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孩子范文

2024-09-09

托班孩子范文(精选4篇)

托班孩子 第1篇

一“刷”出兴趣

托班孩子对美术活动的表现往往带有“情绪色彩”, 常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层次上, 并且具有不稳定性。因此, 结合有趣好玩的刷画活动, 可激发孩子对美术的兴趣。

1. 选材生动有趣, 激起孩子的兴趣

指南解读中指出, 孩子对生活中的动物、植物、玩具及生活用品充满了兴趣, 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绘画的题材是培养孩子美术兴趣的最便捷, 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在刷画“和太阳公公捉迷藏”的活动中, 太阳公公是孩子熟悉的事物, 小动物的形象、捉迷藏游戏都是孩子喜欢的, 通过这样的组合激起了孩子活动的兴趣。

2. 作品各不相同, 激发孩子的兴趣

在“和太阳公公捉迷藏”的活动中, 提供了红、橙两种颜色来表示太阳公公, 而孩子藏起来的动物种类多样, 如荷叶上的青蛙、草地上的小兔、天空中的小鸟等, 所以孩子们完成的作品各不相同。孩子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并且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并在刷画活动中体验到轻松、快乐, 有效地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

二“点”出快乐

手指点画, 是指运用手的食指蘸取颜料在纸上点出所要物体的一种绘画形式。这种方式对于托班孩子来说是一种新鲜的美术活动。

1. 快乐感知

感知是孩子形成有意识审美体验的前奏, 充分而全面的感性活动是唤起孩子有意识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点画《苹果》的活动中, 一开始在律动中就把孩子带到秋天的果园里这样的一个情景中, 让孩子感受果园里有很多苹果这样一个概念, 结合挂满红苹果的苹果树图片, 让孩子通过视觉的刺激, 引起活动的兴趣, 并且复习巩固了“红”这一颜色, 然后再出示没有结苹果的苹果树图片, 运用拟人化的语言, 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 使孩子有帮助苹果树妈妈找回孩子的欲望。

2. 快乐体验

2~3岁托班孩子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对自己活动的控制性以及小肌肉的动作发展还不完善, 动手操作、支配的能力较差, 因此只有为他们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 才能既使孩子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 又能让孩子轻松获得成功。利用印泥进行手指点画就是基于这样的想法, 在操作过程中, 由于孩子们再也不会打翻“颜料”了, 所以大家都专注于点画活动中, 体验着小手指蘸上红印泥, 点出一个个红苹果的乐趣。

手指点画这种作画方式, 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手指肌肉, 也让孩子体会到不同作画方式所带来的不同乐趣, 感受到美术活动带来的快乐, 让托班的孩子爱上美术活动。

三“粘”出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对于托班孩子来说, 他们正处于双手精细动作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而粘贴活动能满足托班孩子的发展需求, 也是培养孩子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

1. 观察引导, 发展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 在粘贴小鸡的活动中, 首先出示一个黄色的圆, 让孩子通过观察、想象, 再及时地提问开放性的问题:这个是什么?孩子可以从形状和颜色上进行想象。接着出示一大一小的圆, 再让孩子进行想象, 随后把小鸡的实物图片展示出来时, 孩子们几乎欢腾起来, 他们通过观察和老师的引导, 发现了小圆是小鸡的头, 大圆是小鸡的身体, 但是还缺少小鸡的眼睛、嘴巴、小脚等, 激起孩子粘贴添画的兴趣。

2. 先摆后贴, 提高动手能力

根据以往的经验, 如果直接给孩子提供糨糊, 孩子的兴趣点会集中在粘贴这一动作上, 由于孩子的手眼不能协调地动作, 粘贴出来的图案不是距离太远, 就是图案都罗列在一起。所以, 在活动中采用了先摆后贴的操作顺序, 先让孩子在纸上摆出小鸡的形状, 摆好后再提供糨糊进行粘贴, 提高作品的成功率, 让孩子体验收获的快乐。

3. 材料共享, 培养合作能力

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努力保留自己的东西, 同时又想拥有别人喜欢的东西, 这使我们意识到培养托班孩子学会分享是多么的重要。所以, 在准备粘贴小鸡的材料上, 可以先有意识地满足孩子“自私”的心理, 大小的圆形每个孩子人手一份。同时通过粘贴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分享精神, 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 使孩子懂得东西要大家共享的道理:同组的小朋友要共用一盘糨糊, 同用一块抹布, 不能争抢。

在组织2~3岁托班孩子绘画活动的过程中, 必须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 重视孩子的艺术体验, 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绘画形式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摘要:陶行知言:让学生走上创造之路, 手脑并用, 劳力上劳心, 这需要六大解放……绘画能发展孩子的创造、思维、想象等方面的能力。但托班的孩子年龄小, 语言表达能力差, 在进行托班美术教学活动时, 应采取适当的绘画形式, 如刷画、点画、粘贴画等, 让托班孩子“刷”出兴趣、“点”出快乐、“粘”出能力。

关键词:美术,绘画形式,托班孩子

参考文献

[1]黄人颂主编.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托班科学教案:纸孩子伙伴 第2篇

1、了解各种水果,制作水果拼盘,品尝水果的滋味,培育孩子触碰觉、嗅觉、味觉的综合能力,

2、孩子体会秋季水果成熟的欣喜心情。

教学预备:

1、教学前观摩果园

2、苹果、梨子、甘蕉(即指:香蕉)、柑橘(又称橘子)、柚子、石榴等水果数个

3、塑料盘子五个,塑料小刀子每个人一把

教学过程:

一、引进:今日,农村老百姓伯伯给我们送来了很多的水果,我们一块儿来瞅瞅均有哪一些水果?

二、了解水果

1、分组观测和察看水果(启发孩子通过看看、摸摸、闻闻来体会水果的色、香、)

2、集合沟通探讨。勉励孩子勇敢把自个儿看见、摸到、闻见的体会告知别人。

三、水果拼盘比赛

1、孩子分组探讨:例如何制作水果拼盘

2、孩子分组制作水果拼盘(教师协助孩子切好)

3、欣赏各组的水果拼盘,孩子开展点评

四、品尝水果拼盘大会启发孩子品尝自个儿做的水果拼盘,且说一说吃到的滋味怎么样

指导托班孩子参与创设主题墙的尝试 第3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A-0090-01

随着幼教改革不断深入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进一步贯彻,幼儿园环境的育人功能也越来越受重视。如何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笔者在实践中尝试让托班幼儿参与墙面装饰,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初的想法源于一项阅读活动。午餐前,照例是孩子们阅读《婴儿画报》时间,这次我们读的书名是《熊妈妈的果园》,画面上诱人的水果令人垂涎欲滴,故事中母子间的温情及丰收的喜悦强烈地感染着幼儿,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再读这个故事。看到孩子们热切的眼神,想到班上的主题墙还空着,我想,能不能让托班的孩子通过手工制作来展现自己对“丰收”的理解和体验呢?

于是,我将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到空白的墙面上,和他们一起商量,确定壁面内容并设计格局。结果,大家一致赞成,画面上要有熊妈妈、熊宝宝、水果车,还要有许许多多的水果,孩子们给这面墙取名为《熊妈妈和熊宝宝运水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习了如何发表自己见解、参与大家的讨论、制订计划及决策等。

计划的实施更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过程。

水果车中有哪些水果?托班的孩子们回家后仔细观察了家里的水果,并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见到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在园外散步时,我们特意去了附近的水果超市,认识了几种不常见的水果。

接下来,开始制作水果车里的水果了。这项任务艰巨,我自告奋勇承担了主要任务。在这段时间里,我发现几个女孩子主动到美工区试着粘贴葡萄,但贴得零零散散,于是我在图书角投放了一些关于葡萄的图书和图片。这几个孩子发现了这些图书,经常来翻阅并想重新摆弄她们的葡萄图片。我参与到她们的活动中,将她们的部分作品粘贴到了她们认为合适的位置。我们的行动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兴趣,喜欢粘贴的小朋友陆续粘贴香蕉、苹果等图片,喜欢涂色的孩子则给西瓜、梨子、桃子等水果图片涂色。

因为绝大部分孩子对颜色的渐变及搭配了解不够,所以我请班上的园园妈妈下载了一些带条纹的西瓜、上浅下深的红色桃子等图片。通过反复尝试,孩子们做出了让他们自己满意的作品。

怎样让熊妈妈的裙子更漂亮呢?我准备了彩色皱纹纸,剪成大小适宜的小块,孩子们就将纸块搓成小球来点缀熊妈妈的衣裙。

怎样让熊宝宝打扮得更可爱呢?我准备了生宣纸及红、黄、蓝等彩色墨水,让孩子们用小勺舀彩色墨水往生宣纸上倒,要求孩子们等颜色洇开后再染第二种颜色,再用染好后的纸剪成熊宝宝的衣服和帽子。

该把熊妈妈与熊宝宝拼贴成一个完整的图像了。孩子们和我一起摆弄着两只熊的五官及动态。当我们一起把熊妈妈和熊宝宝拼贴出来时,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

要给熊妈妈手里挽上一条长长的拉车的绳子!我将皱纹纸剪成长条,孩子们捏住纸的两头一拧就成了,拧好的纸编成小辫子,就成了五彩斑斓的彩绳。

熊宝宝身后的脚印怎么做?我准备了大张白纸,将颜色放入托盘,根据需要把白纸划分区域,让“熊宝宝”把脚掌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印脚印,等脚印干了以后,再剪下,把它们贴在熊宝宝的身后。

经过两个星期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主题墙布置活动接近了尾声。此时,小朋友丁丁又提出要添上几只小鸟,大家表示赞同,并进行拼贴比赛。经过一番努力,几只形态可爱的小鸟飞上天空。

欣赏着自己的主题墙,孩子们又兴奋又自豪。而我也再一次感悟到,只要老师做个有心人,孩子再小也可以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托班孩子会吗教育反思 第4篇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交往范围小,人物关系少,摈除年龄特点不谈,在入园前,孩子都是“自我中心”的,教育反思:托班孩子会“分享”吗?。家里玩具随意玩,孩子是个“小霸王”。而到了幼儿园里,玩具数量有限,任何教玩具都需要轮流分享。因此,入园初期,在托班教室里时不时的发现许多玩具残骸或是发生两个小家伙你争我夺的情景也不足为奇了。

那么托班的孩子到底会不会分享?如何让他们学会分享?带着这样的问题,在托班下学期孩子们已经适应集体生活后我做了这样的尝试:

一、图书、讲故事的魅力。

以故事、儿歌的形式让孩子感受分享,他们很容易接受。通过故事和儿歌,让孩子明白“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如在故事《玩具一起玩》中,“大家一起玩,你玩一会,我玩一会。”让孩子明白了怎样分享,孩子通过故事情景感受一起玩的快乐,幼教之友《教育反思:托班孩子会“分享”吗?》。

二、游戏的乐趣。

对托班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分享的主要途径。在托班下学期可鼓励孩子进行结伴游戏,如,搭积木时你放一个我放一个,让孩子亲身体验一起玩的快乐。

三、随机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随机教育幼儿,如:好吃的好玩的和同伴一起分享。或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

四、大方的家长早就大方的孩子。

在家长会和离园时,向家长宣传“分享”带给孩子的“财富”。请家长配合,经常与孩子玩分享游戏,或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熏陶环境。

五.鼓励表扬很重要

上一篇:加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下一篇:快速处理光缆故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