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层次范文

2024-08-23

认知层次范文(精选6篇)

认知层次 第1篇

1 引言

“互联网+”目前炙手可热, 社会和业界各方都在进行相应的解读和研究, 部分企业如腾讯, 已基于微信生态圈的建设进行了相应的实践, 取得了一定成果, 不但对“互联网+”做出了特色诠释, 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本质上是一个关系体系, “互联网+”则让这个关系体系发生了质的变化, 进化为一个智能的关系体系。

笔者认为“互联网+”最积极的意义, 是通过和传统行业的结合甚至融合, 打破了之前普遍存在的认为“互联网是虚拟经济”、“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存在冲突和对立关系”等认知。这也表明, 社会和业界各方、团体和个人, 对于“互联网+”均有了更新更深的认知, 在这样的基础上, 有必要对“互联网+”进行层次化的解析, 以便更好地指导“互联网+”实践, 并力争使其成为有效实践。

2“互联网+”的特点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 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 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由此可见, “互联网+”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工具, 它是一种生态性的要素, 直接构成了人类的生活场景甚至生存环境, 最终极大地改变人类进化的历程。

“互联网+”通过连接万物, 建立了广泛智能关系, 这个关系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在连接的过程中, 将会产生不可预知的变化, 这种不确定性, 正是“互联网+”最具创造力之处。

“互联网+”中, 最具有互联网时代特征的符号是“+”。对于此“+”的理解是:

(1) 至少代表了整合。通过连接完成人和物的整合, 整合过程中产生创新, 提升效益。例如, 小米智能家庭APP通过对小米生态系统里的智能设备进行整合和呈现, 让用户真正实现对家用电器的智能化管控。

(2) 是一种加速。加速创造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 加速催生一批能够满足“信息快速且有效传递”这一需求的新业务、新企业。例如, 今日头条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用户阅读习惯进行分析, 智能推送用户关注的资讯, 减少了用户获取资讯的成本, 极大提高了用户有效阅读的效率。

(3) 可能会带来颠覆。互联网对现有行业的冲击力之大, 会促成行业的破坏性变革。例如, “互联网金融”的典型代表支付宝引发了金融行业的巨大变革。

3“互联网+”的层次化认知

3.1 基于连接的分层

(1) 第一层:基础连接

连接是交互的基础, 连接联接了空间和时间, 让虚拟与现实共存。

(2) 第二层:人的连接

移动互联网使人的器官智能化, 人的听觉、视觉、触觉都大大延伸, 人的自身也在因为信息量的暴涨而改变, 阅读习惯改变、思维习惯改变, 最后带来行为习惯改变, 从而引发社会的改变。互联网+人之后, 可以向更多要素、更多维度、更多方向延展, 更进一步地促成其它层面的信息化变革。

(3) 第三层:行业的连接

行业不单包括传统行业, 也包括新兴行业。各种行业均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成长出新业态。例如, “互联网+金融”出现了“互联网金融” (如支付宝) , “互联网+通信”出现了“互联网通信” (如微信的语音聊天) 。

(4) 第四层:无尽连接

正如前文所述, 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随时随地发生连接, 产生各种各样的组合甚至融合。由此产生的新形态、新场景, 将会极大地丰富现今的世界。

3.2 基于对标OSI的分层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简称OSI)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 (CCITT) 联合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为开放式互连信息系统提供了一种功能结构的框架。它从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对标OSI, “互联网+”也可划分出相应的网络层、应用/内容层, 甚至还有一个生态层。具体有:

(1) 网络层:信息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

(2) 应用/内容层:生活服务应用、社会服务应用、数据服务应用、生产服务应用、创新服务应用等;

(3) 生态层:工业、农业、能源、零售、建筑、物流、社区、金融、交通等细分领域的高度信息化。

通过对标可见, OSI作为一个几十年前提出的模型, 是一个偏向技术属性的模型, 而“互联网+”的对标分层模型, 则偏向生态属性, 这也是移动互联网更加“面向用户”的一个体现。通过生态圈和社群, 才能更好地服务用户, “互联网+”更加以人为本了。

3.3 基于信任关系的分层

“互联网+”强调连接一切。连接一切实质上是以信任关系作为决策依据的, 有信任, 则连接无阻;无信任, 则连接阻断。例如, 一个消费者之所以愿意在京东上通过参加“双十一”活动用微信支付购买大宗家电, 是因为其信任京东这个电商平台并且信任微信支付手段, 即使这宗家电的折扣并不比其它电商平台的折扣大。由此可见, “互联网+”可以从信任关系的深浅来进行分层研究。根据信任关系由浅入深, 分别为连接 (Connection) 、交互 (Interaction) 、关系 (Relationship) , 这三个层面的层次化渐进与连接方式、连接内容、连接质量都有关系。

由此推理, 在“互联网+”下, 并非所有的连接都能长久。短期关系容易建立, 一旦忽略责任、破坏生态、封闭自取, 则难以沉淀信任关系, 进而难以形成长期关系。另外, 互联网传播的“雪球效应”对信任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的关系, 互联网可以加速其声名远扬;坏的关系, 互联网则会加速其结束生命周期。

这也是所有平台型企业要研究的课题。即,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里让流量尽可能变为存量, 并激发新的流量。

3.4 基于数据流向的分层

近年来大数据的研究正热, 关于小数据的研究也在兴起。小数据是指通过各种方式, 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家电、手机、穿戴式产品等, 收集用户自身产生的各种状态信息, 通过这些数据, 用户可以更直观、更简便地了解自己。例如, 作为一名患者, 应该用怎样的剂量服药才合理?如果参考药物说明书里的用药指导, 里面的剂量可能是基于大数据技术, 从大量病人的海量数据统计分析得来的, 并不一定适合患者个体。这个时候, 小数据将发挥作用, 使得患者个体的参考依据更为精确。

大数据和小数据有着非常强的关联作用, 显而易见, 大数据和小数据以用户的本体为界限产生着交互。而“互联网+”正愈来愈显著地发挥着联结大数据和小数据的作用, 可划分为如下两个层次:

(1) 外界与自身的数据交互

仍以上述的患者为例, 其以自身的小数据作为判断依据, 为自己进行外部消费决策, 比如自身的体温数据过低, 于是其到电商平台上购买一个制暖器。

(2) 自身与自身的数据交互

患者发现自身体温相比前日有所提升, 原因是服用某种药物的剂量增加了, 带来良性的效果, 因此后续将加大该种药物的服用剂量。

4 人是最重要的连接因素

无论如何, 对“互联网+”的落地最为关键的还是人。无论是需求方还是供给方, 都以真切的人的形式存在着。因此, 人对“互联网+”所带来的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感知是关键因素。如果抛开用户感知来研究“互联网+”, 将会与市场脱节, 难以得到用户认可。

5 结束语

认知层次 第2篇

企业文化目前成为大家谈论的热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水平,是建立优秀文化的第一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我们经过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后,认为对于企业文化的认知分为五个阶段,可参看下面的“企业文化认知金字塔”图。

从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水平基本上是逐级递减的,达到“实践和省悟”阶段的企业和个人很少,大部分企业和个人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还是处于“认知金字塔”的底层,也就是“片面和混乱”的阶段。下面我们看一下各个阶段有什么样的特征。

一、混乱阶段。

处于这个阶段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可能从来没有接受过企业文化的理论,或者只是初浅的通过报纸、杂志或者培训对企业文化有了一些基本认识,但就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如何体现“创新”?诸如此类的问题会深深的困扰着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们,有些企业投入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就把企业文化打入“冷宫”,依旧按照原来的理念和方式进行管理。另外,不少企业歪曲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没有在价值观提升和塑造上下功夫,而是急功近利,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一种竞争策略来做,希望进行文化建设后,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凝聚力马上就能发生质的提高,经营业绩也随之变好,所以导入CI,大搞文娱活动,开展培训和研讨,但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表象,而不是精髓,力量没有用到刀刃上,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长此以往,企业文化往往成为“形式主义、虚而不实”的代名词。

二、片面阶段。

也有不少企业能够摆脱认知的“混乱”,对企业文化有了相对比较正确的认识,对企业文化建设比较重视,开始着手提炼和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是往往会比较的片面。具体表现在:

1.文化没有个性

国内企业在进行文化塑造时,总有“以人为本、团结、拼搏、创新”这样的企业理念。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也不存在两家文化完全一样的企业。企业文化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创业者个性、行业特点、企业历史、愿景目标、发展战略等,企业文化是企业对自身成功经验和思想的总结和提升,因此,应该具有很强的独特性。“索尼的先驱精神”,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松下“造人先于造物”,惠普之道,迪斯尼“想象力与魔力文化”,这些卓越的公司都从自己企业的角度提炼和宣扬自己的文化,非常富有个性

2.缺乏核心理念

也有些公司在提炼公司理念时,从愿景、使命、价值观、哲学、精神,一直到人才理念、营销理念、研发理念、竞争理念等,但往往让员工一头雾水,不知道究竟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必须明确企业的核心理念,包括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源动力和最高准则。

使命是企业发展的责任感、追求与理想,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比如索尼公司在自己刚创业,根本没有什么知名度时,就立志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劣质低价”的形象;强生在1886年创立之初,就以“减轻病痛”为理想,到1908年,这个目标逐渐成为一种企业的哲学,并把顾客服务和关心员工放在股东报酬之前。

核心价值观是组织长生不衰的根本信条,即公司深信不疑、笃定遵守的最高指导原则。核心价值观区别于一般价值观,通常只有3到6条。小罗伯特.约翰逊写下强生的信念时并不是基于一种信念和利润的理论,而是因为他内心深深拥护、希望保存这样的价值观“顾客第一”。

3.企业文化不一致

这个阶段的企业,企业文化往往给人比较散的感觉,也就是说可能理念与制度、行为、物质四个层面并不统一,理念倡导的是创新,可公司实际上可能比较的保守,不允许失败。

安然公司2000年年报上所陈述的公司价值观是沟通、尊重、诚信、卓越,但安然公司的所作作为显然严重违反了诚信的原则,它一直强调收益增长和个人主动性,加之缺乏通常的公司制衡机制,使企业文化从推崇进攻性战略转变为日益依赖不道德的投机取巧。安然雇佣了一批律师和会计师,使安然成为违背法规而不被抓住的行家。这种建立在不良企业文化基础之上的公司,轰然倒塌是必然的。

三、系统阶段。

如果对企业文化能够正确认识并进行系统建设,那可以说基本上就是比较优秀的企业文化了,至少在表面上看是这样的。系统建设的意思就是从企业文化的四个层次进行全面塑造,并且具有统一性。这四个层次是:理念、制度、行为和物质。

我们以前为一家空港地面服务公司做过企业文化建设,这家公司是首都机场与新加坡璋宜国际机场合资成立的,总经理由中方和新方每2年轮流担任一次,主要从事首都机场的客运、货运、特服、飞机维护等服务。BGS引进新加坡地服公司的先进管理方法,又有新加坡方面的人员出任高层管理,因此企业管理非常规范,人员素质也比较高,在同行中很有竞争力。该公司的2000年对整个企业文化进行了重新的整合和塑造,首先通过诊断和研讨,公司决定塑造以“精品服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并且采用扬弃的办法,重新提炼了公司的理念体系,包括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其次,鉴于公司在激励等方面的薄弱,设计了相应的激励、沟通制度;第三,规范了从高层、中层、基层和普通员工的行为,高层需要定期自我检查、召开跨越沟通会议、定期走访等;最后是设计了相应了VI、海报等表层的文化。整个企业文化建设从导入到实施持续了一年时间,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高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四、实践阶段。

一般企业的文化建设如果能进入系统阶段,就应该能够体现企业文化的威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但是系统建设的企业文化还只是停留在文化的表层,尤其对于那些利润丰厚,员工福利待遇很高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老总会比较在意两件事情:

一、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使公司能够保持现在的竞争优势,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如何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能够基业常青,永葆青春。

我们曾经接触的一家电力建设的企业就是这样,总经理本人对企业文化很有见地,也非常的重视文化建设,他们公司的企业文化已经比较系统,宗旨是“缔造精品,以义求利”,核心价值观是“人才为根,诚信为本,客户为尊,拚搏为魂”,另外企业理念里还有企业远景、目标、质量方针等。这位总经理对企业文化很有理解,希望能够更上一层楼,在大量实践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许多很有见地的企业哲学思想,包括“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义大于利、义利结合”等。企业为了创造学习与创新的文化,在公司内部设立“项目管理学院”,专门用于企业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尤其加强企业文化的灌输与执行,使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企业文化的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实践阶段”,用哲学的话说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企业文化的理念有多好听,多深奥,如果转化不成员工的行为,都会成为一种形式。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实践,也就是把理念转化为企业的制度、流程、策略等各项行为上。构建企业的理念体系并不是难事,困难的是如何把这样的思想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员工的日常行为,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企业文化建设就处于更优秀的“实践阶段”。

五、省悟阶段。

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形神合一”,企业的“形”包括一切外在的东西,包括企业制度、流程、策略、组织结构、责权体系、领导风格、产品等,而“神”则是指愿景、价值观、使命、精神、经营理念等这些指导企业发展的思想。“形神不合”的企业文化会得“精神分裂症”,因为员工不知道究竟应该遵循什么。

企业文化的最高阶段,是“省悟”的阶段,这个时期,企业需要追求“天人合一”思想,企业要考虑如何顺应天道,包括经济规律、伦理道德、人文观念等,要把人的需求与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惠普之道、索尼的先驱精神、波音的“永为先驱”就是明证。

企业文化的最高阶段对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家具有禅者的智慧和修养,“无为而无不为”,“悟道而修身”,用独特的智慧透过纷杂的事物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区别。孟子说:“人性犹如水性”,作为企业家或者高层管理者在进行文化塑造时,更需要从人性的角度去“布道”,对待人性要象对水性那样,要因势利导,而非“围追堵截”,从满足人的需求角度来建设企业文化,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之前的舜,采取的是“堵”的方式,结果堤坝越修越高,可洪水一来,就形同虚设了,而大禹采取的是“疏导”的方式,顺应水的本性,而不是强迫改变他,这样就达到了“治水”的目的。

认知层次 第3篇

【关键词】认知加工层次理论 语义 语境 注意 二语习得

一直以来,词汇记忆是二语词汇习得中的重点和难点。词汇是外语学习的基础,没有词汇无法完成语言的组织和建构。而长久以来,学习者往往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学习目标语,忽略从认知语义加工层次去了解词汇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从而导致学习过程缓慢,学习效果不佳。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二语词汇信息的加工其最终目的在于将词汇保持在长久记忆中,新信息加工越精细,其词汇保持越长久,新词信息的加工包括语音层面、句法层面、语义层面及语法层面的加工。

一、认知加工层次理论

认知加工层次理论(the theory of depths of processing)由Craik & Lockhart于1972年提出,他们对传统的词汇复述记忆模式产生质疑,认为记忆的保持不在于复述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加工方式的差异。他们将词汇的认知加工分为两个层次:形式加工层次和语义加工层次。词汇的信息加工经过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词汇的形式加工层次相当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复述过程,认知加工层次则是在上述浅层次加工基础上所产生的新的词汇联想,是一种深层次的加工。浅层次的加工所注重的是通过语音和词形角度去记忆单词,相关的词汇记忆方法大多比较浅显易懂,如读音法、谐音法、重复记忆法等。深层次的词汇加工则注重从词汇的认知语义特征去记忆单词,如构词法、语境法、意象法等。在二语学习中,只有那些经过精细深加工的信息才会产生较强的记忆效果,而那些只经过简单复述的词汇则容易被遗忘,也就是说,词汇产出能力的提升取决于学习者深层次语义加工能力。

二、词汇记忆模式的认知加工过程

词汇记忆要经过浅层加工和深层加工两个过程,浅层加工是深加工的基础,前者包括对词汇语音、拼写、词性和释义方面的认知,后者则是指通过语境对词汇语义方面的加工。词汇的记忆就是词汇信息在人脑中的信息编码的过程,不同的编码形式意味着不同的词汇记忆方法。浅层编码通常采用拼写、重复、熟记单词表等词汇学习策略,深层编码则主要侧重于从词汇的语义特征来记忆词汇,如语境法、联想法、意向图示法等。

Craik & Lockhart认为若将词汇信息从短时记忆储存到长时记忆,取决于学习者对信息加工的程度,而不是该信息在短时记忆中储存的时间长短,也就是说,词汇信息加工的越精细,信息网络连接就越丰富,记忆效果就会越好。词汇的信息加工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形式加工。形式加工是指对词汇语音、拼写、词性的加工,这三个方面是词汇学习的基础,对于学习者而言,只有掌握了词汇的读音及词性等基本知识,才能为词汇语义的延伸做好铺垫。

2.构词加工。提及到构词,常见的构词法有派生法和合成法,所谓的派生法就是以增添前后缀的方式来扩展词汇,合成法是指将两个独立的词组合构成新的词汇,以上是较为易懂的词汇加工方式。

3.语义加工。语义加工则是根据词语意义来记忆单词的一种深层次的加工方法,包括有语境法和活用法。所谓语境法就是把单词放到不同的句子中去记忆,关注语义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迁移和变化。学习者要在目标词原有意义的基础上,激活其在不同语境中的相关义项,逐渐形成以基本词义为中心的横组合搭配和纵聚合关系的语义场。语义的精细化可充分利用多变的语境与词汇间的联系,加强词汇认知的深度,促进对词汇信息的掌握。

三、认知加工层次理论对词汇记忆的启示

词汇的掌握不仅仅指对词汇形式和词性的理解,而更要注意在语境中对词义的深层运用,这其中包括对词汇搭配知识,语用及语义特点,以及词汇文化内涵的了解。如何激发学习者在词汇学习方面的动机,有效提高词汇学习效率?首先,要注重目标词的词频效率,确保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出现几率。词汇的出现频率应是指在不同的语境中提高某一词汇出现的次数,而不是以单一的单词表的形式去记忆单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单词以不同的方式被激活,不同的语境能加深词汇的认知程度。其次,充分培养学习者的猜词能力,猜词法是二语词汇习得中常见的学习方法,推理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词汇学习的效率,对于缺乏听说环境的中国学习者来说,学习词汇的最佳方法就是阅读,教师应多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以增加学习者对相同词汇的接触机会,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首先要通过猜词的方法来间接获取文章信息,在无法完成阅读效果的时候,再借助字典等方法直接获取单词信息。在文章选材方面,教师应兼顾文章的难易程度与学习者词汇量的多少,尽量选取适宜难度的材料,这有助于激发学习者学习热情。再次,激发学习者词汇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对记忆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自我参与程度越高,记忆效果越好。教师应加强学习者对词汇学习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设计一些词汇学习的活动,采用填词、造句或词汇拼写比赛的方式来帮助学习者记忆词汇。最后,加强对词汇的语义分析和精细编码,只有将词汇进行精细编码,如联想编码、组织编码和意向编码等,编码的过程并非是简单的语义加工,还应涉及到包括发音、拼写、搭配、语境意义等在内的全面加工。

参考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认知层次 第4篇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优先实施的认知意 义

( 一) “看不见的学校”: 大学生成长的媒介生 态环境

信息网络时代,媒介化信息( mediated infor- mation) 已成为大众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渠道,形形色色的信息包围冲击着大众的耳目,改变着大众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更在无形中影响、塑造着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媒体几乎成了“意识形态工业”的产制者。今天,“媒介文化已经把传播和文化凝成一个动力学的过程,将每一个人都裹挟其中, 生活在媒介文化所制造的仪式和景观之中,我们必须学会生存。”麦克卢汉用犀利的视角提醒大众: 身处今天的媒介文化包围中,只有深刻认识媒介,理性选择使用媒介,才能真正学会生存,不为媒介所控制,这直接关乎大众和社会的生活质量, 而这需要公众具备相当的媒介素养。因此,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教育。抛开家庭教育, 学校和大众传媒是人们获得知识、接受教育、形成思想的最主要的渠道和途径。学校向公众提供的是传统正规的思想和价值观教育,而大众传媒则以潜移默化的力量对公众进行着思想的影响、改变和塑 造。这个“看不见 的学校”( invisibleschool) ,因其信息种类的丰富多元,信息传播的灵活多变,比传统学校教育具有更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对儿童、青少年、大学生等群体更是如此,已成为影响其精神世界、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的最重要因素。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但从学校到学校的有限人生经历导致他们严重缺乏社会实践,对社会的了解、人际交往、课外娱乐等更多依赖大众媒介来实现。而当前迅猛发展的媒介技术,恰恰又从技术上实现了“全方位”“全天候”满足大学生各种需求的可能。社会见闻、专业知识、娱乐消遣、购物消费、人际交往、创业尝试等等,媒介几乎无所不能地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媒介俨然成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和“实践基地”。据前人对清华大学和上海大学学生的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每天的课余时间大多用在媒介接触上。不容忽视的是,媒介在给大学生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普遍的负面影响。许多大学生由于沉迷网络游戏、QQ网聊、微博微信等媒介娱乐和消遣活动,影响甚至荒废了学业; 在虚拟空间待得过久, 影响了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网络宣扬的消费主义、拜金倾向诱惑下盲目冲动消费,淡化了大学生的经济意识; 网络上的色情信息污染着大学生的人生情趣,使之趋于低俗; 媒介传播的西方的各种思想,混淆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方向把握。当前,大学生逃课上网、言论偏激、妄语乱语、自我封闭、滥用暴力、虚荣攀比、性关系开放、不负责任等媒介负效应带来的失范行为比比皆是。根据前人所做大学生媒介接触的有关调查报告可见,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整体偏低,对媒介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普遍不强,理性选择媒介和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总体偏弱,价值观的形成容易步入误区。如何帮助大学生理性认识媒介和辨别媒介信息,反思媒介对个人正、负面影响的能力,合理利用媒介,如何降低媒介负效应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减少失范行为的发生,避免不稳定因素的出现,构建和谐校园,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 二) “看得见的效率”: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的优先实施价值

在媒介素养教育开展较早的国家,如英、美、加等,多是从中小学阶段着手,但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却并不适用。一方面,我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父母老师的监管较多,学生接触媒介的时间和机会较少。另一方面,步入大学后,他们又忽然从家长老师的全天候全方位式监管中脱身,在宽松的管理环境、大把的空余时间面前面临着各种媒介全天候全方位式的包围和诱惑。从生理和法律角度看,大学生已属于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社会化个体,但从心理角度看,尚未真正完成社会化,仍处于学生向社会人的过渡期。作为90后的大学生,其成长环境、人格特点、媒介接触等较之70后、80后大学生,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差距的拉大、个性张扬的标榜、性格矛盾的冲突、媒介接触的增多、对自由民主的盲目追求等更容易使他们在接受信息、传播信息时受感性支配 而误入歧途; 另一方面,他们处于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临界点,处于校园化角色向社会化角色转换期,原来的学院派单纯的直线式、理想化的思维方式受到现实社会复杂多元的价值观念的强烈冲击。作为一个知识群体,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尚未真正确立,虽有很强的可塑性,但自觉性和自控性较低; 大学的师生关系更加疏离,管理模式更加宽松,大学生思想成长更加自由,这些都为媒介的介入提供了极大空间,一方面,媒介凭借巨大的传播技术优势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通过生动的视听冲击寓教于乐,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洇染大学生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商业属性的束缚,利润驱动的诱惑,网络世界的虚拟,又导致媒介信息的繁芜杂乱,良莠不齐、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一方面,媒介在网络时代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合力中影响更加凸显; 另一方面,其虚拟性、不确定性和弱控性又对媒介使用的主体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其媒介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步入社会后对国家政策的解读和践行, 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认知,对参与社会事务和经济发展的热诚和贡献。如果在步入社会前能接受较好的媒介素养教育,就会更加全面地认识媒介,更能辨析媒介信息的是非真假,在面对复杂的信息环境时更趋于理性对待。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可谓迫在眉睫。

信息时代,民主社会的健康发展,整体文化品质的提升,需要具备主体意志和独立思考意识的公民来加以引领。这正是对大学生优先实施媒体素养教育的核心目的和价值所在。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导者,大学生既是各行各业的新鲜血液,也将很快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在针对社会的各个热点问题讨论和意见表达中,接受过媒介素养教育的大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影响周围人群的相对理性的积极因子,因为,根据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理论”,公众多数是没有主见的,常常依照身边多数人的意见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达成一致舆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通过其言传身教影响到周围的同事、亲友等,从而产生媒介素养的社会辐射铺延效果。在培养理性公民、影响社会舆论及媒体导向方面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从操作性层面而言,大学生对媒介的接触频率、接触时间、消费行为相对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较之中小学阶段显著提升,同时,就学校而言,无论是师资匹配、选课模式,还是教学时间、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更多的资源优势和操作灵活度。如通过修订教学大纲,设置媒介素养课程,结合媒介热点事件开展案例式、质疑式教学,灵活进行媒介素养的思辨质疑能力训练等等,在高校推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效率就会更高。此外,现阶段在高校优先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挥社会影响力,也是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不仅意义重大、责无旁贷,而且也符合我国国情,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力的层次界定

所谓媒介素养,概言之是指具备合理使用媒介、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抛开具体描述的差异, 媒介素养核心能力可概括为: 批判地认知媒介、解读媒介信息的能力,理性使用媒介为自我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通过专业系统的教育途径和方式,主动指导人们辩证理解媒介性质和特点,树立对媒介信息解读的批判性意识,积极享用媒介,逐渐拥有在复杂多元的媒介资源中把握社会主流,不断完善自我,参与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的能力和素质。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传统媒介素养( 听、说、读、写) 能力的延伸,应具备以下由低到高依次完善的能力层次。

( 一) 技术层次: 对媒介技术的基本应用开发 能力

信息时代,每一个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都须臾离不开媒介。在与媒介的接触中,大学生首先必须具有媒介技术的应用与开发能力,包括接触、选择、分析和传播信息的基本能力。既能根据工作和生活需要主动选择媒介,对媒介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找、跟踪和反馈,又能有效使用传统和各类新兴的电子媒介、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积极制作和主动传播,实现与他人和社会的信息共享, 完成信息接收客体和信息传播主体的角色相互转变。这些能力是作为信息时代的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只有具有基本的接触媒介的能力才能在以后的社会上生存和立足。因此,作为技术层面的素养,这种基本的媒介应用开发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最低层次要求。

( 二) 思想层次: 对媒介信息解读的批判能力

媒介通过各种信息的框架组合,为大众打造了一个现实世界以外的“拟态世界”。然而这一“拟态世界”为大众提供的并非真实社会,而是一种经过信息选择和重组后的“媒介真实”。能否正确认识真实世界与媒介虚拟环境之间的关系, 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世界和社会人生的认知和价值观的确立。网络时代,媒体生态竞争激烈,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媒介,由于媒介性质有别、运作体制不同、媒介定位不一、媒介品格迥异,造成信息传播的多元混乱,海量繁杂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信息污染。面对这样的信息污染,思想成熟的受众当具有一种过滤杂质的能力,在媒介认知的基础上对信息的真实性、有用性进行分析、判断、整合和处理,不为信息所困,而是信息为我所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媒介认知就没有思想,没有思想就没有信息的批判解读能力,培养媒介信息的批判性解读能力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防范建构。对尚未真正成熟的大学生而言,这一能力直接反映着大学生媒介素养在思想层次的水平高低。

( 三) 经济层次: 对媒介经济行为的认知能力 及理性消费能力

网络时代,媒介消费成为每一个现代人的主要媒介接触方式之一,影响着人们的精力和财力。作为知识文化层次较高的媒介消费群体,大学生对媒介经济行为的认知度,直接反映着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在经济层面的水平,影响着大学生的媒介消费理性。当前,大学生用于媒介的消费总体表现为: 网络接触过多且缺乏理性控制。消费目的多从感性的个人兴趣和直觉需求出发,偏重娱乐性消遣,不注重学习性消费。然而,媒介的特殊性质使媒介产品和服务具有双重性,作为信息生产和传播主体的性质决定了其要服务受众,而作为自负盈亏经济实体的性质又使它受广告商的制约。受众与广告商对媒介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不同,对媒介的经济影响力也不均衡。基于利润等各方面的原因,媒介在衡量信息的社会意义和广告价值时往往会向后者倾斜,这就要求大学生在进行媒介消费时,能具备一定的媒介经济认知能力,辩证分析信息的经济属性,不盲信,不盲动。对媒介经济行为的认知及理性消费能力越强,越能够自主地选择媒介消费种类,明确媒介消费目的、掌握媒介消费额度和控制消费时间,达到积极高效利用媒介的目的。

( 四) 道德层次: 对媒介道德规范的认知与自 律能力

网络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也给传统的社会道德带来新的挑战。“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网络的虚拟性客观上给人们提供了道德放纵的空间。心智尚未真正成熟、道德判断能力尚弱的大学生在媒介营造的泥沙俱下的“拟态世界”里,在缺乏“他人在场”监督压力的情境下,在网络这种特定的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环境中,极易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和选择,泄愤、谩骂、造谣等各种放任自流、为所欲为的道德失范行为屡见不鲜。能否做一个有道德底线的理性网民,直接体现着一个大学生媒介道德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未来社会媒介舆论环境的净化。因此,通过媒介素养的道德教育,能使大学生学会有效且合法合理地利用大众媒介帮助自我成长,逐渐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和自律能力,实现道德评价积极主动的自我内化,从而理性控制自己的媒介言论及行为,这是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较高的“德”性能力层次。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优先实施的策略建 构

( 一) 整合高校教育资源,使学校成为大学生 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阵地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也不例外,需要多方力量的参与和整合。但是,从战略和效率角度看,大学生由于更多的时间是在校园里学习,且高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相对齐全, 无论是师资条件还是教学改革的灵活性,都为灵活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方便,应成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各省高校来说,由于地理位置、媒介素养基础、学科分布等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若要从整体上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可以整合各高校的优势力量,相互支撑,以点带面。

开启大学内部的横向辐射。在设有新闻、传播或信息专业的高校,让新闻传播及相关专业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利用本校新闻传播类的师资条件,通过各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协调,从部分院系入手,尝试开设媒介素养的基础性、概论性选修课程,并逐步推广为各专业的基础素质课,专业的基础素质课,发挥“探照灯”的指引和辐射作用, 带动本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开展。

构建大学外部的横向辐射。拥有新闻传播类专业的院校,作为各省媒介素养教育启动的龙头和赖以展开的枢纽,应逐步向其他没有新闻传播专业的院校辐射,通过互聘客座教授、代培相关师资、联合建立相关网站、开设媒介素养教育宣传论坛等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构建起校与校之间的媒介素养教育合作框架,使每一个高校都成为一个新的结点并同时向外衍射,从而把媒介素养教育的网在高校越铺越广。

( 二) 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设计教育内容 和形式

目前,世界各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就我国而言,媒体产业发展快但不均衡, 媒介素养教育刚刚起步,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的模式和套路,而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条件,因地制宜,灵活开展。

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可根据各校情况设定为不同性质,如限定选修课、公共基础必修课或素质拓展选修课等。媒介相关专业的教师可开设“传播学概论”、“传媒与社会”、“媒介产品制作”等课程; 其他与媒介素养能力培养相关的教师如计算机教师等,也可以开设“网络技术”等相关课程,灵活进行课堂教育。实践方面,鼓励学生参与媒介产品的制作和实践,在制作和传播实践中深刻感知媒介的性质与能力,实实在在地提高媒介素养。

注重利用校园媒介资源。高校都拥有自己的网站、校园广播、电视台、BBS论坛等媒介资源,形成自己的校园媒介文化环境。高校可以在网站上开辟媒介素养教育园地,通过搜集、制作典型生动的社会热点案例和文本,邀请专家学者定期对案例进行社会文化批评和媒介批评,引领学生认识媒介,解读媒介,培养其对媒介的批判意识和全局观念,引导他们看清社会主流,避免其对媒介信息的盲目轻信和盲目否定,正确看待和处理现实问题。

( 三) 社会各方要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创 造条件

政府应起到重要的监管、组织和协调作用。我国的民间组织尚不成熟,不能像欧美等国家那样可以通过成立“媒介素养教育中心”等发挥作用,有些工作还需要政府来牵头组织才更有效。可以结合我国实际,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整治媒介环境。如在加强网络管理上,以政府的角度出台一些政策或规定,鼓励和要求高校建立健全自身的校园网管理体制; 协调各个部门,为高校净化校园网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 建立权威网站,加强在互联网上构筑“信息海关”,过滤各种有害信息,以达到净化网络空间之目的。

大众媒介要净化自身,发挥优势,积极参与, 加强引导。作为专业的信息生产和传播主体,大众媒介同样肩负着传承优秀文化和引领大众思想的社会使命。因此,在信息传播中,要严把内容的真实关、导向关,揭恶不忘扬善,把握主流,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在传播技巧上,兼顾大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期待,主动开设或开展各种普及媒体及媒介素养教育知识的栏目或活动等,寓教于乐,由单向度线性传播模式向思辨型、互动型转变,在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中承担社会责任、发挥优势。在与高校的合作上,可以开展专业培训,解开传播的神秘过程; 让大学生参与媒介产品制作,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媒介机构可定期、适度对大学生开放,使其了解媒介的运作流程等,增加媒体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系统工程中的专业影响力。

四、结 语

媒介素养教育是信息时代我国教育现代化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需要高校、政府、媒介、社会等各方面形成合力,建立起全面、立体、高效、合理的教育格局,才能真正有效地改善目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自发散在现状。大学生自身更应积极反思、主动培养自身的媒介素养意识。只有多方努力,具备了一定媒介素养的大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发展和建设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主动性和建设性,促进整个社会群体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

摘要:文章立足大学生的终身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对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问题予以审视,认为当前在我国,针对大学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具有现实、高效的价值和意义。指出大学生媒介素养涵盖不同层次:技术层面的媒介应用开发能力、思想层面的媒介信息批判解读能力、经济层面的媒介消费认知和理性消费能力、道德层面的媒介规范自律能力,应由低到高依次完善。建议当前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可因地制宜、多方合作、灵活展开。

认知层次 第5篇

一、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2016年5月返校参加护士资格证考试的实习护生835名, 其中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中专生230名及大专生360名、南华大学本科生245名, 男生145名, 女生690名, 年龄18-23岁, 专科共590名, 本科共245名。纳入及排除标准:1均为应届毕业生;2均自愿参与本次问卷调查;3均接受过护理学院正规的教育;4排除研究过程中在其他医院学习的实习护生[2]。

2. 方法

(1) 研究工具。1一般资料调查表, 包括性别、年龄、生源地、家庭文化背景、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学生干部。

2选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依据美国医疗保健研究和质量机构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HRQ) 赞助开发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问卷 (hospital survey on patient safety culture) ”[3], 自行设计患者安全文化问卷并对835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其问卷内容主要有十个问题, 每个问题均提供“错”与“对”两个选项, 进而计算出不同学历层次实习护生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率。其中, 认知率数值越大, 表示实习护生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程度越高。

(2) 资料收集。对各学历层次实习护生分别进行调查。将问卷由各班班长发放给本学历层次的实习护生, 统一于教室填写, 由研究者仔细讲解填写的注意事项, 15分钟内填完, 当场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50份, 收回845份, 有效回收835份。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比较不同学历层次实习护生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率。 (认知率=选择选项为“对”的人数/总人数×100%)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的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不同学历层次的实习护生对上报已发生的不良或安全事件, 上报将会发生的不良或安全事件, 岗前培训、团结合作均有利于患者安全文化的创建, 不良或安全事件的发生可使实习护生从错误中学习更多知识, 患者安全管理的展开需要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这5个问题的认知率 (>88.00%)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但其在上报已被阻止的不良或安全事件, 安全文化中不包含亡羊补牢, 不良或安全事件的报告不应该是创建惩罚制度的基础, 一次重大伤害性事件发生的前提是30次财物伤害或者10次轻微伤害, 创建患者安全文化的核心要素是得到领导重视这5个问题的认知率 (<80.00%) 差异显著 (P<0.05) , 见表1。

三、讨论

创建患者安全文化的首要步骤是评估医院医疗机构的安全文化现状[4], 其可通过量表测评医院医疗机构中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的态度以及看法, 以此评判患者安全需要改进的区域及采取的措施能否被采用。据相关研究表明, 我国的患者安全文化及其相关研究目前仅次于美国, 且患者安全文化的相关测评工具也在逐渐升级和汉化。因此, 为了有效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教育管理者应加强对实习护生进行培训以及加强巡视工作[5]。另外, 不良事件的上报数量可以间接的反映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程度, 不良事件的报告不仅有助于护理管理人员及时发现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 还能够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出现, 进而创造良好的患者安全文化氛围。

本次实验是探究不同学历层次实习护生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研究, 由实验数据得出, 不同学历层次实习护生对上报已发生的不良或安全事件, 上报将会发生的不良或安全事件, 岗前培训、团结合作均有利于患者安全文化的创建, 不良或安全事件的发生可使实习护生从错误中学习更多知识, 患者安全管理的展开需要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这5个问题的认知率 (>88.00%)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说明不同学历层次实习护生已领悟到患者安全文化的创建离不开教育培训、团结合作以及患者与家属的积极配合;另外, 可能发生或已发生不良或安全事件时需及时上报, 并不断从错误中进行总结和学习。但其在上报已被阻止的不良或安全事件, 安全文化中不包含亡羊补牢, 不良或安全事件的报告不应该是创建惩罚制度的基础, 一次重大伤害性事件发生的前提是30次财物伤害或者10次轻微伤害, 创建患者安全文化的核心要素是得到领导重视这5个问题的认知率 (<80.00%) 差异显著 (P<0.05) 。说明不同学历层次实习护生缺乏安全方面的知识, 对于领导所发挥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工作期间出现的错误仍持有落后的惩罚制态度;缺少对已被阻止或亡羊补牢事件的责任感。

四、小结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 患者安全文化是评价护理质量的关键, 是预防、识别不良事件的手段[7], 是保障护理安全的重要基础。因此, 在准实习护生中进行患者安全文化教育, 也是当今护理教育中需要发展和不断完善的部分, 才能使他们在实习岗位上, 规避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学历层次实习护生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 为准实习护生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与患者安全文化有关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学历层次实习护生对上报已发生的不良或安全事件, 上报将会发生的不良或安全事件, 岗前培训、团结合作均有利于患者安全文化的创建, 不良或安全事件的发生可使实习护生从错误中学习更多知识, 患者安全管理的展开需要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这5个问题的认知率 (>88.00%)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但其在上报已被阻止的不良或安全事件, 安全文化中不包含亡羊补牢, 不良或安全事件的报告不应该是创建惩罚制度的基础, 一次重大伤害性事件发生的前提是30次财物伤害或者10次轻微伤害, 创建患者安全文化的核心要素是得到领导重视这5个问题的认知率 (<80.00%) 差异显著 (P<0.05) 。结论:对于不同学历层次的实习护生, 教育管理者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案, 有针对性的宣传患者安全文化知识, 通过提升实习护生的安全认知能力, 进而提高安全文化的认知水平, 降低或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不同学历层次,实习护生,安全文化

参考文献

[1]杨汉喜, 蒋苗苗, 蒋丹丹, 等.患者安全文化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 2016, 16 (2) :235-239.

[2]鲁雪梅, 高小雁.新入职护士安全态度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J].上海护理, 2016, 16 (1) :30-33.

[3]Hammer A, Ernstmann N, Ommen O, et al.Psyc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hospital survey on patient safety culture for hospital management (HSOP_M) [J].BMC Health Serv Res, 2011, 11 (11) :165.

[4]柴学红, 王兰英.对护理实习生进行安全文化教育的方法及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 2014, 11 (12) :927-929.

认知层次 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根据立意取样, 共访谈山东省3所综合性医院、1所专科医院的9名参加过中华护理学会举办的为期两个月的肿瘤专科护士培训班的肿瘤专科护士, 年龄32~42岁, 平均 (36.56±3.36) 岁, 专科工作年限为7~20年, 平均 (11.78±4.63) 年, 均为女性。样本数量饱和度依照收集的资料重复度和是否有新概念出现为度。

1.2 研究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 访谈提纲为: (1) 能否请您谈谈您对参加过的肿瘤专科护士培训班的认识? (2) 请您谈谈您对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的认识。电话或邮件联系被访者, 访谈地点一般由被访者确定, 要求安静、私密、无人打扰。访谈中, 根据访谈对象意愿, 采用全程录音及现场笔记方法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 访谈结束后及时转录录音内容。按照N1~N9顺序依次给每位受访者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档案。最后将所获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2 结果

2.1 短期培训提高了肿瘤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 但护理管理、科研等方面有待加强

我国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建立于在职继续教育培训基础上, 强调专科领域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 但在护理管理、科研等方面没有作出特殊要求。

N3认为:经过这次培训我感觉在专科知识、专科操作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 但是时间太短了, 有些东西就学了个皮毛, 像护理管理、论文撰写、课题立项的方法和技巧不是短时间内能学会的。N5认为:虽然接受了培训, 但科研这一块还是很欠缺, 需要更好的培训, 不然专科护士的发展也会出现瓶颈, 很难发展下去。N8认为:我们在论文和课题这方面很犯愁, 一是没有时间, 二是没有能力, 虽然培训也有论文撰写方面的内容, 但是时间太短了, 有些东西根本不理解。

2.2 研究生层次培养是肿瘤专科护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对于专科护士来说, 具备一定的护理管理、科研及协调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而我国的肿瘤专科护士培训时间短, 对学员学历和专业基础要求较低[5], 很难在短时间内提升学员的科研和管理能力。因此, 研究生层次培养是肿瘤专科护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N4认为:目前的培训时间太短, 而且学员大部分是专科或本科学历, 要想提高自己的专科护理和科研水平, 往更深更专方向发展, 还需要研究生层次的培养。N6认为:不管是从科研方面还是从专科发展方面来看, 研究生层次都是更高层次的培养, 更专、更精, 能解决目前培训班由于时间短而不能解决的问题, 如学员科研能力欠缺等。N9认为:肿瘤护理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专业, 前景广阔, 许多护理问题需要不断研究、不断更新, 需要更高学历、更懂科研和创新的护理人员。所以说, 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是必需的。

3 讨论

肿瘤专科护理教育始于19世纪80年代, 由美国肿瘤护理协会和儿科肿瘤护士协会共同促成[6]。Judith[7]认为, 目前肿瘤护理学是一个受到高度重视的专业, 过去几个世纪以来所取得的进展、发现的新药物、研发的新诊疗系统及更优质的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癌症疼痛护理和化疗外渗护理的面貌。Mary等[8]认为护士在癌症疼痛护理、化疗外渗护理、放疗急症护理、姑息治疗护理等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护士角色功能的定位影响癌症护理的效果, 肿瘤专科护士的设立是肿瘤治疗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卫生部于2007年5月发布的《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明确了肿瘤专科护士培养的对象、目标、时间、内容, 对肿瘤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具有指导意义, 但对培养对象无学历要求, 培训时间较短且未能形成完整的培养方案。然而, 手术治疗、化疗、放疗中新药物、新技术的不断应用, 对肿瘤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我国目前的短期培训满足不了肿瘤护理专科化发展的需要, 必然导致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的出现, 具体讨论如下。

3.1 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是专科化培养的有效途径

专科护士必须具备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 其培训是个人专业方向选择和固定的过程, 而非护理专业理论普及性教育。因此, 肿瘤专科护士培养应更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肿瘤专科护理理论课设置要更科学、更系统、更深入。目前的短期培训确实使肿瘤专科护士在专科知识和实践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但离专科护士应具备的专科化能力还有很大差距。相反, 研究生层次培养能让学员更深、更专地掌握肿瘤学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实践, 有效提升专科能力, 因此, 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是专科化培养的有效途径。

3.2 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是护士多元化角色功能培养的有效途径

专科护士有着普通护士所没有的专科护理教育和培训背景,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更能从专科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 他们既是临床护理者、教育者、咨询者、协调者, 又是研究者、领导者和决策者, 具有七位一体的多元角色功能[9,10]。在实际工作中, 肿瘤专科护士角色多元化, 势必会导致其承担的任务、功能及价值上的多元化, 多元化角色定位提升了肿瘤专科护士的层次, 而要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具有这种多元化角色功能的肿瘤专科护士是有一定困难的。相反, 研究生层次培养时间较长, 学员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培养自己七位一体的多元化角色功能。由此可见, 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是护士多元化角色功能培养的有效途径。

3.3 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是护士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肿瘤专科护士必须具有积极的科研意识及良好的科研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护理需要[11]。除了能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新证据进行循证护理研究外, 还可以进一步对科研结果进行解释、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价, 同时参与多学科合作性研究。良好的科研能力既是专科护士培养目标的要求, 也是专科护士和护理专科化发展的需要。然而, 科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 短期培训很难使护士具备开展护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本专业实践领域的能力, 而研究生层次培养中导师一对一的指导可以很好地培养护士的科研意识和论文撰写能力。由此可见, 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是培养专科护士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4 结语

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能利用肿瘤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及社会提供护理服务与教育, 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发挥自己在该领域的学术专家指导作用, 促进护理实践, 参与临床护理管理和质量控制, 开展肿瘤专科领域的护理研究, 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本专业领域实践的肿瘤专科护士。由此可见, 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 是提高肿瘤专科护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是现代医学模式和社会保健体系的迫切需要, 是护理学一级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

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专科护士对研究生层次培养的认知程度, 为开展更高层次的专业化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 对9名参加过短期培训班的肿瘤专科护士进行深度访谈, 并运用主题分析法进行整理。结果 肿瘤专科护士一致认为目前的短期培训提高了自身临床实践能力, 但护理管理、科研能力等有待加强;研究生层次培养是肿瘤专科护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结论 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 是提高肿瘤专科护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更是护理学一级学科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

[2]黄金月.高级护理实践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3]殷彩欣.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 2006.

[4]柯昌云.肿瘤专科护士培训教育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6) :114-115.

[5]王国蓉, 黄敏, 杨婧.以医院为基地的肿瘤专科护理培训效果探讨[J].四川医学, 2012, 33 (8) :1503-1505.

[6]Mooney K H.Oncology nursing education:peril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new century[J].Semin Oncol Nurs, 2000, 16 (1) :25-34.

[7]Judith J.Oncologly nursing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Nurs Clin N Am, 2007 (43) :9-12.

[8]Mary H, Mundt, Carla P, et al.Acommuntty partnerehip model for developing a center for canter nurs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J].Journal of Professionl Nursing, 2006, 22 (5) :273-279.

[9]吕岩, 赵维纲, 董颖.国外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角色功能与发展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 (10) :956-958.

[10]曹轶.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发展[J].护理研究, 2007, 21 (2B) :385-38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认知层次】相关文章: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分层次教学方法研究11-07

层次境界05-05

分层次05-10

层次设计05-24

层次结构05-26

岗位层次06-13

层次关系07-06

层次模块07-16

发展层次07-30

层次教育08-10

上一篇:地表变形下一篇:新闻立法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