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写范文

2024-08-03

师生共写范文(精选5篇)

师生共写 第1篇

显然不是。面对这些家长, 我的答复是:没有捷径。写作之事, 不是一日之功, 靠的是日积月累的积累;如果能养成阅读的习惯, 并且坚持写日记, 孩子的作文肯定差不了。

说这话的底气, 一半来自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半来自于学者兼作家周国平先生的一篇文章———《如果我是语文老师》。文中, 作者现身说法, 以自己为例, 指出提高写作最好的途径, 莫过于阅读和写日记了。这样说起来, 和我们新教育思想倡导的儿童生活不谋而合啊。

所以, 我们在坚持阅读的同时, 写日记也就成了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写日记不难, 难的是天天写, 日不间断, 养成习惯。为了“养成习惯”, 我们真的是不遗余力, 下了很多工夫。孩子刚学会动笔那会儿, 我们要求很低, 内容不限, 字数不限, 好玩的有意思的都可以写, 一段话可以, 两段话更好, 只要每天坚持动笔就好;与此同时, 每天选读三五篇优秀的, 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奖励, 让认真写的孩子有成就感和自豪感, 激发他们继续写下去。孩子越小越具有向师性, 老师这样三天两头地戴高帽子、使劲地夸, 谁还好意思落后呢?就是为了老师, 为了老师的夸奖, 也得好好写呀。其次, 给予最光荣的待遇。一篇真实的、富有生活气息、有性情的日记, 远胜过一次次无病呻吟的习作。所以, 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做法, 对坚持写日记, 并且写得好的孩子, 作为奖赏, 课本中的习作练习我们就免除啦!超越课本, 超越同学, 这是多么大的荣耀。这样的信息传递给孩子们, 威力有多大, 效果有多好, 就可想而知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 我们的教室被孩子们戏称为“作文教室”。是的, 好日记, 我们上墙!这边读了好日记, 那边誊写下来就贴到墙上。读多了, 贴多了, 我们教室的墙壁会“说话”了, 触目所及, 都是孩子们的作品, “作文教室”就是这样得来的, 也算是一种“发表”吧。

中途, 我们的日记经历了两次改良。

第一次是随着年级的升高, 日记写作要有一个质的飞跃。进入四年级后, 我们开始把先前漫无边际的散漫状态, 引向集中笔力写一件或两件事上, 自拟题目,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先松后紧”的方法。写标题日记, 难度加大了许多,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做到, 所以我们也不苛求, 只是引导、提倡。如此, 迫使许多孩子每天要观察生活, 留心生活大小事, 无形中训练了孩子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感知力。

在第一次改良的基础上, 进入五年级后, 我们的日记写作又进行了第二次改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称自己就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那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写故事呢?孩子天生爱幻想, 万事万物在他们眼里似乎都有灵性, 所以编故事理应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一位同事的女儿, 五年级, 一个暑假把一本没有文字的漫画书, 全都配上文字, 按自己的想象编出了一个个稀奇古怪的故事。同事说那些漫画书她自己都看得是一头雾水, 不明就里, 而孩子却看得乐不可支, 进入想象的王国。我们班包小宛同学, 编了一个系列故事叫《小鸟和橡皮豆的旅行》, 已经编了一百多集。一天我问她:故事太长, 是不是可以想办法结尾了?没想到她的回答是:故事才走到美国呢, 还不能结束。真是有意思, 纵横驰骋, 原来故事哪儿都能去。于是, 故事就这样光明正大地走进了我们的日记里。

一路走来, 由当初抓耳挠腮的三言两语, 到如今信笔而至的洋洋千言, 整整六个学期, 我们一直没有停止过, 没有懈怠过, 哪怕是在假期里, 我们仍在坚持。教学相长, 在孩子们的影响下, 我也不敢懒惰自己, 一直也在勤奋地笔耕, 用笔记录着我们的语文生活, 品味着我们身边的大小事。2013年5月, 我的第一本随笔集———《回首向来辛苦处》就这样诞生了。回顾我们的写作历程, 不管它是练笔修心, 还是道德长跑, 我们坚持过来了, 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其间, 我们利用节假日, 还有过几次浪漫之旅呢———带孩子们逛书店看书, 走进高中校园感受学习的氛围, 坐茶楼喝咖啡聊读书。最刺激的一次是去临淮岗钓鱼, 把钓到的鱼做成美味品尝。这些经历都化成了孩子们笔下那优美的文字, 成了我和孩子们生命之旅中难忘的回忆。

再回到2011年国庆节前后, 我们班在教育在线上创建了自己的家园———我爱绿草地。自从有了这个快捷的网络平台, 我们的日记写作更有了激情和动力, 每天发帖、点评、读帖, 班帖管理员们做得井然有序, 尽职尽责;现在又有了班班通, 读帖更方便了, 在教室里就可以做到;热情的家长们也参与了进来, 或点评, 或支招, 或送来有营养的教育资源, 精心呵护着我们的绿草地, 使得我们的班帖始终保持着很旺的人气。受《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的影响, 还有热情家长们的鼎力相助, 以及学校的大力支持, 每学期期末, 我们就把班帖里孩子们的作品, 以及老师家长们的随笔, 编辑整理成册, 于是就有了孩子们手中的这些班帖书。如今, 我们的班帖书已经出了8本, 再加上我个人的随笔集, 一共9本了。敝帚自珍, 虽然它们算不上什么宝贝, 可是我们却无比珍惜, 因为那是我们一起成长的足迹,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那些一去不复返的日子啊, 都成了我们亲切的怀念和永久的回味。

《新教育》告诉我们说: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只要坚持就会有奇迹, 这或许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天天写的日子里, 经典诵读也天天与我们相伴, 没有一天离开过我们。朗朗乾坤, 朗朗书声, 每天诵读之声不绝于耳。在和《新教育》刚携手的那会儿, 我们的诵读内容比较分散, 古今中外的都有, 没有什么明确目标, 只要觉得好就拿来背。金子美玲的、顾城的, 我们背过;薛瑞萍和徐冬梅主编的《日有所诵》我们也背过。在诵读过程中, 感觉孩子们的记忆力好得惊人, 再加上我自己比较偏爱古典文学, 所以我们又背了很多小古文和比较长的叙事诗, 像《兰亭集序》、《五柳先生传》、《长恨歌》、《蜀道难》等。

读经, 人们关心最多的可能就是理解的问题了。那么深奥的东西, 孩子懂吗?不懂, 背它有用吗?其实, 这是个误区, 这是用成人的记忆方式来衡量孩子的记忆。美国教育家杜威等人所说的“以理解为重的学习”, 是适合于13岁以后的学习。13岁之前, 是“不求甚解”的, 是积累奠基的, 是为以后人生打底色的;弄明白这些道理后, 我豁然开朗, 不再疑惑。尤其暗自庆幸的是, 当时我们正是四年级, 孩子们才十来岁, 读经还不算晚, 还来得及。于是, 马上决定开始诵读《论语》和《老子》。经过一个暑期的筹备, 四年级下学期我们的《论语》终于开始了。我们诵读的方法, 就是王财贵老先生教给的方法———素读法, 不讲解, 不询问, 就是老老实实地读和背。人人都可以学会, 不难。

在和《论语》相伴的日子里, 我们最明显的变化, 就是记忆力提升了, 背东西快多了, 有“一览众山小”之叹。其次, 我们对文言文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增强了, 悟性好的孩子, 不仅可以阅读原版的四大古典名著, 就连《聊斋志异》、《封神演义》、《镜花缘》、《老残游记》等古典文言小说, 也能“啃”得动了, 有的孩子甚至爱上了简洁优美的文言文, 感觉现代的白话文读起来不够味了。

师生共写推普心得 第2篇

普通话:我们共同的语言

六(5)胡雨婷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共同语言的普及程度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信息化、商品化的今天,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普普通通的市民坐上个把小时的飞机就可以到桂林度周末,一位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手艺人可以常年在上海、北京等地打工,一个公司职员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跳槽到广东、深圳的大公司等等。但所有这些,没有普通话这张通行证可就行不通了。方言说起来虽倍感亲切和方便,但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事说在一个贫困的山区里有一个种田汉,他每天省吃俭用,为的就是某天能筹足钱到城市找个好工作。辛苦了大半辈子,他终于筹足钱,满怀欣喜的他带着行李和全部家当坐上火车到城市。没想到初来乍到,失望落寞就缠着他,原来他不会讲普通话,面对都市的繁华,他又将何去何从呢?于是又返回山区种田,这一来一回花费了他一生的积蓄,整天愁眉苦脸的他最终抑郁而终。

古有“一句话饿死一位英雄汉”,如今又有“一句话愁死一个种田汉”,可悲可叹啊!这是不会说普通话惹来的祸。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会说普通话的人是格格不入的。

同学们,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祖国的明天需要我们去打造,我们有远大的理想,今后我们要走出家乡,走向全国,我们再也不能操着一口“山芋腔”去打天下了。我们怎能因为不会说普通话而寸步难行,前程渺茫?怎能因为语言隔阂而误解重重,耽误大事?所以,我们务必说好普通话,实现顺畅交流,创造和谐氛围。

作为一名小学生,说好普通话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有来自不同方言区的老师和同学,需要用普通话实现交流,让我们进入校园,一律讲普通话,为同学间、师生间的顺畅交流架设桥梁。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做推广普通话的带头人,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我校即将成为一所一级达标小学,需要我们有良好的素质,创造良好的形象,说普通话是学校发展的需要,让我们为推动学校的发展助上一臂之力,让学校因我们说好普通话而更加精彩。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每一天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普通话,使用普通话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是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必须人人参与,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用国家通用的普通话,让普通话的推广为我校的腾飞增添绚丽的色彩,为新时代、新经济的发展铸造新的辉煌!

师生共写 第3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读写教学 齐读共写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一书中提出的“十大行动”中第二项内容就是希望老师们能做到师生“共写随笔”,其主要目的是让教师通过写教学日记、教学故事和教育学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日常的教学和学习生活情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自主成长。写作和阅读是分不开的,针对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如何带好这个头,怎样在教学中寻觅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享受语文教学给师生带来的快乐呢?其实只有将读写结合起来,才能更完美地实现教学目标,当然由于目前一些乡村小学办学条件不像城市那样优越,这给新实验教育带来许多问题和思考。平时无论进行哪一学科教学,或举行教研活动,目的都是追求实效,为教研而教研。要做好师生“齐读共写”,真正享受教育的幸福,体验教育的快乐。我认为一切还应结合实际、从源头做起,这样才能逐步见到效果,时间久了,自然就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如何让师生养成“齐读共写”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一切成功的开始。要让师生养成“齐读共写”的良好习惯,教师首先要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较融洽、和谐的关系,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教师就是自己的朋友,愿意和老师一起做喜欢的事情。其次,教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学生作出榜样,并长久地坚持下去,这样才会有所收获,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更重要,因为只要这样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怎样让师生们探寻出具体适宜的读写路径

在语文课标中,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要求是学会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内容,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写作要求同样也在升高。但在指导学生寻找写作方法时,其实最简单的方式是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学写日记。教师写教学笔记不一定是追求发表,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教师通过记录对教学的点滴思考,这对于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是大有好处的。著名的教育家如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作品是教育随笔。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教师为学生做出榜样,就会激发他们学习写作的欲望,只要学生善于观察,就会从生活中寻找到素材,自然会促进他们进行自我反省,磨炼他们的意志,许多优美的记录就会像流水一样顺其自然。

我的儿子今年正好上五年级,在我的影响下,他每天都坚持写日记。上次他在日记中记录这样一段内容:“上个星期天,天气特别热,中午我就去找以前的一些夏装来换,结果翻遍整个柜子怎么也没有找到。后来我问妈妈,妈妈说她把这些衣服送给离咱家不远的康康了。当知道后,我非常生气,接着妈妈耐心地对我说,康康家的家庭生活不太好,他的爸爸老生病了,他的年龄又小,你的这些衣服送给他穿正合适,这样不好吗?因为我不想让康康知道,我偷偷地把衣服送给她的妈妈,让她妈妈告诉康康这是一位远方亲戚送的,你看这样做不好吗?听了妈妈的话,我明白了原来妈妈是不想让我直接告诉康康,否则这可能让康康感到自卑。我想妈妈做事真周到……”为了激发儿子写日记的热情,我特意在新浪网站上建立了博客,并告诉了他密码,让他每天看看我的日记,以此促进母子共同写作。

师生一同学写日记,简单易行,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双方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希望这一点能为老师们所接纳,并亲自实践。

三、让师生在坚持和行动中感悟教育的幸福和快乐

有坚持,就有希望,其实成功就在追求的脚下。特别是作为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师在社会功利化的影响下,给大家的思想造成巨大的冲击,在家长的心目中“学校的教育就应该是万能的,孩子的成功与否就是老师的责任”。教师要落实新课标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句话。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更要从容、淡定地做好本职工作,这样才会不辜负社会、学校和家长们的期望。

其实,在现在的学校里负责任的老师还是不少的,家长要辩证地对待老师的言行;孩子有了问题可以与任教老师交流。对于不太认真的老师,尽量通过多种渠道感化老师。不要因为老师的不完美而否定他们的一切,从而放弃对老师的信任。教师不应因为社会点滴的影响和家长的指责,对教育抱着逆反的心理。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应抱着这样的理想: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交流与幸福,有了这样的思想和希望,语文教师就会能主动拼搏、学习、研讨,从而探索出适合本校的实际教学之路。

实践证明,师生“齐读共写”是一项辛苦的工作,但是通过师生“齐读共写”可以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并让他们亲自参与学习,这不仅使老师与学生深切感悟到教育的真谛和无穷的魅力,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还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其实就是教育的真谛,教师的快乐和幸福就会从心里油然而生。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高效能语文教学5项修炼,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12.

师生共写 第4篇

一、师幼共写随笔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师无法正确看待共写随笔活动

教育笔记是教师对教育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反思与感悟, 是教师对教育现象的分析与总结, 应该说, 教育笔记记录着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行为, 也是教师心理状况的反映[2]。教师在具体的教育随笔写作中, 尤其是在撰写的开始阶段, 并不能很好意识到教育笔记对于幼儿发展以及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同时, 新教师不知该写什么, 并从何种角度写。有些教师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 大多以流水账的形式敷衍塞责, 甚至认为撰写教育笔记是增加了额外的工作负担, 带有情绪地看待随笔活动。综上情况, 师幼共同撰写教育笔记的第一步便面临困境, 使共同写随笔的价值有所折损。

(二) 教师撰写随笔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在教师撰写教育笔记的中期遇到第二个困境, 教育笔记的撰写内容总是有所局限, 大多集中在幼儿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撰写视野无法打开, 使得教师的撰写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 不但不能全面地记录观察孩子的发展, 也使得自己在撰写过程中产生写作疲劳现象。在教师撰写教育笔记的长期过程中, 部分教师失去了早先撰写的新鲜感, 伴随着工作的疲劳, 教育笔记的撰写重新使得教师觉得带有任务性, 撰写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使得教育笔记的质量以及价值大打折扣。

(三) 幼儿表述缺乏准确性和记录方式单一

3至6岁的幼儿年龄较小, 其记忆正处于以无意记忆占优势, 有意记忆逐渐发展的过程中, 且记忆的准确性较差, 记忆中包含较多想象成分, 因此在记忆中想象较易与现实混淆, 该特征以托班、小班的幼儿更为显著。Ukrainetz, T.A., Justice, L.M., Kaderavek, J.N., Eisenbeg, S.L., Gillam, R.B.和Harm, H.M.[3]等人的研究中, 5到6岁儿童在故事陈述后对故事主题的表述比例达到60%, 但讲故事前可以概括故事内容的比例只有3%。同时, 幼儿的记录方式较为单一, 无法用丰富的文字进行表述, 无法用相机、录音笔等即使的工具进行记录, 大多以语言及图画进行表述。幼儿更多的教育随笔依赖于成年人且效果始终不佳。

(四) 家长记录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色彩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 不具备完全自行记录的能力, 因此此项工作更多依赖于家长的协助。部分家长并不理解师幼共写教育随笔的意义, 因此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一文中指出, 家长对幼儿园课程活动参与得越深入, 越有利于其对课程和对幼儿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事实上, 家长对幼儿园课程活动参与得越深入, 也越有评价课程成效和幼儿表现的愿望[4]。

事实上, 存在普遍的情况是家长的参与度不如人意, 家长总是带有较大的主观性, 对于孩子的反馈不能完全真实的记录, 部分家长只对幼儿正向的表现与感受做记录而不去记录负向的内容, 着重记录幼儿的优秀方面, 刻意回避或者轻描淡写幼儿存在的问题, 难免使得幼儿随笔的真实性降低。同时, 家长对于记录的方式并不了解, 方式的局限也导致了对于记录内容的局限, 并不能最大可能呈现幼儿的真实想法与感受。

二、解决策略

(一) 组织教师撰写的策略

1. 专家引领, 激发撰写兴趣

在教师撰写教育笔记的初期, 我们邀请了一些专家、名师来园与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师成长之路。以说说自己的成长故事来感化教师们, 娓娓道来地与教师们讲述在教师职业中撰写教育笔记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性。专家与名师还与教师们分享了自己在撰写教育笔记中的经验, 告诉教师们可以写什么, 怎样去写。与此同时, 还分享了自己在撰写教育笔记中遇到的困难与迷茫。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谈一线教师的问题, 这一方式对于我园教师对于教育笔记的价值以及写作动力提供了很大的鼓励, 老师们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2. 分层管理与搭建学习平台

将全园教师与管理人员按照教龄每四人为一组, 每月定期在组内进行交流。这样一来, 新教师在教育笔记中反馈的问题, 由于老教师也曾经历过, 因此, 可以与新教师交流并分享自己的经验。而老教师也可以从新教师的视角中扩展自己的思路获得灵感。并且对于每组教师撰写的教育笔记, 也有专人进行有效管理。负责人对每组笔记都做到仔细、认真地阅读。对于优秀笔记进行肯定, 针对撰写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师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及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具体地, 每月检查中筛选出好文章在园内展示, 这一举措是对写得好、写得认真的教师加以肯定, 让全园教师在阅读他人文章时学到别人观察的视角及写作方法, 吸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也让家长在阅读时了解教师的一些教育思想、教学方法, 有利于家园沟通。

3. 多种活动开展, 拓展撰写视野

(1) 在专题学习中找灵感

在专题学习中, 我们集中讨论教师在教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如何组织幼儿的结构游戏、如何观察幼儿游戏并学会纪录、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有哪些、个别幼儿的行为矫治、班级管理的策略……这些问题的讨论引起了教师共鸣, 共同参与讨论, 梳理解决方案。而对于这些问题的研讨有利于教师引起关注、寻找更好的观察角度, 从而获得更多观察幼儿、记录教育的灵感。

(2) 在一课两磨中形成新思路

一课两磨是我园的特色教研活动, 这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基本功的平台, 因此无论是教师本人还是管理者都十分重视。在一课两磨活动中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不断地思考, 在磨课后需要针对孩子的反馈进行不断的反思与修改。将这一整个过程作为教育笔记的记录不但是教育随笔撰写的新角度, 也是利于教师自身成长, 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重要途径。

(3) 故事会交流, 提高撰写能力

在教师认识到教育笔记的价值时, 提高教育随笔质量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故事会活动。活动中让教师畅谈自己撰写的随笔, 大家或从中收获或为其改进。在故事会交流中, 教师们从一个个特殊的教育故事中不断提炼, 从而增强对一般教育规律认识与把握。同时, 我们特别关注故事中所隐含的问题, 引导教师们去发现问题, 从而引发更深入的学习。

(二) 组织幼儿撰写的策略

1. 开阔视野, 丰富撰写内容

陈鹤琴先生在《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病》一文中指出“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 所接触的环境越广, 所得的知识当然越多, 有了越多的经验, 才能有丰富的创造。”我园课程强调将游戏精神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注重利用实施中的课程引导幼儿去体验, 敏锐地捕捉生活中有趣的事。有时教学活动就是完整的游戏, 如:大班教学活动“挖蚯蚓”、中班教学活动“抓蜗牛”、小班教学活动“和泥”等, 这些活动让幼儿有了更多在实践体验和感知的机会和主动学习的愿望。对于这些印象深刻的活动, 让幼儿的成长日记慢慢丰满起来。

课程中“与主题呼应的生活实习场”、“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多彩的各类游戏”也拓宽了幼儿撰写视野。“花朵大卖场”、“美食广场”、“看电影”、“小导游”、“昆虫化妆舞会”……这些活动让幼儿的日记变得丰富多彩, 它们有的是图夹文的记录, 有的是口述给家长听, 家长在记录幼儿的日记后感慨到孩子在活动中的收获。教师也在幼儿日记中捕捉到每位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过程, 让日记变得更有意义。

笔者仅以区角游戏和远足活动为例。区角游戏和角色游戏对幼儿来说有着很大的魅力, 幼儿在区域中探索、在角色游戏中交往, 在这些游戏中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同时他们也将这些收获写在了成长日记中。当家长们每天都能从幼儿的口述中了解到他们学习、游戏的情况, 家长们感到无比欣慰, 同时也把感悟写在了幼儿日记中, 让幼儿的日记更精彩。远足活动是我园的传统活动。它不仅锻炼了幼儿的体能, 还结合季节引导幼儿观察每个不同季节植物、动物的变化。我们带幼儿给植物写生、捕捉昆虫, 观察蚂蚁、蜗牛, 这些活动常常被记录在孩子的成长日记中。

2. 结合评比, 促进撰写深入

我们不仅重视撰写, 更重视日记介绍。在经过幼儿本人及家长的同意后, 托、小班幼儿日记由教师在班级中读一读念一念, 与幼儿共享成长时刻;中大班, 则利用“图加文”的形式, 让更多让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成长日记。同时, 我们定期展示幼儿成长日记评星, 让家长们参与, 为写得好的作品贴星评奖。当家长不断地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点滴, 便促进家长对于撰写必要性的认可及撰写活动不断深入。

(三) 组织家长参与策略

1. 定期召开家长会, 明确撰写目的与方法

由于幼儿不具备撰写能力, 因此幼儿成长的记录就需通过家长才能完成。我们通过调查表了解家长对于记录幼儿口述的想法和困惑, 利用家长会, 让教师通过具体幼儿事例让家长明确记录幼儿日记的积极意义, 并帮助家长解决记录中的困惑, 指导家长如何来撰写随笔。如建议小托班幼儿家长以记录孩子的童言稚语为主, 不要求孩子一定要复述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建议中班幼儿家长撰写随笔的时候采取引导的方法, 让幼儿聊聊一天中幼儿园有趣的事情或登录班级网站内容观看精彩瞬间的照片回忆, 家长做记录;建议大班幼儿家长让幼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记录身边发生的事情, 即让幼儿绘画, 家长记录孩子的话。通过不断地培训, 激发了家长记录的兴趣, 许多优秀日记脱颖而出。

2. 通过网络交流, 激发家长记录的兴趣

我园班级博客已开展了数年, 积累了许多家园互动经验, 家长也习惯利用家园博客与教师、其他家长进行互动。为此每个班级都在班级博客中开辟了“幼儿成长日记”专栏, 家长可以将幼儿的成长日记上传至孩子的小专栏中, 让更多的幼儿、家长、教师分享孩子成长的点滴, 也可在下跟帖进行互动交流。幼儿、家长、教师均在如此方式中感受到师幼共写随笔、共同成长与进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韩承敏.教育随笔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 2007.

[2]赵侠.尊重激励引导沟通——谈园长如何利用教育笔记与教师交流[J].学前教育研究, 2005, 06:48-49.

[3]Ukrainetz, T.A., Justice, L.M., Kaderavek, J.N., Eisenberg, 5.L., Gillam, R.B., &Harm, H.M. (2005) The development of expressive elaboration in fictional narratives.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48, 1363—1377.

在师生共写中提高孩子的写作 第5篇

——谈我的写作做法

贵州省遵义县乌江小学

陈金太

摘要: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想尽办法使学生在习作时不产生畏难心理,培养学生的习作欲望和兴趣,让学生“乐写”。如何才能使学生乐意习作,喜爱习作?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师生共写日记和办班级报纸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词:写作

共写

办报

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好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想尽办法使学生在习作时不产生畏难心理,培养学生的习作欲望和兴趣,让学生“乐写”。如何才能使学生乐意习作,喜爱习作?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以下的做法。

一、师生共写日记,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老师只有自己去体验写日记的苦与乐,才能感受孩子写日记的喜、怒、哀、乐,才“有权”对学生的作文评头论足。我的这一做法是源于我上三年级让学生写日记,我发现有的学生总是不完成,问其原因:“不会写”;另一类虽完成但是记流水账式让人头疼。我想写日记这么难吗?不如,我和学生一起写,尝尝写作的苦与乐。于是,我开始了我的生活点滴记录。第一次写的日记如下:

留守儿童不孤独

今天,留守儿童在学校过迎新年庆祝活动,我真是替他们高兴。这些特殊群体不能缺少别人的关爱,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父母的爱,学校老师成了他们的依靠。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的活动很多,老师们给他们买新衣,购学习用品,让这些孩子并不孤独。希望这些孩子用心学习,不辜负父母在外的辛劳和学校老师的付出。写完日记,我又想,学生的日记写完我来批改。我写的日记何不给学生改呢?于是,我把批改的“荣誉”给当天表现最优秀的同学。孩子们的表现都比以前好了许多,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在享受做老师的同时进步

我发现我的这一做法对学生行为养成非常凑效,并且能提高孩子的欣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我选择了一则日记和学生的评语:

感动的一天

今天走进教室,几个孩子的举动让我欣慰。使劲推开教室门后,看见几个孩子正在门后修破损的门,原来是庹媛媛、周巡、王洪霞等几位同学。我接手交这个班后,这几位同学一直是我的得力助手,也是老师的得意弟子。我想到《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蕴含的道理。孩子教育的第一人是父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位好父母教育的孩子秉性是善良的。

评语:老师,您说得很正确,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父母。父母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父母要做一个好老 师。学生:李扬。

看,老师写的事与学生息息相关,学生也能读懂老师的心思,他们的评语也耐人寻味。“润物无声”孩子在我的日记中得到一些滋养,锻炼了他们的习作水平。

教育无痕

我的日记记录的是学校生活的喜、怒、哀、乐,孩子高兴时,我记录着这份幸福;孩子顽皮“可恨”时,我写一写读给他们听,让他们反省。

淘气加点可爱

顽皮、淘气是一些孩子的天性,但如果变成了“顽固不化”就会让老师头疼,甚至“讨厌”。任何人都会犯错误,可怕的是有错不改,甚至有“膨胀”的态势。不爱惜班里的劳动成果,乱扔;不认真完成作业这些事在我们班有些同学身上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犯。孩子身上的可爱“荡然无存”。淘气不可怕,如果及时改,还是顶呱呱。评语:老师说得对,我们一定会知错就改,做一个顶呱呱的孩子。学生:张静萱

老师写日记需要的不是超人的智慧,而是坚强的毅力。而正是这种毅力,才是一个人最需要的品质。随时随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记录下来,这将会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二、办好班级报纸,师生共同享受写作的乐趣

在看了管建刚和他的作文”教学革命”后,深受启发。无独有偶,在一个QQ群上看到老师通过班级报纸提高孩子的习作水平后。眼前一 亮,我有了办一份我们班的《小水滴报》的想法,心动不如行动。开学对学生的情况熟悉后,我在班上大力宣传《小水滴报》的制作和文稿收集。我们办报宗旨:“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邀请有名的老师和领导作为顾问,为我们的报纸提供指导。《小水滴报》分为“作文交流”“光荣榜”(每周表现好的学生)“读读写写”(主要是生字的巩固和学习)“好句欣赏”(这是给语文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提供发表的平台)“每周推荐”(语文学习的方法和生活中好的做法)“阅读平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七嘴八舌”(给学生读后一个发表意见的平台)“家长信箱”(家长对老师说的话)“我的心里话”“本周自我总结”每一个栏目都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行为养成密不可分。

通过《小水滴报》的印发,学生(家长)看到这份成果,还惊喜的发现自己(自己的孩子)的作品也上了报纸,心中的喜悦激发了孩子的写作热情。正如孩子们所说:“每周发《小水滴报》是我最激动的时刻,我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发表。”这份小小的报纸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需要教者持之以恒加以指导;更需要学者形成爱好,学会学习。

联系方式:贵州省遵义县乌江小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师生共写】相关文章:

六年级师生情作文,写师生情的作文05-13

师生环境06-25

师生问答06-30

师生情感07-02

师生自主07-08

大学师生07-28

师生地位08-06

师生观08-23

师生情谊09-06

师生活动论文05-10

上一篇:成品油供应链下一篇:人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