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思路研究范文

2024-07-25

整体思路研究范文(精选5篇)

整体思路研究 第1篇

一.阅读文本———快乐分享

文本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交流的过程, 也是学生以自己的语文素养去理解文本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 才会使书卷的文采精华融化到他们的血液中去, 才会使他们口长于言, 笔长于写。鼓励学生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文本, 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教材, 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实现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 并真正受到启迪。这样, 才能赋予文本以生命和活力, 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中, 积极自主地探索, 在探索的过程中体悟到语文的魅力所在。坚持让学生自读文章, 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阅读本身。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正反经验、纵横关系等沟通组织起来, 促使学生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看问题, 将认识引向深入, 在思维的纵横碰撞中获得深刻的、创造性的阅读体验。在教学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时, 就让学生反复去读, 因为学生个人的文化素养不同, 他们的人生经历、理解能力都有差异, 没有充分的自主阅读, 学生是不能很好地融入课文所要表达的境界中去的。其实作者所要说的就是引导我们学生进入文学的殿堂, 在文学的世界中遨游、飞翔。我先让学生充分阅读, 再让学生积极地讨论, 发表各自的看法和见解, 最后总结归纳,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所以充分地阅读文本, 快乐地分享文本中传达的喜怒哀乐, 接受作者的观点意见, 最后转化为自己的想法, 这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本色。

二.创造文本———趣味碰撞

教师在授课时, 需注重营造互学氛围, 让学生敢于参与, 勇于表达。营造民主氛围, 实则是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相互诱发、相互冲击、相互补充的智慧碰撞机会, 为实施合作探究教学提供环境。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 更要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技巧。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 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 论认识, 说感情, 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 共同感受离合悲欢。如在教学《背影》时要学生说说对文中父亲的看法, 教参上说:“他人生失意, 境遇艰难, 但对儿子充满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我的一个学生却说:“我觉得这个父亲是个胆小无能, 不求进取的人。”一语惊四座, 惊讶之余, 我问:“你能不能说说理由?”这个学生说道:“他不主动地积极地去争取更好的工作, 只有多赚了钱才能给儿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也就不需要身体力行地去买橘子了……”虽然学生的理解有偏颇, 但他的质疑重新提供了教学的思路, 我就将这个问题又一次抛给大家讨论探究, 大家重新结合文本又一次体验了“背影”的特殊社会、家庭背景, 进一步体验了父亲对“我”的深爱之情。如果没有平时的平等宽松的氛围, 学生虽有这样的想法, 会大胆地说出来吗?只有在平和的气氛中, 师生一起学习, 一起去发现和探求, 才会产生创造, 体味发现的乐趣。本色语文重在自主阅读品味, 只有充分尊重和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 学生才能真正由“阅读”变“悦读”。

三.书写文本———精彩纷呈

关于工厂管理整体思路 第2篇

工厂管理的核心点包括:品质,成本,安全,交期及团队士气建设,一切其他业务都是围绕这几点来服务的。为达成这些目标,需开展如下工作:

一、首先:团队组织建设,任何工作的开展都是人来进行了,不仅是一个人或是某几个人,而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不仅是直接业务人员,还有间接的后勤人员。首先要一个相对合理的组织结构,这个组织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很多的因素变化而改变,但一些基本职能不会变,如财务、生产、计划、品管、工程、仓储物流、行政人事、技术、采购或是IT部门等等,仅设置部门还远远不够,各部门还必须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否则就会出现多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部门越多不是干事越多,而是扯皮越多。部门其实不只是一个人的事,大部分的时候一个部门有多个人,这些人该如何分工,也需要明确,部门内也要明确分工,否则也会人浮于事。各部门职责明确后,就是该如何把部门连贯起来,这就是工作流程,流程不仅仅是部门间的,还有部门内的,还有集团内公司与公司之间的流程;完善的制度与良好的流程不仅仅是让1+1=2的问题,真正的团队一定是1+1﹥2,等于3、4甚至更大。人多了,想法就多,如何统一大家的想法,就要建立相关的制度,如同一个国家的法律,来约束人的散漫自由的行为。制度的建立除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还要考虑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还要有激励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体现出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来改变人,吸引人,企业文化甚至比工资、福利更能增加员工的凝聚力与创造力。制度也不仅仅是约束人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指导人的宝典,包括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组织结构、有奖有罚的依据、考

勤管理、福利政策等等。

二、有了组织,有了制度,工厂的基本运营就可以进行了。但这只不过是最基本的东西。就只相当于一个国家有了一部宪法,但这还远远不够把工厂治理好。还需要建立很多规范如财产安全、工业安全、品质卫生、成本控制等等。我们需要把我们日常活动分类,分别建立标准操作规范(SOP),规范工作的每一种行为,让每一个动作都是受控制,可以记录、可以回顾,可以检查的,这也是将来建立各种体系的基础规范。

三、关于工厂管理运营,应该是分阶段的,我就工厂初级阶段的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规划及行动(总体来说是依据公司之前的制度、流程、工作职责等来合理补充或是完善):

1、工厂组织结构的建立,部门职责、权限的明确(权责审定表),岗位与人数的合理化及招聘;

2、公司运作的基本制度(考勤制度、薪酬福利政策、奖惩制度,培训制度等等)的建立,确定公司的理念与企业精神,根据情况制定员工手册,让员工有规可依;

3、部门之间或是部门内的运作流程建立或是完善;

4、建立或是完善企业运作的标准操作规程(sop),运作一段时间后进行内部审核并整改完善,检验是否有缺陷及执行力?保证其有效性,受控性,为将来的体系认证打好基础。

5、以上各种制度,流程、职责的培训工作;

6、确定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机制并进行联系,特种设备的审查与备案、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审核与获证;及其他相关证照的申领。

7、各部门内的体系建立与业务流程及制度建立:

① 生产部的生产资料体系的建立,适用于量的控制、质量的管理、财务的成本核算,为将来考核指标及改善的建立打好数据基础;包括直接人工、设备产能及运行状况、物料使用状况、质量状况、计划达成率等等;

② 品管部要建立品质保证体系;原物料的验收流程与标准;现场控制流程与检验标准;化验室管理与检验标准与流程;食品安全体系都要建立数据资料及存档;

③ 工程部要建立设备档案,设备管理制度,维修制度,保养制度,设备操作手册,建立相关考核资料,备件仓的管理制度等等;

④ 仓库物流部门仓库管理制度,盘点制度,库位规划,出货流程及相关数据的建立;物流要建立物流公司管理、评审考核制度等等; ⑤ 采购部门要建立采购管理政策及相应的采购流程,供应商管理制度,供应商考核、评审制度等;

⑥ 行政部要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异常应急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安保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饭堂行为规范等等,建议行政主管兼任安全主管一职,有安全主任证。⑦ 人事部当然就要有关招聘、绩效、薪酬、公共关系、培训等相关制度的建立等。

⑧ 生产计划部门要建立生产计划体系:安全库存,采购周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及物料需求计划规则建立,销售预测与计划的协调;人力、设备产能等资源的统筹与规划。

整体思路研究 第3篇

一、问题的提出和思维导图的概念

1、问题的提出

战略管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和整合性,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使学生获得最大的知识扩充与巩固是战略管理课程教师所面临的的挑战。如何引导学生走入课程知识体系,仅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够的,教学内容应依据某种更符合思维接受的形式呈现。如何有效开展战略管理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从而解决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见木不见林的问题,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新颖而独特的工具。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思维导图的研究极为丰富,相关研究者将思维导图描述为发挥大脑潜能的钥匙,作为视觉表征知识的工具和思维图谱外化的表达、作为可视化教与学的有效方法、作为知识精细加工和思维教学的有效策略等,笔者认为其在战略管理这门综合性课程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2、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提出的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思考方法[1]。他认为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都可以作为一个中心球体表现出来,从这个中心球体可以放射出成千上万的联想,每个联想又都有其无限的连接及联系,非常适合构建体系性的知识结构。

二、该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假设阐述

1、理论依据

笔者认为该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

1)认知结构是学习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学习者在某一领域的全部知识及其组织,它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结果,对于我们认识学习者的知识系统构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认知结构理论从产生至今,经历了皮亚杰、布鲁纳、奥苏伯尔等心理学家的不断传承与发展,其内涵也得到扩展并逐渐成熟[2]。

2)工作记忆理论指出外界刺激过多,需加工信息过多时,学习者会选择性的注意某些剌激而忽视其他刺激[3]。因此,思维导图的设计应尽量可视化、图解化从而扩展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

3)知识建构(Knowledge Building)理论是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Marlene Scardamalia和Carl Bereiter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知识建构理论认为:一般的建构主义教学以完成一系列任务和活动为导向,学生对为什么进行这些活动缺乏理解和掌控,属于浅层建构主义;而知识建构理论推崇的是深层建构,它以发展学习社区内的公共知识为目标,学生是积极的认知者,须共同承担认知责任[4]。

2、研究目标

笔者认为该研究的研究目标主要有以下四个:

1)通过研究厘清思维导图的含义、结构类型、功能和本质;

2)通过研究确定基于思维导图的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及过程、教学评价及教学方案;

3)通过采用实验班与控制班对比实验的方法,结合对学生的试卷测试、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师生访谈,探索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和传统教学分别在学生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及对师生影响方面的差异;

4)通过研究提出在本科战略管理课程中开展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实施策略。

3、研究假设

笔者认为该研究的研究假设有以下三个:

1)假设存在学习内外部动机。思维导图设计者能了解学习者对战略管理课程学习的需求、学习特征和认知风格等。思维导图能有效的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注意力的持续性和广度等。

2)假设思维导图能强化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稳固性、可分辨性和可利用性,从而强化知识的系统性。

3)假设存在学习记忆容量限度。思维导图利用可视化、图解化的语言呈现一个系统性的信息,使扩展学习记忆容量。

三、该研究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阐述

1、研究方法

笔者认为本研究应该包含理论和实验两大部分。对于理论部分主要使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相关文献以了解思维导图的已有研究成果,对思维导图的内涵、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整理,为构建基于思维导图的本科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在教学实验部分,研究采取实验班和控制班对比教学实验方法,使用试卷测试、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临床访谈收集实证研究数据,并对研究数据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讨论,最终得出研究的结论。尤其对于前测、后测以及两个班的對比测试,采用项目反映理论、教育统计学中的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差异性检验,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统计与归纳。

2、技术路线

笔者认为应本着实践——理论——实践的路线来开展此类教学实证研究,其教学实验的具体路线如下:1)将研究对象如工商管理本科班分成两个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分组的时候考虑班级学习水平的相当程度;2)将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和基于传统方式的教学作为自变量(原因),将认知与行为的测验作为因变量(结果);3)对比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具体的技术路线图见图1。

图1:本研究教学实验部分的技术路线图

3、实施步骤

笔者认为,进行该研究应包含以下6个步骤:1)明确主题,例如:基于思维导图的本科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实证研究;2)进行思维导图的理论探讨:思维导图的内涵、本质与功能;3)进行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理论探讨:教学理念、教学功能和设计思想;4)进行基于思维导图的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实验方案设计;5)进行基于思维导图的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实验实证研究;6)总结归纳基于思维导图的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30.

[2]张国仁,杨金花.认知结构的概念形成及其理论发展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100-101

[3]张小竹.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期刊关于工作记忆理论的述评[J].才智,2012,(12):136

整体思路研究 第4篇

高考的散文选本都是经过精心删改,极具典范性的文本。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从理清思路,鉴赏技巧,品味细节,把握主旨等方面来有效答题。而作文复习的核心环节也就是审题、选材、立意、构思、表达,而这些在精选的文本中不都有体现吗?如若我们将散文阅读教学中分析结构布局、涵泳细节深意等考查要素与写作联系起来,解决学生选材、构思以及作文思想性问题,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岂不事半功倍?

本文尝试通过小结高考文学类文本中常见的“借物抒怀”型散文的整体阅读思路,来探讨写作实践中这类散文的选材立意及结构布局。

我们说,借物抒怀散文自然首先要有物,某种有纪念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物”既是写作的具体内容,也可以是勾连上下文的线索,更是作者反思追忆、抒发情怀的载体,是人生感悟、哲思体验的触发点。但是,必须明确借物抒怀散文的落脚点必定是在人。“物”自有其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但必须在人的生活环境中出现,“皆着我之色彩”,才能形成其隐喻性与象征性。所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并非是唯一的吟咏对象,在世事变化,人事变迁的过程中,抒发人的情怀,人的精神或者哲理文化的思考才是借物抒怀散文的精髓。

借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再参考近年高考几篇“借物抒怀”散文的一般特征,分析这类散文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物”“人”“情”在文本中的呈现以及基本联系,并由此归纳“借物抒怀”散文的常规阅读思路。

①2014年福建卷散文《祖屋》:

“物”:祖屋——大门、主屋、八仙桌、土炉子、燕子窝等。祖屋最后“没有了人气,没有了精神,最终在一个风雨之夜,轰然倒下”。

“人”(人事):除夕夜家人围桌而坐,让菜、敬酒,其乐融融;土炉子烙煎饼,香气弥漫;幼年时与窝中燕子对话,充满童趣;清晨爷爷奶奶在院子里说话,催我们起床;祖父最终“老得连眼皮都不愿眨一下”。

“情”:祖屋的一切,承载着作者孩提时代的记忆,表达对岁月变迁的感悟与思考。

②2014年天津卷散文《枣香醉人》:

“物”:爷爷酿的醉枣以及七棵老枣树。

“人”(人事): 童年时兄弟姐妹打枣,院子里满是欢声笑语。如今老两口年过八十,由壮实变衰老,“固执而孤独地坚守着三间土坯房和一个有七棵枣树的大院子”。

“情”:醉人的枣香,醉人的思念,老房、老树、老人便构成了“我”的生命之根和精神寄托。

这里所列的三个方面,其中“物”是“显”的,即在选材时作为情感载体,是实在可观的事物,可以分解或套含几个小要素,思考时必须准确抓住描摹之物的特点、内涵及其变化;“人(人事变迁)”是有“生活味”的,是写作布局时要有意构思并着力叙写的,以此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情怀;“情(情理)”是“隐”的,是写作的归结点,即由实到虚来呈现主旨立意。事实上三者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解读借物抒怀散文要剖析这三者的内在联系,弄清文章是怎样“借物抒怀,融情于物”的,这也就是“借物抒怀”型散文,作者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即:

事物的变化→(人)人事的变迁→人文情理的体悟

现今学生所写的叙事性散文多从以往生活中选材、构思。写作过程中暴露出诸如题材平庸乏味,叙写平铺单调,缺乏构思意识,细节生硬等问题。那么我们何不以上述 “借物抒怀”散文的范本来学习、借鉴,并引导学生从模仿开始,进行写作训练。

散文写作尤其要注意谋篇布局。散文之“神不散”就是要求主题集中深刻。“形散”则是讲布局要有法可依。散文取材灵活,可以写日常生活中琐碎小事,但必须围绕中心组材,要能够揭示出隐藏在事件背后的人生体悟或哲思情怀。“借物抒怀”散文则侧重在时空推移转变中,叙述人、事、物的发展变化,展现事物的形象特点及意义,人物的性格及情感,由此传达自我对于情感的认知,对生命历程的感悟,对人生哲理、精神情怀的理解等。其结构布局大致如下所示:

物——(物仍是,物已非,突出“生活味”)

人——(人事变迁,人情冷暖,突出“人情味”)

情——(变与不变,逝去与永恒)

首先是选材立意,即其中的“物”与“人事”。

学生作文中,源自于生活的情节也是大同小异:写母亲,无非是早晨的煎鸡蛋、晚上的热牛奶;写父亲,白发秃头佝偻背,沧桑坚韧爱如山。诚然,高考同样会出现大量的题材撞车,骆冬青教授也说,在同一题材的叙写上更能呈现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我们在写作训练中,不见得要求在选材上求新求变。选材上首先要贴近生活,最好略带一些陌生感,有一点时空上的距离。能承载情感、记忆甚至人文历史的自然是上佳的。比如上述散文文本中的“祖屋”“土灶”“燕子窝”“醉枣”。比如近几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中的“海棠糕”“炒米”“草籽枕头”“粽子”“青团”等。在时空的推移转变中,写物是人非的沉痛和追忆,写物非人亦非的反思与失落,抒写变化的感伤与不变的情怀。这样的立意不可谓不深刻。

同样的,一杯热牛奶也可以是“母亲牌”蛋炒饭,奶奶的手擀面,抒写印留在成长岁月里始终不变,只属于自己的舌尖上的亲情味道;可以写住着老人的车库,可以写社区里热闹的棋牌室与健身区,在时代的变迁中感受现代人的心态与人情的冷暖。要明确,“借物抒怀”散文不仅要写物,还要写人,写事;更要写出一种关系,写出一种状态,写出一种变迁,写出一种情怀。有意识地选择并适度改造题材,结合自己有限的生活与阅读的经验,利用自己的想象,从艺术的真实中找到生活的真实。那么作文里也就逐渐有了“生活气息”。

其次是结构布局。

笔者以“忧与爱”为例来作分析。多数学生能够撷取成长之路上的几个片段来构思成文,但缺乏一定的谋篇布局意识,想到什么写什么。片段之间跳跃性大,又不能突出重点和细节,无法表现情感渐深的变化。少了一些构思的意识,作文也就少了一点灵气与变化。现以学生习作为例,以作参考:

忧与爱

奶奶不喜欢我叫她奶奶,她说就应该叫“阿婆”。

就像她总说,我们这的早饭就应该吃白米粥,毛豆子、腌菜,蒸几个馒头,清清爽爽的,还养胃。我无奈苦笑,“是清爽,跟您这穿了多少年的麻布衬衣一样清爽了!”我习惯地就拿了两馒头,便匆匆赶去上学了。

“慢点跑,别噎着。早就喊你起,你这丫头就懒!”身后一如既往地传来奶奶的嘀咕。

其实奶奶熬的粥很稠,蒸的馒头很甜。搭配的小菜,通常是酱毛豆,甜甜糯糯的。还有就是用自家腌制的毛瓜炒制成的瓜条丁,葱油味,咸爽可口很下粥。当然,必不可少的便是装在玻璃瓶里的老咸菜了。奶奶年纪大睡不着,常常是四点多就起来收拾,不时弄出的声响,总会不经意地唤醒我的睡意以及随之而来的抱怨。而当我洗漱完毕,餐桌上便摆好了碗筷粥菜,袅袅热气却不烫口。我向父亲抱怨这千年不换的式样,父亲只是淡淡地说:习惯就好。

奶奶知道我的心思,也就叹口气,摇头笑笑。她知道我每天上学早,来去匆匆的,再也不能像以前陪坐着,和她一起慢慢喝粥了。只是她关心的似乎不止这些。

一天早上,起晚了,便匆忙抓起书包就去赶学生公交,却意外地发现奶奶手上提着的早点。呵,居然换花样了。大饼、油条还有一杯热豆浆。她不是舍不得买吗,不是说自己做的最好,浪费钱干嘛。奶奶把塑料袋塞在我手上,“给你换个花样,早饭不能不吃,你看你瘦的,就不长肉。”呵,这个犟老太真变天了?没及多想,便又匆匆上车。后来,只是觉得这饼味道真不错。

从那以后,咱家早饭的风格开始趋于多样化了,真不知这老太太吃错了什么药。

就说那粥,也不再是清粥了。绿豆、莲子、百合,夏天喝着清热降火;红枣、银耳喝着对女人好;花生养胃,薏米润肺,芝麻补肝润肠。这一套五谷杂粮养生理念真不知道老太太从哪里学来的,那么与时俱进,真有点刮目相看了。问她,也只是说人老了是得养生啊,你呀长身体,考大学更要讲究营养,我买这些可都是非转基因的哦。为了调剂我的口味,时不时还有惊喜。那天奶奶煮了一碗红油鲍鱼面,那味道真比市里奥灶馆的还好。

老太太也乐呵,常笑。只是她吃的却是越来越少了,脸上的老人斑却越来越多。广场舞也不常去跳了。她越来越矮了,我越长越高了,我们就像在相反的生命路上越走越远。

今天,爸爸开车送我去上学。座位上放着他刚买的肯德基早餐。

“你妈说,经常啃冷面包、牛奶,胃不舒服。今天给你打包了份早餐,先吃着吧,小心烫。”

心里酸酸的。

“爸,以前奶奶酱毛豆配粥,还真不错啊。我还能喝三碗。”

“恩……”

我打开一次性的餐盒,冒着热气,但粥已经稀了,有点烫口。摸了摸口袋,却找不到奶奶塞给我的温温的白煮蛋。

我的眼泪就落下来了。

因为太习惯了,所以现在,不习惯了。

全文围绕“早餐的演变”来构思叙写:幼时,奶奶做的早饭是白米粥,蒸几个馒头,就着咸菜酱毛豆;后来,奶奶掐着点,去门口买来了热腾腾、香喷喷的大饼、油条和豆浆;再后来,为了给我加强营养,奶奶起早熬起了非转基因的五谷杂粮养生粥,或者为了调节我挑剔的口味时不时下一碗红油鲍鱼面;现在,我拿着冷冷的面包与牛奶或者爸爸偶尔起早买的肯德基营养早餐,边吃边赶去上学。因为,奶奶已经不在了,凉得恰到好处的养生粥与红油面不在了。该文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不仅写了江浙一带的早餐演变史,写了奶奶的营养学,写了现今快节奏的生活,更写出了永恒不变的忧与爱,氤氲在早餐的热气中,袅袅而不散。

普通的事物,日常的情节,以“物”(要小而实)一线贯之,围绕“物”来进行人事人情的叙写,或由物起兴,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通过有意识地选材布局,逐步渗透主旨立意。有了完善的结构,有了些起伏的微澜,有了敏感的心,作文也就有了活力与可读性。

第三,抒怀片段要小,点染要到位。

我们说一篇好文章选材叙写要不乏味,而用心构思是手段。那么在选材布局上做好了功课之后,核心细节的表现力是需要时间和实践慢慢锤炼的,但在“借物抒怀”散文中,恰到好处的抒怀或议论确是不可少的点睛之笔。

如《祖屋》中“她由高大到矮小,由缤纷到简单,由喧嚣到沉寂,到后来一直缩进我的梦里,晶莹成了枕边的一颗泪珠”。拟人的手法,形象的语言,抒发了“祖屋”于我刻骨铭心、无法磨灭的记忆与情感的印痕;如《枣香醉人》中“他们用生命培育出的儿女像极了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红枣,所以不论我们的外表多鲜亮、滋味都甘甜,依然不能离开这深深扎根地下,已然融入血脉的生命之根”。以简练的语言真切地阐发深意,在物我交融中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抒情,不可太多。不要华丽的词语,不要无病呻吟的抒情,不要矫揉造作的排比,只要真真切切的感慨。议论,最好有些社会或人文意识,呈现个人的价值观和使命感,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简练精辟最好。在适当的位置,点到即止的抒情或议论,往往是一种极好的点染。使细节出彩,使情感渐染,使主旨明确。这便像是在“血肉”中生出的“灵魂”,也便是那“写作的思想和智慧”了。

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可以改变一般写作教学的盲目性及无效性。“借物抒怀”散文以其典范性为学生提供了极佳写作范本。学生通过解读文章的选材、结构布局、主旨情感,不仅可以更好地解题,更能提升自己透视生活现象的能力,从而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而教师通过对“可示范性”文本的开发与深入解读,亦可更好地指导学生读与写。这样的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整体思路研究 第5篇

【关键词】中职 旅行社票务 工作过程 任务引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84-02

旅游票务工作内容为熟悉票源的采购及相关部门的运作规章,应付票据的突发事件,这要求旅行社票务人员要有一定的电脑基础和普通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应对能力。对于中职生而言,经过专业学习和实践应可胜任该项工作。旅行企业也愿意接收熟悉票务工作的中职学生来实习或就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旅行社票务》课程,在整体设计上要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学到知识,取得好的效果。

一、课程定位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中职教育的专业教师应改变旧有的课程模式和授课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节,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以及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机会。为避免与社会实践脱节,教师应根据岗位需要设置项目,创设工作情境,设计课程内容,使之更容易被中职学生接受并符合职业要求。以任务的形式驱动教学,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旅行社票务》作为一门新的课程是从原来的《计调业务》及《旅行社管理》课程中分化出来,作为单独的课程的,它更符合中职学生的实习及就业要求。该课程以旅行社票务员的工作模块和工作流程为主线,打破学科界限,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课程。授课时教师围绕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让学生全程参与,在体验、感悟、论证、探究中学习,使学生理解和学会旅行社票务工作中的知识和技能,为能快速适应旅行社票务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题主要是对《旅行社票务》这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研究,在教学设计上,《旅行社票务》拟设68个课时,采用工作页形式进行教学。通过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学生考核方案、教案及课件的形式,为教师提供教学案例、实训方案及相关习题,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掌握旅行社票务的工作,能掌握旅行社票务的操作流程,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票务工作,提高旅行社票务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养成旅行社票务员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内容分为五个任务:任务一,铁路票务;任务二,国内航空票务;任务三,国际航空票务;任务四,水务票务;任务五,景区景点票务。

三、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旅行社票务》课程设计,在任务引领型课程理论、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指导下,通过对旅行社票务员岗位需求进行分析,整理出旅行社票务的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为依据经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集体审议,编制出《旅行社票务》的课程标准,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中职任务引领型课程标准的编制与一般学科课程的编制不同,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编制主体不同。中职任务引领型课程标准的编制主体是学校与教师,而一般学科课程标准编制主体是国家有关部门。其次,编制依据不同。中职任务引领型课程标准的编制主要依据岗位需求及典型工作任务要求,而一般学科课程标准的编制主要是依据专业知识逻辑。最后,编制方式不同。本课题的中职任务引领型课程标准的编制采用集体审议方式,进行任务引领型课程教学过程设计。任务引领型课程是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建立的学习领域课程,因此任务引领型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必须体现“学生为主体、工作为核心”的原则,其主要的体现形式就是按此原则编写引导学生学习的工作页。工作页是中职任务引领型课程教学过程设计的主要成果,是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学生的角度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工具。工作页是以学习情境(学习任务)为一个课业编写的,其基本结构是:课业(学习情境或学习任务)名称;学习目标;课时数;学习情境(学习任务)描述;学习内容引导;背景介绍;评价建议;学习建议与说明等。工作页在任务引领型课程中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教材,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以“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为宗旨,促进了学习过程的系统化,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岗位工作实际。

全书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涉及铁路票务、国内航空票务、国际航空票务、水路票务、景区景点票务分类知识。工作任务设计具体有以下特点:

(一)突出真实性和实用性

每个学习任务以旅行社票务员的岗位要求和工作逻辑为设计蓝本,为学生营造仿真的学习环境或者真实的工作氛围。在任务的引领下,教师能通过课程整合实现理论与实训的统一,学生通过实训学习做到知识与技能的结合。

(二)具有目的性和可行性

任务是学习不同类型票务知识的载体,这个载体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因此,任务的选择必须本着“合理而可能”的原则,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和教师授课压力,不冲击正常的教学进度。

(三)体现实操性与延续性

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来获取相应知识和技能,并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因此,任务的设计以实操为核心,在强调实操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知识的渗透。任务的设计围绕旅行社票务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学生深层拓展的需求进行延伸,通过课后任务的设计将课程延续到课外,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增加经验。

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旅行社票务》课程整体设计,改变旧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打破学科界限,围绕典型旅行社票务工作整合教学内容以工作页形式教学。采用项目、小组合作、案例、考察、微观、引导文等教学法,改变了“以教为中心”讲授占据课堂重要位置的局面,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从事旅行社票务相关工作的技能,为中职生将来适应旅行社票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驰.旅游景区电子售票系统的设计与实施[D].电子科技大学,2012

[2]甘露,严红,李军,肖琴.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7)

[3]李华丰.景区电子门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05

上一篇:避孕失败之后下一篇:罗伯特·弗罗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