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植物实验改革

2024-07-03

开放性植物实验改革(精选11篇)

开放性植物实验改革 第1篇

2012年, 教育部结合国际背景, 推动实施“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1]。师专院校主要是为小学输送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小学教师, 为积极推动基础教育改革, 促进小学教师全面发展, 我校也制订了旨在培养小学卓越全科教师的人才培养计划。师专的实验课程主要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2], 多数都是验证性的实验, 很多同学初高中阶段曾有所涉猎, 所以兴趣缺乏, 教学效果较差。师专实验内容的难度、实验材料和方法的选择等成为制约实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建立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 实施科学管理。

1 实验教学方法灵活

在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制定严密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要求全体同学参与, 学生自主分组, 一般每组4人。开学初, 教师将实验计划告知, 每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实验材料, 尽量选择符合本地地域特色的植物。学校开放一间实验室, 作为学生的自主实验基地。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 查阅资料, 也可以向老师咨询, 按照自己的设想来做实验。

2 实验内容重组

2.1 教学理念

植物的一生要经历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 而这些过程一般都是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就发生了, 所以我们无法真正地体验到生命的奇迹和实验的魅力。植物系列实验就是从种子的萌发、成长、缺素症状的识别, 开花到结果等实验内容以一种实验材料进行[3], 让学生感受生命所经历的过程, 体验实验的乐趣。

2.2 实验材料

饱满的黄豆种子50粒, 花生种子10粒, 培养皿, 烧杯, 矿泉水瓶, 干净的石英砂, 软尺等。

2.3 实验步骤

2.3.1 种子萌发

(1) 分别取10粒花生、黄豆的种子, 放到盛有200 ml水的烧杯里, 浸泡10 h。

(2) 将种皮剥开, 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内部的结构。注意: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包括胚芽、胚根和子叶。胚是有生命的, 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3) 把剥开后的花生种子放在铺有棉花的培养皿里, 注意保持棉花的湿润, 持续观察种子的变化, 并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表1。

2.3.2 种子萌发的条件

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可知, 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阳光、适当的水分、足够的空气、适合的温度等[2]。

(1) 种子发芽需要水。

(1) 将种子分成2组, 一组给水, 保持湿润, 称为实验组;另一组不给水, 保持干燥, 称为对照组;分别把5粒黄豆种子放在铺有棉花的培养皿, 标记为1号、2号, 1号滴水, 并保持湿润, 2号不滴水, 保持干燥;

(2) 观察种子的变化, 并记录在表2。

(2) 黄豆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空气。

(1) 将种子分成2组, 一组暴露在空气中, 称为实验组;另一组用白色的塑料袋封闭, 称为对照组;分别把黄豆种子放在铺有棉花的培养皿, 标记为1号、2号, 并保持棉花的湿润;

(2) 观察种子的变化, 并记录在表3。

2.3.3 成长的观察

种子萌发之后成为一株幼苗, 用软尺每天测量并记录幼苗的成长过程, 将结果记录在表4。

2.3.4 缺素症状的识别

(1) 按照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配置表称取各种营养素[4], 各溶于1 L蒸馏水, 分别配制大量元素及铁贮备液, 移入广口瓶, 贴上标签备用。

(2) 配好以上贮备液后, 再按表5配成完全培养液或缺乏某元素的培养液。

(3) 选取成长1周的黄豆苗。

(4) 培苗:将矿泉水瓶口减掉, 剩下大约10 cm。在矿泉水瓶内装入一定量的石英砂, 选择生长一致的黄豆幼苗, 小心地移植到各种缺素培养液中。移植时注意不要损伤根系。

(5) 取4个矿泉水瓶, 分别装入配制的完全培养液及各种缺素培养液90 ml, 贴上标签, 写明日期。使整个根系浸入培养液中, 在瓶内覆盖一层石英砂, 装好后将瓶放在实验室温暖的地方培养, 培养液每隔一周需更换一次, 每隔一天观察记录。

(6) 连续观察2周, 在表6记录实验结果。

2.3.5 植物开花

第5周开始, 将矿泉水瓶中的石英砂倒出, 填进肥沃的土壤, 所有小组的黄豆苗都放在实验温暖的地方, 每天浇水, 软尺测量并记录。一直到黄豆开花, 开始记录花的颜色、传粉的方式、花的结构、花期是多长等, 将结果记录在表7。

2.3.6 植物结果

黄豆花凋谢后, 需要每天原先开花的部位有什么变化, 记录在表8。

3 教学效果

通过每学年每学期的教学反馈, 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在这种系列实验中得到思维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 尤其是掌握了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实验的设计, 了解了植物的生命周期, 为小学教学形成了铺垫。

4 结束语

师专的学生多数逻辑思维能力不强, 其实验设计方案杂乱无章, 毫无条理性;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实验方案经常词不达意;实验生硬死板, 灵活应变能力欠缺, 实验设计方案往往生搬硬套, 没有自己的想法[2]。开放实验室之后, 在教师的引导下, 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 兼顾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小学实际情况, 使未来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明显提高。

摘要:为积极推动基础教育改革, 促进小学教师全面发展, 卓越全科小学教师培养成为热点。师范专科学校专门培养未来的小学教师, 实验教学可提高其综合素质。师专实验教学一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实验内容的难度、实验方法的选择等限制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本论述以开放式实验的理念, 从实验内容的安排, 实验材料的选择及实验方法的确定等方面阐述提高师专实验教学的措施及成效, 为进一步提高师专教学质量提供帮助。

关键词:全科教师,开放式实验,实验课

参考文献

[1]毕景刚.“卓越教师计划”之背景、内涵及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 34 (11) :33-35.

[2]吴小霞, 周南.专科生科学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29) :85-86.

[3]胡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 (3-6年级) [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5.

开放性植物实验改革 第2篇

植物生理实验课教学的改革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植物生理学课程是我校面向本科生开设的专业主干课,总学时数为108个学时,其中实验课为36个学时,以往实验教学中,验证性的.多,结合生产的少;室内实验多,田间实验少.按常规的每周2节课学时,因受时间和条件限制,很多实验学生往往无法从头到尾亲自动手完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独立工作,为此,我们对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

作 者:江月玲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006刊 名:植物生理学通讯 ISTIC PKU英文刊名: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年,卷(期):42(2)分类号:Q94关键词:

GIS专业开放性实验改革研究 第3篇

【摘 要】本文从研究开放性实验与GIS专业人才培养关系的角度,提出开放性实验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并针对如何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设计开放性实验以及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开放性实验 GIS专业 人才培养

一、前言

GIS(地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更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我校GIS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多个行业内从事与空间位置有关的地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应用以及软件系统开发、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由于该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需要安排更多的实践教学,但总的学时是固定的,除去理论课的学时,留给实践课的时间远远不够;而实践课能更高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故实行开放性实验能迫在眉睫。

二、建立开放性实验的意义

(一)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通过GIS实验课的训练,可以让学生从总体上对GIS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在初步掌握GIS应用方法的同时完善知识结构。

(二)增加学生就业机会

以GIS专业人才将来的就业岗位和发展领域为指导,将教师的科研、生产项目纳入到开放性实验项目的选题中,或以假定的工程项目为实验目标,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培养创新性人才

实行开放性实验教学,从根本上解决了实验学时相对不足的问题,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实验;通过教师启发式引导,学生自己实践,由浅入深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此举还有利于师生之间教学信息的反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

GIS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对传统专业课程的改造,把最新的应用技术课程引进课堂,可促进学科的发展。GIS实验室的建立也是对传统的地理实验手段的改造,将传统的各自孤立的基础实验变为综合性实验,更贴近实际生产应用。

三、GIS实验开放的含义

(一)内容开放

在常规的实验中,由于学生在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他们对实验内容的需求不尽相同,这要求我们在设计开放性实验时要对实验内容进行开放,在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性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自主地、有创意、有目的地选择实验内容。

(二)时间开放

对学生实验时间不限制,由学生自己联系实验室指导老师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或找实验室仪器管理员借还实验仪器自己实验。

(三)地点开放

由于GIS专业的实验主要以计算机软件上机为主,所以学生既可以在专业机房进行实验,也可以在宿舍或家里进行实验,教师定期指导即可。

(四)人员组合开放

在实际操作中,有意识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组成若干实验小组,这种小组根据实验的需要,可散可合,灵活机动,允许跨班级组合,可以让不同层次、特点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相互激励,取长补短。

四、进行开放性实验的主要课程内容

本校开设GIS原理、GIS开发、WebGIS等十几门GIS专业课程,而随着空间技术、网络信息等技术的发展,GIS与这些学科的交叉、边缘领域将成为发展的新兴产业。所以开放性实验可以围绕多途径空间数据的获取、新数据库技术在GIS数据库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的三维可视化以及地理信息的网络发布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设计。

五、GIS开放性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一)打好基础,循序渐进

GIS所处理的是具有几何特征和属性特征的空间数据,图形数据一般采用专用格式进行表达和存储,而属性数据大多采用数据库进行管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应预先学习基础理论,掌握多种数据的采集手段以及相关软件的操作。因此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这些要求,同时考虑到这些课程的难度,循序渐进,实现GIS的可持续发展。

(二)GIS实验安排应当实习与见习相结合

具有一定地学知识的学生可以在GIS支持下,根据模型模拟自然过程的演变或思维过程的结果,取得预测或“实验”的结果,选择优化方案,并且能够避免错误决策带来的损失,要經历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才能逐渐掌握其中的规律。这种穿插式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资源共享

随着专业的发展,土木、经管、计算机等专业也应开设GIS课程,当然深度可以适当降低,这部分学生的实验与实习课和GIS专业学生的实验共同安排,统一规划,各专业穿插使用实验室,可以避免实验室的重复建设,达到资源共享,优化配置,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

(四)应用远程教育

GIS技术的发展要求专业人员必须不断地更新和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保持专业优势,这不仅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需要进行的,而且应该是终身的,互联网上的GIS教育为学生在校期间,尤其是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为学生提供网络服务,也是GIS实验室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六、总结

开放性GIS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计算机的软硬件的支持下,教师和技术人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GIS技术应用水平,形成教师及技术人员的良好梯队,发挥团队精神,才能培养合格的有专业特长、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汤国安,赵牡丹.GIS[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开放性植物实验改革 第4篇

近年来我校提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对材料力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为该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根据我们多年从事材料力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经验, 对该实验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研究和探索。

一、材料力学实验独立设课、改革实验考核

1、材料力学实验与理论课分开, 独立设课

材料力学实验与理论课分开, 独立设课。这一改革举措能提升实验教学的地位, 能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要性的认识, 也便于实验教学的考试和管理。能为开放性实验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更能加深学生对材料力学理论课程学习的深刻认识。

材料力学实验项目的设置, 一方面要满足材料力学课程教学, 另一方面要更注重学生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修订原来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增加匹配的实验课时, 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保留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压缩试验、扭转试验、梁的弯曲正应力测试、弯扭组合变形主应力的测定这几个常规的材料力学实验项目之外, 还可以新增材料的弹性常数测试、叠合梁力学性能测试等实验。

2、实验考核成绩的评定

为促使学生重视课堂实验, 课前能够认真预习、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及方法, 实验结束后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实验考核需多元化。改革以往以实验报告定成绩的方式, 材料力学实验成绩的评定由实验考勤、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实验技能考核四部分组成。在实验成绩评定考核中, 实验考勤可以督促学生不缺课, 认真对待实验课。同时需制定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课前需提交预习实报告, 可以督促学生预习, 加深对实验的印象。实验时的原始记录需有教师签字认可, 以避免出现雷同的实验报告。加强实验技能的考核, 考核的内容以基本层次实验和综合实验为主, 重点考核的是针对学生对实验理论及常用仪器的掌握程度、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每项实验内容提出考核的要求, 包括设备的基本操作、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 同时对实验基础知识的问题进行回答。

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实验成绩不仅要充分体现在学生实验的全过程, 而且应该是动态的和全方位的, 同时又应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一个载体。

二、改革实验教学手段

1、完善实验教材

实验教材中加入实验内容与工程背景的联系, 充分发挥挖掘课本中理论知识羽实验的结合点, 加强实验的设计性和探索性教学, 详细阐述实验室的实验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对同一实验项目尽量提供多种实验方法的介绍, 进行比较。做到厚基础、重实践、易自学、引思考。使得学生能在实验前更好的预习和了解, 为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提供有力的保证,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创新。

2、改造更新老设备, 提高实验的检测手段

实验教学设备需体现出实验技术的自动化与现代化, 能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 增强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激发学生在试验中探求力学规律的热情。设备配台套数需满足合新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开放教学的需要。

3、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实验前预习的重要性, 制定材料力学实验预习报告, 布置学生在实验前事先看实验指导书预习, 上实验室网站上看虚拟仿真实验, 填写实验预习报告, 让学生发现问题, 带着问题来上实验课, 鼓励学生自己思考,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实践、去解决问题, 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 再与老师规定的方法相比较, 讨论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提高学生动手的信心, 从实验中寻求答案。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去分析, 解决问题, 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

在材料力学实验课堂上采用多媒体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 利用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手段, 将低碳钢和灰铸铁的拉伸变形、压缩变形、扭转变形等一些抽象、枯燥的概念通过动画等形式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便于理解, 激发思维。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大量形象生动的工程背景实例, 增强实践性教学内容, 扩展学生知识面, 能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建立开放的实验教学平台,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建立网上实验室教学平台

在学校网站上建立实验室教学平台, 平台上对各实验室进行相关的介绍。把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课件、每学期的实验课安排表等相关内容都挂出。建立开放管理系统, 保证学生网上预约时间、选择项目、成绩管理, 保证为实验教学提供在线实验预习、模拟实验、实验讨论、提交报告及试验考核等优化的实验教学资源, 方便开放性实验的开展。

2、开设大学生创新性设计性实验

由老师提出选题, 有能力的学生申请做大学生创新性设计性实验, 实现实验室开放。由学生自行制定实验方案, 教师对实验内容的可行性严格审查, 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需独立完成整个实验并写出实验总结或体会, 教师在最后总结时进行讨论和评述。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3、组织参加各项力学竞赛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力学学科竞赛。

经过我校这几年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实践检验, 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获得了一定的成果。我校修材料力学学科的学生申报的大学生创新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中, 《多跨叠合梁承载特性实验研究》获校级立项项目, 《钢-铝合金叠合梁振动特性测试与计算分析》获省级立项项目, 《残积土、坡积土边坡锚杆加固系统水稳定性实验研究》获校级重点项目。2010年1月, 我校学生参加第三届中南地区 (六省)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竞赛, 获优秀组织奖、优胜奖;2010年4月, 我校学生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 获得三等奖;2010年6月, 我校学生参加中南地区第三届结构力学竞赛获二等奖两名;2010年7月, 我校学生参加湖南省第六届力学竞赛材料力学竞赛获三等奖三名;2010年12月, 我校学生参加湖南省四届结构模型竞赛, 分获一等奖、二等奖;2011年7月, 我校学生参加第七届湖南省大学生力学竞赛“材料力学”竞赛, 获一等奖一名, 三等奖三名;2011年8月, 我校学生参加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获三等奖一名, 优秀奖两名。

四、开放性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探索

实验室开放是以学生为主体, 内容多样, 时间灵活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需要, 是学分制管理模式的需要。实验室开放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提高投资效益, 而且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室开放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实验室开放的具体形式划分为:计划内教学实验项目开放型、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型、学生科技创新型、自选研究课题型和对外有偿服务型。由于近几年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实验室的面积、实验教师的数量与学生人数严重不匹配。我校真正实施了开放的仅限于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型、学生科技创新型和对外有偿服务型。在对外开放实验的探索中, 我校的实验室开放教学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开放实验

室对实验师资队伍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有能够把握科学发展方向, 不断研究开发新的实验项目, 保证高水平实验教学的学术带头人;需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 能够指导综合性、设计性及学生自拟题目实验, 并能将教学科研成果及时充实到实验教学内容中的实验指导教师;需要有进行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仪器设备的常规维护的管理人员。同时, 这些人员的数量需满足开放式教学的需要。

2、开放实验室对实验仪器设备及环境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

实验仪器设备的组数要满足开放性教学的需要, 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低值易耗品的补充能够及时提供保证。还要有足够的实验场地保证容纳一定数量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实验室网站上要具有完善的开放管理系统, 为开放管理提供简捷有效的服务。

3、学校领导及管理部门对实验室开放的支持和相应保障机制健全完善。

学校领导从思想上重视实验室开放, 对开放实验室在仪器设备的购置及维护、实验队伍的培训与人才引进等方面要大力支持, 保证措施有效, 资金到位。校实验室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引导、扶植开放实验室的建设, 保证实验室开放健康发展。

结束语

在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中, 通过改进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和实验内容,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改革实验课的考核方法, 加强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建设开放性实验室, 增加学生操作技能、创新和科研开发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大学实验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红旗:《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5, (4) 。

[2]刑海燕、鄂毅男、罗敏:《工程力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多层次培养》, CEPE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0) 。

[3]杨茹萍、冯平鸽、杨民献、林刚:《改革材料力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室科学, 2007 (1) 。

[4]张寒、涂廷亚:《小议高校实验室开放的几个条件》,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3 (12) 。

开放性植物实验改革 第5篇

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石并结合统计学、数学而产生的计量经济学从其诞生到现今短短几十年所发展完善的一系列实证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经济与管理类各学科理论与实际的研究中,成为指导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证工具。计量经济学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理论教学具有强烈的专业性、针对性。在理论教学中,包含着建立在经济学理论上的大量数学公式推导,各类统计量的选取与设定,繁杂的数据演算,复杂的模型参数计算与检验。但当在实际中面对着大量的数据进行参数估计时,理论教学方法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论算法便很难解决冗杂的数据运算问题,限制了学生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类经济计量统计软件应运而生,为以理论课程为指导的实践课程的开展提供了硬件支持。而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与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新世纪人才的实践动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充分认识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计量经济学自身集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三大学科于一身,有着其专业性和一定的难度,内容偏向于数学、统计学方法和推导的介绍与讲授,其核心便是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所倡导的建模、参数估计、检验等一系列方法的具体过程。但是这会使广大低年级本科学生感觉其内容深奥、晦涩难懂,在实际解决问题时不知从何处下手应用所学知识,极大影响其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实验教学却缺乏重视,认为实验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验证理论教学中的方法与结论或者只是单纯的软件使用方法介绍。笔者认为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是将复杂的理论、繁琐的数学推导、高深的统计量具体化、形象化;在实际操作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将计量经济学中的“为什么”变为“是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培养学生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逐步解决问题的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掌握计量经济学从建模、数据收集整理、参数估计、检验、模型修正、预测直到政策评价的完整意义、结构和步骤。在此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用具体形象的结果掌握一系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理论计量和应用计量的完美结合。因此,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绝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实验教学模式僵化,难以满足不同层次需要

1、教学模式僵化。目前,计量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验证式实验教学模式为主,通常采用先讲授后实验与边讲授边实验两种教学方法。对于先讲授后实验这一方式,徐占东等学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脱节,无法及时消化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后一种方法,尽管能够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但是与第一种教学方法一样,它们均采用讲授、验证式的教学方法,“填鸭式”的向学生展示软件如何操作,验证书本内容,从而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应内容,亦步亦趋地模仿教师所展示的内容。

2、教学手段、媒介单一。在应用计量经济学实际处理数据以及实验教学中,计量软件的运用是计量分析的基石。EVIEWS、STATA、SPSS、SAS等各种计量软件在处理不同的问题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计量经济实验教学中,往往只会粗略的讲解一种软件的使用,软件使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用一些命令来完成预想的结论。学生对于软件的知识极为有限。国内大量计量实验教学均使用EVIEWS作为教学软件,当面对着大量的截面数据或者是面板数据时,其在估计、验证、作图方面的功能远远不如STATA。而在处理巨大的金融数据时,SAS的功能便会凸显。因此,提纲挈领的向学生介绍各类软件,给出相应的参考资料和网站,介绍各类软件基本运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层次模糊,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需求。无论是面对专业知识较为薄弱的本科生还有已经具备一定积累的研究生,计量经济实验教学均采用相似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对于功底相对薄弱的本科生,实验教学目的是让他们从另一个环节进一步学习计量经济学,并逐渐掌握其实际应用。而对于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学生,他们更希望能熟练运用软件来解决他们所思考,所面对的问题。对于更高层次的研究生,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模式更应该有所差异,此时的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和解疑者,实验教学目的是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去发现新问题,得到新启示,实验教学应充分发挥其自主性。

4、实验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作为理论课程补充的实验课程,对学生考核往往是通过其上交几份实验报告为基础。然而我们目前要求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往往是以教材上已有案例为基础,加之老师在实验教学课堂上一步步演示如何操作得到结果而生成的报告,学生只需简单的模仿,甚至是抄袭,背离实验教学初衷。

(三)专业针对性过强,限制了跨学科复合性人才的培养

尽管计量经济学诞生初始是为了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数量的说明和预测。但是七十多年来,理论计量经济学发展所产生的一系列研究应用方法:诸如OLS参数估计法、回归法、方差分析法等已经被广大社会学科所采用。以诺斯为主的经济学家更是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历史,发展成为“历史计量学”并摘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现代学科的发展,各学科的融合性大大加强,而计量实验教学对象仍主要针对经济学等相关专业学生,所分析和验证出发点均是常规的宏微观经济问题。不仅限制了其他专业的学生学习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本专业所遇到问题了途径,也禁锢了经济类专业学生跨专业研究问题的思维。只有走出传统“计量经济学”理论思维的实验教学,才能满足“宽口径、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四)实验教学软硬件条件亟待改善

由于长期以来对包括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在内的经管类实验教学的重视不够,实验教学师资不足,缺少计量经济学功底扎实并掌握各类软件应用的实验教师,实验课课时过少。近年来,各大高校经管类实验教学中心蓬勃发展,各类软件安装完善,但由于种种限制,学生缺乏充分利用已有设备的机会。

二、国外实验教学特点和经验

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创新的源头,坚持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中心,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式,提供优良的软硬件基础,保障学生充分展示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与最新经济社会问题保持一致

美国的高校和教师都十分注重将最新的实验软件,前沿的相关问题和最新的方法引入到实验教学当中。他们不断更新和变化各种案例,收集各种各样的数据,采用各类计量统计软件,分析解决各类经济社会问题,使学生在掌握应用方法的基础与现实世界保持一致。

(二)高度注重实验的层次性

在美国,各高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水平的教学大纲,实验教学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其最终落脚点均是使学生掌握相应课程的基础概念,操作方法并最终独立完成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

美国高校将实验课作为必修课程开设,教师主要角色是一个引导者,指导学生剖析问题,给学生留下启发性的问题和专题实验供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参考资料和网站,供他们自主学习与探索。

三、计量经济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目前,我国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问题重重,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实验教学理念和方式上都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因此,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让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冲出理论教学的包围,探索一条开放式的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途径,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跨专业、具有创新性的实践型人才。

(一)走出计量理论桎梏,重视实验教学,培养计量分析思维与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加大实验课程比重,采取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学生和老师参与到实验教学中。经管类实验室应保障对学生的开放,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在实验教学中抛开繁琐的理论证明和推导步骤,应该向学生展示一幅计量经济学的整体框架,培养他们从问题产生、模型建立、数据收集整理、回归分析等一系列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掌握计量经济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在建立模型、收集整理数据等产生问题给出必要的解答和协助。教师更应该收集最新的前沿问题案例以及经典案例,通过案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理论和应用知识的架构与结合,触类旁通掌握各类计量软件。

(二)跨越“计量经济学”,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随着各学科融合的加深,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剧增。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需跨越其“经济计量”基础,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弥补不同专业背景间的断链现象,让更多人更多学科融合到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眼下大量社会科学研究已经开始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无论是对统计学有一定要求的社会学研究,还是看似毫无关系的历史学、心理学、法学等研究上,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在进行因果关系研究和预测上都已被广泛使用并以事实证明其相关性。然而,由于这些学科的学生在数学、统计和经济理论上的欠缺,并且我们不可能采用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向其论证和解释方法的内在含义。因此,面向不同专业学生以不同形式开设开放式实验教学课程,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实践项目,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欠缺,在其有需求时给出指导和讲解。通过这种跨越计量经济学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其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学科的交叉融合,扩大计量经济学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专业素质

国外相关经验告诉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专业素质高低对实验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负责实验教学的老师只有自身充分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熟悉了各种软件的操作使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和手段,跟上现实问题的步伐。

(四)探索型实验的考核方式,调动自主学习能力

改变原有的验证型的考核方式,不给学生任何话题限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现实问题进行探索,通过群体的讨论,共同协作与交流,完整地完成计量经济学分析步骤。促进他们主动去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尝试使用各类软件解决问题,在讨论中加深对理论知识和应用的掌握,发挥学生自身能动性和创造性。

四、结束语

现代研究方法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众多学科的人才均或多或少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和相应软件的使用。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正是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探索性实验教学方式,不禁锢于“计量经济学”专业理论的实验教学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学为主”,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跨学科、宽口径的实践型、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包慧敏,乌云花.改进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高校教育研究,(1).

2、彭长生.文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与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6).

3、徐占东,王维国.计量经济学探索型实验教学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4、王立平,王健.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2).

5、龙春阳.国外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特点及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6、朱强,夏艳秋.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12).

开放性植物实验改革 第6篇

关键词 职业技术;植物基础;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3-152-3

农业是国家之本,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化的发展日趋白炙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趋明显,农业方面更是如此,不能再是以往的只要有力气就能种田的状态,而是转为对科技和技能迫切的需求,农校作为技能型人才输出基地的高等职业学校,对此肩负不可忽略的责任。

《植物与植物生理》[1],首先,作为植物工程系的基础学科有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在此之前学生或多或少接触或认识一些植物,甚至能详细地知道哪些是什么名字、怎样去种植,但缺少一个系统的认知,通过对植物基础的学习,学生对植物学就会有一个全面的、全新的认识,同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其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其次,该课程也是学习其他专业课如生态学、植物生长环境、植保等课程的基础,只有学好植物基础这门课程,才能为后继课程的学习作下铺垫;该课程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学两大部分,解剖学中包涵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解剖,是一个完整的生活史;分类学中涵盖了低等到高等植物的科、属、种,甚至是亚种的分类。如此重要的课程需要学生记忆的抽象内容较多,枯燥背诵记忆会使学生心生厌恶,甚至对整个专业的学习产生反感;相反,如果把这些知识和实验、实践课配合起来教学,使理论联系实践来加深理解和记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江苏省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对植物基础教学的改革,一改以往以老师讲解、学生记忆的死板教学。

1 《植物基础》实验、实践课现行教学改革的优点

1.1 《植物基础》实验、实践课在整个课程中的比例加大

在植物课的课程设置中,提高实验、实践课的所占比例。实践课的增多,使学生更多的在实验室或自然环境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在理论教学中应用了很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可是也不能百分之百的引发学生的兴趣,即使学生有兴趣学了,但很快又会忘掉,而在每学完一个知识点后若及时的给学生开展实验或实践课,那么学生的记忆很快又回来了,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1.2 实训地点的增加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已有百年历史,之前又以农业教育为主,才称为农校,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充分利用该校的资源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实践机会;为了让学生能够仔细观察每一种植物的生长状态、习性、特点,又开启了校外的实习基地,丰富学生对生物群落的认知,为生态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该校还专门配备了校车,方便了学生外出实习,当天去当天回来,既方便了出行,又保证了安全。

1.3 专业实践教材的编写

江苏省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李慧主任不辞辛苦,亲自编写了一本适合该校技能型人才培育的教科书《常见杂草识别及防除原色图谱》[2],图文并茂,并且选择的图片尽可能是学生平常能见到的原型,不仅包含了草本植物的科、属、种及其形态特征,还包涵了其生长特性及作为杂草的防治,极大的丰富学生的植保知识,专门针对该校新生初学专业课又没有基础的情形。

1.4 实验课坚持少讲多练

在学生的实验课上更是坚持少讲多练,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技能训练机会,每次实验课,任课教师只讲本次实验的关键,提示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时间一般不超过15 min,把剩余的时间留给学生,增加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其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植物的生长、繁殖、培育和作用等,做到印象深刻,让学生的知识更接近实际,也为学生将来深入社会进行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验、实践课存在的弊端

2.1 实习时间安排欠妥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的实习时间大多安排在学期末,也就是在6月底,虽说这个时期植物生长旺盛,一些根、茎、叶以及花都生长出来,但是作为作物的1个标识,“果实”却没有长出来。

2.2 实习实践较短

由于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生,自我保护意识缺乏。所以,出于人身安全考虑,不能像大学生那样利用一段时间如一个星期或半个月,带着学生出去系统的实训,亲身体会大自然,也不能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的精神。

2.3 实验器材的缺乏

很多实验器材都已老旧,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如实验室较少,不能如期的安排实验课,需要调整;显微镜看不清楚,或有斑点;实验器具不能做到人手一件,需要几个人甚至一组一件,使用时有混乱感等等

2.4 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外出实训的考核评定是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各方面表现的综合评价,往往以学生认识植物的种类多少和标本的制作质量来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虽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并且随机性较大,所以,学生的意见也较大。

3 相关解决对策

3.1 实习时间的安排

实习时间的安排最好能分为2次,一次在6月底,一次在9月初。这两次的季节最是植物生长旺盛时期。6月,植物的花叶大多数已经长成,适合学生的形态辨别;9月,植物果实已生长成熟,叶、花和果实是辨别植物的形态学重要特征,这两个季节的实习安排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对植物基础的学习。

3.2 实习时长

基于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都较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外出对于他们来说更兴奋,嬉闹是他们的天性。所以,为了不剥夺他们的天性,又能更好的安全学习,多安排校内实习,采取增加经费,多开辟校内实习基地,引进一些新品种植物,如热带的或国外进口的植物,让学生在校内学习,既保证安全又学到新知识。

3.3 实验器材的更新

多增加实验室拨款,可以申请相关经费补助,将老旧的实验器材逐批更换为先进的实验器材,同时做到专人保管,登记使用,责任到人,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使用公共器材的责任心,也促进学生对器材的爱护使用。

3.4 考核评价体系

需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因为学生最终是走入就业岗位,面对的不单纯是植物,更多的是为人处事,应对问题的态度,这也决定了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

以上这些是广大教师们关于植物基础这门学科在实践教学中的感想,所说所想是教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实践中的困难有些无法一概解决,只能慢慢地提高,尽最大可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和氛围,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沈建忠,范超峰.植物与植物生理[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2] 李慧.常见杂草识别及防除原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赵中正)

植物实验教学改革探析 第7篇

1 传统植物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

传统实验教学往往在实验前,教师给学生们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各种仪器及实验材料,上课时先讲解实验内容、注意事项及实验现象、结果等,然后让学生按要求去操作、去验证。这种传统的实验方式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实验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往的植物教学一般是先上理论,再上实验课观察,由于植物的显微结构比较复杂,等到上实验课时,所学理论概念已模糊,还得从头再讲,费时费力。实验项目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研究性实验较少,实验课设课还未能突破理论课授课体系的制约。实验的重心不在于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是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和掌握,难以解决目前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 改革措施

实验教学存在很大弊端,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有效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和培养创新人才,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难以实现。因此,必须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现将改革措施总结如下。

2.1 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同时进行

对于植物形态部分,采取“二合一”的办法。在实验室中应用电视—显微成像系统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植物进行解剖观察和概念的讲解,这样既压缩了学时,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叶的结构,选取棉花、玉米、水稻、南瓜等到叶作徒手切片观察,利用电视显微成像系统先区分双子叶植物的叶表皮、叶肉、叶脉,仔细观察各部分的特征。区分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的特点,了解维管束的结构。单子叶植物观察表皮细胞、泡状细胞、气孔器、维管束排列特点等。让学生在观察后讨论:(1)为什么植物的叶片正面和背面的绿色会不同?(2)单、双子叶显微结构一样吗?有哪些不同?(3)新鲜的叶片和萎蔫的植物叶片的显微结构有什么不同?(4)单双子叶植物气孔的结构及叶正、反面气孔数目有何特点?(5)保卫细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的关系?(6)区别四碳植物和三碳植物维管束鞘的特点。

2.2 实验室内观察和室外现场教学相结合

如花的构造,先到校内花园认识花的名称、观察花的组成部分,如萼片数、花瓣数、雌蕊、雄蕊等,然后,将花采下,带回实验室作解剖装片观察,观察子房的结构、花药的结构、柱头等。观察雌蕊组成的心皮数目,区分子房的位置和胎座的类型,认识胚珠的结构和类型。在低等植物的观察中,可先去野外采集苔藓、地衣、蕨类等并观察它们的外部形态和生活环境,再带回实验室观察其显微结构。

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实验观察手段,减少学生对抽象概念的掌握困难。如松的生殖过程很复杂,引导学生在室外观察松的雌球花、胚珠、花粉囊的位置、形态,再带回实验室作解剖观察。

2.3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植物实验以认识性、验证性实验居多。应结合专业调整和学科建设,推进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整改建设,积极进行实验内容的改革,在原有实验项目基础上增加创新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的比重,选择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实验项目,突出实验的综合性、创新性,做到学以致用。如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可延伸为探索细胞的数量和大小与植物生长发育时期的研究性实验。设计综合性实验,如比较水生植物、旱生植物,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叶的角质膜厚度,气孔的形态和数量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实验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如植物的溶液培养与缺素症状观察的实验。在实验室内配制培养液,以番茄苗为实验材料,进行各种缺素症状的观察。每天记录变化,等到实验结束后,将这些缺素植株栽在大田里,观察它们在回到正常条件下各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去思考,研究新的生产实践课题。在植物野外实习中增加当地药用植物、经济植物、杂草类的系统调查,为植物资源普查和科研、教学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2.4 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

积极利用学院优厚的师资及设备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平台。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自主空间,很好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性和求知欲,尊重和保护了他们的探索热情和创新精神,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其有比较充足且可自行支配的实验时间和空间来完成系列实验。

开设学生创新实践园地,举行实验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研究创新课题。教师对学生的实验项目和方案进行审核、指导。实验项目也可由教师或学生共同提供,主要来源于学生的新发现、新想法、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农业生产实际中出现的问题等。学生可向实验室提出申请,教师依据选定的课题提出研究的目的、理论依据、注意事项等,学生分成若干兴趣小组,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方案等审查后,方可进行实验,老师加以辅导。开放性实验的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决策,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和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开设专门开放性实验室网络管理平台,有专人管理,实验项目、开放程序、开放时间、成绩考评统一在网络进行。

2.5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

转变教育观念。实验教学以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切入点,采取多种灵活的方法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去。要求学生参与完成各项实验准备工作,包括材料的选取、试剂的配制、仪器的准备、实验方法的分析等。实验中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结论的归纳等。一是加强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带着问题做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回答问题。如:植物有丝分裂观察实验中,可让学生提问,何时取何种材料效果较好?取根尖的哪个部位?压片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加45%的冰醋酸有何作用?让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实验步骤,减少了实验中的操作失误,提高了实验结果成功率,并在实验中思考和探索,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增强了学习兴趣和成就感。二是以往的实验受条件所限,往往5~6个人1组,结果实验中,有的做、有的玩,除研究性实验外,改为2人1组,提高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机会,以学生讨论探究为主,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有利于他们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采用启发性教学。在预习的基础上加强课堂提问,让学生来讲解实验方法和步骤等,老师补充概括,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使教学成为交互式和讨论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四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电视显微成像系统、挂图、投影仪等到展示植物结构,实现了微观结构,宏观显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更直观地认识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微观结构。在制作根、茎、叶多媒体课件时,利用动画表现根茎次生生长的过程,更直观更生动。构建实验教学校园网站,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可根据网上的植物图谱、资料,认识鉴定植物。学生在网上进行仿真实验模拟预习、演示和学习。实验室自行拍摄实验教学资料,包括常见仪器设备使用方法、较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与注意事项、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等,供学生观看。实验教学在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上有了新的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得到延伸,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开阔视野的条件,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了教学效果。

2.6 规范实验报告撰写

正确规范地撰写实验报告可以及时反馈实验操作流程,加深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加深对实验的体会与反思。实验报告的规范格式为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结果与讨论、注意事项等。实验步骤要求学生记录真实的实验过程和数据。讨论部分是学生针对实验中出现的不同现象、实验误差、存在问题展开讨论,是衡量学生观察与思考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不能照抄实验指导书,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和认识,为今后学生科研论文奠定基础。

2.7 改革实验课考核方式

实验课考核内容包括实验态度、实验理论、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等方面。在实验成绩的考核上采用平时表现:包括遵守纪律、实验态度、团结协作等15%;实验操作能力考查:如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徒手切片、压片装片制作、识片读片绘图等(35%);实验理论考查: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所用仪器相关知识(20%);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取得的数据结果以及分析情况等(30%)。

3 结语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教学过程,为学生今后就业和近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扎实工作,不断创新,共同开创实验教学的新局面。

改革后,学生对待实验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得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今后还需进一步跟进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后续工作,为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科学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科研人才而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对植物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室内室外相结合、优化实验项目、开放实验教学、更新教学手段、规范实验报告的撰写、改革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措施,以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植物,实验教学,弊端,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杨毅,杨艳燕.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构想[J].生物学杂志,2004,21(1):46-48.

[2]朱丽云,高永生,李佳,等.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6):115-117.

[3]汪朝阳,祝凤荣,张向阳,等.实验报告在多元化考核与评价中的功能[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5):119-124.

[4]唐永红,龚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6):11.

[5]吴晓霞,金英善,崔月花,等.显微互动教学系统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2):71,73.

开放性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第8篇

1.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性素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 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2. 开放式实验教学不仅是提供一个开放的实验室,

让学生去做实验, 更重要的是提供宽松的实验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3.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和管理模式

的开放, 因此, 在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中, 能针对素质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 使用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管理模式。

二、实验内容的开放

传统的力学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如验证教材中公式的正确性、验证实际中材料的力学性质等等, 这些验证性实验固然可以复习学过的理论知识,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但由于其局限性, 束缚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阻碍了学生的创造力, 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 实验的效果不好。实验内容的开放就是把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进行转变, 实验室提供必要的设备、仪器, 实验教师主要进行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让学生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主动设计实验步骤、操作过程, 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当然, 教师可以先草拟实验目的。例如, 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实验中, 教师可以提供了多个设计性实验, 这些实验的理论性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由学生自己组成一个小组, 自主选题、自主操作、独立完成,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如, 在关于振动中如何测试固有频率、周期的实验, 可以把单自由度、多自由度结合起来考虑,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安装、调试、运行, 当他们看到自己创造的成果, 感受到实验成功的喜悦, 就会产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时间的开放

传统的力学实验主要是以一个自然班级为单位, 在教师正常工作时间内,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定实验时间, 在规定的时间 (一般为2小时) 内做完实验, 由于时间太集中, 部分学生无法参与实验过程, 往往签到后就离开了, 实验教师有时并不知道, 这样下来, 有的学生一学期就从来没有亲自做过实验, 另外, 实验的时间太短, 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 往往是“一个学生做, 其余学生看”, 达不到人人动手的实验效果, 况且, 实验室的利用率也不高, 大部分时间实验设备、仪器是闲置的。开放性实验要求实验室全天候开放,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要, 预约任意时间到实验室, 一个实验学生可以多次重复做, 实验的时间也可以不受限制, 当然, 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得到延长, 实验室设备、仪器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 实验室完成的教学任务也增加了, 同时, 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选做各类实验, 既能锻炼动手能力, 又能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实验过程的开放

传统的力学实验过程主要以教师讲、示范做为主, 学生只要能够完成实验报告, 只要实验的数据比较完整, 基本结论比较合理, 实验成绩一般不会太低, 整个实验过程都是在预先规定的框架内, 一步一步来完成, 学生处在完全被动状态, 而开放性实验就是要把这种“以教师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 “以教师演示”变为“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演示”的实验过程,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 在实验中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另外, 实验过程的开放还表现在学生可以自带实验题目, 实验教师可以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方案、实验原理进行把关, 待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论进行审核, 这样, 可以减少学生实验的盲目性, 减少对实验器材的浪费, 同时, 提高了学生实验的成功率。

五、实验对象的开放

传统的力学实验只是对学生进行实验课开放, 造成实验设备、仪器的长时间闲置, 由于力学实验室配备了较多的计算机和较先进的仪器, 它的服务对象应该更广泛些, 而开放性实验正符合该要求, 实验对象可以对各年级、各个层次学生和教师开放, 也可对各类项目进行开放。

六、实验场地开放

力学实验有四个功能间, 拉压实验间、扭转实验间、电测实验间、震动实验间, 这些实验间可根据实验对象要求进行开放。

七、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对策建议

1. 全面规划实践教学体系。

各高校应以质量工程为契机, 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重点, 进一步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加强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创新实验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积极探索实验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新途径。全面规划和设计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合理设置和布局实验室, 突出实验室共享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 规范创新实验教学管理;改革实验课程体系, 构建由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加大对本科学生的科研训练和创业训练;加强对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 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 切实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教师是实验教学的灵魂, 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开放实验教学的效果, 因此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 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崇高的师德、教风, 要以学生为本、育人为重, 要有甘愿奉献、开拓进取、为培养高素质现代创新人才而奋斗的拼搏精神。

3. 积极采用现代实验教学手段。

为了适应开放式教学的创新性要求和时间性要求, 各高校应积极推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拓宽学生视野,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习潜意识的发展。

摘要:实验室的开放是相对过去的“封闭”而言。传统的力学实验内容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以完成现成的实验报告为依据, 而实验报告全部规定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 甚至连实验结果也有说明, 学生只需要依葫画瓢即可;在实验的时间上采用集中讲授、集中实验, 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完成的方式;在实验的过程中, 主要以教师“教”为主, 学生照着实验教师讲的, 或者实验报告上写的一步一步做就可以了, 显然, “封闭”性实验无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无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达不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力学,开放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张永雄.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开放式实验教学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 (9) .

[2]陈军.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探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7, (4) .

[3]吴虹.基于实践教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时空, 2009, (7) .

[4]冀俊忠.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化“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 2009, (24) .

[5]张永雄.基于开放式模式的高校会计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 (24) .

实验室开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第9篇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服务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导致人才知识结构单一、思维单元化、创新不足, 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雏进教育创新, 优化教育结构, 改革培养模式, 提高教育质量”的新要求,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已成为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突显个性、激发创造性已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实验室开放, 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和环境, 给予学生选择、参与、实践、创新的机会和条件, 可以调动学生参加科学实践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观念和意识, 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有利于因材施教, 发展个性, 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建立实验室开放体系, 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1实验室开放的基础条件

建立实验室开放的基础条件是既要充分认识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重要性;又要有必要的经费投入、师资配备、实验用房、仪器设备以及科学的管理制度、有效的运行机制。

2实验室开放的制度建立

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 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发展, 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建立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 从实验室开放的作用和原则、实验室开放的形式和内容、实验室开放的组织实施以及激励办法等方面制订了相关政策与规定, 在机制建立、制度保证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并推进实验室开放。

3实验室开放的基本形式

实验室开放的形式主要有三类:

一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 即延长开放时间, 逐步实现全年全天候面向学生开放, 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益。

二是实验项目的开放, 即向学生开放实验教学计划以外的实验项目, 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研究性教学和科研小课题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出发点, 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

三是建立创新实验基地, 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 建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进行较高层次的开放实验教学。由学科和专业技术能力强的教师,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培养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特色人才。

三、实验室开放的探索和实践

1实验室开放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促进实验室建设和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目前各高校对实验室开放都很重视, 不同的学校, 实验室开放也各具特色。如东南大学、扬州大学的物理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等基础实验中心实行全面开放, 建立了实验室开放网络系统, 构建了网上实验教学平台;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学校的专业基础、专业实验室开放突出特色性, 增加了综合性、科研性、工程化较强的选修实验;北京理工大学创新实验室建设收效显著, 光电创新实验室的开放实验内容形式多样, 体现了渐、特、多”的特点,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的同时, 还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和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2文科实验室积极拓展实验教学

根据文科实验教学的特点, 学校采取了大综合、集成化建设实验室的模式, 建立了开放共享的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服务于多学院、多学科、多专业。实验中心根据法学、社会工作类专业实验教学时数较少的特点, 开设了模拟法庭实验, 各种类型的社区社会工作实验、团体工作实验、个案工作实验等与教学紧密结合的实验室开放项目, 实行实验教学的课外延伸, 深化和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 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2005、2006两年参加此类实验室开放项目的学生达1494人, 常常是整班参加, 学生受益面很大。

3自成体系, 特色实验室开放

基础化学实验和工程实训中心改革生物化学实验和微生物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方法, 采取自选式全开放教学, 实行实验项目全循环, 自主开发了多媒体软件体系, 进行开放式教学和管理, 方便学生自学、模拟实验和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内容。循环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降低了实验设备配置套数, 节约了建设资金, 充分发挥了设备、房屋的使用效益。新教学方法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 参与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强。实验中心设置的菌种筛选、膜和膜反应器固定化细胞、固定化酶的研究、离子交换法分离D一节基海因和D-N-苯丙氨酸、微生物处理污水的研究等实验室开放项目, 学生踊跃参加, 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刘风泰:《深化教育改革, 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发展》[J]上海: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23 (1) [1]刘风泰:《深化教育改革, 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发展》[J]上海: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23 (1)

[2]李振键:《实验室开放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J]北京:实验室技术与管理, 2004, 21 (2) :1-3[2]李振键:《实验室开放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J]北京:实验室技术与管理, 2004, 21 (2) :1-3

[3]范秋梅:《加强实验室开放工作,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J]北京:实验室技术与管理, 2004, 21 (5) :129-131[3]范秋梅:《加强实验室开放工作,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J]北京:实验室技术与管理, 2004, 21 (5) :129-131

开放性植物实验改革 第10篇

“开放性实验”.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一种投资少、收效高的教学法。实行“开放性实验”教学是改革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其目的是在于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也表明,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造性,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在这种新形式下,“开放性实验”教学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优越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根据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实行“开放性实验”教学总的指导思想是:实验教学不应完全附属于理论教学,应作为培养学生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实验教学应从培养学生基本自主与综合实验能力出发,分模块、分阶段地进行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计算机课程“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研究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探索。

一、每一门课程我们都采用一个综合的小型项目的开发过程贯穿整个实验过程

在计算机课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数据库课程我们就采用一个综合小型项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贯穿整个实验过程,项目的开发过程从第一次实验就开始进行。学生通过项目管理器、数据表和数据库的建立,逐步完成项目数据库的建立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品尝艰辛和乐趣,培养他们独立的操作能力。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便可迎刃而解。

在组织学生进行“开放性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项目的设计,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组成团队,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在相互交流中进步,在彼此帮助中完成项目的建立。学生可自由发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也可请教老师,但必须以自己设计为主,最后,将项目的完成情况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完成试验的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学习的内在动力,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编写出了适合开放性实验教学要求的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基础性、设计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能够适应开放性实验的教学要求。通过实验指导书,不仅使学生能够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验教材既有实验理论教学部分,又有实践部分。各个功能的实验既有自己的独立性,又是完整的一部分。在每一章节后有相关练习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机课程知识和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教师只是起指导性作用。

三、采用了预约方式和自由方式相结合的开放实验模式

实验的开放有两种形式,其一为预约方式,其二为自由方式。相对而言,第一种方式效果好。第二种方式本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自由方式容易导致管理上的盲点:学生在做什么实验,存在什么问题,实验效果比较难监管,有些学生利用网络实验上网聊天、看电影、听歌、玩游戏等,使得开放的网络教学实验失去原有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预约方式和自由方式相结合的开放实验模式。根据学生班级的课表和实验室时间的安排,我们采用分班预约方式进行实验,并指定教师进行值班辅导。如果在预约的时间内学生没有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在指定的开放式实验室里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完成实验。

四、采用了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就是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手段的开放。教学结构的开放,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时空概念,拓宽各学科教学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从而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可以使学生通过上网进行课外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并通过相关的实验操作加深对计算机课程的理解。

Blackboard教学平台是专门用于网络课程建设和发布的软件平台系统,在国内外教育界有广泛的应用,其系统结构的合理性、技术的先进性,对用户应用支持的完备性都是十分突出的。使用Blackboard教学平台可以大大提高网络课程建设的效率。我们利用学校校园网构建计算机课程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要求等等放到校园网上。

校园网教学平台不仅建立了一个课程管理系统,而且提供了一个在线社区,可以实时交流、留言、发送邮件,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方便。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布置作业、发布教学通知等。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可以方便地通过条件设定,会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作业的时间也可以限定。

五、使用了FTP服务器实现实验内容的上传或下载

计算机课程的实验需要将学生的每次实验结果保存下来,并作为下次实验的基本数据。学生在每次进行实验时登录到FTP服务器,完成上次实验内容的下载,在实验完成后,再次登录到FTP服务器,完成本次实验内容的上传操作。

在FTP服务器上可以存放大量的学习资源让师生共享,如学习课件、素材、常用软件等等,既丰富了广大教师办公的要求又满足了广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学生的实验内容和过程也有了安全保障。在FTP服务器上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文件不被删除或修改,并有效地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入。教师每周对FTP服务器上的学生实验内容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六、采用了上机考试

考试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学生掌握计算机课程知识水平及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也是检查教学效果、恐固所学知识,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采用上机考试可以帮助学生真正地掌握计算机课程知识的运用,避免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不重视操作能力的训练,高分低能现象的产生。同时,上机考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开放性实验教学改革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二课”活动,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在学生中开展多种技能比赛和科技滑稽戏动,给学生创造展示才华的空间,在“二课”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开放性实验”是高校实验教学活动中一种新的模式,通过高校计算机课程“开放性实验”的探讨,我们以教学实践为主,逐步摸索出“开放性实验”的教学管理的规律,不断地进行总结,使学生掌握高校计算机课程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开放性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为高校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常薇,肖媚燕.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与改革[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02期.

[2]孙群英.地方高校教学实验室开放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年08期.

开放性植物实验改革 第11篇

关键词:非线性编辑,开放性实验,教学策略,改革

1 非线性编辑课程的地位

非线性编辑技术是一门新的综合性技术,它涵盖了电视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主要领域。非线性编辑系统不但在电视台、电影厂和音像出版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还在多媒体资源库建设、网络流媒体开发等教育传媒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1]近年来,为了适应数字教育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贴近人才市场的需求,很多高校开设了非线性编辑课程,特别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已将其列为主干课程。根据网络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招收教育技术学专业专科生、本科生的普通高等学校分别为44所和224所,上述高校均开设有非线性编辑课程,且全部定位为专业必修主干课程。由此可见,非线性编辑课程在教育技术学本科、专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非线性编辑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兼顾技术与艺术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讲述视音频编辑的理论和非线性编辑方式的技术原理、艺术原则及实际操作的方法与技巧等。[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系统掌握非线性编辑的基本理论,加强影视节目操作的艺术修养水平,了解电视教材或者电视节目的编导与制作的基本工作流程,熟练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及其相关软件的操作方法与技巧。课程考核方式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一部完整电视教材或者电视节目的开发,以真正实现对学生影视作品创作能力的培养和视音频媒体开发能力的提升,为后续设计与开发视音频数字化学习资源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2 非线性编辑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非重点的普通高等学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高等学校因为教育经费短缺和教育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高校实验室的建设规模和力度远远跟不上高校扩招的速度,无法满足正常教学的需求。同时,因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没有真正意识到实验教学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所起到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以至于多数实践性课程的实验教学流于形式,甚至有些学校因为缺乏实验环境和实验仪器设备等缘故而停开实验课。

通过网站浏览、电子邮件和电话访谈等多种方式,我们调查和了解了国内36所同层次、同类型高等师范院校非线性编辑课程开设的具体情况:教学内容主要由非线性编辑理论知识讲授和非线性编辑软件实验操作两部分组成;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集中讲授,课后上机练习”的教学方式;整体来说,教学效果不好,无法令教师和学生满意。教师认为学生没有达到教学预期目标,学生也认为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和本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学方式与非线性编辑课程不“兼容”。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体现不出课程的教学特点,教学目标和重点不够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完全的尊重,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的培养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渭南师范学院于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渭南师范专科学校和渭南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隶属于陕西省教育厅。学院以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发展锲机,认真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环境建设和实验仪器设备购置的经费投入,大力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倡导以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近年来,我们抓住学院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成果显著,该专业于200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核心课程的非线性编辑,自然也在改革之列,我们结合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突破传统实验教学的固有模式和方法,大力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整合和优化课程内容,强化学生综合性及应用性能力的培养,倡导和运用开放性实验教学,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开放性实验教学策略的实施

我国学者袁振国教授认为,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3]

开放性实验教学就是高等学校对本校大学生或者校外研究人员开放实验室,让其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过程,获得实验技能、知识,达到实验目的的一种实验教学组织形式。开放性实验教学策略在非线性编辑课程中的实施,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六个方面的开放。

3.1 实验教学环境的开放

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是在封闭的实验室里进行并完成的,虽然非线性编辑课程的实验教学主要是运用基于计算机平台的非线性编辑软件进行视音频素材的编辑和加工,进而创作出具有艺术效果的电视节目,但是视音频素材来源于我们生存和生活的现实世界,是现实画面或者现实画面的再现。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无法满足素材拍摄的要求,演播室也具备所有素材拍摄的要求。因此,很多素材需要到室外特定的环境和场景下才能选取、拍摄,与此同时,对学生实施现场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合理安排和运用现有资源,不断提高学院演艺厅、演播室、多功能厅、多媒体教室等场地的使用效果;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和构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与渭南电视台展开全面的合作,在电视台进行实地学习和观摩,并全程参与相关电视节目的制作。

3.2 实验教学设备的开放

非线性编辑课程的技术性特点非常突出,实验教学时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非常多,包括演播室在内的摄像机、录像机、话筒、非线性编辑计算机、灯光、三脚架、吊臂等设备。由于上述设备价格昂贵,学院设备数量与学生数量相比较而言,还是显得捉襟见肘。为了解决实验教学设备数量短缺的问题,只有科学安排、不断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在学期伊始,依据学院不同专业电视节目制作类课程的开设情况,由实验中心对非线性编辑实验教学设备的使用时间和数量进行整体规划,预留百分之三十的机动设备。在安排固定好的实验教学时间外,学生可以依据电视节目制作的具体进度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去实验中心借用演播室或者其他设备,实现设备全天候、不间断的使用,使用效率大大提高。由于实验教学设备贵重,借用设备实施严格的登记制度,“谁借用,谁负责,用完立即归还,及时入库保存”为基本原则。

3.3 实验教学时间的开放

非线性编辑课程既有理论课的集中讲授,又有实践技能的上机操作。依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学生每星期安排有2个学时的上机练习,由于该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多、任务重、软件操作难、学生底子薄,课内的上机实验时间安排根本满足不了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在无法增加教学课时的前提下,只有通过开放实验教学时间来弥补。非线性编辑实验室除了上课时间占用外,其他时间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全天对学生开放,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到实验室上机练习非线性编辑软件的操作。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由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管理人员具备有实验指导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精通非线性编辑软件的操作方法与技巧,能够解决学生上机实验过程中碰到的任何技术问题。

3.4 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

非线性编辑课程考核目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部完整的电视教材或者电视节目的创作,首先需要确定选题,也就是选择、确定编制电视教材或电视节目的课题名称。与验证性实验相比较,非线性编辑课程的实验选题具有高度的开放性,既可以是学科教学的电视教材,还可以是新闻资讯节目、谈话节目、文艺节目、娱乐节目、纪录片、专题片和小电影。另外,由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高度发达,市面上非线性编辑软件非常多。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编辑软件,以提高其专业能力和就业技能,教学时在精讲通用的Premier编辑软件的基础上,介绍市面上应用最广、使用最多的编辑软件,如会声会影、大洋非编、Edius、Let's Edit等。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基本框架和操作界面虽有一定的区别,但是本质功能是一样的,学生可以在精通Premier软件的基础上,花半天的时间就可以通过自学精通其他的非编软件。

3.5 实验教学方法的开放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存在许多弊端和不足,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综合运用了实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新的内容时,首先通过优选的教学实例视频,让学生熟悉和了解非线性编辑软件各功能面板、菜单的操作方法、技巧及产生的效果,提供对知识感性认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部完整的电视教材或者电视节目的创作,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一个任务,还是一个完整的项目,需要小组内成员的相互协作共同来完成。各小组需要了解项目运作的基本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这样才便于实施和管理项目。在教师的帮助下,各小组紧紧围绕既定的选题,进行任务的分解,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专长接受相应的任务安排,有的学生负责剧本创作,有的学生负责分镜头稿本编写,有的学生负责摄像,有的学生负责场务等,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了全方位的培养,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这样的方式才真正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3.6 实验教学评价方式的开放

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强调学习结果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态度。[4]在非线性编辑课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多元化、开放性的实验教学评价方式。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实现教学评价主体的开放性,每一位学生对自己完成的任务和做出的贡献先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依据自己完成的电视教材或者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给出一个整体评价,并对小组内各成员进行评价;各小组间通过作品的展示与评比,小组与小组之间给定一个成绩;教师依据实验教学过程的学生的表现情况,给出一个成绩。对于非线性编辑课程的理论内容部分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每一位学生还需要现场演示非线性编辑软件的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教师提供的素材完成一个2分钟短片的制作;另外还要结合小组作品进行评价,实现评价方式的开放性。

4 总结

开放性实验教学策略在非线性编辑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创造性运用,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精髓,克服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做掌握知识的主人,使其整体分析能力、综合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均得到了全面发展,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志军.数字媒体非线性编辑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然,马丽颖.非线性编辑课程的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113-114.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修订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提升周期下一篇:口腔手术