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

2024-07-13

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精选10篇)

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 第1篇

一、展示目标, 明确方向

展示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任务。上课伊始, 出示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明确课堂教学任务, 为学生自主学习指明方向, 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目标一般直接写在导学案上, 当然也可以在课上通过多媒体展示, 或者写在正板左上角。本环节建议用1-2分钟完成。以《畜禽营养与饲料》中《粗饲料》一节为例, 教学目标为:1.了解粗饲料的营养特性;2.明确粗饲料的分类及其营养价值;3.掌握粗饲料加工的物理、化学方法。

二、复习提问, 回顾旧知

复习提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复习提问可以采用填空式、选择式、问答式,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自行设定。本环节建议用2-3分钟完成。以《粗饲料》一节为例, 教师可以采用问答式复习上节课《饲料的概念与分类》的内容:1.什么是饲料?2.饲料的种类有哪些?3.饲料分类的依据是什么?4.按国际饲料分类法将饲料分为哪八大类?如何编号?

三、自主预习, 先学后教

自主预习主要通过学生自主阅读, 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和预习提示, 认真阅读教材, 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 同时完成导学案内容, 并将自己阅读时产生的疑难记录下来, 然后在小组长的主持下组内交流, 梳理导学案完成中出现的问题, 并将梳理结果上交教师。本环节建议用8-10分钟完成。以《粗饲料》一节为例, 导学案设计的主要问题有:1.简述粗饲料营养的特性;2.粗饲料的种类有哪些?3.影响干草营养价值的因素有哪些?4.秸秆的氨化方法有哪几种?5.如何用“堆垛法”进行秸秆氨化?

四、合作探究, 以学定教

合作探究主要是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预设探究问题, 提前写在导学案上, 也可以把合作交流环节的生成性问题直接作为探究问题, 也可以结合合作交流环节的生成性问题重新梳理、补充、整合, 确定探究问题。首先, 各小组成员要根据问题再次认真阅读教材, 自主探究;然后, 各组成员在组长主持下, 组内交流, 合作探究。学生合作探究时, 教师要深入各组及时指导,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特别要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 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本环节建议用8-10分钟完成。以《粗饲料》一节为例, 在合作交流环节, 教师梳理整合后的生成性问题有:1.干草在自然干燥时如何避免发霉?2.玉米秸长到什么时候营养价值最高?我们附近牛场在玉米还没熟透时将玉米和玉米秸砍走作饲料是否科学?3.在冬天, 气温较低, 我们如何用氨化窖法制作饲料?

五、展示成果, 精讲点拨

展示合作探究成果、分享小组集体智慧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促进学生内化知识的重要环节, 是新课堂教学的最大亮点之一。学生通过展示成果彰显自己的个性, 表现自己的特长, 满足表现欲望, 培养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健全人格, 促进了健康成长。各小组接到教师分配的展示任务后, 要设计展示的形式, 确定展示的人员。展示的形式要尽可能丰富多彩, 或讲解, 或板演, 或实物展示, 或实验验证;或一人展示, 或两人展示, 或全组协作展示。

各小组展示时, 学生要认真倾听学生讲解, 仔细观察, 随时将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教师更要时刻关注学生发言、演示,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 或者偏离正题的发言, 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 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小组汇报后, 各小组成员对于自己听不懂的问题, 或者展示者没有讲清楚的问题, 或者自己生成性的问题, 都可以质疑问难, 将问题探究引向深入。教师要善于通过点拨、追问等方式激励学生相互质疑、争论。教师在学生相互质疑后, 对于学生通过争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或者是教学的重点问题, 要及时归纳总结, 精讲点拨, 解决疑难。本环节建议用8-10分钟完成。

六、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学生掌握了教材的知识, 获得了一定的能力之后, 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 寻找、挖掘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点, 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学以致用, 体会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增强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以《粗饲料》一节为例, 笔者在课前布置学生到养殖农户, 或者附近养殖场了解饲料的种类, 参观饲料加工过程, 向老师傅咨询有关秸秆氨化的方法, 并让学生作观察、采访记录。课上让各小组在组内交流后, 推荐代表, 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收获,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环节建议用5-6分钟完成。

七、反馈检测, 查漏补缺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练习, 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及时查漏补缺。题型可以是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探究题;设题要分层检测, 注意把握题型难度。教师要要求学生自主做题, 不得抄袭;教师公布答案, 对组批阅;组长主持, 组内交流;最后, 由组长汇报本组做题情况, 总结共性问题, 提出不足之处。教师也可以抽查学生答卷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点拨指导, 巩固新知。教师点拨要简洁明了, 不得拓展讲解。本环节建议用5-6分钟完成。

八、归纳提升, 自我评价

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策略 第2篇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策略

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要善于满足新形势下对人才素质的需要,要以生为本,针对学生的体育素质结合社会对体育教学的需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位中专学生都能激发起体育锻炼的欲望,提高体育能力。

一、教师要以生为本,与时俱进,合理制定教学策略

1.以生为本,教师要想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喜欢上体育教学

在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分析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的权利,包括选择课堂内容以及任课教师的自主权,让中专体育不仅能够成为学生增强体质的途径,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让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能够在中专体育的学习过程中体育能力得到发展。作为中专体育教师,要积极选择学生适合的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每一堂体育课,真正愿意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2.以学定教,确定教学策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中等专业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大课程改革,摒弃现有的中专体育教材中已经明显与时代脱节的教学内容,同时加进一些学生喜欢的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能够在体育课堂中有所体现,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另一方面使中专学校的学生能够实现终身体育习惯,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采用现代化教学仪器进行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体育思路

1.采用现代化教学仪器进行辅助教学,提高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现代教学仪器辅助体育教学是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体育教学也面临着冲击。教师要改变过去单凭教师口传身授的讲解方法,引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如,在篮球运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练习篮球的兴趣,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世界篮球大赛的视频,当学生在视频中看到自己喜欢的球星的时候,必将激起一腔热血,愿意投身到篮球训练当中。而一些篮球运动的动作,教师也可以在自己进行身授的情况下,播放球星运球、传球的动作,让学生在不断地模仿中提高篮球技艺。

2.教师要通过现代化教学仪器拓宽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自己的兴趣点

在中等专业学校,尽管现代学校的办学规模都在不断地扩大,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中专学校都具备训练每一种体育项目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让学生多认识一些体育项目,就可以采用多媒体录像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如学生想学游泳,但是如果学校没有现成的场地,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游泳的要领,播放世锦赛以及奥运会的游泳比赛等,让学生在教师初步的讲解中了解游泳的技巧,然后自主选择校外合适的运动场所进行游泳训练。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类运动项目,还可以拓宽教学思路,让学生喜欢上体育,热爱体育,自主强化自身体质。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积极创新运动方法

1.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挖掘自身体育潜能。中专生毕业以后大多数要走向社会进入工作岗位,而在工作岗位中更重要的是团队合作。因此,在体育课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对于学生日后是否能够顺利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合作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中专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兴趣以及体育认知层次的不同,根据同组异质以及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体育小组,让体育能力强的学生带动体育运动能力稍差的学生,让小组之间在共同交流中集体成长。而在交流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都会从同伴那里获得启发,从而调整自己的運动方式,达到提高体育能力的目的。如,在仰卧起坐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进行训练,这样既便于教师管理,又便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2.积极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共同发展,提高体育能力

中专体育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积极创新的习惯。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正常体育训练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训练,保证学生在掌握体育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拓新,积极发展能力,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真正朝着快乐型、健康型、多元型的方向发展。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特征,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让学生自主创新体育运动方式,提升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职业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

总之,在中专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生为本,结合中专学生日后的工作方向和自身拥有的体育潜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创新体育运动方式,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形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

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 第3篇

一、立足于自身资源,打造校本专业特色

从微观的角度看,每个学校都有特定的办学历史、师资储备、办学环境和发展定位。特别是办学资源,既有不同于他校的人财物等校内办学资源,又有长期形成的特定的校外办学资源。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独特的办学资源,尤其要注重学校师资队伍的特点、优势和专业发展的历史沉淀、经验积累,努力打造校本特色专业,逐渐形成办学特色。对每个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来说,这既是校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根本需要,又是建设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区域性特色专业群的前提性工作,还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有效地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二、立足于区域性需求,突出校本专业群优势

从宏观角度看,特色专业建设应立足于区域性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求,逐渐建构校本特色专业群,并追求1+1>2的整体效应。任何农村中等职业学校都不可能也没必要在专业建设上面面俱到。根据不同地区的区域性需求,在校本特色专业群的整体建设上做好文章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要把本地区的工厂、企业等相关资源作为学校发展的有效办学资源,不断完善特色专业服务本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另一方面,在发挥特色专业群建设整体优势和服务职能的同时,逐渐形成并凸显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办学特色与优势,走特色发展、持续发展的办学路子,从而实现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共同发展。

三、立足于校际联动,发挥县域专业群效能

从系统的角度看,不同学校又同处于一个动态的、联系的、发展的系统之中。特别是同一个县域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不仅在长期的工作联系中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而且在行政区划上统一归于县教育局领导,便于统筹协调管理。因此,在积极互赖的基础上,通过校际联动、资源整合、专业调整,形成县域内优势互补、互助共赢的特色专业群网络建构系统大不同于各自为阵的盲目办学方式,有利于极大地发挥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县域专业群的整体性效能。这是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由特色发展、联动发展逐步走向优势发展、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四、立足于改革创新,建立产学研联动机制

从传统观角度看,社会发展各建设主体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荣关系。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来推进自身建设和社会发展。就专业群建设而言,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既要发挥特色专业群优势,有序、有效地推进产学研相结合而服务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加强与发达地区有关单位之间的联系,积极建构跨地区之间联动机制。而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也要寻求与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动共赢的路子。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联系、交流,推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和持续发展。

以上我就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策略谈了四个方面的浅见。前两个方面侧重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校本特色专业建设及在此基础上的特色专业群建设,后两个方面是站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角度,前一个策略旨在探索区域性校际联动主要是县域内资源整合的特色专业群建设及其服务功能、途径问题,后一个策略重在建构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跨地区(国家)专业优势互补、均衡发展及其有效的联动机制。当然,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方法、途径很多。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遇到的问题不尽相同,而同一地区、同一学校在不同时期工作重点也不一样。因此,选择的策略会随着区域和时间的不同有所调整、有所差别。应当看出,上面四个方面的讨论是有所侧重,更是相互联系的。我们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建设建言献策,另一方面引起大家尤其是教育专家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的关注,尽快推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更多的良方妙策,促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摘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是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其中特色专业群建设尤为重要。从校本建设的角度看,要立足于自身资源,打造校本专业特色,突出校本专业群优势;从校外发展的角度看,要积极探索区域性(主要是县域内)校际联动、资源整合的特色专业群建设的途径和跨地区(国家)之间的专业优势互补、均衡发展运作机制。

中等专业学校加强档案工作建设刍议 第4篇

关键词:档案工作;建设;中等专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2-0088-02

1学校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概念及其作用

1.1什么是学校档案

学校档案是指学校从事党务、行政管理以及教育、教学、科研等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学校档案包括文书档案、教学档案、科研档案、财务档案、学生档案等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它具有原始性、客观真实性、信息性和知识存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

1.2什么是学校档案工作

学校档案工作是指运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对学校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它是学校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反映和维护学校历史真实面貌、为教学服务、为学校经济建设服务、为学校管理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编日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和利用服务等。档案管理业务的各个环节,实际上可以划分为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即档案基础工作和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档案基础工作为提供利用工作创造条件;提供利用工作则反映了档案基础工作的成果,同时也向基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3学校档案的重要作用

档案是第一手的原始材料,它不仅记录了历史活动的事实经过,还记录了人们在各项活动中的思想发展、社会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以及科学研究和文化艺术的创造成果。

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充分有效地开展档案工作,无论在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掌握教育工作规律方面,还是在维护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合法权益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档案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计划和管理依据,有利于学校进行科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档案可以作为学校各项工作查考的依据,有利于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三是利用档案为学校历史、理论研究和科技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为教学科研事业服务;另外,在教育竞争激烈的今天,档案在扩大学校影响力和知名度、争创教育品牌、促进学校发展、推进社会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2中专学校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

从思想认识方面看,一部分同志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较为肤浅,“重教学、轻档案”的意识还存在,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中专学校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意识不到档案对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总认为学校档案管理没必要要求得那么严格,甚至有人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有部分学校领导对档案工作也不够重视,对档案工作不理不问,将一些责任心不强、年龄偏大的人员安排在档案工作岗位上。上述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的思想认识,导致档案归档意识不强、档案证据不足,许多资料已经丢失,或者一时找不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最终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2.2档案管理方法陈旧落后

目前,中等专业学校档案工作的管理方法陈旧落后。文件立卷归档后不能够及时对其进行加工、调整与编目。这样的管理模式,致使档案管理人员无暇顾及对某些有价值的档案资料进行开发利用,而且因管理方式落后,导致在查阅档案时候速度慢、准确率低。同时,很多中等专业学校的档案管理多是进行基本的材料收集、整理与保管,没有形成主动对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编研,以便有效地提供利用服务的意识,操作上也都是传统的、低效率的手工方式,极少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工作上也只是“你查我调”,还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状态,这些都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及利用价值。中等专业学校档案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料,更是一种信息资源。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成为中等专业学校工作发展的关键。

2.3档案立卷工作不规范

档案立卷工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领导机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收集范围及保管期限表等相关内容不齐,没有形成完整的档案利用和管理体系,比如: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基础数据汇编、专题概要等。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录人不规范。对本单位自制档案资料的收集不齐,整理不规范,电子文档的挂接不全,特别是对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录入有些学校还未进行整理。

2.4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近几年,学校档案人员的学历、职称虽然都有明显提高,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档案技术人员却相当匮乏。学校档案人员受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培训力度不够。档案人员参加档案部门组织的档案培训,尤其是档案保管技术专题的培训相当有限。这些原因都明显的制约了档案管理的专业性。

3中专学校加强档案工作建设的途径

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主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工作,切不可等闲视之。搞好中专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件有利于科学育人。有利于科学管理,有利于后人且造福后代的大事,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中等专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机制。

3.1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领导重视是关键,要加大中专学校档案管理的检查与考核力度,配置专业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对管理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各中专学校要有专门的档案室或档案橱,学校也要把档案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责任负责制。

同时。确实提高和增强中专学校全体教职工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这是搞好学校档案工作的先决条件。要认真学习国家《档案法》,在广大教职工中深入进行档案法律知识的普及学习与宣传,使学校领导干部和全体师教职工都普遍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扎扎实实搞好档案工作,建立严密的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按照《档案法》的要求规范各类档案的分类、归档和管理,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2加强档案的收集和整理

中专学校档案资料的收集要全,不分巨细,悉数保存,原始的东西往往是最宝贵的东西,只有在广博的收集留存的基础上,才能所谓“取精用宏”。中专学校资料的收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人员资料。每年师生员工变动较大,中专学校要抽出专人搞好人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帮助教师建立个人档案,并帮助他们整理保存,这样不少教师,尤其是成绩显著的教师一定很重视这项工作,这必将对教职工产生不小的凝聚和促进作用。教职工个人资料每年要由教职工本人填写一次,学生情况由班主

任填写。

二是图片资料。中专学校每年要举行各类活动,诸如学术交流、岗位培训、教学观摩、来访接待、采访录相、师生奖惩及各种会议等等,这些活动都要留下珍贵的图片资料,并按年度登记保存。

三是新闻报道和论文刊发资料。这主要是指在国内外各类报纸、刊物及电视、电台上发表的图片和文字报道资料,平时要注意收集、存档。教职工撰写发表的论文资料,也要整理好编印成册,全部归档保存。

四是要撰写《学校年鉴》,按时间顺序依次记载中专学校一年中的各项工作和各类活动。

五是建立荣誉档案。这是指中专学校和师生每年获得的各类荣誉奖励,要认真建册登记,并将奖品的照片、证书的复印件及原件(师生个人的原件由本人收藏)作为资料存档。

六是非文字资料。这主要包括中专学校的校舍、遗迹、绘画、文物、歌谣及视听资料等,都要留心收集,认真建册登记存档。

3.3合理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已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中专学校档案现代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克服以往档案工作的人工操作的落后性,不断地添置现代化的设备,如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档案的缩技术、扫描技术、传真技术、网络技术及现代化的档案保护技术,使档案工作从落后的手工操作走向现代化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推进文档一体化的管理,克服学校各部门之间归档材料衔接不紧、重复劳动等问题,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文件、档案的全部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把文件信息的生成到档案信息的转化,以至档案信息的全文提供及利用实行一体化管理,让中等专业学校档案室不仅成管理部门,更是一个信息供应中心。

3.4加强人员配备,搞好档案实施

中专学校各类档案要实行统一保存和科学管理,并配备思想好、责任心强、熟悉学校工作、懂得办学规律、有较好政治素质和较强业务能力的同志负责,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档案业务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现代化管理技能”。同时,要建立健全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室管理制度、查阅制度、资料保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规章办事。此外,还要加强硬件建设,这是提高档案水平的基础,也是保障档案管理质量的最佳手段,要配备六防(防火、防盗、防潮、防光、防虫、防鼠咬)实施,确保档案材料保管安全、利用方便、管理规范。

4结束语

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第5篇

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完善,规划用地150多亩,建筑总面积72000平方米。拥有4300平方米的实训车间,30多个专业实习场所;建有锡山区公共实训基地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以及现代机械制造实训中心、现代信息技术实训中心、现代电子电工实训中心等实训中心。

学校秉承“文行忠信”的校训,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学生成才,服务企业发展,服务民生改善”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大力打造校园文化,实施全员德育,努力优化育人环境,定期举办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技能大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队伍建设,在优化中提升品质

学校以“引培”“职称”“名师”为抓手,搭建培训、竞赛等教师发展平台,引领和推动各层次教师的成长,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学校现有182名专任教师,其中特级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17人,市区级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68人,省市学科中心组成员11人,各专业高级技师、无锡市技术能手80多人;有50多名教师具有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20多名教师曾赴德国、加拿大、新加坡、英国等国家进行技能进修,80%以上的专业教师达到“双师型”标准。学校建有2个名师工作室、2个技能创新工作室;同时,还有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有25位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研究,在创建中呈现硕果




学校围绕无锡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开设了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共10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学校开发建设了“数控设备与编程”“单片机技术与应用”等5门市级精品课程。近三年来,学校有200多人次先后在国家与省级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文明风采大赛、五课教研两课评比等大赛与活动中获奖;学校两次获得无锡市参加省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师生研发国家发明专利达42项。良好的办学实绩赢得了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被授予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电子技师认定活动比赛先进单位、无锡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无锡市农村劳动力培训示范基地等20多项荣誉称号。

校企合作,在探索中实现突破

浙江省衢州中等专业学校 第6篇

学校现有五大类14个专业, 拥有工艺美术、数控技术应用、光伏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4个省级示范性专业, 有旅游服务与管理、服装工艺与设计、财务会计、学前教育等8个市级示范性

专业, 光伏技术实训基地为国家级实训基地, 机电机械实训基地为省级综合性公共示范性实训基地。

学校根据中职教育特点, 大力推行“全纳教育”理念, 接纳所有学生, 把学生的缺点当特点, 为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尊重地位。在“全纳教育”理念引领下, 以“关爱、感恩、赞美”为主题, 创建“阳光、快乐、和谐”校园, 宏观上营造氛围, 微观上个性调控,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展现自我, 感受快乐, 体验成功。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在做好全日制办学的同时, 大力开展全民职业教育, 积极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 实施“培养一人, 脱贫一家, 稳定一方”的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除全日制学生90%来自农村外, 每年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山脱贫、出库移民、失地农民、农村实用人才、企业员工素质提升等各类培训6000余人次, 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 全国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 被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 全球扶贫大会东部案例考察团、联合国反贫困政府高级研修团及“连线浙江”欧非记者团来校考察采访, 给予高度评价。推行“两单、一卡、一打造”, 即政府买单、订单培训, 发放创业绿卡, 打造劳动力品牌的培训模式所形成的“衢州经验”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提供了示范。

中等专业学校档案管理刍议 第7篇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档案工作,管理对策

1. 中等专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1.1 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

从思想认识方面看, 一部分同志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较为肤浅, 还存在“重教学、轻档案”的意识, 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中专学校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意识不到档案对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 总认为学校档案管理没必要要求得那么严格, 甚至有人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有部分学校领导对档案工作也不够重视, 对档案工作不闻不问, 将一些责任心不强、年龄偏大的人员安排在档案工作岗位上。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导致档案归档意识不强、档案证据不足, 许多资料已经丢失, 或者一时找不到,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 最终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1.2 档案管理方法陈旧落后。

目前, 中等专业学校档案工作的管理方法陈旧落后。文件立卷归档后不能够及时对其进行加工、调整与编目。这样的管理模式致使档案管理人员无暇顾及对某些有价值的档案资料进行开发利用, 而且因管理方式落后, 导致在查阅档案时候速度慢、准确率低。同时, 很多中等专业学校的档案管理多是进行基本的材料收集、整理与保管, 没有形成主动对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编研, 以便有效地提供利用服务的意识, 操作上也都是传统的、低效率的手工方式, 极少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管理, 工作上也只是“你查我调”, 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状态, 这些都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及利用价值。中等专业学校档案不仅仅是一种历史资料, 更是一种信息资源。因此, 更为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成为中等专业学校工作发展的关键。

1.3 档案立卷工作不规范。

档案立卷工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领导机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收集范围及保管期限表等相关内容不齐, 没有形成完整的档案利用和管理体系, 比如: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基础数据汇编、专题概要等。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录人不规范。对本单位自制档案资料的收集不齐, 整理不规范, 电子文档的挂接不全, 特别是对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录入有些学校还未进行整理。

1.4 收集资料不够完整。

外出参加会议的人员不会主动把会议文件交给档案人员归档, 而档案人员对学校外派人员参加会议的情况不了解造成了会议文件未能及时归档。某些教师对教学档案的归档持抵触态度, 认为教案、自编讲义等材料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属于私有财产, 若经档案部门归档后就会成为公有财产, 容易抹杀个人的成绩, 并且再利用时借用手续繁琐, 还是自己保管放心、方便。

1.5 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近几年, 学校档案人员的学历、职称虽然都有明显提高, 但既有理论知识, 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档案技术人员却相当匮乏。学校档案人员受各种客观条件限制, 培训力度不够。档案人员参加档案部门组织的档案培训, 尤其是档案保管技术专题的培训相当有限。这些原因都明显地制约了档案管理的专业性。

1.6 硬件设施不达标。

有的不具备最基本的保管档案的通风、防潮、防霉、防盗、防火条件要求, 档案材料随处散放, 造成极大隐患。档案保管设备不齐全, 大部分学校档案保管箱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购置的, 个别学校仍用木头箱, 很不规范, 影响保管和使用效果。

2. 加强中等专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机制。

提高和增强学校全体员工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是搞好学校档案工作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档案法》, 深入进行档案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 使领导干部和全体师生员工都认识到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 树立和增强全民的档案意识, 坚决杜绝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实用主义短期行为。扎扎实实地搞好学校档案工作, 建立起严密并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 按《档案法》要求, 规范各类档案的分类、归档要求和管理办法, 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其次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主要领导应亲自过问档案工作, 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 促使学校档案工作跟上当今新形势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要按上级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 建立综合档案管理机构, 集中统一管理全校的文书、教育教学、设备、基建、会计、学籍、团队等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各职能部门均应确定一名兼职档案工作人员, 负责收集和职能管理本处室的档案资料, 形成档案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以保证学校的各种资料齐全完整。

2.2 加强人员配备, 搞好档案实施建设。

为了不使那些奠基性材料缺失, 学校教学档案要实行统一保存和科学管理, 首先要配备一名思想好、责任心强、熟悉学校工作、懂得职教办学规律、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业务能力的同志来负责, 健全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室管理制度、查阅制度、资料报关保密制度, 严格按规章办事。其次, 硬件建设是提高档案水平的基础, 同时也是保证档案管理质量的最佳手段。要专门设立档案室, 教学档案按文书类、教学类、学籍类、声类分别设橱, 配备六防 (防火、防盗、防潮、防光、防虫、防鼠咬) 实施, 确保档案材料保管安全、利用方便、管理规范。

2.3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也是现代档案工作的基础, 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首先观念现代化, 即要正确确立中等专业学校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这一重要观念。其次在具体管理上要与时俱进, 要正确确立中等专业学校档案管理的理念, 制订一整套科学严密的与现代化管理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最后, 档案管理中实现技术现代化, 即采用计算机、传真机和信息检索终端等现代化办公设施, 收集、处理、传递档案信息资料, 提高档案的服务质量。

2.4 加强档案的收集和整理。

学校档案工作应坚持“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 着重收集本单位形成的文件材料, 上级针对本单位制发的文件材料, 本单位公务活动形成的重要会议材料、协议书、劳动工资等方面的材料。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后, 要根据不同门类、不同载体按年度、类别分别整理归档。

建立健全学校档案, 实行档案管理, 有利于对学校的正确评估, 有利于对教师和学生的全面考核, 有利于查找和使用历史资料, 有利于学校进行科学管理, 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只要努力把学校档案建好、管好、用好, 就一定能把学校办出成绩, 办出特色, 办出水平。

3. 结语

浅析中等专业学校的财务管理 第8篇

一、中等专业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 认识上存在不足

目前, 一些中等专业学校依然按照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 片面地认为向财政要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财政不给钱就不能办事, 而不是转变观念, 想办法生财, 而是紧盯财政要钱。特别是在当前财政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 给财政带来很大压力。一些中等专业学校国有资产疏于管理, 投资不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闲置资产未得到合理利用, 未满正常使用年限而提前报废转让, 有些资产不入账, 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问题仍然存在。

2. 财政监督不到位

随着财政支出改革的深化, 财政预算管理和各中等专业学校财务活动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会计集中核算不完善的地方日益凸现。从监督时间上看, 仍以事后检查为主, 缺乏事前、事中监督;从监督方式上看, 表现为突击性、专项检查多, 日常监督少;从监督覆盖的内容上看, 对某个单一事项或环节检查多, 对全方位及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少, 不能对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

3. 财务制度不健全

财政部在1996年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 对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中等专业学校财务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原始凭证审核不严、不合规发票得以报支的现象随处可见。记账不规范、违反会计制度的问题也是屡见不鲜, 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二是内部控制执行欠缺。有些虽已制定其中几项制度, 但在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 使这些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4.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有的中等专业学校现职会计人员不具备《会计法》规定的任职资格。《会计法》规定,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据统计, 我国多数的财会人员任职资格不符合《会计法》的要求。同时, 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再是一人一摊工作, 而是应该做能文能武的多面手。因此, 进一步提高中等专业学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5. 资金使用混乱

目前, 专项资金管理在体制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 对专项资金把关不严, 供应范围过宽。由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在核拨专项资金前, 有些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 使得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 使用范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缺少“度”的限定。另一方面, 在资金分配上存在严重的随意性,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施行。

二、中等专业学校财务管理改进的对策

1. 体制改革方面

(1) 实行分类管理。目前, 财政专项资金在财政资金中占有一定比例, 涉及项目较多, 必须实行“分类管理, 专款专用, 统一结算”的管理模式。分类管理, 即根据专业资金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类别, 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

(2) 严格履行借款合同并重申不准职工借支的规定。今后, 中等专业学校之间, 一般不应发生借款业务, 特殊情况需要借款的, 应履行借款合同, 依法借贷。同时, 财政部门应重申不准职工借用公款。还要进一步明确:中等专业学校的各项资金都归政府所有, 由政府财政部门统一支配。

(3) 明确预算外资金的性质, 彻底打破“两权”不变的格局。国务院相关规定已明确指出:“预算外资金是财政性资金, 不是部门和单位自有资金, 必须纳入财政管理。”这充分揭示了预算外资金的性质, 是一种依托国家政权、以政府为分配主体的财政性资金, 突破了过去“两权”不变的格局, 重新把所有权归还国家, 管理权归还财政。

(4) 逐步实行票款分离制度, 从源头上堵塞漏洞, 防范腐败。实行票款分离制度, 就是实行“立项、收费、支出、稽查”诸权分离机制, 执法单位有权开票, 无权收费, 开票多少与其正常经费不相挂钩。中等专业学校应缴款项及非财政拨付取得的各项资金, 必须严格按规定上缴, 实行“票款分离”、“收支两条线”管理, 使其统一纳入单位综合财务收支计划, 统筹安排, 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5) 取消单位收入过渡户, 确保预算外资金全额上缴财政专户。对预算外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 是搞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前提。取消各单位收入过渡户是保证预算外资金全额上缴财政专户最有效的办法。

2. 建章立制, 严格执行

(1) 加强财务制度建设, 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一是综合性的管理制度, 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二是单项的管理制度, 如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等管理制度。三是相关性的管理制度, 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从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 做到有章可循, 以堵塞漏洞, 节约资金。

(2) 强化开支预算性, 合理安排项目经费。首先, 确保人员经费开支;其次, 保证必要的办公经费需要;再次, 按照轻重缓急安排其他项目的开支。预算制定后, 必须严格执行, 防止前紧后松, 保证预算的有效性。

(3) 严格经费支出管理, 杜绝挥霍浪费现象。一是建立严格的经费开支审批制度。对于每项开支, 都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权限审批后方可报销。二是制定严格的经费开支报销程序。每一笔开支都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票据, 并附有关批件, 由经办人员负责签字, 财务人员审核, 领导审批后才能予以报销。三是统筹安排使用各项经费。四是加强经费开支的事前监督。五是健全单位财产物资的管理。

(4) 对原始票据的源头管理。一是要逐步完善管理制度, 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二是对确需使用普通票据的单位、个体组织备查;三是有关职能部门应尽其职, 加大执法力度, 对原始票据实行稽查制度。

(5) 规范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一是单位内部必须建立严格的内部财物管理制度, 责任到人, 建立健全账簿记录, 做好会计基础数据的建档立制工作;二是严格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 于年终结账前, 对单位的各种暂存、暂付、借入、借出的往来款项, 需严格按照“严格控制、及时清理”的原则, 分类清理。

3. 加强监督, 责任到人

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 第9篇

入选理由 是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重要依据,从内容上充分彰显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和突出实践的职教特色,从体系上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基本要求和成长方位,对教师成长必将起到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对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主要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履行职业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基本理念包括,“师德为先”,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学生为本”,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有所长,全面发展;“能力为重”,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终身学习”,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分为15个领域,细化为60个条目。实施要求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

论中等专业学校的基本乐理教学 第10篇

乐理即音乐理论, 广义上的乐理包括两个方面: 音乐技术理论和音乐学理论。基本乐理课程是最基本的音乐理论课程, 是所有音乐专业都必须学习的必修科目, 同时也是各种各类音乐院校入学必考的科目之一。实际上, 基本乐理课程就相当于入门级的“音乐基础语法”。

乐理课之所以作为学习音乐的基础必修课程, 是因为它与专业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并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支撑作用。可以说, 不懂乐理知识就无法深刻理解和领会音乐作品, 更不能准确细腻地表现音乐作品。因此, 学好基本乐理知识, 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音乐修养、增强音乐理解力, 而且对进一步学习和声、曲式、复调、配器、歌曲创作等课程都会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基本乐理教学

虽然基本乐理属于音乐范畴, 但由于它是音乐基础理论, 难免会显得抽象和枯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 不但难以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还会让学生感到乏味, 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必须采用有效教学方式, 因材施教, 灵活处理不同教学内容,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采用重复和复现方法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 H. Ebbinghaus) 的人类记忆遗忘曲线原理, 人们对所记忆事物总是遵循一定的遗忘曲线, 即学习之后即开始遗忘, 而且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 以后逐渐缓慢) 。学习基本乐理就像记忆英语单词一样, 学习之后需要多次重复和复现来加深记忆。比如, 第一天记忆30个英语单词, 第二天把这30个单词再记忆一遍, 隔3天再浏览一遍, 接下来间隔一两周再浏览一遍, 以不断重复和复现来刺激并加深记忆, 以达到完全记住的效果。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具体运用到基本乐理教学过程中, 就要求在学习需要记忆的基础知识部分后, 第二天上课时, 教师要带领学生或让学生对前一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和重复, 隔几天进行再次复习和重复, 以后每隔一两周时间再进行复习和重复, 以巩固和加深所学基本乐理知识 ( 如演奏记号、省略记号、速度用语等) 。

此外, 对于基本乐理教学中需要动脑计算的内容, 则可以让学生多做题目练习以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比如, 大三和弦是由一个大三度加上一个小三度构成的, 关于这一点学生都是知道的, 但如果仅停留在字面理解, 而不去实际练习, 就会很容易出错。对此, 教师可设计“以C为根音构成大三和弦原位”“以D为三音构成大三和弦原位”“以E为五音构成大三和弦第一转位”等这样的题目, 让学生练习, 以达到记忆和熟练掌握的目的。

2.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学习基本乐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初始阶段, 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仅是感性方面的, 并不具有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变“静”为“动”, 使“无声”变“有声”, 才能提高学生兴趣,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 基本乐理中的五线谱、音名与唱名等, 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 教师可以运用Encore软件将各音组与大谱表的对照图, 让不同音符 ( 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 处于大谱表的不同线和间的位置, 制成声像并茂多媒体教学软件。这样, 只要用鼠标轻轻单击不同线间的不同音符, 就会出现该线、间音符的音高和时值, 而该线、间的名称与音符的音名与唱名也会同时出现。通过运用这种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不仅将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具体、简单、直观, 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基本乐理的兴趣, 有助于有关知识的掌握, 并为以后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内容打下了良好的乐理基础。

3. 基本乐理应与其他专业课程有机衔接。鉴于基本乐理课程是音乐课程中最基础的一门课, 因此, 基本乐理应以全面的知识构架与其他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衔接。

我们知道,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因此, 在学习基本乐理课程时, 如果教师将其与视唱练耳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必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学习五线谱记谱法时, 可以通过视唱教学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各种基本音符与附点音符的时值等。在学习音程时, 通过视唱教学, 让学生体悟和掌握大三度和小三度, 以及大三度与小三度音响上的差别, 并懂得音程所产生的音响效果, 以便在将来的创作实践中能够用不同的音程恰当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4. 基本乐理教学应与生动具体的音乐创作实践相结合。在基本乐理教学中, 针对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 将乐理教学与简单的音乐创作实践相结合, 将声音听觉融入到乐理教学中, 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在学习一定乐理知识后, 为了巩固和应用乐理知识,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实践能力, 让学生通过具体音乐加深对乐理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很有必要让学生根据学习的乐理知识进行音乐创作实践活动。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了有关基本乐理知识后, 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音乐语汇, 培养了一定的调式感, 具备了一定的视唱能力, 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将音乐创作实践引入乐理知识教学中, 使基本乐理知识教学与音乐创作实践活动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比如, 在学习“节奏与节拍”时, 如果教师只讲述概念, 学生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 就难以真正明白、掌握和区分各种拍子。试想一下, 如果一个学音乐的学生仅能用语言来阐述“节奏与节拍”, 但却无法从听觉上去分析和辨别“节奏与节拍”, 那将是非常悲哀的事情和失败的教学。此时,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设计一些不同类型拍子的“视唱练习”, 让学生在唱与练中体悟和领会各种拍子, 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 在中等专业学校的基本乐理教学中, 也可以让学生即兴创作简短的旋律, 培养学生音乐感悟能力。比如, 从日常生活的情感人手, 让学生对喜、怒、哀、乐进行情感表现, 因为情感表达往往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在学生即兴创作时, 可以先从旋律表达的情感开始, 即先感性, 后理性。教师可以通过下面的启发问题诱导学生:

教师: 表现奋发向上的情绪用什么样的旋律?

学生: 上行旋律。

教师: 表现低沉哀怨的情绪用什么样的旋律?

学生: 下行旋律。

教师: 表现激动、愤恨、疯狂等情绪用什么样的旋律? 学生: 跳进旋律 ( 即广音程旋律) 。

教师: 表现细腻委婉、轻声漫语等情绪用什么样的旋律?

学生: 平稳旋律 ( 即狭音程旋律) 。

尽管在初始阶段学生的即兴创作还比较粗糙、稚嫩, 甚至还不时出现不合规范的旋律和创作手法, 但毕竟学生已经开始主动学习、创作和探索了, 教师要及时引导, 尽量鼓励和鞭策, 以免将学生的创作冲动扼杀在摇篮里。必须清楚,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培养的不是培养作曲家, 而是培养学生开动脑子, 积极思考和积极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摘要:基本乐理课程是音乐学习的基本课程和必修课程, 对其他音乐课程和音乐技能的学习和发挥, 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在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教学中, 应充分重视基本乐理教学, 采取多种教学措施和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基本乐理教学实效。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基本乐理,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重光.基本乐理通用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陈春轩, 一龙.基本乐理教学改革初探[J].民族音乐, 2009, (06) .

[3]杨会章.浅谈对基本乐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新报, 2011, (09) .

[4]杨如庆.浅谈基本乐理教学中的难点解决[J].大众文艺, 2012, (07) .

上一篇:双巷掘进技术下一篇:珍珠鸡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