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范文

2024-06-11

罪与罚范文(精选12篇)

罪与罚 第1篇

少年伯格在他十五岁的那一年, 偶遇并结识了三十六岁的妇女汉娜, 在3次短暂的接触后, 他们发生了关系, 成为了情人。少年伯格爱上了汉娜, 而且从此再也没法从这种爱中自拔出来, 他生命从此再也没有为其他女人敞开过。对汉娜来说, 一开始伯格只是生命中的一个男人。汉娜对伯格反而是从性欲开始的, 因为“小家伙”什么都不懂, 也没必要和他谈了自己的过去。汉娜害怕谈论自己, 但她又渴望爱欲。伯格这样的小男生无疑是最佳人选。她的爱应该始于收到伯格的录音开始, 当她觉得自己被是人抛弃, 生命枯萎的时候, “小家伙”没有忘记她, 他的爱依然是那么炙热, 虽然伯格从来不看来她, 给她写信或打电话。“小家伙”重新点燃了她生命的热情, 让她看到了救赎的希望。但是, 就在可以出狱的那天清晨, 汉娜自缢了。

那么汉娜为什么会怀疑伯格的爱呢?这一误会为何发生?我认为这就涉及小说的核心问题“罪与罚”

小说很大一部分讲审判, 汉娜因为在纳粹统治时期做过集中营的看守, 因此在战后被审判, 这场审判在法哲学领域是非常著名的, 他直接促成新自然法哲学的复兴。电影中, 汉娜以执行当年的法律来抗辩, 她认为自己无罪, 因为当时的法律就是这样的, 她只是执行法律, 维护当年法律所确定下来的秩序。这也就是法哲学中实证法哲学主张的“恶法亦法”。然而通过纳粹的暴行, 人们开始反思, 难道大量屠杀犹太人的法律有存在的理由吗, 难道法律可以无视正义、自由、人权等理念吗?19世纪被“奥卡姆剃刀”剃除的形而上的概念重新回到法哲学领域。大家达成了共识, 那就是在国家法律之上依然有法律也不可剥夺的权利, 如自由、平等、公正等等。

“你有执行命令的义务, 但也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良心义务。”

汉娜正是因为执行了违法自然法的法律, 因此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小说的作者虽然是法学家, 但他并不是想用小说来讨论法哲学的问题, 他不是在这个层面讨论“罪与罚”。他探索的是更为深沉的“罪与罚”。

集中营的经历时刻的压迫着汉娜, 她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经历, 包括她不识字, 她不敢和什么人深交, 因为那不可避免的让他人看到她的过去, 因此她独居寡出, 没有朋友, 没有亲人。这种压抑让她时常产生自己被人抛弃歧视的感觉。在游泳池汉娜认为伯格疏远她, 这不是偶然的事件。汉娜的历史包袱即使没有这次的相遇, 迟早有一天也会发生同样的误会。即使永远没有这样误会的事件出现, 汉娜知道伯格永远深深爱上了自己, 她也会离开伯格。因为她背负着历史的包袱是没法和伯格在一起。爱代表着相契, 而这是汉娜害怕的。她的过去犹如让自己染上了麻风病。

影片的结尾, 伯格终于来到监狱, 看见了白发苍苍的汉娜。汉娜抬头看见伯格, 眼神中流入出被爱所救赎的生命之光。而伯格更多的是压抑, 当汉娜伸出手, 想让伯格握住她的时候, 伯格再一次“犹豫”了。是啊。这个从他15岁就开始让他魂萦梦绕的女人现在又次出现在他面前。他再一次遇到了“该如何是好?”的问题。伯格始终在一种让人窒息的压抑中艰难的靠近汉娜, 这种阻力恰恰来于伯格对汉娜不可抗拒的爱。

汉娜再一次误会了, 她原本被燃起的生命之火在汉娜的眼神中暗淡下去。伯格走了之后, 汉娜选择了自杀。有人说, 汉娜通过坐牢和自杀, 最终得到了救赎。虽然这种乐观给人带来一种安慰, 然而我认为汉娜恰恰是因为失去了救赎的希望而自杀的。伯格从15岁就爱上她, 在她被所有人抛弃的时候, 一如既往的给她寄送朗读小说的录音带, 有这样一个男人用这样一种巨大的爱, 一直支撑着她, 为什么汉娜不敢相信?还是前面说的“历史的包袱”, 她自己就没有原谅她自己, 所以她不相信还有人能原谅她, 爱着她。

这应该才是作者所要表述的“罪与罚”。

由此我想起了发生在父母辈身上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 早在我出生之前就宣告结束了。从宣告结束到今天的时间, 也已经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经历的时间。但是, 作为那之后的一代, 我们似乎对文化大革命有种天生的概念上的失明。我们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最具客观的解释, 也无法将这些非客观的解释转化为我们自己能够理解并将之内化的东西, 更不可能通过这种理解取得经验和借鉴来指引我们的未来。假如一个事件, 我们被灌输着一次又一次, 却根本不可能从中收获任何对我们的未来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那么, 这种灌输是徒劳无功的, 这个事件, 在我们看来, 是伪事件。我们尚且可以从司马迁受刑中学到历史感, 我们都理解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种种经验和借鉴, 但面对文化大革命, 我们一无所获。可是事情并非如此单纯, 面对不再具有指向性的伪事件, 我们却必须承担它带来的一切后果。别的后果不是今天我谈的重点, 我在本文中想说的, 是集体困惑。

今天, 没有人去问我们的父母辈:“你怎么忍心让你的同胞承受如此大的苦难呢?”

我们没有这么问过, 他们也没有这么说过。我们和他们形成了不常见的默契, 默认了让这一切都尽快过去、遗忘、伪事件化。一个人是无力的, 在集体中可以迅速地丧失自己的本来判断, 变成集体的一分子, 一个将人性碾压之后传送去火化的传送带的环节。这样的事情注定还会再次发生, 其实今天, 此时此刻, 就正在发生着。当无数网民谩骂侮辱韩国、日本、印度等无辜民众的时候, 这个传送带运转了;当我们感受到社会隐含的黑色规则的压力时, 这个传送带运转了;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认为只有中国才是真正伟大的民族而其他民族都卑劣的时候, 这个传送带运转了;当我们坚持自己的理想倍感孤独和寒冷之后试图寻找集体的慰藉让自己融化时, 这个传送带运转了;当我们忘记自己的愿望和信念, 左顾右盼企图通过别人定位自己的时候, 这个传送带运转了。

因此, 我认为, 中国文学关于“文革”的书写不仅不应当草率地结束, 而应当重新开始。

摘要:《朗读者》是一部引人深思历史的小说, 根据它而改遍的美国同名电影使这部小说广为人知, 作者本哈德.施林克为北莱茵威斯法伦州宪法法院法官。这本小说可以说是一本二战反思的力作。同时它也涉及了爱欲、实证法哲学与新自然法哲学的冲突, 但最根本的是讨论了一个古老的话题“罪与罚”。

关键词:爱情,罪与罚,正义,自由

参考文献

《罪与罚》读书笔记 第2篇

《罪与罚》读书笔记范文一

今年的国庆节,我读完了《罪与罚》这本书,我对这本书有着很多的想法与疑问。

这本书的作者是俄罗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是19世纪俄罗斯的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在国际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名誉,而这本《罪与罚》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本描写一位贫困交迫的大学生的故事。主要讲了他痛恨放高利贷的老板娘的盘剥,而愤怒行凶,可认为自己是伸张正义。后来,在杀人的恐惧和良心的谴责下,在爱人、朋友、家人和警官的帮助下,澄清了杀人的事实,并投案自首。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少见的社会心理小说,作者用这种方法写出了俄罗斯由现实主义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的革命。

我觉得这本书非常的精彩,在描绘主人公罗佳拉斯柯尼科夫杀人后的心理活动时,让我看了都叹服叫绝;当我看到罗佳在埋藏赃物时,作者对他的行动描写也是步步到位;当罗佳被判刑的时候,连我都为这位贫困的大学生感到可怜与惋惜。

一本好书就等同于一位优秀的作家,让我们多和好书亲近,多和作家谈话吧!

《罪与罚》读书笔记范文二

《罪与罚》,一部最具有影响力的俄国小说之一,描写了一个贫困法律系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受罚和救赎的全过程,整本书以他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自己良心上的谴责和道德的惩罚为主线,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心灵上的煎熬和痛苦。

读完此书,我为主人公的遭遇感到同情,我想,他的所作所为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如果我们处在那个时代,也会像他一样的。即使是后来莫名其妙的自首入狱,他都不觉得自己有罪,他说:“只要以完全独立、全面摆脱世俗观念的观点来看问题,那么我的思想当然就根本不是那么奇怪了。”可是,这只是一种最幼稚的想法。他不懂为什么自己要自责,不懂为什么要忧虑,为什么没有人理解。或许这只是成长的烦恼。小说最后,说他是因为爱情获得了新生,而我认为他只是找到了新的希望罢了。正如他所说有希望的人就是“不平凡的人”。在我看来,拉斯柯尔尼科夫具有一颗敏感的心,聪慧而不甘平庸的头脑,也正是他的敏锐洞察力和思考让他陷入“罪”,他认为现实社会需要一个“伟人”来创建一个更好的未来。在他的眼里,“伟人”拥有极大权力,可以在建设美好社会的过程中犯罪;在他的意识形态里,社会上的一些邪恶势力,只是邪恶力量的载体。然而,拉斯科尔尼科夫却忽略了其人体形态。他的这种思想也让他犯下了不可弥补的过错,从而受到了“惩罚”。

这部小说耐人寻味,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思索。如果精神上不够强大,社会只会给你的生活给予打击,让你陷入迷惘和焦虑。在通往解救的道路上,人生必定会充满许多的纠结与挣扎,矛盾和犹豫。然而,是什么足以让人不畏惧通往救赎道路的艰辛和苦楚呢?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心和爱,是心中的信念,就像拉斯科尔尼科夫感受到索尼亚和妹妹杜妮亚的爱后,他勇敢的走出了心中的阴影,走向解放和光明,也因为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他消除了心中的恐惧,战胜了自己。

中捷罪与罚 第3篇

“实际上,大股东占资目前已不是个别现象,是普遍现象,”知名财经学者夏草向《英才》记者表示,“大股东占资在2005年到2006年是非常态,现在又成为了常态。很显然,拿中捷股份开刀是证监会在杀鸡骇猴!”

正如夏草所言,在中捷股份之后,证监会趁热打铁,安排部署各地方证监局严防大股东占款问题的卷土重来,随后德棉股份、九发股份、*ST宝硕等公司大股东东窗事发。

然而,在这种“常态”之下,我们是否应该简单地把所有问题归罪到上市公司身上,并“得而诛之”?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国资本市场来说,罪与罚,哪个更有探讨的意义?

占资投向之谜

从这一系列事件集中爆发的时间点来看,其违规的路径也与股市由熊转牛的轨迹不谋而合。

尽管5月26日,中捷股份利用深圳证券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网上平台召开了中国A股市场历史上首场致歉会,但投资者对于大股东致歉的态度并不满意,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中捷股份大股东无法明确地解释自2006年起占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是如何使用并产生了多少收益。

“违规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是用于发展集团产业,现在已经全部归还,资金将用于股份公司发展。公司大股东对这次事件值得深思,对公司的股份会长期持有。”这是在致歉会上,中捷股份前董事长蔡开坚应对上述质疑的回答。

6月26日,《英才》记者再次致电中捷股份询问占用资金去向的问题,对方相关负责人的回答和蔡开坚的表述如出一辙,并没有明确说明资金的投向和收益状况。这样的回答显然是无法堵住市场的质疑和猜忌的。

“如果真去发展集团业务了,为什么不能把收益情况光明正大地公开?显然另有隐情。”一位网友投资者愤而在股吧里留言。而一位了解中捷股份的分析人士向《英才》记者透露,“中捷控股曾说把资金拿去发展厨卫和物流了,但资金很可能被大股东拿去炒股了,而且是炒作中捷股份,从2006占用到2007年大牛市,现在还款,正好一个周期。”

对于中捷股份大股东占用资金投向,财务专家出身的夏草和财经评论专家侯宁也认为很可能是大股东用作炒股了。“之所以再次出现这类事件,不单是监管的问题,与市场大气候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夏草指出。

一个自2006年来不断演绎的“神话”是投资股市的收益率一直呈加速上涨态势,资产翻一番、两番的比比皆是,一直到2007年10月达到顶峰。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国内平均实体投资收益率不到10%,尤其在制造业,这个数字更低。

“这几年,我们有时候一年辛辛苦苦下来,才5%左右的利润,要是把投入生产的钱拿来炒股,一天就能赚出我们一年的利润。”这是一年多前,一位中型传统制造企业老板对《英才》记者颇为无奈的一段表述,彼时他正准备和很多制造业出身的老板一样试水股市。而这样的现象,在上市公司中企业也不鲜见。

深交所数据显示,与2006年半年度相比,2007年上半年深交所主板公司主营业务对其利润总额的贡献率下降了27.32%,而投资收益则大幅上升,对利润的贡献率上升幅度高达50.19%。沪市数据显示,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上半年投资收益合计约300亿元,其中来自二级市场投资的收益近110亿元。

“在股市高收益的诱惑之下,一些大股东自然将手伸向了上市公司。”前述人士分析,实际上,从这一系列事件集中爆发的时间点来看,其违规的路径也与股市由熊转牛的轨迹不谋而合。

大股东占款仍会大量出现?

将大股东占款行为放入不断从紧宏观经济环境和低迷的行业背景之下,或许就不难理解。

整治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曾是证监会下重拳整治的领域。在2002年前后,两市大约有60%的上市公司都存在资金被大股东占用的现象,占用资金一度竟高达千亿元以上。在此背景下,2005年10月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务必在2006年底前偿还所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同时,在法律制定上也加大了对侵占的刑事打击力度。此后,形势明显好转,到2007年底没有解决的占用资金不到100亿。

而经过历年的整顿和违规真空区之后,中捷股份之流会不会重新大行其道?

就在中捷股份被爆大股东占资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另一则关于飞跃集团资金链断裂的新闻被广布于各大财经媒体的重要版面。飞跃集团与中捷集团同出台州,又同是缝纫机设备制造企业,但与中捷集团不同的是,飞跃旗下并没有上市公司可以为集团输血,而其资金的困境早在2007年上半年就已显现。不过,根据《英才》记者在台州的调查和上市公司的公开财务资料来看,中捷股份的日子也不算太好。

在中捷股份的致歉会上,蔡开坚也表示,“民企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在目前的融资环境下很难根治,除非有足够多的融资渠道,我也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因为没有钱就厚颜无耻地去拿别人的钱?”蔡的解释当场就遭到了投资者的炮轰,但“蔡的言论的确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民企尴尬的生存环境,虽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已经讨论了多年,但现在依然没有解决,在目前银行信贷收紧的当口,这一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好,中捷的问题还会被大量复制。”一位财经界人士指出。

实际上,最近一段时间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困境的不绝于耳和民间信贷的异常活跃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在当前宏观经济大环境下,中捷股份大股东占款绝非是个案问题。因此,我们无法单纯的去指责上市公司大股东道德水准和其公司治理的能力,这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分析中捷股份案例的意义在于对相关制度的调校,使其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同时也能作出适应性的同步反应。

治理很难很无奈

大股东占款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头痛医头的问题,只能从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综合调理,才可能治愈顽疾。

在近一段时间内,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问题集中暴露之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成为投资者最关切的话题。毕竟,大股东占款问题对于中小股东来说是不公平的,如不遏止,未来的代价可能更大。因此,证监会对于中捷大股东的判罚态度就显得意义非常。

“轻判的代价可能会很大。必须要让违规付出代价,这样虽不能杜绝此类事件,但起码可以减少。”天相投资首席分析师仇彦英向《英才》记者分析,正是前几年对这类事件没有严肃处理、从重处理,才造成了近期此类事件的回潮,“如果当初就依据法律从重处理,威慑力就出来了。现在的问题是不缺法律,而是缺少一些严惩的治理,在欧美甚至香港市场,对于此类事件的惩罚力度是相当大的。”

仇彦英还主张加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力度,要求公司必须将真实的信息全面公开,“鉴于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的特殊关系,所以必须要求上市公司如实公开与大股东的资金和业务往来信息。”

不过,夏草则认为大股东占款问题的普遍性使得中捷股份不可能成为判罚的特例。“中捷股份已经涉及到欺诈增发,但不太可能这样判,因为这种事情市场上太多了。除此之外,现在上市公司很难做到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资产、财务、机构和业务方面‘三分开’、‘五独立’,也就难以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资源型城市的罪与罚 第4篇

2013年12月3日, 美国联邦破产法官罗兹做出裁决:底特律市符合联邦破产法第9章的相关规定, 符合申请破产保护的资格。这座曾经风光无限的汽车城正式宣告破产, 它也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城市。

破产, 作为一种成本由市场来承担和化解的经济手段, 在资本与市场的博弈过程中, 如今已经司空见惯;但一个城市的破产, 其问题与后果的严重性显然与之不能同日而语。“汽车城”底特律的破产引来很多中国人的关注, 引发对众多城市如何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关注和讨论。与国外城市破产不同, 难以想象中国的城市会申请破产, 但中国依然有200多个城市实际上与底特律都有类似命运, 这些城市就是“资源型城市”。面对经济风云变幻的局势, 这些城市也体会着城市兴衰后“罪与罚”的痛楚, 更在深刻地觉醒其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式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 是指因当地资源的开发而兴, 并在一段时期内主要依靠资源采掘支持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城市类型。这些城市对于我国来说并不少见, 教科书里也多见对它们的描述:煤城阜新、草原钢城包头、江南煤城萍乡、瓷都景德镇、汽车城十堰、拖拉机城洛阳、锰都湘潭、花炮之乡浏阳、世界锑都冷水江、锡都个旧、盐都自贡……而这些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也是中国工业发展最初开始的地区。

如东北和近东部地区的抚顺、鞍山、本溪、阜新、鹤岗、鸡西、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等一些资源型城市较早地得到了开发, 这些城市所供应的大量煤炭等资源也成为对国家工业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而随着中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 中国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又先后促进了玉门、克拉玛依、嘉峪关、攀枝花、六盘水、东川、乌海等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兴起。此后随着中国工业生产能力的提高, 长春、洛阳、大连、瓦房店、深圳、东莞等制造业资源型城市也得到了崛起的机会。

这里有一个疑问, 制造业城市也属于资源型城市吗?专家表示, 资源型城市的职能特征主要体现在其专业化部门的分工程度上, 比如采掘业、工业、建筑业等所占的比例。由于工业可进一步划分为煤炭、石油、冶金、森林、建材、电力、机械、化学、电子、食品、纺织、缝纫、皮革、造纸、文教和其他16个工业行业部门, 那么随着城市工业职能的演化, 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可能经历若干职能的变化, 于是资源型城市目前的概念就不仅包括我们传统概念上的矿产采掘业城市, 还包括制造业城市和商业城市3类。

而在中国, 资源型城市还有一个明显的分布特征, 就是“扎堆分布”趋势十分明显。个中原因则是资源型城市和资源地的指向性明显相关。比如中国森工类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煤、石油、盐类矿产资源型城市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大型沉积盆地;黑色和有色金属矿藏矿产资源型城市则位于中西部的褶皱山系中;而制造业资源型城市则分布于人口和交通资源便利的中东部地区。

城市的发展总要遵循其内在的规律, 在耗尽了深埋的资源后, 众多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发展受困的困局。目前全国有700多座矿山已经或将要闭坑, 超过100多座采掘业城市资源处于衰减状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的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多个资源型城市的主打资源逐渐枯竭, 新疆克拉玛依、辽宁阜新、黑龙江大庆、河南平顶山、山东枣庄、山西大同、甘肃白银、四川攀枝花等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经济结构失衡, 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等多重问题也愈来愈明显。

21世纪初, 随着中国制造业基地的转移和制造业的升级, 特别是最近几年的金融危机, 很多“一业独大”的制造业城市也遭遇寒冬, 暴露出这些城市经济高速增长背后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等种种问题。比如汽车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70%的中国汽车城长春, 以日系汽车生产为主的广州, 曾一度占据全国陶瓷产量20%的景德镇, 以发展鞋业、服装、皮革等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业的温州, 凭借房地产发迹的海口等城市, 这些城市背后的危机虽然没有矿产采掘业城市的危机那样显著, 但其背后所暴露的“资源产业结构矛盾”也增添了中国产业调整的困难。

不仅如此, 资源型城市在中国正呈现出迅速增加的态势。2013年9月,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2013—2020年) 》已经上报国务院待批, 与过去确定的资源型城市名单相比, 一个重大变化是, 数量上从过去的118个, 变成了262个。虽然新标准对资源型城市的定义范围放宽, 比如在“资源工业增加值占城市工业增加值的10%以上, 或资源行业就业占全部工业就业的比重达到5%以上, 资源占全国占有率的3%以上, 以及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这三条标准中满足任何一条, 就可将该城市定义为资源型城市, 但从国家所体现的实际情况来看, 随着矿产等资源开采速度的增加和制造业转型快速转型, 资源型城市乃至资源枯竭型城市都在迅速增多。一个典型的数据是, 国务院在第一批12个城市的基础上, 又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 其中有枣庄、黄石、淮北、铜陵、七台河、抚顺、铜川、景德镇等九个地级市, 玉门市等17个县级市, 可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块“短板”, 其转型的成功与否也关乎中国经济改革的总体进程。

建设—发展—萎缩—报废:资源型城市的宿命?

城市依赖于产业而生存, 而城市与产业的关系, 某种程度上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随着产业周期的变化, 企业如果遇到经营困境, 可以灵活地通过裁员、搬迁、合并、转让等多种形式来复活。但一座城市如果将希望押注在一个产业身上, 那么回旋余地则非常的小, 最后可能陷入覆水难收的僵局。

比如底特律, 其破产原因就是汽车产业在底特律的经济构成中占比达87%。在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 更是给财政收入80%依靠汽车工业的底特律致命一击。美国克莱斯勒、通用、福特等汽车三巨头在这场危机中遭受重创, 先后申请破产保护或重组, 致使底特律大批工厂倒闭, 就业岗位损失多达14万个。即便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数年里, 底特律仍活在危机的阴霾之中。

_美国底特律, 凋敝的城市场景。2013年12月3日, “汽车城”底特律宣告破产。

而在中国, 资源型城市乃至资源枯竭型城市数量的快速增加, 也折射出这些靠单一产业支撑发展的城市所面临的无奈。如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 作为单一产业的煤炭业曾经使该市创造出人均GDP与香港媲美的奇迹, 然而, 伴随着如今煤炭业的江河日下, 鄂尔多斯瞬间陷入财政困境, 甚至连公务人员的工资也须向企业“化缘”。陕西神木依赖当地优质的煤炭资源曾经构建了一个让人艳羡的“福利王国”, 有着令国人羡慕的免费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如今随着煤炭库存巨大、煤炭价格持续下跌, 直接导致煤炭滞销、民间借贷断裂和房价暴跌, 煤炭王国的经济发展也元气大伤。

而东北和中国中部的许多老工业城市, 如甘肃玉门, 湖北黄石, 云南东川, 山西义马、霍州、古交, 辽宁抚顺、鞍山、本溪、阜新, 黑龙江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等, 在数十年时间中所依赖的更是单一的石油、煤炭或钢铁产业。随着资源的逐步枯竭, 这些城市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走下坡路, 当地财政收入已出现了严重的青黄不接。同样, 在沿海地区的东莞、温州等城市, 长期以来坐享“三来一补”的红利, 但由于金融危机后欧美进口能力的弱化以及美国实施“再制造业战略”, 这些城市的外贸出口订单持续减少, 财政收入状况也每况愈下。

正因为如此,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和转型也就成为中国目前乃至将来相当长时间里面临的重大问题。而这些城市面临的巨大风险之一, 就是单一产业模式的发展的极限。面对着资源型城市发展这个难题, 长期跟踪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东北财经大学教授于立表示, “资源型城市对资源型企业存在着一种特殊依附关系。资源产业是资源性城市的支柱产业, 如果城市的支柱产业由一家企业主导甚至独占, 会形成城市对该企业的依附性。风险也会逐步显现出来”。所以可以说, 资源型城市在产业衰退的过程中, 如果产业不转型, 那么也就难以逃脱“建设—发展—萎缩—报废”的宿命了。

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高淑娟认为, 城市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现代城市的基本功能不应是生产, 还要给劳动者起码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和教育权利。如今的城市已经不是计划经济时代重工业集中式的城市, 在“信息时代”, 城市应该重点发展养育、教育、生产、娱乐、记忆、管理等六项基本功能。传统的资源型城市中资源型产业是城市经济的核心和命脉, 而依靠这样的逻辑来看, 城市转型的压力已经不仅体现在产业层面, 还体现在城市功能等层面。

资源型城市转型:国家战略与现实途径

早在10年前, 中国就开始着手应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2001年, 国务院确定阜新为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2005年, 国务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将黑龙江伊春、大庆, 吉林辽源确定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2006年, 吉林白山、辽宁盘锦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2008年, 由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振兴东北办上报, 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确定。

而为了专门处理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发展问题, 国务院又在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机会点上, 专门将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划入国家发展改革委, 成立了东北振兴司。而这样的职能机构设立, 在国家机关机构设置中是第一次。此外, 国务院还设立了资源型城市发展处, 专门推动全国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

过去几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已经界定并向国务院上报了三批共69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对于资源枯竭、转型压力较大、面临问题较为严重的一批城市, 国家将它们列入扶持名单, 给予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支持。据统计, 自2007年以来, 国家已经累计下拨资金463亿元。尤其是最近两年, 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 2012年资源枯竭城市财政转移支付160亿元, 2013年这一规模扩大到168亿元, 其中东北三省转移支付52.07亿元, 所占比重将近1/3。

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原副司长彭会军表示, 在规划指导方面, 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编制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待批, 研究在资源富集地区开展可持续发展试点。在制度建设方面, 建立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立法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另外资源枯竭城市所在的23个省 (区、市) 相继建立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 江苏、湖北、山东、广西等13个省 (区、市) 出台了支持本地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辽宁、内蒙古、江西、重庆等8个省 (区、市) 安排了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或专项扶持资金。

而2013年中央对地方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168亿元中, 从支持项目来看, 主要分布于这些城市的生态环境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层面。另外, 为了帮助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摆脱资源枯竭魔咒, 2013年8月26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12年西部大开发工作进展情况和2013年工作安排》。这个规定表示, 要在2013年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 “进一步细化完善政策措施, 加大支持力度, 加强对西部地区发展形势的预判、政策措施预研和重大项目储备”。由于中国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众多, 所以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定向支持工作无疑将改善这些地区的投资发展环境和增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这也是继《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 (2013—2022年) 》之后, 资源枯竭型城市再遇政策东风。

国家的关注和战略支持固然说明其对资源型城市的重视, 同时也说明资源型城市发展问题的严峻性。今天在中国, 所有资源型城市无疑都同时面临巨大的经济转型压力, 而对于这种转型的研究、探讨乃至实践, 目前依然处于开始的阶段。

中国资源型城市往往工业独大, 第三产业比重严重不足, 产业结构不协调, 这也是造成城市经济增长动力单一、公共服务能力低下、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资源城市的产业在初期通常只为矿产开采业, 随着矿山建设的发展, 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能耗产业才能得到一定发展, 所以产业的高级化进程非常缓慢。加上资源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弹性小, 占用资金多, 从业人员多, 产业退出的壁垒高, 后期治理费用高, 使得这个转型过程十分困难。

_冬日清晨的辽宁辽阳, 两位走过街道的环卫工人。近年来, 以资源生产和重工产业为主的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在经历着转型发展的阵痛。

_春节临近, 广西梧州地界321国道上返乡民工的摩托车队。有专家指出, 以加工制造工业发家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很多城市也属于资源型城市, 不过其所倚靠的资源不是矿产石油等自然资源, 而是活生生的人。随着金融海啸的袭来和人力资本的市场变化, 这些城市也必将要思考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的问题。

还有一些城市, 由于资源开发导致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迅速超过了其他产业发展的速度, 使得资源型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 资源型城市的特征也逐步凸显, 城市性质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成为名副其实的资源城市。这类城市, 如山西大同、新疆库尔勒、安徽铜陵, 本来拥有良好的发展条件, 但是资源的过度开采, 造成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 寻找新的城市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课题组统计, 中国资源型城市涉及职工1000余万人, 其中失业人数占职工比重7.2%, 较全国城市平均水平高2.3%。可以说, 这些城市正共同面临着涉及“生死”的产业转型问题。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难题, 也是中国许多依矿而建老工业城市努力破解的重大课题。面对这一难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表示, 结构性转型不能重复现有产业, 应尝试发展与资源产业非关联的产业领域。要着眼于提高地区的长远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按照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 形成新的产业竞争力。比如在推进资源有序开发和高效利用同时, 一些资源富集城市和地区未雨绸缪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 延伸资源的产业链, 不断获取新的生长点和支撑点。

而综合很多专家的意见, “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 发展生态经济, 培育新兴产业, 强化资源精深加工为龙头, 促进产业升级转型等”, 无疑都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点。

但值得深思的是,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中国的很多资源型城市在丧失了原有的资源开采主业后, 却没有发展起有实质意义上的支柱产业。很多地方政府在无其他更好选择时, 往往将房地产业作为救命稻草, 而以房地产业为支柱产业带动整个城市经济发展, 也就几乎成为城镇化进程中资源型城市普遍采取的发展模式。

就在这几年, 众多资源型城市的造城运动搞得轰轰烈烈, 而在这个过程中, 一些地方政府却凭借公权力强行征地拆迁, 以此获得财源。业内专家痛心地表示, 此种行径不仅加剧了地方房地产的泡沫化, 过度透支居民消费能力, 而且也会产生城市依靠“征地卖地价格差”来维持发展的粗放式土地经营模式, 引致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社会福利的极大损失。从依赖矿产资源到依赖土地资源, 中国更多的城市轮番上演着“土地资源型”城市的疯狂。而这种疯狂的背后, 是地方城市债务的快速累积, 债务危机已经不可避免。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 全国政协委员、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表示, 目前中国中央债务规模在7.7万亿元左右, 地方债在10.7万亿元, 各级政府总债务规模在15万亿元~18万亿元之间。按照美国城市的破产逻辑, 也许一些城市早就“破产”了。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 一定要吸取底特律的教训。当政府意识到自己的“破产危机”, 才可能从根本上促进城市产业的转型。纵使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们的政府也应从良知和经济安全的层面避免“寅吃卯粮”短见的发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中国已经从计划经济的深刻教训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应该说, 资源型城市转型压力的存在, 还与目前的全能政府体制有密切的关系。一个包揽一切社会事务的政府, 必然抑制企业和个人的活力和经济的活力。所以, 中国的全能政府体制也正向着有限政府的方向迈进。而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的努力, 也要紧跟这一方向, 不仅要在发展优势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各个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还要在体制上透过转型压力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给众多企业和个人以发展的活力和空间。企业的活力被刺激出来后, 多元化的经济基础和一些特色的支柱产业才可能迸发出来。

在新经济发展的背景下, 资源型城市其实也有更多的转型之路可以选择。资源型城市可以通过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获得低碳发展的途径;而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概念经济等的发展, 也给资源型城市提供了众多的发展模式来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并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另外, 遵循社会需求规律, 发展文化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也可以实现经济的整体推进。不过, 传统资源型城市从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转型升级, 毕竟不会一蹴而就, 对此, 我们仍需持续地更多地加以关注。

_陕西神木, 裸露在黄土地里的地产楼盘。继鄂尔多斯之后, 神木作为中国另一个“煤炭神话”也宣告破灭, 因此而起的房地产泡沫亦被捅破。神木的沦陷, 其直接导因是疯狂的民间借贷的最终崩盘, 然而究其根本, 泡沫化的煤炭经济或许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罪与罚》读书笔记 第5篇

该小说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读法律专业的大学生,但由于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他的妹妹杜涅奇卡为了让他从新走进大学校园,不得不试图嫁给一个比自己大10多岁的在彼得堡开办律师事务所的名叫卢仁的男人。

主人公由于受到西方传统思想和拿破仑的影响,用斧头砍死了一个放高利息借贷的穷凶极恶的老太婆,恰巧又被老太婆的妹妹善良的利扎薇塔看见,被迫之下,他又用斧头将利扎薇塔砍死在地......杀人之后,拉斯科尔尼科夫意识到自己犯罪了,但他一方面又认为那个放高利息借贷的老太婆作恶多端死有余辜,他在善与恶·罪与罚,两极之间苦苦挣扎,良心备受谴责......最后,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选择自首。

主人公在杀人之后,精神恍惚,恐惧如同一个黑洞将他吞噬。更讽刺的是他所做的梦:他梦见自己又回到了那个杀死老太婆的`房子里,屋里一切依旧。但是地板上的一滩血迹,引起他的注意,突然那个被他杀死了的老太婆又复活了,她狰狞狰狞着面孔,大笑着,拉斯科尔尼科夫举起斧头向老太婆砍去,但是斧头砍在老太婆头上,头都会复原,老太婆依旧狞笑着,拉斯科尔尼科夫手拿斧头疯狂地向她砍去,可是不管砍多少次,老太婆总会复原......最终,他在梦中惊醒。

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当时极度紧张的情绪,以及在良心谴责下他痛苦地挣扎。

拉斯科尔尼科夫无时无刻不处在罪与罚的深渊中苦苦挣扎,这种源自内心的惩罚,使他的精神几近崩溃,只有在自首的那一刻,他才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救赎。

百度罪与罚 第6篇

5月9日,进驻百度公司一周后,由网信办主导的政府调查组公布了不太意外的调查结果,责令这家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互联网公司整顿其竞价排名机制。百度公司随即不太意外地公开表态说:坚决拥护调查组整改要求。

尽管是行政指令,但具体整改措施触及了这家搜索引擎公司的核心盈利模式。比如,竞价排名改为“以信誉度为主,价格为辅的机制”;醒目标示商业推广信息;设10亿元保障基金,先行赔付用户因虚假信息遭受的损失;还有最重要的那条:清理医疗类商业推广信息。

据悉,在调查组监督下,百度对2518家医疗机构、126亿条推广信息作出下线处理。医疗广告占百度总体推广收入的比例超过20%,而百度几乎所有的利润都来自线上推广业务。

调查报告公布当天,盘前交易中,百度股价下跌6.37%。百度公司或许已习惯了这种下跌,从4月29日起,百度股价已累计下跌12.77%,市值蒸发超70亿美元。

4月29日,魏则西辞世17天了。这位21岁的年轻人被诊断身患晚期滑膜肉瘤,经由百度推广找到宣称能治疗该疾病的北京武警总二医院,延误了最后的治疗机会并为之付出巨额费用。

魏则西之死引发的舆论之战已成为2016年度最重要的互联网事件之一,也让百度这家公司面临史上最大危机。

倘若处罚从轻,几乎无法平息互联网上激烈的讨伐声;倘若百度整改,其盈利模式将面临重大风险。

任何一家公司的盈利模式,都可以拆解为不同的商业环节乃至员工的具体工作。每个决策,每个KPI,每个销售业绩,最终构成了百度的罪与罚。

在最活跃的问答社区知乎上,一则《百度员工如何看待魏则西事件》的提问引发了10万余人参与。

“百度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吴承俊对此这么作答。他于2014年10月加入百度深圳直销公司担任客服部增值顾问,去年4月离开。这个客服部的其中一个小组在去年年底解散。

张影待了两个月离开了她所在的百度推广河南总代理锐旗许昌分公司。那两个月中,她所在的客户服务部有一半人相继离职。

他们并没有赶上魏则西之死引发的舆论讨伐,但他们和所有人都能体会到,该事件的三个责任方,百度推广、莆田系医院以及政府监管机构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指责。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技术商业公司百度承受了最大的舆论压力。

舆论矛头指向百度,并不是第一次,人们并没有遗忘今年年初血友病吧卖给野鸡医院的事件。只不过这一次,百度危机的爆发频率加快了。

急于撇清责任的百度公关显然低估了这一次网民们的愤怒,处于事件核心的百度推广遭受了大量责难,甚至有人称在百度工作过的员工应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泛道德化指责是中国互联网舆论的特点之一。在人们质疑百度推广为何总是与莆田系民营医院合作时,没有谁比吴承俊和张影们更能体会,这些交易是如何拆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环节的,制定工作指标、分派给区域总代理、总代理分派给分公司、分公司分派给每个员工,每个环节都由KPI(企业关键绩效指标)作为动力驱使着前进。

“我们就像螺丝钉,存在感是微弱的。”吴承俊用了这样一个比喻。

外行很难想象,在背后支撑百度这个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的,其实是最传统的电话营销模式。百度绝大多数广告都是通过打电话卖出去的。

与Google自己直接通过网络销售广告的形式不同,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很早就意识到,想要卖广告,还是要靠电话营销。2002年,周鸿祎治下的3721公司成为首个放弃直销模式,转而扶持各地区域代理的互联网公司。短短一年后,它在全国的区域代理商达到4000家,收入增至2亿元,即使扣除50%的代理费,收入在当时仍是同行中最亮眼的。

从2004年开始,百度也开始组建自己的广告代理营销渠道。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莞依旧保持直销渠道外,在其他省市和地区,百度都在扶植当地的代理机构。百度为这些机构制定目标,这些机构负责雇佣员工销售广告,签约成功后,代理公司从百度那里拿到返利。

张影在2011年加入的就是这样一家代理公司。当时公司不大,加上经理和财务也不到30人,所有工作被分到两个部门,一个是客户发展部,另一个是增值部。客户发展部主要负责寻找新的广告主,而增值部则想办法让旧的广告主掏更多的钱买广告。

每天保证有效通话4小时,每月至少完成两单生意—公司这样规定,如果连续两个月达不到业绩就被开除。吴承俊所在的直销公司跟代理商在KPI要求上略有不同,客户发展部规定了有效通话时长是2小时,他所在的增值部要求1小时。

吴承俊说,对他们来说,KPI的计算标准只有一个:金额。比如公司一个月给他定10万元的业绩,他只能尽量通过催续费、催客户、提升预算,还有通过其他一些比如售卖百科、建立无线站点(手机版本的企业网站)等去完成KPI。张影所在的代理公司对营业额倒是没有要求,但因为这样的代理公司很多,“它们相互之间会比。虽然没有强制要求,但领导还是会把这些任务压下来,说别人是多少,我们还差多少,你要追赶 啊!”

但实际情况是,张影来到公司时,许昌代理分公司已经运作了3年,本来小城市的市场就不发达,3年下来几乎每个潜在客户都已经被打过好几轮电话,她打电话过去对方常常直接挂断,“你每天坐在那里也没什么效率,领导还把任务强压给你。”她说。为了发展新客户,她周六日的例行工作就是在逛街时收集街上小广告里的联系方式,当作备选客户。

nlc202309081959

广告主的稀缺意味着能完成一单生意已属不易,张影他们很少再去追究客户的资质、营业执照等。至于技术问题都交给郑州总部处理,“我们只负责签约,搜集客户资料,签完合同就让他们提交想要推广的信息。”

最开心的应该就是接到医疗广告,那个时候医疗广告就已经是百度的核心业务了。张影表示一般签2000元的单子就算多了,但这些医院都是几十万元的往里投,所以每当开设一家新医院,大家都会抢着打电话去推销广告。

“我站在一个很微妙的位置上,我不知道怎么平衡这个点。”吴承俊说,一方面是公司不断加码的KPI,比如新人期每月的业绩要求是2万元,新人期按理应该有3个月,但实际上他只有在第一个月是按照新人期的标准考核的,第二个月他的KPI就加到了差不多7万元,第三个月达到10万元。另一方面是手头预算有限的客户,要完成KPI,就要无限地要求客户提升预算。“站在百度公司角度,我需要完成我的业绩,但站在客户维护顾问的角度,我又不可能做到要求客户不断加预算。”

对于有意向的客户,张影所在的公司领导会要求他们去跟客户当面沟通,公司甚至有一个召集客户参加的营销会议,而领导在会上“传达精神”。

所谓“精神”,就是宣传互联网推广。“他们会说,你们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接受新鲜事物,你什么都不要干,一切交给我们,只是有人动动手指查你一下,生意就会自动找上门。”许昌这个城市的广告主,很多没有自己的网站,“我们会有一个售价一万多的业务,打包给你做一个网站。”吴承俊也承认他们会“诱导”客户出钱做手机端企业网站,以移动端流量比PC端大很多之名。

张影接触过一个客户,一位卖柴鸡蛋的老农民。因为这人没能来参加营销会议,领导让她直接去到对方家里把精神传达给他,坐上对方的三轮车一路去到他养柴鸡的偏僻地方时,张影整个心都在提着,她下定决心要辞职了。

结果无非这两种,离开,或者继续做这只滚动齿轮上的一颗螺丝钉。据吴承俊说,百度广告销售部门每年年底基本都会迎来一次大换血,而员工的流动又让百度获得更多新的廉价的员工。

对广告销售人员价值的过度挖掘换来了漂亮的财报数字。尽管这几年口碑不佳,但百度年营收却依然保持20%以上的高增长,与腾讯和阿里巴巴相比也不逊色。要知道在BAT三家中,百度这几年与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差距在加大,在本身主营业务依然依靠网络营销的前提下,维持如此高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在透支现有业务。

百度的业绩压力也源于互联网从PC端到移动端的发展趋势,原本占据业绩核心的传统桌面端流量入口的地位在下降,而自己又在移动应用高速发展的浪潮中慢了一拍。无论是大笔投资O2O,还是投资人工智能,百度都在抓紧弥补战略上的失误。

在前移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可以说是整个网络流量最主要的入口,当用户需要获得什么信息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在百度点击搜索。可是现在,用户更会想到去选择哪一个手机应用—百度的入口作用被一个个手机应用分化了。

而且,不同于腾讯与阿里巴巴积极地通过投资布局移动生态圈,百度的投资思路较为保守。据可能吧站长Jason Ng统计,这8年来百度、腾讯、阿里巴巴3家的投资总数分别为86、267、176家。另外从投资质量上看,O2O方面糯米落后于美团大众点评,打车方面Uber落后于滴滴出行,电商方面蜜芽更是落后于京东、蘑菇街、美丽说等。

与此同时,百度试图在金融、人工智能、云服务等领域加注,以塑造有前瞻能力的互联网公司形象。但这一切的筹码皆来自于搜索引擎产生的利润。

一方面,新业务一时难有起色;另一方面,既有业务也面临着不小风险。多重压力无意中促使百度游走在正常业务与发布虚假信息之间的灰色地带。在百度官方文档中,从来没有主动宣称自己的业务是销售广告,而是用“推广”这一说法代替。

目前,国家并无明文规定类似于百度这种营销方式究竟是否纳入《广告法》的管理范畴,在《广告法》修改时,曾有人提议提出过将竞价排名纳入法律适用范围内,但该提议最终并没有通过。

如果百度推广等广告形式被纳入《广告法》,那么百度在魏则西事件中的行为就明显触犯多条法律,例如虚假宣传等。就连百度自己在给投资者看的年报中都注明:如果政府将竞价排名归类为广告,百度的有效税率将因此上升,且将可能被要求支付所拖欠的税款。

从某种程度来看,处罚结果在《广告法》之外为百度划出了一片安全区。

2011年,Google售卖假药收到美国司法部罚款5亿美元的天价罚单。在魏则西事件的结果中,缺少罚单反而是次要的,更关键的是司法机构的监管缺席。

这意味着,百度推广与广告间的擦边球,百度还能再打一会儿。

4月28日,就在魏则西事件发酵时,李彦宏作为嘉宾被邀请参加了2016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在会上,百度宣布与心医国际这家远程医疗服务提供商达成合作,公关稿件中写道,“双方的合作将打通医疗资源,助推分级诊疗进程,加快一线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患者无需长途奔波。”

5月9日的调查结果其实也可以成为一个开端。网信办表示,中国政府计划尽快出台加强搜索服务和在线广告管理的规定。

最重要的当然还是百度的态度。处罚公布的第二天,5月10日,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给全体员工发了一封内部信,里面说:“因为从管理层到员工对短期KPI的追逐,我们的价值观被挤压变形了,业绩增长凌驾于用户体验,我们与创业初期坚守的使命和价值观渐行渐远。”

通向地狱的路,都是一小步一小步的,百度现在体会到了。但整改后需要重塑商业模式,却不是一封内部信,也不是一小步一小步能够实现的。

论《罪与罚》中的三种独特存在 第7篇

一、拉斯科尔尼科夫:对“深层自由”实践的“地下室人”

作为主人公, 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对他的研究层出不穷。纵观来说, 主要集中在两个视域。其一, 看重他的“二重人格”。一方面, 他善良、真诚, 在拮据之时依旧帮助马美拉多夫, 但另一方面, 他却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成为杀人犯。他想要怀着人道主义精神解救被剥削的如同他一样的小人物, 但他却用杀人的非人道主义的方式去实施, 于此就必定陷入到悖论的漩涡。其二, 侧重对他“超人思想”的阐述。他作为“超人”的原型提出了关于“平凡人”和“不平凡人”的理论, 怀着一种超人的思想认为可以如拿破仑一样用极端的方式去拯救受苦的人, 但又仇恨剥削的魔鬼, 认为他们就是“虱子”, 一定要被推翻, 这样又具有一种“无政府主义”思想。于是研究者就从他的“超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交锋中看重他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不可否认, 以上两种视域都有其合理性。但我们也会发现, 这其中潜藏着二元对立的倾向。其实, 我们可以换一个视角来审视他、探究他的杀人动机并以此来深层了解这一人物。我们不妨认为拉斯科尔尼科夫是对“深层自由”实践的“地下室人”。

(一) 拉斯科尔尼科夫是“地下室人”的代表

《地下室手记》中塑造了一个“畸形的和悲剧性的”地下室人形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后期作品延续了这一形象并形成了地下室人系列, 拉斯科尔尼科夫就是其中一员。他具有地下室人所具有的普遍特征, 是一个虚荣和自卑的矛盾体。而这种矛盾的心理逐步演变成病态的人格。怀着因“过多的意识”而带来的“野蛮人的孤独感”只能“从裂缝中观察和倾听”, 而观察和倾听到的黑暗就造就了他的批判意识, 这重重可见可闻的黑暗让他感到屈辱和压抑, 终于促成了他对自由的寻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地下室人揭示出了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在不为人知的“地下室”中贮藏和囤积着的丧失理性的自我意识。

(二) 其杀人源于对自由的实践

地下室人看似极端化, 但实则在社会普遍地存在着。只不过将一般人的内心隐蔽的世界得以发现、放大和实践。正如拉斯科尔尼科夫, 他就把人们心中的侧影变成现实。每个人都有对自由的寻求, 这种自由是人的心灵深处潜藏着的, “一种无法消除的需要的和永恒的梦想”1。在小说中曾写到小饭馆里的学生和军官的谈话, 在谈话中学生说到:“我真想把那个可恶的老太婆杀死……我一点也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2但是他们的谈话只是想法, 最终以“下不了这个决定”“再打一盘台球”3而告终。拉斯科尔尼科夫听到之后不觉感到某种定数, 于是他就成这场杀人案的实践者。他完成了一般人心中渴望做却不能做的事情, 实现了一种“自由”。由此, 我们可以认为, 他的杀人动机是一次对自由的追寻。尼·别尔嘉耶夫在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时说到,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个思想, 即没有罪和恶的自由, 没有自由的体验, 就不可能取得世界的和谐。”4为了取得世界的和谐, 他就承担起了对自由的一种尝试, 即使这是罪和恶的自由也在所不惜。在马美拉多夫所谓的“人无路可走”的社会中, 这种对自由的追寻和实践就成为了一种反抗的形式。

(三) 实践的自由是一种“深层自由”

拉斯科尔尼科夫追寻的自由是“深层自由”。这是地下室人自由观的一种延续。徐凤林在《俄罗斯宗教哲学》中谈到了地下室人不同于地上人的三种规则, 即意志不服从理性, 向往对自己有害的东西, 反抗必然性的自由。这也成为了对“深层自由”的三个证明。

从第一个证明来看, 他在“地下室”中一切理性规则都被消解了。他在谋划杀人之前经历过多次挣扎, 充分展现内心深处自由与理性的交锋, 但是最终他思想中的理性因素都被意志替代了。从第二个证明来看, 地下室人坚决反对利益的原则及其普遍性, 他们向往深层自由, 甚至向往对自己有害的痛苦的东西。正如同尼·别尔嘉耶夫所说:“人不是必然的趋向于益处。在自我意志中人常常是宁愿受苦, 他不与理性的生活秩序讲和”5从他反复的挣扎就能看出, 他必定知道他的行为会为自己带来害处, 但是他依旧去实施了。此时, 他把愿望自由看成最重要的追求, 这也是促成他杀人的一个动机。于是“他就在自我意志的自由之路上痛苦地徘徊、流浪”。6从第三个证明来看, 他的“杀人”行为是公认的罪恶, 但这种必然性也不能扼杀自由的愿望。在理性面前他没有妥协而是在反复的挣扎中勇敢地反抗必然性, 打破“石墙”, 甚至是“以头撞墙”。综上三个证明我们就可以这样认为, 他的杀人是一次追求“深层自由”的尝试, 这种自由就如同他的信仰。他就是对“深层自由”实践的“地下室人”。

拉斯科尔尼科夫最终被流放的结局看似显示出他的这场“深层自由”实践的失败,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者对其的否定。这一人物承载的不是褒贬亦或决判而是深切的思考。小说的最后, 拉斯科尔尼科夫都没有承认自己的罪过, “要是命运能让他忏悔那该多好啊……但是他对自己的罪行毫无悔改之意。”7从这一意义上说, 对他“认识到错误并且走上善途”的认识就有失偏颇。他的流放不是一个弃恶向善的转折点, 而是踏上对“人”之自由的追寻与实践的新旅程。

二、丽莎维塔:复调中的休止符

丽莎维塔这一人物的设置有着很深广的价值。为了构成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罪”, 作者完全可以只设置阿廖沙这一个“被害者”, 但是此处他却设置了丽莎维塔, 那么我们就可以认定, 她的存在有着独特的意义。从复调层面来说, 她就像是休止符, 大音希声, 是复调众声喧哗中不可忽视的“声音”。

首先, 丽莎维塔的存在加深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罪恶, 提升了整部小说的悲剧感。在行文中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阿廖沙和丽莎维塔外在和内在的截然不同。她们就构成了一组“丑与美”, “恶与善”的二元对立。但这完全不同的两个人都命丧于拉斯科尔尼科夫之手, 她们的结局确是相同的。如此, 就展现了小人物与小人物之间的戕害。小人物不仅得不到所谓“大人物”的保护, 还要在彼此之间开展杀戮, 他们都是可怜之人, 但却不能有相惜之处, 从中我们就可以感到一种巨大的悲剧感。同时, 拉斯科尔尼科夫怀着一种拯救苦难之中的小人物的心理却最终杀死了曾为他缝补过衣服的小人物丽莎维塔, 这大大加深了他的罪恶, 使得小说中的“罪”有了更深切的内容。

其次, 加深“罪”的同时也同步加深“罚”的内涵。她被杀死之后却仍旧出现在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生命中, 化作拉斯科尔尼科夫内心潜藏的厚重的罪恶感。他一心想要杀死虱子一样的阿廖沙, 但是却杀死了丽莎维塔, 他曾说:“我现在多么恨那个老太婆啊!……可怜的丽莎维塔!……丽莎维塔!索尼娅!……她们献出了一切……”。8拉斯科尔尼科夫重现当时的情景, 认为阿廖沙活过来他也会再次把她杀死, 可见他并没有为杀死阿廖沙而自责, 他痛苦的源头是因为杀死了丽莎维塔, 这个善良的如同索尼娅一样的女人。可以说, 丽莎维塔促成了他的自我惩罚。丽莎维塔越美好, 这种“罚”的内涵就越深广。

最后, 当这种“罚”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发生了转化, 促使了拉斯科尔尼科夫走上“新生”的道路。虽然丽莎维塔没有如同索尼娅一样的显性的规劝, 但她隐形地贯穿在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拉斯科尔尼科夫秉持着“超人思想”杀死了虱子一样的阿廖沙, 但是同时也殃及了本无罪过的丽莎维塔。他就在一次次的自我惩罚中促成了对“超人哲学”的摒弃。由此可见, 她的“沉默”并不是一种话语权的丧失, 而是在众声喧哗中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存在, 贯穿在整部小说当中, 加深了“罪”和“罚”的含义, 也在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生命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这种无声胜有声, 带给人们更多的震撼和思考。

三、斯维理加洛夫:以自杀终结的二重身

(一) 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二重身

“二重身”源于德语, 是哥特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哥特文学中的“二重身”常常以自我的变体、自我的镜像等方式出现。斯维理加洛夫就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二重身”, 作为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一种变体存在。

他们同为超人的代表, 存在一种“镜像”关系。超人哲学是19世纪的产物, 尼采所宣称的“超人”是在他宣称“上帝死了, 要对一切传统道德文化进行重估”的基础之上, 用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新的价值体系取缔旧世界的一切事物。他们就是如此, 以自己为标准来构建自己的超人的价值体系。如此, 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对应”。但是小说发展到最后非常值得玩味。二者同为超人思想的产物, 但是结局迥然不同。在他们背负着“罪恶”的同时, 拉斯科尔尼科夫选择了人神之路, 而斯维理加洛夫选择了自杀之路。在这里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同为超人的他们不同的人生命运。这两种人物对归宿的选择其实也是对两种信仰的选择。前者选择了人生命中神圣性的复归, 而后者选择了超人哲学。

“神性是人性的内在精神, 神对于人来说不是完全外在的东西, 而正是努力的目标, 路程的终点”9。从这一意义上说, 拉斯科尔尼科夫走上的向往神性之路是一种现实与信仰某种程度的和解, 他正在努力地发掘曾经被自己背弃的自身的神性来开始进行对自我的改造。而斯维理加洛夫选择了自杀, 这无疑不是一种向超人思想的殉道。“神的存在与其说是人的生命的前提, 莫不如说是生命历程的结果”10, 对他这个怀疑论者来说, 神性始终没有出现在他的历程中, 因此他最终的选择仍旧是对超人思想的坚守。他作为“二重身”就如同拉斯科尔尼科夫分裂出的变体, 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对拉斯科尔尼科夫超人意识的提纯。在他自杀的同时, 拉斯科尔尼科夫就选择了自首, 这种死向生的转化也象征着他所代表的超人哲学在拉斯科尔尼科夫那里真正的完结。由此, 斯维理加洛夫就构成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二重身, 他也就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灵魂中的一部分。

(二) 不能承受人性之重的自杀者

区别于德国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人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深处仍然保存着人的形象。他曾说, “人是一个秘密。应当猜透它……我想做一个人。”11他的作品展现了如此多的人物, 承载着他对“人”无尽的思考。自杀者又是一种独特的存在, 是展现人性的极端化表征。斯维理加洛夫作为小说中正面出现的唯一的自杀者形象, 更加承载着作者对人性之重丰富的思考。

斯维理加洛夫承担着人性的“罪”。13世纪道明会神父圣多玛斯·阿奎纳列举出各种恶行的表现: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贪食及色欲。斯维理加洛夫就具有以上的“七宗罪”。他不仅为人傲慢、善妒、贪图食欲酗酒和放纵享乐, 他还承认曾因为贪婪在赌纸牌时当骗子手, 因为欠了很多债而被关入监狱。他的家奴菲利普的上吊自杀也与他暴怒下无止境的处罚有关联。他在和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对话中曾明确表露过, “的确, 我是个淫荡好色和游手好闲的人”。由此可见, 这七宗罪在斯维理加洛夫身上得到了全面的体现。

除了人性中罪恶的重量, “恐惧”也构成了人性之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人物承载了人在茫茫宇宙间的恐惧意识。他展现了人在毫无边际的宇宙面前, 无可依附的自身恐惧。在失去了自己的依赖以及上天的存在这两种因素之后, 也就要必然导致失去自身存在的根基。首先, 杜尼娅对他而言并不是简单的色欲的对象, 而是一种必要的依赖。他曾有过表露, “是杜尼娅挽救了他”。当失去了杜尼娅之后他就失去了在人世的依附, 失去了在宇宙间的安全感。他对杜妮亚的纠缠和留恋就如同是抓紧最后一根稻草, 抓住与这世界的最后一点关联。其次, 他又是一个纯粹的怀疑论者, 坚决否定上帝。上天是不会在他的意识中存在的。从以上两点看, 他不仅失去了自己的依赖, 也失去了上天的存在这两种因素, 这就导致他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他自杀的结局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必然的。人性的罪恶和人性中的恐惧一起被赋予在了斯维理加洛夫这个人物上, 它们一起构成了人性的重量。这重量使得斯维理加洛夫想要逃离, 最终用自杀成就了“到美国去”的梦想。

在《罪与罚》的世界里, 他们三者都承载着作者别样的思考, 由此构成三种独特的存在, 在整部小说中意义尤其深广。拉斯科尔尼科夫是地下室人的典型, 他在黑暗中洞悉着“无路可走”的社会现实, 作为一种反抗, 不惜伤害自己的利益去实践每个人内心深处潜藏的却又不敢实现的“深层自由”。从这意义上会更好地理解他最终不忏悔的姿态, 他踏上的“新生”实则是对深层自由的延续, 是走上人神之路寻求“人”之自由的探索;丽莎维塔的出现虽然短暂, 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存在, 与阿廖沙对比, 她就是美好的化身, 但这种美好加深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罪”, 也同时加重了对他的“罚”。她大音希声更成为拉斯科尔尼科夫对超人思想摒弃的催化剂, 她的死亡余味之力量也显得更加震撼;斯维理加洛夫作为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二重身, 他难以承担人性的罪恶和失去杜妮亚这关乎世间唯一依附后的巨大恐惧, 由此走上自杀的极端道路。从另一个层面说, 他的自杀也是对超人思想的一场殉道的仪式, 象征着拉斯科尔尼科夫体内超人思想的彻底完结。这三者在《罪与罚》中都极具深远的意义和独特的价值, 他们所承载的意蕴和内涵甚广, 值得不断考寻。

摘要:拉斯科尔尼科夫、丽莎维塔、斯维理加洛夫在《罪与罚》中构成三种独特的存在, 承载着作者的深度思考。拉斯科尔尼科夫是地下室人的代表, 他的杀人行为源于对深层自由的实践, 最终走上了人神之路。丽莎维塔是众声喧哗中的休止符, 在小说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价值。斯维理加洛夫在人性罪恶和恐惧的重压下以自杀终结, 虽为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二重身但他的选择是一种与之区别的超人信仰的殉道, 是拉斯科尔尼科夫体内超人意识的提纯与汇聚。以上三者承担着作家尤为别致的思考, 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罪与罚》,拉斯科尔尼科夫,丽莎维塔,斯维理加洛夫,独特存在

注释

11 .徐凤林.理性自由与神性自由——论舍斯托夫的自由思想[J].浙江学刊.2004 (02) .

22 .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朱海观, 王汶译.罪与罚[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63.

33 .同上第64页。

44 . (俄) 尼·别尔嘉耶夫, 耿海英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46.

55 .同上第28页

66 .同上

77 .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朱海观, 王汶译.罪与罚[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534.

88 .同上第273页.

99 .徐凤林.《俄罗斯宗教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31.

1010 .同上。

罪与罚 第8篇

复调, 本是音乐术语, 指欧洲18世纪以前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 它与和弦及十二音律音乐不同, 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 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进行, 相互层叠, 构成复调体音乐, 如经文、赋格曲与复调幻想曲等。巴赫金借此词来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基本特征, 他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提出, 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特点是, 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 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了复调。在陀氏作品里, 众多性格和命运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之中, 他们有着平等的地位和声音, 而相互之间不发生融合。复调小说理论不仅揭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艺术特色, 也是巴赫金诗学理论的基本范畴之一。作者不让主人公独白表达各自的意识, 而是让他们与作者对话, 最终使作品成为具备对话功能的文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 巴赫金称陀氏小说为复调小说。 (1)

二、复调小说的对话关系

关于复调小说的内部对话关系, 可以为三种类型。分别为:作品主人公之间的对话, 作者与主人公之间的对话, 作品结构的对话关系。 (2)

(一) 作品主人公之间的对话

这种对话形成的复调, 实际上是社会现实的多元性和矛盾性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复调小说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 人物之间的对话代表不同阶级、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对抗, 是不同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交锋, 因而具有深刻性和激烈性。

当一个人的内心在与他人对话时, 他人的语言便充塞在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如, 拉斯科尔尼科夫与索尼娅对话的同时, 内心又进行紧张的自我对话。

“索尼娅, 你可知道, ”他忽然灵机一动, 说:“你可知道, 我要告诉你什么:如果我只是因为肚子饿才杀人, ”他强调每一个字眼, 继续往下说, 神秘但真诚地望着他。“那我现在……就幸福了!你可要知道这一点!”

“这对你, 对你有什么好处呢, ”过了一会儿, 他甚至绝望地喊叫起来, “要是我承认干了坏事, 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哎, 索尼娅, 难道现在我是为了这个上你这来的!”

“我为什么、为什么告诉了她, 我为什么坦白地告诉了她!”……“索尼娅, 你现在等着我解释, 你坐着, 等待着, 这我知道;我对你说什么呢?要知道, 这是你不能理解的, 你只会为我……伤心痛苦!你看, 你在哭, 你又拥抱我——你为什么拥抱我?因为我自己受不了, 所以我来把痛苦转嫁给别人:‘让你也受些痛苦, 这样我就会轻松些!’你能爱这样一个卑鄙的家伙吗?”

这种双声语对话都是由同一问题引发, 两种声音一旦进入争辩, 便形成对立, 对话的一方绝对不可能说服另一方, 因而具有未完成性。波尔菲里和拉斯科尔尼科夫用暗示讲话。拉斯科尔尼科夫谨慎又准确扮演自己的角色, 而波尔菲里的目的在于迫使拉斯科尔尼科夫内心的声音冲口而出, 使他有意而巧妙装扮的对答中出现漏洞。因此, 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话语中经常会插进他真实声音中的话语和语调。在交谈双方佯装的对语中, 会有两种真实的语言, 两个真实人的目光突然相遇, 相互交错起来。波尔菲里·彼得洛维奇在米科尔卡认罪之后, 和拉斯科尔尼科夫最后一次谈话时, 开始他好像没有任何怀疑, 但后来出其不意宣称说米科尔卡不能杀人。

(二) 作者与主人公之间的对话

关于作品中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 巴赫金把独白小说的视角与思维方式与复调小说做了详尽的比较:在独白构思中, 主人公是封闭式的, 他的活动和感受都不能超出作家为他设计的形象范围;他只能永远是他本人, 主人公的自我意识被纳入作者意识的坚固框架内。在声音处理上, 主人公的议论和见解由作者的议论为外壳表现出来。而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与作者地位平等, 且具有同等价值的自由人, 他不是作者的传声筒, 而与作者处于相互关系之中。主人公的意识一旦成为他人意识, 其议论与作者的议论具有同等分量和价值, 由此我们看到的主人公的重点为:他经受了什么, 做了什么, 他如何认识自己, 而不是他是谁、他的形象如何。

(三) 作品内部的对话关系

对话艺术思维的确立, 相应地引起创作中艺术结构的变化和艺术手法的更新。巴赫金看到, 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一般小说难以相容的因素, 如哲理式对话、冒险幻想、贵族与下层人物穿插在一起, 打破了原有体裁之间的界限, 形成了一种突出鲜明的对话性。对话不只是推动情节的有效手段, 更是创作目的本身。主人公通过对话一方面告诉别人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另一方面也在告诉主人公自己他是什么样子的。离开了对话, 主人公的意识似乎也就无法存在了。主人公在对话交际中诞生, 众多的意识同时共存又互不融合, 这就产生了整体的复调结构或者对位结构。巴赫金并不把对话关系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

三、结语

巴赫金关于对话思想的发展, 主要表现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这一著作里, 涉及到人、人的存在方式、他人的存在方式等建立了一种对话性的相互依存的方式。这里表明巴赫金的创作观念:真实地再现人的思想和意识, 并使这种再现在艺术上成为可能, 只能采取对话的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体裁形式和语言形式。巴赫金通过大量篇幅来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题材、体裁、情节布局、语言等, 目的就在于揭示作家如何把人的思想和意识作为描写对象艺术地加以再现。这一再现的手段在巴赫金看来就是采取对话的方式。对话艺术思维的确立, 相应引起创作艺术结构的变化、艺术手段的更新, 这一思想应用于文学艺术研究, 促成了他建立了新型的历史文化学思想——复调小说理论。

摘要:巴赫金是哲学家, 他的诗学研究和其哲学思想是紧密相联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则是巴赫金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创作基础上产生的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诗学研究著作。巴赫金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为阵地, 在文学领域展开了其深刻的对话理论的同时, 也更加拓展了其哲学领域的交往、对话理论。

关键词:《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

参考文献

[1]罗赞诺夫:陀思妥耶夫斯基[M],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

[2]赫尔曼·海塞: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

[3]杨黎兰:陀思妥耶夫斯基:伟大灵魂的拷问者[Z], 2000

[4]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2

罪与罚:抵制家乐福背后的零售解读 第9篇

“应该抵制家乐福,虽然他本土化改造得非常好,而且采购的都是中国产品,但它每个门店中法资股份占据相当高的份额,而且其68%的比例下限是不会让步的。”也有人这样说。

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家乐福成功的本土化运作被所有人认可。而在中国今天的零售市场上,家乐福的一举一动也关系到行业的发展格局。

本土化的楷模

作为世界前两名零售巨头,近年来沃尔玛与家乐福都加紧了在中国的开店速度,到2007年底,家乐福拥有109家门店,预计2008年底将达到130家;而在并购好又多后,沃尔玛的市场份额也急剧增长,并一举超过一直在中国市场领先的家乐福。

资本市场内的波诡云谲,使沃尔玛厚积薄发,而多年来一直遥遥领先的家乐福则是凭借自身超强的适应能力和本土化改造而实现这一辉煌业绩的。

零售巨头家乐福进入中国采取了很多因地制宜的本土化策略。据了解,在市场占据一定规模后,家乐福中国一改其全球统一管理模式,将几十家门店都改为单店管理模式,增大门店经理们的权力。主要体现在商品管理权、人事行政权上,包括商品选择、定价、促销谈判、订货以及人员配置、资产统筹等。

同时,家乐福还允许店长拥有快速的价格反应机制,如果发现店内商品价格高于竞争对手,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出调整。而且物流系统不再采用总部统一配送,而是由各地灵活掌握,例如其生鲜产品都在当地采购,而超过半数的日用品也靠当地供应商提供。

三年前,家乐福还将原来的“中国区总部一7个区域一门店”的三级管理架构调整为“中国区总部一4大区一10个区域一门店”的四级管理架构。新增4大区的管理机构分别设在上海、成都、广州、北京,相比以前的7个区域拥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80%的事情都由区主管自行做主。

为更好地入乡随俗,实现“更中国”的本土化目标,家乐福为适应中国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还尝试将农贸市场模式引入各门店的生鲜销售上,并提出早市和夜市的概念,将生鲜流程销售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革。从去年初开始,家乐福中国又增设了“商品营销员”的职位,而且人数不断增加,他们从单纯的采购扩展为商品营销,他们拥有采购、促销、陈列等权力,但要保证商品要被门店和消费者所接纳。

没有集中采购的限制后,家乐福节省了物流运输成本,减少了异地采购的不便,而且在中国制造之外,还将采购范围细化到了城市制造,许多城市区域性产品也会受到家乐福格外的关注和支持。同时,商品营销员还能与供应商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从而有效地组织和开发本地供应商资源。

甚至有人笑称,由于家乐福的本土化做得太好,才会导致去年轰动一时的“受贿门”事件,而且各种通道费用的收取、明目繁多的入场门槛比许多本土企业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手的表情

抵制事件已经暂时平息,估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家乐福的经营都会笼罩在这一风潮的阴影之下。这似乎为对手们提供了很多机会。

在群雄并起的中国零售市场,家乐福的对手很多,如沃尔玛、百联、易初莲花,以及诸多雄踞各地的区域零售商。但是从市场份额、外资背景,以及品牌影响力等一系列因素出发,家乐福最强大的对手当属沃尔玛。

不管是由于反应过慢还是出于自保,相比于麦当劳和肯德基在“苏丹红事件”上的表现来说,沃尔玛在此次风波中的确保持了自己的风度。虽然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任何评论,也没有借机做任何炒作,但沃尔玛估计应该是庆幸和欣喜的。

“这两大零售商都是经过了国际市场上的一系列失败后,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拼争力度。家乐福之前先后撤出了日本、墨西哥、韩国、瑞士、香港等地的市场,而沃尔玛也从德国、韩国、香港、印尼、日本等地败退。因此,对全球最大、最具潜力的中国市场,二者都势在必得。”一位刚刚离开沃尔玛的中层管理人员高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他坦言,沃尔玛和家乐福的中国市场之争不仅是其世界市场格局中一块区域市场的争夺,而是都关系到各自的全球战略、未来增长潜力以及在业内的霸主地位。所以家乐福很早就把中国区从亚洲区分离出来,而沃尔玛也尽全力击败家乐福,从而成功收购了好又多35%的股权,成功超越家乐福。

经过此次的抵制家乐福后,沃尔玛无疑是最大的赢家。有人甚至提出疑问:为什么沃尔玛不借机扩大市场,而我国本土企业也没有一家打出民族旗帜?对此,高先生认为,同为外资企业的沃尔玛并不适合在此时发动市场进攻,处理不好反而会引火烧身;而我们的本土零售企业似乎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缺乏相关经验的同时,也缺乏抗衡实力。

经历一场风波之后,对手依然是对手,对手们在微笑的同时,也会总结家乐福的经验得失。而中国的零售市场也注定繁花锦簇、百家争鸣。

一个全国贫困县县委书记的罪与罚 第10篇

宕昌位于甘肃陇南市,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县。王先民从2006年担任县委书记不到4年的时间,1200多天,贪腐总额却高达1500多万,跟全县的财政收入比,比该县财政收入最好的2010年的10%还多,是2009年该县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还多;跟一般老百姓的收入比,更是令人瞠目结舌:该县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000多元,农民年纯收入刚过3000元,王先民的1500万元,相当于该县一个城镇居民1300多年的收入,一个农民5000年的纯收入!王先民硬是在一个不毛之地,捞出了可观的油水!

如果复原王先民的受贿路线图,和诸多的失去监控的“一把手”比并没有多少离奇之处,权力失去制约,贪腐只是一个迟早的问题。王先民从2006年11月到宕昌任职伊始,就几乎垄断了宕昌县域的政治、经济、人事、资源、纪检、司法、财政的所有大权。特别是在人事和工程项目这两大创收领域,别人根本没有任何插手的余地。

危险驾驶的“罪与罚” 第11篇

危险驾驶罪实施两年以来,危险驾车案件仍然高发!

名词解释:

危险驾驶罪

危险驾驶罪是于2011年5月1日新增的罪名,该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规,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驾,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数据说话:

目前,我国汽车拥有量占全世界的2%左右,但是与之相配套的道路设施建设却没有跟上车辆暴增的步伐,以至于车辆与道路承载量不相匹配、严重失调。

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平均每5分钟就有1人死于车轮之下,每1分钟就有1人深受车祸之害。

北京市公安局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全市共发生交通事故1424起,交通受伤1542人,交通死亡373人。

醉酒驾驶

罚款 拘役 5年不准开车

一瓶白酒改变命运

“我一直没把‘喝酒开车’当成很严重的事儿,总觉得只不过是喝点酒,只要没撞人,给点钱就可以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老林总是和一帮朋友聚会,次次离不开酒……

老林今年49岁,经营着一家饭店,收入颇丰。

一天中午,老林和两位朋友喝了3瓶白酒。之后,他开始睡觉,下午6点多醒来后,依然感觉脑袋昏沉沉的。但是,到了晚上9点时,他又接着喝了两小杯白酒。

“本来想回家睡觉,但是回到家后,在酒精的刺激下,一点儿睡意都没有,就开车出去兜风。”老林说,他的驾龄很多年了,技术不错,平时开车很稳当。

当天,他开车在公路上飞奔。此时,路上有一男一女两个人横穿马路,男的在前边走,女的骑着一辆电动自行车在后边跟着。老林说,要是在平时遇到有人横穿马路,对他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事儿。

当他距离两人40多米时,老林踩了刹车,但是在酒精的作用下,刹车踩轻了,车速依然很快。这时,车子距离这两人只有四五米了,老林再次踩了刹车。

他说:“这要在平时,当时就会把刹车点死或者向旁边打方向盘,但是因为喝多了,判断不是很敏捷,认为点点就可以了,结果没有点到位,一下子将骑电动自行车的女子撞倒在地。”

随着女子倒地,老林的车也停住了。下车后老林看到,女子的胳膊肘被蹭伤,他不停地向这两人说着好话,可是,男子执意要报警。

此时,老林才明白,钱在此时失去了作用,并突然间明白了自己下一步面临的将是什么后果。赶来的交警把老林和这两人带到了交警队,交警给老林进行了酒精含量测试,结果显示酒精含量为180mg/100ml,属醉驾。

“尽管我当时的神智还算清醒,但是酒后开车真是不应该。”说到这里,老林显得很后悔。接下来,一切按照法律程序进行。

受伤女子被鉴定为轻伤。在民事赔偿方面,经过私下协商,老林赔了对方各种费用1.8万多元。在刑事方面,因为老林的行为触犯了危险驾驶罪,他一下子从一个体面人变成了一个犯罪嫌疑人。老林说,要是我不喝酒就好了,也不至于有这样的结局,以后真得记住那句话——开车别喝酒,喝酒别开车。

最终,除了赔钱以外,法院依法以危险驾驶罪将老林拘役,老林的驾照也被交警部门吊销,并且责令他5年之内不准开车。

追逐竞驶

3车损坏 3人轻伤 赔偿4万

斗气飙车惹下祸端

为追逐剐蹭自己的本田车,23岁的宝马司机小蒋不惜违规强行并线。然而在她成功别翻本田车后,这时宝马也失控,撞飞了人行道上骑车的母女……

开车的小蒋是北京人,父母都在做个体生意,家里的经济条件还不错。

那天,小蒋驾驶白色宝马车载着妹妹,由北向南行驶至门头沟区新桥大街。因怀疑自己的宝马车被同向行驶的一辆本田CRV剐蹭,小蒋与本田司机王某发生争吵。

“对方骂我,骂完就开车跑了,并不是我开斗气车。”小蒋称她随即驾车追赶,往右并线时撞上本田车。

小蒋说,她对本田车突然加油离开非常生气,于是驾车猛追,最终致使两车相撞,王某的车失控侧翻,小蒋的车冲入人行道。事故造成王某车损和轻微伤,同时将骑自行车的一对母女撞成轻伤,并撞损停放在路边的两辆汽车。

事故发生后,小蒋赶紧打电话报了警,因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小蒋被北京市公安局门头沟分局刑事拘留,随后被取保候审。

在开庭当天,对于检方指控,被告小蒋在法庭上表示:“当时就是冲动,想让他减速停下来,对于会造成什么后果一点也没想。”然而当小蒋看了案发现场的视频和照片后,态度大变:“现在想想真后怕,真不应该危险驾车追逐,给别人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

而对此,检方认为,被告人小蒋通过追逐别车的方式让王某停下来, 虽然意图是特定的,但危害后果具有不特定性。并且该起事故发生在城区主干道上,正值周日下午车辆和人流高峰期,一旦出现突发事故,有可能在瞬间造成重大伤亡事故。而针对本案来讲,情节恶劣,造成三车损坏,三人轻伤,构成了危险驾驶罪。

之后,双方已就民事赔偿问题达成和解,小蒋向受害人孙女士赔偿4万元,孙女士明确表示不再追究小蒋的责任。

它山之石

世界上各个国家对危险驾驶确定的范围不尽相同,但对危险驾驶都规定了严格的处罚。

美国:

美国纽约州的车辆与交通法规中规定,酗酒、吸毒后驾车或闯红灯的行为为故意犯罪,并给予比较严厉的刑事处罚。同时规定因超速、闯红灯交通肇事的行为可判处1至7年有期徒刑、劳役、罚款、记分、停止或吊销驾照;初次酒后或吸毒后驾车的可判处1至7年有期徒刑,第二次从重处罚,造成事故的可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英国:

英国是英美法系的国家,实行判例法,其在刑法中对危险驾驶行为的规定主要是放任驾驶罪、体内有过量酒精时驾驶或意欲驾驶罪、在不适宜的状态下驾驶或意欲驾驶罪和在不适宜的状态下控制车辆罪。其中对构成放任驾驶罪的,判处罚金或者2年监禁,或并处罚金和监禁;构成体内有过量酒精时驾驶或意欲驾驶罪或在不适宜的状态下驾驶或者意欲驾驶罪的,处6个月监禁或1000英镑罚金,或者两者并处。

德国:

德国将危险驾驶行为设置在刑法中,并具体规定为危害公路交通安全罪和酒后驾驶罪两个罪名。条文规定,在饮用酒或者其它麻醉品、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缺陷等不适合驾驶情形下仍然驾驶的,即使没有实际危及他人身体、生命或贵重物品的,也应参照造成损害“处5年以下自由刑或罚金”的规定进行处罚。

法官说法

特邀专家 辛祖国

北京市朝阳法院刑一庭法官

特邀专家 吴小军

北京市朝阳法院刑一庭法官

危险驾驶导致交通事故率高

实践中,危险驾驶者普遍醉酒程度较高,主体以男性为主,他们多存在侥幸心理。根据醉酒标准,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在80mg以上的均为醉酒。多数被告人醉酒驾车系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离家近、深夜路上不会遇到警察检查、检查不会超标、过于信任自己酒量。

此外,危险驾驶案件交通事故率较高。根据立法规定,危险驾驶罪的构成并不以发生交通事故为要件,但从司法实践的情况来看,交通事故率很高。而从刑罚判处来看相对较重,保持了打击的高压态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判处的拘役刑相对较重。二是无适用缓刑或免予刑事处罚情况。

追逐驾驶处罚处于虚设状态

由于缺乏追逐竞驶型危险驾驶的“情节恶劣”的认定标准,导致实践中难以认定。

实践中,若被告人追逐竞驶造成严重后果的,可构成交通肇事罪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若没有造成后果则往往难以以危险驾驶罪进行定罪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追逐竞驶型危险驾驶刑法规制处于虚设状态。

因此,建议通过对追逐竞驶的危害后果、行为方式等进行批量调研,评估出具有操作性的“情节恶劣”的认定标准,可采用列举式进一步明确可以认定情节恶劣的具体形式,从而将刑法对追逐型危险驾驶的规范落到实处,维护好交通安全秩序。

本刊记者 陈业雷

案例人物姓名均为化名

《金瓶梅》的罪与罚及封建文化溯源 第12篇

一.《金瓶梅》中的性欲滥觞

《金瓶梅》中的性生活, 完全是一种放纵的、畸形的性生活。概括起来就是:无礼、无情和无度。

1. 无礼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礼乐文化, 所谓“礼”就是上下等级尊卑秩序, 也就是规矩。在古代, 无论是人际交往, 还是婚丧嫁娶都要遵循一定的礼制。两性关系上自然也不例外。《金瓶梅》中性的无礼一方面体现在两性关系的复杂混乱上。据统计, 与主人公西门庆发生性关系的女性就多达二十余人。西门庆不仅拼起了一个一妻五妾的庞大家庭。而且又收用了房中几个丫环, 但仍然不能满足他贪得无厌的性欲, 还时常到妓院中狂嫖滥交, 又千方百计勾引良家妇女与之通奸。从另一方面看, 无礼还体现在随处可见的乱伦上。西门庆的情妇李桂姐是西门庆的妾李娇儿的侄女, 则西门庆实际是桂姐的姑夫;桂姐又认月娘为干娘, 则西门庆又成了她的干爹等等数不胜数。西门庆这种完全出于动物本能的对性的畸形与变态式的占有, 只能是人的动物性的发泄。

2. 无情

性是要建立在情爱的基础上的, 然而主人公西门庆对待他所交往的所有女性却全无情爱可言。第一号女性潘金莲在西门庆这里不过如同妓女一般, 纯粹出于淫欲罢了。尽管金莲小心伺候, 屈伸忍辱, 百般殷勤服侍, 西门庆还是为了李桂姐将她脱光衣服用马鞭子抽打。西门庆对所交往的第二号女性李瓶儿所感兴趣的还是色欲, 也是一样的不尊重。他于新婚的日子逼李瓶儿上吊, 托翻在地用马鞭子抽, 毫无感情可言。女性对待西门庆也不过如此, 谈不上什么感情的牵挂。西门庆以“无情”对待女性, 女性也以无情来对待西门庆, 使《金瓶梅》一书成了淫欲横流的世界, 而没有一点人性的闪光。

3.无度

《金瓶梅》中的大部分角色都可以说是淫欲无度的典型, 且以第一号女主角潘金莲为例。潘金莲是西门庆的第五房妾。人物是从《水浒传》中衍生而来, 她的心狠手辣、搬弄是非、淫欲无度让人不寒而栗。她不仅使西门庆油尽灯枯, 髓竭人亡。而且在西门庆尸骨未寒之时即与女婿陈经济打得火热, 两人在库房中, 在花园中私会, 甚至大白天隔着窗扇也会云雨弄事。小说中的金、瓶、梅等诸多女性, 似乎也都被社会的规范、封闭、单调的生活挤压得只知道人生最低层次的追求。扭曲了的人性, 使她们将肉欲变成了生命的原动力。

二.《金瓶梅》中的因果惩戒

《金瓶梅》的作者虽然肆无忌惮地描写了“性”, 但同时也通过主人公们的结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里面包含有浓厚的因果报应观点, 如全书结尾时以普静禅师幻化去吴月娘的儿子孝哥时, 阐明因果报应, 以劝戒世人。虽然这种宿命观和因果报应观, 削弱了作品的战斗性和它深刻的批判精神。但作者惩恶劝善的用意是很明显的。作者是把西门庆、陈经济及金、瓶、梅三位女性统统打入“奸夫”、“淫妇”的序列里, 极尽能事地描写他们的贪淫及最终所导致的死亡。在《金瓶梅》中, 作者用冷峻的笔触、客观的描写, 说明了假如仅仅以一种原始的动物本能, 腐朽的感官享受, 乃至无限膨胀的占有欲去向禁欲主义挑战, 其结果只能是理性的淹没, 人性的扭曲, 乃至自身的毁灭。所以说, 戒淫劝善, 当是《金瓶梅》主旨的一个重要方面。

《金瓶梅》是一部写性的书, 在全书八十万字的内容中, 有近两万字写了原始的、赤裸裸的性行为, 这些极不雅致的笔调使小说获得了淫书的恶名。但出于文学的研究, 我们没有必要追究性描写量的多少, 而应去探求造成这种现象的文化根源和社会根源在哪儿。

三.封建文化罪根溯源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 占最主要地位的是儒家文化。许多人都认为儒家提倡性禁锢, 对性采取了一种保守的态度, 其实并不尽然。儒家形成初始阶段的孔、孟就充分肯定了“性”的合理性, 把性看成是人们的一种正常的生活需要。可是, 另一方面, 孔、孟又提倡“男女授受不亲”, 对性要以“礼”来控制, “礼”就是规矩, 也就是欲不可纵。由此看来, 《金瓶梅》中男女主人公们的“性”是符合儒家的性思想的, 但为什么又违背了“礼”的要求, 表现出种种畸形的状态呢?

1.男尊女卑的礼制导致无情之性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 往往对男女之间真挚的情进行压制, 通过对忠、敬、孝、悌的大加推崇和重视来对情加以约束。而对于欲则是给予充分的认可的, 并认为是与生俱来的人性之所固有的东西。在封建时代肯定”欲“的观念虽有一定的进步性, 然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理论纲领去掉了人性中最宝贵的感情和理性, 把生存和享受放在了第一位和神圣的地步, 这种见解是很平庸, 很浅薄的。《金瓶梅》以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位女性为主, 描写了女性人性的扭曲, 她们在男尊女卑的背景下, 生活在如一潭死水般的封建大家庭中, 她们找不到自尊和自由, 她们将生活的全部定位于淫欲的渲泻, 这是时代压抑人性下的产物, 也是为寻求新生而出现的歧形产物。但无论她们怎样努力、不屈, 也终不过是时代的牺牲品, 因为她们选择的道路本身不是一条不归路。以李瓶儿为例, 她虽然在情欲的弥烂生活中, 个体意识有所觉醒, 并执着着对个人幸福的主动追求, 但最终还是难以摆脱悲剧的命运。她的贤妻良母梦, 反而加剧了她的悲剧命运的提前到来;

2. 程朱理学的禁锢导致无度之性

最初的孔孟之道中确实有许多合乎情理、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的东西, 但是为了迎合统治者的意志, 一些自封为“孔孟之徒”的学者篡改了孔孟之道。宋代中期的“程朱理学”所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服务的, 孔子提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而“程朱”却要“灭人欲”。晚明社会, 统治者在思想文化层面实行高压政策, 大力提倡以“存天理, 灭人欲”为要义的程朱理学, 宣扬禁欲主义, 极力压制人性。正所谓物极必反, 欲望的压制产生出了严重崎形的人性。明代中晚期人们思想开放, 人欲横流, 人的个性得到张扬。兰陵笑笑生显然受到这种思潮与文学观的影响, 所以他在全面反映明代社会生活的同时, 也没忘记以细腻的笔触写西门庆的性。

3. 儒家文化的断裂导致无礼

之性

每一场大的社会动荡带来的往往是人们的思想意识的空前的变革或解放, 是人们的价值观的多极化。而这种多极化的价值观, 也就为新的文学形式的产生提供了土壤。艳情小说的产生, 即是源于元朝蒙古民族入驻中原之后的人们的价值观的多极化。在政治上, 元代统治者始终奉行的是一种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 儒生所追求的理想———进入仕途的道路被堵死, 这对于儒家思想的传承和信仰来说, 无疑是使一场致命的打击、重创, 简直是一种扼杀。大量的儒生、文人混迹于市民阶层之中, 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自然会发生着变化。这样就为艳情小说的产生, 从思想上、模式上, 奠定了基础。社会风气的改变自然累及文人, 所以小说每每叙及床第之事。应该说, 淫糜的社会风尚, 直接刺激或加速了言情小说的创作和发展, 亦是《金瓶梅》产生的直接原因。

《金瓶梅》作为一部世情小说, 它冷酷无情地写出了一部人性的悲剧史, 一曲封建末世的挽歌, 更浓缩了儒家文化发展过程中的辛酸史。反过来这些也无疑是《金瓶梅》中扭曲人性的最大的温床。

摘要:《金瓶梅》是一部自问世以来就引起颇多争议的小说。有人评价其为奇特美好的佳作, 有人称之为“坏人心术”的“诲淫”之作, 产生分歧的焦点就是《金瓶梅》中大量的性描写和浓重的艳情色彩。对其成因的探讨众说纷纭。本文立足于对文本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金瓶梅》中两性关系的解读, 追根溯源, 阐释封建文化的发展历程中的诸多因素带给文学的巨大影响, 从而揭示《金瓶梅》深刻的批判意义。

关键词:性,惩戒,封建文化

参考文献

[1]牛贵琥:《〈金瓶梅〉与封建文化》[M],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尹恭弘:《〈金瓶梅〉与晚明文化》[M], 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

[3]卢兴基:《论〈金瓶梅〉——16世纪一个新兴商人的悲剧》, 《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

[4]盛源等编:《名家解读〈金瓶梅〉》[M], 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罪与罚】相关文章:

上一篇:英语电视节目下一篇:企业形象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