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络春晚范文

2024-06-26

央视网络春晚范文(精选10篇)

央视网络春晚 第1篇

“春晚是中国农历新年开始的一个标志。”每年大年三十这天, 一家人包饺子、放鞭炮, 还有最不可缺少的, 并且是沿袭了近三十多年的传统——看央视春晚。但是由于网络传播技术的发达, 网络春晚正在逐渐兴起, 人们自然可选择的就多了, 那么央视春晚与网络春晚的优缺点有哪些, 以及它们之间的互补性是怎样的, 是我们谈论的重点。

二、央视春晚是一种文化

每到除夕, 中国人的春节就拉开了帷幕。在这天晚上, 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睦睦, 吃饺子、放鞭炮, 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娱乐项目不可忽略, 那就是一大家子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它早已经成为中国人过年必看的电视节目。电视是当今社会上最强势的娱乐媒介。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电视媒体的航空母舰, 选择除夕这个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节日, 汇集了世界最顶级的华人明星, 运用世界最先进的传播技术, 结合顶尖的导演团队, 获得了中国娱乐界不容忽视的主导地位。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收到众媒体以及广大人民的关注。它的一举一动往往牵动着整个中国娱乐界, 捧红了一个又一个娱乐明星;制造出人们脍炙人口的经典语录;以至于春晚都已经成为明星们迅速成名的“梦工厂”。在春晚上播出的节目会在其它的晚会上反复被复制、改编。自从1983年第一次播出央视春晚到现在, 已经过去了31年, 尽管它已经到了而立之年, 但在中国娱乐界的领头地位和在中国百姓心中的地位从未动摇过, 并且从收视率来看, 迄今为止, 还没有任何娱乐文化形态可以与之相匹敌。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更是我们年三十的一个视觉盛宴。人们不仅把它看作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晚会, 更是把它看作是一种文化, 一种百姓文化。可见它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尤其是远在他乡的华人华侨们, 能够在大年三十看上央视春晚, 无疑有一种不言而喻的幸福感。

曾经担任春晚总导演的郎昆说过:“春晚不是总导演的艺术, 总导演是春晚的一个执行者, 他不是决策者。总导演的核心主导在于, 其是否给国家想说的话和国民想听的话找到了一个契合点。”从这个角度上来讲, 央视春晚已经超越了普通晚会的意义, 要在大年三十那一刻, 让各个阶层, 各个年龄段, 无论职业、性别都可以坐在一起, 共同欣赏一台晚会。在这个文化丰腴的年代, 我们更加需要这一道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年夜大餐, 并且它也是一道文化汇聚的盛宴。

三、网络春晚的迅速兴起

如果是前几年有人问你:“你觉得今年的春晚怎么样?”我会毫不犹豫的想到是在说央视的春晚。但是现在, 你要问我同样的问题, 我就得追问一句:“你是指哪个春晚?”自从2005年第一届网络春节联欢晚会的播出, “网络春晚”这个词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它的节目形式、内容、播出平台以及主持人设置等方面都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并且它所倡导的“我的春晚我做主”使更多的人投入热情参与进来。它的出现给中央电视台这样的正统春节联欢晚会带来了挑战。网络春晚是“新娱乐时代”“数字化传媒手段的普及与应用”后的产物。它包括很多, 比如:动漫春晚, 视频春晚等。虽然名称各不相同, 但运作模式大相径庭。这些节目全都是由网民自己制作, 上传网络后由网民选取最喜欢的节目拿出来展示, 受众有绝对的选择权、自主权, 投其所好, 对节目进行评价, 也可以采用短信投票和网络投票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当然, 网络春晚的兴起不光是由于人们精神追求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依托于网络传播技术的应用。

1、网络春晚突破央视春晚的模式

在传统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通常都会选择全国最有名的主持人来主持, 比如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董卿、朱军、李思思等, 几乎每年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并且这些主持人每年都会送对联;开场总是上百人的大型舞蹈, 但没有一个让观众记忆深刻的;结束曲总是《难忘今宵》。在网络春节联欢晚会上则不会出现固定的主持人, 也没有送对联这一固定的环节, 并且它是网络主持人与现场主持人共同主持的形式, 把现场的演出、视频、Flash、PPT等一些电子媒体结合起来, 通过现场和外景等多个场景切换的形式, 组成一台大型的、多样式的晚会。

2、网络的普及和网络传播技术的应用

如今, 我国网民数量在不断上升, 网络的普及已经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2013年底宣布, 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04亿, 网络传播技术的应用已覆盖了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不只是带动了网络技术的发展, 也改变了网民们的一些生活方式与文化价值观念。

就此, 我们也必须注意到,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崛起也是伴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 不过当时的传播技术指的是“电视”的传播技术。从1983年央视第一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之后, 各地的电视台纷纷效仿, 各类电视文化节目纷涌而至, 中国电视界的节目数量迅速增长, 其观众数量也呈几何数增长。1983年春晚的总导演黄一鹤, 推广运用新技术, 把“现场直播”、“电话连接”等新的传播技术手段运用到春晚当中, 赢得了多数观众的好评。所以, 网络春晚的出现并不偶然, 它是建立在网络传播新技术的基础之上, 网络的迅速崛起使得视频、图像等上传变得方便快捷, 也使网络春晚的节目收集方便简易, 促进网络春晚的快速发展。这建立在网络传播新技术之上的网络春晚和建立在电视媒介平台上的央视春晚, 看似有一种技术形态与力量的格斗, 但这种格斗并不是残酷的你争我夺, 而是互相合作, 友好的发展。例如一些网络春晚的制作商会与地方电视台联手, 实现网络春晚在地方电视台的转播;而央视春晚也逐渐跟上时代的步伐, 设立自己的网站门户, 使央视春晚也实现了网上的转播。

四、央视春晚与网络春晚的互补性

1、央视春晚的优势与可进步性

(1) 优势:主题鲜明, 气势恢宏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依托在中央电视台这个人民的“喉舌”媒体之中, 其风格是正统、大气、主题鲜明。由于其要负担着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宣传及教育功能, 每年的春晚都会有一个十分鲜明的主题。我认为2012年央视春晚的主题《回家过年》很好的迎合了人民的心理, 其“团圆”“祥和”等主题贴近人民生活, 反而与主流文化形态中所倡导的“小康”“安定”“进步”等精神是一致的。正由于主流媒体中的主流节目不仅可以迎合大众, 还可以把国家所倡导的文化意识形态贯彻进来。并且, 央视春晚的舞台可称豪华绚丽, 舞美堪称国内一流, 这是无论哪一类型的晚会都不可比拟的。所以, 央视春晚的主导地位无可取代。

(2) 可进步性:节目形式需创新

看了这么多年的央视春晚, 有人会觉得它的政治色彩太浓烈了。并且, 这台晚会上, 节目都显得过于拘谨、正统。并且有人会和我一样, 在这台晚会上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晚会结束时的歌曲总是那首《难忘今宵》, 也许是这首歌的寓意和这台晚会十分贴切, 反正每年它都不会缺席。其实我们国家的优秀歌曲有很多, 描写这种恋恋不舍的感情的歌曲也有很多, 所以由此看来, 在节目形式上我认为央视春晚需要创新。

2、网络春晚的优势与可进步性

(1) 优势:节目内容多样化

虽然网络春晚没有固定的主持人和节目形态, 但节目内容多样化, 网民们可以很容易的参与到其中, 这正是央视春晚所要进步的地方。我们来看网络春晚上的一些节目的名称:《狗仔队的一天》、《韩剧杀手锏》、《包公歪传》等, 其名字就很让人产生兴趣。这些节目虽然也是以小品、相声的形式出现, 但所描写的却是对狗仔成员工作的讥讽、对韩剧的无厘头调侃、和对社会敏感问题的“歪解”。其实, 这些内容正会受到大众的“青睐”。

(2) 可进步性:节目制作者水平有待提高

我们必须认识到, 现在这场传统春节联欢晚会与网络联欢晚会的较量中, 尽管网络春晚的兴起很迅速, 干劲十足, 但它的挑战力还是有限的。由于网络春晚的低门槛, 其制作者可以是任何人, 那这些人的水平与素质就有待考证, 节目制作简陋、技术含量太低, 纯属有理想没希望。所以, 网络春晚中一些节目的自身品质的提高和影响力的提升方面需不断的努力。当然, 这种努力不仅靠技术的提高, 更应该是这些网络节目制作者的水平与自觉意识的提高。

3、央视春晚与网络春晚的互补性

(1) 晚会主题的互补性

当网络春晚的这些低门槛、自主性的表现形式与正统的央视春晚的大气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冲突时, 我认为它们可以是互补的, 因为网络春晚的这种自主性正是央视春晚所缺少的, 也正是其最诱惑人的地方。但是正因为它的自主性太强, 使其晚会主题太混乱, 每一个节目的关联不大, 整台晚会不能统一起来, 这一点要像央视春晚学习。

(2) 节目选拔方式的互补性

在选择节目上面, 网络春晚选择的是“解剖麻雀”的方法, 以一部分网民的态度为依据。以2011年聊城的网络春晚为例, 其节目选拔分为了四个赛季, 每个赛季采取网上报名, 现场录制, 网络播放, 查看效果的方式来选拔, 由网民的态度, 也就是点击率来决定节目能不能上年度网络春晚。网络春晚的这种选拔方式, 一是体现了群众广泛的代表性:由网民从选拔一开始就关注其晚会的动态, 年度春晚的关注率就更高;二是节目全部来源于普通百姓:全部是民间艺人, 可以很好的发掘更多的人才, 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做贡献;三是节目多收到好评, 因为网络节目一路走来都是在网民的意见与建议中, 所以在年度晚会上的节目一定是迎合了大多数网民的口味。由此看来, 在节目选拔上面央视春晚应该学习网络春晚。不过, 近几年央视在这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中央三套由著名主持人董卿主持的《我要上春晚》这一档节目, 成为央视春晚节目选送的一个训练场。其实, 对于这样的“国宴”, 既然是民族的盛宴, 就应该让人民大众参与进去。

(3) 草根明星走上央视舞台

央视春晚31年的成长历程中也在寻求创新, 跟随时代的节拍。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些草根明星的出现:2011年的西单女孩、旭日阳刚和2012的朱之文, 还有今年 (2014年) 全国各大电视台选秀节目的总冠军也参与到了春晚的演出当中。说明现在的央视春晚的导演团体在贴近人民生活的节目上也下了很大功夫。当然自从有了网络春晚, 我们不用再像以前那样, 每年除夕晚上八点守着电视机, 而是变被动为主动, 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我想这种改变将会颠覆文化界的秩序。有人担心:“如果这批总数要以亿计的人们, 把自己的趣味、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感情都投入到网络春晚中, 将是何等壮观的虚拟世界啊, 届时央视春晚将‘情何以堪’?”但也有人持乐观的态度:“时下已到了网络时代, 文化艺术的希望, 成千上万个活跃在网络上的‘草根思想者’才是我们可以期待的坚实力量。”当正统的央视春晚缩小政治色彩, 扩大全民娱乐的同时, 网络春晚这种张扬个性, 以“自我为中心”的主题切中了人民的“要害” (反语) 。我想, 央视春晚的进一步接近群众、贴近生活, 网络春晚的统一主题, 这样的晚会大众一定会更喜爱的。

五、结语

春节联欢晚会它不光是一个舞台, 一台晚会, 更是一种中国文化、民族文化。无论是中央电视台的、地方台的还是网络的, 其宗旨都是让咱老百姓开心, 过个好年。在这个文化精神需要大大丰富的年代, 新媒体、新技术共存的年代, 央视春晚与网络春晚必将会共存, 只要互相学习、借鉴优点, 我想春晚的这一平台上将会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刘璞.网络春晚, 最平民的狂欢[N].扬子晚报, 2007-2-20.

央视网络春晚观后感 第2篇

央视网络春晚嘉宾阵容有蔡徐坤、汪苏泷、周笔畅、毛不易、李佳琦、张韶涵、陈赫、GAI、陈学冬、王琳凯、李云迪、宋祖儿、VAVA、乃万、孙珍妮、李子璇、张紫宁、夏之光、李汶翰、马伯谦、844乐队、华阴老腔、方锦龙、魔动闪霸、这就是街舞冠军(韩宇、叶音、杨凯)、说唱新世代(懒惰、石玺彤、tangoz、于贞、鱼翅)、声入人心男团(余笛、徐均朔、何亮辰)等。

其中最亮眼的非唱跳歌手蔡徐坤莫属,蔡徐坤这两年人气非常旺,一首《情人》火遍了整个网络。他从《偶像练习生》出道,参加综艺《奔跑吧兄弟》后凭借出众的颜值和搞笑的人格魅力,获得了很多粉丝,顺利成为顶流演员。这次的央视网络春晚,他和同样《偶练》出来的大厂男孩王琳凯同台,非常值得期待。与此同时,GAI、VAVA、乃万等一众人气说唱歌手的加盟激动人心,喜欢说唱的粉丝有福了。此外,相信人气男团RISE的夏之光、实力歌手汪苏泷、周笔畅、毛不易等嘉宾也会带来精彩的演出。

2012央视春晚 改变了什么 第3篇

“回家过大年”——央视春晚总导

演哈文说这个是今年春晚要表达的重要情

绪。温暖的、忙碌的、喜庆又舒服的话,

其实是每年除夕我们的期待。2012年央视

春晚把这个主题或多或少地传达了出来。

今年真的不想对春晚这么苛刻,可以动的

舞台,改变的风险,一切都在求新求变。

至于节目本身,好不好都是个人口味,因

为春晚就是春晚,审查不会改变,所以春

晚就会有一个气氛。什么是春晚气氛?这

是所有人都意会,却无法用语言概括的神

秘规则,不管这一年外面闹腾成什么样,

春晚就是不能在全家老小面前公然宣传有

损社会风气的东西。也许哈文说得对:春

晚缺的是口碑,是满意度问题。全家人坐

在一起欢乐地看电视是除夕的传统节目,

边看边吐槽,也是每年必备观春晚的欢乐

项目。

主持人 终于柔和了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过年好!”

龙年央视春晚开场最重要的一个改变

是,没有了以往从赵忠祥开始一直到朱

军我以为千百年都不会改变的那句底

气十足的“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开

场,因为这样的场景会让人想到《长征

改变了什么 组歌》、《东方红》,两部音乐舞蹈史

诗的解说员的激情澎湃真可谓惊天地、

泣鬼神。我们很容易想到,过去主持人

之所以在重要的场合需要用那样的语

调,是有特定的时代特征需要的,因为

如此可以振奋自己的士气,又可震慑

敌人。到了赵忠祥时这个语调尚可接

受,因为他声音柔和,透着亲切,可是

后来,每年,雷打不动的6个主持人齐

刷刷地站在舞台上,激情饱满,气宇

轩昂。主持人好像都憋着用自己的声

音压倒别人的声音,一个比一个高,声

调也已经快到了噪音级别了。直播春晚

的时候,外面鞭炮声不断,一家老小不

太容易听见主持人在说什么,但是大部

分时候,每个重要的过场,我们对着口

型都能猜到他们在说什么。观众需要一

点新鲜的,你高雅还是庄重,大气还是

严肃根本不那么重要。今年央视春晚30

年,主持人终于从宣讲式的风格变成朗

诵式,这改变多少还是让人高兴的。当

朱军、李咏、毕福剑披着红围脖、潇潇

洒洒地从舞台后走出来,伴随着《我的

中国心》的前奏,严肃中透着一股子喜

感,连最正经脸孔的朱军也开始插科打

诨了。董卿作为舞台上唯一一位女主持

人,大气、柔和,场面还是给压住了。

语言类 不变愁人 变也愁人

大概我父母那个年代的人,他们最

爱看的春晚节目就是相声、小品、魔术,

其中最爱小品。而每年,看到某个小品不

逗乐时,他们都会说一句“今年的节目没

意思”。在他们心目中,小品好不好看代

表的是整台晚会的质量。其实每年春晚舞

台背后,都会有很多人不开心,去年小沈

阳的《我要当明星》在最后一次语言类节

目终审时被毙掉,理由一言难尽,大概是

说与春晚气氛不协调。今年赵本山最后一

次彩排时退出春晚,理由同样一言难尽。

审查节目时最严格的就是语言类的节目,

加上创作空间的限制和直播大厅空间不断

增大在扼杀此类节目。比如相声的一大魅

力就是现挂,但是在春晚的舞台上,大家

要遵守表演纪律,即兴表演怎么可能?即

使表演过程中有一些互动环节也都是事先

安排好的,跟现挂已经没什么关系了。两

种空间的伸缩,基本上都把语言节目弄焉

在春晚的舞台上了,这也是人们看春晚就

是为了一年等一次赵本山的原因,可是今

年赵本山没来。“不乐”是语言类节目的

表演者面对观众最大的窘境。冯巩的“我

想死你们了”这种老梗,估计他自己都不

记得说了多少回;潘长江爱找高挑的女搭

档;李咏喜欢拿自己的马脸抖包袱。反正

这种包袱观众每次都会乐,能够拉近和观

众的距离,比新包袱风险小。宋丹丹是无

论如何怎样呼唤都不出现在春晚了,只有

蔡明还在。“百变”是蔡明的标签,这次

的《天网恢恢》依旧在造型上求新求变,

但如此往往很难给观众留下很深印象。春

晚小品的每况愈下,不是某个演员霸住舞

台不下造成的,也不是北方文化的霸权,

有些过去的春晚常客已经雨打风吹去,巩

汉林、潘长江、郭达、魏积安、郭冬临,

细心的观众应该发现已经有几年没见过

这些熟脸,而观众总习惯炮轰大熟脸,也

本能地对最易得手的东西不珍惜。黄宏、

沙溢、邵峰表演的小品《荆轲刺秦》,被

认为是本子很好,营养的源头来自“穿

越”。黄宏没有了过去习惯的人没到声先

到,没有扯着脖子喊,没有那种固定结构

的俏皮话,创新总比固化好。但或许只有

赵本山知道,真正的包袱不是嚷嚷出来

的,还是靠功夫抖出来的。这句话适用于

今年春晚其他所有小品。相比小品,相声

的场面并不适宜如今春晚的舞台,而曹云

金逗、刘云天捧的《奋斗》成为今年春晚

唯一的相声节目,据说是因为曹云金习惯

通过语言和动作表演一起来逗乐。总之龙

年春晚,看完所有小品,就一个感觉:没

什么可笑的。我打心眼里还是想念小沈阳

既不含沙射影又热闹非常,在其他小品的

和谐语境下,他妖里冲天又怪模怪样的表

演。

歌曲类 该拿“Live”怎么好呢?

从有春晚开始,几乎在中国有影响

的歌手都登上过这个舞台,但是他们也

没有给观众留下什么深刻印象,歌曲逐渐

过渡到为相声小品填缝的角色。春晚歌曲

一定要“感天动地”吗?作曲家王黎光曾

在在博客里说:“我真的无奈了,为什么

一派盛世非要喊着说呢?唯美、平和就不

正气了吗?如此晚会能出好作品吗?”去

年春晚,王菲一首《传奇》,一个人静静

站在舞台上唱着,彻底打破了我们对以往

歌手只要观众熟悉、只要热闹、只要我能

露一脸的看法。今年王菲和陈奕迅出场之

前,李云迪和王力宏的合作让观众已经心

凉了半截。李、王二人在台上眼神、表情

和表现都互动得很好,直到听到那首《龙

的传人》。唱的节奏没跟上弹的节奏,白

瞎了李云迪弹的一手好钢琴啊。当然,这

种感觉到了王、陈二人上台后被彻底凉透

了。歌是好歌,陈奕迅拄着拐杖上台也颇

感人,可菲女王气息明显不足直接影响了

这个节目。声音还是那个好声音,唱现场

的发挥却明显被萨顶顶的《万

物生》比了下去。龙年春晚取

消了民歌大联唱,联唱主打经

典怀旧,听了费翔的《故乡的

云》,韦唯和吴秀波的《爱的

奉献》,张明敏的《我的中国

心》,让人不禁担心,这次全

用完,下次用谁啊?如果要给

春晚歌曲定一个基调,大概昂

扬励志和红火热闹是导演首

选,不过今年哈文提前就和众

大腕们见了一面,为的是免去

他们对春晚旧的认知,而对于

宋祖英、孙楠、王力宏等人,

哈文给了实力唱将们独唱的舞

台。唱了29年的《难忘今宵》

再令人难忘,也被换下了,从

某种意义上说,这次春晚是一

个年轻的、有所改变的晚会,

尽管春晚的舞台上几年也出不

来一首好歌,新歌广为传唱的

更是凤毛麟角。歌曲的流行程

度、影响力是它能上春晚的条

件和前提,这就是为什么每年

春晚前夕,只有歌曲类节目是

最不需要保密的。

植入广告 这次真的“Say Goodbye”了

这次真的没有广告。就

像哈文说的,龙年春晚四个小

时的直播过程中,没有一个广

告。软、硬广告都没有,包括

nlc202309031028

零点报时和各种广告植入。记

得2010年春晚零点报时的冠名

权以5201万元的历史最高价成

交,这个“10秒值半亿”的烧

钱之举,曾遭到观众的强烈质

疑。如果按照往年春晚广告收

入的预测,这次央视放弃的是

一笔几亿元的收入,具体到若

以去年的价格估算,龙年春晚

第一个创新就让央视至少损失

6.5亿元。而让观众在不受干扰

的情况下享受一台晚会,龙年

春晚无疑是难受地夹在晚会本

身和市场之间的。应该承认,

没有广告的春节晚会看上去确

实是离观众近了,回归到真心实意为老百姓过大

年的欢庆喜兴服务上来,能得到老百姓的赞扬声

吗?毕竟这个消息在春晚之前已经被媒体评论得

天花乱坠了。

舞台 小心被闪晕了

舞台历来是春晚求新的一个地方,大概是

因为只有这个是不需要严格审查的吧。央视的

1号演播厅也成为春晚30年进步的一个标志性

建筑。以往的舞台形式在龙年春晚得到很大的

改变,舞台变得很灵活,你们还记得那些格子的

变化吗?炫目又奇特。整个演播厅变成了一个大

舞台。打破了以往观众和演员之间的台上台下的

界限,观众不再是晚会的观看者,而成为晚会的

参与者融入其中,舞台设计的改编还体现在晚会

变成了聚会。你看到胡军一家子给大家拜年,沙

溢一家坐在圆桌旁高兴的看节目,当镜头切换到

观众席时,你看到的画面都不是没意义的。归根

结底,舞台的日臻完美,必然对内容提出更高要

求,不然只会是个绣花枕头,变得滑稽可笑。

地方卫视春晚热热闹闹一台戏

赵本山说到春晚的演出格局时提到“演员与观众很难建立互动,现在基本上用掌声代替了笑

声,但自然兴奋与强迫兴奋是两码事,强迫兴奋不再是快乐,而是劳动”。已臻高峰的央视春节

晚会,似乎一切皆成规模,而从去年开始,开始有人抽身而去,包括东方卫视、安徽卫视、湖南卫

视、云南卫视、旅游卫视以及广东卫视放弃转播。大家选择多了,各自乐各自的,并且地方卫视办

春晚,最大的好处是几乎没人吐槽,多安全啊。另一方面,作为中国人最集体的记忆,地方卫视看

的就是个热闹,就像每年的跨年晚会,谁抢到受观众喜爱的明星,谁就赢了。

江苏卫视:明星撑起一片天

李宇春、陈坤来了,那英、孙楠,李玟、陶喆他们也来了,刘谦一秒变聚宝盆,小沈阳与郭德

纲两大笑星首次正面交锋,胡启志来这里又玩起了水晶球……明星多,自然收视高,于是江苏卫视

毫无疑问成为春节期间卫视春晚收视冠军。

湖南卫视:老少通吃聚人气

王菲带着新歌《愿》亮相,杨钰莹和毛宁复出,赵本山以《买年货》与南派小品斗法,杨丽萍

带来收山之舞,杨幂和男友刘恺威同台亮相合唱《如意》主题曲,NBA球星奥尼尔逗趣拜年,傅琰

东《五谷丰登》以“金瓢虫”失控收场……湖南卫视这次主打“老少通吃”牌,每个节目都有明确

的受众指向。

辽宁卫视:原汁原味“大北方”

作为与赵本山合作最紧密的地方卫视,小沈阳仍旧演小品,搭档还是毛毛;而沈春阳则和汤潮

甜蜜对唱《美了美了》。赵本山的一对双胞胎子女妞妞和牛牛蹦蹦跳跳演唱《为我加油》,而潘长

江的女儿潘阳则选择的是《小情歌》。朱明瑛和于魁智带来京剧版《回娘家》,相当“接地气”的

表演是辽宁春晚一大特色。

北京卫视:热剧铺路

作为主打电视剧的北京卫视,整台晚会集结了诸多热播剧元素:刘欢演唱《后宫甄嬛传》的片

尾曲《凤凰于飞》;李晨、黄海波、陆毅则组成“男人帮”表演歌曲串烧;吴奇隆以歌舞节目《青春

鼓王》,让人重温“霹雳虎”;因病淡出歌坛的田震,复出演唱《北京的雪》;小沈阳和沈春阳携手

演绎《阳仔演笑会3》,融入笑话、飙歌、杂技、情景模仿等元素;由贾玲等主演的小品《女人N次

方》,反映当代女性情感困惑,赢得了不少女性观众的共鸣。

东方卫视:小品王回炉

本台晚会最吸引眼球的当属“小品王”陈佩斯和朱时茂时隔13年重演经典小品《警察与小

偷》,“咱得把它Hold住”、“悲催啊”、“有木有”等词语被融入小品,配音时陈佩斯还激动地

猛踹朱时茂一脚。梁朝伟、周迅、闫妮、刘青云、郑佩佩等人扎堆出现;胡杏儿以新娘造型亮相演

唱《我愿意》,与郑嘉颖深情对唱《相思风雨中》;陈羽凡一家演唱《水晶》秀恩爱;木村拓哉穿唐

装拜大年,模仿李小龙招牌动作,挑战花样倒茶恶搞不断。

北京台春晚比央视春晚好在哪里 第4篇

央视春晚大家几乎都看了, 北京台春晚 (“环球春晚”) 看的人要少一些, 我是在网上看了部分节目, 而这几个节目就足以让我惊喜。歌唱类节目首推维塔斯与汤灿合作的《青藏高原》, 维塔斯唱得太棒了, 把我们都很熟悉的这首歌曲, 用另外一种优雅的风格演绎了出来, 我看了好多遍, 还推荐给别人, 当然, 能想到“中西合璧”就是一个好创意。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德国歌手海因切, 他是20多年前风靡全中国的德国电影《英俊少年》的主演和主唱, 《小小少年》这首歌曲带给了国人一段美好的回忆。还有日本歌手乔山中, 同样也是20多年前在中国流行的日本电影《人证》的主演和主唱, 那首《草帽歌》不知让多少国人泪流满面。相比央视春晚用王菲与小虎队来怀旧, 感觉北京台更大气一些, 毕竟这两部经典外国电影感动的是所有中国人, 而王菲与小虎队只是一部分人推崇。更重要的是, 北京台的春晚能够把外国歌手请来, 还请了凤凰的吴小莉, 胸怀更宽广, 而央视却只请本国演员, 拒绝外国演员。

在小品方面, 应该承认春节期间各台小品总体而论, 还是辽宁台春晚播出的由赵本山毕福剑演出的《就差钱》最受欢迎, 目前各台重播的小品也是这个次数最多。没人能明白为何央视会最终选用艺术质量非常一般的《捐助》, 惟一的解释可能就是主题向上, 然而这都到什么年代了, 还是主题意义大于节目艺术质量?大年三十看节目不就是图个乐么?不教育老百姓就不是CCTV了么?如果坚持主题向上的话, 《卖拐》就不应该播出, 那是明显“正不压邪”的小品啊——骗子得逞了。

除了《就差钱》, 就算北京台春晚小沈阳的两个小品质量最高了, 一个是《明星粉丝团》, 另一个是他跟妻子沈春阳合作的《阳仔搞笑会》。前一个百看不厌, 后一个不但搞笑, 而且当节目最后沈春阳一唱出高音的时候 (小沈阳跟沈春阳合唱刀郎新歌《爱是你我》) , 全场掌声雷动, 热烈程度超过了小沈阳, 而且掌声一直没停, 每个人都会在心里想:“小沈阳的妻子真有才啊, 这嗓子!”我的感觉是, 沈春阳的嗓音高亢质朴, 让我想起了郭兰英。这些年, 女高音很多, 可是缺少像郭兰英这样独具个性的嗓音。

北京台的春晚为何比央视春晚好看?答案很简单, 因为北京台春晚 (包括各卫视春晚) , 把节目质量放在首位, 而央视春晚, 最不重要的就是节目质量!央视春晚一直就是《新闻联播》的娱乐版, 首先把教育意义放在首位, 这还是文艺晚会么?这就难怪每个小品都很有教育意义, 也涉及到了很多重要行业, 可就是不好看——是否好看的重要标志就是, 想看第二遍么?想看, 就是好作品。

那些总也赶不走的“老面孔”却总也拿不出好作品。主题先行的结果, 是好小品要填充进正面主题, 这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最后遭殃的是节目质量。

央视网络春晚直播观后感 第5篇

“春晚、宵晚、秋晚、跨年、网晚”作为总台五大晚会IP之一,网晚独特的网络基因和青春底色,备受网友和年轻世代的喜爱,自创办以来,网晚历经十年,不断突破创新,以“大象也能跳街舞”之态诠释总台转型创新的决心,2021网络春晚以“新年开新局,就这么开新”为主题,遍邀“开新合伙人”,共赴“青春嘉年华”。

梦幻联动 以青春方式打破“次元”壁垒

今年网晚的创新突破从舞台开始,270度的环形舞台给观众一种沉浸式体验的交互舞美,带给观众绝佳的视听互动体验。

舞台中央是一个璀璨神秘的“开新魔盒”,让观众从中收获“开箱”的惊喜。这种惊喜同样也融入到了节目的设计中。

一代国乐大师方锦龙用一把“带电”的琵琶,上演跨次元大秀《开新节拍一起嗨》,为传统民乐平添一份未来科技感,二次元风效果拉满。

“中国摇滚鼻祖”华阴老腔传承人携手青春活力的844女子摇滚乐队,一首《九九八十一》引爆全场,传统与先锋的碰撞,擦出怎样的火花?

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舞蹈家王家鑫《一舞惊鸿》,将古典汉唐舞,融入裸眼3D的舞台效果,真人加CG的破次元共舞,带来怎样的视觉盛宴?

创意无限 以青春方式诠释时代经典

今年网晚在包容性和融合度上达到极致,创意性地将不同圈层的文化与主流价值观融为一体,用创新的方式对话网络新世代,以跨时空的流行元素唤起不同年龄层的青春记忆。

三届街舞冠军韩宇、叶音和杨凯首次在央视舞台合体,央视经典IP主题曲和精彩绝伦的街舞battle,将舞台气氛点燃,青春风采激昂释放。

“小鬼”王琳凯一曲《偏爱》,电音与rap的巧妙融合,为歌曲增加更多色彩,舞台燃炸气场全开,高科技舞台更是“神还原”,在仙侠的氛围中,观众共同走进大型“爷青回”现场!

打破界限 以青春方式表达开新态度

今年网晚十分“敢玩”,去主持人化的设计打破了传统晚会的叙事逻辑,而“开新合伙人”角色的引入,让晚会更加贴近每个人的生活,不管是舞台上的表演者还是屏幕前的观众,在这场晚会中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开新”态度。

汪苏泷爆发小宇宙演绎一首《不服》,歌词中充满了青年人执着追梦的热血无畏;周笔畅携手华彩少年黄子弘凡、方书剑、聚来提、袁帅共同带来《用尽一切奔向你》,坚实而有力量的歌声,演绎着不懈追梦的人生态度和义无反顾的热血青春。

毛不易以一首娓娓动听的歌曲《像我这样的人》,唱出了每一个平凡你我的生活,给人以温暖的抚慰与坚实的力量。

平均年龄74.5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更是展示出了令人惊叹的无限活力,他们用一首《少年》展现出了朝气蓬勃的风采,即便年逾古稀,却一样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这些歌曲背后还隐藏着怎样令全场动容落泪的故事?

2021网晚还有更多令人共情共鸣的节目,蔡徐坤联合中国爱乐乐团以一首《山河无恙在我胸》致敬抗疫英雄,温和坚毅的歌声同时唱出了青年人的担当与力量;马伯骞与懒惰(赵海生)、TangoZ(钟祺)、鱼翅(卢禹弛)、石玺彤、于贞(杨宇珍)用说唱的形式唱响家乡之美,用燃炸全场的rap表达对家乡的拳拳赤子情。

此外,晚会还邀请到了一系列令人惊喜的组合,例如由外卖小哥组成的“蓝骑士乐队”,“圆梦组合”李佳琦和张韶涵,“她力量”组合薇娅、乃万和VaVa,“声入人心”限定组合余笛、何亮辰和徐均朔。

除此之外,总台“元气记者”王冰冰、“治愈系歌手”段奥娟、为家乡代言的丁真,以及隔壁老樊等,都将惊喜亮相,为观众倾情演绎。

央视春晚传递中国正能量 第6篇

据今年央视春晚总导演吕逸涛介绍, 今年春晚紧紧围绕“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的主题, 将全国人民的年度记忆形成令人难忘的文艺表达, 展示出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实现“中国梦”的坚定决心, 以及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必胜信心。

在今年的春晚上, 观众看到了来自泉州、西安、广州、呼伦贝尔4个分会场各具地方特色的节目和新年问候。据了解, 分会场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东西南北中, 全民大联欢”的理念。为了突出这一理念, 今年春晚的南方节目也较往年有所增加, 如苏州评弹、西南少数民族歌舞等。

央视网络春晚 第7篇

一、央视春晚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80年代的春晚,由于人们刚刚从“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中走出来,依托的是改革开放的逻辑,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大联欢,所以得到了广泛认同。进入90年代后,商业化、低俗化一直充斥着春晚,开始受到种种质疑,虽然2012年强力铲除了广告和贺电环节,但观众对于这种表面的改变似乎并不买账。

1、政治色彩浓厚,形式化严重

春节晚会在除夕夜播出,兼具双重属性:一是辞旧迎新之际,需要对传统年俗和欢快心理作艺术呈现;另一重属性是除夕夜所要承载的祈求吉祥的神圣性和仪式性。此外,央视作为政府宣传职能和喉舌功能的媒介,在春晚节目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和赞美歌颂祖国之情也是其职责;但任何附加意义都不应盖过其主要功能,近年春晚过分追求仪式感和宏大性,政治说教,单向灌输,走齐梁形式主义,而忽视了其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大联欢,造成中国人民与春晚的距离越来越远,观众笑声越来越少。

春晚严格的审查机制,要求春晚节目要“先有意义,再有意思”,是一种主旋律生产方式。作为万民瞩目的媒介平台,“为国争光、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尊老爱幼、勤劳致富”等基本精神价值必须贯穿在节目当中。以道德风尚这一主题为例,“1996年小品《一个钱包》表现“拾金不昧”的高尚风格;2003年小品《都是亲人》、2007歌曲《孝敬父母》表现“仁义孝道”的道德品质;2004年相声《让一让,生活真美好》表现“互让互利”的职业精神。春晚染上浓烈的政治色彩,主题刻意拔高缺乏亲和力,被戏称为“文艺的新闻联播”。

2、节目内容同质化、低俗化、反智化,鲜有创新

春晚的缺乏创新,是近十几年来观众们指责的焦点。每年春晚都会有一个主题,我们可以从其余历届春晚主题中管中窥豹,

如若不加以说明,春晚便是指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央视春晚利用垄断性资源,动用强势公权力,一度在除夕夜所有电视台都在直播或者转播春晚,可见春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而作为一项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共同祈愿的栏目,特别是作为收视重点的小品、相声,丧失底线的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却屡屡出现内容低俗化反智化的倾向,其中赵本山的小品成为众矢之的。1998年赵本山的《拜年》于笑声中凸显中国小人物无权时的焦虑,让我们感受到生活安全感的危机,笑声过后更添诸多思考,而2011年小品《同桌的你》说到“走进一个苞米地,此处省略多少个字”,用挑逗性的暧昧想象为技巧,引导观众哄笑。其《卖拐》系列小品更被指嘲弄残疾、智障等弱势群体,脑筋急转弯片面地以取悦大多数人为借口,制造低俗的“笑果”,一厢情愿的拉低观众审美趣味。

另外,相声、小品台词大量挪用和抄袭网络流行语,反复出现的老面孔、大腕,使人产生审美疲劳。凡是涉及技术的节目都越来越好,而和人文有关的却越来越差。春晚如何走出创新窘境,获得观众认同,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形式下春晚的改革路径

1990年代以来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无论怎样办春晚,似乎注定是办不好的,就是因为改革共识的前提不存在了。新千年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也一再受到西方思想的侵蚀乃至左右;观众的接受动机各异,众口难调,甚至有两会代表提议取消春晚的举办。九十年代的春晚危机有赵本山去拯救,那现在春晚的危机该怎么解决?

1、确立核心导向:维系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

每年春晚后都会迎来一番褒贬不一的评论,有时候骂声盖过赞扬声。然而不管如何挨骂,春晚收视率依然坚挺。这是因为春晚承载的远不止内容上的娱乐,形式的重要性甚至已经超过了节目内容。当传统的祭拜祖先已经从除夕中消失之后,国人观看春晚逐渐成了一种仪式。这也便是“春晚”存在的理由:为民族的想象搭建了一个“心理事实”的虚拟化平台,寻找归属和认同,在“春晚”中感受自己作为“中华民族”这大家庭成员之一的真实的生命感受,在歌舞、小品等文艺节目中感受民族的“大我”与“群体生命”的存在。

目前来看,专家学者谈得最多的、批评最严厉的,都集中在春晚节目表现出导演们缺少必要的文化视野和文化判断力。许多节目出来,大家看到的是节目的文化缺陷和伦理纲常问题,但导演们宁愿相信“笑声”,不愿相信“良知”。目前学界普遍的共识是,春晚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口号、忽悠、煽情,而是缺少文化灵魂。肖鹰教授指出,春晚作为年度最重要的国家综艺晚会,它的核心导向是维系和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认为,个体的记忆其实是一种关于文化的记忆。文化记忆的实质已经超越了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的范围,关涉到人类社会和思想的历史延续性问题。因为,在文化记忆中,“通过群体成员一起参加纪念性的集会,我们就能在想象中通过重演过去来再现集体思想,否则,过去就会在时间的迷雾中慢慢地飘散。”

2、去政治化

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文化行为日渐成为一种市场行为,文化产品走下了圣坛,与其他商品一样进入市场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中。近十年来,春晚偏离了满足大众娱乐的轨道,变成了政治宣传和审美、娱乐、商业结合而成的复杂体,其结果就是春晚在官方意志、商业需求、观众审美之间难以维持平衡。

日本最高水准的歌唱晚会《红白歌会》之所以受欢迎,就因为它的“去政治化”。它完全是喜庆的、放松的,可能有一点商业演出的性质,但完全是和政治、意识形态没关系的。春晚在这一点上很难达到,但2012年春晚的三十而立转型,似乎也让人民看到了春晚改革的决心。2012年的央视春晚去除了商业广告植入,改变了政治说教传统,选用新生代演员节目,打造了敞开式舞台背景,显得更温馨、更亲民、更有时代特色。

3、创新文艺形式,打造精品节目

2012年春晚虽然在形式上有了很大突破,但观众的评价似乎没有想象中的效果,究其原因,还是节目质量差强人意。春晚是中华民族大联欢,我们虽不能以专业的艺术审美来要求,但节目质量关乎春晚前路。

春晚是一个民族艺术形态与艺术精英的集中展示,歌舞、小品、相声是晚会的三大支柱,全国民间曲艺有上百种,说唱、歌舞种类更是举不胜举,这些艺术种类经过长期积淀,经过艺术家的加工,不乏艺术精品,如果对其进行符合当代广大观众审美的改造、包装,完全可以吸收和利用。此外,春晚还应充分运用“混搭”、“嫁接”等创作手法,创新出更多的优秀节目,使之变成春节晚会的节目,力求让春晚形式多样,百姓喜闻乐见。

而提高春晚节目质量的方法就是打破垄断,充分竞争。重庆市侨联副主席邓明鉴曾在人大会议上提案,笔者认为是有可行性的。他提议,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春晚节目的设计框架意见,由春晚审查组汇总后制定几套反映民意的节目框架;通过互联网、报纸等方式将方案进行公示,由全民投票决定采用哪套方案,体现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所有节目通过竞争上岗,提高春晚质量。

三、小结

归根结底,春晚变革路径的核心问题在于要处理好“联欢与仪式”的关系,走变单向传媒为双向传播、变灌输为沟通、变封闭为开放之路。春晚在消费、政治、资本和文化等各种力量的博弈中,三十年依然保持强劲的生命力。但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不断满足挑剔的观众,让观众笑;并继续承担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承载中华民族想象共同体的任务,让春晚笑到最后,春晚节目组任重而道远。

摘要:30年,春晚走过了一条观众被动接受、主动质疑到危机四伏的路程,社会各界对于春晚的批评和指责也理由不一。文章通过对三十年春晚的研究梳理,参阅相关资料,在文中对央视春晚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出发,分析春晚面临的挑战,寻出春晚与观众渐行渐远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可能的解决路径,以期在反思中促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春晚越办越好。

关键词:央视春晚,挑战,想象共同体,创新

参考文献

[1]叶匡政.当春晚成为一种国家仪式[N].燕赵都市报,2009-2-3.

[2]汤小芳,沈鲁.央视春晚的模式化弊端及变革路径分析[J].媒体时代,2012(1).

央视春晚的传播仪式观分析 第8篇

从广义上来说, 仪式“既指特殊场合情境下的庄严神圣的典礼, 也可以是世俗性的礼仪做法, 还可以是被传统规范的一套约定俗成的生存实践, 或由国家意识形态运用的一套权威模式”。[1]央视春晚这个仪式就可以理解为“国家意识形态运用的一套权威模式”。国家借助央视春晚塑造统一的国家意识形态和族群文化, 发挥着规范春节群众性活动的功能。因此, 本文试图从传播仪式观的理论角度对央视春晚的传播特色进行分析, 并且为央视春晚的进步与发展提出建议。

一、理论基础

(一) 传播仪式观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杰出的新闻教育家詹姆斯·凯瑞 (James W.Carey) 是公认的文化研究的创始人, 其在1989年出版的《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传播仪式观。他认为, 为了便于把思想做一个归类, 可以将传播的定义分为两大类:传播的传递观和传播的仪式观。[2]也就是说, 传播的传递观指的是信息在空间中传播和发布的过程, 是一种单纯的信息量的传递, 这意味着一种权利的控制。

(二) 传播仪式观下的春晚研究

近年来, 由于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以及观众审美的变化, 春晚不断受到抨击, 如何令其在当下的媒介环境中继续繁荣发展, 是许多学者致力于春晚研究的主要原因。周敏从新媒体的角度论述了“后春晚”时代央视春晚的出路, [3]吴迪从“集体记忆”的视角提出了春晚创新的方式, [4]郭庆从舆论的角度为春晚的改进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5]吴志锋从模式的角度为春晚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6]同时, 文化研究是近年来传播研究的热点所在, 不少学者也从传播仪式观的角度对央视春晚进行了研究和解析, 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春晚的意义以及为春晚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提出意见。王立新在《春晚如何?如何春晚?》中从仪式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春晚中所蕴含的“家与国”的理念, 分析春晚在当代社会存在的文化意义及功能, 指出其作为媒介庆典仪式的性质, 并由此提出春晚应具备的风格、特点以及需进一步关注的问题。[7]郭讲用从传播仪式观媒介仪式视角来关照中国春节仪式的变迁。[8]张华将电视与仪式结合起来, 论述了正是由于电视的有序展现才促成了春节的“去仪式化”和春晚在电视仪式中的“再仪式化”。本文则试图从传播仪式观入手, 分析央视春晚的传播仪式特征, 从而揭示春晚的精神内涵。

二、央视春晚的“传播仪式”特征

近年来, 受众的审美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不断提升, 各种综艺节目也层出不穷, 这些综艺节目无不掀起一场全民狂追的热潮。在媒介竞争激烈、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 节目以何种形式吸引受众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并且, 在四大卫视都有权播送春节晚会的情况下, 央视春晚还是感到了不小的竞争压力。在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中, 央视春晚应该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 在众多综艺节目中保持领头地位。本节就从央视春晚的“传播仪式”特征来分析春晚是如何吸引和影响受众的。

央视春晚中的“传播仪式”特征并不仅仅体现在整场春晚的表面, 而是隐藏在春晚的方方面面, 如春晚的筹备环节、受众观看春晚环节, 以及春晚结束后的各个环节等。

(一) 筹备春晚过程中的“传播仪式”特征

春晚常常被冠以“央视春晚”, 不仅是为了区别中央电视台和其他卫视所办的春晚, 关键在于体现央视春晚是由中央电视台所策划的。表面看来, 春晚是由央视总导演来策划与准备的, 观众对于春晚的不满也多集中针对总导演。例如, 2016年春晚由于没请六小龄童而引发广大网友的不满, 网上到处充斥着要求六小龄童上春晚的声音, 春晚总导演吕逸涛微博被骂90万条, 新浪热门话题#春晚彩排六小龄童节目被毙##春晚导演吕逸涛#等热门话题高居话题榜前列。事实上, 深究一下, 站在春晚总导演以及中央电视台背后的就是广电总局以及各级领导, 他们所代表的是国家的利益。

春晚中移入了“国家”这一仪式符号, 就为春晚奠定了一个独特的基调, 那就是民族认同、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所沉淀下来的民族精神就是爱国、团结、勤奋、勇敢, 将这些民族精神“注入”春节联欢晚会, 就为观众找到了共同的情感基础, 有利于激发民族情感、延续爱国热情。

(二) 春晚节目表达过程中的“传播仪式”特征

每年的央视春晚都是以综艺性文艺晚会的方式来呈现的, 其中包括歌曲、舞蹈、相声、小品等各种类别。俗话说, 艺术来源于生活, 却高于生活。也就是说, 春晚的种种节目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将现实生活中的国家大事、社会矛盾、人生百态等都融入春晚的节目表演之中, 为观众提供了一种简洁、直观但含义深远的表达方式和交流方式。

春晚将具有“仪式”性质的真实内容移入, 能够拉近观众与表演者之间的距离, 观众可以通过自身的理解来与表演者建立对话和交流。2016年央视春晚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将军与士兵》就简单而明确地说明了这一观点。《将军与士兵》的收视率达35.62%, 稳居同时段收视率排行榜第一位, 也是春晚所有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节目。该小品结合9·3阅兵和富国强军梦, 讲述了军长 (侯勇饰) 在膝盖积液的情况下仍刻苦训练的故事。其中, 侯勇的一段铁血独白掀起了作品的高潮, “我的父亲是个老八路。他最担心的就是我当军长之后变成‘官老爷’。如果每一个将军都是有血性敢拼杀的兵, 中国的军队一定会无往不胜!”小品融入了“富国强军”这一“仪式”符号, 向观众表达了中国军人的纪律、斗志和传承。

(三) 春晚节目观看过程中的“传播仪式”特征

在观看春晚的过程中, 我们总能不自觉地感受到一种“强制性”, 这种“强制性”并不是所谓的带有国家权力性质和机构的“强制性”, 而是建立在受众自觉自愿基础上的。我们有选择是否观看春晚的权利, 也能够对春晚进行自我的独特理解。但我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被春晚包围, 到处都充斥着对于春晚的积极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说, 春晚也就具有了强制性。春晚在其筹备和表达的过程中植入了“国家”元素, 受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对于表演的理解也会大多采取“主导”的方式进行解码, 也就是按照传播者所要传达的意图进行解码。春晚以其巨大的传播力度和宣传力度使受众完全沉浸在媒介仪式所带来的整合和控制的力量当中, 对春晚充满崇拜以及敬仰的感情。

三、结语

央视春晚每年都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有过度的褒扬、有客观中肯的评价, 也有无中生有的骂声。无论怎样, 它都成了春节的象征, 象征着团圆与欢乐。在央视春晚日渐式微的情况下, 从“传播仪式”角度入手来分析春晚, 可以为我国春晚的实践提供诸多启示。

首先, 春晚要改变以往单纯地以传播效果为目的的态度, 从传播仪式观的角度来对待春晚, 坚持善意性。一切节目的创作都应该从公众的利益出发, 时时刻刻都不忘人民的利益, 这样才能使春晚与受众有共同的情感基础, 从而吸引受众观看节目。其次, 要有不断创新的意识, 不能一味地迎合网络语言。在当今多元的文化背景下, 随着受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关部门也要为春晚注入多样的表现力。最后, 受众要用传播仪式观的思想去看待春晚, 重构符号的意义, 加强文化的力量。将宏大的爱国主题与民族精神以符号的形式注入春晚当中, 使受众可以感受到“传播仪式”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力量和集体信仰。

摘要:央视春晚作为中国春节文化的一种标志性符号, 一直是最具中国特色和规模优势的大型综艺性晚会。最近几年, 随着媒介竞争环境的逐渐激烈, 央视春晚日渐式微, 其面临着新的问题与困境。本文从传播仪式观的视角出发, 分析了春晚筹备、表达、观看过程中的“传播仪式”特征, 并且为春晚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传播仪式观,央视春晚,传播仪式特征

参考文献

[1]张华.作为电视仪式的春节联欢晚会[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报, 2008 (3) :94-97.

[2]詹姆斯·W·凯瑞 (美) .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M].丁未, 译.华夏出版社, 2005:30-32.

[3]周敏.试论后春晚时代的困境与出路[J].新闻界, 2011 (2) :103-105.

[4]吴迪.春晚:属于中国人的集体记忆[J].新闻研究导刊, 2014 (1) :14-17.

[5]郭庆.春节联欢晚会怎样对待观众的批评[J].电影评介, 2008 (3) :75-76.

[6]吴志峰, 张国涛.春节联欢晚会:“模式”之思[J].电视研究, 2004 (2) :8-10.

[7]王立新.春晚如何?如何春晚?[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9 (220) :173-176.

央视网络春晚 第9篇

1 春晚武术节目的传统与突破(1983-1994年)

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春晚。可以说,这届春晚是举办得最“朴实无华”或者说是最“原生态”的一届春晚,由于经费缺乏,包括舞台、灯光、道具、演员服饰等元素都比较简单,武术套路表演同样具有此类特征。内容上有个人单项套路,包括八卦掌、醉拳、双刀和长穗剑;有双人对练项目空手夺棍。形式上,主持人在每个单项表演之前向观众介绍表演者姓名、归属运动队、运动成绩、表演项目名称等。在没有场景布置和音乐伴奏,没有故事情节或主题表现,包括表演衔接上也没有任何舞台化处理的情况下,将纯粹的武术套路表演搬到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来。

1985年春晚的武术节目在形式上虽然延续了1983年的演出形式,即由主持人在节目开始先向观众介绍节目表演者的情况,但有所突破的是,表演者的身份除了全国武术冠军外,还有在武打电影里出演过重要角色的演员,像多次蝉联全国全能武术冠军的赵长军,曾在电影《武当》里出演司马剑一角;连续六次获得全国南拳冠军的邱建国,曾在电影《南拳王》里担任主角;全国女子武术冠军张小燕也曾在《自古英雄出少年》中扮演“媳妇”的角色。因此,演员对于观众来说具有更高的熟悉度和人气。本界春晚的武术节目与1983年相比已不再是单纯的武术套路表演,而是加入了简单的故事情节,由不会武术的《自古英雄出少年》中的“大丈夫”充当引子,在他“媳妇”与各路好汉中间制造矛盾,引发出武术对打的影像效果。节目除了武术表演外,还加入了诙谐幽默元素,增强了节目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1993年《龙鼓喧天震四海》节目的一个突破就是首次动用了舞台道具———锣鼓,打破了无声表演的模式,让观众可以在视、听两个维度上对节目进行审美欣赏。《龙鼓喧天震四海》与其说是武术节目,不如说是以武术元素为主的舞蹈类节目。开场的仪式,复古的长衫、士兵装,腰鼓、暮鼓、锣鼓、灯笼,古典唢呐、鼓乐、钟声等欢快的音乐,营造出一派吉庆的节日氛围。由士兵队列伴舞,影视明星成龙在一圈鼓中,以长棍亦武亦舞。这台节目取得了成功,被广大观众认为是春晚武术节目的经典之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名人效应对于武术宣传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所展示的“武术”在这一刻并不是最重要的,他们能够在节目中出现,这本身对于该节目而言就意义重大,它使观众爱屋及乌,因为喜爱和推崇明星本人,而对他所参与表演的节目也倍加喜爱和推崇。

在1994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由两个地地道道地来自于民间、由农民自己演出的节目,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其中一个就是来自山东郓城宋江武术学校的农民孩子们表演的《狗娃闹春》。《狗娃闹春》带着一派山野和童趣,用浓郁的乡土气息走进了春节晚会的大雅之堂。曾有专家断定《春晚》势必将“大踏步地走向民间、采风问俗、撒网挖宝”。因为“这是我们博大的民族性的延续与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蔓延。正是这种原汁原味的朴素的、清新的、真诚的节目冲散了不少城市舞台的陈腐之气”。[2]现任央视文艺中心主任的郎昆曾在1995年的《电视研究》上撰文指出:“有一种节目形式,我们叫它‘嫁接’节目(也称‘杂交’),正在大踏步地走上电视屏幕,占据越来越重的席位”。[3],而《狗娃闹春》就是一个由武术和舞蹈共同组成的“嫁接”节目。

2 春晚武术节目的转型与创新(2003-2006年)

2003年,河南少林塔沟武术学校以《十二肖大拜年》的节目样式登上了春晚舞台。《十二肖大拜年》是以一台妙趣横生的武术剧出现在春晚舞台上的,这是一种崭新的武术舞台表演形式。该剧以各种少林硬功及象形拳功夫为基础,揉合了现代舞舞蹈艺术,并融汇人们的传统习俗,结合十二生肖的形态、习性创编而成的。演员表现惟妙惟肖,生动活泼,充满热闹欢乐与喜庆祥和,顺应了观众在春节期间对电视文艺节目风格所普遍怀有的心理期待,也符合春晚追求“欢乐、祥和”气氛的共同主题;节目情节短小精干,寓武于乐,妙趣横生,观众喜闻乐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004年春晚武术节目之所以没有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武术没有以独立的节目形式出现,而是为少儿歌组合节目中的歌曲《英雄小哪吒》进行武术伴奏。这个节目时间很短,前后只有1分多钟的时间;演员们在歌手演唱时穿插了一段集体拳术,一段集体鞭术,还有几个定势亮相动作,形式和风格上没有太大的突破,加上摄像机也没有给武术表演者太多的镜头,而更多地给了歌曲演唱者,所以这一年武术节目的演出效果比较平淡,没有产生大的反响。

2005年,由河南电视台选送、河南少林塔沟武术学校的演员们表演的武术歌舞《壮志凌云》实现成功转型,并最终取得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观众最喜爱的节目歌舞类二等奖的荣誉。《壮志凌云》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于演员们扎实的武术基本功和令人惊异的武术绝活。节目内容上,是以一个年龄10岁左右的小男孩表演的鞭术开场,紧接着是演员们的高难度空翻动作、硬气功和太极拳表演,在节目的后半段,影视明星成龙演唱的《歌曲男儿当自强》把整台节目推向了高潮。节目风格上,《壮志凌云》体现了2005年春晚导演组主张采用的复合性美学构架,在声、光、电、屏、飞、景等诸多方面的交叉、叠加、复合,焦点突出,主副分明;充分地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即舞台的升与降、开与合、方形与圆球,以及灯光的变幻、激光的妙用、烟雾的释放、大屏幕背景画面的巧设等,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整台节目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壮志凌云、气冲霄汉的神姿与气魄。

2006年春晚武术节目是为由大陆、香港、台湾三地歌手合唱的歌曲《百家姓》进行伴武。这次伴武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使用了“板凳”。板凳是武家传统兵器之一,在许多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以板凳作为兵器,在《武林》、《中华武术》等武术杂志中也曾有过对板凳功的介绍。在《百家姓》这个节目中,板凳的使用主要不是当作兵器,而更多是作为辅助表演者完成武术特技动作的工具和表达节目寓意的道具。如在歌曲前奏部分,舞台中央小演员站在竖起的板凳上做朝天登动作,一方面既要完成动作,一方面还要保持身体平衡,防止从板凳上掉下来,难度可见一斑。2006年的《百家姓》,虽然不是作为独立武术节目出现的,但是它却取得了成功,它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歌曲前奏、间奏和尾奏时场上的空白,无论是演员的表演、服装,还是舞台道具设计都很好地烘托出了现场的气氛,有些出彩的地方甚至盖过了演唱者的演唱,博取了更多观众的眼球和掌声。

3 春晚武术节目的多元与融合(2007年———2010年)

2007年,春晚中《行云流水》一经播出就受到了国内外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引起很大反响,并最终获得了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观众最喜爱的节目歌舞类三等奖。《行云流水》这个节目的舞台以行云为背景,墨绿、凝蓝、明黄交相呼应,由专业舞蹈演员、国家武术集训队八名太极拳冠军以及来自河南少林塔沟武术学校的学生共同完成,他们用矫健的身手、深厚的功底和从容的气质给广大观众带来了美的视觉享受。节目内容分为三部分:扇子舞、太极拳、南拳。节目将武术、舞蹈等元素融合在一起,配以空灵飘逸的音乐,唯美的意境,飘逸、古典的服饰道具,寓意深刻的舞台造型以及优雅脱俗的舞美效果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如行云似流水的艺术主题。太极拳作为《行云流水》中的重要部分,节目内容上糅合了陈式、吴式、孙式、杨式、武式等流派的具有代表性的招式。节目形式有分练和合练。合练时,以舒缓和整体感为主;单练时,动作节奏快慢相间、刚柔并济、动静结合,加上高难动作的点缀,产生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舞台感染力,展示出太极拳的古典与时尚、传统与现代的强大生命力。

2008年春晚的晚会主题词是“和谐盛世、团结奋进”。武术节目《盛世雄风》与春晚主题相得益彰,节目内容产生出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气势。《盛世雄风》是由国家武术队、河南塔沟少林武术学校、北京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等多家武术团体联合打造的,在气势恢弘、节奏紧凑的音乐伴奏下,内容上,有拳术和器械表演,形式上,有个人和集体演练。此外,节目还设计了一套“燕子穿林”的舞台招式。“燕子”取自奥运福娃里“妮妮”的燕子造型,正好应对奥运年;“穿林”则要表演者立在木棍上飞起来,这种难度极高的武术表演,不禁让观众看得目瞪口呆、热血沸腾。视听效果上,运用了激光数字和自动控制等科技手段,营造出恢弘壮观的影像氛围,节目演出过程中,同时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塔的整个塔身和舞台正面的大屏幕上投放各种武术造型动作的背景画面,在历届春晚的武术节目中首次出现,成为2008年春晚武术节目的一大亮点。

2009年的《功夫世家》表现的是在一个传统武术大家庭中,因为教孩子练武,而引起了男、女两大派的相互对打,演员们有的赤手空拳,有的拿起兵器,有的甚至用上锅碗瓢盆,许多令人捧腹的幽默情节,在这比武过程中不断呈现。节目最后,热播电视剧《李小龙传奇》中李小龙的扮演者陈国坤登场表演,将整个节目推向高潮。2009年的《功夫世家》彻底改变了以往春晚武术节目正经严肃的风格,大胆融入了许多时下流行的幽默搞笑元素。这些幽默搞笑元素是以武术为手段的无厘头式或者杂耍性的打斗,包括所用的生活化的招式和兵器,更是融合了网络潮流化的元素,如“pk”,以及动漫性质的表现场景,如群殴、滑稽表情等;音乐也配合了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烘托出幽默喜剧氛围,同时满足了大众的娱乐和英雄崇拜的双重需求。

梳理和解读我国历年春晚武术节目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武术作品的呈现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不断发展、演变的。从1983年单纯的武术套路到武术与舞蹈的结合、武术与艺术的结合、武术与科技的结合以及武术与文化的结合等等,这种结合的发展趋势在近几年来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这也使得武术的舞台表演效果越来越好,艺术气息越来越重,文化韵味越来越浓,特技难度越来越高,观众反响(下转第74页)(上接第30页)也越来越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春晚舞台上偶尔还会看到一些泛武术的表演形式,这类节目往往以武术中的绝活、气功等形式出现,例如1984年的一家三口气功表演,1985年的《二指拉石钻砖》,以及2010年的《对弈》等,这类节目虽然不能代表春晚武术节目的主流,但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们观念中对于武术的印象,扩展着人们对于武术内涵的认知。我国著名武术学者古柏先生曾经说过:“民族传统体育要找到自己生存的大舞台。这个舞台是不是国际性的大舞台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大舞台要得到民族文化的认同,得到民族群体的积极响应”。[4]尽管现在休闲娱乐的方式得到极大丰富,看电视已不再是人们欢度春节的唯一选择,而且随着各地方电视台的崛起,对春晚的观众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分流,但是“央视春晚每年9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仍然彰显了它那无与伦比的影响力”。[5]对于中华武术而言,春晚无疑是宣传和弘扬自己最高的舞台,它使得“似曾被人遗忘了的中华武术”借助春晚的平台进入国人的视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市场经济,商品社会,武术需要通过媒体获得公众和国际社会的了解,因为只有当人们了解它,才有可能认可它,进而支持、维系和推动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金华.《春节联欢晚会》的价值取向[J].电视研究,1997(2):43-47.

[2]周金华.春节联欢晚会》的传播效果及发展趋势[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7(12):48-62。

[3]郎昆.浅谈春节联欢晚会的走向[J].电视研究,1995(01):28-31.

[4]古柏.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08(06):25-32.

央视春晚创新给城市台的启示 第10篇

一、敢用新人, 平民路线被点赞

春晚舞台不仅属于明星, 更属于百姓。羊年春晚筹备之前, 央视台长胡占凡说, 春晚保证“三不用”:低俗媚俗的节目不用, 格调不高的节目不用, 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的演员不用。央视开门办春晚, 面向全国网络征集, 起用选拔节目的获奖选手, 少请明星大腕。据统计, 羊年春晚有300多位群众演员登台, 既有来自社区, 跳广场舞的“中国大妈”, 也有身怀绝技的武术少年, 还有《星光大道》节目中获胜的“金嗓子”农民、草根歌手等平民演员。

走群众路线, 让平民登上春晚舞台, 节约了经费, 杜绝了浪费, 让综艺节目接地气, 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 培养了观众的参与意识, 对繁荣文艺舞台有着积极意义。

央视春晚为城市台做出了表率。策划综艺节目时, 不要一味青睐明星大腕, 要大胆起用新人, 敢于选拔平民演员, 敢于突破条条框框, 选择百姓喜闻乐见的表演门类和文艺节目。

二、触动热点, 反腐节目受追捧

羊年春晚的一大突破是反腐作品的出现, 相声《投其所好》、《圈子》、《这不是我的》等, 尽管没有预期中的精彩, 有些平淡, 但真实, 接地气, 有生活, 形象生动, 敢于讽刺不良现象, 勇于刺贪刺腐。这三个反腐题材的语言类节目大快人心。从观众的反应来看, 这三个反腐节目成为今年央视春晚的“高光时刻”, 表明了民众对贪污腐败现象的深恶痛绝, 以及对深入反腐的殷殷期待。

站在艺术的角度看反腐, 将日常案例带入相声作品之中, 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现象进行艺术加工, 对贪污腐败的官员、不作为乱作为的公务人员进行辛辣的讽刺与调侃, 让落马和未落马的“老虎”、“苍蝇”照照镜子, 是反腐形式的创新。

一台成功的春晚, 并不是越华丽越好, 也不是越热闹越好, 而是越能引发观众思考, 才越能深入人心, 语言类节目就担负着引人思考的重任。城市台在制作综艺节目时, 应弘扬主旋律, 传递正能量, 让语言类节目更有威力, 让综艺节目更接地气, 更有生命力。

三、引爆互动, 全民联欢抢红包

羊年春晚的最大亮点, 是在主持人撒贝宁和李思思的引导下, 观众参与春晚的即时互动。今年春晚特别增设了“秀秀全家福”、“摇摇抢红包”等线上线下的全民互动环节, 通过微信等新媒体技术手段, 实现荧屏内外的全民联欢。

央视春晚微信“摇一摇”, 微信是最大赢家, “摇一摇”对于微信有区别于“朋友圈”广告的独特意义。经过春晚的普及, “摇一摇”已成为微信首创的、重要而新颖的营销工具, 并让人们对看电视有了新的理解。今年央视春晚已成了全国人民手中的一个“道具”, 用户对春晚的理解不再只是“看”, 而是“玩”了。以往电视是无交互或弱交互的, “摇一摇”打破了传统, 可以设想:未来, 电视台携品牌可以在一切时间以一切名义与用户交互。

2015年的双屏互动将以央视春晚为起点被全面搅热。“摇一摇”是一个基于本地思维的商业化创新, 一旦和媒体“捆绑”起来, 除了可以创造心智影响和情感联系, 还可以帮助品牌直接延伸产品和服务体验。城市台可以通过互动交流, 提高观众的参与度, 增加收视率, 与商家联合, 进行品牌推广、广告策划营销。这比国外的营销方式领先一步, 多了一种与用户的交互场景。

上一篇: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下一篇:服装设计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