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技信息宣传工作

2024-05-25

加强科技信息宣传工作(精选12篇)

加强科技信息宣传工作 第1篇

1 充分认识科技信息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 切实把工作摆到重要位置

科技信息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资源, 是领导掌握情况、指导工作的基本依据。一是科技信息宣传工作是做好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 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 切实增强做好科技宣传和政务信息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把加强科技信息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信息宣传责任人员要扑下身子, 扎实工作, 为新时期科技工作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二是科技信息宣传工作是加强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科技信息宣传工作者具有很强的灵敏性, 这种灵敏性体现为强烈的责任感、忧患意识和对时局政策的准确把握;这种灵敏性体现在善于捕捉工作中的新情况、新举措、新经验和新问题。因此, 从事科技信息宣传工作的同志, 要紧紧围绕科技工作中心, 在突出改革、发展、稳定主旋律的同时, 注意全方位反映情况, 为各级领导开阔视野、驾驭局势、预测动向、总揽全局创造有利条件。三是科技信息宣传工作是一项重要、综合而又复杂的科技管理工作。科技信息宣传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 政策性和时效性强。我们信息宣传工作者是在做实事, 我们上报的信息和宣传稿件对适时反映科技工作情况、推动科技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的还上升为领导的决策。因此, 各级领导要对从事科技信息宣传工作的同志给予更多的关心、支持和指导, 要在参加会议、阅读文件、开展调研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便利, 使之能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工作进展、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积极创造良好的科技信息宣传工作环境, 提高信息报送的准确性、及时性、指导性和实效性。

2 紧紧围绕中心工作, 找准科技信息宣传工作的切入点

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在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人才队伍建设、狠抓工作落实、强化宣传效果上下功夫、用气力、求突破, 才能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科技信息宣传要反映本地区对上级重大工作部署、政策的执行情况, 改革发展方面的重要突破和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本地区有特色的重要科技活动、重大成果和重要典型的基本情况, 注意宣传和报送针对性强的信息;要将信息宣传与调研结合起来, 通过调研提升信息宣传的质量, 使其更具政治性、全局性和典型性。要针对科技工作阶段性变化的新特点, 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 总结一批好的典型, 以点带面, 推动工作。要搞好信息宣传的整体开发和综合利用, 进一步编好各类信息刊物, 坚持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信息, 要重视对信息稿件的加工整理,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抓住要害, 从大量信息中找出带规律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 为领导决策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服务;科技信息宣传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学习理解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 学习科技工作业务, 学习与信息宣传工作有关的知识, 不断提高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敏锐性和鉴别力;要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 举办科技宣传信息培训班, 邀请新闻和信息专家, 全面系统地讲授宣传报道和信息写作基本知识, 提高科技信息宣传队伍的整体素质, 使科技信息宣传队伍适应形势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发挥好前瞻导向和主力军作用;要善于总结经验,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推动科技信息宣传工作的开展。

3 尽力整合资源, 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科技信息宣传工作

科技信息宣传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既需要科技管理部门发挥主导作用, 又需要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密切合作、协同作战。各级科技管理系统要加强与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协调合作, 形成科技信息宣传“大合唱”的良好局面。一是要积极开展与大报大刊的合作交流, 争取支持, 做好科技宣传工作。精心策划大报专版、各种媒体头版头条和重头科技稿件。二是要在当地媒体开辟专栏、专题, 搞集中宣传。与各级新闻媒体联办科技专栏、专题, 对各级科技创新政策、国内外科技自主创新和管理经验、公共科技资源和办事程序, 以及加强自主创新推动区域、企业 (单位) 发展、科技合作、科研人员、科技中介组织、农业科技龙头企业、依靠专利保护促进区域 (单位) 经济发展的先进典型进行系列深度宣传。三是要多措并举, 搞专项宣传。在每年的科技活动周、各级各类科技展览会、洽谈会等活动, 宣传区域最新科技成果。四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搞网上宣传。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及时快捷的把各种信息传递到各级网站, 着力宣传区域的科技发展, 让区域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区域。五是要加强沟通与联系。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 注意收集上级来文、领导活动、科技工作安排、重要科技活动、工业、农业和社会科技及工作动态等各方面的信息线索, 充分挖掘利用信息资源;要积极主动地增强服务意识, 向上级机关和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报送信息和宣传稿件, 或者主动提供新闻线索, 向本级领导提供信息, 向下级政府部门和单位披露信息, 向人民群众传递信息, 千方百计地满足领导和社会各方面对科技信息的需求。

4 建章立制, 推动科技信息宣传工作走向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在《舌尖上的中国》中, 在每集的最后, 导演总会运用蒙太奇的手法把这一集中出现的所有人物整合在一起, 这样做的结果是在这样的渲染中, 我们期待着更好的下一集, 因为导演紧紧地挑起我们视觉和味觉上的所有味蕾 (尽管我们眼睛里没有味蕾) 。所以, 长镜头手法和蒙太奇手法在纪录片的拍摄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只要运用得当, 这两种手法会做到相得益彰。

摘要:科技信息宣传工作是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营造科技进步氛围的需要, 是树立科学意识、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的重要措施。

加强科技信息宣传工作 第2篇

2009年是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年,公安信息化建设是部党委提出的“三项建设”之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实现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新突破,不断提高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工作的重点,也是走科技强警的必由之路。

一、领导重视是全力开展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局领导高度重视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早在2006年我局就提出了开展“电脑代替人脑工程”即人口信息化工程,将人口信息按照常规动作、自选动作和发挥动作录入自主研发的实有人口信息系统,形成集文字、声音、视频一体的鲜活生动的人口信息,切实为户籍管理、侦查破案和社会救助服务。此项工作在当年召开的全市第二次创安现场会上,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认可,给予了较高评价。三年多来,人口信息化工程已初见成效,直接或间接提供犯罪线索或破获案件180余起,直接实现社会救助220余次。这也是我局走科技强警和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成功范例。

为确保2009年公安信息化建设进程的稳步推进,3月10日我局成立了以王军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所队室正职为成员的公安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了信息化办公室,即平台办,具体由网监大队负责。我局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认真吃透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多次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信息化工作,确保了信息化建设进程的稳步推进。

特别是在今年7月全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后,旗公安局与局属各基层所队签订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责任状》,明确了职责分工,量化了指标,将信息化工作与争先创优,绩效考核、晋升奖励等挂钩,未完成信息化工作任务的单位还将在年终实行“一票否决制”,这一举措有力强化了基层民警的信息化意识,危机感、使命感明显增强。同时,也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广大民警的创业积极性和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使全警上下牢固树立起信息化工作为公安主业服务的理念,进而全局统一了思想。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为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科技强警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基础设施要做最基础的保障。随着金盾二期工程的有力推进,公安中心工作上升为党委、政府工程,在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倾斜的有利时机,在短短地二年间我局基础设施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投入770万元用于平安建设,截止目前,我旗巴彦托海镇、巴雁镇内重要交通要道、商业区、党政机关共安装电子监控97处,科技防范工作迈进了一大步;投入20万元完成了公安四级网的升级改造,采取了光纤传输技术,网络带宽达到4兆以上,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局的网络延时和阻断问题;还建成了四级网视频会议系统,建立了34个分会点,实现二、三、四级公安网视频会议的声音、图片同步传输。11月9日,全市公安机关打击假币犯罪“09行动”攻坚战全面打响,我局利用四级网视频会议系统首次全面部署了“09行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大大节约了业务工作运行成本,节省了民警开会途中消耗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两年来又投入140余万元购置了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必要设施,仅2009年就购置了68台计算机、37个公安数字证书、50个录音笔、27台打印机、30部数码相机和120个指纹捺印盒。目前,我局共有注册计算机287台,百名民警拥有注册计算机率达到104台,拥有数字证书率达到了100%。为打好“信息采集会战”,各基层所队全部建成了统一标准化的信息采集室。按照公安厅的要求,为全面提升公安基础工作和打击犯罪的效能,使信息化作战能力实现

质的飞跃,我局准备为全局一线民警配备220部警务通3G上网手机,现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三、加强信息化工作培训,确保网络安全,努力实现全警参战、全警运用、全警维护的工作新格局。

在信息化建设中,全面加强民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是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手段,信息化建设绝不是一个部门的事儿,更不是一个警种就能做好的事儿,需要全警联动,全警参与。为此,我局采取多项措施,确保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

——加强信息化操作技能培训,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广大民警对信息化手段的操作熟练程度,切实加强我局民警网上开展工作的能力。我局始终把公安信息应用培训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支撑点,率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王军局长、苏立柱政委等局领导带头参加信息化技能培训班,为广大民警做出表率。今年4月,我局聘请为全市公安机关开发警务平台的技术人员为我局民警开展培训,在此基础上又在每一个部门选拔具有较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民警充实师资队伍,采取集中授课、自学辅导、开辟网上课堂等形式,具体帮助指导民警参加日常培训。在培训中从每个所队选拔至少一名计算机教官,在民警应用警务平台录入各种数据时出现的小问题做具体解答,这一举措大大调动了新手操作计算机的积极性,迅速提高了民警操作计算机的熟练程度。目前,我局已举办公安信息应用培训班6期,受训民警达800余人次,通过测试,参训民警达到了会打字、会录入、会查询、会本岗位业务系统使用、会安全维护的“五会”要求。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有力地调动了各部门推进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所队领导及民警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做到了全警会应用,人人能过关,实现了公安工作由传统的人工作业向信息化应用技术的转变。现在,广大民警已经养成“上班必开机,开机必上网,上网必查询”的良好习惯,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科技用科技热潮正在我局悄然兴起。

——加强信息化安全保障,确保网络安全正常运行。为切实加强公安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确保信息和网络的安全运行。我局在2009年3月对旗公安局网监大队警力进行了重新调整,充实力量,从基层选派3名懂技术的民警到网监大队工作,向社会公开招聘,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聘用了3名专职网络技术安全维护员,配合民警进行网络安全维护。在工作中,我局根据安全技术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要求,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要求每台上网计算机安装“一机两用”监控注册软件,目前上网计算机一机两用监控系统注册率达到100%,无网上违规行为。联入公安网计算机安装防毒软件覆盖率达到了100%。同时,建立和完善了网络及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网监部门每天负责对全局公安网设备运行和软件安装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在全局开展计算机安全保密大检查,实行“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安全责任制,全面提高公安信息网络和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保障公安信息网的正常运行。

四、综合运用各种系统平台抓实效,使信息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我局在信息化建设硬件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设备,为信息化实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民警更好的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各项工作搭建了实战平台。

一是运用警务平台录入基础信息数据。自2009年3月20日全市基础信息采集大会战开展以来,我局积极部署,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创造性地开展采集录入工作。在采集会战中,平台办对各基层单位录入情况采取周通报制度,并将每周各派出所采集数量以及不合格数据在网上公布,严把录入数据数量、质量关。截至6月14日,共采集录入常住人口信息144067人,采集率为99.99%,常住人口中身高、血型状况等常口信息数据质量各项采集率均达到99.96%以上,项目饱和度全市排名第一。经过6个多月的基础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截至9月底,共采集录入特种行业、公共场所、出租房屋、暂住人口以及从业人员等各类基础

信息114237条,民警人均录入量409.451条,圆满完成了基础信息采集任务,排名全市第五位。各办案单位在警务平台中共录入接处警信息和各类案件509起,采集率达到应采集比例的95%以上。基础信息数据得到了有效的积累。

二是实现了网上绩效考核。为进一步推广应用网上绩效考核工作,我局不断加强对民警网上办公的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对各部门民警网上工作台帐的检查、各类基础信息录入数量及质量,网上案件工作流程的操作和对相关所队长案事件网上审批、发布通知通报等实际业务工作的检查,确保网上绩效考核系统工作的全面开展和顺利实现,同时也通过考核,促进了全体民警进一步深刻理解推广应用网上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纠正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多错多、不干不错”等思想错误,增强基层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公安队伍整体战斗力,真正体现奖优罚懒。

三是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实现打击犯罪效能的有效提升。我局以“服务实战、注重战果”为总原则,以“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工作信息化”为总目标,进一步发挥公安综合动态管控系统、网上信息研判平台和旅店业治安管理系统在打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使公安综合动态管控系统和网上信息研判平台真正发挥实效,我局将信息采集与实战应用相结合,将“大会战”工作同日常实战应用结合起来,并要求民警和各信息研判员每天登录动态管控平台和网上信息研判平台,浏览和签收平台中的各项内容,结合本地案件线索,特点开展串并案件工作,通过推行“网上信息研判平台”的应用,把各类人、案、物等信息资源用活、用足,使每一名民警养成浏览“网上信息研判平台”的习惯,为打击各类多发性侵财提供信息支持。

截至2009年11月30日,我局民警共登陆动态管控平台4633次,处置系统警情85起,反馈处警情况85 次,反馈率为100%,利用动态管控系统抓获在逃人员8人,抓获吸毒人员3人;登录全区网上信息研判平台8019次,发布信息990条,签收研判信息22252条,通过信息研判平台串并案件3起。

2009年至今,共通过查证查询、信息研判平台、动态管控、户籍地签收、警务平台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33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47人。其中网上在逃人员28人,占抓逃总数的36.84%,信息化手段破案占全部破获的现行案件43.32%,大大高出市公安局要求。

为强势推进旅店业治安管理系统安装使用工作,充分发挥旅店业治安管控作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分子落脚空间,提高公安机关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我局实现了全旗在册旅店中端全部入网的要求,覆盖率达到了100%,各终端住宿人员信息上传率为100%,共上传住宿人员信息14600条。通过旅店业信息系统抓获网上在逃人员1名,破获案件1起,系统效能初步形成。

五、加强制度建设,为公安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为全面开展2009年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局公安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机制,结合鄂温克旗公安局各单位实际,力争将我局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我局制定了《网上信息研判工作机制》、《网上信息研判平台应用规范》、《公安信息网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公安综合动态管控系统运行管理办法》、《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制度》、《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奖惩制度》、《网上追逃工作奖励机制》等各项信息化机制,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并通过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方式充分调动民警的信息化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为使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鄂温克旗公安局根据自身的情况与特点,在机制建设上奖罚分明,注重实效。由懂技术的领导直接负责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使专业技术直接转化为执行力,有效整合了资源。我局将信息采集录入和信息化应用作为民警绩效考核的常态工作,对成绩突出的所队予以全局通报表扬,对没有完成任务的所队全局通报批评,对每周的警务平台录入量进行通报、排名,并计入年终考核中。成立了由警务平台办与各业务部门组

成的联合考核组对全局各单位采集与录入的数据进行考核,确保平台的数据鲜活、保质、保量。通过制度保障,全局信息化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在公安经费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加大了各项机制的执行力度。截止目前,在信息化工作创新、网上追逃等工作方面,我局共为民警发放奖金8000余元。

加强思想工作 走科技发展之路 第3篇

健全支部组织机构

茅台葡萄酒公司党支部是2004年6月成立的,共有党员7名。在这7名党员中,从集团公司派到昌黎的有3名,转入支部临时组织关系的党员4名。3年来,支部组织结构已经健全。但由于党员数量少,而且大部分又在公司管理部门,经常外出的时间多,这给党支部的工作带来了一些难度,制约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针对这种现状,党支部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从抓建立健全支部的规章制度,发挥支部和党员作用、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做好监督工作等方面转变,以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民族树立正确价值观进行了“八荣八耻”的高度概括。全会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对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讲话,公司党支部结合学习两会文件精神,为开创“十一五”期间公司发展的新局面,加强了“八荣八耻”和“两会”精神的宣传,在公司范围内制作了三组宣传牌,把党员是否做到“八荣八耻”进行认真学习讨论,检点自己的言行,做到知荣知耻、扬荣弃耻、兴荣抑耻,通过教育活动,推动全体党员和全体员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在工作中,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在企业生产经营各项环节中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党支部积极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在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中,由支部书记担任考核组长,不定期的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各项管理工作进行考核,以推动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降低各项费用,提高劳动生产力和投入产出率,力求通过支部参与管理,充分体现党政一心,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使全体员工都能够按照目标管理的要求自觉约束自己。

党支部积极发挥和支持工会开展工作,每年都要认真研究如何引导工会做好员工的工作,维护员工的正当权益,解决员工的困难、关心员工的生活。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在每年春天,拨给工会一定经费,让员工春游;工作之余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元旦和重大节日组织他们开展卡拉OK等活动,活跃了职工的文化生活。同时为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经常性地组织由全体员工参与的爱岗敬业、工作技能、法制观念培训,使广大员工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截至今年4月已培训15次,在全体员工中形成了讲团结、讲奉献的大好局面。

构建和谐企业

狠抓经营管理

2006年在集团公司党委、董事会、经营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扶持下,在集团公司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公司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并以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教育和反对商业贿赂活动为契机,狠抓经营管理,牢固树立“一切以销售为中心”、服务客户的理念,全面推进葡萄酒公司党建工作和各项工作,努力完成2006年初制订的5511120目标(即完成销售额5000万元;上缴税金500元;实现利润100万以上;产品出厂合格率100%;各区域销售人员完成公司下达任务计划100%;生产罐装成品酒2000吨;安全生产及各种责任事故发生率为“0”),同时完成了1152158工程(即做好10个省会城市,每个省会城市做好10个酒店、餐饮或夜场,每个省级城市销量在150万元以上)。

公司遵循质量是企业生命的原则,按照茅台白酒“以质求存”的理念,在生产中坚持按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袁仁国同志给公司题辞的那样:茅台葡萄酒“变的是颜色,不变的是品质”。公司通过IS09000、IS014000、IS018000、和HACCP4项管理体系认证以来,各部门严格按照公司的体系进行操作执行,为了工作进一步程序化和标准化,并便于考核,在2006年初公司给各部门制定绩效考核目标,每周不定期抽查2~3次,每月统计通报,真正做到了每个党员有分管的责任区,并且责任到人,使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工作都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在2006年10月,中质协审核专家对公司所有部门进行了4项管理体系年度复审,经过严格复审专家组一致认为:公司是在中国葡萄酒行业内首家一次通过IS09000、IS014000、IS018000和HACCP4项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通过一年多的持续改进和完善,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按审核要求顺利通过体系复审。

在2006年10月,秦皇岛检验检疫局对公司进行了检验监管审核。此次是公司运行3年以来的换证审核,本次监管审核的目的是通过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审核、产品质量符合性检查及现场管理的检查,来确定是否满足出口商检产品的最终放行条件。审核分两组,分别抽查审核了质检部、生产技术部、发酵车间、罐装车间、办公室及物流成品库等部门,监管审核组详细检查了体系文件管理、内部审核、管理审核、不合格品评审与处置、顾客满意度、质量反馈、合同评审、产品质量分析、成品仓库管理、工艺文件执行、现场管理、标识、文明生产等诸方面,结论是优秀,达到了企业产品出口商检核放的要求,使茅台葡萄酒在国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公司成功地参与了上海国际名酒节展览及2006大连国际食品博览会。茅台葡萄酒与众多国际名酒一起登台亮相,引起了国内外来宾极大的关注和赞许,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扩大了茅台品牌的影响力。

目前公司党政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秉承了茅台集团“爱我茅台、为国争光”的企业精神和在工作中“自找苦吃,自我加压”、“ 立足茅台,奉献社会,成就自我”的品质,有决心有信心让“茅台干红红天下,国酒风采彩五洲”。

加强科技信息宣传工作 第4篇

一、公安科技管理与公安科技信息化的相关概况

公安科技管理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所有的公安管理工作进行指导, 从而能够有效的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这一系统的活动被称为公安科技管理。公安科技管理能够保证各种科学技术和科技研究成果正确的运用于公安管理的活动过程中, 实现公安管理工作科技信息化。

公安科技管理的职能主要有:

执行科技管理的任务, 提高科学管理的力度。目前我们国家各地的公安部门的建设规模不断的扩大, 人们对社会稳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因此公安部门不能够仅仅的依靠传统的管理方法, 还应当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完成信息管理的任务, 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规模扩大的要求。当前, 公安部门正在积极建设信息化, 不仅是技术的信息化还要追求管理的信息化, 还要保证管理手段信息化。主要措施有:提高公安科技管理部门人员的组织能力、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加强管理力度、规范相关的公安科技信息化的信息与指导标准。[2]

根据公安工作的特性安排业务, 为人民和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技术。在公安部门管理中, 主要是运用相应的科学技术来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一般而言, 居民身份认证和统计系统都是由科学技术作支撑, 这样才能满足未来的需要。[3]信息系统能够使各地的公安管理系统相连接, 实现资源之间的共享和信息交流。

二、公安科技管理和公安科技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国家公安部门相关工作的发展和公安管理工作改革的推进, 陈旧的公安管理工作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需要不断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促进公安科技信息化。由于各项条件的不成熟, 导致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许多地区的公安部门对科技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促进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许多公安工作人员不愿意改变以往的传统工作方式, 习惯于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理论知识进行工作, 这就大大降低了管理的效率。不仅如此, 公安部门的管理人员为了应付国家的要求和号召, 在形式上进行科技管理, 但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将其落到实处, 忽视了科技管理在公安科技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2) 公安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和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能力还处于比较薄弱的初级阶段, 阻碍了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目前, 一些违反法律的犯罪人员通常都是采用高科技犯案, 这样就使得公安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大大加深, 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受到严重的威胁。但是, 目前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远远的低于现实情况的需要。[4]

3) 公安管理工作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和全面的公安科技管理体制, 并且在公安管理部门内部职员的责任不分明, 不利于整体的管理。部门内部工作人员的职责不清, 导致内部关系不够和谐, 阻碍了公安科技信息化的进程。

三、提高公安科学管理质量和解决公安科技信息化存在问题的措施

由于在建设公安科技信息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分析其阻碍因素, 探析对应的措施, 以此来提高公安科技管理的质量, 促进公安科技信息化。其主要措施包括:

1) 积极宣传公安科技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公安工作人员对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变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 积极运用新型的科技管理方式, 提高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不仅如此, 公安部门还应当深入与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与方针, 将科技管理政策落到实处。[5]

2) 建立和健全公安科技管理机制, 保证机制运行的可靠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明确公安管理部门中人员的责任。这样才能够保证工作人员有明确的标准来规范自己行为, 而且还有利于实现科技管理的目的。明确职责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 为促进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6]

四、结论

加强公安科技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全面推进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 有利于提高社会的稳定性,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这种思想完全符合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冲开, 王云武, 杨婷.对当前追逃工作的思考——以富源县公安局“清网行动”为视角[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2.

[2]牛惊雷.公安科技创新体系组织结构及机制变革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2.

[3]李媛.强化监察人员保密意识对提升廉政监察水平的特殊意义[J].中国公共安全 (学术版) , 2011.

[4]高勇.整体规划, 突出重点继续推进安徽技防工作迈上新台阶——访安徽省公安厅科技处处长范厚本[J].中国安防, 2010.

[5]丁兆威.平安湖北:用科技保平安, 以平安促发展——访湖北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处处长黄开兴[J].中国公共安全 (综合版) , 2010.

加强科技信息宣传工作 第5篇

一、立足农村实际,强化培训意识,把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小康建设的强有力支撑夯牢抓实

我县共有18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4.8万人,占82.5%。农业和农村工作直接关系到全县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农业兴,则全县兴;农村安,则全县安;农村稳,则全县稳。为此我们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立足农村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特别是把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作为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适应近年来农村形势的新变化,努力培养和造就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能够有效领导新时期农村工作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近几年,我们坚持每年对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进行一次深入调查分析,准确掌握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状况,摸透了农村党员干部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最欢迎什么样的培训方式。调查发现,全县农村党员干部文化程度比较低,初中以下学历占到82%,文盲占到11%,整体素质不高,对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许多农村党员干部表现出了很不适应。如有的在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缺路子,少法子,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不善于做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道,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有的农村政策不熟,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严格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导致群众不满。农村党员干部对培训工作也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他们有的反映,培训内容年复一年不变样,离新形势远,常常是想学的学不到,有时学的不少,能用上的不多;还有的提出,培训管理不严,“上面讲得阵阵响,下面想着逛商场”,学习质量难保证。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的情况千差万别,他们需求各不相同。有的农村党员干部反映,他们最需要的是适合各自特点的实用技术、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办法;有的农村党员干部最需要的是市场营销、合同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新任的农村党员干部最渴望教给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法子;干了多年的村党员干部最想学点人家的新经验。

我们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状况和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深切感到,这些年我们在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上,尽管下了不少功夫,但对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的内在规律把握得还不够准。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必须适应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农村社会,适应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现状,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下农村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把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摆上重要位置,研究确定了“适应形势,拓宽内容,改进方式,科学管理”的指导思想,制定出台了《**县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规划》和《关于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进行中专学历教育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我们组织部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协同县科协、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和部门通力合作,落实了各级党委和有关职能部门共同抓好培训工作的责任制。从2001年开始,依托**职业中学创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不断探索,大胆实践,使全县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逐步走上了因材施教、求真务实的发展轨道。

二、加大培训力度,造就一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

近年来我们对农村党员干部突出抓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宗旨观念、群众观念的教育,党的农村政策、法制观念的教育和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教育。适应调整经济结构和生态县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加大了对农村党员干部市场经济知识、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的本领。据统计,近年来,我县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550多期,受训人数近6万人次,在1245名农民技术员中农村党员干部占到90%,有85%以上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掌握了解1—2门实用技术。在培训工作中,通过因材施教,拓宽培训内容路子,在培训对象、内容、方式上大胆创新,使一大批农村党员干部脱颖而出,成为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在培训对象上,把握“三个层次”。对文化水平低。缺乏实用技术的农村党员干部,在抓好文化教育的基础上,着重让他们掌握一些易于操作的“短、平、快”致富实用技术,帮助他们跨入学用实用技术致富行列,不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对有知识、有文化、有经济头脑、能干肯干的农村青年党员和退伍军人党员,着重让他们掌握一些高新实用技术。对

专业生产大户党员和示范户党员,着重进行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和运用的知识培训,进一步促使他们上规模、上档次,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在培训内容上,抓好“三个突出”。为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在着力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突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突出政策法规教育,突出文化基础、新技能运用教育,使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法律法规知识、文化理论水平和新技能运用能力明显提高。一些原先依靠实用技术先富的党员干部增强了帮带意识,变“一人学”为“大家学”,真正起到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辐射示范作用。一些原来不知合同为何物的农村党员干部,不但增强了依法守法观念,还提高了用法能力,懂得在生产经营中用法律保护自己。一些原来改进技术靠自己摸索抓生产凭直接经验的农村党员干部,文化水平大大提高,不但能通过科技书籍获取专业理论知识,不少人还掌握了了解市场的技能。**镇九架村党支部书记符**,通过培训掌握了多门生产技术,种植了槟榔7000多株,创建了**第一家槟榔粗加工点,他加工的槟榔干果货供不应求,非常畅销,短短几年间成了村里的“万元户”,同时他把学到的农业技术传授给村里群众,带动群众做大“槟榔”文章,使九架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全县有名的槟榔村。

在培训方式上,注重“实用实效”。我们始终坚持实用实效的原则,不断改革传统的培训模式,重点在拓展阵地、拓新手段、拓宽渠道、拓深层次上狠下功夫,探索出了五种培训方式。一是依托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进行学历培训。我们充分利用县中等技术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创建了以“学校+场”(园)模式的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作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开办农村党员干部中专学历培训班。“村官”读中专,在我县是破天荒的一回事。目前共举办7期培训班,培训学员370多人,已有31人获取了中专文凭,改善了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结构。此外,还先后选送76名35岁以下、基础好、潜力大的农村党员干部到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等大中专院校脱产学习,接受较高层次的学历培训。二是利用党校分期办班,进行系统培训。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党校的干部培训主渠道作用,适时对农村党员干部分期、分批进行集中培训,举办各类型的农技培训班。如在夏季进行荔枝、龙眼种植技术的培训等。今年,村“两委”换届一结束,我们又对152名新任村支部书记、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分期分批在县委党校进行培训。三是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进行观摩培训。近三年来,我们先后组织100多名农村党员干部到广东高州、清远、花都、从化等省外先进村考察取经。还组织376名农村干部和党员骨干到**、**、**、**等邻近县市的先进村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每次参观考察之后,都适时组织他们对照先进找差距、定措施,变压力为动力。一些村党支部书记到广东高州参观学习回来后,每人带头种植300株荔枝、龙眼,带动了群众发展荔枝、龙眼等水果的积极性。全县的荔枝、龙眼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4000亩发展到现在的1.5万亩,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四是充分利用电教等现代手段,有效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五是选派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到**、**等地跟班学习先进的种养技术,培养我县科技兴农的带头人。

三、围绕增强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培训的实效性,落实配套措施,加强培训管理

首先,配强师资力量。县里在经常外请专家学者来**讲课的同时,还专门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讲师团,由组织部、党校、民政局、农业局、农技部门、司法部门等单位的负责人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农技人员和乡镇党委书记、分管党务副书记、先进村党支部书记共40人组成。他们中既有在基层工作多年,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领导同志,又有科班出身的专家教授,还有土生土长的“土专家”。这些同志讲课,既有理论高度,又有亲身体会,入脑入耳,受到学员一致好评。

其次,落实培训经费和培训阵地。县委、县政府在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上舍得投入,每年都从县财政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证培训正常运转。特别对创办培训基地,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采取财政拨、党费补的办法,多方筹集,保证到位。2000年以来,县财政先后拨款100多万元,专项用于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为建好县委党校和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目前已累计投资140多万元,建设和修善了培训教室、宿舍1000多平方米,教学示范园 200多亩,并配齐了电化教育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形成了集吃、住、学和实践于一体的新型综合培训阵地。同时,还加强村级办公阵地建设,改善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场所。近三年来,全县共改造、新建村级办公室47间,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30多万元。目前,全县60个村(居)办公室阵地基本实现了钢筋水泥平顶化,办公室、电教室、党员活动室功能配套化,培训学习条件明显改善。

第三,建立健全制度。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确保培训实效。每期培训班都针对学员类别制定《学员守则》和学习、考勤、住宿等一系列制度。学员无特殊情况不准请假,确需请假的,由所在乡镇出具证明,党委书记签字,县委组织部批准。培训班实行开放式办学、封闭管理,培训期间统一安排食宿,统一组织活动,统一组织考试。我们县委组织部每期培训班都安排两名同志跟班管理。学员在培训期间的现实表现,学习情况及考试成绩及时通报到各乡镇党委。

第四,加强跟踪管理。为

加强科技信息宣传工作 第6篇

关键词:宜君县;林业科技;推广;主要问题;意见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8.053

宜君是一个山区县,林业在我县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占重要地位,围绕当前实施的林业生态建设和全县已建成的大面积干鲜果经济林后期管理,工作任务很重,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非常规范的思路发展林业,促进林业跨越式发展。林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现代林业的建设更需要科技的支撑,必须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按照国家林业科技工作的布局,地市级以下的林业科技部门和基层林业组织既是林业科技的组织者,又是林业生产的服务者,更是林业科技的具体实施者,要切实加强林业科技推广,更好地服务于我县林业生态建设和当前实施的干鲜果经济林建设,推动林业更好的发展。

1 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现状

科技推广工作开展多年来,我县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紧紧围绕林业各大工程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了一大批先进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极大地提高了全县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近年来,我县先后实施了优质核桃高产无公害综合配套技术推广,造林采用了四大一膜,阔叶树截杆、套袋和核桃管理技术,应用了核桃苗嫁接技术、容器育苗、ABT生根粉等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通过这些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了林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提高了全县造林良种使用率和林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了广大林农的经济收入,改善了我县生态环境。县(区)林业主管和科技推广部门,结合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建立了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大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群众技术水平。

在今后的技术推广中,首先要加大科技培训,在培训中,一是编写有机核桃栽培技术资料,统一教材,统一技术,达到全县栽培管理技术的统一性;二是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举办县乡级技术培训,县级培训聘请专家教授对全县栽植大户、农民技术员进行封闭式集中培训,转变思想观念、讲解技术,乡级技术培训由本县技术员完成,以现场示范为主。每年抽调林业技术员到乡(镇)实行技术包乡责任制,以技术培训为主要包乡工作形式,采用理论学习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园地科学管理技术,培训乡村农民群众;三是选派技术能手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短期培训,使技术培训真正起到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推广新技术,提高产业管理水平的作用。

2 结合我县核桃发展实际需求,做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

一是按照林业科技推广计划,推广林木良种丰产栽培技术。ABT生根粉、生长调节剂、截杆、覆膜等适用抗旱造林技术,提高核桃栽植成活率、保存率及质量;二是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推广核桃大水、大肥、大穴、大苗、地膜覆膜等“四大一膜”建园技术和嫩枝嫁接、暗光愈合硬枝接改良及施肥、套种、修剪等综合配套管理六项关键技术;三是引进核桃优良品种,丰富我县核桃种质资源。

3 防控家畜等啃食苗木,巩固新造幼林地造林成果

近年来,我县加大了三北五期工程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步伐,年均造林在万亩以上,加快了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但在工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是被牛、羊、鼠、兔等啃食明显,严重影响了新造林地的苗木保存率和成林进度。为了解决牛、羊、鼠、兔啃食问题,我们在工作中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摸索,并在今年春季选取了100亩牛羊易出入的造林地进行涂抹自制防啃液,另选取立地条件类似相邻地块作为对照试验区域。试验地块设立以来,经过对照观测,涂抹自制防啃液的100亩造林地无牛羊啃食现象,而对照地块有牛羊明显啃食现象,苗木损毁严重。

涂抹自制防啃液措施应用以来,在工作中有以下优点:一是成本低廉,防啃液由宜君县林业工作站自行研制,成本较低,目前每亩不足20元;二是便于操作,在施工中操作方便,单人即可实施,无作业难度,施工效率较高,将此成功防控技术推广全县,将提高造林成活率。

4 认真做好科技试验和科技推广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工作

一是根据我县林业发展及主导产业需要,组织开展了核桃的抗霜冻试验、修剪试验、系列产品深加工开发,鼠兔防治试验、肿腿蜂引进与防治青杨天牛试验,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了核桃保鲜贮藏试验;二是组织科技人员自主汇编了《有机核桃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制定了有机核桃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管理标准手册,该标准已通过铜川市科技局、技术监督局专家组评审,现已颁布实施,成为全市的地方标准,并荣获铜川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5 取得的成效

5.1 科技推广机制得到创新

一是推行技术包乡责任制。为了确保科技推广成效,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制定了《技术包乡考核办法》,推行主管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乡责任制,由站长与包片领导、包乡技术人员签订三方责任书;二是实行技术服务卡和工作日志管理制度。要求技术员在下乡服务期间每日填写技术服务卡和工作日志,并要求接受服务群众在服务卡和工作日志上签名,全面落实包乡责任制。

5.2 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技术普及率进一步提升

一是由县林业站组织对县、乡林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不定期的业务技能培训。先后培养了50名能独立操作核桃综合配套技术的农民技术员;二是由技术推广人员分别到10个乡(镇)开展技术培训,把培训班办到村上,示范到田间地头;三是利用集会开展技术宣传、技术咨询。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培训,现已有一批懂技术、用技术的乡土林业技术人员,为我县林业技术推广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5.3 科技推广工作与林业生产的结合更加紧密

县林业站紧紧围绕我县林业生产实际,集中力量开展林业科技推广,进行了先进适用技术的组装配套,推广了一批技术先进的林业科技成果。先后开展了林木良种及丰产栽培、核桃丰产培育及综合管理、低产改造、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核桃品种选优、有机核桃生产等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其推广运用已取得显著效果。endprint

5.4 科技推广工作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近年来,我县把以核桃产业列为富民强县的重点产业,县政府把核桃建园、综合改造纳入乡(镇)考核指标。

6 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1 林农对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

林农的认识问题是林业技术成果最终能否转化为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由于思想观念、劳力、经济条件、交通条件、个人知识水平、信息传播等因素的限制,对林业科技推广的认识差异较大,接受能力差别也很大。近年来,县林业站尽管多次开展核桃栽培管理和嫁接技术培训。但是,群众参加学习培训时,听专家、技术员讲解核桃前景及技术要领时林农学习积极性不高。

6.2 林业科技推广网络体系不建全

全县林业科技推广的大多数工作都由县林业站承担,主要负责全县10个乡(镇),36.8万亩核桃综合管理的技术推广与指导和4个国有林场的万亩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工作,仅靠县林业站人员推广普及林业科技,力量显得严重不足。而乡(镇)又缺乏林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专职人员,乡(镇)包村干部大多对林业科技推广学习和应用重视不足。

6.3 科技推广投入不足

我县作为林业大县,每年投入林业科技推广的资金少之又少,无法开展各项林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目前已成为制约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

6.4 科技支撑力量不强

促进科技推广的良好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科技推广限于林业科技推广人员单打一、一阵风的推广模式;受林业科技推广人员自身素质的限制,推广人员重视理论学习,而动手操作能力较弱,知识更新较慢,影响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专职推广人员数量少,按实际需要生产关键时段,甚至1个村、1个组需要1名技术人员,按现有条件1人包10~20个村甚至30多个村,技术推广仅仅停留在个别点上,没有推广到面上。

7 对开展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7.1 要整合资源,加大科技推广服务力度

林业部门作为林业技术推广的有生力量,要充分发挥林业专业技术的资源优势,要建立一支优秀的林业技术推广队伍,根据季节、农时做好经常性的深入村组和田间地头的准备,为林农及时、准确地提供技术服务。同时鼓励科技人员以资金、技术入股等方式与林业生产经营者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我县林业事业。

7.2 要加强对林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

通过再教育、外出参观学习、举办技术培训班等形式,全面提高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大力培养优秀的科技推广人才,不断提高林业技术推广人员科技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3 要增加投入,确保科技经费逐年增长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增加科技投入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增加林业科技推广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推广投入体系。

7.4 以人为本,加强科技推广网络和队伍的自身建设

结构合理的推广网络是做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基本保证。要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同时建立乡(镇)林业技术推广机构,购置必要的科技推广设备,改善推广手段和办公条件,为全县林业发展和农村的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7.5 做好有害生物防控、提高新技术推广和森防科研工作

积极开展测报、检疫、防治技术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林业有害生物测报、检疫、防治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采取举办培训班及发放培训教材、培训册等多种形式,培训护林员、基层监测人员及村级森防员,使其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基本的监测预报方法及防治技能;支持和鼓励专业防治技术人员通过开展林业科技承包、试验示范和下乡支农等活动培训林农;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新技术和新农药、新机械的推广应用,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提高林农的防治技术水平;积极引导和扶持林农建立形式多样、自律互助的防治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成效;大力推广应用生物药剂、无公害农药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重点推广有害生物人工与生物防治技术,使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加强与科研、院校单位的密切协作,开展病虫害防治试验,如蛀干防治试验、生物防治试验、综合防治试验等,在红脂大小蠹、林业鼠兔害等我县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推广应用上取得突破,提高了防治科技含量和成效。

参考文献

[1]农韧钢,金颐熙,谢玲.加强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为林业快速发展提供支撑[J].广西林业,2007,(04).

[2]王前,徐赛香.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

[3]陈杰,张晓凡.林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以岛东林场林业技术推广为视角[J].热带林业,2009,(02).

[4]于效丹.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家科技,2013,(11).

[5]陶文峰,戴熙党.浅析林业技术在林业工作站中推广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10).

[6]缪长.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2,(22).

[7]黄鹏,凌晓明,翁鸿燕,陈卫军.浅谈林果科技普及与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林业科技,2001,(1).

[8]马凯.林业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3).

[9]江淑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完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思考[J].福建林业科技,2007,(2).

加强科技信息宣传工作 第7篇

一、农民科技素质的内涵

农民科技素质,简单说,就是农民吸收和利用新技术并将其投入于生产的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即基本的文化教育素质、专业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2]其中,基本的文化素质教育是科技素质的前提,只有教育得到了普及,科技素质才能够有效的提高。专业素质是农民科技素质的重点,主要体现在农民掌握专业技术及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上。同时,现代化的经营管理能力也是农民科技素质必不可少的因素。

二、黑龙江省农民科技素质的现状与问题

2011年暑期,我们在团省委号召的“万名大学生进万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共派了7个团队48人,深入黑龙江省铁力、伊春、嘉荫、肇东、兰西、安达、宾县7个市、县、乡镇的35个村屯,通过走访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开展了农村信息化发展情况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涵盖了农民科技素质的各项要素。共采集调查问卷673份,并就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初步了解了黑龙江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民科技素质、农村科技信息传送及利用的情况,并针对实际情况及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1.黑龙江省农民基本文化素质现状

虽然我们的调查没有覆盖全省,但所调查7个市、县的乡镇分布在省内东西南北各个区域,较具代表性。农民家中主要劳动力的最高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为大多数,占总比例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百分之二十多;不识字的较少。尽管农民绝大多数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但与当前信息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要求仍有较大差距。2008年,我国农民人均受教育时间为7.8年,依旧偏低,[3]从而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农民的专业素质及经营现状

通过调查,农民决定种养殖计划主要依靠经验,占51%,通过农技人员、专业协会介绍及合同订单等较高技术含量引导的仅占8%;农民最需要的信息则是当地农产品市场价格及走势信息,约占50%,而病虫害疫情预报为10%,新技术、新品种信息的需要不超过7%;农产品销售的信息渠道是:到集市上了解价格占33%,上门收购和听邻居说各占15%。这说明我省农村经济仍以市场调节为主导,多数农民还停留在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中,生产结构被动调整;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与利用程度较低;存在着利用现代信息手段获取信息能力较差,现代农业意识理念淡薄等问题。

三、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的制约因素分析

1.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基本文化素质偏低。虽然2006年以来,国家对农村的义务教育逐渐实行了免费,减轻了农民的教育负担,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的只是当前的中小学受教育者,他们还未成为农业生产者。而现今的农业生产者大多是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基础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其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较弱,接受继续教育的几率较低,基本文化素质的提高较难。

2.农民掌握专业技术及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较低。从调查中看到,农民决定种养殖计划大多依赖以往的经验和听邻居说,依靠农技推广和专业协会的不足8%,对新品种、新技术的需求仅占7%左右。原因为: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不够,示范作用不强,多数农民看不到科技成果带来的增产增收,农民对科技致富的依赖程度很低;另一方面农村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化系统不够完善,虽然电脑网络等硬件设施已经铺设到乡镇,甚至进入村支部,但还没有进村入户,存在着信息流传送不畅通等问题。各类农业网站提供的信息时效性及针对性较差,农民用得上的信息较少,体验不到信息带来的效益,从而降低了农民获取信息的兴趣与意愿;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至今没有解决,很难普及和使用网络电脑终端来获取信息;加之农村的现有信息员技术、管理水平偏低,信息采集系统不够完善,即使网络通到村部,也不能很好地利用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3.我国乡村的电子商务还处于初级阶段,从电子交易到物流配送,在大多数乡村都没有形成畅通的渠道,农户还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对农产品销售及生产资料的购买带来的便利,更不知道怎样利用它,势必限制了他们现代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

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建议

1.加强农业信息服务,提高农民的基本文化素质

对于25~60岁的农业劳动者,他们的基本文化素质已经固定,接受再教育较难,加强信息服务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农村的广播和电视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许多农村具备了移动通信能力,互联网也已经进乡入村,充分地利用这些先进的传媒与现代信息手段,将科技成果和生产实用技术做成视频,通过电视和网络播出,让农民直观地接受科学知识;也可将科普知识做成词条通过广播和短信传递给农民,使其在现代文化氛围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2.充分利用“三电合一”网络信息系统,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

第一,除了专门的科技成果推广机构以外,政府应调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涉农企业、乡镇农技推广站、农业经纪人等一切可能的力量,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广播、电视、网络),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及实用技术,充分发挥科技成果示范区的模范作用,让农民看到科技致富的好处,使其欣然接受并主动学习,之后再在邻里之间传播。

第二,在网络设施好的地方,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基于网络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充分发挥网络传播快、覆盖广、形象逼真、易于操作和决策及时等特点,传播推广实用技术、普及农业科学知识。让农民有目的地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在农民素质较差、经济不发达地区,应依托电话网、电视网、广播网,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进行农村三网(计算机网、电话网、电视网)合一的研究与示范。在此基础上,开发依托于上述网络的、农民适用的信息来获取技术,搭建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平台,直接面对农民,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提高农民的信息应用能力。

第三,建立健全乡村信息服务体系,提高信息服务质量。通过乡镇信息服务站、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等信息采集点的建立,与上一级农业主管部门和专门的农业信息咨询网站实现互联,以此建立信息传递的硬件通道。强化各级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以村干部、农村经纪人、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为重点,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传播信息,有效地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3.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高农民的现代经营管理能力。

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配合密集的乡村连锁网点,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通过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成体系的跨区域、跨行业联合,构筑紧凑而有序的商业联合体,降低农村商业成本、扩大农村商业领域、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获利者。

摘要:农村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所在。而农村信息化快速推进又取决于农民的科技素质。为此,要加强农业信息服务,提高农民基本文化素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农民专业素质;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高农民现代经营管理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信息服务,科技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道亮.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王灵芝.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探索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

加强科技信息宣传工作 第8篇

在多年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研究中, 了解到, 任何农业科技的研究成果, 都必须及时的运用到农业成产, 经由农民吸收, 消化, 转变为农业的生产效率。只有了解农民对现代科技的需求, 才能更好的将相关的科技知识推广出去, 所以, 需要对农业市场进行的需求分析。经过研究, 了解到一般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 有以下3种:“快”接受型成果需求, “中”接受型成果需求, “不”接受型成果需求。

1.1“快”接受型成果需求

把农民接受比较快, 在农业上应用比较广的科研成果称之为快接受型科研成果。这类成果在农业上应用十分广泛, 由于这类成果信息通俗易懂, 简单方便, 基本不需要太大劳动力的投入, 就能得到高回报的效果。

比如, 曾经在鞍山地区台安县大张乡流域, 由于河岸沙土底比较多, 导致粮食的收获极少。后来, 在甘肃省农业科技研究所将改良西瓜种植品种科技成果提供给农民, 将此科技推广应用, 结果此流域人们在没有增大成本的前提下就获得了高于从前2倍左右的回报。

1.2“中”接受型成果需求

对于这类科技成果, 农民具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认识过程相对较慢。此类成果对农民的要求比较高, 需要农民具有一定的相关知识, 而且对设配物资的要求一般也比较高。对于普通农民来讲, 这类技术虽然能得到较高的价值利益, 但是由于要求过高, 认识相对较慢, 所以接受能力不快。为此, 可以考虑将此成果逐步转化为快接受型成果, 以便市场的需求。

1.3“不”接受型成果需求

这类成果一般是常规技术和落后技术的修补, 不但费时, 耗钱, 而且效益不是很高, 农民对此比较冷漠, 不太愿意接受此类成果。

因此, 需要加强对农民快接受型成果的研究, 积极的开发研究, 以最快最有效的速度将其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去, 从中既能得到较高的生产效率, 又能得到较高的实际收益, 可谓是一种双赢的手段。

2 如何加强农业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的推广

2.1 培植成果示范户,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点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战场是在农村, 在推广过程中的核心人物是农民。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接受消化的速度, 决定了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因此, 需要在农村农民这一方面, 做好做全一定的工作。

2.1.1 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提高农民知识水平

既然目的是要将科技提供给农民, 作为农民的一种武器来进行农业生产, 那么必须要让农民了解这个技术的操作方法, 操作原理等。要做到这一点, 很关键的就在于农民的素质水平, 简而言之, 就是农民的文化水平。

为此, 科研机构可以积极开展文化培训班, 提升农民的知识水平, 通过举办一些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等, 开设技术咨询室等方式, 让农民享受文化科技相互结合的教育和培训, 让农民成为中国的新生发展力。

2.1.2 培植农业科技成果试种专业户

寻找一些拥有一定资金, 并且拥有较高技术水平和较高创新精神的农业户, 为其进行农业科技成果的试种, 联合农技推广站对他们进行种植、养殖等成果信息应用示范, 时常将新型的, 科技含量高的研究成果传递给他们。通过试种, 了解这项技术的操作可行性, 实际收益等等。如果一个科技成果项目成功, 就加大力度推广这一项目。一旦项目失败, 则进行数据收集分析等, 继续研究, 找出不足加以更正, 再次进行试验, 直至项目成果及推广。

2.2 建立农民绿色信息化模式

2.2.1 加快建设农村经济信息模式

以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建设发展为中心, 及时向农民提供最新的、最准确的科技信息服务, 为此来加快农村经济信息模式的建设。各个省, 市建立农业信息交流部门, 形成延伸到大多数乡镇、龙头企业、农村企业等各个部门的信息网络, 加强各个地区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 扩大和完善农业市场的信息系统。在系统中形成高手段, 多队伍, 数据采集, 信息分析, 市场预测等多位一体, 可靠, 准确, 效率高的农村信息模式。

2.2.2 构建农业科技成果信息的网络平台

现代网络技术作为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高科技产物之一, 成为引导社会前进的一个重要因素。著名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提出:农业革命的基础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突破进展及其在农业领域的成功运用。现代农业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建立和实施, 是农业生活生产中一次划时代的变革, 将推动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 对实现农业科技技术生产化达到很大推动作用。通过网络, 可以收集到各种农业生产中的资料以及数据, 通过这些资料以及数据的分析, 可以避免一些误区, 产生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生产模式。

2.3 长期开展农业科技展览, 吸引农民参观

信息服务部门应加强与政府机构的联系, 积极组织农民参与农业技术成果的形成转化过程。定期组织农业科技展览活动, 邀请农民来参观最新的科研技术成果, 让农民了解到高科技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利益, 从中学会对高技术高科技的使用。

3 结语

如何加强农业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的推广应用是所有国家都在积极研究的一项课题, 如何将农业研究成果高科技运用到农业实际生产过程中, 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此, 需要不断的去从事这项研究工作, 找出最快最好的让农民接受农业生产以致达到最高效率最高收益的方法。

摘要:农业科技成果信息服务既将科研成果运用到农业生产当中,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节省成本。科研成果能否迅速的转换为可利用的模式转化为国家生产力和发展力, 是每个国家都在积极研究的历史任务, 这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高科技的应用与推广能使生产效率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因此, 快速有效的科研成果信息服务的推广成为了各个国家重点研究的项目。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农民,推广

参考文献

加强科技信息宣传工作 第9篇

学科是学术的土壤、创新的源泉和人才培养的基地, 是大学的基本组成元素, 是人才集聚的中心和平台。如果把一所高校比做一棵大树, 那么学科就是它的根和主干。学科建设的状况从根本上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 对大学的发展具有全局性的影响。

学科建设归纳起来就是要做好三件事: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和构建学科基地。

一、凝练学科方向是做好学科建设规划的核心

凝练学科方向就是要在继承、交叉、创新上下工夫。通过找准自身的优势所在, 打造学术团队, 集中在大方向上攻关, 争取取得标志性的成果。

结合我校的实际, 要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科,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文科和理科要有特色, 工科要做到外向型和服务社会, 体现学校的品牌效应。

南京大学物理系冯端院士领导的凝聚态学科享誉国内外, 这与冯端院士善于运用非凡的战略眼光和对科学的鉴赏力指导选题有密切关系。冯端院士指出:“科学和艺术有相通之处……一名优秀的艺术家必然也是懂得艺术作品好坏的鉴赏家, 在科学上同样有一个鉴别能力的问题, 能否抓住一些有条件解决的重要问题, 乃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和普通的科学家的差别所在。如果选对问题, 并解决了问题, 你就走到别人前面去了。所以如何提高你的鉴别能力, 就成了头等大事。你要能判断, 哪些课题是重要的, 哪些是无关紧要的, 哪些是时机已经成熟的, 哪些是还不具备条件的。须知, 完成一个重要的课题, 并不一定比次要课题花的力气多;而课题选择不当, 就可能走入死胡同, 花了不少力气, 难以出成果, 问题正在于科学工作者的鉴别能力上。”

凝练学科方向要摸清家底、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智力资源, 集思广益, 提高对学科方向的鉴别能力, 正确把握学科发展的导向。

二、汇聚学科队伍是学科建设的关键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大学者, 非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这说明了人才对大学发展的极端重要性。那么, 如何在学科建设中汇聚人才呢?我认为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一) 要有德艺双馨的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肩负着引领学术团队发展学科的重任。作为一名德艺双馨的学科带头人, 不仅要具有学术魅力, 更要具备人格魅力。学术魅力是学科带头人影响力的基础, 而人格魅力则是学科带头人引领学术团队不断前进的保证, 其影响甚至要高于其学术魅力。

1.学术魅力的作用

学术魅力体现在学科带头人必须具有在业内广泛的学术影响力、深厚的学术造诣、渊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具有对该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领域敏锐的洞察力、前瞻性的把握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和推进相关研究的能力。

学术魅力在物理学界中引领团队成功的例子很多, 以丹麦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玻尔教授为例:1921年, 在玻尔的倡议下, 成立了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 玻尔领导这一研究所先后长达40余年, 培养了大量的杰出的物理学家。在量子力学的兴起时期, 该研究所曾经成为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学术研究中心, 而且至今仍有很高的国际地位。

丹麦虽然是一个小国家, 但由于学科带头人玻尔教授的学术魅力, 确立了他们在国际理论物理学界的地位, 这件事情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杨振宁教授说:“做研究工作的三个要素是要把握好三个P, 即Perception, Persistence, Power, 就是对问题要有眼光、看准了就要坚持和要有能力去解决。”我认为这是对学科带头人的要求, 更是学术魅力的具体体现。

2.人格魅力的作用

人格魅力体现在学科带头人要尊重学者, 对学者个性常怀宽厚之心。唯宽可以容人, 唯厚可以载物。容人是一种美德, 是一种修养。俗话说:“将军额上能跑马, 宰相肚里好撑船。”这是容人的最高境界。一个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不仅要做到容人之过, 还要做到“容人之长”和“容人之功”。人各有所长,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才能相互促进, 事业才能发展。

汉高祖刘邦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讲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安国家, 抚百姓、给饷银, 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统百万之军, 战必胜, 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此三者, 皆人杰也。吾能用之, 所以取天下也!”刘邦这种容人之长的胸襟是值得每一位学科带头人学习的。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成功后, 他婉拒了大物理学家卢瑟福和普朗克的邀请, 继续留在丹麦工作。他常引用安徒生的诗句:“丹麦是我出生的地方, 是我的故乡, 这里就是我心中的世界开始的地方。”每每读到这样的诗句, 都会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真是此处无声胜有声。可以说玻尔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聚集了众多的学者, 影响和带动了身边的人。

除此之外, 身为学科带头人还要有勇气破除个人主义的名利观, 千万不要心胸狭窄, 害怕别人的功劳大会对自己构成威胁, 甚至打压你的下属和同事, 这是十分愚蠢的做法。因为有功之人对学科发展作出了贡献, 更是学科带头人的光荣。

学科带头人要力戒固执、武断、缺乏民主精神。下面举一个例子。

前苏联著名物理学家朗道虽然在科学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但是他在学术上的“学阀”作风也带来了终身的遗憾。有些被朗道枪毙掉的论文, 后来被证明是极端重要的。

1956年, 前苏联物理学家沙皮罗在对介子衰变的研究中, 发现了介子衰变过程中宇称不守恒。他向朗道介绍了自己的发现。朗道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 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 宇称一直是守恒的, 无论是在宏观状态还在微观状态。他相信凡是与他的物理直觉不合的想法, 必定是错误的。所以当沙皮罗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请他审阅时, 他连看都不看, 若无其事地将它扔在一边。

几个月之后, 中国旅美学者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了沙皮罗已经发现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理论。不久, 又由吴健雄用实验进行了证明。第二年, 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沙皮罗虽然发现在先, 却因为朗道的随手一扔, 最终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当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传到朗道耳中时, 他才如梦方醒, 认识到自己扔掉的是什么。但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一切都已经晚了。天才和成就造就的家长作风使朗道断送了前苏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一次宝贵机会。

(二) 学科带头人的三项任务

1.要建设好发展环境

学科带头人既要将安全环境、学术诚信环境、团结与协作精神、发展空间等基本环境营造好, 更要建设好激励环境, 包括建立公正、公平、适度、符合本学科特点的奖惩和评价体系;恪守诚信、坚持真理, 把求是精神作为内在的动力源泉;弘扬创新精神, 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讨论和激发灵感的环境;解决好发展所需的资源和动力等。在分配资源时要适度讨论, 勇于承担责任, 尊重学术上的不同意见。学科带头人要让未来的、潜在的学术骨干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2.要确定好学科的发展方向

学科带头人要将学科的发展置于个人发展之前, 要与时俱进, 更要有远见, 做好顶层设计工作, 引领学科的发展方向。一要发挥优势, 立足我校传统优势学科, 以申报博士点学科和支撑学科为切入点, 建设在全国有较高学术地位的重点学科、重点专业, 不断传承和积累历史文脉;二要形成特色, 选择能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或者研究方向独一无二的研究领域进行攻关, 以求取得突破, 形成特色学科;三要创新增长点, 不断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 敏锐地寻找新的学科增长点, 开辟新的学科研究方向和领域。在学科整体布局上要张而不散, 注重交叉。

3.要做好开发现有人才资源和引进人才的工作

首先, 要高度重视开发现有的人才资源, 充分发挥现有师资队伍的作用。一是要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确立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 制定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 检验人才工作的成效。二是要在实践中培养人才, 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下大力气为教师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要通过各种措施稳定现有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越是高层次人才, 越是看重事业的发展、人格的尊重和环境的宽松;要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的良好氛围。

其次, 在引进人才时既要考虑人才的水平问题, 更要综合考虑学科布局和未来发展等因素。引进高层次人才要解放思想, 要唯才是举、放开胸襟, 引进比自己更强的人才就是最大的功绩。引进人才的关键是要有意识、有责任、有目标、有分析、有手段, 还要做好各类人才的协调工作。要避免重引进, 轻后期跟踪与责任落实。

三、构建学科基地是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 要完善学科管理体制

要建立以学校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为核心, 以决策机构、相关学科为执行单位的管理体制;建立学科建设协调机制, 对学位授权点申报、人才引进、科研课题申报、经费分配等进行指导协调, 以保证学科建设的顺利实施。要发挥我校身居首都的地域优势, 充分利用京内的优势资源, 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应有一定数量的校外知名专家。

(二) 要落实责任、重视信任与授权

学科带头人本身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 能够带领、指导和组织有关人员开展这一学术门类的学术研究。学科带头人是一所学校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肩负着为其他教师导航的作用, 学校应充分信任并授权学科带头人, 使其真正教学、科研中发挥引领作用, 在遵守国家和学校相关管理制度的框架下, 创造性地组织开展学科建设。同时要明确责任, 加强督促检查, 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三) 关于自主发展与联合发展的问题

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 到2008年年底全国共有770所普通本科院校、1207所普通高职院校和318所独立学院。其中博士、硕士授予单位分别达到347所和697所。

这2295所高校现在基本形成了圈层发展的态势, 按办学层次和水平, 可分为8个圈层。从里往外第一圈层有9所高校, 基本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高水平大学;第二圈层约有28所, 基本目标是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两个圈层所涉及的37所就是进入“985工程”建设的高等学校, 属于密集性研究型大学。这类学校的共同点是办学历史较长, 办学条件很好, 标志性研究成果突出, 教育质量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第三圈层有22所, 是除了“985工程”建设高校之外也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第四圈层有40多所, 和前三圈层合起来是进入“211工程”建设的百余所高校;第五圈层大概有240所左右, 是能够授予博士学位的高校;第六圈层约有230所左右, 是能够授予硕士学位的高校;第七圈层有260多所, 是以培养本科生为主要目标, 基本上进行纯教学活动的高校;第八圈层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大专层次的高校。

根据以上圈层划分, 我校显然是处于第六圈层的高校。现在我们特别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要努力提升我校现有学科的学术水平, 不断扩大我校的社会影响力;二是要为将来可能进入第五圈层做必要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现实与可能要求我们加快自主发展, 这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同时为了在将来把握住可能出现的机遇从而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又需要我们考虑联合发展的问题。我校的强势学科可以与有关行业部门、有关京内高校联合开展科研攻关、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申报大的科研课题、联合共建实验室、联合申报博士点等, 从而实现优势互补, 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

(四) 学科建设要主动适应服务经济建设的需要

学科建设要注重与国家目标和高新技术的结合, 积极了解首都第二产业中可合作服务的项目, 使第三产业更好地服务于第二产业, 加强校企合作, 积极为企业发展作贡献。

总之, 学科建设是大学的基础性工程, 是一个连续和长期的过程, 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学科建设要紧紧围绕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工作和教育教学开展工作, 学科发展要坚持学术优先、以人为本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教研[2006]3号.

[2]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 科教技 (2006) 3号.

[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文件资料选编 (二) , 2009.

[4]杨振宁.杨振宁文集 (上下册)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加强科技信息宣传工作 第10篇

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也是一所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优良的学风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发展,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是, 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正面临一些挑战, 如学生逃课、上课不专心听讲、抄袭作业、考试舞弊、迷恋网络、打架、酗酒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现象严重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鉴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笔者以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英语专业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学生学风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 为构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风建设新模式作了初步探索。

二、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英语专业学风建设调研与分析

(一) 学风建设调研

调研对象: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英语专业全体学生。

调研时间: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

调研方式:在整个调研过程中, 课题组成员共采用两种调查方式。

1. 问卷调查法。

调查内容涉及学生空闲时间利用、学习主动性、一周自习时间长短、图书馆阅览室使用频率、上课出勤、课堂、作业完成、辅修课程、自习、上机、图书馆的利用、考试成绩、考试风气、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34个题目。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 回收375份, 问卷回收率为93.87%。

2. 访问调查法。

课题组成员分别与各班学生代表进行座谈交流,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向学生反馈学风调查问卷结果, 与学生共同分析问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调查结束后, 课题组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二) 英语专业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课题组根据对375名学生调查结果的分析认为, 英语专业学风建设存在以下4个问题。

1. 学习目标不明确, 职业生涯规划混乱。

调查结果显示, 64.8%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但其中只有53.6%的学生做好了学习规划, 而26.3%的学生表示对学习无所谓;51.6%的学生承认自己有过“偶尔逃课”, 其中经常逃课的学生占11.8%;能独立、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学生只有39.4%, 在多数情况下能完成作业的学生也只有56.2%;32.1%的学生每天玩网络游戏和上网聊天超过3小时;88.7%的学生认为应该杜绝无故旷课、沉湎于网络游戏等荒废学业的现象, 但76.2%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61.4%的学生把考前突击复习作为通过考试的主要途径。由此可见, 一些高职学生缺乏大学生活规划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严峻现实。他们大多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缺乏自控能力, 没有考虑过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

2. 学习氛围较差, 学习习惯不好。

调查结果显示, 37.4%的学生认为班级学风好或较好, 31.8%的学生认为一般, 还有30.8%的学生认为班级学风较差;31.4%的学生表示常常想向其他同学学习, 60.2%的学生表示有时想;18.4%的学生表示同学给自己的学习带来积极影响, 23.5%的学生表示同学对自己的影响是消极的;48.7%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同学和朋友经常逃课。

3. 师资力量和校园环境有待提高。

在师资力量方面, 51.3%的学生认为老师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 13.2%的学生认为老师的素质和水平一般;23.8%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态度认真, 39.1%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态度较认真, 37.1%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态度一般, 8.2%的学生认为老师对教学不投入;83.5%的学生认为老师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耐心解答问题;41.2%的学生反映有老师上课不关手机;35.4%的学生表示老师需要转变观念, 不能以自己为中心, 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7.5%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考试方式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校园环境方面, 67.4%的学生认为校园环境对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影响, 41.2%的学生对学校的办学环境很满意, 58.8%的学生对学校缺少认同感, 其中近半的学生认为这是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动力的原因之一。

4. 学习能力比较低, 主动性不强。

调查结果显示, 52.3%的学生认为学习非常被动, 32.1%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63.2%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 53.2%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有效地吸收、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61.2%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会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79.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效率不高, 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

三、加强英语专业学风建设的措施

通过对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学风的调查分析, 我们认为应该通过以下5个方面来加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风建设。

(一) 加强英语专业教育,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调查结果显示, 69.6%的学生需要专业指导, 25.9%的学生需要学习方法指导, 因此, 加强学生专业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 也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内容。一是向学生介绍专业核心能力内容, 明确专业核心能力、课程设置和职业岗位, 让学生了解专业就业情况。二是要求学生围绕核心能力查阅核心课程内容及要求, 使学生了解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三是聘请行业专家围绕专业核心能力为学生开展讲座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是采用专题讨论方式请高年级学生谈专业学习情况,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发挥高年级学生的带头作用。此外, 还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作讲座, 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社会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这些都会有利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二) 教风建设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关键

抓学风必须先正教风。高职院校要积极发挥教风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要求教师和管理人员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同时, 建立、完善和规范执行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制度, 促进教师认真对待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 其教学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保教学效果。另外, 要积极发扬敬业精神, 形成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认真求实的作风,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使学生树立“以学为荣、以不学为耻, 以学优为荣、以学劣为耻”的风尚, 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

(三) 利用实习基地搭建社会教育平台

一些高职院校存在自身改革滞后、专业定位不准确、课程内容陈旧、设备落后等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造成对学风建设的不良影响。因此,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实习基地搭建社会平台, 通过专业实践、第二课堂全面推进英语专业教学, 以具有先进水平的、高质量的专业教学平台推动学风建设。

(四) 重点抓考级和专业水平

专业水平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要把抓专业水平工作落实在平时的教育中, 经常强调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抓专业应用技能,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而且能促进和带动优良学风的形成。学校要加大语音室、英语电台开放力度, 常年开展校内、校外“英语角”活动, 并委派专业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教师管理这项工作, 以促进学风建设。

(五) 开展各种英语活动, 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校可在全校范围内多开展一些与英语专业相关的活动, 如英语文化月、英语早读会、听力大赛、配音大赛、英文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潜能, 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从而形成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 促进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范静.关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5) .

杨莉:推进农村科技化信息化工作 第11篇

“我这个人大代表既然当了,就要认真对待,把‘代表’二字放在心上。我们作为代表,其实就是‘桥梁’,要随时保持‘桥梁’的畅通。”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凤凰村村委会副主任杨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基层代表,她最关注和关心的还是农村和农民问题。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五年来,杨莉代表通过走访、调研等方式了解和获取农民朋友的需求和困难,并请教有关专家或者上网查资料,作为给国家提建议的参考。她提的建议几次被国家列入重点建议。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城乡差距很大,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其中科技信息化阻塞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虽然在政府的重视下,服务农民的科技信息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广大农民的期盼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杨莉代表认为,积极推进农村科技化信息化的工作,是长远的民生。农村科技化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有效手段,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新农村建设中,由于一些基层政府对科技化信息化重视不够,缺乏资金投入和长远意识,导致农村科技化信息化工作推进缓慢。具体表现首先是农村科技化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体制运行不顺畅,管理、建设和应用三者分离,尚未形成统一的运作机制,协调难度大,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其次是农村科技化信息化的供给主体缺位,政府还没有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规划等应有的作用,农村信息站、农业协会组织、种植养殖大户等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农民既是使用者也是信息源,却没有积极上传和反馈信息;第三是农村信息内容不丰富,质量不高,服务“三农”的信息化内容单一,信息质量离“三农”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实用性不高;第四是农村信息链不完善,农村信息链包括信息的生成、收集、分析加工、传递、接收、分发、应用、反馈等多个环节,目前,传递渠道较单一,信息收集、加工及后期的信息分发和反馈渠道不完善,信息链的整合是农村信息化面临的主要任务;第五是数据库和信息终端缺乏,适合农村特点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终端缺乏,农村终端、应用标准、技术等相对滞后;第六是农村信息化人才短缺,从事农村信息化工作的人员较少,专业水平不高,对信息认识不足等。

加强农村科技化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建设“科技化信息化新农村”,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让农民持续增收。因此,杨莉代表建议加大投入的力度,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应由政府统筹解决,特别是要加强省、市、县分级管理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科研开发的力度,科技部门要组织精干力量联合攻关,开发经济适用的数据库和信息终端研发,加快多网融合应用的步伐;加大管理的力度,在统一管理和协调下,明确管理体制,完善省、市、县分级管理平台的体制机制,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加大培训的力度,加强宣传,加强农民的培训工作,不仅要让他们知道科技信息服务内容,而且还要教会他们如何使用;有关部门要深入细致研究如何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有用的科技和信息,让城市的智慧流向农村,帮助农民持续增收。

加强基层央行科技工作的对策 第12篇

一、基层央行科技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人力资源匮乏与电子化业务膨胀不对称的矛盾。

这造成科技人员工作负担过重, 同时又缺少有效的约束机制, 出现科技管理和计算机安全由同一人掌控的状况, 很容易产生因个人主观原因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二) 县支行业务科技化的迅猛发展与科技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

受经费和办公条件的制约, 县支行在机房建设、硬件设备方面存在着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安全防范措施不力等问题。

(三) 科技安全的日益凸显与员工科技安全意识淡薄的矛盾。

县支行大部分员工对计算机安全认识不到位, 没有像重视金库一样重视计算机安全工作, 没有投入足够精力定期去研究科技管理和计算机安全, 分析本单位计算机安全现状和存在的安全隐患。一些业务人员对防范金融科技风险的意义认识不清, 认为计算机安全管理是单位领导和科技人员的工作, 与自己关系不大, 安全意识淡薄。

(四) 科技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与内控制度落实不力的矛盾。

一方面是上级行规定的内控制度落实不足, 除口令管理不规范外, 还存在计算机管理登记簿不能坚持按时填写, 记载内容过于简单、不清晰等;另一方面, 县支行自行制定的内控制度和操作规范相对不足, 不利于针对性的管理。

二、加强基层央行科技工作的对策

(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计算机安全领导小组的作用。市、县支行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计算机安全工作, 把科技管理纳入单位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 责任落实到人。计算机安全领导小组要坚持定期检查计算机安全工作, 定期召开科技管理和计算机安全形势分析会, 加强对员工的计算机安全教育, 研究科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分析计算机安全状况, 开展分类指导。

(二)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 加大科技投入。

一方面, 要加大机房建设, 按照机房建设标准, 建设县支行专用机房, 配备比较完备的供电、防盗、防水、防火、防雷电、防静电、防鼠害等安全防护措施;另一方面, 要统一规划, 制定切实有效的设备购置、更新计划, 及时为重要业务系统配备备份机, 对老化设备进行更新, 以保证计算机业务系统和技术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 加强组织建设, 强化科技管理水平。

上级科技部门要结合县支行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操作性较强的科技工作管理办法, 以便于科技管理和计算机安全自查。县支行在落实上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的同时, 要结合基层实际制定出自己的科技工作管理办法。

(四) 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 提高科技规范化管理水平。

上一篇:责任制矛盾下一篇:椎间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