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艺术教学反思

2024-06-17

高中艺术教学反思(精选12篇)

高中艺术教学反思 第1篇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 使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 基础性与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 使之对不同阶段与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指导意义;建立多元, 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 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的孩子, 他们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在学习的时候心里的一个变化过程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一个关键。他们在刚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十分好奇, 学习兴趣特别浓厚, 但随着课程的加深, 词汇量的增多, 记单词对他们来说很困难, 能够读懂的句子就越来越少。因此, 学生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自信心倍受打击, 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也不利于我们实施教学, 为了更好的开展英语教学, 清楚的了解学生的需求是关键。

其实, 像我们这样学校的孩子, 想要学好英语的愿望是有的, 只是, 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存在着很多心里障碍。1、矛盾的心理。李阳说过:“英语是永远学不出来的!英语是苦练出来的!”很多孩子是很好学的, 但是, 他们怕吃苦, 不能坚持。今天记的单词, 明天又忘记了, 因为感觉自己的工作都是徒劳, 所以, 这样反复几次他们就不愿意继续下去了。2、怕羞的心理。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 要想更好的使用这个工具, 那就得加强练习。有一大部分孩子, 因为英语基础太差, 很多单词记不住, 也不能用完整的英语表达, 怕出错, 不敢开口, 也怕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出丑, 怕别人笑话。还有一部分孩子, 他们有问题, 可是, 他们怕自己的问题太简单, 不好意思问。这样以来, 这些问题就像雪球一样, 越滚越大, 造成了知识的脱节, 学习上遇到重重障碍, 自信心受到了打击。3、畏难的心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 课程难度也有所增加, 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了。面对这些问题, 有些孩子在受到一两次打击后就放弃了。4、自卑心理。因为, 一个班的人数很多, 所以, 难免有顾及不到的, 有些孩子就认为, 老师没有关注他, 一定是自己不好, 很自卑, 学习积极性不高。5、逆反的心理。高中阶段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 你越是强迫他学习, 他越不想学。所以, 作为老师, 了解学生的心理是教学中的一部分, 关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应该关心他们的生活。有句话说得好, “要想游泳就得到游泳池里去。”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 就得到学生中去。

心理学家B.S.布卢姆说过:“学校学习中的学多个别差异是认为的, 偶然的, 而不是个体所固有的。只在提供适当的先前与现实的条件, 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在世界上能学会的东西。”“Where there is will, there is a way.”因此, 作为老师, 我们不应当放弃一个学生。只要他们心中有梦, 那我们就应当帮他们去实现他们的梦。在英语教学中, 有的学生基础教差, 所以在上课, 布置任务的时候,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比如:背诵和阅读的要求。对于成绩好的同学, 可以要求对简单的阅读文章进行背诵;对于中等成绩的, 可以要求他们背其中的一些句子, 同时要求阅读整篇文章;对于成绩稍差一点的, 可以要求他们先读生词, 然后完成阅读。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这样, 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也可以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in learning.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感兴趣, 他就会深入地, 兴致勃勃的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这也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能够更好的开展, 使学生从会学到学会, 在这六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学习, 积累, 并总结出以下几点:1、加强备课。课前熟悉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正确把握难易程度。另外, 一门语言的学习, 离不开它的文化背景, 所以, 在备课的时候也应注意将课堂内容与其相关的文化背景相结合。如:我们在学习The British Isles的时候了解到了英国的天气:It is mild with a lot of rain.这个时候就应提及到, 英国人见面和中国人见面时打招呼的不同, 根据各国的文化习惯, 中国人常喜欢问:“吃饭了吗?”而英国人见面常喜欢谈论天气, “What’s the weather like?”“It is a fine day!”等等。2、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存在有很强的逆反心理, 所以, 在教学中我们应主要采取鼓励, 说教的方式。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 因此, 不要当很多同学的面直接对某个同学进行批评。他们的虚荣心也很强, 对于他们的进步, 或取得的成绩, 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 因此, 不要吝啬一句表扬的话。另外,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给例句的时候, 例句内容要贴近他们的生活, 最好也是他们感兴趣的, 比如:我在讲marry这个单词的时候, 有的同学记忆很模糊了, 我就给他们举了一个例:Xie Na married Zhang Jie in September.这时候他们都知道了这个单词的意思了。而且印象也会很深刻。3、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复习工作。高三的时候主要是复习, 这时候, 学生的学习任务很多, 学习时间加长, 所以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学要特别注意, 切忌复习的量过大, 长时间反复做同样的工作, 复习之后应给学生巩固和练习的机会。4、注意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可以走下讲台, 到学生中去,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语言, 手势和眼神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不要一味的讲, 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学生的情感, 个性, 需要与发展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 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 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高中艺术教学反思 第2篇

教师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进行反思,才能不断进步。下面就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反思,提出本人的一些观点。

一、反思化学学科特点,优化课堂设计方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有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原理、物质的结构等知识均是从实验中得来的,在教材的实验教学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现象独特的课堂实验,它们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与探索。通过化学实验,能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相关化学知识,体验到化学实验的乐趣,学习到必要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研究化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并能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求知观。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因此,化学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美国有句谚语: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自做,我才会懂得。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摒弃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要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科学的探究能力;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在化学教学中,只要学生留心观察实验过程,注意捕捉奇特的变化,就可以发现许多实验异常现象,对这些异常现象进行探究会得到很多重要的发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对见怪不怪的现象着手探究、发现问题。中学化学中异常现象很多,其中很多异常现象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探究的极好材料。鼓励学生去对此现象进行大胆猜想与探究。通过实验对这些“异常”现象加以分析、探究,唤起了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将“苦学”变为“好学”、“乐学”,这正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所追求的教学理念,也是我们教师一直以来孜孜不倦地要实现的教学目的。

二、反思教材特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只要拿出新老教材作个对比就可以发现,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新教材的深度不如老教材,而广度却大大超过了老教材;二是新教材的难点相对分散,而知识点相对集中;三是新教材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并且在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上,新教材的很多知识比老教材更新更具体;四是新教材的教育方法更注重探究性教学的开展;五是新教材一改以往单一的学科知识教学,转而变成现在的模块教学,必修与选修相结合。针对新教材的这些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对这些知识要有一些更深更细的认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注重自身素质和知识的提高。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新教材更注重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避免在新课改的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一定要潜心钻研新教材特点,并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决不可再用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去应付新教材的教学。比如新教材仅化学必修一就涵盖了老教材化学第一册的大部分内容和化学第二册的一部分内容,如果按照老教材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这些内容要一学年才能完成,从时间上是无论如何不够的;又如高一化学必修一从专题2到专题4都是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的内容,教学时间短,知识容量大,特别是化学方程式多,记忆容量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优化教学方案,既要将一些好的记忆方法和技巧介绍给学生,还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比如说把一些规律编成顺口溜,把我们身边的吃、穿、住、行和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学习中真心体会到化学的魅力和实用性,防止学生被单 1 调枯燥的化学方程式夺走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反思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的重点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有深刻的含义,它告诉我们教学方法可以形式各异、教学手段可以丰富多彩,同样的一节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出很多种教学方法。只要在抓住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巧灵活的设计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反思,只要在教学大纲的大框架下,我们应追求教学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学的多样性、稳定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加丰富多彩,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完善。

四、反思教学效果,总结课堂教学得失

课后反思,并不纯粹是亡羊补牢。教师不仅要反思这堂课成功的地方,更应该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过失和不足之处。我们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启发,这堂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适合学生,课堂上师生的配合是否默契,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愉快,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学生的作业完成的质量如何,还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吗?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加以回顾和总结,教师只有的不断的反思和总结自己每节课的教学得失,并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才能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第3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去努力进取,作文同样需要培养兴趣。但并不是每个人从一出生就对某事产生兴趣。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跟后天的环境和培养有直接关系。所以,从理论上讲学生的作文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而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则是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个人的语言感染能力的培养

要充分发挥语文老师优势,尽可能用优美的语言、妙语连珠的词语吸引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感悟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美的语言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教师能从语言上征服学生,有利于积极鼓励学生自觉做好优美词句的积累,为以后写文章准备有用的素材。

(二)鼓励学生大胆写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热点时事,让学生即看即评,教师不要限制,学生写后可将精彩的评论打印下来,粘贴在班内墙报栏处,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学生。

(三)教师要不吝表扬

教师要及时发掘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表扬,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让学生从作文中找到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好作文向学校文学社推荐发表,并以此激励全体学生。

二、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的习惯

(一)要让学生养成多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读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从而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二)要让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初学写作的人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

(三)要让学生养成多思考的习惯

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动笔之前,要思考定什么样的主题,选什么样的材料,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然后把思考所得列成提纲,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地硬挤出来。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巧用媒体,激发写作兴趣

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把音、像、文字集于一身,向学生展示作文教学情景,这些景象把学生带到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之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再现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所经历过的感受不深的事物,通过计算机重现在学生的眼前,引导学生进行再次观察,唤起学生的形象记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作文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而且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利用网络功能,进行典型作文的评改

多媒体网络在师生共同评议,学生自我批改环节中也可以发挥独特的功效。具体做法是:教师先选择几篇典型作文加以具体点评,然后通过网络把好、中、差的作文直接播送到计算机屏幕上,让学生阅读,并参与评议和修改。写得较好的作文师生共赏,能从中得到启发。写得差一点的文章,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控、纠正。把典型的句、段方便地传播给全体学生,师生共同完成修改任务,营造愉快热烈的氛围。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作文思路的开拓,更有利于差生借鉴、参考,使全体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全面提高。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因表现欲催动,愿意将自己的作文呈现在同学面前,品尝成功的喜悦,不会因字迹潦草等其他原因而羞于公布于众。在评议他人作文中,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四、感悟生活

作为课堂的灵魂和主心骨,教师在进行作文生活化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观察生活,不要单单为写出作文而进行感悟,而是要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大小事情的思想意义进行捕捉、洞察和发掘,在平凡的生活中品味哲理,丰富自身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从自己熟悉、轻松的生活写起,写出自己的所闻所想,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情感,创造轻松、略带欢乐的课堂环境,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拓展写作思路,充分表达自身情感。

五、注重修改,不断推敲是提高作文有效手段

传统的作文批改是完全由教师修改,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高效低耗,既累了教师,又限制了学生,甚至还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热情。这种一方评价一方听命的不平等批改方式应该彻底改变,教师要放开话语权。我们应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学生作文在组内传阅,按照教师提供的作文要点进行逐条对照、讨论。这种师生共同参与批改的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同学之间又加强了沟通。当然,学生自改、互改、教师主批,这些形式要经常变换,才能使学生保持兴趣。

六、多元评价

在评价时,我们应拓展评价途径,实现多元评价。我们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然后评价。同伴评价时首先要肯定他人作文的成功之处,向同学们推荐精彩片段、优美词句,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同伴之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教师用激励的语言给学生写上评语。多批少改,尊重学生,优点说足,缺点少而精。

参考文献:

[1]万标有.浅谈作文教学中引经据典的应用[J].山西教育,2009(12).

[2]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3]申克有.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写作能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反思 第4篇

高中艺术欣赏课, 教学内容横跨中外美术的绘画、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等各个门类, 并辐射文学、哲学、历史、地理、科技等相关学科, 时间跨越古今数千年, 内容之浩繁, 时间之悠久, 给教学带来了极大难度。这给我们每位从事这门学科教学的教师, 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限定的教学目标?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是抓住上课这45分钟, 解决好怎样“上”的问题。对此, 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和做法。

(一)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 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 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 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 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教师通过提示、参与分析、组织讨论等手段来让学生自己感受作品, 自己阅读作品, 自己做出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自己感受, 阅读作品, 深入理解的主体参与性, 从欣赏中掌握方法, 寓教育于欣赏之中, 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二) 培养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与求知欲。

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很大程度上在于兴趣。兴趣可以变为学习的动力, 但兴趣应是发自内心的, 只可激发, 不可强迫。文化课学习的压力, 课余生活的贫乏, 学生的兴趣爱好受到了一定压制, 而现行的美术教材内容“博而杂”, 泛泛的课堂教学, 蜻蜓点水般地掠过学习内容, 很难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 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为此, 教师应从组织学生直观感受美术作品入手, 观察感受作品的外在视觉信息、艺术语言, 审定外部的形式, 区别出作品的类别和特点, 采集作品形式带给欣赏主体最初的情感感受。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 适时地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使学生的兴趣聚焦到问题上来, 为完成教学内容创设出良好的基础。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能真正地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在欣赏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虾》时, 可以结合活虾, 把它装在透明的容器里, 结合着作品讲解。这样可以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思维活跃, 情绪高涨。通过比较, 学生感到作品中那神情毕肖、透明而富有弹力的躯体, 那浮游自如的动势的虾不是画在纸上, 而似乎是“活”在水中, 从中体验到了画家高超的笔墨功底与艺术形式的完美, 这比干巴巴的讲解要好得多。这种创设情景的教学, 是提高学生欣赏兴趣的方法之一。兴趣好比催化剂, 运用的好, 学生就会不断地去探索。在兴趣的培养中, 往往教师的作用是主要的, 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

(三) 加强探究性学习, 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

探究式学习能促进学生把学习的触角深入知识的深层去探索其联系与区别, 并在近乎独立的状况下就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综合, 从而建立自己的观点, 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潜能。

新课标要求“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 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传统的民间艺术反映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 并对现今社会和艺术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与影响。通过传统艺术的欣赏、教育, 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力和传承意识, 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例如在学习“民间艺术”这一讲的过程中, 首先让学生了解泥塑、剪纸、年画、皮影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正在远离我们的视线, 将面临消亡的危险。课前要求学生收集一些有关方面的作品资料。通过作品资料的收集, 使学生深深感到这些在历史发展中起到过独特作用的民族民间艺术所剩无几, 增强了学生对这些传统艺术的保护意识和紧迫的传承的责任感, 同时根据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通过各种美术活动,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课前布置除学生收集资料, 还让每人准备一些陶土、彩纸、剪刀等工具。欣赏过程中, 出示学生收集的民间玩具及有关图片、影像作品,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进行讨论,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 也使学生明确这些同类作品的造型、风格各不相同, 体现了民族性和地方性。再通过泥塑、剪纸制作过程的演示, 让学生深入领会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风格不同, 形态各异, 虽然雅拙, 但生动、活泼的一件件作品, 让学生兴奋不已, 并纷纷动起手来。

(四) 改变传统教师形象, 创造课堂和谐气氛。

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之间新型关系的建立。传统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上是中心, 处于“我教你学”, “我讲你听”的地位, 而学生则完全听教师摆布。新课程首先要求教师确立与学生平等的理念, 要让学生明白, 在问题的讨论中, 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交流, 真诚相待。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学生独创思维的引导者, 学生在探究中的指导者, 论点争论时的组织者, 学生独创观点的总结者。因此, 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中释放出来, 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这一重心中来, 促使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的发展。

例如在欣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 利用学生的新奇感, 留给学生大部分时间去体验作品的内涵与意蕴, 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更加注意了作品中究竟是怎样表现了作者的主观内心感受的, 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方式去探索知识, 生成能力, 形成丰富的情感, 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有效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课堂教学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即变“为了教师教得好”为“为了学生学得好”的教学方式的彻底转变。

高中艺术教学反思 第5篇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这篇文章的作者主要针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所需要体现的三维目标以及教师需要掌握的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反思、总结,希望对各位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分析讲解一定要细腻、透彻,例题训练一定要到位、深入,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化学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化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然后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二、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化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和科学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如果经常出现口误,就会令学生对你失去信心,听课就无法专心了。另外最好能做到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始时缺乏些粉笔字的经验,没有考虑到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特别是没有考虑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书小、草、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有的老师为了强调某个感念或它的某个特征,往往重复在一些字句下面加点、加圈、加波纹线,“五彩缤纷”,致使版面很不整洁,有损于美育教育,记得笔者的高中化学老师能信手在黑板上画一个非常漂亮的烧杯,我们由此对他十分佩服。此外,板书难免有错漏,我们写好后要复看一遍,有错的能及时修改,错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随便一抹,否则黑板就成了“花脸”。板书又快又好,应当是努力的目标。同时作为化学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如画试管、烧杯、酒精灯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装置图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化学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熟悉各种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

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化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思想。学生如果对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化学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化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第6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积极作用;实物演示;培养习惯

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谈谈我对教学反思的几点看法:

一、对高一新生引导的反思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 “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例如,关于“力的正交分解”这一基本方法的教学就是通过分期渗透,逐步提高的。这不仅是一个遵循认知规律的需要,其意义还在于不要因为抽象的模型、繁琐的数学运算冲淡物理学科的主题,通过降低台阶,减少障碍,真正能够把学生吸引过来,而不是把学生吓跑了,或者教师一味的强调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学生就硬着头皮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变成了物理学习的“奴隶”。如果我们老师有意识地降低门槛,一旦学生顺利的跨上的这个台阶,形成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再提高并不晚。我们不妨再举一个例子,有的老师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马山就去讲解大量的静力学问题,甚至去讲动态平衡问题,试想这时学生对合力的几个效果尚难以完全理解,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由于教师的引导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如此之难,怎么能怪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呢?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

二、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感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三、对物理教学前概念教学的反思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而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且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这些错误概念对物理概念的正确形成极为不利,它排斥了科学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伽利略和牛顿以前,人们对生活经验缺乏科学分析,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错误命题: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会停下来.这个错误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由此可见前概念对人们认识影响是巨大的.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前概念,对正确的应加以利用,对错误的要认真引导消除,否则正确概念难以形成.

四、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1.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物理模型是物理学中对实际问题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通过运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点,抓住本质特征和属性,可以消除学生思维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从生活中形成的朴素物理概念分析区别,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

2.加强实物演示,丰富感性认识,有利于消除错误前概念,确立正确概念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支持.因此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实物演示消除错误概念.太阳曝晒下的木块和金属块的温度如何?学生最容易根据自己的感觉,认为金属块温度高,形成错误认识.所以只有通过实验测定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感觉的错误,才能消除错误前概念,否则任何讲授都是苍白无力的.由于学生思维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往往以物质外部的非本质的属性作为依据,形成错误认识。

3.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总之,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认真学习课新改理论,积极探讨物理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不同的实验条件,灵活而切合实际地选择不同的教法,积极探索和认真实践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方法,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第7篇

一、设疑启智, 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港, 层层递进, 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 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 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 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

课文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 再进行集体讨论, 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 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key words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 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 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二、课堂要注重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育活动, 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交际活动,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的教学过程, 它是师生之间或是学生之间为了协调沟通, 达成共识, 联合力量去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互动。在教学中存在着师生之间的交往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在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各种交往情境, 设法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交际活动, 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在真实与互动的情境中, 教材是脚本, 教师是导演, 学生是演员, 师生双方共同参与, 频繁交流, 形成主动参与, 探究合作的课堂气氛。

三、教学活动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第8篇

一、给学生留白

留白即一种机智的教学策略。因为留白不等于不讲课, 也不等于少讲课, 留白需要更高超的技艺。给别人一滴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留白是授人以渔, 留白是宏观调控。留白者胸中要有数, 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精心的教学设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最佳思维状态约为20分钟, 课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的精神状态会发生变化。所以, 要注意教学时间的控制, 教师在讲述一段时间后, 有意识地停顿, 布下空白, 给学生一段回味、消化、吸收的时间。这样做避免了枯燥的说教, 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使课堂教学有了效率, 有了生气。

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在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写到“学习英语是一个从感知英语到不断积累英语知识, 进而不断加深对英语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当然, 反对教师讲得太多, 并不等于说教师就什么都不用讲, 任由学生漫无边际地自由发挥。教学内容有难易之分、主次之别,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程度、思维发展状况, 带领学生主攻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要点, 对于学生能自行解决的内容可以点到即止。这样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要点, 解决难点, 弄清重点, 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讲究艺术性

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把教学活动作为给人带来美感的创造性艺术活动来对待, 充分发掘学生和教师自身的艺术潜力, 包括优化课堂设计, 生动课堂导入、美化课堂语言, 重视课堂提问, 简化课堂练习等。

教学内容的艺术性包括教学语言材料的形象逼真, 情感观点爱憎分明, 语言表达诙谐幽默, 活泼生动,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环环紧扣。如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出这些, 需要具体的要求。师要将教学内容形象化、情节化、情感化以体现其艺术性, 然后进行适量、有机、有序的处理。

英语教学的艺术性集中体现在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个性化特征上。首先是教师自身丰富的学识和纯熟的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利用英语语言的内在美来营造出课堂教学艺术化的氛围, 促进学生形成语言技能的心智和躯体的感官活动, 也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使教学活动上升为美的欣赏和创造。

英语教学的艺术性还体现在教学方法的变化上。随着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环境的改变、教学内容的变化及教学目标的升迁而演变出无数的新的教学方法, 从而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注意力, 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 生动活泼, 真正起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带来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三、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变革。研究性学习,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 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 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 学生应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 去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 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 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它又是一种体验学习, 强调通过亲身的实践, 获得直接经验;它更是一种探索学习, 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让学生解决英语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种自主性、体验性、探索性学习, 把学生从陈旧教学模式的硬性束缚中解放出来, 不必机械地、被动地识记教师传授的知识, 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 主动地提出问题, 积极地研究问题, 认真地解决问题。英语研究性学习, 为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特长, 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得以张扬。

新的时代, 迫切需要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英语研究性学习, 始终让学生处于活动开展的主体地位, 其活动所具有的开放性的特点, 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计划、开展活动, 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四、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新标准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作了很大的调整, 在前言里提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 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 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 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以及如何使学生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素养得以提高。所以英语教师可以围绕教材和生活情景两方面来设计教学的内容。围绕教材设计的任务要紧扣教材内容, 要设在教材内容的关键点上, 把课本中的话语变成学生想说的话。围绕生活情景设计的任务, 可以是真实的或模拟的生活情景。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 把语言教学活化为语言交际, 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即“学会做事”。

高中分层教学反思谈 第9篇

反思一:现行的教育制度设计是否适合推行分层教学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设定是以高考为核心的,虽然国家相关部门为改变这一现状,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先后出台了各种文件,但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家长、社会各界对学校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学生高考的成绩。在这一背景下,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高考这一无形的指挥棒而展开的。高考的制度设定从根本上说就是用同一目标、同一标准、同一进 度去要求全体学生的,显然这一要求与分层教学的出发点是背道而驰的,因而在现行教育制度的设定下,高中学科实施分层教学是不现实的。

因此,在高中教学实践中要想推进 分层教学 模式, 首先要对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进行革新,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状。可以考虑不同的高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考试要求,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实际选择不同要求的考试形式,从而真正让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反思二: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是制约高中分层教学的核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分层教 学实践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学生分 层是基础,处于核心地位,分层教学的其他环节是在学生分层基础之上才产生的。因此,学生分层的标准是否客观、科学,直接影响着分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影响着整个分层教学的效果。

笔者认为,在不改变当前高中阶段教学班建制的前提下,实施分层教学应该采取隐形的分层方法,但这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更新、更高的要求。隐性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综合考虑学生原有知识、智力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潜力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在自己的心目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具体层级由教师自己掌握),分层结果不向任何人公布,仅作为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座位的编排、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然后进行分层设定教学目标、分层实施教学实践活 动、分层实施评价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类型学生的学习要求。

反思三: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考评机制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设计下,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进行评价的依据是针对每次考试的成绩,对学生在年级、班级内进行排位,以确定学生的优劣;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和评价是按教师所教班级成绩的平均分进行排位,教师的排位甚至影响到其绩效工资、职称晋升等,事关其切身利益。所以,在分层教学实践中,缺少科学而全面的考评机制又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之一。当前对分层教学中的学生和教师的考核没有一 个具体的可操作 性评价尺 度,这制约了 分层教学 的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要切实推进分层教学,就必须建立合理的教与学评价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要建立一个公正、权威、具有足够评价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 的评价管理机构和评价标准,这种标准应该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应该能根据分层教学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评价方案的指标和权重,克服僵化的一成不变的评价方式,使其持续对教学工作发挥积极作用,以便于及时发现和分析评价得出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保障分层教学有效持久地开展。

宋朝的张载认为:“教人至难,必尽人之 材,乃不误人。”若教人“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 妄也。”意思是说教师如不能因材施教,不顾学生的内心要求, 就不能使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反而会误人子弟。高中实施分层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 教、分层指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笔者只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并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对当前我国高中分层教学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反思,希望以此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反思,促进高中教学的发展。

摘要:当前,分层次教学成为我国教学方式的一种主流,但许多专家学者在研究中可能忽视了我国现阶段教育制度的设定,导致现有的研究似乎是在一定理想状态下进行的,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实行分层教学有一定的难度。诚然,分层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实践中关于分层教学有许多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第10篇

一、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 要与时俱进

例如, 我最近做了一堂高一新课改下的省级示范课。所讲的内容是第三模块中的module one Europe (欧洲) 中的第一课时。在课程的准备过程和最后的展示过程中, 我有了几点对新课程的体验, 并且从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得到了一些启事, 自己做了一定的反思。

1、教师要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

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这种话题在情感态度方面, 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为了让课堂教学具体化教材选择了六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欧洲国家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从基本的国家名称, 首都语言人手, 逐步过渡到他们的地理位置, 常识性的信息, 最后畅所欲言, 层层深入, 让学生感到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 实现有话能说。教学对教师本身历史文化修养、知识面等方面也有非常高的要求, 体现了师生共同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是英语课程中“与时俱进”的理念和思想的体现。

2、教师要适时变化教学模式

整堂课以竞赛贯穿始终, 竞赛作为一种评价方式来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学生活动:大家的回答得很踊跃, 对这些问题也很感兴趣。可以看出大家的知识面很广, 在繁忙的学习之余, 对这些知识也有一定的涉猎。

3、教师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无趣, 则必不乐学”。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 是入门的向导。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说明, 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的负担, 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 培养和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兴趣, 会使他们感到从学习过程本身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理应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寓教于乐化解难点, 突出重点。教师可以较为灵活地采用游戏、猜谜、唱歌、演讲、表演等多种形式导人新课, 利用简笔画、录音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采用“分组式”、“结对子”等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 开阔学生的视野, 创设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学习氛围,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堂课上的第一大部分, 对这六个国家的首都, 语言词汇进行学习。这一知识目标是通过以下2个环节完成的。

首先, 通过游戏学习这些国家的首都和语言, 每人发一张卡片, 卡片上有几个和这六个国家相关的词, 当我指到其中任意一个黑板上的国家, 他们要反应出这个词是否和这个国家有关系, 这个游戏一是考察学生是否认识卡片上的词, 同时考察他们是否知道这些国家的名称、语言和首都名称。

学生活动:一共分成三组, 大家手里卡片上的词, 有交叉的部分, 所以当老师指到某一个国家时, 所有同学必须迅速做出反应, 一是训练了他们对词汇掌握的熟练程度, 二是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以及为自己团队争分的集体荣誉感。在实际操作中, 大家的争先恐后把课堂气氛推到了一个高潮, 在这种气氛的渲染下, 每一个同学更加奋勇争先。

二、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 要把专业学科教学和教学法以及心理学结合起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应该在每堂课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举个例子, 讲“自然”这一单元时, 我想同学们离野生动物比较远, 不太好导入引起共鸣, 于是就设计了一小段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三、教师要以学生为本,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凡事都要讲究因人而异, 在这小小的提问上, 也要讲究“因材施教”, 例如, 我班有个男同学叫丁锐, 英语成绩很差, 自然是考察的重点。他的性格特别内向, 每次站起来都不说话, 开始我以为他是没有认真听讲, 也没好好复习, 所以很生气。但几次他都如此, 我觉得不对劲, 就找他聊了一次, 他说自己真的背了, 我抽查了几个知识点, 发信他确实背得不错, 他对我解释说他一直有这个毛病, 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就紧张的什么也说不出来了。了解了这种情况, 我就对他说, 老师给你个特权, 就是每次下课的时候, 老师单独考他, 他看到老师没有因为他的缺点而放弃他, 还利用下课休息时间考他很感动, 背得更认真了英语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通过课堂模式的转变, 学生们的感受是多彩的, 身心是愉快的, 收获是丰富的。通过设计、组织调控、激励和点拨, 使学生们尝到了当主人的甜头。他们体验了艰辛、失败, 合作、成功, 获得了自信, 体现了价值, 发掘了才能。有的同学满怀信心地说:“我终于认识了自我, 我不仅愿学了, 而且会学了。”让学生真正的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乐趣, 我们要从每一堂课的设计开始, 当我们看到学生们积极参与时, 当我们听到他们主动的在用英语交流时, 我们应该大声高唱, 应为我们在课堂上实现着自己真正的理想。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几节省级公开课进行总结和反思, 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并结合实际谈了谈新课改下如何进行英语教学的几点想法, 并列举了几个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 反映出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作为一名从事英语基础教育的教师, 应该明确高中英语课程既是学生通过语学习和实践活动, 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 又是他们拓展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高中分层教学的反思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分层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

分层教学成为时下高中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它强调的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从而达到所有学生都得到提高的目的。

诚然,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尊重学生的差异,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意义是显然易见的。国内不少教育工作者、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作了许多研究,成果显著,对高中教学的实践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然而,笔者以为,许多专家学者在研究中可能忽视了我国现阶段教育制度的设计,导致现有的研究似乎是在一定理想状态下进行的,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实行分层教学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感分层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在实践中关于分层教学有许多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反思之一:现行的教育制度设计是否适合推行分层教学。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设计是以高考为核心的,虽然国家相关部门为改变这一现状,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先后出台了各种文件,旨在改变这一现状,但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家长、社会各界对学校关注的焦点问题是高考的成绩,在这一背景下,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高考这一无形的指挥棒而展开的。而高考的制度设计从根本上说就是用同一目标、同一标准、同一进度去要求全体学生的,显然这一要求与分层教学的出发点是背道而弛的,因而在现行教育制度的设计下,高中学科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是不现实的。

因此,在高中教学实践中要想推进分层教学模式,首先要对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进行革新,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状。可以考虑不同的高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考试要求,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实际选择不同要求的考试形式,从而真正让高中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反思之二: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是制约高中分层的教学的核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分层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学生分层是基础,处于核心地位,分层教学的其他环节是在学生分层基础之上才产生的。因此,学生分层标准是否客观、科学,直接影响着分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影响着整个分层教学的效果。

受我国现行教育设计的影响和我国高中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往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一名学生,通行的做法是高一学生一入学,参加测试,按照考试成绩确认不同层次的教学班,但对于分层教学而言,如果教师依靠单纯的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成为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的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在不改变当前高中阶段教学班建制的前提下,实施分层教学应该采取隐形的分层方法,但这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更新、更高的要求。隐性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综合考虑学生原有基础、智力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潜力等具体情况基础上,在自己的心目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具体层级由教师自己掌握),分层结果只是教师自己掌握,不向任何人公布,仅作为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座位的编排、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然后进行分层设定教学目标、分层实施教学实践活动、分层实施评价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类型学生的学习要求。

反思之三: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考评机制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设计下,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进行评价的依据是针对每次考试的成绩,对学生的成绩在年级、班级内进行排位,以确定学生的优劣;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考核和评价是按教师所教班级成绩的平均分进行排位,教师的排位甚至影响到教师的绩效工资、职称晋升等,事关教师切身利益。因此,在分层教学实践中,缺少科学而全面的考评机制又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之一。当前对分层教学中的学生和教师的考核都没有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评价尺度,这制约了分层教学的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要切实推进分层教学,就必须建立合理的教与学的评价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要建立一个公正、权威、具有足够评价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评价管理机构和评价标准,这种标准应该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应该能根据分层教学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评价方案的指标和权重,克服僵化的一成不变的评价方式,使其持续对教学工作发挥积极作用,以便于及时发现和分析评价得出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保障分层教学有效持久地开展。

宋朝的张载认为:“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若教人“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意思是说教师如不能因材施教,不顾学生的内心要求,就不能使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反而会误人子弟。高中实施分层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笔者只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并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对当前我国高中分层教学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反思,希望以此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反思,促进高中教学的发展。

高中音乐教学反思 第12篇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一) 对教材内容不够重视

现在的高学生正处于叛逆期, 他们厌倦教材中的一些较为陈旧、枯燥的歌曲, 热衷于时下的流行歌曲、偶像歌星, 常常说起这些来如数家珍, 所以当教师在音乐课上尽心讲解教材中的歌曲时, 即使反复教唱, 学生也常常无动于衷, 教学效果一般。

(二) 知识讲解多, 情感抒发少

在当前的高中音乐课堂上, 真正涉及音乐的内容少, 文字解说多, 会唱的歌曲多, 能够唱出情感的少, 这就使得音乐课完全成为了一门枯燥的技能知识讲解课, 毫无乐趣可言。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 学生的学习兴趣难免低下, 课堂教学效果也无法令人满意。

(三) 教师掌控多, 学生参与少

教师对自身定位不准确同样是当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大问题, 教师更多的是考虑自己该怎样做、怎样教, 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 完全忘记了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这一原则。学生缺少了“学”的过程, “学”的结果可想而知。

二、如何搞好高中音乐教学

(一) 做好课前备课准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教师来说, 做好课前备课工作是一节课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 高中音乐教师要用心备课, 让有限的课堂产生最大化的效果。首先, 鉴于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 教师在备课时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 要先对“学生对本课的歌曲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等问题进行反思, 尽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 备课时教师也要事先想到课堂上随时会出现的个别现象, 以便积极应对。一旦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 或者无动于衷, 就要迅速反思其中的原因, 分别选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为自己的教学积累经验教训, 以便在日后更好地进行备课。

(二)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学习是表现个性、开发思维、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 在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所以, 在实际的高中音乐教学中, 教师切不可以权威的姿态把控课堂, 要为学生创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允许个性的存在。首先, 教师应保证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尝试演唱或演奏, 多给他们单独表演的机会,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表现力。其次, 教师应给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即使学生的审美体验与原作有较大的偏差, 也应该在鼓励的基础上, 耐心地进行启发、引导, 帮助学生正确掌握音乐语言的特点, 逐步积累音乐审美的经验, 树立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再次,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 指导学生在欣赏中用自己的体态动作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或者在欣赏完音乐作品之后, 要求学生尝试演唱或演奏所欣赏的作品片段, 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

(三) 教学模式多元化

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 广大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将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结合, 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首先, 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实践表明, 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文学知识, 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 我向学生展示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 让学生以《思乡曲》为背景音乐, 朗读《乡愁》, 有了文学的铺垫, 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思乡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成就感和兴趣陡然提升。其次, 音乐与美术的结合。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流动的画面”, 把美术称为“凝固的音乐”, 可见, 两者有着深入的内在联系。在高中音乐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加入一些美术作品, 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优美的画作, 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提升学习效率。

当然, 可以和音乐相结合的姊妹艺术还有很多, 再此不作一一论述。在教学中, 广大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使音乐课真正达到“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

三、结语

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背景下, 提升高中音乐教学实效, 既是每个音乐教师的共同追求, 又是音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作为音乐教师, 不仅要重视课前和课中的准备, 课下总结反思也十分必要。只有在上完音乐课后, 积极思考哪些教学方法在上节课中能使学生热情更高一些, 那些不足的地方导致学生不积极, 又该如何改善, 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睿.新时期普通高中音乐教学之我见[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1 (1) .

[2]姚向红.浅谈高中音乐教学和当前媒体音乐的结合[J].大舞台, 2011 (5) .

[3]陈安铃.如何转变音乐课堂教学的“你、我、他”——学习《音乐课程标准》的体会[J].音乐天地, 2008 (2) .

[4]诸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 (22) .

[5]陈玉静.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 (22) .

上一篇:艺术教育观念下一篇:物流业与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