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宣翻译范文

2024-07-15

高校外宣翻译范文(精选4篇)

高校外宣翻译 第1篇

1.政治敏感性。在外宣翻译中,有些内容并不能机械地直译,而是应该根据外国受众的政治文化背景,使用适当的策略,变通地达到交际、宣传的目的,塑造我国友好、负责人的大国形象。例如,“在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此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如果译做“In China,Communist Party is the party in power.Besides,there are eight democratic parties.”由于一些西方媒体长期不负责任的报道,外国受众很容易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当作一对反义词来看待“,共产党”就被扭曲为缺乏民主精神的专政党。但事实上,在中国,“民主党派”具有特定的历史含义,如果将“democratic par□ties”改为“other political parties”就会避免外国受众对我国政治党派的错误印象。

2.信息等值性。在外宣翻译中,由于中英文两种语言之间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规律不同,外宣材料中很多内容都是中国所特有的,如若逐字逐句进行英译,反而会降低信息传播的效果。例如,“圆满结束”不必译成“conclude with complete success”,可直接译为“conclude”或“end”;“不幸遇难”不必译为“be unfortunately killed”,可直接译为“be killed”,因为“killed”已经有“不幸”之意,若加上“unfortunately”则显得多余,给受众的感觉是还有“幸运的”遇难;

3.文化性。由于中文和英文读者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语言习惯具有一定差别,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国情、文化等了解程度不同,因此对于某些信息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例如,“希望工程”可直译为“Hope Project”,但对此政策毫无了解的外国人面对这种译文就会不知所云,我们可以为其补充一定的背景知识,译为“Hope Project,a program to collect money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o support education in poor areas”,由此,这一信息内容就一目了然了。再者,外国人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与中国人不尽相同,外国人以“个人主义”为核心,而我们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由于价值观念的差异,一些我们认为是“正面典型”的报道,可能会与外国受众的价值观发生冲突。

二、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

黄友义提出的“三贴近原则”指的是“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和语言习惯”。本文将从政治文体和旅游文体正反两个方面探讨没有实现有效翻译的翻译案例。

1.政治文体外宣翻译。

例:中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译文: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republic of China has decided to resume the exercise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 with effect from 1 July 1997.

分析:有些学者认为直接译成“resume the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就可以了,加上“exercise”后反而有了累赘之嫌。实际上,此处“行使”两字恰恰是最重要的核心。众所周知,香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便割让给英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不承认割让香港的合法性,但香港在回归前一直是由英国实际霸占,直到1997年7月1日中国才真正恢复了对它行使主权。故而“行使”二字在此处是不应该删去的。政府的这种改写行为恰好体现了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政府(赞助人)操控并影响外宣文本的翻译,同时担负着协调目标读者接受能力的使命。因此翻译应该贴近中国的国情,贴近最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旅游文本外宣翻译。汉语旅游文本属典型的“呼唤型”功能文本,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告示标牌、古迹楹联解说等内容。英汉互译时应注意原文与译文间信息内容和文体功能的对等,而不是语言形式上的对等,即应采用归化手段,由原文“体裁规约”转到译文“体裁规约”,必要时可对原文进行调整和改写。下面通过两个例子来分析。

三、结语

在我国外宣政治文本的翻译中,要尽可能地从语言与文化两个层面进行并行探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翻译更为客观和科学,使翻译达到最佳效果。黄友义提出的“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和语言习惯”可以为翻译工作者在进行外宣翻译实践中的考量标准。

参考文献

[1]卢小军.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高校外宣翻译 第2篇

关键词:江西省 高校门户网站 外宣翻译 现状

一、外宣翻译简介

外宣翻译,通俗来讲,就是平常所说的对外宣传翻译的简称。外宣翻译是传播我国对外政策,让中国走上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介绍并提升我国全球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

至于“外宣翻译”所涵盖的范围,至今仍有很多不同的划分,不同的学者给出过不同的看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曾利沙曾提出:“外宣翻译包括政治经济、国防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状况的对外介绍,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公告,或各地市政建设宣传,招商与旅游宣传、各种国际性活动,以及行业展览活动宣传。”这一对外宣翻译涵盖范围的划分充分说明了外宣翻译是一项应用非常广泛、包罗万象的对外翻译宣传活动。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宣翻译研究专家张健教授提出:“外宣翻译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去理解:广义的外宣翻译包罗万象,几乎涵盖所有的翻译活动,包括各行各业、各级部门从事对外宣传的有关翻译活动,即人们所说的“大外宣”概念。狭义的外宣翻译主要包括各种媒体报道、政府文件公告、政府和企业单位介绍、公示语、信息资料等实用文体的翻译。”

因此,外宣翻译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也越多越多地与国际接轨,很多外国人也来我国留学或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因此,我国高校的外宣翻译也引起了越来越多外宣翻译专家的重视。

二、高校外宣翻译的重要性

当今中国日益强大,中国人民的经济生活也渐渐融入国际社会,可是国外大众对中国社会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传统却所知不多。另外,国际论坛的话语权还被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控制,我国的国际形象时常受到歪曲,我国对外宣传的声音也常常被埋没。因此,研究外宣翻译的特点和要求在当今中国特别重要。

三、江西高校网站外宣翻译现状

高校是社会上众多精英知识分子的聚集地,特别是现在的中国高校,每一个学校里面都有外国语学院,都设立了英语专业,翻译专业,甚至是日语专业,法语专业等。按道理,如此众多的优秀资源应该可以较好地实现高校对外宣传中的双语转换或是三语转换,甚至是多语转换。不过通过研究,笔者发现,目前的高校外宣翻译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外宣翻译或有或无,翻译内容或多或少

通过查阅省内各大本科院校的网站,笔者惊讶地发现,竟然有很多大学,甚至是曾经的“211工程大学”都没有英文网页,更不用说完整的与中文相对应的网页外宣翻译。南昌大学的网站上除了一页的“About NCU”外,其他竟然没有任何的英文内容介绍南昌大学,对于一所江西省省内公认的最好的学校,这着实是不应该的。南昌大学是江西省众多高校的优秀代表,南昌大学的对外联络也一定是走在全省前列的,如果南昌大学都不重视高校外宣工作的话,那其他学校一直所宣传的“走出去”可能又只变成了一句口号。毕竟,国外对于中国高校的更多了解,基本都是通过该高校的英文网页来实现的。如果该学校没有英文网页的话,那让国外的高校如何实现了解甚至进一步加深呢?估计只会选择其他省份进行合作了,这对于江西省教育的发展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江西中医药大学与江西理工大学,是我们发现高校外宣翻译做得比较好的,学校门户网站的各个板块基本都实现了双语呈现。而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工程学院等网站上没有相应的英文网站链接。

(二)重要术语不统一

学校名称无疑是学校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校名的翻译无疑也是学校对外宣传工作中的点睛之笔。但目前江西省的很多高校校名的翻译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下面是江西省一些重点本科高校的校名及其英文翻译: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江西科技学院 Ji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南昌工程学院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工学院 Nanch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江西工程学院 Jiangxi College of Engineering

南昌大学 Nanchang University

江西理工大学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南昌航空大学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华东交通大学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通过上面这些校名及其翻译,我们可以看到,南昌工程学院与南昌工学院的翻译中一个用了“institute”,另一个用了“engineering”,或许各个学校在翻译中也充分考量了各自的特色,不过真正看了各自学校的简介,可以发现他们在专业设置上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同样的,英文中的“Science and Technology”在江西省的高校中,可以被翻译为“工学院”,也可以被翻译为“理工”。在这些高校的翻译当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南昌航空大学”与“华东交通大学”竟然使用了汉语拼音,出现了汉语拼音与英文单词混合使用的情况,分别翻译成了“Hangkong”与“Jiaotong”。

(三)中英文不匹配,漏译情况严重

许多学校虽然为本校的中文网页配备了相应的英文外宣翻译,但仔细阅读可以发现,很多学校的中英文翻译存在着诸多不匹配现象,漏译情况严重。

历史沿革: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此后历经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升级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2008年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签署协议实现省部共建。

Historical Evolution: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nder the du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Jiangxi Provincial Government from the year of 2008, was founded in 1958 when it was formerly known as Jiangxi Institute of Hydraulic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In 2004, it was upgraded to the four-year undergraduate institute, with the name changing into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通过观察上面一段中诸多划线处,我们可以看到南昌工程学院的诸多前身名字,此处译者比较巧妙地采取了缩译的方法,省去了很多译者认为比较累赘的部分,不过对于较好地介绍本校历史,让外国合作方对学校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这样的翻译无疑会遗漏很多重要信息。

学校现有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160余人、本专科生18000多人,士官生近500人,国际教育学生100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6000余人。建校57年来,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地方和水利行业,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先后输送各类人才5万余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There are over 100 full-time postgraduates, 18000 four-year undergraduates and three-year college students studying here. Besides, there are more than 1000 students studying in the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about 6000 students studying in the college of Further Education. Inspired by its school motto:“acquire knowledge and achieve continuous self-improvement”and focusing on its engineering majors especially Water Conservancy specialty, NIT, since the foundation in 1958, has cultivated and delivered more than fifty thousand high-quality graduates, who have been making great contributions to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ll statistics by March, 2014)

此处中不仅部分数字出现了明显不对应,在内容上也实现了部分变动,中英文内容不是比较契合。仔细了解该校历史,可以发现,这部分的中文是2015年的,但英文没有做任何调整,还是2014年的内容,英文没有做好与时俱进。当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高校门户网站中文更新很快,但相关英文内容严重滞后的这一不争事实。

除此之外,很多高校的外宣翻译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很多高校的英文网页语法错误较多,单词拼写错误多等等,翻译得非常不严谨,更加严重地影响了这些高校对外宣传的质量,也影响了这些高校对外宣传的形象。

四、结语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高校教育更是如此。高校教育如果要更好地面向世界,更多地与国外进行交流,必然要做好自身介绍,让国外更好地了解自身。现在高校的外宣翻译存在如此多的问题,一定要引起教育界,尤其是相关高校的重视,这样,高校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与提高。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4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江西高校外国语言教学研究专项课题”项目“江西省本科高校门户网站外宣翻译研究”[项目编号:14WX217]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Rosemary Burnley.International publicit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J].Marketing Intelligence&Planning,1998.

[2]陈小慰.新编实用翻译教程(增订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范勇.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国内高校英文网页中“文化性翻译失误”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8).

[4]刘桂兰.面向水利行业的工程翻译人才培养途径——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02).

[5]王伟.改写理论视角下林语堂《英译重编传奇小说》译本刍议[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5,(05).

[6]张海琳.高校英语网站翻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09).

浅析外宣翻译的特点 第3篇

关键词:对外宣传;翻译;翻译技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对外宣传翻译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虽然外宣翻译属于传统翻译理论与实践的领域,但相对来说,做为翻译中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通过分析外宣翻译的特点,可以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外宣翻译在对外宣传与交流的作用。

一、外宣翻译并非等简单的逐字逐译

外宣传材料涉及广泛的领域且信息量大,几乎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文体上面,有文学作品,科技说明,散文评论等。对外宣传材料常常是多功能的,一方面客观地介绍情况,用事实说话,以优势诱人;另一方面又对其进行主观评价,以情感感召人。在对外宣传的材料中很多东西都是中国所特有的,因此一些中国特有的表达方式显然给我们的外宣翻译设置了不少障碍。外宣以其鲜明的目的性要求译者不能仅以一般汉英翻译标准逐字逐句(直译)地进行英译。譬如,中文中经常使用修饰性词语,而在译成英文时,都可省略。如:“圆满结束”只需译成“completewith success”即可,而不必译成“complete with entire success”;“不幸遇难”译成“bekilled”而无需在killed前加unfortunately一词。“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不需要不“步伐”也翻译出来,“Accelerate the economic reform”即可。所以在外宣翻译中切忌逐字对译,而要考虑到读者的可接受性。

二、政治敏感性强

外宣无小事,外宣翻译的内容政治性强、政策敏感度高。外宣材料中的用语经常涉及到是国家方针政策的体现,往往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军事利益的得失,关系到地区乃至世界形势是稳定还是动乱,是紧张还是缓和的大问题。外宣材料的中文稿大都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 因而,译员能否准确地翻译出来,在外宣事务中关系重大。谢旭升(2003)指出,我国的西藏、新疆等地与动荡的中亚地区接壤,再加上国内外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猖獗,一直是国外反动势力从事分裂颠覆中国的热点地区。他们经常借人权对话、民族、宗教问题调查等这些冠冕堂皇的活动,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所以,在对外交流中承担翻译工作,不论是口译还是笔译,都要提高政治的警觉性,严防由于我们的疏忽或无知被别人钻了空子。首先是名称的处理,包括政治机构,主体少数民族聚居区等的翻译。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译名处理上,除考虑语言学观点外,还应反映国家的语言政策。因为语言政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是民族自治政策能否全面体现的一个重要标志。六七十年代,由于我们实行了一条极左的错误路线,在少数民族英译定名问题上犯过一些错误,在国际上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比如,把“西藏”直接按汉语拼音译为“Xizang”,后来,随着拨乱反正,党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和落实,改回到今天用藏语音名拼写的“Tibet”。可见,名称的定名反映的是政治上的态度和倾向。如最近引起争议的钓鱼岛问题,为了表明钓鱼岛是中国的一部分,一定要翻译成Diaoyu Islands,而日本方面却使用其日语名称Senkaku Islands尖阁列岛,而国际上为了避免争议,很多报刊就使用disputed islands即有争议的岛屿, 我们在国际上要维护我们的主权,就要使用中文的名称并要在国际上积极推广这一名称的使用。近年来兴起的文化翻译学派理论认为,翻译是对原文的重写,所有重写不管其意图如何,反映的是某一种意识形态和诗学,依此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以一种特定形式操持文学发挥作用。我国的外宣翻译中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三、外宣翻译以受众为中心

评价一个译本的优劣要看读者的反应是否与源语读者的反应大致相同,翻译就是交际,翻译归根结底是为读者服务的,因而翻译应以译文读者为中心。也就是说评判一篇译文的好坏,必须看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何,判断译文的效用不宜拘泥于相应的词汇意义、语法类别和修辞手段的对比,重要的是要考察接受者正确理解和欣赏译语文本的程度。历史上人们在论述翻译的时候,往往局限于谈论个人经验体会,很少会顾及读者,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谋求译文对原文的忠实上。与以往仅仅进行译本和原文对照来评估翻译质量的做法相比,“读者反应论”显然有它的高明之处。它给译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是对翻译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就外宣翻译而言,以受众为中心的理论对外宣翻译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外宣翻译的目的在于让国外读者能够客观真实地了解中国的情况。由于原语和目标语读者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语言习惯相差太大,我们在翻译时需要尽可能地为目标语读者着想并为他们提供充足的背景知识。文化差异若处理不当则很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以下面这个外宣翻译实例来说,由于译文考虑了受众了理解力,译文作了相应的处理。

原文:“天府之国”旅游业今年实现开门红,1月份游客人数达到88万,比去年同期增加18%。译文:Tourism industry in Southwest Chinas Sichuan Province,also known asthe Land of Abundance,got off to a good start this year,with 888,000 arrivals inJanuary,an 18%increase over the same month last year.显然,“天府之国”是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指我国的四川省,对国内受众来说,理解并不难。但若译成“tianfuzhiguo”恐怕外国受众无人能懂。所以,译文中还添加了必要的地理信息,指出,它地处我国的西南。经过这样处理后的译文,相信外国受众定能理解,从而达到了外宣效果。另外,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差异甚大。反映在语言上,我国的外宣材料中文稿往往充满华丽、夸张的溢美之词和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而这恰恰和英语国家的外宣材料相反。英语国家的外宣材料通常用词简洁平实,注重提供实实在在的信息。如果我们把中文外宣材料逐字逐句原封不动地翻译成英语而不加以改写的话恐怕很难达到我们想要的宣传效果。

本文分析了外宣翻译的特点和我们在外宣翻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在总结过去外宣工作的经验和吸取过去外宣工作某些教训的基础上,我国的外宣翻译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即积极主动地向世界全面真实地介绍中国、向世界准确地表达中国的观点、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以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丁衡祁.汉英翻译实践是再创作的过程[J].中国翻译,2005(5).

[2]平卡姆. 中式英语之鉴[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谢旭升.新疆对外宣传英译特点与问题探讨[J].语言与翻译,2003(3).

[4]袁晓宁.外宣英译的策略及其理据[J].中国翻译,2005(1).

旅游广告语言风格与外宣翻译 第4篇

关键词:旅游广告 语言风格差异 外宣翻译

1 旅游宣传语的语言风格概述

旅游广告的目的在于通过运用各种媒体手段,通过有形的视觉效果或劝服性的宣传途径,以迎合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为目的,广泛宣传和推广旅游产品,有效地推动旅游产品的销售,突出旅游产品中隐含的无形服务的价值,展现旅游产品中的文化渊源和形象内涵,诱发受众的旅游需求并促进其最终采取行动。出于共同的目的,汉英旅游广告在遣词造句方面也表现出一些旅游广告共同的特征。

1.1旅游宣传语的语体特征—口语化突出,简短易记,节奏鲜明

现代旅游广告突出的语言特征就是口语化,口语化的语言可以留给旅游者亲切、自然、没有压迫感的印象。如上海旅游广告语“新上海、新感受”,一语道破上海优势;大连的“浪漫之都,中国大连”这些广告都充分体现了旅游广告口语化语言特点,这些简短易记的广告语可以使旅游者在轻松记住该广告的内容精髓和意图。

1.2 旅游宣传语的用词特征—文化影响下的词性差异

旅游广告的目的是鼓励即时消费和预订,促进旅游者对旅游机构的好感以及对旅游产品的购买欲望,促使游客采取行动。所以英文旅游广告总是动词先行,如美国运通的广告,假日酒店集团广告,等皆以动词开头,呼唤旅游者立即采取行动而汉语旅游广告反而是名词罗列比较突出,因为汉语旅游广告大多是以托物寄情,以美好情景的描述带动旅游者对旅游地以及旅游产品的向往,同时中文中名词可以根据需要的意思和语境动词化,既能达到吸引旅游者的目的有符合中文思维方式与习惯。如“长沙-多情山水,璀璨星城”“东营-齐鲁神韵,豪情山水”“南京-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

旅游广告最常用的代词是“你”和“我”。人称代词“我”和“我们”的使用的目的是更好的向旅游者提供一份真诚的承诺,一种充满信心的保障。而代词“你 ”的使用可以达到提高旅游者对特定广告的下意识反映和注意,提高旅游信息提供的针对性的语用功能。如世界之窗“世界与你共欢乐,您给我一天,我给您一个世界”; 宋城“给我一天,还你千年”,这些广告都针对“你”而发,呼唤“你”的行动。

1.3.旅游宣传语的修辞特征

旅游广告宣传语大量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旅游机构产品的特点,或使用比喻如海口“椰风海韵 南海明珠”,杭州“爱情之都,天堂城市”,或使用双关,使旅游者产生广告设计者期待的联想意义,如“昆明天天是春天 ”, “乌镇-古老的神话”,“中国新疆:掀起你的盖头来”,西班牙旅游局针对欧洲潮湿地区推出 “阳光普照”等都使用了双关修辞手法;或使用对比,突出自身优势,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美國佛罗里达棕榈度假区的 “尽善尽美”;或使用排比,增强句式,如成都的旅游广告“成功之都,多彩之都,美食之都”,美国洲际航空公司的 “ 努力工作,安适飞行 ”;或使用重复,如福州“福山福水福州游”,乐山“乐山乐水乐在其中”;或使用夸张如广州“一日读懂两千年”,锦绣中华“一步跨进历史,一日畅游中国”一语道出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汉英旅游广告都大量使用了这些修辞技巧,起到了形象生动,促进旅游者的购买欲望的作用。

2 英汉语旅游广告语言风格差异

2.1汉语托物寄情,英语写实直观

一般来讲,汉语措辞往往侧重华丽词语的描写,而英语则侧重明快的陈述。在主观情理和客观物象的关系上,汉民族突出通过物象表现情理,强调客观融入主观,喜欢托物寄情,遗形写神(贾文波,2000,73)。汉语喜用虚空之词写景抒情, 多凝练含蓄、音韵和美。汉语深受儒家哲学和美学传统影响, 遣词造句多空灵叵测、虚幻神异, 利于营造意境, 因为“ 意境创造的极至就是创造含蓄美、朦胧美, 也就是模糊美” ( 孙迎春, 2002) 。最典型的是红树林的旅游广告“鹤舞白沙,我心飞翔”,湖北武汉市“高山流水,白云黄鹤”皆强调“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之美”。而西方哲学则强调分析型抽象理性思维,在主观与客观的物象关系上,强调更多的是摹仿和再现。西方民族的这种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就是英语重形式,重写实,重理性的特点。如法国航空公司的“我们的目标更高远”,新加坡章仪机场的 “享受当下”都是比较写实的语言的典范,其句式结构严整,表达思维缜密,行文注重逻辑理性,用词自然简洁,充分体现了描述可感的特有风格。

2.2汉语多修饰词,英语多写实词

汉族螺旋型综合式思维方式与西方直线型分析式思维方式的差异体现在语言使用上。中国传统哲学观是综合、系统或整体的观念。而西方哲学和文化则侧重将整体分为部分进行研究和探索。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中英的语言结构和语言风格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也反映在了旅游广告语言的使用上。

中文旅游广告总体体现了中国人重“意合”的思维方式,汉语词汇词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的行文风格、谋篇布局以及谴词造句完全依据语义逻辑决定词语和句子的排列顺序。汉语广告撰写倾向于提供作者从整体出发抽象概括出的信息,让读者接受旅游景区或服务的整体印象。但对许多重要的旅游信息分项内容,如景区的周围环境、到达的途径、游览的最佳线路则一笔带过。又因汉语行文用字的习惯,因而语气所到之处常常出现一连串的并列修饰词语;在汉族人民看来,汉语这种多修饰词语的表述方式十分贴切,符合中华文化,如若删去则意思表述欠完整。而英文旅游广告则多写实词,句子结构严谨。

2.3汉语独特的四字结构法

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双单音节问题初探》中指出:“2+2的四音节是现代汉语里一种重要的节奏倾向。”他还指出:“四音节的优势特别表现在现代汉语里大量存在着四音节成语,即‘四字格’这一事实上。” 近年来,四字格结构也进入旅游广告中。四字格在广告语言中的出现,使现代广告普遍具有口语化的特征,简洁易记,朗朗上口,节奏鲜明,有现场感,传物传情,语言时尚,脍炙人口。(金惠康,2004,414-418)如东方之珠;远离尘嚣;活力北京等。汉语的四字结构非常盛行,因为其工整对仗,词义丰富,文采华丽,语气连贯,读起来给人畅快淋漓之感,同时,四字结构结构整齐,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如:“长沙:多情山水,天下洲城”“东营:齐鲁神韵,豪情山水 ”皆以整齐的结构,第一时间吸引游客眼球。

旅游广告常见模拟生造新词的情况。因汉语词汇词组灵活性强,故汉语旅游广告多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四字成语、俗语改换如“山西-晋善晋美”;随遇而安——随寓而安(宾馆)。这样的改写,在语言上形成闭合的逻辑,并给受众逻辑想象的空间,形成一种回味悠长的感觉,给人以深刻印象。

2.4.语音特征差异

旅游广告句式常使用节奏明快、合乎韵律的语句来达到让人琅琅上口,过耳不忘的效果。汉语广告语常常通过音节的重叠和押韵来实现音韵美。重叠是汉语所特有的, 押韵为旅游广告所共见;如黄鹤楼旅游广告“天下名胜处处游,心中唯记黄鹤楼 ”采用了押韵的方法起到节奏明快、使人耳熟能详的效果。“乐山的广告:乐山乐水乐在其中”;“福州市:福山福水福州游”而诸如此类的音节重叠, 富有节奏美,也给人以美妙的音乐感、韵律美, 便于口头宣传。

3.旅游广告外宣翻译策略

3.1本土文化的传真—异化原则

纽马克( 1988: 10) 指出: 翻译不仅是知识的传递, 理解的创造, 而且是文化的传递。译者应该敏感、仔细地反映这些层面。中国灿烂的文明与悠久的历史, 一直是国外游客注目之焦点。在翻译旅游宣传广告文时, 应尽可能保留原文化, 即孙致礼先生所言之“ 文化传真”, 将源语中蕴含的所有文化信息尽量完备地传达到译语中去。( 孙致礼: 2002: 43) 。例如在上海世博会各主体展馆地区形象宣传语翻译中广东宣传语:广东骑楼, 绿色生活翻译中“骑楼”这一个文化词采用了音译Qilou。,骑楼这一词字典中目前尚未收录, 外国网站上也很少有出现。在世博会这个特定环境中将它直接音译,配上展馆中的相关图片和说明, 这个音译词也是向世界宣传广州特有文化一个很好的机会,这种异化处理的方法可以满足海外游客对中国文化求知、求新、求奇的心理。同时在尽可能缩小理解距离的同时, 努力保持民族文化的个性。

3.2. 思维与句式结构的差异—归化原则

翻译汉语旅游广告时,也应灵活使用“归化”之原则,充分考虑目标语言接受者的文化心理与文化习惯,用符合英文习惯的、贴切的、准确的译文表达。如在兰溪济公纪念馆有关济公传奇中文介绍如下: 济公劫富济贫, 深受穷苦人民的爱戴。 译者在济公专有名词进行音译后加上解释,把济公比作英美文学中的侠客罗宾汉。这一译法将文化预设置于受众认知域和对异域文化了解的期待范畴内, 从而满足了他们来华旅游期待了解华夏文明的猎奇心理期盼, 使西方人看到就立刻產生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

3.3美学风格的等化

旅游广告强调生动形象、 引人入胜、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与促销力。因此, 在广告文的创作上, 为渲染景点气氛, 酒店优势等, 旅游广告文多重以华丽的笔墨, 高雅的格调作用于潜在游客的视觉, 以唤起其美的享受和购买冲动。在旅游广告外宣翻译中,应尽量进行美学风格等化原则下的翻译。

四、结语

旅游广告属于“情感诉求”和象征元素大量使用的文本,涉及到广告目标群体和受众群体之间的文化,所处社会发展阶段、心理期待和实际需求的差异,在进行外宣翻译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和审美习惯的差异进行再创造。

参考文献:

[1]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Prentice Hall,London,1988

[2]陈宏薇 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贾文波 汉英时文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4]金惠康 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404-419

[5]孙迎春 意境0 译法探索[M ] . 中国翻译, 2002,5

[6]许渊冲 美化之艺术[ J] . 中国翻译, 1998,4

上一篇:钢琴技能学习下一篇:相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