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远踏板范文

2024-08-19

跳远踏板范文(精选3篇)

跳远踏板 第1篇

一、实验的对象与方法

对高二年级全体146名女同学采取随机抽取的方法,抽取20名为实验组,20名为对照组。两组实验前跳远成绩见表1、表2所示,对两组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见表3。可知两组同学跳远成绩没有明显差异,即起点基本相同具备实验条件。笔者采取对两组同学进行每周3课时每课时45分钟的蹲踞式跳远教学练习。两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练习内容都一样,基本内容是:腾空步和蹲踞式跳远技术教学2课时,4步、6步、8步、10步、12步、14步助跑跳远各练习2课时,自主步点丈量和身体素质练习6课时。唯一区别的是两组起跳踏板不同,对照组是传统的20厘米宽,实验组采用的是50厘米宽起跳踏板。

二、实验结果

经过三个月的教学练习,2010年1月19日由本校两名体育教师和6名体育特长生分别对两组同学进行跳远成绩测试。结果见表4、表5,对两组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见表6。

三、分析与讨论

(一)实验组有效跳远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在8步助跑跳远教学中,对照组同学在最后几步助跑时会出现倒小步、拉长步子,甚至踏不上板而放弃起跳。在12步助跑的教学中,笔者做了有效起跳次数统计,对照组共有效起跳52次,平均每人2.6次,有个别同学甚至没有一次有效起跳。实验组共有效起跳126次,平均每人6.3次,其中,除了老师讲解动作和整理沙坑用时3~5分钟,同学们都是排队跳远,没有明显无效起跳。可见两组同学的有效练习次数有很大差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通过教学观察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发现以下几点:1.身体素质差,助跑的节奏感不好,不稳定,害怕起跳。2.信心不足,害怕犯规,注意力过度集中在踏跳板上,经常低头看踏跳板。3.在体力充沛或者运动疲劳产生后对助跑起点的调整不够合理。4.技术动作不稳定,处于泛化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实验组的踏板宽度是50厘米,距离沙坑只有1.5米,有效地降低了助跑与起跳衔接的难度,改善了学生心理压力,对身体素质和技术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从而在一节课中提高了跳远的有效起跳次数。

(二)实验后两组同学跳远成绩有显著差异性

如表3所示,实验前对两组同学跳远成绩统计数据,其中P>0.2证明没有差异性。实验后,两组同学跳远成绩统计数据如表6所示,P<0.001证明具有显著差异性。

跳远技术分为4个环节,1.助跑,2.起跳,3.腾空,4.落地。其中,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是最重要、最复杂的,它直接影响着跳远成绩,也是国内外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研究的课题。对于没有训练基础的普通高中女同学,面对20厘米宽的踏板,要充分发挥助跑速度,合理而准确地起跳确实有些难度。实验组改宽了起跳踏板的宽度为50厘米,消除了学生紧张的情绪,改善了肌肉的神经调节,很明显助跑的速度较为稳定,踏跳有力,腾起的初速度和角度较合理,整个技术动作稳定而流畅。由此可见,增宽起跳踏板宽度有利于跳远技术的形成,提高运动成绩。

四、建议

第一,对于普通高中女同学的跳远教学,建议采用增宽起跳踏板来降低助跑与起跳衔接的难度。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信心,能更好更快地掌握起跳技术,提高练习的效果和运动成绩。

第二,学校体育教学不必严格按照竞技体育的方式进行。只要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能提高运动成绩,能培养和塑造优秀人才,都可以探讨、创新。

提高跳远运动员全程助跑踏板准确性 第2篇

关键词:助跑准确性;影响因素;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06-01

跳远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运动项目,跳远技术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全程助跑技术是跳远训练的重要部分,而助跑踏板的准确性是影响跳远稳定发挥的关键因素。准确的助跑踏板是跳远完成动作,取得理想成绩的基础。

一、影响跳远全程助跑踏板准确性因素分析

1、技术因素

(1)助跑起动方式。跳远助跑起动方式决有静止启动和行进间起动两种。静止起动是准备姿势从站立式开始,起跳腿在前,开始时速度不是很快,但步频很稳,踏板准确性较高,缺点是不利于发挥速度,还有部分运动员由于身体紧张容易倒小步。行进间起动有利于发挥助跑速度,但是在踏上标志物是容易产生误差,影响了助跑的准确性。两种助跑起动方式有利也有弊,每个运动员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起动方式。

(2)助跑加速方式。跳远助跑加速方式有平稳加速和积极加速两种。积极加速时,运动员步频快,能够很快的达到最大速度,速度型运动员一般采用。平稳加速的加速过程是一个逐渐的加速过程,由慢到快且时间长,过程平稳、均匀,在最后几步速度达到最大。

(3)助跑的节奏。在跳远训练中助跑节奏是运动员提高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关键所在也是运动员面临的技术问题。助跑没有了节奏,导致运动员经常出现倒小步或拉大步的现象,并且无法发挥速度。为了不犯规在最后踏板的几步减速,都是节奏不好所引起的。

2、心理因素。在跳远比赛中,心理因素或多或少的影响着跳远助跑的准确性。有的跳远运动员在比赛前由于紧张,身体始终无法放松,比赛时,无法像平时训练一样,助跑不敢放开步子,怕犯规,这样就影响了运动员真实成绩的发挥。

3、身体因素。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都有区别,绝对速度好的运动员能够更充分的利用向前的惯性,同时对踏板的冲击力较大,有利于发挥助跑速度,但是速度越快,踏板的难度就越大,所以要求运动员在提高绝对速度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身体基本素质练习。

4、其他因素。在跳远比赛时的气候变化、风力、风向、场地的质量和比赛时间等都会对助跑准确性产生影响。还有就是比赛经验,有的运动员平时成绩好,但是没有参加大型比赛的经验,往往发挥不出自己的真实成绩。要对不同的比赛环境进行适应练习,还有就是增加运动员的比赛经验。

二、提高跳远全程助跑踏板准确性的对策研究

1、技术方面

(1)稳定助跑起动方式和加速方式。运动员在选择起动方式和加速方式时要根据自身助跑速度、步长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跳远助跑起动和加速方式的训练方法有:首先要固定一种适合自己的起动方式,反复进行练习,保证每次起动时身体姿势一致,直到练习熟练;助跑起动的第一步对助跑稳定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所以起动的第一步迈出要稳定,准确把握,不要随意变化,可以先测量运动员的步长,设立标志固定,按一定的速度、力量、步长、步频进行练习;结合短跑进行起动方式和加速方式练习,经过反复练习,使起动方式形成习惯,并且掌握加速方式。

(2)协调的助跑节奏。“助跑节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助跑稳定性和助跑速度的发挥,而助跑最后几步是整个助跑技术的关键。助跑技术的训练应该渗透到平时加速跑和放松跑当中,体会跑的节奏感,在跑的过程当中,心里要默念助跑节奏,在跳远练习中,要把心中想的助跑节奏跑出来,使之固定,并且加强训练。助跑最后几步节奏每个运动员各有特点,练习时应设标志物,固定步长踩点进行反复练习。

(3)助跑步点的丈量与调整。跳远助跑的丈量方法很多,一般采用走步式,远调起动点,近调起跳点的方法。大的踏板误差,应该在起点处调整,小的误差,如10—30厘米的,只能在起跳点处进行调整,调整之后应固定最后几步的跑法,使之熟悉到熟练。

2、心理方面

首先要加强跳远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要想办法加强运动员集中注意力,在训练时,教练也可以采用放松技能训练,表象技能训练,模拟训练等方法来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其次要提高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理调控能力,这就要求在平时训练中,加强对未知因素的预测,并有及时的预案做出调整,使之运动员很快的适应多变的环境。教练员应对比赛中出现的运动员心理活动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心理活动做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3、提高身体基本素质

跳远比赛强度大,时间长,对运动员身体基本素质是一个挑战,以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前提,才能在比赛中游刃有余。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基本身体素质是基础,想要提高成绩,还必须提高专项身体素质练习,特别是加强速度素质的练习。在训练时,要尽量用各种手段提高平跑能力,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绝对速度。

4、加强对比赛环境的适应能力

跳远比赛现场,影响运动员的心理和技术的因素有很多,比赛的时间、地点、规模以及比赛的影响力都或多或少影响着运动员的正常发挥,因此跳远训练应适当的选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气候等多种不预知的环境下进行,还可以参加各种比赛来锻炼自身对比赛的适应能力。还有,带运动员到人多嘈杂的地方训练,组织对抗练习,可以增加运动员的比赛经验和提高临场发挥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绍英.李 闯.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的利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4

[2] 许欣烈.浅析提高跳远助跑的准确性[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3] 蒋 亮.张 轶.陈 涛.初探跳远教学中影响踏跳准确性的问题[J].科技信息.

如何提高跳远初学者的踏板准确性 第3篇

一、确定助跑起动方式,合理设计助跑距离

(一)确定助跑起动方式

跳远的助跑方式有站立式和行进间两种。一般来说站立式容易控制身体姿势和起动时蹬地力量更容易使步点准确。行进间虽然不如站立式更容易控制身体姿势和启动点的蹬地力量,但容易发挥速度,有不少高水平运动员喜欢这种方式助跑。研究证明,无论采取哪种助跑方式,助跑时不同的身体姿势(下肢部位姿势和上体前倾角度),可以影响跑进时步长增加规律的变化,导致每次踏板准确度下降。

建议:对于跳远初学者最好采用站立式助跑,能更好地控制起动时的蹬地力量和身体姿势(下肢部位姿势和上体前倾角度),进而相对容易让跳远初学者找到自己的助跑步点,提高踏板的准确度,以达到快速提高成绩的效果。

(二)合理助跑距离

助跑距离的长短是体现速度利用率和良好的起跳特征的关键,良好的起跳特征表现为身体腾起的初速度能够接近最后的助跑速度和起跳前两步节奏。实践证明:合理的助跑距离是创造良好的起跳特征的前提。

建议:由上所说合理的助跑距离我们可以根据30~100米的最好成绩来指导决定。以下是前苏联著名教练员波波夫提出的跳远助跑距离与速度大小的关系参数。

二、稳定助跑过程

助跑过程我们这里分为三个环节:起动步、加速节奏、起跳前两步节奏。

(一)起动步:

国外有关资料记载,助跑的前三步可以决定起跳准确程度;我国资料表明,助跑起动的第一步就能决定起跳的准确性。

建议:在对跳远初学者训练中一定要加强全程助跑的起跑练习,让他们逐步对第一步的蹬地力量和第一步步长形成一个固定模式。

(二)加速节奏:

获得更大速度的助跑是跳远主要目的之一,跳远初学者对步长和步频的增加控制得不好,意识上想跑得更快些获取更大的速度,结果出现频率快、幅度小导致步点错乱形成不了良好的起跳效果。据调查跳远初学者每次助跑最后10米的速度差在1秒以上,助跑失败率在60%以上。

建议:跳远初学者训练时融入一些30~40米变速练习,有助于其掌握助跑加速的规律,增强对速度的感觉。此外还要加强速度耐力的训练,速度耐力是保持高速跑的能力,因为和可能在比赛时要进行6次28~45米完整动作,体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步长、步频变化,导致步点错乱。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200~400米跑是提高人体在无氧极限状况下忍受无氧能力的最佳。因此,可以把200米跑作为跳远无氧耐力训练的主要内容。另外,经国外专家研究指出200米跑可以体现助跑节奏的特点,可以更好地获得助跑节奏感。

(三)起跳前两步节奏:

当今世界上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几乎都是采用倒数第二步大于倒数第一步的典型的传统助跑节奏,而成绩较好跳次一般后两步的步长差也较小。这种助跑节奏在我国优秀运动员中应用得更加广泛,依靠加快步频而不是增大步长来获得最后起跳速度是跳远的本身特点。

建议:结合跳远初学者自身情况区别对待,找出一个合理的起跳前两步的节奏,加以固定。例如:速度好爆发力差的运动员,可采取起跳前两步步长稍大,适当降低重心加大起跳距离,增加垂直速度的踏板节奏;爆发力好速度差的运动员可采取加快起跳前频率,继续加速的踏板节奏。

三、克服心理压力

对于参赛经验少或没有参赛经验的跳远初学者,心理压力是影响踏板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在比赛中会出现一心想取得好成绩的心理或当听到裁判读成绩时别人的成绩和自己相差不大和差距太大,出现急躁、紧张状态导致助跑过程错乱、节奏紊乱、不能形成良好的起跳特征。

建议:第一,每次训练采用自我暗示法给自己确定一个训练目标,通过训练积极地去达到目标,逐渐培养自己的自信心。第二,积极思维法,防止消极的思想干扰自己情绪,积极去回想自己踏板准确时的感觉和节奏。第三,利用转移法来解除恐惧心理,在训练和比赛中精神不要全部集中在能不能上板、会不会犯规、是不是能跳出好的成绩这些问题上,把思想转移到起动姿势、助跑节奏上,起动姿势和助跑节奏都稳定了,这样踏板自然也会准确。

四、适应各种环境

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跑道的情况、天气的状况、风向风速的不同、周围观众的气氛都会影响助跑节奏、速度、动作变化。前苏联著名教练员波波夫调查表明:在较差的跑道或煤渣跑道上和逆风条件下进行比赛,一般要比平时助跑距离缩短0.3~0.6米;在良好的条件和旺盛的斗志下进行比赛助跑距离要比平时加长0.2~0.4米。

上一篇:主要素质下一篇:福建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