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情感范文

2024-08-22

朗诵情感范文(精选3篇)

朗诵情感 第1篇

关键词:情感表达,朗诵艺术,歌唱语言

一、朗诵艺术赋予了歌唱语言丰富的色彩

(一) 朗诵是字、声在情感基础上的有机结合

对于常人来说, 朗诵是一种叙事、言情的手段, 但是如果要把它作为一种艺术展现在舞台之上, 那么它就可以称作是一种表演艺术, 因此这也要求它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艺术审美价值, 而这种价值就体现在朗诵利用字、声传导出的情感以及塑造出立体形象当中。朗诵艺术, 它是以口语表达为主, 神色姿态表演为辅, 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就是这样一种静止的语言、文字, 当朗诵者用清晰响亮、声情并茂的语流, 生动形象地将作品内容诉诸于听众, 这样静止的语言文字符号便能从字面上的文字转化为立体的形象, 于是它就有了生命、有了专属于声音的情感。

朗诵艺术既然是有声的艺术形式, 因此它主要通过口、耳作用于听观者的神经, 用形象的声音唤起人们想象与视觉的联系, 促进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之间的共鸣与交流, 所以我们不得不提到它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声”。《礼记·乐记》中曾全面而具体的对声进行了阐述:“音之所由生也, 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 其声焦以杀;其乐心感者, 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 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 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 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 其声和以柔……”。当中的“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表达的都是不同的感情, 这些不同的感情色彩造成语言声音的差异。人总是感于物, 动于情, 而后形于言的, 情感的差异性造成了有声语言的不同。

(二) 润色是朗诵对歌曲情感处理的关键

朗诵艺术的主要创作手段是运用语言自身的艺术魅力感染人, 创造美。歌唱则不然, 它能够借助歌曲作品中曲调的部分, 当音乐的力量进入语言中, 它所能起到的推动作用就发生了变化, 感情幅度也会随着音乐的深入逐渐有了曲线, 在视觉、听觉的感官上的层次感也会凸显出来。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的有声语言是以句子为单位的, 不论是单句、复句、长短句, 都包含着具体的思想感情。就像朗诵时一个简单的感叹词“啊”, 我们就可以通过对其速度、力度、音高、语调等等进行色彩的塑造, 同时传达出的又是不一样的情感特征。

这首歌引子部分的“啊”的演唱从强弱、音量、语气、语调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对于演唱开口音, 比如像a、o、u, 发音口腔张开程度较大时, 为了把声音唱得明亮, 喉部就会用力捏挤, 再加上缺少了气息的支撑, 声音就会缺乏弹性, 听起来则会稍显生硬, 给人一种“喊”的感觉, 同时也破坏了作品的意境。相较之下, 运用诵读润色进行处理更能够使口腔、喉腔放松。歌曲开头连用六个语气词, 三连音节奏型的出现使歌曲呈现出民歌口语化的特点, 而每一个延长音都落在强拍上, 这一特点就是为了推动歌曲情感脉络, 也是思想感情的进一步延伸、拓展。用朗诵的方法来“说歌”, 即“用说话的方式演唱”。可见, 朗诵对歌词的润色的突出效用。

二、歌唱语言中朗诵意识的感受与体验

(一) 直接透过语言传达情感

在我国民族声乐理论中, 要求在语言上的“清晰的口齿, 动人的声韵”, 这就包括对字音的组成, 调值的变化规律, 音节组成形式的准确把握, 当然还有对歌词中句逗、韵段的划分, 感情和逻辑上重音的处理, 语言润腔的设计等等, 如果能够在开口演绎歌曲前将这些工作完成, 歌唱语言的情感表达就能更加准确, 那么其中的艺术感染力自然能够水到渠成,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语气、语调中的情感迁移

我们通常说的语气是指在诵读中, 外在发声工具的快慢、强弱、高低、虚实的声音形式与内在的思想感情的色彩有效结合。从字面上理解, “语”就是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话语”, 而“气”则是为了支撑声音表现出来的话语的“气息状态”。语调是指由于语言环境、思想感情的不同, 抑或为了加强某种表达效果而在语音上呈现出来的高低升降、曲直变化的声音形式。根据句子表情达意的功能, 通常把语调的声音形式分为升、降、平、曲四种调。

在朗诵时, 朗诵者的气息、发声状态同情感的表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发声方法以及气息状态, 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那么, 在歌唱中, 歌词、感情与气息同样需要将朗诵中语气的处理技巧进行迁移, 即要注重不同语气的运用。在声乐作品中, 作曲者在构思旋律框架时一般都会考虑到歌词诵读时的语调与音乐旋律高低起伏的契合度, 这种创作原则在中国古代戏曲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所以歌唱者有时则需要根据歌曲内容与特点, 在语气、语调上适当进行情感的加工和处理。

2、传达语言情绪的手段

从朗诵艺术的角度来看, 传达出语言的情感要在当下的情境中酝酿出歌曲所要表达的语境、意境, 感受歌曲语言流露出的情感, 利用“语气”“语调”的迁移是非常关键的, 因此笔者也从歌唱的角度分析了以下几种情绪不同的表达方式:

表达激扬情绪时, 一般为“气满声扬”, 口腔积极有力, 气息畅达, 有跳跃感, 发声时激越而丰满。朗诵时声音线条往往是波浪型与直线型的交替融合, 情绪高涨处呈现出的是气势磅礴的辉煌。如歌曲《你是这样的人》。

表达悲痛情绪时, “气沉声缓”、口腔有负重感, 气息有阻塞感, 发声浑厚。这类歌词较多具有叙事、描写特定环境、特定人物的情感活动或内心独白。如歌剧《红珊瑚》当中的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歌剧《伤逝》中的选曲《不幸的人生》, 这些歌曲往往带有浓郁的人物角色特征。

表达喜悦、欢快情绪时, 一般是“气满声高”色彩、气息连贯、音色明亮, 这类歌曲一般给人以跳跃感, 热情奔放。如歌曲《举杯吧, 朋友》、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朗诵艺术中情绪的表达方式以及其在歌唱语言中使用的各种辅助手段, 归根到底都是为歌唱语言情感表达服务的, 因此在演唱过程中, 不能只单一的唱, 而应该将对歌词的理解、朗诵的感知与体验加入到作品中, 进行“二度创作”, 诠释出具有个性内涵、有自己独到领悟力的情感语言。

(二) 朗诵对艺术作品中情感形象的立体塑造

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瑰宝中, 从来不缺乏语言文字与音乐的结合, 上至我国最早的歌诗总集《诗经》、歌舞伎乐时代对于民间音乐的传承, 到十九世纪末期学堂乐歌兴起后融入时代音符的呐喊、再到现今跟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的现代音乐。这逐渐演变的过程, 无不掺入了吟诵对于音乐文化的渗透。

从古代历史中随手拈来一段, 便是《诗经》中那洋洋洒洒的3 0 5首歌词, 不见得每一首都成为脍炙人口的诗歌, 但其中文化底蕴的醇厚就不是任何人可以信手拈来的了。例如《关雎》、《蒹葭》等等, 有些优美华彩的音乐怎不让人赞叹?从中我们也能够体会出吟诵对于情感塑造的真切直观性。

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唐诗, 是由唐朝田园诗人孟浩然所著。在经过著名作曲家黎英海谱曲之后, 歌词的清新脱俗和对惜春的淡淡惋叹之情与旋律结合恰到好处。

我们对诗句进行朗诵时, 高低急缓恰当的语势、语速, 一种与诗歌融为一体的语境, 明暗适中的音调色彩, 这些都能充分地帮助歌唱者塑造歌曲立体的形象。而演唱时对声音线条的统一性, 以及声音色彩上的控制则要求更高, 半声演唱以及运用高位置的头腔共鸣, 给人一种似有若无、虚无缥缈的朦胧之美的视觉、听觉的立体感观。

歌曲旋律在第二句转至第三句, 向上提高了八度, 八度大跳很容易使演唱者歌唱状态的改变, 因此在此应着重于气息的支撑以及发声位置的保持, 从而专注于内心情感抒发达到至高点。之后第四句的惋惜之情随着下行音阶的语势逐渐回落, 欲言又止的感叹也随着乐曲的终止停留在那份虚实相间的细腻情感当中, 从而构成了完整而立体的“起、承、转、合”的艺术表达。

(三) 艺术作品情感叠加的依托

歌曲情感表达的依托在于旋律, 在于文字, 在于对词曲感受和体验。就是这样通过声音传达情感, 并把这些情感的点滴表达成立体的形象, 更主要的是把富有层次的情感叠加到最有利于表现歌曲传达的信息。

通常我们对情感的表达利用的大多是强弱的对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逐步的一个过程。因此情感依托相对指的就是整体的思想感情运动的基调, 也就是说歌唱者显露出的感情的浓淡程度跟歌曲是相匹配的, 在此基础上可以做进一步延伸, 将其夸张化表现。

在歌唱语言中加入朗诵意识的感知, 对艺术作品从语言文字说塑造的情感基调的把握, 通过张弛有度, 收放自如的歌唱状态来抒发情感及对作品艺术形象的“情绪化的声音塑造”。这看似简单的过程, 离不开演唱者对艺术作品语言深入、全面、细致揣摩, 只有形成了强烈具体的内心感受, 才能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结语

《史记·乐论》中说到“说之, 故言之;言之不足, 故常言之;长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 这一说法也一定程度上勾画了从语言到歌唱的发展轨迹。而朗诵艺术正是能对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朗诵艺术从内化到外化绝不是“照本宣科”、“念字出声”, 而是朗诵主体在再创造过程中把审美认知、独特体味融入有声语言, 实现对文本的审美超越, 获得有声语言的活力。笔者认为朗诵艺术是弥补口语传递情感不足时的手段, 这也同样说明, 歌唱语言是在朗诵基础上加上音乐曲调后更有效传递朗诵不足以表达的艺术情感信息, 因此二者只不过是在彼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有声语言。

参考文献

[1]《歌唱语言的训练与表达》雷礼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03

[2]《歌唱语言的感受与体验》赵梅音乐探索2006 (增刊)

[3]《论声乐教学中朗诵与歌唱的辩证关系》郑清元艺术探索2008.06

情感美文朗诵 第2篇

思念如风,肆虐地吹走了我一切的欢乐,思念如潮,恣意地吞噬了我所有的情绪,可是----何处有你!

----- 题记

我的梦,冥冥隐隐中被你悄无声息的到来而打断,依稀仿佛里在睡意朦胧的清晨看见你飘逸的倩影,宛如月桂中婀娜的嫦娥,翩跹而至。

此刻,所有的阳光洒满了这条芬芳四溢的爱之旅,有种情非得已的心动诱惑着我,牵引着我,让我再也抑制不住这一川复活了的情感,兴奋得只想舞起来,跳起来。

在曼妙的幻思里,我们携手一起奔向广袤的旷野:聆听山溪的欢畅,百鸟的呓语,群花的抒怀;去看如黛的远山,似火的红枫,若鸽的浮云;

去追逐翻飞的彩蝶,共舞的蜂群,嬉戏的蜻蜓;去采摘清芬的山花,鉴赏山风的神明,深吸山间泥土厚重的气息,有种欣然的沉醉覆满心间……

为了梦境中幻化出来的你,我在苦苦的寻觅和期盼,苦苦地渴望----渴望一份真挚而美好的恋情。

多少次的夜色阑珊中,我孑孓在小城的巷道甬路上;多少回的晨雾迷茫中,透视出我踽踽独行的清瘦身影。

在冷月的清辉中,寻找你的目光,期待,化作了相思的苦雨纷纷。

在绵长的睡梦中,寻找你的身容,思念,刻画出面部上的五线谱,注释着我苦涩而淡泊的人生。

多少次,我像风中的小草一样慌乱,像拨动的琴弦一样颤栗,像山间的清泉一样轻盈从容,我以为那就是你;多少次,我像空中的小鸟一样雀跃,像燃烧的霓霞一样热烈,像奔涌的海浪一样执着,我以为那就是你。

我相信在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或一隅,必有你的存在,必有你成为我白天的太阳和夜晚的月亮,与我在晨曦同赏朝霞的绚丽;在黄昏共享夕阳的旖旎,必有你的一丝浅笑若微风拂过我的心海之上,让我欢喜让我忧。

我深知你在前方不远处的某个驿站,静静的等候着我,期许并坚信着我的到来,尔后与我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不期而遇,彼此驻足,凝眸注视,灼灼的眼波里溢满似水柔情,闪动着无限缠绵的爱意,染香咫尺的距离,灿亮我茕苦的心扉!

遥寄何处啊,我梦中频现的女神----我的知己,何处有你!在今后岁月层层的山重水复里,殷切的守望是我虔诚而艰苦的功课。或许今生今世都在寻找都在跋涉,都在将你追寻,风雨无阻,甘心情愿!

一地相思,几许寻觅,几番跋涉,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托咐星晨,寄予清风,让我的这份挚诚守望变成串串祝福的风铃,连同对你的那份恋恋思情,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悄悄走进你酣甜的睡梦里,但愿余生的期期花季,我们俩:

花开同喜,

花落同悲,

情感配乐朗诵散文 第3篇

我静坐书斋,倾听窗外秋雨的跫声,淅淅沥沥,清清爽爽,平平仄仄,宛若跌落凡尘的灵性明珠,妙曼歌瑶,轻盈的莲步,那份缥缈,阿娜而妩媚。我放下手中书卷,轻轻打开窗门,伸出有点麻木的手,让“嘀嗒”的雨粒滴落在手心。便觉有一丝丝清凉便从掌心直达全身,让一夏的燥热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细细品着雨滴的妙曼,形若珍珠,圆润玲珑;色如琉璃,晶莹剔透。这秋雨圆润中有蕴藏着几分禅意,剔透中折射出几分感叹;其间还挟着一种非同凡响的气息,亦香亦涩,亦醇亦酸。我明白这是四季的充分酝酿,大地的无私给予,才有饱含深情这丰收的气息。我仿佛看到:秋雨滑落在高粱上,高粱便笑红了脸,秋雨滴落在稻谷上,稻谷便笑弯了腰,秋雨漂落在枫叶上,枫叶便变得火红;有夕阳从云隙间射出一抹金灿灿的光芒,涂得大地一片金黄,啊!这才是秋的霓裳,秋的底色,和的伟岸,好一派丰收的景象!

秋雨如甘霖,自天宫而降。以一种傍若无人的傲慢,冲刷人们旅途中的一段段尘埃,洗涤尘封的一页页日历,刻意还给人间一个清香而丰腴的梦想。

上一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下一篇:高等教育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