

2.3.2 肠外营养:

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 由于经消化道补充营养受到限制, 因此, 应从静脉补入, 常用营养液有白蛋白、脂肪乳、氨基酸、高渗糖等, 维持机体代谢平衡。需长期静脉补充营养者, 应给予中心静脉置管, 并做好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2.4 预防用药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应用抑酸药使胃内保护因素增强、损伤因素减轻, 从而增强预防溃疡发生的效果, 减少溃疡发生, 使已发生的溃疡加速愈合[4]。

2.4.1 早期常规应用质子泵抑制:

如奥美拉唑、潘妥洛克、洛赛克等, 可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研究表明洛赛克不仅能抑制胃酸的分泌, 还能增加胃黏膜血流量, 对胃液总量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4.2 H2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H2受体阻滞剂在临床上是很多医院预防应激性溃疡首选药物, 常用的H2受体阻滞剂有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甲氰咪胍注射液对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优于其治疗作用。

2.5 出血护理

2.5.1 出血量评估:

(1)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75ml, 出现柏油样便提示出血量50~70ml; (2) 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 (3) 一次出血量≤400ml, 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 如>1000ml, 临床即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4]。

2.5.2 药物止血:

发现出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静脉给予雷尼替丁或法莫替丁、立止血、洛赛克等药物[1];有新鲜出血时还可给予生理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1mg注入胃内;给予奥美拉唑20mg, 每天2次, 并给予凝血酶1000U, 口服或胃管内注入, 每天4~6次, 连用3~5d。研究表明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危重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满意, 且没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及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

2.5.3 胃内降温止血:

通过胃管以10~14℃的冷盐水反复冲洗胃腔, 可达到止血的目的。

2.5.4 补充血容量:

患者出血时, 应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 及时补充新鲜血 (全血) , 并根据出血量的多少补充液体量。

2.6 心理护理

机体免疫改变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危重患者应激反应不仅来自疾病本身, 很大程度上受疾病伴随而来的心理反应影响。所以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不可忽视。

3 体 会

对患者除有效地治疗外, 良好的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作为1名护理人员, 应加强病情观察, 增强责任心, 掌握过硬的护理技术, 准确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并积极配合医师治疗, 对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俞明辉.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预见性护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8, 28 (3) :457.

[2]赵林.颅脑损伤并应激性胃肠道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 18 (6) :709.

[3]杜小红, 张翠珍, 毛惠君.应激性溃疡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23) :4259.

应激性溃疡出血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自2012年1-12月的75例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进行研究,男43例,女32例,患者年龄49~69岁,平均年龄56.5岁,其中脑部由于受到外部重创发生颅脑损伤患者26例,脑内血肿患者34例,颅骨骨折患者1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患者38例,对照组患者3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情无显著差异 (P>0.05) ,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术后的常规护理,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系统的护理办法。对两组患者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一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亦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3 讨论

3.1 一般护理

医院保证患者病房的安静舒适,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医护人员在患者清醒后帮助患者采取正确体位,采取侧卧式或者仰卧式,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患者出现误吸等现象造成患者获得窒息。患者术后为患者给氧,保证患者充足的氧气需要。患者呕吐或者咳嗽时,医护人员轻拍患者的背部,帮助患者顺利排痰,保证分泌物、痰液和呕吐物的顺利排除,避免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现象。颅脑内出血和血肿患者,术后嘴部残留血液,若不能及时的进行清理,会造成细菌滋生,发生感染,因此术后对患者口部进行生理盐水的清洗护理,每日两次,保持患者口腔清洁无味,同时对患者的口腔黏膜进行给观察。

3.2 预防颅内压增高护理

患者颅内压增加会造成患者出现疾病反跳,影响患者的治疗,患者情绪激动,咳嗽用力过度和排尿不顺畅等都会造成患者颅内压增高,诱发溃疡的发生。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保持患者情绪平和,避免出现激动情绪。患者排尿不顺畅患者可以进行诱导排尿帮助患者排尿,对于排尿系统出现严重障碍的患者留置尿管保证排尿的顺畅。对于排便不顺畅者,医护人员给予患者通标药物,保证患者的正常排便。医护人员要引导患者采用正确的呼吸和咳嗽方式,避免过力咳嗽,咳嗽严重患者遵医嘱服用止咳药。

3.3 胃管护理

为了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医护人员要对患者提供早期而定营养支持,对于昏迷患者采用静脉滴射或者置入围观的方式,从而减少消化道出血现象。胃管通常采用16#,在患者体内置入胃管时,动作轻柔,缓慢的插入胃管,胃管的插入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避免在护理时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护理人员要定期的冲洗鼻饲管,对胃管进行观察,防止食物残渣堵塞。同时对患者胃液的pH值进行检测,保护患者的胃黏膜,避免出现胃部自身消化现象[1,2,3]。

3.4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对病情的不了解,易出现焦躁等不良情绪,患者情绪波动较大,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的产生,保持患者情绪的稳定,实现良好康复。

本次试验显示,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亦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实现,减少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杨素红.28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应激性溃疡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 :194.

[2]张玉霞.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 (3) :194.

应激性溃疡出血 第8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脑出血病人106例, 全部病人入院后经检查诊断为应激性溃疡发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3例。观察组中男28例, 女25例, 年龄42.5~78.6岁;对照组中男29例, 女24例, 年龄44.3~80.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脑出血的同时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泮托拉唑40mg, 1次/d, 观察组给予中药云南白药0.5g, 3次/d, 鼻饲治疗, 疗程均为2周。

1.3 观察指标

用药期间观察呕吐、黑便、潜血及胃液的pH值情况。

1.4 疗效判定[2]

临床痊愈:治疗1周后呕血或黑便消失, 大便隐血试验转阴, 伴随症状缓解;显效:治疗1周后呕血或便血次数减少, 大便隐血试验 (+) , 伴随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治疗1周以上血未止, 加用西药或转外科手术治疗。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止血时间为 (30.15±15.66) h, 对照组止血时间为 (48.55±7.78) h,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用药前、后胃液pH值情况

见表2。

注:两组用药前、后比较P<0.05。

3讨论

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均可引起胃出血, 原因在于颅脑疾病对脑组织造成的强烈刺激所致。此种刺激可作用于下丘脑, 通过神经和体液途径, 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胃酸分泌大量增加, 最终造成应激性溃疡而致急性胃出血。有关实验证实, 如给猴类埋藏电极, 长时间刺激下丘脑, 可导致胃溃疡和胃出血, 且不论刺激下丘脑的首端或后部, 均可使胃酸分泌大量增加。如机械性损害下丘脑首端, 则可引起弥漫性胃软化症 (由胃广泛坏死所致) , 而损害下丘脑后部, 则可引起胃孤立性溃疡。 此外, 中枢神经损伤后血清胃泌素含量会增加, 此亦可刺激胃酸分泌, 这些都可促进胃溃疡的发生。在未发生溃疡前, 应使用制酸或抑酸剂, 使胃酸降低, 以预防溃疡出血的发生[3]。

云南白药对于多种出血性疾病都有明显的疗效, 可以加速止血、缩短病程。有研究表明, 这方面的药理作用主要是缩短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 云南白药能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增加凝血酶原含量, 并能诱导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止血方面也应用十分广泛, 对于创伤出血、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出血、出血性脑病, 妇科、小儿科、五官科出血性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动物实验证实, 应激病因发生后, 应用云南白药鼻饲, 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可明显减少, 有预防溃疡发生的作用[4]。

本文结果证实, 观察组的溃疡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及平均止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两组胃液的pH值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 组间同期比较无显著性意义 (P>0.05) 。表明云南白药治疗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具有显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出血病人10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脑出血的同时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泮托拉唑40mg, 1次/d, 观察组给予中药云南白药鼻饲治疗, 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溃疡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及平均止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两组胃液的pH值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 组间同期比较无显著性意义 (P>0.05) 。结论:云南白药治疗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具有显著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应激性溃疡,泮托拉唑,云南白药

参考文献

[1]李岩, 石秀霞, 王颖, 等.国产泮托拉唑治疗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0, 20 (12) :735.

[2]钟碧慧, 袁育红, 陈湖, 等.24小时胃内酸度监测评价多种抑酸剂静脉使用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抑酸效果〔J〕.中华消化杂志, 1999, 19 (5) :315-317.

[3]李进贤.云南白药配合西药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15) :95-96.

应激性溃疡出血 第9篇

【关键词】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

【中图分类号】R6142+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033-01

应激性溃疡主要是指机体在遭受严重损伤或疾病等应激状态下表现出来的溃疡病变或者急性消化道糜烂等。通常脑部病变、颅脑手术以及颅脑损伤等都会导致应激性溃疡,其较高的穿孔性和危险性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常规麻醉和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两种麻醉方式的疗效差异进行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诊断标准[2],且经CT确诊排除:①心、肝、肾疾病或严重衰竭者;②身体条件难以接受麻醉的患者;③原发性脑部疾病患者;④伴有严重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46例,女40例,患者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75±75)岁,颅脑外伤发病时间1~14h,平均发病时间(46±05)h;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式,即给予患者静脉注射麻醉药物,直至患者全身麻醉为止。药物治疗方法:给予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20055786,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初始剂量为80mg/次,后将剂量调整为40mg/次,1次/d;西咪替丁(国药准字H34020574,上海华源安徽仁济制药有限公司)800mg/次行静脉滴注,1次/d。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给予补液输血,维持患者血液循环,给药5d以上。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选择T8~T9或T9~T10胸椎棘突间隙,无菌消毒后,进行硬脊膜外腔穿刺,麻醉管放置深度应该控制在3~5cm左右,待牢固固定后,首次注射布比卡因(浓度为025%)(国药准字H37022566,济南永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5mg,之后间隔5h追加4ml,给药时间持续5d以上。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中心静脉压等。根据胃镜观察到的溃疡缩小面积计算溃疡愈合度,缩小面积越大,表示愈合程度越好。

14疗效判定参照有关文献[3]拟定。显效:用药后2d内患者停止呕血,排便性状和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未见患者出现任何异常情况,顺利完成治疗过程;有效:用药3d后患者停止呕血,大便比较干燥,柏油样便明显减少,生命体征逐渐恢复稳定。患者偶然出现轻微异常症状,治疗过程未受明显影响;无效:用药3d后呕血情况未见改善,排便依然呈柏油样,生命体征很不稳定,治疗过程难以顺利进行。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照组无效10例(233%),有效17例(395%),显效16例(372%),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无效1例(23%),有效19例(442%),显效23例(535%),总有效率为9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程度及时间对照组溃疡愈合面积平均为(587±161)mm2,溃疡愈合时间为(113±25)d;治疗组溃疡面积平均为(824±152)mm2,溃疡愈合时间为(67±35)d,两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出现1例出血,经对症治疗和紧急处理后好转,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两组均无患者死亡,且全部康复出院。

2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生命体征情况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呼吸频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可良好控制阻滞平面,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不会造成严重影响,见表3。

3讨论

颅脑外伤后,患者机体内部的胃肠运动、血流以及胃肠激素、黏膜分泌等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易造成胃肠黏膜损伤的危险因素持续增多,易在颅脑损伤后3~7d内出现应激性溃疡,发病率高达90%以上,出血约占半数以上,死亡率较高。应激性溃疡主要是指机体受损之后,在应激状态下出现的急性消化道糜烂或溃疡,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应激性溃疡若长期没有治愈,会导致患者的胃肠黏膜损伤,滋生的细菌会随之浸入胃肠,危及患者生命。目前,针对颅脑外伤造成的应激性溃疡,临床上一直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以及抑酸止血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在治疗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中发挥了重要功效,受到了临床医师和患者的普遍接受与认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胃肠交感神经系统,促使胃肠黏膜血流灌注得到改善和修复,加快胃肠黏膜恢复速度,同时联合临床常用的抑酸类药物,可显著改善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但是,在麻醉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其他不良反应。针对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患者可给予一定的中医护理措施,以减少其他并发症,减少患者能量消耗,如对患者耳膈穴进行强刺;对天突、人中等穴位进行针灸。以降低颅内血压骤然升高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本次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结果显示,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且治疗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程度和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对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溃疡愈合速度,缩短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胡细苟,宋毅文,徐升,等.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治疗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的疗效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25(3):90-91.

[2]王舜.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治疗中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的临床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4,40(25):5623-5624.

[3]罗文新,张天益,徐文波,等.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在治疗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2,33(16):2454-2455.

应激性溃疡出血 第10篇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0岁。受伤前数年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史,受伤前未发病,因热液烧伤躯干、四肢后2 h入院。入院诊断:热液烧伤躯干、四肢总体表面积(TBSA) 22%,浅Ⅱ度~深Ⅱ度。入院后立即以晶胶体补液抗休克、抗感染,创面清创、包扎,静脉推注法莫替丁等治疗。休克期平稳度过,休克期后继续口服法莫替丁20 mg,每日2次,连续3 d.以后创面隔日换药,伤后18 d创面基本愈合。伤后19 d出现黑便1次,成形,隐血试验(+),血红蛋白126 g/L,给予奥美拉唑胶囊口服。次日上午再次出现黑便1次,糊状,隐血试验(+++),复查血红蛋白101 g/L,立即予以奥美拉唑40 mg静滴,氨甲环酸止血。当日夜间突然出现柏油样黑便,约300 g,继而发生呕血,为暗红色,约200 m L.患者当即面色苍白,出冷汗,诉头晕、心悸,立即测心率118次/min,血压80/45 mm Hg (1 mm Hg=0.133 kPa),急查血红细胞1.9×1012/L,血红蛋白59 g/L,红细胞压积17.8%,考虑上消化道出血致出血性休克。立即予以静脉快速补液、胶体扩容、奥美拉唑抑酸、凝血酶止血,同时输注同型红细胞悬液800 m L,监测生命体征,并以生长抑素3 000 U静脉持续输注降低门静脉压力,留置胃管,监测出血情况及胃液pH值,见胃管内有血性液体引出,即用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反复洗胃。以后血压逐渐恢复到120/65 mm Hg,心率100次/min,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次日再次呕血1次,约50 m L,当时监测生命体征稳定,即行急诊胃镜检查。急诊胃镜示:胃底和胃体黏膜出现散在浅表糜烂,黏膜水肿、苍白;十二指肠球部见一7 mm×5 mm大小的椭圆形溃疡,其中有3 mm大小活动性出血点,周围黏膜充血水肿,即在胃镜下局部喷洒凝血酶和去甲肾上腺素。止血成功后,继续抑酸、止血、保护胃黏膜等治疗,以后胃管内未见血性液体引出,伤后26 d粪便颜色转黄,隐血试验阴性,于伤后35 d治愈出院。

2 讨论

应激性溃疡是严重烧伤患者常见的消化道并发症,不仅发病率高,而且还可以引起大出血,危及生命。早期使用H2受体阻滞剂对预防应激性溃疡虽有帮助,但发病率仍较高[1]。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涉及到多种因素。烧伤这一强烈应激原诱发急性胃黏膜损害,损伤的胃黏膜灌流是黏膜溃疡形成的影响因素之一,继发于胃黏膜血流量下降的黏膜保护机制障碍也是发病原因之一。应激性溃疡常发生于严重烧伤患者,本例属中度烧伤,且为烧伤后期,分析原因: (1) 既往有消化道疾病史者,是应激性溃疡的高发人群,且多为重度出血[2]。本例受伤前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史,虽无症状,但烧伤这一强烈的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导致胃肠黏膜血管收缩,造成胃肠黏膜血流量明显下降,胃黏膜保护机制障碍,从而诱发了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再次出现,加速引发出血,急诊胃镜检查也证实了十二指肠球部有活动性出血。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可考虑早期行胃镜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旦发生了出血,且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可立即行急诊胃镜检查,在胃镜下直接止血为上策。 (2) 应激性溃疡虽然最早可发生在伤后48 h之内,但最多还是集中在伤后2周[2],本例早期应用了H2受体阻滞剂,但使用时间较短,静脉加口服共为6 d.所以对于原有消化道溃疡疾病史者,可考虑使用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至伤后2周~3周,并监测胃液pH值,使之保持在5以上[1]。

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虽然多发生于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但对于原有消化道溃疡等疾病者,不论烧伤至哪种程度,都应引起足够重视,以便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黎鳌.黎鳌烧伤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416-421.

上一篇:经济学实验下一篇:开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