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促进成长范文

2024-07-03

反思促进成长范文(精选12篇)

反思促进成长 第1篇

一、重视年轻教师教育反思的自觉, 坚定教师的教育追求。对于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老师, 潜心教育教学反思, 以研究的视角对待自己的工作, 在改进提升中享受教育快乐, 能够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 对于个人发展有重要意义。现实中许多年轻老师, 却鲜有此认识, 教学追求没有动力, 让人心痛。

“在应试教育疯狂得几乎无以复加的境地中, 我们听到太多无奈的叹息, 一些老师看不到光亮, 自暴自弃者有之, 随波逐流者有之”, 他们成长在迷茫的“十字路口”。作为年轻教师应有的教育成长反思与改进并未自发、生机勃勃地展开, 教师专业发展的追求意识有待于唤醒。学校管理要充分关注教师的发展困惑, 加强成长指导, 坚定他们的教育理想;鼓励其开展积极的教育教学反思, 引导他们参与专业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 获得成功, 那么, 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只有用教育研究的快乐, 充实老师的教育过程, 才能指引教师不断地走向教育追求之路。

二、重视资深教师的“反思”性构建, 丰富教师教育认识与创新。资深教师, 有丰富的教育实践, 也不缺乏众多的教育反思, 但他们的成长发展, 也有“高原现象”:面对自身的教学实践, 他们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系统理念, 教育理解支理破碎, 教学风格追求不明, 发展迷茫, 超越突破尚需最后一击, 这是资深教师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其根源诚如肖林元教授所说:“大多研训员搞活动停留在对自我经验的验证, 很少用一种课程建设的视角去反思构建, 研修活动的组织永远无法超越经验”;缺乏一种构建性的教学反思, 缺乏自己的教育主张生成, 正是资深教师发展的“困境”所在。

“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年轻人重在教学“器”的塑造, 是教学基本原则指导下教学诸要素“技”的融合、修正, 应注重的是提高运作水平, 加深教育理解;而资深教师的教育反思则重在“道”的追求, 源于个体教育实践, 升华出共性的教育理念, 产生独特的教育理解与内涵。学校管理区分用力, 创设教师成长平台, 发掘和展示教师风格和特点, 以优异教师成长, 回馈学校发展。

三、重视教师教育“反思”, 发现教育追求目标。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之“思”, 离不开学习, 向教育实践学习, 向同行前辈学习;学习传统教育名著与思想, 产生教育智慧。学习的过程, 不是短时的应境与表现, 而需要的是教师恒久的教育热情。

教育“反思”的基本视域要从“价值、意义”的基本角度去认识诠释教育。反思教育施为如何尊重生命发展的规律, 充溢于“人“的发展期待;反思教育如何改进, 拓展教育中的学生生存空间, 保持学生童年的舒展;教育承载人的发展快乐。于此反思, 展现教育的使命与活力;要从教师教育情怀与发展的角度反思教育, 反思教师的教育激情与生涯追求, 升华教师教育的理性思考与丰富实践, 创造生动的教学意境。没有崇高的教育情怀, 怎能培养出宽广高远的学生?怎能包容学生丰富的个性与张扬?所以, 反思要充盈在教师教育的内心世界中, 做幸福的教育人;要能够立足现实发现问题, 完善、超越并提出解决问题。以课程“三维目标”的实施为例:多年的培训指导, 教师理念上知道, 实施中无法落实, 课堂教学体现分割生硬、机械呆板, 反而使课堂失去应有的自然与和畅。于是马斌在《让教育之美蓬勃幸福校园》中提出:“美的教育才能贯穿天性之始终”;“要从发掘教育之美向美的教育前进”。用“美”整合课程的三维目标, 有明确的现实意义, 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于是产生了“让美成为物理课堂的本真追求”之教学实践。

四、重视教师教育“反思”参与, 拓宽教育改革之路。《人民教育》“年终综述”发表《教育期待深度变革---对模式、有效教学和童年价值的思考》一文, 指出:教育期待深度变革, 打响加快教育改革的春雷。教育深度变革, 必将以教师参与的深度反思开始。只有教师的深度反思, 才不致使先进的教育理论停留在口头上, 才能更普及优效地走向实践。重新审视教师教育“反思”现状, 可以给老师和基层学校管理更多的启示:教育需要更多教师以建构之思想直面实践, 个性化而又人文化的拓展教育之路, 给学生以个性和健康;教育离不开教师的反思, 反思是教师教育生命自主化成长的阶梯, 是奠定教师参与教育深度变革的基础。

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第2篇

摘要:反思是校本教研的核心,每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逐渐地使教师由经验型教师转变成学者型的教师。同时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反思校本教研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吾日三省吾身”。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这几句话说明了人要进步、要成长、要发展就要反思。我们从哲人的观点可以看出反思的重要性。今天在全国上下都大力提倡的校本教研中,反思是校本教研的首要核心。可见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反思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学会静下心来不断叩问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因为只知道重复,一味照搬,教学工作只能是“年年岁岁花相似”,绝不会出现“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新气象的。也只有反思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为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美国心理学家吻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在校本教研中,“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最基本的核心要素。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不仅仅指教师个体的反思,又包括教师群体间共同的反思。归纳起来,反思应该分这样几个方面:

1、反思教学设计,也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前反思”。指的是教师反思在教学中是如何收集、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的;做出教学决策的基础,包括情感体验、信念,价值观和道德等成分,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等。它深刻地影响教师对情境的理解,影响到所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方式等。同时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行之有效。

2、反思教学行为,这是教学过程中的“行动反思”。指的是反思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地说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包括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态度、行为、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最终达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的目的。(1)反思教学态度、行为。为了更好地调控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自然要对自己的已有态度、行为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检讨自己的教学言行。教学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认知、达成教学目标的师生共同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行为的合理与否。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一般包括:教学行为是否明确;教师的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教师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在教学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2)反思教学策略。抓住教学策略的反思,就是抓住了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反思,抓住了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何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反思。如可以反思这些方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的教学策略,如何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策略等。(3)反思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

通过这种反思,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教师对成功的经验归纳整理,作为自己成长的动力,教师对问题性经验作批判性分析,这样他就能主动地将与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重审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教学问题。按照教育家杜威的说法,当教师进入反思时,应该是自觉地、积极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行动,即使不会令人满意或非常劳累也会坚持不懈。

3、反思教学效果。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后反思”。主要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及未能达标的原因,将来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等。从而达到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每位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的教学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反思,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使教学和反思有机结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总之校本教研中的“自我反思”不仅仅是回忆或回顾已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而是要通过教学主体的不断探究、质疑,找到其中的问题和答案,审慎地考虑教学实践并不断矫正不正确的教学行为,是合理地进行自我评价,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指导未来的教学行动,这样使自身的教学具有发展的价值、创造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价值,使自我经验型的教师发展成为学者型的教师。同时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作者姓名:白芮鸿

作者单位:河北省易县教研室

邮政编码:074200

联系电话:***

进行反思教学促进专业成长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 反思教学 专业成长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我尝试进行反思教学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从中有几点感悟。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 好"、"坏"这两个词语是人们对他人进行的经常性的总体评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也经常使用这两个字眼来片面的形容每一位学生,新课程改革进行一个学期以来,静下心来,我再次细心的解读新的课程标准,新课标中对学生的评价也进行了相应的新的改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全面实施评价机制,应该注重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互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相互评价的提高,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方法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由此,使我想起了自己的新课程实践。 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会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反思的重要性,我在几年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养成反思的习惯,通过反思课堂教学进行学习、研讨、修炼、提高,反思性教学是教师监控能力在课堂教学的有效运用。

1、用心体会,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上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等。 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的大班教学中,讲授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接受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问题。有的学生一节课就能掌握,但有的学生需要2课甚至3课时,如何使这种“吃不饱”或“吃不了”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自觉地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参与程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我在上每节课时,对自己所要讲的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讲都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中,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后的回顾,如课前预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构想出可能的教学效果;课后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的呈现是否清楚、合理,教法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 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2、悉心沟通,尝试改进。 尝试改进是在弄清了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如果缺乏沟通,即使发现问题也难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

3、潜心讲究,调整反思。 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因的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发现新的问题,谨慎地追寻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它改进措施从而找到问题症结所在。要成功地调整反思,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而且还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取向,应该说:教师教学方法得以实施,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关联,教师在课堂上所有活动的取向性与学生在课堂活动的参与性也是相关联的 实践表明“反思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教师的监控能力不断得以提高,而对教学中的问题可以应对自如。 新课改提倡:对学生的评价的多元化是从主体多样化、角度的多样化、尺度的多样化来进行评价的,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的方式和家长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参与,分析儿童的言语或非言语表达。如果说,这位学生的进步是老师的教育,那应该感谢那位给予他鼓励的学生家长与这位学生的求知和进取,更应该归功于新课程的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多用鼓励和表扬,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把学生的长处和亮点用爱去"筛选",加以肯定并且"发扬光大",犹如播种希望,将会收获一个金灿灿的秋季;循序渐进的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新课改实践中,使新课改下的学生真正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反思促进学困生成长 第4篇

基于此, 我校实行了学困生反思制度, 每位任课教师承包三名学困生。学困生对自己一周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深刻反思, 每周上交, 由承包教师写评语, 帮助学生调整自己, 并给他们提出下一步的目标。通过长期的实践, 学困生转化工作效果比较明显, 多数学困生如期地实现了转化。

一、反思摘录

下面摘录的是几名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写的反思及其教师所做的评语:

反思之一:自制力差型

学生刘×:老师常说, 我们都是好孩子, 只是身上有些小毛病, 只要改正就好了。我不太懂事, 不听话。上课爱说话、爱打闹, 跟老师顶嘴、接话。我也有优点, 脑子好使, 记忆力好, 体育素质很强。我的最大优点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及时改正, 我的最大缺点是太放纵自己了。我今后要严于律己, 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

老师: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本质上是好的, 身上的小毛病是日积月累形成的, 现在你已经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 改正身上的不足, 从小事做起, 从点滴做起, 培养自己的自控能力。纪律是一种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纪律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要树立正确的纪律观念。下一步, 要从管住自己的口、手开始做个遵守纪律的学生。

反思之二:心灵孤独型

学生王××:这一周的表现与上两周相比我有进步。我做到了上课不随便说话, 但总是不爱学习, 总是无意地避开它。说好了下节课要学习, 可是, 一上课我就头痛, 看书也看不下去, 总是闹心。我有时觉得人活着是一种痛苦, 到不如死了轻松!我觉得我现在很不快乐, 有时觉得很伤悲, 很想大哭一场, 但却不知为何哭。我觉得我很孤独, 我很寂寞。是我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不学无术的坏孩子, 老师对我的好, 我会永远记住, 让老师看到我下的决心。

老师:看到了你反思自己, 老师很感慨, 怎么能这样看待自己, 这样悲观呢?你有很大进步, 有体育特长, 虽然你有不足, 但依然有一颗善良的心。你的为人诚恳、正直, 尊敬师长。你有集体荣誉感, 越野赛上积极努力, 为班级争了光, 这是许多优秀学生所做不到的。

反思之三:行为不规范型

学生李×:这周我接话, 说话的毛病已经改了许多, 但我要做得更完美。比如上课要有一个好的坐姿。前几天我到北安打乒乓球赛, 一个队员歪斜着坐着, 教练员老师提醒他, 让他端正坐姿, 他不但不改, 还顶撞老师, 险些被教练老师清除场外。这件事, 使我懂得, 坐姿代表一个人的形象。我要保证每节课有良好的坐姿, 同时, 也希望老师监督我, 严格要求我, 使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老师:你能够从自己经历的事情中体悟出人生道理, 是一件好事, 希望你能够用自己所感悟的道理去约束自己, 调整自己的行为,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要克服懒惰的思想, 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作为支撑,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会受益终生的。

反思之四:学习习惯不良型

学生赵××:我这周听课的效率不高, 课后没有及时的巩固复习。应该把前一周及前几周老师讲过的知识进行有计划的复习, 做到温固而知新。同时, 进行课前预习, 保证有目的的听课。这也是我在下一周要调整的行为。

老师:我通过一年来的观察, 认为你是一个聪明的学生, 有明确的学习动机, 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 你的学习成绩不够稳定。究其原因, 正如你所说的, 缺乏课后的巩固复习。从本周开始给自己拟定一个学习计划, 每天按照计划合理安排复习的进程和相关内容。长期的坚持下去, 你的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二、反思的益处

1. 增强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 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 只有自己和自己心灵的对话, 深刻的思考反思自己的言行, 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走向成长、走向成熟。每一次学生完成反思的过程就是教育自己的过程。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才能找到的有效的手段去解决问题。长期的经常的反思, 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 意志力也会不断的增强。

2.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平时的教学中, 学生不太愿意与老师讲真话, 讲心里话。通过写反思这种形式, 学生毫不保留地与老师讲了心里话, 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走入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被关怀关爱的情感需求得到进一步的满足, 使师生之间多了份理解和尊重, 使学困生获得了更多的勇气和力量。使教育的效能提升, 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增强。

3. 加快了学困生转化的进程。

经常性的反思使学困生能不断的诊断自我、审视自我, 在不经意间获得了点滴人生道理。通过教师每周的评语, 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学困生重建自信, 调整自我。帮助学生制定计划, 要求他们分步实施, 并且通过行动落实计划。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 对他们的计划落实进行有效的跟踪, 不断扶持他们, 直到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控制自己。

4. 养成了学生良好的习惯。

我校制定并实施了“五市二中学生听课基本要求”、“作业的基本要求”、“每日必做的十件事”等具体学习规范, 通过教育使其内化为学困生的自觉行为, 使他们有较强的规则意识, 通过强化, 使之成为习惯。

三、反思应注意的问题

1. 反思不是检讨。

最初学生写的反思就是检讨书, 检讨自己的不足。一次次的检讨, 只能是不断地加强自己对自己的否定, 很难建立起自我认同感。因此, 写反思要用辩证的观点审视自我, 既要写缺点、也要写优点, 尤其要写一点点的变化与进步。

2. 反思要从小处着手。

每一次写反思建议学生写小计划、小目标、小点子。同时要求他们每天都改进一点点, 最终就会有巨大的收获。每天对自己的身心进行一点点微弱的调整, 身心状态最终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不要寻求太大、速度太快的改进, 每天只寻求一点小小的改进就可以,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 才能出现我们所希望的改变———而且一旦出现了, 这种改变的效果就可以一直坚持下去。

3. 反思要有激励、奖励机制。

行为心理学家B.F.斯金纳在阐述自己的“积极强化疗法”理念时, 就曾清楚地表述了怎样通过激励机制来塑造行为。不管你是让自己还是让别人渐渐养成更好的习惯, 一个小小的奖励或许是最好的动力。我们学校定期对阶段性转变快的学困生进行表彰, 颁布发证书, 并给家长发喜报。

4. 反思要做到持之以恒。

写反思要坚持长期, 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的培养和强化, 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不要急于求成。况且, 初中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时期, 他们是情绪多变的、不稳定, 有的时候会出现反复, 所以, 写反思要坚持长期。

教学反思促进中学教师成长 第5篇

作者:邢娟 来源:海南省海口市机关幼儿园(2011-11-4)阅读数: 148 网友评论:0 条

一个教师在生命过程中可以自然地成长,但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则需要用心去努力达成。反思性教学是一个能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反思性教学 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剖析 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换言之,反思性教学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幼儿如何学,提高教育评价的能力。正如丽莲?凯兹指出的“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去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这就是反思教学的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教育评价内容也凸显了反思性教学的理念:“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依据这一理念我园促使教师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考察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情境教学的能力。通过反思使教师逐渐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以下几方面是我园在反思性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园在贯彻《纲要》的同时开展的《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国家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开始进入反思性教学的尝试,刚开始尝试教学反思时,教师思想有一定的抵触,认为反思虽好,但我们整天忙个不停,只要完成任务就不错了,那有时间去反思,有时为了完成反思教学任务只草草几句应付了事,针对此情况,我们组织学习了《纲要》解读及有关反思的理论和经验,抓住重点,以点带面,把说课和反思结合起来。如:在全园示范《西瓜》、《一物多玩》、《铃鼓舞》等活动中当场说课和反思。然后共同探讨,并发放问卷表(如:你认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教学反思有必要吗?如何理解教学反思为实现“既发展幼儿又发展教师自身”的理念等)。同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如:先从对某个活动——一日各环节——构建课程——环境创设等进行插叙、夹叙夹议、大段论述等反思的方法)。也就是遵循计划(设计活动)——实践(组织活动)——反馈(改进)——再计划——的环节或用小结性思考等方法进行反思性教学。如:在

中班的剪贴活动《小小服装设计师》中,首先,在活动的导入部分,主要是让幼儿跟着乐曲进行时装表演,然后教师出示服装模型,启发幼儿想象。教师与幼儿的对话如下:

老师:看看这几件服装,你准备怎么设计、装饰它呢?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孩子们是这样回答的:

心宇:我可以把它设计成和我一样的裙子。

马宇杰:它可以设计成男孩子的衣服,再给它装饰一下就可以了。佑佑:对啊!我们一起装饰就可以变成漂亮的衣服了?? 老师在这个环节当中是这样进行教学反思的:因为幼儿对服装已有一定的认识,平时储存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气氛很好,幼儿兴趣很高,个个都畅所欲言、跃跃欲试。这时候需要老师主导作用的参与和发挥,及时把幼儿的思维集中并有意识地引导到新的活动环节中。教师才能真正起 “支架”的作用,引导幼儿积极地设计自已的服装。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教师就是以这种方法依次进行了以下各个活动环节的反思,最后,在整个活动结束后再进行了小结式的教学反思:本活动不仅体现“尝试发现——交流讨论——表达——设计——新的尝试” 的教育特点,还在每个环节中都尊重幼儿的意愿,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体现了反思性教学的理念。

我们鼓励教师这样对每个活动都进行反思,每月在全园交流一篇自己的反思并把它归入个人资料包,现在老师能把反思当作自己的“必需品”,而不是“保健品”,也不会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逐渐提高反思能力。经过一系列的思考训练,使全园教师在实践中感受反思教学的意义,在感受中提高对反思教学的认识。增强了反思性教学的意识。

由于我园教师具有多年的说课经验,也就是初步具备了在活动前能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去钻研教材,分析学情,提出设想以及方法等找出依据,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教,幼儿为什么这么学等的能力。又注重了以《纲要》的新理念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教师能较快地驾驭教学反思,如:王晓丹教师组织的科常活动《有趣的筛子》中,幼儿对筛子很感兴趣,探索的欲望特别强,一拿筛子就不停的玩,一会用玉米和花生、一会用面粉和小米混在一起筛,忙的不亦乐乎,活动快结束时,教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本以为幼儿会热烈交谈,可是幼儿反而沉默了,这是为什么?王老师意识到问题和对现状不满意程度而试图改变它,这时反思也就开始了。教师意识到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并不是撒手不管,教师应在观察、倾听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发挥教学机智,从幼儿的行为表现、符号表征中把握幼儿的发展脉搏和活动方向,随时调整活动的策略、计划,要抓住重点,内容不能太多,条理要清晰,并增加幼儿活动记录本等,教师弄清问题的症结后,再一次组织活动时就避免了前次活动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实,每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都令教师和孩子们兴奋不已,而教师也感到快乐无穷,开始乐“惑”于疲。作为教师,不仅要在一日活动中随时发现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以此作为教育的契机,而且在活动后及时进行反思非常重要,即让教师“身在此山中,还要识得庐山真面目”,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反思,教师认为:把立足点放在幼儿一边,尊重幼儿活动的权力,满足幼儿的需要,关注幼儿活动的过程,关注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同时也会运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将社会认定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幼儿。

可见,通过反思,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提高。真正促使教师逐渐向研究型、专家型、学习型的专业化成长。曾经的教学困惑已经不再是教师的负担和包袱,而是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成长的“动力”。教师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学思维“自动化”,通过不断地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考更深入,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更成熟了,发现问题的眼光也更敏锐了。应该说,是反思帮助教师自身获得了专业化成长,更好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教师的反思成长促进了着全园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师的反思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全园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通过多形式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特别把教研活动当作一条最有效的途径,以往观摩活动,再如:小三班是我园《尝试教学》的实验班,在平时幼儿活动中,俞孝源老师发现,大部分幼儿缺乏自主地去尝试,为什么?该教师对自己组织的美术活动进行反思:平时教师较注重自认为完成的好的幼儿,使的部分认为画的不好的幼儿缺乏自信心,害怕失败、害怕同伴看不起、害怕老师责备等,从此压抑自己的意愿,没有自主、主动的表现。于是创设了《涂鸦墙》的活动,给幼儿充分的自主空间,鼓励幼儿不怕失败,勇敢去尝试,然后再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帮助指导,在从涂鸦到绘画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主动性。老师的反思教学方法如下:

1、在活动初期主要是培养幼儿主动涂鸦。

老师向小朋友介绍了班上新布置的大幅墙饰——涂鸦墙。

老师:“从今天开始小朋友可以自己在‘涂鸦墙’上画你喜欢的东西好吗?我们一起来画画。”

观察:又一会儿,汤雅茹小心翼翼地上来了,开始在墙上涂了两圈。又过了一会儿,郑泽宇、黄道广也上来涂涂画画。

反思:有了第一次新的尝试,后来每天都有小朋友自己在墙上画画,平时不

动手的小朋友都主动参与进去了。

2、在实验中期,主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绘画。

老师:这些天老师在观察当中发现,“涂鸦墙”一直是幼儿最喜欢的“伙伴”。幼儿:俞老师,我要画画。

老师:好,我们一起来画画。

反思:不同以往的教学中,有很多小朋友会说“老师,我不会画”、“老师,我不想画”,这可是从“我不会画”到“我要画画”的表现,幼儿慢慢地有了主动建构的意识。

现象:我参与到幼儿的“涂鸦墙”中,画了一个不是很漂亮的苹果,画完我就走开。旁边的李衍桦不解地看着我。

反思:抛下一个不漂亮的苹果是我实验中期的目标,我以伙伴的身份参加涂鸦墙,画一个不漂亮的苹果,让幼儿觉得老师和小朋友画的差不多,不会有心理压力,信任我就是他们的伙伴,无意识地引导幼儿从无规则的涂鸦过渡到有规则地绘画)。涂鸦墙上慢慢地有好多各种各样的苹果,还涂了颜色。通过涂鸦墙,小朋友都变得很主动,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3、在实验后期组织幼儿参与大型意愿画。

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幼儿能初步地通过想象以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于是我决定组织幼儿参加大型意愿画。如:我让幼儿在涂鸦墙上画自己的家,通过涂鸦墙,让幼儿感受到很多小朋友的家合在一起就是我们的家乡——海南岛,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情感。

4、最后,老师进行了小结。

反思:在别人看来,孩子的这些涂鸦墙,显得比较乱,不规则,而在我看来,那都是幼儿的作品。这“乱”中都展现了各个幼儿的情感情绪、兴趣爱好、与同伴的交流。我们当今提倡的就是如何让幼儿自主主动地表达自己的各种意愿,教学中如何注重个别差异。这都需要给幼儿空间、时间,老师不要太多地干预,这篇二:关于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问题的探讨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问题的探讨

摘 要: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思考,是教

师具备初步研究能力的体现,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提高教学

水平的重要动因。本文通过对教学反思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与研

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若干建议,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学反思 实施建议

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

用,是教师提升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开展教

育研究的新途径。考尔德希德认为:“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

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1]许多教学名师的成长经历表明,教学效能和专业素养的跃升得益于科学合理地反

思。然而,当前部分中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还存在着

诸多不足,有些甚至步入误区而不自知。因此,为更好地服务于教

育教学实践,有必要对反思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具体分析并积极寻

求对策。

一、反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反思一直很受关注,借助反思可以促进教

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

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思意识不强,理论功底薄弱。

很多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反思的价值及其重要意义,只看到反思会 增加工作量,没有认识到反思对自身成长和教学工作的巨大促进作

用,反思意识即使存在也很薄弱,因而在教学工作中常产生抵触情

绪甚至排斥反思。有些教师认为教育教学理论高深难懂,与实践关

联不大,加上工作繁忙,因此忽略了理论学习,造成理论功底薄弱。

此外,部分教师平时参加进修培训及学术活动的机会太少,影响了

业务水平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导致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停滞

不前,而缺少了坚实的理论和专业功底作支撑的教学反思注定难有

实质性突破[2]。

(二)缺乏合作氛围,交流存在障碍。

成功的教师善于营造氛围浓厚的教学反思环境,友好、和谐的合作与交流氛围有助于开展反思,但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反

思的氛围仍然十分薄弱。许多教师依然视反思为额外的工作,仍旧

习惯性地将反思排斥在常规教学工作之外,原因在于分数至上的观

念仍然在学校考评机制中占据统治地位,教师的个人价值体现在学

生取得的成绩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成绩,教师之间的竞争很

激烈,平时在工作中相互提防,患得患失,尤其害怕失去竞争优势。

在这种缺乏信任与合作精神的消极氛围中,交流与反思会变得相当

困难,课堂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提高。

(三)实施方式单一,缺少方法指导。

反思目标的多元化必然要求反思方式的多样化,单一的反思方式 是无法很好地完成所有的反思任务的。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集体

备课、写反思日记、学习教育理论等反思方式,但很多教师为图简

单省事,往往把教学反思等同于写反思日记,造成反思方式的单一

化,不利于教师反思水平的提高。另外,由于教学过程中环节很多,内容庞杂,信息量很大,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寻找反思的最佳切入

点,如何恰到好处地选取有意义的反思目标,反思的深度与广度也

不知该如何把握,这些都是反思实践中较常见的问题。此外,当前

教师的反思大多停留在教学技术层面上,缺少对教育观念、学生问

题、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等深层次问题的反思[3]。

(四)概念理解有误,反思缺乏主动。

许多教师是参加教学观摩活动之后才对反思有所了解的,但对反

思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误将反思片面理解为“批判”,认为是对

教学成绩的全面否定,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受到打击,产生挫败感。

原因在于教师平时缺乏系统化的学习培训,教学观念得不到及时更

新,教育理论基础不够扎实,教学经验的改造和提升缺乏理论指引。

另外,部分教师缺乏主动反思意识,没有积极主动地反思,只是把

它当做应付上级检查而被迫去完成的一项任务,因此,他们的教学

反思大多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泛泛而谈,草草了事,自然无法体

现教学反思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二、对有效实施教学反思的合理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觉反思意识。

尽管新课改早已在全国推行多年,但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根深蒂

固、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已成教师的固定工作程序,教

学反思仍被排除在常规工作环节之外,这是因为教师仍视教学反思 为额外负担,没有意识到反思在自身专业成长中的促进作用。叶澜

教授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

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4]。要唤起教师的反思意识,就应从转变教

师的传统观念入手,通过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激发教师参与反思的热情,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另外,还可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以培

养反思的自觉性。当前的教学反思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发自内

心需求的自觉反思,另一种是源于外部压力的被迫反思。反思内化

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会产生实效[5]。因

此,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将反思意识融入常规工作中,多角度、多层

次反思教学实践,使教学行为更符合教育规律。

(二)注重实效,运用多种反思方式。

反思必须注重实效性,不能流于形式,只做表面文章。一般认为

同事间讨论的反思形式实效性最强,而撰写反思日记的实效性不够

明显。其实每一种反思形式都有各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根据实

际情况作出理性分析和选择。自我反思是最为常见的反思方式,简

便易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但囿于反思者自身的素质,难以进

行深刻而准确的反思。范梅南认为,仅凭个人经验进行简单描述的教学反思是难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的。因此,教师要提高教学反

思的水平,接受专家的指导与建议不失为一种好办法[6]。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与同事进行现场交流互动的反思模式被认

为最有实效,但这一模式易受人际关系因素的干扰,各方利益冲突

及其他方面的原因都会影响到交流的有效性。因此,为了取得更好的反思效果,教师应对各种反思方式进行优化组合,尽量扬长避短,形成自我反思、专家指导、同事交流相结合的反思方式。

(三)系统学习,加强反思方法指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提请教师们注意:“他们的入门

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

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7]事实上,教育教学实践中诸多的困惑

和迷茫,主要还是与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有关,如

果自身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又不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教学理念,那么反思能力将无法获得本质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参加教育

科研和接受高层次的进修培训等途径,获得专业指导以加深对教育

教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8]。另外反思离不开科学方法的引领,培

根认为:“没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就如在黑夜中摸索行走。”有效的反思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对失误做法的检讨或是对错漏内

容的补充,又可以是对成功经验的总结或是对教学困境的破解,还

可以是对反思方法的反思。唯有正确运用反思方法,才能提高教学

反思的有效性,提升反思水平。

(四)创建环境,营造合作反思氛围。篇三: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摘要: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是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根本体现与核心。学科知识是教师的基础性必备知识,而教育学科知识、教育技能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等不断发展丰富的“?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才是教师专业的标志性基点。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则可以使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宜性,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 求。

关键词:专业化成长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人才素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当然也离不开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儿童的教育和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无论是现代儿童观、教育观的确立,还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都必须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的提高上,并通过教师来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因此,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的:“为组织适应未来的教育,我们需要有新型的教师。”正是面对着这一迫切的现实需求,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将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专业化作为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以促进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且良好外部环境的创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如积极地为教师提供接受专业职前教育、在职培训的机会和条件,确立严格的教师选拔和任用标准,建立教师专业组织和形成教师专业规范等。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

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在教师整体素质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教育学科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和教育实践知识等“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的比重远大于学科知识的比重,而且这种趋势将随着教师专业的不断成熟而加强。所以说,学科知识是教师的基础性必备知识,而教育学科知识、教育技能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等不断发展丰富的“?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才是教师专业的标志

性基点。

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是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根本体现与核心。笔者从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谈谈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一、专业阅读——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奠基。

邃、豁达、智慧、仁爱,让听者觉得是一分享受;也有的教育者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可谓逻辑缜密,但是在问题的讲解中,语言贫乏、缺少感染力——犹如一杯白开水。那种捉襟见肘、黔驴技穷

的痛楚一直鞭挞着自己的职业良心。

时下的教育中,教师们疲于繁琐的教育教学事务,有心读书的教师在逐步减少,有阅读计划的教师更在减少。即使是读书,也仅仅是读考试之书,读教参之书,读应景之书,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我国思想家张潮曾经说过:“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教师的阅读,要读出教育的知识,读出教育的思想,读出人生的感悟,读出教

师的个性,读出为人师表的真谛。

读书,能够是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传承着学习和创造的快乐。酷爱读书的人,是自己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分享的内在需求,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

力。

二、说课、听课、评课——教学技能锤炼的“三步曲”。

说课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育教学理念,口头表达自己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进行创造性设计的一种教研形式。通俗地说,就是阐述“教什么内容、为什么教这些内容、怎样教和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说课活动由解说和评说两

部分组成,重点在解说,评说则是针对解说而进行的评议、交流和研

讨。

听课是一种立体性综合技术,卓有成效的听课总是听课者以认真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前提;以原有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参与为基

础;以看、听、想、记等多种听课活动协调作用为保证。

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作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在评课过程中,根据上课教师提供的课堂教学实例,交流教学思想,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帮助、指导上课教师和参与听课活动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通过评课,是参与活动的全体教师,从一个课堂教学实例中吸取长处,学习教学方法,改进不足,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

水平的目的。

三、反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师的自我觉察能力和自我反省水平得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获得不断发展。因此,反思是教师专业化能力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要促进教师教育反思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反思意识,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来认识和看待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总结经验,分析得失;其次,应掌握正确、有效的反思方法与途

径;再者,需对教育实践的反思与理论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以

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归纳出规律。

我们十分强调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学生的创造力源自教师的点拨与发现。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创造性思维的教师能培育出创造性的人才。不断的反思是教师新方法,新观念的宝贵来源。一个具有反思能力、具有反思习惯与态度的教师,才能从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持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检讨、改进、并形成越来越丰富的职业技能。

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这种培养模式正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美国大教育家杜威认为,反思是处在直接经验的情境之中,是从疑惑的状态中形成的思考形式。反思的本质是有目的性的心智慎思活动,旨在发现有的情境下,缺乏什么,应作何种改善。杜威还认为反思是人类为追求美好的生活,寻求与不断改变的环境相互调和所产生的行为,所以需要个人的主动作为、解决问题、反思性思考、以及从经验中学习,才能随时保持成长的状态,有能力适应环境的需求。如果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建立在反思之基础上,便容易使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与经验之间产生有意义的联结,这样不仅可以有丰富经验的意义,更可以拓展教师

以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第6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方法 反思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115-02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展开。这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课程改革,需要一批有改革意识的教师来操作,从理论和实践经验上来看,教师本身的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接受各种教师培训外,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适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进行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理论支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强调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首先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育部兴起之后迅速波及并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界。

教学反思又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從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是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因此,“教学反思”已几乎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在这一背景下,“反思型教师”几乎成为理想的教师类型。

二、教学反思的类型和内容

教学反思从时间角度,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种类型,相应地它们也有不同的反思内容。

1.教学前反思

教学前反思的主要根据是经验,有利于对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教学前反思这一环节,要求各位教师在对前一阶段教学工作中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已有教学经验,并借鉴他人教学中的长处,以局外人的身份,对自己的教学准备、设计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充分酝酿,反复比较、选择,形成教学设计和准备的最优化,达到最佳的教学准备状态。

2.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反思的主要根据是学生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及时、自动地调节自己的教学过程,在这一环节,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面对课堂复杂的、动态的情况,能够敏锐地洞察,迅速地作出判断,发现问题,及时调节、修正,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反思其实是对某一教学活动或某一阶段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总结。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思,对教学的整体结果进行归因和评价,及时地通过自述回忆、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广泛吸取有关经验,收集自己教学活动中的信息,深入细致地探讨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不断反复地实践、反思、总结、概括,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后反思的主要根据是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的新信息,有利于教学经验理性化。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用在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在三种教学反思中,相对而言,教学后反思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后,通过比较、领悟,即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堂课的得与失,想一想,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性是否调动,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优越性是否体现,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然后把这些原始材料,写成随笔记录下来,作为教师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教科研的题材,对于教师来说可谓是无价之宝。在教学后的反思记录撰写时,我们应主要注重:

第一,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第二,反思教学中的失败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第三,反思教学中的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

第四,反思教学中学生独特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三、反思的基本方法

科学的反思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反思的常用方法有:

1.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是指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

2.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同伴交流研讨来检讨自己的教学行为,理解隐藏在教学行为中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

3.课堂实录反思法

课堂实录反思法是指通过录像、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整个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的方法。在观看课堂教学实录时,应注意比较哪些地方按原教学设计进行了,哪些地方进行了调整,哪些地方出现了失控,然后在借鉴中自我反思。

4.教后记反思法

教后记反思法是指把教学中感受深刻的细节记录下来,写成教学后记、教学案例的方法。

5.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螺旋式循环的研究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实践,它是一种行动与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要求边实践边研究,从实践中提炼观点,然后用于指导。

6.课后备课法

课后备课法是指教师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7.阅读新知法

阅读新知法是指教师采取各种手段搜集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信息,通过阅读相关的信息获取与自己过去不同的想法和价值观,帮助教师接受新的信息和观点,为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新的解释、见解和可能的新方案。

四、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1.习惯培养

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极为重要。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个体的反思来源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發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完善。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自己的反思习惯就会慢慢养成,这样自然能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正确的反思认识、强烈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的形成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2.自我剖析

自我剖析既是教师对自己进行批判性反思的过程,更是自我提高的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人都有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来自于内在动力的激励作用要远远大于外部约束的激励作用。教师经过不断自我剖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最终得以自我提高,这种不间断的自我剖析活动,就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随着这种活动的不断成功,教师的自信感和自尊感也就随之加强。这将成为教师进一步完善自己和提高自己工作水平的强大动力。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是专业工作者,是受过较高教育的人,教师完全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调整或改进。自我解剖是痛苦的,特别是找出自己问题的过程更是难堪的,因此学校应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鼓励教师自我剖析。通过自我剖析,一旦找到了问题,特别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会获得不断前进的动力,也会带来主体精神的享受。

3.勇于借鉴

把其他教师作为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为此,一要认真做到经常性地进行学习性听课,特别是听优秀教师授课。通过对照反思,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同时要善于吸纳他人的成功之处,并有效地融入自己的经验中。但不要片面地模仿,而是主要吸纳他人的思想。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模仿不来的,一味地模仿往往会出现“四不像”的不良效果。二要虚心听取同行教师或听课专家的反馈意见。教师虽然经历了自我剖析的过程,但常常因为“身在此山中”,往往会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情况。这时同行教师或听课专家的意见就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为此,应尽量减少背对背的评课方式,加大面对面的评课力度。因为面对面的评课能把问题分析得更清晰、更透彻,使被听课教师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况。若要真正做到面对面的评课,关键在于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评课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发现并解决问题,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在评课过程中,不应带有其它功利色彩。

4.善于吸收

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衡量教师工作的质量也必须从学生的发展上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反馈意见应该成为教师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在反思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获取学生意见或建议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仅知道一个量化分数没有太大作用。让每个学生写综合评价是一种很好的做法。综合评价应着重反映教师的不足,并要求学生给出改进建议,以作为教师修正自我的参考。

5.勤于撰写

教学后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备课形式,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过程;它不但有利于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写教学后记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注意两方面问题。

第一,在内容上可以有所侧重。一般来讲,其内容包括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教学内容的调整、补充是否合理;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教学理念是否出现偏差;外显行为是否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等。无论记载什么内容,必须抓住自己感受、领悟最深的东西。或是成功之处,或是失败之处;或是激情状态下创造思维的灵感火花,或是个性化的内心体验;或是教学中的困惑,或是教学中的疑难等。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认真反思,就会将真切、丰富的教学体验和冷静的教学理性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把反思提高到更高的理性层面上。

第二,在方法上可以不拘一格,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遵守以下原则:①及时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感悟,往往很难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特别是灵感性的东西往往转眼即逝,因此,课后应及时做好记录。②真实性。教学后记贵在求真,贵在一分为二,做到所述事实真实,剖析问题一针见血,分析教学实事求是。切不可为了应付检查而自欺欺人。③服务性。做教学后记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查找差距,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无论怎样写、写什么,都应该有利于新一轮的教学过程。因为教学后记既是上一轮教学过程的延续,又是新一轮教学过程的高质量准备。

尝试成功,品味失败,教学实践让我们深信:走内涵发展之路,是时代发展的呼唤,更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教学反思让教师与学生拉近了距离,教学反思让教师拒绝平庸,教学反思让教师懂得创新,教学反思让教师提高了课堂效率,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的工作习惯。

参考文献

1 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开展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第7篇

教学反思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认识水平来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改善教师教学行为, 促进教师能力发展,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幼儿教师要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和自身的专业水平也必须进行教学反思。现在很多幼儿教师都在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反观自己教学的得失, 通过教学案例、活动方案、教育心得等教学反思的手段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笔者所在的幼教中心在教研工作中就积极倡导教师开展个体和集体的教学反思活动。

一、个体反思

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 学会反思, 形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我中心十分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 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 而不是某一个阶段的特殊任务。教师在每一节课结束后都要在教案中写下简短的教学反思, 在每学期的观摩教学中也要针对每个具体的活动做出反思。我中心还要求教师每学期写两篇教育笔记, 进行教学案例分析、教育行为反思, 对组织行为、活动形式、活动效果等进行反思。

1.记录过程, 说出实话。我中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 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评价, 并把它记录下来;在每月的教育笔记中对教学案例和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记录、分析、反思。在记录的过程中, 教师要说实话, 说真话, 用简短、平实的几句话记录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课后收获、活动组织中的不足、教学对象 (幼儿) 的反应等, 日积月累, 既锻炼了教师的表达能力, 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2.勤于分析, 查找问题。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要用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 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分析教学的得与失、进步与不足, 特别要对自己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把握, 使用的新方法、亮点给予自我肯定, 不足之处进行回顾与梳理, 将教学与反思相结合, 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3.深度分析, 提出建议。教师通过个体反思, 进而对幼儿园整体的教研工作进行反思, 并对教研工作、教师队伍建设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促进教师与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4.循序渐进, 不断提高。教师从自我反思到对同伴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再到对幼儿园整体的教研活动进行反思, 并对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这样, 教师的反思是从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从个体到集体不断递进、上升的, 最终使教师在不断的分析中提高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集体反思

教师的个体反思由于受到自身素质、知识与经验、专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反思的内容及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 教师的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教师在进行自我反思的同时, 要适时地以交流、沟通的方式, 积极向他人学习, 分析、借鉴别人的教育理念、方法、手段, 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教师要跳出自我、突破自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这就要求幼儿园管理者要有意识地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 让教师们在相互的学习、借鉴中互通有无, 共同提高。为此, 在教师个体反思的基础上引入集体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集体探讨问题, 反思教学活动是打破思维定势、突破思维局限的有效方法, 对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提升教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以我中心的教研工作经验来看, 集体反思可以是教研组成员针对一个教师或几个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反思, 也可以是全体教师对一节“靶子课”进行评价、反思, 或是组织教师对一个或几个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反思, 还可以是观摩教学或参观学习后, 全体教师针对教学活动或组织行为进行评价、反思……总之, 集体反思的形式多样, 教师们在反思活动中通过多重互动, 更能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而不同理念、思想的碰撞也能使教学反思达到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目的。此外, 集体反思能够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培训和自我完善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 使集体培训与个人成长紧密结合。

养成反思习惯,促进教师成长 第8篇

就教育教学而言, 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效率, 是教育教学的一个永恒的课题, 也是每位教师要面对与探究的问题。见仁见智,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特特别强调教学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提出了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无独有偶, 我国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也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日记, 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明确地指出了教师成长的捷径是自觉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回顾与思考, 对教育实现活动的成败得失进行总结, 有批判地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查漏补缺, 调整教学内容, 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身同感受, 现举一节优质课作为案例, 进行课后反思, 剖析探究、说明诠释。

一教师展示“优质课”, 学生难解“简单题”

例如“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这一节课, 许多老师 (包括专家教授) 都比较喜欢挑选其用来上示范课。为了上好这节课, 许多老师采英撷粹, 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尝试, 不断推广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有一位老师应用几何画板工具, 制作课件动画展示函数图像, 从变与不变的事实,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出函数的各项性质。动画形象直观、新颖别致, 学生很感兴趣, 真正变“苦学”为“乐学”, 是一节难得的优质课。

学以致用, 不少老师直接引用, 把这节难得的优质课复制、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中, 感觉效果比较良好。但在随后的单元测试中发现, 有一道与这节课相关的填空题:函数y=ax+1+2 (a>0且a≠1) 恒经过点。题目虽然很简单, 但很少学生能做对,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二回顾反思, 寻根究源

学生解答不出这类题目, 原因有很多, 除了受到学生基础知识、观察创新能力的限制外, 还受到教师是否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概括归纳是否突出要点等因素的影响。

笔者经过探究后发现, 主要原因应在老师的备课与教学上。纵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老师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指数函数y=ax (a>0且a≠1) 恒经过定点 (0, 1) 这一性质时, 只是照本宣科地说:即x=0时, y=1。没有引导学生挖掘出这一性质的本质, 因此也就没有归纳出解这一类题目的方法, 没有方法何以解题?

三创建方法, 突破瓶颈

事实上, 指数函数y=ax (a>0且a≠1) 恒经过定点 (0, 1) 的本质是:不论底数a为何值, 指数为零时, 指数函数图像必经过某一点。即由指数等于零就可求出定点的x、y。

例如, 求下列函数图像的定点: (1) y=ax+1; (2) y=a x-2+3。

解: (1) 由x=0得, y=a0+1=2, 所以原函数图像恒经过定点 (0, 2) ; (2) 由x-2=0得, x=2, y=a0+3=1+3=4, 所以原函数图像经过定点 (2, 4) 。

短短的一句概括归纳, 不但指出了性质的本质, 而且明确了解题方法, 可谓画龙点睛, 一言能解万道题。

四整合内容优化设计, 比较反思前后的教学效果

找到原因后, 笔者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优化, 增加了以提问的形式导出函数图像定点性质的本质特征。并应用几道题以抢答的方式, 把举例说明与学生练习巧妙地串连, 一举两得。果断删除了学生比较熟悉、经过自主学习能解答的求函数定义域的相关练习。教学用时增减相抵, 但效果与意义却有很大不同。

反思前的教学, 内容结构较完整, 而且课堂气氛活跃, 客观地说是一节很不错的课。但从学生难解简单题的事实说明, 其也存在不足。

从备课来看, 教师备课不够充分细致, 对教材钻研的广度与深度不够, 缺乏深入的探究与思考, 对一些性质的理解不够透彻。对相关内容的拓展性考题不了解, 没有预见性。

从教学结果来看, 学生难解简单题, 表面上是教学中的一点失误, 给予纠正即可。事实上, 如果教学结果经常出现学生难解简单题的低级错误, 使学生屡受失败与挫折的打击, 势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放弃学习数学的严重后果。最近“让数学滚出高考”的网帖持续升温, 参与调查的网友中超过七成把票投给了“赞成”。据统计, 江苏省高考近20年来, 数学几乎没有人考满分, 但考0分的倒是很多, 这说明不少考生已放弃了数学学习。以上信息尽管只是管中窥豹, 但亦能一叶知秋。

反思后的教学, 从备课与授课来看处理得比较理想, 具有前瞻性与创造性。对教材文本的理解是多元和一元的统一, 不完全参照教材教参, 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用行动践行新的教学观念: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与拓展, 真正达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从教学结果来看, 反思后“顺手牵羊”的效率, 与反思前必须“另起炉灶”或重复讲解才能得到某一类题目的解法相比, 不但是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的时间效率问题, 更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教学结果问题。

该结果不但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欢乐, 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到达变“苦学”为“乐学”的最为理想的学习境界。

为下一节课内容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达到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最高境界, 也达到了播种一点, 收获一片的良好效果。

五结束语

教学反思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9篇

一、教学前的反思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设计能力。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重在准备,要把足够的时间花在钻研体育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安排教学程序上。年轻教师在这一环节上应狠下苦功,提高教学行为的意识性和自觉性,立足学习者的需要,做到有备而教。教学设计的好坏对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年轻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处在借鉴模仿的阶段,容易被左右而缺少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学设计上往往存在这些问题:形式单一、条框较多,细节处理、重难点突破不够到位,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完善体育教学设计中的体育知识体系和能力建构,主要还是从体育知识的系统性上下功夫。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前除了多方借鉴教案外,还需进行大量针对性的练习,以练促教。

二、教学中的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具有调控性,能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的内核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如果对学生的反应无动于衷,教师自以为教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年轻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况及突发事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注意师生间的和谐统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效率。教学难点孕育着丰富、曲折的认知探究过程,孕育着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良机,孕育着培养学生独特体育体验的素材。在提倡体育教育“以发展学生为本”的今天,教师一路铺垫化难为易的突破难点的教学方式值得推敲,学生是否真正克服了难点,体育能力得到了升华还是个未知之数,而且也违背了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理念。年轻教师不妨试着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让不同层面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体育问题,在争论中丰富提升体育认知。最后由教师居高建瓴地加以分析,排解学生存在的体育方面疑问。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让学生突破了体育教学难点,也使年轻教师掌握了大量不同学生体育思维习惯、体育认知水平的第一手资料,对体育教学大有裨益。在这个过程中,年轻教师只需顺势而发,不用考虑课堂的完整性节奏性等问题。

三、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年轻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使年轻体育教师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1. 反思不足之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方式的不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复杂性和不可预料性,加之年轻教师对其估计不足,一堂课下来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不应该只成为遗憾或感慨,年轻教师更应把它看作是成长的催化剂。对失误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今后的体育教学积累经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教学设计是否妥当?(2)预设的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3)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4)课堂节奏控制是否游刃有余?(5)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2.反思教学中的闪光点。

反思促进成长 第10篇

1 教学反思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1.1 教学反思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 经验 + 反思。我国叶澜教授也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但如果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 有可能成为优秀教师。这两句名言都真实体现了教学反思对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也是促进信息技术教师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1.2 教学反思不断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教师经常一人上同一年级的好几个班, 同一内容会上好几遍, 对此, 如果我们仅仅进行简单的重复, 最终我们的课就会觉得越上越没意思, 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了。但是, 如果我们做到在每个班上完以后, 就静下心去回顾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 反思一下哪个班上课的效果更好, 好在哪里, 在哪些班上出现问题, 对此又是如何处理的, 那么长此以往, 相信我们会收获不少, 课堂教学将会越来越精彩。

例如, 在教学《图片处理》这一课时,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对图片进行加工处理。在第一个班上课时, 我从网上下载一些素材, 并将这些素材分发给学生, 但同时我也告知学生可以从网上获取图片, 然后利用下载的素材进行图片处理, 结果学生提交的作品就是模仿我的操作, 用下发的素材拼合而成, 效果当然不甚满意。经过反思, 在第二个班上课前, 我用数码相机拍摄了几张有瑕疵的学校照片, 课堂上我创设了一个以校园摄影大赛为主题的情境, 让学生帮助对图片的美化, 结果因为贴合学生生活实际, 学生兴趣较高, 最终提交的作品也令我很满意。

1.3 教学反思促进信息技术教师成长

教师只有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 才有助于自身的成长。由于每个学生有其独特的个性, 认知水平及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 我们要学会反思, 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针对课堂实际的教学问题, 灵活运用我们已有经验, 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充满朝气, 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2 信息技术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1) 教学前反思。借鉴和使用已有知识、经验, 精心设计教学, 提高教学的预测和分析能力。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能吸引学生, 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能否突出、突破。

(2) 教学中反思。边教学边反思, 对教学中突发情况要巧妙创新。反思课堂气氛是否恰当, 对课堂教学是否能随机应变。

(3) 教学后反思。及时分析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课后的反思不一定就是教师一个人的反思, 教师可与其他教师和学生多进行沟通、探讨, 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根据反馈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

3 教学反思如何记录

在反思的基础上, 教师还应勤动笔, 将自己教学的得与失记录下来, 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及时查漏补缺, 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那么教学反思又应该记录些什么呢?

3.1 写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教师要做教材的使用者, 更应做教材的建设者。要善于利用生活实例, 创造性地使用、挖掘、重组教材, 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究, 能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 可以让学生利用“Word”文字处理功能制作电子小报、写通知、制作各种表格;利用“Excel”数据处理功能分析班级成绩, 图表功能跟踪自己的学习情况;利用“VB”制作简单而又实用的“电子相册”、“电子显示板”、“竞赛评分器”等小程序。

3.2 写教学中成功的经验

成功的经验不但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 更体现出教师创造性思维。比如, 教学设计的奇思妙想、教学方法的巧妙之举、偶发事件的处理等, 在课后, 我们及时记录这些课上发生的点滴, 再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和提升, 那么我们就会积累越来越多的经验, 我们的教法也会变得越来越灵活, 从而大大提升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比如, 在《收发电子邮件》教学中, 我认为成功的经验有:通过精彩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课前, 我发了一封邮件给学生。课上, 我首先问:现在人们用的比较多的一种通信方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再问:电子邮件和传统邮政服务相比有什么优势?然后说:“今天老师送了神秘礼物给你们, 想不想看?”学生高呼:“想”, 在学生的期待中我展开了教学, 很快, 一节课后学生都掌握了邮件的收发, 让我开心的是, 课后居然收到不少学生给我的邮件, 加深了我和学生之间的信任。

再如, 通过形象贴切的比喻来实现教学。教学初二选修课《程序设计》时, 在理解如何将“两个变量X、Y的值互相交换”时, 学生经常容易犯错。因而讲解时, 我将变量X、Y分别比作两个杯子, 而将变量的值比作杯中的饮料。那么如何实现两个杯中饮料的互换呢?学生很容易就会想到再拿一个杯子就可实现。通过这个比喻, 他们一下子就明白了:两个变量的值相互交换时须有中间变量。写教学反思时, 我把这一个收获及时作了记录。

另外, 对于文字处理软件“Word”保存操作, 我发现学生都是直接保存, 不去多关注对话框内容, 甚至不关注保存位置, 导致有的学生第二次都找不到该文档, 可见并没有真正理解保存。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记录如下:通过改变问题的提出角度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我提出如下问题:已保存过的文档增加新内容要不要保存?如何保存?会不会弹出“另存为”对话框?对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要换个文件名保存, 应怎么做?改变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的保存位置又该如何操作?通过这个例子, 让学生对“保存”操作的认识变得更全面、更深刻, 也让学生学会全方位思考问题、探索问题,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得以萌发。

3.3 写教学中的失败

教学工作不可能是完美的, 我们不可能把课堂上每句话、每个动作都写入教案中, 也不一定能预想到师生所有的思维发展和情感交流的全过程。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思考相应的对策等就是写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 然后通过课后回顾、梳理, 再及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从而为我们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

例如, 教学《数据图表》一课时, 我按照自认为精心设计的教案展开教学, 但很快就发现, 课堂气氛非常沉闷, 学生无聊地盯着屏幕, 实践操作的效果也不理想。下课后, 我急忙留下几个学生来了解情况。一位学生说:“老师, 您讲的内容我们不是不感兴趣, 但是您讲得越多, 我们操作的时间就越少。”另一位学生接着说:“老师, 你绕了这么大一圈, 讲的还是操作, 还不如一开始就直接教我们操作步骤。”“老师, 我们就想自己动手, 很多时候您一个人在讲, 我们就提不起精神来, 老想开小差”……学生的回答让我震撼不小。我反思很久, 根据学生的反馈, 认真分析了影响学习效果的主客观因素, 从时间分配上进行调整, 教师少讲、精讲, 而更多的侧重于学生实践, 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对学生所遇到的普遍问题,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随时解决。最终绝大多数学生都完成了创作, 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学生对学习有了自信。

3.4 写学生的困惑和见解

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困惑, 而这通常也是一节课的难点, 如果教师能及时去了解这些困惑, 并设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的难点显然也就突破了。课后, 我们再及时记录这些知识难点、知识缺陷、实践操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在往后的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改进, 使之成为我们后续教学的依据。同时, 在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教学情境的创设、偶发事件的发生, 也会带给教师一些灵感, 而学生的独特解法、另类发现、奇思妙想总让我们感到欣喜不已。课后我们也要认真回想、及时记录, 使其成为新的教学资源, 最终服务于我们今后的教学。

总之, 为了促进专业水平的成长, 提高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学反思, 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灵感, 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 坚持记录在案, 在教学中反思, 在反思中教学, 长此以往,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定会迎来信息技术教学的又一个春天。

摘要: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再认识和再思考, 总结教学的得与失, 进一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本文从教学反思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信息技术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如何记录三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教师应注重教学反思, 促进自身成长。

写好教学反思 促进专业成长 第11篇

一、反思在平时课堂教学结束时

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我们应该再次聚焦《生物新课程标准》,反思教学线索是否清晰,制定的目标是否合理,教学环节是否流畅,逻辑推理是否严密。甚至可以反思到细微之处:课堂导入是否新颖,课堂提问是否具有说服力,多媒体使用是否恰当,课堂小结是否到位。在此基础上,及时弥补课前设计的不足,记录生成性资源,整理出更为科学与实用的教学资料,供以后备课时参考。

二、反思在专家引领同事建议时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专家引领和同事建议是我们进行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自己上公开课或研究课后,各位专家学者和同事的评课,是汇集众家之长,形成高水平教学反思的重要来源。例如,笔者在开设“有丝分裂”公开课时,原本教学设计中用橡皮泥捏的方式来模拟染色体数目及行为的变化,但是在开课以后,就有专家和同事建议用牛奶盒上的吸管来代替橡皮泥,因为橡皮泥要先捏成染色体的形状很费时,且活动中易变形,而吸管本身的形状就类似染色体,其中间能弯曲的点可以看作为着丝点,用双面胶可以固定两支吸管的“着丝点”,直观地表示出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与行为变化。笔者及时采纳这一建议,并且反思出用牛奶盒上的吸管代表染色体来开展“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的活动不也更好吗!有了必修1中有丝分裂的模型建构做基础,在必修2中指导学生分别用红、白两种颜色的吸管分别代表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用剪刀改变吸管的长度来代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在吸管上贴上标签,标上基因,来模拟“基因在染色体”上,学生在直观的演示出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行为后,顺利地得出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教学反思在专家引领同事建议时,要求我们要怀着虔诚的学习态度,抱着熔铸百家的胸怀,吸收借鉴他人的教学智慧,取长补短,融会贯通,这样就能显著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三、反思在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生物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组织了各种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培训,以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我完善,以推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在众多的自我完善方式中,培训反思无疑是最有效的一种。2012年暑假,笔者有幸在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江苏省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在为期十天的培训期间,笔者聆听了专家教授精彩的讲座,有机会和他们就生物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进行零距离的交流。专家教授们的讲座和优秀教师的研讨课引起了笔者强烈的反思,使我更好地领悟到了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科学思想与方法,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生命科学中的一些观点,这对于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和专业理论的拓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生物教研组全体教师要珍惜参加各种培训的机会,及时撰写培训反思,并汇总起来,教学中将这些教学反思与培训心得及时运用于平行班或下一届的教学中,就能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整个教研组的教学水平。

四、反思在研读各级各类美文时

对于生物教师而言,《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物学》以及一些综合类教育期刊都是需要认真阅读的。这些期刊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经过编辑们从大量来稿中认真筛选的,其中有的是介绍生命科学最新发展动态的,有的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理论,还有的是解决中学教师迷惑与不解的。经常研读各级各类教研美文,并及时加以归纳和反思,无论是对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还是对自身的专业成长,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在读书时还做有心人,不仅在读书笔记中摘抄名人名言和教学理论,而且还摘抄能为自己所用的教学设计和优秀的谚语、诗句和口诀。摘抄的同时,笔者还积极撰写研读反思,在不断的阅读与反思中完善自己、完善教学。

“天道酬勤,勤能补拙”,生物教学中只要我们平时善于做有心人,勤反思勤动笔,我们就不难成为生物教学上的行家里手。让我们一起用心教书育人,体会教育感受,写好教学反思,促进专业成长。

读书如何促进教师成长 第12篇

教师为什么要读书?我的认识和体会主要有三点。

一、读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贯穿在教师整个教育生涯中的一个课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而读书是最好的学习。

1. 读书可以帮助教师转变教育理念

教育事业在21世纪将对人类社会、时代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 因此, 它要求教师有高度的自觉性、责任感和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尤其要求教师具有明晰和正确的教育理念, 要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这样, 教师才可能“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自己看似平凡的工作, 从平凡中感受为人类自身发展的教育事业之伟大, 也唯有如此, 才能具备真正自觉而高尚的师德”。而新的教育理念不会在教师的头脑中自发地形成, 必须通过学习, 而读书是重要的学习渠道。

2. 读书可以更新知识, 完善知识结构

在一些教师看来, 掌握一门学科知识和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就可以胜任教师的工作。但是, 在知识迅猛发展的时代, 教师要不断面对新的挑战, 解决新的问题, 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知识结构。当代教育家叶澜提出, 当代教师应具有这样的知识结构:即多维度、多层次的复合知识面及相互关联。

3. 读书, 可以帮助教师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能力

教师必备的能力即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按照叶澜教授的解释, 这些能力具体包括: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他人包括学生、其他教师、学生家长、主管领导、社区人员等;规划教育活动的决策与设计能力、组织者与领导者的管理能力;研究学生及教育实践的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要靠教师读书, 通过读书获得相关知识, 将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经过实践、思索, 达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二、读书提升教师精神生活的质量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论学问》一文中说:“学问能陶冶人的性格。”“历史能使人聪慧;诗歌能使人灵秀;数学能使人精细;自然哲学能使人深沉;伦理学能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学能使人善辩。”我相信, 读书可以使教师摆脱平庸低俗的精神生活, 建立健康高雅的精神生活。因为书籍带给人知识和智慧, 激发人的激情, 赋予人理智和智慧, “使我们免交坏朋友, 避开许多危险、灾难以及奢侈浪费”。哲学家塞涅卡说, 无知者的闲暇莫过于死亡, 等于生存的坟墓。我不想把自己“活埋”, 我总是想起作家张炜说的那句话:“一个很有教养的人, 不会把大量时间耗在欣赏电视节目上。”于是, 我也逼着自己读了点书。

通过读人文学术著作, “营造一汪沐浴心灵的文化深潭, 让自己沉醉其间”。书卷气弥漫着的精神生活, 必定少了抱怨和诸多内心的浮躁与不平衡;学生面前的老师必定是精神饱满、充满激情的精神引路人。这样, 我们才可以理直气壮地以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 以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

三、引导学生阅读, 师生共建书香校园

教师读书, 才会引导学生读书, 并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读书, 可以因教师、学生等的实际情况而异。我的做法如下:

1. 开展班级读书会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活动, 阅读是一种生命的享受, 阅读能影响人的心灵。我们需要用心领会着心, 用生命领会着生命。于是, 我开始和学生一起走近语文教学的新领域——班级读书会。一年级我们一起背诵《新编儿歌365》, 徜徉于《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中;二年级我们一起分享郑渊洁的童话, 一起分享“马小跳”的快乐……

2. 推荐优秀书籍

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籍, 引导学生阅读的方向。当今的书海中, 鱼目混杂, 学生的鉴别能力有限, 因此, 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籍, 则是教师的本分。我在每个学期都向学生推荐两本好书。所谓好书的标准, 是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内容积极健康, 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及生活有激励和启发作用, 时代性较强, 与学生当前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书籍。例如:《我的生活故事》《苏菲的日记》等。

3. 师生共读一本书

与学生共读一本书, 让书籍成为联结师生思想的纽带。《小猪稀里呼噜》《爱的教育》《乌丢丢的奇遇》《窗边的小豆豆》等, 在一段时期成了我和学生们课余时间及活动课上的共同话题。我们由书的内容谈到书的作者, 再到其他相关的问题, 期间有争论、有质疑、有共鸣。

4. 赠送学生书籍

学生在活动课上表现优异的, 我便自费买来精心挑选的书籍赠送给学生, 以此激励学生读书。《东周列国志故事》《郑渊洁童话选》《草房子》《昆虫记》等书, 是我送给学生辩论赛优胜者的奖品。

我坚信:师生同读书, 建设书香校园, 师生共同经历成长, 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新课改与课堂教学下一篇:病因与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