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状况范文

2024-06-30

阅读状况范文(精选12篇)

阅读状况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分析,对策

随着我国国民收入不断增加和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思想道德水平在当今显得更加重要。读书是提高一个人思想素质水平的重要途径。阅读具有获取知识、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价值。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流砥柱, 其阅读状况不可忽视。我们要认真研究大学生的阅读状况, 通过调查研究及分析, 提出针对大学生阅读的有效建议和措施,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提高大学生阅读水平,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本次调查采用网上问卷的方法, 目标答卷数100份, 回收有效答卷90份, 回收率90%。在有效的90份答卷中, IP地址在甘肃地区的有75%, 山东地区的有8%, 湖南地区的有1%, 北京地区有2%, 上海地区的有1%, 浙江地区的有1%, 辽宁地区的有1%, 福建地区的有1%。调查对象中男生50名。女生40名。大一学生15名, 大二学生50名, 大三学生20名, 大四学生5名。

一、大学生阅读状况及分析

1. 很多同学能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但未能很好地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调查显示, 约63.33%的学生认为课外读书是有益的。大学生能正确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并且很在乎读书, 因为调查发现, 有超过7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读书时间不足。然而, 当代大学生的读书情况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正确地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对读书没有兴趣。很多学生即使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也未能很好地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真正付诸实践, 真正增加自己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的学生并不多。

2. 阅读兴趣广泛, 但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不断追求新知识、新理念、新事物是大学生群体的共性。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是以需要为基础的, 大学生兴趣的选择也是其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反映。调查表明, 在课外阅读兴趣等方面, 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征, 范围广泛, 种类多。其中, 时事类占28.13%, 娱乐类占12.5%, 体育类占9.38%, 时尚类占21.88%, 外语学习类占12.5%, 科技类占12.5%, 其他占3.13%。大学生对时事类和时尚类读物比较偏爱。这些兴趣满足了他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生活, 并借以抒发、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意愿和情感, 这与其强烈的探索人生、探索生活的需要联系在一起。我们也注意到大学生阅读的多样化倾向。大学生只有从多方面发展、提高自己, 从不同的方向入手, 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修养。但调查表明, 大学生阅读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不明确, 思索不够, 体会不深。大部分学生没有结合自己需求选择图书, 读书不成体系, 读书的效果不佳。这说明, 他们并没有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手段, 甚至有些学生仅仅是为了消遣时间而阅读的。

3. 大学生阅读时间。

根据调查, 有34.75%的学生每次阅读的时间在一小时以内, 有27.29%的学生每次阅读的时间是1—2小时之间, 有18.16%的学生每次阅读时间是2—3小时之间, 有9.1%的学生每次阅读时间是3—4小时之间, 有9.1%的同学每次阅读时间是4小时以上。总体来说, 大学生每次阅读的时间是比较少的。从以上调查的数据来看, 阅读时间在2小时以下的人占总人数的62.04%, 超过了一多半。大学生课余时间充裕, 应该说读书的时间会增加, 现实却是相反的, 阅读时间少的人占大多数。从他们每次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来看, 每次阅读时间不到半小时的学生大有人在, 这是很不正常的。这样的阅读量根本不符合一个大学生应该的阅读标准。经调查, 学生阅读时间少是因为他们忙于学习, 时间比较紧迫, 没有空余的时间读书, 此外, 大学里有很多社团举办的活动, 很多大学生积极参与, 因此没有时间花费在阅读方面。

4. 大学生阅读动机和目的。

从调查数据来看, 有36.5%的大学生是为了兴趣阅读的, 而只有6.4%的大学生是为了提高修养而阅读的。为了学业需要读书的人占24.8%。由此可知, 大学生阅读动机的功利性逐渐增强。学校周围的书店出售的多为技能型和实用性的书籍。其中, 英语四、六级考试, 以及计算机考试、考研、公务员考试、BEC、TOEFL、IELTS等考试书籍最受学生的青睐。大部分学生阅读是为了应付考试和找工作, 很少有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当代大学生学阅读的近期目的性比较强, 还未认识到读书对人生素养的重要性。

二、引导大学生正确阅读的对策

1. 高校教师要加强阅读指导。

大学生对专业阅读不够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他们缺乏这方面的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大学生专业阅读方面的指导。首先, 教师要对大学生的专业阅读进行思想辅导。大学生刚入学时, 教师可以通过举办阅读讲座等活动, 向学生强调专业阅读的重要性, 引起学生对专业阅读的重视, 提高其专业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 专家专题报告会、专题讲座、读书报告会、开展书评等活动都是指导大学生阅读好的有效措施。还可在全校各系选择课外阅读积极性高、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读书小组, 交流阅读经验。其次, 教师要给予大学生专业阅读方法的指导。对于专业阅读, 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 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之上扩大阅读范围, 可以向学生适当提供相关参考书目;对于网络阅读,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较好的网站, 教学生运用各种搜索引擎, 如谷歌、百度等, 以及期刊网和学校图书馆中的电子资料, 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提高其文化素质。再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安排阅读教材的时间。除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熟悉教材外,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 让其阅读教材, 并对教材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以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提高教材的利用度。

2. 高校图书馆应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大学生导读服务。

高校图书馆应利用有利的条件,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导读活动, 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首先, 设立导读咨询窗口, 为学生解答在借阅过程中碰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以提高其阅读热情;其次, 设立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专题书架或栏目, 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涉猎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再次, 针对学生的功利性阅读倾向, 向其推荐专业书目, 编制专题索引, 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转移到专业学习上来;最后, 定期举办各种有奖读书活动。以学生社团如读者协会等为依托, 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 组织新颖活泼的读书活动, 如书评征文、诗歌 (散文) 朗诵、阅读接力、心得座谈、书谜竞猜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打造读者平台, 建立读者社团。

读者平台是指读者获取图书信息, 阅读图书, 甚至购买图书的场所。在高校校园, 为读者建立良好的阅读平台十分必要。高校教师应以图书馆为依托, 以专业理论和兴趣爱好为标准, 组建读者社团, 引导大学生阅读。读者社团可以分为专业知识读者社团和兴趣读者社团。专业读者社团既可以依专业而设, 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 又可以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兴趣读者社团不分专业、不分系别,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兴趣为基础的阅读活动。

参考文献

[1]方胜, 罗芳芳.关于学生阅读调研[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6 (2) :4.

[2]涂海清.大学生群体特性分析[J].图书管理与实践, 2011 (6) :45.

[3]何军.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调查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1 (11) :12.

[4]杨冬梅.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育探索, 2006 (3) :30.

幼儿教师阅读状况调查论文 第2篇

[论文摘要]调查发现,幼儿教师绝大多数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在阅读内容上呈现出一定的职业特性,同时存在阅读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阅读面比较狭窄、阅读本身带有一些不良倾向等问题。主要是因为阅读意识不强,没有时间阅读,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缺少阅读氛围,阅读服务不理想,阅读引导与培训缺失等导致的。笔者认为,幼儿教师自身、幼儿园及相应的管理部门、图书出版部门等社会机构、幼儿教师培养机构,应齐心协力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现有状况。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阅读状况

在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倍受重视的今天,幼儿教师阅读直接关系到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关系到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切实了解当前幼儿教师的阅读状况,6月至9月,我们对湖南省长沙市、湘潭市6所幼儿园18-49岁195名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还对部分幼儿园图书资料室的藏书和借阅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对部分优秀幼儿教师进行了访谈。

一、幼儿教师的阅读状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幼儿教师的阅读状况

1.阅读量。幼儿教师平均每月读书在1本以下的占14.9%,1-2本49.2%,2-3本20%,3本以上15.9%。平均每周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占25.1%,1-3小时56.9%,3-S小时10.3%,5小时以上7.7%,其中29.5%的幼儿教师周末阅读时间占全部阅读时间一半以上。

2.阅读媒介。幼儿教师阅读媒体主要是杂志(占81.5%),远远超过书、网络和报纸。其来源主要是购买,其次是网上浏览,前者比后者高出30.3个百分比。

3.阅读内容。从幼儿教师目前阅读较多的图书类型看,排在首位的是教学参考书,其次是文学艺术类,教育理论排在第三位。

4.阅读期望。幼儿教师最喜欢的图书,居前三位的依次为生活知识、文学艺术和教育类。在回答是否关心自身专业类图书的书讯时,9.7%的幼儿教师“非常关心”,49.2%的“比较关心”,37.9%的“一般”,3.1%的“不关心”。从最想阅读的教育类书籍看,教育教学案例排第一位,比排在第二位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以及本专业学科知识高出25.7%,教学参考书排在第三位。

(二)幼儿教师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阅读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平均每月的读书数量和每天的阅读时间看,幼儿教师都要低于同期调查的小学教师,尤其是在阅读时间上,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4),小学教师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倾向于3小时以上,而幼儿教师倾向于3小时以下。

2.阅读面比较狭窄。从幼儿教师自前的阅读状况来说,不管是书籍还是杂志,教育类占的成分比较大,除文学类、生活类外其他类涉猎很少。而且在教育类中,所读书目以教学参考书占绝对优势,理论、科研方面涉及不多。

3.阅读本身带有一些不良倾向。访谈时发现,幼儿教师比较热衷于阅读杂志,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不求甚解”和“回圈吞枣”的倾向。同时,在幼儿教师最经常阅读的杂志中,排第二位的娱乐类杂志与排第一位的教育类杂志相差仅仅0.5个百分比,这充分说明幼儿教师阅读很大程度上带有“娱乐消遣性”,缺乏自主钻研意识。

从幼儿教师的阅读过程来看,幼儿教师对自己阅读的书目“都有计划”的占2.6%,“多数有计划”的占32.8%,“很少有计划”的占48.7%,“没有计划”的占15.9%。可以说,幼儿教师绝大多数时候是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什么书卖的好就读什么书,别人读什么书自己就读什么书,没有具体阅读计划。

二、幼儿教师阅读状况成因分析

(一)阅读意识不强

调查中,幼儿教师认为阅读对自身专业成长影响很大的只有41.5%。访谈也发现,有的幼儿教师仅仅把阅读理解为人生的`某段历程,毕业了上岗了,阅读就结束了。正因为幼儿教师对阅读缺乏正确的认识,自然不会有“终身阅读”的理念,也不会把阅读当作一种生存方式。 (二)没有时间阅读,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缺少阅读氛围

幼儿教师认为自己阅读不多的主要原因,第一是“没有时间阅读”(占63.1%),第二是缺少阅读氛围(占35.9%)。幼儿教师在阅读方面遇到的主要困难首先是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占62.6%),其次是缺少读书氛围(占38.5%)o

从幼儿教师作息时间看,白托6:50-18:00,全托6:30-20:30。带班时,课间休息十分钟都没有;不带班时,要准备玩教具、兼教兴趣小组、写家园联系记录、参加相关培训。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自由支配的时间确实不多。幼儿教师队伍往往又具有年轻化和女性化的特点,处在既要照顾父母长辈,又要哺育儿女的时期。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层层压力使得她们较少有时间坐下来安安静静地读书。

(三)阅读服务不理想

据调查,幼儿教师要得到自己想看的书有一定的困难,其主要原因是相关的信息太少、太慢(占58.5%)。其次,从幼儿教师对所在幼儿园图书馆(室)的质量评价看,在藏书数量、新书更新、工作效率、服务态度方面,回答“一般”的百分比都是居首位,分别占45.6%,51.3%,45.6%,37.4%。从对一些幼儿园图书馆(室)的实地考察看,大多条件简陋,管理手段落后,图书陈旧,管理人员流动性很大,交接记录缺失,图书购置基本上由园长个人决定,教师们一般没有参与的权利。

(四)阅读引导与培训缺失

幼儿教师多认为专家、老师是帮助自己有效解决阅读方面困难的首选,其次是相关组织。然而参与调查的绝大部分幼儿教师没有加入过相关阅读团体组织(93.3%),也没有参加过相关阅读活动(77.4%),其原因是没有见到相关团体(63.2%)和相关活动(59.6%)。可见,幼儿教师阅读需要专业指导与专家引领。

三、对策与建议

首先,从幼儿教师自身来说,要提高对阅读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养成积极的阅读态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其次,从幼儿园等管理部门来说,要重视幼儿教师阅读,保证幼儿教师的阅读时间,保证阅读投入,并加强对幼儿教师阅读的管理与监督,使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

再次,从图书出版等社会机构来说,要注重阅读宣传与阅读引领,为幼儿教师提供具体的图书信息资源,同时应根据幼儿教师群体的阅读需要增强阅读内容的吸引力,激发幼儿教师阅读的兴趣。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立幼儿教师阅读专门团体,组织读书节、名师讲坛、名著论坛等相关的阅读活动,最大限度地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幼儿教师阅读状况调查 第3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阅读;状况

在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倍受重视的今天。幼儿教师阅读直接关系到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关系到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切实了解当前幼儿教师的阅读状况,2006年6月至9月,我们对湖南省长沙市、湘潭市6所幼儿园18-49岁195名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还对部分幼儿园图书资料室的藏书和借阅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对部分优秀幼儿教师进行了访谈。

一、幼儿教师的阅读状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幼儿教师的阅读状况

1、阅读量。幼儿教师平均每月读书在1本以下的占14.9%,1-2本49.2%。2-3本20%,3本以上15.9%。平均每周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占25.1%,1-3小时56.9%,3-5小时10.3%,5小时以上7.7%,其中29.5%的幼儿教师周末阅读时间占全部阅读时间一半以上。

2、阅读媒介。幼儿教师阅读媒体主要是杂志(占81.5%),远远超过书、网络和报纸。其来源主要是购买,其次是网上浏览。前者比后者高出30.3个百分比。

3、阅读内容。从幼儿教师目前阅读较多的图书类型看,排在首位的是教学参考书,其次是文学艺术类。教育理论排在第三位。

4、阅读期望。幼儿教师最喜欢的图书,居前三位的依次为生活知识、文学艺术和教育类。在回答是否关心自身专业类图书的书讯时,9.7%的幼儿教师“非常关心”,49.2%的“比较关心”,37.9%的“一般”,3.1%的“不关心”。从最想阅读的教育类书籍看,教育教学案例排第一位,比排在第二位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以及本专业学科知识高出25.7%,教学参考书排在第三位。

(二)幼儿教师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阅读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平均每月的读书数量和每天的阅读时间看,幼儿教师都要低于同期调查的小学教师,尤其是在阅读时间上,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4),小学教师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倾向于3小时以上。而幼儿教师倾向于3小时以下。

2、阅读面比较狭窄。从幼儿教师目前的阅读状况来说,不管是书籍还是杂志。教育类占的成分比较大,除文学类、生活类外其他类涉猎很少。而且在教育类中,所读书目以教学参考书占绝对优势,理论、科研方面涉及不多。

3、阅读本身带有一些不良倾向。访谈时发现,幼儿教师比较热衷于阅读杂志。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不求甚解”和“囫囵吞枣”的倾向。同时,在幼儿教师最经常阅读的杂志中,排第二位的娱乐类杂志与排第一位的教育类杂志相差仅仅0.5个百分比,这充分说明幼儿教师阅读很大程度上带有“娱乐消遣性”,缺乏自主钻研意识。

从幼儿教师的阅读过程来看。幼儿教师对自己阅读的书目“都有计划”的占2.6%,“多数有计划”的占32.8%,“很少有计划”的占48.7%,“没有计划”的占15.9%。可以说。幼儿教师绝大多数时候是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什么书卖的好就读什么书,别人读什么书自己就读什么书。没有具体阅读计划。

二、幼儿教师阅读状况成因分析

(一)阅读意识不强

调查中。幼儿教师认为阅读对自身专业成长影响很大的只有41.5%。访谈也发现,有的幼儿教师仅仅把阅读理解为人生的某段历程,毕业了上岗了,阅读就结束了。正因为幼儿教师对阅读缺乏正确的认识,自然不会有“终身阅读”的理念,也不会把阅读当作一种生存方式。

(二)没有时间阅读,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缺少阅读氛围

幼儿教师认为自己阅读不多的主要原因,第一是“没有时间阅读”(占63.1%),第二是缺少阅读氛围(占35.9%)。幼儿教师在阅读方面遇到的主要困难首先是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占62.6%),其次是缺少读书氛围(占38.5%)。

从幼儿教师作息时间看。白托6:50-18:00,全托6:30-20:30。带班时,课间休息十分钟都没有;不带班时,要准备玩教具、兼教兴趣小组、写家园联系记录、参加相关培训。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自由支配的时间确实不多。幼儿教师队伍往往又具有年轻化和女性化的特点。处在既要照顾父母长辈,又要哺育儿女的时期。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层层压力使得她们较少有时间坐下来安安静静地读书。

(三)阅读服务不理想

据调查。幼儿教师要得到自己想看的书有一定的困难,其主要原因是相关的信息太少、太慢(占58.5%)。其次,从幼儿教师对所在幼儿园图书馆(室)的质量评价看,在藏书数量、新书更新、工作效率、服务态度方面。回答“一般”的百分比都是居首位,分别占45.6%,51.3%,45.6%,37.4%。从对一些幼儿园图书馆(室)的实地考察看,大多条件简陋,管理手段落后,图书陈旧,管理人员流动性很大,交接记录缺失,图书购置基本上由园长个人决定,教师们一般没有参与的权利。

(四)阅读引导与培训缺失

幼儿教师多认为专家、老师是帮助自己有效解决阅读方面困难的首选,其次是相关组织。然而参与调查的绝大部分幼儿教师没有加入过相关阅读团体组织(93.3%),也没有参加过相关阅读活动(77.4%),其原因是没有见到相关团体(63.2%)和相关活动(59.6%)。可见,幼儿教师阅读需要专业指导与专家引领。

三、对策与建议

首先,从幼儿教师自身来说,要提高对阅读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养成积极的阅读态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其次。从幼儿园等管理部门来说,要重视幼儿教师阅读,保证幼儿教师的阅读时间,保证阅读投入。并加强对幼儿教师阅读的管理与监督,使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

再次,从图书出版等社会机构来说,要注重阅读宣传与阅读引领。为幼儿教师提供具体的图书信息资源。同时应根据幼儿教师群体的阅读需要增强阅读内容的吸引力。激发幼儿教师阅读的兴趣。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立幼儿教师阅读专门团体,组织读书节、名师讲坛、名著论坛等相关的阅读活动,最大限度地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分析 第4篇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继去年之后报告中再次提及到了“全民阅读。”同年4月20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全面阅读”被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视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其阅读状况也应值得重视。

本次研究是基于对上海地区的11所大学包括上海金融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以及周边江苏、浙江在内的共15所大学的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形式对其进行的课外阅读状况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7份。调查涉及文史、理工各专业,其中大一学生47名,大二学生52名,大三学生30名,大四学生68名。在样本性别构成中,男生占103名,女生94名。最终经过调查执行、问卷复核和数据录入处理,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以期真实反映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数据的结果与分析

1.数据的结果。通过调查发现,有67%的大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在2小时以下。其中男生占比超过五成,为57.58%。大部分学生还是会选择上网看视频、聊天、打游戏为主。此外,在每学期的课外阅读量调查中发现,有超过半数,51.28%的学生选择了1至3本书的阅读量。这表明,大学生普遍课外阅读时间短,阅读量少。在《2015年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指出,国际上人均阅读数量是一个比较通约的指标,就其收集到的其他国家的数据来看,美国是7本左右,日本是8本左右,韩国是11本左右。2014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从总体上看,我国阅读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现阶段普遍的读书少的问题应当引起适当重视。

从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三个方面,报刊杂志类(17.6%)、文学艺术类(41.8%)和专业教辅类(33.6%)。这样的结果也表明,如今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日趋丰富,并不集中于某一类书籍。

在阅读形式的调查中,有56.41%的同学选择了平时会更倾向于选择纸质阅读,另外43.59%的同学选择了数字化阅读。这样近乎对半开的选择比例,也正符合了近年来,数字化阅读模式的兴起和流行。《2015年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去年2014年,有49.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较2013年的44.4%上升了5.0个百分点。另有51.8%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3年的41.9%上升了9.9个百分点,在手机阅读接触者中,超过六成的人(66.4%)进行过微信阅读。

2.数据的分析。如今的大学生似乎离那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年代越来越遥远,我们的课余生活除了阅读之外有太多极具吸引力的娱乐消遣,网络、电视、游戏……这些都在极大地压缩着大学生本就所剩无几的课外阅读时间。快速的生活节奏、浮躁的社会因子都在阻挠着大学生养成日常阅读的习惯。

同时,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的阅读目的越来越实际,甚至出现功利化现象。功利阅读超过人文阅读,其原因不外乎在于很多学生会希望通过阅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期在将来的职场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而这也势必将会导致大学生的阅读面从“广”走向“专”。正如调查中所呈现的,有些学生的课外阅读状态几乎趋于贫瘠,基本仅包括专业性极强的书籍,或者是外语、会计、计算机等职业技能考试的教辅书。这类功利化阅读更多的是面向现实生活而非精神生活,对个人修养的提升也十分有限。

随着网络及硬件设备的普及,数字化阅读以其先进性正成为大学生阅读方式中的新趋势。相较于传统的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具有一定优势:①便捷无限制;②经济环保;③内容海量,形式丰富等,但其所带来的弊端也不能忽视。由于内容繁多,缺乏筛选,同时博客、微博这类篇幅短小的网络文章的出现,长此以往间,使读者逐渐习惯于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追求所谓一目十行,不求甚解,这也就是“浅阅读”现象。它所追求的只是短暂的视觉快感而失去了阅读本身应当具有的发人深思、提升自我的作用。

三、启发与指导

1.学生方面。大学生自身作为阅读的主体,应当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所带来的益处。

抓住点滴时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大学生应当将自己从网络游戏等无聊娱乐中解放出来,每天多给阅读一点时间,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放远眼光,克服阅读的功利性。认识到阅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对未来的现实生活起到实际的作用,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个人修养、学识的提升。克服了功利性目的,那么可选择的阅读范围就会广阔得多,人生的路也会越走越宽。

2.学校方面。学校在引导大学生课外阅读中责无旁贷。应该以更多样的形式鼓励大学生多读书,倡导大学生读好书,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知识、熏陶思想、提升自我。

以内容丰富的活动鼓励读书。社团活动无疑是大学生活中精彩有趣的经历,然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结合如今的大学社团中鲜有以阅读为主的这一现象,所以不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读书社团,这对促进大学生课外阅读无疑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定期的组织一些读书竞赛、读书演讲等活动,在大学校园里培育起阅读的氛围,这都会对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起到积极的作用。

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拥有极其丰富的图书资源,是大学生最佳的阅读场所。但受限于种种条件,图书馆始终无法在大学生的阅读生活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如何发挥其最大的功能性,做到图书资源的充分共享?

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的必要性。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创新图书馆服务已经在国家图书馆、北大、清华等多家高校图书馆实现,移动阅读服务使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图书馆把等待利用变革为主动推送,让在校大学生的碎片时间得以利用,而高校图书馆优质馆藏数据资源,也给大学生阅读提供了高效、优质阅读内容,使得浅阅读、泛阅读得以更正。

搭建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资源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高校之间的资源可以互通互用,用户可以在平台上的各高校图书馆资源中检索得到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及时数据。同时可以实现多方交互的沟通,比如图书馆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交流,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馆与馆之间的实时交互等等。

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值得关注与改善,除了自身和学校的努力之外,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人人都能每天静下心来读一会儿书,创造一个阅读的和谐氛围,你我都将受益。

参考文献

[1]2015年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5.

[2]张硕.对大学生阅读经典书籍状况的认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

小学生阅读状况调查报告 第5篇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学校在全校学生、家长中进行了阅读状况的问卷调查工作,二年级相关的数据如下。

调查对象是二年级二班的50个学生。

发放问卷50份,回收答卷50份,答卷有效率为100%。

问卷内容分五个方面,单选、多选题共16道。

调查结果概要如下:

一、读书兴趣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能做到主动阅读的同学21人,占调查总数的40%。每天写读书笔记的0人,占调查总数的0,偶尔写的有5人,占总数的12%,只想读书不想写的有45人,占总数的92%。调查数据显示,家长认为孩子喜欢看课外书的有35人,一般的有10人,不喜欢的有5人。

二、读什么样的书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喜欢看学习辅导书的18人,占调查总数的46%;喜欢看通话或动画卡通类的有36人,占总数的92%,喜欢其它书的10人,占总数的25%。

三、读书方式调查

喜欢默读的16人,占总数的80%;喜欢朗读的4人,占总数的15%;喜欢轻胜读的30人,占总数的5%。85%的人朗读时,你会注意语速、语调、停顿、感情。

四、家长对孩子读书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经常带孩子去书店买书的有30人,占调查总数的75%;偶尔买的人有19人,占调查总数的49%。

支持孩子读书的有46人,占调查总数的92%;无所谓的人有4人,占调查总数的8%。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比较,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加强阅读,提倡家长支持孩子阅读。

关注农村青少年的阅读状况 第6篇

一、调查对象:本校初一、初二的800名学生。

二、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三、调查内容:1.阅读兴趣;2.阅读时间;3.阅读书籍的来源;4.阅读数量;5.阅读种类。

四、 调查结果

1.阅读兴趣

有兴趣的占 60%,一般的占 26%,没兴趣的占14%。

2.阅读时间

双休日阅读的占20%,完成学习任务后阅读的占50%,随时阅读的占30%。

3.书籍来源

自己买的占 45%,向别人借阅的占 35%,来源学校的占 20%。

4.阅读数量

一年读10本以上的占24%,不达到10本的占76%。

5.阅读种类

作文占 35%,故事书占 16%,影视娱乐占12%,名著占8%,寓言占6%,武侠小说占2%,杂志占1%等。

由以上调查可发现以下问题:

一、学生阅读量不够,时间不太允许。学生目前还是课业重,作业多。减负喊了很多年,学生的作业却有增无减。再加上有些家长还带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孩子哪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来阅读?且有些农村学校的教师不真正重视课外阅读。阅读环境不健全,有些学校简易地设有图书室、 阅览室,但一周只是安排一班一节阅读课。个别学校过度追求升学率,连图书室和阅览室都没有设立,最终导致学生知识面的狭窄。

二、缺乏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许多家长为了生活,在外面四处奔波,缺少对孩子的关爱和教养,使得许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即使有些家长在家,但由于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冲击,使得他们的阅读也越来越快餐化,对孩子起不到好的引导。

三、学生阅读书籍涉猎范围较窄,种类单一。他们喜欢作文、故事书、影视娱乐类的较多,而对于我国古典的名著、诗歌、散文等,阅读的人较少,在阅读后能写下读书笔记、感受的人就更少了。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解决问题。

一、成长中的青少年多阅读,既能拓宽视野,又能领略图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从中增长文化知识,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素质,获取精神力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购置新书给学生借阅,以增强图书室和阅览室对学生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其在读书方面的引导作用,给学生营造和谐的读书氛围。古人云:“开卷有益。”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校应高度重视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把它同实践“一切为了师生的科学发展,构建精神家园,培养成功少年”的办学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在读书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也可以在班级设立读书角,达到资源共享。学校举行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评选“我最喜爱的图书”,开展讲故事比赛、读后感演讲比赛,展示读书格言……在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加深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了解和认识。

二、对书的兴趣和喜爱,只有在读书的过程中才能形成。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读书时间,倡导师生同读,逐渐使读书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关于学生的阅读面,教师应积极引导,使学生广泛阅读各种书籍,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三、建立健全读书活动的长效机制。要建立有关读书教育活动的管理、评价和激励等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读书活动。要把学生的读书情况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及时检查总结,量化考核,反馈指导,及时树立典型,推广先进,确保活动的实效性。

四、学校多与家长沟通,向他们宣传阅读的深刻含义以及对孩子学习的帮助。家校共同努力,让学生在好书的伴随中走向更广阔的人生。

书是人类永远的朋友。我们应为学生着想,积极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快乐,增长见识,获取真知,开阔眼界,树立理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焦虑状况调查分析 第7篇

近年来, 无论是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 还是在外语教学中, 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情感因素的重要影响。情感过滤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 阻碍学习者获得语言的能力[1]。“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 再好的老师、教材、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2]。在众多的情感因素中, 焦虑被认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但是语言焦虑的研究对象大部分是高校学生, 对于中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较少, 主要是焦虑与口语成绩的关系和课堂焦虑与英语成绩的关系, 有关高三学生在这个方面的研究未见有做, 高三学生面临来自高考、家庭、社会等各种压力, 是一个特殊的英语学习者群体, 对他们的阅读焦虑的研究有其独到的意义。鉴于此, 本次调查试探讨以下问题: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焦虑状况如何?英语阅读焦虑与成绩的关系如何?

Saito等[3]调查了383名法、日、俄学习者, 探讨阅读焦虑状况。研究结果显示, 阅读外语也能产生焦虑, 阅读焦虑因目的语不同而不同, 日语学习者阅读焦虑最高, 其次为法语学习者和俄语学习者;阅读焦虑与学习成绩负相关;当学生感觉阅读材料很难时, 阅读焦虑会升高。邓欢[4]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62名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阅读焦虑与英语阅读效率的关系发现, 焦虑情绪对阅读效率既会产生正面影响, 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适度焦虑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

心理学[5]认为焦虑是一种复合情绪, 由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组成。莫雷[6]认为, “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 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 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本文提到的外语阅读焦虑是指在外语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恐惧不安的紧张心理。

2.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六个班的340名高三学生, 为了样本的代表性, 笔者特意从国家级重点学校, 省级重点学校和市级重点学校中分别抽取一文一理两个班学生。发放问卷350份, 收回问卷350份, 剔除27份有缺项的问卷, 剩余323份, 其中男生201份, 女生122份, 年龄从17岁到20岁。

调查采用Saito[3]等 (1999) 制作的外语阅读焦虑量表和英语成绩。量表包含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姓名、性别、年龄、班级等个人信息;第二部分是外语阅读焦虑量表, 该量表包括20道选择题, 要求被测者根据自己的情况从五个选项中选择一项。为了方便理解, 笔者把问卷译成汉语, 在本次调查之前, 曾对其中的一部分学生作过预测, 测试信度达到统计要求 (有效数量67份, a=.814) 。英语成绩是2007年6月的高考成绩, 满分150分, 试卷构成见表1。

问卷于2005年2月, 由任课教师发给学生, 做完后当场收取。笔者事先与任课教师强调要求学生如实认真填写。数据用SPSS (11.0) 进行处理, 量表采用Likert等级记分法, 选项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5个等级, 完全同意为5分, 完全不同意为1分, 总分最高为100, 最低为20, 为便于比较, 部分记分采用总体平均分, 最高分5分, 最低分1分, 对部分题作了反向记分, 分数高的代表焦虑程度高。

3. 分析与讨论

笔者首先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作了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 阅读焦虑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Alpha值为.805, 略低于Saito等[3]的.86。

3.1 英语阅读焦虑状况

对阅读焦虑的描述性统计发现, 高三学生普遍存在阅读焦虑, 见表2。

从表1可以看出, 英语阅读焦虑最大值为87, 最小值为28, 标准差为9.91, 平均值57.32, 低于中间值60, 但高于Saito等的研究结果 (法53.14, 日56, 俄47.64) , 根据频数统计, 77.4%的学生处于中等以上焦虑程度 (焦虑值大于50) , 表明高三学生普遍存在阅读焦虑。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的阅读焦虑呢?首先, 自我概念低, 缺乏自信, 学习态度不积极是英语阅读焦虑高的原因之一。对20个观测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显示, 对焦虑贡献较大的变量主要是变量1 (3.82) 、3 (3.02) 、6 (3.26) 、18 (4.00) 、19 (3.46) , 这些变量的平均得分都超过中间值3, 其中高达78.9%的学生不同意第18项“我对目前的英语阅读水平很满意”, 表明大部分学生的英语阅读自我概念低;31.6%的学生不同意第13项“我读英文时很自信”, 说明他们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不自信;21.7%的学生不同意第12项“我喜欢读英文”, 表明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其次, 背景知识与语言知识缺乏导致理解困难, 是阅读焦虑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57.6%的学生同意第19项“我对英语文化、观念很陌生”, 表明这些学生缺乏背景知识;34.7%的学生同意第5项“读内容不熟悉的英文文章, 我感到紧张”;51.7%的学生同意第6项“读英文时遇到不熟悉的语法我感到心烦”;39.6%的学生同意第8项“阅读时遇到我不会读的单词, 我很烦恼”, 表明这些学生的语言知识不足;76.8%的学生同意第1项“不能肯定是否理解所读的英文时, 我感到心烦”表明理解困难会引起焦虑。另外, 高三学生面临高考, 来自家庭、社会、教师及本人的心理压力较重, 也许是焦虑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3.2 英语阅读焦虑与英语成绩的关系

对阅读焦虑与英语成绩的相关分析表明, 二者显著负相关, 阅读焦虑与英语成绩的相关系数为-.402, 显著性p=.000<.01, 见表3。

把焦虑平均分大于3.5的划为高焦虑组, 小于2.5的划为低焦虑组, 其余为中等焦虑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三个组的英语成绩有显著差异, 见表4。Post Hoc Tests结果表明, 高焦虑组学生英语成绩显著低于中等焦虑组学生 (P=.011) 中等焦虑组学生英语成绩显著低于低焦虑组学生 (p=.001<.01) 。也就是说, 阅读焦虑程度越高, 学生英语成绩越差, 这一点与Saito等 (1999) 的研究结果一致, 这说明焦虑对外语学习有抑制作用。

但焦虑与成绩的相关分析表明, 中等焦虑组的焦虑值与英语成绩显著负相关 (P值为.000) , 高焦虑组和低焦虑组的焦虑与英语成绩相关不显著 (P值分别为.104和.352) 。也就是说, 中等焦虑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显著, 过高焦虑与过低焦虑与英语成绩关系不显著。

英语阅读焦虑, 作为一种变态情绪, 阻碍英语学习是可以理解的。焦虑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且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7]。他们总想着会受到批评, 而难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因而很难应对一些组织凌乱的学习材料, 对于复杂的学习任务往往很难做好。焦虑的学生在理解方面也很困难, 因为焦虑会使短期记忆丧失;语言输出也会受到影响, 因为焦虑使长期记忆在大脑中的东西难以回忆起来[8]。

高焦虑与英语成绩关系不显著, 也许影响学力的焦虑的正反作用相互抗衡, 从而使焦虑与学力的相关关系不显著[9]。焦虑抑制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 使他们不能取得好成绩, 同时对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 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这样焦虑的抑制作用与促进作用相互抵消, 使得焦虑对成绩没有影响。另外, 也许焦虑影响学力的程度随智力水准而异[10]。智力过高或过低, 焦虑对学力不起作用, 因为对成绩好的学生来说, 英语学习过于容易, 不会产生焦虑, 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来说, 英语学习过于困难, 干脆放弃, 也没有焦虑感。

我们同时也发现, 高焦虑组成绩没有极低的, 也许焦虑对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 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成绩不会太差, 这一结果进一步验证了Scovel[11]的观点与邓欢[4]的研究结果。

对男、女生各自的阅读焦虑与英语成绩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 阅读焦虑对女生英语成绩的预测力大于男生, 能预测女生英语成绩的24.2% (调整R2=.242) , 对男生英语成绩预测性为16.4% (调整R2=.164) , 这也许因为在语言学习上, 女性比男性更偏向于使用情感方法[12], 因而, 成绩受情感因素影响大。

对文、理科的阅读焦虑与英语成绩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 阅读焦虑对文科学生英语成绩的预测力大于对理科学生, 能预测文科英语成绩为27.7% (调整R2=.277) , 对理科英语成绩的预测性为10.8% (调整R2=.108) , 这可能与他们不同的学科学习特点、思维方式、学习风格有关。文科学生所接触的知识大多为人文方面, 需借助理解、记忆等方式学习, “需要更多的形象思维、感情投入, 因此他们想象力更丰富, 也更为情绪化”[13], 容易形成主观型 (subjective) 学习风格, 这种风格受情感等因素影响大。理科学生接触的知识多需要抽象思维、理性的逻辑推理方式学习, 容易形成客观型 (objective) 学习风格, 这种风格受情感影响较小。

4. 结语

本次调查表明, 高三学生普遍存在英语阅读焦虑, 阅读焦虑与英语成绩呈负相关, 焦虑程度高的学生英语成绩相应较低, 阅读焦虑对女生英语成绩的影响大于男生, 对文科英语成绩的影响大于理科。对部分学生来说, 焦虑也许能促进英语学习。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我们, 不能对所有焦虑都持否定态度, 对焦虑应进行分析研究, 区分促进性焦虑和阻碍性焦虑, 对阻碍外语学习的焦虑, 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减轻。对于部分缺乏压力的学生适当施加压力,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状况与对策 第8篇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明确指出, 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 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阅读课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课型, 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 承载了这一任务。然而, 回顾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仍有诸多令人不满意的状况, 教材换了, 教学观念未变, 穿新鞋, 走老路并非个别现象。观察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不难发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状况

1. 教学目标存在偏差。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很多教师认为阅读就是为了学习词汇和语言结构。教学活动就是讲解生词, 补充词组, 罗列搭配, 逐句逐段分析课文结构, 不厌其烦地分析语法, 等等, 生怕学生没有弄懂任何一个词、句。这样的阅读教学, 教师自认为很扎实, 学生的阅读障碍完全被扫除, 学生的阅读探究过程完全被教师包办代替;这样的课堂, 教师耗时过多, 从头讲到尾, 学生被动地学习, 失去了学习探究的动力, 时间一长, 学生也觉得枯燥乏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 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速度、阅读技能和理解能力都受到了较大制约, 且导致在一些教师与学生中出现这样的奇怪现象:学生只做语法和词汇练习, 综合填空和语篇理解全空着;教师详细讲解语法和词汇, 然而综合填空和语篇理解部分只报答案。

2. 阅读范围狭窄。

有的教师总是认为, 教材是专家智慧的结晶, 抓住教材也就抓住了高考。事实上, 学生除了要紧抓教材外, 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杂志;能根据需要从网络等资源中获取信息。而现在课堂上老师的做法依然处处体现着旧观念, 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 教师成为了教材的奴隶, 学生的阅读理解之路必然越走越窄。

3. 缺乏足够的阅读技巧与方法指导。

在实际的阅读理解教学中, 由于新课标教材容量大, 课时紧,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技巧与方法指导较少。即使有, 也只是作一些简单的要求, 如读多少, 读什么, 先浏览文章后看问题或先看问题后浏览文章而已。在实际教学中, 存在只图阅读数量、不图质量和耗时太多、效率极低的情况, 难以达到高考的要求。为了赶教学进度, 有的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技能的培养。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对策

1. 处理语言点要得当, 阅读教学不同于课文教学。

在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许多教师在阅读之前集中教词汇和讲解语法项目, 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 快速阅读和快速理解。但是, 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究其实质, 不是生读, 而是师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处理语言点要得法、得当。

根据文章中生词的难度确定教学顺序。有的生词可以在阅读之前集中教, 比如那些学生通过上下文很难猜测的词汇;有的生词可以放手让学生猜测或查词典;那些有语篇逻辑功能和语法功能的标志词则宜在读后教。

对于文章中的语法知识的处理, 可以采用“先感性, 后理性”的方法, 即先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语法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化的认知、理解、内化和吸收。让学生获得一种自信和成功感, 保持一种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常规模式为:“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巩固—运用”。

对文章中的语言点只要求作简单的处理, 达到理解的目的即可, 宜简不宜繁, 宜实不宜虚, 切忌走极端、片面化。

2. 培养阅读兴趣, 扩展阅读范围。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 可以降低学生对阅读的畏难情绪, 可以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同时, 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 广泛拓展题材范围, 如文学、体育、明星人物、时事新闻报道、幽默故事、英语国家历史及文化背景等。如果大部分学生能在跟随高考指挥大棒指引的同时, 对英语阅读产生浓厚兴趣, 那么英语阅读教学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兴趣, 使他们不满足于教科书中的阅读量, 学生才有可能达到“除教材外, 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的阅读量。

3. 几种常见的阅读方法。

(1) 分析性阅读。分析性阅读是侧重于字词用法、句式结构分析理解的阅读方法, 是吸收、输入语言知识的重要手段, 也是提高阅读技能的重要方法。分析性阅读侧重于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而分析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阅读服务。

(2) 综合性阅读。综合性阅读是指广泛快速地阅读不同领域的材料, 重点理解掌握材料的内容, 获取材料传达的各种信息。综合性阅读侧重于语言的运用和实践, 可以大量浏览材料、获取知识、开阔视野, 强化所学知识, 提高阅读技能。

(3) 整体性阅读。整体性阅读, 指着眼于全局效果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是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 从宏观角度理解文章的思想和主要内容, 进行有选择的、有目的地阅读。这种阅读方法能提高阅读速度, 对完成逻辑推理题很有用处。

(4) 快速阅读与寻读。快速阅读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一篇短文, 并针对短文回答相应的问题, 以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判断阅读能力。其要求是:阅读速度快;获取信息准确。其目的是提高做题效率。寻读, 主要用于从材料中找出某些信息, 而不需要阅读全部。寻读的目的是快速准确找出所需信息, 找到后, 配合仔细阅读。

(5) 将精读与泛读结合。精读是指对文章精研细读, 对知识要掌握透彻, 对文章要深入体会。精读中对词汇要掌握准确, 对文中的句子要理解全面。不仅要掌握文章的中心, 还要掌握文章的立意、作者意图和语言风格等。泛读是指广泛的阅读, 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广泛的内容和更多的语言材料。泛读的目的在于拓宽知识面, 吸收更多的信息。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既能巩固所学知识, 又能扩大知识面, 起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效果。

三、结语

以上分析了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状况与对策。总之, 只有彻底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改变教法, 传导学生读法, 持之以恒, 才能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之路越走越宽阔,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 本文针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提出了改善对策。

大学生群体阅读及购书状况调查分析 第9篇

而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最具求知欲和创新精神的群体,一方面出于完善学业和提升自我的需要,需要阅读大量书籍;另一方面,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精神特征,使得他们能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并使用新兴的图书阅读设备。因此,我们展开了本次对大学生阅读行为的调研活动,以期根据科学的数据来分析当今大学生的阅读特点和存在的缺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当代大学生的阅读。

一、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现有资料和文献统计资料分析相结合。本课题以对中国出版科研所发布的“第六次全民阅读调查”成果的分析为基础,调查分析了南京师范大学及周边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图书阅读及购买方式状况,包括大学生阅读行为、图书借阅、图书购买、电子书与实体书的阅读比较等方面。采用SPSS统计软件,上机处理数据,所得结果科学有序。

本次共发放纸质问卷500份,收回472份,收回率为94.4%;发放电子问卷50份,收回38份,收回率为76%。其中男生有174人,女336人;大一297人,大二97人,大三100人,大四16人;文科257人,理科95人,工科101人,艺体57人。

二、调查结果

(一)大学生群体阅读现状及特点

1. 大学生群体阅读现状如下:

(1)在大学生平时阅读中,40.59%的被采访大学生选择了娱乐休闲类书籍,27.84%的被采访大学生选择了专业性书籍,31.57%的被采访大学生选择了经典名著。与此同时,67.84%的被采访大学生阅读书籍是出于个人阅读的需要,36.67%的被采访大学生是为了巩固专业学习的成果,34.31%的被采访大学生是为了娱乐消遣。这一结果与选择专业性书籍、娱乐休闲类书籍的所占比例大致吻合。

(2)针对“通过何种方式阅读书籍”这个问题,55.2%的被采访大学生选择了“去图书馆、阅览室借阅”,41.4%的选择了“购买图书,包括二手书”,31.2%的选择了“阅读电子书”。高校图书馆因藏书多、获取书源迅捷而广受大学生欢迎,分别有61.76%和60.39%的被采访大学生因这两方面因素选择去图书馆借书,此外,无需付费和良好的阅读氛围也是比较重要的方面。关于大学生去图书馆借阅图书的频率这一问题,选择非常频繁与比较频繁的一共占被采访大学生总数的76.47%,而有需要才去和完全不去的仅占23.53%。关于学生在图书馆遇到的不便之处,较多同学认为图书破损和找不到所需图书是常遇现象,分别有32.94%和33.53%的被采访大学生选择,只有较少同学受查询系统不稳定和环境不适的影响,分别只有12.75%和10.20%。

2. 大学生群体阅读主要特点如下:

(1)大学生喜爱书籍的类型很全面,其中小说具有主导优势,其次还有散文、杂文、漫画、绘本、诗歌等,阅读内容也主要涉及中外经典名著。所选书籍主要以娱乐休闲类为主,其次是专业学习需要。可见,大学生群体阅读首先要满足个体兴趣需要,然后才是学习需要。

去图书馆借阅仍然是当代大学生阅读图书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图书馆巨大的藏书量和就近阅读的便利性深受大学生喜爱,说明图书馆借阅是大学生阅读的最重要途径之一,这也非常符合大学生的身份特点及学习方式。同时大学生也会被图书馆其他丰富多彩的资源所吸引,如便捷的上网方式、内容丰富的公益讲座、完备齐全的基础设施(如空调、计算机等)、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系统等。图书质量的好坏和藏书是否全面完整是大学生在图书馆借阅方面最重视的两个方面,接下来依次是借阅环境、图书摆放。

(二)大学生图书购买现状及主要特点

1. 大学生图书购买现状如下:

(1)大多数大学生在购书时注重“图书内容质量”,多达64.8%的被采访大学生将之作为购书依据,此外性价比、装帧设计、作者、价格、包装等因素也会对其购书行为产生影响。

(2)大学生普遍依赖并支持实体书店的存在,17.84%的被采访大学生认为实体书店能为网购图书提供实体书体验,除此之外,也有大致比例的人认为实体书店是城市的文化象征之一,也是购买实体书、阅读消遣和了解最新图书资讯的重要场所。

(3)在网购图书方面,17.65%的被采访大学生从不网购图书,在网购图书的学生中,最受欢迎的网上书城依次是当当网,淘宝网,亚马逊网,依次有30.39%,22.94%,21.96%的被采访大学生选择。关于网购图书的优势,“网购图书有折扣,价格实惠”和“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占了绝对优势,分别为51.18%和49.22%;关于网购图书的劣势,选择“无法切身感受书籍质量”的被采访大学生占62.75%,“邮寄过程可能对图书有损耗”、“盲目购买,没有针对性”、“部分商家服务不到位”三项差距不大,分别有22.55%,21.18%,16.82%的被采访大学生选择。

2. 大学生图书购买主要特点如下:

通过大学生在选择图书时比较重视的因素可以看出,大学生购书较为实际,图书内容质量是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性价比、装帧设计、作者、价格、包装等依次也是他们关心的方面。

(1)实体书店因销售图书、供读者阅读消遣和提供图书信息等优势,在大学生心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实体书店作为文化象征的意义也越来越突出。网购图书的迅猛发展有力地冲击了实体书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实体书店当做了网购图书的实体体验场所,但是,这种冲击在目前来看并非是颠覆性的。

(2)网购图书已成为大学生购书的重要途径,并且有相当部分学生青睐于几家固定网上书城,“网购图书有折扣,价格实惠”和“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是他们选择网购的主要原因,“无法切身感受书籍质量”也制约他们网购图书的频率。

(三)电子书与实体书阅读现状及主要特点

1. 电子书与实体书阅读现状如下:

(1) 6.86%的被采访大学生从来不看电子书,而只阅读实体书,绝大部分被采访大学生都或多或少接触了电子书;在接触过电子书的学生中,选择“绝大多数时间使用电子书”的占11.57%,选择“偶尔阅读电子书”的占36.27%,选择“有兴趣的电子书时会集中精力阅读,没有时就不怎么看”的占16.8%。

(2)大学生中,认为手机是现在最流行的电子阅读设备的占60.59%,电纸书占37.25%,平板电脑占27.65%,随后依次是mp3/mp4,电脑。

(3)通过借阅或阅读电子书(已出实体书),发现某一本书非常优秀时,38.52%的被采访大学生选择“无论价格多少,不会买实体书收藏,而是在有阅读兴趣时再次借阅或阅读电子书”;34.31%的被采访大学生选择“无论价格多少,立即购买实体图书阅读并收藏”;26.86%的被采访大学生选择“无论是不是盗版,立即购买最便宜的版本阅读并收藏”。

2. 电子书与实体书阅读主要特点如下:

(1)目前大多数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电子书,并且大部分人对待电子书比较理性,电子书阅读不会影响到日常生活。电子书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正在一步步升高。手机、mp3/mp4、平板电脑等科技产品的普及也影响到大学生阅读出版物的方式,手机以其方便快捷等特点深受大学生喜爱,成为电子书阅读的主流方式,而电纸书这一高科技产品也逐渐被广泛应用。

(2)随着电子书的广泛使用,电子书对纸质书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也基本可以共存,电子书对纸质书的冲击并非颠覆性的,目前来看,纸质书的市场仍旧很大。

三、问题分析及建议

(一)问题分析

1. 图书馆借阅需求大,部分服务不够完善。

图书馆借阅是当代大学生了解图书信息、获得书刊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图书馆拥有巨大的馆藏量、完备的书刊检索系统和便捷的借阅程序,相较其他读者群,大学生往往能通过图书馆,以更迅速、方便的方式获取书刊资源。但是图书馆在藏书、借书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给大学生借阅图书带来一定的困扰。首先,当同一本书的需求量偏大时,很多学生无法获取相关图书,而与此同时,另一些书籍却久占书架,无人问津;其次,尽管同一本书有多种版本,但许多版本———尤其是出版年代较早的图书已磨损严重,因借阅次数过多而出现大量缺页、漏页现象,严重妨碍读者的阅读;再者,书刊借阅信息不能在检索系统中及时体现出来,学生在按索书号寻找图书时,常因所寻图书正在上架过程中而无法获得;最后,读者和图书管理员之间缺少互动,管理员无法及时了解并实现读者的书刊借阅需求,图书更新较为缓慢。

2. 网购图书比例上升,实体书店受到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购图书在大学生中逐渐形成趋势,并占据重要地位。大学生群体由于消费水平有限,对于图书消费遵从“价低质优”原则,因此优惠的价格和方便快捷等特点使网购图书深受大学生喜爱,而传统的实体书店因其经营所必须的店面租金、人员工资等诸多成本,使之在进货价与网络书店一致的情况下,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图书。实体书店的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网店的冲击,较大比例的大学生将传统书店看成实体书的体验场所,了解图书信息后再去网络书店进行购买。但是,更多大学生将实体书店看成城市的文化象征,其存在具有较大的文化价值。此外,实体书店作为阅读消遣的场所,能够满足读者了解图书信息和购买图书的需求,其传统的功能是网络书店不可代替的,因此,网络售书对实体书店的影响不是颠覆性的。

3. 电子书文本质量差,读者难以精读书籍。

电子阅读设备的普及使得电子书阅读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电子书的出现适应了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同时也让阅读“快餐化”,人们通过手机、平板电脑、Mp3/Mp4等粗略阅读休闲消遣类读物,对图书内容“囫囵吞枣”,无法深刻理解书籍内涵。其次,部分电子出版商为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将经典名著纳入电子书中,部分电子书版本的经典名著都非市面上的通行权威版本,存在不少错误和漏洞现象,容易对读者造成误导,不利于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二)建议

1. 图书馆藏用并重、重视读者反馈意见。

图书馆在了解大学生阅读需求的基础上及时添补书源、剔旧增新。首先,图书馆应通过定期收发问卷等方式,科学地分析并了解某类图书的需求量,根据统计数据及时扩大图书资源,以解决学生求书不得的局面,从而保证高质量的文献资源;而针对一些借阅量小和版本过旧、磨损严重的图书,可适当变用为藏,减少书架陈列本数,为需求量大的图书节省空间;其次,进一步完善书刊检索系统,对图书借阅情况的反应更加细化和具体,及时反映出该书的借阅状况--已预约、已借阅、正在上架、可借阅;最后,图书馆应该增加与读者的沟通渠道,通过留言本、QQ、电子邮件、读者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定期全面地了解读者需求,并根据读者的借阅效果反馈及时调整书源;高校也应举办图书馆系列讲座,向学生介绍如何更高效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同时,也向学生们宣传爱护图书、及时归还图书的理念。

2. 实体书店开创网购,吸引读者注意。

作为实体书店经营者,如何维护传统书店经营成为当务之急。一是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优势互补。传统书店拥有实体店铺累积的品牌和用户资源优势,可以以品牌销售的方式开设与实体书店同一品牌的网店,搭建网络销售平台,将网购图书的价格优惠和方便快捷的特点与实体书店能够切身感受书体质量、购买图书具有针对性的特点相结合,读者可以在实体书店了解图书信息,再在同一品牌的网络书店中以优惠的价格购买图书。二是在实体书店开办公益性文化讲座或开展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吸引公众参与其中,引导市民的文化消费,发挥其作为城市文化象征的作用。三是营造舒适温馨的阅读氛围,提供免费茶水和场所,试行会员制等优惠政策,鼓励公众于书店阅读图书。

3. 电子出版商提高文本质量,肩负文化重任。

电子书出版商应站在提升读者精神文化境界的角度,有选择地出版电子读物。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到自身所肩负的文化责任,从而更好地引导广大大学生读者。对于电子书,出版商也应把好质量关,尽量减少书中的错别字,提高文本质量,以免造成读者的误解。此外,出版商也应搜集更多的下载资源,拓宽阅读格式的可选区域,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开发商应更注重对电子阅读设备的技术研发,设计出更符合视觉阅读规律的电子产品。最后,广大大学生读者群在阅读的时候应谨慎地选择阅读方式,对于经典名著的阅读,最好选择纸质书籍,以保证获取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四、结束语

“没有社会可以缺乏阅读而存在”,阅读作为提升我国民众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力量,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只有科学分析我国大学生的图书阅读及购买方式的特点,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潮流,为我国出版业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从而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方式开展阅读,使阅读成为一种提升自我的自觉选择,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湖北长江出版集团网.首届全国网民阅读与购买出版物状况调查报告.http://www.cjcb.com.cn/news_ynxxshow.asp?id=6626, 2008-12-15.

[2]中国文化产业网.中国出版科研所发布“第六次全民阅读调查”成果.http://www.cnci.gov.cn/content/2009428/news_45168_p6.shtml, 2009-4-28.

[3]刘晨.信息时代的“阅读风暴”:当代大学生电子阅读市场调查[J].东南传播.2011年第10期 (总第86期) .

[4]李文博.大学生网络阅读现状调查与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第29卷第5期.2011-9.

[5]袁睿, 桂凛.基于读者阅读心理的高校图书馆工作[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0, (4) :70-73.

[6]巴成贺, 刘开源.浅谈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 (4) :101-103.

[7]俞锦莉.大学生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调查及辨析[J].出版发行研究, 2010, (4) :8.

江苏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问卷调查,江苏

江苏省委、省政府把文化建设工程列为新时期“八项工程”之一, 对全民阅读高度重视, 把全民阅读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纳入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十八大报告也再次强调要加强文化建设,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加强和改进全民文化素养, 普及科学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 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大学的功能之一是文化传承, 同时大学也是文化创新的主要阵地, 在传承中外优秀文化中具有引领作用。

一、概念界定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阅读”的定义是:“通过视觉转向大脑接收书面语言信息的学习实践活动。其特点是面对书面语言, 默看或边看边念, 理解思想内容, 进行判断、评价, 做出相应的反应, 吸收精神上的营养。读书、看报、看文件、看资料、看一切文字读物都是阅读。它是了解信息、学习知识、从事工作的重要方式, 与听、说、写互相配合, 共同构成语言交际的整体系统。”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的总体为江苏省在校大学生, 选取苏州、盐城、徐州、镇江和南京5市的16所高校作为调查点,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每所高校发放问卷50份。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 回收720份, 其中有效问卷648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1.0%。调查对象中, 男生291人, 女生357人;大一114人, 大二136人, 大三365人, 大四33人;理工科326人, 文科322人。

(二) 研究方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江苏省大学生阅读习惯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阅读地点、阅读时间、阅读量、阅读方式和拓展问题等六个方面。回收问卷经审核清理后,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 阅读行为。

调查对象课余时间最喜欢的活动是看电视和电影, 占调查总体的35.1%;其次是睡觉和上网聊天, 两者分别占16.9%和14.7%;再次是阅读占10.4%;参加体育活动和打游戏比例均略低于10%, 分别为9.0%和7.8%;而喜欢逛街和其他活动的学生较少, 合计约为6%。可见, 江苏大学生课余时间喜欢休闲娱乐类活动的人数较多, 而选择阅读提高的人数较少, 并且值得关注的是有少数学生沉迷于网络聊天游戏。 (详见图1)

调查数据还显示, 不仅喜欢阅读的调查对象少, 而且阅读时间也普遍较少, 每月平均课外阅读时间为11.2小时。多数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阅读时间不足, 44.0%认为自己阅读量一般, 认为自己阅读量比较少或很少的比例分别为27.0%和6.7%, 远远超过认为自己阅读量比较多或很多的比例15.5%和6.8%。

2. 阅读地点。

调查对象选择在宿舍、图书馆和自习教室里看书的比例分别为60.6%、55.2%和48.1% (详见表1) 。可见, 大学生的主要阅读地点还是在学校, 要培养大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的重点也应放在学校。学校应该侧重于对学校宿舍、自习室及图书馆良好阅读学习环境的营造;同时, 要发挥书店的作用, 书店是传播文化信息、引领文化潮流、构建文化生态的重要场所;此外, 要加强社区阅读设施的建设和宣传, 鼓励吸引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居民走进社区书屋。在书店和社区书屋等公共场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不仅可以增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也可以发挥大学生的文化感染力, 提高居民的阅读意识和文化水平。

3. 图书类型。

调查显示, 选择电子书籍和纸质书籍所占的比例相差约10个百分点, 分别为40.7%和49.5%。近年来, 电子图书发展势头强劲, 通过电子媒介阅读的人越来越多, 大学生作为新兴媒体的主要推动力, 格外喜欢电子阅读方式。相关研究表明, 大学生每周平均上网时间在8小时左右, 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了他们对网络媒介的依赖性。因此, 要培养大学生的良好阅读行为习惯不仅要关注纸质书籍, 更应注意大学生阅读电子书籍的行为习惯。

4. 阅读姿势。

调查对象首选会选择自己认为最舒服的姿势, 其次是端坐阅读, 然后是躺着, 很少有人会选择趴着、站着等不舒服的姿势看书, 各项选择所占比例分别为41.7%、35.5%、16.2%、4.5%和1.9%。值得注意的是:个体感觉最舒服的姿势未必是健康正确的阅读姿势。而正确的阅读姿势不仅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 也有利于保护视力和身体健康, 而调查中只有230人选择端正坐着看书, 提示在推动阅读行为时也应着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姿势。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 调查对象课外时间喜爱阅读的比例较低, 仅为10.4%;阅读时间普遍较少, 平均为每月11.2小时;选择电子书籍和纸质书籍所占比例分别为40.7%和49.5%;阅读地点主要在宿舍、图书馆和自习教室, 阅读时存在一些不良姿势习惯。可见, 江苏大学生中存在喜爱课外阅读比例低和选择电子书籍比例高两个突出现象, 并且阅读时间、地点、姿势均存在一定问题。而培养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 是拓展知识、陶冶情操、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 面对现存的问题,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1. 倡导校园阅读文化。

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加强对大学生阅读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 着重加强图书馆的建设, 不断充实图书馆的书目种类, 尤其是深受当代大学生喜爱的电子图书。图书馆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业务技能, 要保持图书馆室内环境的干净、整洁, 给学生以舒畅、愉快的读书心境, 认真做好导读工作。根据读者的阅读方式建立特色阅览室。

2. 重视网络阅读途径。

身处信息时代的大学生网上阅读的时间范围不断扩展。网络阅读具有丰富、互动、开放的特点, 但阅读内容质量难以控制, 长时间网上阅读对健康不利。在培养大学生阅读行为习惯时, 需要健全有关网络法律体制, 加强网络建设。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网络阅读行为, 将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更好地融合, 与时俱进, 更好地发扬传统优秀文化。

3. 营造全民阅读环境。

首先, 政府部门应加强村居社区书屋阅览室的建设;其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1995年起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 但这一规定并不为普通大众所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和书店应以此为契机广为宣传,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民参与, 才能使大学生在传承创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5:505.

[2]邓治凡.汉语同韵大词典[M].武汉:崇文书局, 2010:629.

阅读状况 第11篇

最受欢迎类型:文学书

文学类书最受读者欢迎,去年约1.3亿人购买过文学书,占全体国民的16.8%,占总图书购买人数的35.6%;其次为日常生活书、经济、管理类图书。此次调查还评出了读者最喜爱的十位作家:金庸、鲁迅、琼瑶、古龙、曹雪芹、郭敬明、老台、贾平凹、巴金、韩寒。最喜爱的图书前五名依次为:《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均阅读率:成人增长0.5个百分点

去年,0~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达52.45%,其中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49.3%,比上一年增长0.5个百分点。去年我国成人人均年阅读图书4.72本,比2007年多0.14本。只有不到四成成年人(38.6%)对自己的阅读状况表示满意。

虽然国民阅读率持续走高,但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该项目负责人郝振省表示,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仍很大,“我们人均阅读还不到5本,人家起码是两位数。”

购书渠道:新华书店为主

新华书店是我国18~70周岁国民买书的首选渠道,选择比例达72.5%;其次为街头书摊,选择比例为34.1%,选择私营书店的为30.3%,有5.7%的国民习惯网上购书,比上一年度的3.5%增长了2.2个百分点,增幅达62.9%。

对图书价格承受力:不高于11.6元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图书读者平均能接受一本200页左右的文学类简装书的价格为11.6元,比上一年度的14.3元减少了2.7元。有17.9%的国民能够接受一本书价格在21元以上,另有6.4%的国民认为“只要喜欢,多贵都买”。近半数(49.2%)国民认为当前图书价格“比较贵”或“非常贵”,有30.8%的人认为“合适”或“比较便宜”,还有19.1%的人表示“说不清”。

不看书的原因:近半数人因为忙

在对过去一年没读过书的人群进行分析时,研究者发现,47.53%的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读书”,其次是因为“没有读书的习惯/不喜欢读书”,这一比例达到34.48%,再次为“文化水平有限,读书有困难”、“找不到感兴趣的书”。总体上,国民对阅读重要性认知程度较高,69.2%的被访者认为阅读“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

版权认知度逐年提高

本次调查显示国民对于版权概念的认知度逐年有所提高,各个区域人口之间版权认知度具有一定差异。在国民版权认知度中,71.5%的国民表示“听说过”版权这回事,与2006年60.6%的民众认知率和2007年71.3%相比,国民对于版权概念的认知度逐年有所提高。

从东/中/西区域分布看,各个区域人口之间版权认知度具有一定差异,东部地区78.3%的国民“听说过”版权概念,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从城、乡分布来看,86.1%的城镇居民表示“听说过”版权概念,农村人口版权认知度为61.8%。

数字媒介阅读:在线阅读率排第一

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数字媒介阅读开始普及,成年人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为24.5%。其中,“网络在线阅读”排第一(15.7%),其次是通过“手机阅读”(12.7%)。

国民读书重要性:近7成人认为读书重要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对阅读的重要性认知程度较高,69.2%的被访者认为当今社会阅读是“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的”。郝振省在公布这一数据时,动情地表示,这一数据是让人欣慰的。这说明读书在我国国民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对推荐全民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他对超过六成的成年人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表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也表达了自己的亦喜亦忧,他说喜的是大部分国人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忧的是毕竟有近三分之二人的不愿读书,而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我们民族素质的提高,因为他呼吁重视这一现状,从孩子阅读抓起提高整体国民的阅读水平。

阅读状况 第12篇

一、移动阅读下的文学要素的重构

(一)文学创作的浅表化

当下,移动媒体的普及使人人均可即时即地地传播信息,它不再只作为一种文学传播载体,更是一种转变文学生产方式和文学生态的新型工具。它的便携化、个人化、网络化、主动化的特征注定与个人的日常生活发生种种联系,文本创作的随意性不断增强。

J·希利斯·米勒认为,新形态的文学会借助语言、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而发展成为一种混合体,并借助数字化与其他的形式互动,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具有文学性的东西。[1]文学性是文学的内在属性,它存在于话语从表达、描写、叙述、结构、象征、功能以及审美处理等方面之中,存在于形象思维之中。[2]但移动阅读却使文本的创作方式更加多元化,内容也更加娱乐化、碎片化。如用户对移动载体上WAP的大力使用,使WAP文学逐渐繁荣。为了使不同设备上的用户达到最大的普适性,WAP文学的创作都低于300字/ 页。文学创作的随意自由使传统文学逐渐脱离了原始的面貌,由“阳春白雪”向着“下里巴人”的方向发展。

(二)文本存在方式的“陌生化”

“陌生化”是指文学在语言、结构、章法上出现新的写作方式,在文本呈现形式上有新的表达形式,也就是文学符号和文学文本的陌生化[3]。移动设备由于本身承载量的限制,其阅读多为一次性的,且很多时候只是在浏览、刷新和关键字识别。另外,网络本身信息的海量化和超链接,使用户的目光不再长久地专注于某篇文章中,阅读呈现跳跃性。这种碎片化、非线性的阅读特点,使得其文本将会向更短小精练、个性特色化方面发展,文学符号和文本出现“陌生化”形式。因此,传统文学中的文学形式与移动阅读有些格格不入。以传统小说为例,它多是按照一定情节展开的,根据时间与因果关系引导故事发展,在强烈的冲突中塑造意义。小说情节跌宕起伏、起承转合,但却始终贯穿一条线性的发展情节。而“陌生化”的文本形态却让情节更加碎片化,矛盾冲突也更加淡化。

二、移动阅读要素重构对传统文学的影响

(一)内容的“泛漫化”趋势

“泛漫化”是作家王蒙面对当今文学创作浅表化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文学脱离了严肃正统的创作模式,而以一种浅表、通俗的面貌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泛漫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社会的民主程度。米歇尔·福柯曾说过,知识就是权力。它主要表现在对资源和话语权的占有:传统文学中,文学的创作属于精英阶层,文字书写拉大了表达观念与现实世界的距离。这种趋势使文学创作作为一种文化权力而存在。而当下,在人人皆媒体的时代,由于移动阅读低门槛、自主化的特点,被称为“沉默的大多数”的大众逐渐参与到文学创作当中。这就扩大了文学的创造空间,丰富了作品的表现手法和题材,内容也愈加的通俗化,加快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

但这种通俗化、娱乐化的作品同时也冲击着传统文学,文学经典面临着严峻挑战。它加剧分割媒介组织的信息传播权。以手机阅读为例,其排行榜上的作品多为都市情感、灵异玄幻、武侠等浅表化文学。大部分作品是即时创造,内涵不足,只是一味追求娱乐效果,满足读者猎奇心理和快餐式消费。陶东风曾说,“消费时代所消解的并不是单单几部经典文本,而是经典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语境”[4]。社会文化语境是一种文化得以生存的关键,文学的泛漫化并不代表反传统,我们不能让这种现象改变传统文学所创造的深刻、厚重的环境。

(二)阅读方式的社会化

社会化阅读是以社交网络为载体,以读者为核心,注重互动与分享的阅读方式。当下,社交网络搭载移动设备,为受众提供了一个随时“阅读和发声”的便捷条件。传统的文学传播只是作者的实物作品与读者内心的交流,传受双方无法直接接触。互联网的出现虽然打破了时空限制,但仍要将自己固定在一点,而移动媒体的诞生,使传受双方可以即时即地的跨时空交流,使人际空间的建构得以成为可能。以Flip-board为例,它把用户喜欢的新闻、图片和发布的新鲜事聚合起来,并生成新的内容,以杂志的形式展现给受众,并且可以转发、评论。这种无缝对接使得作者、读者之间的交流、分享与互动贯穿于阅读的始终,实现价值的无限放大。在“人性化趋势”中,保罗·莱文森说,“我们选择的工具是:媒介如何延伸我们沟通的范围和能力,同时也不扰乱我们在生物学上的企盼”[5]。因此,只有适合“人类某种自然的生态环境”的媒介才能存活的更好。移动阅读正是秉承Web2.0 的趋势,通过碎片化、社区化、互助化等形式来进行阅读,使阅读价值超越阅读本身。

陈定家认为,面对媒介文化的到来,市场和网络“在分化和瓦解文学经典精英读者群的同时,也激发了文学经典多种潜在的文化功能”[6]。这就是说,移动阅读在带来通俗化、浅表化文字的同时,也为传统文学提供了机会。传统文学应充分利用移动媒体的平台,包括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的优势。

三、传统文学的应对策略

随着移动阅读的兴盛,文学不断分化和创作分流。但文化的需求并没有萎缩而是发生了转移。童庆炳提出了经典化的两极:“一极是作品的艺术品质,另一极是文本的接受。只有高质量同时又要受众进行阅读和评论,才可能被称为经典”[7]。因此,面对移动阅读的影响,传统文学既要保持自己的文学品质,也要满足受众的需求,同时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借船出海”。

(一)发挥“文学性”的渗透作用

文化的泛漫化代表的只是文学的普及,并不表示文化水平的提升。它们反映的只是网民的平均数,而不是文化的一个峰位。传受双方地位的模糊、媒体的低门槛,必然存在着内容的粗制滥造。而相比之下,传统文学本身的机构性特征(如高标准、严规格、窄入口)使得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形成了一种压抑性力量。他们的写作热情、自我展现的乐趣于无形中被剥夺,从而对精英文学表现出一种敬畏或者冷漠。

面对这种现象,要充分发挥文学性的渗透影响,使得两者从这种背离中走向合作。因为文化的意义在于教化传承,而非纯粹的传统图书出版和移动出版的市场份额之争。面对全媒体上的段子文学带来的即时快感,传统文学更应该注重深刻情感。首先,要讲究遣词造句、内涵深远。在文字上能展示它意味深长的魅力,在情节上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在意义上能有辽阔的韵味。其次,在题材选择上可以向现代化、城市化的方向转变;在内容上向情感化、通俗化方面转变。总之,全媒体并不代表着文学的娱乐化、浅表化和泡沫化。因此,我们要把这种新的创作形式、即时的传播方式和文学的精神内涵予以内在结合,才能实现文化的真正发展[8]。

(二)转变传统的创作思维

移动阅读下,内容的固有格式和形态正在被打破,受众逐渐转变到网络文学中,人体某些功能开始被媒介化了。以盛大文学网为例,2012 年一年来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年度访问用户数近1.5 亿,而2013 年第一季度其自有的移动互联网渠道的相关数据已超过2012 年全年。随着这种趋势的加剧,传统文学作家惟有转变创作方式、传统思维,才能取得长久的发展。

传统文学中对题材、写作规则严格要求,这种高度的专业化把人的本性中所具有的创作性、人的感官所具有的对图文声像的敏感度扼杀了。而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多元化、自由化的时代,作者更注重的应该是制作和表达上的自由和特色,以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市场需求等。面对海量信息,读者变得更加挑剔和不稳定。我国研制出的联讯读报4.0 数字阅读技术,能将报纸、杂志、视频等内容按照用户个人兴趣聚合,实现深度的个性化定制。而作为传统的作者,必须顺应这个时代的潮流进行个性化创作。同时,也可以在新媒体创作中,发现和寻求新的作者和内容资源。比如在小说领域增加新的类型,玄幻、灵异、网游小说等,都是可考虑的范围。

这样就可以减弱人们强加给文学“孤高冷艳”的重负,同时拉近传受双方的距离。这是对过度集中的工业主义内容生产的一种补充,它使一度被剥夺的选择权还给了大众。在规范上的调整,使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借助新媒体的平民化、开放化以及网络人群的参与性,从而从精英中走出来,走向大众。

(三)寻求互助依托模式

从当下移动阅读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分析可知,媒体、运营商、网站三方分占文学资源。媒体主要占据了内容资源,运营商则拥有着网络资源,阅读网站作为链接客户的终端,对客户资源和内容更加的熟悉。这种形式下,传统文学若要得以发展,必须走互助依托模式。

在移动产业的组织和管理上,运营商起着主要作用,而且是最终面对客户的接触界面。在大数据时代,借助运营商所创造的平台,才能为自己争得更丰富的资源和话语权。以新闻出版总署为例,它曾三度“屈尊”与中国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大运营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又如日本漫画出版界的巨头与手机运营商合作,成立一个漫画下载的网站。这些出版商负责对动漫内容进行收集和创作,然后借助运营商为之提供平台并借助其广泛的受众群进行推广。

另外,文章前面已经提到,平民化视角下话语权的增多以及社会化阅读的逐渐普及,继承了传统文学原有内容,丰富了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创作题材,加快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因此,传统文学不应该再固步自封,而应通过合作来扩宽获取渠道和内容资源。应充分利用自己在传统出版领域建立的品牌价值和内容优势,并把它们延伸到移动出版当中。例如,可以与起点网、红袖添香、纵横等知名中文网合作,借助他们的优势来推广自己的新内容。例如在2013 年2 月,上海图书馆与盛大文学合作打造了移动端借阅平台“云中上图”触屏版阅读应用,正是充分利用盛大强大的平台来传播自己的文化资源。另外,由于当下的文学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知识获取,更是用户的一种心灵慰藉和精神食粮。因此,把传统文学搬上网站,并不只是内容的复制和延伸,而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同时也可以延伸到视频、音频、游戏、影视等领域,以满足客户个性化、趣味性、娱乐性的诉求。

四、结语

在全媒体环境下,文学的创作方式、文本的表现形式和受众的阅读习惯均发生了变化,移动阅读的发展和表现出来的特殊性,使得传统文学必须找出生存之道,一方面要推动移动阅读的良性发展,同时又要注重自身内容和形式的变革。两者互相配合,促进我国阅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摘要:大数据时代,移动阅读已经逐渐普及,它所带来的扁平化的内容和交互共享的阅读体验,冲击着传统文学的创作方式和文本的存在方式。面对这种转变,传统文学应充分发挥“文学性”的渗透作用,同时利用移动阅读下的发展契机,依托其他平台,以促进文学质量的提高、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阅读状况】相关文章:

新课标下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研究06-22

改善状况05-07

人口状况05-08

心理状况05-17

认知状况05-27

财政状况05-30

学生状况05-30

车辆状况06-05

课程状况06-05

肥力状况06-17

上一篇:海南国际旅游岛下一篇:美丽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