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偏瘫的康复护理

2024-06-19

脑血栓偏瘫的康复护理(精选11篇)

脑血栓偏瘫的康复护理 第1篇

1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6年11月至2008年3月, 共同性收治脑血管患者所致偏瘫患者共108例, 年龄42~85岁。其中男70例, 女38例。

2偏瘫康复护理的方法

2.1 疾病初期

2.2.1 积极处理临床合并症

中风患者极易合并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对这些患者进行训练时注意监测血压和脉搏。

2.2.2 预防处理临床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泌尿系感染、抑郁、静脉血栓、褥疮等。这些并发症如不及时预防及处理将会影像康复治疗效果。

2.2.3 昏迷患者的康复护理:

①定期翻身;②胸背部用拍打和震颤的技术使肺内分泌物易于排出。若需要体位引流或仪器抽吸肺内分泌物;③保持正常关节活动度:对患侧肢体进行各关节的全范围的被动活动, 以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 并预防关节僵硬和挛缩。活动幅度由小到大, 由健侧到患侧, 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④肢体摆放:将易产生挛缩的肌肉 (上肢肩内旋肌和内收肌、指长和拇长屈肌、下肢屈肌、髋和膝屈肌) 及软组织保持伸长位。足部与床尾成直角以防足下垂或足内翻, 脚部外侧放置沙袋, 以防下肢外展等;⑤减少患侧肢体受压:患病早期为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在病情允许时每2小时翻身一次, 翻身时采用健康卧位, 与平卧位交替的方法预防患侧肢体受压受损;⑥一旦患者清醒, 应早做主动练习 (坐位和站位) 以降低卧床引起的并发症。

2.2 脑血管偏瘫患者急性期床上卧位姿势:正确卧位有如下几点:

2.2.1 患侧卧位

患侧位于下方的卧位, 须注意的是:患者患侧卧位要有利于患肢整体的伸展, 可以控制痉挛的发生, 同时又不影响健侧手的正常使用。

2.2.2 健侧卧位

健侧位于下方的卧位, 须注意的是保持患肢的功能位, 必要时使用软枕。

2.2.3 仰卧位

仰卧位容易诱发异常的反射活动, 故形成褥疮的危险性大, 因此, 仰卧位时不宜时间过长, 只作一个更换的过渡性卧位, 下肢伸肌肌张力高的患者尤其不宜采取仰卧位。

2.2.4 床上的坐位

①保持患者躯干的直立, 为此可用大枕垫于身后, 髋关节屈曲90°;②双上肢置于移动小桌上, 防止躯干后卧, 肘及前臂下方垫枕, 防止肘部受压。

2.2.5 半卧位姿势

半卧位姿势会助长屈曲, 并激化下肢的伸肌痉挛。因此, 原则上不主张采取半卧位, 仅在卧床患者进食、排泄等不得已情况下采取。

2.2.6 步行锻炼

步行前应做的准备锻炼, 其内容包括心理准备:对重患和长期卧床患者, 步行前应先做好思想准备, 避免精神紧张。另一方面患者对自己瘫痪没有足够的认知, 蛮撞前进而跌倒, 甚至发生骨折尤其是容易出现体象障碍更应注意。

平衡训练:开始床上坐, 以后双腿放下坐于床边, 再以后下地坐椅, 每次能坚持10 min。然后练习站立平衡。最后进行步行训练, 开始阶段必须有人保护及协助, 严防跌倒。步行锻炼时, 若患者血压超过16~26.7 kPa, 常有头晕头痛时不应练习, 心力衰竭或合并肺部感染者, 暂缓练习。

2.2.7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要贯彻始终, 经常不断的讲解一些患者疾病的知识, 使患者了解并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 消除悲观、恐惧和焦虑等不良情绪;了解患者病史, 生活事件、个人特征及生活现状, 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家属积极配合, 多关心, 安慰, 支持, 鼓励患者。

3护理效果

脑血管偏瘫患者有效的护理康复在临床护理应用中, 都取得了显著效果, 其中43例完全恢复生活自理, 占40.2%, 48例需简单帮助, 占45.3%, 13例需要较多帮助, 占12.2%, 4例不能自理, 需要完全依靠帮助, 占2.3%。

4讨论分析

4.1 脑血管偏瘫的康复护理,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取决定性作用, 静卧不仅不能预防再发和解除其他危及生命的因素, 还会使患者的身体和皮肤急速衰竭。早期开始康复护理, 可以及早解除患者的身心障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2 脑血管偏瘫患者早期康复在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 显著优越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内再进行的康复治疗。

4.3 脑血管患者偏瘫障碍, 经过科学地、及时地康复护理, 可以防止关节僵硬, 废用性肌肉萎缩, 误用综合征, 最大程度降低了并发症及致残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 经济负担, 脑血管患者偏瘫康复护理知识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通过对108例脑血管偏瘫患者的早期实施康复治疗和护理, 改善患者肢体的功能障碍, 达到提高生活质量, 重返社会的目的 。方法 根据患者个体差异, 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和整体护理, 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护理知识, 重视脑血管患者身体、精神及社会上的全面协调康复, 早期合理有效的持之以恒地运用综合性技术方能达到预期效果, 减少患者残损、残障、降低致残率, 使家属及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做好相应随访工作。结果 108例患者中日常生活能自理者占40.2%, 需要简单帮助占45.3%, 需要较多帮助的占12.2%, 不能生活自理, 需要完全依靠帮助的占2.3%。结论 适时、恰当的康复护理可最大程度地降低脑血管患者的致残率,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同时也是提高远期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加速了康复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脑血栓偏瘫的康复护理 第2篇

国家发明专利《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

(已授权)

专利号:200810231450.6

项目背景

我父亲偏瘫在床10年,我母亲偏瘫在床8年。我自己是学电子的,结合着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照顾我父母的经验,便研发出了这《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

我生于1958年,我儿子生于1986年,这一代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而中风、脑溢血这种病越来越常见,一旦得了这种病,偏瘫在床好几年,医生唯一的嘱咐就是多运动,心态放好。这事摊在我这一代身上还好说,兄弟姐妹多,但是下一代怎么办,他们都是独生子女,婚后2个人要照顾4个老人,怎么办?

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应酬也越来越多,中风、脑溢血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向着年轻化发展,所以,如果我得了偏瘫,我不敢奢望我的下一代能像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伺候我父母一样伺候我,但是我儿子也不会不孝顺我,我又不想给他再添压力,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

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

他将来的生活压力和工作竞争压力只会越来越大,怎么办?孝心是金钱买不到的,但是金钱可以很好的辅助自己尽到自己的孝心。雇保姆,一个月多少费用,要雇多长时间,我父亲在床6年,我母亲在床8年!买台机器多少费用?买台轮椅没事推出来晒晒太阳,然后两个人按照医生的嘱咐费力地搀扶着做行走训练,但如果买台我的训练小车,一个人完全不费力,行走训练在机器上照样执行,在屋里坐上我的机器,你可以安心去上班,去忙别的事情,基本生活可以自理。

这样算下来,我的机器和保姆或其他此类器械比起来,哪个合算?哪个省心?哪个更让病人和家人接受?

我这个发明专利与2011年8月已经授权,产权保护20年,以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这社会是5年一个变化,如果以我这个发明专利为基础,后续的研发空间会有多广?就比如10年前的蓝屏手机,到现在的iphone 4s。

常见的偏瘫病人往往是一侧的肢体失去活动功能,而另一侧仍然正常,他们没有完全丧失生活、劳动能力,只是疾病给他们带来了生活、劳动的障碍,轻者举动困难,重者卧床不起,生活

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

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

不能完全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需要护理人员的专门护理和进行康复训练。而这样的护理时间往往很长,轻者一年半载,重者三年五载,遇到年老体弱者,需要更长的时间。特别是站立行走的康复训练,病人患病前期或者重病症者必须由2人搀扶进行,即便这样,病侧的腿脚、关节还是难以伸直理顺开来,做不到整身站立平衡,起不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这给患者和患者家属带来较大的生活、工作、经济和精神的压力,尤其是一些说话不清或者不能说话的病人,更是难以沟通,不时造成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这给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护理难度。

虽然生活中使用一些轮椅等辅助器材,但是不能使病人自行护理,自行训练,仍需要专人护理。项目概述:

(一)特点

本发明的特点是提供一种无需专人护理可以行走、自己解决大小便,自己进行病臂摆动训练、站立、行走训练,机电一体的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试问现在市场上的护理床等护理器械,有哪个能够让病人自行进行康复训练的?而偏瘫病人或其他残疾病人最重要的康复就是来自于康复训练!

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

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

(二)性能指标

本器械各个功能都是通过照顾父母实践得来(我父亲偏瘫在床10年,母亲偏瘫在床8年),各个零部件具体尺寸也是经过测量,然后计算得来,如行走训练装置与摆臂训练装置所采用的数据,是根据很多正常人正常行走时的步距、行走时脚离地的高度、行走时双臂随着步伐而摆动的摆距等进行设计的。

(三)技术方案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由转向行走装置、升降装置、摆动训练装置、行走训练装置、座板装置、靠背调节装置、操控装置组成。参与研发工作情况:

我本人与我儿子阎业鑫一起进行构思,加上我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及十多年的照顾偏袒病人经验,一起研发出《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已授权。

项目行业分析

㈠使用人群

⒈据权威医师和医疗资料的查对,因脑溢血、脑血栓、高血压等大脑、血液病引起的偏瘫病人占人类的千分之二点五,而且这个数据还在上升趋势中,这种病在突发时住院治疗三、五个月

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

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

病症稳定后,就在家中做保健恢复治疗。保健恢复治疗时间相当长,轻者而且年龄在五十五以下的,基本能脱离护理者(能借助稳定物而移动)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重者时间更长,且不好言,如果年龄再大些,更不好恢复了,甚至终身。而且这些病症反复性很高,这就是使用者的群体。

⒉类似于偏瘫的残疾人也可使用,全瘫病人及老弱者在护理者的帮助和监护下也可使用。

⒊自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城市一胎化,就农村子女也不多,随着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后计生就是放开的了,要子女多的,人也不多了。这样会有更多病人考虑使用器件,减少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体现自立自强的生活能力。

⒋中国生育率的高峰期(1950-1975)到现在,正是中国进入老龄社会(46-53岁)时期,社会的精神、经济、人力等各方面的压力,正在逐步增大,进一步的显现出康复训练小车的使用价值的优越性。

⒌病人的行走的康复训练,病腿脚总是拖拉着地,脱离护理者后,自己行走也是如此,小车就可以完全解决这一难点。

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

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

⒍现在虽有轮椅产品,可是轮椅并没有生活自理和康复训练的功能,病人想伸个腰就需要护理者搀扶,没有病人自主活动功能,病人完全离不开护理者。㈡接受人群与生产成本

通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华人思想意识改变很大。经济与效益意识大大提高,病者与家属很自然会在使用器件与雇佣保姆上做实用性能、经济价值上的核算,同时使用小车完全摆脱了护理者及时间上的约束,病人能按自己的意愿生活、训练,顺其心里。从而又启发发病者自强不息的精神意识。

⒈通过市场经济调剂,中国市场人力价值不断提高,而且逐步与发达国家接近。雇佣保姆价值同时提高,尤其是近几年特别明显。另外,雇佣保姆上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精神意识、道德品质、生活习俗、工作效果等等差异,时常相互之间发生不愉快情况,这是众人周知的好保姆难请的最重要、最主要的原因。偏瘫病人无论轻重的前期(1-2年)家属一个人是照顾不了的,特别是搀扶行走的训练必须是两人,这样还是不能把病腿理顺拉直而且也非常劳累,效果比较差。这是小车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

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

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

⒉该小车是给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使用的,各方面不要求高速高质高强的质材,只求顺稳即可,从而减少生产成本,适应于民众。

⒊人是有一口气,特别是病人更应该气平心和,有病了,只要条件改变了,心理素质也会随着改变。病人时常这也不对那也不顺,其实是不想连累他人和所受外观条件的限制。那么使用小车,病人就可自由移动训练,不再受他人及时间等条件约束。从而减少病人的心里负担和精神负担,又增强了病人的疗效,完全解决了因病人大小便等事情有护理者陪伴,增大了病人在时间上的灵活性。

⒋中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医保的普及,又进一步的促进小车的使用和销售。

⒌小车作为病人的辅助工具,即减少了病人家庭的精神压力,又增强了病人自立自强的生活能力。

该项目的建设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权威医师和医疗资料的查对,因脑溢血、脑血栓、高血压

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

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

等大脑、血液病引起的偏瘫病人占人类的千分之二点五,而且这个数据还在上升趋势中,这种病在突发时住院治疗三、五个月病症稳定后,就在家中做保健恢复治疗。保健恢复治疗时间相当长,轻者、年龄在五十五以下,基本能脱离护理者(能借助稳定物而移动)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重者时间更长,且不好言,年龄再大些,更不好恢复了,甚至终身。综合以上分析不难看出:

→“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专利的研发对于目前市场需求来说是必须的;

→“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的市场很大,对投资人而言,收益的大小取决于投资人的生产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 →“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值得去做。

项目市场周期

市场生命周期反映了一个市场的活力和发展趋势。一般而言,一个市场从开始到消亡过程需要四个阶段: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

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

把握介入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市场的机遇,开发生产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产品,是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目前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已逐步由前期投入期进入产品成长期。因此,将专利产业化,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是争取市场,取得主动权的良好时机。

首先,由于目前已有较成熟专利技术,因此,可以节省大量的前期研制开发费。

其次,产品技术和工艺已经成熟,无论国产还是进口设备都已有一定经验可循,机器设备厂家根据实际生产要求,设计了成套可靠的专用设备,可满足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生产的技术性能要求。从而可避免基建与设备重复投资。

第三,国内市场即将结束投入期,正在步入成长期,经过医疗器械厂家前期推销,消费者已对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产品的性能有了一定了解,并形成了一定的消费群体。此时介入市场,可节省大量的销售费用。

第四,根据市场学产品生命周期的观点,企业的产品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时,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把握机遇,适时介

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

偏瘫病人自行护理康复训练小车

入,赶上产品高额利润的成长期,将给企业创造丰厚利润,从而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绪言

现在的中国正步入老年化社会,我自己感觉,我的这项发明专利的市场切入点正合适。

我不是个专业的发明人,也不是专业的市场分析员,所以我在北京《中立久合》做了知识产权评估,对自己发明的东西有了大概的理解,如果有合作意向,具体事项我们具体谈。

我也看了不少有关辅助行为不便人士的器械的科技资料,我自己感觉,无论从价格、功能和操作方式上,我的东西更能让老百姓接受,而且可以根据消费人群的不同,设置高、中、低档次。

脑血栓偏瘫的康复护理 第3篇

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护理经验。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主要护理内容有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护理。

结果:本组患者肢体功能和语言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恢复,获得了最大限度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

结论:给予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康复期的有效护理,促进了肢体功能和语言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了社会和家庭负担。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偏瘫 肢体功能 语言 康复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61-02

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指从坐立到起立、步行阶段,本阶段患者病情基本稳定,但肢体功能和语言障碍,恢复缓慢,训练难度大,时间久[1]。我们护理人员帮助和指导患者使其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改善,降低致残率,促使其重返社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患者120例,均为2011年1月~2012年6月来我医院求医的患者,其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44-76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和语言障碍。

1.2 方法。

1.2.1 早期按摩护理。研究资料证实,早期成功的给予患者肢体功能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内翻等脑血管的继发障碍。现代学者认为肢体停止活动一周,就可能引起肌肉萎缩。因此,在患病初期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应立即进行肢体按摩等被动活动,如肩、肘、指、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和抬举等活动。患者脑血管疾病后应将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手腕关节微背曲30-45度,手指轻度屈曲,肘关节屈曲90度,也可以变换伸直位,防止屈曲性和伸展性畸形;下肢用夹板将足底垫起,也可使用足支架,使踝关节呈90度;膝关节下垫一枕使腿弯曲,外侧支托。对瘫痪肢体,易形成褥疮,应每日用红花油或药酒涂抹按摩。对于感觉和运动障碍,可配合针灸治疗,上肢可以针刺内关、外关、曲池、肩俞、肩峰为主,下肢以针刺环跳、殷门、委中、足三里、三阴交、昆仑等为主。每日1次,20-30次为一疗程,以促进肢体的早日康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从第二天开始,出血性病人待意识清醒后,尽早做被动活动。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维持关节韧带活动度,防止肌肉韧带挛缩。老年人肢体功能衰退,肢瘫后肌肉出现松驰或痉挛,关节僵直,训练动作要轻柔,方法要正确细致,充分牵伸肌肉、肌健和关节周围的软组织。

1.2.2 功能锻炼护理。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肌力的恢复,要对患者进行坐、站、走的训练。训练前,首先让患者充分认识步行的艰难,避免精神紧张而发生意外,尤其是后顶叶病变者,易出现体相障碍,更应该引起重视。刚开始先让病人在床铺上练习仰卧起坐,练习左右翻身,练习上下肢的肌力,逐渐练习坐起、坐稳应让病人选先在在床上坐,双腿下垂于床边,再下地坐椅,每次坚持10-15分钟,然后站立平衡,最后进行起立训练。开始迈步时,力争动作到位,切忌急于求成。可在瘫痪下肢拴一根绳子,当患者迈步时,助手协助向上前方面提绳子,这种方法患者易于接受,练习起来,就像真的会走路一样,增加了训练信心,能提高训练的效果。但应避免产生依赖心理。经过坐到站立,站立到行走三个阶段的练习,能平稳的走好平路后,即开始上下台阶的练习,上下台阶有一定危险性,要注意加强保护。步行康复是独立生活的重要步骤,自理个人生活的关键,也是康复进程的一个跃进。在进行步行训练时切不可忽视上肢功能的练习,上肢活动特别是手的精细活动的恢复慢于下肢,病人因此会丧失信心,应多加鼓励。

1.2.3 及时心理护理。脑血管患者疾病起病急,病人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健康人变成一个残废人,再加生理上的痛苦以及漫长的康复过程,其心理创伤远大于机体创伤,易致患者产生痛苦、失望,甚至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是保证康复的基础。不同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效果会有不同的影响[2]。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果患者有抑郁心理,我们要细致观察,尽快解除患者抑郁,并防止患者自杀。同时了解每个病人的个性特点也很有必要。如果外向性性格的患者,他们的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内心深处的痛苦在别人的帮助下能及时宣泄出来,这样可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困扰。而内向性格的患者,往往把痛苦和想法压抑在内心深处,不善于向外宣泄,又不善于与人交往,表面上似乎平静没有什么事,实际上内心深处极度矛盾和痛苦而不能自拔。如果不了解这种患者的人格特点,忽略了他们的心理障碍,就影响了康复和治疗。

1.2.4 语言康复护理。语言障碍康复训练首先是构音的训练,教会患者用喉部发“啊”音,或用咳嗽、吹火柴等诱导发音,让患者听常用句子的前半句,令其说后半句,或复述单字、词汇、句子、诗歌等。要细致观察病人表现和情绪,准确判断患者的心意,恰当回答和处理病人的要求,克服患者为难情绪,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能发言的患者可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对镜发音,由短到长,由易到难。

2 结果

本组120例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经过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护理,肢体功能和语言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恢复,获得了最大限度的独立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3 讨论

帮助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和语言康复是护理的重要课题。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国外常规在发病5-10天内开始康复治疗[3]。对于患者肢體活动障碍和语言障碍,要对其进行早期肢体按摩和关节功能锻炼,同时指导语言训练,以促进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 黄东峰,丁明辉,陈少贞,等.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特点与早期康复干预的标准[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5):272

[2] 沈燕君.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沟通[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0):52~453

脑血管病人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09年2月, 我院收治脑血管患者60例, 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 并经头颈CT或MRI证实确诊。男33例, 女27例, 其中脑出血12例, 脑梗死48例, 年龄38~80岁, 平均年龄52岁。

1.2 康复护理

1.2.1 急性期的康复护理:

(1) 良姿位的摆放。 (2) 促进瘫痪肢体功能:采用按摩和被动运动。按摩可以通过神经系统, 反射性地调节身体功能, 使瘫痪肢体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得到改善, 营养局部皮肤和肌肉, 增加肌肉和韧带的伸缩性, 缓解痉挛。被动运动主要用于四肢各关节, 依关节的功能确定活动方向, 依病情确定活动幅度和频度, 运动时由上到下, 由近到远, 左右两侧有顺序地做各关节各方向的被动运动。

1.2.2 恢复期的康复护理:

目的在于进一步恢复神经功能, 争取达到步行和生活自理, 使其早日重返家庭和社会。

1.2.3 心理康复:

了解患者的思想情况, 向其说明功能训练的目的和方法, 介绍病情的发展及注意的问题, 防止过分担心或抑郁, 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

1.3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促进瘫痪肢体的血液循环、缓解痉挛、减轻疼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预防和控制感染、延缓肌肉萎缩。主要方法有针灸推拿、肌肉电刺激、热疗、运动疗法等。运动疗法按照人类运动发育的规律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进行, 其原则不是增强肌力, 而是改善模式, 包括床上训练、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坐位到站立位训练、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

1.4 作业治疗

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如穿衣、进食、个人卫生、如厕等。训练运用健肢处理日常生活活动, 因健侧肢体活动时对患者的全面康复会产生积极作用, 从而提高其自信心。通过刺绣、缝纫、剪贴、向两侧摆放物品等作业活动, 改善肢体精细运动、协调平衡能力。

1.5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Brunnstrom制定的偏瘫分级法进行评定。基本痊愈:恢复到Brunnstrom IV级;显效:提高I级以上;好转:提高I级;无效:无级数变化。

2结果

总数肢体120肢, 基本痊愈10肢, 显效57肢, 好转35肢, 无效18肢, 总有效率85%。其中, 无效18肢, 与患者病情较重、年龄偏大有关。

3讨论

以往研究表明[1], 康复早期介入, 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或延迟康复组。国外资料也提出, 康复介入越早, 患者的功能恢复与整体疗效越好[2]。因此, 减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 提高生存质量, 使之回归家庭或重返社会是康复工作者在疾病早期就应关注的问题[3]。

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促进脑血管病人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 改善预后。笔者在对60例脑血管病患者临床治疗和基础护理的同时, 实施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治疗可加速脑侧支循环的建立, 促进了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组织的重组和代偿, 极大地发挥脑的“可塑性”, 因为大量实验表明, 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4], 并且力争在发病后3个月, 特别是1个月内介入康复治疗, 能有效地减少功能障碍的发生。急性期保持肢体处于良姿位, 并给予缓和的按摩和被动运动能起到预防并发症和减少后遗症的作用。恢复期根据病情和肢体功能障碍的程度, 进行坐、站立以及步行等功能的锻炼。活动量和时间要由小到大, 循序渐进, 达到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恢复的目的。同时, 还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方定华, 王茂斌, 胡大荫, 等.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1, 16 (5) :300-306.

[2] Sherril L, Susan R.Early intervention in acute stoke patient (J)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86, 67:319-321.

[3]胡永善.中国脑血管病后三级康复治疗的研究 (J)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6 (7) :935.

浅谈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第5篇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21-01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急、病程长、致残率高。发生脑卒中的患者不仅肢体的随意运动丧失,而且伴有自主神经机能紊乱,直接影响到肢体的营养和代谢,导致关节挛缩等多种并发症。随着人口老年化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偏瘫患者在进行积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同时,积极进行康复治疗与护理,可有效地减少致残,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从而提高生存质量。现将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脑卒中患者220例,男130例,女90例,年龄39-89岁,平均64岁,其中脑出血83例,脑血栓形成55例,脑梗死82例。

2 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患者起病急、重,且有肢体功能障碍,神志清醒患者大多存有恐惧和焦虑心理,表现出抑郁和悲观。对自身疾病的转归存有顾虑,对治疗缺乏信心。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心理状态,以热情通俗的语言向患者宣传疾病知识,加强护患交流,应学会积极暗示治疗,避免消极暗示。指导患者逐渐消除不良心理反应,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例举成功病例,使患者和家属密切配合。

2.2急性期康复护理 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发病后的24h至48h即可开始。

2.2.1 卧位 早期注意并保持患者在床上的正确体位。上肢保持关节向前,肘伸直,腕关节伸展,旋后,指关节外展。下肢应放在中立位,膝关节微屈,防止下肢外旋。经常更换体位,一般60-120min变换体位一次。由护理人员协助翻身,逐步训练到患者主动翻身。

2.2.2 肢体的被动运动 先从健侧开始,然后参照健侧关节活动范围活动患肢。重点进行肩关节外旋、外展和上举;肘关节伸、屈;腕和手指伸、屈;髋关节屈、伸、外展和内收;膝关节伸、屈;踝关节背屈和外翻。每日2次,每次每个动作10次左右。活动顺序由上而下,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幅度由小到大,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及关节周围组织,多做与挛缩方向相反的运动,直到主动运动恢复。注意关节的活动应在正常范围内进行,要避免引起疼痛,若活动时引起疼痛,可用温热等物理疗法,缓解疼痛后再进行。

2.2.3 肢体的主动运动 指导患者床上自我训练,上肢双手十指交叉,患肢拇指位于健手拇指上,并稍外展,以健手带动患肢作肩关节前屈、内收、外展,肘关节屈伸,腕关节背屈、掌屈、尺屈、桡屈等动作。下肢搭桥训练:仰卧位,双下肢屈曲,双足平放在床面双手交叉上举。不能直接由床上卧位到床下站位。而应由一个从床上平卧到半坐卧到坐位到双腿放床边坐位,最后到站立的过程。

2.2.4 按摩 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防止肌肉、肌腱挛缩,还可在挛瘫期升高肌张力,在痉挛期降低肌张力。按摩包括按、摩、揉、捏4法。顺序由远心端到近心端,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

2.3 恢复期的护理 一般病后1-3周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便进入恢复期。此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经过功能训练进一步恢复功能,达到步行和生活自理的目的。(1)软瘫期:恢复和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主动运动。鼓励患者尽早开始自主运动,逐步恢复到主动运动。配合针灸理疗和面部热疗,每日1次,每次30min。(2) 痉挛期:控制肌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出现。(3)改善期: 评估患者的瘫痪情况,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对患者制定运动训练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尤其是对手的功能恢复,需要坚持强化训练,做屈伸动作,拇指对掌运动。鼓励患者完成更衣、解纽扣、持杯饮水等动作协调性。

2.4 注意营养和休息 偏瘫患者进食少,肠蠕动减弱,以及神经系统反应迟钝,极易出现腹胀、便秘,应给患者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且易消化的食物,并给予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多饮水。减少便秘的发生。要制定作息时间表,保证充分的睡眠,如有睡眠障碍可给予物理疗法治疗。

3 小结 

脑血栓偏瘫的康复护理 第6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100例患者中,男54例,女46例;

年龄46~83岁,平均56.3岁;其中脑出血患者33例,脑梗死67例;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初发病例,存在明确的肢体偏瘫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均在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48 h后开始康复护理。

1.2 护理方法(1)一般护理:

正确的体位摆放为床头抬高15°~30°卧位,采取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轮换;遵医嘱进行用药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3次;对留置导尿患者定期更换尿管、尿袋,防止引起尿路感染;饮食护理:发病72h内禁食,静脉维持营养。如不能进食,第3天放置胃管,食物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饮食,同时严格限制钠盐摄入,喂食速度不易过快,以免引起呕吐、呛咳,甚至窒息;(2)心理护理:对于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与家属都需要有效的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3)推拿护理:采用肌肉按摩防治废用性或营养性肌萎缩、深静脉血栓形成;被动活动关节防止关节挛缩,在恢复期加强功能锻炼护理时要注意每一单次被动活动范围应达到最大生理范围,但不可超越,以免拉伤肌肉和韧带[2];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主动运动,学会翻身、变换体位。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肌力恢复Ⅴ级;显效:肌力达Ⅲ~Ⅳ级;有效:肌力达Ⅰ~Ⅱ;无效:级数无变化,肌力仍为0级。

2 结果

79例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85%,15例无效。所有患者均无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发生,无压褥发生。

3 讨论

研究表明,通过康复治疗与护理,可锻炼患者的自信心,提高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使病灶周围部分健康神经细胞再生和临近区域的细胞重新组合,建立不同或更新神经通路;促使周围神经兴奋,使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恢复功能;促使血液循环和肌肉关节被动运动,降低了肌肉萎缩的可能性;通过加强对关节、肌肉及肌腱等感受器的刺激,促进了反射的传导通路;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康复护理是康复科护士的主要职责,它要求护士必须了解脑血管意外并发偏瘫患者的基础知识和治疗原则,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技术操作熟练,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强的观察力,病人病情出现变化除采取相应的紧急护理措施外,应及时请医生处理[3]。为抢救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偏瘫患者如护理不当易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护理的重点在于避免造成进一步的损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临床治疗和护理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的研究表明,对脑血管意外并发偏瘫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心理护理、推拿护理,患者接受早期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神经功能残疾程度,促进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4]。

参考文献

[1]杨增勤.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151-152.

[2]邱纪方,康复护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06,228.

[3]刘瑞华,席刚明,李玉梅,高血压性脑出血96例急性期的护理[A],湖北省神经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20:238-240.

脑血栓偏瘫的康复护理 第7篇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功能康复,护理干预

脑血管病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肢体活动障碍,早期功能康复治疗与护理护理的介入,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8例患者均为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住患者,经核磁共振、CT检查及临床诊断,均符合脑血管疾病学修订的诊断标准[1],随即分为对照组(76)例,干预组(82)例,男92例,女66例;年龄18~97(66.6±5.7)岁。年龄18~45岁21例,46~97岁137例。脑梗死112例,脑出血46例,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脑细胞复活剂、抗自由基等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下护理干预。

2 早期护理干预

2.1 组织互动式健康教育

护士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书面健康教育资料。宣教者应是接受过康复知识培训的护士担任。内容:脑血管病患者肢体瘫痪的特点,早期康复的重要性,使新入患者对自己的肢体功能障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干预护士鼓励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家属之间互动,每周讲评健康教育效果2次,并根据效果评价再作个体化的指导,以确保每位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2]。

2.2 个体化的心理干预

因脑血管患者起病急,肢体障碍后活动受限或自理能力丧失,极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甚至悲观失望等负性情绪,使患者不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延误了最佳有效康复时间,对这一时期的患者如不积极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尽早摆脱这种状态而任其发展,则可使整个康复计划失败,护士每周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解除家属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等情绪,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使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过程,乐与接受康复治疗。

2.3 早期的肢体康复功能锻炼

2.3.1 急性期

此期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必须卧床,则应保持肢体处于正确的良肢位,防止患侧肢体的挛缩和关节变形,应经常变换体位,也可用一些软垫、物品等保持良好的姿势和体位,一般1~2h翻身1次,预防褥疮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2.3.2 病情稳定后的肢体康复护理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h后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不再出现,则可开始康复训练,应首选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系统的康复计划,循序渐进,有肢体的远端到近端,采用推拿、按摩、搓等手法,也可鼓励患者用健侧带动患侧在床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使患肢关节逐渐达到功能位,逐渐使患者由被动运动变主动运动,随着肢体的逐渐康复还应进行坐位、立位、以及步行的平衡训练。

2.3.3 出院后的康复

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患者肢体功能活动有了明显改变,出院后家庭中的康复护理也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患者住院期间完成家属的康复培训工作,家属的信心及康复技巧掌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康复效果。所以出院后要继续给予患者及家属家庭康复护理的指导,定期上门随访,可每2~3周回访1次,了解患者康复的进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康复护理支持、心理干预等,同时鼓励患者家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消除患者的孤独感,使其早日康复。

2.4 推拿与中医针灸

在肢体康复训练的同时,可配合推拿及中医的学位针灸,引起肌肉收缩运动,疗程为10~14d,使肢体康复效果更佳。

3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表2。

注:干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

4 讨论

脑卒中出现偏瘫的患者较多,在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往往重视抢救患者的生命而忽视了肢体的早期功能康复,造成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下降[3,4,5]。现在我们从大量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在治疗的同时配合早期的康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1989年,WHO脑卒中康复委员会公布的资料表明,早期康复效果好,康复介入越早,其肢体功能恢复越好。因此,如能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的康复知识培训与指导,使其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将康复知识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则能更大程度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与患者回归家庭与社会。

康复理论认为,脑血管疾病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具有重新组织能力与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重生,脑的可塑性理论与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康复治疗的基础,有资料表明,当患者处于兴奋状态及良好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这时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2]。此时,护理人员给予护理康复干预,能有效的提高康复效果。早期的护理干预,体现以患者为主体,以专科护理为基础,已康复护理为中心,以改善患者肢体康复功能为目标,通过互动式的健康教育、个体化的心理干预、规范化的早期康复功能锻炼、出院后的家庭功能康复以及配合中医的推拿与针灸等方法,使患者结束系统、规范化的早期护理干预,通过两组对照,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护理干预是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张捧玉,荀凤阁,周群拉.早期强化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6):252.

[3]姜贵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8-40.

[4]戴红.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72.

脑血栓偏瘫的康复护理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同煤集团总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脑血管病肢体偏瘫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 均经MRI与CT检查确诊, 其中男29例, 女19例;年龄47~81岁, 平均 (63.2±6.2) 岁;原发病为脑梗死者31例, 脑出血者17例。同时选取本院2012年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30例, 女20例;年龄46~83岁, 平均 (62.0±5.9) 岁;原发病为脑梗死者34例, 脑出血者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院内常规护理, 出院后仅给予观察与随访, 无其他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院内护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出院前给予家庭康复与护理指导, 其具体开展内容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存在肢体偏瘫患者常由于自身功能受限而丧失日常自理能力, 进而逐渐产生心理障碍, 一方面由于自我活动能力限制而日趋自卑, 另一方面由于给家庭其他成员造成生活压力而更为悲观、焦躁。家庭成员需要主动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 经常与其沟通, 给予更多的耐心协助患者, 让患者充分体会到家庭温暖, 改变负担性压力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让患者放松心情, 可采用观看电视、读书看报等方式增加患者对生活的美好认识, 转变心态, 正确面对疾病与康复。

1.2.2 饮食护理

脑血管疾病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关系密切, 患者多由于机体状态异常而引发, 同时不良生命体征也容易使疾病复发。尽量选择低脂、低盐类食物, 要求患者戒烟酒, 从生活方面完全保证康复效果。家庭成员还需定期测量患者血压,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给予相应处理, 减轻疾病危险程度。

1.2.3 语言功能康复护理

脑血管病肢体偏瘫患者经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 该种情况也是影响患者正常面对疾病的主要因素。家庭成员需给予足够的耐心, 倾听患者的内心想法与感触, 尽量多进行日常交流。当患者语言表述不清时, 提高理解能力, 并主动采取图片与文字等方式提升交流效果, 促进功能康复。

1.2.4 肢体功能康复护理

(1) 出院前护理人员指导家属肢体理疗以及按摩等方法, 要求家庭成员尽可能多开展实际操作, 以保证患者肢体血运状态, 提高循环功能, 避免肌肉组织与关节部位发生不良情况。 (2) 正确指导肢体训练等相关内容, 要求患者在家庭中以大脑指令为导向进行相关训练。其训练内容自肢体屈伸开始, 逐渐恢复基本运动功能后再给予床下站立训练与行走训练, 开展过程中应保证循序渐进、床上与床下相结合、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健侧与患侧相结合的原则, 切勿进展过快影响恢复效果。活动前应对瘫痪肢体进行适当按摩, 这样不仅可疏通经络, 而且可以激发人体肌肉、关节的活动功能, 预防关节粘连、强直等病变。 (3) 家庭成员在训练陪护过程中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特别是针对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 运动强度与频率都应合理设置。训练初期主要选择缓慢、轻柔方式, 整个过程均需要合理的体征监测措施, 保证患者在安全范围内完成康复训练。

1.2.5 并发症预防护理

部分患者出院后主要处于卧床休息阶段, 家属应定期给予协助翻身和背部按摩, 保证背部皮肤的干燥与清洁, 防止产生压疮。经常进行口腔清洁, 防止由于分泌物倒吸造成肺部感染。同时, 需要格外关注患者的排便情况, 避免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大便干结。

1.3 疗效观察及评定[2]

两组患者均开展为期6个月的随访, 依据患者日常表现与家属反馈综合评定肢体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标准依据Fugle-Meyer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分值越高, 肢体运动功能越好。95分以上为轻度运动功能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 50分以下为严重运动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标准依据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内容分10个项目分别计分, 分值越高, 日常生活能力越高。100分为生活完全自理, 75~95分为轻度功能障碍, 50~7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 25~45分为严重功能障碍, 20分以下为极严重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脑内出血与缺血所致, 发病后存在较高的致死率, 即便治疗效果良好、生命状态稳定, 多数患者也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脑内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病后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均有所下降, 大部分患者出院后生活无法自理, 需要家庭成员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协助。脑血疾管病患者的院内治疗主要以纠正脑内疾病表现为主, 而后遗症治护措施则更多的依赖于家庭。相关研究报道, 幸存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出院后通过合理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减轻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3]。

本研究对患者采用家庭康复与护理指导, 主要包括心理、饮食、语言及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并发症等护理。经过6个月的随访, 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但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表明家庭康复与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偏瘫患者的预后效果和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 针对脑血管病肢体偏瘫患者采用家庭康复与护理措施可充分提高家庭干预的有效性, 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值得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肢体偏瘫患者采用家庭康复与护理指导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同煤集团总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脑血管病肢体偏瘫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 均给予家庭康复与护理指导。同时选取2012年本院收治的50例脑血管病肢体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 未接受家庭康复与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家庭康复与护理指导应用于脑血管病肢体偏瘫患者可充分提高家庭干预的有效性, 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偏瘫,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 李小梅, 柯海英.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伴肢体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 (11) :1745-1746.

[2] 王敬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影响个人预后的因素及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22) :10-12.

脑血栓偏瘫的康复护理 第9篇

关键词:电针,现代康复运动,脑血管偏瘫,日常运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脑血管偏瘫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且大约有76%的患者在患病后不同程度地失去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能力, 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大脑功能障碍, 譬如对事物的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心理障碍等, 给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和生活都带来沉重的负担[1]。我院对接诊的脑血管偏瘫患者采用电针结合现代康复运动训练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脑血管偏瘫患者8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中, 男性22例, 女性18例, 年龄51~69岁, 平均年龄60.5岁, 病程3~12天, 平均病程6.25天。对照组患者中, 男性24例, 女性16例, 年龄47~72岁, 平均年龄58.75岁, 病程4~11天, 平均病程为6.85天。两组患者性别、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的血压、血糖等控制治疗, 同时进行常规康复运动训练, 其主要方法为: (1) 坐位平衡训练:让患者屈膝依靠支架等坐于床边, 再慢慢除去支架保持坐立姿势, 必要时可在床边加一定的扶手以便患者更好地保持平衡。 (2) 站立平衡训练:可以有专门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搀扶行走或患者自身依靠手杖行走, 先将重心放置于健肢, 再逐渐放于患肢, 同时也可采用两脚交替的方式进行, 直至能够独立站稳。 (3) 行走平衡训练:最初由患者家属或医护人员进行搀扶行走, 在患肢走路较稳的同时还要对患者不正确的走姿进行纠正, 然后由搀扶行走逐渐过渡为独立行走。在为患者选取手杖时一定要尽可能选取与患者身高等相符的, 也要尽可能减少其重量以免为患者的独立行走增添负担。 (4) 上下楼平衡训练:最初由家属或医护人员进行搀扶并提示患者的上下楼时的步伐, 上楼时先以健肢支撑至上一台阶, 再将患肢抬放于同一台阶, 下楼时则先将患肢放置于下一台阶再下健肢。两组患者均治疗1~3个月。

治疗组患者根据患病程度不同选择合适的电针治疗方法。对于软瘫期患者, 电针治疗时要将背腧穴和夹脊穴作为主要针刺穴位, 电针刺入深度在1~5寸为宜, 电针刺激量保持在中强度之间, 时间为30min。每次进行电针治疗后立即对患者进行翻身训练以观察患者自行运动恢复的效果, 对疗效较差的患者可以再次进行针刺治疗, 同时加大电针刺激量。对于痉挛期患者, 电针治疗时将头针和颈项穴位作为主要针刺穴位, 同时对患者背部的督脉大椎、五脏腧穴等进行针刺处理, 配合腹针处理, 每隔1日进行1次, 对于较严重的患者则可适当进行上下肢经穴位的治疗以免患者出现肌肉痉挛。对于恢复期患者, 电针治疗时要视针刺疗效而选择有效穴位, 同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对针刺量的大小进行调节, 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同时进行。

对照组患者则采取常规训练模式。对于软瘫期患者, 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舒适体位摆放以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同时定时助患者变更体位, 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运动护理方法[2]。对于痉挛期患者, 可以采取康复按摩方式对其进行护理, 以保证患者不会出现肌肉萎缩、肌肉痉挛等情况。对于恢复期患者可以对其进行常规运动康复训练。

1.3 统计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 治疗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 (FMA) 以及改良巴氏指数评分 (MBI) 和临床疗效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的步行能力分级 (FAC) 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表2。

(±s)

(n)

3 讨论

脑血管偏瘫患者大多数会导致自身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对自身以及家人带来较大的负担, 同时也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相关医护人员不断探索和发现有利于脑血管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方法极为重要。电针结合现代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偏瘫患者的恢复, 传统针灸治疗只能使患者肢体肌力有所提高, 但脑血管偏瘫患者不仅存在肢体肌力问题, 运动功能也严重缺失。在对患者进行电针治疗时一定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穴位针刺治疗, 以更好地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保障。因此如何正确地将电针治疗以及现代康复训练结合在一起对脑血管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成为医学上的一个问题, 且对医学研究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研究表明, 电针结合现代康复训练对脑血管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和影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丽琴.电针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 2010, 38 (4) :93-94.

[2]刘悦, 刘刚, 王小寅, 等.分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C].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10.

脑血栓偏瘫的康复护理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02-01

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存活病人中70%—80%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早期进行个性化护理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提高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3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70例脑血管病住院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根据《实用神经系统疾病症状体征鉴别诊断》诊断为不同类型的偏瘫。70例病人入院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44岁~73岁;观察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41岁~7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2],具体护理和治疗内容如下:①饮食指导,功能锻炼,心理指导;②控制血压、血脂;③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1.2.2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实施个性化护理,主要包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早期的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指导、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

2 个性化护理对策

2.1心理护理 偏瘫患者由于恢复慢、活动受限而易产生悲观失望、精神忧郁等各种心理。因此在护理此类病人时应有同情心和耐心,尊重和体贴关心他们,使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主动配合治疗和进行自我锻炼。同时,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主动向患者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各种治疗及护理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

2.2早期康复护理 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来说,只要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即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及家属肢体功能位置的正确摆放。每2小时翻身叩背1次,预防压疮、肺部感染。进行肢体活动,注意患侧肢体保暖,运动量不宜过大:训练强度要由小到大,使病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渐恢复体力。如安静时心率超过120次/分,收缩压超过24kPa(180mmHg),有心绞痛或严重心律失常,应暂停训练。训练后脉率不宜超过120次/分。如果患者经过一天的训练,休息一夜后仍感疲劳,脉搏数仍高于平日水平,则表示运动量过大,应适当减量。

2.3日常生活指导 鼓励病人自己做事,如更衣、梳洗、进食、入厕,并适时对患者进行站立、行走、搭肩上举、翘腿、夹腿屈曲等训练 [3] ,若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其他疾病,如感冒等,则应暂停训练,并与医生取得联系。运动后切勿立即进行热水浴,以免导致循环血量进一步集中于外周,从而使血压突降,甚至诱发心律失常等。训练频度至少每周2-3次,最好每天1-2次,每次约30分钟。不穿过紧过小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肢体活动。

2.4饮食指导 应供给营养丰富和易消化的食品,满足蛋白质、无机盐和总热能的供给。多饮水并常吃半流质食物,瘫痪病人常有怕尿多而尽量少饮水的心理,这是不对的,瘫痪病人应有充足的水分供应,病人清晨饮1-2杯谈盐水可预防便秘。食物不可过于精细,注意膳食纤维的摄入,多食高纤维素的清淡饮食,增加胃肠蠕动,以预防便秘发生。忌饮浓茶、酒类、咖啡和幸辣剌激性食物。偏瘫患者应多吃下列东西,如:红薯;芹菜;大白菜;大葱; 番茄;黄瓜;黑木耳等。

红薯:具有消除活性氧作用,活性氧可诱发动脉硬化芹菜:嫩芹菜捣汁加蜂蜜,可防高血压。芹菜连根与糯米同煮稀粥,治疗冠心病

大葱:有消除血管内不正常凝固,防止动脉硬化。

大白菜:含微量元素硒---是心脏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

番茄:含番茄素,能够保护低密度脂蛋白,免受氧化破坏,可减少心血管疾病,降低心肌梗塞和高脂血的发生,防止动脉硬化。

黑木耳:能降低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有特殊效益。

黄瓜:丙醇二酸在人体内可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有预防冠心病的功效。

3 讨论

早期规范的个性化护理服务的介入,对脑血管偏瘫有肯定的近期、远期的疗效,将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偏瘫是脑血管病人中最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形式,严重影响病人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对于自身、家庭和社会都是沉重的负担,有效的康复治疗对于提高脑血管偏瘫病人的生存质量十分重要。随着医疗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脑血管偏瘫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ADL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ADL是改善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恢复和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周敬华,梁华忠.脑卒中早期康复对运动功能及肩手综合征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0):750 - 751

[2]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18.

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 第11篇

关键词:中风,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设备的改进, 医疗技术的提高, 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病死率明显下降, 偏瘫等后遗症增多,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 对中风患者的早期护理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关键点是: (1) 应知道偏瘫患者最佳康复护理的时间节点, 树立早期康复理念; (2) 因人而异, 制订适合不同患者的系统康复护理方案 (包括饮食、运动、心理疏导等综合疗法) , 并进行评分; (3) 要明确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各个阶段。由于大脑是人体高级中枢所在, 所以当其损伤后, 在感觉、运动、认知、心理和行为等方面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障碍[1]。偏瘫患者的康复目标是尽可能降低残障的程度, 能够最大限度地自理日常生活。我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对偏瘫患者在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护理, 做好早期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早期规范化功能训练等护理措施, 对提高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104例偏瘫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 其中男69例, 女35例;年龄36岁~78岁, 平均年龄56岁;高血压脑出血39例, 脑梗死65例, 均经头颅CT及MRI临床确诊, 符合2005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除外有意识障碍及明显智力障碍者, 且均为首次发病, 训练时间为起病后2 d~30 d。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 采用如下措施。

1.2.1 内容

制订个体化的早期康复训练计划, 针对不同时期的偏瘫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医疗护理指导等。

1.2.2 人员选拔与要求

选拔从事康复科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师以上人员3人进行系统培训, 包括肢体康复训练和心理咨询方法;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调查方法和项目。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心理护理

偏瘫患者对自己偏瘫的现实从不能接受到逐渐承认, 心理特点一般包括紧张与恐惧、焦虑与孤独、愤怒与激动;心理康复是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其他康复治疗的重中之重, 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热情接待患者, 要利用鼓励、暗示、支持、疏导等方式进行心理调节, 同时增加相同疾病患者之间的交流[3]。根据每名患者的具体特点, 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后, 制订出个体化方案, 通过开导、解释、安慰等方法, 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同时应尊重、关心、同情、爱护患者,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与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的信心, 使患者和家属主动参与康复训练。

2.2 加强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戒烟、戒酒。

2.3 功能锻炼

2.3.1 保持良好的体位

维持良好的姿势是瘫痪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必经之路, 早期卧床期要做好肢体摆放, 使之处于功能位, 定期更换体位及翻身叩击, 以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仰卧位时头稍转向患侧, 患侧肩关节及臀部下用棉枕支撑, 抬高肩部肘、腕, 使肩关节外旋, 防止肩关节下坠;健侧卧位时, 患侧在上, 身前用枕头支撑, 患侧上肢伸展, 下肢屈曲。双手之间放置一个枕头, 位于上方的腿, 髋、膝、踝屈曲成90°, 在床面与腿之间放置1~2个枕头[4];患侧卧位时, 患侧在下, 背部用枕头支撑, 患侧肩前伸, 肘伸直, 手心向上, 患肩处于前伸位, 下肢呈迈步位, 预防上肢关节的屈曲挛缩。尽量鼓励患者患侧卧位, 以加强患侧感觉刺激, 各种体位摆放必须以对抗痉挛模式为前提。

2.3.2 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

被动运动的活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 循序渐进, 缓慢进行, 幅度以小到大, 要多做与挛缩倾向相反的活动, 手法要轻、缓慢、有节律, 不使用强刺激性手法, 每个关节活动5~6遍, 3~5次/d, 3 min~5 min/次。视病情可增减锻炼的时间及次数, 防止过度劳累, 尤其要注意患侧肢体的活动。做髋关节和肘关节活动时, 注意手法柔和, 活动幅度不宜过大, 应≤90°, 以免发生骨化性肌炎。鼓励患者家属共同参与, 让患者感受到亲人的关怀, 从而更加配合治疗。主动运动:患者肌力达2级后开始, 患肢能在床面上移动, 此时应指导患者健侧带动患侧运动, 以健侧带动患侧上肢的抬举、左右转动、双手抓握, 前屈、内收、外展不同方向活动, 下肢的内收、屈髋、屈膝、伸髋、伸膝、跖屈、背屈, 以及协助患者练习骨盆旋转运动、桥式运动、左右翻身等, 上肢手握健身球, 以训练手指功能, 3~5次/d, 10 min~15 min/次, 以自行感觉为准, 循序渐进, 逐步增加时间, 防止过度劳累。被动及主动运动应掌握几个原则: (1) 动作宜缓慢; (2) 特别注意保护关节, 严禁使用牵引手法; (3) 鼓励患者自我训练; (4) 防止运动过量, 因疼痛、疲劳都会使痉挛加重。

2.3.3 坐立、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

卧位到坐位有个适应性过程, 过早、过快坐起会引起患者头晕、低血压等, 增加再次卒中的风险。首先摇高床头从30°开始, 逐渐增加到90°, 每个角度应能保持30 min以上, 再适当增高, 以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当床头摇至90°时, 使头与躯干处于同一直线上, 肩关节外旋, 髋关节内收, 保持30 min以上。训练时, 患者应先学翻身, 再学坐, 准备坐起时患者应先变成健侧卧位, 然后用健侧前臂支撑, 完成坐起动作, 如有困难护理人员应给予适当帮助。步行训练:这一阶段处于康复中后期, 患者要有一定的独立活动能力, 对早期重新学习走路的患者, 心理一般比较紧张, 学习平行杠内行走时, 由护理人员扶持双髋行走, 帮助患侧骨盆向前下方运动, 防止患腿在迈步时外旋, 患腿向前迈步时, 要求患者躯干伸直, 用健手扶栏杆。健腿开始只迈至与患腿平齐位, 随着患腿负重能力的提高, 健腿可适当超过患腿。指导患者利用助行器和手杖等帮助练习, 从始至终要留意患脚的正确位置。上下楼梯训练:原则为上楼时健足先上, 患足后上;正确动作是抬健侧脚时由患侧脚及前臂支撑重心, 下楼时, 患足先下到下一级台阶, 然后健足迈下到同一级台阶。在这个过程中, 患者可能会跌倒, 应鼓励患者, 待步态逐步稳定后, 指导患者用双手扶楼梯栏杆独自上下楼梯。

2.4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指导并帮助患者用餐、处理个人卫生、穿脱衣服等, 逐渐减少对患者的帮助。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勿急燥, 锻炼中要有专人陪伴;当患者能充分配合时, 可将锻炼方法教给患者, 使其采取健肢帮助患肢的方法进行, 以达到能早日生活自理的目的, 并在训练时给予鼓励和诱导直到独立完成。

2.5 艾灸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经、升阳举陷等功效, 其是通过温热等物理刺激的作用扶正祛邪, 平衡阴阳, 防治疾病, 康复保健。结合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基础理论“易化”技术, 在患肢按当时所处的部位与脑卒中后功能演变的阶段来选取经脉穴位:采取艾条灸, 每穴位灸到温热舒适为度, 时间30 min左右, 康复早期 (约数日~2周) 上肢以取阳经经脉穴位为主, 激活患肢弱势肌群即上肢伸肌群, 取穴肩髎、肘髎、曲池、支沟、手三里、养老、合谷等;下肢以取足阳明经及足膀胱经为主, 取殷门、风市、委中、足三里、承山、梁丘、阳陵泉等穴。康复中期 (约2周~4周) 取阴、阳经穴并重如上肢取肩、曲池、手三里、外关、天府、侠白、曲泽、郄门等穴, 下肢取梁丘、足三里、三阴交、血海、阴陵泉等穴。康复后期 (1月后) 以取阴经穴位为主, 辅以阳经穴位, 如上肢取天府、曲泽、郄门、手三里等穴, 下肢取血海、阴陵泉、风市、委中、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估, 评分标准:最高分100分, >60分:良, 生活基本自理;41~60分:中度残疾, 日常生活需要帮助;21~40分:重度残疾, 日常生活明显依赖;≤20分:完全残疾, 日常生活完全依赖。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u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2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法干预前后, Barthel评分值比较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 治疗前2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早期、中期和后期2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值均呈上升趋势, 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表明治疗组在治疗早期、中期和后期的Barthel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

6 讨论

脑卒中偏瘫康复有很多误区, 很多人认为康复治疗要等到后遗症期才开始, 康复就是活动胳膊拉拉腿以及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这种认识往往导致患者失去最佳康复时间及系统康复锻练的机会。从本组结果来看, 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由于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短, 长期疗效观察不够充分, 有待今后不断完善。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 可以刺激机体的感觉和运动神经, 促进神经功能的重组和再生, 为改善偏瘫肢体功能、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可减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 降低致残率, 改善和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但整个康复过程很长, 而且需要患者持之以恒, 很多患者看不到明显效果很快就放弃了。因此在进行康复护理时, 要多与患者交流, 鼓励其树立良好的自信, 同时让其能感受到每天的进步。康复训练过程漫长, 可能很枯燥, 半途而废绝对不能获得良好效果, 对于一名需要康复的患者来说, 医护人员、家属及陪护人员同样至关重要, 必须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完成[5]。因此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 采取综合系统康复护理, 计划与个体需求相结合的方法, 不同康复时期进行一次综合评估, 及时发现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给予纠正和护理, 以使患者获得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8-122.

[2]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7, 7 (2) :200-201.

[3]许玉华, 侯佃臻, 潘恩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5) :5-6.

[4]于凤荣.脑卒中致瘫患者实用性康复训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21) :224-225.

上一篇:智能推荐系统下一篇:视频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