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2024-07-10

凤凰台上忆吹箫(精选3篇)

凤凰台上忆吹箫 第1篇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1]

《列女传》载秦穆公女弄玉吹箫引凤, 与箫史结婚事, 而《凤凰台上忆吹箫》因在词中运用的典故而得名, 李清照这首词属于此类词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这首词在体制上属于长调, 是李清照词作中少见的调式。词人充分运用长调慢词这种为小令所不及的词体优势, 委婉细腻地铺叙、描画出离别前后的情景与心绪。虽然词中用了两个典故, 但是语言并未摆脱“以浅俗之语, 发清新之思”的格调。此词系从《唐宋人选唐宋词》所辑《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选出。在广泛收集各选本注释的基础上, 笔者发现选注上的一些问题值得商榷。

一、关于“猊”一字的解释

对于“金猊”一词, 几乎所有的本子都采用了一致的解释:《宋词选》解释为“狻猊形的铜香炉”[2];《词选·续词选》解释为“狻猊形状的铜香炉”[3];《历代女子词选》解释为“狮形铜香炉”[4];《宋词观止》解释为“形似狻猊的铜香炉”[5];《宋词三百首评注》解释为“狮子形状的金属香炉”[6];《月满西楼——丽人词选》解释为“铜铸的或涂金的狮形香炉”[7]。在此基础上, 各选本又进一步对“猊”作出解释, “猊”即狻猊, 狮子, 是“古书上记载的一种野兽”。

笔者认为, “猊”为“狻猊”的省称, 即狮子。[唐]牛上士《狮子赋》:“穷汗漫之大荒, 当昆仑之南轴, 铄精刚之猛气, 产灵猊之兽族。”[8][北宋]苏轼《十八大阿罗汉颂》:“手拊雏猊, 目视瓜献, 甘芳之意, 若达于面。”[9]而“猊”既作为“狻猊”的省称, “狻猊”则有两种含义:

1、兽名。

狮子。《尔雅·释兽》:“狻麑如虦猫, 食虎豹。”郭璞注:“即师子也, 出西域。”[10]《穆天子传》卷一:“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11]郭璞注:“狻猊, 狮子, 亦食虎豹。”[唐]杜甫《天狗赋》:“夫何天狗嶙峋兮, 气独神秀, 色似狻猊, 小如猿狖。”[12]

2、指刻镂成狮子状的香炉。

[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大宴金狮子》:“香袅狻猊杂瑞烟, 于彩仗雪残鳷鹊。”[13]

由此可知, 李清照词中“猊”的含义就是“刻镂成狮子状的香炉”, 而各选本都采用第一种含义, 恐怕是为了方便一般读者理解“猊”为何物, 因此将“猊”解释为“狮子”, 即便有些微的差别, 并不妨碍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 也就可以忽略了。

二、关于“病酒”一词的理解

关于“病酒”的解释, 巴蜀书社出版的《李清照诗词文选译》解释为:“因饮酒过度而致病”[14], 这与其它诸多选本的注释产生歧义。

据查, “病”一字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诸多含义:

1. 疲惫。

《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15]《左传·昭公十三年》:“欲速, 且役病矣, 请藩而已。”[16]

2. 贫困。

《左传·哀公十四年》:“孟孙为成之病, 不圉马焉。”[17]《资治通鉴·汉王莽天凤四年》:“因与郡县通奸, 多张空簿, 府藏不实, 百姓愈病。”[18]

3. 艰难困苦。

[宋]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为人疎达自信, 持之以谦, 轻财好施, 急人之病, 孜孜若不及。”[19]

4. 弊, 不利。

《史记·商君列传》:“利则西侵秦, 病则东收地。”[20]《汉书·天文志》:“气晕先至而后去, 居军胜。先至先去, 前有利, 后有病;后至后去, 前病后利;后至先去, 前后皆病, 居军不胜。”[21]

5. 忧虑。

《论语·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 不病人之不己知也。”[22][晋]陶潜《感士不遇赋》:“伊古人之慷慨, 病奇名之不立。”[23][唐]韩愈《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诸军岁旱, 种不入土, 募人就功, 厚与之直而给其食, 业成, 人不病饥。”[24][明]方孝孺《王温子栗字说》:“天下之所病者, 非不足于温也, 而患无以守其内。”[25]

6. 怨恨, 厌恶, 不满。

《左传·宣公十年》:“公谓行父曰:‘征舒似女。’对曰:‘亦似君。’征舒病之。自其厩射而杀之。”[26]

7. 批评, 指责。

[明]杨慎《康节论庄子》:“世之病《庄子》者, 皆不善读《庄子》也。”[27]

李清照词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是因夫君的远去而产生一种惆怅哀怨、欲说还休的心理, 在无聊慵懒的状态之中因饮酒过度而出现了不适的状态, 笔者由此可以推断, “病”并非解释成“致病”, 而应为“疲惫”之义。“病酒”, 即因酒而病, 因为饮酒过度而身体疲惫不适。巴蜀书社选本中的注释则是现代汉语的字面意思, 显然是错误的。

三、创作时间

《凤凰台上忆吹箫》是李清照早期写别情的词, 这没有疑问。但是, 这是一首创作于离别之后的抒发离情别绪之作, 还是创作于二人分别之时、对其夫离去进行一种设想, 值得探讨一番。

《全宋词选释》持前种观点, 认为这首词“写离别丈夫后的思念之情”[28], 即创作于其夫离去之后。《李清照诗词文选译》也认为这首词的下片“倒叙离别的情景, ‘欲说还休’真实地表现了离别时的复杂心绪”[29]。

与上述观点相反, 《宋词观止》认为词的“下片设想别后境况”[30], 此时其夫赵明诚并未离开, 而是即将离去, 词中内容只是对离去后的生活、情绪作出设想, 并通过这种设想进一步渲染依依不舍、欲说还休、不堪别离的愁苦情状。《宋词精品鉴赏辞典》也认为“全篇从别前设想到别后, 充满了‘离怀别苦’, 而出之以曲折含蓄的口吻, 表达了女性特有的深婉细腻的感情”[31]。此外, 《宋词三百首评注》和王兆鹏《月满西楼——丽人词选》等也持相同观点。

仔细分析, 这首词虽然是写常见的离愁别苦, 但是表现手法很有特点, 婉转回环, 曲折幽深。

词的上片说了五件事:香炉冷却, 锦被凌乱, 鬓髻不整, 宝奁未拂, 日已高照, 正是借居处的环境、器物写出主人公慵懒的情状。为何有这慵懒之态?因为本来有许许多多的心事, 想要倾诉, 但却唯恐这些更增添离别的伤感苦痛, 因此话到口边只能忍住。“新来瘦”点出自己身体消瘦, 但为何而瘦却不作正面回答, 而是用“非干”、“不是”来反衬, 表明既不关饮酒沉醉, 又非对秋景而伤感所致, 其中暗含之义正是离怀别绪引发的相思之苦。因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曰:“‘新来瘦’三语, 婉转曲折, 煞是妙绝。”

从词的上片可以得知, 丈夫仍在面前, 并未离开身边。而面对将至的别离, 词人通过刻画室内景物、抒情主人公娇慵憔悴的神态、欲言又止的情状, 极力渲染不堪离别的愁苦情状。词的下片放笔写别离, “休休”以重言加重语气, 纵使千万遍《阳关》也难留, 更增添了一份伤感。而后用了两个典故, 不仅暗示了夫妻间的相知相惜、恩爱百般, 也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宋词三百首评注》认为“‘念’字以下设想别后孤寂”[32]。词中“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的“念”字系动词, 应为“思念、怀念”之义。既然已是思念的状态, 则表明心爱之人已离去。女主人公终日倚楼凝望, 此时相伴之人远在他乡, 自己被锁在烟雾迷蒙的高楼中, 有谁知晓内心的苦楚?恐怕只有楼前的流水了。从整体上看这首词, 似乎上、下片之间存在一些问题。明明上片中爱人还在身边、“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 而下片却已是“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笔锋转变如此之快, 似乎在时间和空间上跳跃性太大, 上、下片无法很好地衔接起来。

笔者认为, 答案的关键之处在于下片的首句:“休休。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这一句仿佛既是对自己说, 也是对丈夫说:罢了!这回离别, 纵然是唱千万遍的《阳关曲》, 也是留不住你的。纵然我不忍你离去, 却仍然无法挽留你。“念”字在全篇中起到一个很微妙的衔接作用。既然留不住心爱之人, 唯有消极地设想分别后冷落凄清的情景了, 那便是“念”字之后的内容:“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倚楼凝望, 徒然增添一段新愁。“念”一方面表现出女主人公不仅在别前不堪离别, 别后更是增添了一段新愁, 这样的愁是绵绵不绝、源源不断。另一方面更可以理解为是对分别后愈显幽深的相思苦痛的一种设想。

因此, 笔者认为这首词作于离别之时, 并非别后回忆之作。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多个选本对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 》一词的不同解释, 指出其中须订补之处, 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凤凰台上忆吹箫 第2篇

凤凰台上忆吹箫箫 题阙,凤凰台上忆吹箫箫 题阙白朴 ,凤凰台上忆吹箫箫 题阙的意思,凤凰台上忆吹箫箫 题阙赏析 -诗词大全

凤凰台上忆吹箫箫 题阙

作者:白朴   朝代:元  体裁:词   笳鼓秋风,旌旗落日,使君威震雄边。羡指麾貔虎,斗印腰悬。尽道多多益办,仗玉节、亳邑新迁。江淮地、三军耀武,万灶屯田。戎轩。几回□□,□画戟门庭,珠履宝筵。惯雅歌堂上,起舞樽前。况是称觞令节,望醉乡、有酒如川。明年看,平吴事了,图像凌烟。

凤凰台上忆吹箫 第3篇

关键词:表现手法;语言特色;差异

《声声慢》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脍炙人口,流传数百年的珍品,是李清照后期所作词中的代表作。此词为悲秋抒怀之作,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国愁、家愁、情愁而作。

《凤凰台上忆吹箫》的作者是被称为“清代李清照”的女词人贺双卿。这首词是为别好友韩西而作,细腻地表现了贺双卿内心抑郁的情绪,再现与女友分别使她堕入深渊的情景。

一、二首词都出自女性词人笔下,二首词最具魅力的艺术特色是都成功采用叠字抒情写意表现手法,达到触动读者心灵的艺术效果

《声声慢》句首运用十四个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寻寻觅觅”,写词人的动作、神态;女主人公在遭受亡国丧偶之巨创后,精神恍惚,每每呈现若有所思的情状,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第二种境界:“冷冷清清”,写外在环境的悲凉,是经过寻觅后的感受,觅无所得,“物是人非事事休”,空虚寂寞再次袭来;第三种境界:“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这是经过“感受”产生的深一层悲苦的心境,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

十四个叠字的运用最大限度地渲染出她内心的凄凉,寂寞,悲苦.无处可诉,这是百感迸发于心中,这一连七组叠字既有时间上的关联,又有深度、程度上的层递,深刻地表达了词人饱经乱离苦难后惶惶不可终日的凄哀无告的心境。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

《凤凰台上忆吹箫》也运用叠字抒情写意,与《声声慢》不同的是,此词由始至终使用叠字,成为这首词的显著特色,也使这首词成为千古词坛一朵奇葩。

上阕写送别时的留恋。 词的开头第一层写夕阳的景色和状态:“寸寸微云,丝丝残照” 写傍晚送别时夕阳衔山的景色。第二层由夕阳欲落引出人的状态:“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女主人公因极度哀伤而精神恍惚。“第三层写知己远去“人去去,隐隐迢迢”知己在山水中渐渐远去,逐渐隐约不清。唐·宋之问《江亭晚望》:“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第四层写女主人公未来的“酸酸楚楚”,将永远和此刻别离时一样。

下阕写知己已去、别离后的凄凉,没有人能理解她以素粉写字吟诗的心情,无人倾诉的酸楚。末尾三句,“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更是把心中的哀怨推倒极致,令人心碎动容。

这首词连用四十六个叠字,在别离词中写出了新意,丝毫不露牵强痕迹,增加了全词压抑凄伤的情味。

清代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评曰:“ 其情哀,其词苦。用双字至二十余叠,亦可谓广大神通矣。易安见之,亦当避席。

二、二位女词人在这二首词中都没有使用社会流行的浓词艳句,而是用淳朴的语言,女性细腻的亲身感受,打动、感染读者

《声声慢》中李清照用家常之语,大胆地选用民间口语入词,从而达到化俗为雅、推陈出新的目的,词中摄入淡酒、急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等形象,描绘出一幅暗淡伤感的画面,让读者体味词人一天生活的实感和心境。又把“将息”“得黑”“次第”“了得”等在当时看来又粗又俗的口语字眼大胆地写进词里,以浅俗之言,发清新之意,浅近纯朴而又自然真情。让读者感受到既通俗又雅致,既出语平淡又精心雕琢。

《凤凰台上忆吹箫》也没有华丽词藻,大多采用生活语言, “青遥,问天不应” “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这些素朴的语言是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自然景物中,诉说感受和生活悲剧。清末词家黄燮清评曰:“双卿词如小儿女,哝哝絮絮,诉说家常…作者不以为词,而阅者亦忘其为词。”

三、不同的年代,人生经历,生活背景,使二人的情感抒发各呈异彩

二首凄美的词虽然都出自女性词人,但《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靖康之难后,李清照随其夫赵明诚逃亡江南,宋高宗建炎三年秋赵明诚亡故。人生的多次重大变故,加上作者艺术创作相当成熟,这时期的词如陈年佳酿,整个词的表述节奏比《凤凰台上忆吹箫》舒缓、沉稳,用“淡酒”、 “黄花”、“梧桐”、“细雨”,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愁情,接下来的三个“怎”字.层层渲染心里的愁绪. 最后迸发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强烈感情,这个“愁”字是诗人内心忧愁清晰的表达,更是蹊径独辟之笔。

《凤凰台上忆吹箫》的作者贺双卿出身贫寒、身世悲凉,她20岁左右即含恨离世。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曰:“双卿负绝世才,秉绝代姿,为农家妇。姑恶夫暴,劳瘁以死。”悲惨的人生遭际使她的感情凄怨愁苦更浓烈,语言的节奏感更强烈,“谁痛”、“谁望”、“谁还管”,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充满悲愤地反问句在词的结尾,倾诉自己悲惨人生。这一连串的反问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词在高潮之际突然结束,可想而知,双卿的悲愤和她那残酷的命运足以让人为之扼腕痛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凤凰台上忆吹箫】相关文章:

浅析《凤凰台上忆吹箫》09-11

凤凰台上09-07

台上静物09-11

台上一分钟作文800字06-22

台上小学国家公祭日活动方案06-05

凤凰传媒05-16

凤凰新闻06-17

凤凰涅磐06-28

凤凰男08-26

美丽的凤凰06-21

上一篇:礼品西瓜下一篇:财务系列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