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视频通信范文

2024-07-27

移动视频通信范文(精选12篇)

移动视频通信 第1篇

随着4G网络的快速建设, 以及云计算、大数据、AR等技术的广泛应用, 各个行业都在变革, 从产业生态到商业模式, 从技术应用到产品形态, 一切都在变。行业的变革促使视频通信产品在商业模式、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出改变, 以适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发展。

行业的转变

商业模式

盈利模式。传统视频通信领域的商业模式依靠硬件销售赚取利润,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 硬件的盈利逐渐缩水, 越来越多的企业倡导硬件零成本, 凭借服务或其他模式收取费用。视频通信产品在未来会逐渐从硬件销售转向服务收费, 通过为企业客户、行业客户提供产品服务, 按月或按年收取费用, 同时根据用户需求打造定制化的产品, 为用户升级更新, 并收取升级的费用。

销售渠道。传统视频通信的销售主要依托代理商、分销售等渠道商来进行, 在新时代下, 销售模式将转向与运营商、云计算厂商进行合作运营, 为运营商搭建完整的产品服务体系, 借用运营商的网络和客户资源, 进行产品的拓展与推广;视频通信方案提供商在与云计算厂商合作中, 将产品搭建在其平台上做为一项Saa S服务, 通过提供Saa S服务收取的费用, 与云计算厂商营收分成。

核心优势

视频通信产品在CT时代下, 面对着行业、大企业用户, 产品更强调的是性能指标、功能特征, 拼的是“大而全”的产品。而在移动互联网下, 产品要更贴近企业用户、普通用户, 要将产品的竞争优势从性能指标转向用户体验、用户服务, 强调产品的简单易用, 加强产品的集成能力。

技术转变

编解码芯片。视频通信产品在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 主要采用DSP芯片、专业硬件进行视音频编解码和业务功能的处理。近些年, 随着提供专业视音频服务的DSP厂商逐渐退出市场, 以及CPU在编解码技术能力上的发展, 视频通信产品逐渐转移到以X86架构为基础的Intel CPU芯片上。

操作系统。安卓操作系统的开放、智能为视频通信产品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平台, 未来视频通信产品之间跨产品、跨平台互通将会变得更加简单, 可以通过一个企业级会议室终端与手机上的skype进行视音频通信, 也可以通过会议室终端进行远程桌面的访问、云存储平台数据的下载等。

产品使用

视频通信产品的专业性较强, 往往在部署时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支持。传统产品在安装配置过程中, 都需要厂商指派售后人员进行开局支持, 而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专有的人员进行学习、操作、维护, 人力成本较高。新时代下的视频会议产品, 必然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 将强调产品的“可安装”、“可配置”、“可操作”、“可维护”四大特性, 达到用户学习的零成本, 让企业中的每一位用户可以快速使用产品。

视频通信发展趋势

视频通信产品的未来将会以服务为主, 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提供视频通信的能力, 让视频变得像水、电一样, 随处可得又必不可少。视频通信产品在面向用户多样化、以服务为主的趋势下, 将采用能力、业务、数据全分离的架构, 让视频通信运营的服务集中在能力上, 而数据则为用户自己保存, 业务则可以被行业客户快速集成, 并方便实现定制化需求。

数据与能力的分离, 让用户既能享受到视频通信服务, 又不会担心自己的隐私数据遭到泄露。同时, 分离的架构可以根据用户的等级来提供不同的服务, 让同一平台为不同级别的用户提供不同的视频通信能力。

业务与能力的分离, 在保证用户核心需求的基础上, 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业务, 可以方便实现产品的差异化服务, 方便为用户量身打造定制化产品。

随着4G的逐步完善以及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的发展, 视频通信将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 而会逐步拓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 如智能家居中的看护机器人与房主之间的实时通信, 房主能够实时了解到家里所发生的情况。

移动互联网时代被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 视频通信在这一时代, 所要转变的不再仅仅是技术, 还包括产品形态、商业模式、销售渠道等一系列环节。未来还要更多地去思考与物联网、车联网产品的整合, 与互联网公司的协作, 与风险投资公司的共赢。

移动通信网络协作通信 第2篇

协作通信技术利用网络中闲置的天线资源作为信源的中继(Relay)协助转发信息, 通过不同天线传输相同的数据达到空间分集的目的,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是继MIMO(多输入多输出)多天线技术之后无线通信领域内又一前沿研究课题。

协作通信技术对通信节点的天线数目没有要求,而是通过搜集网络中的闲置天线,形成分布式虚拟天线阵列(Virtual MIMO)协作传输数据,因此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研究表明,在网络能量归一化的情况下,协作通信系统的性能明显优于直接传输的系统性能。

协作通信技术将成为未来移动通信和无线局域网的关键技术之一,也因为如此,它被 IEEE 802.16 等标准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之一。

近年来,为了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容量、QoS(服务质量),蜂窝小区的覆盖半径不断减小。

越来越多的微微小区导致基站数量迅猛增加,整个通信系统的部署成本、维护成本也大大增加。

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协作通信技术应用到移动通信系统中。

CoMP的相关问题探讨

对于上行CoMP 而言,用户终端(MS)所发送出去的上行信号可以有多个基站进行接收,而且用户终端无需明确的了解所发送出去的信号在基站处的实际接收与处理过程,只需要知道与上行信号有着密切联系的下行信令是怎么给提供出去的。

(一)CoMP 的类型

对于频率复用因子等于1的多小区系统中,小区间干扰很难以消除,所以对于这类小区系统,小区吞吐量以及边缘用户吞吐量想要实现进一步的提高就非常困难。

CoMP 技术对小区间干扰的有效消除主要是通过基站之间必要信息的共享来实现的,这里可以根据基站之间是否共享了用户的数据信息,将该技术分为两大类,即联合传输/处理以及协调调度/波束赋形。

1、联合传输/处理方式

所谓联合传输/处理方式, 就是指协作工作的多个基站共同对用户的数据执行预处理操作,以消除基站之间的干扰。

我们可以将协作工作的基站统称为协作簇,它们之间不仅仅需要共享信道内的所有信息,同时还需要对用户的数据信息实现共享。

也可以说,对于一个或者多个用户而言,是由整个协作簇来服务的。

2、协作调度/波束赋形方式

所谓协作调度/波束赋形方式,就是指整个协作簇通过协作实现对系统资源的可靠有效分配,通过这些操作来尽量减少小区边缘用户对于资源时/频上的相互冲突。

这种方式与上一种方式的.区别就在于,它不需要协作簇内共享用户的数据信息,只需要共享信道信息。

也可以说,对于一个用户中断而言,只有一个基站为其服务。

(二)CoMP协作簇的选择方式

CoMP协作簇的选择一共有三种不同的方式 ,即静态协作 、动态协作以及半动态协作。

静态协作

所谓静态协作,是指在固有准则的基础之上,选择固定的几个基站进行协作。

通常情况下,都是选择干扰较大的基站,这样做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可以快速有效的消除外来强干扰。

静态协作方式实现起来较为简单,但该方式最大的缺点就在于对处于不同位置的用户终端,不一定可以实现干扰的有效消除。

这是因为处于同一基站中的所有用户终端,多对应的协作簇是一样的,所以相互之间的公平性很难以保证。

此外,该方式下用户终端是不可以移动的,因为一旦用户终端移动,就会造成最强干扰源的移动。

总之,该方式的动态调节能力较差。

动态协作

是指主服务基站可以按照用户终端所反馈回来的干扰源信号,来有选择性的分配服务于该用户终端的协作簇。

该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对于处于同一基站中的不同用户端而言,所对应的的协作簇可以不相同,所以这种设置可以最大程度的消除小区间干扰。

但该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实现起来成本较高,而且较复杂。

半动态协作

所谓半动态协作,是说用户终端可以动态的选择进入协作的基站。

该方式的实现需要预先确定一个较大的协作集,用户终端选择在协作集中选择基站,而且所选择的基站的数目一定控制在协作集大小范围之内。

这种方式是目前3GPP中讨论较多的一种写作方式,因为它相对于以上两种协作方式而言,实现起来较为简单,且适应性较强。

协作通信方式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一)协作通信在一般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蜂窝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 QoS,将小区再分裂成微微小区,在微微小区的中央部署基站,基站通过有线或者微波与核心相连。

在微微小区的通信范围内,基站与多个移动台相连。

通信之前,基站先通过控制信道分配资源并告知移动台,移动台通过其分配资源进行通信。

在蜂窝移动通信中应用协作通信时,在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基站与移动台是直接相连的,直接通过基站进行通信。

在中继站的覆盖范围内,移动台的通信通过协作与其邻近的基站构成一个典型的多跳链路来完成。

中继站与基站的覆盖范围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重叠。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协作通信中,不单单可以是中继站来协助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通信,基站间、中继站间、移动台间都可以相互协作来进行通信。

这取决于系统设计是偏重提高技术指标还是偏重控制协作所付出的成本。

将协作通信引入移动通信系统,基站与多个中继站相连、中继站点与多个移动台相连,基站控制整个小区的资源分配,中继站则通过一定的功能函数来控制具体的资源分布。

中继站可以采取放大转发模式(amplify and forward),中继站接收来自基站在特定频率、特定时隙的消息,再随后进行一个放大转发。

这样,中继站能够扩大基站的覆盖范围。

中继站也可以采取解码转发模式 (decode and for-ward),在这种模式下, 中继站先解码基站发送的消息,然后再重新进行一个调制或者纠错编码等,将信息转发出去。

这样,中继站能够提高系统的QoS。

中继站也可以采取压缩转发模式(compress andforward),中继站将接收到的消息,进行压缩量化,将量化的消息进行转发,在这种模式下,协作通信能提高系统的速率。

(二)协作通信在应急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协作通信能够提高网络的健壮性,并且在基站瘫痪的情况下也能进行部分通信。

在应急通信中,当某个小区的基站因故障宕机后,其覆盖范围内的 MS就不能进行通信,而如果部署了协作通信系统,当基站因故障宕机时,小区内的用户相互通信可以通过 RS, 这个时候 RS 就相当于一个功能进行精简了的基站, 当小区内的用户要与小区外的用户进行通信时,可以通过多跳 RS进行通信,或者通过多跳的 RS 与基站进行通信。

但这种通信的容量比较有限,只能通过优先级进行控制,保证优先级高的通信,对于优先级比较低的,只能丢弃。

像地震这样的特殊情况,当基站大面积因故障而坏掉时,可以通过 RS 来保证与灾区能够进行重要的通信。

采用协作通信的系统,能够保证外界与灾区一定容量、一定质量的通信,能够在抗震救灾的初期获得重要的信息,保证重要信息的畅通。

在一种理想的情况下, 可以让普通的移动终端充当RS的角色,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 网络)。

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可以不需要特定的RS,通过邻近可用的MS进行多跳的通信。

结语

综上,协作式多点传输技术是 LTE-Advanced 系统的关键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小区间干扰,实现小区通信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将协作通信技术写入下一代移动通信标准中,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课题,其中还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这也是当今学术界和工业界为数不多的几个研究热点之一。

参考文献

[1] 彭木根,等,编.TD-SCDMA 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7.

移动视频通信 第3篇

届时将展出20多个移动通信产品,从中可以看到,设计师们能够通过使用莱迪思mobileFPGA器件迅速为他们的产品添加差异化功能。莱迪思还将演示包括摄像机与LVDS显示的桥接,使用低成本的mobileFPGA器件支持1366 x 768像素和525 Mb/s的传输速率。“在过去的两年,莱迪思已经证明了mobileFPGA器件的必要性及其适用性,”莱迪思半导体公司市场部总监Gordon Hands说道,“全球移动大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使我们能够结合设计工具来进一步演示如何实现快速、低成本的创新。”

结合小尺寸(小至2.5 x 2.5mm)、低功耗(低至18uW的待机功耗)和大批量售价(起价每片低于1.00美金),莱迪思可编程器件使客户能够很容易地设计具有差异化功能的产品,同时大大缩短移动设备的产品上市时间,满足需要长时间电池寿命和便携性的要求。莱迪思mobileFPGA器件的产品应用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数码相机和个人导航设备。在系统可编程功能使这些产品的制造商能够在无需对电路板进行重大更改的情况下修改设计。

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应用 第4篇

1、小组的合作

移动系统是由于它们能够为移动用户提供对时间要求很高的信息才获得发展的。常见的

情况是, 需要在自然灾难之后对其作出快速反应, 而传统的通信体系可能不存在或已经瘫痪。

快速展开的无线体系能够迅速地恢复通信。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有支持小组的合作。

2、合作工具

在Internet中, 为组播干线或Mbone开发的合作工具已经十分普遍了。此外, 用于视频会议、音频会议、共享白板和书写的工具也已经应用。这些工具根据多种数字格式处理实时的视频和音频数据分组, 数据流需要可靠传送。共享的白板可以在合作者之间交换说明或者图形和图片信息的演示。

3、组播通信

支持组播 (组通信) 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组播协议。IP组播扩展了Internet的单播模型, 从而可以实现有效的多点、多方通信。利用以源主机为根形成的生成树结构, 可以实现这种通信。分组只有在树的分枝点才会进行重制。这可以保证不会在同一条物理链路上传送两个相同的分组。组播通信会产生如下两类典型的问题。

第一类问题, 由多方通信带来, 可分为两方面, 即出现拥塞的可能性和需要管理多种不同的接收者。如果在一个接收方与数据源之间存在一个链路瓶颈, 那么向这个接收用户发送很多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这样做只会更加拥塞, 导致分组丢失, 并使其他的参与者接到的信息质量下降。必须开发更高层的协议允许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通报分组接收的情况, 这就是实时传输协议 (RTP) 。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分组的数量低于某个门限值, 接收方需要向发送方报警, 发送方则需要降低发送速率。这种方法是应用层组帧的一个例子。

另一类问题以白板应用为代表。白板数据必须可靠传送, 这就需要可伸缩的可靠的组播。这类应用与多方通信类似, 需要决定如何处理失序的数据。对于白板来说, 不需要将一条线严格地按一段一段地顺序传送, 只要所有的数据都能被收到就可以。白板应用可以缓存收到的线段, 然后要求重传那些没有收到的线段, 在成功接收之后, 把这些线段再组成一条线。无线通信引入了额外的复杂性。因为这些实时的数据流需要通过易丢失的、带宽有限的无线信道。上面提到的这些方案都能很好地工作, 因为它们不要明确的网络支持。这些应用可以很平稳地适应网络的带宽和误码率。

二、支持移动性的文件系统

为了适应移动应用, 需要专门设计一种将应用与网络连接的变化隔离开来的文件系统。在网络连接状态较好的情况也需要断开操作, 因为这样可以保存能量而且维持无线静默。一个典型的支持移动性的文件系统 (如Coda) 具有如下功能。 (1) 客户机应用程序使用本地的文件缓存。采用这样的设计, 可以在与文件服务器的连接断开之后, 仍可以进行操作。在保持连接的时候, 本地代理保存所需的文件。在客户机与网络断开的情况下, 缓存服务可以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时候访问文件。缓存丢失会提示应用程序出现了错误。一旦客户机重新接入了网络, 更新的缓存文件将会传送给其他的用户, 从而解决出现的冲突。 (2) 冲突的检测和解决。对于文件目录这样的结构, 可以解决多种同步更新问题。这种同步更新有时是明显的, 有时可能不太明显, 均需要合理对待。例如, 同时插入不同名字的文件就是很明显的。当一个用户更新一个已经被另一个用户删除的文件, 也需要解决冲突, 这就不太明显。 (3) 支持一些特殊的机制。例如, 特别适于用客户机通过一个低带宽链路与它的服务器相连。它可以提供一小段一小段的组合, 将本地缓存中的变化一点点地通过异步的方式发送给服务器。它也提供一个容忍模式, 允许用户为缓存丢失指定一个服务时间门限, 因为在一段低速链路上等待下载一个文件是可以容忍的。

三、移动数据库系统

个人可能会利用他们的信息应用程序获得信息, 如获取最新的新闻或去图书馆的道路。经常请求的信息经过选择和过滤后, 放到广播信息信道中, 称为推 (Push) 通信。广播需要仔细的日程安排、一定量的带宽保留, 以免出现过长的延时。如果很多用户都希望知道最新的篮球比分, 这些信息的更新安排就需要频繁一些。如果很少的用户希望知道水球的比分, 就希望这些信息更新的频率低一些, 使用更少的带宽, 但是这样也会增加获得最新消息的延时。用户可能不希望等待那些不太常被查询的消息的广播, 或者他们所要求的信息太个性化了, 不能合到一个用户群体中。这样, 信息就需要用户主动地拉 (Pull) , 或者说, 主动到数据库中去查询。由于有移动性, 位置对于数据库查询来说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属性。游客不仅关心他们旅馆1km范围内的出租车的数量, 他们也关心当前位置lkm范围内出租车的数量。

四、用户接口

因为便携设备对于键盘有很大的限制, 用图标或笔输入的接口可能更好。一些设备没有键盘, 而只有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按钮。这些设备仍然支持特定的功能虚拟键盘, 它们可以在触摸式显示器上显示, 通过小格子进行选择。不同类型的手写笔输入设备的性能是不同的。一些支持手写识别, 而其他一些则只是记录笔画, 手写识别相对困难些。一些设备支持修改过的字母表, 更容易识别, 但是需要用户改变手写方式。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设备的视频和图像捕捉功能已很普遍了。电荷耦合设备 (CCD) 也因为便携式摄像机的出现而渐渐普及。高度集成的CCD摄像机在价格上逐渐下降, 而且可以集成到PDA中。

摘要: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是多方面的, 本文分析了一些典型的移动应用, 如协同工作、支持移动性的文件系统、移动数据库系统、用户接口。希望对同行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怡.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12)

[2]李飞鹏.3G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J].信息通信.2011 (04)

[3]刘志远.浅析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与发展[J].脑知识与技术.2011 (13)

移动视频通信 第5篇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黑龙江移动通信公司

公司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外,还提供传真、数据、IP电话等多种增值业务,拥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著名服务品牌,用户号码段包括“139”、“138”、“137”、“136”、“135”、“134(0至8号段)”和“159”。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截止到2005年底,网络已经100%覆盖全省县(市),主要交通干线实现连续覆盖,城市内重点地区基本实现室内覆盖,与206个国家和地区的271个运营公司开通了GSM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与101个国家和地区的93个运营商开通了GPRS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国际及台港澳地区短信通达106个国家和地区的214家运营商,彩信通达6个国家和地区的21家运营商。

未来移动通信趋势 第6篇

Tips:

移动通信世界大会(英文名:Mobile World Congress 简称:MWC)是一年一度的行业大会,由移动通信亚洲大会发起,现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移动通信领域的展览会,由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主办,最早于1995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之后主办地曾一度移至法国戛纳,从2007年开始又回到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

2012年移动通信世界大会(Mobile World Congress,MWC),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火热变得越发的重要和吸引人。在2月27日到3月1日的大会中,包括近年来淡出各个综合展会的谷歌总裁施密特等业界大佬、微软等IT巨头纷纷加入。因为,在这个年代,谁抓不住移动市场,谁就要被淘汰。未来移动通信趋势也因它们的到来,显露无疑。

手机相机化

“我的相机能打电话诶”、“看,我的相机能砸核桃”、“一个手机厂商用了五年时间去研究相机,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拍了张照片,发了微博,一个月流量没了……”

这是诺基亚在本次MWC大会上,发布了拥有4100万像素摄像头的手机后,网络上的各类调侃。无疑,调侃中,展示的是对诺基亚的冷眼和莫名其妙。原因在于,诺基亚这些年产品上的不思进取、业绩上的岌岌可危和技术上的“不务正业”。

但是,我们不能否定手机逐渐相机化的这一趋势,因为火热的HTC也是这么做的。宏达电的董事长王雪红在大会上说:“手机第一功能是打电话,第二就是照相,把照相功能做好,是为用户服务的一个重要机能。”

“咱们坐船去海上照相吧?”“不去,海上又没信号。”“这有关系么?”“有啊,没信号,照了相不能发微博,也不能定位‘我在这里……’”

这是当前,非常真实的对话。无论怎么评价人们有多虚荣。但大多数人的拍照意愿就在于发布和共享。所以,手机相机的应运而生,不是没有道理。

手机上的相机不够好,让很多人非常苦恼。即使如苹果、三星等强机依旧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因为它不能变焦,准确地说是不能光学变焦。太远的物体,不能放大,放大了就不清楚。因为数字变焦,不是改变焦距,而是硬生生地拉大。诺基亚4100万像素的意义,就在于即使画面变焦放大,像素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短信2.0升级

有特殊爱好的人除外,现在依旧在使用短信交流的人很明显落后于这个时代。这一点,从通信公司的广告中就能看出来。五六年前,最显眼的广告永远是,短信500条套餐、1000条套餐,而现在,都是500M流量、1G流量。流量对于短信的代替,侧面揭示了移动IM(移动即时通讯)迟早会全面接替手机短信。

更何况,移动IM可以传送声音、视频、文字,并且功能越来越丰富。而短信正像英国媒体所说,“它如同恐龙一样,在十年内几乎没有任何发展。”

但是,短信的服务普遍性和不受网络条件限制却是无法取代的。使用移动IM,一是要有网络,二是要添加联系人账户。而短信使用的是相对古老且稳定的通讯技术,并且不受对方限制。只要知道对方的号码,我们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一部移动设备向他发短信,并能保证他收到。

那么运用短信的工作原理,加载移动IM的丰富功能,无疑赋予了短信生命中的“第二春”。这一点被国外技术人员想到了,新的短信平台依旧沿用号码呼叫的传统方式,达到普遍性,把彩信与短信相结合,同时利用通信公司的云平台,来达成即时聊天、群聊、多媒体共享、网络存储等功能。

大家暂且把这一正在酝酿中,旧瓶装新酒的新事物叫做“短信2.0”。不过想想,任何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给你发图片、语音、视频,还是挺可怕的。

4核&4G

4核和4G,这是今年,手机、通讯两大领域的最核心技术。尽管在去年,美国的大街小巷已经都是4G的广告,东海岸的T-Mobile用户已经享用了4G网络,虽然速度、网络差强人意。但对于中国而言,4G依旧只是趋势。

4核就不用说了,从2012年开始,所有手机厂商更新换代4核心CPU,这是一次全面升级。参加本次MWC大会的,我国通讯界观察家项立刚说:“通过多核提升CPU的能力,依然是智能手机提升计算能力的一个着力点,要用户体验好,快依然是必须的。今年华为、三星、HTC都有四核的手机问世,不久会发布的iPad3和iPhone5或6也可能采用四核技术,盯高端市场的厂商不说四核会不好意思的。”

中国4G网络的看点依旧是中国移动的TD-LTE。因为,电信、联通会随着国外相应制式的升级而升级。只有中国移动依旧在为自主的TD-LTE孜孜不倦。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MWC上宣布,2012年TD-LTE将在香港商用,到2013年国内基站将达到20万个。不仅如此,美国在年内也将建设8000座基站。而且,中国的TD-LTE将与世界主流的FDD-LTE相互兼容。

TD-LTE这种资源利用率高,成本相对较低的制式,获得了很多国家的青睐。从目前的信息来看,经历3G失败的中国移动,确实励精图治。所以,因为不堪3G网络而放弃中国移动的用户要注意,别把卡注销了。4G时代的到来,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移动平台安卓化

系统的斗争,渗透在每一个领域,因为它们控制着上游。有关苹果、微软、谷歌的故事依旧出现在MWC大会上。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谷歌的小机器人有点雄霸天下的味道。

虽然苹果依旧看似是行业老大,但是它封闭的软硬件,使iOS系统的服务只局限于iPhone、iPad,即使将来多出个苹果电视,你也不能指望着,苹果再推出冰箱、洗衣机……

而移动平台的下一步发展,就是要生活化、家庭化,把服务遍布于各个领域,很明显,开放平台的Android有这一优势,并且已经显露。你只要去咨询智能家电,得到的回答肯定是安卓系统。除了苹果产品以外的各类数码产品,包括手机、游戏机、MP4也肯定搭载安卓系统。

移动通信网络 第7篇

一、无线网络优化概述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无线网络亦是发生了众多变化。国内的移动通信系统已经进入了全面、飞速的发展时代。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已经开始使用无线网络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很多问题。无线网络的优化对于移动通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移动通信的运营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网络维护工作的重点就是不断的优化移动通信网络, 进而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所谓的网络优化就是要对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 对于性能、运行表现进行详细的记录, 通过彻底的分析后进行相关参数的调整, 不断的改善无线网络, 进而优化网络系统。最终使网络系统满足用户的需求, 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所谓的高质量就是强信号、掉话率比较低、覆盖面积较大、通话音质较好。网络优化主要指的是通过各种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的方法对网络系统进行分析, 发现网络存在的问题, 找出原因, 然后不断的进行配置和参数的相应调整, 进而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移动通信网络运营现状

当前, 我国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中, 主要包含了三种制式, 第一种是WCDMA制式, 其是GSM升级后形成的;第二种制式是CDMA2000, 是CDMA的升级制式;第三种是TD-SCDMA制式。其中, WCDMA制式在移动通信网络当中的应用效果最好, 随着其网络的不断优化, 系统的稳定性不断提升。

当前, 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国内主要研发的专业优化软件, 例如, CDMA、FOR以及FORGSM等, 这些软件在运用的过程中, 都需要人工进行干预, 而且, 相关的价值经验数据明显有待完善。

目前, 4G通信会使我们可以更加自由自在的沟通信息, 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4G通信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应该是它具有比3G快得多的无线通信速度。3G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2Mbps, 而4G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Mbps至20Mbps, 甚至最高可以达到每秒高达100Mbps速度传输无线信息。在需要传送海量数据时, 4G通信可以迅速完成, 不需要用户长时间等待。为了取得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 通信营运商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 进行大幅度的改进通信网络的带宽。

三、移动通信网络更新、完善

当前, 国内移动通信网络管理过程当中, 对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工作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网络的合理规划、数据的有效管理以及专题数据信息分析等。其中, 性能分析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关键所在。

3.1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查询速度加强

移动通信网络中, 为了能够确保海量信息需求状况下数据导入的高效性, 提高同网管数据模板的协调性, 查询时间最小的力度为十五分钟, 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查询速度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所以, 在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的优化过程中, 需要对系统中的数据资源汇总时间不断降低, 以便于提高系统的查询时间。通过对客户需求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 对时间协调内容深入把握, 从而找寻相关的优化方法。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可扩展性, 在移动通信网络使用过程中, 系统的性能分析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严重影响, 以至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常常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因此, 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的优化当中, 要不断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度, 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周边设备对通信系统的不必要影响。

3.2界面不断优化

在提升软件便捷性与实用性的基础上, 要通过优化界面的设置, 来实现无线网络优化的目的。要不断提升系统的稳定性, 在目前的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性能分析系统里面, 出现设备不完整而造成异常问题产生的情况, 例如所选取的查询条件顺序存在差异时, 查询的结果出现不同。因此, 为了优化这一问题, 需要在进行软件构架设计的时候, 通过严格、科学的检测, 对这些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处理, 以此来提升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的稳定性。

3.3不断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系统覆盖率

当前, 我国进行移动通信网络服务时, 小区的覆盖率多少是系统服务能力的重要评价标准。当小区的覆盖率不能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 相关单位需要对小区内的移动通信无线网络进行系统优化, 以便于更好的满足小区内用户的应用需要。在移动通信系统的优化过程中, 分析人员首先要对小区内的通信系统数据信息以及需求信息进行系统分析, 在确保各个小区能够均衡发展的基础上, 对系统内分系统的干扰度进行降低。无论是系统的建设时期, 还是网络系统的优化时期, 蜂窝覆盖预测都是不能够省略地, 否则, 将会对客户的实际需求无法全面掌握, 进而影响到运营时段的客户服务质量以及系统的运营成本。如果系统的投入过多, 供应的服务量会超出客户需求量, 以至于导致系统的运营成本增加。如果投入过少, 运营阶段就不能充分满足系统的服务需求, 影响到整体的服务效果。因此, 在实际的系统配置以及优化过程当中, 要对系统的蜂窝覆盖进行全面、高效的预测, 以便于更好地实现供需平衡以及系统的战略发展。

3.4室内信号分布系统合理设置、使用

在使用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的时候, 会存在掉话、没有信号等一些问题。所以, 为了解决这些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质量问题, 可以使用室内信号分布系统, 来提升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对一些较为特殊的区域, 例如:超高层建筑、高速公路等, 可以使用微蜂窝等技术, 来加大对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的覆盖和优化质量。

四、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方向

4.1目标实现全面化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过程中, 确保网络的高性价比是最为基本的要求。其更是3G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的最终发展目标。所以, 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前提就是要满足覆盖率以及容量需求, 并且, 在这些前提条件实现的基础上, 对建设成本进行优化, 以便于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运营商的实际效益。尽管当前移动通信网络在不断地优化中, 但是, 网络业务类型不统一以及网络技术要求偏高等问题仍是存在。因此, 在优化的过程中, 应该将系统的运营质量作为优化的重要方向。

4.2执行日常化

网络规划工作在网络发展高峰时段的发展重点是网络建设。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 人们逐渐对网络的运营质量提高了更多、更高的服务要求。为了更优质地满足运营商以及客户的服务需求, 需要对网络进行不断优化, 而且, 优化工作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以展现。其实, 日常的优化工作主要体现于:网络日常维护工作的改进以及完善等。其中, 提高用户的投诉处理效率以及提高性能指标的实用效果等都是日常优化的重要内容。网络优化的时间一定要做到及时, 一旦发现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进行掌握, 分析产生的原因, 并研究相应的优化措施, 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产生。

五、结论

近年来,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迅猛发展, 相关行业的发展日益深化。但是, 随着需求量的不断提高, 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客户的实际通信服务需求, 如果不能及时地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系统优化, 不仅影响到实际的服务质量, 甚至影响到相关产业的良好发展。文章结合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 探索相应的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同须.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探讨[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1 (06)

[2]王鸿艳.浅议WCDMA无线网络的优化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8 (35)

[3]王爱军.浅谈WCDMA与GSM网络规划比较[J].机械管理开发.2010 (06)

[4]杨骅, 王鹏.关注网规网优打造精品TD-SCDMA[J].移动通信.2008 (10)

[5]吴进海, 李轶男, 周彦彪.GSM移动通信网络优化[J].辽宁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 (02)

[6]Ian F.Akyildiz, David M.Gutierrez-Estevez, Elias Chavarria Reyes.The evolution to 4G cellular systems:LTE-Advanced[J].Physical Communication.2010 (4)

[7]Patrick Marsch, Gerhard Fettweis.On multicell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in backhaul-constrained cellular systems[J].annals of telecommunications-annales des télécommunications.2008 (5-6)

移动视频通信 第8篇

目前推出手机视频业务的除了电信运营商外, 广电企业、互联网企业也都相继推广自有的手机视频业务, 竞争环境愈发激烈, 未来如何抓住用户需求趋势、提高业务体验, 成为了视频类业务发展的重点。

二、移动高清业务发展策略与建设方案

2.1 业务发展策略

(1) 通过先进的编解码技术, 逐步提高高清视频质量和传输效率, 实现效益最大化。 (2) 大力引入高清视频内容源, 积极与合作伙伴沟通, 重点关注点播业务, 通过CDN、云存储等技术降低内容引入门槛, 提高内容分发效率和运营效益, 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 增强自身技术实力与运营能力。 (3) 丰富高清产品内容, 提高差异化运营和营销能力, 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打造高质量的高清视频服务, 提高品牌影响力。 (4) 加强客户端技术的研发, 完善产品在社交方面的功能, 加强增值服务建设, 提升高清业务对于传统高清电视的竞争优势。

2.2 平台建设思路

(1) 加快CDN网络架构的部署, 实现多节点间的内容分发和调度能力, 为大规模高清业务的运营大好基础; (2) 加强直播能力的建设, 引入组播技术, 提高直播效率, 提高网络利用率和数据传输质量, 降低网络建设的投资成本。 (3) 拓展高清业务产品线, 开发用户高清UGC等增值业务, 加强与社交网站的合作, 完善社交功能, 完善后台管理能力, 实现高清业务和非高清业务的差异化运营; (4) 引入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 实现高效、可靠的高清内容服务和存储能力, 提升用户体验的同事, 保证投资效益。

2.3 典型应用场景及建设方案

2.3.1 典型场景一:高清点播

(1) 场景描述。目前点播业务仍然是互联网视频业务的主要业务, 无论在手机终端、平板电脑、PC终端上都会更偏向于使用点播业务, 尤其是网络接入速率足够的情况下, 用户会优先选择更高码率的高清视频观看点播视频, 且一般点播高清的内容以电视剧、电影等时长较长的内容观看。 (2) 网络需求。大规模的高清点播码率约在350-500Kbps以上, 相对普通点播70-100Kbps高5倍, 随之带来的是网络带宽的巨大压力。预计高清点播业务发展后, 20%点播为高清业务, 预计峰值带宽总数将达到13Gbps左右。服务性能方面, 高清点播无论是文件大小还是单个流的计算性能消耗, 比普通视频文件也要大很多, 会大大加重服务节点的计算和存储容量需求。因此, 网络建设上要通过云技术提高服务器计算效率和存储效率, 以降低建设成本。 (3) 建设方案。 (1) CDN网络结构优化。针对点播业务的特点, 建议通过建设CDN架构实现点播内容的分发服务, 降低网络带宽压力, 提高内容共享效率和用户体验。目前主流的CDN有两种方案:第三方CDN和自建CDN, 如表1所示。 (2) 内容动态热点管理能力。除了网络结构外, CDN的效果是否显著, 另一个核心要素就是热点内容的动态管理能力。根据现有移动手机视频业务平台的架构, 需要对运营域内容管理子系统 (CMS) 进行优化改造。包括:CMS支持更多高级模式的内容分发;CMS支持非对称级别的内容分发;CMS内容发布机制优化。 (3) 云平台建设。根据视频业务的特点, 建议云平台建设主要针对门户、流 (转码) 和存储三大基础能力进行建设, 而后台管理功能则仍保持原有架构不变。Ⅰ、门户应用。通过部署云平台将多客户端门户部署在同一台服务器, 共享服务器资源, 同时提高其在云计算环境下的性能和稳定性。Ⅱ、流服务和集中转码应用。流服务和集中转码应用较为消耗网络资源和内存资源, 建议在云计算平台对集中转码和流服务实现虚拟化, 利用两类应用的特点, 建议在忙时分配更多的资源给流服务器, 而在凌晨等闲时将计算资源更多的分配给集中转码服务。Ⅲ、内容存储。建议将来建立手机视频云存储资源池, 并增强云存储平台的安全功能, 实现碎片存储, 提供备份、安全和冗余机制, 并配合云计算资源, 搭建手机视频内部的私有云。

2.2.2 典型场景二:高清直播

(1) 场景描述。高清体育赛事、新闻、大型活动等实时性较强的内容, 用户会在各类终端上观看直播内容, 尤其在无线网络速率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用户可以无时无处的在各类终端上观看高清直播, 从而会对网络造成较大的负荷。 (2) 网络需求。目前互联网上视频直播技术大多是基于HTTP流或P2P协议的, 但是它们都有各自的缺陷。用HTTP流技术承载高清视频直播业务的建设成本太高, 而对于成本低廉的P2P技术来说, 对高清视频直播节目延时高, 难保证高质量的用户体验。预计高清业务发展后, 20%直播为高清业务, 仅高清直播峰值带宽将达到30Gbps左右, 对网络各个节点都会造成很大的压力。 (3) 建设方案。结合直播业务的特点, 本文建议一种基于应用层组播技术的新型互联网视频直播业务承载网络架构。应用层组播是通过在应用层复制和缓存数据包, 而不是在路由器上复制数据包来避免网络层组播 (IP组播) 的部署问题。应用层组播网的节点是组播成员主机, 数据路由、复制、转发功能都由成员主机完成, 成员主机之间建立一个叠加在IP网络之上的、实现组播业务逻辑的功能性网络, 称为叠加网, 主机基于自组织算法建立和维护叠加网。具体网络拓扑示意图如图1所示。

注:CMS=内容管理服务器;RSS=资源调度服务器;EPS=边缘节点服务器。

2.2.3 典型场景三:高清增值服务

(1) 场景描述。 (1) 社交网络:随着社交网络的大规模发展, 用户使用高清业务时, 也经常需要进行分享、留言等互动。业务不同, 用户使用的在高清点播时, 大多用户会使用分享、点评等功能。而高清直播时, 用户更多会使用实时聊天的功能。 (2) 内容试看:可以让用户免费体验想观看的视频内容, 从而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同时, 为了使试看所能应用的场景更加广泛, 可以设计多种试看方式, 实际中可根据运营需求, 进行灵活组合配置, 将免费与收费之间的转化更加平滑。 (2) 网络需求。结合多种业务模式、多个社交网站提供多样化、个性化、高互动性的增值业务形式。 (3) 建设方案。 (1) 社交功能设计。分享功能将实现在视频业务门户上, 向用户提供将视频直接分享至微博、139说客等社区的功能, 充分利用既有用户群的口碑传播效应进行推广, 扩大用户群。用户可以通过各类终端的浏览器, 在139社区等社交网站中分享视频业务的内容, 其他用户访问该用户社区主页时, 可看到显示缩略图、详情介绍、推荐链接等信息。用户通过浏览被分享的内容页面, 当点击推荐链接后跳转至门户, 当已订购用户可直接观看被分享内容, 而未订购用户可免费试看或查看详情等信息。 (2) 推荐功能设计。相关性推荐功能的核心在于推荐引擎的设计, 推荐引擎会根据基于用户、内容等各类模型的业务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处理, 绘制用户行为画像, 生成用户的相关性推荐结果。 (3) 试看功能设计。按时间比例试看:如内容提供10%的时长开头部分供用户免费播放;按固定时长试看:每一部收费内容, 都提供固定时长的免费片段;好友免费赠送试看:如用户订购CCTV包月, 可以有20次推荐好友看CCTV包月产品的内容机会;内容集若干条节目试看:针对剧集类内容, 用户可以免费试看指定的若干集内容, 如需播放其他内容, 则需要订购;专题栏目若干条节目试看:专题栏目中, 对若干条节目开发免费试看功能, 如需播放其他内容, 则需要订购。

三、高清业务发展的建议

(1) 业务模式。首先要研究探讨运营商运营高清视频业务的未来发展模式, 考虑如何应对互联网视频、CMMB手机电视的竞争, 以及将来用户数量达到较大规模时可能出现的带宽负荷过大、存储需求过大等技术问题。 (2) 高清产品。丰富高清产品内容, 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运营商在设计产品时, 最好能将内容按类别进行整合, 将多数用户喜欢的内容作为基础包, 受特定用户群欢迎的个性化内容作为精品包, 供用户各取所需。 (3) 增值服务。增强产品互动功能, 提升高清视频业务的竞争优势。个性化的内容点播、互动与分享是手机视频区别于传统电视的特色功能, 也是顺应用户需求趋势的重要功能。 (4) 业务资费。建议运营商采取价格相对低廉、模式更为简单的资费策略, 以降低用户使用手机视频业务的门槛。

移动视频生态学 第9篇

作为一个整体不断变形的全球商业和五亿三千万年前的故事有何关联?如同寒武纪大爆发短时间出现大量物种,现代社会也正在进行一场大爆发,新的商业基因、模式和公司集中出现,争夺“生态龛位”的战役随之展开。

如果今天和寒武纪的故事只有对应的现象——新型商业组织茂盛对应新物种蓬勃,我们仅仅获得了一个有趣的类比。但两个故事的共同点可能更多,它们穿透现象的表层,抵达了演化的机理。

卡尔·齐默的《演化:跨越40亿年的生命记录》2001年初版,2006年再版,已有中译本。书中引述“基因工具箱”理论来解释寒武纪大爆发的原因。简单地说,是生物演化出类似总开关的基因群之后,这些基因群成为后续演化的“通用工具箱”,稍加变异,就能制造出新物种,于是一旦(寒武纪中的几百万年间)地球大气和海洋环境适宜,前所未见的节肢、腕足、蠕形、海绵、脊索动物纷纷登场。

今天的故事,剧本和五亿三千万年前如出一辙。上个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经济发达的区域开始普及,从此“现代”这一模糊的时间概念,有了一个清晰的分界线——“前互联网”的现代,和互联网的现代。互联网就是商业生物圈意外获得的“基因工具箱”,一个演化的总开关。一旦(21世纪头几十年,此刻我们身处其中)全球商业环境适宜,互联网工具箱就开始制造大量新商业物种,体现为模式创新、业态变化、品牌涨落;消费者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伴随大量新商业物种出现,消费者也形成了新习惯、新观念。

对适宜的商业环境和互联网工具箱各自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关键内容。前者的要素是资本的跨国流通,投资和服务的标准化,人才和物流的全球化,国家和商业组织的网状结构趋于稳定,文化的同质化与多元化并存,生产力提升释放大量空余时间,城镇化的发展。后者的要素是沟通成本急剧降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出现大量新链接,合作模式、娱乐方式和群体心理同步变化。当强大的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工具箱遇上全球化商业环境的温床,一场新爆发就此出现,“现代”变得迥然不同。

我们用这种演化的思路来观察任意一个商业门类,就像观察非洲维多利亚湖的慈鲷鱼,生物演化的规律会在人为的世界中重复显影。移动视频这个门类既关乎互联网产业构成,又涉及广电行业发展的未来。研究移动视频的竞争格局,最恰当的方式可能是建立一个“移动视频生态学”。

慈鲷鱼的例子同样来自此前提到的书。新物种必须寻找适合它的生态龛位(ecological niche,指每个物种在包括其他物种的环境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湖里的慈鲷鱼有的吃藻类,有的吃昆虫;刚开始出现的物种觅食技术不太灵光也没关系,因为竞争者少;随着物种越分越细,觅食技术各自修炼变强,种群变大,新的生态龛位也创造出来——吃其他慈鲷的慈鲷,耙掉其他慈鲷的鳞以此为食的慈鲷,偷其他慈鲷的蛋来吃的慈鲷。

各种移动视频产品(主要形态是APP,也有网页和其他形态),以及它们背后的公司,和维多利亚湖里的慈鲷鱼演化过程非常相似。一开始满足人们用手机和PAD看视频需求的产品不多,品质有所欠缺也能生存;移动带宽条件迅速变好,设备性能迅速加强,人们的移动视频使用习惯也迅速形成之后,移动视频产品的门类变多、种群变大、适应需求的能力增强,掠食者(并购者)出现了,共生者——如节目生产商、在平台上做二次开发的厂商、渠道商——的新生态龛位也创造出来。原则上一个生态龛位中只有一个物种,但会出现很多类似的、部分重叠的龛位,一簇重叠的龛位容纳的物种有限,所以激烈竞争难以回避。

移动视频产品的主要分类已经出现,未来可能将沿着这一分类逐步细分演化,就像有的脊椎动物上了岸,有的脊椎动物留在水里,各自演化出庞大的谱系。所谓移动视频产品的“主要分类”,是异步播出和同步播出。异步满足用户点播节目的需求,同步满足用户即时观看节目的需求。目前占据统治地位的“物种”以异步播出为主,优酷加土豆、爱奇艺加PPS都是,但同步播出有很大潜力,值得资本市场关注,也值得ICT和传统电视业内人士关注。

至少有三个事实支持同步播出移动视频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第一,同步观看的需求持续存在。有几种节目不同步看就差点意思,或者差很多意思,包括体育赛事、直播新闻、视频社交。第二,同步播出更适合观众之间的交流。如果一个节目不是随时可看的,你知道此刻地球上有很多灵长目同类正在和你一同观看节目,开启弹幕、参加八卦的兴趣会增加。反过来,换成点播,八卦吐槽都像自说自话。第三,传统电视培养了大量习惯同步观看电视广播节目的用户,同样的习惯一部分平移到移动互联网上。以这样的用户习惯和广播电视节目资源为养料来源的移动视频物种往往叫自己“手机电视”。

乙未羊年到来的时候,重视同步播出的移动视频产品虽然还不像异步类别那样强大,但也有一些成了气候,有趣的例子一大一小。大的是腾讯视频,三板斧打开局面:砸钱抢占人气综艺节目、抢独播权、自制内容;砸钱搞宣传;从腾讯自己大管道导入流量。挥金如土,属于土豪。小的是Dopool手机电视,也是三招:发挥同步播出适合观众交流的属性,建立社区;利用广电国资背景弄到电视节目的合法播出权;利用技术优势和电视台、内容制作公司合作,寻求共生。走的是灵巧路线,属于工匠,亦当可行。

今年一定还有其他的公司、品牌和产品加入到同步播出移动视频的领地,竞争合作,夺取或创造自己的生态龛位。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 第10篇

(1)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其最大特点是利用卫星通信的多址传输方式, 为全球用户提供大跨度、大范围、远距离的漫游和机动、灵活的移动通信服务, 是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扩展和延伸, 在偏远的地区、山区、海岛、受灾区、远洋船只及远航飞机等通信方面更具独特的优越性。

(2) 无线接入系统。无线接入系统 (又称无线本地环路) , 就是通过无线的方式, 在有线管道铺设比较困难、投资大、电话用户密度大的市和近郊区, 或电话用户稀少的远郊区、农村、山区等地方, 提供固定电话的服务, 作为有线电话网的补充和延伸。

(3) 无线寻呼系统。无线寻呼系统是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的移动通信系统之一。我国曾是世界上头号寻呼大国。无线寻呼信息除传统的个人信息外, 还有大量的公共信息、专用信息。目前, 应该利用现有的无线寻呼网络, 朝向规模经营、文字化、自动化、大联网、高速率、多业务、多用途, 以及语音寻呼、双向信息寻呼和小区复用频率的组网方式等方面发展。

(4) 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 S。目前FPLMTS集合了各种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 用户只需使用单一的移动终端设备, 就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候, 获得与任何人进行高质量的移动通信服务, 也就是大家所期望的个人通信。当前, 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体系仍然延续了二代移动通信的传统, 趋向于采用混合组网, 既有CDMA2000体制, 也有我国自己提出的TD-SCDMA体制。

2、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史和趋势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始于上一世纪20年代, 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上一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为早期发展阶段。在这期间, 首先在短波几个频段上开发出专用移动通信系统, 其代表是美国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车载无线电系统。该系统工作频率为2MHz, 到40年代提高到30~40MHz。可以认为这个阶段是现代移动通信的起步阶段, 特点是专用系统开发, 工作频率较低。

第二阶段从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在此期间内, 公用移动通信业务开始问世。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专用移动网向公用移动网过渡, 接续方式为人工, 网的容量较小。

第三阶段从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 使用150MHz和450MHz频段, 实现了无线频道自动选择并能够自动接续到公用电话网。这一阶段是移动通信系统改进与完善的阶段, 其特点是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 使用450MHz频段, 实现了自动选频与自动接续。

第四阶段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这是移动通信蓬勃发展时期。1978年底, 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 (AMPS) , 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 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

第五阶段从80年代中期开始, 这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和成熟时期, 开发了新一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数字无线传输的频谱利用率高, 可大大提高系统容量。另外, 数字网能提供语音、数据多种业务服务, 并与ISDN等兼容。实际上, 早在70年代末期, 当模拟蜂窝系统还处于开发阶段时, 一些发达国家就着手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到80年代中期, 欧洲首先推出了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网 (GSM) 的体系。

目前, 我们正处在这一阶段的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时代。这一时代的特点是通信频带进一步加宽, 数据业务所占的比重大幅度增加, 全面走向移动多媒体通信。当今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五大技术的发展中:一是举世瞩目的3G技术, 二是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的推广应用, 三是WLAN标准的选用, 四是宽带无线技术新宠WIMAX, 五是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UWB。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导致无线移动通信的总体走势是接入多元、网络一体和综合布局。

3、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3G时代)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IMT-2000) , 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演进的以宽带CDMA技术为主, 并能同时提供话音和数据业务的移动通信系统亦即未来移动通信系统, 是一代有能力彻底解决第一、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弊端的最选进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一个突出特色就是, 要在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个人终端用户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与任何人, 用任意方式、高质量地完成任何信息之间的移动通信与传输。可见, 第三代移动通信十分重视个人在通信系统中的自主因素, 突出了个人在通信系统中的主要地位, 所以又叫未来个人通信系统。

根据IMT-2000系统的基本标准,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4个功能子系统构成, 它们是核心网 (CN) 、无线接入网 (RAN) 、移动台 (MT) 和用户识别模块 (UIM) , 且基本对应于GSM系统的交换子系统 (SSS) 、基站子系统 (BBS) 、移动台 (MS) 和SIM卡四部分。其中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内容, 也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制订中最难办的技术内容。

TD-SCDMA技术方案是中国首次向国际电联提出的中国建议, 是一种基于CD MA, 结合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高质量语音压缩编码等先进技术的优秀方案。TD-S CDMA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引入了SMAP同步接入信令, 在运用CDMA技术后可减少许多干扰, 并使用了智能天线技术。另一大特点就是在蜂窝系统应用时的越区切换采用了指定切换的方法, 每个基站都具有对移动台的定位功能, 从而得知本小区各个移动台的准确位置, 做到随时认定同步基站。TD-SCDMA技术的提出, 对于中国能够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制定方面占有一席之地起到了关键作用。

移动通信技术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特点;技术;业务

一、移动通信的定义

谈起移动通信,很多人们误以为说的就是中国移动的通信业务,其实不然,移动通讯指的是通信双方有一方或双方都不是静止的状态进行的沟通交流。移动通信的场所也不是局限在人们一时的陆地,它还包括海上和空中,它的接入方式和传输方式也不是人们想象的有线接入,它是有线和无线相结合进行接入和传输。移动通信的最终目标是让全球化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把全球各个国家紧密联系起来,让移动通信信号无处不在,让任何移动的物体都成为通信服务的对象,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找到网络,无限连通世界。

二、移动通信的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3G网络技术取代了2G网络技术,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3G用户使用移动电话接入互联网,3G使用户得到的声音传输的速度、影像清晰度的展示、图文并茂的融合等多种业务体验,但是在实际使用中,3G网络在速率、服务质量、无缝传输等方面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并且日益显露出来。据Strategy Analytics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已经迎来4G时代,4G网络在3G网络上进行了细心改良,结合80%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对当前的3G移动网络速度并不满意的调查结果,消费者对4G的网络无比期待。4G在容量、速率、功能、资费等方面会取得实质性的跨越。随着硬件设施的覆盖和普及,人们对4G网络技术的到来越来越期待。

三、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新技术

(一)新型调制技术。调制技术是一项关键技术,它决定系统频谱利用率,也是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关注的研究焦点。如何能适应复杂通信环境和多变业务需求的调制方式?近年来一直是研究人员正在致力于研究的对象,多载波调制就是一个研究成果的具体应用。剖析多载波调制的原理,它是把在传输通道的整体传输的数据流根据传播的属性分解成若干个子数据流,每个子数据流都有自己的特征,根据自身的特征去并行调制若干个载波。由于在多载波调制的子信道中,它的一些自己的弊端,如码元速率低,码元周期长等,会产生一定的滞后性和选择性衰落不敏感,这样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多载波调制手忙脚乱的各个子载波必须满足一定精度和稳定度的要求。

(二)智能天线。智能天线是移动通信技术的一大新技术,它一种自适应阵列天线。如何实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方法?方法主要是通过调节各阵元信号的幅度,和调节相位的加权因子,就能将天线的方向图可以在任意方向上进行控制,使其具有尖峰或者凹陷。发射机与接收机通过把高增益天线波束对准通信就能实现,这样在减少对其它方向上接收机的干扰的同时增大通信距离。智能天线的理想目标是一个技术问题,根据实践得出的是在发射机或接收机快速移动时,通过调节一个或多个高增益窄波束分别对准并跟踪干扰信号的方向,此时避免了同一个信道工作而互不干扰,这就实现了“空分多址”效果。智能天线其实类似于一个空间滤波器,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对干扰进行减少或者消除,无形中增加了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目前,移动台要使用自适应天线还有一定的实际困难,如体积、重量和造型等方面的限制,造成了很多的资源浪费,但自适应天线用在基站这已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三)多用户信号检测。在DS-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多址干扰(MAI)是限制通信容量的关键因素。随着移动通信应运的领域广泛,营运的用户的激增,多址干扰越来越成为困扰发展的问题,该问题的凸显使通信质量进一步下降,也影响到了客户的满意度。为了有效的保证通信质量,智能通过限制用户的最大数目来解决。为此DS-CDMA通信系统采用了有效方法,即精确的功率控制把通信双方的发射功率限制在允许的电平上。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增大扩频增益、设置自适应天线阵列和进行有效的信道编码等方法,来控制多址干扰的影响,但是,多址干扰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可避免的。多用户信号检测器是进一步设法减少或消除多址干扰的有效方式。它的最佳检测方法是最大似然序列(MLS)检测,但是它自身也有缺点,就算法过于复杂,非专业人员难以操控,所以目前此技术多用于基站。近年来,为了找到最佳的检测方式,研究人员反复试验,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设想和方案。但是仍未完全解决。

(四)无线ATM。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的主要业务是语音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与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目标是与众不同的,第三代是提供多媒体综合业务。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需要一种能灵活处理多种业务的技术,与此同时又能会在移动通信网络中获得应用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无线ATM网络应用而生。除此之外,随着便携式终端和个人信息助理机对多媒体性能要求日益提高,这就要求多功能终端适应各种环境,并在各种环境下高效地接入B-ISDN,最终实现了有线和无线多媒体融合为一体。ATM协议决定了的自身特点不支持用户的移动性,而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用户的的特性决定了其位置可能快速移动,而且在通信中的用户还会不断发生越区切换,这就对无线ATM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多层网络结构。在移动通信的发展初期,“区域覆盖”驱动是网络结构的设计和规划主要驱动力,其基本出发点是避免传输过程中出现通信死角。发展到该阶段,相关人员注意到根据用户密度与小区覆盖面积的关系,根据市区与近郊不同区域分别进行小型小区与大型小区进行覆盖。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网络的成功运营,也促使某些适应各区域的业务需求发生急剧增长,但是大型小区和小型小区相结合的网络结构仍然是单层的、互不交叠的,仍然不能满足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单层的、互不交叠的的网络结构是不能满足各种各样的通信环境,更不能满足形形色色的业务需求,于是双层网络结构慢慢衍生出来了。多层的网络结构在前面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允许网络中设置不同的停产资源层,并根据不同的相应的业务性质进行分类,寻找出同类性质的业务,并把其纳入同一资源层之中,以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资源分层可以按频段和多址方法进行分类,不同的分类采用不同的分层。对相同的层次进行资源配置和业务容量增容,解决好区层之间的不得快速连接与切换的弊端,避免重叠层之间出现“乒乓效应”。

结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得到一手信息意味着能在竞争市场取胜,移动通信给人们带来越来越的便利。可以预测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迎来一个真正的通信传播综合性强、传输宽带域宽等通信方式,在这样的通信前提下可以随时随地满足人们在不同的世界角落的全方位需求的通信方式。

参考文献:

[1] 何峻峰. 关于我国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9)

[2] 胡海明,董绍经,姜有田,王磊.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浅析[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1(05)

移动视频通信 第12篇

当今的计算机和通信以及网络等方面的技术都在飞跃发展, 就必定要求较高的移动IP技术, 才能符合时代的需要。

通信技术的发展从有线正逐步向无线转化, 使得各种无线传输网络更加流行, 例如:蜂窝网、卫星网络等。特别是最近崛起了一系列列的WLAN, GSM, PCS, CDMA和UMTS等设备和服务, 正在或即将为个人的通信服务。

在如此高速发展的形式下, 对移动IP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优化就刻不容缓了。当然, 对于移动的INTERNET技术的首要任务, 还是要保证其移动用户的可靠接入, 以及提供运行数据的因特网业务的质量。

要优化移动通信系统, 就不得不考虑Internet中的传输层协议, 即是传输控制协议的TCP, 它也是传输层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TCP的性能好坏, 是由低层协议及自身集中的表现。当然, 现阶段的TCP协议还很有很多不足之处, 在无线链接和移动环境下就会暴露出来。所以, 很多研究的工作重点都集中在异质网络的带宽和时延上, 为了进一步优化和改进TCP的性能。

1 移动IP技术的不足

要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 就需要较高的移动IP技术。现在使用最多的的移动IPv4、Mobile IPv6, 解决了两移动节点在使用中的连接点。但是因为发展过快, 很多质量上的问题没有考虑周全, 在使用中就体现出了其缺陷。

最主要的问题是在切换数据的时候时延较长, 占有时间较多, 根本就不能满足业务对包传递时延的要求和约束。为此, 在使用的时候必须对该性能进行优化, 这是当今网络技术方面的重点。这个缺陷运用到实际使用中, 就会到时移动技术在小范围内没有移动性, 大范围内飞移动性不明显。

因此, 移动IP的移动通信系统优化常采用的就是利用移动IP来进行宏观的移动管理, 从而使用经过优化的移动管理协议来管理微观移动性。

2 对移动IP技术不足的优化

鉴于其存在不足, 就采用了MPLS和GMPLS作为核心技术。这两个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对数据包的转发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同时还支持流量工程以及让端到端的服务质量得到了保证。因此, 移动IP的移动通信优化必须考虑MPLS (GMPLS) 的优点, 有效的融合起来。同时, 利用MPLS的有利优势, 达到优化移动IP的性能的目的。

当然, 随着环境的变化起其移动信号也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 质量上就会出现相应的缺陷。为此, Qo S保证机制就不得不同时考虑有线和无线网络之间的异同, 考虑移动IP在实际使用中的扩展和性能优化了。

3 MPLS在移动IP中的使用

首先要MPLS技术运行情况, 它是将二层交换和三层路由相结合的技术, 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如果分组信号进入MPLS时, 就进入的拿一瞬间就会被定好编号, 再次转发的时候只需要按照其编号即可, 根本不需要每个节点进行咨询和查找。只需要对第一次进入口时的FEC分配一次编号, 以后使用中需找编号进行简单快捷的交换即可。

了解了MPLS的运行情况, 我们再来看它在移动IP中的使用。当今网络世界, 发展前景较大的协议是MPLS和移动IP。这二者的互相兼容性较好, 可以完全的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这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为移动业务提供了高质量的保证。

现在, MPLS和移动IP的有机结合主要是采用两种架构:重叠架构和集成架构。而研究和使用最多的还是重叠结构, 即让MPLS与移动IP都各自独立的运行, 原有的各自的模块都不变动, 也不进行修改。当然, 集成架构就是将这两种集成在一起, 共同运行。

4 MPLS和移动IP技术的结合原理

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主要是看其宏观移动的管理和微观移动性的管理。宏观上, 要在CN与HA之间、以及HA和队两者之间建立LSP, 用来传输数据包。

在较大范围的移动IP网络, 一般都是由MPLS骨干网构建而成的。其中的移动节点, 大都是采用边缘标签交换路由器 (LER) 和其他的移动节点来进行通信。LER的功能比较多, 它能够转发、封装IP协议包。而带有编号的信息可以根据其编号, 且可以传输在带有Qo S协议, 能够保证的LSP上高速的传输了, 这样就可以保证其服务质量。

5 结语

将MPLS和移动IP有机结合起来, 可以大大的优化移动IP的移动通信系统。同时解决了移动IP中的三角路由的问题, 还可以提高数据包的传输性能。将MPLS和移动IP有机结合起来, 无论是整个传输过程的时延还是归属代理节点处理, 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都比传统的时延明显减小, 而且还能够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将这两种技术有机的结合, 其优点明显大于了不足之处。为此, 将MPLS运用在移动IP中, 是现阶段网络技术研究的重大方向, 其远景是不言而喻的。

摘要:在当今的信息时代, 移动通信的最基础以及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就是移动IP技术, 同时也是实现随时随地以及与任何人通过各种业余通信方式进行联系, 成为了全球个人通信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

关键词:移动IP,移动通信系统,优化研究,MPLS协议

参考文献

[1]崔蔚.主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5 (2)

[2]沈利香.无线校园网构建初探[J].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6 (2)

上一篇:激光与光电下一篇:灌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