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数学

2024-07-01

冀教版小学数学(精选7篇)

冀教版小学数学 第1篇

众所周知,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 《教学参考书》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都应有权威性。

七年级上册课本第92页第13题, 要求学生找出下面两个图形的旋转中心。笔者认为要找出旋转中心, 只能作“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其交点才是旋转中心。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知识在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中才出现, 要解决这个问题, 只能给学生补充知识。

七年级上册课本第102页B组第2题, 《教学参考书》上给出的结果是y/7.5kg, 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分母中不能出现小数。第103页练习第1题《教学参考书》给出的答案是6/ (85%) , 作分85%母中是否规范?第105页练习题第1题, 《教学参考书》上给出的结果是a (1+5%) , 把数字系数放在字母后面, 似不妥, 应写成 (1+5%) a, 才与单项式数字系数写在字母前面的规范相符。以上几个习题, 《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答案不规范, 会给教师造成混乱, 导致学生书写不规范。第142页A组第2题中, 要求求出-1/2的系数和指数, 根据系数和指数的定义, 可以把-1/2看成-1/2x0, 因此, 系数应为-1/2, 指数为1, 像这样抽象性很强的题2应有例题, 否则难度太大。

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中1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课后习题有5道题中涉及要求学生证明三角形全等。我们知道, 证明三角形全等是按照三角形全等证明特有的固定格式来书写的, 习题应遵循由学生先做、教师再订正的程序, 但课本例题中没有一道例题可供学生模仿, 尽管教师可以补充, 但此次课本在大括号前又加了“∵”与传统有所不同。因此, 笔者认为此处应安排一道例题比较合适。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2篇

(一)知识与技能:

1、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让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学会交流,培养表达能力。

3、培养大方有礼貌的说话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

采取小组合作,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次活动,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参与意识,增进小伙伴之间的了解。进行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

二、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在这个新的集体已经生活快一个月了,你结交了几个小伙伴,了解他们了吗?今天我们上一节快乐的口语交际课――"了解小伙伴"。

二、进入情境,双向互动。

1、学生在组内互相交流,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答问题。

2、组织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在大组内展示――接收组内同学的“询问”。

3、在组内进行评价。

三、展示个性,提倡创新。

1、每组选派出表现勇敢、表达有特色的学生介绍给全班同学,接收全班同学的“询问”。评出最佳3组给予奖励。

2、启发学生介绍的更全面,把语言说得更规范。

谈话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情境,从而产生交际的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最佳的交际状态。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兴趣,促进双向互动的活动氛围。

给学生展示个性的空间,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锻炼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冀教版小学数学 第3篇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英语》Book3,Unit 3,lesson20 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一些人们熟悉的农场动物的名称,以及他们的一些特征,学会用英语谈论这些动物。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农场里的动物的基础上学习更多的农场动物:即rabbit,donkey,mouse,horse,并能用Can a _ _?的句式来描述动物的特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能听懂会说会认rabbit,donkey,mouse,horse.

2、能用句式Can a _ _? What else can?来描述、谈论动物的特征。

b.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对事物准确描述的交际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2、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c.情感与態度

1、是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与自信,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大胆使用英语,发展思维。

教学重、难点:

1、学重点是学习四种动物名称,并能用Can a _ _? What else can?来描述、谈论动物的特征。

2、教学难点是准确使用本课句式,对相关动物进行扩展描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poster,录音机及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冀教版小学数学 第4篇

一、课本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 教授具有生活化的英语

冀教版小学英语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材涉及饮食、蔬菜、水果、动物、日常用品、文体生活、月份、星期、季节、方向、国家、购物、交通工具、家庭等。那么, 怎样才能灵活运用教材呢?例如:在讲到说英语的几个主要国家时,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将英国的女皇伊丽莎白、威廉王子的大婚一并放入英国中简单介绍。讲到美国时可以出示奥巴马的照片帮助理解president一词, 既简单又明了。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英语, 饮料瓶、包装袋上的单词, 衣服、文具用品上的英文, 路牌上、公园中的标志等, 激发学生将所学内容从书本上迁移到生活中, 在校园里生生见面要用英语打招呼, 平时说话时, 也尽量使用英语, 让学生能感觉到英语并不陌生, 它就存在于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学习时可以适当地扩充一下知识, 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教授chicken时可以让学生猜一猜“You are a chicken”的意思。它的意思是你是只小鸡吗?当然不是了, 它的意思是你是个胆小鬼。因为小鸡的胆子比较小所以用chicken来形容胆子小的人。在讲到pig时可以同时教授“Let's pig out!” (让我们出去吃大餐吧!) 在讲到颜色和身体部位时可以告诉学生“green hand”是“生手”的意思,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持久保持。还可以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储备一定量的词汇, 丰富语言的表达, 为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打好基础。

二、课本趣味性强, 教授具有快乐性的英语

小学生刚接触英语, 在这起步阶段, 激发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能够在英语学习中感到快乐, 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学科, 学生才想学、爱学、乐学。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运用实物教具、简笔画、歌曲、游戏等方法, 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 从而为综合运用英语做好良好的铺垫。冀教版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 表示想象的不多。所以, 教师在教有关学习用品、交通工具、体育用品等类别的单词时, 应尽量通过实物或实物模型来呈现单词。在学习动物时, 可以加入游戏, 让学生模仿声音或动作, 来猜测动物名称, 增强学习乐趣。在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听音画画、涂色、连线或听指令做动作等。也可以教英文歌曲, 融音乐与英语教学为一体, 在教唱过程中, 可以把该节课的重点句型和有关的词汇或单词编成歌曲或韵律诗, 让学生从机械、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 消除学习疲劳, 提高学习兴趣。在教授完歌曲Find A Friend后, 可以让学生在玩丢手绢的游戏时, 改唱英文歌曲。教师要灵活地转换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学会了灵活地使用英语, 又在说英语的同时享受了学习英语的快乐。

三、课本语用性高, 教授具有交际性的英语

冀教版小学英语的文章内容涉及了许多交际用语, 如:问路、购物、家庭介绍等。这就要求教师要站在语用的角度, 根据情况教授具有能动的、交际性的语言, 因为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 它会随实际情况的改变而变化。教师要努力创造直观生动的语言环境, 利用实际生活情景、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等形式创设情境, 还可以多组织学生扮演角色, 说一说、演一演等形式, 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开口实践的机会, 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 重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英语是一种用来表达情感、交际沟通的工具, 是动态的, 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语言。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却变成了一种近乎“模式化”的对答方式, 而忽略了它的交际能力。如果我们随意找几个学生来对话:“How are you?”多数同学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I'm fine.Thanks.And you?”根本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 殊不知还有fine, pretty good, good, great, fantastic, just so so, not bad, couldn't be worse, so bad……这些表达的方式。有一个笑话就是调侃我们这种“模式化”的英语学习。一位刚到国外的中国留学生落水了, 不会游泳, 旁边有人问他:“How are you?”中国留学生立刻回答:“I'm fine, thank you!And you?”然后那个人以为没事转头就走掉了, 后来中国留学生就淹死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大声地呼救“Help!Help!”。从这个笑话就不难看出我们现在的学习还存在着许多读死书的例子, 我们的语言是“死”的。儿童在这一阶段很容易产生“把英语当成学科而不是语言”的错觉, 大量时间放在背单词、背课文上而降低了语言表达和输出能力。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 强调课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课本渗透西方文化, 教授具有人文性的英语

冀教版小学英语的文章内容涉及了西方文化的渗透。英语的学习既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又是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拓展视野,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不断渗透着文化的教育, 使学生逐渐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拓展视野, 正确得体地运用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要考虑到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和西方人交流时有什么不一样的问候方式。要注意不能随便问年龄、体重、工资、信仰等个人的隐私问题等。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但到了美国如果你给老人让座也许他会不高兴,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们都很独立, 不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成老人看待。作为一名英语教学工作者, 如果我们在英语语言教学的同时, 不考虑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不考虑到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 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和西方人交流时, 很可能会出现一脸茫然, 不知所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渗透文化的教育给学生。

总之, 教师要切合实际地开发、利用和重整教材, 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努力创造语言学习的环境,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英语, 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尽量多使用英语, 让学生能感觉到他们就活在英语中,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摘要:语言存在于人类的生活实践中, 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冀教版小学英语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 趣味性强, 语用性高, 是具有生活化的英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 教给学生生活化的英语, 使学生“活”在语言中。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计划 第5篇

一、班级情况:

本班有学生有20名。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涣散,课堂上随意说话,做小动作。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个别学生经常不做家庭作业。

二、教学思路: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的内容组织数学活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情境的设计一定要突出趣味性、简洁性、思考性,要能将学生引领到自主探索中去。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己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要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自主尝试的兴趣和能力,要理解教科书的设计意图,敢于放手,要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3、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口算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科书,另一方面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意识、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口算和估算的意识与技能。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要多从学生身边挖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去解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学困生的转化:

本班学困生普遍存在口算能力差,解决问题不会分析。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2、课堂练习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3、采取“一帮一”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24时计时法。认识小数和分数。

2、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技能。会计算简单的小数、分数加减运算。

3、对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二)数学思考

1、能用语言和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

1、能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2、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他人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能及时改正。

五、内容标准:

(一)数与代数(共5个单元)第一单元——年月日 第二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六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数的认识

1、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数的运算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3、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4、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简单的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常见的量

6、了解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7、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量有关的简单问题。探索规律

8、探索乘法计算、简单排列和图形变化中的简单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第三单元——辨认方向 第四单元——毫米和千米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测量

1、在测量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共1个单元)第五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1、对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3、知道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4、根据统计图、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六、课时安排:

年、月、日„„„„„„„ 4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 6 课时

(机动 2 课时)

辨认方向„„„„„„2课时

毫米和千米··················· 5 课时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时

小数的初步认识···················· 6 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7课时

·························

(机动 2 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 5 课时

探索乐园···················2课时

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习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0人。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但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老师的教学要求,只是还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学习比较懒散。

二、本册教学内容分析:

三、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了解周围环境,为保护家乡环境出谋献计;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认识253个字,会写284个字。累计认识2397个字,会写1771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还要掌握单元和每篇课文及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课时教学目标,可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做到明确、适当、集中、有层次、可操作。

2、加强阅读训练。认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读好一段话,继续开展每日一练活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在课堂内也尽量减少繁琐、细碎的分析,多给学生自主阅读、理解的机会。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教会学生学习。

4、继续抓好作文训练,在完成作文草稿时,尽可能的采用面批,每周按时完成一篇作文,尽可能的做到保质保量。

5、重视指导好课外阅读。每天中午抽一段时间作为读报时间,并指导学生摘抄好词佳句。

五、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措施:

1)、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每位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2)、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3)、科学认真地设计和批改作业。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抓好学生的写字关,让全体学生养成认真写作业并设计美观作业的习惯。2)、耐心辅导学生,了解每位学生的习性,因材施教,因人施教。3)、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利用一些休息时间来读书,多积累多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七、教学业务学习及有关活动的安排:

1、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

2、加强自学,学大纲,学教育理论,学他人的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

冀教版小学数学 第6篇

关键词:数学教材,分析,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以下简称 (《课标 (2011版) 》) 以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作为十大核心观念之一, 备受瞩目。为了加强几何教学, 增强推理能力的培养, 更好地落实《课标 (2011版) 》的有关要求, 冀教版数学教材编者特意将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这些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编成一章。这既考虑了各版块知识的完善, 又便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一、全章教材分析

(一) 宏观分析

1. 从全章教材内容及其编排旨在实现《课标 (2011版) 》要求, 即“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探索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证明的必要性, 知道证明合乎逻辑, ……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2. 从该章内容在全册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考察。《特殊三角形》是对三角形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又是进一步研究特殊四边形的重要工具, 同时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在今后探索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的垂直关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不仅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完美体现, 更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3. 从该章内容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考察。在平面图形知识体系中, 《特殊三角形》是研究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的基础, 这几种特殊四边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推导建立在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之上。数形结合思想在本章中得以完美呈现, 这种思想是学生后续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函数的基础;勾股定理和逆定理是架构代数与几何两大数学分支的桥梁, 在初中欧氏几何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本章在整个初中数学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微观分析

1. 从各节内容的呈现方式看。

(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内容, 都设计了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获得“发现”、再通过演绎推理证明“发现”的探索活动。这样的编排是学生体会通过推理探索数学结论, 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2) 勾股定理的获得, 设计为通过观察、计算、思考、归纳、猜想等一系列活动发现问题, 然后展开探索证明活动。然验证“猜想”的过程设计为“试着做做看”“做一做”的学生自主活动。 (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呈现, 本次教材修改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逆命题是否成立的探究活动。教材力争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问题———归纳概括猜想———验证猜想”的完整过程, 同时给出了从另一角度发现数学事实的方法。这样编排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反证法”一节是新增内容, 除介绍了反证法及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外, 还运用反证法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位角相等”进行了证明, 这样编写体现了教材在内容上的完整性。教材同时增加了应用反证法的例题, 学生能初步领会反证法的价值。

2. 从全章蕴含的思想方法看。

本章蕴含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几何直观”“从特殊到一般”等, 蕴含的方法有“数与形结合的方法”“特殊化法”“反证法”。数形结合的方法不仅体现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上, 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中也有所渗透, 教师应认真体会。

3. 从教材正文、例题、习题、课后习题的设计上看。

教材正文改变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方式, 以简洁明快的叙述直切课题, 或以问题形式对已获定理做逆向剖析, 用“一起讨论”或“大家交流”的形式引导讨论交流, 发现问题, 提出猜想、验证猜想。

教材设计的随堂练习、课后习题的难度均低于例题, 其中, 随堂练习只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直接检验, 课后习题的难度略有上升, 这样编排意在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课后习题分A、B两层设计, 体现了考查知识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由代数求值运算到几何说理论证的螺旋上升趋势, 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

4. 从各节内容的知识树上看。

从知识树上不难看出, 等边三角形是对等腰三角形的深化, 等边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的研究是基于等腰三角形为基础的;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探索与应用分别是对直角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知识的丰富和升华。

二、施教建议:

(一) 注重“挖掘教材、活用教材”

教师在教学中应摒弃“死教教材”的现象。“吃透教材, 挖掘教材, 活用教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备课中, 教师应揣摩: (1) 编者这样编排教材的意图是什么? (2) 本节知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3) 教学目标通过何种方式得以实现?

教师教学时不仅应做到“胸中有书”, 更要做到“目中有人”。只有这样备课、授课才能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思想。

(二) 注重推理教学, 实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

通过《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章的学习, 学生对“已知———求证——证明”的形式逻辑推理过程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书写格式上已具备一定的经验, 能够表达自己的思考, 但符号语言还有待规范。本章中借助等腰三角形性质、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定理的论证过程训练学生规范书写推理过程, 用标准的数学符号语言书写推理步骤, 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本章教材中的许多“发现”首先由合情推理 (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或操作实验 (如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 得出, 然后在教师的点拨下, 逐渐抽象出数学结论, 引领学生采用演绎推理的方式给予论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反复操作图形, 揭示辅助线的构造方法, 扫除演绎推理过程中的障碍, 实现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过渡。

(三) 注重方法, 凸显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育的灵魂, 数学思想是隐形的、上位的, 数学方法是显性的、可操作的。本章教材涉及推理思想、抽象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受这些思想的作用, 产生了数形结合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逆向思维法。教师教学时, 应通过具体的事例的讲解, 使无形的思想显性化, 使数学方法得以概括和总结, 使它们成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 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来“发现”知识是本章教材编写的一个突出亮点。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一起探究”“试着做做”“观察与思考”等栏目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认知空间, 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应用”过程,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的精神, 逐渐将这种能力内化为学生学习的能力, 实现数学教育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

冀教版小学数学 第7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思想品德,冀教版图书

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ology)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影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而建立起来的逻辑关系和具有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多媒体具有可控性的特点,可以按照人的要求将信息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多媒体将信息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性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多媒体赋予信息结构动态性,学习者可以按着自己的目的和认知来重组、增加或者删除信息,形成自己的结构。

一、冀教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

冀教版思想品德课程分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是河北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供1-2年级小学生使用。《品德与生活》课程从小学生切身生活出发,从学校和环境入手,由近到远逐步扩大小学生的生活认知范围和能力,渐渐过渡到农村和城市不同的环境,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品德与生活》的主要特点是:课程寓品德教育于学习生活中,注意体验和感悟;教材内容注重多元化的有机融合,发挥整体的育人功能;注重启发,引领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学内容呈现形式以图片为主,生动有趣;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品德与社会》是河北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供3-6年级小学生使用。《品德与社会》的特点是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选择儿童身边的事例,虽然切入口小,但是寓意深刻;注重用基本的社会常识来体现思想品德教育;图片是品德教育的支柱,绘声绘色;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多媒体成为支撑品德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多媒体技术在冀教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邓小平说过:“毫无疑问,学校应永远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第一位。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水平,促进其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小学生接受知识离不开具体事实的支持,只能用具体的或者观察得到的事物来展现所学内容,因此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1.多媒体技术直观性的特点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其境

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而不是被动的灌输。图文结合的教材形式比纯文字教材有优势,但是静态的图片很容易固化儿童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具有直观性特点,可以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多彩的动画可以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给予鲜明真实的生活感觉,补充课本学不到的内容,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让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多媒体信息结构的动态性使教学更加灵活,便于形成成生的认知结构

每一堂课的授课内容和结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学课件和视频进行适当地调整。多媒体可以更明确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达到动静结合、声像融合的目的,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使其更容易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3.多媒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小学品德教材和教学需要,运用多媒体展现色彩斑斓的图片、源于生活的视频、吸引眼球的色彩等,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成为学习的主体,很好地融入到课本的情景中。这样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表象记忆,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记忆效果,积淀内心的情感,把所学内容内化于心,最后用自己的行为外化于行。

三、多媒体教学在冀教版小学品德课程中的应用建议

教师在冀教版思想品德课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情况比较普遍,但许多教师在运用过程中比较机械和盲目化,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多媒体媒介和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内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1.教师应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循序渐进性,引导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

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形式多为无意注意,因此,多媒体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的图文声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由无意识的注意向有意识的学习转化。例如:冀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的《爱爸爸妈妈》一课,教师结合教材图片进行讲解要比纯文字灌输效果好,图片展示了儿童和父母的拥抱、上学前的再见、妈妈生病时儿童对妈妈的照顾、在爸爸工作时及时送上一杯热水、妈妈下班后端上一杯热茶等画面,这都是孩子对父母的爱,都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这时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在备课过程中搜集一些孩子和父母相互关爱的视频资料,补充教材中没有的内容,扩展课堂知识容量,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如何爱父母,延伸到如何关爱长辈和同学等,渐渐引导到有意识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培养其想象能力。

2.教师应注重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发展,引导学生内化思想与外化行为

纯文字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理论灌输,这样会严重影响其记忆水平发展,教材图片与文字的相互配合有助于对中心主题的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应该生活化,这样品德规范才容易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有助于加强长时记忆。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对声像音频的整合技术,其对内容的体现更接近现实生活,便于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更有助于长时记忆。例如: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的《幸福生活的地方》一课,这堂课的主题思想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场所,爱护它们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和责任,通过两年多的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小学生对周边环境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时应让他们更深层次地意识到爱护周围的环境是每一个学生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补充教材以外的生活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到生活的本身,把生活的点点滴滴深深地印到脑海中,这样更符合学生的感知水平,使其不断进行思想的内化和行为的外化。

3.教师应注重儿童的思维运算应由具体思维运算向抽象思维运算的自然过渡

小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是从幼稚园的启蒙阶段走向初步形成自我认知的阶段。皮亚杰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算阶段(出生-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7-12岁的学生属于小学年龄阶段,也属于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的第三个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时期学生的活动逐渐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掌握了群集运算、空间关系、分类和排序等逻辑运算能力,但是这个时期学生进行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只能把逻辑运算应用于具体的或者观察所及的事物,而不能把逻辑运算扩展到抽象概念中。例如:在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我的祖国》一课,教学的具体目标是了解我国的疆域、面积和临海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自觉保护生活环境的情感意识,综合目标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新事物、辩证看待事物的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结合本课主题思想搜集与之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应既宏观又具体,通过祖国局部的视频和图片了解中国的各地特色,进而了解中国的大好河山,由小处见大处,由具体的各地风光汇聚成抽象的祖国词汇,使学生由具体思维运算向抽象思维运算过渡。

4.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思维方式--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渐进转化

感性思维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初级思维阶段,一般指对某一事物表象和具体的感知;理性思维是对感性认识地升华和提升,是对事物本质和全面的认知思维。一般情况下学生年龄越小,感性思维就越占优势,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长,渐渐地向理性思维转化。例如:冀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的《灾难深重的中国》一课,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教师要结合课本内容,搜集有关列强入侵、奋勇抗敌与旧社会腐败堕落的视频资料,运用多媒体合理地设计课程结构,让学生具体感知到旧中国沉重的国家灾难,内心情感具体化,最后引导学生运用理性思维思考造成中国灾难的根本原因,启发学生思考,使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有国才有家,从而奋发图强,努力读书。

总之,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冀教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也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参考文献

[1]黄智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电子书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2):68-70.

[2]朱贤贵.新形势下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模式的思考[J].内江科技,2016,(05):155-156.

[3]岩有荣.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2015,(10):87.

上一篇:重介质悬浮液下一篇:专题地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