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和素养范文

2024-08-06

道德和素养范文(精选12篇)

道德和素养 第1篇

一、家庭环境是形成和提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潜在动因

家庭是人生活最密切的地方,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人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意识、道德习惯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良好的家庭环境普遍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家庭成员有高尚的精神风貌、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团结、和谐、平和的家庭关系、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庭生活方式、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厚重的家庭教养。这样的家庭环境就会形成对人一种内化的综合的教育力量, 这种家庭生活的教育力量它的潜能是巨大的。家庭成员良好的道德素养一点一滴浸透在家庭生活之中, 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其他家庭成员的思想, 这种影响是潜在的、无意识的、无强制性的、渗透性极强的, 是其他思想教育方法无法代替的, 而这种思想上潜移默化的渗透, 其效果的显现也有一个过程, 而这种效果一旦显现出来, 可以说是思想深处根深蒂固的东西, 可以影响着人的一生, 所以团结、和谐、忠实、向上的家庭生活氛围, 是形成和提升会计人员道德素养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 成长、生活的会计人员, 思想深处即被打上了团结、和谐、忠实、积极向上的烙印, 它将对会计人员道德素养的形成和提升, 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社会环境是形成和提升会计人员道德素养的客观影射动因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环境和社会自然环境, 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 对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养产生影响。

1. 社会风气对提升会计人员道素修养有着一定的影射作用。

一个社会的社会风气是这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也是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形成和提升社会道德风尚的客观要求。人是环境的产物, 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风气, 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会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 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 良好的社会风气, 可以熏陶人们的道德情操, 提升人们的生活品位, 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人们的精神状态、道德风貌的提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良好的社会风气, 能够形成惩恶扬善、弘扬正气的社会生活氛围, 人们能够自觉自律, 遵守法律法规, 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会计人员的思想灵魂也会受到净化, 把忠于职守、克己奉公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 把贪污腐化、弄虚作假看做是羞耻, 是社会所唾弃的可耻行径。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像一缕春风吹进人们的心田, 对形成和提升会计人员道德素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 社会自然环境是形成和提升会计人员道德素养的间接动因。

自然环境就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它不仅制约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 还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滋养着人们的情感、性格, 人的思想是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交汇的过程中产生的, 人们处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中, 所形成的思想意识也各不相同, 自然环境对人的思想意识的形成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具有潜在的渗透作用, 它使人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某种熏陶和影响。从美学角度来讲: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 人们通过审美去感受, 在感官上得到愉悦, 心灵上得到升华, 思想道德得到了提升。因此, 优美的自然环境能对人产生内心深处的渗透作用, 启迪思想, 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 规范言行, 奋发向上, 提升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 从而自觉调节和规范自我行为, 为个人道德品质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努力工作、享乐人生, 激发人们积极向上,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人际交往是形成和提升会计人员道德素养的又一间接动因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社会生活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人际关系对人的思想行为道德品质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人际关系对人的思想道德的影响主要有正反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人际关系中积极、向上的因素,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 对他人起着正确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另一方面是人际关系中的消极因素,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往往也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思想道德的影响。“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他们所接触的交往对象思想端正、作风正派、工作严谨、积极进取, 那么他们也会受到良好的影响, 见贤思齐, 共同进步。反之, 人们交往的人自私自利、利欲熏心, 往往也会河边湿鞋, 被拉下水,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所以, 从会计人员所交往的对象上, 也可以折射出某人的思想道德品质, 常言道:“人以群分, 物以类聚”, 会计人员良好的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择良师益友, 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四、单位领导思想道德和工作作风是形成和提升会计人员道德素养的又一客观动因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07年1月9日, 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 “各级党委都要坚持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推进各项工作”。 (1) 领导干部肩负要职, 直接面对着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 如果单位各级领导干部能时刻做清正廉洁的表率, 保持清白操守, 营造清风正气, 保持与不断完善领导者们品性修养, 洁身自好, 严格自律。自觉把坚守清廉的修养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成为一种指引人生的态度。这将对下属会计人员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因为, 领导者的素养、品行等思想道德行为对他们有着感召、引导和效仿作用, 单位的领导者作风正派、公平正义、大公无私、廉洁简朴, 会计人员也会受到其熏陶, 工作严谨, 严格把关, 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相反, 一个单位的领导者自私自利, 徇私舞弊, 弄虚作假, 这些恶劣的思想, 对会计人员往往有着不良的影响,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从反面说明了这个道理。

五、企业文化是形成和提升人们道德素养的又一客观动因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和管理理念, 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企业道德观及其行为规范的总和。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 会产生企业的凝聚力, 提升会计人员对企业的忠诚度, 增强自身的责任感, 热爱、珍惜本职工作, 从而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 提升自身素质, 在员工中形成“企兴我荣, 企衰我耻”的价值观念。在这样的企业文化氛围中, 会计人员也会受到良好的熏染, 自觉把热爱本职, 忠于职守, 一丝不苟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 从而形成和提升了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养, 也间接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总之, 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 是客观环境与主观认识的统一体, 是在生活和工作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虽然这里只是强调了形成和提升会计人员道德素养的客观环境因素, 但并不否认政治教育和个人主观努力的重要性, 只有把政治思想教育、个人的主观努力与客观环境影响结合起来, 才能更好地形成和提升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 完善自我, 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晏德贤.社会主义道德纲要[M].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0.

[2]戴钢书.德育环境研究[M].人民出版社, 2002.

推动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并进 第2篇

修行在个人,还需师傅领进门。在关乎生命安全的道路运输驾驶员培训行业,如果没有专业素质、职业道德过硬的“师傅”把走进驾校的“徒弟”教好,只怕是会“修行”出更多的“马路杀手”。

尤其是近几年驾培行业发展迅速,“徒弟”越来越多,“坏师傅”的负面影响有日趋蔓延之势,“好师傅”数量有待提升。为此,安徽省运管局着力加强对驾校教练员队伍的整治和塑造。

联网监督保质量

2009年虽然遭遇了经济危机的冲击,但安徽省内学车热依然高温不退,仅上半年安徽省培训驾驶员就超过20万人。为对全省驾校规范化管理,安徽省运管局在2009年大力推进运管部门与驾校联网监控工作。

这项工作犹如两道“紧箍咒”,分别套在了驾校和教练员头上。对于驾校,通过网络技术和IC卡实现对学院培训过程的监控,可以有效防止驾校在教学过程中的“偷工减料”,确保培训质量;同时对发现的车况差、排污严重等落后教练车实行逐步淘汰,提高驾校硬件水平。

对于教练员,通过联网监控学车全过程,对发现的有吃拿卡要、酒后教学、索取学员财物等行为的教练员,各市将根据相关规定从严处理,比如直接划入“黑名单”,两年不准从事教学。

以淮南市来说,2009年上半年相继制定了《关于规范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教学行为的通知》、《淮南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公约》等规定,对于教练员“吃、拿、卡、要”等违法行为一旦查证属实,将依据情节采取暂扣教练证、暂停教学、吊销教练证、取消教练资格等处罚。

按照淮南市的这些规定,驾校要与教练员签订聘用合同;设置学员投诉箱、公布监督电话,健全学员投诉管理机制和教练员教学行为的内部监督机制,不定期询问学员对教练员的满意度等;由驾校负责人和运管处工作人员组成的监督检查组,将学员对教练员教学的评价记录在案,作为教练员信誉考核的依据;对于学员反馈教练员的违规行为,经调查属实的将严肃处理。

据安徽省运管局教培处处长曹海燕介绍,2009年各市运管处基本完成了与当地驾校的联网,各市运管处和省运管局之间的数据传输工作正在推进。

星级教练让人期待

于2009年新修订的《安徽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信誉考核办法》和《安徽省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信誉考核办法》即将正式实施,届时安徽将建立教练员信誉系统,根据信誉好坏教练可被分为五星、四星、三星等级别。此后,学员到驾校学驾驶,教练如何,有无违章、违规行为,是否为星级教练,可以通过电脑一查便知。

据介绍,《安徽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信誉考核办法》以及《安徽省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信誉考核办法》试行已有一段时间,2009年省运管局根据各市运管部门实施的具体情况征求意见,对两个办法进行了修订。

这两个办法正式实施后,将针对驾校和教练员采取信息化管理,建立驾校和教练员信誉系统。驾校所培训的驾驶员交通违法、违章情况如何,学员考试合格率有多高,教练员的职业道德、教学水平、服务质量、廉洁自律、安全责任等情况如何,这些信息都可查询。

据运管局教培处的工作人员介绍,此前在两个办法试行期间,教练员的信誉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对应的记分分值分别为0分、1至4分、5至9分、10分及以上。

教练员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计记分达10分的,由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扣留其准教证,并通告其所在培训机构。这类教练员须按规定参加再教育学习并接受考试,考试合格的,清除记分,发还教员准教证;考试不合格的,继续参加学习和考试。

教练员在一个记分周期内两次以上达到10分的,由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公告停止该教练员准教资格,其教员准教证自动失效,且该教练员两年内不得申请驾驶培训教员资格考试。

驾校自律创造健康环境

除管理部门接二连三出台政策、采取措施外,一些驾校也重视起来,主动加强对教练员的教育,成为提升驾培行业整体质量的重要力量。

如被誉为安徽省驾培行业软硬件最好的的花园式驾校的宣城梅溪驾校,坚持“每周五”的学习制度,与时具进,适时调整学习内容,组织教练员学习心得交流和知识竞赛。

据该校校长黄元喜介绍,梅溪驾校每年会选送部分教练员参加国家级、省级汽车技师培训班,组织教练员自学、上电大。

梅溪驾校每年对教练员在职业道德、规范教学、教学技能这些方面的“充电”会进行综合考核,对考核不通过的教练员予以下岗培训。加强学习的效果就是,教练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同步提升,大局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增强,学校违规违纪和投诉事件得到遏制。

知行和谐发展 提高道德素养 第3篇

关键词:知行合一 提高道德素养 教学

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主要是就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而言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

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提高技校学生的道德素养呢?笔者认为,应该采用“知行合一”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不能只是通过言语讲授,更要让学生们在具体、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实践活动中获取道德的发展,并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行为模式。依据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根据笔者教学实践中的体会,笔者提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知行和谐发展”,其基本的结构为:入境—悟理—导行—查评。

一、入境

即把学生引入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思考、探究的欲望。著名教育家蒂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一定的教学情景,由于融入了教师的情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则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

入境是兴趣的起点,也是认识的起点、思维的起点。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如故事情境式、演示情境式、活动情境式、问题情境式、榜样示范式、诗歌名言式、漫画式等。同时,要注意处理设境与教学目标的关系,使设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思维的定向性、教学过程的推进性。

例如教学《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笔者采用播放2010年最美洗脚妹刘丽的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入境”。80后女孩刘丽因家境贫寒,14岁就辍学外出,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后来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对因家贫辍学有切肤之痛,她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从2006年起,刘丽开始资助贫困学生,资助人数从最初的7个至10个增加到固定的37个。她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虽然有人说她“傻”,但更多的人认为——她是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笔者由此向学生引出,课文中的个例说明,评价一个人的尺度可能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他的灵魂。一个人的卑下、平庸或高贵、不凡不是由他的地位、财产、长相决定的,而是由他精神世界的高度决定的。同样是人,有的人活得高贵、纯正,有的人却活得平庸、卑下,何为高贵?何为卑下?由此引发学生对“灵魂追求”的思考与探索。

二、悟理

即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认识问题、明白道理。以《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文中所列举的几个故事中人物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明白学位固然重要,但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才更加重要。

在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钱伟长的视频中,钱老“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这些事例能加深学生对人格的理解,体会一个视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拳拳的爱国心和伟大的爱国情操。同时教师也可用反面事例——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药家鑫在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8刀致其死亡,在驾车逃逸时又再次撞伤行人,最后药家鑫被判处死刑。可见,一个人拥有高学历并不一定就具有高尚的人格。“知德”方能“力行”,学生只有明是非、识善恶、辨美丑、知荣辱,才能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付诸坚定的道德行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在“悟理”上下工夫。

“悟理”除了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趣、设疑,启发学生质疑、释疑,引导学生探究与发现,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一个“悟”字,让学生阅读感悟、思考感悟、讨论感悟、总结顿悟。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悟出道理,消除学习中的疑惑和感情障碍,形成坚定的信念。“悟理”过程是学生认识和情感升华的过程,是不断自觉内化的动态过程,因此应主要采用自学阅读法、讨论辩证法为核心的探究发现教学方式。

三、导行

导行是促进学生知行转化的重要环节,这既是行为教育的过程,又是坚定信念、强化意志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明确各种条件下应采取的行为对策,产生行为的动机与欲望,促使学生积极践行所学的理论要求,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导行的具体方法如下。

1.以“理”导行

即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思想实际,帮助学生弄清基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要求,并以此来指导行动。在《信客》课文中,以诚信德名远播的信客去世时,前来吊唁的人非常之多,可见诚信之人必受人尊重。教师再联系讲授新时期的广东精神:“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进而分析“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无论对单位、企业还是个人,它都是生存之道、立身之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十分重视提高道德素养,才能走好人生之路。

2.以“样”导行

即通过具体、客观的榜样来感染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学习的楷模,用榜样影响他们的思想认识,激发道德情感,促使其去效仿、去行动,帮助他们克服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endprint

在讲授《世界上最缓慢的微笑》时,笔者播放了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的视频。在地震发生后,被埋在废墟里的林浩带领同学们唱歌,鼓励同学战胜恐惧。爬出废墟后,林浩冒着再次被埋的危险,先后背出2名昏迷的同学。为救同学,林浩头部被砸破,手臂严重拉伤。笔者通过林浩勇敢、坚强、珍爱生命、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学习的榜样。

3.以“境”导行

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或其他方法,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如亲临其境、亲见其人、亲闻其声,置身于一种氛围中,激发情感,产生行动的欲望,达到导行的目的。

在进行《向中国人脱帽致敬》的教学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图片和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神舟八号发射成功的图片,以及张明敏《我的中国心》歌曲视频,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对话,使学生置身于不卑不亢的交谈氛围中,体会中国留学生的思维敏捷、随机应变、不卑不亢,以及改革开放时代中国青年的自尊自爱和自信自强。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只有团结,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极力维护国格和自己的人格,才会赢得别人的尊敬。教育学生应该从小事做起,时刻牢记人、国荣辱与共,要让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4.以“情”导行

即在学生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教师以满腔的热情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其道德认识向良好的行为转变。教学中教师要寓情于理、以情感人,使学生的道德认识更加深入,把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情感,外化为道德行为,才能完成道德素质培养的要求。在《世界上最缓慢的微笑》教学中,笔者用毕淑敏不顾个人安危,用伟大的母爱去关心灾区残疾儿童的事迹和全国人民积极参加抗震救灾的实例,弘扬爱心、鞭挞冷漠,引导学生做道德高尚的人,激发学生提高道德素质。

爱因斯坦指出:“人格绝不是靠听到的和说出的语言,而是靠劳动和行动来形成的。”在课堂上,“导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行为要求和掌握行为的基本方式,要将理念转化为行为,达到知行统一,还可通过教师、学生的监督与评价加以配合。

四、查评

即教师可指导学生依据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和行为规范,对照检查自己平时的行为或互评他人行为,发现优点,找出问题,明确方向,规范行为。这是认识深化提高的过程,是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自我监督、自我调控的过程。其具体操作方式为,教师针对学习目标、要求和学生的行为实际,提出行为细化指标,学生对照指标要求,深刻反思或认真讨论,查评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以《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为例,教师可设计“行为评价表”并发给学生,让学生量化打分。其评价内容包括:是否具有正常的认知活动;是否有完善的人格;自我意识是否明确;是否有稳定而乐观的情绪;能否与他人建立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否乐于学习和工作;行为是否协调、反应适度;心理和行为是否符合年龄特征;是否有健全的意志;是否有吃苦的精神等。通过自查、互评,既可以深化学生对健康人格塑造的认识,又可以促使学生反思个人行为表现,找出个人差距与不足,明确自己行动的目标,激发道德意志,促使学生扬长避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实践证明,实施“知行合一”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促进学生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把道德知识的学习与行为修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知行统一,提高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明杰.图解古代教育思想[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

[2]杨昌洪.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加强礼仪教育提高道德素养 第4篇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历代的当政者以及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

荀子就曾说:“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孔子也曾说:“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并强调“不学礼, 无以立”。可见礼仪教育不仅对于一个国家是十分重要的, 而且对于一个人来说, 它是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和获得美好人生的基本条件。

在现代社会, 虽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 但在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 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 礼仪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及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公民个体的角度说, 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 可以看出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

世界上许多国家始终把建设现代化与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推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 大力开展对国民的礼仪教育, 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例如, 新加坡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 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 道德出现危机, 李光耀总理及时提出, 要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富而有礼”的国家;80年代初, 他又进一步把“仁、智、勇、义、礼、信”确定为中学《儒家伦理》课的重要内容, 把“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作为政府必须贯彻的“治国之纲”;90年代新加坡政府又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 进一步提出了树立“敬业乐群、勤劳进取、廉洁奉公、讲求效率”的新加坡精神。

礼仪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知识、有道德、爱劳动、守纪律的一代新人, 使他们将来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者。然而, 近年来学生礼仪失范的现象却日益严重。小至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 大至行为放荡, 甚至触犯法律。在学校, 相当一些学生不懂礼让, 目无师长, 在教室大吵大嚷, 甚至对同学恶语相加;在集体活动中表现为不合群, 任性霸道;在公共场所, 不守规则, 随心所欲, 恣意妄为;在家里, 不懂得尊重和孝敬长辈, 唯我独尊, 颐指气使……这种现象让人担忧: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誉能否在这一代继续传承?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学生礼仪缺失是其主要原因。

一是学校对礼仪教育不够重视, 降低了青少年学习礼仪的热情。学校是传播文明的重要场所, 在普及礼仪知识、增强伦理教育、传播现代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但从目前实际状况看,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学校只注重书本知识, 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对德育的内容理解狭隘, 把礼仪教育排斥在外。学习成绩是否优秀几乎成了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导致学生面对社会独自处理问题的时候茫然不知所措, 表现出极端的个人主义。

二是家庭教育失误, 严重影响了学生礼仪素养的形成。家庭教育主要来自良好的家风和正确的教育观念。只有具备了高尚健康和谐的家风才有可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礼仪周全、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的孩子。这取决于家长本身的文化素养和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今天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在家庭中没有兄弟姐妹, 无法建立兄弟姐妹间的伙伴关系, 无形中造成了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相当多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而忽视教育孩子以礼待人, 使孩子的行为举止过于放纵, 不懂礼让, 不懂个人对家人、他人及所在团体、社会应有的责任, 更不懂得关爱和感恩。

礼仪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道德实践的过程。开展礼仪教育是德育的基础任务, 也是行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要制订严明的礼仪常规, 养成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 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 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 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引导公民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因此, 礼仪教育要想得到实效, 必须制定出详细、具体、严明的礼仪常规。礼仪常规要求越具体, 越有利于学生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要让学生养成礼仪习惯,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在什么场合应当怎么做。比如, 在人际交往方面, 如何正确运用“微笑、鞠躬、握手、鼓掌、右行礼让、立正敬礼”等礼貌体态;怎样做到“居处必恭”, 怎样做到“步立必正”, 怎样做到“衣冠必整”等等, 要制订得明白具体, 具有可操作性, 便于学生对照训练, 也便于教师、家长检查监督。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道德规范和礼仪行为的养成贯穿于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体现在日常行为的各方面。从“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方面做起, 学会尊重他人, 完善自己。

二是要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礼仪文化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文明习惯。礼仪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仅仅从理论上进行规范和引导, 这只是让学生在理论上进入了知礼这一步, 还不能够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到守礼。礼仪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要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理解礼仪知识和规范。可以通过开设兴趣班, 或是以培训的方式出现, 使其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在这里得到验证;也可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通过组织开展礼仪知识竞赛和礼仪实践活动, 在校园中营造文明氛围, 加强学生的礼仪修养, 如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来弘扬文明礼貌之风, 利用小品来讽刺不文明行为;学生会可利用校园广播站、校报等展示名人礼仪修养轶事, 树立礼仪榜样;聘请礼仪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举办礼仪讲座;发挥网络优势, 鼓励德育教师设立个人网页, 采取网上聊天、论坛、咨询等形式, 进行网上礼仪修养教育。同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 不断积累礼仪实践经验。

三是要建立家校一体化的礼仪教育网络。《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的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 从娃娃抓起。……要在家庭生活中, 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 相互影响, 共同提高, 形成良好的家风。”家庭是人才成长的摇篮,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 父母和子女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关系, 有着“同言而信, 信其所亲;同命而行, 行其所服” (《颜氏家训·序致》) 的教育优势, 从人与人的关系来说,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最亲近, 父母的教育要求更易为子女接受。因此, 学校的礼仪教育必须与家庭紧密结合, 礼仪教育要延伸到家庭中去。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让家长及时知道学校各阶段对学生的礼仪行为方面的训练要求, 并要求家长自己也要按学校的礼仪要求去做, 给子女作出表率, 让学生在家庭和谐的礼仪环境熏陶中潜移默化, 成长为一个懂礼仪、讲礼貌的好公民。

参考文献

[1]李树青, 甘玲.礼仪教育:增强德育有效性的重要环节.现代教育科学, 2008 (7) .

[2]李炎.明礼:构建和谐校园的道德维度.理论月刊, 2008 (7) .

[3]王慧玲.论礼仪教育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理论月刊, 2005 (8) .

道德素养自我评价 第5篇

我能做到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家乡发展,敬重国旗、国徽、国歌,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和长辈,主动与同学友好相处,主动帮助他人,对别人有礼貌。说老实话,做老实事,重诺言,守信用,考试不作弊,并勇于对他人的不良现象展开批评。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都有很强的自信心,珍惜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自强不息,勇于克服困难,在一些不良诱惑面前能约束自己。对个人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端正,主动完成作业。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并努力尝试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能主动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积极去实现目标,能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和处境,能批评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与家人、同学、老师的关系融洽,有合作精神。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和一定的运动技能;体质健康,精力充沛,体育成绩优秀。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卫生。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能用于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艺术成绩突出。

道德和素养 第6篇

关键词:课堂传授 岗位监督 社会实践 家长引领

一、课堂传授,掌握礼仪规范,积淀道德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文明礼仪规范是学生基本素养,有了文明礼仪规范的保障才有可能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学校是对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是学生学习礼仪规范的重要场所,学校应当立足课堂,发挥教学智慧,使学生主动掌握礼仪规范,积淀道德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通过品德课专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学外,还可以在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还可以利用班队会、晨会等开办专题知识讲座。可以利用每周一次的班队会举行文明知识系列讲座,专门向学生宣讲有关个人礼仪规范:个人着装得体、坐立行走姿势端庄等形象礼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文明守纪礼仪,遵守交规、爱护公物等社会礼仪。还可以给学生印制“我是小小文明人”规范小册子,让他们在课余时间进行学唱、背诵,还可以利用每天的展会给学生讲授一些文明小故事,传授一些他人遵守礼仪规范的经验,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从而使学生将有关礼仪规范细则熟记于心,积累一定的文明知识,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礼仪规范是一种行为准绳和方向,学生掌握了规范知识,才会懂得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塑造优良形象,将礼仪规范言传身教给学生,让他们积淀一定的道德文化,提升自身内涵素养。

二、岗位监督。执行礼仪要求。规范道德行为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礼仪规范难以自觉执行,在落实规范中往往会不断反复,这就需要教师和同伴的监督互助,因此,笔者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文明监督岗、互助互学岗,以监督和帮助那些自觉性不强、文明行为表现有偏差的学生,以促进道德行为的规范化。

可以组建“小红帽”规范监督帮扶队,成员由一些文明素质较高的学生骨干组成,队员们在课间巡逻监督,检查督促全班学生的行为表现,并且还有权监督老师的言行,检查记录全班礼仪规范执行情况,对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及时制止,提出批评和建议。监督队每周重点针对一个专项规范进行监督,检查该项礼仪规范的落实状况,然后利用每周五的班会时间进行通报,汇报一周执行情况,对表现优异的现象进行表扬,对表现较差的个人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做到奖惩分明,公正无私。帮扶队成员还负责特殊学生的辅导帮扶,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如班上有位叫小辉的学生特别顽皮,个人行为习惯较差,学习用品摆放无序,乱丢垃圾,为了帮助他改掉这些坏毛病,帮扶队的两位成员不辞辛苦,经常帮助小辉整理抽屉、书包,教他如何摆放物品,做到整齐美观。为了帮助小辉彻底改掉乱丢垃圾的坏习惯,他们想尽办法,专门用包装盒给小辉制作了一个精美的垃圾箱让他放置垃圾。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儿童的行为各有千秋,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耐心帮扶,小小监督岗发挥了大作用,让学生在约束中学会自律,逐渐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三、社会实践。历练礼仪行为。提高道德品质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要有效培养学生的礼仪规范,真正树立优秀的道德观,必须把学生纳入社会,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历练、洗礼,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

社会实践是检阅和历练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可以组织学生踏青、春游、看电影等实践活动,利用这些机会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文明行为。在踏青和春游时,可以教育规范他们的行走礼仪,培养他们不攀折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刻、爱护公物等公共社会礼仪,在看电影时养成有序入场,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观看电影,努力控制好自己的言行,遵守公共秩序,提高文明程度。记得在一次看电影的过程中,本班的小丽同学由于感冒咳嗽,她为了不影响其他人看电影,努力控制自己不咳嗽,但无法做到不咳嗽,邻旁的小敏从自己的袋子里掏出一块洁白的手帕递给小丽,让小丽咳嗽时就用手帕捂住嘴,说这样声音会小一些,对别人不会有多大影响。小丽接过手帕,一试还真管用,连声说谢谢。笔者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没想到这次看电影活动还给孩子们提供了如此锻炼的好机会,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从礼仪规范内化为自觉行为,上升到道德品质,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真正能有效实现该理想的途径还是社会,要多让学生融入社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考验他们的行为,锻炼他们的道德意志,真切提高道德品质。

四、家长引领。深化礼仪规范,提升道德素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巨大。常听到一些教师发牢骚:“我们的教育工作白做了,学生在学校里表现挺好的,可是一回到家就被父母给改造回去了!”其实这些教师说得不错,不是学校的教育苍白无力,而是孩子的规范养成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主动联系家长,利用家长的力量,共同教育孩子,让家长做好孩子的领路人,请家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孩子深化礼仪规范,提升道德素养,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

开学初,笔者给每位学生家长发了一本“家校联系本”,请家长记录孩子在家的礼仪规范执行情况以及学习情况,同时也请学生记录家长在家的文明行为表现,利用每周一晨会时间交流前一周记录情况。开始时,多数家长的记录是:“我儿子今天吃饭不文明,吃饭时咂嘴,碗中有剩饭剩菜。”“我女儿今天不尊敬长辈,对奶奶说粗话了。”孩子们对家长的记录则是:“爸爸太凶了,讲话不文明,还打妈妈。”“妈妈今天可能打牌输了钱,对奶奶又是发火又是辱骂。”看到联系本中真实的记录,笔者既担忧又高兴,担忧的是有些家庭缺乏文明和谐的氛围,一些家长的道德素养较差;高兴的是知道了孩子产生问题的根源,让笔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其父必有其子,要使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效果得到巩固,必须改变家长的行为规范,营造文明的家庭气氛。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在期中考试后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家长会上,首先向家长汇报了开学以来学生的学习情况,接着安排观看我班的文明礼仪教育特色成果展示,表扬了本班孩子争做文明人的优秀表现,最后,真诚邀请家长做我的坚强后盾,一起做好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笔者宣布在学期结束时,将评选出“文明家庭”“杰出爸爸”“最佳妈妈”。家长们都点头赞同,纷纷表态:为了孩子,愿意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好这项工作。

家校合力的效果可想而知,孩子们在学校的优良行为不再受到家长的反面影响,反而转变了父母的思想,规范了父母的言行,家长的正面引领促使孩子的道德素养不断攀升。文明礼仪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让我们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健全学生人格,提升道德素养,创造理想人生。

论档案管理人员道德素养 第7篇

关键词:道德,档案,管理

在现代语境下, 档案管理工作并不一定像特殊时期那样, 为了工作需要, 要对其资格进行严格审查。但是并非任何人都具有承担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资格, 对其进行一定的规范则是不可或缺, 尤其是对一些特殊档案管理人员, 道德素养则是首选需要考量的, 或者说, 道德素养差的人不适合做档案管理工作。因此, 阐释档案管理人员道德素养则十分有必要, 也就是应当阐释,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档案工作。

1 先天道德素养好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必备条件

休谟认为, 人生来具有同情他人的可能性。而且这种可能性具有引发人们走向共同体的前景和希望。人具有吸奶和哺乳两种天性, 其中, 吸奶表征了人们需求贪欲的一面, 而哺乳则彰显了人们的同情他人的善良意志一面。档案管理在特殊年代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无论是人事档案还是技术资料档案的管理, 不是任何人可以涉足的,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政治上可靠和忠诚者。对入选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进行政治资格审查, 档案管理涉及保密、完善和完整的基本要求, 保守秘密、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不丢失, 政治上可靠的人应当是首选。即使在今天, 档案资料除去政治意义外的特殊要求, 同样, 也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也要经得起诱惑, 不能搞资料信息的权钱交易。因此, 先天善良同情他人的道德意愿, 就成为涉足档案管理的必备条件, 因为善良的愿望构成做好档案管理的首要因素, 善良愿望具有做好档案管理、忠诚档案管理事业的动机和动因。意愿构成道德善业及其奠基。善良意志成为档案管理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和忠诚自己事业的基本素养, 也只有在此基础上, 才有可能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相反, 心底不善良, 或不具有同情他人、完全体现了人的恶的一面, 在现实中表现为道德品质差, 则不仅不能涉足档案管理, 可能连做人都成问题, 被人所唾弃。动机不好, 则有可能成为任何工作的祸患和灾难。最近, 在我国出现的倒卖国家秘密资料, 甚至有些大学生为了满足贪欲涉足涉密, 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道德败坏可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风险和灾难。

2 善于遵守规章制度和法规是档案管理人员基本素养

康德在其《实践理性批判》中强调, 遵循道德命令成为人们道德努力的动机。遵循道德命令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素养。档案管理工作在现代语境中难以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和成就, 但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法规, 以至于遵循道德绝对命令, 则是档案管理人员于平凡之中彰显的神圣职业情操。

查阅档案资料, 既是手续合法的事情也是守时守规矩的细节的推敲。普鲁士的火车正点无误举世闻名。但看似容易, 做起来难。档案资料借阅坚持准时发放和准时归档, 不经意中, 体现了档案管理人员先天的遵循道德素养, 我们难以设想一个无规矩不守时的人能把档案工作做好。人们可以多次守时守规矩的发放、送达和收回档案资料, 但是难以做到长年累月准确无误实现当管理无差错, 这就需要人们先天善于遵循和后天严格的工作态度相结合。

后天训练和学习同样成为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执行规章制度的契机。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严格守规矩守时, 只是档案管理问题的一面,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仅有先天的素养远不能适应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要求, 后天的档案管理制度执行过程和环境成为培育档案管理人员不可或缺的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素养的文化背景。档案管理文化背景和档案管理人员的素养有机结合, 构成培育档案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制度的文化习性重要渠道。

严格执行涉密档案管理制度, 除去政治或商业要素外, 应当优先把控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和监督。如同其他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必不可少。仅限于当管理工作者严格要求自身是不够的, 监督机制则是完善执行档案管理制度有效办法和制度。

3 档案工作同样需要有精神信仰

任何道德谱系必须是以其精神信仰为顶层设计的, 也就是说, 道德禁忌必须以精神信仰为根据的, 否则道德自觉何以启动和坚守?如前所述, 档案管理工作者的道德素养无论是先天启动还是后天文化背景涵养, 如同道德一般, 档案管理工作者的道德素养启动和坚守只能是在其精神信仰意义下的可能。

先天的善良意志与道德的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道德谱系, 先天的善良意志可以是启动人们道德素养的开始, 但是恶的动机同样具有启动人们不道德的可能性。人们如何可以惩恶扬善, 以及如何坚守善良意志, 也许是激情和情感的事情, 但是理性的精神信仰则是如此道德禁忌的最好动力。精神信仰具有统摄和驾驭道德冲动和行为的根据和逻辑合法性。

善良意志可以使档案管理人员经常处于努力工作, 保证档案管理适应实际工作需要。但善良意志本身并不具有敬畏结构, 也就是它本身不具有惩恶扬善的功用, 善良意志一旦处于不自觉状态, 道德上的倦怠在善良意志那里缺失惩治, 必然带来危机和风险。精神信仰则提供了道德敬畏结构, 也就是一旦道德倦怠, 在精神信仰层面上, 如同宗教教义中的道德惩罚, 就要面临着被惩罚的可能。人们崇拜和信仰是双重意义的, 善良了即可获得精神上的宽慰和满足, 相反, 则处于自我谴责的痛苦之中。

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第8篇

笔者认为, 无论是在何种理念的教育模式和体制下, 做人教育始终是第一位的。 强化做人教育, 最重要的是教育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 由细节和小事起步, 由家庭扩展到学校, 继而扩展到社会。 因此, 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 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亲情教育。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孟夫子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只有尊敬、孝敬自己的父母, 才能尊敬别的老人。 “百善孝为先”, 孔夫子更是把“孝”当做评价学生的首要标准。 这些正体现了儒家核心思想中仁爱待人、推己及人的“仁”、“恕”思想。 有位名人说过:缺乏家庭亲情者难有社会责任感。 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爱, 怎能奢望他去爱同学、爱人民、爱祖国呢? 因而, 教育工作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父母, 了解父母的艰辛和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爱, 以培养学生对父母和家庭、他人的热爱之情, 懂得知恩图报。遗憾的是, 目前我国高离婚率造成的单亲家庭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导致问题学生不断增加和青少年犯罪率的升高。 加强亲情教育, 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二、责任教育。 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 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 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一个人有了责任感, 才会自觉, 才会不断进取, 才会振奋。 责任, 撑起的是人的堂堂正正。 学生的责任感可以通过参与班级管理工作, 做好校园卫生, 开展集体活动, 关爱班级荣誉等来培养, 让他们在各种劳动和活动中实现自我、克服惰性, 学会承担责任, 特别是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好的表现老师要予以适当的表扬、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逐步培养集体荣誉感和社会忧患意识。 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意识, 教师更要扮演好一个负责任的先生角色, 垂身示范、言传身教, 通过耳目濡染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 学会做人。

三、挫折教育。 俗话说:“自古英雄多磨难, 从来纨绔少伟男。 ”这句话告诉我们凡是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经历磨难而成的。 只有经历过磨难、品尝过失败苦涩泪水的人, 才懂得成功后幸福笑容的甜蜜, 才会珍惜现在难得的机会和条件, 奋勇进取。 现在的中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张口要, 伸手到, 过的是衣食无忧的生活, 少了磨难, 多了舒适, 变得脆弱娇气、骄傲任性、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不懂得感恩。 特别是“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 实实在在解决了部分农村贫困学生入学难、食宿难的问题, 但也为部分学生“惯”出来了花钱大手大脚不惜疼的坏习惯。 俗话说:“葫芦吊大, 孩子绊 (摔之意) 大。 ”因此, 挫折教育成为必需, 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磨炼自己, 自立自强, 培养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 学会谋生。

四、自制教育。 拿破仑说:“我们唯一能控制的便是我们的头脑, 如果我们不控制它的话, 别的力量就会来左右它了……”可见, 在人生路上, 自制力是顺利通过悬崖边, 不被外力左右的安全屏障。 自制是每个孩子将来独立于世的一种基本能力。没有自制力的人习惯于我行我素, 必将形成任性自私、贪图安逸、追求物质享受的不良性格。 教师要求学生从克服自身的每一个坏习惯、小毛病做起, 在师生的互相督促下, 获得点滴进步, 在积少成多的过程中, 渐渐养成好的生活习性和学习习惯。 一个好习惯能成就人一生, 人一旦有了较强自制能力, 就能自我要求, 自我控制, 见贤思齐, 自觉修养个人内在涵养。

五、协作教育。 没有竞争, 就失去了动力源泉, 个人、社会就难以向前发展, 但一味对孩子强调竞争, 而忽视协作教育, 必然会造成学生心胸狭窄, 性格孤僻, 猜疑、妒忌、仇视他人, 势必会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现在在独生子女家庭长大的孩子, 凡事自己做主惯了, 唯我独尊, 欠缺的就是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其过人之处, 这正是同学们协作互助的前提, 鼓励学生学会合作, 在团结合作过程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信心和勇气, 赢取最大的成功和进步。 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既要敢于面对竞争, 又要善于合作发展。 在协作中不断扬长避短, 完善自我, 提高自身素养。

六、创新教育。 “尽信书则无书”, 尤其是在教育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不满足于头脑现有经验和书本现成知识。“幻想是创造的开始”。 要想别人之不敢想, 对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杨振宁曾经感慨道, 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 然而十年以后, 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 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 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 对学生某些“异想天开”的想法, 教师要先予以肯定和鼓励, 并创造条件支持探究活动。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创造个性, 获得学生德才兼备全面素质的提升。 当然,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自然要摒弃传统家长式“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德育模式, 创新德育模式, 因材施教, 做到以德育人。

现代职业厨师应具备的道德素养 第9篇

1. 厨师职业道德的定义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从事本职工作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厨师的职业道德, 也称之为“厨德”, 是指厨师在从事烹饪工作中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应具备的道德素养。

2. 厨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厨师职业道德, 是厨师的职业思想、职业责任、职业纪律和职业技能的反映。具体为:

2.1 爱岗敬业, 恪尽职守, 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

爱岗敬业, 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 要做到干一行, 爱一行, 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对于厨师这个职业来说, 爱岗敬业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是厨师职业道德的首要标准;同时也是厨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和核心。这就要求职业厨师, 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树立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理念。在工作中要忠实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 以积极、健康、求实、高效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做到尽职尽责、忠于职守。厨师的职业责任是决定工作质量的首要因素, 每一位厨师都要全身心的投入到烹饪职业中去, 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 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质, 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主动地以主人翁的姿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2 诚实守信, 公正廉洁, 自觉维护行业形象

“诚实守信”是厨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厨师在实际工作中, 要以诚相见、不弄虚作假者, 不糊弄顾客, 不以欺骗的手段获取经济利益。要做到货真价实、买卖公平, 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正廉洁”是保证厨师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 同时也是厨师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它要求厨师必须坚持自己的工作原则, 做到公私分明, 不占便宜;公平合理, 不徇私情;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因此, 在日常工作中, 厨师必须严格遵守厨师行业实事求是、信誉第一的职业道德规范, 坚持以诚为本、公正廉洁的工作作风, 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 自觉维护行业的良好形象。

2.3 钻研业务, 提高技艺, 敢于创新

钻研业务, 提高技艺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做为一名优秀的厨师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 丰富的工作经验, 精湛的厨艺。才能不断提高菜点的质量, 才能在现代化的厨房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 厨师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 不断获取新的专业知识。同时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 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餐饮业具有不断发展、开拓创新的特点, 传统的“一招鲜, 吃遍天”已无法适应当今餐饮业的飞速发展。再好的一个菜点, 也只能适应当时, 如果长期不加改变, 必然会使顾客产生厌倦, 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为现在的餐饮业已从传统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从过去的食品决定客人变为现在的客人决定食品, 这是从“质”上发生了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新时代的厨师要做到:勤实践、多动脑、以一变应万变, 开拓创新, 树立超前思考、灵活多变、求异思变的能力。在菜点的色、香、味、形、意、养、器等多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 善抓餐饮业发展的新趋势, 努力研创出适应食者需求的、技艺含量高的菜点。一名优秀的厨师只有具备敢于创新的意识, 厨艺才会不断进步, 企业才会得以发展。所以说, 创新是厨师的生命, 发展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2.4 遵纪守法, 加强法制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要靠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公正廉洁,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来形成, 还要靠一整套完整、规范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因此, 厨师必须奉公守法、以身作则,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也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食品安全已成为世界性问题, 从2003年的阜阳“大头娃娃”奶粉事件起, “苏丹红”事件、“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瘦肉精”“地沟油”等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 使食品安全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从业人员的行为不仅丧失了职业道德、职业操守, 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而且使人们对食品行业造成严重的不信任。讲究食品卫生, 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是厨师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所以, 职业厨师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餐饮业食品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严格要求自己, 认真负责地完成本职工作。要持《健康证》上岗, 要讲究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不采购、加工、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证顾客吃上干净、卫生、营养的菜点, 从而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结语

会计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 第10篇

会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会计这个职业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从而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 热爱本职工作, 兢兢业业, 一丝不苟。在工作中自觉主动地履行岗位职责, 以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做好工作, 正确处理责权利三者关系。财会人员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 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和核算规程, 杜绝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凭着高度的责任心, 对岗位的热爱, 对工作的热情, 爱岗敬业;尽心尽力去工作, 不计较个人得失;珍惜自己的岗位, 不怕吃苦, 努力钻研, 不断追求。总之, 要明确服务宗旨, 树立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的良好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 勤勤恳恳, 兢兢业业, 以高度的事业心做好本职工作。

二、熟悉法规, 依法办事

在市场经济中, 任何单位的经济业务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的许多法律、法规, 尤其是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都要通过会计工作来体现。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为了更好地履行核算和监督的职责, 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熟悉掌握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做到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 知章依章, 依法把关守口, 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完整性。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中, 要敢于并善于执行各种法律、规章, 坚决按国家法律、规章严格审查各项财务收支, 维护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 决不能为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 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三、坚持原则, 大公无私

原则性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典型特征.作为财会工作者, 政策观念一定要强, 要勇于坚持原则。政策和职业道德虽然是两个不同范畴, 但作为社会主义的财政政策, 财会规章制度都反映了国家、集体和广大生产者、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要使这些政策、法规制度得以顺利贯彻和实施, 必须坚持原则, 坚持原则不仅使财会工作者职业义务感和使命感得以加强, 充分利用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管理权, 对各种浪费行为和不正之风进行有效的抵制;而且能使财会工作者自身不会因时时与钱打交道而成为一个丧失原则、认钱不认方向、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者。作为财会工作者, 如果不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不坚持按原则办事, 不仅害了自己, 也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四、实事求是, 客观公正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每个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品质.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资料不仅是各单位进行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的依据, 而且也是国家据以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和调控的重要依据。如果会计数据失真, 那会计核算就毫无意义, 这不仅影响到微观管理, 而且还影响到宏观决策。因此, 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 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 完整、准确、如实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情况, 不隐瞒歪曲, 不弄虚作假, 不搞假账真算、真账假算。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是会计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

五、廉洁奉公, 不谋私利

廉洁奉公, 不谋私利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特征, 也是衡量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尺度.会计工作是各方面利益分配的关键, 只有在会计工作中坚持原则, 不谋私利, 一心为公, 才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会计工作天天要与“钱”“物”打交道, 如果没有廉洁奉公的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就可能经不住“金钱”的诱惑, 还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 会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和行为, 以国家、集体的利益重于一切为最高原则。无私性集中体现在财务工作者的道德习惯行为上, 廉洁奉公, 不贪不占, 一尘不染, 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 勤俭建国的传统作风。会计人员必须以此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污染和拒腐蚀的坚不可摧的壁垒, 做到“手提万贯, 一文不取。”

六、精通业务, 自强不息

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会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其内涵十分丰富, 知识面也相当宽广, 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经济生活中提出了许多过去不曾遇到的新问题, 会计也面临着许多全新的课题, 会计理论、会计知识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因此, 会计人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 认真钻研业务技能, 精通现代科学技术, 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管理技术, 以适应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七、改革创新, 搞好服务

浅谈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 第11篇

内心阴暗的人是可怕的,像狼一样危险。内心阴暗的教师更是可怕的,无异于“披着羊皮的狼”。让一群毫无戒心又毫无防御能力的学生每天生活在其周围,得到的可能就不是教育而是伤害。

教师中辱骂 体罚 劳役学生的行为比比皆是,这样的教师将对学生的内心以及一生造成怎样的影响,想来可怕。如果教师队伍不早日得到净化,必将失去家长和社会的信任。

内心阳光的教师更容易与学生沟通,更能把纯净健康的思想灌输给学生。当年我在师大就读的时候,有位同窗内心就有些阴暗,据说现在也已经混迹于教师行业当中,真是令人担忧。

善良的心地,纯净的思想是做人的前提,也是教师基本道德素养的第一要素。

二、合格的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尽管国家对教师的待遇一再提高,但这一职业仍然是相对清贫或者寂寞的,它没有生意人的大富大贵,没有政客们的飞黄腾达,如果选择了这一职业就应该安于平淡,毕竟除去物质我们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如果一名教师本身就嗜钱如命,唯利是图,又怎么能在教师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奉献自我,又怎么能教育学生抛却名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一个班级黑板上的励志条幅是这样写的:为了母亲而读书。品来很动人,也很实在,但未免有些狭隘。教师的志向远大,人生观正确才能引导学生成为志存高远的国家栋梁。

很多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老师更多的照顾,往往会想方设法给老师送礼。礼物可能是物品,也可能是现金。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如果只是微薄的礼物,只是表达一份心情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礼物过于厚重的话,那就有受贿这嫌了。如果欣然接受并“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又是单独辅导又是安排座位,那么得到的可能就是有限的可怜的一点财物,而失去的将是作为一名老师的尊严。没有哪个家长会真正为你保密的,他这边谦卑的给你送礼,等你接受了马上就为摧毁了一名教师的职业道德而沾沾自喜,把“老师,也不过如此”的话放在嘴边。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这样的方式得到钱财,得不偿失。试想,当你再面对学生大论清高,大讲道义的时候,是否还能唤起学生的崇拜之情而内心接受,估计得到的只是家长的鄙视和学生的怀疑。

三、合格的教师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准则

1不说脏话。

说脏话对于普通人来讲都是羞耻的,既不尊重别人也不尊重自己,是个人素质极其低下的表现,更何况是为人榜样的教师。

2不随地吐痰。

3衣着整洁。

4指甲干净。

5娱乐适当,不熬夜狂欢。

6饮酒适当,不亢奋过度。

以上几条看似简单,但都是对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如果这几点都做不到,就不适合做一名教师了。

四、合格的教师还应具备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有人把中国的文化比做酱缸,越沉越香,越老越值钱。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无论是什么样的事物,都只有向前发展才会呈现生机。

一些教师在具备了一定的资历后往往就丢开了工作初期的干劲儿。书也不读了,笔也不落了,啃着几本旧教案惨淡度日,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几多变化。新课标 新教材 新题型,对于每位教师无论新旧都是一种挑战。教育事业不断的发展进步,学生思想的不断改变都在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只有积极挑战变化,时候丰满自己的教师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变化。想要带出先进的学生,自己首先要走在前列。

惰性每个人都有,并随着年龄增长,一旦被消极怠惰打败就会生活于一潭死水,但战胜它其实也很容易,关键看你自己想不想。制定计划,认真执行,每天的每一小时都实现价值,多接触新鲜事物,让自己时刻处于积极的进步状态。我给自己制定了“四个一”计划:每天读书一小时,每天练字一小时,每天上网阅读新闻一小时,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四个小时,只占每天的六分之一,但这小小的四小时却让我的生活每天都是新鲜的,让我时刻在进步,让我的生活充实起来。

五、合格的教师要有勇敢,有责任心

学生有时很淘气,装做很强悍的样子,但其实他们是弱小的,在很多时候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而父母不在身边时老师就是他们的守护者。当然这种守护可能没有利润而且可能是危险的,但是每名教师都应该勇敢地承担。汶川地震中的范跑跑,在弱小的学生危难之时,跑得比谁都快。的确,他没有触犯法律,但他违背了做为一名教师的基本道德准则,所以他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唾骂。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我所带的班级有一名总给我制造些小麻烦的女生。她爱留怪异发型,爱穿奇装异服,不爱学习,是一名家在外地的住宿生。她的过分招摇给她引来了不少麻烦。有一次,几名社会上的女孩来找她,据说是想来教训一下她。班级学生把情况告诉我后我马上出面解决问题,那两个女孩见到我后根本没有任何收敛,但我牢牢把我班的女生保护在身后,平时桀傲不训的她当时那种恐惧的眼神更增加了我的勇气,没有让她受到一点伤害。事后,她表示了对我的感激,但我觉得虽然她不是个好学生,但她只要是一名学生,做老师的就有责任保护她。

在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今天,教师更应该做到勇敢和有责任心。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有危险,每位家长都不惜以生命做代价去保护,而一名合格的教师也是一样。汶川地震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教师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楷模。不必自诩,教师这一职业要求我们人格要伟大。

道德和素养 第12篇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外部的影响,内部的教育以及个人的思想意识等问题,使得一些青少年的荣辱观、是非观、善恶观、美丑观发生了偏差,有的甚至在做人的问题上出现了偏差,使得校园里有一股暗流在涌动:学生的厌学情绪正由大学、中学向小学蔓延,上学迟到、旷课的现象日益严重;课堂上、校园内不规范甚至出格的行为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在课堂上顶撞或课后报复老师;一些学生吃讲营养,穿挑名牌,与同学攀比家庭是否有钱、有权、有势;考试舞弊技巧高明的被奉为时尚,穿校服被视为“土老冒”;更有甚者学生中出现了非正式团体、帮派组织,对“学习苦,学习累,不如加入黑社会”的黑色校园歌谣津津乐道;抽烟成群,上网成风、打架斗殴、饮酒滋事……使个别学生成了迷途的羔羊,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荣,什么是辱,以丑为美,以是为非,以耻为荣的怪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一个个血的教训在警示着我们,必须加强学生正确的荣辱观教育,使他们知荣辨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近荣远耻,让他们学会做人,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出现偏差的原因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出现偏差,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更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

首先,青少年的心理还不稳定,极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面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多元文化冲击,网络诱惑及其他社会负面影响,缺乏应有的辩证分析、冷静思考和正确对待,以致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不明是非、善恶、美丑,不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不知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其次,家庭是育人的起点,家长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在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全国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说过:问题孩子总是出在问题家庭,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家长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时刻影响着他们,问题家长的教育失当是导致“问题少年”出现的重要原因。

再次,学校对青少年的评价存在问题,对学生的教育“重智轻德”是主要原因,其对思想道德教育名义上重视,实际上忽视的问题尤为严重。为了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学校设有重点班和普通班,道德评价流于一种形式,学习成绩实际成了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只要学习好就成为学校、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变得无足轻重。同时,教师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出现了职业倦怠、缺乏理想追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渗透到了工作之中,其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干扰着学生。

最后,社会大环境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环境氛围等诸多因素,对青少年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思想文化领域中大量的“舶来品”泥沙俱下,不良文化泛滥毒害不设防的学生。大众传媒的暴力、凶杀、色情等不良信息对他们的影响显而易见,社会上的黑恶势力也有向校园渗透的趋势,这都是导致“5+2=0”现象的因素之一,社会不良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夯实“三道防线”,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1.要呼吁整个社会都来关心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公安、执法、工商、文化、宣传等相关部门要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进一步明确其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上的职责和任务,加大责任落实和行政不作为处罚的力度。清除校园周围的不良文化娱乐场所,规范文化市场,维护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预防校园侵害,加大处罚力度, 共同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安静、有序的育人环境。要建立问题家庭干预制度, 真正实现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2.孩子是家长的影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要引导和教育家长知荣辱、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 自觉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行”比“知”困难得多, 让“八荣八耻”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必定是一个“积铢累寸”“滴水穿石”的过程。家长应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持之以恒地教育引导孩子将这项教育内容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不虑而行”。

3.学校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学校教育必须着眼于促进人的德性的成长, 就是自古以来人类教育所强调的让人成为人, 成为适应社会的有德性的人, 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首先, 坚持智育和德育“两手抓, 两手硬”。建立道德教育长效机制, 要制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量化考核标准, 并纳入对学生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其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将政治理论学习、收看先模人物事迹报告、师德讨论、述职评议纳入学校的正常工作之中。建立违背师德行为教师的问责和处罚制度, 并加大师德在教师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和力度。最后, 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诸如法制讲座、安全报告、爱心救助等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影响和教育, 并化为自觉行动。同时,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风既是无声的命令, 又是有形的榜样, 对师生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当一种价值观一旦在校园内成功地内化, 就必然获得一种自我约束的功能, 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这种价值观说话行事。在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影响下, 迟到的学生在没有任何指责的情况下, 自己会感到很内疚;在树立起良好班风的班级里, 举止谈吐不文明会遭到同学们的冷眼;在干净整洁的校园里, 随地吐痰, 乱丢果皮纸屑会被认为是可耻的行为等, 这些都是学校文化所产生的良好效应。

上一篇:混凝土基层处理下一篇:地籍管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