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2024-07-29

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精选12篇)

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第1篇

一、创造和谐的环境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要离开父母和熟悉温暖的家,走进幼儿园。因为对周围环境陌生,总感到不安全,处处有戒备心理,这时老师的态度将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以一颗诚挚的爱心对待孩子,与孩子一起嬉戏,一起同歌同唱,摸摸孩子的头,亲亲孩子的脸,把自己爱的情感表达给孩子, 让孩子对你产生一种亲近感、安全感,使其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与快乐。这就要求教师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环境,让每一个孩子如至家中,感觉轻松、自由,使其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因素。曾教过一个孩子,她叫小晴,她来幼儿园已经一个多学期,每次来幼儿园都哭,她的家长都拿她没办法。于是我们班上的老师经常主动与小晴聊天,多鼓励她与小朋友交往,让她感到幼儿园就像一个大家庭,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爱。渐渐地,她变得开朗、合群、快乐,常常带上笑容,现在她来总会笑着向老师问好。

二、尊重幼儿的人格

幼苗需要爱心浇灌,教师必须以尊重、信任孩子的方法正确引导幼儿的自我教育。因此,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相信他们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以民主、平等的姿态和他们相处相近,让他们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对于个性较强的孩子,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和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 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并把他们当做是自己的孩子,以慈母般的爱感化他们、教育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克服“极为脆弱”的心理,完成自我教育。在教育过程中, 既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更要一视同仁。对于性格孤僻、内向的孩子,要特别关注,及时开展各种游戏学习活动,为其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其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培养其积极交往的能力,帮助其克服不良个性的心理困扰,重新树立自信。有一次,教室玩具柜里的小魔方不见了, 我在班上询问时, 发现王某某紧紧捂着自己的口袋,小脸涨得红红的。于是我用神秘的语气说:“我知道小魔方一定去哪个小朋友那里做客了,一会儿它就回家,因为小魔方喜欢和大家一起玩的。”我用信任的眼光望着他,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说:“咱们先出去做游戏吧! ”我巧妙地把机会给了他。做完游戏,小魔方出现在玩具柜里,我望着王某某笑了,他也笑了起来。

三、为幼儿创造展示的机会

在教学中,特别是在观摩研讨活动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上课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总是关注比较活跃的孩子,给予他们多次的展示机会。而相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却很少顾及,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讲,实在有些不公平。我们应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多为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这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因人而异,循循善诱,多采用鼓励性评价。对于他们回答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找回尊严从而增强他们参与活动及自我展示的意识。反之,如教师在幼儿犯错误时采取先表扬后批评的方法,效果会怎样呢?试想如果你做错了一件事,有人先表扬你,你一定会认为他居心不良,倒霉的事可能还在后面,表扬对你来讲其实并不困难。班上有个小朋友,胆小怕事,每次提问她总是低着头,不敢说话有时候还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于是在做游戏的时候,我特意帮她找个小老师,辅助她学习,和她一起回答问题。当她答对的时候,都毫不吝啬地给她一个“大拇指”。现在这位小朋友学习的兴趣浓厚许多,也变得更大胆。由此可见,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这就是他的“闪光点”。同时要在全班同学面前予以适度表扬,当孩子的自信心被一点点找回时,他自然就会变得开朗、大方,渴望与同学交往,与同学的好朋友。

四、发挥家园合作的功效

造成幼儿消极情绪和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来自家庭。由于父母工作的繁忙,或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当,或家庭的变故,造成家长与孩子交往的时间相对减少,导致亲情的缺少,使孩子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和心理问题。因此,对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使家园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例如,现在有许多家长怕孩子吃亏,就教孩子反抗和报复。而老师总是善良的,发生任何事都是教小朋友“以和为贵”,不能动手。这样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就背道而驰,孩子无所适从,甚至造成心理阴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动手”,形成恶性循环。

浅议利用游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第2篇

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利用游戏,幼儿可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下模仿性地、创造性地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 发展幼儿的认知水平,满足幼儿成长的心理需要,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利用游戏,我们还可以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利用游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

作 者:易万清 熊佳蕾 王莉丽 作者单位:易万清(广州军区75742部队)

熊佳蕾,王莉丽(广州军区空军直属机关幼儿园,广州,510510)

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第3篇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教育活动  开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43-02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这是每一个幼儿教师的神圣职责。那么如何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幸福,正确引导,细心呵护,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呢?

一、教师要注意自身言行对幼儿心理的影响

教师的教育方法是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方式方法。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不仅充当教育者的角色,同时还是母亲或亲人的角色,因此,教师的教育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做为幼儿步入社会的第一任启蒙者——幼儿教师,在处理每个问题时,教师所体现的个性待征和教育方法都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适合幼儿发展、幼儿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将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心灵也很脆弱。幼儿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成为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做深刻的反思,以免不经意中使儿童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

二、教师应尊重幼儿的自尊心

所谓自尊心,是指个人要求得到他人或集体尊重的情感,是个人需要保持自己在集体中的声誉和地位的一种内心体验。自尊心人皆有之,但有许多家长和教师忽略了这个问题,在教育幼儿时不注意方法,对幼儿的活动及活动结果要求过严,指责过多,评价不公正,甚至采取讽刺、挖苦的口吻或不合理的惩罚,常在孩子的同伴或外人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责骂惩罚孩子,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大大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促使幼儿养成报复、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对自己应付周围环境的能力发生怀疑,进而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尊重他们,多用表扬、肯定、鼓励的正面教育,使其自尊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与一日活动相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动,应该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首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这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地选择游戏,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这就对我们广大的幼儿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在教学中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四、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心理安全需要的环境,对其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早上入园时,老师和蔼亲切的微笑。一声友好的问候,一个自然的爱抚,就会让孩子逐渐融入一个心理安全、情绪稳定的环境,确立起新的依恋对象,开始新的社会交往。

相反,如果幼儿入园后得不到相应的关怀,就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此时大多数孩子会哭泣,会拒绝,不久后哭泣虽然会停止,但仍会表现出不快乐,不主动与人交往,表情淡漠。有些外向型的孩子会以破坏玩具、打骂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怒火,这说明:一个感情温暖、心理安全的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园活动室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创造条件,营造自由、宽松的气氛,让孩子自由自在的活动:如室外设置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大、中型玩具,形象逼真的动画或卡通画;室内便于幼儿随时阅读的书架、图书,幼儿自由取放的小型玩具,美工区、娃娃家等活动区域,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引导孩子在这些区域中,自己建立规则,自己设置游戏内容,逐渐学会分享、懂得谦让、合作,还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让他们放开自己的双手、双脚自由地去观察、探索:为什么肥皂水会吹出泡泡?冬天小河里的水都到那里去了?树叶为什么会从树上落下来?……让孩子放松自己的思绪,自由想象与思考。

总而言之,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幼儿培养成为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是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表现入手,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并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心方法,为祖国培养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 方文艳.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若干问题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7,10.

[2] 邹长缨.谈幼儿心理教育的开展[J].中国西部科技,2011,24.

[3] 周敏.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3,36.

对幼儿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 第4篇

一、幼儿教育首抓思想健康教育

思想问题是一切问题的首要问题。我认为一定要把幼儿的思想教育放到首位, 把幼儿的思想健康当做头等大事来抓, 切实上好思想品德这门课, 不能流于形式。我们要教育幼儿, 大的方面要爱国家爱民族, 小的方面要和社会和谐, 日常生活中要和同学之间互相团结互相友爱, 说文明语言做文明事情, 真正做一个有情操的社会人。在家庭中, 幼儿的思想健康教育更不能忽视, 很多家长对这点非常的漠视, 总认为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尽到了父母的责任, 至于孩子想什么不去过问。也有的家长认为这是学校的事, 家长没有必要参与其中, 这种错误的观点应当马上纠正。家校要形成合力, 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担, 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思想, 堂堂正正做人。

二、幼儿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关键

幼儿园教师面对的是幼儿, 那么就要对幼儿的思想进行引导, 引导他们在阳光下学习生活, 教育他们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来看待社会生活, 看待人生路上所发生的一切。在校园里, 我们经常看见悄悄话信箱、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之家等, 还配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 来疏导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件件一桩桩烦恼事, 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下面我就近年来所谓的“问题幼儿”, 着重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随着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 很多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 离开了家门, 去了外地打工, 家里只留下老人在照顾幼儿上学。大家知道老人仅是起到“保姆”的作用, 供给幼儿一日三餐, 至于幼儿的学习、思想波动都不去过问, 久而久之, 问题幼儿就多了。有的显得十分叛逆, 不听教师的话, 在家里唯我独尊。幼儿一旦心理发生了变异, 那么他的言行就显得与其他幼儿格格不入。陶行知老先生说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对“问题幼儿”的思想教育, 就要遵循老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思想去探寻, 身为教育者, 只有捧出爱心, 献出真情, 才能赢得幼儿的信任, 才能重塑幼儿的心灵, 培养出心理健康的社会人。

三、幼儿教育中身体健康教育是重中之重

学校里除了开好体育课外, 更要给幼儿一个终生锻炼的理念, 锻炼的方法。现在安全教育每天都在提, 但安全事故不可避免地发生, 对教师的问责也是相当的严格, 吓得教师不敢放手训练孩子了, 唯恐出了什么差错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就让孩子坐在那里不让动, 幼儿也不知道怎么去活动, 久而久之幼儿的身体素质就下降了, 一遇天气有变就伤风感冒, 全班性的得病, 我就想, 是孩子的身体素质不行了还是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跟不上, 我想还是我们把孩子的身体健康忽视了, 那么有关这方面的途径措施我就不多说了, 大家都知道的。

四、幼儿健康教育要全社会重视起来

我们的社会生活从教育学的角度讲, 由家庭、学校、社会组成, 那么幼儿的健康教育的途径也就从这三个方面谈一谈。生活中, 家庭对幼儿的教育, 对文化课的重视远远大于对身体健康的教育, 有的时候在拿健康换所谓的排名和分数, 拿孩子的健康去换弹琴画画等课外补习, 拿孩子的健康去换全面发展, 这是个很严重的失误, 所以, 要加大宣传, 倡导积极健康的家庭体育锻炼的氛围, 给幼儿一个健康的身体。学校健康教育, 教师要认真上好体育课, 灌输给幼儿健康的思想, 让幼儿自己知道健康的好处, 让他们自觉参加体育健康活动中来。

总之, 通过开展各种阳光健康教育活动, 使全校师生深深地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才是热爱生命”, 进一步树立全民体育、天天锻炼、终身锻炼的意识, 为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幼儿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 积极去锻炼吧!

摘要:幼儿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什么样的身体才算是健康呢?我认为是身体、智力、情绪之间的协调, 是能够适应周围的环境。那么, 怎么样在幼儿园开展幼儿的健康教育呢?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大家都在关注的问题, 需要我们积极进行探究。

关键词:幼儿,思想健康,心理健康,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健忠.幼儿教师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和需求[J].中国校医, 2006 (6) .

[2]孙小岳.幼儿体育的制度保障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 2010 (3) .

[3]马子忱.郑州市幼儿基本体操开展情况调查分析[D].郑州大学, 2014 (5) .

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第5篇

幼儿的成长,受制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幼儿理解、认知等方面能力皆处于较低水平,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过分强调观念的形成,而应通过各种游戏活动的方式方法有机地渗透和融合到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

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创设良好环境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必须“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物质环境在要求上应具有安全、舒适、卫生、实用等特点,应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趣味化和教育化;心理环境应具备适合幼儿生活、学习、活动的.全部空间、氛围。良好的生活、学习、活动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促进幼儿个性发展,以及与同伴交往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使幼儿能够健康成长。

2.组织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幼儿的教育活动是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来实施的,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掌握各种知识、技能,积累生活经验。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会学习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如何遵守各种规则,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群体意识、注意力、意志力等,使孩子的情感、社会化和个性化协调发展,身心需要获得满足和愉悦。

3.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每个主题教育中,可根据教育主题的内容,结合幼儿认知特点以及发展水平,选择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或方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4.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幼儿的一日生活是幼儿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活动、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利用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意志力、观察力以及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

5.密切家园合作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幼儿园、社会同家庭的协作配合。这几个因素之间积极地协作配合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家庭、幼儿园要密切配合,及时反馈幼儿在家、在园的各种发展状况,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及时矫正孩子的心理问题,防止孩子产生心理障碍,有的放矢的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第6篇

一、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与家长交流中的地位不平等

平等是交流的基础,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与家长才能展开充分地交流与合作。但是目前一些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中存在两种不平等倾向。一种是教师明显处于地位高的一方,常常以教育专家的身份出现,与家长的交流变成教育家长,家长们也认为教师是教育方面的权威,不对其意见提出任何异议,甚至有的家长因为害怕得罪教师对孩子有不利影响,而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教师的意见一味听从;另一种是家长处于地位高的一方,教师过于强调幼儿园的服务任务,将自己的工作当成单纯为家长服务,处处害怕家长“找麻烦”,家长工作像是向家长汇报情况。这样的家园合作都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单向信息输入,家庭与幼儿园之间没有平等的交流。

(二)家园合作不够深入,不够密切

家园合作工作表面化现象严重,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因此其中必然要有家庭的积极配合。然而从目前家园合作工作中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参与来看,家长的参与配合还停留在“形式上的参与”这一表面水平,如仅仅向老师了解幼儿在园表现等,而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与教师共同进行课程设计等还属凤毛麟角。

造成家园合作处于表面水平的原因首先在于教师及幼儿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园合作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办园质量的价值。即使有的幼儿园教师认识到家园合作有很多好处,但因为长期已经习惯了按自己的计划走,且害怕家长参与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太大麻烦,因此只愿意嘴上说说,表面上做做,不愿将工作深入进行。其次,一些教师、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学,师之惰”,孩子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教师管,各司其职,互不影响。此外,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对于参与幼儿园教育缺乏自信,只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在家园合作中往往采取退缩、回避态度,这也影响了家园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二、家园合作有效性的建议

(一)树立新观念,是做好家园合作的前提

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家园合作要考虑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的要求,但其核心是孩子,他们是幼儿园和家庭服务的共同对象,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家园合作追求的最终目标。家园合作需要双方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包括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对幼儿园及教育的信任、支持,也包括教师对家长的热情接纳和对家长参与的信心。

幼儿园是家园合作活动的主体。我们认为在幼儿教育方面幼儿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因此幼儿园始终是家园合作的主动方和指导方。由此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园共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生活、学习的表现,明白了教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逐步理解了一些教育原理。同时通过观摩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孩子们的表现,逐渐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能较规范、有效地配合教师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二)了解家长是家园合作的必要条件

家园合作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共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是家园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如何整合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更好地促进幼儿园教育,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加强研究与探索的力度,正确理解和把握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事实上,就幼儿园来说,家长是其积极主动的服务对象。从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过程看,家长是教育的合作者。作为重要的教育力量和资源,幼儿园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从幼儿园的社会生存与对外交流看,家长是幼儿园走向社会,获得广泛理解支持,扩大教育和服务功能以及树立园所自身良好形象的重要中介和桥梁。因此要搞好家园合作,就必须了解家长的需求与希望,家长的性格类型,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待人接物的习惯等情况。一般说来,家长教育资源的优势表现有三:一是家长的职业优势。家长的职业是幼儿认识社会的一扇窗口,能为幼儿园的教育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能产生倍增效应,使活动生动有趣。二是家长的个性优势。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爱好和兴趣、不同的特长,若将家长个性优势资源结合到幼儿园的各方面工作中,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三是家长的家庭优势。家长教育资源同样也在家长创设的家庭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中体现出来,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信任与沟通是促进家园合作的基础

家园携手合作,实现共育,必须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建立相互间的信任是不可或缺的。家长在孩子入园前总有许多担忧。所以,开第一次家长会时,我们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办学理念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指导家长对幼儿入园有正确的心理准备,并请家长参观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生活设施、学习环境、安全保护等,让家长提出建议,在开放与沟通中让新生家长认识我们幼儿园,对幼儿园产生信任感。孩子入园后,我们会定期或不定期向家长开放,通过一日活动向家长展示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并了解教师工作的繁琐和辛苦。当每位家长在现实场景进行体验时,他们心中的那份信任感就会油然而生,并激发他们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解,从而有助于赢得家长的尊重和信任,为家园合作架起桥梁。

家长作为教师的合作者加入到教育者一方,共同施教,将十分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然而这一合作是否取得成功,还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其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如何架设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呢?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可以说是双方良好关系形成的决定因素,也是家园合作是否顺利进行的感情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是充满爱心、诚心、责任心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得到家长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家园合作才能得到广大家长的真诚配合。

(四)畅通家园联系渠道是保持家园合作的途径

家园合作的目的是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密切配合,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因此家园合作的形式绝不仅仅是幼儿学习成果的展示、接送交谈、反映情况等这么简单。家园合作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合作,都要保证其及时有效。

为此,我们采取了几种有创新意义的合作方式:一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进驻千家万户,我们尝试利用电脑促进家园合作,在网站互发信息的过程中,不仅方便了家园交流,更是保证了这种交流及时有效。二是在巩固全园家委会的同时,进一步缩小范围,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班级家委会。在开展每一个主题活动之前或制定每一阶段目标之时,教师都会与家委会成员一同讨论,从活动设计、准备阶段开始就引导家长参与,让家长了解主题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等各方面的情况,并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吸收有益的建议。三是及时更新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栏不仅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和进行教育交流的一扇窗户,更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座桥梁。它能促进家庭与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第7篇

1 健康教育步骤

1.1 新生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1.1 向新生儿家长讲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必要性、重要性。

主要包括:眼部检查、口腔检查、听力筛查、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的检查。若新生儿有先天性疾病, 可早发现、早治疗。

1.1.2

新生儿家长在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时, 向家长发放婴幼儿营养指导书、儿童保健手册 (卡) , 嘱其满月时到本院儿童保健科为婴幼儿体检及预防接种, 使家长对儿童保健有初步的认识。

1.2 满月婴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2.1 医生查看婴儿有无黄疸, 对黄疸未退婴儿, 要进行黄疸指数检测, 若指数偏高, 应延缓预防接种, 积极治疗黄疸。

告诉家长黄疸可影响婴儿大脑和智力发育, 嘱其母亲暂停母乳喂养, 给婴儿口服妈咪爱, 3次/d, 1支/次, 5 d为一疗程。待黄疸消退后, 再到医院预防接种。

1.2.2

对婴儿进行常规生长、体重、头围、前囟、心肺等检查, 并为婴儿建立健康档案, 将体检结果打印出来, 并附本次体检的评价标准、儿童保健指导, 主要包括:动作方面、语言方面、对周围环境方面、平衡膳食指南。这样家长可一目了然地知道婴儿的健康情况, 并可根据其上各个方面的知道内容, 在家训练婴儿, 进行早期教育。

1.2.3

为了预防儿童佝偻病发生, 常规指导家长给婴儿口服小儿五味赖氨酸糖浆, 2次/d, 2.5 ml/次;维生素AD滴剂, 每晚3滴。嘱家长经常带婴儿进行户外活动, 进行空气浴、日光浴和被动体操, 以增强体质。

1.3 3~11个月婴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3.1 此期保健重点:

合理喂养、加强日常护理和早期教养、预防疾病和意外、按计划免疫程序完成基础免疫、定期进行健康和体格检查, 以促进生长发育[3]。

1.3.2

对满3个月的婴儿常规进行智力检测, 向家长介绍智力检测是对婴儿智力发展指数以及运动发展指数的检测, 达标分数是90分以上, 若在90分以下则再做进一步检查。到儿童保健科早教训练基地做Vojta测定, 标准是7项合格, 若有3项不合格, 则怀疑此婴儿有中枢性协调障碍, 建议家长对婴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越早越好。

1.3.3 常规对婴儿进行骨密度检查。

向家长宣传它是一种无痛、在婴儿左腿胫骨处进行的骨B超检查, 主要检测骨中钙的情况。如Z值在-1.0以上, 则表明此婴儿缺钙, 建议家长为婴儿补钙, 以预防儿童佝偻病的发生。

1.3.4 3~6个月内的婴儿提倡母乳喂养, 到第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 为断奶作准备。

嘱家长合理添加辅食, 正确选择和制作食物, 如先添加米糊, 再添加蛋黄、水果、蔬菜。遵循从少量到多量, 从稀到稠, 从一种食物到多种食物的原则, 循序渐进, 使婴幼儿渐渐适应。

1.3.5

督促家长在婴儿1岁以前, 每个月或每隔3个月对婴儿进行生长发育检查, 查看生长曲线是否正常, 若体重、生长未达标, 应及时向家长指出, 了解是喂养不当, 还是血中微量元素缺乏、血铅偏高等, 这些都可影响小儿食欲, 导致小儿生长发育迟缓。

1.4 1~3岁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4.1

此期的保健重点是保证均衡的营养、合理安排小儿生活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和意外、进行生长发育系统监测、完成计划免疫[4]。

1.4.2 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医院应经常开展大型婴幼儿营养咨询活动、儿童营养专家讲课, 帮助家长了解儿童进食特点, 现场示范指导家长掌握食物的搭配、合理的喂养方法和技巧, 教育家长自己要注意不挑食、不偏食, 为儿童树立好榜样。

1.4.3 幼儿期是小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及时教会小儿说话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因而家长要多和小儿说话, 认真回答小儿提出的问题。对于不喜欢说话的小儿, 建议家长带其到我院早教基地, 由专业早教老师来训练小儿说话, 效果理想。

1.4.4 教育家长定期带幼儿进行口腔检查。

可用软毛牙刷刷牙, 尽量少吃糖果, 以预防龋齿。

2 健康教育方式

2.1 语言教育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与婴幼儿家长面对面交流、沟通。医护人员对于婴幼儿家长提出的儿童保健方面的知识, 要一一耐心地进行解答, 使家长了解婴幼儿保健的重要性, 并习惯性、经常性地进行儿童保健。另外, 我院坚持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同步进行, 婴幼儿到医院接受预防接种时, 应先接受医生的健康检查, 发现生长发育不良时, 及时向家长提出, 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

2.2 书面教育

向家长发放儿童保健手册 (卡) , 其上有儿童保健的项目介绍, 可提醒家长带婴幼儿进行儿童保健。在显眼的地方放置健康教育处方笺, 向家长宣传通俗易懂的儿童保健知识, 如“新生儿疾病筛查须知”, “重视孩子就餐环境、培养良好进食习惯”, “积极行动预防儿童铅中毒”等, 这样家长在婴幼儿日常生活中可依照书面说明去做。

2.3 形象化教育

儿童保健科门诊走廊、室内墙上悬挂图文并茂的宣传牌, 内容有母乳喂养的优点、预防接种须知、实行早期教育挖掘儿童潜能等, 以增加婴幼儿家长的保健知识。

2.4 电化教育

利用电视、VCD在儿童保健科门诊每天按时播放婴幼儿喂养方法、婴儿操和儿童早教节目内容。

2.5 电话教育

在儿童保健科门诊专门设立健康宝贝热线电话, 通过电话回答求询者提出的健康知识、卫生保健、心理等问题, 由于此方式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5], 在传播儿童保健知识中, 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6 社会性教育

医院经常开展大型婴幼儿营养咨询活动, 利用家长带婴幼儿参加活动的机会, 宣传儿童保健知识, 为婴幼儿进行体检,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2.7 健康教育大课堂

儿童保健科专家定期为婴幼儿家长讲解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 儿童喂养方面的知识, 并现场示范, 教家长怎样进行食物的搭配, 受到婴幼儿家长的欢迎。

3 结果

3.1 家长高度重视

通过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大大提高了家长对婴幼儿保健的重视。据统计, 来医院进行儿童保健的婴幼儿, 从2002年的60%, 上升到2008年的95%。

3.2 拓宽了儿童保健内容

几乎所有在本院出生的婴幼儿, 都能在家长的带领下按时到医院做儿童保健。医院的保健项目, 由原来的生长发育监测, 发展到现在的智力检测、骨密度检查、Vojtai测定、营养指导、婴幼儿早教等。

3.3 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检测起到了早发现、早治疗的作用

如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诊断治疗, 儿童营养不良、小儿佝偻病等的预防治疗, 减少了儿童患病率, 降低了死亡率, 促进了儿童健康成长, 确保了21世纪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实现。

4 讨论

4.1 坚持对婴幼儿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是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

只有家长的保健意识提高了, 才能带婴幼儿到医院儿童保健科接受儿童保健服务, 医院的儿童保健项目才能得以实施。

4.2 搞好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关键是健康教育方法要多样化

医护人员可利用各种机会,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 宣传儿童保健知识, 传授儿童保健技术, 特别是医护人员与婴幼儿家长面对面的健康教育, 可达到预期的目的。

4.3 我院始终坚持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同步进行

这样可使家长在节约重复来医院时间的同时, 接受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 学习保健知识, 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进行全面检查, 使婴幼儿的一些疾病得到了早发现、早治疗。建议可以在综合性医院推广我院的方法, 以确保每位婴幼儿都能接受儿童保健服务。

摘要:对婴幼儿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是促进儿童保健实施的关键。医护人员应利用各种机会, 对婴幼儿家长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 宣传儿童保健知识, 传授儿童保健技术。通过对婴幼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可大大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的重视, 从而减少儿童患病率, 降低死亡率,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儿童保健,家长,健康教育,关键

参考文献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8.

[2]胡伟民.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计划[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0.

[3]崔焱.儿科护理学 (二)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34, 36

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第8篇

1 宣传发动, 收集、整理民间体育游戏内容

幼儿园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教师、家长是关键。首先我们组织教师开展有关“民间游戏”方面的理论学习, 让教师们明白什么是“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包含的种类, 如有语言类、音乐类、益智类、体育类等。其次, 我们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 让家长们重温童年生活, 回忆小时候都玩过哪些民间体育游戏, 如:“抓针”、“跳房子”、“扔石子”、“丢手娟”、“石头、剪刀、布”等一系列民间体育游戏, 都是家长们小时候爱玩的。家长会开得非常成功, 大家一致赞成幼儿园把“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这样既省钱, 又能让孩子多运动, 还能使孩子身心得到发展, 并表示一定会全力支持与配合, 第三, 师生、家长一起收集素材, 走访年纪大的长辈、民间艺人、上网查询, 把游戏的名称、玩法、规则和所需材料等详细记录下来, 并对收集到的这些游戏内容进行科学取舍, 把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 为幼儿所接受和喜爱的汇编成册。

2 创设情景, 激发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环境是对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 它能给幼儿提供便利的活动条件。我园户外活动场地宽阔, 有足够的软质地面, 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自然资源, 在平整的橡胶地面上画上了富有情趣的、五颜六色的“圆圈”、“方格”, 孩子们入园、离园时不由自主地就会玩上几次“跳圈”、“跳格子”等游戏。教师们为了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 还精心设计、筹划、丰富活动区材料, 如:在“投掷区”为孩子们投放了飞镖、降落伞、沙包、保龄球、纸团、套圈、木块等器械;在“跳跃区”为孩子们投放了皮筋、跳绳、毽子、触摸物等;在其它区域, 投放了轮胎、铁环、陀螺、高跷等, 幼儿取放方便, 供随时练习使用。我们还充分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废旧物品, 制作体育游戏活动器械, 如:用小饮料瓶制作拉力器, 可玩“拉大锯、拉大锯”的游戏;用可乐瓶制作“大鱼”, 玩“大鱼吃小鱼”的游戏;用“易拉罐”、蛋糕盒“制作“哑铃”, 玩“举重”的游戏等等。孩子们每天都会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能力、水平自由选择活动器械, 自由玩耍。在游戏中, 幼儿的体能得到了锻炼, 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总之, 丰富的游戏材料为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3 科学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3.1 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促进幼儿体能发展

民间体育游戏的种类繁多, 又富有兴趣性, 深受广大幼儿的喜爱。科学地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不仅能够增强幼儿体能、开发幼儿智力、增进幼儿间的交往、丰富幼儿生活, 还能培养幼儿的机智、勇敢、坚韧、顽强的性格, 例如:“跳绳”有双脚跳、单脚跳、迈门跳、麻花跳、旋风、跑跳、蹲跳等, 就能训练幼儿全身运动;“贴人”能训练幼儿奔跑能力和躲闪能力;“羊顶角”能训练幼儿单腿跳跃的动作, 培养幼儿的耐性;“踩高跷”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和手脚的协调能力等。这些民间体育游戏不仅促进了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 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巧。

3.2 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

我们面对的大都是独身子女, 他们所处的环境优越, 再加上个性的差异, 有的孩子表现出任性、自私, 对自己喜欢的玩具、器械往往是占为己有, 不想与同伴一起玩;有的孩子喜欢扮演自认为“本领大”的角色, 不想充当一些“弱小”的角色, 如:玩“老鹰捉小鸡”游戏时, 大多数幼儿都喜欢扮“老鹰”, 不想扮“小鸡”角色;还有的幼儿不愿和大家一起游戏, 总愿意自己玩, 针对这些现状, 老师就及时进行有意识的正确引导, 让他们学习自己分配角色, 相互商量, 团结合作。同时, 老师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必须通过合作才能玩的游戏, 如:“舞龙”、“抬轿子”、“荡花船”、“抓大鱼”的游戏等, 这些游戏都要通过同伴间的密切合作才能完成。通过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 原来较自私、霸道的幼儿也渐渐得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了, 喜欢扮演“本领大”的角色的幼儿也能与同伴互换角色了, 幼儿良好的品格得到了培养。

3.3 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有益于稳定幼儿情绪

由于民间体育游戏以其活泼、有趣而又简单易行, 深受幼儿的喜爱, 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随时可玩。晨间游戏、课间的时间较短, 游戏的人数相对分散, 我们主要选择了小型分散的游戏, 如:“石头剪刀布”、“炒黄豆”、“翻绷子”、“跳格子”、“抽陀螺”、“滚轮胎”、“踩高跷”等。每天下午幼儿离园前一段时间里, 幼儿的情绪特别高涨, 为稳定幼儿情绪, 我们选择一些比较安静的民间体育游戏, 如:“我们都是木头人”、“不露白牙”等。当幼儿陆续离园后, 有的家长因有事未能及时接孩子离园, 剩下的孩子就可以自发地一起玩民间体育游戏。当家长看到孩子们快乐地游戏时, 心里感到很欣慰, 孩子的身心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肯定。

3.4 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是架起家园沟通的桥梁

课题实施以来, 我们在收集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 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交流, 许多家长不但帮助老师收集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内容, 还积极地帮助老师收集废旧材料, 动手制作体育游戏器械, 如:大 (1) 班顾阳明家长利用竹竿、彩纸、花布等材料制作了一只漂亮的“花船”;大 (2) 班孙媛媛、粱凡家长用稻草、竹条、木条、花布等废旧材料, 制作了一顶漂亮的“轿子”等。同时还利用接送幼儿的时间教小朋友们玩游戏, 在幼儿园的楼梯、走廊等处布置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朋友爱玩的民间体育游戏图片等, 从而架起了家园沟通的桥梁。

众所周知, 由于现代生活的忙碌, 科技的进步, 经济条件的优越, 也给人们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使幼儿自发游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然而, 我园通过一年多的《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的实施与研究, 让民间体育游戏重新走进了幼儿的生活, 增强了幼儿体质, 促进了幼儿健康发展, 为我园实施健康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创编的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游戏, 它所需材料简单, 内容易学, 种类丰富, 趣味性强, 玩法多样, 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民间体育游戏是民间游戏之一, 它的种类繁多, 具有生动的趣味性、形式的灵活性、内容的广泛性、明显的竞争性等特点, 可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机能的增强。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构想 第9篇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一个系统完整的概念, 不能仅仅认为是智力发育正常。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是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准确地说,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而持续的生活适应状态, 具体主要有以下几项指标:

1.情绪稳定。

情感是一个人与外界环境接触过程中, 对各种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并会以表情加以表现。情绪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指标, 许多心理障碍都是由于个体情绪失调而造成的, 所以调节情绪使之稳定至关重要。情感健康的小学生首先应该有积极的情感, 能乐观豁达地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其次情感健康的小学生应具有真、善、美的高尚情操, 多为有意义的事动感情, 而不为低级趣味而浪费自己的感情。第三, 情感健康的小学生动情的度应是合适的, 即情感应有一定的分寸, 表现得恰到好处。

2.保持正确的自我认识。

(1) 悦纳自己, 对自己有比较满意和接纳的态度。对自己满意, 自我喜欢, 做到自尊、自重、自强、自信。

(2) 认识自我, 能较客观地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既相信自己的行为, 也能适当地对待自己行为中不合理的地方, 谦虚而又不乏自信, 保持客观公正的自我判断。

(3) 控制自我。能自觉地控制自我, 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生活、学习上已具备较强的自理能力, 适应学校及社会的要求。

3.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人作为一个社会性的实体, 在不断地与群体和他人交往, 并努力寻找彼此适应和相容。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应能够适应各种人群, 进行有效的人际交往, 并且对他人和自己都感到满意。

4.意志坚强。

意志是一个人为了实现预定的目的, 克服困难, 不断调整, 支配自己的行为能力。人的活动是以自觉目的为特征的,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应当为实现既定目标学会忍受挫折, 自我激励, 分辨是非, 抗拒不良诱惑。

5.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每一个人正常生活、学习、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之一, 当然, 智力正常的人并非一定是心理健康的, 心理健康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但是, 如果一个人的智力低下, 他就很难发展健康的心理。

二、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 必须把它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而应该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

1.开展心理健康课。

在学校有必要创造条件开设心理健康课, 给小学生讲清心理健康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让他们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和调节心理健康的技能, 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2.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 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心理健康教育要提高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正效应, 减少和消除负效应。

(1) 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各科教材内容均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教师在备课与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这一资源,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2)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式的影响。教师的态度与方式决定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 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可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使学生乐于学习, 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切记变“伤筋动骨”的“武”体罚为更为隐蔽的“伤心动志”的“文”体罚———心理上的惩罚, 对学生进行“心灵施暴”。

(3) 以良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 不断增强和改善思维品质和学习品格。

3.通过各项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 在活动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文体、科技等活动中, 除了培养相应的各种素质外, 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良好个性、主体精神、交往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等相关的健康心理, 使学生具有广阔的发展性。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和家长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使学生发挥才智, 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提高心理素质。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给予疏导, 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3) 心理咨询活动。通过开设热线电话、咨询箱、咨询室等形式, 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 进行启迪和引导, 帮助学生预防和克服心理健康发展。

(4) 开展少先队活动。在少先队传统教育活动中, 以教师节为例, 可以在节日来临之前, 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有关师爱、尊师、敬师等题材的内容, 并在全校发出倡议, 征求活动方案。之后, 再把这些创意反馈给全体学生, 让同学们选择最能体现自己情感, 最符合自己性格和心理的活动方式进行活动, 节日结束后通过学生的日记和教师的反馈调查活动的效果, 评选出优秀创意和优秀表现者。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学生实实在在参与了活动, 而且在活动中体验到教师的辛劳, 进一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 改变学生对教师存在的偏见, 懂得尊师、明礼。

4.优化学校环境, 促进心理健康。

校园环境是潜在课程, 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外部条件。尤其是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校园文化具有暗示性、渗透性等特点, 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整齐、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 健康的文化活动, 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校风, 无不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何开展幼儿数学教育 第10篇

一、学生情景化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吸引学生去做好教学, 从而才能教好数学。

如教学复习图形时, 我用“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扇形”拼画出男女两个小朋友。当孩子们看到这两幅画后感到很好玩, 然后, 我再带领孩子们分别找出各种图形, 记住各种图形。

二、教学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我抓住这一心理特征, 寓教学于游戏之中, 孩子们既学到了知识, 又发展了能力。

如教学“5以内的加法时, ”我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小超市, 货架上摆放了一些物品, 上面标明了价码, 请小朋友任意挑选两件物品, 然后送到收银员 (由另一个小朋友担任) 那里, 算出需要的钱数。我同时在黑板上板书:1+4=5 2+3=5 3+2=5 4+1=5

三、数学教育生活化

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一定的数量和数量关系, 并以一定的形式存在于空间。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是形成数学概念的源泉。如皮球是圆的, 手帕是方的, 手指的长短粗细各不相同;午餐时, 老师可以问:“孩子们, 你们用什么方法知道我给你们准备的碗和小勺够不够分?”这不就是“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吗?我们还可以点数身旁的小花、大树、房子、玩具……

四、教学教育故事化

孩子们喜欢听故事, 我抓住这一特征, 在教学“6”和“9”时, 讲了这样一故事:有两个小朋友, 他们的名字我等会再告诉大家, 其中一个溜冰溜得非常好, 你看他是这样溜的 (边讲边画“6”字) , 先倒退着弯弯地溜个半个圈, 然后再蹲下身子一个劲儿地在原地转圈。后来人们把他溜出来的这个图形当作一个数字来用, 叫它做“6”。为什么叫“6”呢?因为“6”和“溜”字发的音相近。说来也巧, 他叫小六子, 以后只要看到“6”这个像溜冰的图形, 你就知道是小六子溜冰溜出来的。

另外一个不会溜冰, 可有一个神奇的本领 (边讲边画出“9”) , 就是他会变成一个在一旁拖着一根线的气球。当他变成这样一个气球, 就呼呼飞上天了, 当他越飞越高时, 就非常害怕, 他大喊:“救命啊!快来救救我!”后来人们把他飞上天的样子, 当作一个数字来用, 把它叫做“9”。为什么叫“9”呢?因为“9”和“救命”的“救”发音相近。说来也巧, 这个孩子的名字叫“小九子”, 以后只要看到“9”这个气球往天上飞的图形, 就知道他是小九子, 这是数字“9”。这样幼儿在听故事时感知了数字, 学会了数字。

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第11篇

一、户外自选体育园本研究课题的确立

(一)幼儿户外自选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目前许多年轻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户外活动,大多是老人带养孩子的,往往住在高楼,独门独户,出门也不太方便,户外活动也显不足;另外幼儿园方面,老师出于安全的考虑,尽可能地减少幼儿户外自选体育活动时间,或者在组织户外自选体育活动时,除了自由的放羊式外,就是高结构的命题式,活动内容单调,活动材料单一,孩子多、玩具少,所组织的户外自选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得不到保证。导致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锻炼,对环境适应能力差,自我保护能力差,动手能力差。

(二)幼儿户外自选体育活动研究的理论支撑

陈鹤琴老先生的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和先生一再强调的“活教育的教学应着重于室外活动”的教育思想是我园开展园本研究的指导思想。

(三)幼儿户外自选体育活动研究的目标定位

(1)本课题全园全面铺开,各班在对本年龄班幼儿在户外自选体育活动兴趣、快乐发展状况、体育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依据本研究的指导思想,建立一个适宜于幼儿发展的户外自选体育活动发展目标。

(2)户外自选体育活动研究的目标制定是把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放在首位,只有在愉悦的情绪下,在做、玩的过程中进行锻炼,幼儿的身心才会舒展,才会有快乐的情绪体验, 也才会焕发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3)幼儿动作发展、运动能力有普遍的群体特征,也有个体的差异特征,所以快乐体育研究的目标制定,各班级根据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水平而制定层次性发展目标,并根据幼儿的发展及时调整深入研究。

(4)倡导从兴趣入手, 在发展体能的同时进行快乐体验、愉悦情绪、锻炼意志的个性化教育。

二、户外自选体育园本研究课题的实施

幼儿园宏观统筹户外自选体育活动研究的大方向,引领教师、家长积极参入到研究中来,使课题研究健康、持续地深入开展。首先成立了由园长宏观管理业务园长挂帅,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户外自选体育活动研究小组。下发了各年龄段幼儿阶段性身体技能发展目标,根据目标定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园级研究方案、教研组研究方案和班级研究方案。

(一)着眼实际,配备户外自选体育活动材料

在安排户外自选体育活动材料时,我们采取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以保证户外活动的持续开展。统一性和灵活性既保障选材的科学性,又为教师充分发挥潜能,展示才华,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幼儿动手自制、自主选择、探索玩法、体验成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着眼发展,扎实探索有效研究模式

1.宏观统筹,确保户外自选体育活动的持续开展

园长统一把关各班级的户外自选体育活动方案,确保拟定方案科学、具体、可操作性强,然后班级逐步落实户外自选体育活动研究方案。家长是与幼儿共同探索户外自选体育活动玩法的陪练和导师,为家长提供了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家园对为户外自选体育活动的研究达成了共识,搭起了家园共研共育的桥梁。

2.科学设计,保持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开展户外自选体育活动研究关键在于如何保证幼儿持续天天参与活动,而保持天天参与活动的法宝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的保持。因此,教师通过研讨梳理出一套组织户外自选体育活动的流程:设计计划——探索活动——收拾整理——回忆分享。

3.整体优化,确保场地时间和材料提供的合理安排

我们在提供户外自选活动材料时遵循幼儿参与准备和多功能原则。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有所差异,多功能的户外体育材料,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创造及选择相应的玩法,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4.引领思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掌握玩法

在组织户外自选体育活动时,我们改变以往让幼儿模仿的学习模式,总是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独立的时间,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边思考边探索、去发现和创造各种玩法,除了一物多玩以外,我还注重让幼儿进行“一动多变”的尝试。在这些探索活动中,幼儿由模仿者变成了探索者,在探索中发现学习,学会学习,使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以充分发挥。

三、户外自选体育园本研究课题的成效

(一)户外自选体育活动,形成了科学有序的模式

在研究实践中,我园形成了“全园统一研究——统筹目标要求——统一方案计划——整体优化场地、材料和时间——幼儿参与自制材料、自选材料——教师引领提升综合玩法——反思总结相互赏识借鉴推广”的活动模式。

(二)户外自选体育活动,培养了幼儿兴趣、愉悦了幼儿情绪

在户外自选体育活动过程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材料,亲身感受和发现不同玩具的区别。

(三)户外自选体育活动,提高了幼儿技能、锻炼了幼儿体质

幼儿在户外自选体育活动中运动兴趣浓厚,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很高涨,运动能力明显增强,走、跑、跳、投、钻、、跨、平衡等基本动作的发展明显提高。

(四)户外自选体育活动,提高了教师观察、指导、反思的综合素质

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第12篇

关键词:幼儿,趣味运动会,身心健康,符合年龄特点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第二部分第一条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陈鹤琴先生也曾经说过:“强国必先强种, 强种必先强身, 要强身先要注意年幼的儿童。”学前期是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的时期, 此时正是建立物质基础的关键期, 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乃是此时期的首要任务, 是实现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有人对动物进行实验表明, 幼龄动物如缺少运动不仅肢体发育落后于常运动的幼兽, 而且脑细胞发育也较差。为此, 我园历年来始终把健康教育放在首位, 并通过体育活动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为民族体质的康健、人才的培养、国家的兴旺奠基。

为此, 我们从环境创设、各种体育器械配备、玩具材料的投放、场地设施、设备、日常的教育教学都始终把体育健康放在首位, 经过近几年来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每年的幼儿趣味乐运动会已成为我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集体表演项目丰富多彩, 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1. 集体表演项目能激发幼儿运动兴趣, 提高运动积极性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感兴趣的活动, 不仅乐于参与, 而且非常投入。运动会有表演和竞赛项目, 表演项目, 是以班为单位的器械操, 器械操的动作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创编、探索出来的, 而且是孩子们喜欢的运动器械。很显然, 是以孩子兴趣为出发点进行的。如在玩轮胎活动中, 比一比谁玩出的花样多, 孩子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特别高, 老师因势利导, 把孩子们探索出的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动作巧妙地穿插起来, 变成一整套动作, 在此基础上加入简单的队形变化, 再配上幼儿喜欢的音乐, 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 兴致勃勃地投入活动。特别是学生做到自己创编的动作时, 做得更起劲, 充分调动了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

如我班创编的“车轮滚滚”, 整个内容就以幼儿互相嬉戏、互相玩耍为主线, 孩子们围成圆圈互相追逐、背对背、你钻我爬、你爬我钻, 体现出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童趣。因此, 孩子们在表演中, 兴趣很高, 十分投入。再如, 我们班创编的《小小棍棒武起来》, 采用了孩子们喜欢的《西游记》插曲, 每人一根金箍棒, 孩子们模仿崇拜的孙悟空, 手持金箍棒打妖怪、翻跟斗, 戴上孙悟空面具, 孩子们也感到很威风, 老师引导幼儿在兴趣盎然的游戏中掌握了动作要领, 充分体现了幼儿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富有童趣的活动中, 愉悦孩子们的身心, 是集体表演的魅力所在。

2. 动作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注重个体差异

幼儿的身体和骨骼都处在发育之中, 肺活量小, 关节牢固性差, 因此, 每个动作都应从有利于幼儿健康、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角度着想, 既要让幼儿易于接受, 又要让幼儿不厌倦。在探索轮胎的玩法中, 大部分小朋友, 都想到了在轮胎上走、跑、跳、爬、躺、钻, 有少数幼儿把轮胎当作马, 从轮胎上跨跳过去, 因为车轮立起来后比较高, 跨过去对孩子来说, 有一定的难度, 为此, 在整套活动中, 采用了大多数幼儿能够掌握的动作。但是, 对于跨跳这种难度大的动作, 有少部分动作较灵活的幼儿非常感兴趣, 为了满足这部分幼儿需要, 也给他们创造了展示的空间, 满足了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

3. 培养了幼儿互相协作、积极向上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表演活动中, 需要幼儿克制自己, 服从集体, 动作到位, 队形整齐, 姿势优美。我班轮胎表演活动中, 把滚轮胎, 在轮胎上走、跑、跳、爬、钻等动作鱼贯式进行, 有一个幼儿出现错误, 都会影响整个效果, 其中有四个幼儿将轮胎叠放在一起的造型, 由于轮胎较重, 我问小朋友, 怎样才能快速地完成, 小朋友们想到了互相合作, 第一个小朋友放好轮胎后, 帮着第二个小朋友, 然后第一、第二个小朋友再帮第三个小朋友, 最后一个轮胎有四个小朋友一起把轮胎架起来放在最上面。这样, 在小朋友的互相合作下顺利、快速地完成了, 而且在表演中, 组与组展开了比赛, 班与班展开了竞赛, 充分调动了孩子们为班级争光的热情, 增强了荣誉感和合作意识。

二、竞赛游戏活动中, 面向全体幼儿, 提高了幼儿的竞赛兴趣

1. 竞赛时的气氛, 使孩子们运动激情高涨

竞赛项目, 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 要求每位幼儿都要参加, 都有为班级争光的机会。每一项参赛活动, 都是孩子们日常体育活动中训练的技能, 运动会只是检验日常活动的效果, 谁参加哪项游戏, 是根据孩子们的意愿分配的。运动会上, 参赛的孩子努力争取好成绩, 其他孩子为他们加油、呐喊, 人人都做观众, 人人都做活动的主角, 运动会气氛热烈, 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运动兴趣。

2. 新颖的活动器械, 增强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

每项竞赛项目的活动器械都是老师精心设计的, 颜色鲜艳、新颖。如中班平衡项目中的花担、花篮是老师自己制作的;钻爬比赛中的山洞, 是老师们用废纸盒缝制、刷上五彩的油漆做成的;袋鼠跳时用的漂亮的袋子, 蜈蚣竞走时绕来绕去的树林, 是老师用废旧编织袋和雪碧瓶做的, 运动器械的新颖, 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

三、趣味乐运动会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的良好品质, 使孩子们的体质更强壮了

我班有个小朋友叫王桐欣, 她身体瘦小, 吃饭也较少, 经常不上幼儿园, 父母说她在家吃饭一口一口喂, 没有食欲。来幼儿园后, 参加项目练习, 练了不一会儿, 她停下来说:“老师我觉得有点累”, 我说:“你看小朋友做得多带劲, 老师相信, 你一定能行!”她听后露出一副不服输的表情, 使劲地点点头, 和小朋友一起活动起来, 对她这种坚强、克服困难的精神, 我及时进行了表扬与鼓励。自从参加运动会项目的锻炼, 她的饭量增加了, 身体结实了, 她的爸爸妈妈也说她的进步很大。

不难看出, 体育锻炼促进了幼儿消化系统的发育。活动中穿插各项运动技能, 自然增加了运动量, 消耗了幼儿的体能, 使食物被充分的消化吸收, 使机体产生饥饿感, 产生了旺盛食欲, 孩子们吃起饭来也就有滋有味, 因此, 孩子们吃得下, 睡得着, 身体越长越棒。

四、运动会增进了家园之间的联系

每次运动会, 家长们总是早早来到运动场, 观看孩子们的演出和比赛, 孩子们的一举一动, 家长们看了, 美在心里, 甜在心头, 纷纷拿着照相机、摄像机照个不停, 由于众多观众的参与和班与班之间的展示, 孩子们的活动欲望更强了, 运动积极性更高了, 都想把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同时, 也使家长们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

总之, 幼儿运动会是检验幼儿体能, 全面发展幼儿身体素质的一种组织形式, 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它已在我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幼儿体育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课堂互动模式下一篇:混凝土结构渗漏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