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企业管理

2024-09-17

科技进步企业管理(精选11篇)

科技进步企业管理 第1篇

在历史的进程中曾产生多次重要的科技变革, 远古时期, 科学还处于萌芽状态, 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伴随着几次重要变革, 近代科技才逐渐得到比较系统的发展。哥白尼提出的太阳中心说拉开了科技变革的序幕。

十八世纪中期伴随着伽利略、牛顿等人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 发生了以纺织机械革新为代表的第一次科技革命, 对于推动近代科技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后来在物理、天文等领域的重大成就促进了以电磁理论、化学原子论和生物进化论为代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产生, 并对近代物理、生物、地质等不同学科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随后使得钢铁技术、内燃机技术等现代科技全面发展, 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代科技以物理学为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分子生物学、系统科学以及由自然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融合交叉形成的新学科。

二战后, 现代技术革命逐渐开始迅速发展, 主要以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技术为重点, 对现代管理理论及方法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 管理理论及管理方法的发展

古时的管理思想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没有形成专著, 只是零散分布于一些古籍及著作中, 《圣经》中记载的希伯来领袖对摩西提出的千夫长、百夫长的建议可以说是管理理论的雏形。我国的《孙子兵法》中对于战争计谋的论述从古至今都深深吸引了各层次的读者, 可以说其中描述的战争中审时度势、战略灵活运用等思想同现代的管理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但只是在近几百年的时间, 特别是从十八世纪以来, 管理理论才逐渐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 作为一门学科被系统地研究。二十世纪初, 管理理论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 一部分管理研究人员注重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而另一部分却更关注数量方法的应用研究。对同一对象的研究采用不同的方法, 这种差异能够较客观反映出研究者背景及兴趣的差别。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论述, 以及实施标准化管理等观点, 对于推动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甘特作为他忠实的追随者发明了甘特图用于改进管理效率, 同时更加关注工人群体的利益。提出管理是从经验到科学逐渐转变形成的思想是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贡献, 并为其他管理理论及方法的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开展管理理论相关研究的学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逐渐形成了决策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等众多派系。二十世纪末, 管理理论不断发展, 能够从各个角度反映社会需求并为社会资源提供最有效的配置服务, 逐渐形成全面质量管理、学习型组织、战略管理等相关管理理论。

人们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群体活动过程中, 按照不同的管理任务和对象的实际情况, 预先计划目标实现的方式。若依据此方式实现预期目标, 就证明有效, 上述行动方式经过反复时间, 就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过程, 也就是正确的管理方法。只有经过管理活动及社会实践的不断摸索, 才逐渐形成比较正确且满足实际需要的管理方式。

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了的社会分工的专业化, 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及生产协作关系也愈加复杂, 更突出了管理方法在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管理方法的系统研究成为管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对于加强管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在宏观上能够进行合理分工及控制。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更侧重激励人际行为, 加强对人心理满足感的关注。

总之, 人际关系理论的形成, 对于组织管理的变化是最明显的。它逐渐融入组织管理的实践, 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改善劳资关系, 提高劳动效率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 科技进步对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影响

同其他领域知识一样, 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也是在实践活动逐渐形成的, 并随社会实践及科技进步逐渐发展起来。生产一体化是科技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 管理理论与方法经过实践形成系统理论, 并在实际生产活动与管理中得以广泛应用。

企业生产方式转变、生产批量化、以及铁路发展降低运输成本等是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 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 就对管理规范化提出了新的需求, 要求管理创新要符合科技进步的要求, 传统管理模式已不适合现代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科技发展, 这就需要不断吸收借鉴新的思想以适应管理理论的发展。

近年来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但某些科研机构发展不平衡, 只加强投入注重科研力量建设, 而对科研管理投入不足, 重视不够。科技的不断进步对科技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对科研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将造成不利影响, 也会阻碍科研机构的科技发展, 因此要面对新的发展形势, 站在科研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积极采取必要措施, 提高对科研管理工作的认识, 不能只停留在科研水平上, 同时加强对科研管理人员的培养, 加强科研管理体系建设, 采取先进的管理理念, 完善科研管理体制, 开拓务实, 在科技管理上引入新的管理方式, 不断加强创新, 促进科研机构优化, 适应科技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 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 提高科研管理服务水平, 通过更多的成果积累技术, 提高科研机构的研究水平, 促进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这对于实现科研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4 结论

综上所述, 科技融入生产活动中就成为现实生产力, 管理也是生产力, 科技进步为科技管理提供了系统的管理理论和手段, 将生产力各要素有机组合在一起, 充分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在科研管理研究上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及方法, 深入理解科研与管理的关系, 在总体上系统研究相关内容, 积极制定规范的制度措施, 在操作上有章可循, 对科研管理工作不断进行优化。

管理受科技发展的影响并随其它学科一起成长, 随着科技的发展, 未来将更好地为科技服务。加强科技管理工作能够使科技部门能及时掌握科技发展情况, 为制定科技计划, 促进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可靠依据。科技管理对于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要:本文以当今科技发展的视角对管理理论及方法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 论述了科技进步对科技管理理论的重要影响, 对于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科技进步,管理方法,科技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文士, 李晓光, 等.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1]杨文士, 李晓光, 等.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2]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2]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

[3]芮鸿程.现代科技革命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 2003.[3]芮鸿程.现代科技革命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 2003.

农网科技进步管理办法 第2篇

农网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实现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化企业的发展目标,进一步促进和规范XX电力局农网科技管理工作,发挥XX电力局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XX电力局农网建设、生产、运营和服务管理的科技水平,根据XX电力局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办法。

第二条 XX电力局农网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农网发展、建设、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科学技术问题,引导县局积极研制、开发、应用适合农网特点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并将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用于农网科技进步的再投入,形成农网科技工作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

第三条 XX电力局农网科技项目的重点是“一个中心、三个围绕”,即以提高农网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安全、线损、通信自动化等技术难题的攻关以及先进管理手段的开发。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四条 农网科技工作是XX电力局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XX电力局科技管理由生产技术部归口,农网办具体负责农网科技管理工作。

第五条 XX电力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局生产技术部。

第六条 农网办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农网科技项目,其主要职责为:

(一)依据XX电力局“一强三优”的发展战略和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制定XX电力局农网科技发展规划并定期进行滚动;

(二)制定XX电力局农网科技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农网科技管理体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农网科技成果的转换和推广应用工作,努力提高农网的科技含量和农网科技工作水平;

(三)组织农网科技项目的选题、申报、可研、论证工作,在符合有关经费和程序条件下,汇总省公司系统农网科技拟立项项目,报生产技术部核准后批复;

(四)积极申报国家电网公司、区域电网公司、省经贸委、省科技厅等上级部门出资的农网科技项目;

(五)按照省电力公司核准批复的农网科技项目,组织项目的实施、检查、监督、验收及成果管理等工作。

第七条 XX电力局科技领导小组应积极组织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发展战略和省、市公司农网科技发展规划,勇于探摸适合本单位长远发展的科技工作思路,采用“四两拨千斤”的科技手段,努力找到一条低投入高产出的科技发展道路,并利用科技工作和“QC”小组等形式,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优化电网运行管理等各类技术,形成农网科技工作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

XX电力局科技工作主要任务:

(一)按省、市公司工作要求,认真选题,及时申报农网科技项目,有关项目由市公司农网工作部初步审查、论证后,报省公司农网工作部。

(二)在省、市公司农网科技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负责制定本公司的科技规划,并报省、市公司农网工作部核准、备案。

(三)定期召开科技领导小组会议,协调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加强科技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完成省、市公司批准、委托的有关农网科技项目。

第三章 农网科技项目的资金来源及使用

第八条 XX电力局将农网科技工作统一纳入市公司的科技工作整体框架范围,统筹安排农网科技投入资金,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县农网科技工作的支持和投入。

第九条 XX电力局统农网科技经费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省公司等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专项科技开发费用;

(二)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资金规模范围内,根据实际需要予以确定的科技项目费用;

(三)县局用于农网科技项目的技术开发资金;

(四)在每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中,列支0.1%的专项资金,用于农网科技工作(由省公司在县公司成本批复中予以明确)。

第四章 农网科技项目的立项

第十条 XX电力局农网科技项目类型主要包括:

(一)农网建设运行机制技术;

(二)农网营销技术;

(三)农网自动化技术;

(四)农网通信和信息技术;(五)农网环保和节能技术;(六)农网企业管理。

第十一条 农网科技项目立项分类: 省公司核准批复

省公司核准批复的农网科技项目,出资单位为我局。我局分列出有关农网科技项目,上报省公司农网工作部,经农网工作部审查,报省公司生产技术部核准后批复。

第十二条 农网科技项目的立项分申报、评审、签约三个基本程序。

第十三条 我局于每年8月底前按上主营业务收入的0.1%的资金规模列出下由县局出资的农网科技项目计划,并报市公司,由市公司初审汇总后报省公司农网工作部

第十四条 科技项目的申请人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符合本单位科技项目管理有关规定和项目公告中对申请者主体资格等方面的要求;

(二)承担科技项目的负责人原则上应由在职人员担任,一般年龄在58周岁以下,并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对其研究项目

涉及领域的国内外技术发展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较强的研究与开发能力,能保证足够的精力投入;

(三)具有为完成项目必备的人才条件和技术装备;

(四)具有与项目相关的研究经历和研究积累;

(五)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六)具有完成项目的良好信誉度。第十五条 立项评审

(一)立项评审分预审、专家评审及审核三个阶段,由省公司农网工作部组织。

(二)预审工作由市公司农网工作部负责。

(三)组织专家评审。从市公司农网科技专家库中抽调人员组成专家评审组,专家评审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可供决策参考的意见建议。

(四)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我局农网工作部门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基础上,制定县局农网科技项目和经费计划,提交市公司生产技术部门核准,经市公司科技领导小组批准后,由县局农网工作部于每年10月底前批复下达下一农网科技项目。

第五章 农网科技项目的管理

第十六条 要建立科技项目的动态跟踪和过程控制制度,建立科技项目的内部监督和审计制度。

第十七条 生产技术部负责农网科技项目实施的检查和监督,并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和检查结果调整项目资金计划。

第十十八条 科技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如果遇无法预见的特殊情况或不可抗力,致使项目无法继续实施时,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向省、市公司办理项目调整或中止手续;在办理项目调整或中止手续时,原课题承担单位应提交项目调整或中止的专题报告,详细申报项目调整或中止理由,提交经费决算(含已发生费用及结余资金)。经省公司农网部审核后办理有关手续,其项目剩余经费停止使用或调整到新项目中使用。

第十九条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确系遇到特殊情况致使不能按原定期限完成时,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在当年10月底以前向省公司申请延期,经批准后按新的完成期限进行改期。

第二十条 农网科技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的,省公司农网部经省公司科技领导小组批准有权终止合同:

(一)针对特定工程进行的项目,工程建设发生重大变化,项目研究内容无法实施或目标无法实现的;

(二)项目承担单位因主观原因致使合同无法正常执行的;

(三)项目延期超过一年仍无法完成的。

第六章 农网科技项目的验收

第二十一条 申请验收的项目,我局填报项目验收申请表,并正式报请省公司组织验收。省公司农网部对材料初审合格后,下达项目验收通知并确定验收方式。

第二十二条 申请项目验收需要提供以下文件资料:

(一)项目验收申请表

(二)项目技术开发报告,主要包括项目技术路线、试验与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项目成果、结论等;

(三)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四)项目经费决算报告

(五)项目固定资产一览表;

(六)项目依托工程建设运行、成果应用及效益分析报告。

(七)如项目内容为设备、装置、产品和软件,原则上需同时提供设计书、使用说明书、检测试验报告、用户使用证明,以及专利申请材料等。

第二十三条 项目验收工作可视具体情况,采取现场考察、书面评议、专家会议验收、委托中介机构评估等多种方式进行。

第二十四条 项目验收结果分为:验收通过,结题通过、重新审议和不通过验收。按合同规定按期完成任务、达到合同规定的技术指标、经费使用合理,视为验收通过;由于不可抗拒等因素造成合同无法全部执行的,或完成了合同规定的主要目标,而其它目标无法继续完成的,视为结题通过;由于提供文件资料不

详难以判断,或目标任务完成不够,但原因难以确定等导致验收结论争议较大的,视为需要重新审议。

第二十五条 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按不通过验收处理。

(一)未达到合同规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

(二)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不真实的;

(三)项目研究的内容、目标、技术路线等已进行了较大调整,未上报省公司农网部审批认可的。

第二十六条 需要重新审议的项目,在接到整改意见 通知三个月内,需再次提出验收申请。第二次仍未通过验收的,则验收结论为“不通过”。没有通过验收的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将分别在l―3年内不得承担公司科技项目。

第七章 成果管理

第二十七条 农网科技成果系指在农网科技项目实施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验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计、计算机软件以及专利、论文和专著等。

第二十八条 科技项目成果涉及国家秘密的,我局人员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及相关规定执行,切实做好保密工作。

第八章 项目后评估

第二十九条 建立农网科技项目评估制度。项目成果的技术创新性、先进适用性和实用化水平,项目的综合效益和影响,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前景以及后续的改进等进行客观分析研究并做出综合评价。

第三十条 科技项目后评估工作要符合国家科技部《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科技技术评价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

第九章 附 则

科技进步企业管理 第3篇

2008年9月19日,中国科协十届年会期间,“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暨科技创新工业强市”论坛(后改为“技术创新·企业发展”论坛—编者注)在郑州隆重召开。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推动郑州市科技创新工业强市,论坛的组织者特别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周光召,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协常委许振超,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张武城教授,天津市科协副主席王运洪同志等专家、学者围绕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以及创新方法研究等内容作专题报告。

“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暨科技创新工业强市”论坛由中国科协常委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专门委员会和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目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动员和组织科技工作者为企业技术创新做出新贡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本次论坛立足河南发展实际和企业发展需求,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除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外,还组织郑州市企业领导、科技工作者与专家对接,分专题进一步研讨行业发展,力求论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次论坛是中国科协贯彻落实中央书记处关于紧紧抓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核心和关键,充分发挥各级科协组织的优势,努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示精神的举措之一。2007年以来,为贯彻中央指示,中国科协与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的若干意见》。2007年5月,召开了全国企业科协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新时期加强企业科协工作的意见。2007年7月,与发改委、科技部、国资委联合,在企业中深入开展了以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使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能够取得更大的进展。2008年4月,中国科协与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联合,在企业中推广普及创新方法,从源头上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国科协联合发改委、科技部、国资委,开展了院士专家企业行、院士专家工作站等试点活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国科协人才荟萃、网络健全的优势,助力企业自主创新,中国科协成立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专门委员会,主要职责和任务就是调动企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进步企业管理 第4篇

关键词: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现代企业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实力也在显著增长, 走向国际化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企业之间逐渐展开了在雄厚的经济实力竞争。在世界经济的竞争中, 我国企业想要脱颖而出, 只能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上入手, 这样才能使科技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得到促进, 令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提升。

一、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来说, 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企业管理, 有效的管理能够使企业蒸蒸日上, 并使自己在本行业中的竞争力提升。运用科技手段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该企业的工作效率, 进而就可以使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中拥有较高的竞争力;并且令客户更加满意与忠诚, 稳定企业的客户资源, 帮助企业在稳重求胜。现代企业还可以通过科学化的管理, 实现对成本的科学化掌控, 进而节省大量的成本, 使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一些不必要浪费的资源与成本得以节约下来, 利于企业生产出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

二、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

1. 难以掌控企业投资风险

我国企业在当前的管理方式主要是纵向管理方式, 企业管理方式随着不断完善的经济体制, 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当前状态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合企业继续沿用纵向管理方式了[1]。企业在纵向管理模式中想要正常的运行, 一般情况下不是通过自己投资就是合作控股。无形中就使企业的成本与投入都增加了, 更有甚者会导致资金紧缺并难以控制, 其原因就在于纵向管理方式致使企业在对销售过程和相关原料的控制过程中, 分散了关注生产产品的注意力, 使得在某种程度上, 产品正在逐渐失去市场竞争的优势与竞争力。

2. 延长产品生产周期

企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产品市场竞争下产品的生产周期占据着重要位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企业需要通过缩短生产周期并提高劳动效率来保持核心的竞争力, 使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得以进一步地提升。企业对原材料与半成品已经采用了传统的管理方式, 因此分散了生产产品的精力, 进而就使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周期延长了, 疏忽了企业关键性的任务, 企业会因隐患的发生而导致经营不善。

三、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1. 提升市场竞争力

现今时代, 全球经济化的步伐逐渐提升, 企业之间的社会竞争也不断增强, 使得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 形成日益严峻的形式。此种形式下, 现在企业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接受与学习科技创新, 这样才能屹立于社会不断变动的浪潮中。企业需要寻找新的突破点。对新的科学技术进行不断的探索, 争取将第一生产力放在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上, 提供企业的发展以牢靠的支撑。在产品市场中利用科技创新手段占据优势地位, 进而使市场占有率得以提升、增加利润、提高价值。

2.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可是通过科技的创新与进步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对于现代企业来说, 国家提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应当实现绿色经济, 对社会环境起到保护作用[2]。近几年来, 我国雾霾天气增多, 经常有沙尘暴发生, 水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 就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形势。企业能够通过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对造成的环境伤害加以弥补, 比如处理污水与过滤烟尘等。不仅使大自然的优化得到了促进, 还使企业的形象得到了提升, 促进了企业绿色经济发展以及可持续性发展。

3. 提升企业经济实力

企业在其经济活动中想要提升经济效益, 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使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得到提升。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科技知识, 促进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生产力;另外, 它还促进了生产者与管理者认识新知识的程度, 进而更加方便了新技术对合适产业的进入与生效。在企业生产产品过程中对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加以运用, 就能很好的缩短生产劳动时间, 并且提高产品质量。在生产设备应用科技技术的同时, 可以在一定程序上使产品质量得到保障, 并且有效控制残品率。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来说, 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具有完善作用, 提高整个企业的生产劳动效率。

四、科技进步与创新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科技进步与创新中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中应用较为成功的两个方面就是电子商务与远程办公[3]。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下, 使新的经济发展体催生了出来, 比如网店等。通常在消费者与企业之间进行联系时会应用电子商务, 而对企业进行内部管理时, 会用到远程办公。企业在发展时应当以社会发展的形式为客观规律, 对那些能够满足消费者与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技术手段要及时的采用。

1.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属于一种信息时代的产物, 它是在科学技术发展中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手段, “网上购物”这种人们熟悉的购物方式, 就是一种电子商务表现形式。从通信的角度考虑企业中应用的电子商务, 就是将企业的产品、信息与服务通过电脑、电话以及其他媒介传递给消费者的过程;从企业流程的层面来理解, 就是使商业交易通过网络技术自动完成的过程;从服务的层面来看, 它是加快传递企业对消费者服务速度的一种工具。例如, 阿里巴巴就属于电子商务中的成功案例, 还有很多网络交易平台, 使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购买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

2. 远程办公

另一种信息时代发展出的产物就是远程办公, 它在企业管理中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这种办公模式能够使人们在家里或者在旅途中就能实现办公, 不仅使办公空间得以节省, 更是在一定程度使员工的工作压力得以减轻, 令家庭氛围得到了有效的调节, 进而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远程办公还能实现跨国际公司直接管理国外子公司, 便于及时传达并贯彻总公司的决策。

五、结束语

综上, 随着经济的发展, 走向国际化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企业之间逐渐展开了在雄厚的经济实力竞争。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并脱颖而出, 只能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上入手, 优化与完善现代企业管理, 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任强.科技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 (29) :10-11.

科技进步企业管理 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科技进步 科研院所 坚强后盾

科技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源泉。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摇篮,是解决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科技人员不足、技术落后的有力支撑,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和技术进步的坚强后盾。中小企业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最关键的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只有走科技创新之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科技创新使中小企业有了进步,也加速了科技院所技术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实现了科技成果的真正价值,使科研院所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成为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的有力后盾。

1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1 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小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求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要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就要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要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对企业的结构、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等就要进行战略性的调整。真正认识到: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尤其是中小企业,关乎着他们是否能够继续存在和发展,如果企业把握好機遇,进行深入的改革,不断创新,必将推动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否则就面临着倒闭的危险。

1.2 优化国内资源配置,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巨大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差,产品技术含量低。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成了“闺中待嫁”的突出问题。现状是“产学研”没有一个有效的平台。我国急需搭建中小企业—科研院所这一闭环的“产学研桥梁”。

增强企业现代科学知识,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是当务之急。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总之,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整合科技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

2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问题

创新是强国之路,是中小企业创新之源。2010年以来,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有了较快的提升,技术创新活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中小企业完成了全国约80%的专利发明,75%的技术创新,80%的新产品开发。整体来讲,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有待提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都还比较匮乏。科研开发投入、科技人员比例等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现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上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科技人才短缺 对于企业来讲,科技人才的短缺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障碍,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科技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技能培训。到目前为止,很多的中小企业依旧不能招揽更多优秀的科技人才,在人才招揽方面依旧处于劣势。陕西省有中小企业105万家,其中关中的装备制造业、陕南的绿色食品、陕北的能源化工在国内相关行业中占有较强优势。中小企业发展快速,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全省中小企业户数持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明显提高。但是技术人才短缺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2.2 资金短缺 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有近70%的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赖各种金融机构。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目前,银行大多是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小且零散,融资成本高,收益小。因此资金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3 信息资源短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可通过各种外界信息更好的了解科技创新,抓住市场机会。因为中小企业不仅仅是人才上匮乏,在资金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劣势,不能够及时的获得相关的外界信息,这样就造成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信息来源不足、迟钝,往往失去新技术的投入、新产品做大的有效机会。

3 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的对策

3.1 开拓中小企业创新的模式

3.1.1 跟踪型技术创新模式 跟踪型技术创新模式,是指中小企业要关注并及时跟踪核心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模仿开发与之相类似的新产品,以较低的成本分享一定的市场份额。这种模式是比较适合具有一定研发能力,但资金匮乏,同时还想回避创业风险的中小企业,通过自身技术上的优势以及掌握市场信息的及时性,在产品的不同点上下功夫,从而占有一份市场。该技术创新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再次创新,是借助他人优势提升企业的创造性活动。

3.1.2 合作型技术创新模式 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不具备较强的创新的技术能力,也不具备较好的物质基础条件,通过自己的能力创新,短时间内不容易改善创新技术,所以我们中小企业可以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同致力于技术创新。合作模式:可以是纵向合作,应用科研院所的现有成果或开发出适合企业的技术产品,可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也可以是横向合作—产品及规模均较为接近的中小企业共同组建科研中心,创新发展。

3.1.3 特色突显的创新思路 在经济发展快速的时代,企业特色突显才能发展。敏锐的思想、快速的决策更容易占有市场。市场上总是“强者生,弱者亡”,新生力量较难抗衡。所以中小企业要扬长避短,发挥船小好调头,利用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技术创新,通过应用成果转让、合作开发,提高创新才是明智之举。

3.2 大力推进人力资源的开发,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服务

中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将其转化为科技优势,这对于提高、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3.2.1 构建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汇集环境 汇集壮大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发挥其智慧潜能,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其中物质激励应是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通过多种方式营造尊重科学知识、尊重科技人才的氛围,弘扬技术人才个人价值的实现空间;提倡和营造创造性、自主性、人性化的宽松和谐、奋进的、独特的企业文化。与科研院所合作,搭建科技平台,营造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3.2.2 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 良好的企业氛围,一要做到领导重视,率先垂范;二要创新思维方式,与时俱进;三要建立共同远景,形成企业合力;四要健全激励机制,营造创新氛围;五要加强技术学习,开发人力资源;六要提高员工素质,培育企业文化。在企业里形成尊重知识,尊重科技、尊重人才,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企业将充满无限希望。

3.2.3 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 生产力促进中心可以有效地为中小企业解决缺少科研、创新人才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的问题,为科研成果、创新技术、技术人才的供求搭建服务平台。促进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促进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应用转化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而达到双赢。

4 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前景

2012年9月陕西省政府将实施《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这对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向中小企业应用转化,政府推出的又一措施,是建设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撑服务体系。

迈进21世纪之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等外部环境的作用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内外环境已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中小企业要创新运行机制,克服发展过程中的“瓶颈约束”,要实现持续发展,不断的技术创新、提升科研能力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力武器。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科研院所是之坚强后盾,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需要科研院所的支持。将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搭建科研成果—企业产业平台,使科技与创新带动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在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工作中,发挥中小企业的灵活性,利用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使科研院所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提升和产业壮大、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参考文献:

[1]刘国华.《转型经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刘车.《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企业科技进步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第6篇

1 企业科技进步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原则

1.1 系统性原则

从企业生产特点出发, 对反映企业科技进步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分析, 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同时考虑企业现有的统计水平, 选用的指标不易过多, 指标之间要相互衔接并相互独立, 力求简明、精干、系统。

1.2 可比性原则

企业因生产类型、所处经济地理条件、国家投入的不同, 科技进步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在进行评价时, 必须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使其具有可比性。

1.3 可测性原则

选用的指标要有明确的技术经济含义, 能准确反映科技进步的基本情况和效果。同时指标所涉及的数据资料要易于收集整理, 力求与现有统计口径相一致, 且计算简便。

1.4 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

科技进步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 它体现了科技发展中状态和过程的统一, 选取指标和评价时要坚持状态指标和过程指标相结合。

1.5 反映企业特点原则

企业的类型不同, 科技进步的重点和特点也不一样, 如煤炭企业是地下作业, 生产对象是天然赋存的煤炭, 由于其可加工程度低, 使企业科技进步往往集中在工艺和方法的改变上。这些特点对指标体系的设计有决定性作用。

2 企业科技进步系统评价内容

企业科技进步系统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至少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2.1 企业科技进步系统贡献评价

主要是依据企业一定时期的历史数据资料, 来反映和测定科技进步系统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状况。一方面, 通过企业各年度间的比较, 跟踪分析本企业的科技进步实际情况及影响因素, 从而找出存在的问题, 提出加快科技进步的措施与对策;另一方面, 通过企业间的横向比较, 明确本企业在科技进步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找出与先进企业的差距, 增强科技进步意识。

2.2 企业科技进步系统发展潜力评价

评价企业科技进步系统发展潜力主要应考察企业的技术含量和技术能力。企业技术含量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 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它体现了企业人力、设备、信息、组织的综合素质水平。企业的技术能力是指企业从外界获取先进的技术与信息, 并结合内部的知识, 创造出新的技术与信息, 实现技术创新与扩散, 同时又使技术与知识得到储备与积累的能力。

2.3 企业科技进步系统环境评价

评价企业科技进步系统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对于趋利避害, 探求怎样的环境能促进企业科技进步生长和发育是十分必要的。

3 企业科技进步系统评价方法

3.1 企业科技进步系统贡献评价方法选择

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的方法很多, 如生产函数法、生产增长速度方程法、劳动资金产出率法、叠加法、指标体系法、目标规划法等, 但是每种方法均有其特定的假设条件, 在不同领域中应用各有其优缺点。如CES生产函数虽然具有非常完美的数学形式, 但由于参数的估计方法比较复杂, 估计结果往往出现许多系统误差;索洛余值法目前虽然被广泛采用, 但由于有一定的前提假设, 因而也带来了它的不足;叠加方法的优点是结果较为直观, 不足之处在于数据统计过程复杂。总之, 简单地运用某一种方法, 尚不能比较全面、合理、准确地反映企业科技进步状况, 特别是无法比较准确、合理地排出企业科技进步的先后次序, 不能完全达到评价的目的。因此, 根据综合评价的目的和内容, 笔者认为, 企业科技进步系统贡献评价应该采用以指标体系法为主体, 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等有关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 即从企业对科技进步的重视程度、达到的科技进步水平及科技进步产生的效果等方面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 建立层次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将统计分析和专家经验相结合, 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建立数学模型和评价标准, 从而求出一个综合评价分值, 实现企业不同年度 (或企业之间) 的相互比较, 对企业科技进步实行分类指导。

3.2 企业科技进步系统发展潜力、环境评价方法选择

由于技术知识的隐含性、系统性、路径依赖性以及技术的使用与企业组织、文化与战略相互连接和相互适应, 并且由于主观上的原因, 使得人们对某些测度参量的褒贬程度也不尽相同, 很难直接用数量的方法确定这些参量的判断值, 所以对企业科技进步系统的技术含量、技术能力及外部环境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不能简单地以产出的经济量或公布项数来测度, 而应该是一个多维度、多因素的综合评价。在实践中评价方法很多, 如未确知测度综合评价、灰色评价、模糊综合评价、密切值法模型等。笔者认为, 最宜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及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可能影响到企业技术含量与技术能力及系统环境的因素集合, 按某些属性将其进行聚类, 然后设计出一个把分准则层的评判看成第一级评判, 主准则层对目标层的评判看成第二级评判的二级三层结构的指标体系, 进而建立一个评判企业技术含量、技术能力及科技进步系统环境的二级三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进行相应的评价和分析。

4 企业科技进步系统贡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企业科技进步系统贡献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够反映企业科技进步要素的质量、要素运动情况, 也能够反映科技进步的功能即效益, 还要反映支持这些结构与功能变化的投入。为此, 企业科技进步系统贡献评价指标体系应分成投入、要素素质和进步效果三个方面 (具体如表1) 。

5 企业科技进步发展潜力指标体系设计

5.1 企业技术含量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

由于企业生产过程是将投入物转化为产出物的过程, 而这种转化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或技术载体来实现的。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 要想评价企业的技术含量, 首先必须找出其现实的载体。由于企业的全部技术主要包含在设备件、信息件、人力件、组织件当中, 是这四要素内涵的集合, 因此本着全面性、科学性、客观性、可比性和简便可行性的原则, 在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 将上述四要素作为二级评判因素, 并将其逐一分解为若干个分准则层评判因素, 构建出评判企业技术含量的指标体系 (见图1) 。

5.2 企业技术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

企业技术能力是企业科技进步的基础, 是大多数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技术能力构成应该包括:技术监测能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技术管理能力、技术装备能力、技术积累能力。企业技术能力评价指标设计如图2所示。

6 企业科技进步系统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由于企业科技进步系统环境中有很多定性的指标, 如风俗习惯、区域文化等, 因此, 可剔除一些系统环境变量, 并认为可以从企业所处行业状况和企业的竞争地位来反映企业科技进步系统环境。企业的竞争地位的评价主要从企业的市场份额、价格优劣、财务状况、产品质量、生产的规模经济性、研究开发能力、销售手段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加以考虑。而行业状况可以从行业增长率和行业集中度来考察。实际当中可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外部环境因素进行排序并求其权重, 建立企业外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如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张凤武.煤炭企业科技进步系统及其评价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5.

[2]曹庆奎.企业技术能力综合评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0 (12) 18-20.

[3]吴永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 (3) :53-56.

[4]刘开第, 曹庆奎.企业技术含量评价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0 (2) :11-17.

[5]魏江, 许庆瑞.企业技术能力的概念、结构和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1995 (9) :29-33.

施工企业实现科技进步的途径研究 第7篇

1 目前产学研结合存在的问题

1.1 产学研合作深度和广度不够

目前的产学研合作,基本上都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往往是建筑企业与某个教授或某个课题组合作,合作的前期主要局限于提供实验材料、提供部分经费等方面,研究后期主要是提供应用场地等方面,没有形成企业与学校、研究单位间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体系。这种合作能够解决企业的一些技术问题,但是深度和广度有限,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1.2 成果与需要存在差距

一般而言,高校是以学科建设为重点来带动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科研工作上更多的是注重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而企业往往需要现成的技术,拿来就可以应用创造效益。高校的成果多数只是实验室里初步的成果,在产业化过程中还需大量投入,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和实践,且存在相当风险,科研成果与企业实际需要有差距。

1.3 忽视成果保护

企业和高校的许多科研成果往往不注意知识产权保护,在专利申报和获得上更是寥寥无几;高校应用于工程的科研成果,许多都是来自于工程,为企业需要解决某个问题而提出的,知识产权有争议。成果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影响产学研合作积极性,降低了产学研合作效果。

2 产学研合作的创新途径

2.1 以提高认识为先导

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建筑企业、高校三方应提高对产学研结合的认识。各地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提高建筑企业科技水平的急迫性,利用政府的服务性和桥梁作用,构建合作平台;建筑企业应充分认识提高科技水平的艰巨性,例如国家级工法要求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一个工法应该有相应专利技术做支撑,在一般工程中仅靠企业自身很难提炼出国家级工法,建筑企业与高校结合将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巨大的技术支持;高等院校应充分认识目前机遇,明确开展实践性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按照培养人才、发展学科以及教师可能投入科研的实际力量,来确定兼有学术、教学、经济三方面与工程实际结合的科研方向,实施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实现教学、科研、经济协调发展。

2.2 发挥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作用

由于我国科研、教学与工程实践长期存在环节脱离、成果与需求有差距的问题,产学研结合处于自发状态,其临时性、散漫性严重影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建筑企业科技进步,因此产学研创新模式应改变以往模式,使产学研合作模式由短期合作、松散合作、单项合作向长期合作、紧密合作、系统合作转变,充分发挥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作用,建立相应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性和长期稳定发展。建筑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和桥梁作用,构建合作平台,引导和激励地方企业高度重视并推进自主创新,促进高校转变思想观念和办学模式,真正面向社会经济发展主战场,在高校内部和科研院所上下形成服务社会经济的共识,促进产学研合作。

2.3 创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由建筑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投入一定启动资金,在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充分交流和协商下,在完善合作机制、保护知识产权条件下,建立本区域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技术市场交易与推广平台、“产学研”合作信息服务网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2.4 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

为确保“产学研”合作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牵头,企业和高校建立起长效合作机制。主要包括:l)建立产学研组织协调体系,实现企业与高校的无缝对接;2)建立政策支持体系,统筹经济、科技和教育等各项工作,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3)创建产学研合作活动的基本支撑单元,包括建立产学研基地、企业科技中心、高校研究中心、产学研合作实验室、科技创新团队等;4)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共同组建以引领产业技术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科技力量为主要技术依托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联合开展产业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及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产业集群发展;5)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既能搞科研又能搞教学的技术队伍,在深入调研、了解高校科研教学、地方企业和产业需求基础上,结合学校、企业人才智力和学科、专业优势,由地方企业、高校联手攻克企业技术难题,引进新技术,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

3 结语

国家对特级建筑企业的资质进行重新审查,将为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结合提供一个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是企业和高校发展壮大的很好机遇。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满足对高新技术迫切的需求,提升企业的创新实力;高校通过产学研结合既实现了科研与实践的结合又通过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获得报酬进一步促进科研和教学。充分发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作用,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引导下,通过各方参与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是施工企业实现科技进步的途径。产学研合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创新,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和高校以及相关人员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必将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进工程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通过对目前企业以及产学研结合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创新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在国家突出对施工企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考核的背景下,为实现企业科技进步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施工企业,科技进步,合作平台

参考文献

[1]建筑市场管理司司长王素卿同志在全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www.mohurd.gov.cn,2007-06-07.

[2]郑一军.建筑业技术进步水平要持续提高[J].建筑,2008(23):13-16.

[3]雷强,冯大斌.我国建筑企业技术进步现状调查[J].建筑经济,2005(2):27-29.

[4]刘炳南.面向21世纪建筑企业的创新与发展[J].建筑经济,2000(4):8-10.

[5]曾华波.国有建筑企业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建筑经济,2008(5):3-7.

[6]武贵龙.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41-47.

[7]王自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博奕分析[J].中国高校研究,2008(9):37-38.

科技进步企业管理 第8篇

关键词:科技进步,创新,企业管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力量是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科技和经济是相辅相成的, 科技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经济是科技的物质基础。当今时代, 国家之间的竞争逐步向科技竞争转变, 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科技不断进步发展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现代企业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探究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企业管理的科技合理化发展。

一、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现状

就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企业管理现状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在管理层面上就存在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 企业管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不足。 人性人本化管理不足, 很多企业没有把企业管理中的科技化创新充分融入到组织管理中, 大部分的企业技术丰富的科技型人才和基层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无法参与到企业管理, 缺乏人才调配和人才岗位合理对接等问题, 这些都不利于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创新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相比较之下, 同时期的法国就充分认识到了科技的应用和进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巨大作用, 法国政府积极颁布了《科技创新和科研法》等支持和鼓励企业创新化管理的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的颁布和实施都会对企业发展起到良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同时西欧很多国家, 例如丹麦、 芬兰等也积极总结和探索科技进步创新的新途径, 结合国内外经济领域最新案例, 采取一系列符合本国国情的政策。 作为中国紧邻的韩国也制订了《科技振举法 》 和 《 技术开发促进法 》 等一系列保护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使得国家现代企业发展拥有良好的法律环境, 使得企业管理进步做到有法可依, 所以韩国的国家经济整体实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科技进步把我们带入了信息时代, 伴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的“知识爆炸”, 科技发展成为了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发猛进, 国家进步一定要做到优先发展科技, 推动社会进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上的科技进步与创新都有了很大进步, 但是和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在企业管理上的技术化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在当今快节奏发展的时代里, 企业竞争的核心越来越突出表现在了企业的科技运用和科技创新上来, 这成为一个现代企业在竞争淘汰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能否站稳脚跟, 谋得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一)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 促使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 只有重视科学进步与创新才能使现代企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有利位置, 准确把握住市场发展和前进的方向, 通过不断总结实践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 科技进步与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推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上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增加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生产成本, 减少富余资源的浪费, 真正提高资源利用率, 促进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科技的创新应用和发展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精髓所在, 对于企业在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前提下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能带动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在企业发展的瓶颈期, 科学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就是企业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信息更新速度也在相应的提高, 使得企业的管理技能不断革新, 企业快速稳定发展。 科学技术的应用也是企业高收益的有效保证。 企业通过对创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企业形成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经营模式。 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广泛应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信息化时代发展迅猛的今天, 现代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是最引人注目的举措之一。现代企业的组织架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即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工作者,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让高层管理者对基层一线生产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现状和问题有更清晰的把握和认识, 从而减少了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组成数量, 直接实现了高层管理者和基层工作者的有效对接, 节省了时间, 增加了信息的准确度, 节省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使得企业在资源和价格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同时科技领域的竞争和较量也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迫使各行业和企业加快研究和进步的步伐。

(二) 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企业只有以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 坚持科学发展观,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从经济增长模式方面进行分析, 可持续发展就是重视企业在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发展前景的规划, 做好技术和财物方面的有力支持。 同时现代企业还要做到积极担负社会责任, 不断做到以人为本、开拓创想, 实现现代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综合提高。 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能否做到企业发展以人为本, 积极回报社会。 实现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优化配置, 争取做到将浪费缩减的最少, 实现利益最大化, 实现低投入高回报。 这也是科学技术手段应用到企业管理上的重要优势作用的体现。举例而言: 矿产和金属冶炼类企业只有做到企业的科技化管理, 提高科技水平, 才能提高矿产的产品质量, 和采矿生产量的提高, 采用高科技减少矿产废物的排放, 实现废物的可再生利用, 降低采矿加工过程中的能量资源消耗, 提高资源利用率。 这是一个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正面例子。 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就是存在企业的低成本方面的竞争和差异化竞争, 两者都存在着科技应用这一重要元素, 由此可见, 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各个部门和环节的有效配合, 必须采取提高科技水平的有力手段, 提高对科技发展创新的重视程度, 在此基础上缓慢有序的开展各部门工作。

(三) 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众所周知, 现代企业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就是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 知识和信息的更新和普及速度不断加快, 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 各种科技新成果新知识不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这些都使得劳动生产者的业余时间里可以轻松获得各种信息和知识, 丰富了员工的精神生活, 使得员工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对各种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掌握也可以快速应用到实际生产工作中, 这可以缩短企业的劳动生产时间, 增加劳动生产效率, 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 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优化和完善作用。 可以让企业的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最大化应用。 最终实现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目的。 科技进步同时也具有着促进企业打入国际市场的作用, 各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都开始争先恐后抢占国际市场, 使自己的生产地点广泛分布在境内外各个地方, 争取到更广泛的客户群体, 与此同时, 还能通过在国外的市场推广, 积极借鉴国外优秀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 引进各种新型管理技术, 以此使得自己的产品更加符合国家市场的需求, 产品质量提高的同时更具有地域性特色, 实现企业的国际化特色化发展。 这些都在现代企业的国际化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 提升企业的个体经济实力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 无论是国有经济还是个体经济, 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企业的综合生产实力都是衡量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 现代企业的发展实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在驱动因素, 因此, 现代企业如果想提高个体经济实力就必须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 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 最大程度的缩短企业的生产时间,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加强企业的科技化管理方法和手段, 需要企业自身投入实践, 不断摸索。 在遵循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 对企业自身的结构进行合理科学的系统调整, 使企业的个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近些年, 我国政府也针对这一领域发布了多种优惠和鼓励企业发展的有利政策, 企业自身应该做到关注政策措施的更新和发布, 积极申请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有利项目,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同时, 企业自身还应该建立健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建立起科技的自主创新体系。这些都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三、科技进步与创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已经采用了科学技术化的办公方式, 实现了电子商务办公和远程化办公的现代企业管理, 而现代企业中电子商务化办公的发展, 又促进了电子网店的产生, 电子网店的出现, 能够实现现代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沟通交流, 而远程化办公可以更好地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之中的内部管理, 所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促进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 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趋势。

(一)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一种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 以商品之间的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性活动, 也可以认为是一种以在企业内部和互联网上发展的电子交易为主要模式的交易相关服务, 从而使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各环节能够电子信息网络化发展。电子商务是科学进步与创新发展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径, 人们所熟悉的“ 淘宝购物” 就是一种现代企业电子商务化发展的表现方式, 而电子商务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就是利用计算机、 手机等多媒体技术, 把现代企业的产品服务信息系向社会传播开来, 利用科学技术来实现企业间自动化地完成企业交易, 提高了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沟通效率, 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

(二) 远程办公

而远程办公的出现主要是指通过远程控制技术软件对远程的计算机实现操作办公, 从而实现企业办公地点任意化, 企业的管理者可以自由选择在家、 在外地进行办公, 通过移动通讯技术来实现现代企业远程办公模式管理。 有了远程办公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大大节约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还在某种程度上面减轻了现代企业员工的精神压力, 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 利用远程办公手段, 可以实现跨国企业对下属公司的管理, 做到了企业总公司工作指导思想的上通下达, 提高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办公效率, 加快了现代企业的发展速度, 使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因此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四、结语

通过对现代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现状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深刻了解到科技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及对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影响。 无论是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还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应用, 现代企业管理只有不断地发展科技应用才能够在现如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周丽.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外资, 2014 (04) .

[2]杨建华.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J].时代金融, 2014 (32) .

科技进步企业管理 第9篇

1.1 外部竞争的需要

传统意义上的施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一直处于市场经济链的末端。随着我国政府对加入WTO承诺的兑现, 建筑市场逐步放开, 国外大的建筑承包商将利用其在资金、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 打进我国建筑市场。国内建筑企业在技术、管理和资金上面临的挑战将更加突出, 竞争将更加激烈。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增强企业科技含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资信能力等综合实力, 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发展。

1.2 企业提档升级的需要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做好企业资质的提档升级不失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住建部建筑施工企业特级资质标准, 一级资质晋升特级资质以及原特级企业资质就位, 不仅包括企业资信能力、工程业绩的考核内容, 而且对企业科技进步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主要包括企业拥有省部级以上技术中心;至少具有3项以上国家级工法;至少主编1项国家标准 (规范) ;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近5 a有效专利不少于8项 (至少有1项发明专利) ;注册一级建造师50人以上;有符合本行业甲级设计资质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每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不低于800万元等。达不到上述标准, 就无法实现企业资质的提档升级。这就要求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既要加大科技投入, 又要通过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机制, 不断提高企业科技进步水平, 打造极具竞争实力的建筑团队, 才能实现企业资质提档升级, 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进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 提升企业科技进步水平的举措

2.1 充分认识科技进步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科技进步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是生存的保证, 是企业的生命, 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水平、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保证。只有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依靠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2 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

建筑施工集团及其分 (子) 公司要建立和完善以一把手为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和审定本单位科技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重大技术决策;讨论和决定推动科技进步的重大措施和办法, 协调在科技进步全过程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并推行一把手领导下的总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负责制, 由其负责工程施工和生产经营中的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工作的实施。同时, 要加强科技管理部门及人员建设, 集团总部及分 (子) 公司原则上要设立科技管理部门或配备科技专职人员, 并发挥其在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全过程中对科技进步工作的组织与协调作用。

2.3 高度重视科技项目管理

无论是集团层面, 还是分 (子) 公司层面, 都要本着有利于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有利于拓展企业的市场空间的原则, 并从集团的整体利益和战略目标出发, 加强科技项目管理。对科技项目要经过严格论证, 保证科技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开发的科技项目, 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要经过反复论证筛选, 确定的合作单位必须是本课题涉及的技术在同行业或国内具有领先水平, 杜绝人情项目和先合作后立项现象, 同时做好科技项目开发的合同管理, 保障企业利益不受侵害。集团应加大对重点领域科技立项工作力度, 结合集团发展的阶段性和战略性目标, 汇总分析重大应用课题, 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下大力气加强成熟实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2.4 切实保证科技费用投入

特级资质标准对企业科技进步投入提出了明确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 建立科技经费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保障科技费用投入。同时, 科技费用的投入不仅仅是科技项目经费的投入, 还包括技术改进项目中有关技术进步部分的经费投入, 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技术改进项目中的作用, 增加技术改进项目中的科技含量。建筑集团应集中部分科技经费用于各分 (子) 公司重大科研项目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同时拿出部分科技经费加快对先进、实用优秀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以提高科技经费的总体使用效率。同时, 应积极探索科技经费的有偿使用、科技成果的有偿转化制度, 建立科技进步良性循环发展机制。

2.5 充分发挥学科骨干和工程技术人员作用

作为具备一级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 通常拥有一批优秀专家、首席工程师和首席助理, 并拥有一定数量的工程技术人员。优秀专家、首席工程师及助理作为各专业学科的业务带头人, 是企业具有前瞻性的技术领军人物, 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骨干力量, 负有对本专业进行规划、发展和解决本专业生产建设中关键技术问题的重要责任。企业应积极调动其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动员他们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创新, 充分发挥各自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骨干作用, 不断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

2.6 用信息化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 不仅是特级资质科技进步方面的重要考评条件之一, 而且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手段。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 把包括分布在不同区域的项目等各种动态信息传递给企业管理层, 为企业领导者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快速反应, 制定对策, 以提高经济效益。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 更是一种思维更新、管理创新, 实施中可能与传统管理存在博弈,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对此要有充分认识, 并要持之以恒地做好推广应用。

2.7 建立开放的技术创新环境

从事工程项目施工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 实际工作中, 往往解决了一些具体关键技术难题, 但由于受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及动手能力限制, 在提炼施工关键技术、总结申报国家级工法以及提交发明材料等科技成果方面存在局限性。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要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同行先进企业等进行技术交流和联合技术开发的战略性合作, 实现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尤其要加强与所在区域同行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 既可把他们的优秀科技成果引进企业, 又可帮助企业申报科技成果和做好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服务, 同时把企业在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提供给他们, 寻求解决办法, 实现双方共同发展。

2.8 创新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人才问题是关系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企业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就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和服务科技人才作为重要工作。要坚持科技人才的使用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不断创新优秀技术人才分类培养机制, 以重大技术攻关和关键技术推广为手段, 培养造就一批精通技术和业务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同时, 要建立健全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发挥科技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结语

2016值得期待的科技进步 第10篇

本刊综合了多家权威媒体和机构的预测,选择了其中出现频次相对较多且大众也较为认同的内容,总结出2016年值得人们期待的科技进步。

2015年,虚拟现实(VR,即Virtual Reality)技术带着无比炫酷的科技感,走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这一年,Facebook、google、苹果、HTC、三星、微软等纷纷聚焦头戴式显示设备,切入或加码虚拟现实市场。其中,谷歌价格低廉的纸盒眼镜受到追捧,并与《纽约时报》共同发布了首个VR新闻故事。

风口之下,中国VR企业迅猛发展。除了3Glasses、蚁视、暴风魔镜、乐相等国内熟知的VR厂商外,以BAT为代表的行业巨头开始在VR领域展开探索,乐视、小米等公司也不甘落后。戴上眼镜、耳机,沉浸在幻想之中已成为一种时尚。有专家预测,2016年将是VR的爆发元年。

在VR的世界里,对视频图像的需求更加突出,因此对芯片运算能力和图像处理能力的要求变得更高。更大的数据运算能力、更快的传输速度和屏幕刷新率、更低的延迟将成为研发者继续攻坚的重点。

2016年,VR技术有望在游戏、影视、动漫、体育等领域率先提速,提早投资布局的企业可能有更多发展前景。

机器人在2015年得到快速发展,以扫地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社交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服务机器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

2016年,你如果没有倾诉对象,可以买一个社交机器人。这类机器人能与人类互动,能解读人类情感,甚至根据一些线索来提升自己的行为能力。社交机器人的代表产品是软银公司开发的Pepper机器人,2015年6月上市后,1000台Pepper在一分钟内就被抢购一空。今年,预计法国机器人公司Blue Frog Robotics等其他厂商也将推出类似的社交机器人。社交机器人也将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2015年,可穿戴设备领域取得了很大进步,大量产品相继发布。有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125.8亿元,增速高达471.8%。有专家预测,从2016年开始,部分垂直领域的巨大潜力将开始释放,预计2016年可穿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

不过,当前可穿戴技术主要停留在个人消费市场,2016年将逐渐走进企业市场,在石油天然气行业、制造业、医疗、物流、仓储等领域发挥作用。在一项测试中,物流公司DHL为员工配备了智能眼镜,结果使商品挑拣效率提高了25%。著名咨询机构Juniper Research在一份报告中称,智能眼镜将率先走进企业市场。随后,其他可穿戴设备也将陆续跟进。在2016年,可穿戴产品将更加实用,造型也更为时尚。

据汤森路透发布的研究报告《2016年无人驾驶汽车创新现状》显示,2010年到2015年间,与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超过22000件。而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无人驾驶汽车大放异彩,成为汽车厂商展示的重点。

2015年底,谷歌与福特谈判并寻求达成无人驾驶汽车的生产协议,最早今年,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就能露出端倪。就双方的合作深度而言,之前奥迪和英伟达顶多算是接触。依托强大的Google earth业务以及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诸多领先科技,福特将自己的业务范围延伸到了之前从未触及到的范畴。此外,奔驰即将推出的E-Class车型已经具备在高速公路上自动行驶的能力,而随着车对车、车对路通信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将更接近现实。

可以预计,2016 年会是无人驾驶汽车向前飞跃的一年,从被控制的环境中向不受控制的环境中继续前进将会是新的努力方向。

当前,大部分智能手机都运行在3G或4G网络上,但所有人都在关注下一代通信技术,即5G网络。一旦5G网络普及,其速度将达到4G网络的100倍。目前已经有几家运营商在测试5G网络。例如,爱立信、华为和KPN去年8月宣布将在荷兰测试5G网络,爱立信和日本软银去年7月在东京对5G网络进行了测试,中兴则联手KT通信在首尔推出5G试验,而Verizon计划在2017年进行5G网络商用。2016年1月7日,工信部在北京召开5G技术研发试验启动会,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将在政府的领导下,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由IMT-2020(5G)推进组负责实施。其主要目标是支撑5G国际标准研制,促进全球5G技术标准形成,推动5G研发及产业发展。

虽然比特币在消费者市场经历了起伏跌宕,但金融机构仍在投资比特币底层技术,即“区块链”,希望将它引入各种交易中。“区块链”技术具有即时、透明的特性,尤其适用于跨国货币交易,这一特性已经吸引了金融机构的极大兴趣。目前,比特币已逐渐深入到电子支付、电商、汇款和海外存款等行业,甚至黄金市场。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公司开始使用比特币,2016年比特币将继续蓬勃发展,该技术在监管方面的障碍也将获得突破。

新出台的《巴黎协定》帮助全球气候治理结束了群龙无首的“无政府时代”。在减少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中,中国做出不小贡献。随着已有技术的成熟,从空气中源源不断吸取二氧化碳,并将它打包卖钱,可能将成为2016年的商业新时尚。瑞士公司“气候工场”将成为第一家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并将它以商业规模出售的企业。从今年7月开始,该公司将在苏黎世附近的工厂里每月捕捉75吨二氧化碳,然后卖给附近的温室大棚,促进作物生长。

治病如何才能治本?按现代科学的发展程度,显然是直接从基因层面来纠正错误。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病的医学实验已经展开,中国对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处于国际前沿。如2015年4月,中山大学副教授黄军就带领的研究团队发表了全球第一篇有关“基因剪刀”技术修改人类胚胎的研究报告。2016年,科学家们将开展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血友病和地中海贫血的实验,并有望在年底形成一部《人类基因编辑指南》,达成基因编辑安全和伦理方面的广泛共识。

科技进步企业管理 第11篇

煤炭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并且是不可再生资源, 合理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 提高煤炭资源回收, 不仅是我国煤炭工业的一项基本重要技术政策, 同时也是缓和采掘接替紧张、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采区回采率不仅受煤层赋存条件影响, 更主要的是受开采技术手段及回采管理影响, 为此, 研究提高矿井采区回采率对矿井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显德汪矿井1982年11月建成投产, 目前矿井实际生产能力135万吨/年, 矿井采用主斜井、副立井及立风井混合, 分水平分采区开采。一水平标高-5 0 m, 二水平标高-200m, 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 一次采全高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主采煤层为下二叠统山西组1#、2#煤及上石炭统太原组9#煤, 1#煤厚0.26~2.83m, 平均1.42m, 为较稳定煤层。2#煤厚0~7.29m, 一般为1.0~2.7m, 煤厚变化大, 属不稳定煤层。9#煤厚0.45~14.71m, 一般2.1~4.5m平均3.3 5 m, 煤层结构复杂, 为较稳定煤层。矿井地质构造中等, 区内发育显德汪向斜、李石岗向斜、栾卸向斜及落差10m以上的大中型断层30条。至2008年底, 矿井剩余基础储量4617.6万吨, 资源量6081.5万吨, 储量1869.9万吨。为有效利用现有有限资源, 显德汪矿党政领导, 技术人员及普通职工, 都为提高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献计献策。矿井投产以来, 回采率水平一直位居全国同类矿井前列。

2 采掘设计及新科技应用方面

(1) 采掘设计总的原则是:新水平、新采区设计要根据地质条件尽量采用集中开拓, 联合布置, 实现合理集中生产;要合理加大水平阶段垂高与采区走向长度和工作面长度, 不断优化采掘布置, 减少煤柱损失。在采区布置上充分考虑大、中型断层的影响, 采区上下山大多布置于断层煤柱内, 如九采区运输、轨道下山布置于F10断层附近。并且采区上下山一般布置于局部可采煤层4#煤层位, 采区石门多位于2#煤底板层位。由于4#煤顶板为野青灰岩, 顶板支护强度高, 既减少巷道维护费用, 同时也为采区上下山上方1#、2#煤工作面跨采区上下山开采创造了条件。1998年以来, 共跨一采区上山、七采区下山及七采区石门多回收煤量94.86万吨。

(2) 工作面布置由于采用了先进的锚网支护技术, 阶段煤柱由矿井投产初期的10m减为了现在的4m, 并全部做到了沿空送巷或沿空留巷。自1998年以来, 共沿空送巷14474m, 多回收区段煤柱5 6.1 5万吨。沿空留巷1186m, 多回收煤量4.45万吨。

(3) 边角呆滞煤量的回采, 由于受断层的切割及煤层变薄影响, 正规工作面附近常会形成边角呆滞块段。如: (1) 1827工作面外段由于存在一9m落差断层, 在工作面外切眼与断层之间形成约3000m2的边角煤, 煤量约1.0万吨, 为采出这块煤共配巷115m, 多采出煤量10800吨。 (2) 根据1228东运巷、1823和1825工作面切眼揭露的煤厚情况分析修改煤层可采边界后, 1823工作面切眼至煤层可采边界之间有一可采区域, 若1228东工作面回采后, 该区域将成为孤立块段, 以后无法再采出, 将造成资源浪费。综合分析后, 利用1228东工作面生产系统设计布置了1228下对拉工作面, 解放了该区域呆滞煤量3.3万吨。有效的利用了资源。

(4) 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设计, 查明煤层实际赋存状况, 提高资源回收率。1228东工作面东部为煤层尖灭区, 该区域钻孔控制不严, 巷道掘进至设计切眼时煤厚仍大于可采厚度, 为有效利用资源, 厚巷道继续向前施工探巷, 最后探明可采边界外推150多米, 工作面延长150多米, 多回收煤量5.2万吨。

(5) 托复合顶开采技术的推广。显德汪矿2#煤普遍存在由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及煤线组成的复合顶板, 厚1.0~3.5m, 复合顶板极易冒落。由于复合顶板的存在, 工作面回采时往往采出的是顶板, 而把煤丢弃了。多年来, 通过对煤层复合顶板进行预注浆加固和加强工作面回采顶板管理, 减少工作面空顶距和空顶时间, 避免了工作面丢底煤现象, 提高了资源的回收率, 减少了原煤灰份和提高了煤质。如:1921工作面中部发育0.7~2.85m厚的复合顶板, 沿工作面走向延伸约500m, 且复合顶板极其破碎, 经对复合顶板提前预注浆处理后, 工作面成功托复合顶安全回采。

(6) 带采技术的推广为进一步提高资源回收率提供了保证。工作面上方按设计一般留有4m的区段煤柱, 这4m煤柱一旦丢弃就是一种浪费。经技术论证和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 对这4m煤柱进行带采3m, 为此, 显德汪矿每年在不增加回采范围和开掘成本的情况下, 可多回收煤量1.8万吨, 为矿井增加效益约450余万元。

(7) 回采工作面过大断层, 采取预注浆技术减少配巷及局部搬家, 保证工作面连续推进, 减少了断层煤柱损失。如:1921工作面外段存在f11断层, 断层落差5.5m, 断层沿工作面倾斜方向向工作面内延伸约90m, 断层附近煤厚0.4~3.4m, 见图一。按常规, 工作采至断层附近时就应进行配巷搬家回采, 但通过对断层附近进行预注浆加固后, 工作面安全推过断层, 减少断层两侧煤柱各10m, 多回收煤量5800吨。为类似条件下回采提供了成功范例。

(8) 厚煤层上覆岩层留巷技术

显德汪矿9#煤层平均厚度3.5m以上, 属于厚煤层。矿井一采区9#煤上部存在一采轨道上山, 按正常开采, 为保证一采轨道上山正常使用, 9#煤开采时需在一采轨道上山两侧各留设保护煤柱, 以保证轨道上山在下部煤层回采时不受损坏, 但我矿经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 采用了“厚煤层上覆岩层留巷技术”, 达到了不留煤柱进行了一采轨道上山下部9#煤的架采, 至2009年4月已多回收煤炭资源31.2万吨。

3 回采管理方面

为加强煤炭资源的回收管理, 提高采区回采率。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各主管矿长为副组长, 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管理人员的资源回收管理领导小组。从影响工作面回采率的各个方面进行考核和奖罚, 规定了工作面内2m2范围内浮煤厚度不得超过30mm。工作面回采时必须根据煤厚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采高, 一般不允许丢顶底煤。确因地质构造影响需丢顶底煤时, 需经资源回收管理办公室核实批准后方可实施。对安全带采阶段煤柱的, 按30~50元/吨对回采单位进行奖励。对架前浮煤清理干净及时且没有出现丢顶底煤现象时, 按5000元/月给予回采单位奖励。对浮煤超过规定要求, 按丢煤重量以10元/kg进行罚款。对出现非批准丢顶底煤情况时, 每10m范围内丢弃厚度平均在50mm以下时, 每次每10m罚回采单位500元。丢弃厚度超过50mm时, 丢煤厚度每增加10mm罚款金额增加100元。由于管理工作到位、职工的努力, 矿井自1998年以来, 采区回采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 2008年采区回采率94.1%。位居全国同类矿井前列。

4 经济效益

上一篇:牛气肿疽病下一篇:造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