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形象范文

2024-05-22

人文形象范文(精选6篇)

人文形象 第1篇

作为传播的载体和工具,传媒的形式在日常所见主要有四种类型:

一、纸媒,其中包括:报纸、杂志和书等,其传播方式是在纸上传播文字和图片;

二、广播,电视,可以传播图、文、声音和影像;

三、是互联网,它是个综合性的多媒体平台,用它来传播文、图、声音和影像效果都不错,是传媒领域一支崛起的新军,而且能量和效果已不容小视。

四、户外媒体,是指在露天或公共场所通过标语、路牌、广告表现形式,向受众进行宣传。本文将着重从这四个方面来谈起。

首先,说说广电传媒。

在此我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足见电视传媒的效果和力量:2009年,我们利用近一年的时间精心策划拍摄了一部反映农安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电视专题片:《走近波罗湖》,对波罗湖的自然风光、生态作用以及黄龙府的历史传说,进行了艺术的展现,这部15分20秒的片子曾通过吉林卫视面向全国播出。我的好朋友,吉盛伟邦集团的老总邹文龙在电视上看到之后,兴奋的从上海打电话给我说:"农安的片子我看到了,没想到我的老家附近的波罗湖有这么美,我一定要带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包括外国朋友回农安去,让他们看看我们的家乡!"。2010年10月,我在上海参加全省电视新闻工作年会时,遇到了吉林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的一位科长,这位上海老太太一听说我来自吉林农安,马上就兴奋的说:"农安我知道,就是黄龙府嘛!还有个波罗湖,很美呀,我在电视上见过!将来一定要去'白相白相'!"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部片子只是一部精心制作的高品质电视作品,可就是这部仅仅15分钟的电视专题片,却得到了远隔千万里如此热情的回应,这说明了什么?我想这足以说明高品质的文化投入能带来更深远的传播效果,能更好的打造、宣传和推介黄龙府的人文形象。为了打造和传播黄龙文化品牌,我们农安电视台专门策划设计了一个文化品牌栏目:《我的家园》,让观众通过电视画面,领略古老黄龙大地的人文掌故,风土人情;走进琴棋书画、诗词美文的艺术空间,聆听心灵的倾诉与放歌,感悟黄龙府文化艺术的底蕴与精髓。

我们谋划以电视媒介为载体,掀起新的一轮黄龙文化考察热潮,吸引更多域外人士关注农安、走进农安、了解农安,从而打造出灿烂的黄龙府经济文化品牌。

城市形象电视广告是打造城市品牌的一部分,是对城市的综合实力、人文风貌和独特个性的展示宣传与传播推广。

1994年,由威海市在央视开创先河,播出了威海的城市形象广告片,从而催生了中国城市广告的诞生。

目前在各家电视台播放的城市形象宣传片,一般在10秒钟左右。城市形象广告以宣传整个城市为目标,客观上引导了城市的定位、发展战略。它的定位是综合了这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内涵而制定的,不仅以城市风光做主打,还将城市的人文风情、历史积淀、地理风貌、发展前景恰当地融入其中。

城市广告可以展示一座城市的三个形象:第一是旅游形象,第二是打造经贸形象,第三是打造人文形象。

因此我建议县委、县政府,把制作农安城市形象广告片纳入议事日程,组建一个专业化的团队,推出一部具有浓郁黄龙府地域特色的城市形象广告片,拿到省市电视台乃至央视播出,提高农安的知名度,吸引住人们的注意力,从而获得在旅游、投资等方面的巨大回报。

第二个方面话题:开办报纸。

作为传统且重要的平面媒体,报纸的传播作用虽然传统但不可忽视。

虽然在2003年,中央决定撤销分布全国的300余家县级党报。而据我的调查,截止到2009年7月,全国县市级报纸又发展到近百家,这些报纸能得以成功保留或发展, 是由于他们灵活掌握政策,把原来的县级党报性质变为"区域性综合报纸",有的办成法制报,有的变成经济报,有办成了晚报。

而像农安这样120万人口的大县,目前却没有如同党和政府喉舌一样的官方平面媒体。因此,建议应该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办一张在党的领导下的正规晚报。只要我们把这张报纸办成传达县委、县政府的政令,传播经济文化信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活跃市民文化生活,发挥新闻监督职能的官方权威平面媒体,就能给农安经济社会的发展,黄龙府文化传媒文化的提升、打造农安全新人文形象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浅谈新兴传媒---"网络"。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的世纪。在现在以及可期的未来,网络将深刻的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文化品牌能更广泛地传播和更迅捷、有效地产生影响提供了优质的平台。

网络相对于传统的媒体具有更快,更便捷和更高效等特点。一个新闻事件通过网络,可以在瞬间被全世界的人们知道。网络舆论形成的巨大社会舆论力量,对政府决策和管理运作起到很大的影响。而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在关注这一重要的信息平台,中央政治局会议曾两次专题学习研究"网络文化"。

我曾在广东遇到一位新闻界的朋友,他居然对农安的历史和现状非常熟悉,像历史传说啦、黄龙戏啦,聊起天来居然都能娓娓道来。我好奇的问他:"你什么时候到过我们农安啊?"他告诉我,他虽然没有来过农安,但他曾经听一位农安籍的同事讲过农安古塔的传说等等,后来他专门点击了我们的政府网站,才通过网络对农安有了进一步更深的了解。

因此,如何才能进一步的提升网络传媒的文化品质,如何才能通过网络更全面深刻的展示我县的人文形象,是我县的广大网络工作者和文化传播者应该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第四:户外传媒。

户外这个特殊的传媒可分为平面和立体两大类:

平面户外传媒的有路牌、标语、海报、条幅等。

立体户外传媒分为霓虹灯、楼体亮化、灯箱广告等。

可以说,设计制作精美的户外传媒,不但可以起到美化市容的作用,而且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经济与文化发达程度的缩影和象征。但目前,我县的户外传媒整体文化含量很低,存在问题更是很多,尤其是路牌和商户广告在尺度、色彩、质量、形式上参差不齐,与城市街道、城市建筑、城市色彩的协调性不好,缺乏整体美感,文化底蕴展示和传播文化的作用更是难以谈起。南方发达城市暂且不提,但就我们身边来说,当人们驱车行驶在长春的外环公路,尤其是去龙嘉机场的路边,随处可见宣传长白山、三角龙湾等等的路牌。他们留给人们,尤其是外地人是多么深刻的印象!

因此,我建议,把民族英雄岳飞和革命先驱李大钊的诗句在农安境内树立起来。可以在长春和农安交界处,竖起一块:"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巨型牌匾,下面在标上一行小字:"农安欢迎您,此处距离古黄龙府还有50公里。"在入城处,再立起一块"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舟风雨楼"的牌楼。

凭借黄龙府历史与文化的魅力,我们一定能够打造出"南观岳王庙,北看黄龙府"的旅游业品牌,让人们从东北特色文化名县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农安、认可农安、旅游农安、投资农安!

综上所述,可见传媒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提升了传媒的文化品质,打造农安全新的人文品牌形象,才能使黄龙文化成为我们古老农安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摘要:结合农安县地域文化特色, 阐述了传媒的形式分类, 在此基础上, 分别谈了笔者对发展当地经济和文化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传媒文化,人文形象,区域发展

参考文献

人文形象 第2篇

左军

巴对克一开始将他的91部长、中、短篇小说命名为《社会研究》,但后来受了但丁《神曲》的启示,才改为《人间喜剧》。这一名称的改变,真实地反映了巴尔扎克创作思想的矛盾。即一方面要如实地反映和批判现实生活,一方面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现实办法,只能借助于宗教的力量。《守财奴》中葛朗台太太便是这种宗教力量的产物。

葛朗台烫无疑是作者为表达他的思想而创造的与葛朗台相对照的一个人物形象。在贪婪、冷酷而又极端吝啬的守财奴面前,葛朗台太太表现得是如此的忍让、善良和超脱。小说中,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道:“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有她那样的一生,才有她那样的死,恬退隐忍,完全是一个基督徒的死,死得崇高,伟大。”初读这段文字,学生肯定会为葛朗台太太的“精神境界”深深感动。

事实上,人性中的善良和某些情况下的忍让与超脱确实是值得赞美并有必要的。但巴尔扎克却试图借助于葛朗台太太形象的塑造来调和现实中的矛盾。小说中的葛朗台太太被塑造成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她相信,只有忍受现世的苦难,死后灵魂才能上天堂。作者的这种美化尽管反映了他主观上良好的一面,但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原始积累时期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社会现实是矛盾的。葛朗台太太在断气以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将希望寄托在“天国”,这只能说明在强大的金钱占有欲面前,葛朗台太太既是无奈的,又是懦弱无能的。

更何况,如果真有所谓的“上天”存在,那上天中依然没有葛朗台太太及欧也妮小姐的“幸福”。因为,小说中描写的葛朗台也是信奉基督教的,他在临死时不是说了一句骇人听闻的话么?--“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瞧瞧,就是在天国里,老头子还是要掌管经济大权的!可以想像,若此时的葛朗台太太还活着,她听了这句话后,保证不会再说幸福在天国了。“羔羊”一般的葛朗台太太和欧也妮小姐即使在天国里也依然不是那守财奴的对手。

人类自诞生以来几乎就是和宗教“结伴而行”的,所不同的是,愈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人们的宗教意识愈浓厚,所受的宗教影响也愈大。可以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深受强大宗教思想迫害的典型。

两个丈夫都死了0⒚也被狼叼走了,在这种情况下,祥林嫂还是来到了鲁镇。来鲁镇干什么?讨生活,求生存。然而,祥林嫂还是摆脱不了死亡的命运。当然,她的死亡一方面缘于封建礼教的迫害,一方面与宗教的狠命一击也分不开。“……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在原始宗教和中国的佛教思想里,地狱被描绘得阴森可怖,祥林嫂自然不愿死后被“锯开”,于是在柳妈的指点下,她虔诚地去捐了门槛,并且似乎还较有信心地面对未来,但“四婶慌忙大声”的一句“你放着罢,祥林嫂!”便彻底地击毁了她生存的希望。所以,在头一天见到“我”时问完了“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和“那么,也就有地狱了?”这两个问题后,祥林嫂就非常“识时务”地死了,死于鲁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另一种宗教仪式--“祝福”的夜晚。

祥林嫂的死主要是封建礼教吃人的结果,虽然她曾试图通过宗教来拯救自己,以免遭受被“锯开”的痛苦;也希图通过宗教来慰藉自己,希望死后自己的“魂灵”能与阿毛对接。但当发现宗教不可能拯救她的时候,尽管她还带着恐怖,但也毅然决然地准备去死了!一边想借助于宗教的力量,一边开始对宗教力量产生了怀疑,甚至到了不怕“以死去撞地狱的门”的程度,这样的一种“觉醒”(抑或就是“反抗”?)着实是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身上的一点“亮色”!当我们向学生剖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时,当我们结合这一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人文性教育时,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向学生展示这一“亮色”。因为这一“亮色”告诉我们:受迫害最深的人最令人同情,但并不一定给人以彻底的失望;“弱势群体”最应得到关注和援助,否则,说不定什么时候“晴天”里也会酝酿出一声霹雳!

如果说祥林嫂对宗教迷信已有了一些疑惑的话,那么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则清醒地认识到了天地鬼神的不可靠。在宗教的`影响和迫害面前,较之葛朗台太太的“绝对忍耐”,祥林嫂的“初步觉醒”,窦娥则体现了“强烈反抗”的精神。

在戏恰恶级鹪》第三折“滚绣球”中,窦娥通过她那高亢激越的唱词,将对鬼神强烈不满和对天地严厉谴责的情感表现得痛快淋漓!“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朗朗乾坤,竟然由“鬼神”掌握着人的生死大权!不论这里的“鬼神”指的是迷信者心目中的鬼怪和神灵,还是不自觉地隐喻为统治阶级的贪官和酷吏,它都已成为善良的劳动妇女窦娥诅咒的对象。“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地不分好歹,天错勘贤愚,这既可能是饱受冤屈的窦娥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的较为清醒的认识,更可能是善良而不乏蒙昧的窦娥对“公道”和“正义”化身的天地的控诉!要知道,中国的劳动妇女长期深受原始宗教和人为宗教的毒害,在强大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面前,不仅早已屈服,而且还往往将自己微弱的生命寄托在超自然的实体即神灵和天地的身上。而窦娥能直言无忌地指斥天地鬼神,足见她对现世生活的绝望,也足以看出她对那本是“寄托”和“希望”的超自然力量的愤恨和轻蔑!窦娥形象的意义,就在于她那种直冲霄汉、直入地府的反抗精神。中国的女性,在迫害面前的基本表现历来都是“逆来顺受”,窦娥却是一面反抗的“旗帜”!

人文形象 第3篇

从下面的统计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广东2008年高考的作文平均分较前几年有了“质”的飞跃,终于突破了40分关口,但是考生作文的薄弱面貌还没有明显改变。请看下表:

毫无疑问,抽象思维、逻辑能力不强依然是广东考生的“死穴”,这一点在阅卷场上也有明显的反映。所以,在“感情的亲疏远近与对事物认知的影响”“语言与沟通”这类稍显复杂的关系型话题,和“雕琢心中的天使”这种需要抽象思维提炼的话题上,考生表现均欠佳。广东考生发挥相对较好的始终是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诚信”这种直观、明了、形象的命题上。

其实,对“心灵的选择”“不要轻易说‘不’”这种同样直观、明了、形象的命题,考生原本应该表现得更好的。但是,“心灵的”和“轻易”这样看似不起眼、非关键性的字眼对考生作文选材构思的特殊限制,以及“说‘不’”的多语境理解,使得不少考生在最后的得分上徒留遗憾。这也充分反映了广东考生在审题上也存在着过于依赖直观感受,缺乏逻辑、理性、全面细致的分析的毛病。当然,这也暴露出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另外,将2005年“纪念”、2007年“传递”与2001年“诚信”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我们可能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样有材料提示,同样的命题类型,但考生最后的表现却相去甚远?而且,“纪念”和 “传递”的相关引导材料已经在主题立意上对考生做了充分的引导。而“诚信”的材料是一则故事,虽然简单,但是毕竟需要考生先对故事的寓意进行一番分析提炼。照理来说,考生在“纪念”“传递”这两个题目上应该更容易审题,也更容易确定立意的呀?但事实并非如此。

到底为什么呢?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研读2005年“纪念”和2007年“传递”的相关提示材料,再结合前文所讲的广东考生的“死穴”,我们就不难明白其中的缘由了。2005年的提示材料是:“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进行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过去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个人对事对亲朋的怀念。形式或许不同,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2007年的提示材料是:“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这些引导明确、意蕴深刻的提示语,虽然可以引导考生将思维延伸到内心、人生、人类等深层次上,但是,对审题过于依赖直观感受、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不足的大部分考生来讲,实际上相当于把考生也许已经一眼就看到了的山峰笼罩上了一团云雾,让许多考生不由得开始怀疑自己刚才的那第一眼感觉是否正确。当然,对于这点,我们不能怪学生胡思乱想,因为考生必然要再三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因此,摆在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者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面对考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一“死穴”。这里存在一个矛盾:

一方面,考生的作文水平不可能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产生质的飞跃,因此,要想2009年作文成绩乃至语文成绩(毕竟作文是语文的最大头)获得较大提高,作文命题就必须避免“感情的亲疏远近与对事物认知的影响”“语言与沟通”这种逻辑、思辨能力要求较高的形式,必须尽量简洁、明了、直观、形象。而且,纵览2007、2008年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这种命题形式已经开始淡出命题者的视野。

另一方面,广东考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一弱点始终是作文教学中必须要努力克服的一个问题,因此,2009年的作文命题又必须体现出一定的思辨性,以便发挥高考重要的标杆作用和导向作用,引导中学作文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样,才能使不同思维层次的考生的作文得以区分开,以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

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命题才能较好地兼顾以上两方面的要求呢?

权衡利弊,在简洁、明了、直观、形象的基础上,选择可以多层次(注意,不是多角度)进行理解的概念作为作文题的关键词,以使考生在总体上不受审题限制,又能区分出考生思维层次的高低,这样的形式才是解决命题者的首要困难的最佳方式。比如“打开那扇门”这道作文题,题目中的“门”既可看作是生活中的一扇扇门,也可理解为人生的困难、思想的局限,任何考生都不会产生审题偏差,但是一浅一深,区分明显。

那么,命题者会采用材料型作文吗?我们应该看到,从多年的话题作文转到2009年的命题作文后,广东卷应该会保持2-3年的平稳性和延续性。而且,所谓的“新材料作文”在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的理论区别、多角度思考的评判标准的把握上都还存在很多不成熟、有争议的地方。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2009年仍将是标题作文的形式。

另外,考虑到2005年“纪念”和2007年“传递”在材料设置上的教训,2009年的作文题也不会轻易设置引导材料。实际上,命题作文就不应该随便设置引导材料。其一,引导材料在对考生进行引导提示的同时,必然会无形中将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狭窄化,而这实际上是违背命题者的初衷的;其二,如果一道作文题需要靠引导材料才能被绝大多数考生理解的话,那么这道作文题被猛烈批评为“故意为难学生”,也就怨不得社会大众苛刻了。而在高考本身就备受批评的今天,命题者绝不会这样做。

现在,我们可以来看看2009年命题者面临的第二个问题了。那就是:2009年作文题如何展现出特色?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在高考语文卷中,只有作文最适合展现各省份的地域特色和命题者的主体思考。而且,从实行自主命题以来,各省就一直在这一点上努力地各展风采。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相信:

首先,新颖不会成为命题者展示特色的方式。因为绝大多数省份的命题者都已经从实行自主命题之初的追求命题形式、命题内容的新颖,转向平实、理智,转向注重发掘社会、人生中那些虽然平凡但是意蕴深刻、虽然意蕴深刻但是最易为人所忽视的题材。这些年中,上海卷、浙江卷、北京卷、湖南卷的一些广受好评的作文题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受到学术界广泛好评的文化型作文题也不会是2009年广东卷展示特色的方式。命题者不可能冒险向浙江卷、江苏卷、山东卷和湖南卷学习,因为那不符合广东考生的特点。虽然广东急欲成为文化大省、教育大省,但是“生有所息,生无所息”“行走在消逝中”“记忆不会随时间风化”和“天街小雨润如酥,遥看草色近却无”的命题形式必然会导致广东高考作文平均分的大幅度下降。这是命题者不愿看到的。那么,广东卷如何在这方面与他人一较高低呢?广东卷可以选择那些虽然不一定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但是却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时代精神、人生意义、人文关怀的题材,以展现出自己的人文意蕴、人文特色。其实,这才是文化的本质。因为,文化不一定就是书卷气,有文化气息的作文题不一定就是将题目诗歌化、文言化的作文题。而且,这也符合岭南文化的特色:比江浙少一些书卷气,但是比江浙多一些现实关怀。

最后,作文题的时代气息已经越来越成为各省命题者的重要追求目标。从近两年各省的作文题来看,命题者已经从前些年的避免与热点问题撞车的担心中走了出来。“北京的符号”“网络阅读与书面阅读”“丛飞与助人”“洞庭鼠害”等热点内容都已经列进了作文题,2008年各省作文题更是多数与地震有关。而且,广东卷的“传递”“纪念”“不要轻易说‘不’”同样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是好事,也是高考命题的回归和成熟。因为,高考语文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而且,大多数所谓的热点问题所蕴含的意义,是具有跨时代性的。

因此,从内容上看,2009年命题者只能也只适合选择人文意蕴、时代气息作为自己的特色展示点。

综合以上的分析,结合近几年广东卷作文命题的特点,我们有理由相信:2009年作文命题会向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这种类型学习,充分展现出直观形象、多层理解、人文意蕴、时代气息的鲜明特点。

为此,我们建议,在2009年高考作文备考时要注意:

一、关注近两年中那些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社会人生内涵深刻的、人文关怀气息浓厚的热点问题,比如全球经济萧条、解放思想、和谐与对抗等。随着大众对四川地震的逐渐淡忘和部分思想者对灾难的更深层次思考的展开,我们也仍然要将人与灾难、人与自然列入备考题材。

二、加强学生对一些内涵丰富的概念、名词的理解训练,教会学生挖掘其深层次含义的本领。考虑到各省作文题中抽象概念已经出现得太多,近两年的作文题中已开始慢慢引入一些平凡、与生活密切相关且内涵丰富的具体名词,我们建议大家训练一下以下类型的作文题:①推开那扇门窗;②拨开眼前的迷雾;③明天会更好;④心中有块芳草地;⑤眺望远方。

人文形象 第4篇

关键词:毕飞宇,女性形象,历史叙事

90年代初,毕飞宇创作了大量的历史题材小说,这某种程度上与当时的文化语境相关,“90年代初期,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一度较为紧张,政治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控制加重……同时,中国的消费文化基本发展成型。‘大众文化’成为人们主要的文化需求”[1],基于此,回避现实,讲述一些莫名其妙的历史故事,成为许多作家的选择,这样既可以保持语言与叙述的前卫性感觉,吸引大量的大众读者,又没有任何风险,保持其与现实政治的距离。

在《明天遥遥无期》、《叙事》、《楚水》、《孤岛》等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中,毕飞宇设计了这样一类女性形象,她们没有任何自我掌控命运的能力,听命无助、任外部力量随意摆布,要么成为历史轮回的牺牲品,成为权力更替的陪葬,要么被欲望左右、被情感所困,孤独一生,抑或执拗的守望、企盼遥遥无期的明天以安慰自己虚空的心灵。

《明天遥遥无期》以精练的笔墨写了一个家族的衰落故事。作着天朝上国美梦,以中国堂堂文化自居的陆府在日本兵至时分便轰然灭亡,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作为陆府的女儿与儿媳的舒月和若冰是作者表现的两个重要人物,可以说,陆府的衰败原自于舒月的出嫁,小说也从舒月的出嫁写起,并数次暗示了出嫁的不祥,给故事设置了悬念,这是毕飞宇要完成的一种小说美学效果,他给陆府营造了一层神秘的氛围。正如文中暗示,日本人要找到秦老爷作为侵华的翻译官,而正是由于舒月的出嫁,此祸根引向了陆府,致使作为陆家姑爷的秦二少爷违心作了汉奸,最后导致陆家大少爷被日本人砍头。小说最后,代表家族生命繁衍的夫人和舒月纷纷流产,预示着家族的彻底衰亡。可以说,舒月在这里是一个功能型人物,作者也没有赋予这个人物更多的个性,然而,作为陆府小姐的她确是毕飞宇塑造的一类形象的代表,她们娇小文弱,心思细腻,感情丰富,在历史变更中,她们做为附庸没有任何自主能力,无权经营自己的生活,只能任凭命运的摆布,承受他者赋予的悲喜哀乐。

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若冰似乎更有可说可点之处,作为陆府的儿媳,她的命运和整个陆府的命运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由于大少爷对房事的冷淡,致使成亲多年若冰没有怀有陆家根种,这也成了若冰备受夫人责难、家人冷落的原因。当陆府枝繁叶茂,勃勃兴盛时期,作为丈夫的陆家大少爷彻夜不归,若冰感受的是独守空房无人知己的孤寂,而当陆府大难临头,若冰却与戏子少兰互生爱意,享受少兰体贴关爱的快乐。最后夫人与舒月纷纷流产,若冰却又怀上少兰骨肉。这不能不说是毕飞宇编织故事有意安排的对比。值得一说的是大少爷这一人物,他在小说中几乎没有出场,一直隐藏在故事的背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直到最后,作者也没清楚地交代他的故事始末,只是在行文中留有一些有关他的蛛丝马迹,让读者去做猜度判断。小说中每个人物都在极力经营自己的生活,然而都没能遂愿,终以悲剧收场,只有若冰意料之外地获得了不曾想过的满足。这又无疑显示了毕飞宇对人之命运无常的一种思考。

与舒月极为相似的人物是《叙事》中的婉怡。婉怡在遭到日本人板本的性强占后,“……多次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她的自杀企图让老爷一次又一次的化解了。婉怡事实上已成了老爷手里的赌注,老爷的家园全部压在了十七岁的婉怡身上。十七岁的婉怡整日坐在她的闺房内,等待日本人对她的强暴。命运为‘我’奶奶作了这样的安排,‘我’奶奶十七岁的婉怡她老人家别无选择。”这里,婉怡被动的承受着家族给与的重压,用人的尊严去换取家族生存的机会,成为牺牲。

《孤岛》中的小六吆、小河豚也是两个历史轮回中牺牲品式的女性人物,她们是男人争夺权力斗争中的一步棋子、一道工具,常言“女人是祸水,反过来就是另一个男人的福星”,小六吆是雷公嘴杀文延生的一步棋子,后来也成了熊向魁与文延生斗法的工具,再后来就成了男人泻欲的工具,“他(文延生)不知道爱和感情,他需要的仅仅是女人,标准意义及生物功能意义上的女人。过去是小六吆,今天是小河豚”。与小六吆有所不同,小河豚在小说中充当的是一种代表权力的占有物,旺猫儿怯于文延生的威慑而按捺自己的情欲,“小河豚必须是文老爷的!如果是文老爷再赏给自己,那是另外一回事……”这里,小河豚完全被物化了,成为权衡权力的砝码。

毕飞宇“听命无助型”女性的塑造很大程度上是为他的历史书写服务的,他是借助女人的视点、借助女性命运展示历史的诸种样态。自古以来,女性一直是历代文人关注的重点,而女性悲剧也为历代文人所特别青睐,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当然的会成为悲剧的主角,是社会的牺牲品。新时期小说中有很多这样的女性形象,最具代表性的是先锋小说家苏童的塑造,而与苏童笔下的颂莲等女性形象相比,婉怡们更接近于“物”的存在,毕飞宇没有给她们激烈的性格,也没有赋予她们强烈的内心冲突,虽然她们的生活中也充斥着欺诈,背叛、暴力与死亡,但我们很难感受到她们的大喜大悲,她们不生动不鲜活,作者没有写她们的内心世界,这应该是毕飞宇的疏忽之处,但正是这种疏忽漠视也从另一方面佐证了女性主体地位在强大历史面前的卑微与缺失。

新历史小说中的女性书写近年来多为评论界关注,赵玫、徐小斌等女性作家的历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塑造更是给新历史小说重新书写历史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独特的视点。她们笔下的女性形象不再是听天无助的被历史湮没主体的个体,而具有强大的生命主体意识。女性主义话语的出场是这些小说的共同点。在《高阳公主》、《羽蛇》等女性新历史小说中,女性主义话语针对男性权威话语作了有效的叙事反抗,她们撕毁了一向由男性书写的女性历史,从男性手中夺回自己的历史书写权,从而为女人勾划出了自己的独特历史。她们“借小说叙事展现性别与政治与历史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超越(了)传统文学与政治史观的局限,从而在社会、文化、历史的范畴中思考女性主体历史”[2]。也就是说她们通过历史小说女性塑造给与女性主体确立。通过文学中女性自身历史彰显来拆毁既往的文学历史观。

毕飞宇历史书写中的女性塑造只是借助女性视点来展示历史诸多样态,显然与女性作家张扬女性意识的历史书写目的不同,他并不赋予女性人物鲜明的性别主体意识。在他的小说里,女性仍是被强大的历史湮没、无力浮出历史地表的悲剧形象。然而,毕飞宇的历史书写与女性刻画又有其鲜明的共通性。在小说《充满瓷器的时代》、《因与果在风中》和《上海往事》中,我们都能感觉到女性人物之于历史构成的隐隐互动关系。而且,在这些文本中毕飞宇也更愿意表达历史感想。他在印证历史中“灾难的最后不幸总是由女人承担”的同时,也由女性命运书写磨灭了以往文学中历史的“宏大”、“理性”光芒。

概而言之,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形象多具悲剧性质,她们的心理在自身或者外部的压迫与影响下,都处于一种压抑或者缺失状态,并由此带上不同程度的偏执、焦虑或者疯狂的情绪。一方面,毕飞宇承认男权社会对女性悲剧形成这一外部因素,同时,他更关注女性自身所具有的弱点,注重对她们心理因素的发掘与阐释,她们的盲目的依附性使她们难以建立自我主体。主体意识的缺失是她们悲剧的最终根源。

参考文献

[1].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2].孟悦, 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3].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版.

[4].郭力.《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命意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2版.

[5].张均.《小说的立场—新生代作家访谈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人文形象 第5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0年3月, 随机抽取我院36个临床科室的住院7天以上、意识清楚、具有正确理解能力并配合调查的患者295例。

1.1.1 性别男性156例, 占52.88%;女性139例, 占47.12%。

1.1.2 年龄18~76岁, 平均 (42.6±10.8) 岁。

1.1.3 文化程度小学31例, 占10.51%;中学148例, 占50.17%;大专及以上116例, 占39.32%。

1.1.4 居住地城镇162例, 占54.92%;乡村133例, 占45.08%。

1.2 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参照国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 在听取护理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在预初调查后修订而成, 包括住院患者基本资料部分和满意度测量部分。满意度测量包括21个条目, 分为3个维度: (1) 实习护生的形象礼仪; (2) 实习护生提供的护理服务; (3) 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每个维度设7个问题。评分方法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 “非常满意”为4分, “比较满意”为3分, “一般”为2分, “不满意”为1分。问卷总体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为0.919, 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21、0.801、0.807。由5位专家评价的该问卷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2。

1.3 调查方法

由笔者对36名调查人员集中培训后, 分别到我院的36个临床科室对300名患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方式, 当场发放并收回, 回收率达100.00%, 有效问卷295份, 有效率达98.33%。

1.4 资料收集与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 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和标准差 (x±s) 表示,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住院患者对实习护生职业形象及人文素养的满意度 (见表1)

由表1可知:住院患者对实习护生的仪容、仪表、服务态度及主动巡视病房满意度最高, 选择非常满意的人数分别占53.22%、68.14%、54.24%和56.95%。而满意度最低的3项分别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科学解决健康问题和帮助患者解决困难, 这均为人文关怀能力维度的问题, 说明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2.2 住院患者对实习护生满意度评价结果 (见表2)

通过对比形象礼仪、服务态度、人文关怀能力3个维度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得分发现, 住院患者对实习护生提供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 而对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相对偏低, 说明现阶段护生的人文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3 讨论

3.1 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1) 实习护生礼仪规范培训仍需加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住院患者对实习护生形象礼仪方面满意度较高, 这与学校加强护理美学教育, 教学医院注重实习护生的岗前培训密切相关。但同时可以发现, 住院患者对实习护生语言礼仪的满意度偏低。说明部分护生进入临床实习时不能很好地适应角色的转变, 具体表现在护生与不同背景的患者进行沟通时紧张、拘谨, 语言生硬或少言寡语, 不懂得如何关心患者, 导致护生在临床实践中因缺乏沟通技巧而得不到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时下患者及其家属在这方面意见较多[1]。

(2) 实习护生整体职业态度倾向积极, 提高护生临床能力是教育的重点。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住院患者对实习护生的服务态度及其所提供的护理服务较认可, 大多数护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但仍面临很多挑战。由于护生在校的理论学习一般是被动地听教师讲授, 按照单个系统、单个疾病学习;技能训练在示教室进行, 对象多为模型, 每次学习一项操作, 操作简单, 综合应用能力不强。而临床上大多患者病情复杂, 症状不典型, 并发症多, 加上新技术的使用等因素, 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2]。在临床教学中, 应注意合理安排护生的实习内容, 提高护生临床能力, 培养护生正确的职业态度。

(3) 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是护理人文教育的重点。追求人文关怀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内在需求, 接受他人真诚的关心或帮助常常令人获得心灵上的慰藉感、充实感、崇高感和超越感, 进而提升精神境界[3]。患者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希望得到护士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住院患者对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评价偏低, 分析原因发现: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然而护生在校的主要任务却比较单一, 即获取知识, 缺少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这影响了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发展。同时, 目前社会仍对护理工作存有一定偏见, 影响了护生对护理专业价值的正确认识。因此,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仍是现代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2 关于教学医院对实习护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议

3.2.1 营造良好的医院文化环境

医院的文化建设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作为救死扶伤的场所, 医院的建设既应讲求实用性, 也应充分体现其特有的人文关怀, 使医院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一方面, 可结合本院的传统与特色, 创造良好的外部人文环境。在护理哲理公示、温馨提示、工作服色彩、人性化设施建设等方面赋予情感和仁爱, 从而引起实习护生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 要营造内部人文氛围, 医院里应处处充满温馨, 医护人员在工作时应端庄大方、气质优雅。氛围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财富, 实习护生的人文素质也将会在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

3.2.2 明确教学目标, 改革护生实习期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 护理临床带教侧重于对护士专业素质的培养, 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 临床带教教师应转变观念, 明确对护生的教学目标;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 教会护生运用人文科学知识全面观察人、认识人、理解人和尊重人, 进行整体性思考, 从而真正实现对人的关爱和照顾。

3.2.3 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活动

医院护理部应会同教育宣传部门, 着力推进护理文化建设, 将护理心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管理学、护理美学、护理伦理学等课程融入对实习护生的专业培训课程之中, 并创办宣传橱窗、网站, 聘请有关人士进行人文讲座和美学知识讲座, 进行礼仪、沟通技巧培训等。同时, 开展以提高护士人文素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护士礼仪展示、护理操作演练、文艺节目等活动, 为护士和护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营造人文环境, 扩展人文内涵。

3.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心灵成长过程中的一面镜子, 优秀的教师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医院带教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部分, 在医德医风、工作责任心、品德修养、举止等方面都给护生起到表率作用。带教教师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程度直接影响护生对人文关怀理念的理解。带教教师要引导学生具有急患者所急, 视患者如亲人的高尚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同时培养护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立思维能力, 提高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及交流技巧[4]。另外, 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提高师资水平的重要措施。采取进修学习、在职听课等措施, 为本院的带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促进带教教师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升。

摘要:目的 了解患者对实习护生职业形象及人文素养满意度和期待, 分析目前护理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提出教学医院对实习护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我院36个临床科室的295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对实习护生提供的护理服务及护生的职业形象满意度较高, 而对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评价偏低。结论 现阶段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整体欠缺, 教学医院应侧重于对护生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的熏陶与培养, 将人文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紧密结合, 持续改良和整体优化医院人文环境, 从而培养出具有人文关怀特质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实习护生,职业形象,人文素养,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任泽娟, 李林, 胡娅丽, 等.护生倾听与沟通能力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4, 6 (11) :57~59.

[2]肖美莲, 陶新陆, 丁四清.目标管理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2) :264~265.

[3]黄戈冰.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 2007.

人文形象 第6篇

我国对旅游资源质量等级的评价依据是《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2003) 和“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通过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等项目进行评价, 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 得出了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目前学界研究的重点都是知名度高、评分赋值大的“特品”旅游资源及旅游目的地开发, 对不属于传统观念中“优质”旅游资源及目的地的开发与保护研究较少。然而, 一个普遍的事实是我国众多的地方政府出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目的而正在积极进行旅游开发。那些相对来说旅游资源价值较低、尚未被开发或只是“浅开发”的旅游目的地开发对缓解珍稀自然、文化遗产遭受的旅游压力, 丰富旅游产品品种, 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研究现状概述

随着对旅游目的地开发和演变规律研究的深入, 旅游资源次优区研究也得到了学界的重视。国内主要研究成果是“旅游资源非优区”概念及其相关研究。许春晓在我国较早提出“旅游资源非优区”概念, 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开发策略, 指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补偿类型、性质、突变概念和依附式开发理论, 以期指导区域旅游业开发。罗艳菊对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的影响因素、非优区的优化机制及理论依据等进行研究, 提出开发的盈利模式。唐文跃分析了旅游非优区的主要特征和开发的优弱势, 探讨了非优区旅游开发的一般规律, 提出了非优区旅游发展道路。隆学文讨论了旅游非优区的概念和开发非优区旅游资源的意义, 从资源区位、经济区位、客源区位、交通区位、文化区位、认知区位等角度分析了旅游非优区的区位特征。李东和以合肥市为例说明实施旅游业空间拓展战略是旅游资源非优大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彭华从需求驱动角度研究城市郊区与周边小城镇的旅游开发成功之道。……但现有研究成果均未涉及旅游资源次优区内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丰欠程度不一、价值禀赋不等这些现象。

国外相关研究主要是对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现象的研究, 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预测旅游地的发展和指导旅游地的市场营销、规划提供了理论框架。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理论, 提出旅游地演化经过6个阶段, 即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Chris Ryan对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完善, 指出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对目的地复兴的作用, 以及在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热衷寻求“新的”、“未开发的”旅游目的地的情况下, 缺乏“名气”也可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成功开发和促销亮点。

本文认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基础是拥有优质或较为优秀的旅游资源。“非”在汉语中主要是否定的意思, 而“次”在汉语中则含有差于、第二的意思。参考经济学, “次优”的含义是未达最佳标准的, 不最理想的, 不最适宜的, 不最满意的, 因此本文使用“旅游资源次优区”的提法是较为合适的。

三、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概念和特征

许春晓将旅游资源非优区定义为“在特定地区内, 没有国家级和世界级的知名风景名胜区, 缺少骨干旅游景点, 并且旅游景点的丰度和密度均不够, 难于形成优秀旅游产品的现象”。按旅游资源的成因及属性, 马耀峰等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自然旅游资源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主体要素, 是地貌、气象、水体和生物中具有旅游吸引力的部分, 从根本上说是属于大自然的产物;而人文旅游资源是由人类活动所产生, 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 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一切事物。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特定地域内的分布是不均等的, 存在优弱丰疏的差异。由于区位条件和历史发展轨迹的不同, 存在这样一大批自然旅游资源禀赋优势比较明显而人文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如我国西部很多贫困地区, 长期交通不便, 区内工业发展缓慢, 人文遗址遗迹较少, 但自然生态资源保存良好, 这是其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

根据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属性, 本文将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定义为, 在特定的区域内, 由于地理区位、经济区位等条件所限和社会历史文化发展轨迹不同, 拥有较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人文旅游资源特征不明显、优势不突出, 暂时难以形成特色旅游形象及产品的现象。

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是一个相对概念, 具有相对性、普遍存在性和可演变性的特征。随着当地经济、旅游业的发展, 交通条件的改善, 在科学的旅游规划导引下, 凭借区内自然旅游资源优势, 整合、创新区域文化旅游资源, 经过成功的旅游形象塑造和旅游营销, 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也可成为旅游资源优质区。

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对地理空间选择、经历和体验的过程, 旅游目的地形象能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和行为选择。对于正待开发或已在开发中的旅游资源次优区来说, 更需要以真实、独特、充满感召力的旅游形象驱动目的地旅游的发展。区域文脉、地脉是区域自然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 它鲜明地展现了区域旅游的特色, 旅游形象也会因区域文化差异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开发中普遍面临的难题是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匮乏和特色不鲜明, 难以塑造具有地域特色、深刻人文内涵的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文化资源具有延续性、动态性、可创造性、非独占性的特点。Mommaas Hans从增强地点的身份、吸引力和市场地位, 进行革新和创意, 为文化多样性和文化民族主义探讨了文化产业集群策略, 对文化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如基于工业遗址改造利用而兴起的北京798艺术区, 现已成为京城令人瞩目的新旅游吸引物。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可通过对区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创新, 结合当今旅游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汲取外来优秀文化元素, 通过文化产业集群达到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形成地域旅游文化特色和竞争力, 将其融合进区域旅游形象塑造、旅游产品设计和旅游发展之中, 进行卓有成效的旅游营销, 并逐步向旅游资源优质区演进。

四、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发展策略——以安康市为例

1、安康旅游发展简介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 在秦巴山地之间。秦巴山地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界线, 山地垂直高度大、气候复杂多变, 森林垂直带谱明显, 汉江从西向东纵贯全市, 两山夹一川的地形格局使这座山水之城独具特色。长期以来秦岭巴山阻隔造成其交通闭塞, 经济落后, 目前仍为国家级贫困地区。与分别以秦汉唐历史文化遗迹著称的近邻西安、咸阳等和以楚汉文化历史遗迹见长的湖北武汉、荆州、陕西汉中等地相比, 其“秦风汉韵楚文化”的自我文化定位形象相形见绌。1983年安康曾发生特大洪灾, 洪水几乎摧毁安康古城, 原县城内历史文化遗迹和陕南小城建筑格局饱受灾难。然而其山、水、林特色突出, 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 是典型的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 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 原旅游形象模糊, 旅游商品开发滞后, 旅游产业链短。2007年国内游客为206万人次, 旅游收入7.21亿元, 国际游客8000人, 旅游外汇收入144万美元。在周围西安、重庆、成都、武汉、汉中等具有人文旅游资源优势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屏蔽下, 亟需独特的旅游形象和产品发展。

旅游形象和旅游资源并非旅游发展的唯一保证。目的地可进入性、交通容量、空间节点分布同样重要, 而旅游开发反过来也会促进目的地交通环境的改善。如与安康毗邻的汉中市, 在西汉高速公路开通后获得了旅游发展的良机, 2007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33.1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17.2亿元人民币, 占当年GDP的5.9%。安康旅游面临的机遇使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陕南突破发展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西康高速 (包北高速川陕段) 、十 (十堰) 天 (天水) 高速、襄渝、阳安铁路将相继建成和安康至湖南常德铁路专线、西康二线铁路也已进入开工建设准备阶段, 这将会有力地促进安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整合、创新人文旅游资源, 形成旅游产业集群

文化氛围是蕴涵在一切环境与气氛中的文化现象与文化特征。从心理学的视角看, 城市文化氛围是某种城市心理的形成并起作用的过程, 是弥漫于城市空间的社会气候。与西安、汉中、重庆、武汉等周边城市相比, 安康可供旅游开发的人文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安康这所陕南小城具有浓郁而独特的茶文化、酒文化、娱乐休闲文化;多元、移民文化融合形成兼容并蓄以及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状态下安于现状、淡定悠闲的城市气质;汉江穿城而过的浪漫氛围等因素交织出安康特有的休闲旅游文化氛围;“灯红酒绿”的汉江两岸将成为最令休闲度假旅游者留恋往返的景观和旅游亮点。要力争塑造出区别于忙碌、拥挤的现代大都市的独特旅游形象——保留小城市素有的恬美、浪漫和独特魅力, 承袭传统地方文化渊源, 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当代文化符号。如以传统的汉剧、陕南民歌、陕南民俗、文学、书画等艺术创作、文化元素打造陕南风雅之城;修建或修缮各类博物馆、电影院、剧院、名人故居、地方传统建筑民居、画廊、特色街区等使之成为这座风雅小城的文化标志, 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元素在这座素有多元文化色彩的城市中交汇融合, 通过休闲文化产业集群达到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形成地域旅游文化特色和竞争力。

3、旅游形象塑造

旅游形象指旅游者通过各种传播形式得到的, 目的地旅游资源、服务产品与项目、管理体制与水平、设施体系、交往经历与态度的综合感知, 是吸引旅游者做出前往目的地城市旅游的关键因素之一。旅游者所持有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将对他们的质量感知、游后评价、口碑宣传和重游意向都会产生深刻影响。

旅游形象策划的关键在于对目的地旅游资源、文脉、地脉的准确把握和提炼, 对旅游者的需求、购买决策、消费行为等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意境地图的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分析, 归纳目的地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提炼目的地旅游特质并从周围旅游竞争对手的同质旅游产品和形象屏蔽中脱颖而出。以语言口号、理念、行为和视觉等形象设计表达出来, 由理念内涵、行为系统、传播感觉系统、风情塑造、核心区塑造等共同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复合形象系统。通过旅游形象口号向公众传递, 向旅游市场宣读自身的产品定位和独特魅力, 唤起特定市场的旅游欲望进而做出旅游决定。

在缺乏具有鲜明特征的人文旅游资源和形象的情况下, 可以选择的制胜之道是“串联”目的地不同的旅游吸引物, 组合旅游产品, 塑造多元化、复合型的旅游形象, 提高目的地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如新西兰成功塑造的“100%纯净的新西兰” (100%pure New Zealand) 和“世界探险之都—皇后镇” (World’s Adventure Capital) 的独特形象。安康形象塑造基础是秦巴汉水在安康境内构造了良好、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汉楚等多文化、多地域移民文化大融合的人文底蕴。由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完成的《安康旅游总体规划》, 将其形象定位为“水舞秦巴自然安康”, 一个宜游、宜居、自然, 兼具优美山水自然风光和休闲格调的旅游胜地呼之欲出。根据这一旅游形象定位, 可以将不同类别的旅游产品横向串联起来, 形成纵、横交错而又相互关联的立体的旅游产品网络结构。自然真山水的安康旅游形象定位与塑造, 为安康从周围历史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如西安、汉中等旅游形象屏蔽下突围。

4、营销策略

R yan and Gu认为在旅游景区私有化发展趋势下, 旅游形象已成为目的地营销者的首选产品和现代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旅游目的地营销需采取卓有成效的营销战略, 打造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统一的独特形象。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来说, 旅游营销更应注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营销合作, 建立紧密的营销网络, 统筹构建、运行, 由形象塑造、产品设计、包装、传播与管理组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整合营销体系, 协调、整合旅游地营销要素, 培育统一和谐的形象系统, 以较低的成本取得最佳营销传播影响力。

安康旅游营销可采用“旅游整体营销+核心旅游产品重点营销”模式, 将目的地作为一个整体旅游产品进行整合营销传播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IMC) 。通过广告、公关和形象推广活动、销售奖励、节庆活动、事件营销、网络营销、面向旅游市场和旅游中介商的直接营销等, 针对特定目标市场, 宣传真实、独特、充满魅力的亲山近水、自然健康、浪漫休闲的旅游形象, 传达一致的旅游产品信息, 实施对目的地的全方位推销。

摘要:研究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的概念、特征和营销模式对旅游目的地规划、开发, 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陕西省安康市旅游发展为例, 从创新开发旅游资源次优区人文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进行旅游形象塑造和整合营销传播 (IMC) 的角度, 探讨了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人文形象】相关文章: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视角下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研究09-11

人文数学05-09

人文贫困05-10

人文关怀05-22

人文组织05-22

人文策略05-24

人文创意06-07

人文复归06-15

人文特色06-20

人文缺失06-30

上一篇:中直流跟踪器下一篇:高校专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